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时间:2023-06-09 10:05: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

篇1

声音是音乐的载体,想象是音乐的翅膀。学习音乐离不开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感受音乐作品过程中,只有发挥想象力,才能真正感受音乐,才能发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各种策略培养学生联想。例如,在学习《会跳舞的洋娃娃》这首乐曲时,作者就营造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想象:先让学生感受三拍与两拍的强弱,感受其中不同的情绪。然后,通过演奏电子琴让学生感受节奏。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其中的节奏,这样,学生也跟着节奏模仿起来。他们做出了各种动作,有的做切菜动作,有的做洗衣服的动作,还有的模仿敲键盘的动作等。在遇到强拍时,有的学生能用较快的动作或用响亮的声音来表现。在遇到弱拍时,学生的动作表现得很轻,或做出小心翼翼的样子。从学生表现出来的样子可看出孩子们的可爱,于是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

二、在歌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创新总是在实践中产生,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实践的土壤。而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中常见的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在歌曲教唱中,容许学生对歌曲发表见解。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着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讨论发表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例如,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后,在谈谈对这首歌的理解时,有学生发表见解:“这首歌是表现王二小在危急时做出的决定,所以应把曲子处理得快速一些。这样才能表现当时情况的紧急。”在教唱《红蜻蜒》这首歌时,有学生这样理解:“这首歌表现了在采桑果时的快乐心情,所以应该唱出欢快的节奏。”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教唱歌曲时学生对音律的理解反映出他们创新思维。所以,在演唱《春夏秋冬》时就鼓励学生创演,学生能根据歌词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娃娃捉迷藏的情境开展创演活动。这其中反映了学生的想象力,从他们欢乐的表情与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情景中的表现力。

三、在创编舞蹈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的最大特征是稍纵即逝。音乐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把音乐与舞蹈结合到一起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我们把学过的歌曲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缴发学生的表现欲,也能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例如,我们把《粉刷匠》这首乐曲改编成舞蹈。首先,全班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其次,把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都跳同一个舞蹈动作。让每个小组自编舞蹈。有的小组舞蹈是一个优美的图案;有的小组是两人一组对跳。最后,比较每个小组的结果,看哪个组舞蹈跳得最好。评出结果后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调动了每个小组的积极性。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出谋划策,把创编的动作分别展示一下,再把认为效果好的动作当作比赛的舞蹈。这样,每个小组在编排中都富有新意。

篇2

1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1.1 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下,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多数老师依然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目前的课堂中存在不少教学误区,如老师灌输、注入式、题海战术等。这些错误的方法已经严重约束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学生创造力上。传统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

1.2 历史原因造成我们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我国创造性思维和国外相比较,存在起步较晚、底子薄、发展速度慢等特点。我国目前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模型以及测量标准,即评价体系。另外,国外已经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实施量身定制。

1.3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挑战的需要

随着国际环境的日趋平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共同话题。在知识型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在世界立足,就必须依靠创造性思维,大力激发创造力的生产。我们国家需要一大批人才来帮助我国经济、科技等实现历史的超越。

2 如何提高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所以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老师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上有所欠缺。如,对问题的探讨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是:“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这样的模式,这在根本上约束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各个方面来说,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势在必行。

2.1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创造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但是它一种潜能,需要外界的刺激和开发。老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在讲解物体重力的时候,也可以仿照伽利略在斜塔上的实验,把大小同、质量不同的物品从高处抛下,情景再现让学生真实感受实验带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促使他们转动思维,积极寻找正确的答案。不仅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问与质疑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立相应的情节,创造提问的情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例如,在讲授电流和电阻关系的时候,会提前告诉学生电流表、电压表、两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及电源,然后让学生去测算电阻,最终得出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其实老师可以换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解这方面知识时,其实可以在这基础上探究总电阻和总电流之间的变化关系。这就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这种办法可以启发、指导学生去思考,开放性思维方式可以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做出考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这样老师就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方便老师做出评断,找到教学的问题所在。可以帮助老师改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知识面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怎样学习,学生围绕着老师转,这种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所以需要客服这个弊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该怎样学习,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物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是不够的,所以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课后自主学习。目前我国大多中学存在阅读量不够的问题,导致他们的见识和经验比较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俗话说见多识广,所以在日后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应该加大对物理相关书籍的阅读,提升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培养创造性思维。

2.4 通过实验探究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篇3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构想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学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研究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有可能发生创造性思维。

正在我苦思冥想“怎么样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候,我接到了学校让我举办首届主题演讲比赛的通知。我当时就在想,“机会来了”。我想以这次演讲比赛为载体,将学生想象的翅膀放飞出来,举办我校一次别开生面的学生活动。不同于以往的“教师准备好一切,学生到时参赛”的模式,我要的是“学生自主举办活动,教师幕后稍加指点”,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对参赛选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013年10月17日报名日期截止,全校15个班级共有12位同学被推荐、选拨参加校的演讲比赛。18日中午我们在初二办公室进行了抽签仪式,抽完签我给参赛选手提了一点要求:必须围绕主题“燃烧青春激情,构筑和谐校园”进行演讲比赛。我也跟他们讲了一个新增加的赛制:在每位参赛选手演讲完了以后,评委老师会根据你所演讲的内容提出他们关心的问题,然后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回答。其他的(例如:服装、道具等)自行设计、解决。

21日比赛当天,12位同学都是提前10分钟到比赛场地,11位同学穿了校服,有1位同学要求配乐。在比赛过程中也是精彩纷呈,12位同学上台后先是向在座的评委老师深深地一鞠躬,而且基本上脱稿演讲,还适当地配有手势,颇有“正规军”的风范。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新增加的“即兴提问”部分,无论老师的提问也好,还是学生的回答也好,都是亮点突出。我以八年级4班葛畅同学所演讲的《生如夏花》为例,当时我们的评委娄亚芬老师就向她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谈谈你对夏花的理解”,她思考了几秒钟后回答“夏花在最绚烂饱满的季节绽放,或许它的灿烂只是昙花一现,但它用转瞬间的光辉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我心中的夏花是大自然的万物对生命做出的回应”。说完,整个比赛现场掌声雷动,因为这样的回答真的很令人惊喜,或许我们的老师也未必有她的那一份有才华和洒脱。

2.对工作人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从接到学校要我举办演讲比赛的通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把这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幸而读大学时我有组织过类似活动,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总体上来说也不是很难,难就难在如何让它有亮点。我起初的想法是把重点放在参赛选手上面,因为他们才是比赛的主角。但是后来我改变了思路,打算实行“双重点”,既培养参赛选手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工作人员的创造性思维,让那些“幕后英雄”也有用武之地。当然,那些工作人员就是我那些可爱的学生。工作人员的选择还是以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为对象,以自愿为原则报名参加。学生报名非常积极踊跃,我从中选择了十几位,然后给他们开了一个小会。在会上,学生自己推选了一名工作组的组长,并谈论演讲比赛的工作要分哪几块。同时,在演讲比赛前的准备工作中,尹伊娜、王煜、童伊昀三位同学设计的邀请卡、号码牌、提示牌、工作证也是别具一格,让人大感惊艳!

正式比赛那天,我们呈现的是一场视觉和情感的盛宴,服务周到热情,待人彬彬有礼,整场比赛我们是全程摄像,赛后还拍照留念。可以说,这场活动丝毫不亚于大学生所举办的演讲比赛,就连评委老师都不相信这是我们学生所承办的活动。毫无疑问,我们成功了!

三、活动的成效与反思

1.成效。通过这次演讲比赛的举办,我们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经验还是影响,都可以说是我校史无前例的。

(1)挖掘了一部分学生的潜力。我所选择的参加幕后工作人员的学生不是班上的优等生,而是在班级里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我就是想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一点一点地挖出来,发现自我的价值。这样一来,他们也能够增强一定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比如,八年级2班的徐龙同学,可以说是班上的学困生,但是他在我的鼓励下,完成了一项对他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成为演讲比赛的主持人。从主持人台词的编写到现场的机智反应,他把“几乎不可能”变成了“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一种自我的跨越,而跨越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

(2)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有些参赛选手写好演讲稿后请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指导,老师们都是非常认真地为他们讲解、示范演讲的精髓,并为他们提供演练的场地。有些充当工作人员的学生在碰到一些难解的问题时也会请教他们的指导老师。这一过程,就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学生跨越“角色的界限”,把以前眼中“高高在上”的老师拉到自己的身边,并共同参与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活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近了,感情深了。在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也碰撞出不少的“极富创造性的火花”,为我们的演讲比赛增光添彩!

(3)提供了一些活动经验。从活动的准备工作、赛事的顺利完成到资料的整理归类,像这样比较完美的比赛活动在我校尚属首例,因而过来“取经”的老师也不少。在传授经验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一些更好的做法,激发出更多的富有意义的创造性思维。

(4)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次极具学生特色的演讲比赛被报道到了我县教育局网站,好评如潮。

2.反思。本次演讲比赛的成功可以说是“意外之花”。我在赛前没有预料它会办得如此得有声有色,这得益于我当时的灵机一动――让学生有一双想象的翅膀!但在欣喜之余,我还是有点遗憾的。

(1)学校类似的活动不是很多,而且不是非常的“正规”。因而学生获得这样锻炼的机会不多。

(2)学生社团几乎没有,兴趣爱好得不到长远的发展。因而,我们要利用身边一切的资源、条件去为学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飞想象的翅膀,赢得成功的机遇!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77-01

我国的传统教育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传授知识,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样,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应用型人才。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为今后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停留在前人基础上而无所进步。现行的教育体制则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能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活动。江总书记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1]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也是新世纪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准,“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大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2]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依赖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多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中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接触较多,视野也比小学生开阔得多,所以对什么事物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摇篮,作为农村初中来说,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知识面窄得多,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对农村的孩子来说,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受教师的影响。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由于知识积累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就会形成“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认识差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求异思维。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把教参的理解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在考试中,用既定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这些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就可能枯竭。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参上明确指出本文是寓言,主要表现愚公大智若愚的精神。可学生可能认为愚公搬家更省事,现代移民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如果学生有这种认识又何尝不可呢?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只要理由恰当就可以了,何必追求一致呢?一般来说,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只要基本符合事理,教师都应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让学生保存心中那熠熠生辉的创新火花,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上有许多涉及农村题材的文章,我们要善于抓住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例如,我们在教学鲁迅的《风筝》时,就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发散思维,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与鲁迅的弟弟类似的经历,有没有与类似的体验。也可大胆想象,如果你是当时的弟弟,你会怎样想?心理感受如何?再如,我们教学《童趣》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把平常的景象或事物变得美丽而又奇特。当然,对于其他文学名著,我们仍然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与大胆想象。如教学《孔乙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到当今大学生中的“孔乙己”,他们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现象。也可以大胆想象,孔乙己断腿之后会怎样。再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可让学生改写结尾――小孩子说出真话后,皇帝怎么处置他,皇帝又怎么处置骗子及大臣。通过这样的发散与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就会培养起来。

篇5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人能够对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分析能力。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学科,因而对小学科学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纵观小学科学教学,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明显不足,因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性,所以有关人员应加强对该问题的探讨,提出有效策略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提升小学生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存在诸多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认识能力不足方面。首先,认为科学学科教学中,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思维能力是小学生自主养成的。其次,认为创造性思维为优等生所特有,其它水平学生不具备,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平台具有倾向性。最后,在科学实验教学中,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动手操作时间相对较少,且将实验步骤、内容等问题直接告知学生,减少学生探究时间和缩短过程,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二、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其路径相对较多,但结果只有一种。所以,科学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竞争是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决定力量,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开创祖国未来。其次,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

三、科学课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一)鼓励小学生勇于质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鼓励小学生勇于质疑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起始,可以将小学生带入创造性思维的殿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进而提出质疑,为小学生专心寻找问题答案提供良好的动机条件。例如:在《大树的观察》教学中,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大树的树皮为什么自己裂开”、“树皮裂开后怎么办”等系列问题,待问题提出之后,教师不可急于为学生解答,而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深入学习,最终寻找问题的答案。该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使学生享受问题解决过程和得到答案的快乐[2]。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之门。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对所了解知识不满足,希望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对此,教师要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其求知欲。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力》一课中,教师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首先,问学生是否相信一张纸可以托住一杯水,相信许多学生都会摇头,表示不相信;其次,教师进行实验操作,以验证事实。当学生看到一张纸可以完全托住一杯水时,便会产生浓厚兴趣,想一探究竟。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小学科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因而要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将教学活动回归于实验中。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完全操作实验,而是在启发小学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既能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又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水有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将橡皮泥放入水中,问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有效方法将橡皮泥浮起。对此,学生开展激烈的探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一一验证。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有效培养,且激发小学生想像力,增强思维拓展训练的效果[3]。

(四)激发小学生创造欲望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激发其创造欲望,使小学生思维方式得以发散,打破现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所以,在该阶段,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敢于对问题加以探讨,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即便是异想天开的想法,教师以正确方式加以否定,不可打击学生,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想像能力。例如:在《登上月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月球与地球的区别问题,如空气、引力等方面,不仅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月球的认识,而且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月球宇航员服饰、喝水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结论: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小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小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不足,阻碍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且不利于人才培养。但是,随着小学科学课程的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逐渐深入人心,小学科学教师必定能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永广.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02.

篇6

一、引言

创造性思维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的发展潜力及价值空间往往由创造性思维决定。学校教育中,传统教育理念导致教育方法不符合新课改要求,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更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入手,探索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打造开放性课堂。在教学理念上,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摒弃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尊重学生主体性,营造开放的数学课堂环境

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一些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学科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对于初中生而言,学好数学必须经常练习、反复练习,才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明白学习的主体其实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新教学理念认为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为越多,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越频繁,课堂效果反而难以增强。相反,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越多,思维越活跃,那么数学课堂效果反而会更好。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准确定位,明白自己是引导者,只有在学生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教师才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要注意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人认为开放性课堂环境就是没有纪律、没有秩序的课堂。其实不然,开放的课堂环境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的课堂。教师要营造开放性的课堂环境需要运用科学的引导方法。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面对数学问题不知所措,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更不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很难形成创造性思维。好的课堂引导能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比如,教授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遇到的平行现象,然后进一步设置问题:通过观察,你们发现这些平行现象有什么规律和特点?学生简单讨论后会有很多答案,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把生活现象引入数学中,让学生比较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是否与数学中的平行线的性质相同。通过具有生活情趣的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其实非常近,课堂氛围就活跃了,学生更愿意思考数学问题,主动寻找更多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发现更多问题。良好的课堂引导能创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有层次的课堂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懂得更多的知识,而是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解决更多问题。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会设置一些课堂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方法让学生重温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这种方法确实能帮助学生重温课堂知识,让学生更多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由于很多课堂提问不存在引导性,学生思考积极性大大降低,很多学生觉得老师提出的问题要么太难根本不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要么太容易,缺乏挑战性。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要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初中数学问题要贴近生活,既要有基础性,又要有发展性。既要让学生觉得这样的问题不是完全不能解决的,又要让学生感到这样的问题不是轻易能解决的。如证明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两个全等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然后设置问题:“你们觉得画的两个三角形是一样的吗?怎么证明呢?”学生通过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证明,不同学生运用不同方法,都能够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但是有的学生没有证明出来。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分析这些同学为什么没有证明出来,错误出在哪里。同学们纷纷寻找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学生之所以能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因为老师提出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问题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学生由于好奇心和争胜心理比较强,就会寻找更多方法,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思考这个问题,仔细观察、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性。更容易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更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

四、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担负着巨大的任务。初中生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正视这个问题,探索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营造开放有序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相合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创造性思维。同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7

1.创造性思维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

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则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从某一特定目标出发,思维向外辐射,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向,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发散思维可以使人的思路活跃,提出各种各样的待选方案,特别是它能提出出乎意料的独特见解。然而,如果仅停留在发散思维阶段,那么就会使人犹豫不决,不易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达不到创造的目的,所以创造性思维还应包含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对立统一。

2.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

逻辑思维是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和顿悟,快速地做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可以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基础,直觉思维是高度成熟的逻辑思维的产物,整个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是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交叉状态下进行的。

3、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对立统一

抽象思维是舍弃非本质属性,抽取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 、想象来进行思维的活动。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在于创造想象参与思维过程,使思维活动能够结合以往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设,创造想象参与思维过程是创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为主变为抽象思维为主,因此,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意义

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切入点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二)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流畅性(指发散的量)、变通性(指发散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是发散思维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有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

(三)发展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诞生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去发展直觉思维。

四、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为此,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维环节。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对于这种好问的积极性,一定要很好地保护和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对于那些敢于发现问题,特别是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即使经过检验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 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是有益的,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另外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编题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独立并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或习题,主要告诉学生应如何去想,从哪方面去想,从哪方面入手,怎么样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曾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证明的主导思想。”,猜想是一种领悟事物内部联系的直觉思维,常常是证明与计算的先导,猜想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其真实性最后还要靠逻辑或实践来判定,但它却有极大的创造性。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灵感”和“感觉”,而是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理清思路。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篇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之林。” 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不少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从思维的培养方面,他们只是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这样,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当务之急。例如:我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江苏人民出版社)第一课第二框题中的“感受社会变化”时,没有直接去讲课,而是首先要求学生们围绕我给他们关于本课的教学目标由他们自己来设计尝试思考题。有的同学在认真预习后,很快就设计了“为什么要关心社会的发展?个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怎么理解?中学生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吗?为什么?”等等,虽然本课没有与同学们讲授新课内容,但是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这种意识已经深深地埋在了他们的心中,从而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培养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不受定势的束缚,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教师和教材,勇于从“确信无疑”的答案或结论中发现破绽,提出疑问,独创己见,独树一帜。人们所说的“标新立异”实际上就很有创新意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要倡导建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我在讲完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江苏人民出版社)第二十课第四框题《保护环境》的内容后,允许学生对我国如何去进一步保护环境这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提倡师生共同讨论、争论,哪怕是学生的“异想天开、不可思议”的言行都要及时予以评价和肯定,切不可抹杀瞬间的“闪光点”,应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独创己见、坚持己见”的自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学会查资料、找证据、求事实,千方百计论证自己的观点,想方设法证实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不要“随大流”,要有敢于坚持真理、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通过一节节“课”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

(1)设疑发散,多思善问。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创造性思维培养更是如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质疑,因为有疑才有思。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不宜迫不及待地将答案和盘托出、将结论直接奉献。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打破思维的旧框框,富有启发性、思考性,并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必把学生的答案都集中到与自己的答案一致才算正确。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问,不可嘲笑学生的问题“可笑”、“古怪”、“钻牛角尖”,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而扑灭创造性思维的“火苗”。

(2)敢想敢做、启发发现。有位科学家说过:“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和观念。”丰富的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的参与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创造想象就很丰富,他想象着用各种颜色的液体浇在报春花上,让它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来,如今达尔文当年的创造想象都变成了现实。事生于虑,成于做。有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苗”,还要由实验、逻辑推理等来证实创造性思维的正确性,从而使“火苗”能够延续与发展成“火花”、“火焰”。

四、在生活、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也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来源。在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只有充分挖掘生动有效地社会生活资源,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寻地兴趣,使学生在鲜活开放地生活、社会实践中去感悟、体验、探寻, 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让学生在充满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来不及深究的奥秘。通过小发明、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等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向,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篇9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分为表现特点和发展特点两部分。

1.表现特点。

对小学生来说,其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表现是零碎的、隐隐约约的,教师必须有锐利的眼光才能发现。

(1)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师的教学内容,且有较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强烈的好奇心;有时会提出一些老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并从自己解题中得到满足;学习上有不服输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标;不太看重分数却迷恋于自己的爱好;成绩不一定最好,但对小制作特别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

(2)坚持性。把指定的任务作为主要目标,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在失败和困难面前从不气馁和退却;敢于发表意见并坚持己见;不怕别人讽刺;认为需要于的事就坚持于到底。

(3)反应性。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综合和推理能力,对成人的建议和提问都能作出积极反应。

(4)对挑战的反应。乐于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敢于向不同意见挑战,不喜欢唯命是从;对教科书中的知识和老师的意见,总是批判地吸收,从中发现问题。

(5)敏捷性。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件能迅速作出反应,并得出结果。

(6)口头表达。善于正确地应用众多词汇;虽不一定善于辞令,但只要他深思熟虑的问题,总能较为妥贴、深刻地表达。

(7)深刻性。相对于同龄人而言,比较能透过现象看到实质;善于发现事物产生的深层原因;善于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

(8)灵活性。能由此及彼地考虑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摆脱自己的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善于用他人长处。

(9)独创性。喜欢独立思考,能举一反三,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具有发散和一题多解的思维特点和习惯;不轻易问老师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答案,常常要问为什么;能够用新颖或异常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喜欢标新立异。

(10)想象力。在学习上善于大胆想象和提出假设,不断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和新结果;有良好的联想和直觉思维能力;喜欢幻想以至异想天开。

(11)推理能力。能够把给定的概念推广到比较广泛的关系中去,能从整体的关系中去理解给定的材料;有特殊的方法寻求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控制排除各种变量;有初步的类比、联想、迁移能力。

(12)兴趣情绪。对各学科和活动都感兴趣;自信心强,情绪稳定。不患得患失,有幽默感。

2.发展特点。

(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

(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

(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看问题比较浅,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时,主动思维较少,大多是被动思维,也就是思考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二、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培养创造性思维氛围。

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造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不良的甚至恶劣的氛围,可以扼杀创造人才的出现。为此,学校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是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上来。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大凡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无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要保护好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观察的原动力。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3.教会学生联想和善于想象。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

4.教会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也可以对语文课上的结尾进行扩散性思维。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学的艺术就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的艺术。他有一句名言:我提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

5.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在科学殿堂里,大凡能登上一席的,往往都是一些标新立异者。他们往往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对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想法。

篇10

创造性思维及其对称性关系的把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解决问题能力的成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能力,就应该从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开始。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我们确定学生创造性(对称思维的整合思维运演模式)思维品质的目标如下:

⑴敏捷性。即教学生在平时的观察中或在一般不为他人所重视的现象中,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性质、意义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要害或着重点。

⑵独立性。即教学生能够自觉要求自己独立地思考问题,做到既尊重他人的成果或意见,吸收或借鉴他人成果或意见中合理的成分,又始终保持整个思维过程的自主性,独立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⑶发散性。即教学生面临问题,能够很快拓宽思维领域,通过急骤联想的方式获取众多可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息,提出两种以上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设或答案,保持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⑷新颖性。即教学生在对问题的理解上,或对问题解决提出的假设、方案或结论上,都能包含一定的创新因素。

二、应用对称性关系培育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创造性思维

(一)应用对称性关系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综观国内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创立、成长、稳定与冲破各种难关的案例,无一例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这里“发现问题”的概念范围比较广,它包括事先预见的、事中遇到的和事后总结出来的。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有许多发现问题的思维方式。只要在一种思维不能发现问题的时候,试着从对称的角度来思考(甚至是试着用多对思维方式整合应用),那么我们就开始了创造性思维的历程。

例如,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在制订年度销售计划的时候,需要预见市场发展趋势,就是一个事先预见问题的典范。一般情况下,此时需要营销管理者过往经验的总结和以往年度市场数据的统计、分析与预测。但随着21世纪各行市场越来越频繁而不可预测变化的加剧,以往一般的预测工具的局限性正开始突显。于是,如何才能更接近现实地预测未来就成了管理者的梦魇。针对于此,掌握了对称性关系的人就显现出了其思维的创造性一面――不能预测,那么何不设定灵活而具有市场响应能力的组织,干脆抛开预测来积极面对随时变化的市场?

然而,教学与真实、残酷的市场还是有区别的。为了真正做到“事情怎么做(问题怎么解决),就要求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我们师生应做如下几点努力:

首先,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模拟情景,激发学生寻找和发现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经营操作当中:要求学生假想自己是这些公司的主要决策者,面对公司的危机,自己能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采取应对措施。

第二,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即突破常规,打破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打破时空界限,重视联想法的应用。

第三,不断实践,努力探索,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探索求真精神。

用此方法训练,可养成学生意识问题的存在,而且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形成思维的敏锐性。

(二)应用对称性关系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1.应用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处理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又离不开复合思维。所以,在创造性思维的培育中必须同时抓好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继续危机公关的例子,当学生首先应用他们的发散思维设想出应对决策之后,先不评判他们的可行与否,而是耐心地激发他们寻思自己做出该决策的思路。然后鼓励他们尝试着沿自己原来思路的逆反方向检查自己思路的遗漏和不合理之处。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应用自我思维的逆反来发现问题的过程。当真正当事者做出应对措施的时候,鼓励他们比较自己与别人所做决策的差别之处。最后,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企业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应对策略。将整个应用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处理危机公关问题的实例用图表示出来,如图1所示:

2.应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处理问题

对非逻辑思维的养成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一方面要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直觉和灵感产生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以,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然,我们应该让学生首先把课本中的知识学扎实,但是也决不可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思善想――如果一个人长期专注于一个问题,就会造成思维的某种深度,使思维由弥漫状态而聚集于某一焦点。当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时候,思维也就接近于临界点,而临界点一旦被某种因素诱发,大脑便会立刻产生顿悟,使问题得到解决。当然,这并不是说沉思之后顿悟必然会紧接着自然而来,相反,当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索性不如放弃一下思考(如去休息、睡觉)或许会更有利于灵感的到来,但是这种沉思却是顿悟前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其三是为学生积极地创造产生直觉和灵感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不断地为学生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巧妙地捕捉和把握直觉和灵感产生的时机予以启发和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达到对问题的领悟。

对逻辑思维的培养,笔者认同最普遍的看法――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努力要求自己常做数学习题,以磨练自己的严谨性逻辑思维模式。

由此方法训练,可养成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能找到问题改善的空间,而且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形成思维的发散性、新颖性、独立性和敏锐性。

(三)应用对称性关系培养预防问题的能力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各种风险与突发事件会随时袭来。是否具有预警系统并快速地采取相应行动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IBM、雀巢、娃哈哈等都遇到过灾难性事件,但它们均以及时和高超的公关活动安然地度过了浩劫;三株、巨人因反应不力而元气大伤。冷眼旁观这些或成功或失败案例的时候,人们都为胜者喝彩、为败者唏嘘。但是,作为即将面对未来市场的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仅仅学习胜者的成功之处、吸取败者的教训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还有反思: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预防吗?

2005年肯德基被控告其新奥尔良烤翅、烤鸡腿堡等产品涉嫌含有苏丹红。作为全球著名的食品企业,在肯德基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上,类似“苏丹红”事件的经历绝对不是第一次,其对于食品卫生之类的社会危机亦无可避免。虽然这次它靠诚恳的自查然后主动停售、全国连锁统一步骤、寻求官方媒体的权威“庇护”、重建消费者信心等从容度过了危机,可是已经吃了这些产品的消费者的心还能回来吗?其实这类危机的出现,原因还是在企业方,在企业自身的诚信、管理和自律问题。如果这些方面从一开始就把好关,那么就会起到有效预地防问题的作用。比如麦当劳严格的数据标准及中央厨房式的组织结构就是其预防问题的能力所在。

当然,在预防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可以像麦当劳那样进行组织上的大动作,也可以设置像沃尔玛的全球跟踪系统一样的预防系统。

同样,用细节来预防问题也不泛诸多典型案例。比如上海地铁2号线与1号线的几个细小差别,造成2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1号线――上海地势较低,仅比海平面高一点,一到夏天,雨水就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而1号线比2号线多了三级台阶,起到了有效防止雨水倒灌、减轻地铁防洪压力的作用;1号线在距站台50厘米处较2号线多了一条装饰线,能够预防顾客过于接近站台边沿造成安全事故,等等。

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结合这种对称性案例来引导(如图2所示),那么对称思维的魅力将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强烈的冲击。常用这种有冲击力的方式教学,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运用对称性关系思考预防问题的条件反射。

由此方法训练,可养成学生“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成本意识和危机意识的素质,能找到事前管理的内容,而且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达成思维的预见性、有效性和独立性。

三、培育创造性思维对教学管理改革的启示

(一)大学阶段,青年学生成长具有相当的自觉性,教育者在考虑培养目标时,不能单纯把受教育者简单地视为“教育对象”,而应当把受教育者当作发展主体。教育工作应该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复杂的网络化方向发展。

(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难免出现幼稚之举甚至可笑之处,这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必须营造宽松的学术研讨氛围,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学习,大胆交流,共同提高。

篇11

一、民主、和谐,激发兴趣之关键

心理学家托兰斯曾提到:“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环境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引导学生勤思、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创性,促使学生内在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创造潜能得以迸发。如在教学《最佳路径》一文时,我就围绕“迪尼斯乐园的路径,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不断鼓励不同想法的出现,只要有一定的道理,充分给予肯定,及时给予奖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肯定与表扬中得到提升。因此,关注学习氛围的营造,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领学生走上成功之路。

二、观察、判断,培养直觉之方法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之一。直觉思维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观察、判断。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则为学生观察提供一定的材料,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启动直觉思维,积累经验,提高直觉思维能力。如在进行以春天的发现为主题的作文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在附近的青山公园寻找春天,指导学生逐一观赏春天美景,引导学生注重整体观察,思考呈现在眼前的是什么?再有序、深入观察,逐步加以认识;然后鼓励学生直觉判断,思考讨论“从哪些地方可发现春天来了?”最后引导学生带着直觉判断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完成习作。这样的习作教学,它既反馈观察的收获,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既注重学生观察的训练,又进行直觉思维的培养,促进直觉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突破、创新,重视求异之核心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重视学生求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不同的方向思考,用新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提出不同见解,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围绕“如果你尝试来切苹果,你还可以怎么切?”这话题积极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学生热烈讨论,广开思路,在不同中达成共识: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又如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小猪、小牛、小猴三种动物用不同方式处理三袋麦子,谁的处理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既没有简单效法小猴,也没有一味排斥小猪。如有学生说:“吃一半、留一半”,有学生说:“做成食品,送给别人一起享用。”有学生说:“直接送人,帮助别人”……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让学生真正明白小猪的憨厚、小牛的节约、小猴的聪明,认识到同样三袋麦子,呈现的三种不同结果,三种不一样的发展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确解读土地爷爷的评价,获得科学的认识。这样,既重视求异,又注重求佳,才是达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最终目的。

篇12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创她的设想和非常理智的判断。根据庞加莱对数学创造的理论指出:“数学创造性思维就是根据需要选择、辨认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它产生的心理机制是创造诱因、信息储备和序化方式。

二、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一)非常规性。数学教师要另辟蹊径,要有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思维。日常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执教者提出“225是几位数,用对数表计算”的问题之后,学生都不怎感兴趣。如果换一种提法:“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后传给两人,此两人在一小时后又分别传给两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人口一百万的大城市吗?”这样发问,学生有了解此题的兴趣和积极性,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二)积极主动性。要创造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就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未思”,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创造的过程困难重重,更需要创造者全身心的投入,去敏锐观察,发挥想象。

三、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展示数学思维的过程。

1.重视数学思维认识发生阶段。数学思维活动大致分为数学发生阶段和知识整理阶段。前者指概念如何形成,结论如何被发现的过程,后者是用演绎法进一步理解知识,推广知识的过程。因此,前一阶段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阶段,使学习与发现同步。但是,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只要结论,不要形成的本末倒置的新课匆匆带过,以腾出时间练习等做法,是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

2.数学思维的展示主要包括三类人思维活动的展示,即数学家的,教师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将数学家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之间架设桥梁,以实现思维活动的和谐。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讨论解决它。他的解题过程常使学生受益匪浅。华罗庚在教学中也一向重视概念产生、命题形成及思路获得的思维过程的教学,重视回答学生提出的“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一类问题。

3.进行“问题探究”是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的有效形式。在解题教学中,要求在问题表征,解题分析。思路探寻等过程中,教师都应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暴露和揭示真实的数学思维过程。例如面对一个完整的数学解题,教师在设计时,需要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解答,是什么促使他们想出这样的解答,我是怎么想出它们的等,这样通过对“过程”的辅佐,对解法的揭示,使枯燥的习题讲解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由此逐渐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数学直觉思维的训练。

数学直觉,使数学问题产生猜想。乔治玻利亚的《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在你证明一个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出证明的主导思想。”所以培养数学猜想乃至直觉思维很有必要,从下面三方面着手:

1.设置恰当的数学情境,促使学生作整体思考。即对于面临的问题,首先要整体上考虑其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复杂问题中寻找内在的、隐蔽的联系,从而将各种信息综合考察,进而作出直觉判断。

3.注意留给学生时间,教学中适当推迟作出结论的时机,给学生实践与训练的机会,通过整体观察与局部考察相结合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作出猜想。

(三)数学发散思维的训练。

数学发散性思维具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发散对象包括条件、结论、关系及数学公式的变形和派生;二是发散方式,对命题而言,可以是替换条件和结论,也可以是推广;在解题时,可以将解法发散。并且。数学发散性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创优性等特征,下面就具体说说这三种特征:

1.流畅性:对同一个问题尽可能提出几种猜想,多种解法或多个答案,即数学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法多用都有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