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6-12 09:37: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国外经济发展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

篇1

据统计,我国600余座城市有300余座缺水,全国城市缺水60×108m3/a,因缺水而减少的工业产值估计为1200亿元/a。水资源紧缺问题已制约部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近年展开节约用水,但各地用水量增势强劲,加剧了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开展污水回用则开辟了一种新的水源。

一、国内外污水回用现状

污水回用归纳起来有三个层次:第一,大型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作为城市用水水源;第二,小区内(例如一个工业区、居民区)的污水收集处理,并在小区内回用;第三,在建筑物内部的回用。

对一个城市,特别是以工业为主的大城市而言,工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79%以上。工业用水的水质要求既需要高质量的,也需要一些质量较低的,例如大量的冷却用水。因此回用水重点应该防在量大、质量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其次是农业用水、地下水回灌,再其次则是城市的杂用水、景观、绿化等方面。

1、回用与工业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伯利恒钢铁厂自1971年回用水即作为工业冷却水及部分工艺用水,用水量最高达76万m3/d。美国亚利桑那州帕洛弗迪核电站污水回用冷却水,水量达1.2~1.7×108m3/a。南非发电厂用约翰内斯堡回用污水作冷却水,水量达5×104m3/d。

北京华能热电厂用高碑店污水厂二级出水作水源,经加速澄清、加氯接触,变空隙滤池加氯消毒、过滤后入循环系统作冷却水补水。按电厂70%~90%额定负荷计算,每月平均节约自来水45×104m3,每年节约自来水540×104m3,节水率为40%。按相同用水量计算,可增加发电能力1倍以上。

大连春柳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经脉冲澄清、双层滤料滤池,消毒后回用于红星化工厂作工艺用水,水量达1×104m3/d。

天津石化总厂供排水厂二级出水,经微絮凝纤维滤池过滤,消毒后供工业冷却及居民小区冲厕,水量达1×104m3/d。

山东淄博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经絮凝气浮、纤维滤池过滤,消毒后出水计划用于电厂冷却和居民区,水量达3×104m3/d。

2、回用于农业

以色列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国家,自20世纪60年明滴灌技术后,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腾飞的经济奇迹。年利用污水2.6亿m3,占总用水量1/6。美国加州是一个农业发达大州,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德克萨斯州干旱缺水,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主要用于地下回灌。实践证明,地下回灌是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缓解和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防止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

我国利用污水灌溉已有多年历史,当前是要利用经一定处理后的污水,满足农田灌溉标准,做到对农作物、农田及环境无害。

3、回用于城市杂用水

范围极广,包括绿化、景观、浇洒马路、洗车、空调、消防、冲厕等等。

日本国内并不缺水,但是它创造了中水道系统,在建筑物内设置双供水系统。室内可用于冲厕,室外则可用于绿化、消防、冲洗马路等多个方面。1985~1996年用再生的污水排放在城市河流中,复活了150余条小河,达到“清源复活”、修复与保护水资源。美国佛罗里达州,污水回用(价格为自来水40%)供高尔夫球场、城市绿化及建筑冲厕等。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内1×104m3/d污水回用于厂内及部分生产、消防。大连经济开发区污水回用于绿化、浇洒马路等。

北京市政府1986年作出规定:即建筑面积在2×104m2以上的旅馆、饭店、公寓及建筑面积在3×104m2以上的机关、科研、大专院校、大型文化、体育等建筑,应配套建设回用设施并应与主体建筑三同时。已在北京市清洁车辆厂、劲松宾馆、环保研究院小区、国际贸易中心、方庄小区等等,多处应用。

天津市梅江住宅小区,以纪庄子二级出水作水源6×103m3/d作冲厕用水。

二、污水回用技术

污水回用技术,必须抓住两头,即取什么水质水作水源和经过处理以后作什么用,即回用水的水质应符合何种水质标准。

1、城市污水处理二级出水作水源的区域性回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回用,一般称之为区域性回用。其利用形式有两种:直接回用和间接回用。直接回用多用于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工厂工业冷却、农田灌溉、回灌地下水、草场、市政用水等。回用的途径及方式受到地域的限制,比较单一,调配运转不方便。间接回用是从水域的整体考虑,从水体上游取水净化供城市使用,产生的污水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净化后排入水体的下游,回归于水体(此过程构成了水的循环),再经过一定河段的自然净化,可为下游城市地区利用。间接利用是将水的社会循环与自然循环有机结合,在水体自净容量的限度内,对水体基本不造成损害的一种利用方式。这种方式需要从宏观上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传统活性污泥法:

原污水格栅泵沉砂一沉池活性污泥曝气池二沉池消毒排放。

二级出水仍含有一定量的污染物,其中:BOD5 20~30mg/L;COD 60~100 mg/L;SS 20~30 mg/L;NH3-N 15~25 mg/L;P 6~10 mg/L及细菌、某些重金属。为达到一定回用水质要求,需做深度处理。它的核心技术是过滤,经过滤后,BOD、COD、SS、浊度、色度等水质指标均可达杂用水水质要求。在过滤之前一般均设有加化学药剂混凝、沉淀或澄清,因此对磷应当有所去除。

实例:北京华能热电厂污水回用作循环冷却水,引用北京市高碑店处理厂的二级排水作水源。回用水源水质和回用水质标准见表1。

表1 污水二级排放标准及热电厂回用水质标准

项目二级处理排放标准热电厂回用水标准PH6.5~8.56.5~8.5SS (mg/L)<30<30BOD(mg/L)<30<20COD(mg/L)<120<60

污水回用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加速澄清池中加入石灰、聚合硫酸铁作混凝剂加入聚丙烯酰胺作助凝剂,在澄清池内进行混凝沉淀,再经过加酸、杀菌和过滤,其作用是去除暂时硬度、游离二氧化碳、胶体硅等杂质,还可降低色度、磷酸盐和COD等。

聚合硫酸铁

石灰乳  硫酸

液氯

液氯

原水机械搅拌加速澄清池推流式氯接触池变空隙滤池推流式氯接触池─

循环水系统过滤水池

图1 污水回用处理流程

95%的出水回用作循环水系统的补水,5%作输煤系统冲洗和绿化、冲厕等用水。

在循环水中加入天津化工研究院提供的TS-9508型阻垢剂3~5mg/L或中天兰清水处理公司提供的TRL-400B型阻垢剂2~6mg/L,以及每周三次冲击加入有效含量为9%的次氯酸钠,维持余氯0.1~0.2mg/L。浓缩倍数可达4倍,一般在2.5~3.0倍下操作。

传统活性污泥法加生物脱磷脱氮:

污水脱磷脱氮深度处理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1996年日本有162处污水厂有深度处理设施,西欧各国远早于日本,已相当普及。

最典型的生物脱磷流程如下:

原污水

排水

──── 厌氧 ──── 好氧 ──── 二沉池 ───

(释放磷) (吸收鳞、去除BOD)

───────────────-┴──

图2 厌氧脱磷工艺流程(A/O法)

由图2可见,本工艺流程简单,既不投药也勿需考虑内循环,因此,建设费用及运行费用都较低。

最典型的同步脱氮脱磷流程:

典型的生物脱磷脱氮工艺A-A-O工艺,亦称厌氧-缺氧-好氧法(Anaerotic-Anoxic-Oxic)。如图3所示。

图3 A-A-O法同步脱氮脱磷工艺流程

存在问题,主要是虽使用A2/O法,但N、P去除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回用水质标准。

2、小区内的污水回用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业区或居民区可以作成小区回用的模式,下面以居民小区为例,见图4。

图4 居民小区中水回用系统

小区生活用水实行分质供水是一项综合性节水技术。它是污水(应去除冲厕外的杂用水)经过处理净化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据统计,在我国,厕所冲洗水占居民用水量25%~30%,人均20~40L/d。此外,还有绿地用水、清洁马路、空调、洗车、景观等,这些都可以用回用水,回用水量可达总用水量的30%~50%。以北京市环科院下向流轻质填料接触氧化回用工程为例,该工程为小区回用,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小区回用下向流轻质填料接触氧化流程

运行条件:水力停留时间3.0小时,BOD负荷1.5kg/m3·d,水力负荷8.0 m3·d。处理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原水水质及出水水质

参数进水(mg/L)出水(mg/L)去除率(%)北京市中水水质标准(mg/L)COD387.037.090.450BOD192.07.296.310SS101.07.093.410

3、建筑物内的污水回用

应选择优质杂排水(如洗浴水)作水源。洗浴污水大多产生于公共浴室、宾馆等地,一般水量大而有机物含量低,是污水资源化的重要水源,经适当处理后可回用于绿化、冲厕所等低质用水。建筑物内备有双给水及双排水系统。

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洗浴污水 膜-生物反应器是把生物处理与膜分离相结合的一种组合工艺(如图6所示),它不仅能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可以直接回用的稳定出水,而且生物反应池内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可提高处理装置的容积负荷,节省占地面积,且剩余污泥产生量少、操作管理方便。无论进水水质如何变化,均能得到优质出水,符合建设部生活杂用水标准。

图6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流程

4、杂用水(洗车)

采用的典型回用工艺如图7所示。出水水质见表3。

│加药

│补自来水

洗车污水 ─ 集水 ─ 隔油沉淀 ─ 混凝 ─ 过滤 ─ 清水

图7 洗车污水回用工艺流程

表3 洗车污水处理前后水质

BOD(mg/L)COD(mg/L)SS(mg/L)pH油脂(mg/L)色度(度)洗涤剂(mg/L)大肠菌(个/L)进水16.731138.03.4 出水<26<57.60.5580.812

三、污水回用技术发展预测

1、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

当前,国内外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考虑较多的是排水管网终端的集中处理。就回用而言,因为输水管道的投资比重很大,应考虑在污水处理厂附近就地回用。例如天津梅江居住区引纪庄子二级出水作水源经深度处理后作小区杂用水;北京华能热电厂引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作水源经深度处理作循环冷却用水。在国内也有一些地下水回灌、草地及农田灌溉的例子。

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城市水体及河渠布局又比较丰满的地区,应考虑分散的小区污水处理与河渠水体修复相结合的布局。即区域污水处理 ─ 河渠景观及自净(或辅以某些人工净化手段) ─ 再利用。这样可以省去大量二级处理水回流管道的铺设,取得小区污水处理无害化、河渠水体功能及资源化的一体化综合效能。

2、常规污水处理工艺的强化、组合及高效、低能耗处理技术的应用

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回收相结合技术,必成为污水处理的主流。由于污水成分的复杂多样致使其净化处理往往需要不同的技术组合成一定的工艺流程。传统的以活性污泥法为主体的污水处理流程包括了一级处理(格栅、沉砂、一沉)、反应池和二沉池的二级处理流程,以及庞大的污泥处理系统,其流程长、建筑物多、耗能高,造成建筑费用高、运转费用亦高。

氧化沟法、SBR法的出现省去一沉池、污泥处理和二沉池,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给污水回用带来新的起色。

(1)厌氧-好氧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厌氧-好氧组合可以达到既去除有机物又去除含磷、含氮物质的目的。充分发挥好氧及厌氧条件下生物处理功能,可降低能耗、减少污泥量。

为了实现回用目的,生物技术后需引入物理及物理化学技术,如前所述混凝、过滤、活性炭、膜技术等。

(2)MBR技术(Membrane bioreactors)

膜生物反应器:把生物处理与膜分离相结合的一种组合工艺。由于膜所具备的高效分离特点,所以出水水质好,可以直接达到回用所需水质。在生物反应器中维持了高浓度的微生物量提高了负荷,节省了占地面积。

回顾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首先出现的是超过滤(ultrafiltration,简称UF)和微孔过滤(microfiltration,简称MF)然后才出现的反渗透(reverse osmosis,简称RO)、纳滤(naofiltration)。专家预测:当水源具备一定洁净条件,由PAC粉末活性炭+超滤或微滤+纳滤即可取代全部水处理设施。未来几年低压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有着广阔前景。在污水处理方面,应着重解决膜污染、快速恢复通量的方法及对策,这是推广MBR法处理污水的关键所在。

研究表明: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分子对过滤阻力的相对影响分别为65%、30%和5%。可见,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往往在膜面形成凝胶层,成为减少膜通量的主要原因。由于混合液的组成和特性对膜污染有重要影响,选择FeCl3作为絮凝剂,投加粉末活性炭来改善污泥的滤饼性能,使混合液易于过滤。或在反应器中投加纤维球状填料,形成生物膜和悬浮活性污泥复合处理系统,以增大膜通量。

选用错流膜组件,在较低压差下(0.1MPa以下),以较高的膜面流速(一般为4m/s),达到提高膜面剪切力,消除浓差极化带来的影响,从而减少膜面污染。在浸设式中空纤维膜中,则把膜组件放在曝气管的正上方,同时加大曝气量,减少膜的污染。为了消除可逆膜污染应定期作清洗(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膜生物反应器在处理污水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特别在污水需回用和占地有限制的场合下更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技术,但能否推广应用关键在于膜污染和经济上是否可行。

篇2

随着全球各主要油田的勘探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勘探开发的对象主要面向隐蔽油气藏,薄层储层等非典型油气藏,而开发模式也逐渐转移为水平井开发,因此钻井作业的工作量和难度,以及油气井的生产成本都在飞速上涨。典型的高难度水平井有鱼刺井,高狗腿度井和台阶井、深水井等等,从钻井施工上来看,由于这些井本身设计复杂,加之目前油气藏主要以隐蔽油藏为主,因此钻井过程中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 如在钻探高狗腿度水平井时会经常遇到有卡钻、起下钻遇阻、扭矩过大、机械钻速低、井眼失稳、井漏和地层伤害等的问题;而在钻探鱼骨状水平井等复杂工程时经常碰到机械钻速低、井眼失稳、井漏和地层伤害等的问题。因此为提高钻井的效率,减轻钻井工作量等,国外从多方面来研制新的解决方案,其中采用新型钻井泥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方法之一,新型泥浆往往采用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但后期随着人们对钻井液的污染问题认识清楚,因此合成的钻井液使用在后来使用的越来越少,因此各各大石油公司开始研制出了一系列的性能良好,而且环保的钻井泥浆, 在后来钻井过程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钻井的效率。

一、国内外优良水基钻井液简介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的科研人员,从考察水基泥浆的逆乳化钻井液所具有的特性入手, 通过大量的基础实验,现场实验,挑选多种材料进行筛选实验,并使用了不少各大公司专利材料,最终配置出了一批高性能泥浆,这些高性能泥浆的总体思路是必须保证钻遇目的层的总体稳定,,改善一些在不同储层中的钻井性能:如果在常规砂岩、碳酸盐岩储层段,必须保证砂岩、碳酸盐岩的稳定性,如果在页岩层段,就必须保证页岩和粘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配置泥浆的材料比例例如提高机械钻速、防止钻具泥包及降低扭矩、起下钻遇阻现象等。根据贝克休斯透露的一些资料,其代号为MX223的高性能页岩钻井泥浆配方主要成分为:20%膨润土、10%PHPA、10%铝络合物、15%聚胺、15%低黏度、10%常规PAC、20%沥青颗粒。根据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效果反馈,该高性能泥浆在南美洲,美国国内,大洋洲,中亚地区使用情况良好,从现场反馈的实验收据和应用数据可以看出,该泥浆和通常使用的水基泥浆有很大的区别,但其基本的性能又可与油基泥浆媲美,因此被誉为性能卓越且环保安全的高性能泥浆。

二、国外高性能泥浆的特点

据统计,在所有钻井施工过程中,钻遇地层的时候,预计有76%的地层为页岩层,只有约20%左右的砂岩、碳酸盐地层,因此绝大部分的井眼压力失衡的情况都是由泥岩本身的不稳定而引起的,因此如何利用泥浆提高页岩稳定性就成为高性能泥浆的主要功能之一。通常施工过程中,往往主要防止压力传递入页岩中,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并且往往泥岩层更容易在钻井液中浸泡,而相比较而言岩屑则容易被带到地面,因此岩屑浸泡时间短,所以泥岩层本身常常作为地层的“半透膜”的作用,因为其富含黏土矿物的基质能够可以有效防止溶解物质的随意扩散。滤液的侵入改变了近井壁地层的压力分布情况并促使页岩失稳。当滤液侵入减少, 支撑压力稳定时,便可实现页岩稳定。

另外,在钻井过程中,需要尽量抑制粘土矿物的水分扩散,否则钻井工作就回很难展开,而会遭遇种种问题,如钻头泥包、钻井液净化不良、很高的稀释效率以及流变参数和滤失量难以控制等。而设计高性能的泥浆则能有效抑制钻井过程中粘土矿物的水分随意扩散,实验证明高性能泥浆可以控制粘土矿物的水分散失率最高仅10%,从而大大提高钻井效率,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首先控制粘土矿物失水率,从而减小岩屑的膨胀等等,从而使得钻井过程中岩屑变得更为稳定。如图1,我们利用高性能泥浆,分别对比了常规KCl和常用的商售抑制剂,对粘土矿物的的抑制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到, 高性能泥浆对粘土矿物失水的抑制效果很好,而且几乎不增加黏度,同样也几乎不增加动切力值。

三、结论

文章通过总结国外几大石油公司的高性能泥浆设计思路,总结“总体抑制”的创新设计思路,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少量材料的思路,而是引进了了不少非石油领域的材料技术和发明专利,经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实验总结、对比优选等工作积累,研发出了即高效又环保的水基钻井泥浆。

参考文献:

篇3

石油测井或者地球物理勘探测井都被称作测井,测井技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工程技术之一。测井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早,1927年,油井中第一次第一次获得测量地层电阻率。国外石油测井仪器历经了五次换代更新。而我国测井技术工作始于1939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石油测井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石油测井技术也一代代的更新,即:半自动模拟测井仪、全自动模拟测井仪、数字测井仪、数控测井仪和成像测井仪。现代测井是在石油工业中技术含量含量的最搞的技术之一,没有权威的石油测井技术,就无法准确判断油气藏含量和位置,就无法进行工程定位和实施后续作业。可以说测井本身就是一种对未知地质条件的探索和描述,是对钻探井工程质量的判断和评价,是提高采油效率的不可或缺的方法。

一、国内外石油测井技术现状

使用传统的原始的分辨率较低的测井技术和测量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石油勘测的需求。就当代的勘测而言,需要的是高分辨率深层探测和高测量精准度的石油测井仪器。国外石油工业企业已经将石油测井仪器进行了五次换代,我国内陆即将做到第四代与第五代仪器更新。

1.电法石油测井技术

通过使用井下测井仪器,向地层单位发射一定频率的电流,对地层单位进行测量得到地层电阻率的石油测井方法被称作电法测井。电法测井技术还包括通过发射电流获得地层自然电位的石油测井手段。

2.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

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又被称作核测井技术。其具体形成原理是通过研究地层岩石见空隙流体的核物质性质,探测油气储备的一种石油测井技术。根据所使用的放射源或者测量的放射性物质和所研究的岩石性质,核测井技术可分为,伽马测井技术和中子测井技术。伽马测井技术是以伽马射线为基础的核测井技术。中子测井技术是通过对岩石及空隙流动体与中子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核石油测井技术。最为常见的是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技术与自然伽马密度测井技术以及中子空隙测井技术。

3.声波石油测井技术

通过对环井眼地层的声学性质测量判断井眼工程现状和推断地层特征的测井方法被称作声波石油测井技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声幅测井技术、声速测井技术以及声波全波测井技术等。声波测量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声波能量揭示井眼与储备层特性,同时也可以用来测量次生孔隙度、岩性空隙密度压力、渗透率以及流体类型裂缝方位等。其中,声成像系统是通过超声比脉冲扫描井壁并且接受回拨信号,通过计算图像处理技术将信号数字化并转换成图像的测井技术。

4.套管钻井测井技术

这是一种尚未成熟的石油测井技术,目前还处在概念化阶段。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同时完成一口油井的钻井和下套管。这种技术简单说就是用套管作为钻井的钻杆,井眼在成形时,套管也下到了井下。

5.可发性石油测井技术

在整个有天开发期间进行的全面是测井活动被称作开发性石油测井技术。其主要的任务是油田储备层评价开发和油井作业实施以及井下技术状况监测和效果评价等。其主要目的是评价剩余石油储藏饱和度、生产测井以及井间测井等。

6.套管井测井技术

这种测井技术能够减少仪器故障以及裸眼井测井风险,通过较少的测井次数使用不太贵的完井钻机和修井进行最低成本作业。同事在何种技术能够全面清楚油田现状并且取代裸眼井电缆测井技术。国外有数据显示,套管井测井技术已经占全部测井工作量得50%。

7.成像测井技术

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即兴计算机处理成像。主要有声成像系统、电成像测井仪以及核磁共振等仪器进行数字遥感系统、采集系统与计算机工作站等设备构成。与其他的勘探设备相比较,成像测井队复杂的油气储藏层具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

8.随钻测井技术

这种技术是将勘测仪器安装在靠近钻头的位置,在钻井工作开展中同时测量地层的信息。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为测量地层倾角和方位、钻头压力和方向等对钻探方向进行定向控制。这种测量技术避免了由于井眼直径扩大,泥浆入侵等井下恶劣环境。通过提供井身信息地层信息对地层做出快速评价的同时,能够优化井眼轨迹指导钻进方位。

9.电缆地层测试测井技术

这是一种直接针对估算地层能量和验证储层流体性质最为直接有效的勘测方法。与一般的钻杆勘测相比,他更加的经济简便。它本身的石英压力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的测量地层内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主要用于建立单井压力剖面和计算流体密度以及估算地层有效渗透率等。

二、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测井技术已经成为石油气开发勘探的重要需求质疑,也是石油工业的主要动力之一。科学技术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促进了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

1.石油测井采集正在向集成化和单点测量发展,以便适应复杂储油层等非均匀地质需要。分散项目的测量时一种高精准度的组合式测量,主要适应质量和效率的需求。随着套管井和随钻电阻率测井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能够逐步适应复杂井况探井的要求以及老油井测井技术评价等。

2.为提高勘测解释的负荷率,用该由单井处理转向多井综合对比分析。将静态评鉴变成动态分析,以确保更高精准度的地层动态。非均匀地质以及各向异性地层的评价应该成为当代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重点。测井软件应该达到所有应用功能一体化,以便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应用。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提高决策的信息化自动网络。最后是以测井技术为主导、在地质认知两个条件下开展多学科油气测井技术评价,从而为石油勘探提供良好的保障。

3.石油测井技术应该从装备和技术出发,通过高精度、高效率的网络化方向发展,以便适应新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工程环境。测量参数有二维成像向三位成像发展,提高井眼覆盖率,适应非均匀地层的勘测需要。完善井下传感器技术,并且将核测井探头进行普及式商业应用。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加上国外测井技术的不断跃进,我国勘测技术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在挑战面前我国测井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石油测井技术的基础理论培训。如,试验方法与是验收单、科学研发与软件研发、测量仪器制造等。石油测井技术是随着科技脚步发展,所以必须要做到自主创新,通过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等多方面因素,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石油测井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快速提高我国石油测井技术水平,缩小与国外技术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李国欣,刘国强,赵培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测井技术的定位、需求与发展[J].测井技术,2004(01).

[2]张向林,陶果,刘新茹.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01).

篇4

一、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加大对外投资合作,主要实施引进外资为主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逐渐深入,顺差也不断增加,贸易摩擦更愈加显著。此阶段,对外经济贸易的大背景是:企业对外投资的愿望愈发强烈,国内开发区建设的成就显著,企业“走出去”的紧迫性越来越强,开始不断的探索建立境外园区等等,我国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设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一种“企业对政府”的模式,是我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发展空间、扩大对外投资合作的一种全新的模式,发挥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作用。目前,获得商务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共有19个,(见表1)。以高新技术园为主的第三批合作区正在筹备中,相关的招标审批工作正陆续进行。如今,伴随着“一路一带”的建设,沿线23个国家中有77处境外经贸合作区将在未来建成。

现在,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设已经初见规模和成效,正呈现出一种良性的发展和运行状态,加强了区域间的互利往来,推进了我国企业海外市场的纵深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3月底,我国在建的14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企业已完成总投资额16.6亿美元,入区企业共计409家,累计投资43.4亿美元,创造总产值184.6亿美元,上缴东道国政府税费7.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4.3万个。

二、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的作用

(一)享受优惠政策,降低运营成本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指由中国商务部牵头与相关国家政府部门达成一致,并由通过中国相关部门审批的企业进行建设的工业园区。园区的开发企业与国外政府达成协议后,可以自主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立是官方贸易的结果,这种两个国家之间高层次经济贸易合作,离不开国家的协议、政府的支持。通过双方会谈,两国通常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重点会在税收、金融、土地、基础设施配套、出入境等方面提供便利,使商务投资环境呈良性化发展。

以我国政府为例,政府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资金方面,每一个入选经贸合作区的项目都可得到商务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最高可达2亿元人民币的资助;政策方面,对投资到合作区的设备、原材料和散件的实物投资,一律视同出口,给予退税。金融方面,对前往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入驻企业的银行贷款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中给予5年100%贴息;审批方面,对于合作区相关人员出国手续可以一年内一次审批多次有效。

东道国政府也支持合作区发展,相继出台各种政策。如建立泰中罗勇工业区之后,泰国政府就出台了包括无国产化率的要求、无汇款限制、无出口要求、制造业无外资比例限制等措施,给投资者以政策上的鼓励。再如越南龙江工业园,对入园的企业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有:设备免进口税;产品出口免税;生产用原料、物资、零部件进口免进口税5年;前四年免所得税、9年减半税率为5%。良好的政策和产业基础以及良好的政治运作机制,有利地促进了我国同东道国之间和谐经贸关系的建立。

(二)转移过剩产能,优化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制造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行业的生产能力已严重过剩。国内市场严重饱和,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减少都是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的原因。虽然缺少国内市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都已经达到了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最初,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在选址上有计划的倾向于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多集中在非洲(7个)、东南亚(7个)、南美(2个)等,故而就为这些行业先进的技术、设备、资本、理念等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极大的推动了该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理性的转移我国过剩的劳动力,也实现了双方互赢,促进了共同发展。通过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国内的部分产能过剩且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到有需求的国家,即可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又可以促进当地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三)规避国际贸易壁垒,缓解摩擦

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这样一个平台,以较小的代价进入到国际市场。在业务功能方面形成合理分工,建立良性的中国企业内部合作机制。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把国内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到海外,不仅可以充分的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生产中国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以投资国的名义出口到其它国家和地区,改变产品的原产地,这样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很多针对性的贸易制裁和管制都将会失效,使得我国企业得以绕开一些国家的贸易壁垒,规避了贸易摩擦。例如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区的建立,把生产基地建在了海外,不仅避免了俄罗斯“灰色清关”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变“中国制造”为“俄罗斯制造”,避免了欧盟向我国出口企业征收的反倾销税。再如,泰国罗勇工业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俄罗斯波罗地海经贸区等都有相应的关税优惠、普遍制优惠和贸易限制和配额上的优惠,这些,都极大地扩展了企业的国际市场,实现了产品原产地的多元化,从而有效地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

(四)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

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我国在新的国情下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投资合作的一种新模式。它充分利用了地理上的集中性,使企业变低效分散式的投资为高效集群式入驻方式,成为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拥有良好的服务环境和管理功能,通过集体谈判机制,促进区域内产业梯度专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优化和经济走廊形成,通过集聚效应,国内的企业可以开展规模化的跨国生产和经营,在国际市场上直接参与竞争与合作。最明显的是在巴基斯坦海尔一鲁巴经济区的建设中,海尔集团首先以产业配套和产业链延伸为主线,亮出旗帜,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的家电、汽车等行业的知名企业进入合作区发展,形成了以品牌家电产业集群和配套企业的聚居地。还有,墨西哥中国宁波吉利工业经贸合作区,一批与吉利相关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与吉利集团一起先后到墨西哥投资设厂,促进了专业汽车行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国内企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直接参与竞争与合作,可以促进国内跨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增强了国内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存在的不足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在我国以初见成效,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截止2016年,中国将建成50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些问题也浮现出来。

(一)政策性风险较大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建立在国外的产业园区,优势是通常合作双方会携手提供一定的商务环境,从而使投资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得到保证;局限是与东道国的政治、政策、环境等的变动直接相关,波动性大,跨国投资的风险较大。例如埃及、巴基斯坦政局变动,社会的不安定,环境的波动性,使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和巴基斯坦海尔一鲁巴经济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公司不能正常运营,园区人员返回国内。此外,许多园区在成立前会得到东道国承诺的诸多优惠政策,但在后续运营时却不一定能够落实执行。以赞比亚为例,2006年,赞比亚通过了《发展署法》,并成立了服务外部投资的机构,也实施了不少优惠投资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与机构运行的稳定性都成问题,这一届政府通过的政策到下一届政府是否有效,这都是经贸合作区所发展所面临的风险。

(二)金融配套设施不完善

首先,东道国的金融环境直接影响着入区企业的金融风险。其金融环境不稳定,汇率变动大,入区企业在的资金进出过程就会承担较大的金融风险。今年3月,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就遭遇了此类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近期埃镑对美元的大幅度贬值,直接导致多家企业利润减少,并且,埃镑的下跌,使企业的经营利润很难难以回笼。其次,在投融资方面,金融配套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东道国多为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其经融环境较为落后,融资渠道融资工具有限,且贷款成本较高,例如埃及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13%至14%,存款利率7%至10%;再次,我国国内银行与国际连接渠道并不全面,对境外资产难以承认,全球通系统不完善等均导致入区企业贷款困难,影响着园区的后续发展。

(三)发展规划及实施中问题较多

篇5

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描述各有不同,英国是首个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并将创意产业界定为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1];美国将文化创意产业称之为版权产业;日本则将文化创意产业归纳为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

2、范围

根据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同描述,各国对产业范围的界定也有所不同。英国的创意产业分为13个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影视、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电视广播[1];美国的版权产业分为四大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及边缘版权产业[2]。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则包括内容制造产业、休闲产业和时尚产业三大类[3]。

二、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创意产业产值

英国2008年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国增加值总额的5.6%,其出口总额为173亿英镑,相当于货物和服务出口额的4.1%。2010年,182100个创意公司在跨部门的商业部门登记注册,占登记公司总数的8.7%。同年7月至9月,在230万的就业机会中,近130万由创意产业提供。创意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以上,总创意产业就业人口近200万,位居各产业之首,创意产业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4]2004年,在美国20个最大的标准大都市统计区中,有11个大都市区的创意企业、机构与组织超过1万家。2005年,全美的创意企业上升到57.8万家,占总数的4.4%;创意产业的就业人口为290万人,占总数的2.2%。日本的创意产业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06年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总值为462亿元人民币,2007年增长到526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为14%。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总值的逐年上升,及其在就业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预示着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2、各国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有效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英国政府成立文化媒体暨体育部、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组建跨政府部门行动小组,以协调各部门通力发展创意产业。此外,英国税务部门、海关总署及创意产业科技和创新网络、创意优势基金、创意俱乐部等中介机构为创意产业提供各项税收、法律、财政、商业、专业技能服务、业务培训等的扶持。美国政府注重对版权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设立了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版权办公室、版权税审查庭及负责有关知识产权方面国际贸易谈判的贸易代表署等部门,并设立隶属于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版权的监督与保护。[5]日本政府成立了知识财富战略本部、民间的内容产品海外流通促进机构、战略性设计活用研究会、文化产业调查会、日本设计与经济研究小组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全面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

为鼓励有才能的人将创意转化为经济动力,英国政府出版多部文件,为中小型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出版"Bankingonahit"手册,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出版"Good Practice in Financing Creative Business",向金融机构与国会提供创意产业在资金运用方面的问题,并推荐相关机构对创意产业的投资。还成立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吸引非财政资金发展创意产业。在政策法律上,美国先后颁发了版权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财产权和著作权法、合同及准合同方法、信任关系和反不正当竞争方法等版权保护法规,形成了全球创意产业保护范围最广、相关规定最为详尽的法律体系。日本颁布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东京观光产业振兴计划、知识财产战略大纲、知识财产基本法、知识财产推进计划、内容产业振兴政策、新产业创造战略、著作权中介业务法等,以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顺利发展。

三、各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特色

为形成发展创意产业的长效机制,英国政府强调实行培养商业性人才的教育战略,从幼儿抓起,对孩子进行创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幼儿教育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中小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学以就业为目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美国建立产业园区,成为首个以园区形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其在园区建设和经营方面独具特色。由政府主办的园区不断吸引企业、教育机构及社会团体,最终发展成为创意园区集团,形成了注重聚集效应和完善产业链条的产业群落。日本注重以动漫产业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出口动漫产品提供商业保险,设立共计460万美元的基金支持小型动漫和游戏工作室的发展[6]。强调向世界推广中国和韩国无法模仿的日本特有的价值。

四、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

1、政府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国政府纷纷成立行政部门及各类行业协会,专门指导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政府注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立研究中心,协助编制各类宏观策略,确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主动营造适合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

2、政策法律规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在规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及法律文件,一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如税收政策、融资政策、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扶持政策等等,引导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保护企业及个人的知识产权,加强立法,从法律层面上保障创意人才的合法权益,激发其投入创作的积极性。

3、投资主体多样化

各国除政府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外,还有各类其他资金来源注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艺术基金、公司和个人捐助等等,共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非公有制资金的注入,一方面解决了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活跃了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4、创意教育储备创意人才

创意人才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为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各国将目光放在教育上。一方面从学生抓起,在各大、中、小学中开设创意教育课程,进行创意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进行创意培训。与此同时,将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不仅能培养出产业需要的人才,而且能弱化就业压力,使学生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此外,以园区形式促进产业发展,以重点产业促进整体产业的提升,充分结合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都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并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王霞霞.创意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8(1):94-97

[2]刘润生,佟贺丰,李薇,张泽玉.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1-6

[3]张欣,高长春.中日创意产业发展比较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3):51-57

[4]DCMS.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 Estimates.9 December 2010:5-8

篇6

一、国内外现状

1、国际非织造布工业发展近况

非织造布工业作为纺织行业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纺织工业平均速度,且产品已广泛用于工业用布、服装、土工织物等许多领域。非织造布生产具有流程短、用人少、占地少、耗能少、成本低、品种多、用途广、效率高等优点。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世界非织造布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范围上讲,非织造布的生产和应用已由最初的以北美、西欧、日本为主体发展到了包括南美、中东欧、东北亚、东南亚、中东等遍及世界的各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非织造布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土木建筑、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家庭装饰、环境保护、服装、旅游、航空航天以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目前,全球已形成三大非织造布生产区域,即北美地区、欧盟和亚太地区。目前,现在全球非织造布总产量为900-1000万吨。北美地区和欧盟各国是非织造布工业最发达的两个区域,其各自非织造布总产量约为160-170万吨/年。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区域,其非织造布产能已经超过美国、欧盟,已成为世界非织造布的第一生产大国。

2、国内非织造布工业的最新发展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我国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振兴纺织业发展,国家提出以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非织造布作为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一个分支近几年飞速发展。我国1984年非织造布产量仅5000吨,2010年产量达279.5万吨,2013年产量已达384万吨,见表1。现在全球非织造布总产量为900-1000万吨,我国的生产量约占全球的40%左右,已成为世界非织造布的第一生产大国。

中国历年非织造布产量统计(表1)

时间(年) 1984 1997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3

产 量

(万吨) 0.5 29.27 63.25 86.64 104.26 117.7 139.66 172.16 201.4 240.9 279.5 384

比上年

增长(%) 32.3 24.65 12.89 18.65 23.2 17.1 19.6 16.02 11.7

我国非织造布主要有8种不同的生产工艺,2010年各类工艺非织造布生产情况如表2所示。

2010年中国各类非织造布产量统计(表2)

分类 纺粘 熔喷 水刺 针刺 化学粘合 热粘合 气流成网 湿法 合 计

年产量

(万吨) 131.5 3.0 23.3 63.1 25.4 20.7 9.6 2.9 279.5

占总产量(%) 47.04 1.07 8.34 22.58 9.08 7.4 3.43 1.03 100

3、国内外合成革基布的发展现状

皮革产品分为天然革和人造合成革,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皮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实行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恢复生态的措施,使得皮革产量逐渐下降,人造合成革正被逐步用来替代一部分真皮革。

合成革一般指以非织造布,机织布,针织布为底基。其中以非织造布做底基的合成革最具仿真性,广泛地应用于制鞋,服装,装饰等领域。非织造合成革基布主要采用针刺、水刺两种加固方式。基材在经新型树脂材料浸渍后,呈现立体交叉结构的拟革产品。

针刺非织造仿真合成革以涤纶、尼龙、粘胶或超细纤维为原料制成针刺非织造基布, 经整理或减量开纤、染色、研磨、聚氨酯(PU)贴合等特种整理, 制成高仿真、高密度、高性能的高档合成革。针刺非织造合成革基布具有高仿真、高密度、高性能等特点。进入21世纪初, 发达国家仿真合成革发展很快, 其合成革所用基材绝大部分已采用复合超细纤维生产的仿真非织造布。日本这种超细纤维仿真合成革的比例已占到合成革总量的56% , 韩国和我国台湾省也已经分别占25%和13%的份额。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人造革、合成革主产地逐渐由欧美向亚洲地区转移。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渐成生产人造革、合成革产品的制造中心。 近几年来,国内人造革、合成革行业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行业升级速度加快。在发展过程中,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缺口较为突出。一方面,PVC人造革和PU合成革产品比重过大且以普通产品为主,种类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呈现出明显的供过于求状况,企业以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尽管国内超细纤维合成革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产业化生产,且差异性、功能化和高端产品产量有限,而市场需求却在高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每年即使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大量进口,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针刺非织造合成革基布市场前景

近几年我国制鞋业、箱包业等发展迅猛,与之相关的合成革行业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由于合成革需求的强劲增长以及国外合成革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国内合成革总产量一直呈递增态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合成革生产大国,合成革产能约占全世界合成革产能的80%。2013年,我国塑料人造革、合成革产量为347.02万吨,同比增长率10.69%。目前,我国共有合成革生产企业已达1000多家,近2000条干湿法生产线,合成革主要应用于鞋类、箱包和家具,约占合成革消费总量的3/4。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合成革年复合增速将达15%左右,行业前景可期。

1、鞋类市场是合成革最大的需求市场,我国皮鞋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据亚洲鞋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年人均鞋品消费不足2双,而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8双,以我国每年人均鞋品消费量约2.5双计算,中国鞋类消费总量将超过30亿双,这为我国合成革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革、家具、箱包革与室内装饰用革的产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中高档、高附加值合成革将随其开发不断拓展应用领域而快速增长,这为我国合成革行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合成革业的不断发展,非织造革基布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中针刺非织造革基布以其良好的仿真性能,优越的物理特性,较低的生产成本,成为合成革基布的一个重要分支。针刺合成革基布以短纤为原料,经梳理、铺网,再经针刺机带有钩刺的高密度针刺技术的专用刺对基布进行反复穿刺,使得纤维之间互相缠结,织物更加密实,具有很大的针刺密度和纤维密度。国内有化纤厂家分析合成革基布的生产特点,通过对纤维生产工艺的调整,已开发出针刺皮革基布专用涤纶、锦纶短纤维,使其性能更适应高密针刺加工工艺。在相同的针刺工艺条件下,使用专用纤维作原料比普通纤维作原料其产品的撕裂强力可提高20%-25%,从而提高了针刺合成革基布的质量,增加了市场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仿真、高密度、高性能针刺合成革基布可广泛应用于服装箱包革、高档鞋面革、运动鞋、球革、车船座椅面料等,符合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篇7

一、“课外学校”政策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韩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地方性社团的支持和帮助下,“课外学校”措施因其多样化的课程以及特殊的活动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普及。据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6月,平均已有63.3%的中小学生加入到了“课外学校”活动中,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1.学生及教师的参与状况

(1)学生参与状况

截至2010年6月,韩国中小学全部在校生为4,573,385人,其中参与“课外学校”活动的学生人数的平均比例为63.3%。自2006年该措施实施以来,参与人数的平均比例持续增加,2006年占42.7%,2010年达到了63.3%,增长了20%以上。其中,普通高中的参与比例一直位居首位且居高不下,一直维持在80%以上,2010年达到了86.9%;其他类高中的参与比例则增速最快,由2006年的28.9%增长到了2010年的60.1%,增幅超过30%;小学生的参与比例相对其他类学生而言,增速出现缓和,但依然由36.4%增长至54.0%[1]。

(2)教师参与状况

截至2010年6月,共有274,842名教师参与了“课外学校”活动,比2009年10月增加了55,685人,主要分为在校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两大类。其中,67.2%(184,831人)为在校教师,32.8%(90,011人)则来自校外。具体来看,承担特殊课程的教师中,69.2%(68,588人)来自校外,30.8%(30,522人)为在校教师;在普通文化课程中,在校教师占到了87.8%(154,309人),其余的12.2%(21,423人)为校外兼职教师[1]。由此可见,校外兼职教师在“课外学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特殊课程教学方面。

另外,“课外学校”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主管教师负责制”(Master Teacher System),即任课教师对其所开展课程分级负责的制度。据统计,在实施“课外学校”措施的所有学校中,有66.2%建立了自己的“主管教师负责制”,其中32.4%的主管教师对其开展的课程要全权负责。

2.课程设置及学生人均状况

(1)课程设置状况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课外学校”的课程设置逐步完善并发展。截至2010年6月,共有494,965课次在中小学开放,科目涉及国语(韩国语)、社会学、数学、科学、英语、第二外语、电脑、音乐、美术、体育等。据调查,韩国“私教育”活动中,数学、英语和国语占据了补习前三位,参与率依次为58.6%、55.6%和39.3%,同时“课外学校”活动也呈现出了基本相同的选择取向。在全部“课外学校”课程中,31.5%为特殊课程,例如音乐、体育、美术等;另外68.5%的普通课程中,比例最大的就是数学,为17.6%,其次是英语,占17.5%,位列第三的是国语,所占比例为14.5%[3]。显而易见,占据前三位的依然是数学、英语和国语。

(2)学生人均状况

据调查,韩国87.6%的学生和87.2%的父母认为课外补习在增强考试竞争力方面“非常有效”或“有效”[4]。这直接反映了家长和学生对待课外补习活动的认识和看法,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实际行动。据统计,平均来看,每个学生每个月要参加的“课外学校”课程达3.4课次,平均花费为26,293韩元/月。通过对韩国东亚大学政治外交系本科生的调查,在相同的课程安排条件下,“私教育”活动的月平均花费一般来说是“课外学校”活动的10倍以上。由此可见,“课外学校”活动的课程开设对学生经济方面的压力与其他方式相比相对较小。

3.特殊活动计划概况

除常规活动外,“课外学校”措施还包含一些特殊活动计划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扩大教育对象范围,普及社会教育福利。

(1)“免费周末”和“假期计划”(Programs for Free Saturdays and Vacation)

免费周末计划是指利用周末时间,学生在学校所进行的免费课程学习活动。该计划主要针对工薪家庭、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渔民家庭以及山区家庭等,重点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普及社会教育福利。据统计,韩国共有2,165所学校开设了“免费周末计划”,占到实施“课外学校”措施学校总数的19.8%;学生方面,共有132,725人参加了“免费周末”活动,占“课外学校”活动学生总数的2.9%。

“假期计划”是在学校放假期间,学校开展“课外学校”活动的计划。据调查,假期期间,继续实施“课外学校”措施的学校占中小学学校总数的83.4%,并且有3,774,228人参加了“假期计划”活动,参与学生数量占到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2.5%[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韩国中小学生的假期时间基本都有学习内容。

(2)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Elementary Edu-care Support Project)

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是政府针对幼儿园、小学等初等教育层次的学生,开展经济及其他教育福利等方面保障和支持的计划。截至2010年6月,共有5,117所学校实行了“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占到全韩初等学校总数的87.4%;共有104,496名学生加入到了“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占到中小学学生总数的3.2%,这一数字在2006年仅为31,788人。在所有参与学生中,有62.3%的学生来自工薪家庭,有12.7%的学生来自低保收入家庭。在“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参加的学生中,有65.5%的学生全部免除了学费,7.8%的学生部分免除,另外27.0%的学生则需要交纳全部费用。经统计,“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开展的人均花费为31,178韩元[5]。另外,从2010年后半年开始,1,000所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实行“在妈妈怀里一整天(In Mother’s Arm Whole-day)”教育保障计划,学校将从早上6:30到晚上10:00,对学生进行全天候保障服务。这是“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实行的新举措。

(3)互助辅导计划(Mentoring Project)

互助辅导计划,简称MT,是指学校针对学生的某种教育问题,为其配备学习辅导顾问的互助计划。例如,在韩外国留学生的韩语学习问题,贫困学生的基础教育问题等。互助辅导顾问主要包括在校大学生、正式教师、社会兼职教师等。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共有2,803所学校加入到了这个计划中来,占全部中小学总数的25.0%。受助学生已达58,366人次,多居住在农村、山区或是边远渔村,绝大多数都十分贫困。其中,由高校大学生进行互助服务的受助学生已达到13,231人,平均一个学习辅导顾问要服务4.4名受助学生[5]。

二、“课外学校”政策的基本经验

在韩国“课外学校”措施的作用下,韩国基础教育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在普及社会教育福利、放缓“私教育”投入增长以及加强学校功能“地方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教育经验。

1.普及社会教育福利

“课外学校”措施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通过向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和课堂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教育不平等问题,有助于社会教育福利普及。在“课外学校”措施的支持下,居住在农村、山区或是边远渔村的学生可以通过全免或是在政府支持计划下少交费来参与到“课外学校”活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城市高收入家庭子女因收入差距带来的教育差距。

另外,截至2010年6月,约有104,496名学生加入了“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绝大多数都免除了学费等相关费用,再加上“免费周末”和“假期计划”,这些都为教育福利的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所有参与到“课外学校”活动的学生中,已经有25.2%的学生免除了全部学费,8.0%的学生只负担一部分,这二者相加约为1,522,154人,而韩国中小学生总数为4,573,262人[1]。现如今,许多坐落在偏远地区的学校,在“课外学校”措施的影响下,又重新恢复了教学,不仅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口的非正常流动,使教育福利得以普及。

2.放缓“私教育”投入增长

“课外学校”活动的开设,能够有效降低家庭课外补习费用的支出。据统计分析,由于“课外学校”活动的不断拓展,“私教育”费用支出比率已经开始呈现下滑趋势。2010年“私教育”花费增速放缓,增长率已经由12%降至3%。“私教育”总投入方面,2009年为216,000亿韩元,2010年则降至209,000亿韩元,减少了3.5%;人均投入方面,2009年为242,000韩元/人,2010年为240,000韩元/人,相对减少了0.8%[1]。

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参加“课外学校”活动的家庭在“私教育”费用上与不参加“课外学校”活动的家庭相比,每年少花费530,000韩元。据2009年韩国教育开发院的调查显示,能够持续参加“课外学校”活动的学生,比偶尔参加或是根本不参加“课外学校”活动的学生更能成功缩减“私教育”费用。2010年,韩国教育开发院研究发现,参加“课外学校”活动的学生在课外补习时间总数上,要比其他不接受“课外学校”学习的学生更少。总而言之,“课外学校”措施对家庭“私教育”费用的不断投入能够起到抑制作用。

3.加强学校功能的“地方化”

学校功能“地方化”是指在地方社区范围内共同解决教学事件,通过与地方社区等地方性设施和机构的合作来发展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外学校”措施,学校必须与其他的组织机构相合作,包括地方政府。目前,从地方社区来看,许多组织,如韩国地方教育办公室、地方政府机构等,都能积极参与扶持“课外学校”活动。地方政府包括地区办公室或市政厅、公司、社团、文化中心、大学、军队组织和市民团体等,都积极给予“课外学校”活动在经济、行政、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支持使得“课外学校”活动质量得以提升。2009年,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在10个地方社区,启动了“课外学校”活动支持中心试点工作。这种积极的融合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课外学校”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据2010年的调查显示,有4,226所学校得到了地方社区的支持,这占到了学校总数的38%。地方性组织除去地方政府,支持的开展“课外学校”活动的学校达到4,169所,所占比例为37%。

由于“课外学校”活动的参与性日趋广泛,以及展览馆、体育馆、图书馆等社区内服务设施的充分利用,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功能得到拓展和延伸,学校功能的“地方性”得以凸显。这就说明,“课外学校”活动的成功施行不仅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还要调动起所有可能的地方性组织机构的参与热情。举例来看,有的城市实行了“1所学校1个组织”运动。公交公司为了那些参加“课外学校”课程的学生回家,相应地改变公交路线;青年组织帮助护送参加“课外学校”课程下课晚的学生回家。像这样的措施,将使地方社区氛围更加和谐友好。由此可见,“课外学校”措施有助于打破学校与地方社区之间的障碍隔阂,在学校与地方社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课外学校”措施的启示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坚实地向前迈进,“课外学校”措施作为韩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1.整合公共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专业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功能“地方化”。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资源,在教育“硬件”和“软件”上,具有相对较强的实力。然而,学校教育因其课程设置以及师生比例等问题,并不能够照顾到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再加上现今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这就需要合理配置和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调整其固有的教育理念,保障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在教育场所和教育时间上进一步优化,联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地方性政府部门、社区及其他组织机构,在资金、功能、设备、人员、交通和信息等方面进行合作,减少教育资源浪费现象,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建立地方性教育体系,发展网络式教育模式。

规范并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等经济不发达地区,教师待遇的差异性十分明显,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师资源匮乏,师生比例悬殊。规范并扩大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开展“课外学校”等类似活动,充分利用离退休干部、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等来进行补充,适度弥补师资力量的薄弱,有力整合公共教育资源,在政府、社区、企业以及盈利或非盈利性组织的支持下,开展有偿或志愿服务,以此来丰富教师队伍结构,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更大程度地获取知识、培养素质。

2.抑制“私教育”问题恶化

据统计,在我国一般的县级主要城市参与“私教育”的学生比例达到70%以上,而北京地区早已突破90%[6]。我国“私教育”盛行,加重了家庭教育费用的负担。实施“课外学校”等类似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私教育”问题恶化。

实施“课外学校”等措施,有利于稳定在校教师的教学注意力。由于教师待遇的差异性,某些在校教师的注意力渐渐向校外“私教育”转移,特别是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师,为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对在校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都会产生间接影响。在合理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联合政府、社区、企业等组织机构,重视和提高教师待遇,利用“课外学校”等措施,将其重心拉回到学校教育中来,这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实施“课外学校”等措施,有利于降低家庭教育费用的支出。与学校教育相比,“私教育”费用繁重。现阶段,“私教育”费用尚未有明确的标准控制,受地区差异以及教师名气的影响,“私教育”费用参差不齐,有些更是数目惊人。据了解,北京某著名声乐教师一节45分钟的一对一课程大概需要花费1,000元左右。由此看来,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及政府投资、邀请校外知名教师有偿或志愿加入等方式开展“课外学校”活动,无疑能够吸引一大批在校学生回归学校课堂,这就能对“私教育”问题起到抑制和规范的作用。

3.优化学生教育保障体系

与韩国不同,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的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条件的限制,以及长期以来政策上的“优势扶持”导向等原因,东西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不断加大,两极分化严重。2001年,北京市初中、高中生均经费分别是江西省的36倍(914:25)、45倍(1964:44)[7]。

实施“课外学校”等措施,有利于优化学生教育保障体系。2002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把督导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工作重点。这一决策对于提高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教育质量,整合公共教育资源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面对特殊地区的教育现状,学校可将“课外学校”活动作为契机,通过联合地方政府、社区、在校大学生以及公益或盈利性机构部门等,获取资金、设备、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为弱势学生提供资金及课业辅导,减少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最终达到平衡偏远地区及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优化学生教育保障体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Kim Hong Won. The Achie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Activities. Education Development, Korea: 2011,38(2).

[2] 田镇香,周志刚. 浅议韩国教育面临的问题. 外国教育研究, 2006,33(4).

[3] 李水山. 韩国家庭教育课外辅导补习负担及其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 2007(19).

[4] 许政法. 韩国课外补习政策评述. 上海教育科研, 2009(2).

篇8

毕业论文题目一般为:“XXXX的研究”,“论XXXXX”

二、论文的正文结构框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概括介绍所选题目的相关背景,一般包括国内外经济发展现

状,所选题目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等。)

1.1.2问题的提出(由研究背景引出你所选题目的必要性)

1.2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文献综述,可有可无)

1.3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3.1研究目的介绍论文所要达到目的,现实意义,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1.3.2主要内容大致介绍一下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分几部分写,各部分

主要是什么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研究方法介绍论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如理论模型,实证研究,比较

法,案例分析法等。

1.4.2研究思路用框图的方式说明论文的思路和脉络。

2XXXX概述这一章是选定题目的相关基础理论概述,比如可包括以下:

2.1选定题目的相关概念与定义

2.2XXX的主要内容

2.3主要理论基础

2.4XXX对企业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等等

3选定题目的现状分析

3.1国外发展现状

3.2国内发展现状

4XX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5解决措施可以从多方面来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如企业,客户,政府的角度6结束语对论文选题的意义,主要内容,主要结论做一个概括总结。

三、其他要求

1. 格式及具体要求参见 《重庆大学成人教育….管理办法》,请大家仔细阅读,严格按

照要求进行。特别是格式,参考群共享的模板。

2. 开题报告、任务书可以在最后两周完成,暂时不着急。

3. 辅导方式

第11周,13周,16周集中,教室1205 ,要求必须来

其余时间通过QQ,邮件网上辅导。

四、参考文献要求10~15篇,不得抄袭论文,否则按不及格处理。

五、随时查看群公告,阅读每份相关文件,明确相关要求。

六、进度要求

1、 10~11周,选题,拟订基本框架,如二的要求

2、 12~14周:初稿的撰写

3、 15周 :修改

篇9

针对目前保定经济发展现状比较落后的局面,历史向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提速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关键问题是要突破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积极寻找能够促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抓住机遇,依托北京、天津的地理位置优势,利用越来越密集的高速公路网这一有利条件,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因此,在保定市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时期,我们提出在离高速公路入口处10公里或20公里内建立新型的技术开发区、工业园、贸易区和小城镇的设想。为保定的经济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一、保定市目前的交通和经济发展现状

保定市目前还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阶段,经济总量小,总体水平低,发展后劲弱,遗留问题多,稳定任务重,处在爬坡过坎的特殊时期,面临“补课和赶超”的双重压力。

保定市现有的京珠高速公路和保津高速公路,带动了近域城镇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远远满足不了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保沧、保阜、张石、荣乌等高速公路的修建和竣工,将带动近域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因为完善的交通设施必然带来频繁的商业交流和人员流动,促进近域城镇经济结构由初期规模较小,结构不稳定逐步向规模效益化、结构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的实现目标

“十一五”期间,保定市将投资437亿元用于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完成保沧、廊涿、大广、张石、保阜、荣乌等六条段高速公路724公里和550公里连接线的建设。“十一五”末保定高速公路网密度将达到4.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的完善布局,并与京珠、京昆、荣乌、大广四条国家高速路网有效连接,贯穿该市20个县市,各县5~25分钟内可与高速公路连接,形成保定中心城市到所辖各县市60分钟经济圈,与京、津、石、沧100分钟经济圈。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为支脉,东西纵横、南北贯通、覆盖全市、功能齐全的路网体系。其网络化、一体化的布局对加强该市对外经济辐射能力、发挥交通枢纽作用,促进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及我省“一线两厢”区域经济战略的纵深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高速公路的特征和经济功能

高速公路由于采取了限制出入、分隔行驶、汽车专用、全部立交以及采用较高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管理设施,从而为汽车的大量、快速、安全、舒适、连续地运行创造了条件,并以长途直达运输为主,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物资周转快,经济效益高和交通事故少等特点。

高速公路提供的便捷的运输条件必然加快其近域地区潜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本冲绳岛在未建58号高速公路之前,旅游者多集中在交通方便的南部地区,北部交通落后,旅游业也不发达。58号高速公路建成后,1983年到北部恩纳海岸的旅游者占冲绳旅游人数的比例,从1976年的34.5%迅速提高到62.3%,冲绳的年旅游收入增长了52倍。

四、保定高速公路近域城镇经济发展的设想

首先要解决行政壁垒,促进行政协调,明确认识保定经济圈城市群的“整体结构系统”,从南车、北电、东纺、西绿、城文等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上,构建保定经济圈21世纪城市群的“整体结构系统”,即把保定经济圈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必须是一个由职能组织、地区空间、等级规模和网络结构等几个部分组成结构关系。在功能、空间和数量上使之处于平衡和有序的状态,在保持整体性原则下使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功能,使各县域之间、城镇之间既整体协调,又各有特色、优势突出。特别是要预防结构同化、特点同化和功能同化的情况出现,使保定地区城市群能以其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外经济竞争。

其次要协调共进。为了实现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和近域城镇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高速公路干线的建设要符合城际高速交通网系统长期发展需要,统筹规划,改善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条件和环境,提高其通达性能。城际高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沿线工业布点,推动沿线工商业和小城镇的发展。第二,加强网络内各县域之间的功能分工,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做大做强品牌效应,促进城市的一些功能向县域扩散,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各产业应加强分工与协作,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三,各县域的中心腹地建立网络信息中心,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总之,保定市高速公路近域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合理、科学规划和设计,依托交通快捷、便利的优势,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健丁松刚:建设高速公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利弊探讨.湖南经济,2001.11.13~15

[2]周靖:论高速公路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商业研究,2006.3.190~192

[3]Scott?Campbell著,刘宛译,绿色的城市、发展的城市、公平的城市―――生态经济社会诸要素在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平衡?国外城市规划,1997

[4]保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2010年保定市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建设规划

篇10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pe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的渠道募集资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日后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出售所持有的股权并获利的实体或行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未上市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正因为如此,在欧美发达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现状及投资市场分析 

 

(一)发展现状 

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促使全球股市大跌,全球经济下滑。受其影响,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呈下降趋势。今年新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数量和金额均较2008年同期有所减少。 

2.私募股权投资传统行业比重加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部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已倾向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的投资策略,多投向那些收益较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传统行业。从今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投资数量占比都较2008年同期有大幅增加,体现投资机构为应对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市场变化而对投资策略做出相应改变。 

3.私募股权投资策略趋向多样化 

2007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最明显的趋势之一就是投资策略趋向多样化。过桥资金和对已上市公司的投资案例数明显增多。同时,来自夹层资本和重振资本的投资更是从无到有,表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策略已开始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和趋势[1]。 

4.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私募股权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渐成熟。在政策基本面上,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适时推出创业板、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民间投资领域,落实和完善促进创投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前,创业板市场大幕已经拉开,这更引发了本土私募基金的投资热情。 

(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分析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出现下滑态势,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延续了去年走势,投资规模与投资金额均大幅下降。机构投资策略趋于保守,多选择具有较强防御能力的,抗周期性强的传统行业进行投资。目前的经济环境带给私募股权机构的是危机与机会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机构不得不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投资组合贬值以及高负债,需要通过停止投资新项目、加速出售现有资产等现金筹措手段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由于资金链紧张,广大待投资企业估值下降至较低水平,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样筛选出不少优质企业,投资价值依然保持较高水平[2]。 

根据china venture数据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12起案例分布在7个行业。其中,制造业依然为主要投资行业,投资案例数量5起;农林牧渔业次之,有2起投资案例。在投资金额方面,农林牧渔、制造业、金融业投资金额较高,均超过1亿美元。从以上数据来看,私募股权投资总量较2008年下滑明显,且投资于传统行业的比重加大。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战略研究 

 

(一)根据行业发展确定投资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私募股权的投资特点,其投资往往倾向于风险较低的项目,且偏好于后期投资。且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是影响下,行业进行不同调整,私募股权投资者要寻找有价值的项目,所以行业调研就变得具有十分意义。从不断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的经济正在复苏。可见,这正是私募股权投资的绝佳机会。同时,考虑到由于我国经济政策对行业调整的影响,不同行业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产业调整。因此,在投资前对不同行业的分析研究及预测就显得必不可少。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可以基于行业现状及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参照国外经济发展历史,融入中国的现实国情来分析判断,对相关行业的预测其可能的发展未来,并对行业和国家政策主题进行从行业到企业的逐步分析从而确定有价值的投资对策,并通过业务伙伴来获得投资对象的相关资料对投资项目进行筛选。 

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着不同的行业团队,借助于其专业的投资经验和知识,可以对投资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在宏观经济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目标行业的发展和相关特性进行研究,进而确定行业内部的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企业作为其投资对象,在此分析过程中应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的经济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来确定投资目标的有效价值。在投资产业选择上应注重长短期综合考虑,既考虑到当前的利益,又要重视该产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以及抵抗经济波动的能力强弱,综合分析,谨慎投资。 

(二)上市公司私有化投资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市场持续低迷,这对全世界的金融市场无疑是一次信心的考验。我国的a股市场也受到一定的波及。由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执行力度不断加强,经济刺激已经开始显现效果,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已显现复苏迹象。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允许投资证券类资产。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公司无疑是该行业中的重要力量,其企业长期价值很高。随着我国经济困境的摆脱,在相关行业复苏时这些公司应当是行业复苏的“龙头”,显然这种投资的安全性较高,同时也会由于经济的复苏而收不菲。所以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上市公司私有化是一种很有利的投资战略[3]。 

首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找到由于金融衰退而显示超值投资的上市公司,其投资的途径是要约收购或吸收合并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进行退市私有化。其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利用其掌握的资源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方式,通过资源整合,战略调整,组织重组等手段帮助私有化的上市公司改善管理,提高企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最后,采用适合的方式,上市或出售以完成整个投资活动退出并获得投资收益。 

私募股权投资本身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发展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作为私募股权的投资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理性,来共同促进其健康发展。尽管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还比较严峻,但是中国的经济较世界来说仍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基本消除股市泡沫,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逐步成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将参与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活动,促进pe的长期发展,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将更显活跃。 

 

参考文献 

篇11

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经成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业主要依照经济活动以及活动性质进行区分,分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业与私营性的服务业,二者本质的区别在于其服务的对象性质不同。随着我国私营就业服务业的合法化,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行业规模逐渐提升,在社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尽管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管理措施,结合我国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策略,从而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中,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遇到了许多障碍,这些难题阻碍了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相关扶持政策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现有的政策不足以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国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强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扶持,从而改善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的现状。

(二)综合实力落后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虽然初具规模,但是其发展现状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和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综合实力以及发展规模上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人力资源服务业主要是为各个企业公司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而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业本身的专业性人才就存在着短缺的现象,因此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人才不足导致了行业规模小,不利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长远发展。

2.人力资源服务业缺乏专业、统一的管理。由于专业性人力资源人才的不足,导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缺乏专业的知识,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整体质量较低。因此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服务效率。

3.人力资源服务业处于初建期。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主要原因是其资金不足,鼓励政策较少,导致行业发展十分困难,人力资源服务业如果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充足的资金和相关政策的扶持是十分重要的。

(三)行业标准和服务不规范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行业标准和服务没有受到合理的约束,导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服务规范方面缺少统一的管理,合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服务是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业鼓励政策

人力资源服务业要想发展新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改善行业现状,需要充足的资金进行开发、改革新的产品和系统。我国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投资与融资的扶持力度,促进行业的创新发展,改善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单一的发展现状。与此同时,减轻对人力资源服务业中小型企业的财政税收,减少其资金压力,对于发展前景可观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进行积极的补助以及贷款贴息,鼓励其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的建设。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来完成,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服务功能。实力相当的企业强强结合可以飞速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鼓励我国中小型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的合并重组,能够促进企业的互补和资源的整合,从而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规模化、集团化的快速发展,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大规模企业。从全球的经济发展来看,企业服务需求越来越高,人力资源服务业需要不断的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的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扩招专业人才队伍,从而促进企业的综合实力的提高。

(三)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自律发展

从国外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各行各业都必须建立合理有序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政府在管理和约束企业有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自律发展,做到守法经营、诚信有序,有关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可以通过制定诚信档案等措施,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能够自主自觉的遵守市场秩序,从而实现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长期有序的发展。

(四)规范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对促进私营企业服务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平台,其次,行业协会的代表以及领导,能够与政府积极反映行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帮助企业掌握人力资源服务业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促进企业多元化的业务发展和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也逐渐增多,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借鉴国外企业发展及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12

[10]DITR. Leading Practi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the Mining Industry,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R]. 2006.

[11]张小玲. 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方法[J]. 软科学, 2004, 18(5):1-4.[Zhang Xiaol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of Overseas [J]. Soft Science, 2004, 18(5): 1-4.]

[12]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R]. 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and Policy, Yale University, 2012.

[13]Supervising Scientist. Annual Report 2010-2011 [R]. 2011.

[14]Strategic Land Use Policy of NSW [N/0L]. 2012. .

[2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矿业管理考察团. 澳大利亚的矿业管理及其启示[J].国土资源导刊,2009, 6(4): 40-43. [Australia Mining Industry Management Delegation from the State Counci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of China. Inspiration of Australia Mining Industry Management[J]. Periodical of Land Resource, 2009, 6(4): 40-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