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学全面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12 09:38: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教学全面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

篇1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学习者把握自己的学习。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表现。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同时,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

一、积极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

自主学习决定于一个人的特性。而高职学生是具有较大潜能和发展的。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给予学生情感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完全展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为体育教学中的真正主体,培养提高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的在实际体育练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在练习中具有挑战性。因此,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二、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原动力,是鼓励和推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巨大力量。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和锻炼的兴趣,使之成为能动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依据教材,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并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各种障碍,以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让其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只有真正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建立起来了,才能使学生自身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在体育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变体育锻炼为主动,这样才真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其次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是学生个体的自主行为。因此,我们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赞扬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行为,在练习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标新立异,培养自主练习,富于想象,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博思取长。只有开放式的体育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进,王娜.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4,3.

篇2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以及在国家所倡导的“互联网+”社会发展前提之下,“互联网+教育”必然成为当前社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而且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数字资源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学习媒体的大众化,必将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甚至不久的将来会在教育界引起一场革命。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常时期,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五”建设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这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快速推进等方面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这也是继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关键期。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问题,利用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解决城乡数字教育鸿沟,促进义务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新的突破口闭。因此,继续深化农村小规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建设不容懈怠。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自从《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颁布之后,全国28个项目省份开始响应,各地积极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首先,开齐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其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课堂、传递课堂等针对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中心学校或县镇学校教师通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学生开设过去无法开设的国家规定课程;贵州印发文件指导全省教学点开展资源应用;海南组织全省教学点应用现场观摩活动;福建、宁夏等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向教学点无偿发放优质资源;河南建立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支撑平台”提供适用本地教学需求的配套资源;甘肃、宁夏举办了送教下乡的活动,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进行思想指导和技术扶持;四川万源市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人停机不停,师生堂堂用”的局面。各地自创模式、普及应用,对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面实施做出积极努力。

尽管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初见成效,但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技术领域内作为一项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设和发展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难题,但是要实现数字教育教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在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点数字教育设施配置不理想。经费问题受到限制

首先,各个教学点配置好所需的信息化多媒体设备是进行数字化教育的基础,其核心问题在于网络是否畅通无阻,如若不是,则优质教育资源就不可能达到共享的效果。但我们发现这些处于偏远地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五花八门、来源不齐,而且使用问题也比较大;同时宽带也没有完全开通,有些开通了宽带的地区网速也比较慢,基本无法进行教育教学。还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因为开通宽带需要学校独自承担铺设线路和维护费用,因而也没有开通,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其次,在一些学校多媒体设备安装良好、网络畅通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使用示范课程时发现,示范课程既无法在线看也无法下载,必须进行注册,更有甚者都不知如何使用。由此可看出,优质教育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最后,就是关于经费的问题。由于各个学校多媒体使用的电费、网费都要学校自己承担,为此有些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有名无实,这也是一些教学点无法安装宽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决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进行教师信息化培训过程中,由于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中缺乏经验,没能把握住教师信息化培训内容的侧重点,进而使得农村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其主要问题在于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培训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和指导思想方面的培训,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进而使得教师的信息化培训脱离了实际操作。其结果便是教师在培训之后并没有真正学会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反倒感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难度太大、对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由于教师信息化培训没有真正落实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本来就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严重丧失了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热情,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3.教学点教师对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缺乏兴趣。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偏远地区教学点条件艰苦,缺乏优秀教师,师资问题比较多:如老龄化问题、兴趣问题、低学历问题、配置不合理问题、信息素养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学点师资问题的薄弱性是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再加之许多客观原因,山区教学点极其缺乏优秀的年轻教师,主要还是由代课教师、转正教师以及大专毕业生构成。因此他们与正规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他们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能够满足与信息化教学相对应的学科基础。同时对信息化教学缺乏热情与兴趣,面对新生事物不够积极、不愿意去学习,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讲授。其次,教学点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这主要是由于其教学点教师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网。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正规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能都比较全面,可以给教学点带来新的理念,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二是教学点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和数学教师比较多,而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则严重缺乏。

4.教学点信息化教学设备缺乏专业维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

从目前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看,其共同的不足之处是每个学校几乎都没有专业的多媒体设备维修人员。所以每当教学点遇到多媒体设备的维修问题时,学校便只能上报教育局委派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或者停用。根据案例中农村教学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来看,各教学点的信息化教育设备都缺乏这类人才的引用,不能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充分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改进策略

以目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分析、讨论,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当前深化和持续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必要举措。面对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项目的实施要求,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有效结合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政策依据与理论依据,联系实际,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加强农村各教学点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思想观念

加强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是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缺乏兴趣,也不主动去尝试,甚至都不愿意去学习多媒体的使用。还有些教师只在公开课或者评优课的时候才迫不得已去使用,主动性不够。这一切教师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对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思想观念不够积极,总觉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耗时耗力,容易让学生分心。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落后的思想局面,力促农村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

2.选择性能良好、操作简便一致的教育信息化设备

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设备问题,建议选择其工作性能良好、操作比较简便而且统一的信息化设备。尤其对于农村小规模教学点而言,尽可能配置新的一致的多媒体设备。统一的数字教育资源设备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使用经验的交流,促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g的掌握。操作简单的设备可以提高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操作简单的设备也有利于信息技术比较薄弱的教师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落后,因此操作简便的多媒体设备也有利于这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和使用。

3.进行信息技术扶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建议当地教育局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只注重理论与指导思想的培训是明显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充分地利用比较前沿的信息资源,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就明显重要于其理论的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对于这种操作技术比较强的培训,应该力促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开展实地操作演练。比如,近些年兴起的送教下乡,在一线教师队伍中帮助教师进行学习。

4.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篇3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在中小学开展创建数字化校园活动,以师生为本,从学校实践应用出发,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构建网络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环境,形成数字化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模式和过程,促进学校全面工作信息化应用的质量和水平,为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三、内容及标准

见《**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标准》(附后)。

四、创建及验收工作安排

自20**年3月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利用一至三年的时间,公布100所**市数字化校园学校,其中20**年底公布20所学校,2007年底公布40所学校,2008年底公布40所学校。

申报创建的学校于每年3月25日前上报申请创建报告。市教育局建立创建学校档案,加强对创建过程的管理,帮助创建学校研究方案,培训指导,年底进行验收公布。

五、组织领导

篇4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多年来,学校一直把“依法治校,以德树人”作为学校的办学方针;把“以人为本,为学生成功人生铺路,为教师专业成长搭桥”作为办学理念;把“管理高效、教育优质、特色鲜明、人民满意”作为办学目标。通过几代一中人的拼搏进取和不懈努力,铸塑起大兴一中的教育精神——和合精神。我们追求和而不同、合而共生的校园文化,营造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全面+特色”的和谐发展。

“全面”是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特色”是指在以下三方面寻求突破:建构以“和合”理念引领的敬业、乐群、进取为价值取向的奉献型教师队伍;建构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全面育人德育工作特色;建构“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特色。

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彰显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等多项需求,需要搭建综合的数字校园系统支撑平台,把学校各项业务整合融通起来。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1. 问题分析

(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中的应用还有待发展。整体上看,学校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方式,信息技术还没有得到常态化应用,没有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学校管理高效、教育优质、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办学理念存在差距。

(2)学校各种群体活动蓬勃发展,成绩突出,需要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以凸显和张扬这样的办学特色,需要把学校多年积淀的以德育人、竞技体育、文化艺术、科技活动等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特色展现出来。

(3)应用系统的离散、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建设完善的系统支撑平台。把数字校园规划中的“两网五平台”整合起来,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日常工作数字化,并加以应用推广来提升领导力、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科学高效的办学水平,由此来提高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2. 提出数字校园建设内容

(1)为学生的成功人生铺路: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交流平台,记录、统计学生成长的多项数据,对学生成长进行分析评价,需要建设学生成长平台。

(2)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桥:协助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科学发展,评价教育教学过程,引领教师教学相长,需要建设教师发展平台。

(3)支撑学校业务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办公流程,提高学校办公、公文流转、领导决策等效率,营造高效、智能、和谐的校园办公氛围,高效、优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实现共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需要建设协同办公平台。

(4)服务师生家长社会:为家长、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提供便捷平台,使学校的资源和知识直接共享和服务于社会,起到示范校的辐射作用,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需要重新规划设计学校的外网门户网站和内网综合应用系统。

(5)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展示学校的办学亮点,把学校的以德育人、竞技体育、文化艺术、科技活动等展示出来,需要建设学校特色平台。

(6)为实现单点登录和统一实名身份认证,需要统一基础架构,把学校现有的第三方应用和用户基础数据通过数据互操作中心融通起来;需要建设基础数据和公共资源等基础支撑平台,为建设完善的学校信息化综合应用系统奠定基础。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大量调研和认真分析,提出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学校外网门户网站、学校综合应用系统、教师发展平台、学生成长平台、协同办公平台、学校特色平台和基础数据平台,打造学校信息化综合应用环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系统支撑平台

为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与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建设基础支撑平台。通过数据互操作中心,实现单点登录和统一身份认证,使各业务模块之间数据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更进一步地在需求调研基础上结合学校现行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部署,把各应用模块融合起来。既包含了“和合”校园文化元素,又增加了新的管理内容,使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融为一体。

(1)综合办公内网和外网门户网站采用全新界面设计,融合了优秀学生作品和校园标志性文化元素,特色突出、布局合理。既保留了日常应用最多的通知公告和校园快讯两个栏目,又把多个任务模块无缝集成到即时通讯的客户端中,既快捷方便,又能及时推送相关信息,既实现了平滑过渡,又提高了办公效率。

(2)用户可以通过内网右侧的快捷图标登录到数字校园平台进行协同办公,如查看教委网通知、校内通知、电子备课、资源中心、网上报修、德育检查、考务管理、成绩分析、试卷分析、学籍管理、工资查询、信息等,使学校各项业务融入数字校园协同办公平台,这种在传承中发展的建设模式受到了普遍好评。

2. 电子备课平台和学科资源中心

为使数字校园与学校的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针对学校教学改革实验“5211三案导学”方案,我们开发建设了“电子备课平台和学科资源中心”, 为教学改革提供服务支撑平台。

将电子备课平台与学科资源中心及学校教学改革实验中的“5211三案导学”等个性化业务需求进行整合与融通,把学校开设的16个学科的教材,分版本、年级、章节整合到教学资源中心。教师们登录后即可按照自己的教学任务和角色,利用资源中心推送的资源进行备课等各项业务工作。同时,教师上传的教案,的资源等又可以补充到各学科资源中心,充实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的“建”和教学的“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解决了困扰学校多年的优秀资源流失和教学资源不能共建共享的难题。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是认识逐步提升的过程。数字校园作为促进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转变,创设校园文化环境,支撑引领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校科学、快速地发展争得了先机。数字校园应用推广是一项难度大、困难多的长期性工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校能够科学高效、快速健康地发展,是建设数字校园的主要目的,困难再多也要坚定地做下去。为此,我们制定了大兴区第一中学数字校园应用推广方案,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推广工作。

第一,电子备课平台和学科资源中心是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5211三案导学”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项目,“电子备课平台、学科资源网站群”是整合、存储、共享学校优秀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平台,也是学校领导、教师们多年的设想。教学处应成立以主管校长、主任、年级主任为领导的应用推广小组,以学科督导员、学科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为龙头的应用推广队伍,完成教师网上自主备课、学科组协同备课和学科资源上传、审核、、评优等工作。学校将定期评选优秀资源、优秀个人、优秀学科团队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二,协同办公平台、教师发展平台、学生成长平台、学校特色平台、公共资源平台等系统,各处室应根据各栏目涉及的相关内容,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与更新。

各处室主任应根据本部门的工作需求提出建设内容,及时更新栏目信息并逐步完善各应用平台的内容。

第三,信息中心要针对不同应用内容安排相应的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层面上协助各年级处室完成相应栏目的使用推广工作。及时了解应用中的各种问题,协同承建方不断提出建设性建议,为数字校园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广泛地应用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

综上,数字校园是在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主要任务及各种软硬件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化空间,实现环境、资源到学校各项工作的信息化,于科学发展中达到教育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和谐统一,有效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共建共享。通过数字校园建设巩固学校已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系统完善学校运行管理机制,提高领导和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与教师的工作负担,使素质教育得以落实,从而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实现学校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成果在2014年5月7日“大兴区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总结会暨第二批区级数字校园实验学校建设项目启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分享,对全区数字校园建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专家点评

作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的第一批实验学校,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的数字校园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一,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突出重点进行建设。在众多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途径中,与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结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切实需求相结合,是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大兴区第一中学以学校教学改革实验“5211三案导学”方案为基础,开发建设了“电子备课平台和学科资源中心”,为教学改革提供服务支撑平台,形成教学改革业务线的支撑,使数字校园建设直接切入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环节,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示范性经验。

篇5

一、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优势

北京数字学校的初创,起源于中小学名师同步课程的录播,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课程走在前面,高中课程也将陆续推出。由于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教委的直接领导,北京数字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师资力量和物质条件,现已推出的名师同步课程展现出极大的优势。

第一,授课教师均从北京市各学科最优秀的教师中选聘,水平高,语言素质好,备课充分,对教材的分析讲解到位。有很多节课还整合了多位教学专家的集体智慧,堪称全市的最高水准。

第二,特别凸显教师的主导性,对课程的控制性强。教师可以充分展示具有个人色彩的学科思想、学科知识理解,以及个人风采。

第三,教学内容完整,教学环节紧凑,课时运用效率高。

第四,视频点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于不能保证正常课堂学习的学生(如因病、事假落课的学生)非常有益,方便不同需要的学生多次学习、反复学习和超前学习。

第五,很多教学内容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为教学中许多传统难点内容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六,复习课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很有帮助,可辅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和方法。

第七,互动英语的开设,方便了学生,使英语学习延伸到课下,延伸到家庭。

第八,在课程教学后,数字学校开设了精华区提问,还将提供课程介绍、教学工作计划、课件资源等。名师同步课程为缺少经验的青年教师指明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向,示范了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科教研活动提供了素材。

此外,北京数字学校实行实名制应用制度,保证了网络应用的严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为今后数字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不足

由于开设时间尚短,北京数字学校目前提供的课程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缺乏互动,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教学类似,没有展现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具体如下。

第一,学生被动听讲,无法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流;授课教师感受不到学生听课的反应。整个课堂缺乏活力,缺少灵动。

第二,课堂里没有学生,提问、练习均由教师自问自答,小组活动也只能讲讲要求,给个样本。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与不同解法,无法得到教师的点评。

第三,不考虑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无法设计不同深度与难度的课程,没有因材施教。

第四,学生听课时,记笔记时间短,看哪本教材和哪页书没有提示。一些课堂板书内容、例题展示时间短,看不清楚,学生听讲难以跟上。

第五,不少教师在授课时面容呆板,严肃有余,亲切与生动不足。课堂的说教与灌输性强,使名师们的教学艺术大打折扣。

第六,一般是学生独自听课,缺乏同伴交流与互助。

第七,学生在搜寻学习内容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利用数字学校过程中,自控力差的学生可能“涉足”其他网站,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这也是需要重视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从名师课程到数字学校的全面发展

名师课程是北京数字学校的主体,同时还开设了学习中心和互动英语等项目。然而,只有这些内容还远远不能构成一所完整的学校。北京数字学校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自身也需要全面发展。下面仅就北京数字学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数字学校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

学校要继续开好名师课程,进一步丰富德育、智育活动,同时也要增加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内容。

2.对名师课堂的改进意见

(1)课堂教学建议现场增加学生听课,师生互动。但是,对课堂提问、回答和讨论要进行有选择的编辑,使之构成有效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质量与高效,同时配合名师课堂安排在线答疑。

(2)对优质课程的开设,在名师范围内公开“招标”,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做到精益求精。同时,开设以内容取胜的学科讲座(如科学史,世界文化、文学,英语词汇、写作、语法等)。

(3)教师授课不仅要内容科学、语言好,还要有镜头感,会表演,能抓住观众。课堂提倡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形成数字学校自己的“百家讲坛”。

(4)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灵活机动的特点,除按教材章节授课之外,对一些学生容易困惑的问题,学科知识的难点、重点和兴趣点,提供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料,便于学生和教师选择观看。

(5)同课异构,推出适合不同水平不同需要学生学习的课程。

(6)开设互动作文项目,聘请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及时点评。

(7)将数字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平台,成为教师学科培训的基地。设立学科专家咨询点,方便青年教师与名师交流。

3.开辟专家名人报告、课外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等栏目,精选内容,供师生参考和参与

4.开辟栏目,展示学生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成果,展示师生的各种才艺

5.举办北京数字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最受欢迎的教师”、“最受欢迎栏目”、“优秀学员”等评选活动

6.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网站的先进经验

篇6

由IT和CG技术当作中心的数字媒体行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多个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快速发展,逐渐对于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模式造成影响,已经成为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数字媒体这个行业最近几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和改革策略。

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教学体系不健全。由于进入新的数字时代,以往教学方式明显无法满足教学方面提出的需要。部分高校在参考国外办学经验的过程中,在课程构造和设置以及教学形式这些方面实施了变革,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门新兴的艺术模式,当前还不具备相应的理论沉淀,我国针对这方面的教学明显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这门课程属于文科和理科以及艺术和技术集一身的综合学科,必须要相关学科知识当作理论根据,实施艺术创作。而高校过度重视对于软件的学习,大部分高效设置的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其实包含很多软件操作类的课程,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没有重视艺术方面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没有对应的理论知识,完全成为了软件实践类的学科。

(二)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这个专业,专业教师匮乏这一问题逐渐凸显。目前这个专业的教师,通常均是别的专业转型到这个领域当中,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均存在大量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条件还停滞在之前的基础上,不具备要求数量和质量的专业设计教师以及设施,促使大量的教师被一人多用,有些甚至超过自身擅长探索的艺术领域,这也是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设备不完善。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属于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极强的学科,这就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要摒弃以往艺术教学的方式。另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新设施当作支持和保证。新的思想和创意以及技术不断加快发展,不断开发出新的软件,教学设施的持续更新换代直接引发一场数字艺术行业的变革。而高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大量教学方式以及理念和技术设施问题,因为很多因素无法解决,导致其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数字媒体艺术这门课程属于一门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型学科,培养出不仅懂得艺术设计特点,同时还掌握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并且能够操作有关应用以及后期制作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数字艺术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设计人才方面的需求属于多样化的,要求其教育必须要走不一样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和整合这个发展道路,全面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现代人才多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还有组织和沟通以及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十分有利。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的新媒体艺术教育,一定要体现其总体观点以及全面思想。针对学科交叉结合的理念,击破同一个校园当中不一样院系之间的界限,以及高校之间的界限,每个学院和系部均能够相互合作和促进,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设计艺术人才。

(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改革,课程构造和师资团队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第一个,作为新媒体艺术教育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扩展视野,更新理念和知识,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这门复合型新兴艺术学科,要求教育必须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获取和掌握新媒体艺术发展情况,可以站在某个高度抓住最新和最尖端的信息。新媒体艺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极强,并且发展速度极快的艺术模式,所以,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信息,持续优化自身知识系统。并且,高校还要尽可能的完善当前教师培训制度,可以给大量年轻教师提供更加深入学习的机会,进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

(三)提升实践环节。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当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要求高校必须要给予社会实践高度的重视,由创新文化行业加快发展当作契机,加强产和学以及研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必须要给文化创新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在有关发展纲要当中明确表示,我国必须主要发展就中类型的文化行业。而苏子媒体艺术几乎大部门均和文化行业相关。经过具体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制作,增强高校艺术教育和社会之间的衔接,提升学生实践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对于总体行业系统良好的循环十分有利。当前在我国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当中,不具备相应的设计时间,这也是影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数字媒体教育专业的师生一定要主动寻求并且制造条件,把专业教学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极强的社会适应以及竞争能力。并且还要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实践基地具有的桥梁功能,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和教育以及人才资源,和企业以及地方发展要求结合,研究并建设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场地,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以及改革策略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不是十分乐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培养人才的水平。通过采取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提升实践环节等改革策略,能够有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发展。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给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加快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与思考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3-84.

篇7

本次会议由FAB精彩集团副总裁、中国数字教育产业创新联盟执行主席黄克雨主持会议,张鸿成、王松山、黄克雨、杨竖昆、张立、王军、薛启亮、熊玉梅、刘彤、于又燕、王德恒、杨新军、赵素阁、袁茂峰、黎颖、刘子鸥、肖靖涵等参加此次座谈会。会议中大家针对“中国数字教育产业创新联盟”对未来的发展推进做了深度的讨论分析。

在参观中国数字教育产业创新联盟主席单位FAB精彩集团总部后,由中国数字教育产业创新联盟主席张鸿成致词,然后“中国数字教育产业创新联盟座谈会”正式开始。

首先,集团副总裁、中国数字教育产业创新联盟执行主席黄克雨发表讲话并指出:“中国数字教育产业创新联盟是中国数字教育产业创新联盟为背景、以“推进中国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现代化进程”为目标、以国内数字教育产业最具影响力的产学研单位、教育装备部门、教育技术组织和个人自愿组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创新合作性质的组织。发起单位有60余家,如:FAB精彩集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法规处、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星球地图出版社、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教育厅中小学图书馆工委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学室、江苏省电化教育馆、江苏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江苏省扬州市电化教育馆、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站、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辽宁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革新》杂志社、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河南省焦作市教育学会、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科所、北京第161中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学校、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扬州市经济开发区城乡管理局等。并针对FAB的5C机如何广泛运用到校园市场制定了详细设想。”

篇8

为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10月13日上午,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现场会在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综艺厅举行,全省各所承担2014年至2016年省中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学校及未承担该项目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副主任科员詹宗超主持。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调研员吴艳玲、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黎国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罗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信息化专家王强、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员陈建国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此次议旨在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校长陈仕楷在大会上介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沙溪理工学校作为国家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推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教学模式。他表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学校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沙溪理工学校副校长冯子川作了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推广使用》的发言,肇庆市农业学校副校长曹希培作了题为《立足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及使用的相关经验。

在当天下午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会议上,罗俊主任介绍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情况,展示了相关成果。吴艳玲调研员总结了广东省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绩,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回顾展望,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全省概况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我省从2014年起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旨在提高信息技术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成果真正落到教学实处,让信息化成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是我省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两大任务,为此,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资助这两个项目立项,以实现让学生在实训室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技能学习任务,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开展教学,完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辅导及实训学习成果的评价。所有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广东省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与全省中职学校师生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省顺应这一潮流,《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要求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建立全省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生学籍、资助和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就业和人才培养信息。建立职业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员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信息化考试平台,支持远程教育和自主学习。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善的省级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是广东省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重要工作,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实施,我省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三通两平台”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技能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尤其是实训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助力下不断改进和创新,屏幕上教师一对多的直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另外,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自主学习、拓展学习有了新的平台与途径。数字化还使教学资源的集约利用、校内共享、区域共享、全省共享变成现实,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不足的难题。这一做法及推广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做出了很好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提出两个引导性原则,一是引领性。要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二是实践性,要建设突出职教特色,对接岗位技术技能培养,支撑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核心课程,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实训室学习系统。在“引领性”与“实践性”的导向下,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进行项目申报,涌现出沙溪理工学校、肇庆市农业学校等一批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先进学校。

沙溪理工学校作为项目建设学校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项目建设促进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和推广,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2014年7月,沙溪理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成为当年广东省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建设立项项目,项目建设历经公开招标、校企共建、中期检查、运行使用、结题验收等环节,于2016年9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目前,系统使用效果良好。2015-2016年,工艺美术专业申报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申报的院 《一体化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会计专业申报的《移动教学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再获批准立项。

沙溪理工这四个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均以原有的实训室(工作室)为基础进行改造,建设和强化数字化课程学习功能,除配备学生学习用电脑、教学服务器或教师电脑、智能会议通教学投影设备、视频音频录播系统以及接入校园网外,重点是校企合作开发了各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和教学资源包。其功能主要涵盖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视频录播与存储、虚拟仿真、课堂交流讨论、教师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学习评价、校企连线等,师生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使用。

篇9

此次会议旨在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校长陈仕楷在大会上介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沙溪理工学校作为国家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推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教学模式。他表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学校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沙溪理工学校副校长冯子川作了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推广使用》的发言,肇庆市农业学校副校长曹希培作了题为《立足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及使用的相关经验。

在当天下午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会议上,罗俊主任介绍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情况,展示了相关成果。吴艳玲调研员总结了广东省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绩,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我省从2014年起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旨在提高信息技术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成果真正落到教学实处,让信息化成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是我省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两大任务,为此,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资助这两个项目立项,以实现让学生在实训室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技能学习任务,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开展教学,完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辅导及实训学习成果的评价。所有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广东省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与全省中职学校师生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省顺应这一潮流,《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要求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建立全省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生学籍、资助和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就业和人才培养信息。建立职业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员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信息化考试平台,支持远程教育和自主学习。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善的省级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是广东省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重要工作,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实施,我省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三通两平台”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技能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尤其是实训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助力下不断改进和创新,屏幕上教师一对多的直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另外,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自主学习、拓展学习有了新的平台与途径。数字化还使教学资源的集约利用、校内共享、区域共享、全省共享变成现实,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不足的难题。这一做法及推广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做出了很好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提出两个引导性原则,一是引领性。要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二是实践性,要建设突出职教特色,对接岗位技术技能培养,支撑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核心课程,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实训室学习系统。在“引领性”与“实践性”的导向下,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进行项目申报,涌现出沙溪理工学校、肇庆市农业学校等一批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先进学校。

沙溪理工学校作为项目建设学校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项目建设促进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和推广,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2014年7月,沙溪理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成为当年广东省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建设立项项目,项目建设历经公开招标、校企共建、中期检查、运行使用、结题验收等环节,于2016年9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目前,系统使用效果良好。2015-2016年,工艺美术专业申报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申报的院 《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会计专业申报的《移动教学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再获批准立项。

沙溪理工这四个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均以原有的实训室(工作室)为基础进行改造,建设和强化数字化课程学习功能,除配备学生学习用电脑、教学服务器或教师电脑、智能会议通教学投影设备、视频音频录播系统以及接入校园网外,重点是校企合作开发了各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和教学资源包。其功能主要涵盖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视频录播与存储、虚拟仿真、课堂交流讨论、教师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学习评价、校企连线等,师生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使用。

篇10

1 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内涵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内涵

教育领域处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必然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之带来的是教学手段、教学思想、以及评价教学的标准等关系到教育基本问题的巨大的革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就是指:高等院校着眼于现代信息化手段技术的现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自身教育水平的发展的,全面变革高等教育执行过程中的理念,最终培养出掌握与新知识经济背景相适应的人才。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要跟踪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技术,引进高效率的科研、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提高我国高校教学教育质量和全面服务范围和水平。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等院校发展在当今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衡量标准。

1.2 教育信息化体系的相关问题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系统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建设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关系到整个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教育信息化体可以达到不同层面的理解。从硬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信息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体系成功建立运行的起点; 从软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相关制度和机构是保证教学平台信息化和教学资源成体系的保障,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硬件与软件、设施和制度相互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相互促进,是信息化教育完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校园数字化的内涵

校园数字化是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的学校平台,该平台的使用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便捷的教育、学习、交流活动,从而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拓展校园的领域,使其跳跃出传统教育的范畴。校园数字化的健设意味着传统校园在教学效率、校园功能等方面的提升,达到教全面信息化的新高度。

总而言之,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校园,使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 集成和管理当今的信息资源,构键科学合理的用户管理、调度权限;数字化校园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统资源一管理、统权限一控制的角色,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传统大学所不能发挥的功能。数字化校园也因此把学校的建设面向校外,面向社会,超越了时间空间的信息化虚拟大学。

1.4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建设数字化校园,其目标与要求在某些方面是契合的。该目标的显著特点是建设能够自动化办公、应用计算机手段辅助教学、蕴含现代信息化核心文化的校园。数字化校园应该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建设覆盖全校的、技术成熟、扩展性强的主干校园网网络,连接起学校的所有PC机工作站、局域网覆盖和设备终端,是全校平台的参与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

2 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 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协调软硬件发展

目前,信息化建设上,各高校过于注重投入资源于硬件设备、忽视了软件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究其原因是:硬件建设投入的财力较为直接,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较少,而且成效快,大部分学校领导只看到短期的利益。其结果不言而知,科研、教学、管理等关系到数字化校园的三大环节不能协调。因此,必须保证在硬件灵魂――软件系统的投入,保证其协调统一性。

2.2 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

目前,建设校园网过程中,成立信息化工作指导监督小组是各高校的统一做法。领导小组是建设校园网最高责任机构,建设过程能否顺利推进,有赖于责任机构能否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合理评估建设信息化的进度、预见相关问题和难度,充分利用并配置网络资源,实现数字化校园办公的自动化、教学的统一化和科研管理的公开化。对建设信息化校园有一个确定、成熟的计划,保证信息化建设攻坚克难,在相应的发展阶段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推进工作一马平川、顺利进行。

2.3 建设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

随着校园网相关硬件建设搭建完成后,应用系统应陆续建立。这些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科研平台管理系统。该三大系统的建立能极大提高管理、科研和教学的效率。但随着数字化校园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信息交流的密切,深化这些应用系统之间的协调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选用的各系统由开不同发商、不同开发软件开发提供,导致数据库的连接共享也各异,这就在形成了“系统孤岛”,使全校内系统的孤立,导致了低水平重复的校内建设,严重浪费资金,使管理、科研和教学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节奏。此时建设访问接口使各应用系统统一管理、调度,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能够访问不同位置时需要使用相同的用户账号和登陆密码。使高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构想在初期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展开,提现以人为本的系统建设理念,降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繁琐性。

3 结语

目前,建设数字化校园都在各高校的紧锣密鼓的开展,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绝不是一挥手、一投足,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我们应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把握时代契机,大力推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莎莎.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33.

[2]黄锦煜.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2(07):169-170.

[3]卢德江.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0):214.

作者简介

篇11

在人类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影响下,人才培养逐渐向复合型、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使得我国教育领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课程安排、教学模式等,更加科学、合理地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祖国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构建与运用对于实现多元化视域下的有效教学很有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高。

一、基于多元化视域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构建和整合,使得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更佳,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也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实现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提供多种可能。那么,多元化视域下数字化学习资源如何整合?

1.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大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目前,我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主要来源于图书馆,而绝大多数学校图书馆藏书并不非常全,使得我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比较困难,表现出校内学习资源较少,校外学习资源比较分散,这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构建大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需要。大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它的构建可以与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等资源结合在一起,并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为教师查找信息提供帮助。

2.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多种类型的、立体的学习资源

数学化学习资源主要服务于学生,在对数字化学习资源予以整合时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地、科学地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就学生学习特点予以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的是一些学生学习喜欢运用规范的、有序的学习资源;一些学生学习喜欢运用有深度的、专项的学习资源;一些学生学习喜欢运用琐碎的、零散的学习资源等。以此为依据,在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时应当基于多元化视角,构建多种类型的、立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这样才可以保证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可以为满足学生各种学习特点,利用学习资源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3.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学习资源

纵观我国各个地区教学情况,不难发现我国不同地区教学存在很大差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背景、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教学差异,科学、合理、规范地构建学习资源,实现多层次学习资源的建成。多层次学习资源是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开发,创造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另外,多层次学习资源的构建,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来进行学习,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所以,基于多元化视域,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构建多层次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基于多元化视域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运用

基于多元化视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为学生或教师提供学习信息这么简单,其还可以创建多种适用于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促使学校教学水平提高。

1.基于问题解决的协作学习模式

基于问题解决的协作学习模式是强调将学习设置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利用数学化学习资源,来辅助学生合作学习、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的基于问题解决协作的学习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是以问题解决为整个学习的中心,重在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新知识的能力。

2.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快乐学习模式

数字化学习资源也可以构建开启学生多元智能的快乐模式。此教学模式的构建重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促使学生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此教学模式融入了快乐学习理念,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有趣、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中开发智能,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可以说,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的开启学生多元智能的快乐学习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多元化地学习,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3.教师引导、自主探索学习模式

教师引导、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是在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作用,尽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引导、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课程信息、数字化学习资源来进行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学习被推出,这对于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有很大帮助。随着数字化学习的推出,数字化学习资源也相继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为国家人才的竞争。此种情况下,多元化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尤为重要,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很大帮助。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对于促进多元化教学有很大帮助,其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详细的、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构建多种教学模式,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水平。

篇12

前言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能够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和极大的进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钢琴音乐教学也应适应时展的步伐,及时将数字化科技与钢琴音乐教学相结合,不断改善钢琴音乐学习的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为我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一、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模式的优势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学模式中也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采用,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及时顺应时展趋势,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体现我国的音乐教育特色、有助于达到我国钢琴培养的目标。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数字化能够将数字、语音、和图像等各种信息以图文形象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1.丰富钢琴音乐教学内容

数字化教学模式能够给课堂带来更多的多媒体软件、更多的教学软件,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往我国的教育事业始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也始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教学内容上,也过度重视理论,使得教学内容单一且乏味。钢琴音乐的教学内容始终只重视个人技巧的学习。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人才的全面培养,不仅能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拥有实践技能。因此,我国的钢琴音乐教学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模式,以数字化为主导教学模式,从教学设备、教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上,都进行了很大的转变,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国的钢琴音乐培养目标是能够培养出复合型钢琴音乐人才。在以往的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单一,发展空间偏窄。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模式的采用,可以通过发达的网络,将数字、文字、图像和语音等都通过简单的操作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呈现出来,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关于钢琴的教学法、伴奏、即兴编配和钢琴艺术发展史等内容,课堂内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丰富而且生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出综合性人才,钢琴音乐的培养不再是独奏人才的培养,而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培养。丰富的课堂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个人基本知识和技能得到锻炼,还能够了解丰富的钢琴艺术发展史,学生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更有助于将来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在传统的钢琴音乐教学模式中,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常只重视弹奏过程中技能的训练,完全脱离了钢琴基础知识,钢琴艺术的来源和发展,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技术与学科知识严重的脱离。数字化教学模式在钢琴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钢琴音乐教学的综合性,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长远来看,有助于钢琴音乐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教师的工作,为我国音乐教学增强师资力量。数字化教学模式在钢琴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吸收大量的音乐知识,培养自身素质。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给钢琴音乐教学课堂带来了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钢琴教学中独立开发的教育网站,使钢琴学习从单一的技术练习转变成了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和参考,还有远程网络钢琴教学的开发,都极大的增加了钢琴音乐学生的学习内容,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效利用数字化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习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钢琴知识,非常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钢琴综合型人才。

二、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的三大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不断适应时展需要,对教育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将数字化教学模式引入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实践和摸索,总结出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的三大教学模式。

1.多媒体软件与智能钢琴系统交互使用的自主学习模式

在这一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模式下,多媒体软件是指在钢琴音乐课堂上采用多媒体电脑软件,对学生进行钢琴弹奏技巧教育和钢琴文化艺术的教育。在当今的技术水平下,我们可以在电脑上装好一个钢琴教学软件,然后将一个MIDI键盘连接到电脑声卡上,或者还可以将电脑与数码钢琴相连接,这样,学生们就可以轻松高效率的学习钢琴弹奏知识了。例如,作为一个交互式的教学软件,Musicware Piano可以将钢琴知识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和学会使用键盘类的乐器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学会的技巧。而智能钢琴系统的研发,就是由数码钢琴键盘、所需软件和互联网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来供钢琴学习者在家里利用电脑自由的且有规划的进行钢琴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钢琴也经过了革新,第二代智能钢琴已经变成了一个既可以作为电脑也可以作为钢琴使用的高科技产品,同时这种产品还能够演奏和学习百余种乐器,是集娱乐和学习、消遣、编辑、音乐制作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这一数字化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对钢琴音乐学习者来说,功能非常强大。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交流音乐室的组建,可以帮助学生加强交流与沟通。多媒体钢琴教学软件和智能钢琴系统的研发,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积极利用这些数字化产品进行自主的学习,并且可以加强沟通和交流,让钢琴音乐学习既有乐趣,又丰富。

2.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是指在数码钢琴教室和一个相应的系统平台上进行集体授课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钢琴教学的软件在主机上进行授课,这改变了以往钢琴教学“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数码音乐钢琴教学软件、音频系统、音乐电脑制作系统及钢琴曲库等一系列相关数字软件的基础上的。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钢琴音乐教室开始重视钢琴集体课的开发,因为钢琴集体课能够给学生无论是演奏技术上还是钢琴艺术知识上都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空间,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势是:

2.1实现“一对多”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钢琴教学“一对一”模式相比,实现了“一对多”的教学形式,教师能够针对钢琴基础知识对多人进行讲解,扩大了钢琴授课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重视钢琴演练技巧的练习模式,节省了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时间。在多媒体视频软件的帮助下,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大屏幕上近距离拍摄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和学习,要比教师一味的讲解更容易接受。与此同时,学生们在下边自主的练习也能够通过数字化系统第一时间传递到教师的主控台上,方便教师及时纠正和对学生进行指导。

2.2能够实现多学科结合,扩大学生知识面

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运用更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更多知识的讲解和技术的指导,同时数码钢琴集体课程中,更多的关于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够被展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进行钢琴演奏教学的同时,可以增加伴奏的知识内容,实现多学科的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加深记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远程钢琴音乐教学模式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远程钢琴教学的发展,远程教学,给人们提供了学习高端技术的可能,也是中国教育事业进行改革和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目标。远程教学,能够为钢琴专业学生提供更专业更高层次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性因素,真正实现了跨时空的学习。例如,我国中央音乐学院就曾举办过“周广仁教授钢琴教学大师班”这一远程教学,为广大钢琴学生讲解了世界各国钢琴教学模式的状况和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级的作品风格。远程教学使钢琴音乐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结论

在我国钢琴音乐教育中引入数字化教学模式,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传统钢琴音乐教学模式中课程内容单一的弊端,对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促进了我国钢琴音乐教育事业的进步,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综合素质教育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连苹. 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改革的新动力――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新模式[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3:42-45.

[2]李虹. 高等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6.

[3]曾强. 基于数码科技的高校钢琴音乐教学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44-145.

[4]吴晓娜.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1:182-185+19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