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流程范文

时间:2023-06-11 08:12: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网络规划流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网络规划流程

篇1

中图分类号:TN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ODN网络规划是FTTH建设非常关键的一步,ODN光缆网络是面向所有客户群和业务网络的基础网络,直接或间接使用光缆承载业务的客户群都可以认为是ODN光缆的用户。对于不同的用户,因为采用的组网技术和对网络安全性要求不同,对光缆结构的要求和纤芯数量的需求也有较大差异。

1 ODN光缆网规划的目标

ODN光缆网的布局和结构,应在满足全业务需求的前提下,保证整体网络建设成本最优。在以FTTH接入模式为网络发展目标的趋势下,ODN光缆网承载的主体将从政企客户转向家庭客户,OLT节点的布局会极大的影响网络建设成本。

FTTH网络整体建设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局房建设成本和光缆建设成本。简单来说,OLT节点越多,局房的建设投资越高;但同时光缆长度越短,光缆投资越少。也就是说,对于由局房建设成本和光缆建设成本两个随机变量组成的函数来说,存在这么一个极值点,使得函数的值最小。从实际上来看,对于条件一定的规划区来讲,理论上会存在一个最优的OLT布局方案,可使整体的建设成本最低[1]。

同样的,因为存在物理上的汇聚功能和光节点投资,在一定的用户分布情况下,配线光节点的设置也存在一个最优方案,使得配线光缆、引入光缆和配线设施的总投资最低。

2 ODN光缆网规划总体流程和原则

ODN光缆网实际上由光节点和光缆构成,光节点的设置直接与用户分布相关,光缆路由和结构则与光节点的位置直接关联。因此,在进行接入光缆规划时,应首先确定光节点的位置和分布,再根据光节点的规划确定光缆路由的纤芯配置。

2.1 OLT节点规划

OLT节点的设置应根据覆盖区域内的用户密度,按照建设成本最低的覆盖半径来规划服务区内的OLT节点数量以及单个OLT覆盖的范围。OLT位置的选择要满足如下原则:目前大部分设备厂家的OLT的交换能力已经达到了A类汇聚交换机的能力,因此应该将OLT定位在IP城域网的汇聚层,按照“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来设置OLT。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集中设置OLT。在市区,每个OLT的最终覆盖半径应按2-4公里考虑,终局容量按2-5万考虑,在网格化规划和街坊配线的原则下,一个OLT覆盖的街坊数一般为4-16个。对于用户密度较低的乡镇区域,每个OLT的终局用户数应不低于5000用户。OLT节点机房在光缆网上的层次应在IP城域网的骨干光缆节点之下而在ODN网络的主干光节点之上(至少不能低于主干光节点)。

2.2配线光节点规划

配线光节点的表现形式为光缆交接箱或ODF架,对于在室外设置配线光节点,可以选择光缆交接箱的形式,对于配线光节点的用户密度中心附近有现成机房的情况,可以选择安装ODF架的方式。配线光缆在网络拓扑上适宜采用树形结构,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主干光节点组环。

2.3主干光节点设置和组网要求

主干光节点在网络中的作用是对下层网络提供接入,对上层网络而言是提供光缆的汇聚。一般情况下一个主干光节点收敛6-10个配线光节点,主干光节点适合选择光交界间或大容量光交接箱的形式。对于已有主干光缆环覆盖的地方,新增的主干光缆适宜采用树形结构,环上光纤逐步递减[2]。如图1所示。

2.4 ODN的分光方式

FTTH的ODN网络的分光方式可以分为一级分光和二级分光,其中一级分光又可以分为一级集中分光和一级分散分光。一级集中分光,一般将分光器集中安装在园区交接箱(免跳接光缆交接箱)中,在楼宇的楼道内采用光缆分纤箱来实现光缆到每个用户的分纤。二级分光具有分光灵活,扩容方便,对环境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适合在用户不确定的区域和外部环境经常发生变化的区域采用,如城中村,乡镇,别墅区,拟拆迁区域等。

分光方式的选择及分光器的设置对ODN的建设成本及维护难度均有较大影响,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分光方式的总体原则,在设计施工中根据总体原则灵活选择。一般来讲,新建小区适合采用一级分光,因为在新建小区用户需求比较确定,网络施工完成后一般轻易不会发生改变。对于城中村和城市老小区,由于用户需求不确定,网络线路在以后很可能会发生迁改,为了提高网络的灵活性,以适应这种用户需求和网络结构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场景适宜采用二级分光的方式。

FTTH场景下ODN网络的规划是在ODN网络规划数学模型的指导下,结合现网情况和现场情况,因地制宜,不断寻求最佳规划结果的过程。

篇2

1 背景介绍

随着通讯业务的不断发展,网络制式的不断增加,移动网络用户数和业务量在持续增加,需要对移动网络进行持续的扩容和网络调整。为了实现网络覆盖、业务承载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优化,需要每年对移动网络进行新站点规划建设、基站割接替换等。新站点的规划、建设以及基站割接等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进行全面的站点规划评估、入网评估、以及基站替换验证评估,从路测数据、CQT数据、投诉数据、话务量、数据流量、现网站点资源等多个维度对新建站点、替换站点进行全面整体评估,并能对规划、建设和替换结果进行一定时期的持续跟踪分析,从而发现站点建设和替换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并能从侧面反映出工程建设质量。然而缺乏有效的自动评估手段和规划流程管控机制,规划的合理性和落地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为后期网络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无线网络规划支撑需要分析路测数据、CQT数据、投诉数据、话务量、数据流量、现网站点资源等多维度数据对新建站点规划过程提供全面完整、持续的辅助支撑与管控。其包括几个主要过程:

(1)规划前规划方案评估

(2)规划建设过程流程化管控

(3)单站点建设前后评估

在规划建设前期,依据多维度的管控数据对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预期的建设后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给出规划站点位置选择依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将现有的网络规划管控流程落地固化,实现规划建设过程的统一化、流程化管理;在规划建设完成之后,将站点建设与规划信息相比较,评估站点建设结果是否满足预期规划的内容,评估站点运行状况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评估站点自身的运行状况及稳定性,确认站点建设的完成度以及侧面反映工程建设质量状况。

通过对无线网络规划关键流程管控、规划资料统一管理,综合路测数据、CQT数据、投诉数据、话务量、数据流量、现网站点资源等多维度数据实现规划前的选址支撑分析以及规划建设后的评估比较,对无线网络规划过程做到全方位、深层次的辅助支撑,实现对规划质量的多维管控。

2 系统简介

无线网络规划支撑系统主要为无线网络规划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手段和方法,通过分析测试数据、投诉数据、话务量、数据流量以及现网站点资源等信息,实现对无线网络规划立项过程做到全方位、深层次的辅助支撑,实现对规划质量的多维管控,促进无线网络规划过程管理精细化,提高无线网络规划效率和质量。

系统采用目前最具扩展性的3层系统架构,由下至上分为数据层、业务层和表现层。

(1)数据层:提供平台数据支持,包括数据采集、适配以及存储等功能。

(2)应用层:具体业务功能的承载,主要包括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等功能。

(3)表现层:用户界面,包括B/S客户端及部分C/S功能,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来呈现具体业务,主要包括表单、报表、统计图、脑图、GIS图等。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系统由PC客户端及服务端组成,采用B/S、C/S结合方式实现。系统服务端由WEB服务器、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和互联网专用测试服务器构成。PC终端通过浏览器实现系统配置、系统管理及统计分析等操作。系统组网图如图2所示。

3 功能介绍

本系统主要以无线网络规划支撑软件为主,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多维数据整合。综合分析现网资源、性能统计、路测扫频、MR结构、用户投诉等多维度的运营数据,为网络规划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2)基础数据管理。网络优化、规划分析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结构化的梳理,以关系数据库管理的模式替代原来Excel的管理模式,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3)网络资源预警。以BSC/RNC为单位,可针对一段时间的性能统计数据,系统给出包括GSM和TD网络资源预警。

(4)网络结构评估。针对GSM、TD两种网络类型、宏站和室分两类建设对象,分别给出与规划有关的结构评估报告。

(5)规划流程管理。通过对GSM/TD/LTE无线网络规划过程中的主要管控流程进行梳理和落地,将其在系统中进行固化,并能根据实际的管控过程的需要对现有的流程进行迅速的调整和修改。

(6)规划评估模型。通过对网络规划评价要素的梳理,最终建立基于覆盖、容量、投诉、物业和场景的五维评价体系,根据给定的评价体系对网络规划模型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模型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后确定,模型中的各种权重系数可灵活设置,在同一期工程中采取同一套权重系数。

(7)规划评估管理。通过不同维度的规划评估分析,采取不同的规划评估手段对规划质量进行全面的提升。

客户端功能布局界面如图3。

4 应用举例

4.1 规划评估管理

包括方案概要、方案前评估、方案后评估和对比评估。

方案概要包括:站点明细、需求来源、场景分布、站址偏移等四张报表;

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5-0155-0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更新。网上聊天、网上教学、远程医疗、远程控制等等这些基于网络的应用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在可预见的未来已经成为工作、生活的纽带,将思维的世界、虚拟的世界、现实的世界等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网站是网络的节点。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和盲目性,使网站的影响颇具“蝴蝶效应”:网站建设的好坏尤其是知名网站和重要网站的建设,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网络体系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到一项工作、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因此,在外来网站林立的竞争环境中,除了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如何建立好一个功能齐全、界面清新、实用便捷、更能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需求的网站,对一个公司、企业、学校或者政府来说至关重要。

1、网站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1)准确定位。虽然当前综合性网站比比皆是,但大家可以从实践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个知名或者成功的网站一定有它的特色,也就是具有别人在这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腾讯是从发展QQ起家的,即使腾讯也建立了新闻、博客、购物、游戏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但真正能吸引客户,制造经济效应,成为网站主打业务的还是和QQ相关。腾讯凭借着QQ的成功,带动其周边的网络产品,使它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网络公司。因此,建立一个网站,无论是单一性的还是综合性的,它的策划定位很重要。合理的策划定位可以让网站的建设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不同的行业类型,在网站建设的架构、流程和功能实现上会有不同的需求,准确的定位可以为网站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功能完善。完成一个网站的准确定位之后,如何完善功能以实现这些定位,就是网站规划设计的下一个目标,如果说定位是为网站建设提供了一个目标和主旨,那么完善功能相当于为这个目标建立了一个框架,网站任何的进一步规划设计和细节完善都围绕着如何完美的实现这个框架进行。

当然,在完成网站自有功能设计的同时,还必须特别注重所有网站都需要的一个共同的功能,那就是可扩展。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站的建设,无论是考虑软硬件或者是业务发展,网站都不可能停滞在当前的状态上,因此,网站在功能设计上必须考虑到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使网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满足各项业务和技术需求,不至于落后或者被淘汰。

(3)安全可靠。安全可靠是网站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无论是政府部门、商业机构或者是院校军队等等,安全可靠是网站能够正常运作,完成其各项功能的基础。试想一个链接不正常,功能不能正常实现,内部信息不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网站,是不可能有发展前景的。应当从软硬件两个方面着眼,从系统的安全体系、网络拓扑结构、通信线路等等方面入手,考虑如何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经济实用。网站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网站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资金,以较高的性价比来建设网站,即在满足用户需求和网站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投入的资金以及进行日常维护的费用。

网站的实用性在于:一是建立扁平化结构,减少访问层次,使访问者可以便捷快速的完成操作,实现自己的想法;二是操作手法的大众化,采用的是网络通用的手段和方法,避免因生僻的因素使访问者失去耐心,丧失潜在的回头客;三是掌握大众心理,网站实现的主要功能都是与网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贴近生活需求和人性化的服务赢得点击率。

2、网站规划设计的主要流程

如果说把一般的建站原则看作是规划设计构思的基础,那么规划设计的流程就是如何实施的蓝图。在网站建设前对市场进行分析、确定网站的目的和功能,需要对网站建设中的技术、内容、费用、测试、维护做出规划。规划网站是企业迈向电子商务的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一个网站规划设计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来进行。

(1)确定网站建设目的。建设电子网站,必须首先确定网站建设的目的。电子网站建设的目的一般要求开展推销业务,用于企业形象建设,拓展企业联系渠道,作为交易中间商,建立市场交易场所,开展中介服务,作为服务性网站,其他应用目的等。

(2)定位网站客户。对于电子网站必须清楚目标市场,客户为什么会光顾这个站点,是否还会再次访问。要摸清真正需要或即将需要产品/服务的是哪些人。这将成为整个网站所有设计思想的基础,无论企业网站采用何种形式,提供什么内容,都要以此为出发点来考虑。

(3)理顺结构和层次。确定建站目的和客户群体后,需要构架网站的框架,这是网站的核心内容。确定内容框架后,就可以勾画网站的结构图。多数网站会综合运用不同的结构图。例如,给水泥厂设计网站结构,在说明制造过程时,用生产流程图可以体现质量的保证;销售渠道可以用全国地图的网络分布图就可以体现水泥产品销售市场的分布状况和辐射力。

(4)设定网站盈利模式。任何企业网站必须有利润的保真,盈利模式对网站是十分重要的。网站的经营收入与知名度、网站的浏览量、网站的宣传力度和广告吸引力、上网者的购买行为等因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我国的特价酒店网,它为了吸引游客利用网上资源作旅游节目,它以解决游客的需求,如交通工具、住宿和景点区的特色来获取收入;同时也利用对全国各地旅行社和宾馆的网上推荐,得到不菲的广告费。

(5)设定主要业务流程。网上交易流程应当尽量做到对客户透明,使客户购物操作方便,让客户感到在网上购物与在现实世界中的购物流程没有本质的差别和困难。在很多电子网站中上网者都可以找到“购物车”、“收银台”、“会员俱乐部”这样熟悉的词汇,不论购物流程在网站的内部操作多么复杂,其面对用户的界面必须是简单和操作方便的。

3、结语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已经使社会成为地球村,建设符合企业需要的电子网站,快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跟上时代步伐,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是中国企业共同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篇4

为进一步探索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本文选取某市区移动公司作为案例,简要分析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然后基于现状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的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据了解该市区的移动公司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接通率等指标,与其他区域的移动运营商相比都较高,其移动通信业务份额在全市区域的86%,并且为基于手机通信业务基本饱和的前提下,开发社区接入、政企、集客等全业务市场,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意味着该移动公司要不断优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分析

通过本文研究案例———某市移动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业务等相关数据资料总结出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表现。

2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实例移动公司在2014年ODN网络建设进度慢、ODN网络没形成生产力等现状,归纳总结出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具体如下:

①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指导已经与固网建设思路及指导原则相背离,导致该移动公司的网络建设缺乏正确建设思路与指导方法;

②对网络建设的重视还不够高,因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出现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导致网络建设进度缓慢,影响全业务工程项目的建设;

③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进行网络建设时,并没有提前与其他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匹配,加之网络建设管理采用的是烟囱式管理模式,导致不同网络之间出现壁垒,影响网络的覆盖率,对于大型的移动运营商还会导致大量的光缆浪费;

④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规划和施工,并没有及时与光交箱施工单位以及光缆施工单位进行交流与沟通,导致光交箱施工与光缆施工毫无沟通;

⑤全业务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混乱,没有意识到网络建设的必要性,进而阻碍了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难以推进;

⑥网络规划与建设没有进行工程总结与评估,导致全业务工程项目规划与建设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市场份额的提高。

3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分析

结合前面通过某市移动公司的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具体如下:

3.1确定ODN网络建设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实施流程

3.1.1建设目标

根据移动业务需求,结合现时代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基于现有的网络基础上确定相应ODN网络建设目标。可以以树形ODN网络架构为主,通过一级或二级分光的方式。FP主干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多条配线光缆汇聚到光交接设施上(如网机房、光交接箱等);DP配线光节点的作用在于调配和收敛纤芯;AP用户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重要的基站业务接入。

3.1.2建设流程

①进行ODT区域分区,即将划分区域内的家庭客户、政企客户和基站客户的现状资料收集,然后预测出各种用户在期末能达到的网络应用数据,并对不同区域内的道路、河流和铁路等进行区域网络划分;

②OLT节点规划,了解已规划化完区域内的机房情况,然后选择最适合的机房作为OLT节点;

③主干光节点及光缆规划,先根据综合业务区的用户分布情况及路由情况,设置相应的主干光节点,然后再根据节点的位置、管道路由等确定主干光缆的物理路由;

④用户光节点规划,基于以上步骤,对每一个用户都建立相应的光节点,并配置相应的光缆,以实现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

3.2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3.2.1提高对ODN等全业务网络建设的重视度

①移动运营商领导应该提高对ODN等网络建设的重视度,并将关于ODN网络建设的考核指标修正并完善;

②完善与ODN网络建设相关的生产能力考核指标;

③建立健全专业化、系统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以实现对ODN等全业务网络的高效建设与正常运维;

④要加强全业务中心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联系,以促进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与网络建设的协调性及统一性。

3.2.2做好前期的ODN项目建设及管理评估工作

①要对ODN网络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系统性评估和验收,以保证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促进移动运营商发展;

②在梳理完成的基础上,根据移动运营商的总体ODN规划目标及相关建设流程,将不能完成的规划目标向后推进延续1个年份,即当年不能完成的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可以推导第二年完成,但第二年实现规划目标时一定要根据第二年的实际情况对规划目标及相应的建流程进行合理化调整;

③后续ODN规划与建设中,一定要遵守为用户提供最佳网络通讯服务原则,实现网络资源建设综合效益。

3.2.3做好管道资源的梳理工作

①要定期对ODN项目可研阶段的断头管道和断点管道进行全面梳理;

②要在每一个管理阶段都进行目标确定,并将断头断点的管道运用到ODN网络建设中,以降低管道资源的浪费;

③提高网络的厚薄覆盖率,要根据用户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将网络以厚覆盖、薄覆盖两种方式进行覆盖。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实例分析了解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目前还存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偏离固网建设思路与指导原则、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光交箱施工单位与光缆施工单位沟通不畅等问题,所以要从ODN网络建设目标及流程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优化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裴春生.甘肃移动全业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

[2]蒋友文,杨刚.某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与优化[J].广东通信技术,2016,36(3):47~50.

[3]徐叶芳.全业务新竞争态势下移动运营商营销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5X):40~41.

[4]周良.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篇5

在进行无线网络分析时,若以地市、区县等行政区为分析对象,仅能得到无线网络的整体情况,无法细致分析网络局部存在的问题;而以单个基站为分析对象,则仅能反应站点本身运行情况,无法说明区域性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更无法为市场营销提供参考。为此,引入网格的概念,定义一个适中的分析区域,考察区域间、区域内的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兼顾整体和局部的无线网络情况。在网格内进行更精确的规划、建设、优化工作,通过分析网格内的用户行为使网络建设更贴近市场需求,从网络角度为市场营销提供依据,使工程建设、规划、网优和市场部门的工作能够更好地衔接,进一步保障网络建设的质量,提高资源投放准确率。

1.2网格划分依据

无线网络是无边界、常变化的,在进行网格界定时,主要考虑无线网络相对不变的属性,如无线环境、业务量、终端等,因此,将网格定义为具有相同无线环境与相同业务特点的相邻基站聚集而成的覆盖区域。网格划分后,物理网格的区域相对固定,而网格分析区域是对物理网格产生影响的基站小区所覆盖的区域,与网格关联的小区及其覆盖区域是可以动态变化的。网格划分依据及原则如下。(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尽可能地将同一类型的覆盖场景划分到一个网格内,例如住宅区、城中村、工业区、郊区等。(2)人口密集度和建筑群的整体性:在街道办划分的基础上,尽量按照独立社区或村庄等划分。(3)场景统一:同一网格只可归属于主城区、一般城区或城区外之一,不可跨规划区域,也不可跨区县(或镇)。(4)无线传播模型一致性:将相似无线传播环境的覆盖区域划分在同一网格内,可以更精确地给网格赋予传播模型,从而提高仿真效果。(5)区域业务特点一致:区域业务特点反应区域内用户的行为习惯,将相同业务特点的区域划分在同一网格内,有利于针对用户习惯进行网络资源配置和市场营销推广。(6)信号覆盖的连续性:同一网格只归属于同一BSC/RNC,考虑网络覆盖的连续性要求,确保网络切换成功率。(7)投诉区域的集中度:将投诉集中度高的区域划分到一个网格内,可以集中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8)与市场联动的便利性:参照市场部门的营销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便于市场部门实施网络分析部门提供的市场营销建议。在无线网络网格划分完成后,需将基站小区与网格进行关联,此步骤的关键点在于网格间边界小区的归属,小区关联原则如下:(1)小区根据覆盖范围、建设目的进行网格归属;(2)一个小区仅归属一个网格,使小区与网格一一对应;(3)根据网格划分依据,保证小区归属后产生的网格分析区域与网格划分的目的一致;(4)同一方向不同制式的小区,如GSM、DCS、TD-SCDMA等制式的小区,归属相同网格,使物理网格内不同制式的无线网络网格分析区域大致相同。网格划分可以理解成把一个复杂的实体模型分成若干简单的模型,而这些简单的个体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约束,构成整个结构。求解这些简单的个体,就能得到整体的变化趋势,网格划分越合理,分析结果便越清晰。

2分析体系

2.1总体思路分析

体系将面向无线网格的业务、覆盖、终端,从网络运行现状的角度出发,进行多网协同规划。首先,分析体系是面向网格的,也就是以网格为基本单位进行无线网络分析;其次,分析的对象是网格相对不变的属性,通过现网运行得到业务、覆盖和终端等数据;最后,无线网络分析是多网协同进行的,依据不同网络的运行现状进行相互分析。无线网络网格化分析体系分为4个层次,包括目的层、指标层(分析流程)、措施层以及方案层,体现了从问题提出、分析过程到解决方案的全过程,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表征和描述分析体系。其基本原则是:为目的引入指标,以指标考察网格,反应了分析体系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建立的,分析体系围绕目的层进行指标层、措施层和方案层的构建。无线网络网格分析流程如下:明确无线网格分析需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定不同的指标进行量化,建立分析流程,通过流程判断需采取的措施,得出一系列网格建议,根据建议在网格内进行更精细的小区级分析和无线网络规划,以此设置网格建设方案,再按照评价方法对建设方案的各个需求进行等级排序。由此得出的网格规划结果包括网络类分析结果、市场类分析结果、网络建设方案三部分。其中,根据网络类分析结果进行网格内无线网络建设方案的设置,市场类分析结果则可作为市场部门业务推广、终端推广等市场营销的参考。网络建设方案的等级划分将按照网格措施、建设原因等进行加权评分,而各因素的权重则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设置,再根据工建、网优、网维、市场等部门对各建设需求重要性的评价,最终得出具有等级排序的建设需求池。可以看出,运用无线网络网格化分析体系进行规划工作的特点如下。(1)便于进行网格间的对比分析,确定优先建设的区域,实现资源重点投放。(2)进行网络间协同分析,根据区域业务特点,确定优先建设的网络,避免重复投资。(3)建设方案制定时,深入网格进行小区级分析,实现更为精细的无线网络规划。下面以“网络间业务平衡”为例,说明由目的制定指标、由指标决定措施的流程,即无线网络网格化体系的分析过程。

2.2网络间业务平衡

通过考察各网络的业务承载、终端驻留等数据,分析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指导网络建设和终端推广。正常来说,在TD-SCDMA无线网络覆盖完善的区域,TD-SCDMA终端的数据业务大部分应该由TD-SCDMA网络承载,此时,只要TD-SCDMA终端占比高,就能对GSM网络数据业务起到分流作用。为此,引入驻流比、分流比等指标,考察网格的无线网络覆盖、终端推广等情况。

2.2.1驻流比分析流程驻流比反映的是TD-SCDMA无线网络的覆盖水平,与基站建设密切相关。低驻流比下发展3G业务,不仅会拖累2G网络,而且会影响用户体验,因此,驻流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多网协同的流量协同问题。在TD-SCDMA网络覆盖完善的情况下,TD-SCDMA终端的大部分数据业务应由TD-SCDMA网络承载,否则判断为网络覆盖存在问题,其计算见公式(1)。驻流比=TD终端的TD网络数据流量/(TD终端的TD网络数据流量+TD终端的GSM网络数据流量)(1)驻流比表示TD终端数据流量中,由TD网络承载的比例。它是解决TD网络覆盖问题的核心关键指标。通过按照各区域不同的覆盖要求,设置不同的驻流比要求,以便优先在重点区域建设覆盖完善的TD-SCDMA网络。驻流比的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驻流比目标值反映网格内TD-SCDMA网络覆盖至少要达到的水平,与网格内目前已建设的TD基站相关。通过与驻流比的目标值比较,判断网格内TD-SCDMA无线网络是否存在覆盖问题。在设置目标值时需考虑各网格TD-SCDMA网络覆盖要求的差异性,如按市区、县城、乡镇、农村等场景要求达到的规划覆盖目标、地市TD-SCDMA网络覆盖区内各网格的实际驻流比情况等。首先,通过根据不同区域的覆盖要求设置不同的阈值,优先保障重要区域;其次,按与目标的差值,优先解决覆盖问题最严重的网格,使全地市各网格的覆盖都能达到预定的水平。具体设置建议见表1。

2.2.2分流比分析流程分流比能够说明TG两网的数据业务平衡问题,即TD-SCDMA网络对GSM网络的数据流量负荷分担的情况,与TD终端密切相关,包括TD终端的数量和每TD终端的数据流量。从网络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同时提高TD-SCDMA网络覆盖区内每TD终端流量正常的网格的分流比。分流比计算见公式(2)。分流比=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GSM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2)影响分流比的主要因素如下。(1)TD网络覆盖差,导致TD终端无法驻留TD网络。(2)TD终端数量少,导致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小。(3)每TD终端数据流量小,导致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小。通过考察各网格分流比的情况,为市场部门的3G业务、终端等推广活动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各网格的分流比,实现网络平衡发展。分流比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分流比合理值在正常网络覆盖水平下,一定数量的TD终端应使TD网络的分流比达到一定的水平,将其定义为分流比合理值。通过考察各网格的分流比合理值,判断网格内的TD网络覆盖水平和每TD终端数据流量是否合理,并优先提高TD网络覆盖、每TD终端流量均正常的网格分流比。其计算见公式(3)。分流比合理值=(TD终端数量×L×驻流比合理值)/GSM终端数量+TD终端数量×L(3)L:表示GSM终端更换为TD终端后,每终端流量应提高的比例,其计算见公式(4)。L=每TD终端数据流量/每GSM终端数据流量(4)参考现网运行数据,参数L的设置建议见表2。驻流比合理值:驻流比合理值表示在已建设一定数量的TD-SCDMA基站后驻流比应达到的水平。其计算见公式(5)。驻流比合理值=TD基站数量/(GSM基站数量×覆盖面积比值)×覆盖相当时驻流比(5)覆盖面积比值为达到与GSM相同覆盖水平需建设TD基站数量的比例,建议取值1.1;覆盖相当时驻流比建议取值75%。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分流比合理值与网络现状的联系更紧密,包括现有网络建设情况、现有终端数量情况、终端使用业务情况等。各网格的分流比合理值由TD基站建设比例、TD终端占比和参数L决定。分流比目标值结合市场部门在规划期内的TD终端推广计划,计算规划期末的TD终端占比情况,并以此确定网格的分流比目标值。通过考察与分流比目标值的差额,判断网格TD终端推广的需求迫切程度,即优先在分流比差额较大的网格进行TD终端推广。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TD终端推广额度,实现优先在重点区域进行数据业务分流。其计算见公式(6)。分流比目标值=(区域期末TD终端数量×L×驻流比目标值)/(区域期末GSM终端数量+区域期末TD终端数量×L)(6)从公式(6)可以看出,分流比目标值与市场部门TD终端推广计划的联系更紧密。不同的TD终端推广力度,将决定不同的分流比目标值。

3建设方案

3.1方案设置在完成网格分析体系中指标层和措施层的分析后,将分别得到网络类和市场类的分析结果。根据网络类分析结果设置建设方案,市场类分析结果则用于为市场部门营销活动提供参考。以上述“网络间业务平衡分析”为例,得到的分析结果见表3。按照网络类分析结果,在建设方案层进行更为细致的无线网络规划,体现网格内小区级的分析,得出无线网络的具体建设需求。一般将无线网络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规划、建设及优化。规划阶段重点在需求分析、方案设置及等级划分;建设阶段重点在站点解决方案的制定和主设备、配套设备建设模式的选择;优化阶段重点在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网络现有资源的正常运行,并使网络效益最大化。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针对各种网络问题,首先考虑通过天线调整(方向角、下倾角、高度等)、参数调整、功率调整等优化手段进行改善。在优化手段无明显效果时,再考虑采用其他解决方案。在进行方案设置时,针对网格存在的无线网络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根据ATU测试数据、MR统计数据、市场发展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信息进行补充分析,在更小范围内精确规划,确定具体建设方案,例如新建宏基站、扩容、建设底层站等建设的具置、实现方式等,并最终形成整体规划方案。精细规划需参考的数据和信息如下。(1)宏站需结合ATU测试数据、MR统计数据、数据流量统计数据等因素分析。(2)室内分布站需结合数据业务流量、新增覆盖区域等因素分析。(3)根据仿真结果对规划站点进行补充调整,并形成最终建设清单。

3.2需求等级评价在完成规划方案后,根据工程投资、建设难度、量化指标等情况,对方案中各个建设需求进行评价,从而能够在工程投资允许的范围内,优先解决需求最为急迫的无线网络问题。评价方法根据规划方案中不同的建设类型,按照扩(减)容、2G新建站、TD新建站、新建底层站和市场联动等分别进行设置。针对评价对象的各自特点,分别评价容量、覆盖、质量和业务分流等因素的需求程度。需求等级评价示意如图3所示。在计算指标量化得分时,采用十分制的评分方式,有以下三种计算方法。(1)设定平均值或门限值为5分,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2)设定满分时的指标值,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3)设定零分时的指标值,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各指标得分的计算标准见表4。需求等级评价除了考虑指标得分外,还需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1)等级调整:根据站点的重要性设置等级下限,确保站点建设优先级。如省级重点考核的黑点、ATU测试区域内的站点、随物业建设同步跟进的时间受限的站点以及其他重要站点等。(2)工程建设:根据站点的工期满足情况、投资需求情况等,进行需求等级调整。如物业协调难度、物业协调进度、工程建设方案等。综上所述,最终形成的具有优先等级排序的建设需求池是在综合考虑了指标得分、等级调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后确定的。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1-5106-02

目前,全球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实现校园信息化对一所学校的成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校园网建设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区内部的Intranet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本文最终实现在Packet Tracer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建立整个网络拓朴,并提供数据包观察它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配置、排除网络故障,保证学校内部网络可以访问到外部网络,校外用户可以访问学校网站,校外终端不得访问校内用户,以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网络运行正常。

1 校园网需求分析

1.1 建筑物布局

学校网络建设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设定基本结构的,本校建筑包括学校办公楼、教学楼、微机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宿舍楼、计算机中心楼以及学校网站服务器等,该方案打算将该校园网的网络中心安排在计算机中心楼。网络主干线缆的走向与建筑物的走向完全一致。

1.2 信息点分布

经实地勘察,该校园网的信息点分布如表面1所示。

2 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2.1 整体规划

通过对网络需求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网络中有四类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PC终端。

1) 规划创建学校办公楼、教学楼、微机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宿舍楼、计算机中心楼以及学校网站服务器等。

2) 规划连接学校整个网络拓朴。微机室、图书馆与电子阅览室同在一交换机下,办公楼与教学楼同在一交换机下,几栋宿舍楼同在一交换机下,学校网站服务、FTP服务器及MAIL服务器同在一个交换机下,然后全部汇聚到核心交换机,通过中心路由器连接到Internet网。

3) 规划IP地址(私网地址:192.168.0.0/16,公网地址:10.1.1.0/28),其中:微室机提供200个私网地址;办公楼提供100个私网地址;教学楼提供100个私网地址;宿舍楼提供200个私网地址;图书馆与电子阅览室提供120个私网地址;学校服务器提供1个公网地址。

4) 编写程序,划分vlan,其中:办公楼1、办公楼2为vlan10;第1教学楼、第2教学楼、第3教学楼为vlan20;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vlan30;微机室为vlan40;学生宿舍楼为vlan50。

5) 制作核心交换机与中心路由器以及外网路由数据。保证使学校内部网络可以访问到外部网络,校外用户可以访问学校网站。

6) 在路由器中添加NAT转换及ACL访问控制数据,使得校外终端不得访问校内用户,以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

2.2 业务流程分析

1) 校园网络访问Internet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校园网络访问学校内部网站流程图如图2所示。

3) 校园网络间互相访问流程图如图3所示。

该网络有两大个部分:即Internet与学校网络。其中,学校网络包括五个部分,即微机楼子网、办公楼子网、教学楼子网、学生宿舍子网和学校服务器。学校内部网络可以相互访问,同样可以访问Internet,学校内部终端与校外终端都可以访问学校网站,为了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校园外终端不可以访问校内用户终端。

在该网络的开发过程中还用到了NAT转换等技术、ACL访问控制列表技术、IP地址设计及数据制作与配置,篇幅有限,不再详谈。

3 结论

该校园网规划与设计通过Packet Tracer模拟实现。在Packet Tracer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建立整个网络拓朴,并提供数据包观察它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配置、排除网络故障,保证学校内部网络可以访问到外部网络,校外用户可以访问学校网站,校外终端不得访问校内用户,保证了校园网络的安全和网络运行正常。

参考文献:

[1] 成汝震.微机操作系统与网络实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工业出版社,2006.

[2] 王咸伟.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唐涛.网络组建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篇7

1、引言

现代通信工程的建设往往追求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注重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所以对WCDMA网络的建设与扩容来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降低投入增加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它是采用宽带码分多址数字技术的新一代通信系统。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2000)是定义的第三代无线通信的全球标准。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就WCDMA的技术特征,其网络规划要点与具体方法做以下探讨与分析:

2、WCDMA技术特征分析

WCDMA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其技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码分多址接入方式的典型特;(2)该系统具有软容量性;(3)可为用户提供灵活、广泛的多种类型的业务,在相同的传播环境下,系统要求达到不同的传输目标值,如在高速运动情况下达144kbps,在步行情况下达384kbps,在室内环境下达2Mbps。从当前的技术条件来看,针对第一、二代通信系统的主要弊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作为当前最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个人终端用户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任何信息之间的移动通信与传输。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WCDMA、CDMA、TD-SCDMA 3种技术标准。因此,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完成了具体设计、规划过程,并且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运营阶段。

3、WCDMA网络规划要点与内容

3、1WCDMA规划要点

网络规划作为通信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合理性将直降影响到建成网络所获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GSM系统相比较,WCDMA网路规划的技术要点主要从频率规划、容量分析、覆盖分析、导频污染这几个方面展开工作,具体来说:

(1)频率规划:WCDMA频率复用因子为1,主要是通过扰码和正交码字来区分用户和小区;考虑到其容量覆盖直接受到网络干扰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规划时就必须对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干扰采取相应的方案与措施。

(2)容量分析:相对而言,在GSM系统中,其容量、覆盖、质量之间可以独立分析、对立设计,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GSM网络规划设计的难点是频率规划。相反,由于WCDMA是自干扰系统,容量、覆盖、质量之间联系紧密,因此进行规划设计时对容量的分析必须考虑到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3)导频污染:导频污染是影响通信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它是WCDMA系统所特有。其影响在于增加了网络干扰,同时使得切换等算法不能有效工作。因此,这是WCDMA网络规划中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技术内容。

(4)覆盖分析:由于WCDMA属于干扰受限系统,一方面其覆盖取决于最大发射功率,另一方面也和系统负荷相关。基于此,我们在进行规划时就需要对覆盖和容量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保证设计性能指标能满足需求。

3、2WCDMA无线网络规划过程

从规划内容和流程上来讲,WCDMA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到的环节非常多,内容也十分广泛,详细规划内容及流程见图1。其主要的规划过程和内容如下:

(1)规划前期分析:网络的规划前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主要是对规划优化过程的输入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主要包括描述目标区域无限传播环境的一些信息,比如区域类型信息、传播条件、覆盖区域等;同时也包括与目标设计容量相关的信息,比如业务密度信息、用户增长预测、可用频段等这些重要的信息与数据。

(2)初步规划:在完成了上述工作以后,就可以进行网络初步分析,进而得出大致的链路预算情况,比如所需的基站的大致数目以及基站的大致配置这些方面的具体情况。

(3)精确规划:在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各种算法对输入参数根据WCDMA系统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得到详细的规划内容。

(4)最终方案的确定:最终确定基数数量、配置、位置、天线高度、天线倾角和系统容量,从而得到一个详细的无线网络规划方案。

图1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4、WCDMA 网络容量与覆盖规划的具体实施

4、1网络覆盖规划

WCDMA网的覆盖规划主要是借助于链路预算对网络的覆盖能力分析。链路预算是对一条通信链路中的各种损耗和增益的核算。

(1)前向链路预算;对于前向链路而言,基站所能忍受的最大路径损耗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L1=基站最大发射功率+基站发射天线增益-基站馈线损耗+移动台天线增益-人体损耗-衰落余量-穿透损耗+软切换增益-干扰余量

(2)反向链路预算;对于反向链路而言,基站所能忍受的最大路径损耗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L2=移动台发射功率+移动台天线增益-人体损耗-基站馈线损耗+基站接收天线增益+软切换增益-穿透损耗-衰落余量-功控余量-干扰余量-基站接收灵敏度

在网络规划中,反向小区覆盖比前向链路小区覆盖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在反向链路预算中,各种因素或为已知,或可准确估计,因此,结果较为可靠。而前向链路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因网络具体情况而不同,无法给出一个通用的取值。因此,计算反向链路更有实际意义。

4、2网络容量规划

网络的容量规划必须同时满足业务容量和覆盖目标这两方面的要求。后者必须先得到满足。在满足覆盖要求后,我们将根据话务量统计信息来考虑容量问题。

(1)话务分布;话务量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在城市的市中心又形成一个较为集中的话务密集区,在这样的区域内,一般还存在局部的更高的话务热点,而郊县的话务量较低。建网初期可以根据现有GSM网话务分布对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分布估算出每类区域的3G业务量需求。

(2)话务预测;话务预测可以有以下两种:1)根据当地经济、人口等因素预测用户分布;2)依据现有系统的用户分布。话务密度预测的方法可以利用小区规划软件,借助于数字地图,将预测的总话务量输入计算机,小区规划软件就根据现有话务分布情况,生成话务分布图。

篇8

一、概述

无线网络优化是指通过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进行合理的调整,改善网络的覆盖,提高网络的容量,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使网络更加可靠、经济地运行。在很多情况下,必须要进行网络优化。如当网络质量不能满足规划设计要求,或者当网络环境发生变化时就需要进行网络的组网优化。网络环境发生变化使得原有设计的网络不能适应当前环境的需要,这时需要进行网络优化和调整,同时提出后续网络扩容的建议。

二、无线网络优化的基本流程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包括下面几个步骤:准备工作(可选)、频谱扫描(可选)、校准测试、网络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参数核查(可选)、问题定位、优化方案制定、优化方案实施、优化验证、优化项目验收和资料归档等。

正式优化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需求分析、制定工作计划、资料调查和收集、优化工具准备等几方面的内容。需求分析是建立在充分有效沟通的基础上,通过需求分析要确认下面几点事情:运营商对网络优化工作的目标要求,包括对网络的覆盖、容量、业务质量的具体要求等。确认网络优化组各方的分工。确认项目验收时间和验收标准。

下一步的工作是校准测试,主要内容包括:车载天线校准测试。测试手机外接天线校准测试。车体平均穿透损耗测试:静止条件下进行测试,可以用多个手机同时在车内、外接天线到车顶、车外人行道正常通话位置进行呼叫测试,分别记录多个手机的接收功率一段时间,求平均后得到各种环境相对车内测试的损耗和建筑物损耗。

网络数据采集和网络评估测试是随后的关键一步。优化所需的网络数据来源通常有:路测数据、拨打测试数据、OMC性能统计数据、用户申诉、告警数据和其他数据等。在相同的负载条件和采用相同的呼叫方式情况下,网络评估之间才具有可比性。因此首先要明确网络数据采集的参数选择。网络评估测试时的负载可以分成三种情况:忙时、有载和无载。

DT测试首先规划测试路线,测试范围为本期网络要求覆盖的区域。测试路线必须包括:市中心密集区、市区主要干道、居民区、沿江两岸、桥面等城区比较重要的位置;重要道路、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旅游景点等比较重要的区域;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其它重要的公路,如果条件许可,应包括铁路和航道,尽量覆盖整个业务区。

性能统计数据适合于已经大规模商用的网络,统计数据客观且丰富,从统计的观点反映了整个网络的运行质量状况。由此得到的网络性能指标可以作为评估网络性能的最主要依据。数据分析指通过分析路测数据、拨打测试数据、OMC性能统计数据、用户申诉信息、告警数据等,了解网络运行的质量,以便于对网络的性能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网络数据获取方式,有地理化分析、电子表格分析、图形化分析、自定义事件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将这些指标和测试条件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基本掌握网络的覆盖空洞、干扰和导频污染等情况。通过地理化分析可以在地图上直观地看到当前网络的信号强度与信号质量、各基站分布及小区覆盖范围、干扰及导频污染等。

几个统计的KPI指标包括最坏小区比例、超忙小区比例、小区码资源可用率、RAB建立成功率等。优化中还有很多常用的其他分析方法:多维分析、趋势分析、意外分析、比较分析、排名分析、原因和影响分析等。

在对网络进行分析,并且将需要优化的部分进行确定后,通常有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供选择,需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优的优化调整方案。针对不同的网络问题主要有软件调整、工程参数的调整、制定无线参数的调整等优化调整方案。

篇9

      移动网络及用户需求量的提高,要求移动运营商应不断根据动态变化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优化GSM网络。目前,GSM网络的优化是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关键点,因此掌握其优化流程,研究其优化方法是运营商必须完成的事情。

     一、GSM 网络优化流程

     作为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应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把握网络优化过程。笔者通过翻阅大量文献,发现梁红安提出的工作流程,其实施的结果较为令人满意。其主要流程为:网络规划、网络普查、数据采集和分析、制定优化方案并予以实施实施、检查优化效果。网络规划的是否完备,关系到下面的优化流程,做好网络规划能合理配置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网络普查的主要工作是资料与系统的调查;数据采集有多种方式,交换操作维护中心、基站操作维护中心都可顺利进行,此外在有限部分可采用仪表、无限接口可选用专门的测试采集工具,在进行GSM 网络优化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在工作时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二、 GSM 网络优化方法

     1 话务统计分析

     根据所收集的话务统计报告数据,将其做好分类并整理,便于分析网络质量报告的完成,这就是话务统计分析。话务统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均衡移动通信网中的话务量,其手段是通过修改 BSC 参数及调整通话服务小区来进行的。通过研究GSM 网络的主要问题,对网络参数设置是否合理进行科学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整理系统中的每一个小区的各项指标。通过调整某些小区或全网参数,使得小区的指标得到提高,从而加速全通信网的发展。

     2 信令分析

     在话务统计中,许多计数器是由信令发出的,因此信令可用来检验统计项目是否异常,也就是说确定和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方法可以用信令进行追踪及分析。这种方法一般是采集及分析A 接口和 Abis 接口的数据,从中找出网络异常情况。由于这种方法针对性较强,只是对有问题的小区进行分析,因此能够做出问题的初始定位。为了保证做出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正确性,将信令分析与其他方法连用,综合分析,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3 路测分析

     路测分析在网络优化中较常用,因为其能够发现日常统计无法发现的问题,因此在网络运行情况分析中,其测出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性。路测分析是指根据测试软件、 GPS 等工具,沿着特定的路线进行网络参数的测试形式。通过路测分析,可检测出是否存在盲区、切换次数和切换电平是否正常、是否有孤岛效应、扇区有无错位、天线高度是否合理等情况,然后根据检测出的这些结果为制定网络优化的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路测分析能反应出网络覆盖和通信质量的实际情况。

     4 切换参数优化

     (1) 触发切换的原因

     引起触发切换的原因较多,一般包括功率预算切换、救援性质量切换、救援性电平切换、距离切换及话务切换,一般来说,功率预算切换应不低于切换总数的50%。

     (2)切换容限(HO MARGIN)

     切换容限可作为BSC在切换中的控制参数,不仅能够在功率预算(PBGT)切换、电平切换中发挥作用,还在质量切换、距离切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相邻小区电平高于服务区电平HO MARGIN后触发切换。取值为[-24,24]dB,步进为1dB。

     切换容限能够有效预防乒乓切换,该参数的设置对相邻小区的切换难度有很大的影响,设置太高会造成切换滞后,进而使切换效率降低。

     (3)T3103计时器

     切换时,BSC按照计时器发起切换小区和目标小区的同时保留TCH信道的时间。T3103在BSC发出切换命令消息时启动,收到切换完成时(INTRA BSC)或清除命令时(INTER BSC)清除。取值[0,255]s。

     维持信道足够长的时间是T3103计时器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保持的时间足够长,才能支撑MS返回信道,在切换的过程中,BSC将按照此计数器定义的来在发起小区和目标小区中同时保留TCH信道。只要该计数器在计时,就会保留两个信道。最长的切换(INTER MSC)大概有5s的时间,因而通常该值设为5s,太大会使系统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网络优化是一项复杂而又多变的工作,但对移动网络运营商又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运营商发展的转折点,还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了解优化流程,掌握优化方法对于运营商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10

eTOM的特点

eTOM流程架构是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运营与管理的流程组合。

虽然eTOM为电信企业的流程重组提供了框架性的指导,但在中国电信企业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流程都对企业普遍适用,也并非所有的流程都对企业同等重要。因此,在eTOM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程架构,来指导实施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重组。

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同国际电信行业标准的eTOM流程架构相比,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是eTOM流程架构的子集,反映了中国电信企业现阶段最为关注的流程,即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四大业务流程,与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大管理流程。每一个业务和管理流程在eTOM流程架构中都有相应的位置。

其次,与eTOM流程架构所不同的是,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流程提高到了与业务流程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些在欧美电信企业已经运行得相当成熟的管理流程,在国内尚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并为广大电信企业所关注。

第三,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企业流程与组织结构相辅相成。近三年来,很多中国电信企业,例如中国电信的本地网与中国移动的省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再造。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分为客户端与服务端,客户端为前端,服务端为后端。市场营销的职能集中在前端,面对客户可以统一界面,并根据市场导向统一调度后端资源。网络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集中在后端,通过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支持前端业务。与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相对应,流程架构中的业务流程分为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等前端流程,与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等后端流程。

电信企业流程重组的内容

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信企业也在逐渐探索尝试着流程重组,普遍采用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中国电信选取本地网作为试点,而中国移动则以省公司为单位来推行。流程重组的主要范围在于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七大流程。流程实施通常按照“先业务、后管理”,“先客户、后网络”的顺序。

客户管理流程

在客户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大客户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大客户通常指集团大客户;而对中国移动而言,大客户则包括集团大客户及个人高端客户。少数的大客户为电信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与利润。我们在客户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按地域、按行业、按产品等分类对大客户进行多维度细分,并通过定期、定性、定量的分析制定个性化的需求方案;

2对大客户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业务需求进行分析,从大客户自身发展战略、所处竞争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设计严谨和持续的客户发展计划,以提供前瞻性的服务和产品;

3通过成本盈利分析,根据大客户所能带来的收入、利润以及增长趋势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的大客户管理。

成功实施的大客户管理流程可以为电信企业挖掘大客户的消费潜力,使得大客户能够带来平均5%~10%的额外收入。

产品管理流程

在产品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新产品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新产品通常指ADSL、IP等宽带或数据业务;而对中国移动而言,新产品则指GPRS、MMS等数据或多媒体业务。成功的新产品是电信企业的收入与利润增长点。我们在产品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需求细分为基础的新产品开发体系,并辅以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如产品管理委员会;

2分析竞争对手的新产品策略与企业自身的成本盈利状况,制定相应的新产品开发策略;

3建立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评估机制,衡量新产品的成功率和销售渠道的有效性。

成功实施的新产品管理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促进新产品的增长率,使得新产品带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一年内翻番。

网络计划建设流程

在网络计划建设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网络的投资与工程项目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主要是固线网络的计划建设;而对中国移动而言,主要是无线网络的计划建设。计划建设的网络包括战略性与滚动性两种,战略性的网络计划建设为的是提供新的产品与服务,滚动性的网络计划建设为的是升级扩容与维护现有的网络。合理的网络计划建设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我们在网络计划建设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基于集团战略与资本市场的要求,建立网络计划建设投资收入比,每个用户投资额等国内外标杆,预测网络投资范围与投资结构;

2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投资回报率与收入增长率等维度将投资区域与投资项目分级,确定优先投资的区域与项目;

3建立网络计划建设的立项、采购、设计、施工、验收与评估等项目管理流程与项目考核指标。

成功实施的网络计划建设流程,可以给电信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平均节省资本支出达10%~30%.

网络运行维护流程

网络运行维护流程的最大挑战在于一方面要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另一方面要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而这两方面在网络运行维护中是一对矛盾。高效的网络运行维护可以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节省网络资源。我们在网络运行维护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协调和规范营销中心与网络中心之间的关系,引入服务水平协议(简称SLA),其内容包括协议量与服务等级。协议量在于将市场预测信息反馈至网络中心;服务等级,如开通时间,价格和限制条件等对营销中心和网络中心都具有约束性,从而平衡市场响应时间同资源利用率;

2设计本地网,本省及跨省调度流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形成流程的闭环;

3通过网络资源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成功实施的网络运行维护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与网络资源利用率。例如,将跨省电路开通从60余天缩短到30余天,接近国际领先的电信企业四周开通的水平。

战略管理流程

四十余年中国电信行业的垄断,使得战略管理流程成为中国电信企业最为缺乏的流程。严格的战略管理可以增强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的联系。我们在战略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完整的,由长期战略规划,三年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跟踪及控制,评估及调整这五个关键步骤组成的战略管理体系;

2建立“战略管理委员会”,在公司层面对战略、计划和执行集中管控,完善与预算和绩效流程的接口。通过规范和质询,明确战略、计划、目标、行动和绩效指标的逻辑关系,作为跨部门和单位之间沟通的依据;

3结合战略绩效的管理,建立月度跟踪,季度行动方案调整,和半年度的运营目标调整,贯彻战略的执行。

成功实施的战略管理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从基于经验的决策转化为基于分析的决策,帮助前端、后端、职能与区域各部门从分散化的运作转化为整体化的运作。

财务管理流程

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近三年来的努力主要集中于全面预算与成本核算。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战略规划的信息基础,也是战略执行的资源保障。我们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预算管理流程,对营业收入、资产投资、运营成本以及财务结构进行预算编制、跟踪、分析、调整与考核,通过财务模型模拟不同战略环境下的可能成效;同时建立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绩效管理之间的接口,使其三位一体,确保战略与年度计划的执行;

2通过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将电信企业的网络成本与作业成本,分摊到各个地域、客户与产品,分析其盈利状况,以效益为目标,为战略决策与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篇11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8-0034-02

1 分组传送网(PTN)概述

所谓分组传送网(PTN),它依托于分组交换,是一种面向连接形的业务传送技术,其主要优点有:能够很好的承载电信级业务,满足标准化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以及较好的服务质量,在运行管理维护上也更加完善;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兼顾传统时分复用以及异步传输业务。

2 PTN组网结构分析

当前,PTN在基站回传和集团专线电路的承载上应用较为广泛;就本地传送网来说,PTN多采用独立组网的方式进行建设;它在组网结构上与SDH是类似的,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接入层、汇聚层、骨干调度以及楼内调度。各个层次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组网方式。

2.1 分层组网结构

(1)接入层。就接入层来说,它以汇聚型业务为主,主要负责业务的接入;在组网结构上采用的是环网结构,有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链型结构;为了保证组网的安全,常常采用双节点互联的方式将接入系统与汇聚系统联系起来,可以防止单节点方式下出现失效节点的现象。(2)汇聚层。该层以汇聚型业务为主,主要负责业务的汇聚和传送,该层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汇聚层光缆的拓扑结构已经固定,同时组网对安全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常常将汇聚系统组网设计为环网结构。(3)骨干调度层。该层以分布型业务为主,主要负责承载跨机楼调度业务,它不需要进行业务的汇聚处理,因此,可以选择PTN技术也可以选择OTN技术。其中,前者在线路侧的速率有10GE,带宽容量有限,所以选择具有较大带宽容量的OTN技术。

2.2 PTN端端组网结构

当前,PTN网络保护所采用的端端组网结构是LSP1:1/1+1保护方式;根据业务配置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将端端组网结构的业务分为两种,分别是:本机楼落地业务、跨机楼调度业务。这两种业务的路由配置方式为:(1)本机楼落地业务。主用路由开始于汇聚系统,经过楼内系统,最终直接落地;备用路由开始于汇聚系统的另一个节点,经过骨干OTN调度系统回到本机楼,最后通过楼内系统。(2)跨机楼调度业务。主用路由和备用路由均开始于汇聚系统,经过骨干调度系统之后通过物理路由回到楼内系统最后落地。

3 PTN组网规划流程

分析PTN的组网规划时,需要从业务的流量和流向开始,逐渐规划出整个PTN组网方案。对PTN组网规划的具体流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业务流量流向分析、分层组网方案、分层对应关系以及最终的流程规划。

3.1 业务流量及流向

在业务的流量和流向分析中,其基础数据为基站的业务基础数据表和RNC分布数据表,对汇聚区到机楼的业务流量和流向进行分析,同时分析相应楼层的业务流量分布情况以及各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谓业务的流量和流向分析,它主要用于对PTN组网方案规划进行有效指导,随后进一步对具体的方案和相互关系以及连接端口进行配置。

3.2 分层组网方案

在分层组网方案中,骨干汇聚层的方案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按需开展是接入层组网的基本原则,无需进行预规划。根据汇聚区内部以及各机楼楼层的业务流量分布编制相应的调度层组网方案;底层基础承载网为传输网,在建设初期,网络方案需要考虑未来3到5年的业务需求;在扩容方案上,应该考虑未来1到2年的业务需求。可以直接参考业务流量和流向的数据进行方案的确定,另外,业务流量和流向数据还可以作为方案均衡的参考。由于无线网络的规划变动比较大,骨干调度层业务在一般情况下是较难预测的,此时就需要有较为丰富的规划经验。

3.3 分层对应关系

所谓分层对应关系,主要是指汇聚系统和楼内系统以及调度系统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它们之间的互联对应关系有助于有序配置网络资源、保证网络的结构层次清晰,扩展性也更好。在确定互联对应关系的过程中,主要的基础参考为业务的流量和流向,主要的参考原则是:业务符合均衡分担、汇聚系统连续。

在PTN网络规划系统中,依据T-MPLS分层结构实施层次的划分,可以支持多层规划。网络层次有:用户业务需求层、PW层、LSP隧道层、物理拓扑层等等,表1给出了PTN网络层次结构表。

3.4 流程规划

在进行网络规划时应该明确规划的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的应用中常常需要进行规划步骤的修改。对于开发的PTN网络而言,其规划系统要进行分层设计。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网络规划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规划步骤。这样一来,用户可以依据具体需要返回到开始的步骤重新进行规划。在软件系统中,提供给用户很多规划方式选择。图1给出了软件系统的一般规划流程。

图1 系统规划流程

4 PTN网的关键技术

图2给出了PTN组网的核心技术示意图。

图2 PTN的核心技术

4.1 全业务支撑

当前,3G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它在短时间内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传统TDM业务,TDM业务依然是通信业务的主体,对此需要PTN具有多业务承载的能力,端端伪线仿真技术则正是该需求下的产物,依托于电路仿真技术,PTN利用PWE3进行客户业务的适配,如:以太网、TDM以及ATM等等,同时为它们提供端端传输通道。

4.2 分组交叉技术

将PTN与数据、电路以及光层传输功能相融合,能够实现分组的交叉连接,同时还可以实现业务的统计和复用。在通用交换结构中,采用的是量子交换的理论,业务流向被分为信息量子,它可以实现从一个源实体到另一个目的实体的交换。PTN在进行网络简化时,采用的通用交换平台是统一的,它能够解决很多融合问题,实现业务处理和交换的分离;另外,它还可以将不同的技术业务处理功能放置在不同的线卡上,而与之无关的业务则安置于通用交换板上。

4.3 QOS技术

传统SDH网络中的传输管道为刚性传输管道,尽管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可靠性,但是存在某种意义上的资源浪费,比如:普通的上网业务与语言业务,后者具有高时性,它们对网络的传输要求是不相同的。PTN可以实现对业务特性的感知,同时提供较好的业务质量,实现按需分配。

4.4 层次化OAM和保护

PTN可操作管理机制继承了SHD的思想,它为各层提供层次化告警以及性能管理,从而支持层次化OAM,最终对网络的故障进行定位,实现网络性能的检测。另外,PTN还支持链路保护以及网络级保护的接入。

4.5 同步技术

在实际的PTN网络中,存在大量的TDM业务,这种业务对同步的要求很高,因此,要对时钟以及时间的同步需求进行考虑。PTN与普通的分组技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同步技术,它在支持TDM业务过程中,在网络出口有相应的充足机制。对此,有人提出了各种时钟处理技术,如:CES、TOP以及同步以太网等。

5 结语

作为面向通信网络的传送网技术,PTN技术的可用性以及可靠性都较高,具有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以及流量工程,另外,还实现了智能化OAM;提供了扁平化和低成本的网络架构。在PTN网络中,其关键技术无疑是T-MPLS,它的快速发展能够给分组传送网技术支持;因此,在未来,它将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成良,荆瑞泉.PTN技术组网趋势和发展应用

[J].邮电设计技术,2010,(3).

[2] 李芳,张海懿.PTN在全业务运营趋势下的应用探

讨[J].电信网技术,2009,(8).

[3] 李芳.PTN技术的标准进展[J].电信技术,2009,

篇12

1 网络技术与园林施工

网络技术指的是一项应用在工程项目计划和控制方面的管理技术,从20世纪50年展而来,通过分析人们日常工作活动的规律,对各项任务内在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揭示,用工序需要时间来判断时间因素,描述工序网络联系,进而统筹全局。

现代化园林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现代化园林集娱乐、休憩、环保、游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再加上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施工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园林建设愈发显得重要,在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经在园林规划施工中引进了网络技术,用以指导各项工作。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比如思想上不重视、技术投入不足、新功能未能得以实现等,虽建立起了数据库,但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加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园林施工越来越复杂,网络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2 园林施工中新型网络技术的应用

2.1 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

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网络形式表述一项工程的各个施工过程的先后顺序及其相互间关系,然后利用这种图解模型和有关的计算方法找出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利用时差不断地改善网络计划,选择最优方案,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以保证用最低的费用达到规定的计划目标。

园林绿化想达到所要追求的良好效果,网络技术在制定施工方案、安排施工程序及规划施工流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园林施工各个环节尤其是技术流程过程中,网络计划技术充分发挥了其特点。首先,具有直观性,形象的反映整个工程的全貌;其次,将工程主次和缓急清楚表达,抓住最主要矛盾;再次,能够使用非关键路线上工作的潜力,提高关键作业的速度和进程,从而大大缩短工期,并降低工程成本;此外,能够对各项工作所需要的资源及时间进行充分估计,方便随时进行动态修改;最后,使用计算模型计算出施工费用的最小化以及最优化。

2.2 制定施工方案

在对园林施工过程中,对园林进行划分,按照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施工小组进行建设施工。针对不同的施工建设小组采取不同网络方案。通过这种先划分后实施的网络方案的方法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工程较小而不能够实施网络方案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使网络方案操作的范围得到扩展,增加方案实施的可能性,从而真正发挥信息网络方案在园林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在园林建筑施工中,因程序混乱、复杂、多变常,需通过更多公园、景区的建设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资源由于其所具有的复杂性而很难实现均衡情况,要想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需将公园或者景点视为一个总的网络计划,与其相关工程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网络计划主要发挥的是控制作用,能够对总体中的各个单位网络资源、工期等进行控制,使得之前的计划更好的实现。

2.3 安排施工程序

将施工对象划为若干施工区域,这若干主要工种施工队同时施工。将每个工区的若干项目视为单体工程组织网络计划。此种组织方法既克服了园林建设工程规模小,难以组织施工网络的弱点,又可扩大工作面,增加计划灵活性,使网络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具有更为实际的意义。其次,按照编制群体工程网络计划的思想方法来安排施工。在园林小区施工中,建设项目多,施工过程中情况常发生变化,组织管理工作较为复杂,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新建成了许多小型公园及街头绿化带、景点等。对此若不能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即使有了最佳的单体工程施工计划,但若不能实现资源(人力、物力)使用上的协调,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总体建设的效果。

2.4 规划施工技术流程

先清理施工场地,杂草、建筑及生活垃圾是重点,促使施工现场清洁,确保各项施工流程顺利执行。依照技术设计要求平整土地,优化场地土方的挖填调配,确保土壤顺着路面与花槽周围的标高,达到平整、美观的效果。

实施粗平整,开挖需达到规定的灌水、排水相关设计指标,坡度保持在0.3%~0.5%范围内,再实施细平整,确保整个种植地表的平整性。根据定义各种苗木,依苗木土球大小开始挖穴,通常坑洞需要比土球直径深出大约20CM,若建筑场地垃圾很多,则需要合理地扩展挖坑换土的范围。依据设计要求,完成和相关合作单位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接工作,合理选择各种苗木,依花草树木的形状、成长形态,病虫害程度进行科学种植。了解各种不同植物的观赏特点、合理修剪树枝树苗的外形,以提高其成活率,针对外形散大的乔木需要铺好包片,并用草绳打包。借助网络图技术实现高效化栽培种植,其中灌木、铺地植物的种植需要保持一定的株距。除此之外,需要做好后期管理工作,合理选择苗木规格、树盘大小,要求树盘深度在15cm―20cm范围内,当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后按时浇水,确保浇足浇透。

3 网络技术在现代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效果

网络计划技术不断地优化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使得单位更具有园林建设施工的活力。网络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保证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以及人员材料等一系列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新型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管理工作更科学,实施规模管理,每位施工人员能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分配好个人工作,每种资源在各项施工流程中被合理地分配、利用,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新型网络技术必将成为园林广场建设施工的管理方面的核心管理方法,它可以缩短整个工程周期,获得良好效果。网络计划技术在园林小区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十分可观,具体效果见下表1。以某居民区的园林工程施工为例来看,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充分使用时差关系,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合理调配一切施工材料资源及人员。由于各项资源可以在工程项目中更加合理的进行调配大大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见表1

表1 某小区园林施工传统方案与网络方案施工费用对比

区域 传统方案 网络方案

工期 间接费用(元) 工期 间接费用(元)

1 120 681620 106 604765

2 140 1136880 123 1054322

3 140 2631680 130 2464464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