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09 10:05: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传统的课堂教学

篇1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还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信息技术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因此,要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比如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基础,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了良好的基础,但有部分学生在之前很少接触信息技术课程,连基本的汉字输入都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下来,都应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对学生了解得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深入领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是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有机整合,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呈现出兴趣性、自主性、探究性,给学生广阔的参与空间,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问题,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四、大胆放手,激发创造,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的,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其弊有四:1、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开展即时评价,实施“以评促学”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我们更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需要现场组织学生对个别或部分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在选择作品评价和总结时,要照顾到各个水平层面的学生作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看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是否创造性地组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提倡学生作品要有不同的风格和方法,鼓励学生创作出饱含自己创意的作品。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其优劣之处,以及编辑修改的建议等。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六、加强课堂管理,强化课堂礼仪

要加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在课堂内达成大部分教学目标。

要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计算机教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教学场所,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若没有充满激情的上下课仪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进入学习主题。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更要强化上下课仪式,让形散而神不散,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充满激情的开始,有一个圆满的结束。

篇2

主要研究解决四个问题:教和学的关系问题,传授知识和同时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教学生学会和同时教学生会学的问题,统一要求学生和因材施教的问题。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

传统的教学观,是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只有一个功能,就是传授书本知识。传统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主体。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培养思想品德,促进体力发展。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同时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好坏,一方面是学生能不能积极主动地学,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是教师能不能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给予点拨、指导、帮助。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具有了这种能力,学习才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基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注意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解决“三个面向”的要求与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矛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高效的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在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几个要素中,学生是最活跃的,无疑处于主体、中心地位,他要在高涨的情绪下,即在内部诱因的作用下能动地接收、贮存、转化知识并锻炼能力。

篇3

网络凭借其信息储存的容量大,表现形式多样化,高度共享性与扩展性以及交流的实时性和便利性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这基础上翻转课堂应声而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现今在中国也在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性研究。但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很难马上改变。谁都知道翻转课堂这新型的教学冲击力有多大,但现今我们的教学基础跟不上这新型的教育模式。在设备、教师、学生三方面都有阻力。

在设备上,学校都有微机室,但不能带到课堂上。手机由于屏幕的限制不利于学生长时间使用。平板电脑是教学使用中很方便的工具,但在基础教学中使用其价格比较高,现今不能每个学生都拥有一部。

在学校,不少教师大多借助传统教具(书、粉笔、黑板)老三样进行知识传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停留在PPT课件上,这些都与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格格不入。目前部分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尚处于摸索阶段,这使得他们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的学生对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这些新媒体玩的比老师还熟练。他们主要与他人沟通,还有玩游戏,看一些自己喜欢的节目。在学校、在家里老师家长都限制玩这些新型电子产品,但是孩子们对它的吸引力很强,想M办法,偷出时间玩。制止只会让孩子们的欲望更加强烈。怎样让孩子们正确使用这些新媒体是家长、老师、社会各界人士头痛的问题。

以上都与在中小学实施翻转课堂有一段距离。考虑我国的教育背景,目前粉笔黑板仍然是我国课堂教学工具的主流,并且教学效果依然不减当年,如果说现在完全抛弃传统的粉笔与黑板,那么目前的教学肯定无法进行。如果翻转课堂真的在我国实施的话,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要有足够多的优秀教学视频,通常这些教学视频是由任课教师录制并后期制作,那么如果教学视频不好看、不优秀的话,学生是没有兴趣去看的,更别说是提高教学效果了,基于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视频制作技术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而这一条件就目前来看是不太成熟的。

其次,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这种自控能力不是一两天能够训练出来的,它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年龄因素有很大关系。我觉得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翻转课堂能应用到高校教育教学中,则应该比中小学要容易一点,或者推广难度要相对小一些,因为目前高校教育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更注重自主学习,而且大学生自律能力要强一些,空余时间相对也很充裕,目前可移动终端设备也很先进,完全有可能进行翻转课堂的学习。

虽然现今在中小学很难实施翻转课堂,但翻转课堂是我们的目标。在实施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实施现阶段的教学更有利、更顺利地进入翻转课堂这一目标呢?这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开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1)现今中小学学生回家写作业遇到问题时用手机、电脑搜索查找,这是一种好的途径。现今课堂上都是多媒体教学,学生、教师都很便利,但学生眼里跟黑板差不多,只是多了颜色而已。教师的PPT能在学生手中打开,跟着教师翻动,与教师拥有同等资源下探索课程是否更有吸引力?我们把教师的PPT到学校网战上师生共享,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下,在课下观看学习视频,掌握知识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去看视频进行学习,甚至全校的任何学生都可以去看,这就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是巨大的。

(2)各学校基本具备制作微课的软硬件条件,经过培训,教师也能够掌握制作微课的基本方法。微课不是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前置学习,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是教材教学内容,而是对课标要求、学生基础、教材内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的某一知识点,要本着“四点”(重点、难点、盲点、易错易混点)的原则来选微课“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是否观看微课以及观看的次数,实现按自己的需要与节奏进行个性化学习。我们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中观“微课”,议难点,逐步由他律为自律,直至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3)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前沿信息技术。因此,作为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翻转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国家和政策允许下,通过各种培训和进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

篇4

中国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一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其在唐宋时期发展到鼎盛,至今一直为当代人民引以为豪。古诗文是中国千年文化沉积下来的精品,它是古代人们对社会、对生活、对情感等等的表达,也是古代民俗文化不断演变的集聚,也是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人们价值观的主要参考依据。当前,小学语文课本中含有大量的古诗文精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古诗文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挥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就值得众多一线教师共同探讨。本文作者通过借助多媒体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细品文言名句、强化情感体验;立足“诗眼”或“题眼”把握精髓三个方面来列举通过古诗文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一、借助多媒体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知识的储备量及对外界的感知能力较弱。而古诗文又不同于传统的白话文,它对学生的语文功底及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小学生常常因为看不懂、情绪浮躁等原因很难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就要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好课前的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学习《春晓》一诗文时,我们将信息化教学融入课堂,通过多媒体模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唯美情景。让孩子们接触高新技术的产物,吸引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从而为下文的教学铺设基础。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感受古人对自然天成的美丽世界的向往。

二、细品文言名句,强化情感体验

我们知道一般古诗文中的内容大多是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真实反馈,也是作者心理情感状态的真实表露。所以,细细反复品读古诗文中的名诗佳句可以有效地感受作者的励志情怀。例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细读诗句,感受作者对外敌的蔑视,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细读这些名诗佳句,感受作者当时独自漂泊在遥远的他乡,日夜思念着故乡和亲人的铭心刻骨之情。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滴石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古人是要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因事小而不为。一个成功的故事就是从小事做起,从小事的完成逐渐地将成功从量变一步步转化为质变的过程。通过细细品味这些名诗佳句,不仅可以感受古人的励志情怀,还可以感受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博大精深。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立足“诗眼”或“题眼”,把握精髓

教师在古诗文的讲解过程中,要立足于文章的“诗眼”或“题眼”,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因为古代名师大家在写诗赋词时,最能表现作者心理感受、社会文化的就是文章中作者的措辞、用字。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中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深”字用得就恰到好处,一语双关。突出作者与友人的情谊之深胜过千尺深的潭水。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再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彩云间”三字不仅写白帝城地势高峻,也赋予全诗一种爽朗明丽的色彩,而一个“辞”字更写得传神,表达了诗人一旦获得自由后的惊喜情态。第二句实写顺流东下的情景,后两句为补叙之笔,描写行程的经过,特别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用得巧妙,是写实,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这样的措辞,值得学生细细品味。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措辞严谨和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能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珍惜身边的亲人,孝顺父母。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古诗文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写出的文言诗句,更加真实亲切地表现出当时社会的民俗、文化、美德。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巧用古诗文、引导学生品味、朗读、积累、感受古代诗人大家的名诗佳句,为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落实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0(04)

篇5

教学模式改革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教育界学者对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从未中断。多年来我国教育行业课堂教学模式从未改变,我们把它叫做传统教学模式;近几年新起的短时间视频教学模式,我们把它叫做微课堂教学模式;还有一种人们未曾熟知的教学模式,我们叫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苛,那么用于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也需随之改变。因此,有必要对三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探索出一种能够满足信息时代人才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传统、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传统课堂、微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人们对不同类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称谓”,下面对三种课堂教学模式加以界定,并分析各自特征。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1972年,美国乔以斯威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定义教学模式为“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师和其它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范永波(2001)认为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指出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我国学者对教学模式有很多探讨,也提出了很多教学模式,但综合看,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对课堂组织、管理、控制的主导地位。笔者通过大量收集、阅读文献资料发现,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中提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举不胜举,但尚未有学者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做明确、完整的界定。综合学者们的观点,笔者认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一直以来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该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参与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特征:

一是某种程度的不可替代性。传统课堂教学发展至今仍占据主导地位有其必然原因,首先,几千年教学传统的延续使教师和学生潜意识无条件传承和认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其次,该教学规模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规模;第三,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和人格的培养。

二是固有的不合理性。首先,不利于因材施教,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班级授课,一般50人左右为一个班,教师对这部分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传授相同的教学内容,然而这部分学生的潜力、个性、才能未必相同,这不利于单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其次,不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机会少,易产生听觉疲劳,课堂效果差。第三,受时间、空间、规模的限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由教师向学生授课,还受到教学环境和规模的限制,学生离开了这样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就无法接受同样的课程学习机会。

(二)微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微课”的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应该说是个“舶来品”。我国首创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省教育局胡铁生,他于2011年指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机会结合体。”之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也对“微课”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胡铁生也不断修改自己对“微课”的定义,另外我国学者对“微课”概念的研究仍在持续。虽然对“微课”的定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调整,但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的是定义中核心的几个关键词,即视频呈现、简短完整、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学习。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笔者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微课”是按照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以简短的教学视频呈现,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完整设计与制作,能满足个性化学习差异的一种生长型网络教学资源。

微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特征:

一是突破时空限制。“微课”以简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就具有可转移的特性,学习者可以接受到转移来的微视频展开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是网络共享性。“微课”呈现的微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大众,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通过观看“微课”的形式学习微课程。

三是教学主题明确性。一个“微课”讲授一个知识点,教师的教学主题、学习目标和对象清晰明确,重难点突出。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或“翻转课堂”,最早应用于美国。2011年加拿大《环球时报》将“翻转课堂”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至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西方教学。同年该教学模式传入我国,并迅速在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国内外学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研究颇丰,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对传统课堂的颠覆,即学生课前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教师下发的课程知识点视频并完成任务单,课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相互咨询交流问题,形成课堂知识点内化,课后学生可以再通过课程视频对知识点进行巩固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特征:

一是因材施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范围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视频和任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主学习的进度,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

二是教学相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她)们不再单纯的需要备好课、做好教案等,还需要将需要传达的知识点录制成高质量的“微视频”,并设计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以供学生选择学习。

三是角色转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着和促进者,学生角色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两者角色的转变更好的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信息化时代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受科学技术的限制,融合达到的教学环境,只能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堂听课的形式完成教学,这种模式持续了很久,人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似乎已不再适应现代学生、学校、社会、国家等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工具诱发学生排斥传统课堂

现阶段,手机、MP3、MP4、平板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充斥着教学课堂,传统的教学课堂很难吸引住思维活跃的学生,他们易于沉溺于手机游戏等“魔咒”,说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二)信息化时代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技术信息化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有效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三)多媒体技术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了关于知识点的图片、声音等新原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视觉、听觉优势克服了传统课堂易疲劳、教学手段单一等缺陷,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

(四)网络平台为课堂教学带来挑战

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的广泛运用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挑战。就教师方面而言,网络上无数教学名师的视频课程,无数教育机构的优秀课程,使教师们压力山大,一怕自己课堂不能吸引学生,二怕自己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学生。就学生方面而言,面对互联网上众多的课程好似琳琅满目的商品,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三、传统、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缺点比较

通过以上对传统、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念和特征的分析,综合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笔者认为传统课堂较微课堂和翻转课堂有其固有的不可替代性,微课堂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教学内容通过短视频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翻转课堂则将课外、课中进行了翻转,并将教师学生角色进行了翻转。具体比较见表1-1.四、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学术界众多学者热衷于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趋势。黄晓龙、张世禄(2008)传统课堂需引进网络教学,实现网络教学优势向教学实效的转化,最终形成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陈兵(2006)、曹群英、江华珍(2009)提出网络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林莹莹(2014)提出结合传统课堂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陈会源(2015)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出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指出该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形成,学者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越来越现代化,结合大量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我国课堂教学模式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背景下,融合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复合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保留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情感交流等优势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激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不可否认,在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有其一定的优势,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师生对教法学法的创新要求,面对实际操作中高耗低效的现实,证明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明显地滞后于新课程的发展,不再符合新时代教育前进的方向。高效课堂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并没有取消传统课堂的优势,而是在发展新理念,推行科学高效教学法的同时,将传统教学的优势更大化,更优化。

优势一:改变了繁重的备课方式

备课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传统的备课方式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多而空”,“繁而重”的现象,就像流水作业一样,重复同样的标题之外就是抄书,而且教师所备的内容往往与实际课堂教学内容是脱节的,大部分教师并没有为教而备,而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样不但没有达到备课的效果,反而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高效课堂的备课注重“高效”,须做到导学目标明确,重难点问题突出,优化教学设计,简言之就是备目标,备问题,备学生。不求多但求精,备目标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本节课要讲授哪些内容,需要精讲细练什么内容,哪些内容可以一笔带过,然后有针对性地达成目标;备问题应该和备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只需要搞清楚哪些问题是重点问题,哪些问题是难点问题,哪些问题适合于分组合作完成,哪些问题适合学生独立思考还有哪些问题适合于教师重点讲解。最后将这“三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备课负担。

优势二:改进了低效的工作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传统式的低效率集中体现在教师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了知识的重复上,许多教师都认为重复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其实不然,教师讲得多不一定就意味着学生学得多,学得好。在英语学科上教师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系统分析和讲解,过分强调记忆的功能和机械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提取信息和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一味地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被动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而高效理念则与之相反,这是一种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要求各个小组发挥合作探究精神的新理念。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以课前预习先行。每节课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如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新单词,包括读音,意义等,然后带入课文疏通文意,这时学生就会对新课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了解。再者,可以布置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或结合课文推理出答案,当然这样的问题可以出得灵活有趣,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动脑兴趣。预习之后,学生已经对新课内容基本了解,教师只需按照备课情况把一些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较难的问题可以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根据提问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细分析。最后,对本节课学生的预习情况,答题表现以及课文知识点进行评价和总结。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是一个为师生减负的过程,也是一个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

优势三:打破了陈旧的课堂模式

传统的课堂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整个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绩的高低很大一部分是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学生的死记硬背决定的。长期以来,这种模式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占据着主导地位。当然,大部分教师比较擅长这种模式,很多学生也适应这种模式,教师通常用口和粉笔就能完成课堂任务,而学生也习惯性地通过“听”就得到了答案,旧模式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容量的增大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这种教学手段单一,教法死板的模式逐渐会被更先进的模式所取代,高效课堂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高效课堂模式除了能高效率地完成教材知识点之外,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幕后策划者和幕前引导者,组织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交流和知识探究。“领”着学生走要比“抱”着学生走更能使学生有能力将教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更能将死内容转化成活知识,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优势四:丰富了单一的评价体系

篇7

一、教学方式现状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投影、电视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手段越来越显示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优势明显,学校多媒体设施到位,部分教师过分依赖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使传统教育中黑板板书、演示实验等方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减少,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体现。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协调好这两种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权衡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特点,根据平时教学经历,分析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优缺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高中新课标的知识特点及培养目标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知识体系要求的特点:一是知识的社会实践性,高中化学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引导学习化学知识。二是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学习方式。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生探究,这些科学探究在教材中是通过设计实验达到目的的,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学习方法。三是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抽象。新课程突出“物质”“结构”和“反应”三大核心主题,其知识体系突出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了解微观世界物质的抽象性。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形成化学观念,能说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给予解释。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从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

三、两种教学优点比较及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势。首先网络知识丰富,且方便获取,电脑网络的普及,教师能随时通过网络将前沿的化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现象,引入课堂,结合时事找出其中的化学知识点,增强化学实践性,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过程。其次多媒体设施的普遍使用,学校的教室都能很方便地使用清晰的电视,先进的便捷的现代化多媒体设施,使得图片与视频的引用成为可能,能生动地解释课堂知识,将富于启发、促进思维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三是节约时间,可以将事先设计的电子板书及习题在课堂上显示,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书写的大量时间,使课堂效率增加,使课堂节奏更为紧凑。传统的化学教学的优势也有很多,如实验的实效,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是不可取代的。传统的板书能保持整节课的知识脉络,也能给教师随机应变的空间,教师能自如临场发挥变化教学环节,板书过程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消化知识。而且对于有些教师来说,传统的教学课堂更能节省备课时间,不用长时间地去搜寻资料做幻灯片。

如何根据信息技术优点来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所需要达成的目标呢?根据课堂内容及教师采用的形式来选择。与社会联系紧密且需要图片和视频更能说明学习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如选修一《化学与生活》、选修二《化学与技术》,多与社会生活联系,与社会背景联系,教师花一些时间与精力,通过网络能搜罗到很多与之有关生活物质的图片和工厂的视频,能吸引学生惊奇的目光,发现化学的社会性和实用性。而化学在社会中不合适的应用引起学生反思,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必修二的内容涉及元素、核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征等核心概念,以及对微粒运动的特点初步形成“微粒间存在相互作用”的认识等,这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需要借助多媒体学习。有些有毒性实验,如必修一中的氯气性质实验,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借助多媒体教学播放视频,利大于弊。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3-01

英语课堂中各种类型的语言交际活动,可以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促进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初教英语的老师需要在课堂上设计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而有经验的教师则需要创新语言活动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激情。

一、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描述和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英语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的基本类型、目标、原因、内容、情景、教学媒介、学生的组织安排、活动步骤、时间安排、语言、老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认知过程、难易程度、矫正环节以及评论。

首先,任何一位英语老师都必须准确地知道活动规范化的命名,例如,听写,在英语中为“dictation”。其次,了解使用该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情景。此外,还要考虑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熟悉活动的具体步骤或程序。再次,活动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语言。教师在活动中的指令语,学生在活动前、中、后的交际语以及活动中需要练习的目标语言。在这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下,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完成活动的准确率和流利程度以及在活动中练习有效句子的数量。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活动的进行是一种认知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大脑完成任务,例如总结、对比、对照、分类等。设计活动的难易程度对于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很重要。大多数语言学家建议活动的设计须依据教学原则,难易程度在学生目前能够操作的范围之内,这样学生才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顺利进入下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给予纠正,例如词汇的选择、语音语调等。

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转变

大家已经非常熟知传统的教学活动,有些老师也许在考虑如何使传统的教学活动转变以适应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方式。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教学反应。我们塑造、再塑造资料、活动和课程以适应教学大纲或课程目标提出的问题。正如园艺工作者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幅度改变我们的素材或者微调我们的材料来强化我们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以及教学目的。英语课堂涉及的传统的活动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角色扮演、检查家庭作业、识记、展示等。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为了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让学生提前预习单词和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单词,自己查字典学习。第一,改变步骤和认知过程。让学生分别以读者和文中主人公某个朋友的身份阅读文章两遍。当学生以新的视角阅读的时候,他们在既定的关系中对主人公进行评论。第二,改变教学材料和认知过程。教师首先准备二十到三十个与课文相关也与学生个人经历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和问题,一旦理解就可以自由选择划掉不想回答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相互问问题,练习口语。

(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更生动地展现自己。为了增加学生之间有意义的转换,可以改变话题和步骤。例如,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人际关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生成一个故事情节,讨论可能发生的对话,讨论在对话中用到的语言、内容等,学生分角色表演,最后,学生脱离扮演的角色,讨论如何解决对话中遇到的问题。

(三)检查家庭作业。为了防止学生思想抛锚,改变传统的按照学号提问的方式。老师可以随机提问一个学生,学生回答完毕后,由他来随机提问下一个学生。为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自我检查,教师也可以分配学生分组讨论决定正确答案。

(四)识记。改变传统记单词的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完新的语言知识后,老师按照人数和水平进行分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新学习的语言知识点,老师以小组提问,最后以平均分给各小组成员。一旦学生完全理解这种测试系统,每组都会努力记忆争取得到尽可能高的分数。

(五)展示。为了吸引大家都参与进来,可以改变展示步骤和教师角色。每个学生分别在空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传递纸张,每个同学轮流在传到的纸上写下想问的问题。学生拿回自己的纸张,根据问题做展示。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问。教师给予评论和打分,或者问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的英语课堂活动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教师可以稍微调整或完全转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团队规模、教学目标和任务或教学大纲。作为引路人和协助者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和启发,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15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科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他们通过母语的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从而加大其学习难度。而高中英语是个人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加之高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课堂教学汉语化;教学方式陈旧,内容老套;教师缺乏热情和感染力;以考试为中心,跟着考试走;教学中高耗时,低效率;课堂教学目标的呈现过于简单化;学生的学习没有自主性;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评价单一性,不注重能力培养……针对这些对于传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弊端的认识,笔者和自己的同事们一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探讨、实践,为走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创新课堂而努力,以下是我们在尝试改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一堂好课不仅仅是展示教师的口才、知识和处理教材的技巧方法,还有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师应传授知识,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还应当与学生产生心灵的互动,让课堂充满正能量、热情和憧憬,从而让学生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不断地得以提高。因此,要想有一个良好的课堂,首先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知识修养和行为修养。所以,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时刻以良好的面貌面对学生。

二、提高课堂气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人的情感,使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兴趣可以产生动力,使人思考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另外,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沟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设法使课堂弥漫着和谐、宽松、振奋、饱满的情感气氛,以情激景、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的统一,和谐优化,并积极设计情景,寓知识于娱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使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沉到愉快,使枯燥的书本知识演变为生动有趣的活生生的语言。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良的师生关系不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对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态度会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应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善个人魅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艺术、自信和魅力,能使学生坚信他们遇上了一位有能力的教师,会使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和勇气。其次,教师对学生应真情关爱。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不能吝惜自己的情感。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应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再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公正、公平地对待学生,有教无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教师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要处处为学生做榜样,事事为学生做表率,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当然,要想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还必须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直以来,很多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死记硬背、依赖性强和自信心差等不良的学习心理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普遍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自己能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内在的驱动力,能积极主动地、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自我监控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能力。一个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随时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目标自我确立,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监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教学阶段的重点,能否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枯燥的语言知识传授中解脱出来,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参与到英语交际活动中。而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摸索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打造创新课堂、高效课堂的具体实践

根据以上提到的几点为基础,笔者和同事们针对“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课”这一问题不断探讨、实践、反思,为打造高效、创新课堂而不断努力。

1. 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制定导学案时,我们会针对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多方面考虑,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做好笔记,标出不懂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就此与同学探讨或向教师质疑。

2. 组内合作探讨、任务设计多样性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自己梳理出的内容和小组内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商讨、互相帮助,讨论后依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讨。另外,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出发点,设计出有趣的、多样的任务形式。如:辩论式、竞赛式、对话式、表演式、游戏式等,使学生在共同努力、团结互助中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出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 课堂展示、尽现精彩、感受成功

课堂展示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各小组可派一名代表以本组商定的方式把研讨成果展现出来。每位同学积极参与,通过进行全班交流,综合全体的认识和见解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学生在分享知识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因精彩表现而备受关注的喜悦,而教师对于学生所反馈的疑难问题,要给予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彻底掌握所学知识。

4. 巩固练习、自我测评、所学内容堂堂清

在上述三个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设计出适量作业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的检查方式灵活,可让学生组与组互改或小组内组员互改,也可由教师抽查,力争做到堂堂清。至于作业的设计,除传统的习题形式外,也要时有创新,如:让学生用所学内容自编对话或小故事,与同学一起玩英语游戏等。

5. 评价反思、不断进取、全面发展

评价是检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环节,也是对知识和能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综合评价。评价要能体现、量化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某项课堂活动或项目中某种技能的表现与发挥,对学生做出相应的判断并进行评估,通过评价规范学生的行为,完善行为语言,使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6. 巧设课后作业,加强巩固练习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64-01

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数学改革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绝大部分教师的认可,不少教师积极探索、踊跃创新,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了一些新型的教学设计,但同时暴露出一个问题,一些教师一味求新求变,却陷入了教学的误区。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传统误区分析

(一)教学手段上的误区――“重”多媒体“轻”板书

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表现生动、信息容量大、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兴趣等优点,以致于有些教师以为不用多媒体来教学就意味着观念落后,跟不上时展,导致他们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制作精美的课件,而冷落了传统的板书,讲课时甚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仅仅是单纯的演示。例如,有的教师在导入《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1的《轴对称图形》时,运用了华丽的Flas展示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并配以悦耳的背景音乐,令教师和学生过于忘情,而遗忘了本课教学的目的。可想而知,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传统的板书虽不及多媒体的“快”,但正是因为板书的“慢”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另外,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会产生一种惰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课堂提问上的误区――重过程,轻目的

在实践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课堂提问带动的热闹氛围,而忽视课堂提问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有的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或太深奥,完全超出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或太简单,体现不出提问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2的《中心对称》时,问学生:“汽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很多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笑而答曰:“圆形”。教师接着问:“假如车轮是三角形或者正方形,车子还能开起来吗?”学生依然笑而答曰:“不能。”如果这时能多问一个“为什么”,必定能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然而很多教师到这里就停住了,没有想到继续追问就开始讲课,起不到实质性的启发作用。另外,教师习惯性提问那些活跃、外向的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内向、不爱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这就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对整体教学质量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合作学习上的误区――重形式,轻内容

实施新课改后,很多教师都积极引入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意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自主性。然而,在现实中有些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一种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合作,表现为以下几点:合作学习的内容缺乏深入探讨的价值;小组学习开展得匆忙,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合作学习的参与度明显不均衡,活跃的学生与内向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太短;每个学生都在张嘴,但彼此都听不清对方讲什么;缺乏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环节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合作而合作,重形式轻内容,只会使合作学习变得没有价值。

二、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误区的对策

(一)针对教学工具的有效对策

当下多媒体教学盛行,数学教师大可不必趋之若鹜。新式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和挂图有机结合,方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板书对于解题演算、书写规范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引导作用,而且便于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对话,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选取合适的教学工具和方法。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切忌照搬教材而不做分析。事实上,课件应该是对教材信息的有效整合,而不是“拿来主义”。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任务,围绕学生知识形成与提高进行课件设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课件资料进行深入的观察、讨论、推算、验证和总结,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

(二)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对策

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并结合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思考,这样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创设一个简单的情境,让学生拿一个透明胶布和一把直尺,通过两者不同的位置摆放,总结出直线和圆有哪些位置关系。

另外,还要顾及到不同基础和个性的学生,通过由易到难、有层次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的形式因问题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复习函数的知识时,可以连续追问:你学到了几种三角函数?角度发生变化时,这些三角函数值又是怎么变化的?这些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特殊三角函数值的?生活中有哪些是三角函数的运用?通过这几个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就对函数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梳理,回答出这几个问题,也就掌握了函数知识点的线索。

(三)针对合作学习的有效对策

虽然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并非全部学习内容都需要使用这种方法,所以教师应当吃透教材,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个体学习,而是要让二者形成一种互补关系。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应立即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讨论,而应该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当学生在反复思考而未果时,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在组内畅所欲言,并从观点的碰撞中反思,使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丰富,最终达到正确的见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让学生们以互评的方式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再由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将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三、小结

对中学数学来说,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意义。作为教育战线的重要一员,我们教师应当仔细研究教材,深化教育认识,走出教学误区,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组织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发挥我们最大的力量去开启数学素质教育的美好明天。

篇11

1.1 网络教学

华南师范大学的谢幼如教授认为,网络教学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和资源建立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和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网络在教学中通常被视为教学媒体和认知工具。事实上,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网络作为一个潜在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能对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把握网络教学。

1.2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具体经验的总结,因为它具体、简明而又比较概括,是它结合了很多基础理论,与基础理论相比,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教学模式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帮助教师理解和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的模式。不同大小和规模的模式是相对的,不同学科的受试者在不同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进一步划分不同的学习内容。

2 利用网络辅助传统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

2.1 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

教学中的环境仍然是在同一时间的整个教学班的学生,可以理解为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方式的升级的多媒体教学与学习环境。优点是教师利用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及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彼此和网络技术优势互补。

2.2 重视创设情境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对注重视觉经验的学生考虑创设情境,符合要求的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网络辅助传统艺术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它自己的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于一体的功能,改变乏味的、沉闷的气氛,创设学习情境以变得简便,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2.3 视听结合,事半功倍

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网络课件和信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变抽象为形象,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的协调作用,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外,抽象形象、听觉、视觉、触觉的调整的作用会更加协调。通过感官刺激,使学生学得更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能快乐和放松地掌握知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 利用网络辅助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卢舍那佛”是一节专题欣赏课,主要通过欣赏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造像,了解雕塑艺术的特点,感受我国唐代石雕艺术的独特魅力。这节课笔者利用网络提供的共享课件,课件导入到各地旅游风景图片,自然会导出课题“龙门石窟”,然后介绍其重点之一的卢舍那佛。然后课件展示大量多角度的卢舍那照片,构建佛教环境,学生喜欢直观的感觉,加深学生的记忆。

争做小导游是下半部分的课程设计,笔者打开收藏页,点击龙门石窟,在线播放卢舍那佛全景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尝试使用新获得的知识,以更多的方式为每个人开始一个小型旅游指南。整个班级更轻松愉快地旅行,促使学生运用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经营自己的知识。要求所有的人的计划使用新的知识,学生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自我认识,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

4 利用网络辅助传统美术课堂带来

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模式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有效地解决了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作为成功的教学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使人进一步思考。

1)合理有效地运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现代教育媒体是非常优越的,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在用它的过程中是为突破教学难点,它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现场演示。教师言行示范的作用不可忽视,表达传统绘画工具的现代媒体无法替代。电脑绘画并不能替代传统绘画。

2)为了防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好奇,沉迷在电脑操作,忽略了教师的引导语言和解释,教师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是一门艺术,网络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容易被忽视,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它的手段,还要以自身的魅力,教师和学生相互感染,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能简单地以其他信息媒体代替。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23-02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大大提高了高校课堂的活跃度,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如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事实上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近期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过时。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单一地提倡一种而排斥另一种是片面的,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是指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在师生关系上,以教师为中心;第二,以传授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为主;第三,教室是基本教学场地[1]。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方法。其中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含其他教学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的全过程,包括对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操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本文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三、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特点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1.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第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生动的讲解与表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增强学习兴趣均有直接的影响。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对解决问题思路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学习和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的情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性强,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第四,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便于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第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和创新[2]。

2.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传统教学方法也存在其不足。第一,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靠教师口头讲解和板书来传授知识,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二,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书写板书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尤其在绘制复杂的图表、图形时,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也增加了教师板书的难度,往往影响教学的效率。第三,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前沿信息越来越多,传统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在课堂上提供的信息量相对较小,往往较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3]。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第一,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多媒体教学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较多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许多抽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设置各个知识板块进行教学,分情境、分板块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4]。

2.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缺

点,如果教学中不加以克服,就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一,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授课速度相对较快。如果教师不把握好节奏,就会让学生注意听课而记不下笔记,记下笔记又没办法注意听课,上课时无暇回顾授课内容,消化所学知识。第二,多媒体教学不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师主要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好像一位放映员。如果教师不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间的感情就会疏远,达不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第三,多媒体教学缺乏整体性。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屏幕的变幻而更换教学内容,它是一屏一屏地切换播放,因而缺乏整体性。要克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必须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之相融合,形成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样既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传授信息量少的不足,又将传统教学方法易于师生增强感情、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我们根据多年授课经验和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硬性要求每堂课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分别占多大比例,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使两者能各自发挥其长处,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工具虽然有局限性,但是与演示法、实验法相结合可以达到独特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具有形象与生动的特点,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工具的不足[5]。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以及如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传统教学工具与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发挥各自的功效。

(二)多媒体教学应融入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在使用课件进行讲授时,除了讲解课件中的内容,还应对需要补充、加深学生理解的部分,进行深入讲解。此时,教师可采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如黑板、图片、立体模型等展示给学生,并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授课的内容和深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教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有所保留

有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教学内容非常全面、详尽地编入课件中,上课时可以完全按照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确大大减小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还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但是这种单一的课件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一页一页翻动课件页面,往往使学生容易感到疲倦,反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有所保留,只需把一些不便于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制作到课件中,比如概念、定义、图表、动画、数据等。课件制作中留有余地,教师可以在课堂对其他的内容以板书、模型展示等方式进行讲解,二者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应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

要发挥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需要掌握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这样才能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运算、控制等功能,发挥计算机信息量大、方便查询等特点,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环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并与一些传统的教育工具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虚拟出特定的教学场景,并与一些实物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相结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这种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方.对立与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郭庆,陈尚松.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