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及治理范文

时间:2023-06-09 10:05: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环境污染及治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环境污染及治理

篇1

农村的生活环境与城市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作物种植以及养殖行业,而这些都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农作物种植中会应用到化肥农药,农作物收割会出现残余的秸秆;养殖过程中大量的禽畜类粪便、尿液,都会引起水环境的破坏。为了有效实现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控制,需要针对污染源进行科学分析,做到对污染物的控制,降低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防止污染物随着水流流入到江河湖泊或者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减少对农村水体环境的破坏。

1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问题

1.1农村环保工作缺少科学的规划与管理

很多乡镇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制定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通过大量引入工业企业,能够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规划,造成了企业分布混乱,污水排放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出现污水的随意排放。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前期规划不到位,采取的治理方案并未发挥良好的效果,让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1.2影响因素多,治理困难

污染源是各类污染现象发生的源头,想要实现污染的控制,必须要从源头入手,落实科学的污染源控制。农村水环境污染源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自然污染源,二是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就是指因地震、火灾等情况造成的环境破坏;而人为污染源是在人类的生活与生产中而形成的环境破坏现象,针对农村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具体原因是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农村工厂造成的污染物排放或者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物等等。在水源的污染物分析中,主要的污染物包含酚类化合物、总有机氯化物、可吸附有机卤素以及苯胺类化合物等,在进行农村水环境质量检测中,需要强化检测水平,保障检测数值的精确性。但是,由于水环境检测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影响因素多,难以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污染物解决,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1.3生态经济发展不足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分析,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让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难的现象,政府部门需要引入大量的资金,结合区域的现状,落实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目前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欠缺,制定的措施并不能有效实现对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2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及治理技术

2.1因地制宜,技术推广

因地制宜是农村水环境治理中需要坚持的关键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环境治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积极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源头性问题。为了落实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科学治理,在治理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分析,确保制定的污染治理技术能够适应农村生活,并且不会对当地的经济与管理造成阻碍。一般来说,在治理过程中以能耗低、成本低、便捷性的技术为首选,尤其是在污水处理技术选择方面。比如,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如果污水中包含淤泥或者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可以在污水治理过程中加大对氮磷资源化和尾水利用技术的推广,既实现污水的治理,又提升农村经济效益。此外,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也是引起水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尤其在生活过程中存在大量旱厕,尿液、粪便随意排放,造成了环境的破坏现象,针对此问题可以实现对农村旱厕的改造,实现生态厕所的应用,同时借助微生物将尿液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2.2完善环境保护和污染的奖惩监管机制

首先,对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行约束,鼓励农民在指定地点进行垃圾堆放,同时做好垃圾的分类工作,促进垃圾回收效率的提升。其次,实现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更新,可以为农村提供相应的秸秆机械化粉碎机器,促进秸秆的利用效率,同时也避免秸秆焚烧过程中造成的粉尘与空气污染。粉碎之后的秸秆可以用作生物肥料,减少了化肥的施加对土壤的破坏。然后,在农村的农业种植过程中,加大对新型生产工具的宣传,做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新型生产工具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需要落实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且加大对相应措施执行度的监督,确保制定的措施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一些污染物处理达标的产业,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后,在农业生产以及生活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根据制定的标准进行污染环境行为的打击与处罚,促进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2.3源头控制

源头控制是农村水环境治理中最为关键的管理办法,也是实现农村水环境改善的重要方式。在源头控制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家禽牲畜养殖过程中,实现对动物粪便、尿液的收集,利用动物的粪便和尿液替代化肥,改善农业种植中的土壤结构和土壤性能,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但是,当前很多农村居民对于动物的粪便和尿液应用方式较为传统,并未落实科学的处理,因此当地的政府部门需要建立专家组,积极落实新方式的宣传,改变以往传统型的处理方式,提升动物尿液粪便的利用率。另外,在农村可以加大对生态厕所的建设,宣传采用更加安全卫生的方式实现对废弃资源的利用。第二,在农村进行养殖时,养殖场所的环境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实现对养殖技术的优化,重点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水随意排放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强化对污水排放的宣传,建立污水少量排放的养殖场,并且在养殖场内部进行有机垫料的设置,从源头上进行污水的吸附,将废弃物转变为固体,减少动物尿液的随意排放。在利用此种方式进行水环境治理时,消耗的能源和资金相对较少,可以采用农业种植中剩余的稻草、秸秆等满足垫料的应用,既达到了秸秆稻草等的科学利用,又减少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水排放问题。最后,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氮磷污染,实现对氮磷污染源头的控制。一般来说,氮磷污染主要是农业种植的化肥施加所产生,所以在施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氮磷钾的比例,做到科学施肥,强化对绿色肥料的应用比例,减少化肥的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化肥的应用效率,促进农业种植效果提升。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仍然采用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方式,而这些现象将会出现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氮磷营养物质的无故消耗极易对农村水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在农业种植中,需要落实节能灌溉技术的科学宣传,比如说滴灌、喷灌等,修建回流沟渠满足水资源的节约,同时做到农业种植中氮磷的科学利用,减少农村土壤的富营养化。

2.4加大资金投入,以生态经济规划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而且还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和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引进的先进技术和投入的资金,不断实现农业技术的更新与优化,采用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种植无公害的农作物,达到农民经济水平提升的目的。另外,结合出台的相关政策,做好生态经济的规划,落实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当地的政府部门需要实现资金投入渠道的拓宽,采用恰当的方式积极解决财政管理中出现的投资力度不足的现象,通过税收等合理的政策,促进乡镇企业的优化与转型,积极解决工业生产中出现的环境破坏。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发展受到高度关注。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急需攻克的问题,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状况,需要制定恰当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措施,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技术上,都需要实现更新和优化,做到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宣传,让新技术和新理念有更高的群众支持度,落实合理的制度执行,调整以往传统型粗放型的管理方式,让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大志.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8-9.

篇2

在环境污染逐渐加重的情况下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治理做出了一些努力,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对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来说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进行治理,在治理中需要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治理效果更好的实现,城市环境保护部门应该针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或者生产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或制定相关的规定,使得环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

一、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1.城市环境大气污染与水污染。

环境污染主要就是因为人们的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的下降,在社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入环境之中,当它的含量超出了环境的自身净化范围的时候就会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大气污染与水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大气质量的恶化对生态平衡发展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危害,我国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得矿物燃料的使用增加,从而进入高空的烟尘以及有毒气体等也更多,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更加严重。再加上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加重了汽车尾气对大气的危害,大气污染更加严重,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大气污染的最好体现。在城市的环境发展中,水污染也是其中重要的污染问题之一,主要包含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两种类型。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会不断的产生各种污水,而且不同地区这种污水的构成也存在差异,通常污水中含有较高的硫、氮等化学物质,与厌气细菌相结合就会产生恶臭的物质,而且生活污水中含有的细菌非常多,能够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提供有利条件,城市居民每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然后排入河流等水道之中,造成水体的污染。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更加严重,它具有面积广、毒性大、成分复杂等特点,世界范围内每年排入自然水域中的污水大部分都是工业废水,造成了城市居民用水的污染,加重了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

2.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主要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垃圾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也成为了困扰人类的重大的环境问题,在城市中主要有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两种。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各种固体废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垃圾堆积成山的现象也愈加严重,比如上海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就有近万吨之多。另外,工业垃圾的数量比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更多,主要成分就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且工业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更加严重,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垃圾还在不断的堆积,使得原有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形成的危害还没有进行彻底的解决,新的问题又在不断的出现,使得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峻。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分析

1.增强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现代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帮助市民更新观念,树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生态环境观[1]。积极的对城市居民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加强相关知识思想的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保氛围。实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主要目标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教育,为生态环境整体的良好营造打下思想基础,破除原有的生活陋习,普及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利用设立的相关法律法规,达到城市环境卫生以及企业环境卫生等的不断优化,为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还可以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开展环境美化的竞赛,可以帮助市民更好的树立环保意识,还可以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发展,积极鼓励人们为建设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而共同努力,形成更加优秀的城市形象,使城市居民的城市与环境意识都能够得到本质的改变与有效的提升。

2.改善城市发展规划。

在城市发展中既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自身的发展状况,采用生物学中的宜适策略,既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又整治、保护自然环境[2]。在城市规划中需要遵循集约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形成一条探索节约能源与集约化、规模化相结合的城市发展的道路,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杂乱的状况,应该进行调整,建立专门的工业园区,还可以增加工业生产效益。形成一种节约型的运输系统,将公交作为城市的交通主体,适当的减少城市中的客货运量,使得城市的生产生活体系的建设能够实现原料与能源节约的目的,减少城市中废气、废渣的产生,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具体的工业发展规划中,应该对那些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高新科技的产业嫁接,或者进行无污染产业的置换,增强城市规划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调节功能。

3.加强对城市环境保护的建设发展。

在城市环保事业发展中,应该首先对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进行完善,国家在环境保护的摸索中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3]。对那些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应该责令其限期治理或者实行关闭,强化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尤其是对那些化工、制药等污染严重的领域应该集体进行整顿,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污染的监管,对那些重点污染对象更要加强监督,对出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那些已经取缔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不能让其有机会重新发展起来,要真正的发挥出监管的作用,为环境保护的发展提供耿强有力的后盾。城市环境污染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就是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紧缺,造成了生活品质的下降,属于城市化发展中的缺陷之一。其二就是对生态资源的大量消耗,造成城市的空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废水等多方面的问题,要想有效的进行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就需要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路径,从不同方面对城市的污染状况进行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梦辉.浅析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22:99.

篇3

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living standard and the increase of rural population, the utilization strength of the resource by the comprehensive rural development scale of the town industry is expanding, which caused the more and more serious situa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the overall rural environment is unsatisfactory.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urgent social iss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situaiton, the rur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hould be vigorously carried out to solve its pollu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B82-0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 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1.目前的环境管理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

2.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 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淡薄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是部分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以致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仍走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是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总体不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4.农村环保力量薄弱,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靠县市级环保部门,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环保考核机制,但乡镇基本上未配备专门的环保队伍,落实工作还是以县市环保部门为主,使农村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5.农业生产污染严重。一是化肥、农药的流失渗漏。由于农民盲目追求农产品单产数量,超量或不科学使用化肥,使农产品质量降低,个别地区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偏高,部分蔬菜含硝酸盐超标;由于过量或滥用农药,使粮食、果蔬等农产品受到污染,同时还影响到有益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致使生态失去平衡。二是农用地膜污染严重。农民为了追求农产品临时效益,大量使用地膜或塑料大棚,使棉花、果蔬早种植,早结果,早上市,提高单价以增加收入,但不容忽视的是,大量使用地膜,又不进行清理或科学处理,长期使用,对土壤十分有害,终将导致粮食、蔬菜品质下降,即对人体危害物质含量激增,营养物质含量相对减少。

6.生活垃圾和畜禽粪处理不当。在农村没有垃圾处理场,也没有必要的处理方法,生活垃圾在水塘沟渠、道旁地头,随意乱倒堆积,成为新的污染源。另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确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加剧。

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发动,增强参与意识。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和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生态知识水平,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传授他们环境友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让农村环境保护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2.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 完善管理机制垃圾清理。对所有农村村头地角、 河边沟渠、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室内室外等存量垃圾,集中时间进行全面清理。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桶点(垃圾中转站),配备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组建保洁队伍,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管理、 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

3.进一步推进农村“一池三改”建设。即通过建设沼气池,推动改灶、改厕、改圈。积极推进“一池三改”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减轻农村大气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4.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布局。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规划要求的日期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大力推广“猪、沼、菜”,“鸡、沼、鱼”,以及连片建设大型沼气池等粪便清洁处理模式。

5.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严禁焚烧秸秆,严禁将秸秆随意推入河中。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秸秆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稳步推进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青贮氨化养畜及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6.防治土壤污染。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 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7.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

三、结束语

总之,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农村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保护农民和农产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进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篇4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药污染成为了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我国大量不合格农药的使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我国境内的农药使用整体质量已超过13.3万t,这些农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周边地区的耕地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已经有超过533.4万hm2的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淮河及周边地区因农药违规使用引发的污染已经造成了1.7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另外,违规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水污染也是造成耕地面积退化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0%的农田正在使用污水进行灌溉,这些污水大多是受到违规使用农药的影响。当前,相比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农田污染状况增长了60.0%,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8.7%的农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在我国公民生活状况日益改善的背景下,我国很多城市周边相继成立了一些农产品购买站,虽然这些购买站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却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用地带来了较大的麻烦,大量农产品交易带来的废物和废水,严重影响了农业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农业用地受废水的影响总额超过17.0亿t。此外,焚烧秸秆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环境的重要因素,大量秸秆焚烧带来的恶劣影响不仅局限于空气质量的下降,也广泛存在于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因此,我国农业环境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2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2.1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拒绝使用违规农药

改良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比较科学的方法就是提升生态农业建设水平。要结合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需要,合理规划生态农业建设。首先,要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经营模式的推广,使农业生产者拥有较多的机会了解生态农业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技术,以便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意义能够尽快被农业生产者吸纳,在保证农业生产者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避免对农业环境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要科学地开发农业用地周边的自然能源,避免能源开采影响农业环境,要采用生物性农药和化肥,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保证农产品的生产环境不受较大影响。对违规使用危害性农药和化肥的农产品生产者,要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使农产品生产区域的生产环境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

2.2加快污染区整治技术推广,研发危害农药治理技术

对于已经出现污染情况的农业环境,要加快污染区整治技术的推广效率。首先,要将受到污染的农业环境根据污染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等级,农业环境污染程度的判断需要根据污染物的属性、污染物存在的体积和质量以及污染范围大小进行判断,污染物在治理过程中有无可能形成次生污染也是治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对科研机构的联系,了解当前最新危害性农药化肥治理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引进这些技术,使污染区的技术推广能够更有针对性。再者,在污染区治理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注意农产品是否属于食用性农产品,如果污染区的污染较为严重,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妥善的治理,要将污染区设置为非食用性农产品的种植区,避免农产品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例如,我国吉林省某小麦种植区,由于受到化工厂排污的影响,成为污染程度较高的污染区,在当地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该污染区将小麦种植区改成棉花种植区,避免食用性农产品对我国公民造成伤害,维护了农产品生产者的切实利益。

2.3农药对农业环境构成污染的具体治理措施

首先,要对各地区农药生产厂家的资质进行调查,保证农药生产厂家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另外,要对当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现状进行分析,科学研究农药对治理病虫害的实际作用,以便指导农民科学地撒施农药。农药和化肥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农药化肥的危害性检测,在农产品生产区域,必须配置危害性农药化肥检测站,要求农产品生产者定期将农药化肥进行危害性检测,避免农药化肥对农业生产土地质量构成不利影响。避免过多使用质量低下的农药,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要科学安排农药的撒施时间,在保证农药有效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下,缩短农药的使用频率,减少农作物的受药范围。

篇5

    大量施用化肥且施用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板结,而且大量施用的化肥得不到吸收,随灌溉和降水流失,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化肥中的氮元素等进人大气后,增加了“温室气体”,导致温度升高;其次是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草繁生,许多水塘、水库、湖泊因此变臭;再者表现在破坏了土壤的内在平衡。

    1.2农药污染

    当前,农药在环境及农副产品中的残留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在施药时药剂的挥发或农药厂生产时排出的废气,对大气的污染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一些农药又通过各种途径污染水源、水生物,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饮用水源。另外,农药也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再者,一些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使农产品所含的各类有害物超标,直接对人体和生命安全构成危害。

    1.3农作物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作物收获后产生大量秸秆,尤其是城区周边的农村,收获季节大面积、大范围焚烧以玉米、水稻、小麦秸秆尤为严重。焚烧秸秆后产生的烟雾遇到障碍便会滞留在空气中久久不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微尘增加,严重影响周边城市环境及空气质量。

    1.4塑料农膜污染

    就我们南谯区而言,我区每年农地膜使用量在282.5t,地膜覆盖面积在4133.33hm2。每年能够回收的141.25t,还有50%的农地膜残留于土壤农田中。农用塑料薄膜主要有用做地膜的聚乙烯膜和用于温室及塑料大棚的聚氯乙烯膜,无论那种聚烯烃类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极为难解,在土壤中可存在200~400年。

    1.5畜禽类便的污染

    诸如据统计南谯区2012年畜禽养殖业生猪出栏达13、8万头以上,家禽400万只、其他畜牧业(如:牛、羊等)养殖量也具有相当规模,畜禽养殖收入占全区农业生产总值30%。在大力推进畜禽养殖的过程中,由于规划布局,科学指导、污染防治方面仍然存在严重不足,衍生出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显现。一方面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进入土壤后,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另一方面,患病或隐性带病的畜禽会排出多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影响人类和畜禽健康。再者,当前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各种微量元素添加剂和生长激素,如畜禽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对植物生态及人畜都会造成伤害。

    2农业环境污染防治

    2.1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环保意识环保部门和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季节情况,送科技下乡,大力推广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农业的合理使用。一方面要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作为当前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积极组织土肥专家和技术人员深人田间地头,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开展现场土壤养分快速测试,让农民真正掌握科学施肥的技术。其次各级农技部门应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工作,及时向农民当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信息,指导农民及时有效的施药,建立统防统治管理制度,合理、有效地使用农业进行预防,并大力提倡使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危害。

    2.2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施农业“白色回收工程”,制定相关回收奖励制度,做好废弃膜的清除、回收工作,同时逐步开展易降解膜和各种专用膜的示范推广,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其次是禁止焚烧秸秆,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沼气池的建设推广利用,减少随意焚烧所造成大气污染,以实现产品绿色化、废弃物资源化、收人持久化。

    2.3加强农业投入品行政执法力度农业行政有关执法部门认真抓好肥料、农药市场及其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严查未取得登记证、无登记证或假冒登记证的肥料以及质量不合格的肥料、农药,突破对农资质量案件查处的瓶颈,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对较大规模的批发商进行重点监控。

篇6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水资源短缺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生活污水排放量却迅速增长。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水环境恶化, 七大流域河段都形成明显污染带,还有一些饮用水源也受到污染。而水资源也日趋短缺,在我们北方地区今年来地下水位可以说是逐年下降,而且下降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不少地区都形成了地下漏斗区,引发不同程度的地面下沉。地下水开采过量,地面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我们不仅要考虑留给后代充足的水,而且应该是清洁的水,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人类依赖水而生存,水环境亦需要人类的保护而完成循环,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置

随着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多,每天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它对整个社会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如果垃圾问题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着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及时清理和处理城市垃圾,已成为建设优美整洁的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条件。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中和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一般性垃圾、人畜粪便、厨房废物、污泥、垃圾残渣和灰尘等固体物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

(三)以北方城市颗粒物和南方城市酸雨为特征的城市大气污染依然比较严重

全国相当多的城市仍以煤炭为主要民用燃料, 大量燃煤造成煤烟型污染, 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21%。许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 城市地面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渣土垃圾粗放收运使得城市空气中颗粒物常年居高不下。在全国重点监测的338 个城市中,63.5%的城市达不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等致酸污染物引发的酸雨,是我国大气污染危害的又一重要方面。酸雨是大气污染物与空气中水和氧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危害,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对森林、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植物树叶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四)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越来越突出

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第四大生产国和第三大消费国。近几年由于机动车数量上涨很快, 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增加。交通干线两侧一氧化碳严重超标, 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已经由煤烟型转变为复合型。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危害甚大,由于机动车尾气低空排放,恰好处于人的呼吸带范围,对人体健康影响十分明显。此外,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在大气中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其污染范围更广,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危害更大。

(五)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境问题。

交通、社会生活、建筑施工是主要的噪声污染源, 目前, 交通对城市噪

声污染占70- 80%。在开展交通噪声监测的214 个城市中, 31.3%的城市处

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在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176 个城市中, 55.6%

的城市处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

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它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慢性毒素。

二、治理城市污染的对策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从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整体功能出发, 运用综合的对策来整治、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 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采取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生态平衡, 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 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以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合理规划, 完善城市功能

遵循生态规律, 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 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逐步解决城市功能区混杂问题,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治理城市水污染

对于污水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 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 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2) 政府的支持是后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广,需要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没有一个强大政府的支持,许多强制性措施就难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绳,应制定保护城市水环境的地方性法律,让水系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这样一些事情做起来会容易一些。

2.水资源调控措施

水资源不足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质就会恶化。应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应加强处理水的应用,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

3.公众参与措施

(三)治理城市大气污染

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 改善能源结构, 大中城市要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在人口稠密的市区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加快城市供热、供气能力建设。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区内新建燃煤电厂和其它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企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辆, 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区要综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绿化、美化、硬化, 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扬尘。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四)治理城市垃圾污染

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 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 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

(五)治理城市噪声污染

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限制机动车、火车市区鸣笛, 对造成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 采取降噪措施, 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六)做好重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区域分布和环境状况等因素,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提升模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完善公众、社区和媒体参与城市环境管理的机制, 建立城市环境污染应急响应系统。

三、结语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近年增长迅速、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等综合因素来,在各级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的作用,城市环境保护面临极大的压力,改善下,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城市水和大气污染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垃圾处理水平低,噪声污染较重,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环境保护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增加环保意识,将我们的城市创建成为一个环保干净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吴文伟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科学出版社2003年

2、蔡维瑾《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与处理现状及其对策探讨》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1年

篇7

中图分类号:X501文献标识码: A

冷轧生产线作为钢铁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酸洗机组、冷轧机组、镀锌机组、退火机组等。这些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损害。归纳起来主要有废气、废液、粉尘、噪声等污染。

1.冷轧生产线不同机组主要污染源

①酸洗机组:酸洗机组主要污染源是酸,体现在生产过程中酸的排放、回收及通过酸槽向环境中的排放等方式对环境造成损害。另外矫直机等设备运行时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脱落产生的粉尘污染。

②冷轧机组:冷轧机组主要污染源是乳化液,体现在生产中液雾状的废气及废轧制油。另外,粉尘、废水、噪声也是污染环境的因素。

③镀锌机组:镀锌机组主要污染源是碱洗、刷洗、电解清洗、酸洗所产生的含酸、含碱废气废液,锌锅涂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另外气刀的噪声污染。

④退火机组:退火机组主要污染源是碱洗、刷洗和电解清洗等过程排出的废水、废气。干平整机工作中产生的金属粉尘或湿平整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废液。退火炉的废气污染。

2.主要污染源治理措施

2.1废气处理

钢铁工业是大气的污染大户,废气排放量非常大,钢铁工业废气治理必须贯彻综合治理的原则。努力降低能耗和原料消耗,这是减少废气排放的根本途径之一;改革工艺、采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以减少生产工艺废气的排放;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的治理方法和设备,强化废气的治理、回收;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处理完废气中的粉尘只是简单的处理烟气中的颗粒物,其中的有毒物质以及一些有价元素的回收并不能解决,因此后续的处理要从根本上把冶金废气处理掉,需要对其成分的分析并加以处理。

冷轧处理线的废气主要是清洗钢板过程中产生的。镀锌机组、连退机组、脱脂机组的废气处理。这些机组的共同特征是机组设有各种清洗槽,通过这些清洗槽对带钢表面进行清洗,为后续工艺做准备。镀锌机组设有清洗槽、镀锌槽等,通过脱脂、酸洗、镀锌等工序对带钢进行表面化学处理。各类槽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含酸、 刷洗槽、碱洗槽、电解清洗槽等对带钢表面清洗,为后续工艺做准备。这些槽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有害气体,分别由排雾风机送入净化处理系统后排放到大气中。酸洗机组废气处理。目前的酸洗机组主要采用盐酸,盐酸挥发性比较强,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酸液是处在较高的温度下,这加剧了酸洗槽中酸液的挥发,产生含酸气体,为防止含酸气体挥发进大气,在每个酸洗槽都有水封,并且在每个酸槽盖都有排雾口,这些排雾口统一接到净化处理系统。由风机送入洗涤塔,经过填料层与喷淋的水进行气、液两相接触,进行充分的热质交换后,气体中的酸分被水吸收,而后流人塔底。净化的气体先经去雾器把水雾除去,然后通过液滴分离器除去大一点的水滴后排至室外大气。喷淋水通过填料层吸收了酸分后流人塔底,经水泵通过管道送人塔内进行喷淋,如此不断循环使用,塔底水的含酸浓度将不断增加,如不断循环使用,就会降低吸收酸分的效率。为此,就必须不断供给新水,除保持塔底有一定的水容积外,将多余的含酸废水经溢流管由废水泵送至贮酸站,最后在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另外,保证酸洗槽内形成负压也是防止酸气外泄的重要措施。

2.2废水处理

冶金工业废水可以分为以下类型:悬浮物工业废水,主要是湿法除尘水、洗涤水、轧钢废水等;含无机溶物工业废水,以含有重金属离子、酸、碱为主的废水;冷却废水。根据不同污染物质的特征,有各种不同的废水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按其作用原理划分为四大类:物理处理法,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如重力作用、离心力作用、过滤作用、浮力作用等,以分离、回收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污染物质的废水处理法;化学处理法,通过化学反应来分离、去除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方法;物理化学法,利用物理化学作用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有吸附分离法、萃取法、气提法和吹脱法等;生物化学处理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是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的废水处理方法。

悬浮物废水的处理根据其废水特性,可以采用自然沉降、混凝沉淀、过滤等方法净化。自然沉降是根据重力作用将废水的悬浮物沉降进化废水的方法,在重力作用下,废水中比重大于1的悬浮物下沉,使其从废水中去除,可以分离废水中的原有的悬浮固体等。过滤法包括过滤跟反洗两个阶段,过滤就是截留污染物,反洗就是把污染物从滤料层中洗去,使之恢复过滤能力,以供不断循环利用。

处理含无机溶解物的工业废水的处理选用物理化学法处理。物理化学法主要有吸附法和离子交换法。吸附法主要是用于处理低浓度工业废水,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溶质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硅藻土、焦炭、木炭,以及大孔径吸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是应用最广泛的,经过活性炭处理过的废水可以不含色度、气味、泡沫和其他有机物,能达到水质排放标准和回收利用的要求。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的交换基团同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进行交换反应,将金属离子置换到交换剂上予以除去。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无机离子交换剂如沸石、磷酸错,有机离子交换剂如各种人工合成的树脂。处理有机物工业废水,这种废水耗氧且有毒,应采用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方法净化。利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各种微生物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某些无机毒物,通过生物化学过程使之转化为较为稳定的、无毒的无机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生化法废水处理实际可以看做是一个微生物的连续培养过程,即不断的给微生物供给食物使微生物数量不断增加。

对于冷却水的处理我们要分净环水和浊环水。净循环水主要是设备间接冷却等用水,如连退炉辊冷却用水、酸泵冷却用水等。用后的水温度升高,水质没有受到污染,主要是对循环水进行降温。浊环水主要是直接接触原料钢板、钢坯用水,用后水温升高,水质受到污染,水中还有大量的氧化铁皮颗粒和少量油类。除冲氧化铁皮用水(水质、水温要求低),只经一级沉淀即可循环使用外,其余水一般经二级沉淀、过滤、除油、冷却后循环使用。

2.3粉尘处理

冷轧处理线的粉尘主要来源于使钢板产生较大变形的设备中,如矫直机、拉矫机、干平整机、焊机等。带钢通过矫直机、拉矫机及焊机时表面经挤压、弯曲、拉伸、矫直而产生大量烟尘,为搜集散发的含尘烟气,通常在这些设备配有上、下吸气罩,含尘气体经各自的吸气罩收集后汇集到主风管内并进人脉冲喷射式布袋除尘器净化,后由排风机排到室外。从除尘器底部漏斗落下的粉尘被收集到贮灰槽内,定期运走,供回收利用。

3.钢铁工业污染治理展望

随着国内近些年来环境持续恶化,特别是雾霾天气的逐渐增多,钢铁企业作为污染大户,来自社会的压力也越来越多。我国钢铁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环保视为企业的命脉,将环保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去做。国外钢铁企业曾经在环保问题上也有过困难,也走过弯路,但如今在环境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钢铁企业学习和借鉴。归纳起来,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①要把环保问题当成是全社会的事情来抓,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节能环保,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②发挥全民监督,从严管理,指标量化。不达标的坚决整改。

③适当引导,加强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研发、改造的动力。

④严格把关新建、改建项目的环保措施是否到位,必须做到产线投产后排放指标达标。杜绝新建产能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问题。

⑤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把钢铁行业放入全社会大循环中,向新日铁等企业一样,消化城市废弃物,充分利用周边发电厂、水泥厂或化工厂等,不但解决了社会问题,还给钢铁企业自身带来了效益。

参考文献:

[1] 傅作宝.冷轧薄钢板生产[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415-437

篇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包含重工业在内的第二产业迅速拓展,资源消耗量逐年增加,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产业、区域建设规模、生态环境等均不相同,农村环境污染在形式、源头、布局、危害等方面独具特点。浙江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份,农村土地面积较大,因农业不合理种植、工业生产等原因而形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凸显,生态环境被破坏,空气、土地、水源等都受到一定的侵害,威胁人体健康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因此,妥善治理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至关重要,相关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农业生产污染

农业生产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核心产业,规模巨大,不合理或不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浙江省农业生产污染主要表现在化肥、农药、农膜污染。

1.化肥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粮食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浙江省农田或相关土壤中的氮、磷污染即是因为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与流失。氮肥喷洒于田地内,土壤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吸收,若此时进行农田灌溉或遇到雨水天气,氮肥即可溶解并随着水流渗透至地下,污染地下水与河流。磷肥的使用与流失亦会导致上述后果。据调查,磷肥较难被农作物吸收,其吸收度仅为20%,剩余磷肥即会对农田、土壤及附加水源造成破坏与危害。浙江省2016年统计年鉴显示,农村地区于2016年共使用化肥87.52万吨,每公顷播种面积使用量达到359公斤。化肥的持续大量使用必然导致大量流失,不仅造成河流的富营养化、土壤酸化或板结等问题,更可能产生其他有毒物质,如亚硝酸盐。

2.农药污染

浙江省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的目的主要是防治害虫、控制农作物的生长。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为了彻底防患害虫的生长、蔓延,增加产量,农户往往会大量使用农药,农药的不恰当使用、蒸发与渗透等都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浙江省统计年鉴显示,农村地区2016年使用农药达5.65万吨,每千公顷耕地的使用量是0.00588万吨。农药在蒸发后可直接随大气流四处扩散,遇水落入土壤或河流中,即可污染水源与土地,并威胁人体健康;农药的喷洒亦会伤害其他有益生物或植物,破坏生态平衡。

3.农膜污染

农膜,即塑料薄膜,是由聚乙烯及其他树脂构成的薄膜。浙江省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将农膜铺设于土壤上,以达到增高温度与湿度的目的,同时抑制杂草形成。浙江省农村具有大量的农作物塑料大棚、温室大棚、蔬菜田等,农膜的使用量逐步增加。浙江省年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2016年使用农膜量分别为5.54、6.75万吨,而当年的耕地总量分别为996.59、960.22千公顷。浙江省农村耕地总量在减少,而农膜使用量却逐年增加。农膜是当前农村环境的主要塑料污染源,农膜无法彻底回收或不回收而埋藏于土壤内,难以被降解,即会导致土壤内的水分流通不畅,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

(二)工业生产污染

随着浙江省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招商引资,大量乡村企业逐步形成,工业生产污染成为浙江省农村地区的另一重要污染源,主要包含废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1.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

浙江作为我国最大的加工制造省份之一,其农村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中小型的加工制造企业。企业的生产运作离不开水,工业废水若未经过相应处理而直接排放,污水即会流经土地并渗透至土壤下,污染耕地和地下水,直接被排放至河流,会污染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灌溉水源。浙江省许多中小型农村企业排放出的污水均未受到一定的处理或中和,多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不仅无法被各种植物吸收,还会对附近土壤形成破坏,造成土壤中重金属超标、土壤酸化、板结等。此外,化工、肥料等生产企业甚至会排放出有毒污水,阻碍农作物和有益植物的生长。

2.固体废弃物的堆弃污染

固体废弃物,即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废渣。随着浙江省农村地区加工产业与电力能源、家用电器及塑料模具等机械用品生产行业的发展,各种固体废弃物显著增加。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并未设置相应的排污设施,甚至将废弃物直接堆弃在空地中或排放于河流内,固体废弃物经过雨水冲刷与侵蚀,即可能将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成分融入土壤中,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污染性物质不断聚集,污染土质或水源。

(三)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污染作为浙江省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即农村常住人口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垃圾,包含厨余垃圾、废弃物品、人体排泄物等。随着浙江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物质生活逐步丰富,由此而形成的各类生活垃圾逐步增多,生活垃圾的处理与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目前,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染的关键是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且分散,污水来源众多,如清洁废水、垃圾堆渗漏等。同时,大部分家庭或村庄并未设置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网,多直接倾倒在土地上或河流内,污水渗透进地下,污水中的氮、磷物质即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水源。

二、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基层政府和村民的环保意识淡薄

浙江省农村基层政府、村民仍保留较为传统的生活观念,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保护观念。一是村民在生活中仍保留着大量破坏环境与生态平衡的不良行为,同时随着农业耕作技术和生产模式的改变,村民为保护农作物、避免受到杂草、害虫的侵害、提高产量、降低劳动量,开始不断使用各种农药、化肥,破坏土壤结构,也污染了河流湖泊。二是农村基层政府环境保护观念不强,过于追求地方经济发展与个人政绩,盲目招商引资,缺乏对企业性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考量,也未设置相应的环卫设施,继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落后

农民因教育背景不足或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大多依照传统的生产方式、耕作经验实施农业生产,生产方式仍滞后,并未严格依照不同种子、农药或化肥的使用剂量、使用步骤或章程等,而是各自土地、各自生产。长此以往,这种耗竭式生产模式和随意施用化学制剂、地膜等,会形成大量的废弃物,污染土壤与水源,更会阻碍农作物的生长与人体健康,最终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失衡。农村环境污染因家庭生产经验不同而不同,点多、面广、分散且处理难。

(三)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规章不完善

就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国家并未出台专门的法律规范。虽然浙江省依据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制定了相关规范章程,但是缺乏专业性和细致性,并未严格针对各个农村地区的具体环境污染问题形成防治措施和保护方式。同时,尚未对政府、乡村基层管理组织等在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问题治理中的组织责任、管理责任等做出规定,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评价考核制度等,这就增加了环保部门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难度。

(四)农村环境保护体制的建设滞后

目前,浙江省已形成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制度是以城市和重点污染源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制的建设较落后,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滞后不仅使得基层组织在解决当地环境污染问题上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工具,而且造成“环境保护并不重要”的错觉,让当地农村管理组织忽视环境保护问题。乡镇级别以下的政府管理机构基本未设置专门的环保部门或专业的工作人员,农村环境保护设施也较少,设置成本高且使用率低,地方财政投资不足。

三、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村环保意识

对浙江省生产生活和经济结构而言,农村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其不仅是城市居民各类生活物质的供应地,更是广大农村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该省经济体系的关键主体之一。因此,维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健康、有效防治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各级政府应积极转换观念,给予农村地区环境保护问题以足够的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基层组织和村民的环保意识。

1.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应增强环保意识

强化对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的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增强环保意识,形成科学的农村地区发展观,真正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纳入实际工作体系中。

2.政府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若想在短时间内促进农村居民形成较强的环保意识,政府应主动牵头,通过环境管理、农业生产、广播电视等部门的广泛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科普宣传、文艺汇演等,增强村民的环境管理和保护观念。

(二)建立健全农村环保规章,完善环保制度

浙江省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制度的缺位,不仅严重影响了区域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更使得地方政府缺乏重视,甚至形成忽视和纵容行为,加剧农村环境污染。因此,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制度是该省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国已形成的有关环境保护或治理的法律法规,均以城市环境污染或特大污染源为考察基础,针对农村地区的立法则相对空白,部分法律法规或章程中对农村环境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但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因此,浙江省在设计形成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章程时应综合考量:以国家已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基础,紧密结合本省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立符合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地方性法规。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制定监督、奖惩机制,以保障现有法规章程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三)科学使用农用化学物,发展生态农业

农业生产污染是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农村基层组织和村民应注重科学使用农用化学物、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1.科学施肥,合理把握耕地中的化肥使用量,降低化肥流失造成的污染

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村民收入,恰当使用各种有机肥料,如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减少化肥的使用。积极优化农业施肥技术,依据农作物所需肥料的类型和多少、土壤中所含肥料的成分与供应能力等准确评估施肥种类、总量和最佳时间,继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化肥的效能。

2.科学用药,降低农药渗透的环境污染

村民应严格依据《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规范科学恰当的喷洒农药,积极发展生物农药在浙江省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减少化学性农药的使用,开发并促进广大农民使用预防害虫形成的农业生产方法。

3.采用降解技术,防治农膜污染

设计形成农膜使用标准与农膜污染防治规范,并制作成册,积极推广至各家各户,促进村民对于农膜污染和农膜危害的了解,严格控制农膜使用量。积极引进光降解、生物降解等农膜降解技术,降低每年农膜在土地中的残余量。

(四)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监管,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相比于浙江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系统显得贫瘠而不完善,尤其是与环境管理相关的基础设施。浙江省各级政府对城市的财政投入往往高于当地农村建设投入,针对保护农村环境、防治污染的资金投入更是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地区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因此,浙江省各级政府应加强农村地区的环保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监管,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1.积极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

在乡政府或重要村落设置垃圾中转站,在各个村里安装一定数量的垃圾箱,安排专人进行整理和清扫,并定期运送至中转站,而后进行科学的焚烧或掩埋。

2.有效治理农村污水

通过改厕、改厨、改栏等方式,治理农村污水,并积极试用湿地处理等先进的污水处理方式。

3.降低工业污染

基层管理组织应制定招商投资标准和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标准,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严格工业生产过程的监管,降低工业污染。

四、结论

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是一个涉及层面较多的复杂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土壤结构、水源质量、生活状态,而且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产量,以及居民身体健康。各级政府应积极转变观念,将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切实纳入工作体系,制定相关规范章程,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针对不同污染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合伟.浅谈农村环境问题[J].世界家苑,2012(7).

篇9

目前,我国电解铝年产量已经突破2400万吨,居世界首位,且电解铝年产量仍以10%的速度递增[1]。在电解过程中,多种氟化盐在高温作用下熔融为电解质,氧化铝与电解质在电流作用下析出金属铝,而电解质中的氟化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氟化氢,氟化碳和氟化硅等氟化物气体,这些气体氟化物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特征污染物,若不加以控制和净化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2-3]。同时,在电解过程中会造成部分氟化物粉尘飞扬,这些氟化物随烟气排放一定程度地污染周围环境。另外,电解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废槽衬、碳渣、生活垃圾等,这些固体废弃物对于企业周围环境污染也起着促进作用。鉴于此,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电解铝企业污染源进行分析,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1 电解铝污染物分析

1.1 电解铝生产系统

在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以碳素体和铝液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在直流电和950℃~970℃作用下,碳素阳极与氧发生反应生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不断消耗,故需要对碳

素阳极进行定期补充;阴极产物为铝液,铝液从电解槽内通过出铝抬包抽出进入混合炉和铸造机制成铝锭。在电解过程中,电解槽中会溢出大量的氟化物气体、氟化物粉尘、二氧化硫和其他粉尘颗粒,这些产物是电解铝企业主要污染物。资料显示,电解铝企业氟化物污染物产率为20~35kg/t-Al,且电解铝企业中的99%以上的污染物均在电解铝过程中产生。电解铝生产系统流程和污染物产生过程见图1所示。

1.2 污染物分析

(1)有害气体污染,电解铝企业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因素便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当前,国内外铝炼冶多采用冰晶石和氧化铝熔融电解法来获得单质铝,在电解过程中因物质分解、挥发等过程产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有害粉尘,具体为:电解原料中的冰晶石和氧化铝中含有大量的氟化物,在电解槽高温和电流作用下氟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氟化氢,氟化碳和氟化硅等氟化物气体;在电解槽内,部分含氟颗粒随电解质挥发和氟化物升华而散出,这部分含氟颗粒形成粉尘散布于生产车间直至随空气排出;以游离态存在的氟离子与阳极碳结合生成的氟化物气体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阳极糊中含有的沥青在电解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硫、硫化氢气体和苯并花等物质;另外,在电解过程中,游离氧与阳极碳素相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一氧化碳是剧毒物质。电解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氟化氢,氟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和含氟颗粒,这些污染物若不加以控制势必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2)固体废弃物污染,在电解过程中,高温电解质会不断渗入电解槽内衬并与内衬组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型化合物填充在槽内衬内造成内衬结构破坏,根据电解铝生产实践,电解槽平均3~4年就需要进行一次大修,大修时必须更换槽内衬和槽体耐火材料,废弃的槽内衬含有大量的氟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质,耐火材料含氟量较低,故废槽内衬属于高危废物,有关资料显示,电解铝废槽衬、耐火材料等固体废弃物产率为10~40kg/t-Al,若废槽衬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如堆放在露天场地的槽内衬和耐火材料会因雨雪的侵蚀造成氟化物渗入地下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在大气侵蚀作用下致使废弃物表面风化产生有毒粉尘污染大气,故废槽内衬和其他废弃固体处理一直是电解铝企业着重解决的固体污染源。(3)水污染,电解铝企业生产废水含有少量的氟化物和氰化物,若不经过净化处理直接排放则会直接影响地下水体水质;另外,企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冷却水和生活污水也是电解铝企业周边污染的重要源泉。

2 环境污染应对措施

2.1 气体污染治理

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氟化物、硫化物和粉尘等环境污染物一般可经过“干法”净化系统进行处理,“干法”净化法的优点是无水化学反应,且产生二次污染可能性较小。“干法”净化法是通过电解铝生产所用氧化铝作为吸附剂吸附烟气中的氟化氢等有害污染气体来完成污染气体的净化,净化系统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电解槽集气、吸附反应过程、气固分离过程、氧化铝输送和机械排风等系统。实践证明,“干法”净化已经成为了电解铝企业处理有害烟气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2.2 固体废弃物处理

鉴于槽内衬和耐烧材料属于电解铝企业高危废弃物,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相关要求进行贮存和管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渣可经阳极组装车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残阳极可进行返修再利用;生活废弃物进行统一分类后交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理;其他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处理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2.3 水污染处理

对于含有氟化物和氰化物等污染物的水体必须经过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后方可排放;对于冷却水需建立循环利用系统进行处理,即电解车间、煅烧、生阳极系统等生成的冷却水需经冷却水塔进行处理,铸造车间产生的冷却水经除油、冷却系统进行处理,冷却水经处理后进入循环系统直接利用;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

3 结束语

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若不加以控制则会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加强有害气体、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当前国家对于电解铝企业的硬性要求,同时也是电解铝行业提升自身形象的重要途径。在处理电解铝废弃物处理时,应有选择、有重点地制定治理方案,尽可能地使废弃物回收利用,这样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另外,应加强电解铝生产工艺的优化和环保设备的投入,从根源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这也是发展环保型电解铝行业的必经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西林,马超,熊如意,等.对电解铝厂周围氟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环保产业,2012(10):41-44.

篇10

1.1空气质量规模猪场产生的恶臭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氨、甲烷、硫化物、臭粪素、酚类等有毒有害成分,直接污染周围空气。

1.2水源在养殖密集的局部地区,养殖业产生的粪尿、污水、食物残渣等污染物,未经有效处理排放到河流、水库、池塘,造成水体污染,它使受纳水体变黑、发臭,其中还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危及人畜的饮水安全,甚至可引起人、畜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1.3土壤环境养殖业排放的粪污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如果局部区域排放量过大,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便会出现降解不完全和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使土壤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破坏土壤的原有功能。

2综合治理措施

2.1科学配制饲料经科学配比调制的日粮,不仅提升料肉比,同时,也要减少粪便中残留营养物质的含量,达到防控污染的最终目的。

2.1.1适量添加除臭剂添加除臭剂可有效控制臭气及有害气体的污染。除臭剂的种类繁多,包括活性炭、沙皂素等,适量用于日粮之中,可达到很好除臭的效果,减少粪便中硫化氢等臭气的生成,减少粪便中氨气的含量。此外,使用EM,有效微生物菌剂,适量用于饲料,不仅达到除臭的目的,同时还能更好促进禽畜的生长发育。

2.1.2适量添加功能性氨基酸资料证实,功能性氨基酸专门指那些能调控机体通路的氨基酸,能有效促进动物体生长发育,提升其繁殖和哺乳功能。同样,功能性氨基酸缺乏的话,将减少机体蛋白的合成,威胁到机体的稳态。由此,有学者提出日粮中添加功能性氨基酸,不仅有利于提升幼畜的生产潜能。同时,促进日龄中氨基酸平衡,降低日粮中蛋白水平,提升机体对蛋白的消化吸收,很好降低粪便中氮元素的排放。

2.1.3适量加入植酸酶有资料证实,磷元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猪粪中不同磷元素的形态,具有不同的溶解性,多数磷元素经流失进入地表污染水体。但是,使用植酸酶用量为50000IU/t饲料,将有效降低磷用量30%以上,减少粪便中磷排出量达30%~40%。到目前为止,这是最为有效地降低磷排泄量的得力措施。

2.2综合利用粪便

在养殖生产中,粪便污染是最大的隐患。实现粪污的综合利用,对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大有裨益。

篇11

0前言

由于各种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矿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也进一步增加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进行铁矿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和利用,就会对地下水、地表水、林地、等造成污染,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1概述

我国铁矿资源比较丰富,国内钢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铁矿石的自给率却严重不足,在2010年,国内铁矿资源自给率不足已达到32%,主要是由于铁矿资源具有矿体复杂、多元素复合矿多、贫矿多等特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铁矿资源的开采难度[1]。依据国内《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需要加强对铁矿资源的勘测力度,对闭坑矿山的复垦以及环境恢复提供有力的支持,对国内矿山资源整合进行鼓励,同时提高产业开采效率,禁止乱采乱挖。由于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带来了区域性、累积性、以及长期性的伤害,并且随着经济活动规模的增大,由于资源开采而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而相关责任部分需要对铁矿资源开采进行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开采效率。

2铁矿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1)威胁区域生态环境。铁矿资源开采主要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主要危害有:剥离以及对费石、尾矿排弃而造成的压占区以及剥离区生态系统发生改变;在铁矿资源开发中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由于尾矿排弃以及土岩剥离而造成的踩坑以及尾矿区库周围的下水流场发生改变;由于资源开发造成的局部区域河流流道发生改变;资源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地表水以及大气污染等问题[2]。

(2)大气污染。由于在铁矿资源开发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粉尘,从而对大气造成污染,尤其是在露天开采的情况下,由于开采过程中的穿孔、爆破、采装以及运输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物质,因而就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加上工业废气中排放的一些二氧化硫、烟尘、一氧化氮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从而加重了矿山地区的环境污染。

(3)对水源的污染。在进行铁矿资源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主要包括矿山的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排放的污水、露天矿、尾矿、排堆矿、以及砰石堆经过雨水冲刷以及溶解了矿物质中的可溶成分而产生的废水、在洗矿过程中加入无机药剂和有机药剂而产生的尾矿水,矿区以及其他医疗、工业、以及生活废水等。对于这些污水的排放,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就会对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周围的林地、农田等造成一定的污染,从而污染了农作物,水中的有害物质挥发到空气中还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从而影响矿上地区的环境质量。

(4)噪声污染。在铁矿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的钻机、运输车辆、空压机站等设备,在露天开采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同时,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对环境的产生的噪声污染也越大。

3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1)废水治理。相关铁矿企业可以建设水利循环工程,同时建立污水泵站,将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自然沉淀以及澄清之后再返回选矿,从而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此外,还可以在尾矿坝下以及选矿坝下分别建立一定量的集水池和回水池,同时资啊砂厂采区建立渗水池,从而便于对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回收和利用。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避免废水带来的水源污染问题。

(2)废气治理。首先,针对露天采矿需要对穿孔凿岩设备进行捕尘装置的安装,并进行湿式作业,尽可能减少穿孔设备产生的粉尘量。同时,开采场地的道路使用洒水车进行洒水,对粉尘进行抑制,从而避免道路运输以及电铲装车造成的扬尘[3]。对于低下开采,采用湿式凿岩,用喷雾洒水的方式进行防尘处理,降低地下的含尘量,继而降低排入空气中的含尘量。

(3)费渣处理。为了减少矿产资源开采产生的费渣,维护企业的长久利益,企业需要建立高处理能力的砂石料生产基地,从而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玻璃岩石进行充分利用。此外,还要对国外先进的尾矿利用技术和经验进行借鉴,采用先进的尾矿回收以及生产工艺,对尾矿中的精矿粉、中、粗粒级的尾矿砂进行回收,这样不仅能够变废为宝,延长尾矿库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有效控制费渣造成的环境污染。

(4)国家要采取一定的经济调控措施。通过经济调控措施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进行支持和鼓励,可以通过部分产品减免增值税、减免所得税、以及资源补偿制度等政策法规对矿山综合利用进行鼓励,对基础原料不合理、加工产品高价、以及矿产资源廉价等不合理问题进行整治。此外,企业可以加大生态环保设施的投资,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管理。

(5)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强化,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企业要对铁矿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给予重视,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尽量减小由于资源开采而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尾矿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化。同时,对矿产资源进行规模整合,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规模小、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对环境污染大的铁矿企业。将采矿、选矿、炼钢、以及尾矿进行综合利用,对尾矿制水泥、砖、以及建筑砂等项目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尾矿的利用率,对生态环境进行优化。

4总结

现如今,国内正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铁矿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更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对铁矿资源的开采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提高开采效率,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贤平.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对策[J].煤矿开采,2011(06):1-5.

篇12

中图分类号:Z822.3 文献标识码:Z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44801

正文:农村在发展的进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发展速度,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国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各地政府遵循这一政策,并将相关环境保护条例落实到工作中。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怎样对症下药,怎样将农村环境问题真正地解决是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和探讨的。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的环境污染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一直不太重视,因此农村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且带有农村的特点。

首先,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大部分是由农业种植过程带来的农药等化学污染。农村的最基本的发展模式是经济作物以及粮食的种植,在进行作物耕种过程中,农民需要针对不同的作物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选择相应的农药来帮助杀虫或者施肥等,这些农药在喷洒过后,会随着雨水或者直接流入土壤里面,导致化学物污染。

其次,农村在进行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到农业大棚,农业大棚的塑料薄膜逐渐成为农村环境污染中较为严重的污染源。农业大棚是农民用来培育一些经济作物的场所,而农业大棚中使用最多的是白色薄膜,这些白色薄膜能够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从而确保作物在棚内的正常生长,但是由于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另外,在处理这些薄膜时,农民没有固定的处理场所,因此,在农村随处可见这样的白色垃圾。

最后,农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大量的养殖牲畜,牲畜养殖过程中会带来废水、粪便的污染。牲畜养殖是农民发展经济的一项举措,一方面,牲畜能够为农民带来额外的收入,另一方面,农民在进行牲畜养殖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农村就业。但牲畜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较大,就笔者的研究结果来看,一头牛所能产生的废水量超过二十几个成年人排放废水的总量,另外,牲畜的粪便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与工业废弃物相比,牲畜粪便的年产量是工业废弃物的两倍还多。这些牲畜带来的污染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污染的严重性。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仅来源于农业的发展,同时生活垃圾以及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农村居民在环境保护方面,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因此,在日常的废弃物处理时,农村居民并未对垃圾进行分类,也没有建立相关的垃圾处理站,生活垃圾和乡镇企业的废弃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环境质量。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不到位

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地方进行环境治理,另一方面,政府能够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从而确保环境治理的顺利进行。但我国目前的现状是,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并不重视,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

(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我国农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过于重视发展的速度以及所能收到的经济利益,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治理并没有过大的投入和重视。另外,我国农村的发展模式在近几年由过去的粗放型转到目前的集约式,同时,乡镇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的环境问题却日渐突出,一方面,乡镇企业并没有对废水废弃物进行科学的处理,另一方面,多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进行使环境的承受能力严重受创。

(三)城市的环境污染逐渐地向农村蔓延

城市的环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农村的环境问题。首先,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城市废水等都会随着大气运动等直接影响到乡村,其次,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破坏乡村耕地,使农村的环境承受能力变差,从而导致后期农村环境治理的困难。

(四)农业发展过程中使用到的技术比较落后

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大。我国目前的农村发展中,新技术的应用较少,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农业垃圾较多,同时,农业垃圾的处理也没有适当的技术来进行,导致农村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

三、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

治理农村的环境污染需要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政府部门要制定出符合农村发展状况的环境治理政策。环境治理的进行需要有相应的政策的支持。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环境状况来看,环境治理迫在眉睫。政府加大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能够带动乡镇部门相关工作措施的出台,并且在进行政策的落实时,工作人员能够依据有关政策对不合要求的企业进行整改并处以罚款。

第二,政府需要对农民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训,促进农民增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农村环境的保护需要农村居民发挥主体作用,环境污染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模式造成的,因此,加强对村民的环保意识的培训能够促使农村村民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同时,做好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

第三,政府要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等的排放。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能够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控制乡镇企业废弃物的排放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农村的污染物的排放量。

第四,进行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新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来。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较大,因此,进行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能够较好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将新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不仅能够更好的处理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垃圾,更能够将农村环境压力适当的降低,另外,将新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对于农村经济模式的转变十分有利。

第五,政府需要结合农村环境的具体情况,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起完善的环保体系。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能够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减少由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仅需要相关机构建立起一支合格的管理队伍,更加需要相关机构能够结合农村的特点对环境污染的产生源头进行针对性的治理。

第六,政府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制措施。农村的环境污染不仅需要体系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更加离不开法律的监管。环境污染治理法和相应的保护法等都能够促进乡镇企业转变经营模式,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投入,从而确保农村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结束语

我国的农村环境问题虽然没有城市环境污染那样严重,但是从具体的环境污染境况来看,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力度是十分重要的。农村的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原则,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要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推动农村环境的治理进程,进而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秋.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1(3)

[2] 苏玉,蔡佳亮,汪杰,李国富.黄艺中国农业污染优先控制区的划分方法初探[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10)

[3] 吴晓磊,余晓泓.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4)

[4] 肖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