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09:37: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国际金融贸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国际金融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东南亚地区作为亚洲金融贸易的“领头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影响着整个亚洲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同时还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摆脱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后,国际金融贸易以全新的格局呈现在全球经济贸易中。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中,以往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金融贸易的格局。在此,本文从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以及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等两个方面出发,针对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做以下几方面分析与探讨。
一、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
经济危机过后,国际金融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下文中,将简略分析经济危机后国际金融贸易的格局变化:
(一)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方式维护贸易主导地位
经济危机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方式来维护本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例如美国制定了“购买美国货”条款,以保护美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美国国会于2009年2月份通过了经济刺激计划,奥巴马政府试图借助“购买美国货”条款来维护美国的国际金融贸易优势,该条款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又如英国政府于2008年向银行注资,要求银行向国内企业提供放贷的便利条件。在英国国内政治、舆论等方面的压力下,银行被迫从国家角度看待问题,纷纷加大国内市场的信贷业务比重,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集中的服务。这种应付经济危机的金融保护主义目前已为东欧、北欧和南欧国家效仿,对整个欧洲发达国家的金融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如法国政府为汽车行业提供优惠贷款,在2009年2月份直接向雷诺等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了高达60亿欧元的贷款,为汽车行业提供了应对危机的资金支持。
(二)低碳经济以碳量为指标,通过技术标准改变贸易格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碳要素成为改变国际金融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碳关税、碳排放权等为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化增添了变数,各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分工和竞争优势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发达国家具有能源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纷纷加大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试图依靠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赢得未来国际金融贸易竞争中的优势,抢占制高点。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程度低,尚未完成整个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严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损耗严重,环境污染大,碳排放量的被迫降低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受阻,延缓了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低了其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水平联合,共渡经济低迷期
经济危机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低迷阶段,发展中国家为摆脱经济发展困境,纷纷寻求新的发展途径,试图通过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来走出经济低迷期。
例如中国于2009年6月份与俄罗斯等国举行会议,探讨如何加强与会国家间的金融贸易合作,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找到了契合点,实现了两个大国间的优势互补。又如随着投资、服务贸易等方面协议的陆续签订,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投资自由化水平得到提升。作为一个涉及19亿人,经济生产总值、贸易总量分别达到6万亿、4.5万亿美元的高质量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不仅促进了贸易区内部国家间的贸易往来,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
在国际金融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主要由11个国家组成,既有经济繁荣的发达国家,如:新加坡,又有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各个国家在发展国际金融贸易的过程中,彼此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新加坡在面临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的过程中,凭借自身经济的优势,主要以服务业、金融业、科技业、航运业、物流业、旅游业为主,与此同时,新加坡在整个东南亚的经济中起着推动作用,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居于整个东南亚之首。
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的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外,还要结合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调整经济模式。例如: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文莱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人均GDP可以和发达国家相比,但文莱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却并不乐观。在面对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的过程中,文莱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通过资源出口来提高文莱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得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东南亚地区在投资政策中,主要以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为主。在整个投资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吸引外国投资,积极从管理审批制度、产业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便利,包括:通常给予外资以国民待遇,除了与国防有关的某些行业外,对外资在新加坡的运作没有任何限制;完全开放商业、外贸、租赁、直销广告、电信市场,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对先驱公司(即涉及巨额资本开支或复杂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和某些金融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高新加坡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新加坡政府在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国际金融贸易的发展趋势做了仔细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制定出完善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这份经济发展战略中,着力对新加坡今后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分段,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发展任务。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除了面对国际金融产生的风险外,同时还要面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带来的金融风险。由此就需要东南亚各个国家能够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贸易的实际发展趋势,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贸易。各国还应制定出应对金融危机的防范体系,以便在面对金融危机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才能跟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才能进一步促进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培,叶永刚.区域的宏观金融风险――基于东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实证分析[J]. 经济管理, 2011, (8): 1-6
[2] 邓启峰.浅析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启示――以日本、东南亚和美次贷危机为例[J].管理观察, 2008, (12)
[3] 霍迪.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现代解读[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 (3)
(1)我国进出口贸易市场供应减少。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涌现出一系列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但是由于没有开展资本输出,盈利方式比较单一,只是开展了简单的进出口业务。这些贸易公司主要是原料来自国外进口,而产品销往国外市场。在我国的国际贸易市场之中,美国是重要的贸易合作方,并且大部分美国超市产品都印有“中国制造”的标志。但是,中美贸易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美国在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后,其国内的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进口产品量逐渐下降,降低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国外的市场份额,导致我国很多国际贸易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品积压。同时,首先我国的原料市场也多是来自国外,国际金融贸易的影响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原料供应出现不足。其次,我国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制造业主要从事的是原创性较低的产品制造,相关的企业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我国制造的产品多是电子类产品、化纤产品、服装、鞋类与玩具等缺乏创意专利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制造该类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当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个国家都会出现有一定变化的贸易保护性政策。这些政策的变化增加了国际贸易壁垒,导致我国低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急剧减小。例如服装、纺织、玩具等产业,在国际贸易的市场出口依靠性较高。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经营业绩迅速减少。我国部分地区的服装出口企业利润不足1%,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订单不足原来的1/3。利润低,订单少是我国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制造面临的问题。
(2)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出口贸易公司将要面对一系列的经营困境。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美元不断地贬值,而人民币加速升值,这样将会导致出口到国外的产品价格急剧升高,从而增加了产品的成本。金融危机爆发后,有效地降低了各个国家的内需,导致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减小,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的经营压力也随之逐渐地增大。另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增大,开放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中国地区的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地上升,中国企业也失去了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更加加剧了贸易公司的利润降低。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导致美元呈现出不断贬值的状态,从而使我国大部分的出口贸易公司无法更好地解决经营危机。当然,人民币的升值也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企业劳动力、购置设备等投资成本。在成本持续升高,经营现状不够景气,一部分外国人会将投资成本撤出,这对于中外合资而言,无异于是灭顶之灾,对本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的时候还会导致企业破产。
(3)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进出口贸易公司面临较为严重的生存风险。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往往是不够乐观的,甚至是看不到任何前景的,从而诱发国内就业率降低和企业利润率降低等现象,为了更好地缓解上述问题,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实现国际贸易的顺差。各国政府往往会采取例如限制污染性企业,要求绿色性质和技术性的贸易保护手段。然而,这些措施将会导致目前我国大量附加值低的产品受到部分国家的抵制,在例如纺织品类、食品类、低端服装等行业将会遭受比较严重的冲击。同时,其他形式上的贸易保护策略,也会提高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增加我国进出口贸易公司的企业经营难度。还有,一些关于中国产品质量的问题出现,更加加剧了这一现象。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遭到了美国的肆意炒作,水产品上的安全问题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上中国产品的信誉。贸易保护政策的出现和改变导致国际上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在贸易摩擦之中,大部分贸易公司会选择忍气吞声,即使产品被退回,也不愿意通过其他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从而导致这些公司遭受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反之,如果能够通过国际官司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虽然维护了自身的名誉以及减少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但是高额的费用也会为本企业将来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极其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另外,为了能够暂时性地取消来自国外的订单,就需要部分贸易公司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为了获得发展不得不剑走偏锋,采取赊账销售结算的方式。赊账销售结算的方式使得企业会随之承担国外商业风险的影响,增大收汇的风险。一旦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爆发,制造企业的海外融资及国内融资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出现资金上的周转不良。而这种情况下,企业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是依靠银行来解决资金问题。但是,要想得到银行的资金帮助,就需要接受高额的利率。
2解决金融危机的策略与基本方式
(1)转变国内经济的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我国也不例外,从而暴露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我国大部分行业对产品出口产生了过度的依赖,但是国内消费者对这部分产品的需求量比较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外的市场份额减少,国内的市场需求不够高,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改善上述现状,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对已有的经济调整政策进行改革和创新,并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来有效刺激国内的消费模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兼顾收入和分配,增加医疗保险,提高城镇居民工资等方式。同时我国有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者,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挖掘。因此,为了应对这种现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利农的政策,例如通过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手段,有效地拓展了农村这片市场。此外,企业还需要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不断的优化,以更好地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拉动内需,要达到的程度是,即使国外的消费需求减少,这些产品的主要销售仍是本国市场。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外在效应
1.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金融服务贸易规模从2001年的1.8亿美元到2014年的101.0亿美元,足足增长了50多倍,同比增长速度平均在50%以上。其中进口额从0.8亿美元增加到46.0亿美元,出口额由2007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55.0亿美元。从贸易规模上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是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服务贸易占比还是微乎其微,说明我国在未来要继续扩大金融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比重,转变服务贸易发展结构,促使其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2.金融服务贸易的产业带动效应
一国经济发展需要成熟的金融服务市场的支撑,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可以有效带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发达成熟的金融资本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低更好的投融资成本,投融资成本的降低意味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在日益激烈的全球价值链竞争中,生产成本的降低,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份额。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还不成熟,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电子商务和管理理念推动其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带动其他产业的技术向纵深层次发展,从而增强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争取在国际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同时由于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外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金融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融资平台,融资成本降低促进企业相关成本大幅下降,进一步带动了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3.金融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效应
一国金融服务贸易要想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就要努力开发和培养人力资源这一基础性因素。国外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的金融分支机构,其技能水平由于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相当,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落后,金融机构的技能水平与之相比相差甚远。因此,跨国金融机构为了更好的在发展中国家拓展业务,往往会选择技能高的雇员到国外分支机构工作,在此过程中金融服务机构通过雇员技能可以实现向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因此,东道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足和采取一些限制措施,极易造成对跨国金融机构实现技术转移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带动效应以促进当地金融服务机构的建设和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4.金融服务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在金融服务领域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两个方面,一是在进口相关金融服务产品时的效仿学习、模仿创新;二是出口金融服务产品时,出口企业为增强其竞争力所进行的技术创新。进口相关金融服务产品时,我们往往会选择高精尖的产品,这样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引进其先进技术和技能用于效仿学习,进一步模仿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金融贸易产品,从而实现技术外溢。而出口金融服务贸易产品时,国内金融服务企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比较优势,会不断对出口金融服务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提供更高层次的产品服务,国内金融服务机构通过在竞争性学习寻求创新发展,利于实现技术溢出效应。
三、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兼容并包,有序开放我国金融市场
中国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与之相匹配,而成熟健康的金融服务体系需要金融服务贸易来带动。目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还很落后,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度不足特征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在注意保护本国金融服务机构相关利益的同时,有序适时地进一步开放和发展金融服务市场。一是要适时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进发达国家金融服务机构进驻中国市场;二是要给予国内金融服务机构以政策支持,鼓励相关企业走出国门。这样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服务机构的国际竞争力,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差距。此外,有序适时的进一步开放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可以使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有效接轨,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共同发展,进而加快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步伐。
2.培育尖端人才,加强金融业高素质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04-0060-04 收稿日期:2007-12-28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按预先承诺逐步开放国家服务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为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自今年12月11日起,以中国银行业为标志的金融业将兑现全部“人世”开放承诺,长期处于政策庇护下的国内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巨头的激烈交锋迫在眉睫。按照银行业“人世”承诺底限,中国将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允许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办理异地业务。毫无疑问,中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全方位展开。
我国金融服务自由化、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趋势。本文在对我国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进行时序分析的基础上,与美国的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明晰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以及国际竞争力,探讨我国目前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与国外同行一较高下。
一、我国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时序分析
首先,用净出口比率对我国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进行历年来的时序比较,分析其在1997~2006年问的发展情况。净出口比率(ratio of net export,RNX)是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进出口贸易差额与该类商品或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率。(程大中,2006)计算公式为:
其中,Xij为j国商品或服务i的出口;Mij为j国商品或服务i的进口。
RNX取值区间为[-1,1],其值的大小与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成正比。当取值为1或-1时,分别显示出比较优势(只有出口)或比较劣势(只有进口);当取值为0时,显示中性优势。
根据1997~2006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计算出十年间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和金融服务的RNX指数,如表1。
表1反映出我国金融服务服务贸易几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首先,金融服务虽然是我国新兴的服务贸易项目,但远非我国的优势出口项目。表1显示,从整体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整体相对处于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但RNX指数保持在[0,-0.1]之间,较为平稳。而金融服务的RNX指数不仅波动要大得多,且远低于服务业整体水平。其原因就在于我国服务贸易一直以劳动、资源密集型的项目为主,如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等,直到今天,这种格局仍然保持。且这些项目占的比重较大,历年份额也相对稳定,因此保持了服务业整体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平稳。换句话说,金融服务在我国服务贸易项目中是不具备竞争力优势的。
其次,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变化波动较大。2001年以前其RNX指数提升得非常快,1998年以前金融产品几乎都倚赖进口,2001即变为比较优势(RNX>0),2002年快速下降,继而缓慢回升。但2002年之后直到2006年均为比较劣势(RNX<0)。之前反映出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发展如此快速是不正常的,金融服务在2001年以前的比较优势主要靠国家垄断获得。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国家逐年对该行业的保护程度降低,其竞争力在2002年迅速下降。之后国内金融业逐步调整,积极与国际接轨,尽管仍处于比较劣势,但国际贸易竞争力在逐步增强。遗憾的是,目前金融业五年的“过渡期”已过,金融服务国际贸易仍处于竞争劣势。金融行业是典型的高附加值的服务领域,国际竞争力如此之低是非常不利的。在未来几年与国外同行在同一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我国金融业能否进一步加快提升自我的步伐,扭转当前的比较劣势,仍是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
二、中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金融服务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金融服务业最为开放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纵向比较我国与美国金融服务贸易RNX 指数,如表2所示:
从整体上看,2004~2006年间我国在服务贸易整体和金融服务贸易领域都落后于美国。但相对而言,中国在服务贸易整体上与美国的差距要小于金融服务。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服务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项目很多是美国并不占据贸易优势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业,而美国在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的金融服务上占据强大的技术优势。美国金融服务国际贸易已经处于一个比较成熟和稳定的程度上。相比之下,我国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波动剧烈,竞争力非常低。此时,若是毫无保护地完全放开中国金融业,无疑会极大威胁到中国金融的安全。
要保证我国金融服务逐步实现强大的国际贸易竞争力,需要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共同努力。宏观上,需要科学控制金融市场自由化的进程,保证金融服务发展需要的开放与保护均衡的大环境。我国金融服务的“过渡期”已过,而前文的分析也显示,我国的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发展步伐并不足以与国外成熟的国际金融巨头相抗衡。因此,要在全面放开市场的前提下提升本国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必须掌握一个“度”:既需要放开金融市场,促进国际交流与贸易,同时又必须适度保护好本国的金融安全。微观上,必须全面结合信息技术,增强金融部门的业务创新能力,满足现代社会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我国的金融业必须借鉴先进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加紧提升本国金融服务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捍卫我
国的金融安全。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对比我国与美国的情况:
(一)金融市场自由化的进程
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经历过由高度自由化和无序化状态时期到对金融服务贸易趋于管制的过程(刘辉煌,2000)。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和业务活动几乎没有限制性措施和制度。外资银行大规模涌入美国市场。由于外资银行不受联邦金融管理法规的管理和限制,可在美享受单边优惠待遇,削弱了美国国内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外资银行的金融活动不受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不利于美联储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和控制,对美国经济和金融的安全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对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行管制。但即便如此,美国仍是世界上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也是金融服务谈判中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承诺水平最高的国家。因此,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并不是完全开放和完全自由化的,它同样存在一定的限制。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国有银行在金融中占据高度垄断的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缺乏竞争,效率低下,国有银行资产质量较差,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尽管2002年以后一直处于发展状态,但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若我国一味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选择高度的自由化模式,对并不成熟的国内金融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对我国而言,选择金融市场自由化的进程应参考先进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内金融业的实情,开放与保护并行,创造出一条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自由化路径。
(二)依托信息技术的金融贸易创新
美国近年来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金融监管制度以及分支行网络式的银行制度,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的分业经营发展到混业经营。美国银行业早期也是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如今已经形成的新银行制度以高科技为支撑,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基础,在金融自由化、证券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极具收益力和竞争力。在现代科技支持下,美国金融服务的手段不断现代化,全面依托技术密集型的信息技术作为经营和管理手段,不断进行金融贸易创新。例如专门服务于企业全球化扩张的跨境支付、外汇保值和增值、风险控制等新型业务,电子银行、网络银行以及综合金融服务等。
相比之下,我国金融创新基础薄弱,创新动力不足,金融服务贸易技术含量不高,难以满足国外企业和社会对金融服务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由我国金融业长期处于传统的经营模式导致的。一方面我国金融品种还停留在存贷及汇率结算业务上,金融衍生产品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而美国已达到金融超市的阶段;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科技含量不高,致使金融业整体效率多年都停滞不前。
三、结论与启示
综合时序比较和国际比较来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尽如人意。金融服务贸易在国家对其垄断保护逐步撤销之后,所受影响颇深,虽在改进过程当中。但调整步伐不够及时,致使至今仍处于比较劣势。从国际比较结果也可以印证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历经多年的发展后,与发达国家仍相去甚远。
大量跨国金融机构的进入,会让我国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加之国内消费结构转换和一、二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效应通常表现在水平较高的服务领域,因此这更多可能地会成为国外金融机构在我国扩张的机遇。结合前文的分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必须注意:
(一)宏观上,我国金融服务市场放开的路径一定要与经济与金融的发展阶段相协调
中国金融市场的放开是必由之路,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竞争中成长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放开必须要充分考虑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及经济和金融承受能力,掌握好“速度”和“程度”,坚持渐进和有所限制的原则。决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全面开放。
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必将导致大量的外资银行和外国资本进入本国金融市场,使国内金融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外国资本、尤其是外国短期资本的巨大冲击。能否经受住激烈竞争和冲击,捍卫本国金融安全,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因此,必须根据本国的经济和金融的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来选择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路径。我国情对我国而言,比较理想的路径是从严到宽,从高度限制到适度自由化的步骤。我国现阶段总体经济和金融实力较为弱小,金融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低,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手段严重滞后,缺乏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所以一开始对外资金融机构应该实行严格的控制,目的是为了在金融市场开放中,保持对外资金融机构和外国资本、尤其是国外短期资本的适度控制,以保护本国金融业,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减少金融开放对本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冲击。待国内金融业竞争力稳步提高后,再放松管制。
(二)微观上,我国金融服务业必须加快发展步伐,综合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