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9 10:05: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效课堂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28-010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发展过程。离开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学效率显得低下。新课程强调将生活引入化学课堂,将化学学习和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将化学课堂的活力充分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学多注重实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在平时教学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动手能力的现象。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化学呢?我觉得应该从学生擅长的理论知识入手,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化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化学动手实践的能力,以真正顺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课程改革目标。
如高二化学氮族元素中的氮氧化物时,可向学生讲解NO、NO2是大气的污染物,而空气中的NO2是造成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刺激呼吸器官,使人生病甚至死亡,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即使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问题,同样的也可利用化学反应来解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重视实验演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习中,包含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氯化铜等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与热点,都需要我们在学习时加强理解。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我们不仅从用途中区分,“碳酸钠”可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以及洗涤剂;“碳酸氢钠”用于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理胃酸过多等。在学习时,我们更要注重实验的演示,掌握鉴别方法,如(1)分别加热少量固体,若发生分解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试剂是NaHCO3,另一个为Na2CO3;(2)分别取一定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应快,产生气体相应多的试剂为碳酸氢钠,另一个为碳酸钠;(3)分别取其稀溶液,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试剂为碳酸钠,另一个为碳酸氢钠(特别注意:此方法必须取极稀溶液)。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Cl2的性质时,首先设疑:Cl2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的反应?若能,生成物是什么?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再来实验验证。实验:(1)在两瓶颜色相近的氯气中任取一瓶加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比较颜色,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2)在氯气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NaHCO3溶液;蓝色的石蕊试纸。分别看到什么现象?结论如何?(3)将纯净干燥的Cl2,分别通过干燥的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等问题探究。然后一起讨论分析:(1)加水的试剂中气体颜色变浅,水溶液变为黄绿色;(2)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气泡;先变红后褪色;(3)干燥的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最后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重视实验演示,通过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究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少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梁祝》,贝多芬的《英雄》《命运》《田园》等。对于这些经典音乐,我认为应该让学生们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优秀的作品学生们听不到实在有些可惜和遗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了一些经典音乐作品。又如在上《歌剧艺术》这一课时,考虑到歌剧《白毛女》的里程碑的地位,《江姐》在中国歌剧中的重要地位,于是我直接把它们放进了课堂;又带领同学们共同学习了《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这两部歌剧,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民族歌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合理地引用流行音乐
学生大多都偏好流行音乐,对于他们的音乐偏好问题,我们不能采取说教、训斥等简单方法,应采取积极主动地引导、疏导的方式,使学生健康积极地欣赏音乐。如在上《高亢的西北腔》这课时,引来学生不少笑声和唏嘘声。我便当场演唱和播放具有西北民歌风的流行歌曲《信天游》《黄土高坡》《西部放歌》等,学生兴趣大增。在欣赏印度音乐时,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歌曲《神奇》作为课堂的引入,这样的导入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为音乐课服务
音乐教学中在听觉效果上加入视觉冲击,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我的每堂音乐课几乎都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运用视听的双重效果为同学们带来音乐享受。如在上《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地区的音乐和民族风情,学生对亚洲各地区的音乐及其风格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尤其在播放印度歌舞音乐画面时,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载歌载舞起来,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四、“拓展与探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为了让学生对音乐有实际的体验,我们应把课堂以外收集到的音乐资源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补充和帮助。如在上《非洲歌舞音乐》一课时,同学们对来自广袤非洲原野的古老的音乐兴趣索然。但是当我将拓展与探究中的“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这一内容从音乐、歌曲、舞蹈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非洲音乐对世界流行音乐的影响后,同学们却是兴趣盎然。通过播放“甲壳虫”乐队的摇滚乐、备受学生欢迎的街舞、爱尔兰踢踏舞音乐剧《大河之舞》片段等,同学们被热烈的音乐和舞蹈包围着、感染着,同时还从这些流行音乐里找到了非洲音乐的元素,深刻理解了非洲音乐对世界流行音乐产生的巨大影响。
五、结合姊妹艺术感受音乐
(1)音乐与绘画沟通。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的印象主义音乐流派特点学生非常不容易理解。当我上这一课时,我便借助印象主义音乐与印象主义美术作品之间的共通关系,将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版画作品《神奈川冲浪里》引入音乐课堂,启发学生从感性上接触、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这样学生便理解了印象主义音乐并不直接描绘实际生活的画面,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做到了通过音与画的沟通,来达到对音乐的理解。
(2)音乐与诗结合。《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著名的歌曲,歌词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听赏这首歌曲之前,我首先请同学们充满感情地朗诵这首诗,细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悲伤、惜别、留恋的感情。有了朗诵诗词后的感情铺垫,同学们再来欣赏这首歌曲时,歌中别恨离愁、情意绵绵、无限感伤与关怀的诚挚情感自然深入了学生心里。
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通过复习、提示、铺垫、引申等方式,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由已知育未知,由旧知促新知.
二、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方式
情景教学时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德国一位学者有过这样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它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于汤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使教学内容情景化.
创设教学情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构思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效运用影像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氛围.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方式
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是要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数学跟生活和社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今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能源、环境、粮食、生命的进化等)均与数学有关.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经常接触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并进行决策,力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
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能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
例如《分式方程的解》一节的教学,可以把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个知识点设计成以下三个问题呈现给学生:
(1)方程解的概念;
(2)由原方程解得的值是否原方程的解;
(3)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原方程的解.
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的过程、原因、结果和实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方式
教学内容的可视化策略是指教师利用数学实验、展示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或运用板书、板画、数字化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仍无法解决的复杂、抽象的内容简明化、具体化的过程.教学内容可视化处理的主要特征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是研究物质的数量及图形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可视化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函数中质点运动的教学,可以采用模型的可视化策略,让学生观看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类比,运用抽象思维把握各种模型的本质属性;图形性质的教学可向学生展示实物和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与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思考、归纳得出正确的运动规律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性理解.板书和板画的运用,除了生动的直观性外,还能将知识信息以简要的、结构化的形式动态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参与教学的整个流程,增进其对教师的教学思路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六、教学内容的活动化方式
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教学不应该是直接向学生注入知识,而是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活动,以活动为媒介间接信息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的结论,还要经历对数学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核心的数学概念,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组织信息,形成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90-02
一、“三步六段式”教学模式的内容: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复习新知。
①上节课内容回顾。
②与本节内容相关练习。(读、写、算、答)
2、导入新课:
①引出要研究问题。
②板书课题。
(二)自学――合作
1、自主学习:(5分钟)
①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师重点强调。
②学生按提示自学,真正自己学,可以出声音。
2、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5分钟)
①汇报自学成果(组内呈现自学答案,人人参与,会的汇报,不会的跟大家学习)
②完成一个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分角色朗读,总结规律,填表格等)
(2)全班合作:(10分钟)
①小组推荐发言人在全班汇报(问答、板演、演示等形式)
②重要问题教师点拨(总结规律,升华主题,渲染气氛,引发共鸣)。
(三)检测――总结
1、达标检测(15分钟)
三个层次,基础题、变形题、拓展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拓展总结:①回顾自己学会了什么。②师总结教学内容,结课。
二、模式解析及要注意的问题:
(一)如何设计有效自学提示
1、具体要求:(1)数量3-4个为宜。(2)具针对性和典型性。(3)尽量减少填空、选择等主观性题型,多用思考、圈画方法记录自学成果。(4)自学前首先引导学生认读目标,整体上感知学习任务。
2、举例说明:
语文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找到课文中生字,画,读。(3)找到生字带词在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在句中意思。(4)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语文第二课时:围绕课后训练题或课文的重点问题进行(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当调整顺序)
(1)思考提出问题,读指定段落,画有关语句。(2)反复读画出的语句,并作批注。(3)思考:文中体现了人物什么品质、情感、哲理、观点等。
数学:(1)题中有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2)提出了什么问题(或者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3)怎样去解决?
英语:(1)正确读本课中的单词(或短语),并练习拼写。(2)找出课文中心句,正确流利地读出来。(3)listen and say。
科学:(1)看书中图片,辨别: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2)这些有生命物体哪里能找到?(3)思考:这些有生命物体,有哪些共同特征?
品社:(1)看书中图或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劳动者?(2)这些劳动者劳动过程什么样?用语言描述一下。(3)假如你是一个劳动者,介绍一下你的工作。
自学,是在老师设计的有效问题提示下,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需小组或同桌参与。培养独立学习能力,需要每节课有意指导,逐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学,按什么步骤自学,自学后成果随时记录,准备和小组成员交流。
(二)如何指导小组合作
1、小组交流任务:(1)独立自学后,组内陈述想法,其他人倾听,形成小组集体意见。(2)发挥合作意识,完成一个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好的任务。
2、举例说明:
语文:(1)汇报画出语句和词语。(2)交流自己想法以及对主要问题理解。(3)小组合作读文。
数学:(1)汇报自学情况,人人参与,以对纠错。(2)汇总自学成果,形成小组意见,准备全班汇报。
科学:(1)交流自学成果。(2)合作完成一个探究活动。
英语:(1)互读本课短语(或单词),互相纠错,达到准确。(2)组内用中心句做问答练习。(3)分角色读文。
品社:(1)交流自学成果。(2)组内汇总,得出集体意见,准备全班汇报。
3、小组的准备工作
(1)合理分组。
根据成绩、能力,性格,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定出组长,组长可定期轮换。(2)培训组长。
负责组织小组交流、记录小组成果、推荐小组发言,认真负责,以身作则。
(3)培训组员:①服从组长管理,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踊跃发言。②眼到(看)、心到(想)、手到(记),积极思维,敢于质疑。③认真听取他人答案,形成组内一致答案。
小组合作,不用挨个提问、个别指导,组内可以互帮互学,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组织合作能力,合理运用,可以让课堂事半功倍。
(三)如何指导全班展示汇报
全班合作,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完善认识,产生新想法。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尊重、欣赏共享他人思维方法和成果。
1、展示前准备:
(1)小组合作时,组长做好记录,形成小组答案。(2)推荐小组中心发言人。
2、展示的语言:如:我们组这样认为-------,我们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第二种方法是-------,我们组的看法与--组大致相同,还有补充------
3、展示的过程:
A、小组中心发言人通过问答、板演和演示等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B、交流同意与否,提出质疑。C、不理解的问题和重点题,教师点拨升华。D、教师的任务:
(1)当好导演,启发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学生全面关注,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氛围。
(2)采用评价性语言激励学生:如:某小组配合默契,参与积极;某组哪个同学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如何做好达标检测
这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学生热闹的上了一节课,学没学会,目标达没达成,全在检测环节体现出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状态,查缺补漏。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习题设计要注意基础性、趣味性、层次性和科学性。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当堂达标。
包括以下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