加强科技创新范文

时间:2023-06-08 09:12: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加强科技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加强科技创新

篇1

(一)加强宣传造氛围。一是抓好科技政策的宣传工作。年初把近几年新颁发的27项科技法律法规和政策整理编印成册下发各有关单位及企业,受到了各级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科技人员的热烈欢迎。同时赴各镇、开发区、城镇企业办开展科技政策宣传和科技业务培训交流。多次上门或集中组织科技骨干企业的老总解析国家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通过科技政策的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科技政策的知晓率。二是运用新闻媒体抓好自主创新的宣传。今年以来,已在《今日科技》杂志刊登了两篇科技创新专题文章,在嘉兴日报*新闻上以“四大科技创新工作助推*富民强县”为主题刊出专版,在4月29日嘉兴日报跨越*湾*特辑以“*制造走向*创造”为主题刊登专版,同时重视利用县级以上党政内部刊物宣传科技创新成果,有效提高了*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二是召开大型会议加强政策培训。4月1日召开全县科技工作会议,传达了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20*年度优秀科技助理及企业科技联络员,三维冷挤压公司和友邦公司就如何运用科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了典型发言,会上还重点就《*县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两项科技政策进行了宣传和讲解。四是继续努力办好《*科技动态》。今年以来已出刊12期,刊用各类科技动态120多篇;五是借助知识产权日、科普活动周等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科技政策的宣传工作。

篇2

引言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无疑是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发展动力,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确立显得更加重要。对于如何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各地政府也在群策群力,本文将以科技平台的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来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一、科技平台建设

科技平台建设由资源条件、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交流合作等物质与信息系统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专业人才队伍等组成,是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对于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水平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资源共享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交流合作平台的建设,本文将着重从这几个方面的对如何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展开分析和讨论。

二、科技平台建设的类型

1、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主要需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响应的工作:加强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自然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在这方面大庆市政府通过积极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07年以来,大庆市通过实施“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社区”、“数字农村”四大工程,加快“数字大庆”建设步伐,实现了全市网络资源优化组合与共享,及可共享信息的集中存储、交换与共享,为全市搭建了畅通的交流平台,为促进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起重要的成果则体现在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上,因此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尤为重要[1]。技术创新平台是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集成的平台体系,在重视产业单项或共性的技术开发的同时,更加关注新兴产业和重大产品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平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公共研发平台、院士工作站等。经过积极努力,目前大庆市科研院所及分支机构已达到86家,省部级以上中试基地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8家,检测中心10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5个,重点实验室43个。这为人才引进、发展创造了条件。

3、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前提,而成果转化则是假设技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桥梁,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开展响应的工作:首先,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科技园区的推动作用。以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为核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其次,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中小企业的成长,促进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交流合作。再次,建立各类产学战略联盟,加强交流协作,进一步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最后,推进技术市场建设,健全技术交易市场,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大庆市政府经过积极努力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为各级、各类单位和个人创新、创业优化了环境。

三、积极发挥政府主导功能

充分有效的引导能够有效规范和提升政府的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科技资源供给的主导作用,激发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运行机制市场化,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调动作用;扩大科技平台的服务对象,将研究、开发等产业环节纳入服务对象;实现资源条件的共享化,打破科技条件拥有者、经营者、使用者间的壁垒,降低科技创新成本。制定的切实可行的科技共享服务计划,实现科技资源条件的共享,开放资源服务社会。政府应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设立专业的科研机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平台建设,对于推进科技经济结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切实了解区域科技创新实际,把握现有的科学技术,将人才与资源结合,借助政府与市场的配合,才能正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篇3

3月28~29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先后到河南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科协、省科技厅调研,三次召开座谈会。卢展工在调研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事业发展的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提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科技创新是动力。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更加重视和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活力。科技创新不但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还能够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内在活力。科技创新是民生。当前,科技创新与民生改善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广泛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无论是提高监测水平、保障人民健康还是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都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未来。科技创新决定科学发展,决定持续提升,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决定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效,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支撑、内涵、精髓。

【提升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水平】一要提升科技研发能力,要推出更多具有河南特色的产品和品牌,培育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二要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加强中试环节,有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要提升科技创新运用能力,既要着力解决好河南省科技创新中研发、生产、普及、推广、对接等各方面的问题,又要善于“借梯登高”、“借鸡下蛋”,为我所用,使科技创新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四要提升科技人才集聚的能力,坚持分类管理、分层次服务,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着力解决好人才能不能受到尊重、是不是有作为空间、工作环境好不好、生活待遇优不优等问题。

【提升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服务】一要提升服务意识。领导干部要甘当科技工作者的“后勤部长”,说了就要做,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兑现,切实搞好各项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以宽广的胸怀和宽容的气度,积极主动地解决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二要提升服务水平。要创造比较好的氛围和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工作和创新;要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组织协调层次和水平,促进科技工作各环节的有机结合;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三要提升服务保障。再苦不能苦科技,再穷不能穷科技。要保证基本条件,推动科研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强薄弱环节,解决好重点攻关、成果转化、搭建平台等问题;要有效集聚人才,特别是要多吸引高层次人才。

篇4

1前言

放眼望去,目前已经风光不再的国内煤炭企业很多处于停产、半停产、降薪、裁员的状态,经济野蛮生长时代疯狂开挖“黑金”的繁荣景象已经成为昨日黄花。国家政策主导和国内市场保护的阶段终结后,国内煤炭企业盲目重视营销,忽视从生产到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科技创新而带来的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已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与科学调研分析认为,当代煤炭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2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

客观而言,近年来煤炭企业由原来粗放型开采逐步向大机械化、大纵深、高效率方面发展,实现了生产加工过程的全面提升。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实现科技创新成为了煤炭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战略指导思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企业领路人和各部门各级管理者首当其冲,他们的思想觉悟水平才是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的关键。笔者认为,煤炭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在面对不同地质环境时,应当首先考虑在顺利完成开掘任务的前提下,逐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改进现有的产品与服务,提高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性,提高单位时间劳动生产率。再如,可以在科学调查研究与缜密分析的前提下,开发以煤炭产品为基础及其所能衍生出的有市场发展前景及市场需求的能源产品,并结合煤炭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现状提前为多元化产品开发进行好技术储备。煤炭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产品的方向与定位,笔者认为,在围绕煤炭企业自身实际提升科技创新意识方面,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国内外同类先进企业的相关方法,以大量有市场潜力的煤炭及附属产品为载体,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外的开掘、提炼技术。从实际操作而言,无数成功企业的案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没有计划前的准备,而是缺乏准备前的计划,一定要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系统的策划,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的结果,并做好阶段性的比对分析,邀请行业专家及企业内部技术骨干针对不同阶段的项目实施结果做好技术鉴定,主要目的是考虑如何实施技术抢市场战略,切实围绕市场需求与企业自身能力量身打造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3打造学习型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通常情况下,国内煤炭企业长期沿用至今的人才建设主要为内培外引两种方式。放眼我国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层面,储存有海量的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具有相关专业高等学历,广博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着丰富的技术和实践经验的设计院、高等学府等科技人才,我们可以把这种人才暂时称为创新导师;一种是虽然只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但却拥有丰富的实践技术或专业特长的劳务公司或生产加工企业,我们可以把这种人才叫创新工兵。从上文总结来看,笔者暂且把煤炭企业可以实现吸收应用的科技创新人才定位为三类,一是创新导师,二是内部的技术专家,三是创新工兵。笔者认为,要让多元化的人才形成向心合力,共同推动煤炭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有整体发展目标,围绕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培养计划有意识地建立起符合自身长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资料数据库,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围绕企业中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建立起自己的项目与产品研发基地。与此同时,在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更应当本着互惠互利的合作意识,发挥企业自身与各类合作伙伴各自的资源优势,逐步增强煤炭企业自身人才团队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真正使煤炭企业的科技团队实力得到增强,为未来企业开疆拓土打好基础。

4努力拓展煤炭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

4.1实施集成创新模式

通常而言,国内很多大型煤炭企业都会因为其自身特点或产品特质在某个领域具有科技专长,然而这种单一的专长由于技术壁垒低,很容易让竞争对手或客户进行模仿,不利于创新保护。因此,笔者认为,煤炭企业在发展科技创新战略时,应当建立起以多学科交叉和集成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最终形成跨产业、跨学科、跨企业的技术战略布局体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技术创新对市场的把控能力。

4.2实施多元化科技创新模式

笔者认为,在多元化科技创新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要素,首先,是科技创新对象多元化:创新对象可以是煤炭开掘过程中技术、工艺、装备、材料等四新技术,也可以是安全生产、人力资源管理、运销管理、风险防控等多方面的管理创新;其次,是创新主体多元化,创新主体可以包括煤炭企业本身、科研院校、协作企业等,在此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充分调动各参与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发挥各创新主体的自身优势;最后,要让创新空间多元化,在此过程中,一是要超前一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通过关键技术储备和管理上的创新,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二是要提升一步,在同行业或局部领域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打造出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5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加强科技创新管理是提高国内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比对手有优势。笔者认为,煤炭企业只有将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变成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形成有创新战略,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帮助企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市场竞争已经由简单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竞争,转化以科技生产力为根本的竞争。中国经济已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化为绿色科技创新为根本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一系列新的重大科技创新,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绿色科技创新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综合竞争实力的根本出路。因此,新时代企业要想生存发展,维系在所属行业中地位,必须加强绿色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宽经营思路,努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在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原料药行业,这种竞争压力尤为明显。近几年,国家药品价格调控政策影响、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原料药市场低迷走势。2012年原料药市场低迷主要体现在大宗、交易型的抗生素中间体,以及维生素等原料药品种上。这类产品长期处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状况,导致原料药行业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都没有以往的预期高。投入成本在不断上涨;下游制剂消化需求能力却远跟不上原料的加速扩张速度。受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抗生素被降价药物。2012年预计医药全行业抗生素销售量相比去年下降10%。2013年又是推行新版GMP力度更大的一年。2013年前无菌制剂产品全部要通过GMP认证。2012年10月,工信部颁布的《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要求,国内原料药企业以低能耗、低污染的生物法,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学法生产。新一轮原料药领域竞争要素,已逐渐从过去的产能规模以及成本竞争,向环境污染控制、清洁生产工艺和由此带来的产品质量优越性等“绿色”竞争能力转变。

因此,要改变这种严重的市场压力,原料药企业必须迎难而上,尽快改变资本投入价值取向,主动转型,以绿色科技创新,靠科技革命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获得独一无二的环保、经济的专有技术,靠绿色科技,创造新的高的利润增长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注重绿色制药,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例如生物酶法催化替代化学催化工艺生产原料药。

以常用抗菌药阿莫西林为例,阿莫西林原料药以往一直用化学法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二氯甲烷之类的化学溶剂,这些化学溶剂不但会造成能源浪费、溶媒回收困难、设备投资大等系列问题,而且产品在杂质、含量、色级等方面都需要再次改进。对于阿莫西林生产技术的创新,用绿色酶法技术代替化学法是最好的出路。酶法阿莫西林与化学法阿莫西林相比,酶法阿莫西林占有绝对优势:一是酶法产品外观颜色白、产品含量高,稳定,杂质低。二是酶法产品生产批量大、成本低。三酶法产品溶媒残留低,减少环境污染,安全无毒,不易燃易爆。

阿莫西林市场的竞争其实就是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低成本的竞争,作为阿莫西林原料药生产的龙头企业,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成立阿莫西林酶法技术创新攻关小组,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验,研发和探索,攻艰克难,使酶法生物技术应用于阿莫西林重点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终于使酶法阿莫西林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013年初,“酶法阿莫西林生产技术研究”项目一举通过了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酶法生物技术应用实现了绿色环保、清洁生产,完全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实现了绿色科技创新。该项目技术先进,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酶法阿莫西林项目将于年底前建成投入大生产。它将促进华北制药青霉素类产业的工艺技术升级,实现规模化效益,大幅提升绿色环保水平,打造华药酶法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同时对于促进我国抗生素产业与技术水平的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6

1 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是当今时代的需要

水利事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治水思路有了战略性的调整和转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行业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依赖状况等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即:要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持续利用来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利的发展以维护自然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为首要前提,继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说的实现治水思路的不断更新转变,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各级领导以及水利专家们决策理念的转变,离不开广大水利行业技术工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化和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实现治水思路的转变和达到理想的目标,最终还是要通过我们广大的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用双手才能变为现实。因此,我们要注重加强水利行业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开发工作,不断加强他们的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从而使其能够具备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的把新的观念、新的治水理念、新的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

2 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是提高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我们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类设备器材外,还要依靠一大批具备、掌握一定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在从事各项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可以从国外进口或国内自我研制为我所用,但使用操作这些先进设备仪器的技术工人做不到全部从国外招来引进,担当主力军的技术工人队伍仍是要靠我们自己来培训。显而易见,仅单靠先进的机械设备,完全依赖国外的专家顾问,没有我们自己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本领就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先进设备仪器应有的效能作用,也就难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提高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平时我们也时有看到,有些水利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工程质量、功能效率不高,这里除了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外,与建设工程的技术工人的能力和水平高低也无不有很大的关系。

篇7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建设创新性国家目标的提出,我国要求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住宅和房地产,作为我国支柱性的产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怎样通过技术的创新来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并有效解决住宅在环保、节能以及结构质量通病是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应用有效的工业技术与工业产品去建造大量的住宅以抵抗大自然的侵害,这虽然是住宅技术的创新,但是它还是无法解决目前住宅存在的环保、节能和结构质量通病的问题,而且还进一步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1]。因此,国家必须更进一步的促进住宅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坚持走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造出真正的绿色建筑。

目前我国建筑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农民工的进程加大了城市的能源消耗量,而快速增加的建筑规模更是加快了建筑材料的消耗,使我国成为了全球建材消耗、污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的国家。同时,随着集中供暖区的扩大、农村能源商品化、空调的普及和大量住宅面积的增加,使建筑能耗飞速增长,在社会能耗中的比重也在不断的加大。此外,随着欧陆风的盛行,大量“能源杀手型”的建筑出现,大大的加大了建筑的消耗。上述种种现象都显示出目前我国大力推行建筑节能的紧迫性要求,要想解决这一情况,就必须进行建筑模式的创新,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创新型国家。

加强住宅技术创新的要求

对于“绿色建筑”这一概念,目前已经被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给误解了,从而导致大量“非绿色建筑”被冠上了“绿色建筑”的标志,影响了我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为此,建筑部对“绿色建筑”进行了重新的定义:绿色建筑就是指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的空间,并且在房屋建筑的全过程中高效率的利用相关的资源,最大限度的缩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建筑物。在这里,它要求的是人们以有效节约并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出低环境负荷的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建筑模式,属于“四节二环保”的建筑。因此,对住宅的技术进行创新必须以“四节”为切入点,逐步进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四方面的技术创新,然后建造出对外部环境和住宅内部环境的“二环保”模式。

首先,节能技术创新。在这里,就是要求在进行住宅建筑时,有效解决其高耗能和浪费土地的问题。通过在住宅建筑围护体系中推广应用双层中空节能门窗及遮阳技术等,来提高住宅建筑的整体节能效应。同时,在大力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倡导绿色建筑,有效的开发、应用相关的节能技术,并围绕以建立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人居的目标,建造出适宜人们健康居住的生活环境。

其次,节地技术创新。在众多的物质资源中,土地是最大的资源,因此,如何有效的应用这一土地资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在这一阶段进行住宅创新时,首先就要对建筑用地进行有效的规划,合理的利用土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建造出高品质、高舒适的绿色住宅。

再次,节水技术创新。在这一阶段,强调的是加强节水器具的有效推广应用,在进行住宅建造时,要根据节水标准合理的设计节水设施,和对污水的处理措施,以提高污水的再生利用率。

最后,节材技术创新。在我国,有关建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都是比较大的,因此,在发展绿色建筑的时候,就要积极的采用新型的建筑体系,有效推广应用那些高性能、低消耗、低污染和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从而不断的提高住宅建筑的品质,发展绿色建筑。

加强住宅技术创新的具体措施

从上述可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进行住宅技术的创新,必须从“四节”入手,从而建造出高质量的住宅基地。在实际的绿色建筑的设计中,要对住宅建造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将立项、规划、设计、施工、检测、竣工验收、销售、维护使用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技术监管,并且全领域的展开节水、节地、节能、节材技术、住宅供热技术、结构设计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的有效创新[2]。比如大量推广太阳能技术、水源热泵技术等,并开发与应用风能、沼气能等可再生能源,以突破建筑在节能方向的技术瓶颈;在住宅小区普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并进行“阶梯水价”、“推行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创新,从而完成对建设节水型的社会目标的实现。

同时,建筑节能作为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实施力度。如在实际的生活中,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加快相关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鼓励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建筑节能政策的实施。同时,加强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工作和建筑工程中的全程监管工作,从而建造出更多的绿色建筑,来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的不断追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展绿色建筑,并加强对住宅科技的创新,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其整体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并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创新,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快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科技新区”为目标,按照“整合、建设、共享、服务”的工作思路,引进和吸引科技人才、科技项目,集聚创新要素,大力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科技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共享机制,构建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设原则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鹿泉科技资源现状、特点,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按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不同功能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2、政府引导,多方共建。加强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支持,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倡导和鼓励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各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建的浓厚氛围。

3、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单位的界限,通过市场化机制,扩大增量投入,盘活存量资源,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资源潜能。

4、突出共享,强化服务。采取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动,良性发展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共享和创新服务功能,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

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加快对接、融合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计划,吸引、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服务机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科技研发实力,努力建设特色明显、运转顺畅、资源共享、服务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到“十二五”末,建设3-5家石家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科技带头人7-9名。

四、主要任务

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围绕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吸引人才、项目、资金,建立利益共享、多方共赢的运营机制,促进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培育并保留一批科研专家、设备,提高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加强与国家、省市科研机构对接,围绕重点企业的重点产品、关键工艺等科技课题,立足于整个行业的共性技术进行研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行业科技进步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

注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续建设,引导企业把握好保密与开放两个规定,持续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在保持本企业领先的前提下,通过共享设备等科技资源和指导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进步,引导带动整个行业技术标准的提高,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我市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个方面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发改局共同协调负责,日常办公机构设在市科技局。

篇9

镇级经济既是县级经济的基础和县域财政的主要来源,又是带动农村工业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在我县经济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着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强县之基在于强镇。*年省科技厅开展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以来,我县已有2个镇被列入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有2个镇被列入市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实践证明,这是实现我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将为全县提升中小企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我县推进专业镇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通过引导、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镇,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我县推进专业镇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前争取创建15个专业镇(其中:省级专业镇7个),专业镇数占全县乡镇总数的70%。通过科学规划,重点扶持,将专业镇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提高专业镇的整体科技应用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通过技术创新,使专业镇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县的平均发展速度;努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名优品牌。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机构。县、镇两级都要成立专业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经常研究和切实解决在创建专业镇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专业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成伟明县长任组长、邓卓文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发展计划局、经贸局、科技局、财政局、建设局、农业局、扶贫办、乡镇企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由陈伟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专业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委书记或镇长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镇企业办、农业办或行业协会,并指定专人负责,抓好落实。县、镇两级专业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专业镇技术创新工作,要把发展专业镇经济同实现“三化”并举紧密结合起来,同发展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壮大园区经济、发展配套经济、提升劳力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拓宽发展思路,尽快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的基地化、专业化生产,以小产品构建大产业、大市场。

(二)制订发展规划,分类指导。一是被列入省、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的单位(如船塘、上莞、新港三镇),要对前一阶段的试点工作进行评估,高起点策划专业镇建设下一步工作要点,重点要充实和完善专业镇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争创“省重点科技示范专业镇”。二是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的镇[如仙塘高岭土,柳城石英石,涧头石坪茶,康禾梅李(茶叶),黄田蜂蜜(绿竹),蓝口、义合绿竹等],要根据各自的产业优势制订出专业镇建设规划,重点培育;在制定规划后,要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将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对产业特色不明显和没有形成产业聚集的镇,要分析产业基础,明确发展定位,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培植中小企业,抓住一个或几个拳头产品,使之形成规模经济和支柱产业,加快产业聚集,最终成为具有特色的专业镇。

(三)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为特色产业发展在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信息交流、人才引进和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等方面提供服务,各乡镇可根据实际采取不同的形式:一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站开展技术咨询、网上营销等服务;二是通过专业协会开展生产技术和产后销售服务;三是依托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四是构建公共创新中心。

(四)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发名优产品。专业镇要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实施“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名牌产品”战略,集中力量打造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以此为突破口,向镇内企业或种养专业户进行辐射,带动特色行业迅猛发展。

篇1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逐步受到社会的重视,通过活动开展,激发青少年的内在潜能,培养其学习能力,鼓励实践、探索、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一、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每位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为了达成愿望的实现,在对孩子的艺术培养和文化课补习上不惜重金。认为文化课相对的优秀便可“成龙成凤”。

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每每提到发明创造,家长和学生的脑海里都情不自禁的联想到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等与我们差之千里的伟人伟事。让青少年去迪生未免有些贻笑大方。家长普遍的这种心理,从根本上限制了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那么中小学生究竟如何做到国家对其一直提倡的发明创造呢? 发明创造从广义上说,既有高科技的大发明,也有小科技的小发明,青少年在有限的知识前提条件下无法创造航空航天,也创造不了飞机导弹;但是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作一些小发明。国家对青少年提倡的科技创新,不是要求发明的成果史无前例,而其深远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散性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全方面的成长和自身各种潜能的引发。

从古至今每一个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不起眼的小发明开始,从失败开始。正是青少年在常人熟视无睹的小发明中,培养和锻炼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以后的伟大创造奠定基础。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曾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发明创造,创造意识非常重要。当有人称爱迪生是天才的时候,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而那1%的灵感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日常生活身边,有不少青少年看到其他同龄人的发明成果以后,十分惋惜,原来原理是如此简单,惋惜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机会。生活处处有科学,发明就在你我身边。你的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你缺少一件十分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创造意识。每位青少年都希望自己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兴趣是进行发明创造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必须重视创造兴趣的培养,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兴趣和能力的收获是任何都无法估量的。

二、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提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科学素质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信念,并具有实施、应用处理和参与实际事务的能力。在公众的意识里,已经认识到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使国强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将为培养科学技术新型人才打下结实的基础,也为发展国家经济建立科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处于把升学作为最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阶段。但凡与升学有关的各种科目补习班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参加,从小学入学到高考,分数成为了衡量学生的标准。这种片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体制,严重阻碍了青少年个人潜在能力的爆发,束缚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长。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本应该是生活与精神又与科技的交流活动,这些是不能仅凭一张试卷就能概括的。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从而深化对科学技术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发展其对陌生事物的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多样的探究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露出新型人才的一角。

三、培养科学素质教育 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交替,人人都需要知识的充电。 “少年强则国强”,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是提高其科学认识培养科学兴趣的有效途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兴趣才能有产生探究的欲望。青少年的兴趣需要引导,经过科学教育的引导,其可能会对科技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欲望。展望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我国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引以为荣的惊喜。遗传学告诉我们,在基因组中的DNA决定了个体在生理结构上和行为上的潜在性能,但并非所有的潜在性能都必定可以在那个正在发育着的个体中获得实现。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因此,让青少年学生在做中发现、感悟、理解、探索,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变为动态的探索活动尤为必要,而实践可以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宝贵的感性知识,是学生经历、感受、体验和获得知识的源泉。实践又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如果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能利用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作用,充分动手操作,尽心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有助于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智慧潜能。

四 、构筑社区科技活动平台

为了拓宽孩子智力发展的空间,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可以广泛构筑社区科技活动平台。社区科技活动平台的管理人员及师资可由退休教师、退休技工、熟练工人来担任,主要起到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人员不宜多。平台还可以开设“技术培训”专题频道,播放趣味科学、实操技能、机械制造与维修等知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的作用。

篇11

1 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与编制科学地设置出来

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与编制,承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入、示范试验和推广作为种植业的主要职责;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的灾情预报、监测、处理和防治上要积极地开展起来,要监管和配套服务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对农业标准化生产要组织起来并进行推广,将农业资源管理开展起来,对农业投入品使用和生态环境的监测开展起来,有效地培养和教育农业公共信息的。

2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管理机制上予以创新

2.1 推广多元服务的机制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给予协调指导、强化中介组织和涉农企业等,将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基地和经营主体建立起来,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其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出来,引领其在推广规划重点的时候要围绕着政府,将农业技术服务开展起来;将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性推广机制的模式和途径要探索出来,并不断地给予完善。

2.2 竞争聘用的机制

对竞聘制要全员地执行起来,可以由县级主管部门聘任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任,通常的时候可以由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聘任一般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资格存在于新招聘的工艺性农技推广人员身上,通过当地人事单位考试通过之后,择优录取。

3 对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要强化起来

对新型的节肥、节水、节地、节材等技术要不断地进行推广与应用。将高效节水灌溉新设备要大力推广起来,对旱作物农业工程要继续实施起来。对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和精量播种上要进一步去推广,对测土配方施肥要深入地进行推进,对技术示范和设施农业的建设上要予以强化,对农业机械技术改造上要大力地给予支持,将产品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适用性提升上来。对农村垃圾处理和农业面污源治理的工作上要予以强化,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水平。对现代的信息技术上要充分地进行使用,将农产品等现代的交易要积极地开展起来。

4 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上要努力提升上来

4.1 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起来

对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上要予以坚持,将分析测试、技术转移、集成科技成果信息服务、融资服务、区域服务等要积极地推广并建立起来,将农业科技成果网上定期的机制要积极地建立起来,对农业生产化的科技需求上要积极地反映出来。对农业技术交易市场要努力建立起来,将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的平台有效地建立起来。对农业技术评估咨询和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上要加快去发展,将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农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提供出来。

4.2 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上予以完善

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联盟合作、企业主体运营、奖励评价、展示交易促进等机制要努力建设起来,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将以企业为主体模式要大力地实施起来,将结合产学研为模式的科技转化建立起来,在主营收入中将农业科技活动经费的比重要不断地提升上来,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主体中将企业作为其中的主体。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上要予以强化,将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要努力提升上来。

4.3 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上要予以实施

对现代农业产业等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要全面地实施起来。要大力引进和转化先进的科技成果,对绿色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场地的建设上予以强化,将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不断地进行扩大。

5 保障方针

对组织领导上予以强化,将认识提升上来,将对中国梦的实现当做主要的目标,在农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将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有效地融入进去。可以将专门的工作小组成立起来,对具体的工作上进行管理。

其次,将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在基层科技创新工作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对发现典型、宣传典型、依靠典型和树立典型要切实地重视起来,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的转化上要予以加快,将一定的经验要及时地总结出来,将长效的工作机制要探索并建立起来,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在整个社会将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和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营造起来,将农民学习和运用农业科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6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不断地提升,现代的农业生产逐渐地摆脱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机推广体系的建设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加快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生产与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需要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 丁超.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J].科技与创新,

篇12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民群众对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增强,安全、高效、便捷和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成为提高医院竞争力的关键。加强医院科技创新管理,强化科技兴院意识,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对推动医院整体实力的发展进步,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医院科技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发展和管理理念

         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领导重视是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全院科技水平的关键。“以人为本、科技兴院”,“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以特色带专科,以专科带全院”的科技发展理念成为        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共识。

        近年来我院制定了《医院科技创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和鼓励科技创新的若干规定》、《关于科技论文投稿和奖励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加强和鼓励科技创新的文件。在企业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不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改善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科技兴院意识。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多渠道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

        2.1 医院制定了《关于加强医院人才引进和管理的若干规定》,对引进高层次、高学历、高科技人才从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积极鼓励全院医务人员积极在职攻读高一级医学学历,凡按期修完全部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给予报销学习费用。 

        2.2 “人才为本、科技兴院”一直是院领导班子的用人策略和管理理念。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我院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送出进修、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短期学术交流、外请专家来院指导、手术、坐诊、会诊、讲座等多途径、多渠道培养急需人才。

        2.3 制定了《关于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活动若干规定》,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规范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活动。

        3  认真论证学科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科学性和合理性是衡量医院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规划和发展一个学科,必须选择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为此,我院制定了《总医院学科发展五年规划》,设计了《学科发展简明申报表》,督促各科室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学科或专业发展规划,汇总到科教科后,由院部组织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科学性论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医院学科建设总体规划,使全院学科能够形成合力,在重点学科的带动下,围绕重点方向形成特色学科群,促进医院重点学科始终保持领先,特色学科不断创优突破,一般学科能够快速跟进。

        4  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

        我院的骨科(三个病区)、心血管内科被授予淮北市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市级重点专科;微创外科被授予淮北市第三周期特色专科,并积极筹备和申报“颈腰痛特色专科”和“糖尿病诊疗特色专科”,“风湿病诊疗特色专科”,创办了“淮北市创伤与关节置换研究所”,使我院的专科建设提高了一个台阶。

        5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加强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提高竞争意识,关键在学科带头人。在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我院先后形成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颈腰痛专科、糖尿病治疗专科、风湿病检测和治疗专科、断肢(指、趾)再植、肝病治疗、血液透析中心、重度复合伤救治以及骨科、心血管内科等市级重点专科,以及微创外科等特色科室,逐步形成了“以特色带科室、以科室带全院”的良好发展格局。

       6  改进医院学术活动管理机制

        以往我院的学术讲座,一般都是以院内科室主任讲座为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培训低年资的住院医师和轮转医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的学术更新和技术更新。面对互联网信息时代,我们依托和联合“好医生”医学教育网、“双卫网”等国内外知名医学网站,购买和下载部分最新国内外医学学术课件、视频讲座资料,采取直播教学和分散观看(根据专业不同,刻成教学光盘发至科室组织学习)等形式让本院医务人员能足不出户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科技进展,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7  抓好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选题和立项只是科研计划研究的第一步,在整个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中,还应包括组织、实施和控制等环节。笔者认为影响科研进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课题负责人指导思想、工作任务的繁忙、科研经费的不足、课题负责人的变动等因素,致使科研课题有可能流产而后停滞。作为医院科研管理工作者,我们十分理解临床医务人员工作的繁忙程度,尽力作好科技工作人员的服务工作,平时多联系、关键时刻多提醒、逾期未完成多督促,协助他们处理好日常医疗和科研工作关系。要及时跟进加强沟通与协作,既要加强管理,又要牢固树立为一线服务的思想,对发现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为临床一线专家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8  强化前瞻意识,组织好科研成果的申报和转化

        高级别的科技成果是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建设实现发展的重要条件。管理部门必须强化前瞻意识,对医院承担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水平评价,注意把握科研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于具备这“三性”的科研项目,应及时进行成果鉴定和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科技管理部门应适时地把课题的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的申报与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医院科技进步。

        9  加强市场调研,找准发展定位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优势和劣势,因此,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才能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促进医院科技发展。为此,笔者联合医务处、院办公室等部门,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出院)病人前        10位疾病谱及其按年度医疗费用占比情况进行了调查,最终总结出我院未来5年内的经营和科技发展定位:以创伤救治与康复研究为龙头,以特色专科和微创外科为发展优势,做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逐步形成以特色带专科、以重点带全院,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打造一批重点专科,培养一代优秀的人才队伍梯队,5年内在软硬件等方面要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参 考 文 献

[1]刘东会,徐海涛.加强学科建设,实现医院跨越发展.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6):720-721.

[2]方伟岗.科研与学科建设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02,15(4):206-2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