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创新理论范文

时间:2023-06-12 09:37: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绿色技术创新理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绿色技术创新理论

篇1

在传统技术创新的影响下,企业只是单纯的追求经济上的利益,忽视企业行为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利用大量的新技术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从而造成了自然资源,如森林、荒地、湖泊、沼泽、海岸、矿产等的不断减少,也造成了日益加剧的物种灭绝、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生态灾难。绿色技术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运用,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创新理论和实践研究上的新视点。绿色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的生态化的技术生存,即实现绿色的价值观、文明观的回归。

一、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优劣分析

(一)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

1、 政府角度。政府在绿色技术创新中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和发展计划宏观引导绿色技术开发,主要从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与监督上深入研究;强调经济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用来保障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排污税、燃料税和污染产品税;强调政府资金投入的倾斜,如对企业和相应科研机构的直接拨款、信贷优惠、政府购买企业绿色技术产品等。

2、企业角度。主要强调市场利润的驱动,通过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产品的生产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倾向,从而获得巨大的利润,并支持企业不断深入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产品的生产供应。

3、科研机构角度。形成了多层次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调科研机构与政府发展规划的协调,透析政府的环境发展战略目标;强调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企业苦于技术匮乏的时候,科研机构可以与企业联合,既能解决经费问题,又可为企业攻克绿色技术的难题;强调科研机构的国际合作与对话,充分引进与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成果。

(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优劣分析

政府机制在绿色技术创新机制中起主导作用,引导着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法律手段。法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最重要、最有效的外部强制力量,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政策,为若干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法制定实施细则,使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良好的制度环境,编制环境科技发展计划,推动建立国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二是经济手段。通过计划、立法等手段能让企业利用环境时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提高企业的生态意识。把超标收费改为排污收费,开征环境资源税,将污染环境的成本内在化,对采用绿色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等。三是资金投入。政府的投资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政府远离市场,由政府直接组织和推进技术创新,很难有效利用技术创新与市场之间的反馈回路,也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对技术创新进行适时调整。市场的需求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如何有效地引导与增加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关系到绿色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目前机制强调市场利润的驱动,通过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产品的生产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倾向,从而获得巨大的利润,并支持企业不断深入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产品的生产供应。科研机构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这种独立经济效益对自身的制约可以激励科研机构走向市场。但是同时,科研机构又必须考虑政府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所以,科研机构在透彻分析了政府的环境发展战略目标之后,可以与企业联手合作,一起开发绿色技术创新项目。

(三)基于生态伦理的企业绿色创新机制的提出

从目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论从现行机制的哪个方面出发,优或劣,其约束都是来自外部约束,是一种外部行为,一种强迫的行为,它缺乏一种内部的约束,当这种外部约束手段减弱或不完善时,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动力就会减弱或丧失。而绿色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强调其科技价值和经济价值,更主要的是把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将维持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作为追求的价值目标,所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更需要内部的约束――生态伦理思想,让企业从自身出发,自觉、主动地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二、基于生态伦理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构建

(一)基于生态伦理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内部机制的构建

生态伦理观就是把协调人与人关系上的伦理道德规范拓展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从理性角度去维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态伦理观指导着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生态环境的关系,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树立企业的生态伦理观,首先,要认识到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认识。其次,应对员工进行绿色教育,加大绿色创新和生态伦理思想的宣传力度,使员工认识到绿色技术创新的实施关系到企业自身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地树立、维护企业的“绿色”形象。再次,通过实施有效的生态管理,不仅可以促使单个企业的生态化转变,还可由点及面、推广普及,引起宏观经济环境及整个社会风尚的生态化转变。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在企业当中实行创新行为的是人,人是理性的,如果可以让进行技术创新的人,本身就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生态利益相对于当前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要的时候,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在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就会把生态伦理的因素考虑在内。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培育者和倡导者,是决定企业文化价值观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对企业生态伦理的建设起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企业家必须具备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只有企业家在企业创办初期就树立生态伦理价值观,认同这种观念,增加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并在自己的日常行为及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贯彻这一观念,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才能成为一种可能。生态伦理必须回归到企业当中,结合其生产经营管理,由纯粹的经济型管理向生态型管理转变,势在必行。实践表明,中国企业微观生态经济管理薄弱是造成绿色技术创新开展不力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建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要求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建立一种能够取得社会、生态、经济与人的发展综合效益目标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为中心,调整变革企业内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要创建生态企业文化,这就是生态管理。企业在管理的对象、目标、任务、职能等方面都应体现出生态与经济的两重性,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还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自觉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

(二)基于生态伦理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外部机制的构建

1、政府宏观调控体制的生态化。生态经济型宏观调控体制是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局的驾驭,其基本要求是国家为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一致,以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为导向,以生态经济法律、法规为保障手段调节、干预和控制体系。政府利用这一调控体系,可以矫正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效应,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就绿色技术创新层面上讲,国家的生态经济型宏观体制要体现国家对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要有所倾斜。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健康发展相统一的产业结构、生产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和消费结构;淘汰存在严重污染的产品和工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政府的宏观政策不仅要考虑社会全局、整体和长远的利益目标,还要考虑到制约全局、长远利益的生态平衡问题,中央或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时候要加大生态平衡因素的权重,这样资源才能向有利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流动。

2、建立符合生态平衡要求的法律制度。现行科技法律制度主要以传统人类中心思想为指导,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经济至上性,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中国现行科技管理的法律制度对科学技术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不够,缺少前瞻性和预警性。在中国生态法律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在现有的科技立法中导入生态理念,科技立法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明、应用和推广的标准,考虑其环境效益、生态标准;健全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法律制度,使耗费自然环境对社会产生的成本能够计入产品成本中,充分反映自然资源与环境价值;健全促进和引导生态消费的法律制度,提高绿色技术的市场竞争力,以利于绿色技术的推广。建立生态平衡的法律制度,要明确各种造成生态破坏后果的经济行为的法律责任,明确企业应该承担的生态责任,提高企业在经营创新决策过程中的生态平衡目标选择权重。

3、建立绿色生态消费伦理观。绿色消费是以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的增加来换取物质需求数量的降低的体现,当前大量绿色消费者的涌现就是对这一规律正确性的很好例证。“调查表明89%的美国公民对其购买产品的环境影响十分关心,大约有78%的人愿为购买绿色产品多支付5%的费用。在荷兰,大约70%的人在购物时会选择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根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1.3%的人认为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有益处,53.8%的人愿意使用绿色产品,37.9%的人表明购买过绿色产品。绿色消费需求是绿色技术创新的基本动因和最终目标,它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发展方向。没有大量绿色消费者的有力支撑,生态化技术创新就无法实现。因此,树立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消费者素质,规范和培育绿色市场,是促使企业走生态化技术创新之路的强有力的措施。

4、建立科研机构生态伦理观。科研机构是独立于企业的,主要从事基础科学技术研究的机构,为国家与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科学技术支持,这些基础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特别是没有太大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由此,有必要构建一种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氛围,促进科研机构加大对绿色基础生态技术的研发,加大对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上的支持。为此,国家或地方政府要从宏观上指导各类科研机构的科研方向,如制定相关绿色产业发展政策,保证科研机构科学研究的生态化,加大对绿色基础技术的开发;加强科研机构内科技创新人员的生态价值观教育,使其认识到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性,自觉地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激励,强调科研人员的人生价值、社会生态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俞国平.试析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J].生态经济,2001(12).

2、彭福扬,王胜.以绿色消费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J].求索,2005(2).

3、李鸿燕.浅析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系统的构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德)赫尔穆特・施密特著;柴方国译.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6).

篇2

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只有进行持续创新才是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即使“产品几十年一贯制”也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也许只需要一两个创新就能使企业一劳永逸,但是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买方市场环境下,如果企业一味地生产同一技术含量的产品,就会无情地被市场竞争淘汰。因而,基于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研制新的产品,持续不断地推出创新产品以获取创新效益,应该是21世纪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

企业持续创新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创新理论的研究,一些学者研究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机制问题,另外一些学者研究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宏观层面的创新问题,例如,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总体而言,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诚然,提高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能够促使企业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但是,如果技术创新不能够持续,那么推出的技术创新项目将很难给企业带来持续的效益,企业只能依靠过去的创新项目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竞争优势不能够持久。一旦其它企业推出技术更先进的产品,现有企业的技术优势将化为乌有,企业不可能再凭借技术优势获取垄断利润,因而只有持续不断地推出技术创新项目才能持续地获取竞争优势。

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只有进行持续创新才是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即使“产品几十年一贯制”也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也许只需要一两个创新就能使企业一劳永逸,但是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买方市场环境下,如果企业一味地生产同一技术含量的产品,就会无情的被市场竞争淘汰,这样例子屡见不鲜,例如,蓝色巨人IBM、通用汽车公司、苹果电脑公司以及华人企业的骄傲王安电脑公司……这些曾经令同行竞争对手胆寒的企业巨人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不能持续地推出顾客喜欢的产品而蒙受巨大的损失,有些企业甚至走上了破产的道路。因而,基于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研制新的产品,持续不断地推出创新产品以获取创新效益,应该是21世纪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在此可用昆明理工大学向刚教授(1996)的一句话来总结持续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有必要从建立企业持续创新的基本概念入手,讨论并解决其评价准则、过程与运行动力机制、集成机制、效率评价方法及实现持续创新的必要条件等理论问题,从而建立一个较系统的企业持续创新的理论框架。”

绿色持续创新及其实现机制

绿色持续创新是在各个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的基础上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对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过去那种追求产量、忽视能源、原料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不予重视的企业将受到市场的惩罚,因而推动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出旨在节能、降耗、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企业绿色持续创新已势在必行(高忠仕,2004)。根据企业持续创新定义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把企业绿色持续创新定义为:“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是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地推

出、实施旨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绿色创新项目,并不断实现创新经济效益的过程(向刚,2003)。”与一般的技术创新定义和持续创新定义相比,企业绿色持续创新增加了“绿色”和“持续”这两个特征,比较持续创新概念的几个特性,企业绿色持续创新具有绿色、技术升级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性以及企业发展持续性等特征。

篇3

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竞争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创新的企业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无法在竞争中取胜,更无法应对WTO的挑战。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环节。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为基石的,而生态经济的实现又以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

1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基本内涵

“创新”概念最早是在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使用的一词。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是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以及实现工业新的组织等内容。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把经济、技术、生态三者的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它是既有经济特征,又具有技术特征和生态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生态良性循环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可实现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应是全方面的,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就应把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生态经济文明的背景下去考虑。

我们从与一般技术创新的比较中得出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定义。一般技术创新是从企业内部经济性出发,在减少生产边际内部费用的同时,经常增加生产边际外部费用;而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在创新的各个阶段中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从而引导创新朝着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避免、不造成或很少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向协调的方向转变,以提高企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这与以往的技术创新主要是追求经济利益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新型的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生态化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一种与市场息息相关的经济活动。

2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基本前提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现必须要以实现四化为前提:使用能源的清洁化、生产废料的资源化、生产过程的闭路化、产品和服务的绿色化。

(1)使用能源的清洁化。清洁能源即非矿物能源,也称非碳能源,它在消耗时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全球环境的物质,主要指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但是,这些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除水能占5%外,其余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加起来还不足1%。正是因为我国在开发清洁能源的技术上比较落后,才使既廉价又清洁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甚小。所以,加快这些清洁能源的技术开发将有利于我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2)生产废料的资源化。当前企业生产产品所产生的废料不仅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一大难题,我们可以按照工业营养的食物网(链),使每道工序的废料成为其他工序或者其他部门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处在食物网中的企业集中起来,形成绿色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中只有绿色原料的输入及绿色产品的输出,没有废物废料的输出,既可实现废物利用,又可达到绿色标准、增加产出,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生产过程的闭路化。生产过程闭路是指在某个工业企业中使用封闭的物料循环系统,使废料重新利用起来的技术。废料的重新利用,除前述一个企业的废料直接作为另一企业的能源,或一道工序的废料作为别的工序的资源使用外,还有更深的含义,就是对废料的回收利用。废料回收利用也需要新的回收技术,否则回收本身就是一种污染严重且耗费巨大的活动。实现生产过程的闭路化可以使企业变废为宝,减少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企业竞争力。

(4)产品及服务的绿色化。产品及服务的绿色化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实现满足ISO14000检验,ISO14000的目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控制和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推动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以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以及其他相关利益的需求。为了满足ISO14000的要求,企业要在保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把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使用同样或者更少的物质消耗量来获得更多的产品,也就是提高资源的生产率和使用效率。

3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尖锐矛盾,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出现难于发展、不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提出来的一个重大战略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走一条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利益,又不损害今后几代人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在体现和本质要求。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思想基础。同时,技术创新生态化也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生态化因其对环境问题的改善和对经济促进的双重角色,正日益成为理论界、企业界甚至政府关注的对象。在环境的压力下,技术创新生态化创新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技术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企业创新研究的新发展。

当前,我国企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生态化创新和扩散严重不足。而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化创新和扩散,采用使经济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生态正效应的技术创新生态化,推行生态化、清洁化的生产方式,能使原材料和废弃物再循环利用,把污染物尽可能地削减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实现企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可见技术创新生态化创新和扩散应用可以取得巨大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技术创新生态化创新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一致,通过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实现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生态化有利于改变企业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的、落后的企业生产模式,其突出特点是浪费惊人、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

4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践意义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传统的技术创新活动虽然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但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为避免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在我国大力提倡技术创新生态化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1)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我们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两难选择。一方面我们需要高速发展经济,非此不能满足13亿人口的生存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又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为多灾害国家之一,工业整体水平落后,能耗高、经济效率低,为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所付的代价很大,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必须依靠技术创新生态化才能走出这个怪圈。

(2)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而要贯彻实现这一战略则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要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就需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化是21世纪最受人们青睐的技术,因此技术创新生态化就成为各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如果我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无疑会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3)是我国拓宽国际市场,增加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中国加入WTO以后,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已不只在国内,而是向国外延伸。然而现在许多国家对进口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只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检验,而且要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的检验。许多发达国家以保护国内环境为由,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利用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来禁止或限制某些产品的进口,限制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以我国农产品出口为例,由于受规模经济、科技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不仅深加工层次低、附加值少,而且产品污染严重,有害元素超标,在国际市场上严重缺乏竞争力。为了消除国际贸易壁垒,从根本上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这就势必要求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舞台时增加产品的技术创新生态化含量,进行技术创新生态化。中国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态化势在必行。

(4)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全人类的呼声。绿色产品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呼声,我们已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我们美好的家园。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们由此必须面对的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同时开始更多考虑将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威胁也越来越以凶猛的势头直接作用于人们本身,这在客观上使绿色价值观可以得到广泛的接受,人们呼吁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的技术创新生态化也是全人类的呼声。

参考文献

1杨光华,彭福扬.论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趋势[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8)

2吴光辉.绿色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万伦来,黄志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2)

篇4

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竞争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创新的企业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无法在竞争中取胜,更无法应对WTO的挑战。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环节。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为基石的,而生态经济的实现又以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

1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基本内涵

“创新”概念最早是在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使用的一词。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是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以及实现工业新的组织等内容。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把经济、技术、生态三者的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它是既有经济特征,又具有技术特征和生态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生态良性循环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可实现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应是全方面的,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就应把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生态经济文明的背景下去考虑。

我们从与一般技术创新的比较中得出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定义。一般技术创新是从企业内部经济性出发,在减少生产边际内部费用的同时,经常增加生产边际外部费用;而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在创新的各个阶段中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从而引导创新朝着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避免、不造成或很少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向协调的方向转变,以提高企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这与以往的技术创新主要是追求经济利益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新型的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生态化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一种与市场息息相关的经济活动。

2 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基本前提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现必须要以实现四化为前提:使用能源的清洁化、生产废料的资源化、生产过程的闭路化、产品和服务的绿色化。

(1)使用能源的清洁化。清洁能源即非矿物能源,也称非碳能源,它在消耗时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全球环境的物质,主要指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但是,这些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除水能占5%外,其余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加起来还不足1%。正是因为我国在开发清洁能源的技术上比较落后,才使既廉价又清洁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甚小。所以,加快这些清洁能源的技术开发将有利于我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2)生产废料的资源化。当前企业生产产品所产生的废料不仅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一大难题,我们可以按照工业营养的食物网(链),使每道工序的废料成为其他工序或者其他部门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处在食物网中的企业集中起来,形成绿色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中只有绿色原料的输入及绿色产品的输出,没有废物废料的输出,既可实现废物利用,又可达到绿色标准、增加产出,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生产过程的闭路化。生产过程闭路是指在某个工业企业中使用封闭的物料循环系统,使废料重新利用起来的技术。废料的重新利用,除前述一个企业的废料直接作为另一企业的能源,或一道工序的废料作为别的工序的资源使用外,还有更深的含义,就是对废料的回收利用。废料回收利用也需要新的回收技术,否则回收本身就是一种污染严重且耗费巨大的活动。实现生产过程的闭路化可以使企业变废为宝,减少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企业竞争力。

(4)产品及服务的绿色化。产品及服务的绿色化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实现满足ISO14000检验,ISO14000的目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控制和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推动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以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以及其他相关利益的需求。为了满足ISO14000的要求,企业要在保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把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使用同样或者更少的物质消耗量来获得更多的产品,也就是提高资源的生产率和使用效率。

3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尖锐矛盾,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出现难于发展、不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提出来的一个重大战略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走一条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利益,又不损害今后几代人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在体现和本质要求。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思想基础。同时,技术创新生态化也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转贴于

技术创新生态化因其对环境问题的改善和对经济促进的双重角色,正日益成为理论界、企业界甚至政府关注的对象。在环境的压力下,技术创新生态化创新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技术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企业创新研究的新发展。

当前,我国企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生态化创新和扩散严重不足。而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化创新和扩散,采用使经济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生态正效应的技术创新生态化,推行生态化、清洁化的生产方式,能使原材料和废弃物再循环利用,把污染物尽可能地削减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实现企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可见技术创新生态化创新和扩散应用可以取得巨大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技术创新生态化创新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一致,通过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实现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生态化有利于改变企业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的、落后的企业生产模式,其突出特点是浪费惊人、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

4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践意义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传统的技术创新活动虽然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但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为避免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在我国大力提倡技术创新生态化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1)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我们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两难选择。一方面我们需要高速发展经济,非此不能满足13亿人口的生存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又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为多灾害国家之一,工业整体水平落后,能耗高、经济效率低,为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所付的代价很大,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必须依靠技术创新生态化才能走出这个怪圈。

(2)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而要贯彻实现这一战略则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要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就需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化是21世纪最受人们青睐的技术,因此技术创新生态化就成为各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如果我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无疑会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3)是我国拓宽国际市场,增加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中国加入WTO以后,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已不只在国内,而是向国外延伸。然而现在许多国家对进口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只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检验,而且要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的检验。许多发达国家以保护国内环境为由,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利用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来禁止或限制某些产品的进口,限制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以我国农产品出口为例,由于受规模经济、科技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不仅深加工层次低、附加值少,而且产品污染严重,有害元素超标,在国际市场上严重缺乏竞争力。为了消除国际贸易壁垒,从根本上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这就势必要求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舞台时增加产品的技术创新生态化含量,进行技术创新生态化。中国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态化势在必行。

(4)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全人类的呼声。绿色产品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呼声,我们已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我们美好的家园。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们由此必须面对的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同时开始更多考虑将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威胁也越来越以凶猛的势头直接作用于人们本身,这在客观上使绿色价值观可以得到广泛的接受,人们呼吁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的技术创新生态化也是全人类的呼声。

参考文献

1 杨光华,彭福扬.论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趋势[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8)

2 吴光辉.绿色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 万伦来,黄志斌.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