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09:12: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堂教学的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改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信心
教师的教学观念反映着教师对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等的基本看法。不仅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且对教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受学校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的影响越深,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这种观点必然会影响到他的教学方式重知识而轻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解题的训练而轻数学的应用。这种教学不仅会使学生形成“数学证明只不过是用来检验教师或课本提出的命题”的信念,甚至对证明产生厌倦等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理解只能剩下两个字“解题”,加上“枯燥无味和“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师生们品尝不到数学味道的精美,更不用说带领学生到现代数学的原野上去领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意境,去汲取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需要改变教学观念。
另外,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强烈的好奇心才能做为研究数学的持久性动力。所以要提教学效率首先要有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观察发现,一些学生,他们有“数学无用论”的信念,虽然迫于各方面的的压力,会强迫自己认真学习,但经常会出现眼睛盯着课本,心思却不在上面的“走神”状态。其后果就是其一,课堂上主动积极思考的成分很少,基本的公式不能在课堂内消化,需要不断的重复,效率很低;另一方面,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得到好的考试成绩的强化,会很容易放弃。因此老师要增强学生面对数学困难的信心。
二、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打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课赋予了活力,更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图片、实物、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还用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表演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进行遇面后的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2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骄傲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34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三、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训练学生思维的自我监控性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32—01
目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校的传统功能、教师的角色、课程的内涵诸多方面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是这一系列变革的实施者,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不少学校都强调要优化课堂教学,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益,通过各种优化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到课堂优化,就要坚持“五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有利于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优化备课
1. 编写教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下的教案要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编写教案是探索性工作、创造性劳动,不能为教材所束缚,要敢于超越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加工教材,也可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要敢于备出适合学生学习、体现学生个性、为了学生发展的教案。
2. 编写教案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编写教案的过程是钻研、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体现着教师的创造力。教案记录着教师的成长过程,一本教案不光是教师成长的一串串脚印,更是一次次创新,常写常新,才能与时俱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那创新从何而来呢?当教师把课堂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时代的时候,创新就应运而生了,这就要求教师有“把社会当作课堂”的能力。让那些应付的、陈腐的、程式化的、没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教案一去不复返,新课改呼唤的是充满生命力的、改革创新的、富有时代气息和呈现个性风格的教案。
3. 编写教案要形式开放、方法多样。教师要在课前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条件写出不同的教案,编写教案不应是过去那种流于形式的环节是否齐全、书写是否工整、教学过程是否有条理的模式化教案。今天评价教案的标准是:备出符合教学实际,有助于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有助于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具有开放性、多样性,顺应新课改要求的教案。好教案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从一份好教案上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的调控、教育对象的了解等情况。
4. 编写教案要补充写好教后记。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外,课后还要进行反思补充,写好课后记。将课堂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材料,也是教师进步的总结。
二、优化教学方法
45分钟的课堂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必须合理利用时间,抓住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导入新课要新颖自然,复习提问要有的放矢,讲授新课要突出重点,练习要达到反馈的目的,小结要言简意赅,布置作业要适量。
1. 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这样做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师生心中都要有数,直奔主题,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学习效率。
2. 尽快打开书本,让学生自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变传统的“要学会”为“我会学”,教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敢于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知道真正的收获必定靠辛勤的耕耘,真正感知必定靠智慧的感悟。
3. 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密切联系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兴趣就有激情,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好物理学科,同样需要乐学。乐就是兴趣,兴趣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发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新课程标准也开始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新课程力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明确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表层兴趣,同时应该注重学生深层兴趣的挖掘,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利用科学探究方法去分析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指导阅读课本,培养自学方法
许多学生都抱怨物理难学,同时又把物理与数学同等对待,认为“学物理也靠解题,看不看书无关紧要”。这是在物理学习中的一个误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从古到今,凡是有作为者,都是在不断的加强学习,只有在前人的知识中不断地创新,才能在自己一番天地中有所成就。由此我们应认识到,学校的教育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一个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学校生活毕竟是短暂的,未来不论我们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靠自学。
三、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有目的的训练。脱离物理知识对中学生大讲科学方法,犹如建设空中楼阁;埋头讲物理知识而不注意方法教育,则犹如给学生一堆砖瓦。因此,科学方法教育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沃土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处处蕴涵着科学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常常要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理想化等科学方法。如在概念教学中,将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类比,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洛仑兹力教学中,可由安培力演绎出洛仑兹力;在牛顿第二定律、玻―玛定律、楞次定律等规律的教学中,常采用观察和实验、数学推理的方法来研究。“电磁感应”的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好例子,可将教学过程组织为较完整地体现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四、加强物理实验,体验科学方法
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学的所有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作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使初中学生顺利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关键,是整个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物理概念的形成,大多是建立在观察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归纳出来的。
实验可以将物理现象较直观地展示出来,直观性强的物理现象容易使学生形成深刻印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习惯,所以,实验教学对物理概念形成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学生因受年龄和接受能力的局限,引导他们形成物理概念,必须首先从直观物理现象入手,在有了深刻的印象后,才逐渐形成物理概念而达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实验技能:一是掌握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
实践表明:只要我们能从众多的实验中总结出共同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就可让学生掌握某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与实验的方法。
音乐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并为所有的学生培养气质、滋养灵魂的公共艺术教育,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艺术越来越迷人,音乐教育也逐渐从“教师传授”到“师生互动”再到“主动性结合实践”。同时,教师的形象从“先生”也逐步变成了“朋友”。
一、更新授课理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其实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专注于个人发展,注意音乐实践,鼓励创新,音乐综合其他学科、传承多元文化,让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切换角色,并把第一次转换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师教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充分调动学生自愿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中,激活其固有的动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智力潜能,进化来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受益。但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保持一致,因为每个学生的音乐能力将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教育条件的不同和形成的巨大多样性的培养。因此,教师的脸上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时间,也应注意到个别学生的学习。让每个学生的人格的食物,得到充分的发展,还想要允许的音乐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意见。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音乐,同时也可以也极大地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其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是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投入到音乐之中
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有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该从表情开始。“这要求音乐教师时刻保持情绪上的饱满,只有这样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是充满激情,感染学生的情绪。人们经常说:老师的情绪多么真实,学生的情绪将有多深。在音乐教学中,我付出的关注,以场景设置,创建和教学内容符合的情况下,如演唱《生产大合唱》时,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做法,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来的白毛巾,在喜悦中,温暖的秧歌音乐的伴奏下,扭大秧歌走进了教室。漂亮的外观,优美的歌声,看到和听到的,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领域。老师总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的特点,学会欣赏,感受音乐。
三、教会学生正确发声,增强音乐艺术的感染力
美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通过唱歌功能引起观众的情绪。如何做它有效地声音,应注意下列各点。首先,提醒学生唱的姿势。教师必须到学生的歌唱的位置,提供正确的指导,并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姿势唱歌。正确歌唱的姿势,要求站垂直的两脚稍远停、头、目平视,两个肩膀上略有回病房,胸部自然站开放、腹部让大自然的选择及其课程收缩,霞客回来,感觉就像一条直线之间形成的两个肩膀到下腹。另外精神是完整的有平静的感觉。坐着唱歌,自然垂直,身体的上半部分常规,两条腿弯曲是独立的双手平放在膝盖。简而言之,指导原则是正确的姿势自然美,唱歌是有益的和身体和头脑的正常发展。第二,引导学生歌唱的呼吸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呼吸中唱歌是非常重要的应把握好、快慢速吸慢呼叫、慢吸快速呼叫、快速吸慢呼叫,吸快速调用基本歌唱呼吸练习方法。老师教学校要使用呼吸方法论证的权利,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正确的呼吸方法是使用广泛联合腹部呼吸法,呼吸空气的嘴巴鼻子,气管吸入肺,胸部然后自然的立场,那里向上扩展的感觉。这是因为隔膜下,压在腹部器官,所以腰腹部也相应地扩张,颈部肌肉到自然放松,不能紧张,也不要太不放松,吸入根据需要,决定具体的大小,以控制和使用呼吸。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教师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主动性,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折和发展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了新的时代,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发展的需要和在音乐教的戏剧一个强有力的角色。在音乐课题上恰当并充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紧贴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可以改进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改善,同时还可以与生动的教育教学相结合。这样已经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愉快。主要表现:多媒体可能使图象更加分明,可能投入音乐表现到情况与视觉形式;多媒体可能提高被多样化的文化的渗透。音乐变化不仅在以它的表示,唱歌方法的形式,并且文字技术,同时它也是富有的文化背景。使用多媒体,老师能采取材料做课件,让学生体验,这样是真实和自然的,学生不仅学会一首歌曲,并且了解国家。因而它在学会上能被看见,多媒体可能更好刺激学生的兴趣。
结语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室布局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相对简单的性的知识和技能外,更体现了艺术美意识教育,即我们所说的话通常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来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目前的音乐教学模式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笔者仍然会继续探索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观,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奠定学生良好素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英伟.对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J].才智,2009,(14)
[2]周正忠,刘红梅.音乐与灵魂共舞——小学音乐第八册《冬夜静悄悄》教学设计[J].儿童音乐,2006,(02)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广大科学教师普遍面临一些最基本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教材文本的功能、三维目标的定位、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大家进一步探讨。
一、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价值定位
新课程确定的三维目标与以往教学大纲的目标设置相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更表现出多元一体的特色。这就决定了教学策略形成的首要环节是明晰目标。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是完成教学指标的结果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动态化、开放式的程序性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体验性目标,是一种社会性态度。尽管三个目标是彼此不可分割、密切交融的统一整体,但从新课程实施策略和评价要求来看,显然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是核心,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点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儿童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一次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而这些活动在教学目标上又把科学素养的各方面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价值定位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关键意义。
二、辩证看待教材的功能、价值和地位
教材是保证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最重要的文本资源,相对于其他教学资源而言,其科学性更强,系统性更好,与课标的切合度更高,具有其他教学文本不可替代的价值。新课改背景下的教材其价值功能仅仅是学科知识的载体之一,如果过于依赖和迷信教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利用,则难免落入“教材主义”的窠臼。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以教材为基础整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例如,我在教《常见材料》这一课时,除了利用教材中列举的材料外,还让学生结合教室里的物品和师生穿着,认识常见的各种材料。这样的认识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能很好地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辩证地看待教材的功能、价值和地位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三、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
奥苏泊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那么,该怎样做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孩子的认知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纵览孩子已学的各科教材,了解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与本学科的相关程度。例如:四年级学生学习《运动的快慢》时,要用到小数除法计算运动的平均速度,而此时还没学到小数除法,教师要是课前了解了孩子的已有水平,就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其二,可以利用课前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询问孩子对相关内容的认知程度。如,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问学生:你知道自己的血液在体内是怎样流动的吗?知道血液为什么能够不停地循环流动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血液循环已有的认知水平。若要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要给他们提供操作材料,让他们亲历操作活动,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给学生一节电池、一根导线,看学生能不能点亮小灯泡等。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寻找到与孩子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相吻合的教学切入点,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四、教学过程要具有开放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对过去封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革命性变革。因此,营造开放式学习环境成为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开放式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甚至大胆质疑、敢于打破传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可贵品质,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提升学科素养。因此,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诸多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
评价语言要不拘一格,张扬学生的鲜明个性。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不仅要灵活多样,随机应变,而且要注重创新,这样学生才想听,爱听,百听不厌;要不拘一格,除了经常变换语言外,还可以将预设语言和随机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课堂气氛及时调整语气、语调、节奏。
评价语言要情真意切,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应该是真诚而亲切的。有一个国外的课堂教学案例让我深思:在学生得出“4+5=8”的结论后,老师用三句话加以点评:“很好。很接近正确答案。谁还有不同意见?”第一句话是对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加以赞赏;第二句话是对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肯定;第三句话则是委婉地提示了回答不正确的信息。教师用富有感情、精练的语言点评,犹如春风拂面,暖阳普照,温暖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心中荡起情感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二、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师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力争课程结构高效化。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学”字来,让学生从“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突出“思”字,让学生从“学答”转到培养学生“学问”;突出“乐”字,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到培养学生“我要学”。
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高效、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诱发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我在教学的思维活动中,不仅重视思维活动的结果,还重视剖析、展示概念、公式形成发展的过程,展示解题思路。例如:在学习“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时,学生通过预习,动手操作,绝大多数都认为圆柱体侧面积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其中一个学生提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展开图只能是长方形吗?这一问题引起大家的兴趣。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侧面展开、卷起、又展开,边观察边思考,相互讨论。最后,一个学生说: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正方形。另一个学生说如果沿圆柱的侧面斜着剪开,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从几个不同角度都得到了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S=底面周长×高。
三、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数学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学生作业不仅是用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作业布置要注重多样性
作业的多样性,不仅避免了学生日复一日面对单纯的“计算”“应用”而产生的单调枯燥,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布置的课时作业有根据提纲预习的;有阅读的,如一些运算性质、公式;有日记形式的,如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以及新授课中的困惑、收获、思考;有书面的,如课本上的习题或老师出的题目。布置作业的原则是中高年级作业分量少而精,低年级一定做到当堂练、当堂做、当堂反馈。
2.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
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应从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基本到变式,由单一到综合,由封闭到开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巩固基本技能、优秀生优化知识结构。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课外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如:我根据批改课堂作业所掌握的情况,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做基础题,达到巩固新知;B组做变式题,以形成技能,提高能力;C组做拓展延伸题,或开放性习题。
3.作业布置要注重探索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精心设计一些花时少、质量高、信息量大、发展性强的练习;或设计一些以学生思考、讨论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练一题有一题的收获,在练习中悟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指导学生互教助教,促进学生集体学习。培养学生预习、自评、点评、当小老师、互改作业、互测等互教能力,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系数,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系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率。
尝试:课堂学习“计算:123-98=?”
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计算。
第二步:让学生分组讨论。
第三步:让组代表展示(对比)
1.123-98=25;
2.123-98=123-100+2=23+2=25。
第四步:学生点评。
第五步:学生总结,找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找出结论。
第六步:巩固练习。
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探究和钻研,让学生尽情发挥。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高,都乐于动手动脑,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而且很感兴趣,学生的收获甚佳。
二、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情境会让学生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和活跃的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人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特定氛围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等集中在一起,构成教学软件,产生极佳的逼真的效果,学生会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处于生动的情境中必然乐学。又如针对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的特点,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产生兴趣。
教师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适当创设情境,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之火,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乐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清除畏惧感和神秘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在上《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首先用课件出示了一则广告:“好消息,清仓大处理,本店所有商品一律按原价70%出售,欢迎各位前来选购。”然后再亮出各种各样商品,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想:
1.看了广告得到哪些信息?
2.你会怎样做?
生1:知道这家商店所有的商品现在的价钱相当于原来的70%。
生2:知道如果买100元的物品只要付70元钱。
……
师:好的,我们走进这家商店,要求同学们每个人买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并算出该付多少钱。
学生兴趣来了,自主选择,尝试计算。
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购买的商品和所要付的价钱?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通过这样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身临实景,感到熟悉真实,兴趣盎然,他们不但体验到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与快乐,还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快。不少的教师也认为: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时,同时也会喜欢这位教师的讲课,情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确有推动学生勤奋学习的功能,在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对待学生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如父母。对基础差的学生,不要冷冰冰地对待,不要嘲弄讽刺他们,要尊重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小点可取之处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给予表扬与赞赏。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
1 介绍药物发现史
在药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可作为药理教学的生动素材,以此入课,学生感兴趣,又能从中得到启迪,增长见识。比如,讲解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从其发现史讲起。18世纪欧洲人发现柳树皮可治疗发热,后证明柳树皮的有效成分为水杨酸苷,1838年从水杨酸苷中得到水杨酸,1860年人工合成水杨酸,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发表了乙酰水杨酸的药理学详细报告,德国拜耳公司以“Aspirin”的药名注册。从此阿司匹林传遍全球,100多年来阿司匹林成了世界上妇孺皆知的一种药物。再如,抗心绞痛药一章,可从硝酸甘油的发现史入课。早在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阿斯卡尼欧·索巴里欧合成了硝酸甘油,但极不稳定,易引起爆炸。到了1867年,青年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了在建筑工程中安全使用硝酸甘油的方法,解决了炸药的安全储存和运输的问题,使得炸药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但这时人们还不知道硝酸甘油会在心绞痛的治疗中起到什么作用,直到英国医生布伦顿发现了一种名为亚硝酸异戊酯的物质,它可以缓解心绞痛,但不能长时间保存,为了寻找更持续稳定的治疗药物,科学家们筛选出了硝酸甘油。100多年过去了,硝酸甘油目前仍是治疗心绞痛最常用的药物。
2 设置悬念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因想到果,由此及彼,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以介绍吗啡为例,入课时可以这样开始:吗啡大家都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奇怪,这不是吗,怎么会是药物?的确,在名目繁多的中,吗啡就是其中一员,然而临床上对于某些痛不欲生的患者来讲,吗啡却又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良药,甚至有些时候还是金标准用药。为什么?再如,糖皮质激素一章,可以这样入课:2003年暴发了非典,元凶是冠状病毒。在对于这种病毒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其临床治疗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这种激素何以有如此威力呢?随着课程的展开,能使学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悬念的出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避免了教师单向的“填鸭”式灌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3 讲故事的方式
讲故事的方式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入课式。对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学习可以从以下这个故事开始。100多年前的德国有一位年轻人,名叫费利克斯·霍夫曼,在他29岁时来到拜耳公司工作,此时的他怀着一个强烈的心愿:找到一种新药,使每天必须忍受关节炎疼痛的父亲免于煎熬。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功了,老霍夫曼成为儿子研制的新药的第一个试验者,结果表明效果非常令人满意。这一天是1897年8月10日。1899年3月6日,霍夫曼所在的拜耳公司向柏林皇家机构申报了这一发明专利。3年之后,这种新药的第一片片剂在世界上诞生了,随后迅速推向了全球市场。霍夫曼和当时的拜耳公司肯定没有料到,100年来,多少种新药曾风靡一时,来了又走,而这种药物不但没有被时光的长河所淘汰,反而越发焕发了青春,人们又发现了它的许多新用途,这种情况在用药史上是不多见的,它就是阿司匹林。今天就向大家介绍阿司匹林所代表的一类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
4 临床典型病例法
以病例入课,可让学生及早接触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避免纸上谈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介绍β受体阻断剂时,首先举出以下病例:患者,女,22岁,1型糖尿病,经过治疗,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最近一段时间因心动过速,服用普萘洛尔,翌日上午,患者突然昏迷,诊断为低血糖,静滴葡萄糖后清醒,患者自感奇怪,以前也发生过低血糖,但发生低血糖时一般都有明显心慌、心悸等症状,立即喝一点糖水或吃一点饼干就可缓解,但这一次只是觉得有点头晕,没有出现心慌症状,却发生了低血糖昏迷,这是怎么回事呢?普萘洛尔为什么能掩盖低血糖的种种临床表现呢?通过病例描述可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为展开β受体阻断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网络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1.运用网络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都是由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教学,而每个学生因座位、性格、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机会是不能等同的。例如在教学牛津《4B/Unit 3 What’s your job?》时,笔者通过运用网络课件让学生在课件中自主学习职业类单a policeman, a policewoman ,a waiter, a waitress, a driver, a worker, a cook, a farmer, a postman。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预习情况自由点击生词,在图文并茂、声形具备的多媒体电脑的帮助下进行学习。
2.运用网络制造信息差促进交际。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传递和传播信息,由此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差。由信息差激起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欲望,从而促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际。例如,在教学牛津《4B/Unit 3 What’s your job?》时,通过网络向学生传递四个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职业,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知和未知的信息进行调查。在这一过程中,在信息差的促动下,每个学生都是调查者,也都是被调查者,在浓厚的交际氛围中,本课的单词与句型得到了充分运用,学生运用的英语进行交际的需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交际能力也在调查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3.运用网络拓展英语教学的时与空。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我国其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是非常有限的,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其空间与时间却可以得到极大的扩充与延伸。比如笔者在教学音标时就引导学生上英语动画文法网中的动画学音标,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作为未来英语课堂教学的趋势,其卓越的优势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探讨,使网络与英语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使英语课堂教学更优化。
二、网络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转变学生思想,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分层次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我们知道一门课程如果孤立地进行教学,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还应尽量使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走课程整合之路。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大,学业负担较重,因而极易产生心理误区,认为只有升学考试中必考的科目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根本没有用心去学或是没有精力去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因此,要提高中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要转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他们今后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精心安排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准备导入内容,可以有效地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
1、问题式。在导入中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利于帮助他们把握重点知识内容。一般问题导入式可以分为两种:⑴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新的内容,并且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相互间的交流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⑵在教授新知识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把握重心。通过问题式的课前导人,能够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抓住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式。这种导入法是指针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制作一些课件进行演示,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利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时,教师就可以首先展示一些比较精美的贺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令他们萌生出比较强烈的学习愿望,为下面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注重信息反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把握学生对讲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调整教学。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上完一堂课后,自我感觉良好,而实际上学生们听得云里雾里,一塌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中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等细节表现,以便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是否理解,是否感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实时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预先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通过在课堂上的提问,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和演示法。通常在每学期的初始阶段学习基础知识时,最好采用课堂讲授模式。而在信息技术中,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因而采用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指出实际操作的重点、难点,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相关的知识,掌握操作要点。
2、自主学习。对于信息技术中涉及的一些制作幻灯片、小报等操作性或是综合性的内容,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3、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蕴涵在教学任务之中,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获得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逐步完成教学任务。从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使学生的特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内容提出了一条基本的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探究性的。”因此,如何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设计得富有探究性、激发性,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共鸣,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很久以前,有位穷苦的农民,遇见一个魔鬼,魔鬼说:“你的钱很多啊!”农民回答:“我穷得叮当响,全部家当就这口袋里面的几个铜板。”魔鬼说:“我有一个主意,可以让你轻松发财,只要你从我身边这座桥上走过去,你的钱就会增加一倍,你从桥上再走回来,你的钱又会增加一倍,每走过一次桥,你的钱就能增加一倍,但你必须保证,每次在你的钱数加倍后,你都要给我24个铜板,否则,我要你的命。”农民点头同意,农民过了一次桥,钱数确实增加了一倍,就给了魔鬼24个铜板;第二次过桥,钱又增加一倍,他又给了魔鬼24个铜板;第三次过桥,钱仍然增加了一倍,不过增加以后总共只有24个铜板,全部被魔鬼抢去,分文不剩。那么,这个农民原来有多少钱呢?问题一提出,教师抓住学生寻求答案的迫切心理,组织学生交流发言,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听课劲头十足,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从学生动手实践中激活数学课堂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亲眼观察,亲手实践,并且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被大大消弱,变得形象有趣,而且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让学生准备了6根小木棒,分别是5厘米、8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20厘米,请学生来摆三角形,结果,有的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为什么呢?学生产生疑惑,教师适时引导与点拨,引领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实验的办法,激发他们验证结果的正确与否,学生终于发现了只有满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时才可以组成三角形的规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亲自去观察、实验,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数学,并且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化。
三、从生活实际背景出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每节课的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在趣味横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趣的导入方法,创建生动的情景,以趣激学,以趣导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以适当的问题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以趣励学,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问难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深入思考,敢于发问。深入钻研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根本无所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这样,既要影响学生独特的思维,又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审美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努力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方法,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把单一讲解法探究为体现学科特点和个人爱好的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用他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手段与方法,开启他们的思维之源,寻找他们的创新之处。另外,还要给学生创造定的条件,教师启,要启在关键处;讲要在重点处,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独立思考,变老师注入式讲授为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3 师生共处,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愉快学习的气氛源于教师,这种气氛是真诚关
心和理解的倾听,是师与生之间愉快,和谐的合作,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先决因素,是发掘学生潜在智能的最件环境。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某问题产生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需做到以下几点:
3.1 需要给学生提供愉快的心理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没有压抑、没有恐惧、没有胆怯的心理环境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挥。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顾虑太多,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思想也要更大,他们想回答问题,可是又怕说错了挨批评,提问时,他们头脑中不是在想这个问题怎样回答才更完整,而是想着“千万不要说错!”“说错了怎么办?”结果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提心吊胆,吞吞吐吐,这样连基本的知识点也说不准,更不用说动脑筋,开拓创新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给他们提供自由发挥个人见解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于大胆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敢于回答问题,这样才能诱l学生的内在认知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不断创新。
3.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人爱好,采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一般学生认识方式是形象直观而且善于表现自己。为此,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动作模仿,分角色表演、当小老师、找朋友等,让他们先对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感兴趣,再适当地安排一些与内容和结果有联系的练习,这样不但能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创造种智力振奋,生机勃勃的状态,对他们投以信任的目光和期望的眼神,多引导、多鼓励,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鼓励他们富有个性的“奇思妙想”,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讨论,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高涨。以此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活动。
4 独立探索,大胆求异,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我们所说明的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和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提倡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和新颖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对于某问题,如果一味地按常规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时候会阻碍学生的认识和分析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找答案,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