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功能范文

时间:2023-06-09 10:05: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教育科研的功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育科研的功能

篇1

教育是培养能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人的基础事业。为国家服务,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承担对社会发展的引领潜质;为人民服务,教育必须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这是一种上下贯通式的对整体的服务。所以,教育事业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办好。然而,教育是科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那么,要办好教育,必须尊重科学。教育科研是对教育的科学研究,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本质揭示,所以,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最扎实、最可靠、最有效的保障。

2、教育科研要站在比教育更高的维度去观察、思考和研究教育。

要把教育事业放到国际社会当中去谋篇布局,放回中国的现实当中去创作篇章,这样才会保证教育不辱使命。换个角度说,教育科研要充分发挥对教育服务的功能,就必须着眼全局,了解国际社会、了解教育、了解教育研究的发展动向,针对国内社会现实、教育实际、本地教育现状,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踏踏实实地对教育整体开展科学研究。

3、教育科研的成功要体现在成果和成效两方面。

“十一五”伊始,我市也和其他地区一样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状况,面对此种现状,如何谋划教育事业的发展,怎样确定全局的工作思路,怎样落实工作思路,怎样实现教育的发展?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市教育局注重科研引领,带头寻找科学答案。同时,组织科研部门、相关处室和教学部门共同研讨,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教育发展进行了科学的整体设计,确定了“和谐 普惠 均衡 优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思路,并以省重点(资助)课题“区域和谐普惠教育发展研究”为统领,以各相关处室的局本研究和直属学校的校本研究为引领,开展全局工作。2007和2008两年内,围绕“和谐 普惠 均衡 优质”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思路,通过多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的调研分析做出科学决策,合理调整了学校布局,改善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手拉手”帮扶贫困生等活动,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整体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使“十一五”的全局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教育科研的具体实施中,我们体会到:教育科研对上要紧盯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中心,对下要关注全体学校的发展,实现上下贯通,多方参与,是充分发挥自身功能的必要条件。

二、宏观设计和微观操作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功能的有效方法

全面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实现全面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自然就是教育科研要探讨和解答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往往这些问题又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教育科研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及时求解。彻底解决教学内容一层不变、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学方法呆板不活,教学行为没有新意,学科教学重视不一等等不适应现代学生学习发展的现状,是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有使教师的职业事业化、教育观念问题化,教育行为研究化才能实现。为此,教育科研必须做好以下最基础的工作。

第一,教育科研必须在教育教学的沃土中扎根成长。

要使教师的职业事业化、教育观念问题化,教育行为研究化,教育科研必须在教育教学的沃土中扎根成长。那么,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日日新,苟日新,今又新,这个问题方可解决。2007年9月,以全面推进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为主题,启动了吉林市“校本科研工程”,有80%的学校近6000名教师参加研究。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增强了问题意识,形成了研究习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许多教师感慨地说:原来课题就在我们身边。2008年8月,第一期“校本科研工程”顺利结题;9月,确定了以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为主题,启动了第二期“校本科研工程”,100%的学校近万名教师参加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吉林教育的发展。2009年9月,以建设和谐学校为主题,启动了第三期“校本科研工程”。和谐学校建设是长期的研究任务,目前,通过2年的研究探索,教师的研究行为正逐步形成他们的生活习惯。

第二,教育科研要重点解决“教育三农”问题。

要实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难点是必须解决好农村教育、农村学校、农村教师这个“教育三农”问题。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致使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等,这种教育的不公平,既需要政府的大量工作,同时也需要通过教育科研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来逐步解决教育“三农”的问题。无论农村教育什么情况,提升农村教师素质都是关键,为此,我们实施了农村科研基地建设工作。2008年,我们在全地区选择了办学硬件设施较差的11所农村中小学校,作为第一批吉林市农村科研基地校,旨在通过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加快这些学校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并通过迁移达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通过5年的探索,这11所学校当中已有70%转变了原来的现状,成为政府肯定、家长满意的学校,有近百名教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和地区知名的教师。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农村科研基地建设工作,把这些学校打造成为农村教育典型,激励更多的农村学校赶超这些典型,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农村教育快速发展之路,加快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第三,教育科研要引领各学科教学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和谐发展。

组建艺术教育联合体,集体开展艺术教育发展研究。全面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承担着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体音美学科是最直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学科。作为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全学科;遵循教育规律,不以个人好恶行事;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作为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科隐含的美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美的感受。但事实并不为人所愿。据调查有些学校的体音美成为或正在成为边缘学科,让路给了语数外等学科。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成立了艺术教育联合体,并实施了“艺术教育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范围覆盖全部学科,通过研究实践,既引导了各学科教学内容对隐含的美的因素的挖掘,培养了学生对美的追求,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充满美的享受,又促进了各个学科齐头并进,不断追求美的教育和教育之美,引领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为吉林市书法城建设也做出了一份贡献。

第四,教育科研要踏实抓好学校科研室工作。

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功能,就要把科研工作一贯到底,落到实处,而学校科研室是重要的支柱。科研所要把学校的日常科研工作抓好、管好,既要让学校领导真正重视科研工作,又要让学校科研室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为此,“十一五”教育局发文明确规定了学校科研室的机构建制,“十二五”伊始,我们以“学校科研室标准化建设研究”课题为载体,积极探讨学校科研室的标准化建设。制定学校科研室工作职能、硬件配备标准等,促使学校的科研工作条件适宜,工作内容更加明确,给教育科研增添了的生机与活力;促使地区科研网络机构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所校科研的真正贯通,为科研工作的贯彻、实施的畅通和科研功能发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上述问题的一一破解和落实,使整体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三、强化管理和督评结合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功能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既然是科学研究,就要体现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谨慎操作,避免产生错误的结果,误导教育发展。必须认真规划研究蓝图,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一丝不苟地按着蓝图走好过程。为此,我们从规划的职责出发,结合本地区实际,从四方面入手,强化科研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一是认真制定了《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课题审批标准、课题鉴定标准、优秀成果评选标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标准,以及各项工作的实施细则,使各个环节的管理都有标准可依,规范行事,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较高质量,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二是制定了规划课题建档标准,有效利用档案管理,即时跟踪课题完成情况,保证了研究课题90%以上的高结题率;三是设计、印制和使用了《课题研究手册》,规范研究全程,培养了研究者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科研知识和实践能力;四是采取优秀成果形式,广泛宣传优秀研究成果,有效地促进了优秀成果的应用转化,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10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应该对培养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等进行正面引导。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特点以及重要性是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因此,提高体育学科的德育科学性、实效性、自然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体育学科德育功能的必要性,做到教师即“教书”又“育人”。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懂得怎样做人。

一 体育学科德育目标

1.运动参与中的德育目标。加强学科常规教育,提高学生在完成身体练习中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终生体育发展,对社会责任有所认识。

2.运动技能中的德育目标。在运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在运动技、战术方面充分发挥自己创意、设计和纠正自己的战术和技术。

3.身体健康必须全面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过程中,通过长期、系统的锻炼,培养他们的恒心、信心,不怕困难的决心。

4.在心理健康方面,学生通过系列的体育活动,合理设置目标,不断获得成功。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同时认识到运动中所学的锻炼方法对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作用。

5.在社会适应方面,学生在通过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与其它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合作的精神,在竞赛中表现良好的体育道德。

二 体育学科德育的作用

1.体育学科德育对教师素质及教学方法起到了示范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具有榜样的作用。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学技艺去启迪学生。

2.体育学科德育对学生管理与纪律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特点是在室外进行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行为及表现做出有预见的、及时的相应调整和加强学生纪律性,保证课的任务完成。

3.体育学科德育对学生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体育课的最大特点是身体练习,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发扬勇敢顽强精神及团队精神,使学生在身体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4.体育学科德育对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在使用教学资源时教师要教育学生怎样使用和爱护,要以文明的行为、正确方法来使用和管理这些资源。同时保持整洁的教学环境也是一种美的教育。

三 体育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首先要从教师自身素质进行,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要做到。因为教师的言谈举止不仅给学生留下了烙印,同时给学生的表现行为与有一定影响。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思想、语言、行为,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发展有着一定影响,甚至对学生今后乃至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结合本学科专业德育特点,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事,如何做人,也就是体育教师即是教书者,又是育人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积极的、有创意的,富有时代感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2.教师在组织教学及学生管理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及学生组织纪律性。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使他懂得在学习体育技能中,教师的组织教学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自然就要服从要求,加强纪律性,同时学生们在教师的教育影响下,不同程度的接受管理,组织能力的培养。有多少军事指挥家,自幼在学校的教学组织培养下,奠定了管理、组织、指挥能力方面的基础。

篇3

根据课堂教学语言在一堂课中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 导入语

开课伊始的语言就是导入语。导入语应该具备的特点首先是吸引力,其次是启发性。精彩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授课状态,并感染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语导入新课。它可以是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进入新课教学,虽然说这种导语有些平淡,但是直截了当,不枝不蔓,单刀直入地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中心问题。它可以是质疑问难,掀起波澜,让学生积极动脑,质疑问难而导入新课教学,收到“柳暗花明”又师生双边互动的良好效果。它可以是复习旧课,温故知新地导入新课教学,这样循循善诱地渐入佳境,指引学生登堂入室,获珠得宝。总之导入语要恰当而准确地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渴望,引导他们带着疑问,步入探求新知识的领域,兴致勃勃地进入获取新知识的状态。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④可见,在导入语中提出简洁明确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一堂好课,就是教师不断运用语言吸引和启发学生不断探求的过程。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又在不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和增加新技能,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产生创造性。

2 过程语

篇4

初中生物学实验课的教育功能是否只有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技能、增强课本知识的记忆呢?作为一个生物学教师不应只认识其表在教育功能,更应该看到生物学实验教学更本质的东西,深入挖掘其深层的教育功能。我认为,我们应从下面几方面进行一些思考:

一、实验课中进行科学方法论的培养

在实验课中,一般的情况是,学生了解了实验的步骤、方法,熟练使用实验仪器,顺利完成实验并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便达到了实验目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注意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而实验过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种设计包含了什么样的科学思想、这些思想如何让学生去体验和掌握,可能就关心得较少。如"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从遮光、光照、脱色到验证淀粉存在的整个过程,就体现了一种科学探究过程,展示了一种科学探究思想。又如在"草履虫应激性"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盐粒放在培养液滴一侧而不是放在清水一边,为什么不在两侧一起放?这都体现了在科学探究中如何把握研究变量,排除无关变量,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学生感受、理解和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由形象理解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科学方法论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是不可替代的,它对初中学生以后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验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探究能力,掌握实验操作只是技能层面上的进步,科学方法论的掌握则是智慧的提高。

二、在实验观察中进行科学精神教育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可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应当使学生明确科学知识是观察的基础。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人的染色体的制片,一个毫无生物学知识的人,他除了看到密密麻麻的一团杆状的小东西以外,什么也看不出来。如果让一位遗传学家来看,他能看到很多很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应当引导学生从看热闹中逐渐深入而发现其中的“门道”。无论是课内观察还是课外观察,是观察标本、实物、实验,还是观察图表、模型等,重要的是掌握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的记录。例如,在观察叶芽的结构时,应当用刀片纵切开叶芽,按照由外到内、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按照实物画出叶芽纵剖面示意图(这是一种观察记录),再对照书上的图辨认各部分的结构并记录名称。这一过程既观察了实物,又观察了插图,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方法,还受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育。

在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时,应当先测量其头、前肢、后肢和躯干的长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然后计算各部分长度的比例,并记录数据。若条件许可还可以做蟾蜍的对照、比较实验。学生通过测量、分析,较容易发现:青蛙的后肢发达是与善于跳跃的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而蟾蜍的后肢不如青蛙的发达,进而得出蟾蜍不善于跳跃(而善于爬行)的特点。这一过程将定性观察拓展到定量观察、分析,使得出的结论更为准确,更能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更符合实际情况,这时教师适时地指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意义,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教育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而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性、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

四、在实验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