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范文

时间:2023-06-12 09:37: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

篇1

    一、引言

    对金融体系进行系统研究,起始于戈德史密斯(Goldsmith.R.W)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他在该书中首次提出了衡量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金融相关比率(FIR),即“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之比”。通过对金融相关比率的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尽管不同国家的起点各不相同,但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关系。他还指出“金融结构越发达,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提供的选择机会就越多,资金总量的增加就越快,在一定的资金总量下,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越高”。戈德史密斯对金融体系的研究,不仅利用金融相关比率进行总量分析,也提出了结构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而随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脉络,更多的是仅沿着总量分析的框架开展,对金融体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关注甚少。其间虽然有银行主导或市场主导的市场结构对比研究,但笔者认为,将银行主导与市场主导对立起来分析是一个误区,本质上两者间更多的是互补关系,而非竞争关系,都是金融体系结构多样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主要借助系统学的研究成果,对金融体系的结构特征作初步的分析。

    二、无尺度网络

    系统学认为,元素、结构、环境三者共同决定系统的功能。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须选择具有一定性能的元素,选择最佳的结构方案,还要创造适当的环境条件。系统结构是元素之间相对稳定的、有一定规则的联系方式的总和。按照结构性质分类,可以有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元素在空间中的排列分布方式,称为空间结构,如晶体的点阵结构,建筑物的立体结构。系统运行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时间节律,如地球系统的周期运动、生物钟等,称为时间结构。系统的结构性对系统功能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同样或相近的元素,按不同结构组织起来,系统功能就有优劣高低之分,甚至会产生性质不同的功能。

    (一)无尺度网络的定义。无尺度网络指的是网络节点的连结分布遵循“幂次定律”,即任何节点与其他k个节点相连结的概率,与l/kn成正比。以往科学家对复杂系统结构性问题的研究,一般认为复杂系统是一个随机网络,即系统中节点的连结方式是随机的,因此绝大部分节点的连结数目会大致相同,随机网络中节点的分布方式将遵循钟形的分布,连接数目比平均数高许多或低许多的节点都十分稀少。例如,1959年匈牙利数学家厄多斯(Erdos)和瑞尼(Renyi)提出通过在网络节点间随机地布置连结,就可以有效地模拟出通信和生命科学网络这类系统。1998年美国科学家阿尔伯特·拉兹洛·巴拉巴斯(Albert-Laszlo Barabasi)和埃里克·博纳博(Eric Bonabeau)在开展互联网项目研究初期,认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连结网络文件的网站,而个人兴趣的多样性和可选择的网页数量巨大,也假定互联网的连结模式将呈现出随机网络的特征。然而,研究结果却推翻了这个预测,事实上互联网是由少数高连结性的页面串连起来的,80%以上页面的连结数不到4个。然而只占节点总数不到万分之一的极少数节点,却有1000个以上的连结,也就是说网页的连结分布遵循“幂次定律”,任何节点与其他k个节点相连结的概率,与l/kn成正比,而且,n值通常介于2-3之间。幂次定律和表征随机网络的钟形分布大相径庭,幂次定律说明互联网是由少数集散节点所主控的系统。

    随后的研究,也在很多不同的系统中发现了无尺度的系统结构特征。如以光纤或其他通信线路连接的路由器网络,电子邮件所连结的人际网络,物理和计算机等一些学科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联盟网络,古菌域、细菌域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代谢网络。这些本质上不同的各种系统,却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即不仅是无尺度的,而且有着一个共同点,系统节点的连结分布遵循的“幂次定律”中,kn项中的n值通常介于2~3之间。

    (二)无尺度网络的特性。阿尔伯特和埃里克的研究认为,无尺度网络具有以下的特性:

    1.网络成长性。无尺度网络的节点数量均呈现高增长现象,例如互联网的页面数量,1990年整个互联网只有一个网页,而到今天它的网页数已经是数以亿计,其它大部分网络也都具有类似的发展过程。互联网在起步阶段只有几个路由器,随着新的路由器与网络原有的路由器相连结,如今路由器的数量已经高达百万以上。这些现实中的无尺度网络,均具有不断快速成长的重要特性。

    2.优先连结性。无尺度网络新增节点在连结过程中,并非所有旧节点的机会都是平等的,这种现象也称之为“马太效应”。例如,在选择将网页连结到何处时,尽管人们可以从数十亿个网站中进行选择,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只熟悉整个互联网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往往就是那些拥有较多连结的站点,只要连结到这些站点,就等于基本联结了整个网络。这种“优先连结”的过程,也发生在其他网络。在互联网,那些连结较多的路由器通常拥有更大的带宽;在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知名公司更容易吸引到同盟者的参与合作。

    3.网络强韧性。研究中发现,无尺度复杂网络对随机的意外故障具有很强的承受能力。例如,路由器网络中每时每刻都有数百个路由器失效,但互联网却很少因此受到大的影响。模拟实验证明,即使从互联网路由器中随机选择的失效节点比例高达80%,剩余的路由器还是能组成一个完整的集群并保证任意两个节点间存在通路。研究认为,无尺度网络对随机性的意外故障具有强韧性的特征,本质上源于这些网络的非同质拓扑结构。随机去除方式所破坏的主要是那些不重要的节点,因为它们的数目远大于集散节点,因而去除它们不会对网络拓扑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

    4.网络脆弱性。无尺度网络过分依赖集散节点,使其面对主要集散节点的蓄意攻击时可能不堪一击。模拟试验发现,只要去除少数几个主要集散节点,就可导致互联网溃散成孤立无援的小群路由器。因此,一次有组织的协同攻击,只要去除掉若干个集散节点(先去除最大的,再去除次大的,依次类推),当有5%~10%的集散节点同时失效时,就足以造成无尺度网络的严重破坏。

    三、金融体系与无尺度网络

    金融体系是一个有关资金集中、流动、分配和再分配的系统。它由资金的流出方(资金盈余方)、流入方(资金短缺方)和连接这两者的金融中介机构与金融市场,以及对这三方进行管理的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共同组成。居民、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机构都是金融系统的要素,他们在金融活动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金融系统个体的种类主要有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等,其中有些个体的数量是很大的。如金融系统中的家庭数以百万、千万、亿计量的。如中国的人口有13亿,家庭的个数多达数亿。企业的个数随国家的大小不同,可以是万、十万、百万……金融机构类型也是多样化,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

    笔者认为,金融系统呈现出的结构特征,是一个无尺度网络,而不是一个随机网络系统。一方面,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系,均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集散节点,优先连结的特性十分明显。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新兴市场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集中度的研究为例,存款总额比重前3位和前10位的银行占市场份额平均约为50%和80%,也就是说,不论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具体情况如何不同,但在银行业发展和演化过程中,最终形成的市场结构均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特征,即存款总额比重前3位和前10位的银行占市场份额平均约为50%和80%,这充分说明了银行系统也是一个无尺度网络,大型银行机构在其中扮演着集散节点的角色。

    事实上,如果将金融体系理解为一个无尺度网络,则个人、企业、金融机构等均是网络中的节点,个人和企业从数量上占网络中结点的绝大多数,但它们仅与网络中少数的金融机构相联系,因此是属于分散节点,而金融机构尽管仅占极少数,但它们却与网络中大多数节点相联系,因此属于无尺度网络中的集散节点。如果将金融机构单独作为一个子系统,也是一个无尺度网络,大型的金融机构扮演着集散节点角色,与大多数中小型金融机构发生资金业务往来,而中小型金融机构仅是与个别大型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并且是通过这些大型金融机构与其它金融机构间接发生联系。

    如果将金融机构系统看成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经济系统中各行各业的兴衰均可能对金融系统造成冲击,假定各行各业的兴衰是独立于金融系统之外的随机性事件,则其对金融系统的冲击主要是一种随机性冲击,因此,金融系统作为经济系统的子系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无尺度网络结构特征,与其在应对各行各业的兴衰过程中表现出的良好稳定性是相适应的。此外,默顿和博迪金提出,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帮助地区或国家之间配置和使用经济资源。金融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清算和支付结算,聚集和分配资源、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之间转移资源。笔者认为,金融系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无尺度网络结构特征,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清算和支付结算等主要功能,保持系统功能在外部随机性冲击下具有的强韧性。以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为例,金融系统中的各个节点,包括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均不时受到各种各样的随机性外部冲击,许多节点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甚至陷入财务危机,如果清算和支付结算网络是个随机网络,则该网络极有可能陷入瘫痪。但现实中,金融系统形成的无尺度网络结构特征,却保证了金融系统不会陷入瘫痪之中,其主要的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仍然可以维持。当然,金融系统作为一个无尺度网络也有脆弱性,当主要节点遭遇蓄意冲击,或者其自身机能不完善而陷入财务危机时,整个金融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将大打折扣。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外国对冲基金对其金融市场进行蓄意冲击,致使主要金融机构出现财务危机,造成了整个金融体系动荡不安,清算和支付结算等主要功能出现严重障碍,进而波及到经济实体各个部门。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阿尔伯特和埃里克认为,为了避免因恶意攻击带来网络的大规模破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护好集散节点。笔者认为,考虑到无尺度网络具有的强韧性和脆弱性的双重特性,因此,保护好金融系统中集散节点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型金融机构作为系统的主要节点,在财务方面存在着极大隐忧,表2是国内外商业银行主要经营指标的比较。

    资产规模位于前列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如果不能有效地改进其财务状况,一旦发生财务危机,其对我国金融系统造成的整体冲击将是巨大的。因此,笔者认为,近年来我国不惜采取一些非市场化手段,来弥补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潜在亏损,并通过海外上市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强化内部市场化运行机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有完善和改进金融市场中资产规模位居前列的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稳健性,才能使我国金融系统清算和支付结算、聚集和分配资源、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之间转移资源等主要功能得到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系统才不会出现陷入动荡之中。

    [参考文献]

    [1] Albert-Laszlo Barabasi 和Eric Bonabeau.无尺度网络[J].科学美国人中文版,2003,(7).

    [2] 李幼平.无尺度现象引发的思考——文化传播对网络的反作用[DB].传媒投资网2005,(3).

    [3] 唐芙蓉,蔡绍洪,李朝辉.无尺度网络中的统计力学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2005,(1).

    [4] 刘青,刘寿强.无尺度网络在反蠕虫领域的应用[J].计算机安全,2005,(7).

篇2

目前,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以光大集团、中信集团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形成的控股集团;第二类是以中银集团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独资或合资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第三类是以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第四类是以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

我国的金融企业相对于国际上的大型金融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业务种类也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客户高效、快捷、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从而缺乏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监管,各监管机构各自独立,监管职能并不具备系统的协调合作机制,也不能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源。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推动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以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渐进的现实选择,是由金融分业向混业过渡的桥梁。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金融控股公司属于多元化经营的金融企业集团,能够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业务多元化和资产多元化。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金融控股公司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宽泛的经营范围使其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尤为突出。

(一)关联交易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关联交易是指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发生的资产和负债。一般而言,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包括资金、产品和信息的相互划拨与传递,相互担保、抵押,为了避税或逃避监管的目的相互转移利润等等。内部关联交易在目前的市场运营中不可避免,它可以降低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如果不能对内部关联交易进行有效控制,使其过度发展,就会使风险在公司内部扩散,其对社会的危害远远大于其带来的收益。

(二)信息披露风险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也没有具体的标准与规定。金融控股公司为了实现集团的发展,很有可能通过成员之间的内部交易来实现其特定的发展目标,而大量内部交易的存在会导致同一笔资金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中同时反映,重复计算的情况极为普遍。另外,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经营多种业务,这样就有可能与客户产生冲突,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失,金融控股公司就有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伤害客户利益以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金融控股公司的结构复杂性就导致信息披露难度加大,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加大,大量虚假信息的存在必然会引发风险。

(三)资本管理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由于母公司的资金通过投资控股对子公司拥有支配权,同一笔集团公司外注入的资本金,就可能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反映,但是对于子公司而言,这部分资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资本,不具备实质上的抗风险能力,加入子公司再将这笔资金投资孙公司或者其他子公司,则容易造成资本金的多次重复计算,导致财务杠杆过高,进而会影响公司的金融安全。

三、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的应对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全球化趋势的推动,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而我国若期望金融控股公司健康发展,必须严格控制风险,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建立完善内控机制

金融控股公司成员之间业务相互交叉,一个成员的经营状况很有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其他成员。所以,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期望阻止风险在公司之间传递,建立"防火墙"制度势在必行。

"防火墙"制度是一种制度安排,能够割断各种业务之间的风险传递。通过这种安排,在多元化金融集团内部某一部门中的某些人所掌握的信息不会直接或间接地被集团其它部门的人所掌握或利用,从而保证每一个部门不是依靠牺牲本部门或其它部门客户和股东的利益来获得盈利。"防火墙"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业务"防火墙",主要功能用于规定公司内部组织和管理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保证信息透明且不妨碍内外部审计。其次是资金"防火墙",主要功能是限制资金随意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流动,防止出现损害投资方相关当事人利益的情况。第三是信息"防火墙",主要功能在于防止有害信息在母公司与各公司之间流动,杜绝滥用信息和内部交易的发生。

(二)规范信息披露机制

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有利于减少由于监管方与被监管方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监管缺失,也有利于政府及其他相关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有效金融监管和市场约束。因此,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至关重要。

规范信息披露机制,首先我国要尽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通过该办法来约束金融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活动,使之能够定期向监管者报告其相关的交易,提供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控股结构的变动、控股公司内部的相互支持、关联交易、担保、财务信息等,并且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其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内部核查机制,制定准则对公司内部信息的传递制定严格的规范,使监管当局和投资者都能够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状况有真实的了解和准确判断。最后,要建立信息披露的正向机制,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核查金融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对于能够真实准确披露相关信息的公司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例如,降低信贷的难度和成本,增加税收优惠等等;而对于制造虚假信息的公司,则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交易成本,以保证市场拥有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环境。

篇3

财务公司是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经营范围除抵押放款以外,还包括外汇、联合贷款、包销债券、不动产抵押、财务以及投资咨询等业务。集团财务公司是以集团公司为主出资组建,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而设立,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专门从事集团公司内部资金融通业务的非银行性金融公司。

(一)财务公司模式的主要功能。一般来说,财务公司模式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中心”。

1、信贷管理中心。随着我国加入WTO,集团公司面临着更有利机遇和更严峻的挑战。集团公司为了加快生产发展、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步伐,需要适度的对外举债以筹措资金,迫切需要财务公司担负起信贷中心的责任。通过融资租赁和买方信贷,注入少量资金,解决集团内部产品购销等方面的问题。

2、结算中心。财务公司除了在企业集团内部进行转账、结算来加速资金周转以外,还可以通过委托商业银行为集团成员单位办理同城结算和异地结算。其效果是成员单位通过在财务公司开立结算户,集团内部的结算都通过财务公司来办理,既减少了资金在途,又方便了企业结算。

3、筹资中心。财务公司利用自身的金融功能和服务手段,在人民银行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运用吸收集团成员存款、同业拆借、外汇及有价证券交易、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手段,为集团开辟广泛的融资渠道,为企业集团创造宽松的资金环境。

4、投资中心。财务公司可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利用集团内部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或者用于集团本身发展的项目。其效果是增加了剩余资金的投资收益,使集团公司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化。

5、中介服务中心。随着集团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要求财务公司要提供担保、资信调查、信息服务、投资咨询,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把财务公司办成企业集团的金融中介服务中心。

(二)财务公司模式的特点。结合以上对财务公司模式主要功能的论述,我们可以将财务公司模式的特点归纳为:

1、双重身份、双重性质。一方面财务公司是作为集团子公司而存在的一个独立法人实体,它与集团其他成员的关系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市场竞争关系;另一方面财务公司又是经人民银行批准的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它行使银行的部分职能。

2、功能多元化。财务公司不仅承担整个集团的资金募集、资金供应和投资功能,并且担负为集团下属公司寻找项目资金的使命,因而财务公司也行使对成员公司及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的监控功能。

3、资金集中控制。集团总部对各子公司的资金控制通过财务公司来进行,即由财务公司对集团成员公司进行专门约束,而且这种约束是建立在各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基础上。

4、集团成员具有完全独立财权。集团各成员单位可以自行经营自己的现金,对现金的使用行使决策权。

二、内部银行模式

内部银行是一种具备社会银行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进行企业内部日常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运筹。集团内部银行是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引入集团公司内部,在集团公司内部统一办理各项资金结算和资金融通业务的金融机构。

(一)内部银行模式的主要功能。内部银行模式是将一种模拟的银企关系引入到集团内部的资金管理中,母子公司是一种借贷关系,内部银行实际充当企业集团的结算中心、货币发行中心、信贷中心、监管中心和信息反馈中心。

1、结算中心。集团公司内部银行通过内部往来结算中心,健全内部价格结算体系,运用相应的结算工具来实现此项职能,这是内部银行的基础职能。集团下属每个子公司都在内部银行开设账户,集团成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实物转让、劳务协作均视作商品交易,通过内部银行办理往来结算。内部银行还统一制定结算方式、结算时间,规范结算行为,同时对结算业务的资金流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资金使用中的盲目性。

2、货币发行中心。内部银行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发行自己的支票和货币,在各成员公司之间使用。

3、信贷中心。内部银行根据集团总部为各成员公司核定的资金和费用定额,结合各成员公司的实际需要,对其发放贷款。在管理上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全额信贷方式,即无论是定额内还是超定额的内部贷款都实行有偿占用,按贷款额计算利息;二是差额信贷方式,即对定额以外的部分贷款计算利息或多收利息。与此同时,内部银行本身也实行银行化管理,建立贷款责任制,强化资产风险管理,实行相对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4、监管中心。内部银行在结算职能和信贷职能基础上实施监督控制,一般通过经济责任制分解指标、结算制度和结算程序、内部价格结算体系、内部合同和经济纠纷仲裁制度来实现此职能。通过监督、控制,使许多不合理开支、资金外流问题、违法乱纪现象得到遏制和改善。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核算进行全过程管理,弥补传统财务会计事后计账的不足。

5、信息反馈中心。内部银行定期或不定期地以报表的形式将资金流通状况反馈给集团总部和各成员公司,不仅能使集团总部和各成员公司的领导层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资金使用状况,而且能够对企业集团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二)内部银行模式的特点。结合以上对财务公司模式主要功能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内部银行模式的特点归纳为:1、各成员公司之间的现金收付和结算事项,均通过内部银行统一开立的账号来办理,成员公司一般不直接对外进行现金结算。2、各成员公司在内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和贷款账户,实行存贷分户管理,具有明显的收支两条线特征,各成员公司与内部银行是存贷关系,实行有偿存贷制度。3、各成员公司在财务上拥有独立财权,对贷款有权按用途自行安排使用。4、实行银行化管理。内部银行本身也建立贷款责任制,实行银行化管理,以强化资产的风险管理。

三、财务公司模式与内部银行模式比较

(一)在集团中的地位不同。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子公司,相对独立于集团或相互渗透;而内部银行存在于集团中,属于核心企业层。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10-04

作者简介:张志强,男,硕士,高级工程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高职教育;龙芸,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项2013年度课题“应用云技术推动校际联盟建设共享资源”(编号:13JXN038)、广东省2013年信息技术教指委教改项目专项课题“基于云技术的校际联盟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法研究”(编号:XXJS-2013-2006)、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专项课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专项资金资助课题“云技术支持下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编号:FSZZgy2013038)]、2013年度顺德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顺德企业为主导实施‘政产学研金’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编号:2012-BZZ24)的科研成果。

一、引言

现今社会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个性化消费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的生存不能再依赖于大规模大批量生产,发展环境的改变给企业带来了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技术的压力。[1]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内部研发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知识和技术的局限性,单靠内部研发难以适应市场的竞争需求,因而要主动获取外部知识,并与内部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现今的科学体系由科学与技术有机相结合在一起,这使得作为科学知识重要来源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因此,作为推动科学创新和技术商业化的跨组织合作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已得到世界各地的普遍重视。如美国硅谷、我国中关村所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式区域创新网络,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2006年,我国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2009年,同志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加大改革力度,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2011年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特别强调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3]可见,如何推动产学研之间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已成为高校、企业、政府及学术界极度关注的焦点。

二、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做了多方面的研究,Chesbrough最早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其主要思想是,在开放性创新模式下,如果一个机构或企业有很强的资源整合和挖掘能力,就可以通过开放式创新整合外界的资源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4]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学者们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主要分成两大方面:一是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动因、机理及模式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有Lee对协同创新机理的研究理论,他认为获取互补性研究成果、接近高校的重要人员是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动机,高校也能从合作中获得对其研究的经济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在于知识产权的归属、经济利益的分配、过程管理;[5]在模式的研究方面,Inzelt,D′Este等发现非正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正式的合作形式同等重要;[6]二是研究产学研合作的绩效及影响因素。比较有代表性的有Santoro等设计的一套评估产学研合作有效性的多维指标,包括对企业研究资源的投放率、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的参与程度、合作成果等的评估研究。[7]以外,还包括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研究,知识特性(专用性、缄默性、复杂性)、地理因素、吸收能力、信任、承诺和互动的研究,以及高校的研究能力与技术转移意愿、文化差异的研究等。

综上所述,以上研究对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研究方式来看,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缺乏对其功能及绩效的实证研究,尤其是缺乏产学研合作的系统功能研究;从研究内容看,现有研究存在视角的局限性,对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的角色因素没能得到统一认识,更没有对开放条件下产学研合作的关键影响因素作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政府与金融机构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综合考虑技术知识的公共特性,以减少重复研究、促进技术扩散、实现规模经济,充分发挥技术溢出效应为主要目的,重点研究基于“政产学研金”系统的构建模式,以及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在该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以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作用,在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同时,集聚学术科研、金融等各方的互补资源,构建以“政产学研金”为主体的产业联盟。

三、“政产学研金”系统的构建

“政产学研金”战略联盟是对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在该联盟体系下,政府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支持者、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与服务提供者,联盟各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通过某种合作与运行机制,将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地组合在一起,诱发各创新主体间的“化学反应”,实现长期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联盟。在“政产学研金” 战略联盟系统中,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在不同层次上为企业的技术进行创新服务,从而实现各方无法独自获得的收益,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基于上述思想,本文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产学研金” 战略联盟系统的基本架构(见图l),在这种系统框架中:政府处于组织层,其主要功能是提出规划与政策引导,组织和协调“产、学、研、金”的合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处于主体层,其主要功能是联合在一起进行技术创新;金融机构处于支撑层,其主要功能是为主体层提供资金和服务的支持。这是不同于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新系统架构,由于有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各方的有效协调和顺畅沟通。

1.“政产学研金”系统的运行周期经过研发、中试、生产、售后四个阶段,在研发阶段,企业首先提出创新需求,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市场分析或政策指南。企业为了实现这些需求,要了解并确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如果相关的技术已经问世,则通过分析经济效益来选择自主研发还是购买;如果该技术还未面世,则根据自身水平选择自主研发、委托开发还是合作研发。在我国,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水平普遍不高,采取合作研发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因而往往会采用产学研的合作方式。

2.中试阶段。高校和科技机构提供重要知识和理论,结合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互补,在实验室产生研发成果之后进入中试阶段,高校和科研机构帮助企业对产品或技术进行运行、测试,共同解决在中试中遇到的问题,并把问题反馈到产学研团队。

3.生产阶段。通过中试成功后的产品或技术进入企业的生产线进行规模化生产,然后投入到市场中被客户使用。在生产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出现技术上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和科研机构协助企业监督生产过程,并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反馈到研发团队作二次修正再投入生产。

4.售后阶段。产品投入市场后,销售部门在提供售后服务的同时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并对反馈意见分类。若归属售后服务的,则反馈到销售部门;若归属技术问题的,则反馈到研发团队和生产部门;若归属到创新需求的,则反馈到研发部和市场部。在“政产学研金”系统的运作中,企业借助于契约机制,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监管与协调下,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解决利益协调和风险问题。

产学研金系统的构建和有效运作是国家体系创新的重要环节,不仅为产学研之间实现快速地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提供了更好的创新平台,而且有利于充分实现产学研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技术转让或成果转化,以提升各方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天佑,蒋月如.产学研结合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3,(9).

[2]许本强.高等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研究[J].文化教育,2013,(7).

[3]满海雁,陈明.论政府在“政产学研金介”战略联盟中的角色定位与功效发挥[J].科技管理研究,2011,(11).

[4]许本强.高等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研究[J].文化教育,2013,(7).

[5]刘和东.开放中产学研政协同创新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30个省市层级回归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贺炜徐,年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的推进策略[J].职业教育,2013,(6).

[7]李建邦,李常洪.“政产学研金中”合作发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

篇5

1前言

随着供电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业务信息数据整合程度也逐渐提高,分散分布式管理技术平台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业务信息需求,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的实现是其必然发展方向。一体化平台能够统一接入多种缴费渠道,为多中形式的缴费业务提供支持,从而实现营销数据的高度共享和统一管理,方便企业管理和监控工作的开展。一体化缴费管理凭条的应用可以促进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拓展,同时给用户缴费提供方便,加快资金流通速率。

2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一体化电力缴费技术管理平台是综合性的管理平台,集成了与电力营销业务相关的计算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其特点是功能完善、可靠性高,而且使用便捷,可以为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和广大电力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一体化电力缴费技术管理平台的实现为用户提供了多种缴费渠道,而且缴费活动不受时间空间局限,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缴费,符合电力企业的人性化服务标准,能够为用户缴费提供更多的方便。与此同时,也极大的减轻了营业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营业厅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的实现通过服务适配器将不同规约下的缴费渠道按统一格式进行转换,形成标准的报文数据,能够实现对外缴费终端与金融、非金融渠道商缴费系统的对接和电力营销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接入。在一体化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系统,充分考虑营业厅工作人员对电费缴费方式的熟悉程度,兼顾缴费用户对各种缴费渠道的适应性,进行总体的系统设计,整个系统主要分为接入服务层、组合服务层、业务服务层和数据服务层。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图1系统总体框架图其中,接入服务层通过交易中间件和数据传输、交换协议,可以实现与网上银行、自主缴费终端、POS机缴费终端、手机支付等缴费渠道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组合服务层通过金融代收、非金融代收等方式,对不同缴费渠道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业务服务层负责完成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基础业务服务,对用户缴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实现基础业务数据的交互与共享,为电力企业的数据分析和运营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服务层主要负责验证用户登录信息,完成营销数据,对SCADA数据进行转换,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数据加密等功能。

3平台主要功能的实现

3.1网上缴费功能

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为电力用户提供了网上缴费的功能,这也是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入电力企业的网上营业厅,获取实时电价信息、电力检修停电及恢复供电的信息等。用户登入电力企业的网上信息平台需要输入账号、密码及验证码进行个人信息验证,然后就可以通过人性化的操作界面,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网上营业厅主要为用户提供了客户信息查询、用电信息查询、电费充值、网上客服等服务功能。网上营业厅的电费缴纳业务与金融机构银联或非金融机构代收系统可以进行数据交互,完成对用户信息的认证操作,并经过支付接口完成电费充值的在线服务。

3.2POS缴费

图2无线POS缴费系统利用POS机终端设备进行日常生活缴费也是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的方式,可以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将POS机终端售电机与供电企业前置通信处理服务器进行连接,完成数据信息的交换工作。通过核心数据交换机与营销服务器、管理员工工作站的互联,实现用电数据、营销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交互,经过内部DSP数据单元的处理,向POS售电机发出请求数据命令的信息,从而完成客户的用电信息查询、缴费等功能。无线POS缴费系统的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

3.3自助缴费终端

电力自主缴费终端通过前置通信服务器与营销服务器的对接,能够完成用户信息修正、用电信息查询等功能,并通过与银行卡支付接口的对接,实现电费预存、电费缴纳等在线支付功能。除了这些功能,自助缴费终端还能对缴费系统的软硬件运行情况进行在线监控和管理,为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自助缴费终端采用银联统一的SAM卡密匙进行安全控制,保证自助缴费终端数据信息交互的安全性,并再次基础上,对自助缴费终端与主机系统的关键信息交互采取数据加密措施,独立于银联卡的安全模块,进一步提升使用自助缴费终端的安全性。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集成了壁挂式、大堂式、穿墙式等各种电力自助缴费终端,使各个缴费终端之间进行互联,可以实现对缴费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自助缴费终端的使用极大减轻了营业厅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能够与营销服务器进行实时数据通信,不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值守,也免去了缴费用户到营业厅排队缴费的麻烦,可以实现营业厅的24小时自助服务。

4结语

总而言之,供电企业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的实现不仅拓展了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渠道,加快了资金回流速度,也使供电企业的缴费服务更加人性化,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缴费服务。本文主要探讨了供电企业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和每个业务逻辑层的主要功能,并对系统的主要业务功能进行分析,包括网上缴费功能、POS缴费和自主缴费终端等。

作者:韩向哲 赖涛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荆门供电公司

篇6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基于功能观点(functional perspective)的视角分析金融体系和金融中介,是相对于传统的机构观点(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的金融分析范式的重大转换。传统的机构观点将现存的机构和组织结构作为既定的前提,金融体系的调整与改革一般是在这个既定的前提下进行;功能观点则认为,在长期内,金融中介机构所履行的功能,远比它们在某个具体的经济中采取的形式和开展的业务要稳定得多,而且机构形式的变迁将最终由它们所履行的功能决定。因此应该把金融中介研究的视角定位在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上,然后根据不同的经济金融功能,建立能最好地实现这些功能效应的机构与组织。作为总体金融功能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政策性金融功能,不仅是政策性金融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的一个基础性课题,而且在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从功能观视角研究政策性金融,能够科学而正确地认识政策性金融,从根本上澄清对政策性金融的误解、错解乃至曲解,也有助于决策层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

在政策性金融功能的研究方面,白钦先、曲昭光(1993)早期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的分析,实际上是对政策性金融功能的初步研究。白钦先(1998)将政策性金融功能概括为直接扶植与强力推进功能、逆向性选择功能、倡导与诱导性功能、虹吸与扩张性功能、补充与辅功能、服务与协调功能。谭庆华(2005)认为,政策性金融具有中介功能、服务功能(基础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核心功能),在扩展功能上侧重于经济调节功能,在衍生功能上侧重于宏观调节功能。国外对政策性金融功能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小椋·吉野等(1984)认为政策性金融的主要功能是结构调整功能;日向野(1986)在国内最早提出政策性金融的诱导(功能)效应。此外,W.G.谢波德(W.G.Shephard,1975)从产业组织论的角度分析了在金融业寡占的情况下,设立与民间金融机构相竞争的政策性银行可以提高金融业的整体效率。井手和林(1992)则通过建立同为金融中介组织的政府金融机构与民间银行之间的竞争模型证明,在存在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berg)竞争均衡的情况下,经营方针与商业性银行不同的政府金融机构,作为领导方,引导民间金融机构行动,能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

二、基于市场原则的政策性金融特有功能观内容及效用

基于市场原则或市场经济金融体制下的政策性金融功能观,是在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功能和金融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以政策性金融的首倡诱导与虹吸扩张性功能为主导,包括基本功能、核心功能和衍生功能不同分类在内的政策性金融特有功能观。

(一)基本功能。是指各种专业性政策性金融组织形式所共有的、且不同于商业性金融功能的特有的基础性或一般性功能,包括:

1.政策性导向与扶持功能。这是政策性金融首要的、最基本的因而也最能体现其本性的功能,即政策性金融执行政府不同时期的经济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社会稳定政策,对强位弱势特殊群体和地区、领域等所义不容辞地承担的信用引导和扶助支持的责任和义务。例如,欠发达地区以及农业和中小企业等强位弱势产业和群体,由于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收益不确定性,商业性金融至少不愿先期主动涉足其中,而政策性金融的政策性导向与扶持功能,则要求利用专门的政策性金融组织来承担这一特殊的历史使命。

2.补充与辅功能。即政策性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只是对商业性金融的诱导补充和对融资对象在不易从商业银行融资时的扶持辅助,而非完全替代、包揽一切金融活动和业务,并从信贷额度、期限、风险、信用、收益等方面,起到补充与完善以商业性金融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

3.有限金融性功能。政策性金融也是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具有信用性、有偿性和一定盈利性的基本要求,以提高稀缺而有限的政策性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否则,既有悖于其金融的一般属性、进而无异于财政融资职能,也难以保证这种制度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政策性金融的金融属性又完全不同于商业性金融的金融属性,而是一种对金融业务行为有所限制与约束的金融属性,如不能只追逐利润最大化,不能主动竞争抢客户而有损于商业性金融的利益,因而是一种非主动竞争性的自然盈利,否则就无异于商业性金融,也没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二)核心功能。核心性功能体现了维护市场机制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既是政策性金融总体功能的基础和主体,也是处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业务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核心性功能也可以说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所有具体业务的导向性功能。核心性功能主要包括倡导和诱导基础上的虹吸扩张性功能,逆向选择与择机而退性功能。

1.逆向选择与择机而退性功能。只有在商业性金融依市场机制不予选择或滞后选择或无力选择的融资领域、行业或部门,方能真正显现政策性金融的价值所在和逆向性选择的客观必要性。在这里,政策性金融的市场逆向性选择是结果,商业性金融依市场机制的正向性选择是前提,并且是一个不断变化和调整的动态性过程。在市场逆向性选择的项目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后,政策性金融就要在适当时机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资产转让、减少或停止继续投入等,尽快退出这一融资领域并转而扶持其他行业,以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和市场性融资的主导作用,否则,就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规则和政策性金融制度设计的初衷及其本质要求。

篇7

资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金对每个企业都是稀缺资源,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和长远发展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资金。有足够的资本规模,可以保证企业投资的需要;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和规避筹资风险;筹资方式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资本成本。

一、现代企业筹资的主要策略

(1)充分利用货币市场筹集短期资金。货币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因为金融交易工具的流动性很强,近似于货币,故称为货币市场。如短期融资债券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以及票据贴现市场等均属于货币市场。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资金使用者提供流动性较强的金融产品,以弥补企业流动资金的临时不足。(2)利用资本市场筹集长期资金。资本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市场。企业可以根据投资经营的不同需要,灵活运用多种筹资形式筹集可供长期占用的资金,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长期需求。(3)与金融机构结合进行筹资。一是,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企业要不断优化自己的融资结构,以重要银行为依托,形成融资主渠道,在此基础上再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实行主办银行制和贷款额度授信管理,通过银企长期性契约,彼此形成利益共同体。二是,让金融机构入股企业。企业在建立股份制时,吸纳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或者将现有企业债务转为金融机构的股权,建立与金融机构的产权关系,以享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优先优惠支持。三是,金融机构与企业互相参股。金融机构与企业相互参股或环状持股,形成更为密切的产权关系。对银行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进行参股,作为金融机构股东的企业通过影响力获得金融机构的优先支持。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控股,使之纳于企业集团范围。(4)利用租赁市场进行筹资。融资租赁筹资作为企业重要的筹资方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融资租赁筹资较一般的借款来得迅速,做法更加灵活。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大多数采用承租企业选择具体的租赁方法,融资租赁有回租和转租等多种具体的方式。

二、企业在筹资中应注意的问题

(1)解读相关政策和法规,依法筹集资金。企业筹集资金的相关法律与法规,是国家指导企业进行筹资活动的一些纲领性文件。企业要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掌握企业现金流量,及时了解和和把握不同时期国家相关的经济政策,依法筹措资金。(2)要科学地运用负债经营策略,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资金构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所有者权益资金,二是负债资金。“借鸡生蛋”、“负债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于企业来说单靠所有者权益资金是难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适时合理地安排筹集资金。如果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经营状况好,可以适当提高负债的比率;反之,就应适当降低负债的比率。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具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动,在资金结构中应适度提高短期负债资金所占的比例,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对比较稳定,则可以加大长期资金的负债比例。(3)确定合理的筹资数额,适时地筹集资金。在资金筹集过程中要解决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筹集资金的数量,二是筹集资金的时间。筹集资金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资金数量不足,固然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与经营。因此,企业筹集资金的多少要以企业资金的需要量为依据。另外,在合理计算资金筹集数量的同时,确定科学合理的资金筹措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资金是具有时间价值的,合理拟定资金使用计划并选择最佳引资时间,才能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合理搭配筹资方式与渠道,力求筹资成本最小化。企业筹资的方式与渠道具有多样性,那么,选择筹资策略时其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筹资成本。筹资成本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所支付的利息等费用。资金成本核算与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核心性的工作,资金成本的高低是衡量企业投资和筹资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的筹资,只有在投资项目资金成本率低于的资金利润率时,所筹集资金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参 考 文 献

[1]甘化鸣.理财:资金筹措与使用[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篇8

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的矛盾。供给不足主要是指农村金融市场中,信贷资金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农村信用社垄断了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由于估计贷款资金的安全性,使得满足农村融资需求方面的能力有限。农村信用社为了保证贷款过程中的资金安全,要求贷款的农村经济主体提供相应的抵押品(土地使用权以及农户房屋等都不属于合格的贷款担保品),这就使得当前农户的融资渠道只能依靠民间私人借贷,使得民间私人借贷开始盛行,这就反映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不足。供给过剩是指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现象。资金外流的主要原因源于农村的金融机构,很多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只存不贷的特殊制度。这就导致农村的存款资金转移到城市,资金大量外流现象产生。

(二)在供给结构方面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目前在供给结构方面,有如下表现特征:首先是期限结构失衡。我国的农户在金融信贷方面的需求较为多元化,在时间的跨度上也比较长,因此农村的农户信贷需求在期限上呈现了多样化的特征。而根据人民银行的固定,农民的再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两年。这就会加重农民的贷款负担,农民贷款现象减少。其次是信贷额度结构失衡。目前,我国的农业的分类复杂化,有些从事种植业,有些则进行水产养殖、畜牧、果木种植,甚至有些农民进行集体企业,因此,农村的经济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国内农民的贷款数量也随着农民从事行业的不同,信贷的金额差距较大。这就导致农村的金融市场信贷额度结构失衡。最后是贷款投向失衡。我国的信贷管理人员为了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在贷款过程中,会偏重将信贷更大力度的投入到传统种植业中,不愿意将信贷投入到新兴产业中,这中放贷的投向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中新兴农业技术的培育和推广,这就使贷款投向结构失衡。

二、农村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失衡显然并非是偶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金融机构功能缺失

金融机构及其功能缺失是指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退化、政策不到位导致了金融的异化。首先,商业性金融退位。我国目前农村的银行基本都属于自负盈亏、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商业银行,而我国的农业贷款中,贷款期限长、见效慢、成本高、风险大,相对于工业贷款来看,风险与成本都比较高。因此,银行并不愿意放贷给农户。加上我国目前政策向城市的转移,商业银行基本的主要放贷对象主要针对于城市内部的企业与个人,农村的商业银行基本变成了储蓄部门。其次,合作性的金融机构异化。众所周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功能在于服务三农,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是在纳税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又按照商业金融机构的标准来,这就必然导致农村信用合作社将服务性、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融为一体,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然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服务性,为了防止贷款的资金压力过大和较大的风险,常常会效仿商业银行,开始向盈利化发展。最后,农业保险不到位。农村的发展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农业需要保险业。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高经营的稳定性,降低农业的投资风险,已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但是,我国的目前的保险公司开始向市场化、商业化转变,农业保险相对于其他保险来说风险高,支付额度大,保险公司渐渐不愿意加入农村市场,使得农村金融部门也在放贷给农业时畏畏缩缩,有所顾虑,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二)财政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职能边界不清

首先,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大城市,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公共财政资源缺位。我国为了实现农村的发展,不得不将财政与商业金融之间相互渗透,金融机构承担了财政部门的职能,农村的商业金融机构由于财政的渗入,出现了许多的不良贷款,导致其经营效率低下,经营坏境恶劣,很多金融机构的资金开始流出农村地区。其次,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许多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我国有一些政策性的金融机构,比如农业发展银行,但是由于他们被一些大宗农产品收购所牵制,无力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改造、农村扶贫等新农村建设中的惠农事业,为了节省运行成本,降低信贷风险,商业银行缺乏放贷的动力,使得农村的贷款资金逐年下降,资金再一次的流出了农村。

(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缺乏农村金融融资体系

篇9

一、引言

关于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次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篇章。建设农村、发展农村、富裕农村,是繁荣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改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城乡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建设的主体薄落,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发前景不容乐观。在新农村金融机构的构建中,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关于融资主体的薄落、金融产品的缺乏、优惠政策的有限,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困难。

(1)融资主体薄落,尤其是关于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制约着金融机构的构建。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构建,是以农民为主体,在农村建设、发展上,提供多元化的辅助机制。然而,农村市场的金融体制不完善,农民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以至于金融机构的实质发生了变化。

①关于农民的主体地位,无法有效的体现。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在于农村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以农民为媒介,实现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然而,关于农民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农民在整个体系的构建中,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民对于金融机构的想法和建议,没有在金融体系中体现,以至于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全面构建农村金融机构缺乏环境。

②农民融资单薄,对金融机构缺乏吸引。农民融资的方式和金额比较单薄,在债务的偿还具有诸多不定因素。加之,金融机构作为商业性的群体,遵循高盈利、低风险的经营模式,进而两者存在本质性冲突,以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发点,不在于服务农村建设,对于农民贷款,存在不情愿或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

(2)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尤其是关于金融产品的缺乏。信贷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在服务体系、信贷规模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加之,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创新金融产品无法满足于农村的发展需求。

①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存在服务的空白点。关于信贷,金融机构主要面向于富裕的农民群体,市场缺乏全面性。当前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设立于县城,其在辐射面,以及金融产品上,存在诸多的服务空白点,以至于金融体系还不够健全。同时,新型农村机构相对匮乏,截止2011年,全国的金融机构786家,与国家规划的1294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至于出现金融市场需大过求的局面,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性。

②信贷规模小,缺乏实质的服务性。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构建,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然而,政策的优惠性有效,无法构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以至于金融机构的发展缓慢。加之,农民信贷具有高风险、低利润,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相对收缩,在2008年,最先试行信贷的7家公司,对于农户的信贷额7500余万,只占信贷额的30.4%。并且,调整信贷模式,关于“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理念,在金融机构的发展中,越发的被丢失。

三、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议

关于农民为融资的主体,不能动摇,要把相关工作做到实处。农民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状态,这点对于金融体制的完善非常不利。因此,完善金融机构,切合做好相关工作,服务好三农的深入建设。

(1)强化好农民的主体地位,打造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新型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中,关于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要基于相关的扶持政策,引导农民积极的参与,在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丰富金融市场的产品内容。“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是落实金融价值的重要方面,政府应该在信贷方面,放宽担保方式,诸如江西省万年县,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模式,率先实现农户的小额信贷和联合担保的信贷机制,为被动中的农民获取更多信贷的机会,这对于全面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具有良好的作用,是打好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

(2)强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农村作为特殊的金融体,具有高风险、低利润特点。在面对这些困难时,政府应该放宽限制,扶持金融机构的发展,进而丰富金融信贷的服务。关于三农发展的问题,在金融机构的建设中要重点体现,尤其是信贷的对象要面向于全体农民,不能潜在地剥夺了农民信贷的权利。同时,当前的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性,发展缺乏一定的规模,因而在完善金融机构的建设中,关于其有效的市场化,是完善金融机构体制的重要方面。

四、结语

关于农村的建设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下,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构建,对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的金融机构的发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关于金融体制的完善,严重制约其全面性发展。农村在巨大的发展环境下,完善金融机构的建设,对于推动三农建设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紫嫣.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03):67-68.

篇10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母公司控制和影响下,由银行、证券、保险等两个或两个以上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金融机构组成,形成主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国家金融自由化、市场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多元化经营的金融企业集团,采取集团控股、联合经营的模式,能够通过法人企业的方式来规避风险。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以光大集团、中信集团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形成的控股集团;第二类是以中银集团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独资或合资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第三类是以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第四类是以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 

我国的金融企业相对于国际上的大型金融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业务种类也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客户高效、快捷、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从而缺乏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监管,各监管机构各自独立,监管职能并不具备系统的协调合作机制,也不能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源。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推动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以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渐进的现实选择,是由金融分业向混业过渡的桥梁。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金融控股公司属于多元化经营的金融企业集团,能够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业务多元化和资产多元化。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金融控股公司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宽泛的经营范围使其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尤为突出。 

(一)关联交易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关联交易是指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发生的资产和负债。一般而言,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包括资金、产品和信息的相互划拨与传递,相互担保、抵押,为了避税或逃避监管的目的相互转移利润等等。内部关联交易在目前的市场运营中不可避免,它可以降低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如果不能对内部关联交易进行有效控制,使其过度发展,就会使风险在公司内部扩散,其对社会的危害远远大于其带来的收益。 

(二)信息披露风险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也没有具体的标准与规定。金融控股公司为了实现集团的发展,很有可能通过成员之间的内部交易来实现其特定的发展目标,而大量内部交易的存在会导致同一笔资金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中同时反映,重复计算的情况极为普遍。另外,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经营多种业务,这样就有可能与客户产生冲突,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失,金融控股公司就有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伤害客户利益以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金融控股公司的结构复杂性就导致信息披露难度加大,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加大,大量虚假信息的存在必然会引发风险。 

(三)资本管理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由于母公司的资金通过投资控股对子公司拥有支配权,同一笔集团公司外注入的资本金,就可能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反映,但是对于子公司而言,这部分资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资本,不具备实质上的抗风险能力,加入子公司再将这笔资金投资孙公司或者其他子公司,则容易造成资本金的多次重复计算,导致财务杠杆过高,进而会影响公司的金融安全。 

三、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的应对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全球化趋势的推动,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而我国若期望金融控股公司健康发展,必须严格控制风险,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建立完善内控机制 

金融控股公司成员之间业务相互交叉,一个成员的经营状况很有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其他成员。所以,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期望阻止风险在公司之间传递,建立"防火墙"制度势在必行。 

"防火墙"制度是一种制度安排,能够割断各种业务之间的风险传递。通过这种安排,在多元化金融集团内部某一部门中的某些人所掌握的信息不会直接或间接地被集团其它部门的人所掌握或利用,从而保证每一个部门不是依靠牺牲本部门或其它部门客户和股东的利益来获得盈利。"防火墙"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业务"防火墙",主要功能用于规定公司内部组织和管理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保证信息透明且不妨碍内外部审计。其次是资金"防火墙",主要功能是限制资金随意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流动,防止出现损害投资方相关当事人利益的情况。第三是信息"防火墙",主要功能在于防止有害信息在母公司与各公司之间流动,杜绝滥用信息和内部交易的发生。 

(二)规范信息披露机制 

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有利于减少由于监管方与被监管方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监管缺失,也有利于政府及其他相关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有效金融监管和市场约束。因此,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至关重要。 

规范信息披露机制,首先我国要尽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通过该办法来约束金融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活动,使之能够定期向监管者报告其相关的交易,提供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控股结构的变动、控股公司内部的相互支持、关联交易、担保、财务信息等,并且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其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内部核查机制,制定准则对公司内部信息的传递制定严格的规范,使监管当局和投资者都能够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状况有真实的了解和准确判断。最后,要建立信息披露的正向机制,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核查金融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对于能够真实准确披露相关信息的公司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例如,降低信贷的难度和成本,增加税收优惠等等;而对于制造虚假信息的公司,则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交易成本,以保证市场拥有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环境。 

(三)实施严格资本管理 

资本管理是金融监管部门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更是整个治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监管当局应当将金融控股公司当做一个整体进行考核。考核范围要包括母公司和各子公司。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及各子公司的资本要求各不相同,在性质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资本管理中应当针对母公司和各自公司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作为监管依据,这样就可以降低由于资本充足率不足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其资本充足率进行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母公司通过行债券筹资的方式对子公司进行虚假注资,也可以防止整个集团层面上资本的重复计算。此外,金融监管当局还可以充分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联合的《多元化金融集团监管的最终文件》中关于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率度量的五项原则和四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的行之有效的资本充足情况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鲁凯.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对策[j].大众商务,2009,(6). 

[2]金季.浅议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j].经营管理,2008,(4)., 

[3]孙佳佳.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研究[j].法商论丛,2009,(2). 

篇11

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最易受到经济环境、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笔者以金融创新为出发点,结合当前中国实际国情,在厘清金融创新及相关因素对金融稳定的直接、间接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关联性进行探讨。

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在当前金融环境下,社会民众的持币意愿以及货币价值的稳定程度直接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国内宏观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经济发展趋势,从而影响整个货币系统的健康运行。此外,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与否,对维持金融系统稳定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宏观经济的阶段性调整,是造成金融系统脆弱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漏洞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存在一些灰色业务。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很多金融机构同时出现状况,则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破产危机,同时也暗示金融系统中存在着的矛盾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其次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政府用来平衡物价、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以及维持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并且,从目标来看,“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具有共通性,但发展模式的不同,可能导致短期内两者之间产生矛盾,进而影响金融稳定。当中央银行推行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时,会造成长期性的通货膨胀,此时企业投资人往往会高估投资回报率而进行盲目借贷。然而,一旦投资失败,企业的投资收益就会无力偿还依据高预期目标产生的贷款,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贷款违约。同时,违约率的增长又会破坏金融稳定,进而造成金融动荡。反之,当货币政策过于紧缩,金融机构则会通过出售资产或是减少信贷数额来缓解资金压力。与此同时,社会公众若发现金融机构频繁出售资产,便会对当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质疑,于是市场货币持有量增加,而这将加剧货币紧缩,导致恶性循环。因此,货币政策的正确有效实施,是实现货币稳定、金融稳定的重要途径之一。

再次是财政政策。一直以来,财政政策也是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与货币政策不同的是,财政政策不会对货币稳定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国内的财政政策依然会通过调控税收政策以及财政支出间接地影响货币稳定性,进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当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中央政府的支出以及税收宽松政策可以缓解金融机构的压力,激发企业的融资意愿,刺激消费支出,提高金融交易成交量。一方面,宽松的财政政策能够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使金融市场更为活跃,资产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投资收益,金融机构会更加专注于提升金融产品成交量。然而,由于国内相关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法规的形式颁布的,实施进度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会导致经济压力缓解和出现通胀现象时,财政政策无法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如果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能进行有效地配合,就无法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

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强化中央银行管理职能

金融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国内金融系统的管理模式与金融创新需求相比,存在明显的落后和不足,加剧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因此,加快金融创新、革新金融系统管理模式、强化产品结构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效率以及减少金融交易风险的重要突破口。由此看来,在加快推进金融系统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应不断推行全新的金融理念,完善金融管理机制、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当然,创新并不是毫无目的的创新,必须契合国内金融发展现状,在强化中央银行管理职能的同时,做到监管先行,把“降低风险”摆在核心位置,杜绝因盲目创新而破坏金融稳定性的情况发生。在当前金融发展环境下,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管理职能,明确职能定位,丰富中央银行在非常时期可以采取的监管手段,在防范金融交易风险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处理成本。

建立健全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要完善金融监管主体结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的金融监管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金融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监管职能过于分散,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完善,监管过程中存在重复监管或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因此,需要完善监管模式,使分散的监管部门重新编制和整合,可以考虑在中央银行下设立监管委员会以及金融应急协调部两个部门。监管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评估金融交易风险以及拟定金融监管政策,并协助不同监管主体的职能衔接。在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过程中,协调财政部、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以及监管委员会之间的职能关系,保证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和宏观监管、微观协调之间政策一致,防止因职能关系衔接不畅而出现监管漏洞。金融应急协调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应急处理手段,针对不同的金融交易情况,评估金融交易风险结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在金融交易失败前,及时进行协调处理,以防危机进一步恶化。

要加强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在当前金融新的背景下,不仅要求能够监测破坏金融机构稳定的不利因素,还应当对相应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评估,并制定相关措施。一是加快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在提高金融数据真实性同时,不断完善银行、投资机构、证券交易所及其海外业务相互衔接的管理机制,并将社会借贷机构、保险公司等具有金融交易的机构归入风险预警范围。二是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预警评估机制。不仅要加大对金融创新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紧密性的监测,还要关注宏观经济调整对货币稳定、金融创新环境和金融交易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还应当时刻关注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一直以来,理想的金融市场不仅能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融资平台,还能够通过监管部门的相关机制,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对公司经营者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管理,不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与此同时,一个理想、健全的管理机制也能够对降低金融风险、稳定货币市场起到关键作用。虽然近年来国内企业在资产配置、国有股解禁等方面取得明显改善,但是国内很多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

一方面,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股权分配制度的优化没有能够从本质上消除国有上市企业的“一股独大”现象,并且“内部操控”现象的存在,造成企业管理者只看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更严重的是,虚假信息的传播、非法挪用上市企业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中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依旧沿用家族式的运营模式,企业股权被集中于一个或少数几个股东之中。这样的企业运营模式明显对推进多元化产权政策造成了阻碍,多数小股东的利益无法保障。同时,相较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这就造成国内一些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股权融资方式,个别人甚至将其作为获取资本,或者说是“一夜暴富”的最佳捷径。由此可见,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国内企业合法运营、提高企业收益以及实现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字】传统货币 信用货币 关联 差异性

一、关于货币的几个概念问题

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既包括流通货币,尤其是合法的通货,也包括各种储蓄存款,在现代经济领域,货币的领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实体通货方式显示,即实际应用的纸币或硬币,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电子货币。

传统货币,没有专门的定义,通常是人们对货币的一种基于时间维度判断的习惯性称呼,是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后,人们对货币不同时间段不同存在形态的一种划分,是相对于当今新出现的货币形态而言的一种原先人类社会所使用的货币形态的统称。广义上v,原始人类使用的贝壳币、奴隶社会使用的铜币、封建社会使用的金银币以及现今社会所流通的纸币和金属币,都属于传统货币。狭义上讲,仅指现今社会所流通的纸币和金属币。

而信用货币(credit?money)有一个专专门定义,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而且与代用货币不同,它与贵金属完全脱钩,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引起经济的恐慌和金融混乱,迫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国家所发行的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因此,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这一货币形态。

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形态:

1、期票。在商品赊购交易中,资本家购进某种商品,可以不必支付现款,只需开出一张定期偿付欠款的债务凭证交给对方。到期时,持票人可按票面金额向出票人索取现款。尚未到期的期票,经债权人在其背面签字表示承担债务,持票人也可以把它用作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去购买商品或偿还债务。

2、辅币。辅币多用贱金属制造,一般由政府独占发行,由专门的铸币厂铸造。其主要功能是充当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

3、纸币。纸币多数由一国中央银行发行,其主要功能是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

4、银行存款。存款是存款人对银行的债权,对银行来说,这种货币又是债务货币。存款除在银行账户的转移支付外,还要借助于支票等支付。目前在全社会的经济交易中,用银行存款作支付手段的比重占绝大部分。随着信用的发展,一些小额交易,如顾客对零售商的支付、职工的工资等,也广泛使用这种类型的货币。

5、电子货币。由于科技飞速发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运用,货币的交易和支付方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电子货币通常是利用电脑或贮值卡来进行金融交易和支付活动,例如各种各样的信用卡、贮值卡、电子钱包等。与此同时还可借助于上网的电脑、自动柜员机或用电话操作来对货币存储额进行补充。这种货币运用非常方便,还在不断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二、传统货币和信用货币之间的关联

1、传统货币是信用货币赖以存在的基础。信用货币由传统货币发展而来。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继续发展的过程,传统货币的不断进化发展,由原始的贝壳币不断进化发展成为纸币,为信用货币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传统货币的存在和发展,不可能造就我们当下纷繁复杂、品种繁多的信用货币。

2、传统货币与信用货币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传统货币与信用货币不是对立的两面,不是简单的两分法,非此即彼,而是相互交融的有机体。信用货币中的纸币、辅币,本身就是一种传统货币。与其他传统货币如金银币不同,纸币、辅币的本身并不具备等价性,按理说用纸币、辅币购买商品并不是一种等价交换的行为,但因为纸币、辅币系有一国政府发行,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赋予了纸币和辅币等价交易的价值,具有信用货币的属性。可以说,纸币和辅币是传统货币向信用货币转换的一种中间形态,亦可以说纸币和辅币是沟通传统货币和信用货币的桥梁和纽带。

三、传统货币和信用货币之间的差异

随着信用货币的不断发展演化,两者的差异越来越显著。主要体现在:

1、发行主体不同。传统货币是由一国中央银行或特定金融机构垄断发行。任何其他机构无权发行传统货币。而信用货币除由中央银行或特定机构发行外,非金融机构也可以发行。只要该机构有为大众所认可的信用,就具备发行货币的条件。

2、接受范围不同。传统货币由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保障,在一国范围内强制接受使用。除中央银行或特定金融机构以外,任何组织机构、个人发行货币被视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将遭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信用货币基于发行机构自身信用程度,并没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接受使用与否完全视企业自身信用等级和社会大众的认可程度而定。

3、使用范围不同。传统货币一般只在本国国境范围使用,个别货币因基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才能在国际之间流通,目前此类货币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信用货币则彻底打破传统地域壁垒,不论你身处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你身边有一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就能实时进行货币转换的相关操作,从而实现了金融货币的全球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