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就业范文

时间:2023-06-13 09:23: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业经济管理就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

篇1

先进技术的引导以及市场信息化建设是确保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作为农业经济而言,应该积极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和完善的力度,在信息化资源与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市场变化的情况,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受影响。

1.2现代化发展方向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严格地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加强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力度,通过建立多样化农业经营模式的方式,将农业经济体系融入新农村建设中,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1.3生产化发展方向

政府部门在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必须充分发挥先进农业合作经营模式的优势,提升农村与农民的经济收益。比如,大型企业在积极参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农产品标准化的生产与加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严格地按照企业制定的标准进行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稳步提升的同时,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2.1工农结合,避免人口外流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方式,鼓励各个行业的企业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中。这种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有机融合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而且对于农村劳动力留存率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分为农忙与农闲两部分,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去城里打工,就是希望能够在农闲的时候,为自己的家庭创造一些额外的收入。然而,外出务工造成了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的出现,而且外出务工农民回家的费用也较高。因此,政府部门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引导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地直接建厂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彻底地解决了农民农闲时节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提升,而且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2优化农业经济的管理制度

政府部门在积极地创新和优化农业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首先,将农业经济管理指导意见作为依据,做好国家有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纲领的落实工作。其次,严格地按照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与制度,确保农业经济管理的有序发展。最后,相关部门必须以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同时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体系,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相关部门应该通过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学习农业经济管理政策与相关知识的方式,增强其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4合理实现土地流转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小户经营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这种经营模式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且无法借助大型设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所以,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在充分考虑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大集约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力度,为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结束语

我国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理念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积极地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通过增强我国农业经济实力的方式,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篇2

农经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农村基层部门、农村金融财会、农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许多农经专业的毕业生极少愿意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城市的学生不愿意到乡镇工作,一样来自农村的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这与农经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而有些非农经专业的的毕业生却选择了如大学生村官等这样的职业。现如今在就业取向“功利化”,人们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小农经济的悲观论调的影响,使农民跌入生活的底层,造成了人们对农业的偏差认识,认为只要跟“农”字沾边的就会受到歧视。因此,通过调查分析新疆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改善毕业生就业现状,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本科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数据获取

文章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数据,调查对象为新疆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已毕业与在校生。主要涉及:第一,在校生的就业取向;第二,本科生对为了来发展的认知。共发放问卷100份,2010级30份,2011级45份,2012级25份,共收回问卷100份,回收率100%,样本可用。

二、农经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取向

(一)专业选择与学科认同度

专业的选择说明学生们一开始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对以后的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有着重要影响。调查显示,只有60%的学生把农林经济管理作为第一志愿。影响选择的因素中,学科认同度极为重要,个人喜好、父母影响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见表1)。

(二)专业认同度

1.课程设置的认知度

入学前,90%的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这个专业不了解,在对“你对农经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是否了解?”这个问题时,2%的同学非常了解,14%比较了解,不太清楚的占42%,42%完全不了解。(见表2)。

调查表明,新疆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知度各有不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同学们对农经专业课程设置的认知度不够。通过上表显示,随着课程的深入,年级的升高,了解程度也在慢慢升高,有此表可以看出,2010级的学生随着即将迈入社会,也对学科的设置有了很深的认知。

2.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1)对授课内容的满意度。从整体看,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满意程度,2010级、2011级的变动趋势基本一样,学生多数选择比较满意和一般,非常满意和不满意人数较少。而2012级农经专业学生意见多数集中在一般,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新生入学对大学课程的不适应,期望值过高,从而导致对授课满意度整体较低。

(2)就业对授课的需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内容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基础理论创新是农林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大部分农经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以前的课程安排专业性不强,不适应市场需求体系。学生在近4年的大学生活学习中,大部分基础课程没有得到改革,现阶段已经不符合社会对农林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各年级都认为实践教学都不能得到满足,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动手实践能力较弱。随着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的转型、大环境的变化,农业已成为我国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三、我校农经专业本科生对专业未来发展的认知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政策的改变,新疆农业大学学生对毕业后继续读研也有所变化。通过比较,随着毕业的临近,计划读研的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读研的必要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通过大学课程的学习,了解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就业的困难和市场需求带来的专业认同度不高。而通过个别访谈结果显示,在问及“是否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时,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设置适应我国市场体系,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能得到高度的社会认可时才会选择本专业。由此可见,在提高本专业在学生认同度方面没有得到解决。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农经专业就业竞争优势的调查中反映,农经专业本科生认为所学知识广泛,可以从事跟农业相关或无关的的经济管理的工作。

四、促进农经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建议与对策

通过本次数据调查分析处理,农经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和学校的专业设置之间存在的问题已基本显露,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更好的解决农经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加大社会关注力度,建设完善的就业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不够发达,农业市场的建立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了就业的困难,社会应该加大关注的力度,建设一个更完美的就业制度,政府应该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网站和健全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为大学生好就业提供更好的就业发展平台。

(二)顺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院校的“计划性”招生不利于我国农经专业的学生就业。学校传统的办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顺应市场的需求,作为学校方面,增加专业特色的建设、加强专业实践活动、重视学科交叉,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专业型人才已经,有目的的培养农经类的专业人才。

(三)强化就业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我们学生也应强化就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新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来应对市场的考验。(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2013级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 樊平军知识视野中的中国大学专业设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

[2] 林玲.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11,(10):476-478.

[3] 许家林.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农经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1996.4.

篇3

表1华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现状分析

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完善程度来看,东北农业大学最为完善。东北农业大学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了:②办学指导思想;分析优势所在;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术交流方面分析办学特色;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和改革成效;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培养。

就华南农业大学而言,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得到调整,在摸索中日臻完善(见表1)。但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国内理论、轻国外理论。具体而言:①课程涉及面很广,但缺乏深度。课程涉及通识教育、基础教育等近70门课。老师只能点到为止,学生学得不精。②课程安排不合理。有一些学时数较多的课程集中时间上课,导致学生听课疲惫,影响教学效果。③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够。在实际教学中却以传授知识型的课程为主导,重点介绍农林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而与农林经济管理实践结合较紧密的应用型课程则很少涉猎,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明确的教学实践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效果难以保证。学生们普遍认为,学校的实习指导和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多以短时参观为主,学校对实践环节投入太少,补助标准太低,实习计划的拟定受到经费的严重制约。究其原因,一是实习基地建设滞后;二是教师的实践能力本身有限;三是学校实验设备明显不足;四是实践教学内容本身不明确。③

(3)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相对宽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以“考试”为导向的专业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将重心摆在考试分数上,专注于考试范围内的知识,而非对于学术的研读深究。而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大部分同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心存侥幸未认真对待。这一方面是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冲突,面对就业压力,同学们将更多的精力置于后者;另一方面则与目前对于毕业论文较为宽松的考评机制有关。

(4)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专业的就业局限性较大。学生们反映:在农林经济管理四年本科教育中,最大的体会是什么都学,什么也没学。客观上,除了农口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29页)业生有直接需求之外,毕业生们经常遭遇招聘限制。

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建议

2.1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注重合理性与综合性。注重课程结构的科学化、课程内容整合衔接的合理性和知识结构的整体性。(2)注重深度性与学术性。优化专业课的课程体系,要深入浅出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3)注重实践性与社会适应性。提供平台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课程设置应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的就业人才方向相适应。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农林经济管理类选修课比例,扩大选择范围,尤其是人文教育类课程比例。④二是强化农林经济管理课程的深度,打造专业化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4)注重政策性,与时俱进地关注农林方向政策的更新,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分析。

2.2 创新教学管理体制

本科生导师制学长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生通过比较系统地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而提高创新、分析和研究能力。华农的“红满堂计划”和“助理班主任”制度已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辐射范围不够大,约束力度不够大,仍需要改善。此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这一平台,实行“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的制度,着力培养研究型人才。

2.3 完善实习制度

(1)在内容上,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更新,突出对农村经济研究的科研训练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形式的运用。(2)在体制上,要将实践教学固定到人,责任到人,每个实习由专人负责,长期在实践领域有所成就。(3)在经济力度上,加大经费投入以改善实验实习条件。⑤(4)在对象上,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考虑与村镇以及涉农企业磋商,充分挖掘资源,如华农经管的长期合作伙伴温氏企业等。

2.4 培养开发教师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篇4

现在,县域农业经济的形势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县域农业经济容易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因此,这就对县域农业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更加完善的要求,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方针还在不断深化。

(二)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1.现在,县域传统农业的规模在缩小,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所以,县域农业经济管理应该确保能够运用在每个环节中,从而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在流通环节应该加强农产品的质量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2.人们进入了知识时代,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而且,农业是自然和经济共同的产物,所以,农业经济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农业是关键,现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3.现在,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也实现了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农产品具有特殊性,所以,县域在进行农业贸易的时候,应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4.在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中,呈现出了土地报酬下降的形势,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的成本不会减少,而且会随着积累越来越多,这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了一定的问题,现在,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很多新的管理方法会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这对处于递减规律的农业经济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二、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政策分析

(一)县域农业经济管理应该突出特点

现在,农业经济面临着压力,随着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经济的发展,县域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而且,我国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的发展方面,考虑农业经济发展的可行性,使农业经济能够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县域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而且运用针对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突出有特点的管理方案,从而能够使农业经济管理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强化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团队建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能力

在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对相关学科的改革,从而建立一个高标准的管理队伍,从而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特色化,这样的团队成员可以由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构成,从而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的合理化管理,能够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分清主次,按照流程管理,而且,在进行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理论,在实践中对农业经济管理理论进行扩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