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文学范文

时间:2023-06-09 10:05: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传统经典文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传统经典文学

篇1

幼儿的早期阅读已日益受到我国幼教届的认可,但现在所用的语言教材,其内容普遍存在简单、无序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幼儿接触主题恒定、语言优美隽永并兼备文学品质、艺术性和思想深度的经典文学作品,能促进幼儿语言和人格方面的发展。

那么如何巧妙地将传统文学经典渗透到语言活动中呢?

一、以传统文化经典作为语言活动的导入

任何一个活动,不管是语言活动,还是其他活动,都不能缺少活动导入。活动导入是一个活动的开始,一个好的活动导入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活动导入还是一次活动给人的第一印象,因此,活动导入至关重要。传统文化经典有着独特的魅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至今,人们诵读其内容,仍能从中参悟出新的见解。中国的四大名著,经久不衰,其理由想必也不用多说吧!其中深受幼儿喜爱的西游记,在一代代的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童年印象。不管是老人、大人还是小孩都为其魅力所吸引。

二、将活动内容与传统文化经典相结合

一个语言活动的灵魂在于它的活动过程,因此活动过程不能小觑。传统文化经典不仅要融入活动导入,更要渗透到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三、延伸于传统文化经典

有时候,我们在想孩子的学习不应该只限于课堂,不应该只限于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更应该融入延伸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传统经典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有人说,那么小的孩子能懂深奥的文学经典吗?答案是肯定的!或许他现在不懂,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除此之外,对于幼儿了解其内涵只是浅浅的表面。传统文化经典可以帮助幼儿增强记忆能力、提高识字能力、增强理解能力、锻炼独立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等,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传统启蒙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在教育原则及教育方法上具有突出的特点。

1.文学启蒙教育原则的特点

首先是注重天下观教育与道德修养教育,把人文教育放在首位。封建文学启蒙教育中尽管有不少“封建伦理”的内容,但更多的内容则超越时空、超越阶级而具有社会人生的普遍意义,其中最可贵的就是“天下观”教育。受历史客观条件的局限,传统的“天下观”主要体现为“天子一统天下”的理念,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落实在教材中则有多种表达方式。《诗经》有“黍离之悲”,《千字文》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篇,《千家诗》有“乾坤日夜浮”(杜甫诗)、“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诗)之语,《三字经》以“载治乱,知兴衰”、“通古今”贯穿,以“上致君,下泽民”为念,即便是比较单纯的识字教材如《急就篇》等也有“天下一家”的思想。其次是重视基本功训练和养成教育。诗要熟读成诵,对子要经常习作、随时考对,“格言至论”则“日陈于前,盈耳充腹”,“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朱熹语),对基本功训练和养成教育的重视一直深入到与儿童少年的心志一起成长。最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均不偏废。封建社会的教育垄断在统治阶级手中,阶级特权、地位及经济实力使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方教育成为可能。历代政府都设有官学,专门教育官僚贵族或士族子弟。

2.文学启蒙教育方法的特点

重视诵读玩味;重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重视师生对话(泛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对话)与师生交流。

诵读是古人学习诗文最经典的方法。朱熹曾说:“读多自然晓。”古语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童蒙学诗文,必须熟读经典,烂熟成诵甚至出口成章。韩愈、白居易幼时勤读,竟致口舌生疮。古人有一对名联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国天下事都在书声中体验、感悟和升华。在诵读中玩味思索作品内涵,感受文学的审美与发现人生的乐趣,从而完成文学的教育与人格的提升,这正是古人重视诵读的根本原因。

篇2

目前,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越来越倾向片面追求分数。为了把分数提上去,讲课变得目的性很强,不管学生对文章诗歌理解的怎样,记住并能按出题者的思路答上来,拿到应得的分数,就是最重要,至于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对于文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容对学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是无暇顾及的,久而久之,初中语文教学就忽略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作用和重要的影响,学生整天学的很累,但却一天又一天的在远离我们的传统文化,远离传统文化的濡养。如何让传统文化回归我们的语文教学,并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1.让经典回归初中语文课堂

让经典回归课堂,这要克服很重的功利心。因为经典,不是必考内容,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得分法宝,让他们在课堂上占一定的时间,在有些教师眼里,无异于浪费时间。还不如拿时间用来让学生背背课下注解、必考诗歌篇目、必考课文呢。当务之急,还是做些立竿见影的事吧,于是,传统文化经典离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远,就算是有,也是应应景,应付一下上面的检查,检查过后,一切照旧。其实,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在偏离靠近传统文化的方向。越是对学生的性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越重要的做法,就越是看似可做可不做,因为考试不硬性要求,这不是衡量师生的硬性指标,但如果我们清醒一点,从学生从民族从文化传承上去看,让经典回归课堂,是多么的迫在眉睫呀。

2.选择恰当的经典。让学生知书达理

那么如何让传统经典回归课堂呢?首先要选择适合初中生又易于接受的经典。我选择的是《三字经》,这一经典,对学生的性格修养知书达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部经典也涉及一些基本的古文知识,教师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将字面意思疏通讲解,让学生学习一些和课本相关的古文言知识,一方面,通过这部经典中丰富的典故、历史故事等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很好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一种引领,一种濡养。学生一边学,一边背诵,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变化,待人接物显得就懂事多了。例如:"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四句是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育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伤心。这几句经典为什么被我作为重点教给学生呢?是因为现在的初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娇生惯养,久而久之,就变得很不懂道理,父母不能批评,若父母说几句,他们要比父母还横,胡搅蛮缠,甚至绝食相抗。到了学校,对老师的批评也是不肯接受,这就是我们在小时就背离传统文化教育的结果,一味的西化,追求个性的解放,最后把我们最珍贵的传统文化都抛弃了。我为了避免生硬的说教,每四句经典,就结合一个古代的经典故事。我给他们讲了《孟母断机》的故事。孟子学习厌倦了,要半途而废,孟母就把自己织布的梭子折断后扔到地上。孟子一看母亲发火了,就问缘由,孟母就告诉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孟子听到母亲的教诲,没有任性,恍然大悟之后,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圣贤。

又如"出则弟"这一节中的"弟",就是初中古文知识中的一个通假字,应该是"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这一节是讲兄弟姐妹要友爱恭敬,和睦相处,就是对父母的孝顺了。其实这也适合班级内同学间相处。因为独生子女很自我,在他们的成长中,没有亲生的兄弟姐妹,这不得不说是他们人生路上的一种缺失,但作为老师,我就将经典中的名句教给他们,让他们懂得怎样和自己身边的同学相处。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像兄弟姐妹一样,自然他们为人处世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举止变得很有礼貌。对老师对同学,不再莽撞冲突,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变得温暖融洽。这些好的品质的养成,胜过拿语文考试的高分一百倍。

篇3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许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我们经常发现以下几个教学误区:

①一来一去式的问答。有些教师忽略了古诗词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②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③不求甚解式的翻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④侃侃而谈式的分析。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⑤一路到底式的背默。有些教师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动、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茫然的,虽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创新,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之余,不禁哀叹“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当茫然困惑之际,我翻阅《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词课堂实录》,发现里面收录着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拜读后,仿佛有“胜读十年书”的豁然开朗之感。参考本书中介绍的课堂案例、教法,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等古诗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深人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们以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①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古诗词言简意丰,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②整合资源,在对比欣赏中品味。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相关的诗词组合在一起探讨,可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③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故而,学习古诗也切勿浮光掠影。而须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名师们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设计,让笔者在探究古诗词教学的道路上犹如春风拂面,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彩虹”总在“风雨”后

有了名师的引路,有了他们对古诗词教学的新见地,我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中有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整合资源,把握基点。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环教学”“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②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2.反复吟诵,直意抒情。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人佳境,读出层次。

篇4

学校文化不是无源之水,而是需要经营与积累,需寻源固本。追溯同小110年办学历史,虽几经变迁,但由时任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题词的校训“诚勤朴爱”,始终承载着同小的办学传统和精神追求,是同小文化的根与源。同小人从“诚勤朴爱”的校训中找到了学校发展的根基,也只有这种凝练着同小传统和历史的文化精髓,才能让同小师生获得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共同去继承、弘扬并创造学校文化。同时,学校努力在传承与创新中丰富办学思想,从人本、人性、人格三方面创生了“教以人为本,人以悦为本”的悦本教育理念。遵从儿童的天性,呵护童真、童趣、童智、童创、童晚,坚守“诚、勤、朴、爱”的立德之本;坚持“智、勇、创、悦”的和谐发展,努力培育具有“诚、勤、朴、爱、智、勇、创、悦”品质的阳光灿烂、快乐灵动的孩子;成就具有教育理想、教育个性,感受生命幸福的教师。让每一个人都能受到学校文化的洗礼且浸润其中,并凝练成学校“健康在今天,成长在今天,幸福在今天”的办学理念,这些都是基于对百年学校文化的“本源”“现代”的解读。

二、彰显特色,营造悦彩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是物化的学校文化,也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承载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学校在环境文化建设中,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传统与现代融合。既原汁原味地呈现积淀百年的历史文化,又形象生动地展示师生的精神风貌。

重现独特厚重的校史文化。学校充分利用建筑、标牌、图文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学校发展史,让同小人身临其境,追忆历史,凝聚精神,培育文化。学校通过建文化廊,再现了同小人走过的足迹,成长的历程,围绕“诚、勤、朴、爱、智、勇、创、悦”述说感人故事,展现活动场景,并且以“历史”“传承”“成长”为主题,再现老校情境,介绍百年校史,秉承育人传统,共享生命成长,以“学子”“师长”为主体,展师表,育英才;塑校训石,使之成为学校亮丽的标志性景点,提醒并激励师生以此为价值标准,奋发向上;赋楼宇名,以“诚、勤、朴、爱、智、勇、创、悦”八字分别给八幢大楼命名,使教师明育人目标,学生晓成人追求。

展现班级师生形象文化。在环境文化建设中着力体现以师生为本,建班级文化墙,使每面墙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评选微笑天使,树笑脸墙,让微笑成为每个同小人的形象特征;制师生言像,表达教育信念,许下成长愿景。

三、以人为本,构建悦畅管理文化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这决定了学校管理必须秉持人本第一的思想,要把学生和教师的幸福成长作为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学校制度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从显性的制度约束转变成隐性的自觉行为,把制度的着力点体现在规范与引领上,这样才能形成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的有执行力的制度文化。据此,学校以“公平”、“自律”、“自主”为核心,积极构建管到顺畅、执行高效的悦畅管理。

注重均衡。首先是促进公平。学校建立阳光分班机制,一年级分班采用均衡师资配置,任课教师述职,家长自主选择的方法,公开分班方式、公开分班过程、公开分班结果,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公平的、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其次是关注弱势。学校从2007年起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针对个性发展有特殊要求的学生,让每位教师成为这些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通过“一对一”的形式,开展观察谈心、走进家庭等系列亲生活动,让教师蹲下身来平等地与学生交流,细心品味学生的内心感受,建立平等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倡导自律。为树立同小教师的文明形象,学校积极倡导教师文明办公,互相监督,评选优秀办公室团队,营造优秀的办公文化。创新校本教研,采用自主申报的方式开展同题上课、课例研究等,通过平等、合作的研修过程,形成同伴互助的研究氛围,让专业成长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凸显自主。首先是常规自主管理。学校成立了红领巾自管会,负责文明礼仪、校园卫生、食堂就餐等管理工作,实现自我管理;其次是活动自主组织。队员们精心策划,成功举办一年一度的“跳蚤节”,自导自演“同川文化艺术节”,组织与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开展爱心活动,既展现了良好的“主人翁”风貌,也秀出了队员们过硬的综合素质;最后是自主评价。学校围绕百年校训“诚、勤、朴、爱”,制定评比细则,建立自评、互评的评价体系,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转变到关注学生素质的整体和谐发展。

四、追求灵动,实施悦享课程文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