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

时间:2023-06-11 08:13: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生文学常识

篇1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高考的指挥棒不容拂逆,人们总不能不以应试作文的标准去衡量一些性情中文,技术至上、实用为主代替了心灵感受。当我们越来越看重这种应试作文,越来越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时候,就会痛心地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已是乏善可陈:千人一调,套话连篇,文气低落。学生对作文也是既恨又怕,既憎又恶,总之,兴味索然。

如何才能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抒写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呢?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给了我们启示:写作指导首先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会学生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以学生的生活为本,用学生身边的事例、生活事件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

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身边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关心什么,并教会他们把这点滴素材积累起来,才能避免在写作的过程中无话可说,东拉西扯凑字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漫无边际地随便谈,没什么实际内容,更别说真情实感。

有一次我让学生在放假回家时用心观察一下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回校后写一写。其中有个学生是这么写的:

又是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因为和同学出去买东西晚回家了半个小时,母亲早已在家门口守候,见我回来,急忙上前问东问西,我不耐烦地说了声:“烦不烦呀!”母亲戛然而止,喉咙像是堵了个核桃说不出话来,而我却仍不知道形势危急继续说着:“不就去买点东西嘛,至于吗?唠唠叨叨,耳朵都生茧了。”我与母亲的世界此时似乎如干涸的地缝,愈裂愈开,而刺眼的阳光却肆无忌惮地照射着。“啪”只感到脸上如烧灼般疼痛,眼泪做着加速运动,不断地涌出,掉落,涌出,再掉落。

躺在床上,鼻子总是酸涩再酸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再打转。是我做得太过分了吗?我悄悄来到母亲房门口,注视着她,眼睛早已红了,估计眼眶早已承受不住眼泪的压力,母亲的脸色黄而无气色,头发似乎不像以前般乌黑发亮,就连眼睛也有点深陷了,额上已有皱纹悄悄爬了上去,是因为我吗?是我把母亲变得如此憔悴?我无声地离开了。想起从前,深夜复习时的一杯热奶;卧病床前无微不至的照料;大风大雨中走在前面的身影……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有一双手轻轻地为我拉好滑落的被子。

类似的例子还有:到田里喊爸爸回家吃饭时,发现劳作的父亲在歇息时咳嗽不止,那涨红着脸,直不起腰的一刹那刺痛了自己的心,以前父亲高大的形象似乎轰然倒塌了,顿时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重了。

我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笔记录下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而新鲜的材料,而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作文就有了真情实感,也就不需无病了。

二、以学生的心理为本,用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作文题目激发作文冲动。

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作文脱离实际,学生无米下锅;二是作文无兴趣,无激情。对于这种现状,叶圣陶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无话可说,毛病大多在于作文题目出得不好……”所以,作文题目一定要以生为本,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从而使他们有话可说。

我平时给学生所设的作文题尽量贴近生活、新颖别致,使他们感到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从而使他们乐于写作,勤于写作,作出好文。

在学习了《我与地坛》,分析了母亲对作者的关爱和影响之后,我让学生阅读《母亲教我的歌》和《丑娘》这两篇文章,并讨论思考其内涵,找一找母爱的特征,然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爱的味道》。

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觉得不脱离生活,再加上对前面课文的学习,似乎找到了一条连接线,触动了心灵,有所感触,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其次我还尽量让文题新颖别致。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就如同人的好面容,又如面容上的俊目,清新明亮、大小适宜。新颖别致、文采飞扬的标题,恰似明眸皓齿、美目盼兮,文情并茂,令人动容,使学生怦然心动,产生要写作文的欲望,乃至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想把作文写好。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培养学生思维的训练拓展学生的作文思路。

平时的作文训练是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对学生所谓的作文指导也仅仅是课堂上题目出来后在审题上的一些分析,或者是在行文结构上进行框架搭建的指导,殊不知这样的指导收效不大。这样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学生在动笔前的构思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阶段。所以,在动笔前给写作主体――学生以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尽可能广阔的思维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让老师所谓的审题指导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应当让学生积极主动乐于思维,进行构思。

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暑假那些事儿》,学生的反应在预料之中:“啊!有什么呀,那么热,待在家里”“写作业,没啥事”“上补习课”,我就提醒他们不一定非要写学习方面的事,只要发生在暑假就行。有人就说“暑假的义工活动”,这下学生立刻就活跃了许多,一番讨论后,就有学生代表出来交流:“我们家刚种了两亩葡萄园,暑假除了学习最多的就是和爸妈在葡萄园里忙活,特别是采摘的时候,通常我们是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就起了,穿上长衣长裤钻在葡萄架下用修枝的大剪刀剪下成熟的葡萄,摆在摊位上或是装箱,一早上忙下来连走路的力气都没了,可是爸妈还要在摊位前继续照看,葡萄园里还有其他的活要干,想想爸妈真是辛苦。”还有学生讲道:“暑假里爸爸的腿受伤了,可稻田里要打药水了,看着妈妈独自背起药水桶,我决定和妈妈一起去,帮她提提水,整个过程持续了3个小时,手上起了水泡,脚酸得不行,结合自己平时的所为想了很多。”其他学生听了之后也议论纷纷,讲起在暑假中发生的其他事。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碰撞,这样既避免了老师指导的大包大揽,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思维,构思出独特的、具有个性的文章。

作文教学之路是不平坦的。在不断尝试的作文教学探索中,眼里、心里要有学生,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生为本。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变“苦作”为“乐作”,作文也才有可能由低效变为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巧萍.生本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谈生本教育实验与教育走向生本.

[2]庄凉凉.浅谈语文课堂的生本教学.

[3]郭铁良.教好高中作文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4]刘群.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篇2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温在权     

副组长:吴向群  黄明东  黄晓杰

成  员: 潘怡红  陈 泽  李晓淼  李 隆  叶 熙  叶 彬  任大卫  于传贺  

二、特长生招生计划:

 

 

面向全市

面向市区

 

 

定向运动

 

3

25人(含足球单列4人)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运动等级证书;(2)2018-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定向运动比赛,集体项目前6名、个人项目前8名获得者。(3)2018-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田径运动比赛短跑项目个人前3名、中长跑项目(女800米、男1500米及以上)前8名获得者。

备注:男女不限,同等条件女生优先。

游泳

5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运动等级证书;(2)2018-2020学年省运动会游泳联赛、市中学生体育节游泳比赛集体项目前8名、个人项目前8名获得者。

备注:至少2名女生,女生优先。

声乐

2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2018-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声乐、合唱比赛,市级一、二等奖或县级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2)2018-2020学年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声乐类A、B级获得者。

器乐(键盘手或鼓手)

 

1

面向市区(含鹿城、龙湾、瓯海、洞头、浙南产业集聚区)招收键盘、爵士鼓特长生。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2018-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器乐比赛,市级一、二等奖或县级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2)2018-2020学年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器乐类A、B级获得者;(3)中央音乐学院七、八、九级证书获得者。

美术(含非遗)

5

2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2018-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艺术节绘画、书法、篆刻、剪纸、摄影、设计、立体造型等比赛,市级一、二等奖或县级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2)2018-2020学年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美术类(含书法、篆刻、剪纸、设计)A、B级获得者。

科技

 

3

2018-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科技节、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机器人大赛、网页大赛、创客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

男足

4(其中守门员1名)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运动等级证书;(2)2018-2020学年温州市直中学生体育节足球赛前8名(主力队员);(3)2018-2020学年温州市中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团体前8名(主力队员)。

三、报名对象:

品德良好,具有一定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综合素质评价测评等第须达5B及以上的2021年初中应届毕业生。

四、报名流程:

1.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登录网站 gzzs.0577en.com/(温州市教育局直属普高招生掌上通)——市区特长招生——我要报名——注册——填报个人相关资料。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打开网页。

2.报名时间:2021年 5月9日06:00— 5月12日18:00。(周日--周三)

  3.每位考生最多报名参加2所省二级特色示范校特长生考试。

五、报名咨询:

学校地址:温州市鹿城区兴海路81号      

学校网址:wz14g.wzer.net/             

咨询电话:0577-56683079  0577-56683072  联系人:叶老师  朱老师

 (周一至周五8:30—11:00,13:30—16:30)

六、专业测试要求:

    测试时间:5月29日(周六)

测试办法:根据中招办统一制定的各项目《测试办法(细则)》进行,《办法》将于5月18日前公布于校园网。

七、录取办法:

    1.5月下旬完成考生专业测试后,学校公示测试成绩排名并在一周内完成预录取和备录取,预录取和备录取名单在本校校园网公示三天。每个考生只能被一所学校预录取或备取。

    2.中考成绩公布后,所有预录取和备录取考生在一天之内将自己的中考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送交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教务处,不按时递交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

本方案解释权归温州市第十四中高级中学特长生招生领导小组。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篇3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花生的叶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个个都藏到了地底下。我双手握住花生的茎叶,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嫩黄色的花生便欢快地蹦了出来。像一群淘气、顽皮的孩子,顾不上身上沾着的点点泥土,争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说着地下迷宫中的趣事。"

"珍妮娃娃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美丽的外表,就是它的四肢可以转动。它有许多种不同式样的服装,我可以任意搭配。它那头美丽的长发可以随意编出不同的小辫。珍妮娃娃不仅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还使我变得更加有爱心了。"

"我坐在船头,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望着浩翰的大海和广阔无际的天空,它们在远处好像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翻滚的浪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真美啊!"

……

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请看:

"去年暑假,爸爸从树上捉来了两只蝉,放在家里的沙窗上,炎热的夏季使得纱窗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这叫声吸引了我,于是我伸手拿过蝉,发现它们的嘴象根针,又细又长。咦?别的动物和鸟类都是张开嘴巴鸣叫的可是它这针一样的嘴好像根本就张不开,可还叫得那么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噢!这针一样的嘴大概是它们的"竖笛"吧,声音一定是它们吹出来的。我拿来剪刀,把这"竖笛"齐根剪下,心想:这回你们该安静下来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蝉又大声叫了起来。顿时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蝉到底是靠什么发出叫声来的呢?于是我带着十分的好奇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咦?怎么好象只有一只蝉在叫,另一只蝉好像总在睡大觉,从未叫过一声。我侧耳倾听,果真只有一只蝉在叫,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它是从哪发出的声音呢?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又去仔细观察它们,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我又跑到屋外沙窗的另一面去看,发现会叫的那只蝉腹部有两个小圆片,另一只不叫的蝉没有小圆片。而且蝉叫的时候那两个小圆片还不停地颤动,这两个小圆片启发了我,莫非它是用腹部的两个小圆片来发声的?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我请教了不会说话的老师--书。原来蝉肚皮上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层膜叫瓣膜,其时是瓣膜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扩音器来扩大自己的声音,音盖就相当于蝉的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所以雌蝉不会叫。

哈哈,我终于发现了蝉鸣叫的秘密。"

"

一天放学路上,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围在一个死去的蝉的四周,我很好奇,便蹲下身仔细观察。

只见一只蚂蚁在指挥其他蚁搬蝉的尸体,我想那么小的几只小蚂蚁能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搬走吗?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我的一本书中介绍蚂蚁是个大力士。虽然,它的身长只有几毫米左右,但是却能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的重物,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大力士竟然没有骨头,只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保护层。但是,它有强劲的大鳄,可用来切割和粉碎树木、木块、泥土、种子,乃至动物的肌肉和骨骼┄

┄用来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重物的"手"也正是它们的大颚。想到这儿,我便一直蹲在那里,看看它们是不是能举起那个庞然大物。过了一会儿,蚂蚁们终于开始行动了。只见那个蚂蚁头仍然在指挥着其他几只蚂蚁,忽然,那个蚂蚁头仿佛向其他蚂蚁喊:"1、2、3……"其他的蚂蚁就用它们那强劲有力的大颚咬住蝉的四周把它举了起来。它们刚走几步,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蝉的尸体吹到了地上,但是它们不气馁,又继续地搬了起来。这时看到一个蚂蚁爬回洞里,不一会儿,那只蚂蚁又带着另外几只蚂蚁帮助一起搬蝉的尸体。最后,它们终于把蝉的尸体拖回到洞穴边。:"哦,蚂蚁的力气真大!"我高兴地喊了起来。……

"

三、 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

"我们走进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红宝石蝴蝶兰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朵红宝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绿色的枝叶上,它们好像在冲我们招手,向我们表示欢迎。一棵棵猪笼草也不甘示弱,它摇动着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绍:"我叫猪笼草,是食虫类植物,我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来吸引虫子,虫子只要爬进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会合上盖子,然后流出一种液体可以把虫子溶化、吸收。你可千万别小看我哟!我是你们人类消灭害虫的好帮手呢。"

还有"十一世纪的城市"、"二十年后的我"、"奥运会在北京召开"……

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篇4

广东省2010年颁布实施的《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对高校学生实习作出了界定。该《条例》指出,实习是指高等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实践中,主要实习方式是学校通过和实习单位签订协议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也有学生自己通过社会中介或社会人际关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的方式。

从其本质上来看,大学生实习虽然实在实习单位完成,但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符合学校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所以,无论哪种实习方式都是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伸到学校之外的一种教学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二、高校学生实习中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的主要观点

2012年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强调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法律职业人才。随之而来的实习规模的扩张及实习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在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人身伤害的概率增大。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伤害事故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因此实践中对此类事故性质的认定与责任的承担上分歧较大。

1.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构成事实劳动关系,应按工伤处理

实习生虽未与实习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同时,该主张亦对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设定了一些条件,通常是指实习生应达到法定年龄、从事一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有劳动报酬。《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实习生为“工伤赔偿主体”,但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构成事实劳动关系,自然属于《条例》所称的劳动者,如果他们遭到了工作中的伤害,应该按工伤处理。

2.按帮工关系或雇佣关系处理

高校学生在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是一种劳务关系。根据最高院《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11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伤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14条规定:“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管在校学生的实习在法律上被视为属“雇佣”还是一种“帮工”,都可依据该司法解释从用人单位中获得相应的赔偿。

3.学生实习期间受伤害应按一般民事侵权纠纷处理

高校与实习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定教育管理关系。学生实习是高校正常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通过与企业之间签订实习合同,将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转移到实习企业,但这并没有改变学校与学生之间教育管理关系的性质。按照《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有关规定,学校对在校学生依法应承担教育、管理、保护职责。所以,如果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由于未尽法定教育、管理、保护职责而导致实习学生人身伤害,构成的法律关系应当界定为侵权法律关系。学校与实习企业之间是一种建立在委托合同基础上的委托法律关系。实习企业作为实习学生的接受者,通过实习协议接受学校的教学委托,从而获得对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权利,承担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安全保护职责。

三、存在问题

1.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没有劳动关系,不能按工伤处理

实习生的身份还是学生,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实习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应当认定为劳动关系。

首先,从目的上看,学生实习的目的主要是积累实践经验,是学习过程的延伸,不是以实习劳动作为自己谋生的基本手段。

其次,从报酬上来看,学生向实习单位提供劳动目的在于获得实际经验和工作技能,且大多数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尚未达到用人单位对普通职工的用工标准,实习生的劳动通常没有对价或仅获得少量补偿性报酬,显然不是劳动关系意义上以获取劳动报酬来维持自己生计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的工资。

再次,从人身依附性上看,在校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虽然得服从实习单位的实习管理,但是对实习单位并不具有依附性,其在身份归属上仍然依附于其所在的学校。

最后,从法定条件来看,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作为劳动关系一方当事人的劳动者是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的自然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达到法律规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等,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等。无论是以书面合同方式建立的劳动关系还是事实劳动关系,都需要具备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实习中所建立的关系显然不具备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因此在校生在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在劳动中受到伤害,很难按照劳动法或者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损害赔偿请求。

2.按雇佣关系或帮工关系处理,社会效果欠缺

如果按雇佣关系或帮工关系处理,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举证方面有利于实习生权益的保护,但从结果上看,实习生能否获得法律规定的赔偿完全取决于雇主或被帮工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其支付能力不够,法律判决将成一纸空文。同时,如果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人身伤害必须承担绝对责任而无法将此风险予以转嫁的话。那么,接纳在工作经验、劳动技能均缺乏的在校学生在企业实习无疑成为企业的负担,一个理性的企业很难接受实习生实习,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以侵权法来处理不足以有效维护受伤害实习生权益

将实习期间人身伤害作为民事侵权处理,不利于实习生权益的保护,给学校、实习单位会造成较大的压力。

首先,从经济成本上看,按侵权纠纷向法院提出人身伤害赔偿诉讼则需要按照法院的收费标准收费,成本较高。

其次,从举证责任上看,人身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除了法律规定的少数几种情况适用过错推定责任或无过错责任原则,如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主观上的过错是损害赔偿责任构成的必备要件之一。实习生作为原告在诉讼中,需要举证证明学校实习单位及其他有关主体的过错,这对于实习生来说一种诉讼负担而风险难度较大。由于举证不能或部分不能,自然在用侵权责任追究用人单位赔偿责任时就可能使实习生的损失得不到足额赔偿,或者根本无法获得赔偿。

再次,从责任分担上看,作为民事侵权处理,学校、用人单位、实习生及其他对伤害的发生有过错的主体须按过错分担责任,如果受害人就损害的发生存在过错,将根据受害人的过错程度减轻赔偿主体的责任,从而不利于实习学生权益的保护。

最后,从社会效果上看,如果伤害造成的赔偿数额较大,会给责任主体形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实习生获得赔偿金的难度也较大。同时,实习单位将不愿接受学生的实习,而学校也不愿安排学生到校外场所中进行实习活动。如此,将会导致在校学生更加脱离社会实践,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国家提出的鼓励学生通过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初衷将会落空。

四、高校学生实习中人身伤害的救济途径

1.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将学生实习期间人身伤害事故纳入“工伤”范围

实行无过错责任的工伤赔偿制度源于机器生产的高度发展的危险性,其目的在于保障受伤劳动者的正常生活及社会稳定。相对于实习单位,实习生都处于弱势地位,跟一般劳动者相比,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社会能力都有所欠缺,且自我保护及承担责任的能力有限,应当对其权益给予适当的保护。如果按照工伤处理,遵循无过错原则,仅需要缴纳少量的工伤保险费用,既可以保证学生在受到伤害时得到适当的补偿,又避免影响用人单位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分散学生、学校、接纳实习的企业风险。所以,通过完善立法,统一规定实习生的工伤保险处理方法,明确“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应参照在职职工按本条例的规定执行”,对工伤鉴定、救济途径程序、设置赔偿主体等均做出具体的规定,将实习生工伤纳入国家工伤保险制度中。

2.推行实习责任险化解风险。

2010年1月15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出《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推行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弥补了校方对实习生保障责任的一项空白。该《通知》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保费可以在补助资金中列支和从实习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不向学生另行收取。可以看出从政策上、经费上国家对学校投保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鼓励,体现了制度的社会保障性。对于不断扩张的高校实践教学而言,参照此模式,有利于确保校方在法律上应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得以转嫁,实习生这一非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损失得以补偿,企业接受实习生的压力得以降低。

3.签订实习协议,预防纠纷发生

实习协议是指学校与实习企业双方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的约定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性质上属于委托合同。学校作为委托方, 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为受托方,双方通过合同条款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受委托合同权利义务的约束,发生纠纷时按照合同的规定来处理。由实习学生与企业、学校通过各方自愿协商的方式签订契约来规范实习行为,在协议内容上明确实习期限、时间安排、双方的管理职责、津贴和伤亡事故的处理办法等,特别是对实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承担责任的问题进行明确约定,是弥补立法不足、及时进行救济的有效手段。但需注意学校及用工单位对实习生在因工作受伤时赔偿责任承担的约定不得对抗受害人。

参考文献:

[1]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S].2010.

篇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来说,在贯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做出了一些有力的探索,近几年我们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特把学生实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

我们系会计专业学生大规模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单位与学生实行双向选择,通过面试、推荐等等途径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我们校企合作的实习单位范围每年都在扩大,从地域上讲不限学校所在地,还有北京、青岛等地;从行业来说,因为会计专业的适应面广,涉及行业范围也比较广泛,有制造业,贸易公司,银行,税务,会计咨询公司,以及当地街道办事处等等可供学生选择。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有比较成熟的学生实习基地,也有正在建设中的实习实训场所。

由于会计业务一般涉及各单位的商业机密,一个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所以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并不仅仅限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岗位,还有相关相近的经济、管理等岗位供学生选择。如果学生自己或家人可以联系到比较满意的会计专业实习岗位,也可以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实习。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相关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贯彻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尽早融入社会各行业各岗位,提高就业水平,适应社会需要。

校外实习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尽管实习前的组织管理已经解决了学生们的心理适应和岗位适应问题,但是通过近几年的大学生实习管理发现,在实习中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需要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顶岗实习的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

1 企业与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问题

目前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私营企业普遍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在接纳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期间发生的关于企业商业机密问题、实习学生培训费用问题、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费用问题等实际问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保障,学校和企业只是协商解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比如,我们的学生在某记账公司实习期间,对于涉及企业核心业务的工作企业一般不会交给实习生去做,学生们大多只是跑外勤,打打杂,看看账本等,企业指定的实习指导老师因为还有自己繁重的工作任务要处理,并且指导费用较低或无法落实,致使老师指导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们很少能够学到核心业务的处理。学生们实习中的工资也不高,加上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业务指导,容易懈怠,继而影响实习效果。而国外学生在实习中的工资是比较高的,且有法律保障,校方还会为学生减免一部分学费,学生们的积极性较高。

2 高职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的安全问题

高职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的安全问题凸显。例如实习学生和教师的安全培训、劳动防护费用问题,实习学生的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问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伤事故或者意外伤害,目前我国尚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依据,很容易影响企业的校企合作积极性。事故发生后对于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责任认定也不好划分,容易产生经济纠纷。我们顶岗实习的学生曾经发生过意外,一个女学生在实习工作中不小心伤了脸,幸亏不太重,当时企业老板私人积极处理了这件事,我们也耐心抚慰学生,最后妥善处理了这事。想想也后怕,学生没有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险,万一伤重了怎么办?所以建议学生实习中要买意外伤害险和工伤保险,希望国家相关部门也能予以重视。

3 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缺乏

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养成很重要,它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专业素质,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学生们顶岗实习中应该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

但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专业胜任能力不够,综合素质需要提升,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力要培养。有些学生专业胜任能力差,比如在具体的收银等岗位上班的学生业务不熟练,工作中出现错误,有长、短款发生,经济上也蒙受损失。另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生们的沟通效果不好。对内部、外部、对上级主管都需要良好的沟通交流。沟通能力很重要,沟通应该有效、回复及时。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能够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明白沟通的基本要素:表述、倾听、反馈。沟通能力的培养也应该落实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准职业人,学生在具体岗位上实习,不仅要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还应该注重思考、创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 部分学生实习中角色转换太慢

实习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积极性不高,再学习能力弱。

有的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了实习单位后,在单位分配的岗位上真正顶岗实习起来,与之前在学校时自己所描绘的情景不符,心理落差很大,加上单位安排的工作可能重复性、简单性劳动过多,所以在岗位上容易发生人际冲突,情绪烦躁,调动岗位要求频繁,工作效果不佳。他们更加没有兴趣去研究业务,提高工作技能。

这类学生需要在实习前参加实习就业指导,多了解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需要具备的素质,做好心理准备,学校还应对其进行爱岗敬业教育,使其较快实现由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5 学生实习成绩及整体实习效果的评价问题

学生顶岗实习整体系统的最后一环,是对学生实习成绩及整体实习效果的评价,这是对本期实习结束的总结,也是下一期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参考。成绩评定一般由企业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进行。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综合评定其实习成绩。实习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现在的问题是实习效果评价系统的设计还需要更加完善,应该采用“过程+结果”的实习考核方法,从而使评价更加科学、客观。本环节做好了,才能使实习管理更加完善,一方面提高学生们实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及时吸取实习中的经验教训,及时学结,实现我们高职院校“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培养目标。

另外,我们可以召开顶岗实习交流总结大会,通过总结交流评价,有助于毕业生提升综合素质,并可以对大二的学生开展实习前教育。

以上是在我们顶岗实习指导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出的常见问题及一点思考,希望能够得到相关方面的重视,并得到及时的解决,使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真正达到预定目标,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精神,提高职业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和有创新精神、持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明生,王玲,李建华.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1(2).

[2]张三月,王华,庞洪秀.高职会计教育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3]孙吉春,刘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2).

课题项目:

篇6

一、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高校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斯金纳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理论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强化理论在我国高校日常管理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以教职工为对象而言,在日常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对教职工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或惩罚,正强化的方式包括发放奖金、表扬、提升、改善工作条件、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以学生为对象而言,正强化包括校级或院级的奖学金评比、评优(秀)评先(进)等,而负强化则包括对违规学生书面或口头的警告和批评,对在平时学生工作出现错误的学生干部给予或重或轻的批评和训斥,甚至通过学生家长的“威严”以达到教育违规学生的目的等都能被看作是一种负强化行为。不过,在具体的高校日常管理的运用操作中,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强与弱依行为主体判断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更多的情况是正强化的手段多于负强化,只把负强化作为一种迫不得已的“补充手段”。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作为两种截然相反的强化方式,高校日常管理中的正强化与负强化之间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并未真正有效的应用于高校日常管理之中。

二、大学生奖励机制中的存在问题及其正强化分析

1.校学工部(处):评定标准不明确、不细化,未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参评。

我国绝大多数重点院校都已经组建或成立了自己的学生工作部(处),专门负责高校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学生部(处)是奖学金评比条例的制定者,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奖学金评比这一正强化行为的“施行者”。但在学工部(处)所制定的评比条例中,评比标准并未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奖学金的申请和评比,其原因就在于评比标准不明确,笼统模糊,这样的话就会造成奖学金评比在最初实施时的“失灵”,正强化作用就会失效。

现在,我国高校都已经或正在实行学分制。学分制的引入就直接造成究竟是以学分绩点为主评标准,还是以综合测评为主评标准的尴尬局面。在绝大多数学生看来,最为“公平”的标准是应以学分绩点为准,不应将综合测评成绩作为主评标准,因为综合测评成绩有很大的出入,那些身兼数职的学生干部就能以“非学习成绩”而多多加分,从而赢得奖学金评比竞赛的足够“筹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奖学金的来源不断增多,授奖面也不断扩大。获奖机会的增多,奖学金来之交易,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降低了奖学金含金量,造成奖学金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的作用也相对减弱。事实上,学生们的这种区分比较适合于正强化的周期划分。以奖金额度较小的单项类奖学金为例,在心理上,学生们每取得一项成就或一次进步都希望立即能得到强化主体――学校或学院的认可与奖励,如果被认可或奖励的周期过长,学生们的心理预期就会受挫,正强化的作用就有可能未尽其最优效力,同样,在奖金额度较大的综合类奖学金评比中,一年一评既能给予学生们足够长的学习周期努力学习以期获得最后的成功,又能消除每学期评比一次而不得不承受的心理压力。

奖学金评定条例制定不清晰、不明确,评定标准不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归结起来,这与作为正强化主体的校学工部(处)管理者的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学生工作经验的多少不无关系。就自身素质而言,不仅仅是学工部(处),甚至是整个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自身“素质都参差不齐,既有知识经验都非常丰富的教师,也存在不少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的‘滥竽充数’式的老师”。在评比标准都不清晰明了的情况下,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高低更会直接影响到奖学金评比施行效率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的基层学生工作经验极度匮乏,制定的条例不能适合实际操作层面的需要,从而导致院级学工部门在评比中的“默然”和“茫然”,继而转化为一种“无奈”。有时奖学金评比条例一年一变,甚至会出现同一奖学金在四届学生中都不一样。校级学工部门管理者想当然的求改革、求创新,造成的不仅仅是学生们对学校奖学金评比的不信任,更会导致院级学工部门对上级部门工作的不配合,正强化失效,负强化增强。

2.院学工组:评定流程公开不及时,存在“个人情感”和“暗箱操作”的可能。

从奖学金评比的程序来看,院级学工部门处于校学工部(处)与学生之间,发挥着政策执行与政策反馈的“中间人”作用。奖学金评比政策执行的好,对学生正强化作用就有效,反之则正强化就失效。

在院级学工部门接受学生申请材料、进行评比,到学院公示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参与的机会,甚至学生们都不知道公示结果如何评选出来的。院级学工部门的评选过程除了可能会受到校级部门评比条例不明确的影响外,其本身在实施政策时的自身行为也事关奖学金评比的公正与效率、正强化作用的强与弱。具体说来,院级学工部门的管理者早已把奖学金评比视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普通的日常工作,思想上不再重视,将所有申报材料汇总后,按照评定标准“简简单单”的把评选结果公示出来,同时,他们还可能依个人偏好,在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同等条件的情况下,对学生干部予以“照顾”,提高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当奖学金评比结果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预期时,其评比的公平性就会遭到学生的质疑,进而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被剥夺感”,“放弃努力”或“拒绝努力”的负强化心态加强,“继续努力”的正强化作用减弱。这样,奖学金评比的正强化作用在中间环节就已发生“质变”。

3.学生:自我积极性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强化客体的监督作用。

学生是正强化行为的客体与对象,但正强化行为的有效与否是主客体之间互动的结果,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但作为客体的学生并不是绝对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提高自我参与的积极性,对奖学金评比条例的诸多问题和评比程序的公正性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而反作用于作为行为主体的校方和院方管理者,达到正强化作用的良性互动。

但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把自己定位于一个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不会主动参与奖学金评比过程。一方面,现今奖学金的额度和覆盖率都有大幅提升,但在绝大多数不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们看来,既然自己没有任何希望,何必劳神劳力的关注呢?关注的学生都是那些肯定能获得的,以及那些与此“”的学生。这些“不关注”的学生往往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付出的与收获的不成正比,刻苦努力获得奖学金远远少于做兼职所收获的酬金,虽然有可能仅仅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暗示。这样的话,对那些能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来说,正强化的作用在此刻起到了作用,但对于那些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生来说,得奖学金的可能总是那几个学生,更多的人对此已经漠然,奖学金对他们也不具有激励作用。正强化作用显然失灵。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评比程序公开不及时,评比结果不透明,加之不能有效的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那么,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就不可能有任何提高,被动接受的位置也不会有任何改观。因此,如何调动绝大多数不能获得奖学金的学生的积极性,才是高校管理者们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三、关于高校奖励机制改进与完善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奖励机制的正强化作用的失效,取决于校方、院方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多重互动、多重强化。据此,高校奖励机制的改进与完善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增强评比条例的科学性,既要细化,也要量化

评比条例是科学性,即是评比目标的明晰和适度。一方面,就制定者而言,必须深入学生基层,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此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评比条例。获得奖学金的条件因该是明确、可测和适中的。既不能含混模糊,让学生不知道在哪些方面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获得奖学金;也不能把条件设得太低,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奖学金,从而失去激励作用,也不能把条件设置得太高,让学生觉得无论怎样努力都得不到奖学金,对奖学金望而生畏,从而放弃争取奖学金的努力。奖学金的额度要因学生心理预期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另一方面,必须要细化、量化。奖学金评比条例的不明晰,必然导致学生行为的“自我中心”,把诸多模棱两可的情况归入评比标准的范畴之列,这样评比条例应有的标尺作用失去方向,学生们却生成了奖学金评判的自我标准。细化就使得学生们能“对号入座”,不会打“球”;量化则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防止评判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2.注重评比程序的时效性,以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评比程序的透明、公开。

评比程序的时效性的增强,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者和执行者的自身道德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学生申请,到学院汇总,再到学校公示,每一步都需要充分调动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服务积极性,这是充分保证评比程序时效性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必须引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于学生而言,实行“申请-评比-公示”的“一站式”服务,既方便快捷,又能相对公开公正,使得每位申报的同学和不申报的同学及时了解评比的过程,避免了因信息不公开、不对称造成的信息滞后作用。对于执行者而言,即可将院系学生管理工作中人工工作量(操作)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整个工作流程的效率,同时又可提出一个通用的学生奖学金评比模型,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奖学金评定。

3.提高评比对象的参与性,发挥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

学生参与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搞活长期置于奖学金评比的“中下层”学生积极性。以往我们在征求学生意见、召集学生代表时,更多的侧重于优良学生和学生干部,认为他们的意见就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忽略甚至忽视了“中下层”学生的想法与建议,确切的说我们视奖学金评比为“投机型政策”,而不是“投资型战略”。奖学金注重的是“奖”,而这个“奖”可以分为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和对不优秀学生奖励。在不改变奖学金设置的最根本内涵的前提下,扩展奖学金评比对象的范畴,是奖学金评比得以发挥长久激励作用的根本。事实上,单纯依靠院级学工执行者和“极少数”学生代表的奖学金评比程序,早已遭受众多学生的质疑,也直接助长了一些主要学生干部的学习侥幸心理,这样何来奖励优秀和强化学习的目的?因此,参与学生的增多,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强化奖学金的奖励促进作用。

四、结语

高校奖励机制的改进与完善,是当前高校日常管理应对新形势与新变化的自我进步。尤其是在“90后”进入校园后,他们的思维更活跃,维权意识更强烈,对于在奖学金评比过程中的任何不公平、不公正和不公开行为,肯定会比“80后”大学生更趋自我意识的表达。现今,高校奖励机制不够完善、管理者自我素质欠佳,有可能会导致“90后”大学生的行为更加“激烈”,加之网络维权途径的盛行,如若管理者处理不当,就可能会造成重大影响,影响校园稳定与和谐。高校奖励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注重公平,效率其后”,这值得每位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深思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公平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胡星平.高校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贾志兰,邵守先,张静莉.大学生奖学金、贷学金与助学金制度的调查分析.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1).

[4]刘胜乐,张继龙,薛义河.公正:当代大学生激励机制的道德思考.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

[5]刘燕.中国大学奖学金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孙友然.论正面强化与员工的有效激励.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7]王莉.高校的学生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及救济.西南政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7

一、 强化诗词诵读与记忆

诗词学习要持之以恒,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跟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诗词鉴赏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高中生诵读的诗词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浓郁的文学气息,对诗词有一种深厚的感情。高中学生学习比较紧张,他们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脱颖而出,取得高考的胜利。但是很多高中生出现的问题是课堂上很快就把诗词背诵下来了,过后很快就忘记了,这也说明了学生学习诗词的方法是

接进去。读者吟哦间,很容易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想抒情主人公的种种境况:是徘徊在杨柳岸边追忆往日的欢欣?还是托阵阵晓风挑去缕缕思绪?抑或对着一钩残月寂寞惆怅哀声叹息?诗人诸多无法直言的情愫,全都寄托在这些具体可感的画面中。

元代马致远也是采用这种手法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l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的眼睛如同一架摄像机,时而近拍,时而远摄,把一个个镜头依次推到读者面前。前三句全部用名词排列而成,九个名词所代表的事物都是秋天乡野常见的景物,一个个意象,如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山村秋景。

若拆开来看,枯藤、老树、昏鸦,不足为奇。小桥、流水、人家,也是司空见惯的景象。然而诗人的艺术匠心,正在于将这些孤立分散的形象和生活的片断,作为结构单位,运用类似电影中“蒙太奇”的技巧,精心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似断实续、似跳实连的艺术画面――有植物,有动物;有静态,有动态;有近景,有远景;有色彩,有音响……既逼真地再现了秋野夕照的风光色泽,又浓重地渲染了一种凄清苍凉的气氛,为“断肠人”漂泊流离、穷途无归的情形作了绝妙的点染和烘托。这种删削一切繁琐交代和铺排,凭借组接画面来写情的笔法,意境深远,韵味悠长,岂不胜过平庸之辈的百字、千字!

中学生在写作时如能借用这种蒙太奇手法,使行文自由,结构轻灵,将生活中富有意味的典型的片段、场景、细节,灵活、巧妙地剪辑连缀成有机整体,同时充分表现文章的主题,就能激发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226100)不对的。

为了让高中生明白“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规律,教师在诗词鉴赏课上应给学生讲一些心理学知识,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授课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诗词篇目,来拓展高中生的知识面。比如讲柳永的《雨霖铃》,引入他的《浪淘沙》《少年游》《八声甘州》《蝶恋花》等诗词,让学生赏析柳永不同人生阶段所创作的诗词,感受一代词人的豪情壮志。当学生对这些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讨论,对柳永的诗词进行补充,从而做到“诵读一家,了解一家”。这样的诗词鉴赏方式不仅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诗词风格。

二、 讲解诗词常识,启发学生想象力

高中学生在学习时应该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情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自己的学习生涯更加丰富多彩。在古诗词鉴赏中,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的平台。笔者曾经看到一本练习册中有这样一道题:请根据给出的上联写出对仗工整的下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显然这是在考查高中生诗词和对联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都能给出答案,但是也有一些答案令人啼笑皆非。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诗词常识理解得并不透彻,才会导致在实际应用时出现问题。

在高中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问学生,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最终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中国优秀的诗词具有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时空跌宕等特点,需要高中生发挥想象才能领悟其中的意境和情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告诉学生诗词饱含了诗人的各种情感,诗词是诗人进行情感宣泄的重要工具,并教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技巧和策略,让高中生能够配合语文教师进行文学探讨,最终获得欣赏的乐趣。比如在讲解《山坡羊・潼关怀古》时,教师就可以从诗词常识教起,从曲牌名到标题,从主旨意思到创作背景,从描写的手法到引用的典故都详细的讲解,让高中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感受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三、 组织语文课外活动

篇8

值得注意的是,新大纲在写作发展等级要求里对“深刻”的要求增加了“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显示对文章本身功能的重视。文章并非是自己写给自己和老师看的,文章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文章的观点要能对他人具有启发作用,能激浊扬清,促使社会进步。在“丰富”的要求里增加了“论据充实”,显示了对高中生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近几年由于作文“文体不限”,许多考生大写散文或记叙文,议论文有所弱化,看来要引起注意。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新大纲规定作文中“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平时不注意书写正确的考生需要格外注意了。

关键词二:探究能力。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2007年大纲在2006年大纲的基础上,由五种能力增加了一种“探究”而成为六种能力,跟新课程要求接轨。2007年大纲将“鉴赏评价”与“表达应用”的位置作了互换,“鉴赏评价”在前,“表达应用”在后,先阅读,后表达,更符合认知规律。

关键词三:现代文阅读。2007年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现代文阅读”在必考部分要求阅读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在选考部分要求阅读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而06年大纲笼统地要求阅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样安排必然会体现在将来高考命题上。新大纲在必考现代文阅读部分还删去了“鉴赏评价”,而在选考的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部分提出了“鉴赏评价”的要求。

关键词四:古代诗文阅读。2007年新大纲将“名句名篇”安排进“阅读古诗文”部分,因为“名句名篇”是中国古代的名句名篇,这样安排,范围更加明确。而且,不再提出“识记文学常识”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不再纳入考试命题要求。这样处理,比较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往考“文学常识”,往往比较多地脱离了教材的实际,也超出了中学生阅读的实际范围,加重了考生记忆的负担。

关键词五: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新大纲将2006年大纲“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改为“语言文字应用”,这样改动使表述更为准确。事实上,高考试卷语言文字只考应用,不考知识。2006大纲的要求是“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2007大纲改为“正确、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除此之外,新高考大纲对识记字音的要求增加了“常见字”的限制,“常见字”的范围一般在3500字左右,范围大大缩小。考“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也就意味着不考古代汉语中的那些字词。读准“现代汉语普通话常见字的字音”是为了准确地进行口头语言表达和交流。常见的修辞手法要求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其中,反复是新加进去的。

篇9

一、背景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文正文无疑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但除此之外,背景知识在其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尤其重要,也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把握住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课文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或者与高中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背景知识来介绍和学习,往往就能调动其兴趣与好奇心。例如在占文 《 鸿门宴》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古文兴趣不高, 但如果能适当地介绍一 刘邦和项羽楚汉争霸的故事,就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其次,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学习可以增长学生的人文 、 科学常识。高中语文课文的篇目都是一些经典之作,它们的作者、 创作背景及内容往往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时代思潮或科学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这些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无疑会增长学生的人文科学常识, 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例如鲁迅的许多文章, 都与当时的历史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类背景知识的介绍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 兴趣, 还町以拓宽其对人文、 历史知识的了解。再次,背景知识的介绍 与 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欣赏课文本身的魅力。高中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处在发展过稃中,他们往往无法领会作品的魅力,甚至发出 “ 我根本看不出这篇课文好在哪里”的质疑。这固然与其欣赏水平有限有关,但也与其对作品背景知识的了解有限有关。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 才能明白作者的用意何在,才能领略文章的魅力所在。

二、背景知识介绍与学习的主要原则

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学习不能盲目随意,而应根据高中语文教学本身的目的与规律 ,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具体来说,以下几个原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首先,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学习应与语文教学 目的和课文内容相结合。如前所述,语文课文的背景知识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可能与学生兴趣相符合, 但不能因此就忽略了语文教学本身的目的与课文内容, 而应与后二者相结合。教师应该始终牢记的是 , 语文教学有着 自身的目的,课文正文应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次,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学习应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相结合。高中生有其自身独特的心理特点, 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也有 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在介绍与教授背景知识时, 应充分理解与尊重这种独特性,并使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这样才能使其真正起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的 目的。再次,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学习应该把握时间与 尺度。既然介绍背景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正文,那么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而应该把握好介绍与学习的时机。例如古文中的典故,如果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大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那么在课文的讲授中穿插就可以了,不需要提前作大量的背景介绍与解释。同时,由于授课时间有限,因此 背景知识的介绍也应该把握尺度, 不能花费太多时间。

三、高中语文中背景知识的主要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课文的背景知识往往涉及很多内容,例如上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时代思潮、作者生平、 科学发明等等。但出于时间限制及教学 目的等方面的考虑,背景知识的介绍也应分轻重主次, 一般来说, 背景知识的主要教学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作者对于理解作品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首先包括了对作者生平经历的了解,除此之外,作者的主要思想 、创作风格、主要成就、后世影响等等也是作者介绍的重要内容。 第二,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背景介绍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另一重要帮手,它既包括了作者本人创作该作品时所经历的一些事件背景,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大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 、思想背景等等。例如 《 (人 问词话) 七则》的创作既涉及到作者王国维本人的经历,也与中国词发展史有着密切联系 ,这些都是该课文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应给予一定的介绍。 第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高中语文课文,尤其是一些古文、外国文学作品等等,其内容往往会涉及一些学生不熟悉的背景知识,例如古文所涉及的古代典故、典章制度,以及外国文学作品所涉及的外国风俗习惯等等。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课文,是教师应给予充分重视的。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207-01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从单纯注重教学转向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有关研究发现,师生问答约占普通学日80%的时间,课堂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但相关调查问卷结果却显示多数高中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堂提问偏大偏空,部分问题不知如何作答。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时效性,教师应不断完善课堂提问艺术,让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真正走近学生。

一、由近及远,走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由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三大部分组成,多数知识点涉及国家和社会等宏观领域的工作,学生平时很难直接参与。相反,高中阶段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园活动学生都基本都亲身体验,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如果能够借鉴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对抽象概念进行类比提问,再总结概括得出结论,能够获得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譬如在讲解高二政治常识第四课第一个知识点“民主的含义”时,教师如采取直接式提问“什么是民主?”,学生会因为设问范围过大、抽象度过高而难以作答。但如果教师利用刚刚结束的校优秀学生评比活动进行设问:“这次活动的原则之一是在校期间的表现必须得到班级三分之二以上同学的投票认可,你认为投票选举过程那些体现了民主原则?”,学生就能够根据亲身参与的投票活动顺畅地谈出“一人一票”、“大多数人同意才可以通过”等实际感受。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进而得出“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两个原则,与学生一起概括出“民主”的内涵。可见,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提问能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二、巧设悬念,走近学生的好奇心

15-18岁的高中生求知欲旺盛,对各种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质疑能力很强。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点时,教师首先播放最近大热的电视剧《蜗居》中女主角的一段话:“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当年轻“房奴”的辛酸苦楚感染学生的情绪时,教师便不失时机地设问:“同学们想一想,政府有没有责任解救‘房奴’呢?如何解救呢?”几乎每个学生的家庭对上海的高房价都有切身体会,他们也迫切想知道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肯定政府是宏观经济的指导者,有义务抑制高房价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起来,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政府可能采取的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质疑,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缺点和局限,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可以而且能够在宏观调控方面做得更好,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的利益。带有悬念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引入探索谜底的情境中,激活探究性思维。政治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心理兴奋点,使学生积极全面地思考问题。

三、学科渗透,走近学生的知识储备

高中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表达能力,有将自身综合素养充分展示出来的迫切愿望。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一经济常识中单利、复利以及证券价格的计算需运用数学技能;高二政治常识中国家政治制度等知识点与历史、地理学科相互渗透;高三哲学常识涉及的名言警句、寓言故事与语文学科密不可分。政治教师主动在课堂提问设置中进行学科渗透,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维护国家政权的统一”时,教师有选择地将具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搬上课堂进行设问。首先让学生一起朗诵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诵,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这里的乡愁指的是什么?现在的乡愁,是谁制造呢?如何解除现在的乡愁呢?”学生将美文与教材相结合,略加思索就能得出答案――要解除“现在的乡愁”就得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巧妙运用文学作品作为提问的背景材料,既能使政治与语文两门学科联系起来,又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

篇11

[DOI]10.13939/ki.zgsc.2017.01.102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消费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实现价值的意义所在,是生产活动最终服务于人类的一个重要方式。狭义的消费仅指个人消费,包括满足物质生活层面的支出和满足精神层面需求的支出。文章讨论的“崇拜消费”属于个人消费中满足精神需求的支出,是指为了自己崇拜的偶像及其关联产品甘愿支出费用的行为。

本次调查地点为郑州市四十七中和郑州一中,时间为暑期,正是高中生学习休息之余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偶像的时候,调查数据相对会比较准确;调查采用高中生对高中生的现场访问、QQ班级群问答等多样形式进行,学生间互动,数据更真实。调查共访问310人次,有效答案302人次,男女生比例相当。

1 高中生崇拜的公众人物分类

高中学生正处于花季,思想活跃,有崇拜的偶像非常正常。这种崇拜因时代不同而更新,调查显示,现在高中生的崇拜偶像比较多元(可以多选):演员、歌手、主持人等艺术类占的比例稍大,在五成以上;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等学者(含历史人物)型紧随其后,在四成以上;之后是动漫人物类占三成以上,企业家、商人类占两成以上,航天员、运动员、外交官等其他接近三成;政治家占的比例不高,只有不到两成;网络红人、恶搞名人等占的比例最低,基本在一成半左右。

与此相对应,高中生最讨厌的公众人物中:网络红人、恶搞名人等占的比例最大,达到了四成以上,原因在于多数过于低俗;而获得五成以上支持的演员、歌手、主持人等艺术类居然也被三成以上高中生反对,原因在于个别名人没有道德底线;动漫人物类、企业家商人类、航天员、运动员、外交官、政治家、道德模范等公众人物被高中生反对的比例都不大,均在一成以下;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等学者(含历史人物)型被高中生反对的比例最小,接近于零。

2 “崇拜消费”的参与度情况

“女为悦己者容”,为自己崇拜的偶像适度消费,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人类追求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调查显示:100%的高中生都有“崇拜消费”存在,毕竟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为自己的喜好埋单也是满足自我的体现形式,能达到心情愉悦的目的。八成以上的高中生会在合理的价位内,选择自己崇拜偶像代言(做广告)的产品,说明大多数高中生只是把“崇拜消费”放在了“商品附加值”上。

按崇拜类型的类别看(多选项),以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等学者(含历史人物)型为偶像的高中生中,九成以上会购买这些学者的著作、听学者学术讲座等,比例最大。以动漫人物为偶像的高中生中,八成以上会购买2~3本动漫书籍,只有一成左右会专程看动漫展,说明高中生对动漫消费基本处于比较理智的状态。以企业家商人类、航天员、运动员、外交官、政治家、道德模范等公众人物为偶像的高中生,七成以上选择会购买相关书籍,六成选择上网看偶像消息,个别选择参加名人见面会等形式。以演员、歌手、主持人等艺术类为偶像的高中生,八成以上会消费明星海报,其他购买CD、网购明星签名、购买明星签名文化衫等行为类别比较多,但比例都在两成以下,看明星演唱会、和明星见面等高消费行为不到一成。以网络红人为崇拜对象的高中生中,打赏是基本消费模式,基本占到了八成左右。

3 “崇拜消费”资金来源情况

高中生基本不会赚钱,所消费的基本是父母给予的,生活费和学习费的结余是基本来源,压岁钱,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给的零花钱没有规律,但数额相对较大。调查显示,高中生月余额(能够自由支配)在20~50元的占六成,在50~100元的占两成,在100元以上的占两成。大额不固定收入中,扣除上交父母、自己理财和投入学习部分,年可支配金额在200~500元的占七成,500元以上的占三成。

与能支配的消费额度对应,用于“崇拜消费”的额度:只是购买偶像代言产品的(比如衣服、鞋子等)基本是父母埋单,不在高中生消费之列;购买学者书籍、听学术报告数额偏大,年消费额300元左右的比例最大,但此项消费一般能被家长接受,父母埋单较多;高中生其他用于偶像消费的粘贴画、动漫书籍、上网费用、打赏费用等,年消费在100~300元的占六成以上,年消费在300~600元的在两成以上,还有一成多年消费超过了600元。

4 高中生“崇拜消费”的基本分析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93-02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主要侧重的是对学生基础语言认知能力和语文欣赏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们需要在语文教师的系统教学中,逐步学习高中阶段的各类语文知识点,包括对散文、说明文、诗歌等类文体进行不同程度的解析和意义情感的欣赏。

语文教师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一方面会在课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善和丰富教学资料,指导学生对语文文化常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还需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善课堂教学的形式,在调动语文课堂教学范围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改变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态度,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考虑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师往往需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巧妙结合,并借助外在的教学环境或教学资源,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积累,笔者认为,针对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以课本教材内容的教学促进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根据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安排,语文教师往往会对学生进行课文中字词、语句的梳理和讲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赏析课文中的相关主旨和意蕴。学生们在语文教师的课堂指导下,一方面会不断拓展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文本解读的能力。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时进行语文课文的教学,指导学生们在课文的学习中了解每位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既可以体会到作家对各类文体的情感表达方式,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语文课本内容的综合把握。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人教版第一单元的内容时,针对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四首诗歌,语文教师除了向学生们讲解现代诗歌的不同派别特征和风格,还应该进一步指导学生们深入诗歌内容,学习和了解诗歌中的各个意象涵义以及诗歌的绘画美、建筑美以及音乐美,感受中国现代诗歌的新特征。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本教材内容的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对学生文本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前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查阅资料达到对课文背景和内容的简单了解。与传统的单一教学不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到所学课文中作家的生平、代表作及作品的写作风格,并对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做出标记。最后可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文中细节问题的疑问或思考。这是对教师课堂教材教学内容的细化和延伸,能够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实现了集思广益,调动学生解读文本的自学能力。

2.利用语文写作教学锻炼学生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高中生在教师的教材内容的教学指导下,往往会了解和掌握到一些基本的文体风格和作家写作范式。而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调动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以外,还可以通过语文写作教学的方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从而推动他们语文综合修养的提高。针对高中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实施。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向学生们讲解高中语文作文的写作要求、写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们只有在明确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才会在将来的高考中避免达不到要求而造成作文走题或跑题的写作失误。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写作的伊始,指导学生明确了解高考作文的写作范式,在字数、错别字、文体以及主题方面尽量达到标准。

其次,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语文写作训练,在高中阶段进行写作的时候,往往是对作文思想和表达方式的拓展和升华,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做好引导和批改建议的工作。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作文任务,鼓励学生阅读和学习优秀作家的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构思和创作能力,做好对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等形式的语文写作。这种类型的写作教学,既能丰富和深化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学生对语文写作创作的兴趣。

3.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除了上述教材内容的教学和语文写作的教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丰富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率,从而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