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9:23: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产业投融资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Abstract:On account of the plight of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and farmers’secured financing,as well as breach of contract on high rate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Shandong Blue Mountain Group adopts the way of providing mortgage credit,not only easing the financing plight of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cooperatives and farmers,but also controlling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effectively,stabilizing the entir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o develop enduringly,steadily and healthily and it achieves a total benefit of all parties.
Key Words:secured financing,leading enterprises,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produc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7-0043-05
一、引言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基本延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合作共生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系统状态。一般而言,龙头公司提供生产技术和产品销售市场,基地(生产合作社)负责组织、安排农户分散生产。但这一理想状态的延续,需要通过合理的利益或价格调节机制,来确保龙头公司、基地(生产合作社)和农户在合作中获得应有的收益。但实际上,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十分频繁、剧烈,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订单农业”各参与方的利益。当市场价格低于订单价格时,基地(生产合作社)和农户会执行订单,把产品出售给龙头公司,市场风险就由龙头公司独家承担,此时可能会发生龙头公司私自降低产品收购价格甚至毁约等违约行为。但当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情况则恰恰相反,基地(生产合作社)、农户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采取各种方式拒绝执行订单合同,直接向市场或龙头公司的竞争对手出售产品。在产品价格因素之外,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波动,同样也会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但这些因产品、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所引发的双向违约行为,都直接影响到“订单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对而言,龙头公司一旦违约,不仅对整个产业链条产生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龙头公司也可能会因此陷入绝境,其违约成本或者代价要高于基地(生产合作社)、农户。因此,“订单农业”的违约现象一般不会在大型龙头公司身上发生,更多的是发生在基地(生产合作社)和农户的环节。对此,在整个合作环节占有主导地位的龙头公司,往往通过“高进高出”的方式增加对下游各合作环节的控制。比如,山东省庆云县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中澳集团,就采取了一种对鸭农高价出售鸭苗、然后在高价回收产品的策略,以防止鸭农私自向中澳集团以外的市场出售成品鸭的问题(山东省金融学会课题组,2010)。滨州市六合饲料公司则采用商业化担保、定点采购农资和资金封闭运作的方式,确保对整个养殖产业链条的控制(李庆胜,郑方敬,2008)。可见,在价格或利益调节机制之外,合理的控制措施,同样有助于“订单农业”的执行效率。山东省蓝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蓝山集团”)则采取了“担保渗透”的策略,通过对缺乏信用担保的生产合作社和农户提供担保和融资便利,要求生产合作社以资产反向抵押和农民销售产品为前提,一举较好解决了困扰整个产业链条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
二、蓝山集团“担保渗透”的基本起因及其操作流程
蓝山集团是一家集油料、饲料、肉类加工与种畜养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9年末,公司总资产达163415万元,下辖3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累计带动2.52万专业养殖户,肉鸡养殖规模达到2250万只。蓝山集团是“公司+农户”模式经营较为成功的企业之一,已被多家商业银行授予三“A”级企业。2007年以来,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集团对原材料特别是对肉鸡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企业生产出现了两个方面的大难题:
难题之一是养殖资金缺口大、成本高。随蓝山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张,养殖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数量不断增加,其融资需求也快速增加。以高唐县养鸡类专业合作社为例,2007年末,3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需资金1.46亿元,社均540.74万元,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资金9700万元,资金缺口4900万元,资金需求满足率仅为66.43%。尽管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大量政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但由于农业弱势禀性以及农户信用资源少且分散的特点,农村信用社从风险管理角度对农户放贷仍然持谨慎态度。在资金问题之外,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由于养殖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均在农村信用社贷款,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上浮50%以上,2007年加权平均利率高达12.81%,如果再把入股农户使用资金时缴纳的保证金计算在内,其融资成本更高。在当前养殖业一次性投入明显增加时,融资成本已经超过许多农户的承受极限,影响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
难题之二是蓝山集团的货源得不到保障。蓝山集团规模的扩张,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以至于蓝山集团在整个产业链条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最大的问题是,农户违约现象越来越常态化。鉴于蓝山集团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合同存在一些漏洞,公司与农户之间契约约束力较弱。这其间,肉鸡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旗下农户的趋利行为导致农户单方违约现象明显增加。2008年集团与农户契约的履约率由2007年的45.1%下降为37.4%。为此,蓝山集团对合同条款进行了多次调整,比如,鸡苗、饲料和肉鸡收购价格改为浮动制,按月调整,鸡苗、成品鸡参考全国农业产业化总商会公布的当月价格,前者就低不就高,后者为平均值;饲料价格取当地物价局公布的同类饲料月初与月末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对价格调整情况以及调整依据每月公布;同时有偿服务为无偿服务,在防疫方面仅收取成本费,在技术推广方面免费进行人员培训等。但这些合同订单上的内容修订,并没有完全阻止农户违约的问题,从运行效果看并不理想,履约率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
在上述两大难题的共同困扰之下,蓝山集团发展乃至生存都面临着很大的冲击和考验。在2007年6月-2008年4月间,肉鸡市场价格不断上升,毛鸡由最初的3.95元/斤上升至5.8元/斤,而同期执行的合同价格为4.1元/斤,市场价格最高时高出合同价格1.7元/斤。虽然蓝山集团不断上调收购价格,但始终落后于市场,因此合同农户出现了大范围的违约现象。2008年1-3月份的平均契约履行率仅为23.1%,尽管旗下农户因违约支付32.7万元的违约金,但明显高于合同价格的市场行情诱使农户违约现象进一步增加。当年合同的平均履约率较2007年下降了7.7个百分点,蓝山集团因此仅完成了全年订单的6成左右,不仅支付了高达65万元的违约金,而且较2007年减少利润1100万元。
困境之下,蓝山集团意识到,当下自己最需要的,是谋求稳定的货源;而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农户最缺少的,则是融资及其信用担保。2007年初,为解决养殖农户融资难问题,起初有关部门提出由县财政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其提供贷款担保,然而,担保公司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不合理为由,拒绝为其提供担保;其后农村信用社采取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信和五户联保等方式,但因贷款手续繁琐和额度较小,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一般来说,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存在较大的互补优势:专业合作社有产品自主生产和供给的便利,但具有融资及其信用担保劣势;龙头公司拥有原材料供应、市场销售、技术和网络资源等比较优势,而在货源及产品价格波动中处于被动或不利地位。显然,龙头企业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存在理论上的合作动力和利益渗透机制。对此,蓝山集团清醒地看到,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为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信用担保,并以此为契机,找到兼容点,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稳定在蓝山集团旗下,确保有一个稳定而且不断增长的货源,进而确保整个产业链条就此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基于这种考虑,2008年上半年,蓝山集团、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入股农户、农村信用社四方就担保成本、贷款成本、贷款方式、销售折让四方面的问题进行反复协商,并达成共识:(1)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利率按蓝山集团的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上浮30%)执行,实行“随贷随用、余额管理”的贷款方式,蓝山集团的担保总额以该企业在农村信用社总的授信额度为上限;(2)龙头企业免收担保费;(3)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以低于市场价2%的价格优先提供肉鸡,如果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则销售折让降为1%;(4)联合社及入股会员以全部资产抵押给蓝山集团,并出具有效抵押合同。
2008年9月,蓝山集团与当地农村信用联合推出的信用担保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当地农业局等主管部门的协调下,2008年12月18日,34家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员重新入股组建新的法人联合社,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设立理事会等管理机构,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产生了新的法人代表。原专业合作社均设成分社,不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仍然相应设立管理人员;其次,蓝山集团与联合社重新签订担保、购销协议并与农村信用社达成全面融资合作意向。
由蓝山集团所主导的融资担保模式大致有如下流程:第一步,相关部门对蓝山集团进行资产评估,由联合社人员将评估结果录入信用档案,并在每年评估后及时更新,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与农村信用社及蓝山集团的数据共享。蓝山集团按资产评估价值的70%向额度农村信用社提供贷款担保,期限为一年,第二年按抵押合同同步更新。第二步,专业合作社各分社根据入股会员的贷款申请,经过初审(依据资产、信用状况等),再经过分社入股农户表决后,确定每户最终申请贷款额度,汇集后向联合社提出贷款申请,联合社汇集后向农信社提交贷款申请,同时出具经公证处公证的资产抵押合同,期限为一年,次年按评估价值更新。第三步,农村信用社审批后发放贷款,贷款拨至联合社账户。联合社根据分社的贷款申请将资金分配到每个分社。分社根据入股会员的申请,规定10万元以上的必须有5名入股会员连带担保,10万元以下的由3名入股会员连带担保,签订连带保证合同后分配资金。第四步,贷款到期后,联合社及时将分社的还款资金存入信用社的专用账户,农村信用社根据资金余额情况计收利息。每还款年度前10日,联合社发出贷款还款通知,到期后归还农村信用社。
到2009年末,蓝山集团为其养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供了总额为4300万元的担保,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2650万元,支持联合社入股会员297人,人均贷款8.9万元,当年实现年经营收入11378.07万元,虽然同比少获得利润227万元,但由于贷款利率的优惠以及担保费用的节约,仍然多收入31万元。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户均增收2424元,人均增收441元,比当地非成员多增263元。蓝山集团2009年合同完成情况良好,肉鸡的销售量较上年增长21.7%。而且,在蓝山集团与养鸡专业合作社合作成功后,不仅吸引了大量养殖户加入,壮大了养鸡联合社的实力,而且吸引了其他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入,主动要求与蓝山集团进行合作。
三、蓝山集团信用担保渗透的合理性分析
产业化龙头企业之所以愿意提供担保,而众多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又愿意联合,主要是博弈双方为实现各自利益的博弈中,选择了既满足对方要求又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策略,从而达成合作均衡的结果。
(一)龙头公司提供信用担保具有比较优势
在“公司+农户”格局下,龙头公司提供信用担保具有以下比较优势:一是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都是市场激烈竞争的佼佼者,积累和拥有相对雄厚的市场运作经验和经济财富,自身资产充足,信用资源丰富,而且与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利益关联体,理应成为信用担保的理想供给者。蓝山集团是一家综合性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资产超过16亿元,是当地金融机构支持的重点对象,其协作银行的综合授信额度为11.7亿元,完全有能力为同一产业链条上的农户提供信用担保。二是较强的控制能力和信息对称的比较优势。龙头企业与农户在是同一产业链条上互为原材料的主要供应者和最终产品的销售市场,双方是一种标准意义上的契约式共生关系,合作共赢是双方一致的理性选择,因此双方具备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龙头企业借助清晰的契约条款与农户耦合在一起,农户从生产到销售都执行公司所提供的标准化技术,龙头企业对农户一端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几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而,由其所提供的信用担保可以视作无风险或低风险的。
(二)蓝山集团的信用担保渗透具有稳定作用
蓝山模式表明,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激励,通过信用担保渗透,采取联合增信、强化风险控制等措施,将农业合作社、龙头公司和农村信用社三方有机结合,打通资金供应与资金需求之间的障碍,在稳定资金供应、稳定货源供应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1)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满足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入股农户的融资需求。目前,大多数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户,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工商企业,其特殊法人地位的有效性受到质疑,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被金融部门边缘化,而且也被担保组织边缘化,这也正是有关部门协调,由县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为蓝山集团旗下的专业合作社担保却遭到拒绝的主要原因。另外,农民专业合组织多采取租赁他人场地经营的方式,其固定资产有较强的专业属性,流动资产也多是生物活体物质,不仅银行难以识别其价值,而且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不足以成为银行认定抵押物品。因此,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抵押进行融资难以实现。农村专业合作社虽然可以通过联保等方式向信用社申请融资,但这种模式融资额度较小,并不足以解决农户生产中资金缺口问题。因此农村专业合作社要想得到足够的融资,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担保等手段借用其它信用资源,达到农村信用社要求的风险控制与效益增长的双重要求。本案例中农村信用社通过这一模式充分运用了闲置资金,并获得了风险可控的利息收入。由于龙头企业的担保参与而不需要进行风险甄别,从而大幅降低了贷款成本,也为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入股农户带来了供应充分、价格低廉的信贷资金。
(2)蓝山集团信用担保条款中资产反向抵押,意在谋求产业控制。龙头企业旗下的专业合作社众多、分散,企业为其分别提供担保不仅管理难度大,而且成本较高,龙头企业担保介入,客观上要求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成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便统一管理。这正是蓝山集团要求旗下的34家专业合作社组成联合社的主要原因。同时,专业合作社联合后,将单个农户的经营风险与企业“捆绑”在一起,将专业农户个体的风险转化为集体的风险,不仅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而且道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抵押、担保的信用传递,实现了农业产品的可抵押。本案例中,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以自身的资产和产品向龙头企业进行抵押,再通过龙头企业向银行的担保途径,实质上是通过经济体中信用传递的方式,使银行认为不可抵押的资产成为可抵押资产,实现了养殖农户可抵押资产多元化的创新。
(三)信用担保渗透后的合作共赢机制
农村信用社、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作为博弈三方之所以能达成“联合+担保”的融资结果,主要是博弈三方在策略的选择,不仅实现了利益共享,而且使各自的利益关系深度渗透,成为牢固的利益共同体。案例中,农村信用社为确保资产质量安全,选择的策略是:以抵押充分的蓝山集团提供担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利率优惠(基准利率上浮30%,以往联保或抵押贷款利率一般是上浮50%以上)和简化贷款手续(实行“随贷随用、余额管理”的贷款方式)。这一策略的采用,不仅农村信用社资产安全得以保证,而且贷款管理成本明显下降,经营收益得以最大化实现。蓝山集团为确保原材料来源充足,选择的策略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担保,但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并以低于市场价2%的价格优先提供肉鸡,如果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则销售折让降为1%;而作为承贷对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户)为获得融资需求,选择按要求联合并将资产抵押给蓝山集团,严格按合同约定价格优先为蓝山集团提供原材料。上述蓝山集团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合作条件,表面看有失公平,但实质上,这些合作条件不仅确保双方各自利益的实现和增加,而且因利益关系深度渗透使双方利益关系更加稳固。以2007年为例,当年34家养殖协会的销售收入为8100万元,虽然按2%的折让比市场收益减少162万元,但通过集团担保所获得的优惠利率使融资成本也同时下降126万元,而且不用缴纳理应承担的122万元担保费,总体计算,相当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套利86万元。龙头企业虽然不收取担保费,但低价收购原材料节约成本162万元,足以抵消担保费用。因此,三方的利益博弈中,由于各方所选择策略能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确保对方的利益实现,使博弈各方不仅利益共享,而且深度渗透,从而达成合作均衡的结果。
但是,蓝山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专业合作社虽然具有信息对称度高和产生基础好的特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具有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共享并有硬性合同条款限制的基础之上。蓝山集团与旗下的专业合作社虽然利益共享,但合作条款中所设定的违约成本较低,不足以起到对违约方的惩戒作用。在个人趋利行为下,一旦有局外交易利润大幅超过局内交易利润时,交易一方便极有可能违反合同条款进行局外交易。其次,由于农村信用社是一次性针对联合社发放贷款,其它如贷款分发、跟踪管理、还本付息的结算等复杂而且重要的工作均转嫁给农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仅提高了联合社的工作难度,而且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明显提高。在目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人员普遍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贷款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第三,由于联合社的信用管理系统与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评定系统不存在任何联系,而且联合社贷款并不显示贷款的最终使用者信息,因此入股农户可以向专业合作社提出贷款申请,也可以按个体农户的身份直接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可能形成农户重复贷款的问题,在资产有限的条件下,一旦出现风险将出现贷款的双重损失。因此蓝山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四、简要结论及建议
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的信用担保渗透具有多个方面的积极意义,是当前破解农业产业化链条除价格机制之外,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蓝山案例表明,龙头企业依托其资源优势,通过对旗下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入股农户提供贷款信用担保,使农村信用社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提升融资激励,增进规模效益。既缓解了养殖专业合作和农户的融资困境问题,又借此实现了对其生产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有效控制,确保了整个农业产业化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了各方共赢,这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兵.企业强强联合现象的中间组织理论分析[J].南方经济,2001,(1).
[2]曹鸣风.试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J].浙江金融,2007,(3).
[3]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09,(3).
【中图分类号】G64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多元化融资服务为先导,以连续性金融产品为支撑。针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创新的需要,推出研发经费融资业务;针对产业集群趋势,推出集群化现金管理业务;针对人才建设需求,推出银校企合作项目。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有产品和创新产品有机结合,形成“产品链”,开展一系列的连续性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融资、咨询、理财、管理、合作等至上而下的一连串服务,从而有效拓展新兴产业客户及“产品链”客户。发展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就是强化人才建设。因此,培养大批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至关重要。
一、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融投资活动实际操办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之间对接的效率和效果。高校在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上,应立足于服务于地方经济出发点,培养熟悉多种金融工具,同时了解行业特点的金融人才,培养出既能供职于金融机构来设计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融资工具,又了解行业特性胜任新兴产业内部融投资工作的人员。因此,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对金融人才需求的特点汲取时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工作。
一是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对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进行调整,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限选课,在上述三类课程设计中,在重基础原则的前提上适当增加专业教育,扩大应用性知识课程的比例,增设更加凸显产业投融资知识与技能的课程,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发展需要。如增设“产业金融概论”、“产业融资理论与实务”、“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并购与重组”和“企业与个人信用管理”等主要课程。
二是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方案中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相关产业发展和专业培养要求,按照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划分实践教学层次,通过多层次的通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等课内外实践环节,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教学,使得实践教学环节更加体现综合性的特点。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重点培养、普遍提高、内选外聘、优化结构”宗旨,以提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为目标,建设并形成一支以专家、教授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实施“2个三”建设计划,即教师队伍要达到“三高”:高水平、高学历、高师德;“三位一体”:即形成专兼结合、一专多能、双语型师资队伍格局。
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团队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团队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从国内外一流高校引进优秀青年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培养,以充实团队力量;强化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建立团队成员合作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鼓励现有教师通过到外校进修学习、短期培训、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完善知识结构;有系统的加强本专业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计划;建立专家指导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任金融领域的投融资专家或骨干人员共同参与课程的讲授、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三、加快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
按照以各级“质量工程”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创新实验计划等项目共同支撑起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制订分阶段、分层次课程建设工作规划,以确保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一是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依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原则,妥善处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从单纯知识的传授向强化能力的培养方面转化。通过科学规划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动态比例关系,考虑到教学计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基础课程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在专业课程方面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现有金融专业课程简化为宏观、微观、工具、创新四大模块,强化其中微观和工具模块的课程,以兼顾适应学科发展最新动向和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是规划编写系列教材
教材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科学、内容创新的教材的编写、出版与使用是重中之重。结合各项质量工程建设,并针对目前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缺乏的现状,应组织团队,尤其是吸收金融领域的投融资专家或骨干人员参与教材的规划与编写,优化教材体系设计,增加内容的针对性,强化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的相关案例等。
四、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08-02
引言
截至目前为止,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的投融资活动和投融资渠道不畅通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农产品发展的大国,因此,农业综合的开发产业的投融资和我国的投融资制度也在一同演进,同时我国农业面对着资金不足和投融资难以实现的情况,如何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技术的产业投融资,解决农业方面出现的投融资问题,使我国农业更好地发展,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本文针对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过程中的投融资渠道具体的构建形式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构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我国农业投融资打开良好的渠道,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渠道含义分析
所谓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渠道,指的就是能够帮助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和企业为获得更高收益而采取的资产股份转让获利模式。投资渠道包括对内投资渠道和对外投资渠道。企业融资就是农业企业外部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分,这其中还包括直接投融资与间接投融资两个方式。企业投资特征多样,其中包括投资目的多样性、投资时机选择性、投资回收时限性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所以,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含义的明确是实现问题解决的基础性前提。
二、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渠道构建存在问题
1.投融资主体不明确。从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融资主体结构角度进行整体分析,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在长期发展阶段,政府都作为唯一的核心投融资主体存在。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主体逐渐丰富并增加了企业投融资和居民个人投融资,但是实际的投融资份额占据依然较低。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投融资过程中,尽管各类不同的社会资本比例都较高,但是由于受到了过去的沿用投资体制影响,与发达欧美国家的投融资产业模式比较,我国的投融资主体资产比例仍然是政府占据首位,与实际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特征适应性较弱,投融资主体不够明确,没有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投融资发展体系。
2.投融资渠道单一。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渠道一直存在渠道单一问题,间接的投融资比例过高,与此同时占据主体地位,实际的直接投融资依旧占据辅助地位。传统的银行信贷依然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会导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基金、农业开发风险投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债券的直接性投融资能力较弱。通常来讲,银行导向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体系应该更加符合传统和低风险型开发项目,与此同时,以资本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投融资体系会更加有利于高创新和高风险的农业开发项目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投融资存在的债券投融资比例较高,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股权投融资和资本市场投融资比例不足的问题,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多种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尝试,过度地依赖银行信贷也会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增大农业开发产业与银行投资系统风险发生。
3.缺乏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企业实现投融资渠道拓展发展的重要环境保障之一。金融生态系统涉及范围广泛,从农业开发企业的经济基础状况到企业的诚信发展文化软实力,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在社会中介发展进步和社会保障程度提高的各个方面,金融部门的独立发展情况都在不断深化。但是就目前发展来看,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金融信息与企业投融资需求信息不对称,银行、政府、企业之间的三方合作渠道存在阻碍,沟通合作效率低下,各方面存在问题,由此很容易导致金融机构的成本风险增加,资本运行成本风险加剧。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呼吁大力发展中小型开发企业金融机构,进一步解决农业综合开发企业的各类投融资困难问题,从而提出了结合创新投融资开发战略的良好构想。
三、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特征分析
1.阶段性特征与投融资工具。农业综合开发产业一般经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主要是种子启蒙阶段、初期农业开发创业阶段、中期上升发展阶段、后期产业成熟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业综合开发企业的投融资工具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融资角度分析种子启蒙阶段,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自有资金和农业开发企业的自筹私人资金和投资者资金注入;创业阶段的农业开发企业核心技术趋于成熟,企业会逐步利用新型技术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扩大产品成果的推广市场,以面对产量提高和市场进一步开拓的需要,解决企业投融资困难问题。中期企业上升阶段资金需求量会大幅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会根据具体发展速度的提高而提高。在后期的企业发展成熟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市场支配能力达到最高,企业利润逐渐达到行业的发展平均水平,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可以达到完全的回报收益,公司的实际开发价值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公司开始实现公开的股票发行。
2.风险性特征与投融资方式。农业综合开发产业面临着多类型的竞争风险,其中既包括了技术性产业风险,同时又面临着市场管理和财物安全的风险。正是由于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的多重风险性,使得具体的农业综合开发方式也要充分考虑多元风险因素,进行最优方案选择。农业综合开发产业一直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风险巨大,合理的投融资结构的安排才是达到均衡投融资的重要方向。在农业综合开发近些年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各类农业开发企业的内部也同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存在着企业内部管理松散问题,企业投融资方式的选择也必须从降低经营管理风险的角度入手。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具有独特的技术经济发展模式特征,这对于投融资方式的配套进行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如果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资金支持出现断裂,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就有可能随时面临着失败的经营风险,此类财务经营风险也主要集中在投融资的总量和配比不均的问题上,对于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投融资方式也存在资金不匹配的问题,需要关注和研究。
3.多元化特征与投融资渠道。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投融资的多元性是在产业发展进程中逐渐实现投融资需求多元的固定发展阶段。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的投融资渠道构建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数额发展,其中包括了产业开发新型技术的资金投入和资金融入,以及企业人力资本和开发技术设备资本投入产出差异等等。与此同时,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也都存在着较高的风险特征,所以在产业开发企业的成熟阶段,资金作为重要推动力量发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的起步初期资金的筹集难度一直都是大于普通开发产业的,所以对于新型投融资渠道的开发必须更加重视,对于多元投融资渠道的尝试性探索也在不断发展{1}。
四、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模式创新与选择
1.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农业综合开发融资模式创新中,知识产权模式也一直属于有待开发的重要投融资渠道。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非实物资产,未来的具体收益不确定性较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未来实践应用前景广泛,所以在此背景下,银行和政府也应该积极加强支持力度和引导,辅助构建起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竞争和谐环境。在新时期要创新和建立起知识产权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知识产权在未来的投融资市场发展过程中将会拥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对于资金发展渴求强烈的农业综合开发融资模式创新与选择,知识产权的融资模式尝试是重要的现代化融资模式创新举措{2}。
2.产业投资模式。通过建立起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基金形式可以有效地形成产业投资基金稳定模式,实现对金融市场闲散资金的灵活集中,通过对基金管理人员与专家的管理、专家基金托管的应用管理,可以有效实现对特点产业目标的集合性投融资,解决风险投资渠道、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的投资基金是在国外针对需求量较大同时投融资期限相比较其他产业较长,特殊的惯用投融资企业风险性较高的特殊模式,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也一直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所以应该适时引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新型投资模式,从而实现对我国整体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模式渠道拓展,为持久的研发和创新投资模式尝试提供理论实践依据{3}。
3.创业引导基金模式。我国在2011年10月,国家通过了《基金规范设立的引导和运作方向中创业基金的影响分析》,打开了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手段在基金规范领域的先导,此后,各个省级、市级以及地区级政府都在尝试进行政府引导基金创业模式发展的探索,担负着“对社会资金创业和企业投资发展方向引导”的重要责任。同时在基金引导的过程中,应该兼顾到社会资本与基金管理人在提出自身合理性汇报诉求和财政出资保障性安全,在扶持当地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应该对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给予适当考虑。为了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进一步的支持和帮助,应该对创立引导基金模式进行积极尝试和探索。产业投资的基金投融资模式在不断的实践模式应用中可以有效得到提高,应用效果会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未来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结语
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渠道的构建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是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在新时期获得创新突破的关键所在。在投融资渠道构建中存在着投融资主体不明、渠道过于单一、缺乏良好生态环境等多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特征入手,对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与选择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进一步开创新的发展模式。本论文对未来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渠道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但是,在具体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渠道实际案例分析中不够完善,仍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注释:
{1}王金安.关于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定位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1(4):58-61+8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云南省养老产业总体处于概念层面,养老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云南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融资渠道多元化趋势逐步显现。大力发展和完善养老产业投融资供给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本文主要从财政方面、政策方面和市场方面,对云南省养老产业投融资渠道进行优化。
一、投融资渠道财政性优化
财政投资在事业性养老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投资水平往往反映了政府部门对养老产业重视程度和在养老产业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对云南省养老产业投融资渠道财政方面的优化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扩大投资吸引力。由于养老产业具有福利性和微盈利性,加上财政资金额度有限,目前,云南省养老产业财政投资不足,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所以各级政府应当积极制定养老产业发展规划,扩大投资吸引力,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云南省政府对养老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第二,明确投资方向、抓重点。养老产业财政投资的方向重点着眼于养老产业的“公共物品”,具体以养老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为主,重点考虑和民生利益相关的领域,通过立法、规章制度等手段确保养老产业财政投资的范围。
第三,巧借力、促效率。云南省养老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不规范的财政投资模式,造成财政资金运作效率不高。因此,需借助相关部门和融资主体在理财观念、财政管理体制和资金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财政投资效率。
第四,成立专项基金。养老产业财政投资方式的具体形式和补贴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建议可成立专项基金,由云南省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负责运作筹集专项基金,并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和运作。此基金目的在支持云南省养老产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支持养老产业中可实现中长期发展的优先领域。
二、投融资渠道政策性优化
养老产业具有福利性和微利性特点,离不开国家、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云南省养老产业的政策性融资渠道优化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云南省十分重视养老产业,云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中就明确提到“建立健全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高龄老人、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层面的重视必然导致政策倾斜,然而由于财政能力和执政效率水平有限,云南省养老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亟待加强。
第二,多元化的渠道政策。养老产业要坚持直接与间接投融资渠道并举的政策,加大间接政策支持力度。直接政策如土地优惠和相关费用减免等,可以减少养老产业的资金支出,但不能形成养老产业项目真正的投资来源;政府通过政策实施,引导其它渠道的资金投资于养老产业,如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性手段融资,使养老企业能够从各金融机构和国内外专项基金等渠道融通资金。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多种政策并举,将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养老产业的融投资活动中。
第三,政策实施科学化、具体化。目前云南省养老产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规模小、投入少、无具体标准、产品和服务不健全等。因此,实施政策性融资时要综合考虑养老产业机构的个性特征,区别不同性质的养老企业,选择相应的政策性融资力度和手段。对投资于不同领域的养老企业,其政策性支持措施必然要有所选择与侧重,而且要具体落实各项相关政策,不是将政策停留在口号和书面上,要求各项政策要具体落实。
三、投融资渠道市场性优化
“云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商业性老年保险产品开发,提倡和引导公民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表明了云南省政府积极落实养老事业产业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产业的政策意图。越来越多的养老产业投融资机构的成立以及市场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的案例都表明近几年来市场性资金投资于养老产业已成潮流和趋势。
第一,资本市场融资优化。由于还没有实施有效的政策来促进养老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产品的创新与发行,云南省养老产业仍不能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为积极推广使用资本市场融资来发展云南省养老产业,就要积极推动养老产业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云南省各养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利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强大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从中获得资金,增加养老产业的融资能力和规模。加强云南省养老产业中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既能够满足养老产业融资市场化的要求,更有利于化解养老产业财政投融资的瓶颈问题。
第二,各机构合力搭建融资平台。云南省养老产业属于“朝阳产业”,仍处于成长期早期,企业群体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额度低、审批过程复杂,于是监管层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和其他中小企业直接对接融资需求,推动养老产业和业务创新,整合各方金融资源,搭建良性的互动平台,解决养老产业融资困难问题。
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包括签订投融资协议、资金投入以及投融资企业通过演艺产品的生产销售最终将收益返还给投资方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投资方的投资收益无法按期收回。如果投资方采取一些不恰当行动的话,则会导致投融资活动无法按照预先双方理想的方式继续进行,从而带来相应的不确定性。上述完整的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中可能出现变动,并给投融资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即演艺产业的投融资风险。投融资过程中最常见的六类风险如下: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源于两个方面:技术难度和完工难度。演艺产业是一个创意密集型产业。从创意本身的产生、形成完整的演艺作品到能够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整个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风险性。另外,以音乐会为代表的现场演出,天气、技术等原因会使得原本设计得比较完善的演奏计划无法实施,从而影响演出效果,严重时会导致演出被迫中断。这些风险因素一旦发生作用,演艺产品的生产消费就无法完成,相应的融资效益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投资大型演出项目时,不仅面临来自演艺创作方面的风险,还要注意演出过程中涉及的舞台搭建、舞台设备生产等相关环节带来的技术风险。
2.市场风险。演艺产品在推向市场后面临市场接受能力以及抵御竞争者能力不确定的风险。首先是市场接受能力导致的风险。演艺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是其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前提,该特征也决定了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此类新产品之前存在一个从熟悉到认可的过程。实际上,演艺产品的生产是在一定的市场需求预测水平上所进行的,而这种对市场接受新演艺产品的程度和数量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的差距会带来市场接受能力风险。由于演艺产业是一个主观因素占比较高的产业,演出市场是一个艺术创作者与艺术欣赏者的互动市场。获得观众的认可是演出成功的决定因素,演出产品的创作者也应对社会环境、观众心理、区域文化等有很高的判断。这就使得演艺产业的融资效益受到创作者主观判断的影响。其次是来自竞争者的风险。虽然演艺产品的内容较为新颖,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当新产品面市后,其获得成功的模式容易被竞争者复制甚至替代,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者的收益。在抵御竞争者方面,演艺产业需要处理两种竞争问题:一是来自文化产业内部其他门类活动的竞争,二是演艺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
3.管理风险。该风险主要指因演艺产业组织机构不健全、决策机制不合理、管理者水平低下所导致的决策风险与操作风险。当前演艺产业的发展环境经历重大变革,演出院团正在进行大规模转企改制,这一背景下很多演艺企业缺乏有效应对市场需求的管理经验、管理人才和管理机制,从而造成管理风险在当下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中的表现较为突出。投资于演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止是演出产品,被投资演出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也是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制度上的缺陷、管理者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经营者对财务、资金方面的运作和规律缺乏认识,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使企业面临资金紧张、财务周转困难的局面。
4.信用风险。演艺产业融资活动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资金供给方能力或意愿的原因导致资金不能按照原有的融资合约到位,从而对融资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该风险指的是投融资双方中任何一方违反投融资合约、不履行合约义务所带来的风险,目前主要表现为融资方的信用风险。演艺产业“轻资产多,硬资产少”,可抵押性弱的特点导致演艺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很难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这在中小演艺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演艺产业本身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具有投资的集中性和产品时效性强等特点,因而对于资金按照合约规定按进度到位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一旦由于经济发展的宏观原因或是投资企业自身的客观原因导致资金不能如期到位,演艺企业将面临着损失的危险。
5.金融风险。该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各种价格变动对于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投资人的投资机会成本就会发生变化,导致其预期收益水平发生波动;融资方的融资机会成本也会发生变动,导致预期利润率的改变。此外,汇率水平、物价水平等金融价格的波动都会给投融资双方的预期回报产生影响。在中国的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地位将逐渐显现,而市场价格通过自身波动来发挥信号作用的方式也将成为经济生活的常态。这些市场价格中对于演艺产业的企业来说,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三项:一是利率,利率是企业的融资价格,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演艺企业的获利能力。二是物价水平,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演艺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汇率,如果融资活动或者演艺活动涉及外地居民时,汇率风险就可能会出现。这样,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的币种不匹配就会带来汇率风险。
6.政治风险。演艺产品中包含着很多意识形态因素,会对消费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主流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如果一个演艺产品中的内容触及意识形态底线,必然面临政治风险:因为审查通不过而被禁止进入市场。这样的事件一旦发生,相应的融资收回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演艺市场中,由于盲目跟风而产出内涵低俗的演艺作品,或是聘请的主要演员由于政治问题而不能上台表演从而给演艺企业带来损失的案例仍有发生。文化内容的假、恶、丑给演艺产业投融资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
二、科学评估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
风险评估是一项对信息和技术要求比较强的环节,量化型的风险评估尤其如此。对于演艺产业来说,一方面完整收集风险信息的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处于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化企业较少的初期发展水平,缺乏系统全面的数据积累,因此风险评估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即是比较符合我们要求的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可通过下述四个步骤完成。
1.选取指标集。选择能够刻画演艺产业融资风险的指标。根据前文对于演艺产业融资风险因素的分类考察,我们将其中比较显著的风险种类挑选出来,各演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选择。在这里,我们选择了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和金融风险五类,并对每一类一级指标设立若干二级指标进行详细考察,具体内容见表1。
2.确定各指标的加权系数。我们要求的最终结果是对于企业融资风险的综合考量,因而需要对各指标赋予相应权重,反映其在总体风险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以此作为计算最终风险水平的依据。
3.确定备择的评语集。受中国现行贷款分类制度的启发,我们拟将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等级设为风险正常级、风险关注级、风险可疑级、风险障碍级和风险失控级。
三、结论
通过四个步骤的操作,我们可以得出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评估的两级指标结果。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我们可以将风险评估专家的个体的、定性的分析转化成综合的、定量的结果。该结果对于进行投融资决策的演艺企业来说,意义在于:
一、电影融资渠道介绍
我国电影业主要使用的电影融资方式有八种:金融贷款、版权预售、政府出资、电影基金、间接赞助、个人融资、广告投入、风险投资、以及海内外企业投资等。随着电影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香港、美国、日本、韩国、英国、荷兰、加拿大地区的资金也逐步进入中国制片领域。而随着这些资金的逐步进入,单一的资金制作的影片比例已经越来越小,混合资金运作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电影融资的主要形式。
二、案例分析
(一)广告投入的代表——华谊集团。
华谊公司与冯小刚合作的多部电影,如《手机》、《大腕》、《天下无贼》等将广告投入这一融资渠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新片《非诚勿扰》为例,影片5000万投资里有一大半是来源于广告收入。(另有招行的独家贷款。)在过去的几年中,华谊兄弟保持100%增长率,占据了国内制片市场40%的份额、电影发行市场30%的份额。从2000年至今,华谊兄弟先后获得来自太合集团、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机构的资金总计4亿多元,这些资金保证了华谊兄弟能够持续不断地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2009年,华谊兄弟正式上市成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认为,“华谊”兄弟的上市将为国有公司的新一轮发展带来契机。“
(二)海内外企业投资代表——中影集团。
由韩三平领导的中影集团把我国的国营制片厂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仅08年一年,中影集团发行的影片票房总收入高达27亿元,占全国票房总产值67%。中影集团以独家、联合、、协助等不同形式发行了国产影片150部,共产出票房19.5亿元,比07年狂增10亿元,全年8部过亿影片中影集团参与。从08年的《赤壁》到09年的《建国大业》,有了中影集团在背后做力盾,影片吸引到许多国内外的影视公司融资。拿《赤壁》为例,总投资额8000万美元的影片投资方包括中国电影集团、美国狮门山制作公司、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橙天智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大春秋鸿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日本AVEX、韩国Show-box等11家单位。该片采取“主打中国文化、集合亚洲资源、全球营销”的制作模式,涵盖了国有、民营、社会、境外等多种渠道的资金,影片上映不到一周内地票房即突破1.5亿元,创造了新的记录,同时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地上映后均位居首周票房榜之首。
此外,以《建国大业》、《长江七号》、《宝葫芦的秘密》、《投名状》、《面纱》、《玉战士》、《风云2》为代表的一批影片,就吸引了美国、芬兰、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制片公司。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打好全球营销的王牌,中影集团自然稳坐我国电影业的龙头宝座。(三)银行金融贷款。
在金融贷款这一融资渠道方面,目前已有招行、交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介入文化产业融资市场。北京地区文化产业融资气氛活跃主要与大环境有关,目前北京市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获得商业银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贷款的企业,按照项目贷款利息总额的50%---100%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这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一亿元的电视剧打包贷款,共14部456集电视剧,包括张纪中的《兵圣》、胡玫的《望族》、康洪雷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为控制风险,北京银行与华谊兄弟约定,银行贷款不能超过其投资总额50%。08年,北京银行还为《画皮》提供了1000万元版权质押贷款。在这个项目上,北京银行不仅在贷前对借款人提出严格的用款计划、还款措施,采取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等有效的担保措施,贷中、贷后还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监管措施。截至2008年9月末,北京银行累计审批通过文化创意企业贷款46笔,8.53亿元。《长江七号》、《赤壁》、《深海寻人》、《白银帝国》、《爱情呼叫转移》等影片都获得了北京银行的融资支持。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一些新的融资模式也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香港国际影视展及HAF(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影视展以及电影投资会,以外,亚洲电影节及韩国釜山PPP计划、东京影展及东京国际映画节、中国台北金马影展等也具有一定的融资功能。
三、发展中国电影投融资体系的建议
客观上说,我国电影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国家已经明文提出一定要发展好中国电影。这也给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政治气候。
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电影业应继续在投融资的体系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推动我国的电影投融资模式的建立。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的同时,要对它们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完善我国投融资体系。
一、电影融资渠道介绍
我国电影业主要使用的电影融资方式有八种:金融贷款、版权预售、政府出资、电影基金、间接赞助、个人融资、广告投入、风险投资、以及海内外企业投资等。论文百事通随着电影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香港、美国、日本、韩国、英国、荷兰、加拿大地区的资金也逐步进入中国制片领域。而随着这些资金的逐步进入,单一的资金制作的影片比例已经越来越小,混合资金运作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电影融资的主要形式。
二、案例分析
(一)广告投入的代表——华谊集团。
华谊公司与冯小刚合作的多部电影,如《手机》、《大腕》、《天下无贼》等将广告投入这一融资渠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新片《非诚勿扰》为例,影片5000万投资里有一大半是来源于广告收入。(另有招行的独家贷款。)在过去的几年中,华谊兄弟保持100%增长率,占据了国内制片市场40%的份额、电影发行市场30%的份额。从2000年至今,华谊兄弟先后获得来自太合集团、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机构的资金总计4亿多元,这些资金保证了华谊兄弟能够持续不断地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2009年,华谊兄弟正式上市成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认为,“华谊”兄弟的上市将为国有公司的新一轮发展带来契机。“
(二)海内外企业投资代表——中影集团。
由韩三平领导的中影集团把我国的国营制片厂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仅08年一年,中影集团发行的影片票房总收入高达27亿元,占全国票房总产值67%。中影集团以独家、联合、、协助等不同形式发行了国产影片150部,共产出票房19.5亿元,比07年狂增10亿元,全年8部过亿影片中影集团参与。从08年的《赤壁》到09年的《建国大业》,有了中影集团在背后做力盾,影片吸引到许多国内外的影视公司融资。拿《赤壁》为例,总投资额8000万美元的影片投资方包括中国电影集团、美国狮门山制作公司、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橙天智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大春秋鸿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日本AVEX、韩国Show-box等11家单位。该片采取“主打中国文化、集合亚洲资源、全球营销”的制作模式,涵盖了国有、民营、社会、境外等多种渠道的资金,影片上映不到一周内地票房即突破1.5亿元,创造了新的记录,同时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地上映后均位居首周票房榜之首。
此外,以《建国大业》、《长江七号》、《宝葫芦的秘密》、《投名状》、《面纱》、《玉战士》、《风云2》为代表的一批影片,就吸引了美国、芬兰、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制片公司。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打好全球营销的王牌,中影集团自然稳坐我国电影业的龙头宝座。
(三)银行金融贷款。
在金融贷款这一融资渠道方面,目前已有招行、交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介入文化产业融资市场。北京地区文化产业融资气氛活跃主要与大环境有关,目前北京市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获得商业银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贷款的企业,按照项目贷款利息总额的50%---100%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这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一亿元的电视剧打包贷款,共14部456集电视剧,包括张纪中的《兵圣》、胡玫的《望族》、康洪雷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为控制风险,北京银行与华谊兄弟约定,银行贷款不能超过其投资总额50%。08年,北京银行还为《画皮》提供了1000万元版权质押贷款。在这个项目上,北京银行不仅在贷前对借款人提出严格的用款计划、还款措施,采取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等有效的担保措施,贷中、贷后还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监管措施。截至2008年9月末,北京银行累计审批通过文化创意企业贷款46笔,8.53亿元。《长江七号》、《赤壁》、《深海寻人》、《白银帝国》、《爱情呼叫转移》等影片都获得了北京银行的融资支持。新晨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一些新的融资模式也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香港国际影视展及HAF(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影视展以及电影投资会,以外,亚洲电影节及韩国釜山PPP计划、东京影展及东京国际映画节、中国台北金马影展等也具有一定的融资功能。
三、发展中国电影投融资体系的建议
客观上说,我国电影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国家已经明文提出一定要发展好中国电影。这也给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政治气候。
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电影业应继续在投融资的体系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推动我国的电影投融资模式的建立。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的同时,要对它们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完善我国投融资体系。
公司财务主管除了管理公司财务工作以外,还应该着眼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决策等环节扮演好关键的助手和参谋角色。作为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在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还应该牢牢树立四种意识,即全局意识、投融资意识、法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一、全局意识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金、人才、资源高度集中。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须从公司的整体战略出发,要有全局意识,绝不能单从财务数据出发考虑问题,而要从公司全局考虑问题。只有具有全局意识,才可能当好公司领导的助手、参谋。
怎样牢固树立全局意识?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行业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的学习,提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高度和能力。第二,要正确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做到部门服从公司、下级服从上级,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第三,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与公司内其他部门、其他单位财务部门的协作与配合。相关业务部门需要了解、协助或办理的事,只要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予以方便。与其他单位财务部门业务往来时,要提前通知对方,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加强与其他部门主管的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精诚团结,共同把公司的各项工作做好。最后,要有淡泊名利、献身工作的高尚品格。当个人、部门的局部利益和公司利益或其他部门利益有冲突时,要高风亮节,勇于牺牲。
二、投融资意识
公司以盈利为目的。财务战略以持续盈利、财富不断增长为目标,房地产公司亦然。投资是盈利的前提、基础,融资为投资提供资金保证。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作为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须树牢投融资意识,要科学地判断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必须保证投资规模与公司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资金需求,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有效的筹资方式。
怎样树牢投融资意识?树牢投融资意识,首先,必须加强财经知识学习,要随时掌握行业动态,把握房地产经营的特点、规律。其次,要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吸取同行的投融资经验和教训。第三,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拓意识,以效率和效益为评判标准科学选择和确定投融资项目,不等不靠。第四,要在原有融资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究投融资对策。总之,投资必须有回报!融资要控制成本。具有强烈的投融资意识是一个合格的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法规意识
任何公司都必须合法经营,这是基本准则。房地产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税法》《合同法》等经济法律和政策规定,这些法规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税务处理问题,和《税法》密切相关。公司对外发生经济行为,均要签订书面合同。房地产公司签订的主要合同有施工合同、销售合同等。作为财务主管,必须树牢法规意识,依据法律合理减低税金,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如果缺乏相应的法规意识,处理不当,会经常导致公司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怎样树牢法规意识?首先,除了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学习以外,作为财务主管还要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第二,要经常收集同行业反面案例、典型案例,引以为戒。第三,作为公司领导的财务参谋,要提醒、影响领导重视经济法规在日常业务流程中的管控。第四,要引导相关业务部门遵守法规,依法办事,防止和纠正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见利忘义等问题的发生。
四、风险意识
公司必须建立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以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同风险。房地产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商业机密泄密风险、资金风险、税收风险等。财务信息是公司经营的重要资源,有的财务信息本身就是商业机密,有时甚至涉及公司的生存,因此,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尤为重要,财务主管一定要树牢信息保密意识。房地产公司涉及投融资规模、金额巨大,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确保公司盈利才能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税收风险是房地产公司的最大风险之一。房地产公司是地产税务稽查部门每年稽查的重点,正确处理房地产涉及的税务问题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怎样树牢风险意识?首先,财务主管要熟练掌握金融知识,熟悉国家金融政策,增强识假防伪能力,学会应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对全体财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切实提高所属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第二,要配合公司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规章办事,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重大投资方案应当采取集体决策。第三,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软件,正确分析和预测房地产公司面临的各种信息泄密风险、资金风险、税务风险。最后,要亲自参与制定完备的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并经常对照检查和演练。
综上所述,当好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严格管理,树牢全局意识、投融资意识、法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2)05-0093-04
一、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现状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将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江苏省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支柱产业。2011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全年销售收入达260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4%。战略性新兴企业需要依据自己所处的行业特点及其他相关要素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让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资本良性互动,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在研发阶段和产业化阶段,这两个阶段由于运作特点的不同对融资渠道也有差异性。
1.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融资现状
全省不少战略性新兴行业发展时间短、产业基础薄弱、核心技术和产业化瓶颈都没有实现突破,大部分处于初创期(研发阶段)。在研发阶段由于投资回收期限长、创新领域的技术不确定性大,只有熟悉该行业的风险投资才会对研发阶段进行投资。同时,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很难作为抵押品向商业银行融资,因为其不符合商业银行信贷准入门槛,所以,在研发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多选择股权融资。《江苏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2011》披露,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共有登记在册的创业投资机构183家,全部注册资本达到323.09亿元,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分别占伞围的22.31%和20.57%。创业投资机构的资本最初都是来自于政府的出资,慢慢发展到外资、民间资本的多种渠道的投资。在已登记注册的创业投资机构中,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大约占到45%,其中包括国际知名创业投资基金凯雷和弘毅。江苏创业投资机构总量、每年度新增机构数量、实际投融资案例数和金额、新增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年吸引创业投资额等指标都位居全国第一,投资资本规模居于全国第二,略低于广东。
2.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银行信贷融资现状
产业化阶段是市场化的阶段,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这时企业资金周转时间大大缩短,同时新兴企业固定资产比例增大,符合银行信贷准入门槛,进而通过银行信贷融资,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成本,所以处于产业化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宜采用银行信贷融资。江苏省已经成立了18家科技支行,17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省科技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也从最初的6000多万元逐步增加至9100万元,累计近3亿元,四年内带动科技贷款新增量达到300亿元。省金融办提供的一份关于苏南部分地区科技型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45%左右的科技型企业都将银行信贷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截至2011年5月,江苏省主要商业银行对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到105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为2.98%。2012年,常州市对成长型科技型企业设立了风险补偿金,形成了风险共担机制,对成长型新兴企业产生的不良贷款,由风险补偿金和合作银行共同承担。
二、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便利程度南北差异较大。江苏省创业投资机构的区域分布很不均衡,苏中和苏北地区大大低于苏南地区。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苏南地区登记在册的创业投资企业113家,占全省的93.38%;注册资本规模199.79亿元,占全省的95.78%。由于金融机构投资地区偏好的出现,全省金融机构主要投资在苏南地区的新兴产业,大大加速了苏南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苏中和苏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难度加大,扩大了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这既不利于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更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导致苏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对创业投资机构缺乏吸引力,进一步恶化了苏北地区的经济环境。
2.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不畅。2010年,江苏省各类创投机构投资额为67亿元,占当年全省GDP的比重仅为0.17%。新兴企业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偿债能力较差,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等债权性融资,因而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缺少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创业投资太重短线投资而轻长线投资。不到20%的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孵化期或者成长期的新兴企业,并且逐年呈下降趋势,这种情况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另外,省内金融机构体系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缺少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融资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未形成规模效应,盈利能力较弱,商业可持续性小。面对资金缺乏,融资性担保机构在风险控制、业务拓展、业绩提升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风险投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并且陈旧的考核制度阻碍了其发展,从而削弱了创业投资的引导作用。
3.专业科技金融人才缺失。刘志彪(2011)在长三角地区金融论坛指出,江苏省科技金融机构不仅缺少金融人才,更缺少具有理工科背景的金融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理工科类高新技术产业,只有熟悉资本市场运作、懂得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风险投资人才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相关行业进行投资。人才的优劣决定了融资的成败,尤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高风险的产业,势必需要众多既了解政策和资本市场运作,又懂得先进技术和项目操作的人才。江苏省科技金融机构最多的地方是苏州,但是,在2009年苏州市平均每家科技金融投资机构专职人员仅为4.1人,其中高级专职人员为2.8人,从事5年以上的专职人员仅为2.2人,更缺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种高科技产业角度考虑融资的高级复合人才了。
4.对融资担保机构监管不力。目前,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缺少统一的融资对接平台,融资双方都不能全面获得对方的信息,很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情况,所以需要融资性担保机构作为中间人来实现融资。但是也存在个别金融担保机构内部控制力不足;出资不实;抽逃资本,热衷于担保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项目;从事高利贷,非法吸存、非法集资的融资担保体系的风险。另外,一些融资性担保机构,由于其业务过度集中,可能存在未知的信用风险。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已经成为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新来源。
三、加强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财税金融政策。设立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对专项资金投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统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同时建立稳定持续增长机制,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比例增长,大大降低企业研发风险,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建立企业研发投入等同于税收的税改制度,切实完善流转税、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支持政策,形成社会资源乐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局面。对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客户,银行应从贷款利率、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还款安排等贷款条件方面采取灵活政策;同时,开发适合战略性新兴企业的信贷产品,缓解战略性新兴企业融资难。同时,政府应采取一系列补贴制度,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保证其正常运转。
2.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拓宽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融资渠道,从传统贷款业务扩展到贸易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创立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以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形式,培育一批省内有代表性风险投资机构;引导国外著名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金融类公司等投资机构来省内拓展风险投资业务;支持战略性新兴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直接融资;鼓励优质战略性新兴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引导成熟战略性新兴企业利用国外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股权融资。通过以资本为纽带,以股权投资为手段,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对接,帮助战略性新兴企业快速成长。
3.统一融资平台,缩短江苏南北差距。按照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十二五”规划,整合现有投融资平台职能,组建统一性投融资平台,规范市场化投融资平台,建立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促进投融资平台健康均衡发展,缩小苏南、苏中、苏北的差距。由于处于苏中、苏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在融资方面处于劣势,应该适当降低这些企业的银行信贷准入门槛,扩大苏北地区的银行信贷审批权,尤其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量审批权。同时,组织高层次的南北投融资交流活动,鼓励金融机构投资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企业。
4.支持优质新兴企业,发挥金融资本杠杆效应。优先提供资金给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效益好、信誉高、创新强的企业,促进其迅速做强做大,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依托科技融资机构,发挥其在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的能力,以资本的方式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相关行业的前、后关联企业,促进稀缺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达到资源有效配置。充分利用资本杠杆作用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加强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使各地产业资本、创业投资基金、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同时加强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联系,通过统一的投融资平台来优势互补,有效发挥投融资平台的最大效用。
5.建立健全担保制度,创新担保模式。建立战略性新兴企业担保机构,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战略性新兴企业、各类银行和金融机构有效融合的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优质的融资担保服务。一方面,不断创新合作服务模式,有针对性地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方式;另一方面,不断创新融资担保品种,为不同类型的战略性新兴企业设计差异化的担保业务,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战略性新兴企业融资难问题。
6.完善中介机构协同作用,减少融资风险。有些收益差的新兴企业为了获得融资,想方设法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导致审计报告披露的企业财务信息不真实。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必须规范中介监督机构的工作流程,提高其职业道德,同时加大对做虚假报告机构的处罚力度,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建立预警机制,建立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协会,并由其撰写新兴产业的年度发展报告,向全省公开政府政策导向、社会投资需求情况等重大信息。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的作用,避免发生投资过度,减少行业恶性竞争。
7.强化部门监管,规范投融资平台运作。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平台是依靠金融手段对行业和企业实施投资和整合的方式,所以要将其纳入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并明确监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和管理。参照银行、保险、担保等行业模式,研究制定相关的行业规则,积极引导股权投资行业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以垂直媒体和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众多投资人的追捧对象。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2月份TMT领域共发生135起投融资事件,所属行业分布如下图,可以看到本月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媒体领域,占比6.4%。而这些获得投融资的团队中几乎全部是新媒体。
2016年2月大众市场投融资事件行业分布
此外,根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7月-2016年2月媒体行业共计发生38起投融资,其中20起披露金额的项目中最高融资额为互动百科集团D轮的2.8亿人民币,另外已知金额的项目有90%获得超过1000万的融资。
2015年7月-2016年2月媒体行业已知金额项目的融资额分布
垂直媒体的商业模式创新
垂直类媒体如今遍地开发,众多VC、PE紧盯,从近8个月的投融资数据来看,进入B轮之后的项目主要是垂直媒体,目前在中国,垂直媒体较为集中的主要有科技和金融领域,比如去年10月,科技媒体36氪完成由蚂蚁金服领投,华泰瑞麟、经纬中国跟投的D轮融资,金额过亿人民币;金融媒体华尔街见闻则在2月刚刚完成1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
获B轮后融资的垂直媒体不完全统计
一直以来“内容为王”是媒体圈提的最多的词。垂直媒体发展的前提当然也是内容,原创并且深度的内容可以在初期迅速吸引用户,而聚集起用户之后首要考虑的便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实际上如今的很多媒体并没有跳出传统广告的盈利模式,但还是有部分勇于创新的垂直媒体试水新的模式。
案例1:
36氪作为科技类新媒体诞生,初期聚焦互联网创业报道、企业报道,由于积累大量初创团队,于是在此基础上设立融资平台,对接企业和投资人,并作为中介平台收取服务费用,此外其股权投资平台的上线,说明36氪又进一步迈入互联网金融的行列;
案例2:
华尔街见闻也开始从内容切向二级市场金融交易,未来方向则是希望用户在平台上完成从信息到交易的整个金融服务,而平台预期的收益点除了广告外,还可以来自交易费用分成、金融资产的销售,以及投研服务。
比垂直媒体更垂直的自媒体
2015年,有不少专业媒体人辞职创业,转身投入自媒体的怀抱,使得自媒体的专业化程度更高,内容质量更有保证,并且随着自媒体的发展,逐渐由个人作战转而成为小团队运营,这样一来自媒体与垂直媒体之间界限也越来越不明显,自媒体的激烈竞争状态也要求其必然在垂直领域有更强的渗透能力。这一渗透能力当然同样体现在用优质内容吸引的用户数量上面,但却不单纯是用户数量,其他属性比如忠诚度,消费能力其实更为重要。
对于自媒体来说,除B端收入外,基于忠诚用户可挖掘的商业模式还有电商,典型代表自然是众所周知的罗辑思维,他们锁定了一群有着类似思维和社会阶层的用户,通过优质原创内容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和信赖感,由于这群用户对其所推荐的商品有较高的认同度,并且对于价格较不敏感,从而形成了类电商的媒体经营模式。
地方政府建立融资平台为市政基础设施融资,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7月上海成立的上海城投(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政府、银行、学界甚至大众所关注焦点,则是2009年初以来的事情。2008年底,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其中中央本级投资1.18万亿元,其余则由地方政府配套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融资功能。据统计,截至2009年5月底,全国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总额已高达5万亿元。这次巨额融资有力地保证了各级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扩大内需,保证增长起到巨大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务状况不透明、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银行不良贷款累积等问题也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
本文试图以北京市某区政府融资平台――北京市某公司的融资及运作实践为案例,以分析地方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机制
融资平台基本情况
某公司是某区政府指定的政府融资平台,该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由该区国资委100%控股。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企业管理咨询和物业管理等。该公司2008年度总资产为12.6亿元、净资产为9.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4.9%、净资产收益率为1.1%。截至2009年9月底,该平台公司的银行贷款余额为45亿元。其中,2009年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4家共计贷款40亿元,用于地铁站点建设的拆迁。贷款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下浮10%。本金从贷款提取日算起的第二年起,分四次等额还清。每年分四次支付利息。
融资平台贷款运作机制
2009年,为了配合北京市开展地铁建设工作,该区需要对地铁途经区域的站点周边进行拆迁。扣除市地铁公司可能给予的补助之外,该区还要出资40亿元左右。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区委、区政府决定通过融资平台贷款的方式解决拆迁资金来源。区发改委在开展调研及与金融机构接洽谈判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区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报告》,明确合作对象、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使用方向、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等关键内容,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后,贷款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项目建设单位向区政府就贷款提出申请,待区政府主管领导批准同意贷款后,由区发改委向融资平台下达贷款通知,通知明确贷款银行、贷款期限、提款日期、贷款利率、本金利息偿还计划、偿还方式等。投资平台按照贷款通知要求和贷款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并根据具体项目借款合同向金融机构提出提款申请。贷款平台取得贷款后,应将贷款资金于当天向区财政局指定账户办理转账支付,区财政局收到贷款资金后向借款法人开具相应的收据证明,区财政局将贷款资金拨付项目单位。
区财政将贷款还本付息纳入年度预算,并建立偿债基金。在需要还本付息时,融资平台将金融机构发出的还本付息通知书及时转报区财政局,区财政局根据通知书还本付息。本金偿还时,由区财政局提前两个工作日将资金直接拨付至融资平台在贷款银行开设的还款账户;利息偿还时,区财政局提前一个工作日将资金直接拨付至融资平台在贷款银行开设的还款账户。
该区在使用银行贷款方面的相关规定主要有《利用金融机构贷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根据上述规定和办法,区发改委、国资委、财政局、审计局及具有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贷款及其使用负有监督、检查、管理责任。
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几个问题
融资运作缺乏一个独立的政府投融资机构作为依托,不能全面掌握全区融资需求和科学规划融资投向。一般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在缺乏资金、需要外部融资时,才由相关部门针对具体项目和银行洽谈贷款事宜,因此,单个项目谈判成本高,不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区级领导、各部门协作的贷款模式,但由于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等方面的考虑,不能形成合力,导致了贷款的高成本、低效率,甚至某种程度上的短视行为。最重要的是,缺乏对全区基础设施投融资规划、降低融资成本、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方面的统筹考虑。
融资平台功能单一,不具备投资功能。从上述案例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看,该平台只是履行政府融资的职能,融得资金后,立即就将所融资金转入财政相关账户,以供项目单位使用。融资平台不具备投资功能,不负责贷款资金的投向、使用及其管理,只是政府进行融资的单纯载体和媒介。由于融资平台没有投资功能,不可能对所融得的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也就没有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使用效率的积极性。
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高,具有很大的财务风险。从2009年8月份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2%。而从公司财务角度看,我国公司理想化的资产负债率一般是40%左右,因此,该平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远高于正常水平。尽管实际上如此高的贷款是由政府提供隐形担保,但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负债以及提供担保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如果出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或者其他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平台公司凭借自身的实力偿还贷款就有困难,极其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该融资平台解决资金需求全部依靠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贷款,并没有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IPO及信托等其他融资方式,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单纯依靠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大,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尽管银行贷款执行了优惠利率,但是其成本仍然比发行企业债券、IPO、信托等方式要高。此外,从贷款本身看,贷款40亿元,期限5年,执行的优惠年利率为5.184%,第二年开始分四年等额还本,每年均以5年期的优惠利率分四次支付利息。其实第一次偿还的本金实际贷款期限为2年、第二次偿还的本金实际贷款期限为3年,这两笔本金的利率应该执行1~3年期(含3年)的优惠利率(4.86%)。经简单计算,若这两笔本金(共计20亿元)按3年期利率计算,将为该区节约利息费用1600万元左右。
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的几点建议
建立健全投融资机构的投资决策机制。地方政府成立投融资决策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人由党委或者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委员会负责重大投融资事项的决策、相关问题的协调和组织考核等方面工作,并确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及投资方式。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执行机构,在投融资决策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融资、投资及还款等工作。
集中优势资源,组建综合性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投融资平台,实现政府投资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地方政府拥有的优质经营性资源、优质资产以及未来需要资金推动的投资项目全部划拨进入新的平台公司。这样,平台公司拥有了质量良好的资产和稳定的现金流及利润来源,财务形象和未来预期良好,具备了融资和正常运营的能力。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地方国资委所属的优质企业直接划入投融资平台,作为投融资职能启动的支撑,也可以将原属于其他政府部门的特许经营权或可流转的土地、房产等资源划入平台公司,为投融资平台公司带来经营性资源。重新组建的投融资平台要具有融资、投资等综合,不但投资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非经营性项目,而且还可以投资于准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
明确职能定位,理顺地方政府与平台公司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职能定位应该是:统一的政府融资平台、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政策性投资平台。投融资平台是基于政府拥有的优质资源建立而成,是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发展难题、实现战略意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投融资平台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将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来进行内部管理和作为市场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同时也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指导。一方面,其主要职能受到政府规范,也将得到政府赋予的大量优质资源和经营性资产,在未来经营发展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其主要投资决策将受地方政府的指导,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配套和先导产业投资等,要充分显示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
从地方政府与投融资平台之间的关系来看,平台公司首先是要在政府或者其特设机构的领导下运作,坚决贯彻政府的战略意图,而其自身则通过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坚持市场化导向,本身就应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地方政府在投融资平台的具体运作中保持超然的态度,只负责重大投融资的决策,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经营转变为宏观调控。
投融资平台应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模式。在平台公司的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应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专业的经营层队伍,形成有竞争力的专业经营部门。完善投融资决策程序,严格控制投资经营风险。例如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建立了专门的投资事业部,负责中心的投融资工作,以专业的队伍及早甄别防范投资经营风险,并要求重大投资决策需经管理层及最高决策层决议通过,减少了盲目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
平台公司积极采取市场化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投融资平台在行使职能时,不能过度依赖政府支持,应充分利用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募集未来投资经营的资金。除银行贷款外,平台公司可以选择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融资,同时随着发展,可以通过IPO上市融资,实现资产证券化。截至2009年7月份,北京国有资本管理中心已成功发行150亿元的企业债券和两期共200亿元的中期票据,融资期限分为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等,融资成本显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2个百分点左右。
大河(海)流域是世界各国开发的热点区域,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河在合理的开发治理下,沿岸都形成了产业密集的工业带,带动了流域边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我国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北“两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作为联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主轴,其改革发展也被提上了日程。2009年湖北省政府出台了《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拉开了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序幕。新一轮改革发展遵循大河流域国土开发的基本规律,侧重于流域开发、“带”状开发,力图把湖北长江经济带建成长江中游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然而,由于湖北长江经济带包括武汉、黄石、宜昌、荆州、鄂州等8个市州的48个县市区,区域广且开发领域众多。如此巨大的开发任务必将带来巨大的资金需求,如何实现多元化、市场化、系统化融资,从而为开发建设提供大规模且持续的资金支持,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保障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主要发达国家大河(海)流域开发融资模式分析
在近现代史上,美、德、日、法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对大河(海)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有的历时半个世纪,有的甚至一至两个世纪。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田纳西河、德国的莱茵河、法国的塞纳河等等。在开发过程中遵循的基本规律都是通过基础设施的优先发展,来发挥大河(海)流域交通、水利等资源优势,以拉动周边产业和城市的发展。由于各个经济发达国家历史传统、社会背景以及开发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因而采取的融资模式和融资手段存在异同。
1、基本模式: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并存
美国是推崇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典范,提倡“凡民间能做的事情政府绝不插手”的理念。在大河流域开发中,政府的财政资金往往是投入到最具公益性的内河航道整治和维护上。对于航道之外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带建设,政府往往遵循“市场增进”的原则,力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成为主导。即使政府对各种投资活动采取了管制,但管制政策基本都遵循“尽可能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原则,在市场准入方面的管制尤为放松。
与美国不同,英、德、日等经济发达国家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融资模式。政府在整个大河流域开发的资金配置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航道、水利基础设施等存在严重市场失灵的领域,英国采取完全的国有或公有化,由政府直接拥有企业进行投资。德国由于推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大河流域开发的投融资活动中,虽不断引入私人资本,但政府的干预作用尤为明显。日本由于经济资源的有限和稀缺,为了将有限的经济资源集中配置到最急需的环节中去,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很强的导向作用,在沿海经济带开发甚至整个工业化过程中都表现为强力政府推动的特征。
2、融资渠道:大量引入社会资本
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长期开发实践来看,资金来源渠道无非包括两种:一是财政资金,二是社会资本。由于水利、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巨大且在开发中居于优先地位,因而成为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发中耗时最长且重点解决的问题,其开创的一些经典的融资方式已被世界其他国家借鉴使用(见表1)。
由于大河(海)流域开发中,大多数基础设施项目的纯公共物品特性,使私人资本往往不愿或很少进入。因此,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在流域开发的初期,对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都给予大量的财政投入,包括财政拨款、优惠贷款和补助金等。
除政府的财政投入外,主要发达国家流域开发更多的是利用了社会资本。其中,债券融资和公私合作是最为成功和典型的方式。市政债券的融资模式在美国大河流域开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联邦政府在流域开发初期无偿投入的财政资金,都是来源于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而田纳西河流域在开发中的水利、电力等项目,资金则来源于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根据法案规定发行的市政债券。该债券起初在国内发行,上世纪90年代后又开始在国际市场发行。除此之外,发行债券也是美国港口建设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联邦政府原则上对港口建设不给予补助,因而像巴尔的摩、新奥尔良、新泽西等世界著名大港都是采取债券融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日本在沿海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的是地方政府公债的融资模式。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时采取协议审批制度,公债发行规模和用途等基本情况需上报上级政府批准后才可发行。
公私合作的融资方式在各个国家的具体形式和名称不同。德国和日本采取的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分工合作的方式。如德国汉堡港在建设过程中,市政府负责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如扩建码头、航道加深、配套铁路、公路的建设等;私人企业则负责码头地面建设,如码头内的铁路专用线、堆场、办公用房、机械设备等。私人企业可申请租用码头泊位和场地来经营,承租费按政府投资的3%收取,而租用区域内各种地面设备、设施则由私人企业出资建设。日本在公共码头建设中,基础设施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投资建成的港口基础设施再出租给私人企业;而经营性设施则由私人企业投资建设。法国公私合作的具体形式是特许经营制度,即通过特许经营合同约定,政府将流域开发中的基础设施项目交给私人企业去经营。根据风险责任的分担程度不同,又划分为全部风险特许经营、共担风险特许经营和有限风险特许经营三种。英国的公私合作融资模式被命名为PP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成为合作伙伴关系,在水利、交通建设中为某个建设项目达成合作,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比较而言,财政融资方式在大河(海)流域开发初期居于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航道整治这一纯公益性项目中构成资金来源的主体。债券融资方式在美国有广泛的运用是以其发达的债券市场为基础,而债券融资的最大特点在于资金充足、期限长,为开发中的长期项目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公私合作方式虽形式和名称多样,但都起到了“双赢”的效果。
二、国内沿江(海)经济带开发融资模式分析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开发是国内沿江(海)流域开发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三大经济带开发都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涉及产业带建设和城市群建设,并在投融资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中国特色。
1、基本模式:双重身份的投融资平台成为投融资主体
从共性来看,在三大经济带开发中,投融资平台的作用不容忽视。珠江三角洲开发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因而扮演着改革“试验田”的角色,开发建设中的投融资模式都属于探索阶段。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广东省政府率先探索推行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这种借钱发展建设的模式逐渐演变成了开发建设中投融资平台的前身。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以来,经过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功能性开发和综合配套改革等发展阶段,投融资模式逐渐成熟。政府以财政拨款、土地注入、资产注入等方式组建了各种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投资公司,作为区域内筹集资金的重要平台,发挥了为政府投资项目融资的功能,完成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如长三角开发中成立的上海久事公司、上海临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金桥有限公司等,作为投融资主体,投资建成了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和市域高速公路网络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和开发区建设项目。在环渤海经济圈开发中,滨海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不仅完成了新区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在新区内新兴产业发展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投融资平台筹集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融资模式。投融资平台本身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政府政策意图的载体,其投资开发必须以政策为导向;另一方面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投资活动必须考虑自身财务的持续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这种融资模式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既实现了政府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意图,又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开发水平。
2、融资渠道: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三大经济带开发中融资方式的发展是与我国改革开放中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和金融市场的完善紧密相连的。从最初单一的财政融资、信贷融资,到探索资本市场的产业投资基金融资、企业债券融资以及各种项目融资方式的运用和创新等,经济带开发中走了一条从一元化融资逐渐向多元化融资转变的道路。
财政资金是三大经济带开发中最初的资金来源。财政资金数量有限,但却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多采取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的形式,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长三角开发中,中央政府给予浦东新区的“1234”政策、“52111”政策等。在各投融资平台的组建中,地方政府都给予了大额的财政拨款,或以土地、资产注入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使平台公司资产达到一定规模,以具备对外融资的能力。
三大经济带开发初期,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由于各投融资平台(最初是政府的机构)以政府信用作支撑,因而能较成功地争取到信贷资金。在整个开发中,国家开发银行都给予了上千亿的资金支持。以深圳特区为例,截至2008年末,国开行在深圳市的贷款余额达到817亿元人民币。
然而,单一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带开发中各种资本市场融资手段逐渐涌现,在长三角开发中率先运用了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解决浦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作为投融资平台的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在国内首次发行了企业债券,并取得了较好的融资效果。而后企业债券融资方式在其他区域开发中也被广泛使用。为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三大经济带还积极争取与机构投资者合作,募集了不同形式的产业投资基金。如长三角开发中创建的科技孵化创业基金、天使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分别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以天使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为例,截至到2008年底,合同出资额分别达到602亿元和500亿元人民币。在环渤海经济圈开发中,种子基金、创业引导基金、天使基金、渤海产业基金等众多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也都较好解决了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大的难题。而渤海产业基金更是成为国内首只正式获准成立的私募产业投资基金。
三大经济带开发中还在国内开拓性地运用了许多项目融资方式。项目融资方式类似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采取的公私合作(尤其是特许经营、PPP),都是以不同形式引入私人资本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手段。具体形式除BOT(即建设—营运—转让)外,还创造性地采用了BDOT(即建设—开发—运营—移交)、TOT(转让-经营-转让)等新的形式。珠三角开发中,深圳沙角火力发电厂是我国较早使用BOT融资方式的成功案例。运用这一融资方式的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在当时开创了公共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先例。而在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开发中,水、电、收费公路等经营性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都普遍采用了BOT模式。在浦东自来水厂与法国威望迪公司合作中,还运用了TOT模式,取得了优于BOT项目的效果。
三、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融资模式设计
1、启示
通过对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大河(海)流域和国内沿江(海)三大经济带开发融资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政府在流域开发建设融资中起着积极作用或主导作用。大河(海)流域开发都无一例外地遵循着“基础先行”这一开发规律。而基础设施领域中市场机制或多或少存在“失灵”现象,一些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或各种手段的政策性的推动,几乎很难完成。英、德、法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我国三大经济带的开发建设,都是在政府主导或积极引导下进行的,极度崇尚自由主义的美国在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是给予了大量的财政支持。
其二,积极有效、创造性地引入社会资本成为流域开发建设的重要保障。虽然在流域开发的起步阶段,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成为开发建设的助推力,但随着开发建设中资金需求的不断增大,财政支持以及单一渠道的信贷融资都难以满足建设资金需要。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经典的债券融资、公私合作融资方式,都成为吸纳社会资本的有效手段。而我国三大经济带开发中涌现出的各种资本市场融资和项目融资方式,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都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其三,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促进融资模式的多元化成为流域开发建设融资的主要趋势。三大经济带开发中,政府组建的投融资平台,作为开发建设的融资主体,起到了将政府信用优势和社会资金连接的桥梁作用。信贷融资、资本市场融资和项目融资都是通过这一平台得以实现。主要经济发达国家流域开发中一些政府管理机构实质上也发挥了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借助这一平台,从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甚至海外资金市场多渠道融通资金,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运作的市场化以及融资结构的合理化,已成为流域开发的主要趋势。
2、融资模式整体设计
借鉴三大经济带开发中的基本融资模式和手段,在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中,应成立一个或多个省级投融资平台,配合使用多种融资手段,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融资模式,整体框架设计见图1。
具体而言,由省政府采取财政拨款、资产注入等方式组建综合性或专业性投融资平台,通过信贷融资、资本市场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多渠道吸纳资金。在开发中,由于拟建设项目众多,可根据市场性质的不同,将项目划分为纯公益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不同性质的项目采取不同的资金运用方式,通过平台内补偿机制的建立,保证各类项目的顺利完成。
纯公益性项目如防洪减灾、农田水利等,因为其公共产品的特性,可按照政府投资的模式运作。平台内设立基础设施专项基金,捆绑式地投资于纯公益性项目。对于一些重大项目,可以投融资平台的国有独资公司身份来发行企业债券或探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形成直接融资渠道。在平台内通过准经营性或经营性项目收益来还本付息。此外,也可以通过制度安排让经营性项目以税收、基础设施收益付费的方式补偿纯公益性项目建设。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如港口建设,采取公私合作的融资方式最为合适。港口内基础设施部分由平台公司出资,平台公司可与地方政府合作,利用项目周边土地开发收益或房地产收益来为项目提供部分资金支持;而港口内部的经营性设施可由私人企业出资建设,采取特许经营或提供优惠政策来引入私人资本。经营性项目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港等部分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产业带建设和今后城市连绵带建设中包括的诸多项目。对于公路、铁路、航空港等项目,由于投资收益可作为还款保证,可积极利用各种项目融资手段,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减少平台内资金压力。产业带建设中,一些重点行业的发展空间和项目的盈利空间较大,应积极与机构投资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募集不同形式的产业投资基金,在完成项目建设的同时促进企业的成长。此外,为保证公益性项目建设和整个开发建设中资金的可持续,将经营性项目的投资收益上缴到平台公司,用于平台内信贷资金的还本付息或注入公益性项目建设专项基金,以保证后续融通资金和新项目建设的需要。对于经营性项目上缴到财政的税费收入,可以财政补贴形式再返还到平台公司,由此形成资金运用的循环。
3、进一步注意的问题
其一,融资方式的选择和创新与开发阶段的特点和融资条件紧密联系。开发建设过程也是融资方式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的开发阶段,开发重点不同,融资条件不同,因而融资方式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在“十二五”期间,长江“黄金口岸”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开发和建设的重点,存在大量的公益性项目,且投融资平台刚刚组建,平台公司实力有待提升,因此,就目前而言,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以及政府注入的土地、资产运作收益来实现。而随着项目的推进,平台公司资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参控股地方金融机构、发行企业债券、扩大产业投资基金的种类和规模是下一步的选择。而长期中,随着投资能力和经营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上市融资也将提上日程。
其二,应注意投融资平台内财务的良性循环。在整个融资模式中,平台公司财务的良性循环是资金融通和开发建设持续进行的重要保证。开发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供给,后续的融资活动都是建立在良好偿债能力的基础上。而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的投资收益构成平台公司利润来源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投资者权益分红的基础,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加强项目投资管理水平,保证经营性项目合理的投资收益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EB/OL].
http:///zwgk/zfxxgk/zfgw/zfgb2010/gg101819
/201103/t20110318_.
[2] 彭清辉: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1.
[3] 徐迪、苏平:主要工业化国家航道建设政策与启示[J].综合运输,2005(5).
[4] 李颖、陈林生: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对我国区域政策的启示[J].四川大学学报,2003(5).
[5] 课题组:上海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