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12: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风是高校的灵魂和生命线,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对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和扩大影响力,提高生源质量和报考比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风普遍现状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的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日趋严重,高校学风也愈来愈呈明显下降态势。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中指出:“近一个时期来,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二、高校学风现状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学校管理机制以及社会整体环境三个方面。就学生自身而言,具体可分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方式不适应和学习能力有限四点原因;就学校管理机制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条件、教学要求、教学考核与激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全、不合理造成的;就社会整体环境而言,在大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高考成为学习努力程度的终点,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旦进入大学后学习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往在小学、中学和高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逐渐消失。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和举措
大学的学风重在建设。优良学风不是自然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教育者做许多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学风建设要有科学的思路、具体的方法和有效的保障机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开展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以促进学风建设。
(一)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重要性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科学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合理自我定位。大学生要不断发掘专长,认识不足,进行调整与修正,找出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确定优势所在,明确进入社会的起点,最重要的是明确人生目标。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确立的过程是一个弹性动态的循环过程,此过程使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促使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2.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业目标的分解强化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观念,从而增强其目的性和自我约束力,重视、把握现在,集中精力完成选定的学业目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成才的主动性。切实可行的学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导大学生认识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优势,确立明确的学业目标;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增强学业竞争力。
(二)学业生涯规划具体措施
依据各年级专业掌握程度及短期发展方向的差异,可初步进行以下学业生涯规划:
1.大一新生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档案,增加专业职业教育充实新生入学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尽快帮助学生了解所报专业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采取多方向建议、多方面选择的方针,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概念,确定大体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短期学习规划及长期学习目标。
2.大二学生对自己学业生涯规划的修正与补充。接受了一年的大学教育,学生对大学教育的了解逐渐加深。此时,组织同学进一步修正自己的近期规划和长期学习目标,使学业生涯规划更符合自己的愿望及发展要求。
3.大三学生对近期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大三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已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通过对上一年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修改目标与实际的偏差,完成近期及远期目标的合理规划。
4.大四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进行总结,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四面临毕业的学生,结合三年所做的学业生涯规划及自身实际,合理规划自己的远期发展目标。
(三)积极开展学业生涯规划,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根据以上分析,在高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助于学生科学合理的完成学业要求,而且是高校促进良好学风建设重要手段。
二、对策与建议
[作者简介]高存福(1978- ),男,山东济宁人,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学生管理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田兆富(1969- ),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淄博 25504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042-02
新网络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学习信息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负面效应。沉迷于网络和过分依赖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和厌学的主要原因,因“网瘾”“手机瘾”而导致学生学业无望、退学回家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有些学生无法抵制非法网络的诱惑,陷入网络传销和网络犯罪。智能手机等新网络工具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诚信教育和校园优良学习氛围的营造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辅导员要充分意识到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新媒体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稳定有序、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手机媒体降低了大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信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手机日益强大的网络功能,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和喜爱,校园里专注于手机的“低头族”随处可见,他们甚至连上课的宝贵时间也不放过。学生上课时经常用手机看微博、小说,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看视频、玩游戏、网上购物,把原本完整的课堂时间割裂化,分散了课堂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有的学生还利用手机上的搜索引擎查阅资料,应付老师课堂上的作业,不仅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对辅导员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网络媒体造成大学生诚信素养的缺失
有的学生借助网络随意性、虚拟性的特点,不负责任地转发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辱骂诽谤,有的学生甚至在个人欲望的唆使下从事网络犯罪活动。在期末考试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大学生利用手机等网络工具进行高科技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不断翻新,以致一些学生被开除学籍,令人扼腕叹息。网络媒体为大学生寻求各种各样的学习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严重依赖网络信息的惰性思维,许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专业实习报告等材料仅仅经过网络下载简单拼凑就完成了,根本未进行任何实践和调查;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连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都原封不动地从网上复制、粘贴。大学生诚信素养的缺失已成为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网络媒体冲淡了大学校园里的学习氛围
目前,网络和电脑已成为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的“伴侣”,宿舍里几乎人手一台。一些学生由于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将大量的休息时间用在了网络游戏和娱乐上,使其逐渐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下降等问题,从而导致宿舍学习氛围淡化。大学生逐渐习惯了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学习信息,依靠论坛、微信、QQ等网络工具进行学习交流,把情感移植到网络中,忽视了近在咫尺的老师和同学,造成大学生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忽,进而影响自己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交流障碍或交往恐惧症,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学生宿舍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严重的主要症结所在,需要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予以重点关注。
(四)网络媒体给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带来挑战
就业工作是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学风建设是就业工作的有力保证。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过分表现自我、贪图享乐和道德失范等现象严重,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更注重功利性,待遇好、收入高的企业成为理想的奋斗目标,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生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还有一些毕业生过分依赖网络求职信息,渐渐忽略或不愿参加校园招聘,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受网络习惯的影响,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和同事有效沟通,导致同事之间关系紧张,为了获得“解脱”,一些大学生选择了“辞职”这一逃避方式,频繁跳槽。这对高校在社会的影响以及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暴露了新时期大学生信用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需要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加强教育和引导。
二、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推进学风建设的途径
(一)注重宣传教育,严格规范课堂秩序
1.加强课堂网络文明教育。新网络媒体给大学生学风建设带来了强大冲击,辅导员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课堂网络文明教育。例如,通过主题班会、文明修身沙龙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分辨是非,努力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进一步净化课堂学习风气;通过开展“课堂六害”漫画大赛、网络文明短信作品大赛等活动倡导大学生文明使用手机,理性使用手机,自觉做到上课不玩手机、不开手机;同时,要占领网络教育阵地,积极营造文明课堂氛围,通过飞信、微博、QQ群、人人网等网络载体宣传上课玩手机的危害,提倡让手机远离课堂,让学生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2.严抓课堂管理。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严格监管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倡导建立“课堂手机休息室”,上课前让学生自觉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统一保管,以免一些自控性差的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建立重点学生档案,加强对手机依赖和网络成瘾学生的监督管理,开展与这些特殊学生群体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逐步调整心态,自觉抵制手机等网络媒体的诱惑,从而将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辅导员要加强与任课老师的交流,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齐抓共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二)加强宿舍管理,提升宿舍文化育人功能
1.加强对大学生宿舍使用电脑的管理。如今电脑已广泛进入学生宿舍,为广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厌学、人际交往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为方便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初期的“断乳期”,辅导员应严禁大一新生将电脑带到学校,大二及以上学生若要使用电脑,必须向学院提出申请,在签订《宿舍电脑使用协议书》后方可在宿舍内使用电脑;同时,辅导员要不定期地对使用电脑的宿舍进行检查,对违背承诺协议者严肃处理,严重者取消其寝室电脑使用资格。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精神生活,善于发现并妥善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帮助他们将情感从虚拟世界转到鲜活的现实中来,减少对手机、电脑等网络媒体的情感依赖。
2.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环境。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发生率大于80%,特别是宿舍同学之间在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辅导员要加强学风建设,就需要在优良舍风的培育上下功夫。要通过优良学风宿舍的创建和验收,激发宿舍成员的学习热情,增强宿舍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营造学风建设人人参与的氛围;通过宿舍文化艺术节,营造整洁有序、室雅人和的宿舍环境;设置如名言警句、名人或校友画像及生平介绍等,形成积极奋进的寝室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公寓为单位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手绘板报大赛、诗歌朗诵比赛、宿舍英文短剧表演等,形成“人人关注学风建设、人人参与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开拓创新,努力营造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
1.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风范和学术的魅力;邀请著名企业家、社会精英做行业发展报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握行业需求;组织师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设立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定期组织专业老师为大学生进行考研辅导、就业指导、发展咨询等多项服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网站上开辟“学风建设专题”,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优秀成果和典型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立手机短信平台,定期将与学习、考试有关的信息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务;依托校园网站构建交流平台,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共同对学校学风建设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网络交流,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2.努力打造主流的校园网络文化。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给辅导员传统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由此形成的新型校园网络文化对学风建设提出新的挑战。辅导员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推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通过组织科技下乡、专业实习、科研立项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和科研热情;通过“挑战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组织IT校园行、网上冲浪等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学习活动,在网上为大学生提供名著点阅、名师课件、科研成果评析等资源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营造浓郁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就业指导,进一步夯实学风建设的基础
就业指导作为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之一,对学风建设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要利用有效网络资源,不断扩充就业网络功能,积极搭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及时、便捷地将就业信息发送到学生手中;要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搭建集信息、指导、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提供优质舒心的服务;积极通过网上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另外,辅导员要积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通过人人网、微博、QQ群等网络方式及时了解毕业生离校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这既是对就业工作的检验,也有助于辅导员及时发现影响学风建设顺利推进的不利因素,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金芳,王蔚.网络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6).
[2]周海燕.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对学风建设工作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4).
[3]龚克,毛晓红,范婷雅.浅议网络时代的高校学风建设[J].魅力中国,2010(6).
学风是一个学校良好风貌的展现,是一个学校对外展示的窗口。学风建设是一个学校建设的永恒主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良好的学风建设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夯实自己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因此,应当把学风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应当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学风建设任务,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首先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风不好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正确,一些大学生自从进入了大学,就把学习抛在了一边,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一些大学生看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自认为学习也是无用,信奉“读书无用论”;还有的学生本身家庭背景较好,根本不愁找工作,不把学习当回事,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还有的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把学习当成了为己谋利的工具。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正确,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要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摒弃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珍惜大好青春,努力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夯实自己的学习基础。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向同志学习,努力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把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二、明确学风建设任务
学风建设是一个涵盖万象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学风的建设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学风建设任务,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的学校的着力点可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有的学校的建设重点可能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还有的学校可能是学科建设。虽然着力点不一样,但总任务是一样的。因此,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学风建设计划,并且学风建设的总计划还要划分为若干个小的计划,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
学风建设要找到重点问题,抓住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教学工作。不仅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上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风建设任务,各院系也要充分认识自己院系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样全校才能形成一个共同建设的局面,学风建设任务才能更好的完成。
三、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学风建设工作要想落到实处,就必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规章制度要具体、全面,最好能够和学风建设任务相结合,能够对学风建设的计划和任务作出
指导。
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首先明确学风建设的任务,根据学风建设的任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学生违反学风建设的行为,都能从规章制度中找到明确的规定,对学生的违反行为作出明确处理。工商管理学院还创建了预警机制,对学生的行为作出预警,这样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总之,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得学校的学风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
四、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机制的作用,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学校教学体制改革。
(一)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没有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纸空谈。因此,必须重视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第一,要把科研工作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在开展一些科研工作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大学生吸收进来,在自己的指导下,让大学生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199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提出的本科改革建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完善教学制度,为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应当为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保证教学内容有条不紊的推进。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对教学主体—教师的管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风的建设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为学生培养一支精干、优良的教师队伍,为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提供保障。
五、创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重要的是创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要借助信息化的优势,课堂教学方式由普通的教师授课转为网络课堂,集中全国优秀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学生就可以借助网络化工具实现实时学习,不用再担心课堂上没跟上老师的进度。老师也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平台,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下载,并可以在教学平台上给老师提意见、提问题,还可以在教学平台上上传作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方式。
六、结语
学风建设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重要,对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好的学风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因此,应当把学风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应当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学风建设任务,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顾锦春,叶剑飞.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58).
1.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你为什么要学习”的年级对比Table1Gradecomparisononitem“Whydoyouwanttostudy”原因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变动百分点对学习感兴趣25.027.9+2.9对老师教学方式感兴趣7.57.8+0.3受同学影响21.323.5+2.2父母期望22.523.5+1.0社会的正面影响11.311.8+0.5其他原因12.55.9-6.6调查显示,大二相比较大一,除了受“其他原因”的影响有所下降外,另外一些原因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可以看出,到了大二,想要上进的学生数量开始增多,但增量不明显。总的来看,学习目标是不太明确的,学习动力是明显不足的。造成上述问题,既有就业压力、教育体制等客观原因,又有人生目标短浅和功利等主观原因。从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读书就是为考大学”,所以一旦考上大学后,有的学生认为已经实现了人生目标,没有及时制订新的学习目标,有的认为学习就是为了混文凭、找工作、赚大钱,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进行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因此,不想在学习上花太多精力。
1.2学习习惯没养成,学习自律性低
调查显示,95%的学生认同“作为学生,学习是第一要职”的说法,但在“关于一周课外学习时间”的调查中,课外平均每天花1.5小时在学习上的学生占比不多,花2小时以上的更是少得可怜。由此可见,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是有很大偏差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明显偏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学生花在学习上时间多和少的原因调查表明,不管是不想花时间还是愿意花时间,大部分学生把自己不学习的原因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客观原因,占比达到67.22%;而愿意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也是客观因素,占比达到64.12%。
1.3学习不够刻苦,贪图享乐和轻松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承认自己学习不够努力,喜欢轻松的上课方式和考核方式,比如问到他们“上课表现如何”,仅有1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课能认真听讲。问到他们“学习以外都做什么”时,只有25%左右的学生选择社会活动或运动,选择玩游戏、睡觉、恋爱等休闲方式的比例高达67%。上课不怎么认真听、课外又不怎么花时间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进一步调查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观原因时,发现除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外,还与不少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识比较片面有关。他们在中小学长期、重复的求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感,每当这种时候,他们就会被灌输这种思想,即到了大学就很自由、宽松,现在辛苦都是为了到大学里享受轻松浪漫的学习生活。因此,他们不自觉地对大学生活有了某种带有“玫瑰色”的憧憬,加之大学很多时间需要学生自己合理分配,有的学生习惯了被安排、被管,哪怕他知道自己的安排不合理,却不会科学规划,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以致宝贵的课外时间就以这种非科学健康方式度过了。
2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探讨
目前,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地位还存在着一些不明晰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人认为辅导员应发挥主体作用,这种认识明显与“大学学风的主体是大学生”的观点相悖;有的人认为辅导员应发挥主导性作用,但如何发挥主导性作用的看法并不统一。众所周知,辅导员既是教师身份又是管理人员身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对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这点辅导员与其他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同等的。但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会更加强调辅导员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这与辅导员的特殊性有关: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亲密导师、朋友,占据“天时”———大学生活一开始就亲密接触,“地利”———在宿舍食堂经常“狭路相逢”,“人和”———接触最多、接触时间最长,最有感情基础。那么,作为管理人员的辅导员,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能发挥哪些作用呢?辅导员作为管理人员在学风建设中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而言是发挥与师生沟通的协调员、学生日常事务的服务员、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员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监督员。需要指出的是,说辅导员应发挥主导作用,绝不是想刻意夸大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而只是想把辅导员的正面效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学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可以说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但也因为是系统工程,系统构成、角色分配、任务分解和协调统筹是至关重要的,而辅导员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3辅导员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3.1与师生沟通的协调员教风是学风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相长”是教师奋斗的目标,但高校教师由于新校区住得远、科研考核压力大等现实困难,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不足是客观存在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时辅导员的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他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师生沟通的桥梁作用,扮演好协调员的角色。现在教师的评教工作主要依托网上评教,评教结果是教师考核、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但看似客观的评价分数多是基于学生的主观感受作出的,“客观数据主观化”的评价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是值得探讨和商榷的。与学生座谈无疑是交流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生发言,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对教学的意见及建议,从而避免学生主观、随意的评价行为损害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任课教师发言,学生可以直接认识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设计的良苦用心,也有助于教师积极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从而促动教师认真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期中教学检查经常会邀请学生或教师参加座谈会,但针对性和持续性不够,这时,辅导员可事先收集一些学生意见,针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课程建议教学部门开设专题座谈会,诸如大一新生一般反映比较多的是公共基础课、大二大三学生一般是对个别专业课程意见较大,可根据年级、专业不同邀请不同学科教师参加座谈会。还有的特殊群体需要辅导员主动介入邀请教务部门老师参与座谈会,如降级学生、转专业学生,他们的问题不是课程与教师的问题,而是如何选课,如何办理加修、免修、重修等实际操作问题,这种类型的座谈会一般选择开学初或学期末进行,更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总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辅导员一方面与教师主动沟通,另一方面与学生平等交流,在教师和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教”与“学”的桥梁,既可满足教师不被学生误会、误评的需求,也可满足学生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的需求,同时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从而为教风引导学风奠定了可行性基础。
3.2日常事务中的服务员
学生日常事务涉及学生的奖惩、勤工助学、寝室文化和生活等,为学生安心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这块工作中辅导员要淡化管理者的身份,强化服务员意识,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思维活跃但不稳定,看待问题比较理想化但容易片面,他们在处理自己的日常事务中有时会“本位主义”,习惯性地趋利避害、抱团等。辅导员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让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过程中学会如何按照规则思考问题、遇到困难该如何解决,教给他们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日常事务中学到的尽管不是专业知识,却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和交往法则,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理班级之间、班级内部同学之间的矛盾等,这也有助于学风建设。
3.3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员
这里的学生“第二课堂”泛指教学活动以外的各种校园活动,主要依托分布在学校学院各个层面的学生会组织和社团,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学风的改善,离不开学生的“第二课堂”,比如文艺演出、迎新晚会、十佳歌手比赛、运动会、各种球类竞技、书画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摄影大赛、英语角、讲座、报告、科技创新活动、和山毅行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辅导员通过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在文化活动中丰富和锻炼自我,提高自信心,提升交际力,让学生可以有舞台发现、肯定和展示自我;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将专业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习潜能,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整体学风。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学生参加美化校园、环保绿化等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创造文明、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劳动中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4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监督员
大学学风需要制度规范的长期养成,高校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规范养成。高校辅导员则是制度落实和规范养成的监督者。由人的行为发展规律可知,人的行为一般是按照从强制到自觉再到主动进行发展的,所以主动的学习习惯须经过强制阶段再进入自觉阶段,而强制阶段的主要抓手就是制度,俗称“制度管人”。高校的制度规范是学校依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为满足学校和师生的发展需要,在治校过程中形成的为师生所公认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体系,严格遵守这些制度规范是全体师生的应尽义务。事实证明,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先做到他律才能逐渐走向自律,对于普遍缺乏自律的大学生来说也不会例外。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是外在强制性与内在自觉性的有机统一过程,外在强制是为实现内在自觉,强制不是目的,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和过程。因此,在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必须十分注重制度规范的约束作用。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就学风建设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学习规范,如《大学生管理规定》《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奖学金评选办法》《学生荣誉称号授予办法》《优良学风班评比条例》《评选优秀毕业生的实施办法》《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大学生学位授予条例》《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考生守则》等,使学生明白哪些是学校鼓励的、肯定的,哪些是学校不提倡甚至反对的,那么他们会清楚地知道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做了有何后果、需承担哪些责任,等等。其次要加强制度落实,提高执行力。该奖励的奖励,该处罚的处罚,该退学的退学,不走过场也不敷衍了事。而要把制度规范落到实处,关键是抓好“养成”。如何“养成”?一是通过大学生的学习、实践,二是通过大学生的各种集体生活。“养成”的监督很大程度上需要辅导员参与。如辅导员可以巡查课堂学风,及时发现学生迟到、早退、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帮助任课教师一起加强对违纪学生的监督和管理;也可以深入寝室巡查室风,了解学生在课后的真实学习风貌,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寝室文明建设的监督。但对于课堂学风,笔者认为主要监督者还是任课教师,辅导员可以利用学生干部队伍加强班级学风的自查和督察,检查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便于任课教师加强课堂管理,但不应该越庖代俎甚至本末倒置,把教师的责任推给辅导员,错误地认为学生课堂秩序不好就是辅导员教育没到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73-02
学风是大学精神元素和高等教育状态表征,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学风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不仅直接体现着高校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并最终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1]。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文从辅导员工作视角对农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科专业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科专业学风问题与其他学科总体相似,在学生身上体现为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纪律散漫,缺乏自律性等[2]。此外农科专业学风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对全国800名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建设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呈现出“农”的特色和“农”的内涵缺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缺乏“三农”情怀,学习目的功利化。农科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应该具有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然而,当前很多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目功利化,不能合理地将学习目的和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农科专业和肩负“三农”使命结合起来,而是仅作为实现就业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缺乏远大理想。调查中仅38.5%的学生个人发展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2.专业认同感匮乏,学习兴趣不浓。由于受高考分数限制、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以及专业调剂,“入错行”等情绪在部分农科专业学生中存在,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仅35.4%的受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浓厚。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不能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厌学、倦学[3]。有高达60.9%学生认为他们曾经受到过社会舆论和世俗偏见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同样也有24.6%的受调查者表示,高年级学生的负面引导是造成他们对所学专业丧失信心的重要原因。
3.理论与实践脱节,服务生产能力欠缺。农科专业实践性强,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但部分农科专业学生不能正视基层等工作环境,参与实践活动意愿不强,眼高手低、敷衍了事等现象经常存在,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服务能力。有36%的学生明确表示,他们对学校的专业实践教学和活动存在应付心理。
4.国际化视野不足,国际竞争能力不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等农业院校需要培养一批立足国际前沿,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精英人才。然农科专业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及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留学意愿不足、外语水平欠缺、专业知识不能达到要求,严重影响了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仅有8.3%的受调研农科专业学生有出国的意向,但根据各高校公布的就业数据,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出国深造率总体低于5%。
二、农科专业学风问题成因分析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态度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在因素,此外,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学习问题的重要成因。
1.思想教育成效不足。一些农业院校对学生思想教育不重视,集中体现在没有按照教育部要求配备专兼职辅导员,导致思想教育力量薄弱;没有贴近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形式化,实效性低;专业思想教育开展不足,“三农”意识强调的少。这些原因都导致学生未能认识到学习农科专业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塑造。
2.育人机制未形成合力。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全员性工程,需要学工、教务、学院及后勤保障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需要教师、行政管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的通力配合。但一些农业院校认为学风建设仅为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未将其纳入学校重点进行统筹安排。导致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后勤保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能树立,学生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不能体现,而辅导员及班主任由于事物性工作繁多而对学风建设力不从心,引导效应不能实现。
3.监督约束机制落实不到位。尽管各个农业院校相关的学风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齐全,但落实效果不明显,成为阻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学校教学环境宽松,对教师管理不严,致使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投入不足;学生考试作弊等违纪违规事情处理难度大,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警示作用。
4.学风建设载体不完善。学术讲座、科技创新项目、学术社团、学科竞赛活动、专业技能实践活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部分农业院校讲座数量不多,讲座层次不高;科技创新项目少,专业教师指导不足;学术社团缺乏有效的指导,活动层次低;技能实践基地不足,学生参与实践锻炼机会少。
三、农科专业学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与学生接触频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是学风建设的引导者、监督者。从辅导员的工作视角对农科专业大学生进行学风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在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思想是行动先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是农科专业建设优良学风的基础。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名家讲坛、专题报告会、校友风采展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强化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认识“三农”、了解“三农”,把个人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2.借助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力量,形成学风建设合力。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员教育,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实施效果。辅导员在推进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应该充分扮演好学风建设策划者、引导者和协调人的作用,充分借助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力量,形成联动机制。要与任课教师密切联系,即时掌握学生到课情况和课堂表现,对重点违纪学生予以惩处;应及时向班主任传达学风建设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共同分析研讨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具体有效措施;要在学生干部中建立学风建设联络人,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即时了解班级学习状况。
3.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的学风建设,是营造良好风气、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1]。辅导员应从学风建设的高度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建设。要把学习文化作为班级和学生组织的重点文化培养,要利用日志、网络等方式宣传推进学习型班级和学习型组织建设。要有严格的班委会和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把学业指标作为重要选拔指标;要实施淘汰制,对挂科、逃课、学习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干部实施淘汰,形成正确导向。
4.完善约束激励机制,让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良好的学风需要一系列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要奖惩并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辅导员应该强化制度建设,让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农科专业来自农村和家庭贫困的学生较多[4],对成绩优秀但家庭贫困的学生要优先给予助学金、校园兼职、就业等资助和帮助;要对学风建设先进个人、学习标兵等学生及时表彰,树立典型,带动后进。此外,还应落实日常教育管理,尤其是对考试作弊、逃学、迟到早退等学风违纪现象进行重点查处,达到约束效果。
5.搭建好学风建设载体,形成学风建设保障机制。学风建设载体是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辅导员应搭建平台,形成学风建设保障机制。要搭建职业规划平台,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怎么学;要完善学术交流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提高学生求知欲;要完善赛事平台,多组织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丰富第二课堂的学习自主性;要与企业联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搭建实习平台;要拓展外联,邀请企业家、杰出校友等担任就业指导师、兼职班主任,提供智力平台;要构建出国留学信息交流平台社团,营造鼓励留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展基,陈建平.农业高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现实瓶颈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54-55.
【关键词】
学风;少数民族大学生;建议
优良的学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在大学里要经历四年的大学时光,一言一行都打上了大学的烙印,各方面的发展也受到了学习风气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优良的学风可以让人的心境平和,避免心浮气躁,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可以使大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提高实践能力,磨砺出坚毅的品质。学风的好坏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石。一方面,好的学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对他们的人格塑造和品格修养的培育有较大的帮助,使他们更能全面的了解自身优劣,扬长避短,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以后走向社会也能够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差的学风不仅会让大学生懒惰,不思进取,在学校违反校纪校规,走出校园也有可能违法乱纪,危害社会,而且也会使刚入校时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大学生在不良学风的影响下,成绩下降,懒散度日,甚至误入歧途。因此,高校学风的好坏是十分重要的,和每一个大学生都息息相关,影响着他们的一言一行,是他们成才的保证,这种影响的范围之广,时间长远,都是不可预见的。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学风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都为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对自身有很大的期待,学习积极性很高,希望自己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想要获得优异的成绩。这是非常良好的现象。只有少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想要取得及格的成绩,对自身的要求略低。存在这种心理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来看,首先,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从高考后填报志愿专业时,就是十分不清楚的。他们只是想要上大学,而对于专业认知和选择上基本没有任何概念,对专业缺乏客观而理性的认识,因此对选择专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是多数教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特别重视,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汉语基础和他们自身所拥有的语言优势,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够准确。二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和规划,往往都是一些在学校教授公共课的教师来进行短暂的指导,并且缺乏系统性的指导。从而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获得学分来学习这门课程。从高校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多的关注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率,而没有在学生学习期间有与之配套的比较完善的职业规划和引导。而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南疆地区,那里的教育观念落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就对学习缺乏兴趣。同时南疆地区的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不得当,如因材施教、学以致用这些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很好的运用。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使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缺乏一定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更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不良学风的管理,各项的规章制度也不完备。最后,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教育力度不够,汉语课程起步较晚,课时安排较少,对教师的双语培训较少,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基础较差,在大学期间学习吃力,与汉族学生沟通不便,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影响今后的发展。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最大的学习困难就是汉语不太好,特别是民考民的学生。因为汉语不好,在学习上就比较吃力,理解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沟通不便,也就无法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学风建设策略及建议
(一)教师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个人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等的基础上。目标不可设立的过低。低目标容易实现,但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目标也不可过高、过多、过强。目标可以分为中期、近期、当前的子目标,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直到成功。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少数民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就要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还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介绍他们所学专业的详细情况,专业背景和就业前景,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二)教师要注重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不要一味的灌输,应该经常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独立思考,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授课时,语速要较为缓慢,还要随时询问,让他们提出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经常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想法和学习心理,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使他们对专业课学习更感兴趣。
(三)教师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学习
一是要教师自身提高授课的积极性。大多数大学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激情,通常扮演着独角戏,在讲课时忽略学生的反应,对学生在课堂上不良行为也不予理睬,导致学生上课习惯性不听老师讲课,课后也更不会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精神饱满,富有激情,积极与学生互动,把学生的积极性也带动起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主动学习。二是教师应该多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汉语不太好,所以会比较自卑或者性格内向,教师应该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的和别人交流,积极思考,敢于向老师提问,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师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个人美德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其中律己修身就强调纪律观念的重要性。教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涵盖了纪律观念的教育,同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其他优秀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还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防微杜渐。
(五)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管理制度
各少数民族大学形成一套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强化大学学风建设,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学识水平和能力,更好的为新疆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总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学风问题,主要是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纪律观念不强。产生不良学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建议措施也是多样的。本人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语言差异和基础教育差异,与普通汉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有很大的不同,是值得调查研究的。
作者:刘渠蕙 单位:新疆伊犁州社会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葛春晓.浅谈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2010(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19-02
一、引言与相关概念介绍
1.引言。同志曾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毋庸置疑,学习对人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每逢考试时间校园里面缩印的小抄满天飞,代考的买卖热火朝天,曾经的地下交易如今却堂而皇之的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成绩举世瞩目。然而,伴随着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到来,社会各层面矛盾与问题也接踵而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高素质人群,走在时展的前沿。同时又极易受社会影响。在社会转型期,伴随市场经济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导致大学生过分追求个体自身利益,追求快乐享受,趋利避害,丧失吃苦精神。常有社会舆论指出某某大学生的素质甚至与一字不识的文盲相比相差千里。大学生素质差,不学习,不进取,已成为高校学风的突出问题。基于此现状,高校学风建设迫在眉睫且任重而道远。
2.相关概念介绍。首先,学风的涵义。大体而言,学风有两种涵义。一种是广义的学风。譬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1998年印发《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指出: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譬如,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因此,从广义上讲,本文认为学风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风、学校的校风以及党的党风。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是狭义的学风。狭义的学风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学习的精神风貌和治学表现。营造优良的学风,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我国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和创造力进而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博弈与博弈论相关概念。博弈(game),《现代汉语新华词典》的解释是:为谋取利益而竞争。《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局戏、围棋、赌博,指某些个人或组织所做出的相互影响的决策。博弈论又称对策论,由于它是一种研究最佳优化策略的科学,当前在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领域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二、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与高校制度管理之间可进行博弈分析。不考虑其他因素,学生与高校规章制度之间的博弈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动态博弈中,行动有先后次序,后行动者可以通过观察先行动者的行为,来获得有关先行动者的信息,从而证实或修正自己对先行动者的判断。学生的自我管理与高校制度管理之间存在的博弈冲突体现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动态执行上。对学校而言,进行学风建设目的在于使学生勤奋学习,最大限度地让最多的学生达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计划,完成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以及社会任务。而学生的目的则是以最小化的成本和资源的消费来实现顺利毕业和找工作。其中,这些成本包括时间和精力和金钱。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和主要被管理对象,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合理诉求,譬如涉及到学生具体学习、生活方面的规章制度应听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建议。然而在实际中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却极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没有被作为权利的主体参与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和修改中来。因而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每一方行为主体都试图在既定的约束条例框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此类行为的最终结果也正如经典案例“囚徒困境”那样,出现个体的理性反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情形。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是严格执行还是宽松执行。此时,高校与学生自我的严格管理与宽松管理就成了一对相互依赖的策略。
博弈的四个要素:(1)参与者:管理者(高校)、学生;(2)博弈规则:严格管理为优,宽松管理为弱;设定严格策略为S1,S1=1 宽松策略为S2,S2=0;(3)收益:设定收益为G。此时有四中情形Gn=G1,G2,G3,G4。其中,G1=(S1,S1)=2 G2=(S1,S2) G3=(S2,S1)=1 G4=(S2,S2)=0 由此可知当Gn=G1时收益最大,当Gn=G2或G3时收益偏低,当Gn=G4时收益最小;(4)结论:情况一:高校管理严格的情况,学生自我管理选择严格,结果为学校学生都严格进行管理。情况二:高校松懈管理时,学生自我管理选择严格,结果为高校管理松懈,学生管理严格。情况三:学生自我管理严格情况下,高校管理选择严格,结果为高校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都严格。情况四:学生自我管理松懈情况下,高校管理选择严格,结果为高校管理严格,学生自我管理松懈。因此综合四种情况,结论如下。第一、高校,学生都严格管理。第二、高校管理不严格学生自我管理严格。第三、高校严格管理,学生自我松懈。任一方行为主体的决策都对另一方的决策主体产生影响。收益:当高校和学生都选择严格时,获得最优收益。当高校与学生选择松懈时,收益较低。这是整体收益。因此,高校学风建设不仅需要学校完善各种学生管理机制,严格科学地执行管理规章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加强打击作弊行为,引导和督促学生日渐形成优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事实上,从“囚徒困境”博弈的归因来分析,正是由于高校与学生个体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而导致学风不佳、校风不佳,学生综合素质偏低,高校综合实力水平下降。为了达到高校与学生的整体最优化,需要双方具有一种合作的理性。从而使双方利益主体收获最优利益,实现双方共赢,从而实现高校学风的良好转变。
三、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1.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修养,淡化个人利益意识。中国有句古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修身”之后才能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其学习和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一些大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拿到各种证书,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去抄袭舞弊,高分低素质,高学历低教养的学生屡见不鲜。这毋庸置疑是学习与修养没有紧密结合发展的恶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使大学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重视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淡化大学生的个人利益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健全高校管理体制,严肃考纪考风,以优良的考风来带学风。从上述博弈模型中可以得知,当学校管理严格时,高校获得收益为优,属于上策。对少数自制力较低的大学生还应加强考纪考风建设。严惩考试作弊行为,杜绝代考和出现,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倒把行为。对任何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袒和差别对待。这样个别学生的舞弊现象就可以打压下去。大学生都有从众心理。在考场中,大部分学生舞弊抄袭会把那些潜在的作弊学生带动起来,从而造成考场纸条满天飞的现象。倘若考纪考风管理不严格,高校对作弊抄袭学生处理不彻底,那么舞弊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对于一些人生目标理想不明确的学生而言,读大学就是为了拿毕业证和学位证。而通过考试各科成绩合格就能获得证书。不愿意付出努力和学习的学生往往会选择走上舞弊的道路。因此必须严厉打击考试舞弊行为,避免几粒老鼠屎坏一锅粥的现象出现。
3.加强高校教师师风建设,以良好的师风促学风。“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具有教学,科研,育人三重使命。教师素质不过关,作风不过硬,那么其所教的学生也必定质量不过关。为了避免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应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学生的好榜样。倘若教师学术行为不端正,学生的学术行为也难免受恶劣影响。古代孔子、孟子,他们不仅教授弟子学问,更传授弟子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譬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因此高校加强师风建设十分必要。只有优良的师风才能激发优良学风的出现。
4.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上文指出要优良的师风带动学风,然而带动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并坚持下去。因此,大学生自身问题的解决十分关键。必须针对那些没自信、对自己要求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控能力差、懒散抑郁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环境给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良好的环境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以班级和寝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员以及班干部,学生会团体组织的积极带头作用。将少数先进个人自律扩大到团体的自我管理的自律,将榜样标兵的好学扩大到全体学生的好学,将干部党员的求实创新扩大到整体教员学生的求实创新。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地处株洲市的二本院校,在校学生近3万人,学校对株洲和湖南的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风和考风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
1 调查数据和模型的建立
(1)问卷设计。本文假定影响学风的因素有学习态度、课堂教学质量、专业认知和兴趣、学校管理、就业预期、兼职情况、整体学习氛围、考风等,影响考风的因素有整体考风、学风、监考情况、违纪处罚情况等。围绕这些因素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
(2)调查对象和方式。为反映真实情况,调查选取了78名老师和17个学院的875名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此次共发放问卷1025份,回收问卷951份,回收率93%,其中信息不完整或不合格问卷8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943份,有效回收率92%。在调查中我们采取了电话、邮件、现场发放问卷等多种方式,以保证问卷真实反映我校大学生学风和考风的现状和原因。
(3)模型的确立。我们通常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属于概率型非线性回归,能通过模型各系数的确定,有效的反映各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数据依据。
2 分析结果的说明
根据调查数据,运用SPSS17.0的Logistic做二值分析,得出关于学风的回归模型方程:
Logit(P)=ln(p/1-p)=-1.880+0.148X1+0.232X2+0.433X3+0.041X4+0.522X5-0.672X6+0.451X7+0.511X8
X1表示学习态度,X2表示课堂教学质量,X3表示专业认知和兴趣,X4表示学校管理,X5表示就业预期,X6表示兼职情况,X7表示学习氛围,X8表示考风。以上回归方程表明,学习态度、课堂教学质量、专业认知和兴趣、学校管理、就业预期、兼职情况、整体学习氛围、考风等因素都对学风产生了影响。其中,学习态度、课堂教学质量、专业认知和兴趣、就业预期对我校大学生学风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学校管理对学风影响相对较小。与学风产生相反作用的是学生的兼职情况,其他因素与学风作用方向相一致。
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关于考风的回归模型:
Logit(P)=ln(p/1-p)=-1.350+0.126Y1+0.364Y2+0.428Y3+0.021Y4
Y1整体考风、Y2学风、Y3监考情况、Y4违纪处罚情况。以上回归方程表明,整体考风、学风、监考情况、违纪处罚情况都对我校学生的考风产生了重要影响,除违纪处罚的影响较小外,其他因素的影响显著。
3 全面提高湖南工业大学学风、考风的建议
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对提高我校学风和考风,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风、考风管理制度,严格奖惩机制,加强贯彻落实,营造公平良好的氛围,以管理促学风、考风。首先,学校应加强学生学风制度的制定,完善考风制度漏洞,同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其次,加强日常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团学会要组织好每天考勤检查,将检查结果整理汇总并与任课教师反馈点名结果一起,定期公布,并记入年度评先评优考核指标中。同时,强化服务育人。班主任应加强与任课老师、辅导员联系,及时了解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每学期初与班上学习成绩差,表现差学生谈话,每月到自己班上听一次课,作好相关记录。学工办应关注学院贫困生、后进生和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思想上负担,解除学习后顾之忧。
(2)加强专业知识和就业前景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专业教育要通过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学院及学科专业的情况,激发新生的求知欲。要让新生充分了解学校、系(院、部)的情况,特别是专业情况,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增强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让学生清楚本校特色、学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对往届毕业生的客观评价,明确提出学校对他们的培养目标。每个人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明确自己的特长和最有可能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和清晰地长远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层次。
(3)提高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教风督学风、考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引导学习兴趣。任课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纪律、学生听课情况的管理,纳入学生平时成绩。
(4)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严肃考试纪律。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诚信做人的观念,认识考试作弊的严重性。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坚决抵制作弊行为,争当诚信典范。树立优良学风、实现零作弊尽到自己的义务。加强考风建设活动促学风。在每次考试前,学院应切实抓好考风考纪教育动员工作,召开专题班会,树立“以学为荣、以不学为耻”的思想,对少数违纪违规的同学按规定及时处理。
(5)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以活动带学风。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活动。积极鼓励参加各类竞赛。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组织的各类各级别竞赛活动,所获成绩可作为评先评优,推优入党加分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与撰写。鼓励学生自主联系专业教师或自行参与科研活动,课题结题或可作为评先评优,推优入党加分项目。
(6)以榜样树学风。学工办认真做好年度评先评先工作,及时树立典型,扩大宣传,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实行评优评先,推优入党学风检查违规一票否决制。考研,考公务员代表经验交流座谈会。定期在每年六月份召集当年考研、考公务员优秀代表,就业,创业优秀代表给大三年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与培训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蔡.如何通过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J].探索与争鸣,2008(5):11-14.
[2]唐立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煤炭技术,2005(7).
[3]黄斌.民办高校大学生作弊现象分析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1(8).
一、制订学习计划,促进自主学习
现实中,经常发现对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认识不清或能力不足的学生,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最终导致学业失败的情况。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学生自身原因”就完了,更应该负责地从学校的教育或管理上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在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适应性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大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大学学习中学习计划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明确目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计划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二)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认真组织和开展“谈理想、定目标、做规划、见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做到全体参与,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规划,人人有行动;发动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建设目标”和“班级学生规则”,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互帮互助,督促全班同学朝着目标、执行规则、付诸行动。(三)辅导员老师要从培养学习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理解并掌握自我激励、自我定向、自我引导、自我发现、自我调控、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方法,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七个关键点。辅导员老师可组织班干部和部分学生骨干,有目的地选择典型事例(案例),通过精心策划和编排,在主题班会或班级活动中,用情景再现的艺术形式,将上述方法呈现给班上每一位同学;在班级管理中,自己也要注重这些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尽快学会自主学习。(四)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选择那些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帮助其提高自我规划、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能力。要将网游成瘾学生的教育转化作为重点,想办法、下功夫、用措施,争取实现突破。(五)通过辅导员老师,邀请高年级中成绩优秀、全面发展、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就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与班级学生开展宣讲和交流活动,激励学生学先进,赶先进,积极行动起来,争取早日成才。
二、加强学业指导,改进学习方法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很重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调查发现,我校有近44%的学生处于“有目标,不知道该如何努力”状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有一成的学生“不知所措”。鉴于大学学习有别于中学学习的固定模式,不同专业在知识、能力的传授和建构过程均不相同,指导学生尽快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很有必要。在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发挥专业导师对学生学业的指导作用。要把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指导学生的学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学习资源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选课,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检查和督促学生的日常学习等,纳入专业导师的工作职责范围。专业导师还应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当大的偏差发生时,与学生主动沟通并能与家长和任课教师共商对策。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定期考核,督促专业导师认真履行职责。(二)发挥课程主讲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因为学生是否会学习,课程主讲教师可从他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上观察出来,而且课程主讲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举措指导学生改善他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见面最多的是课程主讲教师,对他学习方法形成影响最大的也是课程主讲教师。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认识上和教学管理机制上,使主讲教师承担起教会学生学习这项工作。(三)学校应将检查督促专业导师的学业指导情况、课程主讲教师的学习指导情况,列为校、院两级教学督查组成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如果教学督查者认真考查一个教师进行一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关注他“授人以渔”的活动和效果,那么完全可以发现他教学上的亮点和缺陷,并进行有效的点拨和鼓励。与此同时,对教师工作的考核,除了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师的评分外,应增加对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成效的评分。(四)学校应将“大学生学习指导”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也可依托相关部门探索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或建立大学生学习指导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有关学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咨询服务。(五)辅导员要把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包括学习方法指导)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落实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和管理工作中。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思想,丰富班级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创新灵活多样的组织模式,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交流活动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强化自主管理,养成文明行为
在宿舍、教室或图书馆自习室的调查中发现,在我校的少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着不懂礼貌,不懂尊重,不遵守时间、纪律、规矩,不讲公共卫生,不讲秩序的情况;在校园里,我们也很容易就会看到一幕幕学生恋人过分亲昵的“镜头”。这些现象恐怕不只是在昆工存在,但确实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在行为养成教育上的“缺课”。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为促使大学生行为文明养成开展教育,进行“补课”。在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发挥学生党员、团学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依据《准则》要求,联系实际,制定本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以及监督执行的措施;并先行实施,做出表率,发挥好示范和带头作用。(二)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规范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在学习提高、先进示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教育实践范围延伸到全校各班级。引导各班级依靠全班同学,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准绳,明确班级建设目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创新班级管理方式,以集体的力量促进全班同学发奋学习、言行文明、共同进步。(三)完善校院学生会组织的职能或创新学生组织形式,发挥学生组织在宿舍园区生活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协助和配合我校“社区三进”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日常生活中文明行为的养成。(四)鼓励教职员工除了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外,在遇到学生有不文明行为时,及时给予提醒和教育;学校相关管理服务部门(单位)要完善规章制度,除了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外,还要发挥好育人作用,对管理服务过程(含场所)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五)探索成立校园文明纠察队等公益性学生组织,指导并支持其开展校园“文明执法”行动,促进我校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优化激励机制,引导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何慧娟(1979-),女,安徽庐江人,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讲师。(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测控技术与仪器省级特色专业”、安徽工程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校级特色专业”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142-02
学风狭义上指的是学生的学习风气问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学风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管理水平和治学态度的综合体现。抓学风,促校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学风建设是个细致的工作,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耐心、细心、恒心和关心才能取得实效。
一、齐抓共管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高校学风建设的好坏大多数人会认为是管理者(主要是辅导员和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和学生之间的事情,其实不然,学风建设与授课教师甚至学生家长都有密切的关系。管理者、学生、教师、家长四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管理是提高学风建设的重点。
1.高校管理者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管理者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学风建设中起关键作用。学风建设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展开的,学习习惯主要指的是一日常规,包括起床、早操、早读、上课、午休、课间活动、课外活动、自习、就寝等活动,管理者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加以约束。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起主导作用。除了制度约束以外,辅导员要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就上课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而言,班主任要主动和本学期所有授课教师联系,记录下学生的出勤情况,针对学生个人实施教育。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的工作主动性是提高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2.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想,只有发挥学生主体内在的自觉性,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形成学风建设的内动力。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专业内容直接为社会所用,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中国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中学学习抓得紧,大学很放松,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跨入大学,自身角色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转换,对于全新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少数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抱着混张文凭的态度,学习没有自觉性,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这类“问题”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区别对待,重点突破。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更要注意,学习课本知识、期末考高分不是学风建设的目标,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3.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抓教风才能促学风。教师对所授课程应熟练把握,课堂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信息,如出勤如何、积极性如何、作业如何、理解程度怎样等等,这些信息都要有完备的记录,除了教师本人和学生沟通以外,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班级辅导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当前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要求重科研、轻教学,年终考核主要以科研成绩作为评定优良等级的主要标准,职称评定也以科研水平作为主要标准,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更容易得到认可和尊重。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疏于管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漠不关心;另一方面,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得不到肯定,丧失信心,教学热情和积极性降低。所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重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4.家长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风建设与学生家长也密切相关。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把学习搞好就什么都好”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孩子就是希望”的观念根深蒂固。高中学习阶段的“陪读”现象屡见不鲜,可这种重视主要停留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因为孩子在家长身边,方便管理。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了,自己就“解放”了,殊不知考上大学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解放”不是放任自流,家长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作为管理者,应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配合学校共同进行管理,这也不失为学风建设的另一个切入口。
二、提高学风建设的建议
结合目前部分高校实际情况及工作经验,对提高学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1.加强责任意识,多开会,多总结
每学期至少集中安排一次部门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学风建设讨论会议,提出问题,及时总结,针对主要问题及好的建议以文件形式下发,并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2.管好一日常规
一日常规中,重点监督学生寝室环境,特别是晚上就寝时间,规定时间熄灯。学生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学习效率便会降低;一、二年级周日至周四原则上要求上晚自习,学生党员或班干配合辅导员严格做好考勤记录;三、四年级学生每周适当安排2~3次晚自习,保证完成一定的作业量。高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在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可为学生适当提供校外实践机会。
3.加强思想教育
辅导员要经常以班会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针对“问题”学生,辅导员、教师以及家长要多沟通交流,并且建立便利的交流平台。
4.激励制度
将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如晚自习、上课情况详细记录,适时通报,并作为每年的评奖评优资格条件。对提高学风建设作出贡献和取得实效的教育工作者给予肯定。
5.鼓励学生考研
研究生考取率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学习风气,更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前途,所以考研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建议三年级开始多做考研方面的动员报告,讲解考研复习方法,分析报考院校及相关专业;特别是要改善留校考研学生暑期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室安装空调、安排住宿及改善就餐问题等,指派专人对暑假考研学生进行管理,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总之,加强学风建设,仅靠传达几个文件,开几次会议是完成不了的,这是一个细致的工作,要靠滴水穿石的功夫才能达到目的,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冷静思考、抓住细节、共同努力才能有所实效。学风建设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其学习的情绪更饱满,学习的劲头更大,学习的毅力更顽强,学习的态度更认真,这是对学生所在的家庭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刘昱佳.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
一、活动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选树优秀典型 营造良好学风
二、活动时间
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
三、活动内容
1、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各院系须于4月15日前组织全体本科生党员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学工组领导要在会上强调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本科生党员积极配合本院系做好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并鼓励其为推进学风建设向前发展建言献策。
2、党员“一帮一”活动
定期开展党员“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每名学生党员至少要对一名本院系的非党员同学进行帮扶,并形成帮扶记录,每两周向所在党支部进行汇报。帮扶对象范围可为: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生活困难学生和行动困难学生等。
3、学习经验交流会
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各学生党支部应针对积极在专业学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与本院系其他支部、其他院系进行交流。各院系成立学习报告小组,组织学习优异的学生党员典型,面向本院系和其他院系召开学习经验报告会。
4、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