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时间:2023-06-12 09:37: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优化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优化设计

篇1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教材中的很多物理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将其运用于实践。”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在设计作业时,也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多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感受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价值,意识到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对作业产生兴趣,并积极完成。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这部分内容后,我们就可为学生布置这样一项作业:调查自己家中每天用水量和每周用水量,进而估算出每月的总用水量;四人为一组,对学校的用水状况进行调查,如果学校周边存在水污染状况,尝试找出水污染源及污染原因。然后,小组成员一起总结出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中要详细写出解决污染问题的建议和家庭、学校的节水措施。这样,我通过为学生设计实践型作业,加强学生对水资源的相关体验,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了物理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物理课程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科学防护治污意识的形成。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层次型作业

不同学生,由于自身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不同,所以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来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也就不同。若我们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吃太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并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从而让班里每一位学生的物理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比如,在学习了八年级第五章“质量与密度”有关“密度”的知识内容后,我们就可依据学生学习基础,设计出与“密度”知识点相关且具有不同层次的物理习题,如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我们可侧重于设计一些简单的模仿型作业,如对密度的概念、单位、水的密度等进行回忆和巩固的作业;对于学习基础一般的中等生,可侧重于设计一些基础性作业,辅以综合作业,如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密度公式的计算等;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优秀生,则可侧重设计一些综合实践应用作业,如密度的综合分析表格题等。这样,我通过依据学生学习基础设计层次型作业,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使班里每一位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

三、注重物理课程的学科特点,设计实验型作业

篇2

一、对初中化学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化学实验就相当于一扇指引学生通向化学世界的门,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几乎所有的化学教师都认同化学实验教学是其他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代替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化学实验甚至不做化学实验,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课本中的实验与化学公式背入记忆中达到应试目的的教学模式无疑被摒弃,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转换成为重点。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照本宣科,教师和学生们的实验完全依样画葫芦照着教材上已经设计好的实验来完成实践操作,无论教师或学生都纯属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方式也并不能达到任何效果。那么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就变得非常必要,初中是大多数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科学的伊始,他们必定对这门学科充满好奇,让学生们一直保持着好奇心,渴望上每一节化学课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基于实验前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与悬念,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或者进行趣味性实验便成为实验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每一步的思考分析在实验中取得成就感,自然而然对化学产生强烈兴趣,从而引发其求知欲。

二、对初中化学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的研究

1.基于教材资源灵活设计

初中化学教材中需要进行实验的化学课程都具备实验设计案例,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早已知悉,只要在课上看一下实验现象便已知道实验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非常不利,实验课的优化设计应打破这样的传统,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分析、整理、设计,然后老师指导在可行性、安全性的原则下进行实验,在实验器材、药品和设计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例如:对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进行实验分析,探究其反应原理以及反应装置时,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点思考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组合,将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一列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性质,需要怎么样的收集方式;根据小组的自主探讨,选择需要什么样对应的实验仪器。通过让学生体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对实验进行对比、自主分析选择以及设计探究、整理归纳与总结的一系列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也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合作精神,形成科学探究的基础思路。从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传播的同时,更能克服他们的思维障碍。

2.基于生成性问题灵活设计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了许多教学中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性问题的解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性。要使实验教学达到最优状态,还需要抓准问题的中心点,把握住科学实验探究的主要线索――假设、猜想、实验、分析,紧紧围绕这条线索来开展化学实验探究。例如:碳酸钙经过高温煅烧后会残留白色物质,在初中化学教学的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对此提出任何的问题,因为课本上不涉及,也通常会使学生忽视这样的细节,但有的学生也会产生好奇,提出疑问,残留下的白色物质的成分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教材中是是没有实验设计探究的,也就是超出预设,是一个生成性问题,既然学生提出,那么教师就顺藤摸瓜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猜想白色物质中可能存在的成分,然后再引导学生去验证猜想的正确性,继而组织学生针对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由教师对其分析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进行点评和指导,最后让学生们进行整理和总结。

3.基于实验异常灵活设计

初中化学很多时候在实验中会发生异常,往往在教师们的意料之外。这种意外现象的发生有时是因为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不够,倘若能够就实验的异常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也能够提升学生分析与创新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实验时,由于学生的失误,在燃烧匙中放入了碳或硫,使实验产生异常,导致集气瓶中没有水灌入。这时候不必立刻对学生进行批评,可以借此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实验产生这样异常的原因,有没有方法可以补救,或者实验前是否有办法可以让此实验也能够顺利进行的方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的重点在于加强实验本身的悬念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进入悬念,开启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发提出疑问,及时解答疑问,让学生开拓思维、分析思考,分组讨论开展可行性实验设计,对设计的错误与正确进行必要指导,最后综合化学实验可行安全的原则,实践操作进行实验,通过每一步让学生产生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从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实验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记忆,达到有效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祝法祥. 浅谈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的误区及优化策略[J]. 文理导航(中旬),2014(03).

篇3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原则

1.可行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设计首先应确保实验的切实可行,并选择可以满足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药品以及方法等要求的实验室,以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2.科学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应确保实验原理、方法、操作程序遵循化学原理以及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原则,这也是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重要前提条件。

3.安全性原则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严格确保化学实验的安全,杜绝一切实验安全事故的隐患。因此,教师应全面提升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在选择实验操作设备、方法或仪器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毒性的物品以及危险性的实验仪器或设备。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还应做到规范、正确、熟练的操作,这样方能充分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4.简易性原则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尽量简化实验装置与实验流程。如若化学实验装置或流程太过复杂,不仅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以及实验的失败率,还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简化实验装置与方法。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策略

1.精心设计化学课堂实验

精心设计化学课堂实验室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合理设计化学实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实验概念与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实验应突出教学重难点,并对学生有启发作用;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③尽量控制实验过程;④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奥妙之处。如,在演示“瓶吞鸡蛋”这一实验时,教师可先往一集气瓶中注满CO,接着将NaOH溶液2注入集气瓶中,并快速将一个剥皮煮熟的鸡蛋放置于瓶口处,此时将会出现鸡蛋被“吞”进瓶内的现象。又如,在演示“铝与稀盐酸的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铝的表面往往会有一层氧化膜,所以在演示实验时,其反应现象将会不够明显。所以,教师可在课前将铝片放置到稀盐酸溶液当中,待其冒出气泡后,将其取出并存放好。在课堂演示实验时,将事先处理好的铝片与另一片未进行任何处理的铝片分别与稀盐酸进行反应,学生则可明显的观察到处理过的铝片表面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2.灵活运用生成性问题进行实验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有着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以及教学生成性的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处理好生成性的问题,时刻围绕关键性问题以及化学实验的主要线索(假设与猜想;实验与分析)来进行实验设计,并逐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CaCO高温煅烧这一知识点3时,化学教材中是没有这个实验演示的内容的,而学生也就不会提出CaCO经3过高温煅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具有什么成分这类问题。所以化学教师应处理好这一生成性问题。①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aCO高3温煅烧后,有可能烧完也可能没有烧完,而学生也可以知道,白色物质中除了含有CaO之外,也可能会含有CaCO。②引导学生进行验证。经过对3实验结果的猜想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验证白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aCO。此3时,有的学生会想到用HO来验证,有2的学生会想到用HCl(稀)来验证。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验证的现象进行讨论,将白色物质加入HO或加入HCl(稀)中分别会出现什2么现象。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讨论可知CaCO不溶于HO,会沉于试管底部,而32CaO可与HO发生反应生成Ca(OH),22而Ca(OH)微溶于HO,也会沉到试22管底部,此时则不好准确验证该白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aCO。而如果加入HCl3(稀)中,CaCO会与其发生反应生成3气泡,该现象十分明显。由此得出,采用HCl(稀)来进行验证效果会更明显。由此可知,灵活运用生成性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更多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当中,对提升课堂实验教学效益大有益处。

3.善于总结实验

无论实验成功与否,总结实验经验都能有助于教师发现自我的不足,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总结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对实验现象的总结。由于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所以,在演示实验时其发生的现象并不一定和课文内容描述的一模一样。②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在实验完毕后,教师应依据实验所得现象来进行自我总结,尤其是总结失败实验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来进行反思实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改进实验设计的方案,以达到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玉浦.探究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策略及实施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篇4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学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活动,教学目标引导和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教学目标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还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教学中不考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课程标准是其基本原则,但同时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可发给学生完成一些针对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测试题,当堂完成,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有关教学环节,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帮助学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分析属于哪一种知识类型,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师应统览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我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我采用?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众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3教学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份。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如新课引入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每堂课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可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可通过提问讨论法、习题解答法、实验法、猜想法、类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其中,提问讨论法在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的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习题解答法多用于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而新课将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实验法主要用于边讲边实验的授课类型中,可由教师演示或由学生分组去做。除此还有很多的引入方法,在设计上应力求简单明快,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如在讲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时,可让学生回顾初二物理中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知识,从而在化学教学中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深层意义。

4教学手段的优化

众多的教学手段中,教学语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必须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训练和运用,口头语言应规范、生动,板书语言应工整美观,体态语言应大方得体。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除较为传统的光学投影仪之外,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可通过微机揉合图、文、声、像为一体,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以交互式为手段,为学生创造逼真的情境。例如:在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录像观察用“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多个燃着的阶梯蜡烛的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具体、生动,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22

初中作业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却往往不被足够重视.如果作业设计不当、缺乏创新,就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起到消极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优化作业设计,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作业充满阳光.在阳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结合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对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有如下思考.

一、设计自主型作业

“初中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初中生的主体地位,给初中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尽量让初中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初中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动者、探究者和获胜者.

1.弹性数学作业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现代的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的教育,目的是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一刀切”,要从初中生的个人实际出发,针对初中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分层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各取所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师可采用“作业超市”的方式,根据不同层次的初中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初中生可以自主选择类型,也可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材施教、各有所得.

2.合作型数学作业

在以往的数学作业设计中,数学教师过于单方面地强调独立思考,却忽视了对初中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型作业,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比如,在数学单元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以4人为一组,然后要求各个小组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单元复习题.复习题可以分成三个阶梯:一级――基本题,参照例题编写;二级――变化题;三级――开放、实践题.学生也可以编订一份单元测试卷,各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复习该单元内容,找出重点,列出提纲,选择题型.编订、设计试卷的过程是初中生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每个小组有效交流合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设计生活应用型作业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大众数学的思想之一.对于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教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现有的生活价值,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完“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内容是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第二天,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长都介绍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全班选出最优方案.整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兴趣高涨.

三、设计自学整理型作业

自学整理型作业可以是学生根据教师课前给出的几个问题有针对性地预习,预习后,在本子上做好笔记;还可以是整理错题,建立错题集,写出解题出错的原因以及避免出错的措施;等等.

例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时,学生阅读了数学家笛卡儿的故事,了解了数学精神.在预习《勾股定理》时,学生搜集到以下信息:勾股定理在国外也叫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到现今已经有四百多种方法.

四、设计动口动手型作业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给他们布置动口动手型作业,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篇6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学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活动,教学目标引导和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例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是: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正确书写简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上述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内容之后预期的学习结果水平。其中目标1、2属于“知识与技能”的领域而目标3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域。

教学目标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还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教学中不考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课程标准是其基本原则,但同时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可发给学生完成一些针对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测试题,当堂完成,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有关教学环节,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帮助学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分析属于哪一种知识类型,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师应统览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我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我采用 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众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表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教学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份。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如新课引入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每堂课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可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可通过提问讨论法、习题解答法、实验法、猜想法、类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其中,提问讨论法在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的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习题解答法多用于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而新课将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实验法主要用于边讲边实验的授课类型中,可由教师演示或由学生分组去做。除此还有很多的引入方法,在设计上应力求简单明快,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如在讲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时,可让学生回顾初二物理中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知识,从而在化学教学中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众多的教学手段中,教学语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必须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训练和运用,口头语言应规范、生动,板书语言应工整美观,体态语言应大方得体。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除较为传统的光学投影仪之外,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可通过微机揉合图、文、声、像为一体,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以交互式为手段,为学生创造逼真的情境。例如:在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录像观察用“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多个燃着的阶梯蜡烛的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具体、生动,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篇7

一、注重长期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我们的语文作业中,也应该有务实的长期“工程”,以达到“致远”的育人目的。

练字作业的设计

【背景】:过去,字被看作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能写一手好字是非常值得炫耀的资本,正所谓“字如其人”。可是现在学生的字迹潦草,甚至很难辨认,错别字太多,随意涂改、勾画、打补丁,卷面很不干净,这些已经成为不少中小学生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预初年级一直到初二年级,都把练字定为一项常规作业。

【意义】:中学生练字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写一笔干净整齐的字,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在书写过程中,了解中国的文字,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对汉字,以及本民族语言的热爱,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因此练出一手好字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受益终身的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性格和丰富孩子的文化底蕴。

【要求】:第一阶段,每人买一本自己喜欢的楷体钢笔字贴,每天工工整整地临摹一张,撕下来交给老师。第二阶段,每天在老师下发的练字纸上认真抄写规定的书写内容并上交给老师。

【批改及反馈】:

1.教师每天翻看上交的练字作业,挑选出好的字张贴在教室里供其他同学欣赏,挑选出不好的,尤其是书写不认真的作业,提醒这些学生要认真书写,如果有进步就及时在全班表扬,激起他们练字的积极性。

2.教师每天批改,给出不同等级。等级高的,可以相应地免掉一到两次的练字作业;等级低的,则相应地增加练字的量。有奖有罚,可以激励认真练字的积极性。

二、训练要有度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片面强调训练,一方面,过度训练、机械的掠夺式训练使学生精疲力竭,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它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到不错的成绩。“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个“分”作为指挥棒,让广大师生的精力都耗费在苦海无边的题海之中难以自拔。它最主要的教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根据刺激―反应公式,耗费大量精力获得较高的分数,较高的分数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过度训练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新课改淡化训练意识,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手、大脑、时间、空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去自主学习。但由于《新课程标准》淡化了训练这个问题,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许多教师谈“训练”色变,认为进行“训练”就不是搞新课改了。相当多的教师从过度训练的极端走到回避训练的极端。事实上,由于缺少必要的“双基”训练,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经典名篇也不会背,学生头脑变成不能贮存信息、不能分析问题的空壳。鉴于此,我认为,新课改应呼唤适度训练的回归。“过”与“不及”都会对教学造成很坏的影响。

适度训练是指适量、合理、科学的训练,训练量适中,训练内容合理,训练形式科学系统化。适度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其实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训练”,也有不少教师把“双基训练”与“科学训练”对立起来,认为科学训练就是抛弃双基训练,还有人认为科学训练就是创新训练,有人甚至认为科学训练就是少训练。

科学训练主张用科学方法来训练,训练内容要科学,方法与内容要符合学科特点,也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训练要摒弃以前大搞题海的做法,把完整的语文肢解成大量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设计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模拟训练,降低了学生兴趣,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有自己的两大基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它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只有熟练掌握双基,才能熟练运朋这个工具。熟练掌握双基就要经过科学训练。

教师要指导学生精做精练,优化作业设计,重视作业的前后衔接,要科学化、系统化,克服求多求巧求偏的不良倾向,要夯实基础,回归生活。

三、在观察中发现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以为,作业设计,首先要从观察和模仿开始,从各种资料中学习设计的基本方法,然后编制出能够紧密配合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活跃的题目,逐步健全自己的“个人作业库”。

1.中考试题。中考试题是课程精神的具体体现,每道试题都经过深思熟虑,从试题的变迁可以寻找到作业设计的基本模型。从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2006年“根植生活、立足语言、关照心灵”到2007年寻求“整合、回归、突破”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把握教学与作业均要“处处凸显语文性”的总体要求。此外,中考试题的整体框架也可以为作业设计提供参考,我校七年级的语文作业本设计即采用“自主积累运用”、“探究阅读理解”、“创新综合运用”、“语言表达训练”四个环节的课例结构,重视字迹等级评价。

2.课后习题。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均附有“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有些还附有知识短文。教材设置的题目总体反映了编者意图,提示了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供有益的知识补充,是课堂作业设计和课外延展练习的重要参考。

篇8

二、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良好的实验教学能够为初中生打下牢固的基本功,为其在日后的更深层次的学习以及参加社会的激烈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们对相关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师们可以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投影仪以及幻灯片,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由于多媒体幻灯片技术具有直观、新颖等特点,并且能够从视觉以及听觉两个方面为学生们进行知识的演示以及讲解,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另外,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危险的、不适合在教师或者化学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或者微观的实质性试验(例如原子、分子、质子等相关实验)便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实验视频,帮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观看并了解相关的实验现象、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实验步骤、充分理解相关的实验内容以及原理。

三、引入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化学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们逐渐认识到了化学实验课对于提高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重大影响,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越来越高。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是优化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具体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将班级学生平均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大致相同,防止小组讨论出现极端化的现象。在成功地进行化学实验之后,教师们可以为学生们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讨论情况以及讨论进度,对于出现停滞或者矛盾的小组,教师需要及时地给出提示,防止偏题的现象发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阐述。小组讨论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思维,引导学生们对相关实验内容进行思考,并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实验课的喜爱,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

篇9

1.针对性原则。英语作业要针对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及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设计,使学生学用结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英语能力。

2.多样化原则。英语作业的形式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化的作业形式,以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创新性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英语作业的设计中,一定要坚持创新性的原则,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初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1.结合初中学生特点,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原动力,新课改理念也强调了教学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作业,使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

比如英语口语训练作业的设计,教师可设计“One of My Favorite People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My Favorite Color(我最喜欢的颜色)”等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作业练习,并要求他们面对自己的同学、父母等,用英语表达出来。在学生基本熟悉了英语口语的表达后,教师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如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胸有成竹地展示出自己流利的英语口语水平。教师要及时地带领全班同学给予表现积极、大胆自我突破的学生掌声鼓励,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带来的愉悦感,从而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逐渐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2.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创设灵活性的情境。当前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插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该结合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灵活性的英语学习情境,要使作业的内容与课文的内容能够密切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了有关“Shopping”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购物为话题的作业。教师创设购物的情境,并为学生提出对话的框架,如:“Would you like some pencils? ”“How many do you want?”“ How much are they? ”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单以课文的内容进行练习还是受到限制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文的句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以shoes, water cup, bicycle 等作为购买对象进行作业练习。这种作业形式使课文的内容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得到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英语作业变得灵活化、实用化,提升了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3.根据学生学习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学习的成绩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得当,使学生既能产生学习信心和兴趣,又能较顺利地完成作业,这就要求作业要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基于此,作业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应该是面向全班学生的,着重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第二层次的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巩固基础知识;第三层次的作业,应该是针对英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设计的,只有少数的学生可以完成。三种层次的作业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课文内容灵活安排。

篇10

家庭作业是学好英语知识的一个自我检测和复习,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更加深刻的记住并且掌握所学习的知识要点,教师也可以在作业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加清晰学生的真实的学习情况。高效率的作业的布置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技能,也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初中英语作业的涵义

对于初中英语学科来说,单纯在课堂上很好的学习英语知识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方法与要求,在课堂之后要进行适当的作业进行巩固与完善,家庭作业的布置是教师教学中的任务之一,学生在教师统一布置的作业下可以更加深刻的记住所学的知识要点,也能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实际操作,这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盲目的布置,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作业中的问题。同时学生也能在作业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增加对英语学习的乐趣。

二、初中英语作业存在的不足

目前的英语教学更多的是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在学习时也更多的是为了应试而学习,所以教师在英语作业的布置上通常考虑的就是所选的题型是符合考试的题型,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加入到英语作业中,教师完全侧重于英语基础知识,忽视了英语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学生只能在作业中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一个复习与加深理解,根本学不到学习英语的方法,在能力上就得不到锻炼。在作业布置时,通常采用的是具体题型的布置,给学生找出题型让学生进行解答,这种题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根本在完成作业时没有将所学知识进行实地操作的机会。

三、初中英语作业的优化

1.首先关注教学目标最优化

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材课本有选择的进行课程教授,也要注重侧重点,对重点知识进行着重的讲解和强调,将每节课都引起高度的重视,在课堂模式上需要教师进行细心详细的安排,设置合理的教学的大纲,由此引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完成课堂教授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巩固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另外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考虑到每个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吸收能力包括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学时必然存在着差异,但是教师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掌握英语专业知识。

2.作业形式设计的优化

传统的课后作业布置通常就是比较常见的课后习题练习,或者让学生对所学的英语单词包括词句的记忆,这种作业的方式和模板都比较死板和简单,学生对这些课后作业自然也提不起兴趣,而且这种传统的课后作业的方式对于学生英语能力也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此现状下设计更加合理的作业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多听一些专业知识的广博或者小片段,甚至可以让学生试着观看比较简单的英文小电影,这是对学生听力的一种锻炼和磨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多去阅读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小故事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师也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增加一些写作的题材让学生根据题材适当的发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这些都是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所学英语知识的小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去了解并且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

3.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作为学习英语的主体,他们应当被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入手,希望借此作业能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技能,并且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运用与温故,对于家庭作业的布置应当让学生自己选择,这样学生才有更多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学习技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学习,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根本上爱上英语学习。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的情况设置作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生他们对自我的控制能力约束力较低,所以教师应当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英语知识,要让学生在学习时带入问题的思考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提高。

4.作业评价设计的优化

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之后很渴望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学生提供一些意见评价等,教师在提出一些评价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有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这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能起到很好的维护作用。英语作业一方面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吸收能力等,在作业的布置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才是合理的分配。同时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当做到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热情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一些常用单词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单词运用到生活中,给生活用品进行相应的标签分配,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传统的节日让学生分别找出这些节日的分布,这样的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作者:周海莹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区光明学校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019-01

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学不是要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学语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已经让学生产生厌烦上课的话,这位老师应该是失败的。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地位确立,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

语文复习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上好复习课,就能达到整体记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教学目的。

一、有效提高复习的前提是优化的设计和组织

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以精讲巧练、讲练结合为原则,而具体组织复习课,可参照“四步”进行。首先是“遍”步,即老师精讲。

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管理归类好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的前提下,准确地、概括地、简洁地对将要复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拟成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

这步,要求老师必须把复习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反复研究,抓住关键,理出规律,必须精心设计思考题,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发挥启迪和引导作用。其次是“反刍”步,即让学生读书。

老师的巧妙启迪、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题),在老师指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记忆。把知识反复咀嚼,带着的问题解决了。

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这个初步目的就达到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读书。第三是”消化”步,即让学生练习。

学生唤起了对知识的记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扎实,能力得到强化形成语文素质,这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目的。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

笔者认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练的量的多少应当根据复习内容的容量大小和知识的难易,老师灵活掌握。最后是“反馈”步,即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矫正。

学生练习后,不能一做了之,老师一定要采取简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补缺补漏,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组长批改,或老师评讲、兄弟班同学交叉改,或老师抽样改等,收取改后的试卷,迅速了解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及时“回炉补火”,进行个各别辅导,或发挥学习优秀者——“小助手”的作用来解决。

以上四步,其中前两步主要是围绕唤起记忆,整体感知复习内容而设计的,后两步主要是围绕打牢基础,巩固消化,强化能力,形成语文素质设计的。

二、科学的图示法能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科学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通过对各种复习方法的尝试,我认为设计好简明精要的图示,配合必要的语言描述进行语文复习,是一种好方法,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延伸性强。由于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只是由于遗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复习的时候,只要老师恰到好处把课文的浓缩图再现出来,学生就会以设计者浓缩的思维轨迹放射开来,扩展开去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尤其是语文课本中的长课文,诸如散文、小说、戏剧等,少则三五千,多则近万字,通过板书图示,对这些课文“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将课文内容浓缩在几个字、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之中。比如复习《背影》将课文内容概括为“父子情深”四个字。

2.启发性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和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复习,显得零零碎碎,难以奏效;把它们全部集中起来又枯燥乏味,而且脱离教材,搞不好就犯脱离《课标》的错误。

比如六册书可以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种文体来复习,就其特点加以复习,采用网络图,联系起来板书 (板书略),产生了“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整体印象,加深记忆痕迹,优化了记忆结构,较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3.比较性好。“比较”被称为“艺术的超级武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搞好各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区别是十分重要的。而板书图示(包括表格)不失为一种简洁实用的好方法。

整个中学知识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丰富多彩有板书图示、表格显示出来。比如复习初中第一册的三篇论文时,我们只要出示一份比较表,然后让《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生对照课文填好表中的空格,这三篇课文的中心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写作特色等知识就洞若观火了。

4.系统性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是一个大系统,里面包含着好些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的小系统,诸如语文知识系统,文体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等。

复习时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系统;然后把这些小系统视作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根据这些整体特点,按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一个小”整体”进行有条理、有系统地复习。

篇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应该在突出课程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能够为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引导和生成促进作用。优化设计教学目标对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产生如下的积极意义:(1)体现课程教学的整体要求,便于学生学习运用。(2)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增强学生语言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一、突出知识要点目标设计,积累语言表达内涵

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首先体现在知识要点的呈现上,即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对语言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来确定相应的目标结构。在知识目标要点设计中,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要求来进行优化组合,以此来确定教学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围绕课程知识目标要求,优化结构体系整体运用。注重目标的教学重点难点优化总结,让学生能够在通过基础性学习体验的基础上能够有所理解。在设计过程中,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知识结构来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在呈现知识目标过程中,应该围绕重点和难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整体呈现和有机联系,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和概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知识要点目标优化设计中,应该体现全面性和层次性,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坚实学习基础来予以综合学习运用。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中7B Unit1 Dream homes的“Reading A Home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中,可就文章表达主题大意和重点词汇短语的理解等方面来设计相应的知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鼓励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语言学习方法来概括文章的表达主题外,围绕“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houses in the world?”中的表达内容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运用,能够就love to do something、get into…share something with someone等词汇的表达内涵进行理解记忆,以此来加深学习运用。

二、强化技能运用目标设计,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学习目标之后,更应该学会去理解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情况,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来设计合理的技能学习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对这些技能目标的优化设计,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切实增强他们的语言理解感悟和学习体验。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注重技能目标的适用性,要求学生能够在通晓词汇短语使用范围和规则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使用的方法。同时,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学习使用提供必要的平台空间,尤其要注意突出技能目标的多元化使用实践意义,鼓励学生能够从目标的引导中不断地进行反复运用,以此来提高自身语言运用能力水平。

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进行优化设计,更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Welcome to the unit”时,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Eddie和Hobo之间的对话来帮助学生了解介词的使用特点。在此基础上,可就一般将来时态的使用方法予以讲解。同时,教师可通过深入引导学生能够就“will”、“shall”、“be going to do something”等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正确运用,以此来增强学生语言技能的使用能力。

三、升华情感态度目标设计,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学生的语言学习情感目标是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升华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这种目标能够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和使用激情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价值观。情感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这也是学科人文化教学的特点。

依据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设计丰富情感目标,应该最体现“主体性”和“生成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所得和学习思考,鼓励学生能够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探寻其中的精神灵魂。这些情感目标的设计,应该依据文本学习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悟学习能力。以这样的形式来注意情感目标的设计,能够让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得到体现,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技能的发展。教师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激情,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语言学习运用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世界观和情感价值观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设计好教学目标,对于优化教学结构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优化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在依据学生学习基础和潜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安排,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