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趋势范文

时间:2023-06-11 08:13: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互联网金融趋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互联网金融趋势

篇1

多层次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构建成型

自2015年以来,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全国性政策共出台11项,地方性政策共出台7项。在此期间,不断有平台清盘退出,违规业务被暂停,夸大、虚假宣传被叫停,平台开始自查自检,积极落实产品登记、信息披露,积极推进资金存管等,监管政策日渐严厉。

在现行法律基础上结合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立法工作正在积极推动之中,将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主体责任、监管对象、监管范围和监管原则。

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关的基础性立法工作、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也将积极配套推进,如个人征信体系、个人信用体系、电子签名等基础性法律,支付技术、客户识别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互联网金融技术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制定,以及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工作等,将为互联网金融交易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法律支撑。

在此基础上,国家明确了以一行三会为主导、中央与地方相配合的监管责任主体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为主导的行业自律主体,构建多层次的中国特色互联网监管体系。

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和监管体系的构建,伪互联网金融平台、投机者、搅局者以及不具备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力的平台都将被淘汰,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更趋于理性、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整个行业将明显呈现发展速度放缓、收益率下降、竞争加剧、进一步分化整合等特征。

新规之后,风险控制能力较强、成本控制能力优、创新性强及资本实力更为雄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可能出现较行业平均水平更高的发展速度。加之,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期,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各行业规范化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走向规范化不仅是行业发展要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金融科技成为互联网金融

核心创新力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规范化发展,在监管套利消失的背景下,没有技术壁垒的公司将丧失生存能力,科技将成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简称Fintech,,亦译作科技金融)有望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创新力。

金融科技,很大程度上是指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互联网尖端技术来进行金融服务的底层架构和要件组合,最终形成一套既能够辅助目前主流的传统金融业务逻辑,又能够产生自己独特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的一种技术性很强的金融方式。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的集成化、矩阵化的大平台才拥有真正金融科技化的数据、产品和运营能力,包括阿里、京东、网易等。

在众多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大数据或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核心资源。互联网金融下一个风口,其实是在大数据和以数据化、智能化、机器学习技术为依托的,以互联网渠道和技术为嫁接的一种全新的业务风控和产业链整合模式。

所谓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几大特征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渠道入口、产品风控等方面。

首先,大数据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获取电商、中小微企业等各行业供应链数据,以助于开拓各类行业资产获取渠道,开展对电商平台用户、中小微企业供应商的融资业务。

其次,大数据可完善征信系统和提高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大数据征信的发展,可夯实金融服务基础和降低金融风险,并同时也能降低交易成本,将互联网金融交易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最后,依赖于大数据技术,使平台为人们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成为可能,极大地开阔人们投融资渠道,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提升经济活力。因此,大数据化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也当之无愧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核心资源。

金融场景化或为互联网

金融发力点

随着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基于衣、食、住、行的各类消费场景都将被互联网金融覆盖,互联网金融和人们生产生活进一步融合。金融场景化不单是互联网金融改变生活的直接体现,更是互联网金融资产资金的重要获取源。尽管目前阿里、腾讯、京东等电商巨头在场景消费展开了激烈竞争,然而,尚无一家巨头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场景化蓝海中依然有巨大机会。

互联网金融场景化,是资金端与资产端的共同场景化。从资金端来看,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更加注重为用户在特定场景下提供专业、便捷的增值服务,以期引导和吸引更多投资者。从资产端来看,消费场景化为行业带来大量的优质资产,而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平台发力掌握一些如社交、购物关键场景,提高用户粘性,是其实现资产端扩张的明智之举。因此,在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主要发力于场景化消费金融蓝海。

在向场景化趋势演变的过程中,P2P将呈现出小额普惠特点。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的中小微金融组织的思想,以及暂行办法对网络借贷平台的定位和针对借款人借款上限的规定,未来网贷平台将主要服务个人经营者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扮演好传统金融的补充者角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金融普惠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借款上限的规定,也有利于网贷平台加强风险防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农村市场有望被激活

农村地区一直以来是传统金融体系比较薄弱的区域。互联网金融依赖技术、服务成本、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在此领域较传统金融机构更具竞争力,能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村地区人们已开始接受和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因此,互联网金融开垦农村金融实现金融普惠,发展共享经济,大势所趋。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一项复杂的、势在必行的基础设施建设。

篇2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国民对金融理财的意识和观念逐渐发生改变,人们对金融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需要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理财方式,在此背景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且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有利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信息化金融服务兴起于七十年代,通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如今才形成互联网金融运行和服务的基本框架,并且其仍然在其发展中不断进行创新。互联网金融在最初被投资者熟知是从网上银行业务开始的,由于网上银行业务的方便快捷,被金融投资者所信赖和认可,进而才得到发展和普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进步。随后兴起网络信贷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借贷双方之间的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模式,尽管它存在着不健全之处,但是促进其健康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进步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概述

1.概念。从狭义上来说,应该将互联网金融归类于货币的流通方面,就是说资金融通借助互联网实现资金融通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就都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哪种资金融通的方式,不管直接方式或者间接方式都好,只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资金融通的行为,就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的目的的行为,也可以将其定义为互联网金融。

从广义上定义互联网金融,就是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资金的支付、融通和信息中介业务的新型的金融模式。在广义上理解互联网金融,它包括企业组织的多种形式,有网络小额资金贷款公司,网络上第三方的资金支付公司和金融中介公司。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推广的业务有网上银行、电子银行和手机银行。简而言之,互联网金融是借助和依赖互联网的手段方式来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里的第三方指的是在电子交易中的除了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第三方支付就是买卖双方交易中的中间资金交易平台,它是在银行等相关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下来保障买卖交易双方利益的机构。作为第三方独立机构只有具备在实力和信誉上的保障,才能在与银行签订合约之后,提供金融交易平台的服务,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是属于互联网金融。

2.特点。互联网金融具有可移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移动设备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的方式,利用这些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相当快,并且随着互联网全球方位内的覆盖,互联网金融的覆盖范围和发展市场相当广阔。互联网金融由于信息传播即时性的特点,使信息变得公开透明。互联网金融在成本投资上,借助网络信息平台,使得交易成本降低,进而提高了绩效水平。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在管理和金融风险上存在较多的缺陷,应该进行必要的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特点体现为客户范围受到限制;金融交易资金额小;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互联网金融客户受到年龄、学历和经济条件等相关因素的限制,许多研究现实表明互联网金融的主体是中青年人群,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体需要不断发展。在金融投资中交易额度小是因为人们对互联网金融存在怀疑态度,不能产生同传统金融模式的信赖感,而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主要是中青年人群,他们的经济条件有限,因此,导致了交易额小的结果。互联网金融风险较大是由于互联网自身具有的匿名性和隐藏性特点,使金融交易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出现的分析案例比较大。

3.种类。互联网金融针对服务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由金融公司提供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有网络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1.金融系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首先,是金融系统经营架构的转型。经营架构包括营业网点、人力资源、业务操作方式和相关机构部门的整合。营业网点要考虑到人力物力成本问题,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使其逐步向自助网点进行转变。互联网金融要求金融工作人员进行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并对自身职能和服务对象进行准确的定位。业务操作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转变和创新,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条件。互联网金融要求对相关的部门机构进行整合,优化管理,实现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互联网金融的一体化。

其次,互联网金融经营方式的改变。其经营方式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发展理念,对经营方式进行创新,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变革有重要作用。

最后,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对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求在网络环境下的价格合理,金融信息详尽,投资双方营造互相信任的关系。

2.非金融系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非金融系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移动支付,线上小额贷款和众筹融资。由于移动便携设备的普遍应用,使移动支付成为可能。线上小额贷款会逐渐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覆盖。众筹融资是集中了投资者的资金渠道和能力,提供给小的企业或者个体,使他们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

四、总结

互联网融资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现阶段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未来还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白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演进及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

篇3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当下互联网金融概念愈炒愈热,何谓互联网金融?谢平、邹传伟(2012)曾将互联网金融模式定义为“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去中介化;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的新型模式”。而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移动通信设备、网络信息技术与各种金融业务相结合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一种在网络虚拟空间完成各种金融活动的新型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

近年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的兴起,社交网络的成熟等各种互联网科技不断推陈出新,同时终端交互体验不断进步,导致互联网不断向金融领域渗透,并更加深刻地影响着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纷纷转战互联网平台,截止2012年末,我国网民总数突破5.6亿,网站数量超过530万个,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支付脱媒、渠道脱媒、以及降低信息不对称等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金融机构,具体来看:

(一)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支付功能边缘化

近几年互联网商们看到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巨大商机,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并依托技术平台衍生出的网络金融生态链,运用灵活的商业模式,开发出各种新型的快捷支付功能,大大加速金融脱媒,直接对银行在传统经济活动核心地位发起挑战。例如,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与转账汇款、水电费与保险代缴等支付结算服务,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12年第三方支付规模和增速远远超过传统网银支付。网络支付的发展进一步加速金融脱媒,使得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功能被边缘化,并使其部分中间业务也受到替代。

(二)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渠道有一定挤占效应

目前国内保险和基金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很大一部分依靠银行广泛的网点和大量的客户资源。这种传统销售渠道使得银行占有保险和基金公司的部分利润。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保险和基金公司等可以选择通过互联网渠道来销售金融产品,从而对银行的传统销售渠道形成冲击。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数据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以及微贷技术等科技手段,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从而改善金融服务流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和第三方支付组织在运营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这些客户的交易记录、买家评价等信息构成了重要的信用记录,在信贷审核时,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些作为参考和分析指标,从而全面了解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消除投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障碍,甄选合适的主体发放贷款。

三、传统金融机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建议

(一)转变传统观念,拓宽服务渠道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使传统的盈利方式受到很大排挤,以电子商务搭建的互联网平台形成的新型金融模式发展迅猛,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在综合经营的框架下,拓展以电商方式销售适合大众在线购买的各类金融产品。同时,除了打造更便捷的线上支付与结算系统以外,传统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发展线上融资全流程服务系统,与互联网企业的交易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借助其积累的海量信用交易数据库,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提供在线融资服务,有效发掘新客户群,提升经营收益。

(二)重视客户体验,简化业务流程

互联网金融使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更加简便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未来金融产品必将多样化、个性化,金融服务将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传统金融机构可以逐步从客户角度出发来开发金融产品,大力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减少各类审批环节,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此外,传统金融机构还可以辅助以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在社交网络,门户网站,博客论坛等开展营销,使客户体验趋近生活,更加人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客户,增加客户粘性。

(三)重视人才培养,提升技术水平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既精通金融知识,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当匮乏。以后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大力培养集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互联网工具运用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身的互联网金融精英,为以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快速发展储备大量人才。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现状的分析,深度剖析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到来对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渠道优势和信息技术水平等带来的冲击,并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预测了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将会引起传统金融领域的全新变革,在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中,互联网金融必将会与传统金融行业平分秋色。因此,传统的金融机构要想从容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就必须正视目前的劣势,并通过一系列创新变革来建立更加完善的体系,逐步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 2012,(12).

篇4

移动互联网金融不但凝缩了传统金融行业的精髓以及优势,而且引入了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两者结合的产物。相较于传统金融服务,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建立在移动设备的基础上,比较典型的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设备上的差异,使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有诸多明显的特征,其中不但包括透明度强、成本低廉,还包括参与性强、操作简便。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使其得到了快速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了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

1.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

1.1金融服务行业壁垒淡化

互联网产业改变了生活、生产方式,在很多领域都硕果累累,诸如网络基础建设、软件应用、信息服务等。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资金、信息优势的积累,互联网产业将改造、改变更多的传统产业。一些和互联网“精神”、“发展趋势”相悖的企业,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挤压下,要么借助互联网提供的机遇“涅”,要么则走向终结。在互联网产业的推动、支持下,产业之间的壁垒将逐渐消失,产业融合的趋势将不断加强。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服务行业的壁垒将日益淡化,直至融合。

1.2金融服务需求扩大、层次提高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导致金融服务需求、层次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两点:其一,高金融资产群体老龄化。现在高金融资产客户群体主要是青壮年人群,而未来这部分群体将变为中年人,这种老龄化的趋势正在悄然而变。为了适应新的金融需求,就需要加强产品研发,对以往的产品加以调整,特别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互助养老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总的来说,高金融资产群体的老龄化,实际上催生了新的金融服务需求,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其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不断加强,人们在各方面的需求水平将不断提高。这部分需求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形势下,城市人群越来越多,对银行产品、服务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尤其是在智能性、移动性等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必须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数据的关联分析、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以推出更高层次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发展到一定程度,移动终端以其便捷、体验性、移动性等特征,在金融服务领域将占据更大的份额。

1.3金融产品服务定价市场化

这里所说的金融产品服务定价市场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其一,汇率市场化不断成熟。出境旅行、投资、留学等更为便利,跨境结算的需求将不断增加。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企业客户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在对外投资、分支机构设立上也将更为积极,这些都标志着汇率市场化进程提速。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还主要停留在满足内需上,而随着汇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国际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国际计算业务将成为盈利的关键。而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能够有效地降低境外网点设立成本,更好地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提高银行的经营、服务效率。其二,利率市场化不断成熟。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行业的经济增速,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但是产品、服务的同质性较强,竞争激烈。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相关政策的出台,利率限制将逐渐放松,存款保险制度将不断完善。在这样的发展驱使下,商业银行当前“重规模、轻效益”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推出中间业务产品以及更为高端的金融服务。而这些产品、服务大都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

2.商业银行应对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趋势的发展对策

2.1提高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的重视程度

商业银行要发展必须要看到大的趋势、走向,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应该引起商业银行的注意。商业银行领导应该从战略上认识到移动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时刻关注产业布局,提高自身的敏感性和反应速度。以往,商业银行将互联网金融服务看作是自身业务的拓展途径。以电子银行业务为例,商业银行看重的是该业务对人力资源的释放作用。因为该业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这才引起了银行的关注。商业银行大多利用新渠道来进行传统业务的迁移,而不能利用这些渠道进行创新,研发新产品、服务,这使得其发展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商业银行还不能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必将自承恶果。

2.2挖掘潜在业务增长点和盈利点

商业银行要发展,眼光必须要放长远,不能局限于当前的“形势”,而应该预测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的产品、服务的趋势,并深挖、改造,推出更多新业务、产品、服务,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业内惊奇,而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出现,产品、服务的模式将发生深层次的变革。以手机银行为例,该业务的发展和成熟,实际上建立在智能快速普及的基础上。手机银行的发展,不但有效地拓展了商业银行的业务,也进一步优化了商业银行的功能和内容。而试想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平台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呢?商业银行需要挖掘的业务增长点很多,盈利的角度和思维也十分多样,只有看得远,才能走得远。

2.3开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

依靠移动互联网金融平台,社会公众可以享受到更为多元的金融服务。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竞争者们正在加速开辟新业务、新赢利点,以便在竞争中取得主导权。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结算领域的尝试。它们通过提供更为智能的金融服务,弱化了客户对银行产品、服务的需求,凸显出自身产品、服务的有效性,对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此,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市场走向,掌握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动向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且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加强和这些主体的交流与合作,不断积累在互联网金融上的经验,逐步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在支付结算领域,新产品屡见不鲜,业务类型也更为多元,结算行为更加复杂。在这样当前情况下,客户对支付流程再造的需求就会逐渐凸显出来。为了实现自身在支付结算领域的突破,商业银行可以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相关数据,以便更好地分析、评估客户的资金流特征、支付偏好、结算需求等,以更好地优化支付流程,为客户创造更为便捷、高端的客户体验。在投资融资领域,由于金融脱媒进程不断加快,客户的投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在产品与服务的选择上,从注重考量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程度。为了拓展自身的融资业务,商业银行应该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了解网络融资公司等机构的运行状况,并建立和这些结构的合作,以便从他们身上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评估、分析,建立健全自身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以便争取到更多的中小企业客户,为其研发更多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在与移动金融服务方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并购等方式,将竞争对手整合成自身的力量,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客户资源,还可以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更好地促进相关业务的开展。

2.4推进内外部系统的有效联通

为了更好地提高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就需要从满足客户智能化、移动化的金融业务需求出发。而要满足客户这样的需求,就需要加强对各类商业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这种研究和创新建立在内外部系统有效联通的基础上,只有实现有效、智能的联通,才能更好地精准的推送相关的信息,保持对客户需求的敏感度,有效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开展精准的市场营销。具体来说,要推进内外部系统的有效联通,就需要集中力量,构建移动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当前的业务系统诸多,运营管理较为复杂,交易数据量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实现业务间的融合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在从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来看,对不同业务数据进行整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有在统一的系统中,才能更好地进行客户关系维护,把握客户的需求,搜集更为多元的交易信息,以便发现更好地销售机会。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在未来十年,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内部数据仓库建设,借助大数据技术、通信网络,提高自身的信息存储、处理、联通、分析、共享等方面的能力,依靠这些信息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地开展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

2.5深入感知金融市场需求信息

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是提品、服务的基础,为此,商业银行一方面应该尽量采集、汇总客户办理业务中表露的需求信息,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金融生态系统信息数据的分析。只有了解到真实、可靠的需求信息、数据,才能更好地进行决策优化,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在未来十年,新兴信息技术,诸如语音识别、大数据技术、物联网等将快速发展起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这些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与客户的交互水平,掌握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并通过有效地分类,关注潜在的客户。此外,人口城市化、老龄化车孤独不断提高,移动金融、社区应用等正快速发展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金融生态系统中将会产生更多的潜在客户需求。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支付业务存在诸多的竞争,其中不但有电信运营商的用户识别竞争,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工具的竞争,还包括移动互联网公司客户资源的竞争。总之,商业银行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移动金融服务体系,深入感知金融市场需求信息,及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凸显银行的渠道优势、技术优势。

2.6提升银行的数据分析能力

为了构建引动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新型数据挖掘技术的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借助这些数据,完善自身的决策支持系统,优化业务流程以及知识获取流程。商业银行在运营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存在某些“痕迹”、“规律”的,但是这些“内涵式”的“痕迹”、“规律”都隐藏在大量的数据深层。要分析出这些有用的东西,就需要利用数据仓库。商业银行需要利用成熟的数据挖掘技术,筛选、分析银行的业务数据,将无用的数据剔除,选择那些对业务开展有用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为决策系统提供数据源。在利用成熟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银行的业务部门要与技术部门保持合作,及时总结最新的实践经验,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保证知识库信息建立与管理过程中维持决策推理机制运行的准确性。

2.7打造移动金融产品创新团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