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09:37: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数字技能提升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必须充分认识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重要性
1.信息化时代需要的是具备技术与教育双重能力的创新型教师,要求所培养的教师不仅是教育专家,同时还是熟练的技术人员,能够有效利用技术,整合资源,改善教育过程,引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教师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必须主动适应。一方面,为应对知识爆炸,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做终身学习的表率。另一方面,信息大发展带来教学内容的几何级增长,依靠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应对,教师必须要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动利用新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
3.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传统的教与学关系将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变成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学习,而教学过程将逐步被学习过程所取代,“以学生为主”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将成为主要方式。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越来越弱化,将会逐渐转变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4.教师只有熟练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才能把握新技术与教学发展的内在关系,因课制宜,因人制宜,灵活多样,推动有效教学。
5.教师肩负着管理和评价的工作,有了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教学的管理和学生的评价将更加系统化、客观化。
二、帮助全提升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成立信息技术运用辅导组,由教务科选任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对全体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本校培训。以“专题学习、专家指导、自主学习、分组研讨”等模式,教研室集中交流等形式,形成学校领导带头学,教师全员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性学的良好氛围。
根据每名教师所掌握的技术能力情况各有不同以及年龄层次的差异可能导致其在认知上的掌握速度不同,可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如对有需要的教师开展短期培训课程,针对常见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现场答疑;对无法参加现场培训的教师可通过校园网络等途径获得教学视频资料,与施训人员进行网上互动;对不同年龄层次和掌握程度不同的教师实施分组教学以对症下药;在平时充分利用学校QQ群、校园网等平台进行学习交流、互动研讨等培训方式,让全校教职工切实掌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三、拓展培训渠道,提高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 让骨干教师主动参加自学进修
为骨干教师提供与跨地区、跨学校的同行们进行交流与研讨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从更广的视角和更大的范围分析在提升信息能力应用水平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同行之间的持续交流与合作做到真正的资源共享。此外通过光盘、网络观摩优秀案例资源等方式,以及借鉴其他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合理的利用网络平台提升骨干教师信息能力应用水平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功能很多,在研究应用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积极应用网络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网络的有效资源。如利用教师博客群,QQ群、微信群来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一些技术操作和应用方式的问题,有时候对个别问题还形成多种解决方案,改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此外经常使用搜索引擎解决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方式中的很多问题,获得一些应用小窍门,还可以利用网上的视频教程学习一些常用的小软件等等。
四、以骨干带全体,做好学校内部培训,提升师资队伍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水平
1.借助校园网与学校QQ群等信息手段让从骨干教师将自己的掌握的信息应用技术中好的资源与技巧共享。
2.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水平与创新能力。
3.组织教师进行相互听课交流,及时将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培训老师,开展集体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4.定期组织短期培训班,让掌握新的信息应用技术的骨干教师为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五、强化日常工作中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效率和有效性,最终提升教职工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水平。
1.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促进教师队伍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比赛就像作一项科研,在完成这个科研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解决这些困难,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会有质的提升,实践中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通过这些比赛可有效促进教师与教师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教师与外界的交流,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大大提高。
2.建立激励机制
二、实习日程安排
1、实习日期:7月4日
实习内容:学习安全守则
2、实习日期:7月5日
实习内容:数控铣床
3、实习日期:7月6日
实习内容: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
4、实习日期:7月7日
实习内容:注塑机及模具拆装
5、实习日期:7月8日
实习内容:现代测量技术
三、实习单位概况
我们本次实习的单位是位于天山路的上海市职业培训中心,即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为提高本市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通过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发展趋势,根据上海产业发展方向,以“以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指导思想,坚持“前瞻性、先进性、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中投资,建立了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实训基地。
微格教室如果仅仅用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则远远没有挖掘出其巨大的潜力。如果运用微格教室实施课堂观察,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课堂观察的不足,达到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一、有利于观察常态课堂教学
数字微格教室一般由培训室和观摩室两部分组成,培训室相当于升级的多媒体教室,比学生常用的多媒体教室多了隐蔽的云台(摄像头),不会干扰学生,但可以从3到4个方向同时拍摄教学进程。这样的教室可以每节课都使用,师生很容易适应而进入到常态的教与学的进程中。而观摩室与培训室分离,可以用单向镜面玻璃隔开也可以通过适时转播系统转播,这样,听课教师就不必进入课堂,也不会干扰教学的进程。
二、多向交流便捷,教研实效明显
上课进程中,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之间互不干扰。数字微格教室也为全体参与教研的人员提供了便捷的多向交流方式。观察室成员虽置身于课堂之外,但又处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就课堂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实时点评、交流或讨论,而不会像在普通教室听课那样,对上课教师和学生产生干扰。甚至培训室教学实况可以实时在网络上直播,扩大参与教研的人员层次和范围,网上远程观摩人员的反馈信息也可以实时传输到现场。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教研指导的实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数字微格教室中采用的是高度集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计算机软硬件控制系统和功能强大的音视频数字处理器的支持下,教学中的各种音视频信号的采集、传输、编码、记录均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微格教室录制的视频资源均以数字格式存贮,其后期的调用、回放十分方便。数字格式的视频资源可以方便的实现快放、慢放、定格、任意位置检索等功能,可以清晰地再现教学的全过程;数字化视频存储占用空间小,图像质量高,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点播。这将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在接入网络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就可以进行回放观看,极大地方便了后期开展观摩、反思等教研活动。
更重要的是,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很容易实现音视频资源的剪辑加工,传统课堂观察的局限性就得以弥补。多个云台同时拍摄教室中不同对象的教学行为,通过剪辑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师生行为可以剪辑到一起进行研究,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对应的不同学生的反应可以放到一起进行归因,在真实的回放面前,在更全面的分析比较面前,教师的教学理念必然会发生质的影响和改变。
另外,还可以将不同教师相同的教学内容剪辑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这些鲜活的资料更有利于年轻教师去领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反思自身的不足,并通过进一步的实践进行改进和提高。很显然利用数字微格教室实施课堂观察为教师个体自我反思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新平台。
四、培养教师学会课堂观察,潜移默化提升专业素养
(一)“职业概况”的含义解析
从二者的“职业定义”和“职业能力特征”来看,没有质的区别,《视频合成》侧重于技术特性描述,《DV制作》侧重于职业特性描述,软件操作能力是二者的核心,区别在策划和拍摄二部分,而《视频合成》更注重后期制作的能力细分,二者有很大的互补性。从实际的工作属性来看,二个工种事实上包含了三个不同的职业,即:导演(策划),摄像,后期编辑。企业性质、规模和岗位类型的差异,三者各有取舍。综合型和小微型单位一人承担若干项跨界工作也很正常,所以,综合性技能型人才对于中小型制作单位应该更受欢迎。
(二)“工作要求”的拆解分析
《DV制作》和《视频合成》职业标准的“工作要求”分“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下面就二者的包络关系以及各级的分布与内涵方面进行拆解分析。
1.《DV制作》的“职业功能”分为五项,就创作流程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其“低、中、高”三级的分布和各自包络的“工作内容”有商榷空间。首先,第一项中缺少了编导的相关内容;第二项中的内容有的过于分散,比如“摄像机及配件的配置”等;第五项中有的内容过于陈旧,比如“磁带录制”等;有的内容则需要简化与合并并前移,比如三四级的“作品鉴赏与评析”等;第三项的“场景布光”部分三、四级明显错位等。
2《视频合成》的“职业功能”分为六项,第二项“素材处理”和第四项“图像修饰”是融合在“工作内容”中的一个操作环节,单独列项有些勉强;第五项“视觉效果设计”内容偏少,第三项“合成动画”内容过于琐碎;第六项内容属于培训机构任务。
从二个工种的“工作内容”的百分比权重中可以看出,工作内容的重叠率在48.3%,如果去掉和合并不合理因素,重叠率超过60%。也就是说,二者合并后重新布局,对于工作岗位的适合度将更加合理。
四、调整方案与原则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拟对原有二个工种进行了重新布局与命名。
1、工种名称:《数字视频编导制作师》。
2、级别划分:重新布局后分为四级,即:初级、中级、高级、技师。侧重于基本技术的相关内容列入初级与中级范围,侧重于职业素养类相关内容列入高级与技师范围。
3、调整原则:第一是确保职业岗位任务的针对性;第二是确保每一层级的“工作内容”相对独立;第三是确保合理的层级递进关系;第四是调整过时或不合理内容;第五是确保当代数字化背景下的前沿性;第六是总体构架确保科学、严谨、合理和可操作性。
4、《数字视频编导制作师》职业功能及工作内容布局表(表1)。
5、培训课时:初级180;中级240;高级180;技师180。总计:780。
6、布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