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09:37: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概述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含义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的经营者为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需要不断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估,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现实给出相关意见和解决办法。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然而影响企业财务机制运行的各种内外因素所构成的财务管理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其多变性、复杂性显而易见。
(二)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为了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财务管理环境这一复杂整体,传统上大致将财务管理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等方面,这是从企业为主体的角度对财务管理环境进行的分类,而与其相对的外部环境则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等。部分理论也将其划分为宏观财务管理环境与微观管理环境,宏观财务管理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微观管理环境则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是按照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不同主体的利益进行的划分,从而对其复杂的内部结构与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将财务管理环境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对我国小微企业的现状和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界定和财务管理环境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
2011年7月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首次将小微企业纳入企业分类标准,并规定了小微企业在各行业中的不同标准: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房地产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 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可见,小微企业的经营种类多种多样,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由于小微企业独特的组织建设和经营模式,其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投资小、经营简单、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普遍合伙等特点,也正是因为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特点,才形成小微企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一方面小微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桎梏。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主要有:企业经营规模小,融资困难,经营范围受地域限制较为严重,生产成本逐年升高,国家经济扶持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本身的素质相对较低,这些方面都制约着小微企业的继续发展,而这些困难归根结底就是小微企业理财的环境问题。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和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决定小微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
按照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理论可以将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划分为内部管理环境与外部管理环境,以企业为利益主体角度划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更能全面地诠释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财务管理环境。
1.内部环境。(1)企业的组织形式。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组成人员的数量较少,投资额不大,一般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采用的多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等方式。上述几种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资金的灵活运用,同时也决定了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环境的特点,由于小微企业的启动资金较少,往往企业的经营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所以其组织结构也相对简单;同时小微企业的人员限制决定了企业多以家族性的形式存在,组织管理相对比较薄弱。(2)企业人员素质。小微企业经营人员少,多为自主创业人群,或者为合伙经营,企业内部雇佣关系不明确。小微企业经营者自主创新意识比较浓厚,相对团体合作与责任心较差,企业经营重心主要在企业生存上,很少顾及企业形象,加之规模小很难吸引人才,并且小微企业相对欠缺经营管理的正式培训,所以从总体上看,小微企业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2.外部环境。(1)政治环境。我国相对稳定和谐的政治大环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家相继出台的政治经济改革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国家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与此同时,国家鼓励自主创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政策更是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财务活动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经济运行体制、经济运行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政策、金融市场、通货膨胀等诸多方面。宏观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个体的经营和发展,并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决策。小微企业的宏观经济状况总体呈良好态势,国家为扶持小微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此类经济发展政策主要集中于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财税方面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关税以及收费减免等政策,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国家还出台了扩大抵押权范围的金融支持政策,与此同时,国家还出台了相关的财政支持政策,国家成立小微企业专项发展基金,为鼓励小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国家还成立小微企业奖励机制,同时鼓励各级财政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由此可见我国对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上述经济发展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经济发展环境,从而推动小微企业的有序、良性发展。(3)法律环境。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会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多方利益主体在经营管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利益主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形成了企业复杂的财务关系,在复杂的财务关系中为保证利益主体各方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企业经营活动中需要对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利益主体多以契约形式构建其财务关系,构建财务关系契约的合法有效性则需要法律、法规强有力的保障。小微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应遵循企业组织法规、税收法规、财务法规等法律规范的约束。因小微企业的独特性质,将小微企业从企业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为鼓励和促进小微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我国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颁布了针对解决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的财政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一方面保护了小微企业的权益,另一方面也对小微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出了一定的约束和要求。政策与法律的实施都进一步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新的经济状况的产生,其法律、法规也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诸多的财务管理环境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发展条件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分析应该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认识和分析,以指导企业的决策和发展。
三、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
多种所有制经营的经济制度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春天,也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经济环境,由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所以其在财务活动中构建的财务关系也具有独特的性质。财务管理环境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同时影响着小微企业各方利益主体构造的财务关系。企业中的同一利益主体在不同财务管理环境中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和特点,同时做出不同的决策,进而形成对企业财务关系的调整和变动,可见,在小微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是决定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经济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着政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伴随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的角色由全面控制转向为宏观调控,其调控手段也从单一的计划命令式手段转换为以法律、经济政策等为主要方式的调控手段,其调控手段的具体内容将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同时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由此可见,政府是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中的重要方面。
小微企业顺应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而产生,并在我国政府行政手段的支持下蓬勃发展,为促进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与小微企业相关的发展政策,颁布了维护小微企业利益主体的多种法律制度,此内容涵盖了从小微企业的建立到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方式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政府与小微企业在财政、税收等经济活动中结成了不可分离的企业财务关系,小微企业经营者应清晰地认识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
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和作用。两者贯穿小微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与小微企业紧密相连。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内部机制与外部现状都不尽完善,小微企业经营者应该对企业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的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关系做明确的分析,同时不断加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利用有利的财务管理环境建立良性的财务利益关系,从而为小微企业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利益。Z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是信贷资产,信贷资产产生风险即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债务人违约或信用等级降低导致信贷资产发生损失的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关于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微企业信贷的信用风险
小微企业的信贷的信用风险,主要指借款企业不能及时足额的偿还银行贷款的可能性。首先,小微企业的产品种类少经营规模小,导致资金实力弱,实物财富少,而他们的信用积累又不足,违约成本低,所以小微企业如果躲避偿还债务,容易造成信用的风险。其次,小微企业普遍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财务制度不透明,存在着上报虚假财务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的情况,银行与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用风险的产生。第三,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而很多小微企业的经营者目光短浅,只注重企业的短期利益,缺乏对企业经营的长远规划,所以企业很容易陷入经营困难,信用风险将会明显的增加。最后,小微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尚未构建现代企业管理结构,大多数的决策都由企业主个人决定,内部没有制衡机制,企业主的个人信用状况大体反应了企业的信用度,因此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存在困难,加大了信用风险。
(二)小微企业信贷的政策风险
政府针对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改变给企业带来的外部环境的变动所引发的风险即为政策风险。由于一些政策对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很多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因此而关闭。另外,一些小微企业没有明确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经营与政策相背离的项目,存在很大的政策风险。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一些技术水平低,消耗资源高的小微企业成为调整重点,逐渐的被淘汰或被限制发展,并且依法关闭了一批造纸,化工、钢铁、煤矿等相关产业的小微企业,给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带来政策风险。
(三)宏观经济恶化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一般而言,宏观经济因素可能带来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为一方面,新产品和新工艺代替老的产品和工艺,产品生命周期走到尽头,导致企业关门倒闭。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生存环境发生急剧恶化,经济周期性发展,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壁垒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这两方面导致了信贷风险的产生。
(四)行业因素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每个企业都存在于行业之中,企业生存与发展,与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市场潜力以及发展前景都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或者已经连续下滑,银行对处于该阶段的小微企业的信贷就存在着高风险。另外行业还有周期性,当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正处于低谷时期,银行对于该企业的信贷风险就加大。
二、银行防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策略
(一)加强信贷管理,创新信贷模式
针对小微企业信贷的特点,商业银行也要实行不同于大企业的有针对性的信贷管理模式,即“四单”管理,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单独进行信贷评审,单独 予以考核激励,单独配置专营队伍。特别是要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占有率、小微企业客户数量以及利润贡献率作为单独考核指标,纳入到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考核体系中去,并单独对这些指标配套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划拨专项业务发展经费,配置专项信贷额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防范与业务绩效奖励并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把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物质奖励与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规模、小微客户数量、贷款质量及效益等综合指标相挂钩,从制度上调动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授信积极性,从而促进和保障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在小微企业信贷模式上,可实行分步贷款,通过对小微企业业务细分,将整个信贷按照业务的流程进行分步发放,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二)构建针对小微企业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信用评级能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相关信息记录,以便银行对企业更加全面的了解,增加对企业信贷的可靠性。由于监控的成本高和信息的不对称,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发展的较为缓慢,银行的信用评级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而实际情况是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市场广阔。而同时小微企业不能公开的融资,因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更为依赖,银行业务中小微金融所占的比例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发展路径、风险表现建立一套适用于他们的评级指标和分析体系,从而客观的判断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
(三)高度重视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大多数为家族企业,企业经营者个人的经营管理能力,信用状况和道德水平对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首先要通过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对经营者的信用记录进行了解。其次,银行要考察经营者的社会声誉和道德水平,通过行业协会,与其接触过的供应商以及工商税务部门进行了解。同时银行要与企业经营者建立定期约见制度,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要通过与其直接的沟通,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跟踪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对于企业经营者有个人信用不良记录,社会声誉不佳的,或小微企业出现经营陷入困难财务状况不佳的情况,银行要及早的退出。
(四)及时掌握各类企业信息
银行要加强对小微企业各类信息的调查用以信贷决策,全方位多维度动态的获取企业的各项信息,商业银行要注意收集企业的纳税单据,银行对账单,水电费凭证,运输发票等大量的信息,从而准确的判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同时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与否进行核实。另外,要求企业提供销售合同,供货合同,考察双方业务往来的稳定性,以及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上下游客户的实力及信誉,要求企业提供每年的分红情况等,多渠道的验证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的识别和防控信贷风险。
(五)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
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来管理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首先,加强与信用评级机构的合作,通过外部的评级机构来帮助建设内部的评级体系,为信贷决策做参考。其实,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能够提供抵押与担保是企业进行贷款的必要条件,当企业自身不能提供足够的抵押物时,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与第三方担保公司合作的方式给企业提供贷款。
(六)严格早期预警和退出机制
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不断的变化,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时的对授信政策进行调整,实行每年压缩规模的退出计划。针对每个客户灵活制定信贷管理方案,如果发生不利的变化,及时预警,及时退出。对于已经产生的不良贷款,根据企业的还款能力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七)丰富小微金融产品与服务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急切,贷款金额少、贷款频率高的特点。在资金的使用方式、担保方式、和还款方式上进行创新,以适应小微企业对信贷的需求。
三、结束语
小微企业信贷已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来源,加强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控对银行创造利润,实现经营效益以及健康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许莉,姜小舜,夏颖朝.小企业贷款:风险识别与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 2009(03)
[2]石军伟.小企业的经营风险[J].企业管理. 2000(07)
近年来,在主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我国针对小型微利企业制订了一些优惠政策,例如税收优惠以及融资优惠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型微利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新生力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的逐渐深入和完善,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小型微利企业虽然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却仍是各类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在企业管理方面尤其是资本结构方面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由企业采用各种筹资方式所形成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小微企业只有充分重视资本结构,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一、小微企业简介
所谓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如果是工业企业,则界定为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如果是其他企业,则为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小型微利企业由于拥有的资产少,融资途径不畅,资金严重缺乏,所以在经济市场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资金问题严重。大部分小型微利企业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资金短缺问题,与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小型微利企业融资的途径更少,贷款的信用成本更高,所需提供的担保更多,更难得到充足的资金。
(2)政府支持和社会保障缺乏。第一,虽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特殊性,现有的优惠政策不足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第二,小微企业缺乏行业组织,企业难以从从中得到所需的服务。
二、小微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问题
(1)负债比率过高。小型微利企业成立资金基本来自于家庭自筹,而企业成立后,为了正常运营和后续发展,小微企业往往通过外部借款的方式来获得经营资金,因此,大多数小微企业各项负债率过高。
长期负债比率不会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压力,但是在经济困难时期却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附加的风险。一般来说,长期负债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负债压力越小,反之,则企业长期负债压力越大。长期负债虽然不会对企业的近期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会危害企业的后续发展,给企业的长期运行埋下隐患。
流动负债率越高,说明公司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越强,企业经营就越不稳定。一旦短期借款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经营。
(2)股东负债比率过高。小型微利企业大多数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融资方式主要是借款,基本没有通过股权吸收资金,因此大多数小型微利企业的股东负债比率为0%。
(二)成因分析
(1)内部原因。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全,同时经营者缺乏自我管理发展意识。小型微利企业主往往忽视对企业的管理,更因为缺乏财务报表的建立。甚至大多数小微企业是家庭经营,并无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因此基本没有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财务报表及数据。企业资金不足小型微利企业成立资金基本来自于家庭自筹,而企业成立后,为了正常运营和后续发展,小微企业往往通过外部借款的方式来获得经营资金。一方面,由于银行借款限制条件多,大多数小型微利企业难以从正规银行借出资金。另一方面,小型微利企业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基本没有股东或合伙人,使小微企业丧失了从股东方面获取资金的途径。因此,小微企业基本通过利用民间借贷进行融资。
(2)外部因素。政策支持缺乏和行业组织缺失。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特殊性,现有的优惠政策不足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同时缺乏行业组织的管理和扶持,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体系,企业难以从从中得到所需的服务,一旦面临经营问题,没有行业组织进行帮助。
三、小微企业资本结构优化
(一)内部
(1)增强经营者素质。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经营中一些问题和细节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财务制度,规范企业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同时树立相应的风险意识和法制意识,有规划的逐渐减少企业负债,降低企业负债率,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发展风险。
(2)合理规划企业发展。作为小微企业经营者,应合理规划企业发展。在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盈利能力以及该行业的发展前景,最应注意的是现有资金是否能满足扩大生产所需的资金。
(3)谨慎对待资金借贷。小微企业大多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丰富资金,民间借贷虽然有着借款门槛低、限制条件少、借贷方便等便利之处,但是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弊端,例如较高的借款利息和难以保证的借贷权益,因此,综合利弊才能进行资金的借贷。
(二)外部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国内经济增长乏力,需求疲软情况下,小微企业展现出蓬勃活力,为吸纳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证社会安定,促进城市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关注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家和地方政府认识到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出台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与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单位相比,小微企业会遇到更多的难题,财务风险是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负债引起的,企业偿债能力变化导致预期收益波动的风险。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客观存在,需要有清醒认识。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等。加强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高生存能力,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意识差
市场经济环境下,风险因素很多,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受小微企业自身弱点的影响,企业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较差,认识不足。企业各部门对财务风险没有沟通协调机制,片面认为只要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就能防范财务风险。小微企业管理者更多精力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对产销衔接重视不够,增加经营风险。为提高产品销售水平,盲目赊销,扩大债权规模,增加发生坏账的风险。
(二)资金构成不合理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履行承诺是市场参与者都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限,经营中不重视资金的配比构成,导致有时候大量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停留在流动资产甚至速动资产状态,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时候资金链断裂,致使到期债务无力偿还,商业信誉受到影响。或者到期债权无法收回,出现坏账损失,资金使用受到影响。
(三)缺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任何情况的发生都是事出有因,财务风险也不例外。市场经济的风险很多,但一些风险的出现,会留有征兆和苗头,能够提早预防,躲避风险。对市场波动非常敏感的小微企业来说,出现风吹草动,影响和冲击会更严重。小微企业缺少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对潜在的或有负债估计不足。多数小微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缺乏稳定性,无力顾及企业中长期的财务状况,对企业财务指标变动无暇关心。
(四)经营决策存在随意性
小微企业处于经济实力的成长期,经营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成败。一般情况下,小微企业是民营和合伙经营,管理模式高度集权制,经营决策主要依靠主要领导主观意识判断决定,管理工作简单化形式化,管理制度成为摆设,经营决策存在随意性。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没有足够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会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容易造成筹资投资失误,增加经营风险。
二、解决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小微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采用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模式,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认识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的财务风险,有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等,制定一系列防范风险措施。对于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各部门人员,改变传统工作作风,以市场为导向,掌握经济发展脉搏,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遵守国家法规政策,处处时时具备风险意识。
(二)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雄厚的流动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为保证小微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条件下,应当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筹集经营资金,发展生产,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凭借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小、快、灵的特点,利用资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风险。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小微企业不能坐等财务风险的出现,带给企业经营损失,威胁企业长远发展。因此,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进行预警,控制风险的发生或推迟发生,让企业有充分应对风险的时间。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依赖于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处理。进行风险预警,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需要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知识的综合利用。
(四)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市场经济不是无序竞争,更多依靠的是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经营管理者具备现代管理知识,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克服长官意识和集权思想。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经营管理知识,调动各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度,发扬民主,预测决策有依有据。经营活动中认真研究市场规律,分析企业各类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经营能力,评估企业风险水平,作出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决策。同时,经营管理者加强与财务人员的沟通,掌握企业经营状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夏海清.我国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及对策分析[J].对外贸易,2014(11):52-53.
一、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特征
1.易受小微企业主个人影响
小微企业一般是由企业主个人及与之关联人员出资创建,因此企业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准确的自身定位,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安排、人员配备等也不十分规范,内部控制相对薄弱,小微企业经营活动容易受企业主个人主观意识影响,容易出现风险意识淡薄、盲目乐观,短时间内急剧扩张、跨多个行业,家族式经营,挪用资金、随意担保,逃避债务、缺乏信用意识等一系列问题。
2.易受经济周期影响
小微企业生产规模有限,资金有限,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小微企业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或是围绕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或集中在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等区域内,为有需求的客户提品。在经济周期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小微企业因为外部环境变化、核心企业经营不善、整体经济下行等因素受到剧烈的冲击,出现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倒闭破产等情况,最终导致小微企业贷款无法偿还。
3.信息不对称
银行在受理、审批小微企业贷款时,对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信息掌握的不充分,不及时,许多信息失真。同时,金融同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互相挖掘客户,且不掌握企业在他行贷款履约情况,企业及企业主名下关联企业的整体融资情况,或有负债情况,以及企业主的信用情况等。因此无法对小微企业经营情况、资金需求合理性、偿债能力等做出准确的判断。
4.容易发生内外部道德风险
一方面是小微企业主的道德风险引发的贷款风险。小微企业实际控制人为企业主本人,日常财务行为多是按照企业主个人意愿,相对随意,当企业主个人还款意识淡薄,有意拒绝偿还贷款时,就造成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另一方面是银行员工道德风险引发的贷款风险。小微企业贷款的贷前调查阶段,需要银行客户经理对企业进行详尽的调查。但是因为小微企业贷款金额相对较小,个别客户经理缺乏风险意识,不能尽职尽责的履行岗位职责。同时小微企业主为了快速获得贷款,也会通过不正当手段笼络客户经理,触发道德风险。
二、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防控措施
1.更新风险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一方面,银行在办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之前,要对该笔贷款产生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测算,确保收益大于风险。尽量通过其他手段使风险分散,创新金融服务、提高产品覆盖度,通过增强企业与银行的粘合度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对客户进行标准化管理,借助技术优势,结合客户所在行业特点,及时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调整管理机制,实施分层经营
对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实现“支行专业经营、基层标准经营”的管理模式。支行专业经营的主要对象是业务相对复杂、额度相对较高的小微企业客户。基层标准经营主要针对的是办理低风险业务的小微企业客户。网点可以根据客户结构、区域特征等对附属网点进行分层,派遣综合素质较高的客户经理完成。
3.加快服务产品创新,突破业务瓶颈
加快服务产品创新,主要是借助传统的网点渠道和新生的电子渠道,借助大数据理论和银行后台的技术力量支持,借助政府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借助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优势,借助专业市场内小微企业的共同特征,借助同业和网络金融的先进经验,将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与新产业、新业态、新媒介、新需求相结合,创新出一系列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全新金融产品,满足小微企业客户的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4.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在受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之前,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了解。一是查询企业及企业主的银行信用情况,履约情况,了解是否存在拖欠银行贷款,履约不及时的历史记录。二是查询企业及企业主在工商、税务、海关、环保、商检等有关部门是否有过不良记录,掌握企业日常经营中的行为操守情况。三是查询企业在司法机关是否有诉讼案件及判决情况,判断企业日常守法情况。四是借助互联网等手段查询企业与上下游交易对手的交易情况,掌握其日常经营守信情况。
5.加强贷后管理
在企业办理贷款业务后,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该笔贷款加强管理。一是要借助受托支付等手段,规范贷款资金的用途。同时对自主支付方式下的贷款资金,通过查询相关单据及账务,印证贷款资金的流向。二是要定期核查企业水表、电表、税表、财务报表,核实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同时配合贷后实地走访,验证其存货、??收账款、固定资产、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主要指标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借助银行早期预警工具,对贷款的小微企业加强日常监督,根据风险提示逐一排查风险隐患。
6.创新处置方式,加快处置效率
①财务核算主体不明。私营小微企业经营者同时也是投资者,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二为一,导致企业财产与投资者家庭财产往往混为一谈,致使会计核算主体不明,会计信息失真。失真的会计信息显然不能提供有效的经营管理信息,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②小微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小微企业的大大小小事项基本上是投资者说了算,在进行财务活动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时仅凭个人意愿;财务管理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正因为如此,对会计核算也不是很重视,仅仅是做账应付检查,根本没有意识到通过对会计核算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取得的成效,从而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和完善有关的内部管理制度。
③小微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大部分小微企业是私营企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以技术含量不高的、容易模仿的初级产品为主。因此,很多投资者办企业的首要目标是挣钱,而不是把企业做大做强,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包括财务人员。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历不高,多在高中及以下;缺乏相应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主管没有或由投资者兼任。正因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甚至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会计核算是由兼职会计负责,而这些兼职会计往往身兼数个企业单位,一般一个月1到2次定期来做账,难以保证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正因为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企业的发展仅凭投资者的个人经验判断,没有一个有效的、科学的规划;同时因为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如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融资困难等,导致很多小微企业生存维艰。对于企业来说,外部客观环境无法左右,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还是可以建立和完善的。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必须的。
①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可以避免出现多头账户,减少财务管理风险。同时通过对资金使用的合理调度,当有充足的闲置资金时进行短期的有价证券投资,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可以将短期的有价证券套现,从而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效益。通过资金预算管理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资金按照既定的目标投入使用,避免资金的盲目使用。
②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效益。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可以使财务管理与日常的业务处理同步,将财务管理、生产、销售、采购等各业务部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各部门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的信息,当各部门的管理目标有冲突的时候,能在财务管理部门的协调下以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为原则,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效益。
③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作出科学有效的发展经营决策。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详尽的各项财务数据,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及效益分析,生产经营发展趋势预测,从而使决策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经营目标。
3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3.1加强小微企业投资者财务管理知识培训,摈弃落后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投资者必须摈弃落后的观念———财务管理是可有可无的,要深刻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使投资者树立起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必须要加强培训和学习。这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介,组办各种企业家(投资者)财务管理知识讲座和学习班。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投资者自觉学习企业财务管理知识,不断更新观念,树立起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只有企业投资者有了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才会重视财务管理,意识到企业必须要有专业的、高水平的财务人员,企业的资产和投资者的家庭财产应区分开来。
3.2加强有关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确保企业及时获得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购、销售、生产、财务等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同时要求有关管理人员既要懂一定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又要熟悉相应的业务知识及财务知识。因此,要对上述职能部门的有关管理人员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良好地运转,为企业及时提供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033-01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千千万万小微企业的成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小微企业不仅在我国的经济总量中占重要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国内生产总值的60%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总额的54.3%。根据当前国家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就工业企业而言,人数在20人至300人之间且年营业收入在3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的为小型企业,人数在20人以下且年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内的为微型企业。另据统计,我国的民营企业中90%以上属于小微企业。
由于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因此,很多国家出台了鼓励、支持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例如,拥有2500万家小型微型企业的美国,早在1953年便颁布实施了《小企业法》。根据法律,美国联邦政府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专门致力于为小企业提供帮助与咨询,保护小企业的利益。我国国务院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植政策主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在财税支持方面,“国九条”也从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扶持力度、加强金融服务、扩大专项资金规模、运用间接方式扶植等角度,提供了间接支持。
当外界纷纷为小微企业创造生存空间、加油打气的同时,小微企业如何克服自身顽疾也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看到,我国小微企业的存活周期却令人堪忧。据官方统计,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与发达国家的小微企业相比相差甚远,尽管如今全球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都在逐年缩短。多年来,小微企业备受诟病的主要是其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财务透明度低、人员流动大、企业生命短暂等因素。但是造成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倒闭的根本性原因主要源自于小微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企业管理者在遇到危机时无法预先洞察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无法快速适应时代变迁,而被时代遗弃。因此,小微企业管理就成为了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对于小微企业自身管理来说,在企业基本运营过程中,企业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快速诊断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小微企业评估自身管理能力,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要建立全国性小微企业管理协会或小微企业管理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国家级的小微企业管理协会或部门也是国外的一种惯常做法。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国家设有专门的小微企业管理部门和建立在大学里的管理技术咨询中心,比如美国设有小企业管理局,英国在贸工部设有小微企业管理局,德国在经济事务部下设小微企业局,比利时、卢森堡等国设有小微企业事务部,日本在通产省内设小微企业厅等。
二是要强化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相当多的小微企业经营者抱有管理无用论的态度,这种偏见在于不知道管理能给自己和企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人们的普遍思维习惯是重视一些可以看得见的、直接带来成果的工作,而管理的贡献不是由管理本身产生的,而是借助于管理实施的对象产生的。管理的价值是通过对实施对象工作结果及运营效率来判定的,比如销售额、利润率、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流程效率、执行力度等。管理的使命是完成组织目标、增强效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等。此外,由于小微企业管理能力有限,会令不合适的人承担管理工作,采用了不合适的甚至是错误的方法,或者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实施不力。
本论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国内外统筹视角下河北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332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5日
小微企业是指小型及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式企业,表现为规模小、员工少、资金匮乏、缺少健全的规章制度等,小微外贸企业指的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小微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中国加入WTO后,小微外贸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小微外贸企业达到500万个,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是它们创造的,它们在扩大就业、稳定增长、促进创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SWOT是企业战略的分析方法,是根据企业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并找出企业的优势、弱势、机会及威胁。其中,W表示weakness(弱势),O表示opportunity(机会),T表示threat(威胁),S表示strength(优势)。
一、小微外贸企业的优势分析
(一)小微外贸企业经营方式灵活,能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小微外贸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工作效率比较高。面对充满变数的国际市场环境,外贸企业经营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一个“快”字,所谓船小好掉头,正是因为规模小,小微外贸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的限制,它们的经营决策权较为集中,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迅速地采取较为灵活的应对措施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也正是因为规模小,小微外贸企业采取的用人、分配等机制也较为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实力的不足;另外,小微外贸企业更加符合市场细分的要求,更容易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
(二)小微外贸企业对所经营产品较为专业。小微外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有限,无力经营多种产品,因而产品比较单一,产品单一就能突出专业。大外贸企业为了扩张市场和壮大自己都必然选择多品种、多元化发展,因此就不可能专心做一种产品了,小微外贸企业则比较专业,它们往往将有限的资源投向那些被大外贸公司忽略的细小市场,并专注于这一市场,以求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取得更广阔的发展。
另外,大部分小微外贸企业是20世纪九十年代后外贸自主经营权放开以后成立的。这些新成立的小微外贸公司拥有新潮的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很强,它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实力和努力来赢得市场与客户,相对于昔日享受政策扶持的国有大型外贸公司,小微外贸企业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三)小微外贸企业运营成本低,价格优势大。较大规模的外贸企业由于管理层较多,内部审批制度较为繁琐,容易造成较高的管理费用,企业内部存在浪费现象,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与大规模外贸企业相比,小微外贸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公司运营机制灵活,管理难度小,成本低。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是价格构成的一部分,较低的运营成本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使小微外贸企业能以较低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小微外贸企业的弱势分析
(一)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不足。首先,小微外贸企业的主要特点就是经营规模小,员工数量多则几十人,少则只有几个人,经营的产品以小商品为主,单笔的交易额在几千至几万美元之间,超百万美元的很少。多数小微外贸企业缺乏流动资金,无固定资产,主要依靠贷款从银行获得资金,满足不了企业长期业务发展的需要。其次,小微外贸企业在管理运营、开拓市场、组织货源、抵御风险等方面存在不足。再次,大多数小微外贸企业经营的商品单一,并缺乏自主品牌,制约了小微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经营管理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多数小微外贸企业科学管理意识薄弱,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经营决策的投机性、随意性很大,经营决策一般由老总一人做出。还有些小微外贸企业采取业务员承包经营方式,由于欠缺有效的管理制度,往往会出现业务员之间互挖墙脚,争抢客户的不良现象,这使得企业整体的竞争力降低。
进出口业务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业务员不仅需要国际贸易教育背景、熟练的英语沟通能力、较强的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还要有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而小微外贸企业缺少这样的业务骨干。
(三)缺少战略眼光,获利能力差。多数小微外贸企业没有长远规划,缺乏战略眼光,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由于没有长远规划,经营决策充满投机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一项决策不是经过可行性研究得出的,而是靠直觉和兴趣决定的,这加剧了企业的市场风险,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小微外贸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生产工厂,主要采用向生产型企业购买产品的形式出口,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如果生产型企业具备了进出口经营能力,这会使得小微外贸企业在国内货源和国际市场上受到双重的打击,获利能力将大大降低。
三、小微外贸企业的机会分析
(一)政府扶持与金融机构的支持。目前,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各种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比如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公平税负,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2013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11条意见,根据“意见”,国家发改委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发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2011年,财政部会同发改委,决定从2012年至2014年,免征小微企业的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行政事业型收费22项,涉及外贸行业的有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海关监管手续费等。另外,为了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提出了低息贷款、税收减免、技术支持等政策,这些政策为小微外贸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同时,金融机构也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例如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三家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分别可发行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30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他们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将不计入存贷比考核,此举增加了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小微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内需的扩大。金融危机后国内外需求均下降,但它却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动力。近几年,我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小微外贸企业大力发展的契机,小微外贸企业应抓住契机进行产业调整,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在外需不足的环境下将市场转向国内市场,也是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
(三)出口退税率不断提高。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几年,我国政府为防止因出口下滑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陆续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部分服装、纺织品、鞋帽、机电、钢铁制品、玩具、玻璃制品的出口退税率得到了提高。提高出口退税率减少了出口成本,扩大了利润空间,使小微外贸企业在国际上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小微外贸企业应抓住机遇,扩大出口,增强抗风险能力。
另外,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温和复苏态势,外部需求增加,中国外贸发展态势良好,据《经济日报》报道,2013年上半年,中国东部地区出口9,009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速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四、小微外贸企业的威胁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近几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上扬,2010年12月31日1美元兑人民币6.6227元,2011年12月31日1美元兑人民币6.3009元,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5.11%,2012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为1.03%。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出口成本增加,如果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变,则成本增加代表出口利润的降低,这将会削弱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抑制出口。
由于小微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出口受冲击较大,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小微外贸企业不敢接长期订单,导致客户资源的流失,利润下降。
(二)新型贸易壁垒不断出现,贸易摩擦加剧。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我国出口额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上升,我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多,涉及行业越来越广泛。2013年4月,智利对进口玉米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2013年7月,澳大利亚对原产于中国的变压器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同月加拿大对华床垫用弹簧组件进行反倾销再调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外贸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发补贴、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方面的贸易摩擦,给小微外贸企业发展带来很大阻力。
(三)劳动力成本增加。高端国际贸易人才都希望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发展前景,而小微外贸企业大多工作环境较差,经常出差和加班,工作压力大,且员工福利不到位,有些企业坐落在郊县,导致这些小微企业招工难,留住高端人才更难。为了留住人才,小微外贸企业只能依靠加薪的方式,使得劳动力成本增加,降低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增加,一是结算风险较大,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使出口企业的应得货款减少,降低了小微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信用证结算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软条款信用证、伪造信用证以及欺诈、拒付等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坏账现象有所增加,全球经济低迷使得国外客户经营困难、资金短缺,他们寻找各种理由推迟付款甚至拒付货款,一旦我们与信用证或者合同稍有不符,就会面临拒付风险,使得本来资金薄弱的小微外贸企业雪上加霜,发展困难。
在今后的发展中,小微外贸企业应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外部机遇,克服自身弱势和面临的威胁,积极有效地利用自身经营方式灵活、运营成本较低、经营产品专业等优势,依靠政府扶持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在保证产品、扩大业务、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同时苦练内功,创立品牌,保持企业持久竞争力。一方面小微外贸企业要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吸收外贸人才;另一方面小微外贸企业要关注国际经济环境和汇率变化,规避汇率风险,多方寻求融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商品品质,防止贸易摩擦的产生。
主要参考文献:
二、小微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一般处于企业发展初期,隶属创业阶段。在这个阶段,决策主要由高层管理者个人做出,组织结构简单且不规范,对协调只有最低限度要求,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主要建立在非正式的基础上。由于资金、实力、经验以及企业所有者能力的限制,小微企业的理念、制度和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缺乏长远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决策。小微企业创业之初,基本上不谈战略。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或者说很不正规。一些新创办的企业,虽然员工和老板的素质相对较高,但很少能做到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去审视企业自身走过的道路和制定企业完整的发展战略,而这恰恰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和永恒繁荣所必须的。众所周知,索尼公司最初也不过是一个小作坊,但当它还是一家小企业的时候,就定下长远的战略目标,就是因为有这个长远的目标支持,使索尼和其他的小公司区别开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以看出,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决策,是许多小微企业难以成长壮大的致命原因。2.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存在着一般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企业进入到成熟阶段之前,高层决策者往往优先关注业务的增长,对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组织行为中的个人倾向严重。而在成熟的企业里,部门和团队是组织运行的基本单位,个人只能通过部门、团队和规范的制度起作用,个人行为必须遵循组织行为。我国小微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由于缺乏规范的组织运行体系和管理制度规定,企业的日常运营基本上依靠的是人治,这就容易导致个人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影响甚大,个人的风格、好恶、情绪等因素也随之影响企业的经营和管理。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缺乏有效、完善的激励机制往往使员工无法预期自己在组织中的前途和利益,看不到企业的愿景和自己目标的实现路径;个人集权也必然导致其在企业经营上的机会主义倾向。当这两种现象同时发生时,企业不可能及时觉察到制度缺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这样,企业也就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全体员工沿着最符合企业整体利益的方向去努力,或者在员工偏离企业利益方向的行为出现以后,企业又缺乏有效的机制去纠正和约束。造成许多小微企业的“短命”和“灾难”的发生。4.信用和信任危机较为严重。小微企业绝大部分的交易都是现金交易。由于缺乏信用环境和信用的平台,信任也就容易出现危机,导致所有者不信任经营者,所有者和员工之间没有信任,企业主只好处处身先士卒。然而,高层管理者事无巨细地管事,就不能有效培养管理型人才,不利于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实力打造。况且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企业主在事务性的工作上浪费大量的精力,势必影响其在企业战略层面上的深度思考。5.家长式的管理模式盛行。小微企业多采取家长式管理方式,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来自内、外的有效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小微企业家长式管理的局限性、随意性,容易造成经营的盲目性,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没有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又不注意吸纳专业人才的意见,草率进入,结果必定导致经营的失败和企业的衰败。家长式的管理模式极易导致整个企业管理水准低下,组织模式僵化,市场应变缓慢,员工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也容易造成对人才的忽视,将员工的利益和人格尊严逼到极限。这也正是许多小微企业寿命周期过短,不能长期生存的根本原因所在。6.管理层级过短,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小微企业组织结构过于扁平,管理幅度不均衡,工作中难于协调,决策权过于集中在企业主手里。就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言,企业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上随意性较强,企业主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很少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管理工作中不能做到有章可循,违规操作、不按程序办事比比皆是。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企业经营上的落败也就是预料之中的事了。
【分类号】F276.3
一、秦皇岛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大部分企业出现资金短缺,利润下降等问题。
2、融资难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而企业首选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但是,银行贷款十分繁琐,并且大部分银行并不情愿向小微企业贷款,导致大部分小微企业被迫选择自己筹款。
3、成本上升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尤其人工成本是企业比较担心的方面。
4、大部分企业愿意进行校企合作。高校的人才与技术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因此,建议企业和高校建立起常年的合作关系,为公司吸收人才与技术。
5、政府部门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大部分企业表示并没有感受到政府对于自己的帮助,相反,企业认为有关部门对于他们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效果。
二、对小微企业自身发展提出的相关建议
1、强化自我管理,提高发展质量
(1)小微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首先自身要积极适应市场的形势变化,加强技术改造和服务创新,依法、合规经营。
(2)小微企业应加强诚信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每一个小微企业都要像经营自己的产品一样维护和提高自身信誉,与银行打交道要做到“讲规则、讲信誉、讲效益”,杜绝各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欠息的行为。
2、改变固守的经营模式
目前大多数的小微企业都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大胆启用管理型人才,降低小微企业经营决策风险,提高企业经营上的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其融资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该强化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财务、质量、技术、工艺、计量、节能、安全、用工及标准化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从家族化管理向职业化管理转变。积极鼓励和引导小微企业树立开放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理念。
3、注重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小微企业应该在变中求发展,这种变主要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与社会技术同步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小微企业也要改变自身的生产和工作环境。小微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做大,影响企业规模大小的因素很多,市场的需要状况、竞争状况、文化习惯、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等已经行业发展的特点等,都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
三、对政府部门帮扶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提出的相关建议
1、政策扶持
(1)提供税费优惠,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仅凭银行的力量还是有限的,还应积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协调各部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财税支持及服务政策,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调整税负,提高工作效率,以利于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在此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实行减税减费、免税免费减轻企业经营负担;通过政策力量,对部分融资过程中必须产生的费用进行规范、降低。
(2)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政府的中小微企业局可先建立各地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收集、汇总税务、海关、金融、社保、治安、司法等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记录企业纳税情况、信贷记录、合同履约率、遵守法律等情况,供社会查询,以增加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信息服务,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切入点提供基础支持。
(3)政府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工作奖励补偿力度,推动相关机构的服务意愿,具体措施方式有:一是设立地方小微企业服务奖励资金,或者在政府对银行年度考核中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内容;二是设立补偿奖励资金,根据年度贷款余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奖励;三是地方财政性存款的存放,由财政部门联合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根据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情况作安排,以提高银行投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四是表彰激励,根据各家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额度,每年评比先进。
2、银行融资
(1)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根据小微企业的经营、生产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整套区别于传统产业、行业,个性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
(2)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核,应以企业负责人的信誉状况、水电气等费用开支正常与否、企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是否足额、薪酬福利发放是否及时等情况为主,转变原有单纯的偏重于抵押物作为放贷标准的状况。
(3)丰富融资品种。在融资产品上灵活创新,如:交存一定额度保证金的借款人互保联保贷款、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原材料半成品等存货质押贷款、应收应付货款质押贷款、小微企业经营者个人资产抵押贷款、小微企业账户限额透支、为大中型企业配套产品的产业链贷款等。
3、服务体系健全
(1)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要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培育服务机构,重点加强小微企业服务中心,技术市场信息平台、产品检测信息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专利技术信息服务平台、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小微企业物流服务平台等“一个中心、六个平台”建设。
(2)健全小微企业服务长效机制。要建立市、镇领导干部联系小微企业制度,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性较强的小微企业要密切走访,及时有效地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参考文献
1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资金是企业体内的血液,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没有保障。我国中小微企业正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紧张、融资难的问题。
11企业自身原因
111企业规模小、信誉等级低
中小微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负债能力有限及经营管理不规范等特点,使其在经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破产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普遍回避中小微企业,进而加大了企业融资困难。
112缺乏资本运作的金融人才
中小微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很难吸引和留住金融人才为其服务,对金融市场的各种融资工具、融资业务缺乏专业化的认知,企业融资仅仅局限于银行贷款、小额贷款等业务,缺乏融资操作能力。
12外部环境的原因
121银行、金融机构不愿对中小微企业借贷
中小微企业经营中,资金不足常常与资产少、经营能力不强相伴生,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利用抵押贷款等传统融资业务来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问题显然要承担很大的资本回收风险。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对企业提供贷款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指望银行和担保公司抛开利润指标、不顾自身风险给予中小微企业融资大力支持是不切实际的。
122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不足,无力支持中小微企业
各级地方政府要兼顾经济、民生、环境等发展建设,都面临着大量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对这些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困境更是无暇顾及,没有更多的资金给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帮助。
2中小微企业借助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的具体业务来实现融资。“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是指达不到股票主板市场挂牌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将公司股权挂牌交易,利用股权增资扩股、股权交易增值、股?嘀恃骸⒐扇ㄋ侥嫉染咛逡滴裥问绞迪肿式鸬娜谕ā?
21外部环境的条件基本成熟
211政策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2011年到2012年,国务院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文)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2012〕37号文),为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打好制度基础。
2012年5月,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随后的《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试行)》和《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讨论稿)》,则基本确定了证券公司在四板市场上的话语权,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性股权交易中心在各地方快速成立。
2017年2月,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草案)》,对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基本定位、监管底线、市场规则和支持措施等做出了基本的规定。
212国内多个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已经有一定的业务规模
截至2016年8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除宁波市外)共建设了38家地方性股权交易中心,目前,地方性股权市场覆盖全国的态势已经形成,基本呈现了“一省一市场”格局。
在诸多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中,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等交易中心是业务量较大、经验丰富的代表。以2016年8月25日统计数据为例,中国38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共有挂牌股份公司54412家(含展示企业),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为8860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2924家。可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本质上将为更大范围的、更多数量的广大中小企业服务。
213地方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组合融资业务
2014年7月,银监会印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发放工作。然而,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指令性”融资任务,不免给地方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和压力。如果中小微企业能够通过“地方性股权交易平台”实现资金融通,势必大大减轻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降低银行贷款需求,能够有效缓解银行的“指令性”融资任务量,进而缓解银行的信贷压力及风险。
此外,中小微企业股权挂牌交易前,必须由社会的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资产和经验状况的评估,并将社会机构的风险评估结果公开化、透明化。银行和金融机构就可以利用社会机构的评估结果对申请融资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风险评价,将这些信用资质优良、融资风险较小、发展前景广阔的优秀企业筛选出来,降低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进而达到银行、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共生、双赢的最佳状态。
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已经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相互配合,围绕中小微企业的股权融资业务,推出许多配套的组合融资业务创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挂牌贷”、“股权质押”等综合金融服务,开展与股权融资行为组合的融资手段,方便中小微企业的股权融资,增加银行收益。
22中小微企业利用股权融资有一定的便利性
221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挂牌”条件低
我国A股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是公募市场,对企业在市场挂牌的要求很高,中小微企业根本达不到相应的挂牌条件,无法实现股权融资。例如,创业板都要求挂牌企业总股本不少3000 万元、最近 2 年连续盈利且最近 2 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 1000 万元等一系列条件。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是私募市场,采用投资者和融资企业协议转让股权的形式交易,恰恰在企业挂牌基本条件方面为中小微企业降低门槛,绝大多数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的财务指标、经营年限、没有特殊的较高要求,为中小微企业挂牌实施股权融资提供了平台。
222金融中介服务公司可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一站式服务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懂得高水平资本运作的金融人才,难以开展中小微企业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专业的资本运作。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构成中包括证券公司、股权托管公司、会计事务所等金融中介服务商,它们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开展股权融资业务的一整套挂牌综合服务,对企业进行专业指导,能够为企业提供包括股份制改造、规范企业运作及纳税行为、完善公司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财务制度等一系列的增强企业信用、提高企业的资信和形象的专项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提升资本运营水平,很好地便利中小微企业利用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进行融资活动。
223股权融资业务可以倒逼中小微企业规范经营
我国中小微企业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中小微企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企业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管理者,企业普遍?用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导致企业决策太过决断,企业职员专业知识了解较少,为企业的做大做强埋下隐患。第二,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管理不规范,内部结构不完善,容易扩大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开展股权融资,需要中小微企业必须按照股权交易市场的规则执行,要定期公布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在股权融资的竞争环境下,股权融资业务可以倒逼中小微企业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从而不断提升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224企业可借助“股权交易”分散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必然存在着风险,而伴随的风险是企业高速成长后所带来的高额利润。中小微企业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进行协议股份转让、协议定向增发等业务融资,既解决资金困难,同时也可以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融通资金、将股权变现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减少优质企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将融资方式由直接融资为主转向直接、间接融资并重,为企业募集资金,促进企业资金流动性,分散经营风险。同时,通过股份转让、增资扩股、定向增发等方式能够吸纳社会上各类机构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的资金,促使社会资金转换为资本沉淀于中小微企业,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发展积累后劲,也是为各类风险资本开拓了新的退出渠道,消除了风险资本投资中中小微企业的后顾之忧。
3地方政府推动中小微企业利用股权融资的建议
地方政府建设和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给中小微企业提供开展股权融资业务的平台,借助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支持,配合银行基于“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业务的创新组合融资业务,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融资,是解决地区性中小微企业融?Y难的有效途径。
31对中小微企业股权融资活动全面落实相关优惠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124-02
一、引言
由于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要素禀赋特色,中小企业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重要性显著,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我国企业最有活力的构成部分之一。工信部联企业在[2011]300号文件中,依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及资产总额等指标,对各行业设置不同的划型标准并据此将中小企业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说法。对中小企业规模和观念的细分,是对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及政府的政策结构和制度调整的要求,体现了政策的导向性逐步提高以及金融服务重心的进一步下移。小微企业往往经营情况复杂且规模小、贷款资金可得性低。在征信体系、补偿与担保、信息披露制度不成熟,银行审贷、企业管理不完善,非正规金融信贷迅猛增长以及政策落实情况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前提下,小微信贷风险管理的发展较为迂回复杂。对此,政府已出台并完善了涉及税收收费、政府采购、金融及财政支持等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国小微的信贷风险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
二、小微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一)小微信贷发展现状
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浮出水面至欧债危机逐渐升级,国际资本市场一蹶不振。欧洲市场需求消退、贸易保护主义及欧元的汇率贬值,部分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经营发展受阻,我国经济实体的经营情况受到一定影响。受外汇占款持续上升、经济流动性过剩及通胀压力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连续十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首次下调。2012年,社会信贷融资总规模到达历史新高,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
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近年增长强劲,微贷技术与风险管理技术有所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在银行网均贷款方面优势依然明显,专营机构进一步发展,事业部制的小企业专营机构获益明显,民间金融不断阳光化,2012年初,规模约为3.5至4.5万亿元,小额贷款机构发展速度迅猛,国家开发银行近年也在小微信贷中体现了良好的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导向作用。
(二)小微信贷风险影响因素
1.经济制度背景。我国小微企业具有风险抵御能力弱,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分析能力较弱,应变能力不足等特征,经营与信贷风险受宏观经济波动及经济制度、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相对于整个宏观经济与其他经济主体,小微企业竞争力有限。对信息获取的及时性或对行业发展前景的预知能力上存在劣势;同时,企业反应决策不够敏感,自身规模又有限,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单方面承受外界带来的影响,却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恰当措施进行抵御或缓解。
2.法律法规与市场建设。由于签署的贷款合同受到各项法律法规的限制,都能对贷款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信贷审批、发放,以及在事前和事后的风险都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市场因素作为掌握较为困难但又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分析其对信贷风险影响的关键和难点就在于除了对未来市场要有合理的预期,还需要研究市场及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需求市场的转移、传递以及替代市场的出现与变化。
3.信贷模式及信息披露因素。在现有情况下,我国传统信贷模式亟待发展,商业银行的流程化改造的“信贷工厂”模式、零售模式以及商业银行专营机构模式兴起。信贷中贷款审批流程显得十分重要,大体涵盖了小微企业绝大多数的“硬”信息与“软”信息。现有情况下,“软”信息的合理判断对信贷风险管控意义重大。因此,贷款审批必须建立在高度透明的风险分析的评价之上,在信贷风险不透明的前提下,会使贷款审批变得盲目。
《贷款通则》第40条做出对审贷分离的规定,降低了发放的贷款成为潜在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也突显了商业银行风险收益不匹配,引发信贷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倾向于利用“软”信息,对不同的借款人实行差别待遇形成信贷配给行为。贷款审核与分析人员的主观因素对审贷结果也有重要影响,需要最大限度避免分析评价人员的主观偏颇。并应满足合规监管的内容,研究每笔交易贷款的贷款条例,多层次多角度监视信贷风险,尽可能多的掌握客观变量因素。
4.小微企业经营情况。企业自身而言,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信用风险上,重点在于信息不对称。伴随着我国体制转型的特点,我国小微企业管理模式较为陈旧、信息获取不足、产业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市场调查。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小微企业,技术更新不够,建立初期对资金需求量大,又缺乏足够的人力及抵押担保品,难以起步;对于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由于缺乏品牌及核心竞争力,经营受制于宏观经济波动与行业整体水平的波动影响,信贷风险可控性差。
体现在财务信息管理上,其一,小微企业现金流错配的现象较为明显,用于投融资的期限与现金流、资产负债与贷款总额的错配会引发企业贷款偿付的危机。其二,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预警与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以上原因易引发高违约率、高破产率吊销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信贷风险产生不利影响。
5.抵押/担保条例。小微企业存续变动大,经营能力不强,且具有较少的可抵押的资产,担保机构对其担保意愿不高,影响了企业贷款的增信等级。我国实物资产的担保、抵押行为存在较大困难:90%以上的中小企业厂房用地多为集体用地、宅基地,同时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至少3个)在法律上的模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难抵押问题较为普遍,还要考虑抵押品的估价、变现能力、实物价值保持时间及处理的程序费用,抵押产品的选取尚需创新。不同于美国全面的风险担保体系与中小企业管理局、金融投资公司和政府资助的多管齐下,日本政府介入的方式,贷款计划的政策指导,德国的全能银行建设及财政预算中的小企业信贷补贴,我国的担保机构尚需整顿与完善。
6.非正规金融渠道。资金供给者的身份,由于影子银行、民间金融作为非正规金融能够给一部分融资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也逐步在向光明化、规范化方向前景,但两种融资方式的开展较为隐蔽,受监管少,融资成本逐级增加,它的高利率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部分曲线流出的信贷资金在民间借贷链条出现风险甚至断裂的情况下,不仅在贷款审批中存在局限性,安全性也无疑会受到挑战,对信贷风险的影响需要综合考量。
(三)小微信贷风险综合分析
假定时期,参与人为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利润期望,在[0,]上分布,投资者只知道的概率分布。在当前小微企业选择传递信用信号X(包括公司素质、财务质量、发展前景、经营情况、偿债能力预测等),投资者观察信号X判断企业融资后经营状况在时期的实现:
其中,是给定企业信号时,企业在时期的盈利水平;/2是企业的期望价值;X/≤1表示中小企业在内失败的概率;是中小企业失败受市场惩罚;是权数。
根据根据上式得到的精炼贝叶斯均衡博弈,获得以下综合结论:第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消除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关键在于企业信用能力与企业的征信行为;第二,众多小微企业由于不规范存在各种信用问题,需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提高竞争力,使企业的信用建设得到根本保证;第三,小微企业比较弱小,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需借助征信体系、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社会信用担保体系等外来辅助力量;此外,政府的政策性扶持也会对企业信用建设起重要作用。
三、小微信贷风险政策建议
(一)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补偿担保制度
小微企业缺乏专门提供该类企业信息的机构或数据库,我国银行征信系统发展虽已取得一定程度进展,但在实际贷款中的作用并不明显,需进一步扩大该系统平台对信贷风险控制的影响。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良好的补偿与担保制度可以给予小微企业信用增级,从而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控。
(二)优化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制度
在商业银行对小微信贷的审批中,不仅要基于我国特殊情况合理考虑相关的“软”信息和“硬”信息,也应将供应链理论的思路转化到贷款中,倘若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的上下游是有固定的较为垄断且资信情况出色的企业,或者考虑到一些内在的人力资本要素对信贷风险有也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有对产业链企业的数据库的建立。此外,对商业银行审批的流程与效率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已有数据表明,拥有较少网点数的中小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争夺中小企业客户实力已有所增强。同时,商业银行专营机构进一步发展,就标准事业部至的小企业专营机构已在微贷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上取得一定成效。此外,还需抓住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扩大“信贷工厂”和零售贷款服务的实施。
(三)促进小型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服务的合规发展
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有重要的历史原因。由于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差异较大,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企业信贷问题的重要出路,同时小型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模式、风险收益比与小微企业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倘若能专于小微企业信贷,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产生规模效应,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环节有所帮助。虽然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信贷困境。但由于影子银行体系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只能是正规金融的补充。我国必须不断提升和改进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尽快出台扶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强化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在有效防范影子银行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及其市场深化,促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弥补当前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不足。
(四)满足小微企业升级转型的需要
小微信贷的核心在于企业自身,进一步深化改革、对于小微企业经济更为公正的待遇,完善公平市场竞争机制,从创业环境、财税政策、金融支持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经营环境的改善,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此外还要加强小微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制定相应的财务政策促进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以及现金流错配导致无法正常还贷影响信用等级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安仰东.风险分析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J].金融研究,1997,4:42-45.
[2] 范飞龙.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号传递模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