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9 10:05: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篇1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Key Words: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ssessment methods

作者简介:陈屹,(1986年-)男,汉族,江西上饶人,中央民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

地球的各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绝大部分的生存物资,如食物、氧气、药材、燃料,同时生态系统净化空气和水源、调节气候、提供娱乐文化等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人类依赖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这些“服务”而生存。生态服务功能是如此重要,可以通过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来更直观的为大家所认识。我们都知道,通过砍伐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木材的价值就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随之而来的是水土的大量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无法自我调节等等一系列本有功能的丧失,许多不可逆转的损失都是人类用其他方法无法弥补的,因为某个特定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其他生态系统无法取代的。通过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就能使得人类更清楚应该如何应对环境危机。

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述

(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大多数研究是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1997年,由Gretch Daily等人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与评价方法,并且分析了森林、湿地、海岸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近20个实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997年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中将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热带森林和温带/北方森林两类分别进行了价值估算。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大多数研究是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侯元兆等人第一次全面地对中国森林资源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价值进行了评估,薛达元等人(1999) 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费用分析法等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欧阳志云等(1999) 对海南岛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价。其森林评价的特点是考虑的服务功能比较全面。蒋延玲等根据全国第二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及Costanza等的方法估算了我国38种主要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成克武等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及恢复费用法对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

(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目前常用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炭税法和造林成本法、条件价值法,市场价值法适合于没有费用支出但有市场价格的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机会成本法主要针对具有稀缺性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在核算时既考虑使用者本人开发资源所付出的代价,也要考虑资源开发对他人的影响以及后代人由于不能使用该种资源所需付出的代价;影子工程法是指当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替代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炭税法和造林成本法计算出单位干物质生产量所吸收的CO2和释放O2,并根据国际和国内对CO2排放收费标准将生态指标换算成经济指标,得出固定CO2的经济价值;条件价值法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中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之一。

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问题与对策

(一)现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研究现状,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森林生态统服务价值评估,即定量受到学科知识结构的约束,方法的探究也是所面临的难题。无论从理论和研究方法上,该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

1.研究的范围问题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计量一般是在宏观的层面上进行,并不能保证每个微观个体得到考虑,统计数据的不精确。使得评价得出的结果偏差较大,难以形成普通通用的价值评价方法。此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一个主观的行为,每个评估主体的不同必然带来评价结果的差别,使评价结果的实用性打折扣。

2.评估方法缺乏动态

对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到这些数据。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科学研究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往往都是短期的、静态的,评估的结果的长期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3.价值重复计算

前述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有17种,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生态系统往往在发挥一个功能的同时,发挥着另外一个功能。而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按照服务功能每一项单独计算价值,这样无疑就会把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重复计算。

4.评价方法落后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研究,采用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致使速度慢,无法快速有效的完成评估。无法得到某一时间点的某类数据。

(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改进对策

1.提高数据真实性

为提高检测森林生态系统的数据真实性,应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增加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2.多学科的有机结合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背景,只有很好的同时利用多门学科,才能摆脱知识结构的约束,完成价值评估研究。

3.提出生态效益计量评价指标

为避免重复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我认为应模仿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设定一系列的指标,指向每一类的生态服务点。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重复计算价值问题。

4.相关方法的引进

随着研究的深入,森林生态系统成为研究的重点,生态效益不显著的如农田、荒漠生态系统,相关研究较少。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时,可以采取其他生态系统研究的特色方法,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一)涵养水源价值

根据影子工程法。计算整个区域所涵养的水量总量,如果将所涵养的水都看作是森林中虚拟建造水库的水,那么:涵养水源价值=涵养水源总量×水库水价格

森林就相当于一个容量大小与涵养水量相当的水库,我认为建造这样一个水库需要的费用也应考虑在内,所以涵养水源价值=涵养水源总量×水库水价格+建造水库成本。

(二)保持土壤价值

分为减少土壤侵蚀价值和减少N、P、K流失的价值。前者计算方法为:

减少土壤侵蚀价值=林区减少土壤侵蚀总量×林业生产年平均收益

林区减少土壤侵蚀总量=减少土壤侵蚀模数×有林地面积

后者需要做土壤养分测定,计算方法为:

减少N、P、K流失的价值=侵蚀土地面积*单位面积土层中N、P、K总量×化肥替代价格

保持土壤价值为两者之和:

保持土壤价值=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减少N、P、K流失的价值

上述计算过程,常见问题在于数据的获得准确性较差,需要多点取数,求平均值。一旦森林土壤流失减值,造成的损失并非如此简单的计算,因为土壤是基本上所有植物扎根的地方,是植物生命的根本。

(三)固定CO2释放O2价值

根据森林各树种的年生长率和各森林面积可以计算得出固定CO2量和释放O2量。对于CO2量,采用造林成本,计算总价值;对O2量,采用工业生产成本,计算总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制氧服务功能价值=固碳总价值+制氧总价值

固碳制氧过程,应该算作一个过程的两方面,固碳的同时就能制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不应将两者价值相加,可避免造成的重复计算。

(四)净化空气价值

对于SO2、粉尘颗粒的净化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采用吸收能力法,已知每单位面积阔叶林或针叶林的吸收SO2能力,乘以不同树种总面积,乘以工业固SO2的投入。得到净化SO2能力。对于吸附粉尘颗粒,同样采取吸收能力法,得出林区吸收粉尘的服务功能价值。

净化空气价值=吸收SO2的价值+粉尘颗粒净化的价值

=工业固定等值SO2投入成本+工业粉尘颗粒净化成本

(五)供人们休闲游憩价值

采用费用支出法,以游憩者支出的费用总和作为生态游憩的经济价值。但是对于尚未开发的景区,和无法开发的景区,可以采用旅行费用法,模拟旅游市场,计算出游憩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上述各项价值的总和。

四、结论

上述评估方法是粗略的,存在部分重复计算、数据不具代表性、功能分类不全面等等缺陷。但是尽管是保守或是高估的计算结果也可得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其中休闲游憩价值占服务功能总价值的46%,这为发展当地旅游业发展,如何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当地经济收入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让人们清楚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能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破坏环境,造成服务功能减值将远远大于收益,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要通过维持与保护生态系统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维持一个可持续的生物圈。现代研究证明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但不能替代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生态服务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Costanza R,Arge R D,Groot R D,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Nature, 1997(387):253-260.

[2]财政部农业司.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许纪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林业资源管理,2007(3).

[4]王兵,李少宁,郭浩.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J].江西科学,2007,(5).

[5]薛达元,包浩生,李文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1999,(3).

[6]许纪泉.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其空间分布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7]刘承江,张恒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8,(6).

[8]宝音都扔,郭晓川.生态系统服务定价方法刍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31).

篇2

一、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背景

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食物、纤维、木材、药物、工业原料和服务。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对生物资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且,由于生物资产本身的一些特性,其在人的劳动与自然力的共同作用下生长的,受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另外每种生物资产的生长、发育、成熟、结果都不同,因此,对生物资产的研究不管是从会计角度还是评估角度都是比较重要的。从会计角度看,全球范围内不管是组织、协会还是个人已经认识到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在这方面研究最早的是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ustralian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AASB)于1998年颁布的1037号(AAS35)会计准则,即自生和再生资产(self-Generating and Regener-atingAssets简称SGARAs)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以下简称IAS41)对生物资产的研究从概念的界定、初始确认到后续计量作了详细具体的介绍。我国在借鉴国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但从资产评估的行业讲,对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的研究很少。目前具体的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准则,这给从事生物资产的企业的经济活动带来了不便,制约了其快速发展。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向信息使用者传递一些有用可靠的信息,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为了保证会计与评估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进一步体现评估对会计的补充和完善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大潮中,生物资产的租赁、重组、典当、保险、交换等经济行为的不断增多,不能仅依据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来反映,还要借助于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资产评估结果重新确定其价值。

二、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及生物资产的企业与日俱增,探讨生物资产价值的评估问题,对评估行业和企业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首先,为生物资产价值评估做出理论贡献。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对其他行业,尤其是农业资产评估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价值评估理论,可以得出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目的、依据和方法。在评估范围越来越细、越来越广的情况下,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和评估方法、模型提供参考,对于推动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其次,可以推动会计学相关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从实践上讲,有利于建立全行业统一的评估准则,使评估机构能够很好的按照规范行事,使生物资产的评估更加明朗化;有利于持有生物资产的企业更好地掌握本企业的资产价值情况,促进企业加快生产,提高企业资产价值;有利于不同地区企业持有的生物资产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比性;有利于生物资产的信息使用者获得全面、详实、可靠的评估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和完善评估准则,加快我国评估领域的发展;有利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发展;有利于协调有关评估各方的经济利益。

三、西方国家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现状分析

英国《评估指南》(红皮书)1996版指南12――森林与林地资源评估,提到了关于资源类植物价值评估的一些方法。《欧洲资产评估准则》(EVS)2000版指南5

贷款为目的的农业资产评估中将农业资产划分三个大部分来说明:第一部分介绍农业资产包含的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评估方法以及市场价值的确定;第二部分介绍了多年生植物的存在形式――正在生长着的、培育中的、收获的和其他形式的,还介绍了一些牲畜;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在评价这些动植物时影响因素和多年生植物的评估方法。《IVS指南10――业资产评估》2005版该指南中指出了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评估中将其划分为附着地的生物资产和非附着地的生物资产,将其区别于农业资产和个人财产进行评估,要求根据农业生物资产的类型和周期性按照市场法对农业资产进行评估。《澳大利亚评估准则与实践》对乡村资产评估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对生物资产相关不动产的阐述,如果园的建设投资、养殖设备、设施等评估。国外学者进行很多有关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从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类型、评估方法和案例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国外比较流行的是条件价值法。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福利经济学对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非市场化商品与环境等公共产品价值的思考,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评估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将评估方法分为三类,即实际市场价格法(市场分析)、模拟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

从上述国外研究现状来看,虽然国际评估准则和发达国家的评估准则中对农业资产评估的研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相对于其他资产评估研究来讲,起步较晚,而且也不成熟。各评估准则中只是粗略介绍影响生物资产的自然因素,都没有详细说明生物资产具体的评估依据、评估原则和不同生长阶段下的评估方法及一些参数的选取,未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及评估的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有的国外的理论与方法不能满足生物资产发展的需要。

四、我国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是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属于新兴行业。1989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国有资产产权变动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若干规定》,这是我国首次提及资产评估问题的政府文件。1993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涉及行业越来越广,技术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1996年颁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试行)》,2001年又颁布《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具体准则。但目前关于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文献很少,而且部分都是从森林资源或者森林生物多样性角度进行的,尚未对生物资产有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本文从生物资产概念、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和果园资产评估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2006年以前,一些专家学者们借鉴IAS、《澳大利亚自生和再生资产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给出了生物资产的定义:生物资产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并将其划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为了研究方便可将生物资产划分不同种类:按其生物学特性分为动物和植物;按其生长周期长短分为一年生生物和多年生生物;按价值转移方式的小同,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

性生物资产;还可划分为成熟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物资产(何梦圆、马慧,2006)。

另外,我国学者在会计核算基础上总结出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相比,具有下列基本特性:一是生物资产形成的特殊性。一般资产完全是依靠人们的生产劳动取得的,而生物资产是通过人的劳动和生物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资产的价值形成除凝结有人类劳动以外,自然力作用的生长、发育会形成其增值;生物资产的经营受自然规律的制约,遵循自然规律,生物资产就会顺利地生长、发育,不断再生,反之则会消亡,失去其价值。二是生物资产的多样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繁多,这使其各自的生长、发育特点差异很大,增加了计价难度。三是生物资产经营周期的既定性。生物资产的投人、生产、经营、回收的周期完全决定于生物的生命周期,不同于工业生产周期以及资产价值转化的周期可人为控制。生物资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二)资源类价值评估资源类的价值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我国资产评估协会尚未制定有关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关规定,1996由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林业部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以适应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事业的发展,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保护森林资源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林业部、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局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制定的,具体规定了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程序和基本方法,对林木资产评估、林地资产评估、森林景观资产评估及整体林业企事业资产评估作了详细规定,规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按照大范围森林资源包含的经济林也属于生物资产的范畴,此《规范》中指出了森林资源中林木、林地、森林景观及整体林业企事业的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侯元兆等(2005)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评估了中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出了生态服务价值,即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和净化大气的经济价值三项生态服务价值,首次得出了森林的这三项环境价值远大于立木价值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王强(2006)按照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以及影响森林资源资产价值因素的复杂性,详尽的介绍了各类森林资源资产的具体评估方法,包括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市场价倒算法、年净收益现值法、年金资本化法、收获现值法、重置成本法、序列工数法、历史成本调整法,重点介绍了运用收益现值法时应考虑的折现率问题和质量调整系数。该项研究中还按照不同种类介绍了各评估方法的应用,其中林木资产评估中从用材林、经济林、竹林、防护林和特护林方面,详细介绍了评估方法的应用及评估时涉及的影响因素。何梦圆、马慧(2006)研究指出,按照生物资产的特征,消耗性生物资产采用重置成本法和市场倒摊法进行评估,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生长阶段确定评估方法。邹继昌(2006)采用收益现值法对用材林林木资产进行评估,给出了评估参数及评估公式,说明了采用收益现值法的理论依据。谢德新(2006)提出了经济林按照生长阶段产前期、始产期、盛产期和衰产期进行评估,指出成本法主要适合于产前期,市场法理论上适合于任何长阶段,但现阶段因前提条件不具备限制了这一方法在经济林资产评估实践中的实际应用。经济林的收益年限在整个经济林寿命中所占比重最大,故经济林的资产评估主要以收益法为主。

(2)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北京大学教授张颖开创性地利用市场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支付意愿法,对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核算,得出了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成果。吴火和(2006)研究认为,针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不同价值需要采用不同的计量评估方法,主要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法(假想市场法)。为提高评估的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在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进展的基础上,尝试设计了基于专家知识的智能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专家辅助系统(ESEFBA)。而且文献还列举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生物资产类价值评估,从木材生产价值评估和林副产品生产价值评估角度对直接实物资源资产进行评估,其中林副产品采用的是市场价值法。李银霞(2002)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从直接使用价值评估方法和间接使用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两方面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进行论述。

(3)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彩梅(2006)在对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概念、价值属性、价值特点、价值分类、价值内涵以及价值评估方法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构成分类及其评价方法,提出了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的原则和依据。其中涉及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市场法的应用。

(4)果园资产评估。应容枢(1998)在对果园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果园的特征、经营果园面临的行业风险和涉及到的果园时间价值补偿因素,得出果园应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法。

篇3

在应用能值进行分析的方法我国较早就从国外引进这种理论与方法。在对森林的生态环境的价值分析上采用能值分析可以综合的分析和评定森林系统的价值。森林的服务功能价值可以根据森林生态系统能值的分析进行得出。能值理论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在对生态系统分析时所会遇到的自然、气候、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复杂、获取难度大等问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所拥有的资源与价值等都转换成为同种类的标准能值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一个可以度量的数值,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评估,并推算出其发展的可能性,组合成科学的依据,这就是能值。能值的计算中也包含着服务功能价值这一项。

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

SCEP在《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中首次使用了服务这个词,并列举了生态系统对人类有益的一些环境服务。Holdren和Ehrlich在人口与全球环境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到公共服务,并认为这些服务不能被科技取代。之后,出现了自然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两个词。进入90年代,Costanza等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阐述和对比,指出人类直接或间接地从前者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获取服务。而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委员会编写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一书中提出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取的收益。Fisher等进一步将生态服务扩展为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福祉的方面。综上所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理解为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中形成及维持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

二、能值的作用

能值就是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中的资源、商品或服务等的价值进行定量分析。产品或劳务形成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投入应用的一种有效能量,就是其所具有的能值。而任何形式的能量均源于太阳能,故以太阳能为基准来衡量各种能量的能值。任何资源、产品或劳务形成所需直接和间接应用的太阳能之量,就是其所具有的太阳能值,其单位为太阳能焦耳。该方法解决了不同等级和不同类型的物质不能同时分析、比较的难题。

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分为能值分析法、价值量评估法和物质量评估法3大类,而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其基于市场理论的价值评估方法又可以分为3类:

1.实际市场法。对于具有实际市场经济价值的森林资源,将其相关产品以相应的市场价格计算其价值。评价方法主要是市场价值法。

2.替代市场法。有些生态服务没有直接的市场和市场价格,只能通过寻找相关替代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和市场价格,间接得出其具有的价值。其主要包括机会成本法、替代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享乐价格法、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等。

3.虚拟市场法(又称假设市场法)。对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没有市场交易价格的生态服务,必须在人为条件下设定一个虚拟市场,通过询问大众对该森林的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来估算其生态价值。其代表方法为条件价值法(意愿调查法)和意愿选择法。

四、能值与服务功能价值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4种服务功能,由此衍生出的评估指标体系多样,但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就国内外现有的相关体系、评估方法及计算方法做了归纳总结。其中,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所包含的6项功能(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11个指标(调节水量、净化水质、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林木营养物质积累、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滞尘和物种保育)构成的评估体系科学性较高,被广泛采用。

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根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报告,2004-2008年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9.5亿h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31%。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对我国环境、生态起重要作用。应用能值理论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的方法相对简单,资料获取容易,且可以做长时间尺度的推算。如果能找到森林生态系统能值与服务功能价值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森林生态系统能值计算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从而解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计算繁锁,资料获取难度大等问题。应用能值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建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能值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关系。在建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能值和森林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关系时,为保持研究数据的一致性,减小估算过程中的误差,采取统一基准建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能值和价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关系。

在建立能值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时,应该按照地区分区进行。寻求能值与服务功能价值的关系,以此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同时通过数据的统计,应用能值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价值估算发现,在我国因为人类的生活活动对森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森林覆盖率大,但是服务功能价值却不高,这就需要对森林系统进行保护,加大造林工程。

篇4

0 前言

森林对生态环境维持和改善方面有重要作用。比如,森林是天然的制氧机制,万能的消灭环境污染的净化器,它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和最稳定的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是指森林对自然过程或生态平衡所做出的以经济为指标评价的贡献,代表着地球经济的一部分[10]。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源、保护培育土壤、二氧化碳的固定、释放氧气、林木营养物质的积累、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的旅游憩息和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它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所以森林的盛衰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优劣,关系着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1)研究的意义

楚雄市位于滇中云贵高原,鉴于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森林在生态和经济建设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楚雄市森林资源总的特点是次生林多、林分质量差、人工林树种组成较少,结构简单[8]。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比如乱砍滥伐,引起了部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比如水土流失等等。科学客观研究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服务价值,以期为核算楚雄市森林资源资产提供科学依据,最终为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楚雄市经济核算体系而实现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基础,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能促进对楚雄市自然资本开发的合理决策,为楚雄市制定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市民意识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并最终促进楚雄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处理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现状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且研究的类型也最多。20世纪40年代,主要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划分和价值评价。许多研究者选择不同的角度分别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进行了研究[3-5]。Pimentel等[2]研究报道称,仅因水土流失在全球导致的水库淤积所造成的损失就约60亿美元;但Opschoor等[6]认为该评估结果难以服众。1991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就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专门进行了讨论;Constanza等人[1]综合了国际上已经出版的各种不同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结果,在世界上首先开展了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1997年,由Costanza等创立了较完整的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在世界上最先开展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随后,国际学术界围绕Costanza等(1997)创立的评估方法展开了激烈争论,许多学者和专家等对Costanza的这种评估数据、方法、结果提出过质疑,尽管学者们观点各执己见,但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仍被国际社会及专家学者们广泛接受。Constanza为大区域范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今后的研究仍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2001年启动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则是生态系统评估确是最大规模的实践及尝试[3]。近年来,Serkan[4]、Troy和Wilson[5]等利用GIS技术将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和领域在不断在扩大,使评估生态系统的方法更为合理、有效、实用,并且为实际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服务。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开展较晚,自80年代末开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而研究方法多数是借鉴国外的。许多研究者选择不同尺度和角度开展了许多区域性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工作。20 世纪末,中国的一些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者对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理论、 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米锋等[8],2003;余新晓等[30],2005;张岑等[12],2007;靳芳等[16],2007;李文华[14],2008;韩素芸等[23]2009;王兵等[17],2009;唐佳[13],2010;陈屹[29],2010)。侯元兆等人第一次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3个指标对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估,王兵等[17](2011)2009 年估算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 10.01万亿元,并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下简称规范)(LY/T1721-2008)[7],特别是 21 世纪以来,对不同尺度、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开展了大量工作 (李文华等[14],2008、2009),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对于正确认识各种生态系统服务资产、 积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楚雄州林业局营业站的施庭有在1999通过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对楚雄州森林生态效益做了初步估算[11]。

当前,大尺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占据首要地位,特别以全球和国家尺度为多,基于区县等行政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研究较少。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为功能分类研究方法,对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浅析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现状。

1 研究区概括

1.1 自然地理概况

楚雄市位于滇中云贵高原,金沙江水系和元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跨北纬24°30′~25°15′,东经100°35′~101°48′之间。东邻禄丰县,西与南华县和思茅市景东县接壤,南邻双柏县,北同牟定县毗邻。楚雄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倾斜葫芦形。市境山脉皆隶属哀牢山系东麓支平余脉,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市境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冬干夏湿,雨季集中,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冬季降水量偏少,年平均气温15.6℃[35]。全市土壤类型多为水稻土和红壤土[35]。

1.2 森林资源概况

楚雄市地处云南省中部,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5乡14镇,国土总面积4433[3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47207.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8.32%,森林覆盖率76.9%,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2008年楚雄市活立木蓄积2001.1860万m3[20],森林资源总的特点是次生林多,阔叶林少,森林成分质量差,人工林树种组成较少,群落结构简单。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评估采用的数据及来源为: 国家林业局的社会公共数据(表1[7])、2008年楚雄市林业局完成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2)。

表1 社会公共资源数据[7]

注:居民生活用水价格采用楚雄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2.2 评估体系的建立

在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各种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背景特征,参考相关文献数据资料,构建适合云南省楚雄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见表3),主要包括7个指标类别13项指标因子,此次考虑到楚雄市森林的主导利用方向及数据指标的可获得性与可靠性,并且由于气候调节等服务功能评估指标尚难以找到合适的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12],在此不列入评估范围。

2.3 评估方法及过程

该研究采用影子价格法、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及条件价值法等方法,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营养积累、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游憩与科研文化7个方面,一共涉及13项指标,对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估算。

2.3.1 涵养水源

1)调节水量价值

3 结果与讨论

3.1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物量

根据以上评价方法,得出云南省楚雄市7个方面13个指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实物量如表9。

3.2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所提供的价值量比较

在7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之中(详见图1和图2),其大小顺序依次均为: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林木营养积累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净化大气环境价值>蓄养水源价值>固碳和释氧价值>森林游憩与科研文化价值。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2843790493.2元・a-1:其中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价值最大为8414425185.66元・a-1,占36.83%,占生态服务价值的十分之三多一点;其次是林木营养积累功能,为7558404944.00元・a-1,占33.09%;所占比例最小的是森林游隙与科研文化功能,为93677564.38元・a-1,占0.41%。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拥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并且生态服务价值远远超过实物生产价值,在生态服务功能中,尤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林木营养积累、保育土壤最为重要。楚雄市的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森林游憩与科研文化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差,价值亦较低。因此,楚雄市森林有待进行培育、改造提升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以期更好地发展其优势在维系楚雄市今后在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类认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是一个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特别以对其价值的定量评估,由于受学科背景、技术方法、研究区域资料收集等因素限制,测定各种有利评估参数其要在小区域内,更深入地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还仍存在一些困难,涉及森林还有多方面价值的定量评估目前还难以进行,相关研究还有待加强。此次研究仅涉及森林诸多价值中的几个方面,而森林产生负离子、降低噪音、滞尘、森林防护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尚未计入。

要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的准确性,还要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过程进行研究,因此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研究很有必要。由于时间限制,本次研究是按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的统一标准进行的,并未考虑林龄、林分起源类型等因素,因此今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研究重点仍是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完善。

【参考文献】

[1]Costanza R, d’ Arge R, Rudolf de Groot,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 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1997,387:253-260.

[2]Pimentel D, Harvey C and Resosudarmo P.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ts of soil erosion and conservation benefits[J]. Science,1995,267:1117-1123.

[3]Serken G.The estim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in the region of M isi Rural Development Project:Results from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06,9,30:209-218.

[4]Troy A, Wilson M A. Mapping ecosystem services Practical ch al lenges and opportun it ies in linking GIS and value transfer[J]. Ec,obgical Economics. 2006,60(2):435- 449.

[5]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C]// Report of the Conceptual Frame work Working Group of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IslandPress, Washington, 2003:245.

[6]Serafy S. Pricing the invaluable: the value of the worl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25:25-27.

[7]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8]米锋,李吉跃,杨佳伟.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77-83.

[9]李景文.森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10]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论[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1]施庭有.楚雄州森林生态效益的初步估算[D].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1999:(2):24-26.

[12]张岑,任志远,高孟绪,等.甘肃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S].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5(8).

[13]唐佳,方江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2010,25(3).

[14]李文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5]李金昌.生态价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16]靳芳,余新晓,鲁绍伟,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及其评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17]王兵,鲁绍伟.中国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2):417-425.

[18]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编.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9]何萍,陈辉,席武俊,等.云南高原楚雄市热岛效应因子的灰色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1):29.

[20]李婕.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D].楚雄:楚雄师范学院,2011.

[21]鲁绍伟.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动态分析与仿真预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22]张治军,唐芳林,朱丽艳,等.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107-112.

[23]韩素芸,田大伦,闫文德,等.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6):6-13.

[24]云南省水利水电厅,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R]. 2000.

[25]王兵,李少宁,郭浩.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J].江西科学,2007,5(25):553-559.

,26]赵敏,周广胜.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生物量估算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8):1468-1472.

[27]云南省水利水电厅,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R]. 2000.

[28]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生态学报,1996,16(5): 497-508.

[29]陈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研究[S].改革与开放,2010,25(8).

[30]余新晓,鲁绍伟,靳芳,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5,25(8).

[31]陈留佳.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20(6).

[32]温庆忠,魏雪峰,孔德昌,等.滇池流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5(5):365-372.

篇5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098-02

1 引言

森林物种多样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维护森林物种多样性发展极为重要。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价能够直接的反映出该区内的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及相关信息情况,为提高森林物种多样性提供了有利保障,在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区域性地理生态环境评估

生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及生态链等基本状况,均对固定区域森林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Weiner指数产生影响,各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使物种种群的栖息方式有所不同,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环境的标准指数与生态链的完整度,是决定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2.1 生态环境标准理化评估

生态环境的理化标准差距较大,各地区所遵循的理化标准也各不相同,目前主要的衡量标准有,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专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等,按物种种群分类,主要以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为主,由于国家标准的制定尚未统一,所以适用范围较小,一般的小型森林则以地方标准为主,专业标准则是对特殊珍惜保护动物而设计的衡量标准,根据动物种类、气息环境及区域的不同,生态环境标准评估数据难以统一,并且,我国目前所确立较为官方的生态环境理化衡量标准有待完善,因而国际标准与行业标准成为生态环境理化评估的主要依据。

生态环境标准理化评估也能够对Shannon-Weiner指数的准确度产生影响,相比于生态链完整度基数评估的影响,生态环境标准理化评估对Shannon-Weiner指数的影响较小,不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解析与排除。

2.2 生态链完整度基数评估

生态链标准基于生态链的平衡度进行测算,生态链的完整度,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生物种群的数量,生态链的良性循环,促使物种迈向多样化发展,种群数量也能得以保持稳定。基数是指生态链的低端的物种数量,需要计算其基本的繁育能力,是否能够保持上层生态链的平衡,如生态链中某一物种种类有所降低,既对Shannon-Weiner指数产生数据值波动的影响,物种种类稀少,Shannon-Weiner指数相对稳定,物种种类较多,也就随之增加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Shannon-Weiner指数即会产生较大的波动,难以对其估算确定值,因此也就导致Shannon-Weiner指数的不准确。

3 Shannon-Wiener 指数物种多样性保育评估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3.1 问题

Shannon-Wiener 指数计算的数据,仅考虑到整体的数据,在数据测算过程中,并不稳定,相关的计算数据仅能够对该区域内,大环境下的森林物种进行测算,难以保障其个体种群测算的准确度。Shannon-Wiener 指数测算结果以H值作为衡量标准,群落中的个体种群计算仅测算总数值N,对于不同种类间的种群测算难以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在生态系统改进过程中,便导致难以顾忌对其余生态种群的影响。

Shannon-Wiener 指数相对较为单一,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考量的样本数量较多,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Shannon-Wiener 指数的测算,不能满足小型森林的测算需要,仅适用于大型的物种种群,虽然应用较为广泛,但依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2 改进方案

种群的多样性衡量标准,应按照当地区域种群的数量进行分离结算,通过不同计算方式,对物种的多样性进行测算,辛普森多样指数对于提高物种群落多样性计算准确度有一定的帮助,该测算方式与Shannon-Wiener 指数测算有着本质上差别,辛普森多样指数测算,仅需要极少数的样本对比,即可进行计算,相对的计算公式也较为简单,适用于小型森林的物种群落多样性的计算。

在进行区域内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计算时,需要通过多种数据同时分析的方式,辛普森多样指数与Shannon-Wiener 指数虽然有着一定的差距,但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及即是计算值越大,物种多样性情况越好,反之数值越低,则该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情况较差,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辛普森多样指数与Shannon-Wiener 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增加濒危物种特殊指数多样性评估

濒危等级是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和制订濒危物种保育策略的重要依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相关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都把物种濒危状态的评价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出版了《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依据的标准是20世纪60年代的IUCN国际濒危物种等级新标准。

在云南省内分布有滇杨,其物种为云南省内特有种。所以在增加特有种指数修正后的评估方法测算的保育价值中,思茅松和杨树排位均能提升,在此方法中就能体现出特有种的保育价值。

云南省增加了濒危指数修正和增加特有种指数再次修正的3种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方法。结果显示,经过2次修正的评估方法,能够科学地评估出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在测算了森林生态系统Shannon-Wiener指数多样性保育价值外,还能兼顾濒危物种和特有种的保育价值。

5 外来物种入侵对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的影响

5.1 对H值准确度的影响

H值是Shannon-Wiener 指数计算法中,衡量物种多样性生存情况的主要标准,外来物种的入侵,直接导致生态链的平衡受到影响,生态链某一阶段内的种群数量直线下滑或上升,缺少了主要影响的天敌,H值的计算将不再准确,需要重新对区域内的样本进行重新的采集,不仅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失衡,也容易导致疾病的滋生,破坏了原有稳定的生态系统体系。

5.2 对信息来源准确度的影响

Shannon-Wiener 指数的计算主要依靠样本的采集,外来物种对样本的采集产生间接影响,样本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难以为Shannon-Wiener 指数的计算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5.3 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改进的有效途径

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的评估与改进,需要通过多种计算结合的方式,以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Wiener 指数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两种计算方式避免单一使用,进一步提升指数测算的稳定性,通过对结果值进行分析,得出最终测算的结论。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的改进,需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选择具有一定计算经验的技术人员,对物N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方式进行优化,进而确保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做出评估。

6 结语

森林物种多样性问题日趋严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森林物种多样性不断减少,难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给生物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制定详细的方案,对森林物种多样性进行治理。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尽相同,相关的治理方案需要根据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进行评估,通过最终得出的结果进行方案的制定,因而择优选择适宜的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方法极为重要,必要时可对其进行修改使其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惠萍,刘小林,张宋智,等.小陇山生态站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5).

[2]王 兵,宋庆丰.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2).

[3]程 芳,吴林芳,钟 义.下层在区古寨自然保护区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绿色科技,2016(6).

[4]晏青华,张良实.保护区及周边地区草果种植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调查分析[J].绿色科技,2015(3).

篇6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陶瓷领域就开始产生并发展,无论是材料,工艺,还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呈现欣欣向荣多元化的态势。但对于陶瓷制品的定价问题,传统方法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着重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对介绍陶瓷制品在企业中的产品价值进行评估。

一、陶瓷制品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

1.陶瓷制品历史悠久

中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历史的国度,陶瓷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古代在陶瓷上的成就向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传播影响,推动了世界陶瓷的进步。陶瓷制品作为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结晶,具有很高的价值。悠久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制陶风格满足人们审美体验的同时又不失实用性。

2.陶瓷制品的价值构成

根据陶瓷制品的特殊内容和形式,其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七类: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情感价值、经济价值、使用价值、生态价值。

对于陶瓷制品的综合价值评估,并不能简单地将其七类价值加和得来,不同的价值权重比例不同。其中,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占主要地位。情感价值偏向主观,界限模糊,所占权重较小。情感价值也是相对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陶瓷实用性,发展前景的高度概括,也是陶瓷价值构成的主要部分之一。而生态价值则是考虑陶瓷的可回收性,可持续发展性,及环境污染程度的综合考虑。

由此可见,对陶瓷制品的来说,七大价值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二、对于陶瓷制品的传统估值方法

1.市场法

市场法是指通过比较评估对象与类似产品的异同,并将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相应调整,从而确定其价值的评估方法。市场法以近期交易价格为基础来判断资产评估价值。

市场法的优点在于其最简单,最有效,能客观反映目前的市场状况。而缺点也很明显,要想在评估市场上找到完全合适的参照物是困难的,对于陶瓷价值的比较具有主观性和情感性,价值界限是模糊的。

2.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利用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资产的现值的评估方法。

收益法的优点在于原理简单,易于理解,充分考虑到收益因素的重要作用。缺点有二,一是预期收益受未来不可控因素较大。二是陶瓷在不同的时期风险不同,因此使用同一个折现率进行折现是不符合实际的。

3.传统方法与实物期权法的对比

在如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陶瓷制品企业对于陶瓷生产的投入是不可逆的,而陶瓷产品的回报又是不可预测的,因此,陶瓷企业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很强。经过综合对比市场法和收益法,他们都不能解决陶瓷行业极强的不确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不能量化灵活性陶瓷制品的价值。②不能量化陶瓷制品的延迟性价值。

而实物期权考虑到了陶瓷市场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对陶瓷价值的影响,将陶瓷市场中可能出现的机会和不确定性作为期权进行了量化分析,提高了对陶瓷估值的准确性,对其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①把握投资和发展机会。实物期权理论使用波动率来定量分析潜在价值的变动。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到外部市场的变化因素,准确选择投资机会,降低投资风险。②体现决策柔性。对市场信息采取灵活的决策,及时做出判断,采取扩张或收缩的手段,延迟或放弃的方案。这种期权的思维体现了投资者的决策柔性。③评估结果更具科学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选择估值参数、定量确定不可控因素的期权思维方式,将难以控制的变化转变为可求解的量,消除了投资者的主观因素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定价评估结果更科学,更具有说服力。

三、利用实物期权对陶瓷工艺进行估值

1.实物期权的含义

实物期权的概念最初是由Stewart Myers(1977)提出的,一个投资方案产生的现金流所创造的利润,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企业可以取得一个在未来以一定的价格取得或出售实物资产或投资计划的权利,所以实物资产的投资可以应用类似评估一般期权的方式进行评估。又因为其标的物为实物资产,故将此期权称为实物期权。

2.金融期权和陶瓷制品实物期权的对比

3.实物期权定价模型:B-S定价模型

(1)股票债券B-S期权定价模型

1973年Fisc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根据无风险套利原则,利用微积分方程,推导出了计算不支付红利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价值的B-S期权定价模型,得到连续时间条件下的B-S期权定价模型:

(2)将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陶瓷制品定价

也许B-S期权定价模型更多地在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中适用,但是在陶瓷制品实物期权领域,由于陶瓷可以在完全市场上流通,具有实物期权特性,所以同样可以使用B-S实物期权对其进行价值评估。

首先对模型里的参数含义进行新的定义。如表所示:

下面对模型变量含义的进行探讨:

S表示在项目投资期限内陶瓷产品为企业带来收益的现值之和,这需要根据企业运行状况,市场环境变化进行预测,然后按照折现率进行折现,得到陶瓷投资时点的现值。

X表示生产项目的初始投入成本,包括原材料,生产车间,雇佣工人等。

T表示使用的有效期限。

表示价值的波动率,由于市场上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及人们主观情感的变化,陶瓷制品的价值变化的不确定因素越大,这个参数的值也就越大。

(3)使用建议

在使用实物期权对陶瓷制品定价时,应注意看涨期权模型与陶瓷实物期权模型中相同变量含义的变化,正确地使用变量,注意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柔性及灵活性带来的项目进行期内现金流的波动,以及项目的初始投入成本和有效期限的确定,正确地使用B-S定价模型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不确定性因素对制品定价的影响。

四、结论

对于陶瓷制品定价,传统定价方法存在着不能量化灵活性陶瓷制品的价值及延迟性价值的缺陷,而使用实物期权定价对陶瓷制品进行价值评估,不仅能避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陶瓷企业把握投资和发展机会,而且能使得评估结果更具科学性。在使用B-S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时,正确认识实物期权在陶瓷制品定价应用的模型变量含义,及其有关模型变量数值的准确使用,确保模型使用的正确性,充分发挥决策柔性的优越性,帮助陶瓷企业的生产者克服更高水平的不确定性,使得陶瓷制品定价理论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篇7

商业银行从内部管理人手,实现抵质押品全流程的系统化、标准化管理。

成立抵质押品管理专职部门和内部押品价值评估队伍。

一是目前商业银行对抵质押品的管理现状是多头管理,分散而随意。由于生存的压力,对抵质押品管理呈现出分散、随意现象,可能接纳并不合法、有效的押品。押品价值完全依靠外部评估公司,可能产生价值高估的现象。授信审批部门远离市场,对一笔抵质押贷款业务决策过多依赖评估报告。保持抵质押品价值评估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尤为重要。二是由于现阶段中介市场管理的混乱,商业银行须在加强与外部资产评估机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内部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资格认证,成立自己的专业价值评估队伍。三是抵质押品价值评估管理工作必须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自上而下设立独立的垂直管理部门,且不应隶属于融资业务的调查、审查、审批等的信贷专业序列。必须保证抵质押品价值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和工作质量。

今后各业务主管部门在不断地创新可作抵质押的物品,在决定是否可选择作抵质押物时,除了看是否符合《抵质押法》、《物权法》外,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信誉度,对授信客户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强调了本金和利息收入的稳定性:随着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意识的加强,对抵质押单位和抵质押品信用等级等都有明确规定,强调了本金和利息收入的稳定性。

二是市场转化度,强调须存在可及时、有效、经济处置抵质押品和流动性强的市场;须存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公开的抵押品市场价格,即保证对接受的抵质押品通过市场出售实现其价值的便捷性。

三是配套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抵质押品管理信息系统,对押品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定期维护押品管理信息,加强数据积累,提高押品管理信息在信贷决策、风险管理中的利用效率。

四是应当要求银行适度调整改善抵质押品结构,合理规避抵质押品过度集中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并严格防范可能的衍生风险(如操作风险)等。同时要在信贷决策中对借款人信用水平与押品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予以充分关注,审慎评价抵质押的风险缓释效应。

五是实行差异化的抵质押品折扣率确定。实行差异化的抵质押品折扣率确定原则折扣率的确定历来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也是一家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晴雨表。综合考虑授信客户及抵质押品权属所有人的资信水平,明确抵质押品折扣率的合理区间。在实际操作中,对折扣率的确认虽由管理行风险管理部门统一完成,但要根据抵质押品价值的变动注意动态调整,并对不同区域、种类抵质押品的价值评估审定应实行区别授权,以控制高风险地区和种类。

六是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金融从业人员的自觉、自律非常重要。在培养高级金融人才过程中尤其要强调伦理道德教育,这比金融技能和商业智慧更加重要。银行在加强内控建设的同时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商业银行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抵质押品价值评估与认定机制。

在整个抵质押物管理的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准确评估抵质押品的价值。目前,对抵质押物价值的认定,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依据社会中介机构的抵质押物评估报告中的价值评估结果,授信评审人员根据管理行规定的最高抵押率来决定抵质押物最高抵质押额度。大部分分行按照管理行文件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贷后管理制度,要求调查人员以定性的方式判断抵质押物价值是涨还是跌,但由于这种规定没有标准可参考,造成规定流于形式,贷后价值跟踪环节的管理薄弱。

新资本协议规定对所有实物抵质押品应定期重新评估价值,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建立内部价值评估体系,动态掌握抵质押物价值,内部资产评估人员根据各类抵质押品的特点,综合考虑其市场价格、变现难易程度及其他各种影响抵质押品价值的不确定因素,运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抵质押品价值进行评估认定的过程,包括在授信审批前对授信客户拟提供的抵质押品价值的初次评估、授信后的抵质押品价值跟踪重新评估。在授信期限内,如果重新评估确认的抵质押物价值不足,借款人应按银行要求追加抵质押或提前归还不足值部分的授信;如相反情况时,抵质押品数量要求可减少。

一是明确商业银行对抵质押品价值评估不应简单采用市场价值基础,而应当充分考虑其未来的存续期限和变现能力,以及影响其价值波动的其他重要风险因素,还应当结合其所担保的债权价值衡量押品对债权的保障程度。

二是商业银行合理构建外部中介评估机构和内部评估相结合的抵押品价值评估认定机制,加强对评估机构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同时商业银行要建立专业、独立的内部评估队伍,注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根据银行自身风险状况研判外部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改变内部评估和价值认定“走形式”现象,提高内部估值认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规范抵质押品全流程风险缓释管理和监测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强化抵质押品价值全过程动态监管,对抵质押品价值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连续性的跟踪和监控。结合建模及债项评级的需要,及时进行抵质押品数据维护,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结论加强抵押评估方法研究,建立反映风险内容的抵押价值评估方法体系。

政府机构推动构建良好的商业银行抵质押担保运行的金融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应当积极加强沟通,推动改善抵质押品管理外部环境。

篇8

[分类号]G250

1 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的背景-

图书馆评估是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主要理论热点是:强调以图书馆为中心,关注投入一产出的绩效评估;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关注图书馆服务对用户最终影响的成效评估;强调以全社会为中心,关注图书馆服务对全社会贡献的价值评估。

国外的图书馆评估起步较早。其中,图书馆绩效评估经历了从20世纪60~70年代的早期理论探索和偏重投入评估的施行时期、80~90年代的实用绩效评估研究和偏重产出效益的广泛应用时期到90年代至今的以“4E”为主题的绩效评估研究转型和数字图书馆评估时期。与此同时,国外还逐步开展了基于绩效评估、偏重对终端用户影响的图书馆成效评估研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20世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革,特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技术进步,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社会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其现实社会价值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受新公共管理运动思潮及其指导的行政改革的深刻影响,欧美等西方国家最早开始尝试进行定量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即把图书馆置于社会经济活动中,全面衡量图书馆及其服务对用户、地区乃整个社会的经济贡献和影响,以货币的形式表现评估结果,并向政府和公众报告,希望以事实和数据证明图书馆的社会价值,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充分理解和高度重视。2003年。OCLC的报告指出,“图书馆和同类组织目前还没有以任何有组织的方式,用文件来证明它们提供的经济利益……创造共享的效率并提高纳税人的投资回报率将是未来若干年图书馆管理的关键性努力方向”。

近几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图书馆界明显意识到了生存与发展危机,对图书馆的经济贡献和社会影响的研究和价值评估意愿进一步增强。例如,英国北爱尔兰文化、艺术和休闲部曾委托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研究分析该地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体育机构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以决定其资助水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图书馆的研究报告指出,“在问责制和透明化的复杂操作环境中,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机构,发现社区的需求并作出反应以表明他们对于社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2 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主要进展

早期的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侧重定量评估理论研究。1973年,美国的Orr提出了一个由资源、能力(质量)、利用和收益效果等构成的图书馆系统成本一收益关系分析框架,开辟了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研究领域。1982年,美国的King等人开展了能源数据库价值评估的研究,提出数据库价值评估可分为支付意愿、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间接价值三个评估层次,这也是国外最早对图书馆进行定量价值评估的案例。

20世90年代以来的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侧重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实证研究。1995年,澳大利亚的Brian对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经济价值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列举了图书馆所贡献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指出每向公共图书馆投入1美元,就可产生2美元的收益。1996年,加拿大的Sawyer指出,安大略公共图书馆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终生教育和求职服务等方面。1998年,美国的Holt、Elliot和Moore提出,图书馆提供的收益可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两类,直接收益是指用户使用或享受图书馆服务带来的价值,而间接收益反映了个人使用图书馆服务而促使第三方或整个公众获益。1998年,加拿大的Fitch和Warner认为公共图书馆不论种族、收入、阶层、年龄和性别,无差别地向居民提供文献信息,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民主。2007年,美国城市图书馆理事会发表报告《使城市更强:公共图书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指出了公共图书馆为地区经济带来的价值,主要包括早期儿童读识项目、技术工人准备、小企业信息资源、图书馆设施促进城市繁荣社区和谐等,并提出了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管理职能对于“图书馆用户”和“针对性项目”的包括“传统服务收益”、“相关项目收益”和“对商业的影响”等三个方面的经济效益模型。

国外学者对于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的困难性有着深刻的认识。美国的Laneamer指出,“如果说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不是完全不可能,可是的确很难用货币价值衡量图书馆服务的效益,这些都只是在讨论中,其可操作性也有待论述”。Fraser等人也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确直接或间接为用户及社会创造出了有形和无形的价值,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认定、量化这些直接或间接源于公共图书馆的有形和无形收益”。

总的来说,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充分肯定了图书馆对于用户、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商业、教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具有全面的社会价值,为了增强图书馆价值评估的说服力,直面定量化价值评估的实际困难,侧重用货币形式定量表现其经济收益。

3 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

3.1 成本收益分析法

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以下简称CBA)是通过比较项目、服务的全部成本和收益来评估项目服务净收益的一种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Elliot等人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学研究了伯明翰公共图书馆、凤凰城公共图书馆、金县图书馆等的价值。这些开创性的研究激发了其他人把图书馆价值评估结果当作证据,寻求有关方面增加经费投入。采用CBA,用户的调查数据、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统计结果、员工、操作成本等都比较容易收集,通过计算图书馆服务和馆藏的成本或购买价格,与图书馆及其馆藏为用户和地区带来的收益比较,计算结果为效益成本比,评估成本较低,评估结果也易于理解,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估图书馆所贡献现金收益的方法。在目前可知的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案例中,大部分都运用了成本收益分析法。但是,一般认为,CBA只适合于评估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直接的短期社会收益,比如图书馆流通、参考咨询等具体服务带来的价值,并不适合用于测定图书馆间接的长期社会经济收益。

3.2 条件价值评估法

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以下简称CVM)是评价非市场物品与资源经济价值最常

用和最有用的工具。它通常采用调查方法来确定非市场物品的价值,用来弥补传统评估方法难以量化无形收益的不足。它采用效用最大化原理,以得到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为目的。其基本思路是,假定存在着一个市场或者存在一种支付方式,把被调查者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来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称为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简称WTP);把被调查者希望得到最小补偿货币量才愿意放弃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称为补偿意愿(Willingness T0 Accept,简称WTA),通过调查研究揭示被调查者对该物品和服务的偏好,最终计算出该公共物品的非市场价值。根据调查方法的不同,可以将CVM分为“直接询问支付意愿”、“询问选择的数量”和“征询专家意见”等三类方法。自1999年美国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率先将CVM应用到图书馆以来,至今已有8例报道,主要分为“对图书馆的整体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测评”和“针对图书馆某一个具体的服务或产品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测量”两大类项目,其基本流程是: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通过预调查对问卷进行精心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汇总;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有效性检验。值得注意的是,国外许多图书馆价值评估项目,如大英图书馆、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和新西兰国家图书馆等在采用CVM的同时,还选择性结合了消费者剩余法、消费时间法和时间成本法等其他价值评估方法。

3.3 二次经济影响分析法

二次经济影响分析法(Secondary Economic hnpactAnalysis),最早源于美国,指设计特定公式和算法建立模型来评估工业领域的二次经济影响,测算各行业对地区经济的间接影响。这些建模系统被称作“输入一输出”模型,主要利用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经济分析局(BEA)采集的美国224个行业数据作为“输入”,利用专门的软件和算法计算的二次经济影响数据作为“输出”。二次经济收益被称作“波纹或乘数效应”,20世纪70年代BEA开发了统计模型系统――“地区产业乘数系统”(RIMS),用来估算地区经济的扩张和收缩情况。在80年代,该系统升级为二代RIMS I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ing System II)。一些商业公司也用BEA数据开发了类似的输入一输出系统。二次经济影响分析法也曾被引入图书馆价值评估,用来评估图书馆雇员和图书馆经费开支对地区经济的间接影响。图书馆雇佣员工支付他们工资,随着这些工资再消费,将倍增于原来支出的效果,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2004年,佛罗里达公共图书馆对纳税人投资回报研究就使用了美国商业公司开发的REMI输入一输出模型。

4 国外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的典型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至今,国外图书馆界共进行了37个基于投资回报测算思路的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项目。其中,美国有30项针对公共及学术图书馆的价值评估,英国和韩国进行过2次,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各1次。这37个定量评估项目中的24个项目都评估了图书馆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所测算图书馆投资收益比主要分布在1:1.13与1:10之间。本文以2004年大英图书馆和2005年美国纽约州萨福克县公共图书馆价值评估项目为例,简介国外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过程。

4.1 大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价值定量评估

2004年,大英图书馆委托咨询公司Spectrum Strut-egy Consultants和Idepen来评估大英图书馆的经济贡献。该项评估主要采用了条件价值评估法,并结合消费者剩余法和消费时间法,对2000多人做了调查问卷,主要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①支付意愿:询问受调查者,愿意支付多少来继续享受服务,直接衡量有预算约束的需求曲线;②补偿意愿:询问受调查者,如果放弃服务,愿意接受多少补偿,直接衡量没有预算约束的需求曲线;③获取投资:估算获得服务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投入;④选择成本:如果不得不选择替代服务;⑤价格弹性:价格变更时的需求变化。最后评估结果显示,大英图书馆产生的收益是它得到的公共投入的4.4倍;它的创造的总价值是3.63亿英镑,其中5900万英镑直接来源于用户服务,3.04亿来自于社会效益;如果大英图书馆关闭,英国每年将损失2.8亿英镑。此次评估也提供了一些大英图书馆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收益的案例,如为创业公司提供专利信息,其馆藏和服务有力支持了高等教育部门的教学活动等。

4.2 美国纽约州萨福克县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价值定量评估

2005年,在萨福克县联合图书馆系统(SCLS)的资助下,经济学家Pearl M,Kamer博士对萨福克县公共图书馆服务进行价值评估。首先,Kroner用成本收益分析法评估了2003年该县公共图书馆的直接经济收益,主要包括:①流通(含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的收益:用图书馆2003年接待服务次数乘以每次服务价格,得出其2003年流通与参考咨询服务收益为449110707美元;②图书馆项目服务收益:用2003年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服务项目参加人次乘以每人次价格得出其2003年项目服务收益为8339606美元;③电子资源使用收益:用2003年使用图书馆提供电子资源的人数乘以每次使用价格,得出其2003年电子资源收益为59675423美元。该县公共图书馆2003年运行总经费为131647566美元,用总收益除以总投入成本,得出其收益成本比为517125736/131647566=3.87美元,这意味着该县居民向图书馆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3.87美元的直接收益。其次,Kamer用RIMS II输入一输出建模系统衡量该县公共图书馆运营及现金支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2003年,该县公共图书馆运营支出127309542美元,它的产出系数是1.825,意味着图书馆运营中每花费1美元,该县所属的长岛地区经济活动中将产生1.825美元;收入系数是0.3414,显示图书馆每花费1美元,长岛经济活动将约增加34美分;就业系数是8.3859,说明图书馆的运营投入100万,将约增加就业岗位8.4个;如果没有该公共图书馆,长岛商品和服务产出规模将缩减2.58亿,整体收入将减少5000万美元,同时将有1200人失业。

5 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的总体评价

在相关学科领域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启示下,在日益成熟的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的滋养下,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取得了重大成绩。国外很多学者的研究视野开阔,崇尚实证科学方法,侧重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评估理论和评估方法,成功开辟了图书馆评估研究的新领域,把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评估研究重心推进

到图书馆价值评估的新阶段。特别是很多定量价值评估项目影响广泛,极大提高了政府和公众对图书馆社会价值的认识,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图书馆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开始从评介欧美国家图书馆价值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人手,开始本土化的图书馆价值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深入分析能检索到的一些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参考文献,对照企业价值、资产价值、智力资本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知识产权价值、教育信息化价值、电子政务价值、价值工程和价值链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价值评估理论与实践,不难发现,图书馆价值的认定和量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总体尚处在起步阶段,研究水平还不够高,存在着不少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研究领域尚不够全面,理论体系结构尚不够合理。实际上,图书馆价值评估并不等同于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还应包括图书馆价值定性评估。图书馆价值定性评估是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的薄弱环节。

・研究基础尚不够明确,尚未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估逻辑框架。目前,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尚未理顺图书馆价值评估与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的关系,少见对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结论的进一步应用的报道。实际上,图书馆价值评估是图书馆评估的高级阶段,必须以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及其结论为基础,否则就很难说明图书馆价值产生和实现的源头。

・对图书馆价值评估的对象――具体价值类型体系构成分析尚未充分展开,主要还局限在经济价值类型和非市场价值类型上。实际上,图书馆不仅具有内容上的精神价值、制度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或保存价值、保障价值、创造价值和自由价值多方面的具体价值类型,还具有方法上的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历史价值、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等具体价值类型。

・图书馆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尚不够健全,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不够丰富,还未形成强有力的方法“工具箱”,特别是普遍缺乏公认的评估准则、指标体系、操作流程和校验方法,采用不同评估方法得出的结论有较大偏差,难以令人普遍信服

・对图书馆价值评估的社会功能与应用方向的认识不够深刻,尚局限在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鉴定功能或证明功能层面。实际上,图书馆价值评估还具有以评促管的价值管理功能、以评促建的价值建设(包括价值决策与价值诊断)功能、以评促改的价值发展功能和以评促省的价值审美功能等,重在基于图书馆价值工程和价值链分析,进一步优化图书馆价值运动系统和再造图书馆业务价值流程。换言之,图书馆价值评估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证明图书馆有什么社会价值,而在于如何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价值。

6 小结与讨论

总结世界范围图书馆评估发展历史和趋势可知,图书馆评估重心逐渐从重视投入和产出的绩效评估向重视对终端用户影响的图书馆成效评估转移。为了以事实和数据证明自身的社会价值,特别是着力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水平,其研究重心正在向基于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的图书馆价值评估转移:完整的图书馆价值评估理论体系应该涵盖绩效评估、成效评估和贡献评估,不仅包括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还应包括图书馆价值定性评估;不仅包括价值导向评估,还应包括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评估;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评估,还应包括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等社会性价值方面的评估。

中国的图书馆评估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起始阶段、90年代的研究多元化阶段到21世纪的研究转型阶段,真正全面开展绩效评估研究,关注数字图书馆评估。但是,对于图书馆成效评估尤其是价值评估还比较陌生,尚处在个别著作和少数论文的初步推介层面和个别的实证研究探索阶段。总体而言,我国图书馆评估研究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本土化理论体系和方法。因此,面向世界学术动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努力与国际前沿接轨,是中国今后图书馆评估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

今后图书馆价值评估应当大力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的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深化图书馆价值运动规律研究,努力构建新的图书馆价值评估逻辑框架,强调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对于图书馆价值评估的基础支撑作用,探索开展基于绩效测度、成效测度和贡献测度的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并据此牢固树立正确的图书馆社会价值导向,改善图书馆社会价值取向,重塑图书馆社会价值标准,指导图书馆社会价值选择,强化图书馆价值创造,不断提升图书馆事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贡献能力与水平。

篇9

对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研究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研究中,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的评估主要通过成本——收益方法,主要研究的重点是公共项目投资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之间关系协调度方面的研究(John Krutilla,1967),以及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奠定了开创性的理论基础——舒适性资源的经济价值理论。随着世界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管理以及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价值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研究理论成果。Boowker(1999)等人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工作,认为旅游资源设施的使用者需要提供更昂贵的成本,对国家公园项目和资源价值评估的政策也就变得更加合理了;进一步指出如果旅游资源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对旅游资源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估。学者们纷纷地构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相应的技术方法,主要以旅行费用法(TCM)、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CVM)为主,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享乐定价法(HPM)、费用支出法(EM)、效益转移法(BTM)等。

(1)旅行费用法(TCM)。起源于Hotelling的思想,是由Clawson最早提出的,它通常是用来评价不确切的市场价值的旅游资源产品。旅行费用法是基于一个旅游景点的价格来计算景点所花费的旅行成本。在模型中,旅游景点与所行的路途上的距离所带来的成本不同,被看做准入价格,准入价格改变时,旅行者将会发生不同的行为对待变化,这种旅游服务可用于马歇尔需求曲线表示,从中估计其旅游资源价值,即引用消费者剩余来估计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行费用法分为两种最基本的模型:地带旅行费用法和个体旅行费用法。地带旅行费用法主要将旅游景点的旅游者按照所处地的地域类型来划分,地理区域特征以及游客的收入、偏好、消费等用于需求函数。个体旅行费用模型主要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法来估算,受个人的旅行开支、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影响。现阶段研究技术方法更多的侧重于个体旅行费用模型,它能充分地考虑到旅游资源数据的内在性质,估计出来的结果一般更符合实际情况。

(2)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CVM)。又称为条件评估法,该方法最初由Ciriacy—Wantrup提出,Davis将此方法应用于实践,他通过研究缅因州林地宿营、狩猎的娱乐价值为对象,调查狩猎者对鸥的收益价值进行评估;之后应用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两种非使用价值,这种方法被迅速流传。当旅行费用法不能很好地估算一些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那么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将会取代旅行费用法,逐渐地运用于旅游资源价值、美学效应和经济价值,也是比较成功的方法。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是衡量非商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假设某种旅游资源产品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通过直接问卷调查旅游者对某种旅游资源产品愿意支付的成本,或者愿意接受的赔偿损失,不过这都是在旅游者带来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的。Venkatchala(2004)通过设计合理的准入费用机制,得出旅游资源环境效益改善增长的经济价值。

(3)费用支出法(EM)。从旅游消费者的层面来估计旅游支出的费用总和作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它的前提同样是旅游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基础上进行的。费用支出法一般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总支出法,即旅游者所有费用总支出的价值;二是部分费用,主要包括门票费用、餐饮费、住宿费、交通费等费用;三是区内花费,主要在不同的旅游区内所花费的费用。

费用支出法作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优点就是评估过程比较容易简单,易操作;其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它的费用有可能不包括旅游费用的支出;此估计方法还远远不能评价旅游开发初期或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价值,对旅游资源价值未来预测也是不确定的;仅能估算出旅游者费用的总和,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旅游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

(4)享乐定价法(HPM)。它是基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的属性给予消费者满足这一效用论观点而建立起来的价值评估模型。享乐定价法一般适用于居民住宅附近的公园、森林等旅游场所的价值。居民的住宅价格能说明对附近公园等旅游景点的支付费用,主要通过HPM中的因子调查法对旅游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即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每个要素的评价能够反映旅游者对资源的态度,从而能较为系统地说明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同样该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方法在使用时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往往大量的数据收集是比较困难的。此外,享乐定价法在模型方程的选择中,其多重共线性及分离性还有一定的难度,估算也是比较繁琐的。生态旅游景区的准入费研究方面,Choong Kilee(2002)对韩国5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自然和人文公园的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核算,研究结果得出:所列选的5个国家人文公园资源具有使用和可观赏的保存价值,超出了准入费总额和景区所花费的成本,同时认为,这5个国家公园估计的结果是不相同的,所有有必要根据每个公园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准入费,同样也高于资源的运营成本。Pieter等人(2002)对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勒塞尔国家公园的“保持景观”、“森林砍伐”、“选择利用”的三种不同的情况下,研究2000—2030年的旅游资源价值,研究结果说明,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勒塞尔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保持”情景下,旅游资源价值最大。

(二)国内学者 国内学者们对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比较迟。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并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一套理论,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源于国外的研究统计方法对旅游资源价值进行评估。比如李巍、李文军(2003)用改造的旅行费用法研究九寨沟的旅游资源价值。唐大易(2006)运用了CVM方法评估了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同样利用该方法的有贺征兵(2008)、刘敏等人(2008)。陶婷芳、田纪鹏(2009)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他们在选取上海“新三城镇”为样本,并且在实地调查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构造逐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10个样本城镇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0个样本城镇的121处旅游资源可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的数量比较均衡,但旅游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发现上海市西南地区是旅游资源发展的重点区,是成为上海市旅游业新增长点的有利条件。王尔大等人(2009)运用非线性的OLS、泊松分布和二项式分布等计量模型来研究大连的海星公园的需求函数,并估算出该公园的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出结论,作为旅游资源考察对象,星海公园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经济价值,其每人每天的消费剩余达到119.86~138、91元;若考虑购买力水平,其结果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剩余大致相同,这笔不错的收入能够提高公园的产品质量,以及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二、旅游资源价值体系构成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形态,其价值取决于其效用的大小,效用的大小则取决于其稀缺性和是否存在可开发可增值的条件。从旅游资源的价值总构成来看,包含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

(一)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 其利用价值指旅游者在某个景点消费旅游资源时,能够为旅游者带来最大的效用与功能,即旅游景点能为大量的旅游者通过以商品和服务的形式提供福利。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按游客接触程度分为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旅游资源的直接利用价值包含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内容,能为游客直接提供所需的效用价值;而间接利用价值是支撑直接利用价值的实现条件,即为旅游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旅游资源的非利用价值 它的非利用价值是指人们还没有进行开发的旅游资源,但是在未来时期还有很大潜在价值的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存在价值、选择价值、以及馈赠价值。存在价值指由于旅游资源本身客观存在的,旅游者和管理者对旅游资源的道德价值的评价,以及体现出来的一种支付意愿;而旅游者支付意愿往往是以其存在的价值为基础的。随着现代社会的旅游者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旅游资源的存在价值将会在旅游经济的总价值作用中越来越占主导性地位。选择性价值是旅游者不仅为支付旅游资源的消费而获得直接利用价值,而且还能在未来选择对旅游资源的保留权,以便将来继续消费这种旅游资源,其根本实质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的估计。馈赠价值指旅游者为了保护旅游资源而自觉意愿的支付成本,这种支付为了保护其后代子孙能够继续享受旅游资源的价值,反映的是价值的道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三)旅游资源价值的特点 旅游资源价值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于它的增值性。虽然旅游资源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覆盖的对象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一定时间变化是不明显的,旅游资源供给可能存在刚性状态。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享受不断的提高,对旅游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使得现有的旅游资源变得短缺,导致旅游资源的价值就会增大。其次,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物质资源,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所需的 物质资源消耗会越来越大,如森林木材、矿产资源等;而旅游资源在利用开发时,一般不会导致旅游资源减少,反而有可能会增加,因为旅游资源具有消费的权利,这种消费权利是看不见的具体实物,是一种娱乐观光享受的权利。除了在开发旅游资源初期投入一定的设施,诸如修理道路以及旅游资源维护所需要支付的一定成本,但是在实际经营中不会导致旅游资源的减少。因此,旅游资源的管理者为了扩大其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进行消费,将会最大努力保护旅游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致使旅游资源多样化的发展。

旅游资源价值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潜在的价值很难估计。从宏观方面上看,旅游资源的种类是多、繁、杂等特点,覆盖的内容很多,如名胜大山大川风景区、高科技旅游、民族人文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古代建筑物旅游等,这些潜在的价值衡量困难大,不易操作。另一方面,受国家的政策、人们的收入、消费水平以及偏好观念等影响,旅游者的需求波动不稳。从微观方面看,某一具体的旅游资源的环境状况、区位模式、美学欣赏价值、文化价值、经营方式往往都会对旅游者产生影响,也同样致旅游需求的不确定性,引发旅游资源价值估量的不确定性。

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构建

绝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在市场上交易是困难的,其经济价值也难以测定,但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旅游资源经济价值可以通过旅游产品的成本指标和预期收益指标来估算其实际价值,所以运用成本——收益算法还是比较合理的。

(一)旅游资源的成本指标 它主要包括旅游开发建设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管理成本以及资源稀缺成本等。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成本不仅包含其本身的开发,还包括利用旅游资源软件方面的建设,有助于一个旅游景点能够成为一个有发展的旅游空间和吸引力,如有旅游成本的规划设计、勘测成本、基础设施成本、土地成本等。第二,由于现代城市的重复建设带来了大量的污染所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倾向回归大自然,就必须旅游资源提供清新的空气、透明清澈的水、新鲜的花草树木,当旅游资源管理者能提供这些自然景区时,而游客在进行旅游活动时和旅游开发建设时,可能对美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就需要通过货币形式的补偿。也要清楚地看到,在旅游资源的活动中,要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实行UPP(利用支付原则),使得生态环境价值得以补偿。第三,旅游资源管理成本是旅游经营者提高收益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包括管理人员的体力和脑力成本、旅游营销信息成本、培训成本等。第四,对于旅游资源的稀缺成本来说,可以表示资源再生前放弃的未来消费成本,取决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所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大小。最后,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维护中还会带来一定的税收成本,在旅游管理者取得一定的收益时,需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税收。

(二)旅游资源的收益指标 旅游资源的收益指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价值估计:一是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的收益估计;二是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价值估计,以及在未来时期的经济效益的价值估计。现有开发的旅游资源经济效益价值估计,主要包括年均收益、旅游者的接待数量、旅游者的人均消费量等指标。

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的预期收益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旅游人数的市场预测,可以用下面的模型来预测

本文在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来探究旅游资源的非经济价值的评估体系。旅游资源的非经济价值的评估主要从旅游资源本身的条件、地理环境条件、市场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评估。其一,旅游资源本身条件评估是旅游资源的非经济价值评估的核心地位。其二,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在未来时期的收益大小,同样也关系到旅游资源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其三,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必须要以一定的客源数量为导向,旅游者数量的减少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规模性的开发,也关系到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其四,要广泛综合地考察和论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条件,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可行性的科学依据。

四、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分析

本文选取洛阳市的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城市,又是文化古都,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种多样,旅游业相对发达,具备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特征。本文根据洛阳市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的选择性,并参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试行)》,把洛阳市的旅游资源分为7大类,通过运用专家征询方法计算每个旅游资源类型的评价结果,为洛阳市重点发展哪类旅游资源提供了科学的标准。见表1: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每一个旅游景点进行综合性评价,求出综合得分,再进行综合排序,并根据得分的顺序从大到小分别赋予值8、6、4、2、1,再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以上的两个步骤,得出洛阳市具有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可以进行旅游功能的划分,再进行洛阳市旅游资源市场的评价,求出各指标的权重,以及洛阳市的几个功能区的得分分别为:东部游览区96、中心城市游览区92、南部游览区90、北部游览区84。见表2:

五、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政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自然环境建设。积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意识,把经济发展同环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把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决反对以牺牲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加快高速公路、城市地铁、机场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统一的便捷的交通网络平台,实现区域间旅游资源的连接。

(2)建立市场品牌信息共享。一是打破旅游资源的经济障碍,实现旅游要素的充分流动,加强旅游高端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打造统一的旅游文化品牌,因地制宜制定旅游资源的规划、投资,引导旅游信息平台的公开透明,提升其共享度。二是成立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大力倡导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参与国内外举行的旅游展览会等,开发与旅游相关的专项产品,加强区域旅游机构的合作等。三是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的产业,是否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它的评价程度与满意度,这要求旅游管理人员向消费者提供及时的旅游管理信息,须加强旅游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因为电子商务具有跨时空的便利性、低成本、传播广泛等特性,很快地融入国际旅游业中,为旅游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3)加强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发展,可以降低旅游企业的内部交易费用,同时可以增加市场垄断力量的份额。我国旅游企业集团的发展经过了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品牌企业,如青旅、国旅等,这些集团化有利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优化与整合,使得集团化资源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抵抗风险能力增强,也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增强旅游业的产业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建立旅游企业的战略联盟,可实现旅游资源的一体化经营,形成设计、开发、服务等一体化相关产业,进而提升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体系的建设,使我国的旅游业真正具有上规模、成体系、出品牌的特征,实现良好的品牌共享格局。

参考文献:

[1]贾慧敏:《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旅游资源评价》,《科技和产业》2009年第3期。

[2]王孝德:《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西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3]黄国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三峡库区旅游资源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11期。

[4]赵玉宗、张玉香:《城郊旅游开发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5]陶婷芳、田纪鹏:《特大城市换成游憩带理论与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09年第7期。

篇10

1997年,Costanza等[2]最早较为全面地评估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估了全球15类生物群落17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然而,由于当时缺少有关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Costanza等[2]估算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未将荒漠生态系统囊括在内。该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此后,国外学者[10-13]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领域开展了许多富有意义的研究,但是他们仍然很少关注荒漠生态系统。仅有少数国外学者对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展开研究。其中,Richardson[14]基于已公开出版的研究成果和数据,估算了加利福尼亚荒漠中4个郡的荒地的经济价值;Kroeger等[15]估算了Mojave荒漠的经济价值(表1)。这两份研究不仅评估了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还评估了荒漠的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等,并且以直接使用价值评估为主。

值得高兴的是,国内有些学者已尝试着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欧阳志云等[4]在评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就估算了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03年,谢高地等[5]参考Costanza等[2]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成果,同时综合对国内200多位生态学专家的问卷调查结果,按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建立了包括荒漠生态系统在内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

5年之后,谢高地等[16]基于2006年对国内700多位生态学专业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该表的出现激发了国内学者对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黄青等[17]对且末绿洲生态系统、张华等[18]对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杨春利等[19]对民勤绿洲生态系统、张飞等[20]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绿洲生态系统、马国军等[21]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柴仲平等[22]对石河子市生态系统、彭建刚等[23]对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岳东霞等[24]对民勤绿洲农田生态系统、乔旭宁等[25]对渭干河流域生态系统、孙慧兰等[26]对伊犁河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的评估,都基于这份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

需要说明的是,这份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给出的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整个荒漠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但是很可能不适用于特定地区的小范围的荒漠生态系统,这是因为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如植被、土壤、水文、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居民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环保意识)等方面通常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评估小区域的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就非常有必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来修正荒漠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上述研究[17-26]都是在评估某个具体地区(而不是全国范围内)的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且都没有修正而是直接利用荒漠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由此可以推断,这些研究估算出的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少数学者没有直接利用这些价值系数,如杨丽雯等[27]对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任鸿昌等[28]对西部地区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以及崔向慧[29]对全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

2研究回顾与评述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荒漠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把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防风固沙、土壤保育、固碳释氧、水资源调控、生物多样性保育、旅游文化6大类。本部分将分别回顾与这6类价值相关的研究,并给出简要评述。

2.1防风固沙价值

防风固沙是荒漠生态系统提供的最为重要的生态服务,主要表现为荒漠植被降低风沙流动从而减少在农业、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风沙损害。在其他生态系统中,防风固沙价值通常包括在土壤保育价值之中。由于防风固沙在荒漠生态系统中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就有必要把防风固沙价值从土壤保育价值中分离出来单独估算。一些学者[30-32]对不同荒漠植被的防风固沙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之间建立起风蚀输沙率的定量模型。这些模型的构建与完善,无疑有助于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价值。一般来说,评估防风固沙价值需要首先测算植被固沙量,而植被固沙量则需要借助风蚀输沙率模型来测算。得出植被固沙量之后,还需要设定土壤层厚度和土壤容重等参数,把植被固沙量转化为由防风固沙所保护的土地面积。

在核算出防风固沙物质量的基础上,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机会成本法、恢复成本法等方法来估算荒漠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价值(表2)。莫宏伟等[33]依据黄富祥等[30]建立的风蚀输沙率模型,测算了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林草植被的防风固沙量,并以把沙荒地恢复为农用地的平均成本来估算防风固沙价值,结果表明,该生态系统2003年的防风固沙价值比1998年增加了5.64×106元。韩永伟等[34]采用风蚀流失量模型,测算了黑河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2006年防风固沙量为6.296×107t,并以该地区单位面积GDP作为土地的机会成本,估算出避免土地损失的价值为4.5×106元?此外,还有少数学者没有核算荒漠植被的防风固沙量,而是借用其他物质量指标来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价值。例如,杨丽雯等[27]直接以林地面积作为物质量指标,采用人工固沙法估算了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的防风固沙价值为1.433×107元•a-1

2.2土壤保育价值土壤保育是陆地生态系统提供的一项基本生态服务。保育土壤的价值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保持土壤养分、减轻泥沙淤积和减少废弃土地[35]。为了评估这些价值,需要先测算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已有研究[35-37]主要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来估算潜在土壤侵蚀量(指没有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的土壤侵蚀量)和现实土壤侵蚀量,并以二者之差作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与防风固沙量近似相等,而且减少废弃土地的价值与上述的防风固沙价值类似,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就有必要把减少废弃土地的价值从土壤保育价值中分离出来。

因此,土壤保育价值主要包括荒漠植被减少土壤养分流失的价值和减轻泥沙淤积的价值。在土壤保持量的基础上,已有研究主要运用机会成本法来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保育价值(表3)。杨丽雯等[27]以全国化肥平均价格2549元•t-1为价格参数,估算了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在减少氮、磷、钾养分流失方面的价值为4.277×107元•a-1;以全国水库工程单位库容成本0.67元•m-3为基础,估算了在减轻泥沙淤积方面的价值为2.4×106元•a-1。任鸿昌等[28]以相同的化肥价格参数,估算出中国西部荒漠生态系统在固定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循环中创造的价值分别为1.224×109元•a-1、8×106元•a-1和8.15×108元•a-1。

除了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减轻泥沙淤积以外,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保育价值还体现在沙尘化学循环的全球环境增益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从荒漠生态系统中吹走的沙尘会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的净初级生产力、酸雨发生频率以及区域大气降水等[38-39]。沙尘增益是荒漠生态系统提供的最为独特的生态服务,但是,由于缺乏对沙尘化学循环的全球环境影响机理的深入研究,目前仍没有学者尝试评估这类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固碳释氧价值固碳释氧属于生态系统的一种气体调节服务。

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固定CO2,同时释放出O2,有利于维持大气中CO2和O2的动态平衡、减缓温室效应,以及为人类生存提供最基本条件[40]。已有研究主要首先估算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再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来推算植被固定CO2和释放O2的物质量,即植物每生成1g干物质,就可以固定1.63gCO2、释放1.19gO2。学者们对O2释放量的核算并不存在异议,但是对CO2固定量的核算范围持有不同看法。其中,一部分学者[40-41]认为,生态系统的固碳量只包括植被的固碳量;另一部分学者[8,29]则认为,还应该包括土壤的固碳量。

Lal[42]对土壤碳吸收潜力的研究表明,沙漠的土壤碳积累率为0.2t•hm-2•a-1。荒漠生态系统中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比高,因此,在核算整个系统的固碳量时有必要包括土壤的固碳量。与其他生态系统类似,荒漠生态系统固定CO2的价值主要采用碳税法、造林成本法、人工固定CO2法来评估,释放O2的价值主要采用工业制氧法、造林成本法来评估(表4)。杨丽雯等[27]运用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对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的固碳价值进行了评估,计算出固定CO2的价值为2.3×107元•a-1,同时运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对释放O2的价值进行了核算,得出释放O2的价值为2.4×107元•a-1。任鸿昌等[28]运用碳税法估算了中国西部地区荒漠生态系统固定CO2的价值为1.9751×1010元•a-1,运用工业制氧法估算出释放O2的价值为2.1153×1010元•a-1。在此有必要说明两点:一是这些研究估算出的仅是植被固定CO2的价值,不包括土壤固定CO2的价值;二是相对于固定CO2和释放O2的物质量核算的精细,相关研究对价格参数的选取则过于粗糙,既没有对价格参数来源给予必要说明,也没有进行相应调整。例如,用碳税法来评估CO2的价值时,已有研究选取的碳税率多是2000年以前的水平,不但没有对碳税率数据的来源进行说明,而且没有根据价格水平与汇率水平的波动进行调整。近几年,碳排放权交易的国际市场(如欧盟的BlueNext交易所)已初步建立,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的最新动态价格来衡量CO2的价值,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估生态系统固定CO2的价值。

2.3水资源调控价值

水资源是荒漠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保持生态平衡的限制性因素,也是荒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重要载体[43]。荒漠生态系统的水资源调控价值主要表现为植被涵养水源和土壤凝结水。荒漠生态系统中在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常有大量植被分布,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拦蓄降水、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和净化水质等[44]。由于难以直接核算植被涵养水源的价值,因此,通常采用替代工程法,即把涵养水源功能等效于一个蓄水工程,该工程的修建成本就是涵养水源的价值[45]。利用替代工程法评估水源涵养价值需要先估算水源涵养量。常运用水量平衡法来估算水源涵养量,也可根据土壤蓄水能力和区域径流量来估算[41]。杨丽雯等[27]采用水量平衡法估算了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为5.548×107m3,再运用替代工程法评估出涵养水源的价值为2.72×106元•a-1。

在荒漠地区,土壤凝结水是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是维持沙地表土和沙丘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维系荒漠生态系统中主要食物链的水分来源,起到减少土壤蒸发损失的重要作用[46-48]。由于中国对荒漠地区凝结水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49],目前国内学者在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并没有考虑土壤凝结水的价值。随着对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凝结水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以及测量方法的不断完善,必然需要把土壤凝结水的价值纳入荒漠生态系统的水资源调控价值之中。

2.4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和其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与其他环境资源一样,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包括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方面,其中,使用价值由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组成,非使用价值由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组成[50]。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由“功能”维(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感知领域”维(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感知)和“存在状态”维(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状况)构成[51]。针对不同的价值需要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具体来说,对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多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而对非使用价值多采用模拟市场法(如意愿评估法)。由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复杂性,难以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已有研究大多采用意愿评估法从整体上大体估算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52-53],很少有学者基于具体物种的价值来核算生物多样性价值。

有关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的研究较少。

Richardson[14]在估算加利福尼亚州荒漠的经济价值时,没有直接估算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而是以稀有物种的存在状况(稀少的、受威胁的、濒于灭绝的)来间接反映生物多样性价值。杨丽雯等[27]在评估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的生态服务价值时,从动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生物控制3个方面估算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为1.64×108元。可见,为了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还需要深入研究荒漠生态系统中代表性物种(特别是稀有野生动植物)的价值。

2.5旅游文化价值

荒漠生态系统的旅游文化服务是指为人们提供游憩、娱乐和文化欣赏及交流的场所,从而使人增长知识、消除疲劳、愉悦身心、认知文化。旅游文化价值评估的代表性方法有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和意愿评估法。费用支出法是一种实用的、基础的旅游文化价值核算方法,主要以游客的各种旅游费用支出的总和作为旅游文化的价值。旅行费用法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旅游文化价值的核算方法,有些学者就采用旅行费用法对荒漠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展了评估。运用旅行费用法,郭剑英等[54]评估出敦煌旅游资源2001年的国内旅游价值为7.896×108元;吕君等[55]估算出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为6.412×107元,是其旅游统计收入的12.27倍。也有学者运用意愿评估法来评价荒漠地区的旅游资源,如郭剑英等[56]运用该法估算出敦煌旅游资源2020年的非使用价值为1.2×107元。此外,吴月等[57]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

3存在问题与建议

荒漠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种类多样,把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分为防风固沙、土壤保育、水资源调控、固碳释氧、生物多样保育、旅游文化6类,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与评述了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篇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0471054)。

作者简介:刘治国(1978-),男,北京人,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刘宣会(1964一),男,陕西乾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李国平(1955-),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区域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1-0067-03 收稿日期:2007-11-22

意愿价值评估法(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作为20世纪后半叶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的主要理论改进之一(张茵、等,2005),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的非使用价值评估和公共物品价值评估,并逐渐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水设施、森林资源、健康价值等公共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马中,1999)。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CVM方法评价环境资源的价值,国内学界对CVM的研究正日益增多(徐嵩龄,1997),并从生态环境价值评估拓展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薛达元,1997)、居民健康价值(王金南,1994)、地下水质改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国家公共政策分析等多个领域,本文通过回顾和评析国内学界CVM研究的进程和现状,进一步指出CVM在我国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潜力。

一、CVM概念的引入与应用

由于环境物品没有市场,因而通常也就没有价格,同时环境物品还存在非使用价值,造成直接市场法对环境物品进行价值评估的困难,意愿价值评估法使用直接的假想市场,以调查问卷为工具,直接向有关人群提问对于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WTP,进一步推导出环境物品的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CVM基本概念以来,迄今为止的研究基本局限于理论的探讨和介绍,对方法本身仍存在很大的争议,马中等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通常缺乏对消费者进行市场调查的传统,因此被调查者可能因为难于理解这一方式而不能给出他们真实的支付意愿,并且这一方法的调查结果往往取决于被调查者如何理解某一环境变化可能对其自身的影响,被调查者的环境意识以及政府对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等都会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另外,还有可能存在因收人过低,被调查者往往支付能力不足,从而支付意愿低于实际价值的情况。徐嵩龄(1997)也认为“采用市场价格,产生的误差与误差争议最小;采用影子价格和替代价格,产生的误差与误差争议则大些;采用意愿型价格,则产生的误差与误差争议最大。”

总体而言,我国CVM研究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03年之前,国内学界对CVM的研究领域主要局限于对国外CVM研究的简介和方法引进(薛达元,1999)、生物多样性价值、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等生态环境价值评估领域,2003年之后,CVM研究领域,呈现出数量多、涉及主题广、研究范围宽等特点,除了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之外,已经拓宽到生态景观与旅游资源存在价值(贾辉,2003)、水资源价值、土地资源外部效益(郭剑英,2005)、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失(王瑞雪,2005)、文化古迹保存价值(张琦、等,2004)、公共政策评估等相关领域,同时也有学者不断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和总结(许抄军,2005)。但是CVM在我国的研究非常有限,根据笔者统计,1994年以来我国公开发表CVM相关文章共有57篇,其中真正实施的CVM应用研究案例仅20例左右,方法尚停留在实施CVM实验并报告结果的初级阶段,CVM在评估选择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方面独具优势,但是国内研究领域尚未涉及资源开发、濒危野生动物、公共教育、健康风险与医疗、食品和交通安全、供水和垃圾处理等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非食用价值的评估,特别是缺少有效性、可靠性的相关研究,与国际发展趋势存在较大差距。

二、问卷调查技术的发展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主要缺点是依赖于人们的观点,而不是以市场行为作为依据,所以要通过完善实施技术来减小偏差,问卷调查是进行CVM研究最重要的一环,包括问卷设计、预调查、调查抽样、正式调查等诸多环节,由于CVM的研究结论直接来自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因此,问卷设计的合理性、调查的可行性、抽样的科学性、问卷结果的可靠性将直接CVM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CVM调查的失败,因为其结果并不能反映受访者真正的支付意愿,因此,高质量的CVM调查对于获得可靠的估值结果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环境质量价值评估作为交叉性的环境经济学问题,在国外,多被看作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参加研究的多是经济专业人员,在国内,多被看作是一个环境科学问题,参加研究的多是环境科学工作者,由于自然科学研究中的科学实验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调查研究具有完全不同的操作标准和要求,问卷调查环节并没有引起国内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研究经费不足),因此我国的CVM研究中问卷调查技术并没有随时间发展得到改进。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我国学者的调查范围小到一所医院的患者,大到全国29个省(张志强,2003)的居民,所得的有效样本数既有几十个(杨开忠,2003)也有上千个(陈静,2005),调查手段有面对面调查、邮寄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和电子邮件调查等多种方式。从抽样手段来讲,唯有随机抽样才是科学的抽样方法,但是在国内真正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进行抽样的研究并不多见,有些抽样方法貌似随机抽样,但实际上完全违背了科学抽样的原则,如随机入户、街头调查、随机调查游客等;从调查方法的角度来讲,在随机抽样基础上进行人户调查是较严谨的调查方式,尤其在CVM研究中其他方式很难将环境状况变化描述清楚;从有效样本数量来看,大多数的研究者也并没有针对研究需求根据科学的抽样公式抽取适当的样本数量,有效样本太少会影响研究信度,样本太多则会增加调研成本但对提高研究信度作用不大。整体来讲,只有李莹、徐中民、高云峰(高云峰,2005)等人的研究表现出对问卷调查技术的重视,并且实施了科学、严谨的问卷调查。

李莹(2001)系统地分析了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问卷设计技术,包括环境物品、支付工具、评价背景和问卷的预先检查,指出应当通过适当的问卷设计技术来减小偏差,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陈东景,徐中民等(陈东景,2003)采用信

息熵原理得对CVM研究时所需有效样本的数量进行分析,发现当有效问卷低于400份时,不确定性信息减少量比较显著,但是当超过400份时所获信息量还不到1%;再从发放问卷的成本来看,超过400份时边际成本又开始增加,因此有效问卷数达到400份就基本能反映实际情况;但是不同的CVM支付意愿引导技术对问卷的要求不同,如果使用封闭式二分法问卷,则应该得到1000个以上的有效样本。

三、WTP引导与计算技术的发展

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是CVM调查中询问调查对象意愿支付(WTP)采用的两种基本评估技术,不同的WTP引导技术有可能会引起各种计算偏差,关于两种方法的优劣一直争论不断,总体来讲,封闭式问题要开放式问题,目前国际上流行的WTP引导技术为双边界二分式方法。我国的学者在WTP引导技术上呈现逐渐由开放式向封闭式改进,并已经有学者开始使用双边界二分式方法进行研究;在计算方法上,开放式问题获得的WTP直接加总即可,而利用较先进的单边界、双边界二分法等复杂技术获得的WTP则需要利用Probit等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同时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学者也越来越重视WTP的影响因素分析,并且从早期直观描述发展为列联表分析并进行统计检验,逐渐发展为利用复杂的计量模型如多元回归分析、Logit模型分析、Tobit模型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各案例在对调查的支付意愿处理上基本上是采取直接计算WTP的均值和中值,直观上涉及到环境影响价值的支付意愿,不管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保护森林,还是空气质量改善,人们的支付意愿值并没有随内容的不同而产生非常大的差异,而是随个人的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产生较大的差异。通过支付意愿与其他一些社会经济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结果的有效性大小,但目前国内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难以有满意的结果。曹建华对运用CVM研究方法调查所得的WTP值进行了有效性分析,发现WTP值可以明显的显示出各特征因素与支付意愿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性,趋势上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因此调查的结果是有意义和有效的。在对调查对象社会经济状况特征与支付意愿进行相关性分析时,江西遂川案例的调查设计做得较为详细、相关性因素分析时选取了5类18个因素,相关性分析也较为深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案例研究所做的相关性分析所引入的影响因素也较多,有11个因素;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研究通过直接和其他案例研究结果进行比较,采用经验判断的定性分析说明其研究的结果质量,较为简单;张掖地区生态服务功能恢复的CVM案例研究(张志强,2002),在计算WTP值时采用的定量的分析模型进行处理,较为科学,但模型中引入的影响因素数量较少。研究表明平均WTP的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环境改善还是有一定的支付意愿,对所要评价的环境对象了解越清楚、信息越多,越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支付意愿。另外支付意愿总量与总人口范围关系极大,如果任意扩大CVM调查范围和总人口样本范围,CVM调查方法就会夸大环境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而这种价值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误导决策,当前国内的研究者均没有明确界定环境生态服务功能所达到的受益人群范围。

四、进一步发展我国CVM研究的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进行CVM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CVM的确在公共物品的价值评估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即使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亦能够产生可靠的结果,因而不失为一种富有前景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CVM研究在我国得到越来越为广泛的应用,已经从单纯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拓展到居民健康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政府公共政策评估等多个领域。但是如果没有非常严密、科学、恰当的问卷设计和科学的统计抽样调查,这种完全依赖于假想市场的方法很可能会产生误导性结果,将成为“伪CVM调查”。关于CVM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取样、问卷调查、数据处理、有效性检验等方面,最欠缺的是拓宽CVM应用领域,并进行深入的实例研究和方法论上的探讨,要推进我国CVM研究的发展,本文认为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

1 问卷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通过采用适当的问卷设计技术,来减小被调查者不理解甚至抵触调查发生的可能性。要通过预调查检验和发现问卷中存在的问题。与调查有关的信息在调查时要向被调查者进行清楚的解释和说明。严格按照统计学的抽样规范进行抽样,科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比CVM调查方式(电话调查、邮件调查、面访调查)的研究,包括衡量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采样的代表性、经济性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直接入户访问方式获得有效评估结果的可能性更大。

2 关于支付意愿的提问方式需要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探讨,针对不同调查对象比较不同提问方式求得的支付意愿结果的差异,展开CVM调查中不同的支付方法,以及支付时限(如一次性支付、每年支付或每月支付)和支付媒介(如捐款、税收、门票等)的比较研究。

3 为了全面分析与被调查者有关的社会经济因素中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问卷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对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特征的调查,列入被认为对支付意愿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篇12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00902

1引言

城市森林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前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城市森林作为自养生态系统,其所提供的服务价值是绿色GDP实施的基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对城市规划建设起指导作用。诸多学者对此做出了相关研究,如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林副产品价值评估[1]。陈仲新等人对我国各省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排序和对比分析[2]。康文星评估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在空气、土壤及水源方面的价值[3~5]以及相关生态价值的评估方法[6],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评估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2基本理论与方法

对密云区森林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观察,调查森林群落生长情况,以此为基础对DEM数据和RS信息进行翻译分类,最后制作专题图,统计密云区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情况,如技术路线图(图1)。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价,针对现状情况,规划密云区未来发展方向。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指研究区域的某一时段内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数量,其公式可以表达为:

K=Ub-UaUa×1T×100 % (1)

在公式(1)中,Ua、Ub分别为研究初始时间点、末尾时间点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值量;T为研究时段。当T设定为year时,K则表示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量。

依据“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7]和农用地的生产服务经济价值,综合处理后得到区域内其余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单价经济衡量价值:

Eij=eijEa(i=1,2,…,9,j=1,2,…9)(2)

公式(2)中,E为土地利用类型j生态服务功能i经济价值单价(单位:元/hm2);e为土地利用类型j生态服务功能i经济价值相对于农田提供生态服务单价的当量因子;i为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包括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持、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休闲娱乐;j为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林地、耕地、建筑用地、水域,Ea为常量884.9 元/hm2。根据面积和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的单价计算出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

V=∑9i=1∑9j=1AiEij(i=1,2,…,9,j=1,2,…,9)(3)

公式(3)中,V为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A为j类的面积值,E为j类的i类生态服务单价;i为生态服务功能类型;j为土地利用类型。

对谢高地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得知,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量占当年全国平均粮食单产市场价值的1/7。其余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经济价值依据其对农田食物生产服务的贡献大小将当量因子表转换为当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价表(表1)。

3实例分析

3.1研究区概况

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地处燕山山脉。密云

区水资源丰富,华北地区最大的密云水库位于中央位置。植被丰富,主要包括天然林、人工林、飞播林三类,密云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05954.05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9.72 %。

3.2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确定

密云区处于山脊处,森林茂密,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森林面积状况。数据时间为9月中旬,此时天气状况良好无云、森林植被茂盛。数据在ArcGIS处理计算后得到密云区1999年林地面积为141671.36 hm2、水域面积为14441.05 hm2、耕地面积为21856.82 hm2、建筑用地面积为35140.89 hm2;2006年林地面积为105954.05 hm2、水域面积为8376.98 hm2、耕地面积为51169.99 hm2、建筑用地面积为47608.72 hm2。

1999~2006年间,密云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有以下变化:①林地年变化率最大。林地面积年变化率为-3.60 %。②水域面积有所减少,面积年变化率为-5.99 %。③耕地大面积增多,耕地面积比重增加13.75 %,年变化率为19.16 %。④建筑用地面积增多,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不断聚集,城市用地规模急剧扩张而导致植被覆盖面积剧减少。

4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从表2可以得出,1999年和2006年密云区总体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4.60亿元、27.02亿元,相对减少7.58亿元。1999~2006年间,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1.79亿元,主要是由农田面积增加导致。1999~2006年间,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少45717.31 hm2,其生态服务价值减少6.90亿元。数据分析可知,密云区2006年生态环境质量相较于1999年变差。1999~2006年间,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2.47亿元。

5结语

通过对密云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对比研究,评估了密云区生态服务价值,结论如下:2006年与1999年生态服务价值有差距,林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研究中有些服务价值难以对其进行货币价值衡量,研究不够彻底,以后需改进。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获得准确、系统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模型。在以后发展中,加强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保护角度出发,认真的研究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做到既发展又环保,使得经济价值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步增加。

参考文献:

[1]

Peters C Mahgr. Valuation of an Amasoulanrain forest[J]. Nature, 1989(6).

[2]陈仲新, 张新时. 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 科学通报, 2000,45(1):17~22.

[3]康文星, 田大伦. 湖南省森林公益效能经济评价 Ⅲ森林的净化空气效益[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2,22(1):7~10.

[4]康文星, 田大伦. 湖南省森林公益效能的经济评价 Ⅱ 森林的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和净化大气效益[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1,21(4):1~4.

[5]康文星, 田大伦. 湖南省森林公益效能的经济评价 Ⅰ森林的木材生产效益与水源涵养效益[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1,21(3):13~17.

[6]秦永胜.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土壤侵蚀控制机理与模拟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1.

[7]谢高地, 张彩霞, 张雷明, 等.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30(8):1243~1254.

[8]赵煜,赵千钧,崔胜辉,等.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