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9:23: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概述
现代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中,血压降低、良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靶器官保护以及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是4个重要支柱。鉴于高血压往往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目前更建议对多种疾病同时治疗,如降压药物(氨氯地平)加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降压药物加降糖药物等。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高血压级别或严重程度;伴随危险因素及数量;有无靶器官损害及其程度;合并疾病情况;所选药物是否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证据及其力度;与并存疾病治疗药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还需考虑药物供应、患者经济水平和治疗意愿以及药物耐受情况等。基于不同抗高血压药物各有其独特作用机制,对重大心血管危险因子的效应各异,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将有所不同。各种不同的降压药物在充分降压的基础上,对合并不同疾病的患者可以显示出良好的降压以外的益处。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目前高血压治疗的主导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联合,可更好地使高危患者心血管预后获得改善。
2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
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将血压降至140/90mm Hg以下,就能减少心血管疾病。无论采用何种降压药物或何种联合方案,只要能降低血压就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其作用直接依赖于降压本身,与降压药物选择关系不大。二氢吡啶类CCB、培哚普利等可降低卒中和死亡危险,必要时可加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选择以利尿剂为基础加CCB,ARB或长效硝酸酯类药。CCB联合利尿剂方案在协同降低血压、减少脑卒中发生上具有优势。
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联合CCB为较佳方案。β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冠心病治疗,临床试验表明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率和心血管死亡率降低约1/4。长效CCB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益,并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后。
4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ACEI或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有利于对心衰的控制,血压控制不良的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CCB可降低血压、延缓心衰进展。ACEI和ARB能阻断RAS系统,可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β受体阻滞剂因具有抗交感活性等作用,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
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损害
[中图分类号] R714.2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6-0110-02
The change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and oxygen free radical in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LING Jie1 LUO Lifei2 HAN Zihua2
1.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aizhou City, Taizhou 318020, China; 2.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Luqiao District of Taizhou Hospital, Taizhou 318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and oxygen free radical in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PI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40 cases of PIH patients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ested for plasma endothelin-1 (ET-1), nitric oxide (NO),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nother 30 cases with normal pregnancy admitted to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plasma NO and SO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ET-1 and MD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ll P < 0.01). After treatment one week, plasma NO and SOD leve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ET-1 and MDA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balance of SOD/MDA and NO/ET-1 in the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PIH showes free radicals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vivo. It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IH through correcting the plasma SOD/MDA and NO/ET-1 imbalance.
[Key words]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Oxygen free radicals
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是一种妊娠晚期特有的产科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目前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1]。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氧自由基紊乱和血管内皮系统失调在PI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2,3]。本研究观察了PIH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与正常妊娠孕妇相比较,探讨其对PIH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氧自由基的变化,为PIH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PIH患者共4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8.9±5.3)岁,平均孕周(36.1±1.4)周;诊断以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5版[4]分类标准为依据,均无明显的内外科疾病,4周内无急、慢性感染等疾病。另选择30例同期入院的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8.6±3.9)岁,平均孕周(36.5±1.8)周。两组孕妇年龄和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予以解痉、镇静、降压、利尿等常规对症治疗,主要药物包括硫酸镁、心痛定、双肼嗪降压和速尿利尿等,连用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NO、ET-1、SOD和MDA含量的变化,而对照组仅在入组时测定1次。
1.3 观察指标
取空腹静脉采血10~15 mL于空试管内,室温状态下静置1 h,以3000 r/min低温离心5~10 min,收集上层血清,置-20℃冰箱中,待集中检测。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浆NO、ET-1、SOD和MDA含量。试剂盒分别由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射免疫研究所和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NO和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 = 8.36、8.97,P均 < 0.01),ET-1和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 = 8.02、10.03,P均 < 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NO和SOD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 = 5.60、5.72,P均 < 0.05),ET-1和MD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 = 5.21、5.76,P均 < 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发现,PIH的病因、发生机制与体内氧自由基的代谢紊乱、氧化/抗氧化的平衡失调所引发的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正常妊娠期孕妇氧自由基的不断生成、产生以及由此引发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不会对孕妇造成严重的损伤,可能是体内存在着抗氧自由基酶系统,使得氧化/抗氧化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使机体免受氧化应激反应损伤,妊娠得以继续进行[5]。由于在活体中直接测量氧自由基的含量非常困难,临床上常采用间接的测定方法。MDA为氧化应激反应的主要代谢产物,测定MDA的含量可间接反映机体中氧自由基的含量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损害程度。SOD是机体内直接抗氧自由基的酶类,测定SOD的含量可间接反映机体中抗氧自由基和避免氧化应激反应的能力。张世英等[6]研究发现PIH的发生机制与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密切相关,SOD/MDA比例可作为早期判定PIH病情程度的指标。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浆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SOD含量明显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表明PIH患者存在氧自由基代谢紊乱,血浆SOD/MDA比例失调;血浆SOD/MDA比例可作为PIH患者治疗疗效随访和预后观察的指标。
近年来研究发现,PIH孕妇体内内环境平衡失调可导致血管内皮系统功能损伤,引起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发生失衡,从而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PIH临床症状。NO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重要血管舒张因子,能维持胎盘-胎儿循环的低阻力状态,有利于胎儿的成长发育。ET-1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重要血管收缩因子,通过与体内相应ET受体结合而发挥血管收缩作用,目前已知ET受体有两个亚型(ETA和ETB),如果ET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ETA受体而引起血管发生收缩,如果同时作用于ETB受体,可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且拮抗ET-1的缩血管作用,引起血管扩张[7]。黄金娜等[8]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与PIH的病因和发生机制密切相关,血浆NO和ET-1含量的改变可以作为诊断及判定PIH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PIH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血浆NO/ET-1比例失调;血浆NO/ET-1比例可作为PIH患者治疗疗效随访和预后观察的指标。
总之,PIH患者血浆SOD/MDA和NO/ET-1比例失调,表明PIH患者体内存在氧自由基代谢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浆SOD/MDA和NO/ET-1比例可作为PIH患者治疗疗效随访和预后观察的指标。通过纠正血浆SOD/MDA和NO/ET-1比例失调,可为PIH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其德.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因学研究的现状[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4):197-198.
[2] 郭有英.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ET-1、CGRP、N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28-29.
[3] 张海平,赵会元,万欣. 妊高征患者血清中氧自由基代谢水平变化及意义[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18(6):56-57.
[4] 苏春宏,佘若菁,闻良珍,等. 川芎嗪对妊高征患者血中SOD、MDA、NO、ET、TXA2、PGI2及母儿结局的影响[J]. 热带医学杂志,2004,4(3):255-257.
[5] 施亚菲,王锡梅.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459-460,497.
[6] 张世英,于武胜,张海萍,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清SOD、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J]. 齐鲁医学杂志,2004,19(4):297-299.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1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三大基础疾病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可随着时间推移对肾脏、心脏等多个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病情复杂且严重,预后差,临床治疗难度大且死亡率高[1]。唯有不断对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的急诊抢救方法进行改进,才能不断改善临床效果。鉴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急诊抢救的改进方法,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医院2013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中选取94例展开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优化组和常规组。优化组中47例患者,26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61-88岁,平均(70.1±4.5)岁;常规组中47例患者,25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60-90岁,平均(69.9±4.7)岁。组间临床资料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急诊抢救方法,即首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并注意维持并保护脏器功能,控制并发症。
优化组实施优化急诊抢救方法,即根据血压变化及靶器官受损情况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具体如下:(1)入院后迅速采用多条静脉通道给予降压处理,同时稳定心律,每间隔5min对血压和心率进行检测,并且尽早实施血液生化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2)若静脉滴注降压药物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则需要同时给予静脉泵调整给药速度,配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稳定心率,血压的控制目标为150/90mmHg,若患者存在有严重的脑卒中、冠心病看或者肾脏病,则需要将血压控制目标设置为140/90mmHg;(3)若患者伴随有脑出血,需要同时给予12.5mg盐酸乌拉地尔静脉推注,然后取25mg盐酸乌拉地尔静脉滴注;若伴有脑梗死,则给予尼卡地平5ml混合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若伴有主动脉夹层,则在实施降压的同时给予硝普钠静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其中临床效果根据血压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将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分别超过20mmHg和40mmHg者记为显效;将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分别超过7.5mmHg和15mmHg者记为有效,否则记为无效,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则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版本检验数据,计量资料(±s)和计数资料(%)的检验方法分别为t和卡方,P
2.结果
2.1 临床效果 优化组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有38例、7例和2例,总有效率为95.74%;常规组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有29例、9例和9例,总有效率为80.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689,P=0.007)。
2.2 血压变化 治疗前优化组与常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本组内治疗前显著降低(P
3.讨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来说,实施常规的急诊急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生理指标,并且迅速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但是近年来研究指出[2],在老年高血压为危象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若实施单纯常规方法尽管有一部分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血压,但是也很可能由于血压降幅过大导致脏器损伤,并且也有一部分患者血压水平下降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知对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急诊急救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化急诊抢救方法在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中主要体现在根据血压变化及靶器官受损情况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能够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循序渐进、持续小幅度地降低此类患者的血压水平,最终既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又可以尽量减轻对靶器官的损伤,因此优化急诊抢救方法在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中的应用成效和价值均较常规的急诊抢救方法更为理想。研究显示[3],对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实施改进的急诊抢救方法不仅能够改善临床效果,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预后不良率,证实改进的急诊抢救方法在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本研究结果中,优化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治疗后优化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远低于常规组,研究结果与上述相关研究相符合,共同证实了优化急诊抢救方法在此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理想。综上,建议对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抢救方法,以期能够显著改善临床效果,并且将血压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最终可以达到改善预后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多元化、优化、简化和安全性。为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更应提倡家庭自测血压,对特殊个体应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动态血压监测。
多元化就是要早期干预、综合治理 所谓多元化就是要早期干预、综合治理,干预各种危险因素,联合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宜缓和,一般在2~3个月内使血压达标。目标血压值为<140/90 mm Hg或150/90 mm Hg,对某些患者可以更低些。欧美的卒中指南推荐:对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患者应降压并长期监测血压,血压平均降低10/5 mm Hg即明显获益,但如怀疑患者属血液动力学性卒中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就不应降压过低。
联合用药是优化高血压治疗模式的重要策略 降压治疗过程中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存在“J”形曲线,尤其是舒张压。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压不应<60 mm Hg。联合治疗是优化高血压治疗模式的重要策略,2级以上高血压或超过目标值20/10 mm Hg者应采用联合治疗方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利尿剂、ACEI和钙拮抗剂(CCB)、ARB和CCB的组合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首选方案,且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但也要区别对待。临床上决定起始用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取决于患者的基础血压水平和临床症状,更取决于患者对血压的快速下降的个体耐受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起始单药治疗可能更安全。
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尤为重要 ≥65岁人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6~64岁人群的2倍。药物代谢动力学、效应动力学的改变都与年龄有关,肝、肾功能通常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同时频繁使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增加药物间相互作用。因此,老年人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对高龄、瘦弱老人,应遵循“小量开始,逐渐加量”的治疗原则,并加强监测,在开始治疗的时候,应每1~2周随访1次。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
常用的5类抗高血压药有利尿剂、CCB、ACEI、ARB与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适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应该能缓和、平稳、24小时有效降压,安全,不良反应少,服用简便,依从性高。低剂量利尿剂和长效CCB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
利尿剂老年高血压患者盐敏感性高,容量负荷增加,更适宜用利尿剂治疗。利尿剂对糖、尿酸、血钾等代谢的不良影响与品种、剂量、疗程以及患者的基线状态密切相关。长期使用吲达帕胺普通片(2.5 mg/日)可导致血肌酐、尿酸显著升高,血钾显著降低。临床使用吲达帕胺(2.5 mg/日)和氢氯噻嗪(>25 mg/日)应加强监测,低剂量、或与保钾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合用可减少低钾血症和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噻嗪类利尿剂多用低剂量与ACEI或ARB合用,肾小球滤过率(GFR)<30 ml/(分・1.73 m2)则选襻利尿剂。
CCB二氢吡啶类CCB的长效制剂更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其减少卒中的作用优于其他抗高血压药。CCB可用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外周动脉病和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不宜用于治疗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少数长效CCB制剂服药初期会出现头痛、面红、心悸等不良反应,持续时间<24小时,不能很好地控制晨峰血压。CCB的常见相关不良反应是水肿,多见于踝部,与ACEI或ARB合用可预防。
ACEI ACEI是治疗合并心衰、糖尿病、冠心病、微蛋白尿高血压的首选药。主要不良反应是咳嗽。在应用ACEI尤其用卡托普利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象、血清钾和肾功能。
ARB作用缓和,不良反应比ACEI少,尤其是咳嗽少见,比较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目前主要用于不适应ACEI者和合并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尽管许多临床试验强调某个ARB的优势,但其抗高血压作用差别不大,氯沙坦是惟一能轻度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抗高血压药。
β受体阻滞剂不推荐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药,仅在合并心衰、快速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特殊情况下使用。比索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作用可持续24小时,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的半衰期仅8小时,2次/日口服不能达到24小时平稳降压的目的。
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性低血压,一般不作为老年高血压的首选用药。但对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高血压患者却有“一箭双雕”的疗效。剂量宜小,且需防范性低血压。
由于ARB对心肌梗死的预防作用不如ACEI,因此如果ACEI能够耐受,则其仍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首选。当前没有一种降压药可以推荐用于预防糖尿病。
老年高血压几种特殊情况的药物选择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ISH占老年高血压的60%~80%。CCB和低剂量利尿剂治疗ISH有一定优势。有研究证明,硝酸酯类药降收缩压的幅度明显大于舒张压的降幅,但头痛的不良反应多见且极易产生耐药性,其远期疗效不可靠。卡维地洛兼有α受体和β受体双重阻滞作用,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对舒张压影响小,剂量10~25 mg,2次/日服用,多数患者均可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