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09:37: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80-0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OIE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分为呼吸型、肾型、肠型和腺胃型。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着和鸡新城疫、禽流感一样的早期症状(呼吸道症状),有时会造成误诊。因为大多数养殖户对新城疫和禽流感敏感、了解较多,在预防上较为重视。但实际养殖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对养鸡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雏鸡发病后对产蛋期发生的危害)不亚于新城疫和禽流感[1]。由于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了解少,以至于对鸡IB免疫意识淡薄,往往给IBV的感染造成机会;有时易误诊。
雏鸡阶段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虽然治愈率很高,但后遗症往往在产蛋期表现出来,如输卵管和卵巢在早期受到IBV的侵害,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使得产蛋期无高峰,产蛋率低下甚至于无产蛋率,最终造成养鸡失败,损失严重。因此,养鸡户一定要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引起重视,要针对性地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接种。
1 病原体和血清学分类
IB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IBV具有多形性,大多呈圆形,直径80~120 nm,有杆状纤突(约为20 nm),有囊膜,病毒易于变异,血清型众多,IBV在蔗糖溶液中浮密度为1.15~1.18 g/mL。
IBV的血清型多,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感染危害大,死亡率高[2]。IBV容易基因突变为一个新的血清型,且不同血清型间有较小的交叉保护性,甚至有的无交叉保护性。按临床症状可分为呼吸型、肾型、肠型和腺胃型。IBV如按血清型可主要分为、M株(Massachusetts)、LDT3-A、4/91株。①M株。1930年分离自美国马萨诸塞州,其代表毒株为M41,M型传支疫苗当前在我国应用最广泛,包括Ma5、H120、H52、W93、H94等,M株主要引起呼吸道症状,对肾脏损害很小。②LDT3-A是国内高发的肾型传支,对呼吸型,肾型、生殖变异型均有较强的保护力。③4/91株,对呼吸型、肾型、生殖变异型有较强的交叉保护。
通过血清中和试验证实了鸡传支病毒4/91株对我国目前流行的传支具有良好的中和效果,用M41和4/91对我国目前流行的传支毒株保护效果最好。
Ma5毒株和H120区别就像Clone30和Lasota株的区别一样是克隆毒株,Ma5和H120主要侵害呼吸道,LDT3-A主要侵害肾脏。H52毒力较高,用于经过H120免疫过的20日龄以上鸡群。W93主要预防生殖性传支,防止水档鸡和假母鸡[3]。
2 流行病学
IBV主要存在于鸡的呼吸道和肺中,也可在肾脏和法氏囊中大量繁殖,有时在肝脾血液中也能发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抵抗力不强,1%石碳酸和1%甲醛溶液都能很快杀死。
IBV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不同日龄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以3~4周内鸡易感染。IBV主要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等间接的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夏(4月、5月)、秋冬(11月、12月)季节易发。本病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8~36 h,与病鸡同舍的鸡易感,48 h内出现症状。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1 呼吸道型
3.1.1 临床症状。3~4周龄雏鸡最易感,雏鸡单纯感染IB时,常突然发病,出现呼吸道症状,羽毛松乱,翅下垂,精神沉郁、昏睡,扎堆,咳喘,打喷嚏,气管有音、有鼻液、流泪、鼻囊肿、消瘦。5~6周龄鸡气喘、音、下痢等症状表现明显。6周龄以上鸡呼吸道症状较轻,死亡少,但若与霉形体、大肠杆菌、支原体或激发或混合感染产生严重的呼吸道综合征,死亡率大大增加。IB易与新城疫和禽流感的早期呼吸道症状混淆,而贻误病情[4]。
3.1.2 病理变化。发病早期,气管和鼻道黏膜水肿,气管环充血、出血,有卡他性或干酪样渗出物,有时气囊浑浊、附干酪样渗出物。若激发细菌感染,支气管、气管、气囊出现化脓性、纤维素性炎症,肺实质出现大面积炎症病灶。
低日龄鸡感染呼吸性IB后,病毒可损害卵巢,造成不可逆转的病变,以致于成年后母鸡卵巢萎缩,卵巢不发育,内有大量液体(水档鸡),造成无产蛋高峰,产蛋率低,或无产蛋率,畸形蛋、沙皮蛋、白皮蛋大增、大大减少养鸡者的经济效益。在雏鸡用H120、H52加4/91免疫鸡群对呼吸型传支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成年鸡感染IBV后,除具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外,产蛋率突然下降25%~50%,软皮蛋、畸形蛋、沙皮蛋、白皮蛋大增,产蛋率下降10~15 d后,逐渐回升。种鸡感染后受精率、孵化率明显下降,出现较多的弱雏。
3.2 肾型
3.2.1 临床症状。多发生于20~40日龄的雏鸡,肉鸡比蛋鸡多发易感,感染24~48 h后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喷嚏、音),症状较轻,1~4 d后,如有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则呼吸道症状加重,鼻腔会有分泌物[5]。
随着病程的延长(治疗不对症或治疗不及时),受感染鸡群会突然发病,2~3 d内加剧,表现为扎堆,沉郁,厌食,拉白色、水样稀粪,粪便内多为尿酸盐,严重脱水,爪因严重脱水而干燥,无光泽,死亡率可达30%,死亡高峰与感染后10 d,到21 d后停止死亡,部分鸡逐渐康复。
种鸡、蛋鸡感染,在后期造成输卵管、卵巢损伤,产蛋率极低,不能出现产蛋高峰,没有了饲喂价值。
3.2.2 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肾脏肿大,呈现典型的“花斑肾”,输尿管高度扩张,严重时出现尿结石,部分鸡肝脏和心脏表面尿酸盐沉积(与鸡痛风病症状相似),机体严重脱水。
3.3 肠型和腺胃型
主要感染20~80日龄的鸡,肉鸡发病较少,发病率30%~50%。病鸡厌食,精神沉郁,拉稀,有部分鸡出现呼吸道症状,消瘦,衰竭死亡。剖检时腺胃显著肿大,体积增加2~3倍,腺胃外观呈球形,腺胃水肿,黏膜外翻,充血、出血、溃疡,肠道黏膜水肿,严重时有溃疡。在实际生产中用发病鸡中分离的IBV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可以取得很好的保护效果[6]。
4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常用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酶联免疫试验。
5 治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无特效治疗药物,可采取以下方法预防:①加强日常管理,将鸡舍温度升高2~3 ℃,带鸡消毒,合理通风。②饲喂抗病毒药物,避免病毒复制。③对症治疗,控制细菌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激发感染,降低死亡率 。使用止咳平喘药物,缓解呼吸困难问题,大肠杆菌、霉形体感染应用庆大霉素、环红霉素、丙沙星等,肾型传支用肾肿解毒液等,在饮水中加入电解质,补充钾、离子,排除尿酸盐沉积,减轻肾炎症状。④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2%~3%。
6 综合性防控
6.1 加强饲养管理
选择信誉度好的种鸡场引种;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注意鸡舍内小环境如通风、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等,合理消毒;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应激如温度的忽高忽低、免疫、转群等;饲喂的饲料营养要均衡,蛋白质含量适宜,以提高鸡只的抵抗力;合理用药,注意药物品种的选择、用量、投药方法。
6.2 免疫预防
一是及早拟定免疫程序,落实免疫接种工作,建立局部黏膜免疫相当重要。二是选用多血清型疫苗,建议用麻株疫苗(H120、H52)加4/91株,对呼吸性传支可以取得很好的保护作用 。可以充分利用W93、LDT3-A预防蛋鸡肾型、呼吸型、生殖性传支(水档鸡)。三是基础免疫程序(蛋鸡)。1日龄用进口小三联(28/86)1倍点眼或加LDT3-A倍1倍点眼。7日龄用新支120(含4/91)1.5倍点眼,新支流(M41)0.3 mL注射。21日龄用新支52(含4/91)1倍点眼或加W93 1倍点眼,新支流(M41)0.3 mL注射。110日龄用新支减(M41)0.75 ML肌注,新支52(含4/91)2.0倍点眼或加W93 2.0倍点眼。在IB基础免疫后,不定期补做弱毒免疫。
7 注意事项
一是IB和ND病毒的靶器官都在呼吸道,IBV因为感染后复制快而很快占领上呼吸道靶细胞,使NDV没有足够的空间与细胞上的受体吸附,从而影响ND的免疫效果,因此尽可能避免与ND单苗同时免疫。二是经气雾、滴鼻、点眼或饮水进行ND活疫苗免疫后,7 d内最好不免疫传支弱毒疫苗,传支疫苗免疫14 d内尽量不免疫ND 冻干苗,否则因相互干扰而影响彼此的免疫效果。三是诊断时注意ND和IB的区别,发病初期二者的呼吸道症状相似,但ND的发病比IB严重,ND在雏鸡可发生神经症状,剖检消化道黏膜病变,也要注意与支原体肺炎的区别。四是痛风与肾型传支有明显区别,痛风一般无呼吸道症状,无传染性,大多与饲料配合不当有关,可对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进行分析来确定。五是注意不要饲喂蛋白质含量太高的饲料,也不可以用蛋白质结构不合理的饲料。六是注意鸡舍合理通风,饲养密度不要太大。
8 参考文献
[1] 贾晓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6):137.
[2] 尤永君.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现状与控制策略[J].北方牧业,2014(10):22.
[3] ,李俊平,杨承槐,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型相关性初步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11):845-848.
1.我国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企业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企业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给企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二、企业职业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防治检测不到位。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七十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企业不重视。一些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3.企业对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将主要精力和任务放在经济效益上而极少对职业病的防治投入经费,导致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4.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企业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和企业的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另外,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为企业防治职业病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此,谈谈企业应该如何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三、企业在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上的具体做法
1.认识上要重视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劳资关系的和谐;《职业病防治法》是维权最彻底、责任追究最严厉的法律之一,违法的代价非常大。职业病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如: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各种各样的损害,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是个悲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可演变成社会问题甚至造成国际影响。
2. 了解和建立相关的制度,做好前期预防
企业负责人一定要知法、守法。要依法办厂,依法经营管理。办厂之前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其一、工作场所的基本要求。要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企业使用有毒化学品,或存在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企业责任人要了解和建立职业病相关的制度:比如建立预评价与审查制度;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制度;明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知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3.将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关键环节
职业病防治工作重在管理,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并抓好关键环节。
其一,人事部门:把好人事管理关。
在招工时要做到上岗前体检:防止把职业病人招进厂;把好职业禁忌关。上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合同告知: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购买工伤保险,以防万一。
比如广东省公明街道某铸造厂1名工人从事粉尘作业,2004年6月1日被确诊为Ⅰ期尘肺,厂方赔付了9万多元。该厂吸取教训,入厂体检先拍胸片确认没问题再进厂上岗作业,2006年在招工体检的20人中就发现了4例尘肺病人,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企业职工上岗后要做到:做好在岗期间体检和离岗时体检。体检工作应和体检项目应有针对性,即应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要建立好工人健康档案。
4.企业采购部门把好物料采购关
企业的采购部门在采购原料时一定把好关。比如,采购化学品时应向供销商索取详尽的中文说明书,或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采购的材料应有合格的包装标识。应尽量选用无毒或低代替有毒、高。
5.企业生产部门把好日常管理关
一要落实防护措施。在使用原材料或化学品之前,先查看中文说明书,弄清其成份和毒性、中毒表现和防护。如果成份不明,可送样到技术服务部门进行成分分析。
二要了解所使用的原材料或化学品有无发生过中毒的案例,以吸取经验教训。
三要确保防护设施正常使用,督促员工使用防护用品等。
四要张贴警示标志,要按规定张贴相应的警示标志。
五要搞好监测评价。作业场所按规定监测评价,发现超标或一些特殊的成分及时整改。
综上,希望本文的浅显认识能对企业如何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潘立群.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思考[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年05期.
中图分类号:U4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7)03-0056-04
In-car Air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Way Of Research
XUE Zhen-rong, YANG Jing-na, WANG Xiao-hu, CHU Yan-chun, LI Yue-liu
(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Technology Center, Baoding071000, 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in-vihicle air quality control status of abroad and a company vihicle air desig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ystem and control mode, It is the design concept stage, through the recognition of materials selected material and disable bill of materials, low VOC based on vehicle interior parts design vision book, after approval of the material plan to carry on the design proposal, through SD discussion with simulations verify two tools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material plan; Finally through parts VOC big data in the database se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arts need checking list, the highest risk parts list. After the sampling, verifies the real vehicle in PT phase, has entered into the phase of mass production by sampling and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consistency control suppliers.
Key Words: VOC; SD discussion; simulation verify; disable the bill of materials
1 前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步增加,汽车逐步演变成为人们的“第二生活空间”。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在常压下,沸点为50~260℃的各种有机化合物。车内VOC浓度是表征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司乘人员的健康。2012年《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标准,标准限制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八项物质的最高浓度,促使汽车生产企业更加重视车内空气质量问题。
车内VOC的来源主要为汽车内饰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主要由塑料、胶黏剂、皮革、聚氨酯材料、橡胶、纤维材料的组合,其中VOC主要来源于以下五方面:
1.橡塑材料合成用助剂:由单体制备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所需要的助剂,如阻聚剂、引发剂、乳化剂和分散剂等。
2. 橡塑材料改性用添加剂:在塑料和橡胶改性加工中添加的各种助剂,用以改善生产工艺和提高材料性能,如发泡剂、增塑剂、抗氧剂、稳定剂和阻燃剂等。
3.零部件制造和加工过程:内饰件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4.非金属材料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光和热作用下降解所产生的VOC。
5.其他:仓储环境和运输过程中的交叉污染等。
2 国外车内空气质量管控现状
美国把室内和车内污染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经审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
2004年俄罗斯颁布《汽车交通工具乘客厢和驾驶室空气中污染物含量实验标准和方法》(P51206-2004),把驾驶室中的CO、NO、NO2、极限脂族烃(C2-C10)甲醛、甲烷的最高浓度分别作出限制,以控制车内空气的污染。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将汽车内空间视为居住空间的一部分,制定了《汽车内VOC检测方法》和《降低汽车内VOC的自主举措》。自主举措要求乘用车从2007年度发售的新车型、货车和客车等商用车需达到厚生劳动省规定的室内13种物质的浓度指导值。
2007年6月,韩国建设部颁布了《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该管理标准规定新生产汽车的挥发性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和标准。
3 某研发车型车内空气质量设计开发与管控方案
3.1 整车级目标制定
根据某研发车市场定位将整车车内空气质量目标设定为中国生态汽车评价C-ECAP得分达到14.6分。
C-ECAP简称中国生态汽车评价,是基于生态设计的理念,针对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主要环境影响指标进行的综合性评价。评价指标分为5个维度,分别为车内空气质量、车内噪声、有害物质、综合油耗、尾气排放总分100分,车内空气质量占16分,车内空气质量的8项VOC物质每项物质各占2分。以《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中的基准值要求为零分基准,以基准值X0.1为满分基准。以测量值/基准值所获得结果作为得分系数的判定依据,车内空气质量得分系数如表1所示。每项VOC物质所占的2分乘以得分系数即为该项VOC物质的最终得分。
3.2 车内空气质量整车级目标分解
汽车内饰原材料是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源头,抓住了源头实质上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根据VOC来源制定了“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个体”的设计策略,即把整车控制目标分解到零部件,再将零部件控制目标分解到材料,通过控制材料的目标来达到控制整车空气质量的达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3.3 车内空气质量开发与管控方式
车内空气质量开发与管控包括两个方面:1是研发车开发阶段的车内空气质量的设计与验证;2是研发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
整车开发流程一般分为项目策划、概念设计(产品构想)、设计开发、试制车(ET车、PT车)、生产准备、量产6个阶段。车内空气质量性能开发工作需要依据整车开发流程在各个研发阶段进行分步管控。各阶段具体工作如表2所示。
3.3.1 材料认可与禁用清单
对内饰材料搭建环保材料数据库,全面开展材料认可工作,掌握材料选用的主动权,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在指定的范围内选择材料种类。同时建立VOC禁用材料清单,即禁止使用的材料清单,如溶剂型胶水,非反应型催化剂等从源头上杜绝其使用,“倒逼”零部件供应商从材料选用进行改善。
3.3.2 设计提案
根据零部件设计构想针对每个零部件编制VOC性能达成方案即设计提案,提案中应明确材料类型,特性,且提案中禁止出现供应商名称。设计提案向材料开发部门进行传递。(例如在顶棚粘接附件的胶水开发中,应该明确胶水的类型为氯丁胶水,且胶水中的溶剂禁止使用甲苯与丁酮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但不指定氯丁胶水的厂家。)为材料的选用提供依据。在设计之初提供绿色环保材料选用的方案,提前规避零部件VOC超标风险。
3.3.3 同步研讨
同步研讨指从车型初期阶段开始,相关单位全部参与,同步实施研讨,将各部门的所有要求在会议中进行研讨,通过会议各部门达成共识输出明确书,明确书是各相关部门对零部件提出具体设计要求,达成一致意见后输出的文件。未达成共识输出告知书。告知书是项目研发过程中,对研发中未达成的问题给出原因说明并记录问题的文件。同步研讨与传统研发模式相比提高了部门间沟通效率,提高了研发进程。传统研发模式与同步研讨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举例子来说某研发车型顶盖内饰板聚氨酯发泡板的厚度为7.0mm,考虑到VOC消减方案,VOC主责部门建议发泡板由7.0mm厚度变更为6mm,但6mm泡沫板的吸音性能会有所改变,此时就需要开展同步研讨,VOC主责部门、产品设计部门、声学包主责部门三方参与,如果方案通过,VOC主责部门向产品设计部门与声学包主责部门输出明确书,如果方案不通过由声学包主责部门向VOC主责部门与产品设计部门向提出告知书,告知书中需声学包主责部门详细阐述不采纳的原因。
3.3.4 模拟验证
模拟验证是在工装样件即批量生产零件的模具、检具还未开发的条件下,依据零部件用材设计提案中确定的材料,利用现有零部件模具进行试制的方式开展,确认设计提案的有效性。
采用设计提案的材料组合使用与研发车大小、结构相近的量产车型的零部件模具进行试制,将试制的零部件进行VOC检测。譬如,某研发车型C的顶盖内饰板的用材为方案1,方案1与方案2用材不完全相同见表3所示,方案1中材料组合按照量产车D的顶盖内饰板模具进行样件试制来验证方案1是否可行有效。
3.3.5 工装样件抽检
在ET准入之前完成工装样件抽检,按照企业标准应抽检20类零部件,但目前零部件用材平台化程度高,各个车型的零部件用材与工艺大致相同,只是型面大小略有差异,为避免抽检导致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根据以往研发车型的零部件数据库会整理出TOP10高危风险零部件抽z清单,这些高危零部件均是首次抽检不合格率高于20%的零部件,其中包括座椅、顶棚、地毯、车门内护板、行李箱盖板、空调总成、车门密封条、仪表板、前围隔热垫、副仪表板。
3.3.6 整车VOC验证
在PT阶段进行整车VOC验证,整车VOC验证的前提条件为抽检的TOP10工装样件均满足要求VOC性能要求,且车辆内饰零部件均为工艺固化的工装样件,且装配完整,状态良好。
3.3.7 一致性管控
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的零部件VOC一致性管控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抽检机制;二是处理机制。抽检机制指整车厂每季度或者定期派专人到供应商工厂对零部件取样进行VOC检测。处理机制即VOC超标时进行一系列措施,比如整改、罚款等,同时要求供应商对于零部件整改进度及时汇报,实施有效持续的跟踪。
4 结语
车内空气污染正逐渐凸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整车厂在设计开发环节,需要建立车内空气质量开发流程,零部件供应商应考虑模温和模压带来的非金属材料的降解,并合理使用脱模剂,根据实际适当延长零部件存放周期,材料供应商应从配方、种类角度考虑选择低挥发性组合与材料,从而建立材料、零部件、整车企业共同参与的管控机制,以确保零部件及整车的车内空气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GB/T27630―2011[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2.
急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和多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指的是由生物性或者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导致的支气管树粘膜急性炎症[1],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咽痛、声音嘶哑、痰中带血以及肺部干湿罗音等症状,中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人群,秋冬为本病的多发季节,患者发病后,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往往会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诸多严重的并发症[2]。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每组各30例,在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10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为(38.52±6.25)岁;而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12例为女性,18例为男性,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为(38.42±6.1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全面检查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3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临床上主要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护人员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依据,比如发热、咽痛以及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2)对于咳嗽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适量的镇静剂或者祛痰止咳剂帮助患者缓解咳嗽症状,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痰液,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对患者的痰液进行检验,同时将检验结果作为基本依据,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护理;(3)辅助患者排痰。医护人员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给患者讲解排痰的方法、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咯痰,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给予吸痰护理,同时,患者排痰前后,医护人员应该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本依据,对患者口腔进行针对性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感染的出现几率。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11%,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消失和治疗时间均较短,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30
15
9
2
70.11
观察组
30
11
10
9
94.12
P值
<0.05
<0.05
<0.05
<0.05 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它实际上指的是患者由于感染细菌或者病毒等病原体而导致的支气管黏膜炎性反应[3]。通常情况下,由于中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机体免疫力低,所以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较高,大多数情况下,急性支气管炎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会累及支气管、气管,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由于支气管炎具有复发性的特点,所以治愈难度大。临床上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坚持止咳、控制感染、增强体质、祛痰、平喘以及解痉的原则[4],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11%,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较短,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临床上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不仅可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缩短治疗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海洁.张贺.布地奈德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4):46.
一、5S治理的基本概念
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它在我国企业运用广泛,很多企业甚至在5S基础上创新了6S,7S,8S等。所谓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整理(sEil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和素养(shiztuke),取其日语罗马拼音字而成。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东西分为“要的”和“不要的”,把二者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目,进行有效的标识。清扫:彻底将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人。素养:要努力进步职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5S治理始于素质,终于素质。
二、我国企业在5S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5S治理是各类产业和贸易企业进步生产率和改进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方法。当前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题目,为此着重讨论5S治理的目内涵和实施分析,旨在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有所鉴戒。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题目:
1.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某些文化不利于5S活动开展。很多人做事缺少认真的态度,忽视细节,一件事往往“差未几”就行了,此外还喜欢做表面功夫,整理现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5S活动注重细节,要求将小事做精。前面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环节自然根基不稳。
2.对5S的熟悉存在误区。有些职员包括治理职员在内把5S等同于大扫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5S活动的实施范围还应该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如:食堂、员工宿舍。假如员工的生活环境差,他们又怎么会有心思认真工作呢!由于我国企业实施5S成功率比较低,一些治理者就以为5S只是锦上添花,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企业有空闲、有时间就搞搞5S,不然就不用推行5S。
3.5S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存在题目。5S活动的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国有些企业在实施5S活动过程中却往往贪大责备,妄图短时间内就在企业内全面实施5S;又或者是实施方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虎头蛇尾。加之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方法照搬照抄。热衷于贴各种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而不是往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员工们抱着模糊笼统概念往做,效果很不好。另外,我国企业在5S活动中的执行力不够。虽有一些相关制度措施,但执行起来不问细节、没有监视、缺乏强有力的机构建设。
4.领导重视度不够。领导重视度不够是5S治理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治理者只是把5S的命令下达,而对实施进展漠不关心。例如一些高级治理职员,尽管平时口头上时刻都在夸大5S,却很少往现场。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领导职员办公室是杂乱无章的,文件、报纸像小山一样地堆放,而下面的各个机构工作会很生机无穷。这样,5S运动没有进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我国企业推行5S治理的几点建议
结合我国企业5S治理的现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题目,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促进5S在我国的发展:
1.完善5S日常治理的组织模式
推行5S治理工作如同进行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事先就要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企业各部分也应成立推行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部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等。因此,在组织构架里,5S治理刚开始时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分来推动。这个部分应该有几个职责,如设定5S的方针和目标,制定5S活动的推行工作计划并监视实施配合工作计划制定5S治理的文件体系等。转贴于
2.积极宣传5S治理的实质
在现代企业治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员工彻底理解“5S”治理工作的精神实质。通过宣传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说明推进“5S”治理工作的精神要点,让每个员工都毫无疑问的往执行,并在实行过程中,让大家参与,参观学习效果明显的“5S”治理工作的样板场所,大家相互观摩或给予指导。
3.推行5S治理的标准化
5S治理推进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要进进标准化阶段,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治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夸大系统治理,即夸大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做多少、数目多少。另外,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做好品质治理,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表率、全员参与,还要留意过程控制和治理。
4.培养5S治理的良好环境
在现代企业中。任何人都不会放弃在一个好环境中生存,但面对压抑、杂乱的生产环境必定造成压力增加和离心力加重。5S治理要从环境入手,加强“硬件建设”,促进员工“软件”,比如环境认同、企业认同、制度认同、团队认同及增效。从而培养出员工的标准意识和惯性思维,能够自觉自律达到标准
5.持续进行5S治理的监视检查
监视检查目的是通过监视,使企业的“5S”执行文件终极形成员工个人做事的习惯;从提升基本要求,达到素养及治理的良性进步。在监视检查中,企业可通过请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有效地推进现场治理工作的改进。还可成立5S检查小组,在5S推行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检查督导,保证5S治理推行达到要求和按时完成。
四、结语
总之,实施5S治理制度是一项长远的实施活动,给企业的经营治理必将会带来深层次的改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任何制度的实施和完善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实践证实,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行“5S治理”,能有效改进产品品质,进步服务质量,终极实现企业品质的奔腾。
中图分类号:R73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053-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入组患者通过随机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A组(同期放化疗组):40例,男性3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2岁(37~75岁);ⅢA期29例,ⅢB期11例;鳞癌22例,腺癌16例,未分型2例。B组(序贯放化疗组):40例,男性32例,女性8例;位年龄64岁(42~75岁);ⅢA期30例,ⅢB期10例;鳞癌20例,腺癌17例,未分型3例。两组病例基本情况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组标准
①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ⅢA期(T1~3N2M0)或ⅢB期(T1~3N3M0,T4N2~3M0,非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年龄≤75岁,PS(ECOG)0或1,体重减轻≤5%,无严重心肺肝肾骨髓功能损伤,有可测量或可评价的病灶,本人及家属同意,为不能手术的初治患者;②治疗前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EKG,胸部CT,肺FDG扫描,脑CT或MRI,腹盆腔B超和/或腹部CT,骨ECT等。
1.3 治疗方法
(1)放疗:采用三维立体适形放疗,进行常规分割:200cGy/f,1次/d,每周5次,总量60GY;放疗计划用TPS系统将胸部强化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以原发灶及肺门、纵隔转移淋巴结为GTV进行射野设计,每个靶区平均设3~4个野;放射剂量以90%等剂量曲线为参考曲线,最高剂量不超过110%。
(2)化疗方法:化疗是长春瑞滨(NVB)25mg/m2,第1天、8d,快速滴注,用药前后各静冲地塞米松5mg,用药后给予生理盐水250~500mL静脉滴注,以冲洗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第1天,卡铂350mg/m2,每4周重复。同步治疗组自放射治疗开始的第1周、4周、8周、12周给予化疗;序贯治疗组化疗4周期结束后开始放射治疗。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必要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并行心电监护。化疗期间常规补液、保肝、利尿,并适当使用止吐药。
1.4 疗效观察及毒性评定
按WHO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进展(PD)。放疗和化疗毒副反应按WHO肿瘤治疗毒性反应标准评价,分0~Ⅳ度。2组病例均在治疗完成后4周评价疗效,以治疗前、治疗后4周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近期疗效。生存期以治疗开始第1天至死亡或末次随诊时间计算。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及生存率
治疗结束后,同步组CR10例(25.0%),PR20例(50.0%),总有效率(CR+PR)75.0%,NC和PD10例(25.0%);序贯组CR5例(12.5%),PR13例(32.5%),总有效率(CR+PR)45.0%,NC和PD22例(5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2 两组毒副作用比较
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肝功、神经系统毒性及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极低且未影响治疗。白细胞下降同步治疗组发生率为65.0%(26/40),序贯治疗组为55.0%(22/40),未出现Ⅳ度反应情况,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G-CSF支持治疗下均能完成治疗。食管炎同步组发生率50.0%(20/40)与序贯组45.0%(18/40)相比发生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厌食、恶心呕吐同步组发生率为30.0%(12/40),与序贯组22.5%(9/40)比较发生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射性肺炎同步组发生率为25.0%(10/40),与序贯组20.0%(8/40)比较发生率较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放射治疗和化疗联合应用的主要依据是两者单独治疗NSCLC的疗效不佳,但两者失败的原因不同,放疗无法控制远处转移,化疗控制不了大体积的局部肿瘤。直到今天Ⅳ期或有恶性胸水的ⅢB期患者都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1,2]。目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仍属于姑息治疗,处在研究阶段,尚无标准化治疗。
1995年一些学者发表了数个探讨同步化放疗和序贯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3],711例的研究结果显示,同期化放疗的效果要优于序贯化放疗(RR0.86,95%CI 0.78~0.95,P=0.003)。但同期化放疗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3度以上)更为常见(17%~26% vs 0%~4%,RR6.77,P=0.00001)。病人的依从性较差,更为重要的是,同期化放疗这一治疗模式尚有许多问题未能明确,包括什么是化放同期治疗的最好联合方法(如放疗期间的化疗是每天、每周、还是每3周进行)、什么是化放同期治疗时的化疗药物和合适剂量、化放同期治疗时的最佳放疗分割剂量及其总剂量、什么是最佳的放疗技术(如放疗的范围)、如何有效地处理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贫血等等。因此,专家组仍然推荐序贯化放疗作为临床实践中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4]。
但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同步组治疗在对肿瘤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序贯组,治疗时间也明显少于序贯组,生存方面亦优于序贯组。同步放化疗的优点在于:①相互协同作用,化疗药物能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放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从而增强了对局部肿瘤的杀伤作用,避免了肿瘤细胞在放疗后的加速再增殖;②理论上还可通过化疗杀灭业已存在的微小隐匿转移灶,降低远处转移率;③与放化疗序贯进行相比,同步放化疗使总疗程缩短,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节省治疗经费[5]。但这种方案亦存在毒性叠加的可能性,包括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等。虽然不良反应同步组的病人稍重,但由于集落刺激因子、中枢性止吐等药物的出现,经对症治疗后均能耐受而顺利完成治疗,故作者认为放化疗同步治疗缩短了治疗周期,延长了患者的无瘤或低肿瘤负荷生存期,更有利于控制肿瘤生长,同时患者住院周期缩短,更有利于其康复和减少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Ginsberg RJ,Vokes EE,Rosenzweig K.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De Vita VT,Hellman S,Rosenberg SA. Cancer: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M]. 6thed,Philadel- phia:Lippin-cottRaven Co,2001:925-983.
[2] Socinski MA,Morris DE,Masters GA,et al. Chemo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stageⅣ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Chest,2003,123:226-243.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and Bronchial Asthma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Song Yuping, Sun Hongwei, Sun Yuying, et al.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Shandong 26104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and bronchial asthma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216 bronchial asthma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schedule table SDS, TCSQ and SSRS. With the SPSS 11.5,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variab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collected data. Results ①The bronchial asthma patients who have depression account to 49.1%. ②Depression levels of bronchial asthma patients was related negatively to 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it was related positively to negative coping style. ③Coping style of the patients affect depression directly, and social support affect depression indirectly by coping style. Conclusion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are important affecting factors for bronchial asthma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Key words】 Bronchial asthma; Depression;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抑郁作为支气管哮喘的一个主要伴发病症,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使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1]。相关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作了大量的研究,为了解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及其发生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对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的心理社会因素方面的研究尚少见报道。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交互作用模型中的两个重要的中介因素,能够调节应激事件对个体的压力,通过降低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影响应激和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2]。本研究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方面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的关系,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寻找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的原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2006年1月~2006年9月在潍坊医学院哮喘病医院住院、无精神障碍和其他严重疾病既往史、年龄在16岁以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
1.2 研究工具
1.2.1 自评抑郁量表(SDS) William W.K.Zung于1965年编制,为自评量表,该量表操作方便,容易掌握,是国内外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用得最普遍的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它包括20个条目,采用1~4级记分,其中有10道题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高。抑郁严重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判断标准:SDS评分指数在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
1.2.2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姜乾金于1993年编制,后又经增补。该问卷的条目反映的是个体具有特质属性的并与健康有关的那部分应对方式,更适宜于在有关健康的各种研究课题中使用,并在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TCSQ问卷共20个条目,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各包含10个条目,分值为各条目的累计得分。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由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并于1990年进行修订。量表包括客观支持(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条目)3个维度,分值越高,社会支持越高。
1.3 统计分析 所有量表均由被试在心理学专业人员指导下独立完成,共收回有效问卷216份,统一评分,所有有效数据运用SPSS 11.5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stepwise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抑郁状况 在被调查的21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抑郁情绪者106例,占调查总人数的49.1%,其中轻度抑郁60例,占调查总人数的27.8%,中度抑郁32例,占调查总人数的14.8%,重度抑郁14例,占调查总人数的6.5%。
2.2 哮喘患者的抑郁程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分析 哮喘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见表1)。
2.3 回归分析
2.3.1 哮喘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把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中与抑郁程度相关显著的维度作为自变量,使用Stepwise法对抑郁进行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它们能解释抑郁发生的36.7%(见表2)。
2.3.2 哮喘患者的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把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使用Stepwise法对哮喘患者的应对方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对积极应对回归显著;客观支持对消极应对回归显著(见表3)。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存在着普遍的抑郁情绪,Mancuso等对230例哮喘患者的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患者有抑郁症状[3];国内的张岚,徐大华等通过对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调查发现,78%的患者有抑郁情绪[4]。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216例哮喘患者中,有抑郁情绪者占49.1%,与Mancuso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Lazarus等人所提出的应激交互作用模型认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处于应激情境与个体的身心健康之间,调节个体对生活实践的认知,并进行行为努力以缓解和调节环境对个体的压力,从而达到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积极的应付方式可对身心健康起重要的保护作用,而消极的应对方式能够损害个体身心健康[5]。本研究通过对抑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发现:哮喘患者的抑郁总分与积极应对分数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分数呈负相关,与Haghighatgou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对抑郁的回归显著,消极应对比积极应对的回归效果要显著。说明哮喘患者所采用的应对方式特别是消极应对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其抑郁程度,与彭瑛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也发现哮喘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进入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说明哮喘患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与他所拥有的社会支持关系密切。有效的社会支持能给哮喘患者提供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帮助其树立积极面对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缓解其负性情绪。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应对压力的一种重要资源,与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抑郁反应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8,9]。本研究发现哮喘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与抑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社会支持的缺乏是影响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应对方式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社会支持没有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而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进入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说明社会支持对抑郁没有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应对方式对抑郁起间接的作用。这也验证了“缓冲作用学说”:社会支持本身对健康无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提高个体对日常生活中伤害性刺激的应对能力和顺应性,从而削减应激反应,起到缓冲生活事件的作用[10]。
由此可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在哮喘伴发抑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对方式直接影响哮喘患者的抑郁情绪,而社会支持通过影响哮喘患者的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其抑郁情绪。因此,我们在对支气管哮喘综合干预中,应考虑从多个环节、多条途径入手,既要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又要帮助其建立和利用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加大对抑郁情绪的干预力度,从而达到控制和管理好哮喘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Melissa Opolske, Lan Wilson. Asthma and depression: a prag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Clinical Practice and Epidemiology in Mental Health,2005,1:18
[2]梁宝勇,郭倩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Ⅲ.应付方式与人格.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7-9.54
[3]Mancuso CA, Peterson MG, Charlson ME. Effect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n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sthma patients. J Gen Interm Med, 2000,15(5):301-310
[4]张岚,徐大华.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2):135-136
[5]梁宝勇,郭倩玉,郭良才.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和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4):200-203
[6]Haghighatgou H, Peterson C. Cop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Iranian students. J Soc Psychol,1995,135(2):175-180
[7]彭瑛,郭文斌,王国强.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应对方式与人格关系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3):230-231
[8]Herman-Stahl, Mindy, Petersen, Anne C. The protective role of coping and social resources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young adolescent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96,25(6):733-775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40-02
一、引言
肉鸡养殖收益高、风险低,在全国各地有众多大大小小的养鸡场,鸡的养殖方法有圈养也有放养,在鸡养殖的过程中对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是降低养殖风险的有效措施。鸡感染支气管炎病,是因为受到传染性的支原病毒的感染,对其呼吸系统、肾组织进行破坏,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在鸡养殖中,需要针对支气管炎病加强防治。
二、鸡支气管炎病的症状和特点
鸡的支气管炎病在鸡传染病中属于一种传染性强和急性呼吸道疾病,这种病症的产生主要是鸡感染了冠状病毒,使得鸡的呼吸系统和肾实质组织受到损伤,一旦鸡感染这种支气管炎病就会快速的传播。支气管炎病在动物中,尤其是鸡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是目前危害我国鸡养殖业的一大重要疾病。
1.鸡支气管炎病的症状
根据以往的鸡支气管炎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其发病症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一旦鸡感染支气管炎病毒,在初期病鸡的症状为精神不振,没有食欲或者食欲不佳,出现腹泻、鼻液增多的现象,在病鸡的鼻孔和颈部周围出现明显的沾污现象,病鸡的鼻孔被堵塞,严重的影响着病鸡的呼吸,病鸡还会频繁的发挥奇怪的声音,出现频繁摇头等症状[1]。
病鸡在刚患病时,将会出现流泪、眼睑肿胀的现象,随着病鸡病情的变化,在支气管炎病情较为严重时期,病鸡的呼吸将出现严重的困难,呈现张口大喘气的现象,而且呼吸中伴有罗音,还有咳嗽的症状。
病鸡生病期间体温会有所升高,生长速度相对迟缓,呈消瘦的状态,在幼鸡患上支气管炎病时,其产生的并发症相对典型,有黏性鼻液、鼻孔堵塞、呼吸困难、打喷嚏、咳嗽等,随着病情的变化,炎症将蔓延到鸡的呼吸道,增加鸡呼吸难度,出现喘气和咳嗽的症状,呼吸中还有罗音。
在鸡支气管炎病后期,鸡的眼睑将会出现肿胀,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停止生长,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羽毛松乱。
2.鸡支气管炎病的特点
当鸡患上支气管炎病之后,其生长发育状态会受到影响,病鸡生长不良。因为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高、发病率高,在没有控制病情的状态下,将会使得更多的鸡患病,为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支气管炎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的发病率最高,幼鸡非常容易患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非常高。当鸡患病之后,其产蛋量将出现明显的下降,生长速度也会受到严重的抑制[2]。
鸡支气管炎病,可以通过食用污染的饲料、饮用病鸡饮用过的水,也可以通过带有病菌的种蛋进行传播。支气管炎的传播,是通过和病鸡生活过的环境、服用过的饲料或者是被病鸡呼吸道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用过病鸡饮用的水等,进而感染支气管炎病毒,患上支气管炎病。
一旦这种支气管炎病在鸡群中传播,病鸡将同时患有传染性鼻炎等疾病,鸡养殖场所中有非常多的鸡,而且环境较差,通风不良,为支气管炎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提供条件,增加了支气管炎传播的速度。
三、鸡支气管炎病的诊断
根据支气管炎疾病在鸡群中的传播特点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是对这种疾病进行的最为简单的诊断。针对鸡的支气管炎病诊断,主要将其分为两种:
1.血液检测
这种检测方法主要是采用血清学,对病鸡的病情进行诊断,在载玻片上滴加2滴抗原,然后从采取到的病鸡血液中,获取1滴,将其和载玻片中的抗原进行混合,于此同时做阴阳血清进行对照,在血清检测中出现“++”,则此时的血清检测结果为阳性。
采用血液检测这种诊断方法,主要是对病鸡的败血支原体进行检测,进而对鸡群疾病进行监控。当怀疑有鸡感染支气管炎病毒时,采用这种诊断方法,可以对其病情的诊断起到辅助检查的作用[3]。
2.进行病原分离诊断
这种诊断方法是采用无菌操作,对鸡进行直接接种,为了更好的保证接种质量,首先进行支原体接种。琼脂培养,在恒温箱中,进行3天的恒温培养,3天之后琼脂培养基将会由红色转变为黄色,并呈现轻微的混浊,将支原体放进琼脂培养基中,7天之后,进行观察,看是否出现典型菌落,出现典型菌落,此时判定为获病。
针对支气管炎病的病鸡,单有这种疾病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当其和多种疾病混合感染时,才会呈现出明显的症状,所以往往将这种支气管炎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混淆,为此这种疾病在诊断的过程中,要可以将这种疾病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四、鸡支气管炎病的防治
从支气管炎病在鸡中的流行特点和表现出来的症状,对病鸡的病情进行诊断,或者是进行实验室检验,确定鸡所患上的疾病为支气管炎病。这种疾病的高发期为冬季和春季,在其他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而针对这种支气管炎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疫苗接种
在动物养殖中,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就是疫苗的接种,提升动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鸡养殖中出现的支气管炎病是动物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较强的疾病,这种疾病一旦患上,将严重的影响鸡的气管和支气管健康,影响鸡的生长和产蛋。针对这种病症,在鸡养殖中需要加强预防和检测,在养殖时,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将鸡的支气管炎病毒抵抗能力提升。疫苗接种方法有滴鼻、饮水。
2.加强养殖管理
在预防支气管炎病中,加强日常的养殖管理,也是有效控制病毒传播的一种方法,当养殖环境中的温度较低时,可以采用保温措施,并加强养殖场所的通风换气。采用有效的养殖管理措施,对鸡的饲料、饮水等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病鸡通过这些途径将病毒和病菌传播给其他的鸡,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在鸡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将养殖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降低,进而降低鸡的肾脏压力,直到鸡的身体机能恢复,再将其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恢复。此外,一旦发现有病鸡,需要进行隔离治疗。
3.隔离治疗
在鸡的养殖中,控制病菌的传播,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隔离治疗,一旦发生病鸡,立即进行隔离,并对所有的鸡、养殖场所进行彻底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针对隔离治疗的病鸡,对其产生的临床针状和发病特点进行分析,采取药物治疗[4]。治疗方法可以为药物注射、向饲料中拌入相关的治疗药物等,将鸡的抗病能力提升。针对支气管炎病,及时的治疗,可以将鸡的病情进行控制,抑制其传播,降低鸡的死亡率。
五、小结
在动物养殖中,往往会因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动物自身的抵抗力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动物患病。鸡养殖中,支气管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有较强的传播能力,病程较长,针对这种疾病,一旦发现,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将鸡养殖的经济效益提升,降低鸡的死亡率。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将鸡的抵抗力提升,降低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孙红伟,曹文斌.一例鸡传染性肾型支气管炎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兽医.2008(04):29-30
慢性支气管炎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医院呼吸科常见疾病[1],老年人又好发此病,5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可达28.3%[2]。我们对在本院治疗的60例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患者进行了不同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规范临床治疗技术。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匹多莫德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医院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总共60人作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7.15±7.29岁。其中男性为32人,平均年龄58.13±7.24岁;病程4-20年,平均病程9.36±4.57年。女性为28人,平均年龄56.43±7.34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8.14±4.93年。所有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患者60人按照年龄、性别、病程均衡可比进行匹配,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匹多莫德治疗组和常规治疗观察对照组各为3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饮食情况、健康状况、疾病史、并发症等。
1.2.2 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先给予青霉素、大环内酯类、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严重感染时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并及时进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根据这两项检验结果,合理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匹多莫德治疗组给予戒烟、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每次2瓶(400mg)/瓶,每日两次共两周。
1.2.3 调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调查和分析有关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影响因素。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询问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在病房察看病历、床旁调查和询问主管相结合;在病案室收集有关资料。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咳、痰、喘、炎等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者,病情比较稳定。有效:疾病发作次数及程度减轻,一般情况出现好转者。无效:病情毫无无改善或出现加重者。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正态性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以α=0.05为检验水准。2 结 果
2.1 评价两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本次匹多莫德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对照观察组仅达到66.67%,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8 10 2 93.33
对照组 11 9 10 66.67
χ2=14.93,P
2.2 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结果显示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影响因素是感染、病程、吸烟、抗生素使用种类。3 讨 论
本次调查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较难彻底治愈的疾病,病程时间时间较长,因此发病率较高。国内外研究表明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5],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在病毒感染损伤支气管粘膜的基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痰培养结果发现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菌较为多见。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或免疫功能减弱,可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提供内在条件。
本次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感染、病程、吸烟、抗生素使用种类是影响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这些方面加强管理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措施,能提高患者治疗质量。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其病因机理、诊断、检测和治疗方法也在与时俱进,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匹多莫德治疗可有效弥补其它检测方法和内科保守治疗的不足,主要体现为其操作简便、可行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黎三明.金荞麦片联合头孢哌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66-467.
[2] 杨小燕.雷氏贝羚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0,31(5):234-235.
【中文分类图】R5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01-01
慢性支气管炎是北方寒冷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常转化为肺气肿和肺心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对慢性支气管炎57 例进行分组,对29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冬春季节发作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其中男31例,女 26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随机将29例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预防,28例患者未进行预防干预。中西医结合预防组和未预防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在冬春季节来临之前的本地区11月份,对2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口服维生素A,每天5000单位,维生素C,每天100毫克。连续服用一个月。同时口服盐酸左旋咪唑50毫克 ,每两天口服一次,连用10天。间隔10天后,再按上诉方法口服10天。在此基础上口服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水煎服。根据每年冬春季发作情况和个人体质酌情加减方药和口服天数。
1.3 疗效判定 所有采集的5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与上一年度发病季节对比,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程度减轻或消失为有效,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冬春季节发作的29例患者26例有效,3例无效。未用预防干预的28例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较上一年度同一季节发病情况相仿或加重。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为北方等寒冷地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病因较为复杂多与空气污染.吸烟.感染以及过敏等变态反应有关。此外,维生素A缺乏,使支气管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及粘膜的修复机能减弱,溶菌酶活力降低或维生素C缺乏,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强,加重了本病的发生。本病如不及时有效的控制极易发展成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所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本病有非常现实意义。在预防上临床上常用气管炎菌苗在每年发作季节前注射或者卡介苗等每年发作前注射。缺点是用药时间长,注射用药不被大多数患者接受,相比之下,口服药物经济简单,容易接受。盐酸左旋咪唑为驱虫药物,但近年来,临床报道其具有很好的免疫修复作用,能提高免疫缺陷者的免疫能力,使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和多核细胞的趋化运动,还可激活其吞噬功能。常用于肿瘤化疗.慢性感染以及顽固性口腔溃疡等免疫低下疾病的辅助治疗。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管粘膜抵抗力低下,免疫功能减退,所以使用左旋咪唑来预防。维生素A能够促进气道中上皮细胞的分化,当缺乏时,呼吸道粘膜柱状上皮细胞及粘膜修复机能减弱。因此,维生素A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完善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维生素C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还具有抗组织胺的作用,所以,维生素C可在增加气管抵抗力基础上减少渗出和过敏性刺激。具有很好的保护支气管的作用。慢性支气管炎起病缓慢,久咳不愈,每年冬春季节发作,中医认为大多内伤所致。患者日渐消瘦,神疲,多为肺阴所伤,虚火灼津为痰,肺损络伤。故常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法进行预防和治疗。首选方剂为沙参麦冬汤加减,具有甘寒养阴,润肺生津之功。沙参.麦冬.花粉.玉竹滋养肺阴,桑叶清散肺热,扁豆.甘草甘缓和中。随证加减功效更好。综上所诉,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冬春季节发作加重效果肯定,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肾上腺皮质危象
大部分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使肾上腺皮质萎缩变薄,分泌激素功能受损。患者会因疼痛、低血压或缺氧等应激反应,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对持续使用激素者,或在术前6~12个月内曾使用皮质激素超过1~2周者,在围手术期均应采用激素补充疗法。具体方法是术前1天静滴氢化可的松50mg,手术当天分别于术前、后各静滴氢化可的松50mg,术中关节腔内留置得宝松1~2ml,术后前两天每日静滴氢化可的松50mg,同时恢复常规口服药量,此时酌情减量或停用静脉用药,维持口服药量。有资料报道,在围手术期暂时的激素补充治疗,不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率。
2应激性溃疡
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围手术期精神焦虑,大量使用激素及手术创伤等很容易诱发应激性溃疡。术前2周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改服对胃黏膜刺激小、抑制环氧化酶-2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围手术期使用奥美拉唑等药物,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对术后出现黑便或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者,应立即禁食,施行胃肠减压,用冰盐水洗胃。
3假体周围骨折
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较低,该类患者具有明显的骨质疏松,对该类患者均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4感染
晚期RA患者,病程较长,活动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长期服用药物,皮肤营养不良,容易继发感染。血肿形成、接受免疫抑制剂和抗凝剂治疗易发生术后感染。术前尤其应及时发现并治疗泌尿系感染,男性患者如有前列腺增生应予治疗,以防术前导尿引起感染。THA后可长期存在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性,必须时刻警惕着身体任何部位的感染,早发现早治疗。
5风湿活动
手术前、后以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评定风湿是否活动。活动期患者术前应进行正规抗风湿治疗,待病情稳定3~6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后仍应继续进行正规抗风湿治疗。ESR、CRP持续升高及高滴度的RF患者,病情较重,应暂缓进行THA手术。另外还有些并发症如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关节内血肿、假体松动、脱位、变形、断裂等均少见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13-02
在临床上,毛细支气管炎是经常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疾病,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原,并以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最为常见。相关研究资料证实,约有三分之一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继发支气管哮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患儿健康的重要问题【1】。为了进一步探究毛细支气管炎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因素,降低疾病发生几率,笔者收集了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59例男,31例女,患者年龄在1.5个月-18个月之间,平均年龄为(3.5±1.2岁);患儿平均质量为(3.5±0.5kg)。病情分类:32例重型,58例轻型。
1.2 方法
三天内对上述患儿进行咽分泌物荧光测定或血清病原学检查。对上述患者进行五年随访,将发生支气管哮喘的患儿设定为研究组,将未生发支气管哮喘患儿设定为对照组,详细统计上述患儿的性别、年龄、肥胖、发病季节、病情、LRTI发病次数、湿疹、家族史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
35例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55例未发生,发病率为38.9%。
2.2 哮喘的主要影响关系
重度疾病、亲属哮喘史、湿疹、LRTI反复发作等是导致患儿治疗后出现支气管哮喘的危险性因素。而性别、体重、环境、肥胖等因素均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无显著关联。冬季是哮喘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1:哮喘的主要影响关系
3 讨论
在本质上来说,反复性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与AHR的发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但是,现阶段,还没有确切的指标应用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后预测哮喘的发生。因此,详细探究毛细支气管炎后的相关性因素,对于预防、控制、早期治疗哮喘的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研究资料证实,约有三分之一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继发支气管哮喘,在本文研究中证实,35例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55例未发生,发病率为38.9%,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吻合。在本文研究中还发现,冬季是支气管哮喘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究其原因主要与冬季动物、植物等过敏原暴露降低等有直接关系【3】。通过本文研究证实,重度疾病、亲属哮喘史、湿疹、LRTI反复发作等是导致患儿治疗后出现支气管哮喘的危险性因素。①通常情况下,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自身的神经调节功能与免疫功能方面均存在欠缺,进而导致了支气管哮喘、反复喘息的频繁发作。可考虑给予患儿RSV或 RSV-Ig 等预防性单克隆抗体的治疗。②众所周知,重度疾病遗传多态性与婴幼儿免疫过程有直接联系,因此,亲属尤其是直系亲属的发病史,也是导致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③湿疹也是导致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其原因分析皮肤过敏会导致全身的过敏性反应,进而导致全身性的过敏以及哮喘。④LRTI反复发作,会严重损害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免疫功能,患儿家属与医务人员必须对LRTI反复发作患儿引起相当注意,可通过卡介苗等免疫制剂来提高患儿细胞免疫力。在本文研究中,地体质量患儿不是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危险性因素,这与相关研究报道有出入【4】,可能是本文案例中低体重儿比例较低导致的。
综上所述,认清毛细支气管炎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是降低哮喘发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