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3-06-09 10:05: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研经费实施细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研经费实施细则

篇1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17-0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各高校为了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地位,由原来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功能,逐步向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多功能型转变,承担的科研项目逐年提高,科研经费也逐年递增,而科研经费的管理成为了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贯穿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的有力保障。然而科研经费在高校资金中比重的不断增长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漏洞的矛盾日益显现,因此,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科研经费,认真分析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有力地保证高校综合科技实力和水平的稳步提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由科研部门负责,经费使用由课题负责人负责,经费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立项后,科研部门只注重争取项目及项目经费,没有对申请人编制的预算经费结构进行审核;课题负责人在申报课题时,为确保申报的课题被批准,主要重点在于提高课题申报材料的质量,经费概算作为一个附带内容,在主观上对其是否能按预算执行并不重视,预算编制时主要凭经验估计,对项目的各项开支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不能全面、真实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存在着预算编制不准确、不科学,经常会出现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以及截留、违规等现象;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实际发生时,侧重于报销手续是否完备、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只按项目预算进行核算,对科研经费的筹集、使用等全程缺乏了解,只能停留在单一的会计处理上,不能通过项目进程来控制经费使用。预算的编制仅仅是为了满足争取科研项目的需要,而没有发挥科研经费预算的真正作用,失去了预算的严肃性,造成经费预算管理与经费管理严重脱节。

2.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失控。虽然各高校制定有详尽的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但由于科研经费种类繁多,特别是横向科研经费,支出随意性大,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在现实中没有严格执行。一是科研经费使用者钻规章制度的漏洞,主要表现在交通差旅费、业务费、劳务费、大额支付科研协作费、招待费等成本项目的使用上;二是机制上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实行“课题组负责制”,科研经费到账后学校扣除一定比例的费用,大部分由课题组成员支配;一般大的纵向科研项目可能有几个协作单位共同完成,项目负责人较容易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或转入与项目负责人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使用;有的课题组在外设立公司,科研经费不入学校财务而直接转入公司,以逃避学校财务的监督和漏逃学校提取的管理费,造成高校科研资金的直接流失;还有的将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资金以各种名义如合作、测试等方式转移至校外,使科研资金转为私人资金;还有的科研人员校外接受科研项目,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试剂等进行实验,占用学校资源;三是报销发票中的明细项目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在报销过程中,财务部门对各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监督力度不够,科研部门依赖财务部门最后审核,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停留在事后,审计无法发挥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作用。

3.结余经费管理不健全。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急剧增长,科研经费的沉淀现象日趋严重。部分科研项目结束后,剩余的资金长期挂在账上,有的项目甚至是几年以前的立项,应结题的不结题,应结账的不结账,结余经费用于不属于该项目的其他支出,固定资产不能进行清理,结余资金不能分配,使得高校无法及时完成项目经费决算。尽管教育部和科技主管部门为此曾专门下达文件,力图纠正,但收效至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造成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和项目财务管理的难度。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1.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加强部门之间沟通。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均是学校收入,必须全额纳入学校综合预算编制中,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其次,科研预算管理必须强调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科学性,以提高课题申报成功率;再次是确定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细化编制内容,按用途逐一在预算中列明。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到项目,特别是在目前许多纵向课题经费的拨付、使用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情况下,课题经费的开支直接与预算相挂钩,由于项目经费预算的专业性,各部门之间要进行有效沟通。科研部门要制订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细化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确定各项经费的支出比例(如:项目管理费、交通差旅费、劳务费、科研协作费、业务费、招待费、材料费、设备购置费等);课题负责人负责项目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中的规定,认真严谨地编制项目预算;财务部门在经费使用前明确告知各项费用的用途及比例,科研经费的审批程序等,以保证其科学、合理、详细、明确、切合实际。

2.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范科研经费核算。首先,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科研人员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及结题决算,并且在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中指导科研人员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及有关财经法规合理使用经费;科研部门应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实施办法,规范各项经费的使用范围、标准、支出比例和审批权限,交通差旅费、劳务费、招待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抓实列支,还必须严格规范科研经费转拨行为,所有转拨的科研经费,必须由学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申请转拨经费的项目负责人应向学校科研、财务部门提供科研批复、项目合同及其他资料,经费转拨业务必须由学校财务部门依据经费转拨批件、项目合同书、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凭据统一办理转拨手续,不得将款项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其次,科研人员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用健全的制约机制,将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到项目中去。

3.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专用资金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结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且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科研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相关信息,财务部门要认真核算结余,有经费结余的,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分配和使用结余经费;国家没有规定的项目,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兼顾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利益,制定分配和使用办法。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及时处理结余经费,避免长期挂账用于项目以外的其它支出。

4.加大审计力度。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不够,没有过程审计,资金使用效益审计,没有纳入常规的审计工作计划。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审计制度,在科研经费审计时,以项目为对象进行全额预算、过程控制、成本核算,严格把握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总之,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应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使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只有不断探索和强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才能使高校科研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善庆.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探析.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3)

2.周静林.基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非常态的对策探讨.财会研究,2010(8)

3.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1)

4.沈菲,沈立峰.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当代经济,2008(12)

篇2

项目起止时间:_________

资助经费:_________元

下达单位(甲方):_________

承担单位(乙方):_________

项目或课题负责人:_________

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批,同意该项目列入我校_________年度科研计划。为保证科研计划的严厉性,出成果,出人才,并使学校有限的科研基金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科技处为甲方,项目负责人所属单位为乙方,双方签订如下协议,共同遵守。

一、甲方在乙方所承担项目的进行期间主要责任为:

1.积极为乙方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咨询。

2.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对科研经费以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统筹治理,按计划确保项目经费的使用。

3.定时验收半年报告和年终报告,若乙方不能按时上交阶段报告,甲方有权冻结该项目经费。

4.乙方无故中止项目的进行,在合同期满后仍不提交研究报告,甲方有权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并扣留剩余经费,在合同期满后的_________年内停止资助乙方的院内科研项目。

二、乙方的主要职责为:

1.对本项目的阶段报告和提交最终科研成果负责。(项目结题形式请按照《_________学院校内科研基金项目治理实施细则(暂行)》实施)

2.认真执行项目计划,严格把握经费开支,勤俭节约,按时完成研究课题。

3.项目承担者因某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而使项目无法进行或需延长时间时,应写出详实的书面报告,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核实无误并签署意见,交付甲方备案,经审查批准后合同随之中止或延长。

三、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项目结题后,乙方按规定向甲方提交研究报告及有关文件,经审查合格后,合同随即停止。

四、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项目负责人各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承担单位)(盖章):_________

篇3

一、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作为考核教师和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

为了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科研的积极性,高校纷纷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如岗位津贴、绩效津贴和科技奖励等,这些津贴和奖励的发放和职称评审都是以科研业绩考核为标准。由于高校科研考核评价存在科研成果与利益挂钩,教师如能多,多申请科研项目,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职称的晋升。导致科研人员过分追求科研数量,勿略了科研质量。科研人员想尽办法多拉项目,甚至出现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等腐败问题,严重损坏了学术风气,造成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的趋向日益严重。

(二)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认识模糊

有些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自已争取来的,用的不是学校的钱,经费的如何开支和学校无关,财务部门也不应监管。在经费使用上基本是由项目负责人决定,财务部门应按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进行核算。造成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权力过大,经常会出现科研经费支出的随意性。有些课研经费大部分被用作管理费用、人员经费、招待费,个人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开支只占小部分。

(三)科研经费核算和审计不到位

科研经费使用上无计划,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制度不健全,往往造成经费使用中的种种违规问题出现。近年来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财务人员不参与项目研究的过程,财务人员只进行科研经费的核算对是否已结题不清楚,造成已结题的项目经费在学校的财务账面上却没有结清。其次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不够,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监督职能,只是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签的事后审计,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四)科研经费沦为新的高发腐败现象

科研经费在支配上出现违规现象主要有通过拉关系走后门送礼争取科研经费,通过不正当手法将课题经费变成了个人收入,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与科研采购人员和财务人员相互勾结腐败等现象。浙江省近几年高校出现了科研经费违法犯罪的案件,3年来各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共查处案件95件,党政纪处分108人,通过办案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

二、高校科研经费问题产生原因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中,教师的职称评审和津贴的发放,都是以教师论文的数量及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这样往往容易造成教师急功近利的心态,论文数量在上升,可是质量整体处于下降,教师没有静下心来搞创作搞科研,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时有发生,目的就是只为了职称评审和。

科研主管部门主管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如何分配科研主管部门具有决定权,科研单位为了取得更多资金,到处跑关系送礼,更有甚者虚设课题骗取资金,有些科研管主管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由科研单位申报课题取得科研经费,而后将发票在申报科研单位报销票据,这就是权权交易的典型。

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学校科研处与财务处两个部门,科研处往往注重于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否合乎财务管理制度认为应由财务部门掌握,而财务部门也会认为科研经费是他们争取来的在执行财务制度时相对于学校经费的管理要相对宽松一些,再加上课题负责人缺少财务管理意识使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科研管理制度健全性不够,经费预算真实性有限。由于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普遍认为科研经费是教师自已争取来的不是学校资金,学校不应按学校的财务制度管理,而造成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监管。科研人员对经费预算申报的随意性很大,随意编报经费预算,报销时往往实际和预算不符,核算时无法根据科研编制的预算对科研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的审核,使得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不相符。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一)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对科研经费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来规范。在制定科研经费制度的过程中细化实施细则,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口径,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定,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二)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约束监督机制

篇4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研成果应用的不断强化,国家近年来对医院的科研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时配合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科研经费管理变得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带来调整与挑战。提升科研经费的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仅有利于促进医疗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实现科教兴院的目的。

1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1.1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

医院的科研经费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通过承担国家、地方政府常设的计划项目或专项项目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一般由财政拨款,简称纵向经费。二是通过承接企业/社会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让科技成果、提供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简称横向经费。三是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用自筹资金按一定比例匹配经费,简称配套经费。不同的项目资金来源适用于不同的经费管理制度,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课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对科研经费管理要求不一,容易造成多头管理、监督混乱的情况。

1.2片面注重预算执行率

目前,医院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大多专注于科研项目的开展,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较为粗放,仅在即将结题时关注预算整体执行率以通过验收审计;而科研管理部门也往往侧重于科研经费的预算完成情况,以评价项目组是否达到可结题验收状态,通常对如何合理、合规地使用科研经费关注度不够。

2医院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

2.1科研项目负责人重立项轻预算

2.1.1预算编制、调整随意性大

医院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一般都是临床科主任或技术骨干,缺少专业的财务知识,因而在编制项目申报书预算经费时更多依靠的是以往经验的预估,随意性相对较大,缺少事前的精确测算以及相应的依据,从而容易造成所提交的预算缺乏合理性,由此则会造成后期经费实际使用时擅自改变资金使用用途、不经预算调整程序即随意频繁调整预算等一系列的问题。

2.1.2预算执行环节问题突出

一是期末预算执行率低会导致科研项目组人员在中期检查或者临近结题时“拆东补西”,账务调整较为频繁[1];二是有些项目前期几乎没有支出,导致结题时为避免产生大量结余而突击花钱,造成子项目超支的现象。

2.2科研经费管理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

2.2.1制度修订不及时

相关制度缺失一是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陆续更新出台,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却仍沿用多年前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二是存在制度空白,比如缺乏对横向科研协作/合作项目经费的管理制度,对委托外单位开展的科研项目缺乏相关的招投标流程,对未达到政采要求的检测费等服务类支出缺乏竞争商谈或内部邀标机制等。

2.2.2科研部门审核职能淡化

目前医院科研部门对课题组上报的经费使用审批流于形式,仅审核该笔费用支出是否在预算内。忽视审核该支出与课题的相关性、真实性;忽视课题组是否有存在重复购买、拆分发票以规避合同签订或规避招标的情况;忽视审核科研项目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外购服务是否按规定招投标等现象。

2.2.3科研试剂、耗材采购自主化

缺少出入库手续由于科研试剂、耗材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个性化采购较多,医院没有形成统一采购模式及采购平台,科研项目组一般自行采购,凭发票直接报销,缺少出入库环节,易存在虚开发票、套取现金的潜在廉洁风险。

2.3科研项目结题环节管理不到位

2.3.1项目结题财务决算未按实际使用情况编制

项目结题决算书一般由项目组自行编制,在审计时常常会发现项目组编制的决算书执行率往往高于实际执行率。由于项目组成员缺乏财务知识,通常容易将已支出但尚未进行财务报销、已签订合同尚未实际支付或分期支付但未全部支付的金额都作为已执行项目计算;同时也存在为顺利通过结题,高估、高冒经费支出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决算书执行率高于财务系统计算执行率的现象,增加科研项目结题财务验收风险。

2.3.2结题后结余资金管理混乱

按照当前的政策文件规定,一般允许科研项目结题后在规定时间内继续使用。许多科研人员为了避免项目经费被收回而过度支出,导致科研经费的浪费和过多的预算外支出行为。

2.4劳务费支出审批不严

由于不同课题对于劳务费发放的规定细则不尽相同,劳务费的支出审批不严,容易造成违规发放劳务费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违规发放给课题组成员、违规发放给有工资薪金收入的人员、发放比例不符合规定、发放超标准。

2.5资产管理薄弱

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由于科研资产是通过科研经费购置的,特别对于通用设备或金额较低的专业设备,容易存在监管盲区。设备的采购事前论证不足、事后监管不够,往往会造成重复购买相同的科研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等,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和科研经费的浪费[2]。

2.6转拨经费监管缺失

目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对转拨经费监管尚处于空白阶段,对于项目任务书中签订的课题合作协议,尤其是与企业的横向合作协议,一般在协议书中仅写明总金额而缺乏详细的经费预算,存在承担单位对合作单位监管不力的情况,如合作企业对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经费使用未严格按照子课题预算执行等问题。

3从内部审计视角看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侧重点

3.1新形势下审计重点的转变突显科研经费管理侧重点

自2018年以来国家与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确保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给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提供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表1)。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进行较大程度的权力下放,为科研人员使用科研经费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让原来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已不完全适用于新形势下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内部审计方式与重点的转变同样也影响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与重点的转变。首先,从改革内容来看,严格预算细化、严格子项目预算执行、严格预算调整审批流程等不再是新形势下审计重点;其次,审计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经费使用情况,而要涵盖资金使用效益、廉洁风险以及内部控制建设等内容。合作经费收支、结余经费使用、资金支出规范、采购程序完善、资金使用效益等都是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需要检查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形势下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内容;再者,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从简单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制度审计、效益审计转变,由此可见科研经费管理也要从简单的经费支出管理向内控管理、科研诚信管理、科研绩效管理的管理模式转变。

3.2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注重科研成果社会效益目前大部分医院对科研项目结题与评价仅停留在经费执行率及论文的发表数量上,而没有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忽视科研成果产出效益。新形势下,如何在松绑式的大环境下,在防范科研管理漏洞的同时,改变科研成果单纯流于纸质论文的现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将成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内容[3]。

4内部审计视角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优化策略

4.1改进预算管理方式

关注预算编制合理性预算编制工作是科研项目申请的首要环节,预算编制的内容要有可执行性[4]、合理性。虽然当前政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下放预算的调整权利,预算调整的灵活性更强,但如果项目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频繁进行调整也必然会影响到项目开展的进程[5]。因此,建议可参考采用概算管理方法,确定项目总经费的支出方向与使用范围,减少经费使用过程中频繁的预算调整工作,强调预算使用范围的合理性以及经费支出与科研目标的相关性,同时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避免出现经费后期突击使用和不同课题交叉使用的情况,提高科研项目开展效率。

4.2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流程管理

增强过程风险防范加强医院内部科研经费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纵向经费、横向经费、专项经费、合作(转拨)经费、配套经费等各项经费的实施细则,建立统一适用的制度规范,明确审批权限、强化流程管理;同时完善医院内控机制建设,构建科研试剂、耗材统一采购机制,建立科研试剂的出入库机制,并按规定实施实物验收程序,统一物资及服务采购流程;通过加强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预算管理等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提高管理效能,增强科研经费使用过程风险防范。

4.3加强项目结题验收控制

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在结题验收环节,应做到全过程控制,在账务梳理环节,在关注执行率的同时也应核实项目组编制的决算书与财务账户的实际支出金额,避免出现实际支出与决算金额脱节的情况。在第三方验收审计时,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对验收审计中提出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审计问题”为导向,促进科研项目财务验收管理规范化。科研项目结题后,要做好结余经费使用的管理工作,审核后续经费支出的合理性与延续性,避免过度使用、重复购买等情况,防止科研经费的闲置与浪费,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

4.4防范资金廉洁风险

建立科研信用体系在新形势下相对自由的经费使用环境中,对有效管控科研经费使用和防范资金廉洁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止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虚列支出、套取科研资金,暗箱操作、关联交易,重复立项、骗取科研资金等行为。可以采取实施科研人员信用管理的方式,通过建立科研信用体系,强化科研诚信管理,采取如罗列负面清单或红线管控的方式,对科研人员进行信用评级机制,并与下一次科研立项相关联,对信用评价良好的科研人员适当简化程序;而对于存在违纪违规、学术不端、项目不能如期完成等情况的科研人员则要加强检查和内部审计,且在一定程度内公开,通过加大违纪违法成本的方法,从源头上遏制科研诚信问题,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

4.5对转拨经费实施源头化管理

细化转拨经费管理要求,不得签订简单总额合作协议,将转拨经费同其他经费支出一样纳入子项目预算管理,对于转拨经费的支出要有支出明细表并附相关支出凭证,同时要求合作企业对转拨经费单独核算,做到专款专用。

4.6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加快成果转化目前,绩效评价在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新形势下的科研经费管理应将“注重绩效”作为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定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相适应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从项目资源、项目管理以及科研产出等多个方面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分析,全面考核科研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经费结余率等[6],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将经费使用与科研成果产出建立勾稽关系,从而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科研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配合相应的奖惩机制,在激发科研人员研发动力的同时,也能促进科研人员高质量地完成科研项目,加快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刘佳.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研究[J].纳税,2019(26):206-207.

[2]杨莺.浅谈医院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4):28-29.

[3]申小梅.“放管服”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9):39-40.

[4]胡羽佳.综合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2019(3):72-73.

篇5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西方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其业务活动的非营利性质。近年来,许多国家把高等教育列为发展和投资的重点。发达国家的教育投资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上升趋势,随之也带动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以美国为例,其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更是重视对高等教育科研的投入。美国等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从观念上注重效益,从方法上突出分析管理的功能,从手段上立足于现代化都是值得借鉴的。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年来审计、检查的情况看,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注重科研经费的管理。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科研经费管理在高校中的地位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条件,是科研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数量大,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足、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科研经费使用范围不规范等问题,财务管理在高校科研活动中作用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主要表现为重核算,轻管理;重计算,轻规划;重数字,轻分析;重本职工作,轻参与过程;重事后反映,轻事前预测等。随着科研环境的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于会计工作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不改变,将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整个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瓶颈。提高财务工作在高校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加强财务工作在高校科研活动中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

(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高校要发展,管理是关键。而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市场经济已经把高校经济活动与社会紧密连接在一起。面对市场竞争和挑战,高校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要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就要注重生财、用财、聚财之道,改变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

(二)加快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效益所必须的举措

高校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就应该着眼于改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并服务于高校的绩效评价。同时要注重高校经济决策的质量与效益,发挥科研经费管理的辅助决策功能,对决策者实行约束和监督,使决策者与风险收益、责任挂钩,防止决策上的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目前有条件的高校安装了内部局域网账务查询系统,使科研人员能随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为合理安排经费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财务技术决定财务服务,管理的创新就是基于技术创新而言的。通过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方式,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促进了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改善了科研经费服务的质量。

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纵、横两种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不明确

纵向经费是财政性拨款,是无偿使用国家资金;横向科研经费是高校科研人员争取的,需要科研人员用劳务或科研成果来偿付。两种经费性质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但是,由于高校现行财务管理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着重点是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对资金运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成本、风险和使用效益的管理一般都不十分重视,所以,在财务操作中对纵、横两种科研经费管理的方式不明朗,在使用范围上没有细化,给财务人员的管理造成一定难度。

(二)横向科研分项目管理不严格

由于科研经费大多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去争取,特别是横向科研,有的科研人员为使用方便,在入账时把多个科研项目合成一个项目号,把所有项目经费在一个项目号中使用,这样造成财务和科研部门掌握信息不一致,部分项目结题无法查清其财务账面余额,有的科研项目已结题,但财务账面上却一直保留着余额没有结清;无论哪种情况都无法真实反映每个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

(三)科研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缺乏统一科学的、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由于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没有严格的规定,致使开支的内容五花八门,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支出占有较大的比例,无法真实反映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

(四)轻视资产管理

资产主要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对于固定资产科研人员能主动办理学校入库手续,由本人或相关学院进行管理,但是普遍存在科研资源共享难,设备利用率低。而无形资产的管理,一般是科研部门掌握相关资料,技术在科研人员手中,但实现成果转化的不多。

五、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

(一)财务管理目标要明确

财务管理观念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和管理模式上,只是简单的核算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财务管理要产生价值、要出效益就应在观念上创新,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最大效益。

(二)财务人员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在目前国家财力困难,对科研投资、特别是高校总体科研投资还很少的情况下,提高现有经费的使用效率是当务之急。针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根据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经法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费管理办法。

最主要的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参与到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对科研工作要有所了解,从开始制定经费管理办法、经费入账、分配、使用、结题等等,对不同渠道来源的经费按照不同的管理办法执行,自始自终的参与其中。这样做,可以加强监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科研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沟通、交流,共同搞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增强主动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要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应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加强项目经费的预算、计划、审批等管理环节。选择合适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随意性。

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四)加快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现在各个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在此基础上可逐步提高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传输科研经费的各种信息,使科研人员及时掌握相关的政策、制度、资金到账、使用等情况;科研人员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向科研和财务部门咨询相关问题,起到互动作用,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

(五)加强资产管理

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文件规定: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各高校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科研人员应加强对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以防无形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六)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制定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需要科研人员的支持和配合,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科研人员了解国家和本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承担责任。

保障科研经费出效率、出成果是科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财务部门同志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做好科研服务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宁.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J].南华大学学报,2002(1).

2、雷振海,刘世香.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河北理丁学院学报,2003(3).

3、黎松强等.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科研管理创新[J].嘉应大学学报,2002(l).

4、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Z]. 2005.

篇6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态,高校的科研成果也在我国科学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拨款也随之迅猛增长,如何安全地加以管理并让其实现应有的作用,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国家都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试着探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对策。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看,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认识偏颇。当前很多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着“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即:争取课题经费不容易,既然好不容易申请来了,那么该如何花就主要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课题经费俨然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从而使得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往往出现科研经费支出的随意性、违规性。

(二)财务管理缺位。目前,不少高校实行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即科研部门管合同与项目,项目负责人使用经费,财务部门管经费报账和会计核算这一模式。这种模式导致管项目的不管经费、管经费的不了解项目,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配合。一些高校的科研部门对科研项目疏于管理,把经费管理的责任下放给了财务部门,但财务部门由于对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不熟悉,不了解科研经费的筹集、使用和耗费情况,对经费使用是否与项目进度一致,是否属于合法开支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了项目负责人对经费有绝对的控制权,只要项目经费开支不超过到款数,报销的票据符合规范,就能顺利过关,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中缺少必要的内控监督机制。

(三)忽视预算编制。科研项目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然而,在许多高校,预算编制往往不受重视,本该由财务部门参与的预算编制却没有财务部门的份,科研项目的管理职能部门对预算也不严格监督审核,把项目预算编制充分放手给了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在申报课题时,往往做足了课题申报材料的功课,为的是项目能顺利被批准,却对经费预算的编制从主观上就不够重视。在编制中往往凭借对项目申报经验来预估,对项目的开支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这样的结果势必造成预算编制不够精细,虚列支出项目,或是对经费的配比不当。由于预算编制中即存在着这些问题,因此经费到位后,自然无法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财务部门审核经费使用情况时也无法根据预算项目来控制,使得预算形同虚设,失去了预算对支出应有的约束力。甚至连结题时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往往只能按照预算数来制作。此外,课题预算不够细化也为科研课题结题不结账提供了可能。所谓“结题不结账”是指科研项目已完成,已通过验收评估,但却还不作账务处理,剩余的资金长期挂在账上,项目经费决算迟迟无法完成,这也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四)资产和资金流失严重。从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看,高校对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监督比较薄弱。由于为课题添置设备在论证时不够充分,设备重复购置或长期闲置的现象时有发生。多数学校未规定:当项目完成结题时,资产应收回,并提供给其他项目使用。从而导致了资产的重复购置且不能共享。有些人甚至为了避开固定资产验收,故意开具多张发票,将固定资产拆分成材料,使得国有资产流失。有的科研人员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逃避上缴管理费,避开学校对资金的管理。此外,高校对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管理,价值确认也没有规范处理,以上种种现象都造成了资产和资金的浪费、流失和失控。

(五)没有绩效考核。对于科研项目的结项环节,不少课题并没有像立项时那么慎重其事,甚至即使未取得预期成果或没有成果,结项时也能不了了之。由于缺少严格的验收环节,实际操作中几乎所有的课题都能通过,即使不通过,也没有相应的处理办法或奖惩机制。目前,对于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估很少顾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只注重短期眼前的成果评估,缺乏对其后产生的长远的经济效益评估。

二、改进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积极加以改善:

(一)完善管理制度。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对于纵向科研经费,必须严格执行上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批复书的内容使用经费。对于横向科研经费,要给予一定的活动空间,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大学校的创收效能。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要细化实施细则,明确开支范围和口径,确定合理的支出水平。同时,校领导要对全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统一领导,并细化规定各部门(科研、财务、审计、资产、经办使用部门等)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二)优化人才素质。首先,高校应努力提高科研人员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自觉意识,日常应加大科研政策和有关制度的宣传与教育力度。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技能。例如,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培训班,让财务人员和有关人员都能掌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法规,并对科研项目的专业知识有所认识。其次,可借助社会上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力量来弥补自身专业技术力量上的不足,增强科研管理的能力。只有优化了人才素质,才能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过程控制。在项目立项编制预算阶段,高校应要求项目负责人科学、合理、详细地编制预算,财务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给予一定的指导。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应根据项目合同书或计划任务书严格审批预算编制。在项目经费到位后,科研部门要和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密切配合,以项目预算为依据,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共同监督经费支出情况,发现不合理的支出及时纠正。财务人员在办理日常报销尤其是转拨款等大额支出时,应及时对照项目合同预算书,掌控项目已完成进度及已支出数额,再对款项支付与否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处理,从而把经费收支情况的实时监控落到实处。项目预算中应严格控制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招待费开支、确定合理的支出比例;其中与科研活动无关支出,例如个人生活性或消费性支出,一律不得在科研经费中报销;在项目结题阶段也要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高校在科研管理制度中应对课题何时结题结账做出规定,并限定结余经费的用途;结题中,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积极配合,清理账目,核实项目的经费额度和已支出数,据实编制科研经费决算表,结出经费的使用情况,不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特殊原因确需延期的必须按照程序提前办理延期手续。项目结题未按时结账的,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结余资金退回原拨款渠道外,学校有权收回结余经费。学校也可设立科研发展基金,归集已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该经费可用于科研仪器设备运转的维护、人才培养及其他研究发展项目的科研和启动。

(四)加强监督审计。高校应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审计意识,充分发挥审计、纪委、监察部门的作用。学校应定期检查和抽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行为,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限期整改。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门。

(五)加强资产管理。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学校的资产统一管理。当项目结题或发生变动时,财务部门要会同资产管理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及时进行资产清理。要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资产管理部门应合理调配已结题项目的资产,互通有无,实现再次利用,避免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对科研中形成的无形资产也要纳入学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六)建立信息互通。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高校应建立以科研和财务部门为主,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等参与的科研经费管理平台。科研管理人员将下拨的课题经费项目开支额度传输到财务报账系统,当某项开支超过额度是报账系统会自动屏蔽,并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借以实现数据的共享,达到各职能部门在管理上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

(七)建立绩效考评体系。高校应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不仅考核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也应考核其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可考虑建立科研基金,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有实用价值而无资金支持的项目进一步实验,开发研究、市场推广等,努力向产业化转化。

“十二五”期间,国家仍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因此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通过建立问责机制、强化课题相关人的责任,制定监督管理机制等系列措施,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新,徐中瑛.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10(2).

[2]张伟.科研经费的管理探究[J].会计师,2011(7).

[3]卞继红,张思强.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J].财务与金融,2011(2).

篇7

1.1 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显著增长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 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169.9 亿元,比上年增加1154.3 亿元, 增长8.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07%,比上年提高0.05 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7.7 万元,比上年增加2.6 万元,2015 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07%;依据汇率折算,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2010 年超过德国,2013 年超过日本,目前位居世界第二。

观察近年来的科技经费投入,全国投入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不断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持续增加,20122015 年科研经费投入情况。

1.2 高校科研经费占比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例分别为,各类企业经费支出占比第一,政府所属研究机构次之,第三位就是高等学校。2015 年,各类企业经费支出10881.3 亿元, 比上年增长8.2%;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2136.5 亿元, 增长10.9%;高等学校经费支出998.6 亿元,增长11.2%。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6.8%、15.1%和7.0%。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高校管理经费分类与来源

高校科研经费根据出处可分为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和自筹科研经费三大类。其中,纵向科研经费指财政拨款, 由政府部门自上到下拨发的科研经费,实行预算管理,高校必须严格遵守项目批准预算和支出政策进行使用。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科研人员或科研部门以学校名义、出于科研目的、用合同形式从其他部门获得的项目经费,这类经费的使用范畴、支出标准和支出形式都有具体的要求,高校应严格依照合同要求进行经费管理和使用。自筹科研经费指高校以科研开发为目标、通过自筹的途径获取的科研经费,与其他形式的科研经费相比较,自筹资金的安排形式灵活,使用范围更广。然而,不管哪种形式的科研经费,均属于高校公共财产,使用和管理都要受到财务制度的规范与约束。

2.2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内容

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财务分析、项目经费结题等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其中,项目收入管理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第一步,项目预算管理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科研目标完成情况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高校科研项目支出要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执行,项目经费使用者依据预算与合同进行费用报销或支出。项目财务分析指财务部门以科研项目收支情况为主体,运用科学方法对财务收支情况做出的比较、评价和总结。管理部门根据财务报表来全面掌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现状,进一步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决策依据。项目经费结题指在科研项目结项验收后,计财部门协同科研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完成项目结题和审计等后续环节。

3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3.1 科研经费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体制多呈现条块分割状,不同的业务归口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一般科研项目经费由计财处管理,项目由科技处管理,两者协同负责管理和监控科研项目的运行状况, 因此,出现了管钱的不管项目、管项目的不管钱的尴尬局面。如果两者缺少必要的沟通,管理工作很难协调统一。同时,项目负责人又是科研经费的审批人,科技处与项目负责人对国家财务制度和学校的财务规定的掌握一般都不是很透彻。可能会导致经费管理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步调不协同,工作方法不统一的情况。

3.2 注重立项忽视预算

科研项目的质量和科研经费数量是考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证明该校在某一学科权威性的有效手段,所以高校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时,重点关注项目的级别和各级别项目的数量。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日常报账,并对其进行核算,但很少主动了解国家和学校对每一类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对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等过程缺乏深入了解。还有,科研项目负责人往往有授课任务,科研任务工作量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甚至有时为提高项目立项率,刻意迎合立项单位的意图,一切从项目申报需要出发,凭个人感觉,盲目列支,缺乏论证研究,预算编制不规范,不能客观反映科研成本,不能系统地反映项目经费的真实支出,造成项目预算与实际支出相距甚远,项目预算执行难度增加,影响科研经费的有效利用。

3.3 智力劳动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众所周知,教学是大学的立校之本,科研则是大学的强校之本,人是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在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有些学校要求财务人员重点核查科研经费报销票据等材料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而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精准性和合理性的监督存在一定的缺失,容易忽视科研人员体力与智力劳动付出,突出表现在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的智力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许多高校科研人员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经常会主动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研究。可是,他们的这些体力和智力投入在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下很难得到有效补偿,有时还会出现承担项目越多,经济上越吃亏的现象,这样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的发挥。

3.4 经费支出不够合理

首先,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缺乏系统衔接与有效关联, 甚至出现相互严重脱节现象,导致科研经费使用随意,支出结构不合理。部分的科研经费并没有真正用在科研项目方面而是被变相支出,比如劳务费、会务费、差旅费等费用支出占据科研经费支出的比重较大, 有些科研经费以奖励、业绩补贴等名义分发给科研人员。其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与效益不高,资金浪费大,资产流失严重。一方面,有些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多,而产出少,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由于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过程中的不够科学规范,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等资产未能及时登记造册与统一保管,以致不少科研资产,特别是小型资产被浪费流失。

3.5 项目结题与经费结算难以同步

根据《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及高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已结题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对项目的结余经费应进行审核结算。然而,科研项目已结项不结账的现象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存在,虽然项目已经结题,但部分项目经费处于挂账状态,即结题不结账,造成了财务信息不对称,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也给财务核算和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6 评估绩效机制不健全

一般高校都非常注重科研项目的申报,项目成果及产业化后带来的经济效益, 但对项目经费运用,研发的进程,科研人员工作效率、成本的管理关注度不够,没有真正建立起全面的、科学的、有效的评估绩效机制。即使已经存在相应的评估绩效机制, 高校对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仍然缺乏筹划设计,考核标准不明确,绩效评估方法单一,而且绩效评估反馈不够及时完整,绩效过程流于形式。

4 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

4.1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

科学合理与健全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高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与依据,首先,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与实施细则,明确界定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精细化、专门化管理。其次,理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科学研究有其独特的逻辑关系与内在规律,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时一定需要尊重科学研究的自身特点,高校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从本质来说属于学术范畴,理应遵循学术自由、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学术原则。力求让高校的二元权力结构,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达到辩证统一,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科研活动。最后,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树立全局管理意识。

一方面,加强高校科技处、计财处、审计处等相关部门及人员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信息互通,权责利明晰。切实意识到科研对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科研经费是国家的资产,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与保障,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构建涵盖科研项目申报、经费预算、经费使用、项目结题等环节的全程动态跟踪管理系统,依据项目研究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高效管理。

4.2 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立项合同中经费预算用以明确规定科研经费支出的项目和金额,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步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首先从经费的预算开始入手,把经费预算贯穿于整个科研管理的全过程。首先,从学校整体财务管理的角度,把科研经费纳入到全校的预算,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高度和利用效率。其次,要对科研项目实行全程的预算管理,第一,在项目立项阶段,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专业指导,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准项目的常规性支出;第二,在项目实施阶段,预算要同步跟进,根据项目立项时所编制的预算和进账金额进行核算,如需对预算进行调整,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批;第三,在项目结题验收阶段,要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科学合理,没有浪费与挤占挪用,达到经费使用最佳状态。

4.3 要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劳动与付出

重视科研,尊重科研人员;尊重劳动,尊重贡献。《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 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等。目前,高校有些科技成果长期藏在深闺屈a href=//shici.7139.com/265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词叮挥屑笆弊导市б婧途贸晒蚴嵌钥蒲腥嗽钡幕乇ê捅ǔ瓴⒉还蒲腥嗽钡拇葱履芰Φ貌坏阶鹬兀虺晒竦玫睦吹玫匠浞挚隙āJ紫龋嫣岣呷鲜叮浞痔逑挚蒲腥嗽痹诳蒲邢钅渴凳械闹魈宓匚唬堑睦投冻鲇Ω枵嬲娜峡捎胱鹬?其次,学校应根据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中体力与脑力付出实情,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通过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力求让智力劳动获得合理的回报。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做出贡献。

4.4 规范科研经费的支出

首先,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科研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全面约束科研经费申请和使用时存在的任何不合理的行为, 防范科技腐败,大力提升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其次,明确科研和财务及项目组人员的职责、明晰各方责任人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的权限范畴,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严格规范各方行为。第三,完善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按照经费预算明细执行科研经费使用与支出, 坚决杜绝与项目无关的科研经费列支现象。第四,进一步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项目和报销标准,核准经费审批的权限,把科研项目研究与经费支出相结合,全面提高科研项目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4.5 严格审定结题,加强剩余经费管理

篇8

此前,我国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是与其他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差异。因此,我国在科研项目经费上推出了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地调动企业积极展开研究,促进我国企业得到进一步创新。企业科研项目在财务核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整个科研项目的进度、质量。因此,企业应当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科研项目顺利进行。 

一、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 

在对科研经费进行编制时,由于没有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的一套完整管理体系,导致预算当中问题较多,预算结果不合理,时常出现支出与预算具有差异的情况,另外,某些项目还出现预算计划被决算代替的情况,导致项目完成之后的数额与预算之间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由于没有对预算支出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还会出现任意调整预算的支出结构的现象。 

(二)研发项目的立项管理薄弱 

科研者在研发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实际要求展开工作,立项管理较为薄弱,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不健全,对立项管理意识淡薄,缺少相应的激励与考核制度。由于项目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导致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上不能准确进行核算。由于企业对立项管理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企业科研出现经费大量流失,管理不完善,设备使用率低下的情况。 

(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科研实际工作中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与配合,未能结合实际需求细化、完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做到共同合作,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混乱。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强了对经费管理制度的调整,但是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过于笼统,缺乏自主灵活性,导致可操作性欠佳,可用性不大,执行力度不强,从而造成科研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应用。 

(四)企业研发项目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 

当前,在科研项目实践中,一般情况下企业研发项目的过程监控是由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行。但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对研发部门的制约和控制,从而使得相关管理部门对研发项目的监控过程无法得到研发部门以及研发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导致整个研发项目部门的监控过程只限于表面上的形式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 

二.企业科研项目中财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 

(一)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体系不规范 

由于企业对经费核算体系没有全面的认知,企业科研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不透彻,认识不足,导致在科研经费核算中漏洞颇多,简单的核算也变得较为复杂化。如此一来,财务部门根本无法正常跟进科研项目,也无法界定经费的支出,只需要提供凭证,即可办理报销。因此,经费使用范围扩大化,造成超标超范围的支出,资金使用效益整体拉低。 

(二)研发经费的范围难以界定 

由于部门之前缺少沟通性,企业研发部门人员与财务人员对研发经费的范围认识还不够全面,财务人员的认识对研发经费开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细致的操作。另外,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导致企业科研人员没有参考标准。 

(三)企业领导对科研项目财务核算不重视 

企业上层领导没有重视其相关问题,目前,从我国趋势来看,研发已成为企业的主体,但是还有很多领导不了解其重要性。部门之间严重缺乏沟通性,相关工作人员在申请经费时,研发部门认为申请经费统计是财务部的事,而财务部只看依据凭证进行核算,研发部没有在相关系统中进行准确核算,又说是研发部门的事。这样一来两者之间不协调,导致经费统计难以实行。 

三、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的对策与措施 

(一)财务核算方面的改进 

第一,完善企业研发项目经费核算的管理制度,更好地认识科研经费的概念,使科研经费得到科学合理的统计与核算。由于科研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其与其他生产项目具有差异性。因此,需要明确科研项目发生的费用,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核算。促进企业科研项目的展开,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第二,为进一步改进科研核算方法,需要合理有效地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其部门对科研经费支出的范围以及核算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完善的核算方法,使其能单独完成相关工作内容。 

第三,为加强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科研部门在科研工作上所产生的所有费用,最终都要体现在一张原始凭证上。然而,财务部门不懂专业知识,只有依靠科研部门提供的凭证进行归类入账。如果科研部门提供的数据或凭证不准确,就会使得财务部门研发经费核算不准确,无法正确入账。因此,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对接的环节至关重要,不仅要规范,还要能协调运作,让两个部门减少信息沟通的障碍。 

第四,企业对研发经费的核算,必须符合财政部、当地财政部门的规定。首先,企业应当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并按照研发项目或者承担研发任务的单位,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其次,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单个企业难以独立承担的研发项目,或者研发力量集中在集团公司、由其统筹管理集团研发活动的,企业可以在所属全资及控股企业范围内集中使用研发费用。再次,企业可以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提前安排资金,确保研发资金的需要。最后,企业应当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按规定披露研发费用相关财务信息,包括研发费用支出规模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集中收付研发费用情况等。根据以上规定,进一步加强企业对研发经费的正确核算。

(二)科研经费管理的改进 

第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好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并详细安排各项项目费用的支出,确保经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应详细报销设备,并罗列出不同设备的型号、数量、种类,所需材料等,最后再经过采购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相互合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费用预算。 

第二,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提供科研项目的内容、周期、参与人员以及科研项目所要用到的相关设备、经费预算等,为企业科研项目提供更好的经费预算依据,保证科研项目启动后产生的一系列费用,能正确预算。 

第三,企业实施科研项目时,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如要享受税前扣除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必须符合国税总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以及当地财税部门的有关规定,税前扣除是一项税收优惠政策,其目的在于鼓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规范企业研究开发行为以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高新企业必需符合科技部财政部国税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否则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促使企业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 

第四,在进行科研项目时,如果科研经费预算做出重大的调整,企业相关人员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提交汇报。完善相关制度,让科研工作人员明确经费管理中的责任权利。企业相关人员凡是涉及到资金管理、资金核算等方面的问题,都应当积极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使其得到沟通和协调。另外,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与监督,避免浪费情况的出现。这样一来,上级部门既可以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又能进一步的在检查监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在企业研发管理中,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核算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企业应当加强团队意识,强化各职能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预算、成本核算以及经费结算的管理起到监督作用,使科研项目能更进一步规范化,为企业科研工作顺利展开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  [h: 0px" />

篇9

随着国家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作为科学研究主力军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承担的纵向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总量大幅提升[1],例如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3项,经费456万元;2009年承担各类纵向课题178项;经费1522万元。在科研总量增加以后,如何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结题率,保障国家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益成为地方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以学科建设、高水平科技研究平台为依托,创新学校科技管理体制,为科研项目的成功申请和顺利结题营造优质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证。

1.加强学科建设,构筑高水平的科技研究平台。学科建设和高水平科技平台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带动,两者都是做好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保证,加强两者的建设有利于高水平人才的聚合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产生新学科增长点;有利于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承担高水平的重大科研项目。学科和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发展和建设可以将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转化成学校的科技竞争力,可以为学校各级科研项目申请的成功率和结题率的提供人才、智力、制度保证[2]。

我校始终将学科建设和高水平的科技平台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重点之一,并根据依靠特色、发挥优势的平台建设思路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开放共享、整合集成的建设原则,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目前我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采矿工程”等4个博士点与36个硕士点,拥有“安徽省现代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高校“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矿山建设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这些科技平台基本覆盖了我校的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批稳定的、学术水平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各级科研项目的申请和按期高质完成奠定了基础。

2.创新学校科技管理体制,优化科研环境。科研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作用,是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学校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根本保证[3,4]。我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出台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学术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学校科研工作基本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同时,我校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在加强科研量化管理,制定科研成果的量化标准,完善科研机构评估体系,修改科研奖励措施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提高科研质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鼓励科技创新、实现科研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在“十五”期间我校先后出台和进一步完善了《安徽理工大学硕博科研启动基金管理办法》、《安徽理工大学校青年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安徽理工大学引进人才暂行办法(修订)》、《安徽理工大学选拔和培养优秀创新学术群体实施办法》、《安徽理工大学院系年度综合考核实施办法(修订)》、《安徽理工大学校内津贴改革暂行办法(修订)》等政策文件,形成了涵盖人才引进、人才培养、项目孵化、职务晋升、个人和院系考核等各个方面的完整的科研评价和考核制度系统,为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证。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提高项目按时结题率,争取更多的科技成果奖励,我校出台的各种科研政策文件在重视科研经费和项目数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科研项目的层次和完成的水平。如在制定我校教职工和院系工作业绩评价体系时,除了考虑科技成果、科技项目和经费数量,还特别重视质的评价,特别是各级重点项目是否按期高质完成在个人和院系考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此外,学校对项目完成质量高的负责人予以重奖,例如对按期完成的项目负责人一次性最高按照项目经费的15%予以奖励;对国家级奖获得者,学校按照所获奖金的1∶3予以配套奖励对其他级别的获奖也有不同的配套奖励,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教职工按期结题、申报成果、参加报奖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能动作用。

我校科研管理部门重点从以下四关入手,将按期高效结题的思想贯彻于项目申报至结题的全过程中。

1.项目申报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把好申请项目的质量关,才能从源头保证项目最终结题的质量。为了保证申请项目的质量,我校实行系、科研处和校学术委员会三级审查制度,从不同的方面逐一进行审查。首先,系部就课题对国内外科研现状的了解与分析,科学水平及意义,预期研究前景,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研究方案等学术角度进行审查。其次,科研处从申报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科研信用,申请书的形式,课题组人员结构、现有仪器、设备及前期工作基础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申请经费及预算依据的合理程度等角度进行审查。最后校学术委员会从课题的科学价值和意义,观点、方法和理论的创新、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宏观把握。

2.中期检查关。中期检查作为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一环,是把握项目进展程度,了解项目研究情况的手段。我校2009年一年各级项目立项超过200项,而各级结题项目数超过150项,如果仅仅依靠校科研处少数几个管理人员,很难保证对各级项目都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因此,我校目前采用院系二级分级管理制。学校科研处主要对那些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进行直接管理和监督,以保证高级别项目的完成质量。对于一般项目,学校科研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和宏观把握,系部主要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并定期向科研处汇报项目进展。学校明文规定,无论什么级别的项目负责人都要按照《安徽理工大学科研项目中期检查实施细则》按时填写《安徽理工大学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送交科研处审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除了填写《安徽理工大学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学校还以中期检查时间为参照,对每个项目制定了不同的实施阶段,并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时填写《安徽理工大学重点科研项目阶段检查报告书》。学校组织的检查评议小组根据项目计划任务书对材料审核后形成检查意见,作出“继续进行”或“需要整改”的判断,对极少数与项目计划书要求差距较大的研究项目进行调查,视不同情况采取限期改正、追回经费和终止项目等处理办法。

3.项目结题关、项目延期关。在把好项目申报关、中期检查关的前提下,项目一般都可以按时结题。但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我校每年六月、十二月组织下发《关于加强纵向到起项目结题与验收(鉴定)工作的通知》文件,及时通知相关系部和个人,督促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各种材料。学校科研处对项目负责人提供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并交校结题验收评议组,按《安徽理工大学学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实施细则》检查验收并形成验收意见,通过的项目移交上级主管部门。如果的确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项目不能按期结题,就必须提前三个月向学校科研处提交《安徽理工大学科研项目延期申请书》,由学校调查核实后在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待批。

三、我校项目结题率高的其他原因

1.我校依据《安徽理工大学硕博科研启动基金管理办法》、《安徽理工大学校青年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安徽理工大学引进人才暂行办法(修订)》设立的安徽理工大学硕博启动基金和安徽理工大学青年基金是学校支持学校青年教师从事创新科学研究,培养青年科研骨干人才队伍,培育孵化有研究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科研课题的专项基金,学校每年的投入达到100多万元,并且投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两项基金的有着共同特点,就是项目负责人几乎都是初次承担研究课题,既缺乏项目宏观把握的经验,对课题研究进展过程把握的能力不强,又没有形成固定的科研态度,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我校科研管理部门针对这个特点,不仅加大了对项目负责人的培训和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的力度,而且重点从科研思想和态度入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研方向和严谨的科研态度,让他们从自己的第一个课题开始就认真按照计划任务书踏踏实实保质保量地进行研究,形成按时结题的好习惯。

2.建立科研信用档案。学校为每一位科研人员建立科研信用档案,信用档案主要详细记录该科研人员历来在科研方面的得与失,具体包括主持或参加哪些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成果质量如何,课题结题概况等记录。这些记录基本上可以反映一个科研人员的科研实力,通过适当的量化后,可以形成一个信用值(我校分为优、良、一般、差四个级别),反映该科研人员在科研方面的信用状况。当该科研人员申报新课题时,我校根据信用值分别采取以下措施:信用值优和良者学校负责重点推荐申报,信用值一般者限项申报,信用值差者一年内不准申报,同时,项目获批后根据信用值学校分别予以不同数额的经费配套。

3.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做到科研经费既要加强管理,又要简化手续,方便合理使用,以便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经费是一个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其花费是否合理决定了项目能否取得预期成果。因此,我校在予以各级项目配套经费以保证项目研究经费充足的前提下,也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出台了《安徽理工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规定项目按期(科研处出具证明)完成后,剩余经费并入项目负责人其它项目并且优先并入高级别项目课题。同时,学校参照项目剩余经费的50%予以现金奖励课题组成员。若没有按期结题,学校根据《安徽理工大学校内津贴改革暂行办法(修订)》规定扣除项目负责人相应的津贴。这样不仅保证了经费的使用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项目负责人的研究热情和按期结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古广灵,刘碧容.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01).

篇10

2.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办学经费不足和资金浪费并存的现象,预算管理松弛是其主要的原因。一些高校往往在脱离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下编制预算,导致重视事业短期活动而忽略长期目标,不重视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定位,盲目地扩大基础设施规模、重复购置学校设施,忽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长此以往,高校财务状况出现顾此失彼,或者是总体失衡的现象,从而阻碍学校的良性发展。诸多高校对教育事业经费预算不够重视,预算编制方法简单、编制时间过短,编制过程不够透明,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造成追加或调整预算的频度增大,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预算执行时偏离预算方向,经费的支出结构很不科学,经费支出效率低,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控制不到位。目前高校办学形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和经济事项复杂化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形势。虽然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已有一定的改善,但事实上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在控制范围、控制内容、控制方式和控制执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财务部门在会计核算方面没有较好地执行各项制度,报销发票只注重领导的签字,忽视对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核,出现套取国有现金等诸多问题,同时导致会计信息不可靠。尤其是很少涉及风险预防和控制方面的制度,致使程序制约和财务监督不到位,又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造成职责不明、出现问题互相推诿,难以追究责任,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4.资产管理不规范,配置不合理。公立高校教育经费属国家财政拨款,因此造成高校领导的管理对经济核算的淡漠。长期以来学校在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方面,比较注重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资产管理松懈,致使出现家底不清等现象。在资产配置中,学校只注重资产的投入,淡薄对资产使用的管理,忽视建立完善学校资产配置、管理方面的约束性机制。资产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或虽有制度而执行不力,资产购置不合理或重复购置,固定资产入账、销账不及时,致使账务混乱,出现固定资产帐、卡、物不符的现象。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也导致高校财务报表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影响学校相关方面的科学决策。

5.科研经费的管理比较松懈。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还很薄弱,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个人或单位通过多种途径违规套取国家财政资金,通过捏造虚假业务或直接购买虚假发票等多种方式套取科研经费。高校科研项目组负责项目经费的开支审核,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往往重点关注经费的审批下拨和课题验收,只负责签订合同、科研项目立项和结题,对经费开支的审批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则只负责经费收支的核算,三方孤立行使各自职责,而忽视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尽管目前高校有比较健全的有关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财务制度,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特别是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使得财务制度无法有效地实施。

二、目前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制度。高校要按照现行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事业发展需要,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覆盖高校的各个方面,不留死角;要在保证财务核算质量的基础上,切实搞好财务分析,在高校财务管理效益方面实施跟踪的动态化管理,及时提出财务管理建议及改进措施,当好高校决策者的参谋;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应依靠程序预防制约,真正做到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明确经济责任,确保高校财务安全。在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对外投资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高校应设立互相监督、制约程序,加强风险预防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投资及管理失控的现象;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加强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是高校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高校健康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高校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学校一切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形成学校全方位的财务收支计划。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目标、计划编制财务预算。收入预算编制应当积极稳妥;支出预算编制应当统筹兼顾,要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发展目标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内涵建设支出;同时应当依法、科学理财,积极探索预算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预算执行时,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高校的资源,节约支出,强调执行人员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并强化监督,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和预算考核机制,以保障预算执行不偏离高校发展方向和目标。

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高校应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全校的所有资产,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加强资产管理,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要实行资产信息化管理,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对资产全过程实时管理和动态监控;要加强学校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和校办产业的管理,有效防范校办产业风险,促进校办产业良性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将合理配置和有效考核相结合,完善资产的购置、使用等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制度,形成有效的资产管理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高校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高效安全。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必须切实履行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的职责,不得支出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费用;财务部门应参与项目运作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对大额度的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杜绝科研经费使用中等行为。

5.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不断提高理财能力。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要求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转变观念,在定位方面必须迅速转变角色,从财务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要从高校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积极地筹集资金,充分合理地使用资金,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力提高办学的整体效益。坚持科学的财务管理原则,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成本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积极参与管理与决策过程,为学校的重大经济活动提供相关可靠的决策信息,切实做好领导的参谋。

6.拓宽筹资渠道,抓好财源建设。拓宽高校筹资渠道,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是高校财务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高校应该广开思路争取多方筹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大力加强产学研的深度结合,积极拓宽对外筹资渠道,大力开展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创收活动,增加对外服务收入。如与地方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争取更多的横向科研经费。此外,积极争取更多的高校校办企业创收收入,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收入,努力抓好高校财源建设。高校要从财务制度上鼓励创收的积极性,创收制度设计上要首先考虑创收单位,激发其积极性,同时兼顾高校、创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

篇11

近年来,国家投入的科技经费总量不断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08年的4 616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1年的8 61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54%提高到1.83%,总量居世界第3位(孙自法,2012)。随着科研经费总量的不断增长,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已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建立适应科学研究发展规律、激发活力、相对灵活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及管理现状

(一)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及结构

高校科研经费按照来源渠道大体分为两类: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指列入国家、地方政府科技发展计划,并由政府财政直接拨付资助的科研经费;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相关科技计划资助的科研项目经费等。横向科研经费指承接国外企业或国内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项目经费。以2009年为例,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经费收入为276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占62.83%(高杰等,2011),这说明高校目前科研经费收入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

以某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十一五”期间国家拨款来源结构为例,其中科技部主管项目占纵向科研项目的19%,其他各部委项目占41%,基金类项目占23%,军工项目占3%,省级类科研项目占14%。各部委拨款占纵向科研项目的60%。可以看出,国家科研经费拨款管理体制是采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重大科研经费拨款都是通过国家各部委立项、审批、下拨,经费管理实行财政部及主管各部委双重管理。

(二)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多采取科研管理部门、学院、财务部门分工协作,共同管理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立项、合同、项目实施、验收的组织管理;学院负责对本单位科研经费的组织管理及监管;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核算的组织管理。

科研经费一般采用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实施“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单独记账、专款专用”管理体制。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核算基本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所有科研项目可按照不同的预算分类,分项控制,分项核算。科研经费核算既可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科目分类核算,也可按照不同主管部门项目预算支出分类的要求进行预算明细核算,实现了所有科研项目核算信息公开、透明,教师通过校园网可及时查询项目收支结余情况,实现了财务核算、查询信息最大化,满足了不同管理者的需要。

(三)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机制及控制机制

为保证科研项目经费安全合理使用,高等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经济责任机制及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如:项目负责人经费印鉴备案机制、经费支出报账审批机制、预算审核机制、固定资产验收审核机制、资产处置报废审核机制、科研经费外拨审核机制、银行卡支付劳务费的发放机制、招标采购及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等。完善的运行机制及控制机制的建立,有效地控制和防范了财务风险。

以某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合同管理、招标采购管理为例,该校制定了《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和《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对合同管理实行统一授权、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各单位未经学校授权,不得对外签订各种合同协议。科研管理部门只负责学校组织科研收入的协作合同及预算中明确的外协经费合同的签订。科研经费支出所涉及合同全部由学校招标与采购管理中心签订。财务部门设立重大项目资金管理科室,负责对采购招标、合同签订等工作的财务监督,严格控制无合同、超范围、提前支付等现象的发生。合同签订、合同审核归口管理、分工负责,有效防范了由合同引发的各种经济纠纷,有效控制了商业贿赂,防范了资金支付的财务风险。

二、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管理办法过多,执行难度大

国家对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财政部、科技部等主管部门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出台了不同的管理办法,目前执行的管理办法有近20项,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等。不同的科研项目经费,有不同的管理办法,执行较为混乱。以某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为例,2011年末有科研项目6 000多项,有的教师同时承担几个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科研人员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了解不同的政策标准、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同的科研报表;财务审核报账人员也要区分不同的项目执行不同的政策标准、不同的预算分类等。这种制度体系,给项目承担单位及承担教师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政策规定多年不调整,严重脱离实际

高等学校目前执行的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大多是2002―2007年间出台的,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是2002年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是2006年的。近年来,科学研究飞速发展,经费总量大幅增加,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变幻莫测,但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费用开支标准多年不变,已严重脱离实际,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科研事业以及市场经济。如:2006年现仍在执行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专家咨询费开支标准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起咨询费标准300―400元/人・天、200―300元/人・天。在当时,这个标准可能很适合,但目前专家咨询费远远高于这个标准。为支付高额的专家咨询费,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只能虚报经济业务,造成科研经费列支不真实、虚构经济业务等现象的发生。再如:目前纵向科研项目编制预算都要求遵循《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313号)中规定的开支标准,这一标准是国家2006年出台的,其中伙食补助50元/天,公杂费补助30元/天。近年来,国内物价飞涨,这一标准远不能补偿教师出差的费用开支,特别是野外实习、野外考察,条件极其艰苦,偏低的补助标准甚至影响到教师出差野外搞科研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政府管理权力过大,层次过多,限制过死

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经费预算的审批、调整都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批准。政府对科研经费管理层次过多,限制过死,项目承担单位难以及时灵活应对。以国家地球探测计划项目为例,政府对项目经费管理的层级是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项目办)――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预算的审核、调整需层层上报,项目大额招标采购,项目办需派人参加。这种层级管理的体制造成科研工作效率极低,经费执行速度慢,影响科研工作进程。有关管理办法规定,预算调整按照立项预算审批程序上报,但目前上报的纵向科研项目预算调整方案从未得到过批复,相关规定形同一纸空文,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执行。在现实工作中,重大项目从执行到结束需三年左右时间,因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三年前上报的预算与实际执行会有很大差别,但学校管理层基本没有决策权。由于调整预算批复难度大,所以教师只能自己想办法,以虚假经济业务处理。另外,项目结束后形成的资金结余要按原渠道返还的规定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很多教师申请纵向科研项目就是为了评定职称。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出台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有些调整,其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如需调整,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但设备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笔者认为此政策简政放权还不够,此办法也仅限于科技部管理的项目,其他纵向科研项目的预算调整审批权还是没有下放。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科研经费预算及预算执行也应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所变化,另外市场经济物价水平、先进的技术装备等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所以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程序应力求方便快捷。

(四)基本科研业务费比例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管理不科学

高校科研经费按性质可分为:机构投入即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投入、竞争性项目投入、稳定性基本科研经费投入。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可获得国家投入的基本运行费、开放运行费、设备费。竞争性项目经费靠教师申报争取,所以每年收入很不稳定。稳定性基本科研业务费是高校可自主安排的为数不多的科研经费,但其收入比例太少。以2011年教育部所属高校为例,基本科研经费仅占科研经费总额的4.9%。稳定性科研收入一方面是经费比例小;另一方面是资金支付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按照零余额支付,年末学校未支付的额度全部返回财政,年初返还。近年来,财政部等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狠抓预算执行工作,加大了对零余额专项经费拨款预算执行进度的监督检查,建立了预算执行与下年预算拨款挂钩的制度。财政部、教育部分别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央教科文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财教〔2009〕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行部属高校预算与预算执行挂钩办法的通知》(教财厅〔2011〕1号),文件规定“年底财政拨款结转资金大于当年预算的,全额扣减已下达的第二年预算控制数;年底财政拨款结转资金小于当年预算但大于当年预算70%(含70%)的,扣减已下达的第二年预算控制数的70%”。教师争取科研经费很不容易,都担心经费被收缴上去,为实现预算执行进度,年末突击花钱现象极为普遍,这也是造成虚假经济业务的一个原因。科研经费有很多特性,将高校基本科研经费纳入零余额财政支付体系,不符合科学研究发展的规律性。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议

(一)减少政府管理层次,管理重心下移

在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层级中,高等学校处于项目实施及经费管理的第一线,他们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自身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最了解,政府应扩大高等学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权限,把政府部门过多的权力下放到一线的管理单位,充分发挥基层管理单位的作用,调动管理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政府应通过法律、责任、诚信、利益的管理理念引导科技管理,提高管理效益;通过统一的法规制度、预算管理控制、信用卡支付、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审计等手段,从对科研经费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如:预算审批后,在预算额度内支付劳务费、专家酬金等开支标准应由市场决定。科技创新需要充满活力的人才聘用机制、开放机制,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应准许科研经费短期聘用高级人才,为科学研究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增加稳定性科研经费拨款,纳入单位基本账户管理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有稳定的、连续的科研经费作支撑。稳定性科研经费为教师自由探索科学研究提供了保障,是教师的种子基金,是教师承接大项目的储备资金。大多数年轻教师对外很难争取到科研项目,要靠学校稳定的基本科研经费给予扶持,为争取大项目做前期准备。稳定性科研经费的拨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在高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应加大稳定性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另外,稳定性科研经费应纳入单位基本账户管理,允许有一定的沉淀资金,政策应体现稳定、宽松、灵活的特性。

(三)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政策,合理分摊成本

国家现行的科研管理办法,大多规定对课题组成员中有工资收入的人员不准许列支人员性费用。高校科研人员的业绩津贴多为高校自筹经费奖励科研人员,但无法列支在科研成本中,导致了科研经费挤占教育事业费的现象。为完成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科研成本中应体现其价值。科研人员是承担科研任务的主体责任人,国家在制定科研管理政策上,要充分认识到他们在科学研究以及成果转化中的核心作用,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将责任与利益有机结合,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

(四)落实科研管理单位法人责任,构建多层次经济责任体系

全面落实科研管理单位法人及各岗位负责人经济责任是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制定责任制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责任制内容要全面,要涵盖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各层次的全部内容;二是岗位范围要全面,要建立各层次、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制,形成从上到下各层次、各岗位的经济责任体系。三是要建立经济管理的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负责人及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职责权限,使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监督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各负其责。

(五)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稽核和外部监督检查机制

财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岗位对会计凭证进行事后稽核审查,及时提出财务风险预警。由于财务报账审核地点分散、岗位多,每个审核人员对财务政策的掌握有偏差,了解的报账信息也有其局限性,很难发现问题。同一报账内容就每个个体来说是合理的,但集中到一起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如某大学在外部财务审计检查中发现,某科研项目报销了大量的汽油费,多笔报销累计达几十万元,经审计核查为科研人员虚报科研经费套取现金。类似的现象,内部稽核人员如能及早发现并进行预警提示,就会防止科研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稽核人员可掌握财务核算全部信息,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分析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对日常消耗品的报销,如超出一定量及时提出预警审查。在加强内部稽核审查的同时,政府参与引入第三方即中介机构监管机制,在项目执行中期或项目验收期,实施对项目审计检查,促进和规范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孙自法.中国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8 610亿 居世界第三[EB/OL].http:///gn/2012

/05-02/3860102.shtml,2012-05-02.

[2] 高杰,曲绍卫,杨绮雯.当前教育部直属高校投资来源结构及增长态势分析[J].江苏高教,2011(2):40-41.

篇12

2013年11月11日,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从近几年高校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高校已不是一方净土。一些领域、一些环节腐败的危险系数还高于其它行业,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特点,特别是在基建、采购、招生等领域和环节滋生腐败的危险系数还比较大;学术不端、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日趋突出,违规办学、违规收费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高校扩招、扩建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如果任其发展,必将给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何用好管好教育经费,首先要健全监管体系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作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巡视、财务监测和评价、内部审计、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对所属学校、事业单位的监管,充分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特别是要推动建立高校财务巡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巡视的检查、业务指导、经验推广和解决问题等职能,侧重从制度、基础工作层面帮助高校规范财务行为,提升管理水平。2013年5月15日,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检查组入驻中国音乐学院,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同年6月3日至8月29日,中央第十巡视组在人民大学巡视期间,部分干部职工也反映出学校存在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借助外部力量,加强外部审计、监察等部门的专业监督,也是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重要途径。同年7月29日,科技部第七巡视检查组进驻四川农业大学,对该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同年9月17日,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东金带领专家组,包括由北京化工大学财务处处长等组成的财务专家组、由清华大学教授等组成的技术专家组,对天津大学牵头与参与承担的两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进行财务巡视检查。

三公经费透明公开成焦点

近几年来,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部委在“三公”消费公开问题上进步特别明显。作为中央直属部门,教育部在网站已全部公布自2007年起的“部门预、决算收支总表”,甚至能查到“200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然而,作为一年经费少则十几亿元多则上百亿元的高校,没有理由继续成为“三公经费”公开的盲区。2012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对《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中有关财务信息公开规定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是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具体实施细则。其中,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时间、方式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公开的内容为8张报表;公开的时间为预算、决算批复后10个工作日内;公开的方式包括学校年鉴、简报、学校网站等,并强调指出,各校都要将学校网站作为主要信息公开载体。

2013年初,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雷闯,曾向全国113所高校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请各校公开2012年度“三公”消费支出具体金额。对此,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剑昌表示,“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盛衰,非常重要。严格来说,全国的高校都应该公布‘三公’经费,而且还要把每年大学的投入开支都放在阳光下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