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9:23: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氯化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知道氯化钠的用途。
3、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氯化钠的用途,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难点
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烧杯、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量筒、药匙、托盘天平、滤纸等
教学设计
一.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什么叫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哪种物质?
【回答】食盐,就是氯化钠。
【追问】食盐和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二.
合作探究
(一)
氯化钠
1、氯化钠的用途和分布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之外,还有很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等等,有些盐是有毒的,我国曾经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而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
【回答】NaCl,食盐只是它的俗称。
【提问】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大家的预习和生活经验,请同学们说一说食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发言】
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配制生理盐水。
3、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
【教师补充】除了以上用途,食盐还有很多用途。
1、清晨喝一杯盐开水,可以治大便不通。喝盐开水可以治喉咙痛牙痛。
2、每天用淡盐开水漱口,可以预防各种口腔病。
3、洗有颜色的衣服,先用5%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再洗,则不易掉色。
4、洗有汗渍的白衣服,先在5%的盐水中揉一揉,再用肥皂洗净,就不会出现黄色汗斑。
5、将胡萝卜砸碎拌上盐,可擦去衣服上的血迹。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制取情况呢?
【提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
【投影】关于食盐的有关图片。
2、粗盐的提纯方法步骤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呢?
【引导讨论】
1、粗盐初步提纯需要哪些步骤?
2、过滤器的准备需要哪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哪些?
实践: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录像播放正确操作
【交流与讨论】
1、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
2、产率偏低的原因?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①过滤时滤纸破损。②注入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产率偏低的原因:①溶解时未充分搅拌。②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③转移时固体可能洒落。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氯化钠
一、氯化钠
1、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使得化学教学效果低下,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面上,或者死记硬背。这种情况使得学生难以注意并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缺乏探索精神,以至于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低下,化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随着新课改提出的新课程的推行,强调了教学与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进行结合,生活与化学不分开。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与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论文从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方式进行阐述分析,旨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根据生活常见或关注情景进行引导式学习
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生活中常见或者关注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尤其是对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初一学生,在进行初步学习的时候就更加需要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学习的乐趣。
(一)注重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感性认识
教材中阐述了的很多生活中很多的化学现象,但是文字的介绍与学生真正体会与认知又有一定的区别,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将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渗透,让学生对化学现场的感性认识得以增强。如:在新教材中对空气中化学知识进行了介绍,老师可以对生活与空气相关的化学现象进行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各种成分的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供给我们呼吸、支持燃烧(在炼钢、气焊等);空气中的氮气,用于焊接金属保护气,工业中一般用于制作氮肥。但是现在空气中的污染现象已经是常见的现场了,导致的后果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呼吸道疾病加剧、全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穿洞、酸雨等。教师可以及时的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让初中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并且灵活的运用于生活[1]。
(二)创造情景式教学
进行化学教学时,老师应该在课堂中设置生活化的情景,能够生动的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矛盾,打破其已认知平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入问题角色,达到化学知识的充分掌握与理解目的。
(三)教学内涵的挖掘
对教学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化学知识进行充分联系,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挖掘、发现、认知、解决,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发现、乐于学习,让学生更加主动与积极地学习化学知识,更加自主与渴望地使用化学知识。课堂中老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与指导,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解读
(一)提出启发性、新颖、有趣的问题
按照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现代科技等示例进行结合,在相关知识点上,创造性的提出一些有启发意义、新颖且有意思的问题,让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充满热情与积极性,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主动吸收知识。如因为红磷与空气会发生氧化生成P2O5(黄色),如果去买灯泡,只需要注意观察灯泡里面的玻璃柱与金属丝处是否有红色粉末(即红磷),就能够初步判定灯泡质量[2]。
(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化学物质的原型
对化学物质进行介绍时,通过学生们的思考与相互的探讨,寻找化学物质在生活里的体现。如,厨房里常用的盐、醋、碱、酒等,地窖里的二氧化碳,人体胃液里的盐酸,建筑所用的熟石灰等。
(三)教学举例贴近生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举列子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化学教学举例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其感受知识的现实作用与意义,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化学知识。如:介绍分子运动相关知识的时候,举例可以用炒菜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当菜冷了香味变得不明显;糖块遇热水溶解较快等。根据身边的实际发生甚至常见的实例,利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让学生体验化学的乐趣,保持学习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思考并探索化学现象下面的化学规律,培养其探索精神与发现视角。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索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手段,将实验教学生活化是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步骤。为化学实验开发与挖掘出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对化学实验的设计注重实验机会的创造,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如:化学实验中蜡烛燃烧探究实验,其实在生活中基本上都接触过这个实验,只是学生们并未上升到探究水平,部分学生通过观察火焰特点,了解到刚熄灭蜡烛冒得是白烟,有的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还尝试着点燃了白烟。在接触到化学知识后,他们了解了该尝试是一种探究行为,对于做过的学生会有一种自我的鼓励与自豪感的提升,增强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与尝试[3]。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贴近生活,而且要应用于生活,全面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贯彻新课程强调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模式下深刻的体会与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拉近生活与科学的距离,为学生们未来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的潜能发挥种下优良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为祖国的未来能够持续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理念是指,在化工生产活动中和化学反应阶段,尽可能少地使用有害化学物质,并且最好不要或者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的一种思想.近年来,绿色化学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在高考中也有绿色化学思想的体现.正确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里有哪些气体,PM2.5中包含哪些物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里面添加了哪些化学成分,比如防腐剂、色素之类,我们生活的土地在被哪些化学物质污染,比如废旧电池里的重金属.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化学总是与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高中化学教学的任务是,学生不仅要了解化学知识,还要树立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还是我国化工技术发展的方向,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将会对我国未来化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具体实施时仍然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有些教师的思想还未转变过来,对绿色化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肤浅地理解了字面意思,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注意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才更加科学、合理.学生为了完成实验任务,没有意识到实验过程中要遵循的绿色、安全、节省的理念,过量地使用化学试剂,对实验器材不爱惜.即使在理论上有了绿色化学概念,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忘却了绿色化学思想.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因为教师没有细致地演示实验过程,导致学生因为操作不当而进行反复实验,造成药品的浪费.在处理废弃药品时,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违背了绿色化学理念,给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带来了障碍.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初中化学中物质检验的几种类型(即鉴别、鉴定、推断、分离、除杂等);能对常见的化学反应特征现象进行总结,并利用这些现象开展检验活动;学会通过物质的特征和差异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典型物质检验和鉴别的案例,逐步建构区别化学物质的的科学思维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家庭、工厂的主题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升对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关注,体会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在进行中考复习教学时,教师既要复习回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化,尤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涉及知识庞杂,联系“身边的化学物质”各部分,如果一一兼顾,复习课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如果在课堂上简单地整理归纳知识点,一味强化学生记忆和演练大量例题,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难免乏味,易使处于中考紧张复习状态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复习动力。其实在之前“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过程中,一些物质的检验特征已经可以系统归纳,难点分散在各种化学物质的复习中,减轻学生压力;而“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作为“科学探究”模块的一部分,更加需要将方法和观念提升到关键位置,利用开放式问题讨论展开教学,将复习模块化、知识问题化,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问题情境来完成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的情境中加以呈现,基于学生认知需求,激发其学习动机。
本节教学设计的宗旨是跳出学校的圈子,用化学眼光看社会,因此本篇教学设计围绕“家庭篇”和“工厂篇”两个模块展开,而把“校园篇”单独列作一次复习课作为后续课程,用以专门探讨实验室化学物质的鉴别。其中“家庭篇”将视角投向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运用化学知识对身边的简单物质进行检验和“真假”鉴别,提倡不拘泥于化学变化,提示化学反应的复杂性需要排除干扰;“工厂篇”则关注工厂引起环境污染问题,从“废气”和“废水”两个方面,复习典型气体、溶液离子的知识。通过知识的承载,通过复习课的强化,引导学生识别身边物质的真假优劣,借助化学的“慧眼”解决问题、趋利避害,树立实用化学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堂引入
【情境创设】人的指纹终生不变,人各不同,是世界上公认的也是最重要的个体特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探和保密工作之中。手掌上的皮肤不断分泌汗液,即便看起来很干净的手,当与其他物体表面接触也能留下汗垢指印。如果指纹留在纸张、木头等吸水性物品的表面,必须经过化学处理才能显形。在物体表面涂1%~5%的硝酸银溶液,是提取指纹的方法之一,你能解释出它的原理吗?
【教师补充】氯化银见光变紫并逐渐变黑,在实际的侦查过程中,为了使现象更明显,通常是在阳光下对指纹进行鉴定的。
(设计意图:利用刑事案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检验的方法)
【教师讲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事物的存在、物质的变化单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这时候就需要化学的“慧眼”识别。
(二)家庭篇
【组织讨论】这儿有一杯酒精和一杯水,他们都是无色透明的,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将他们鉴别出来呢?
【教师小结】对于实验鉴别我们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法,复习时要做到举一反三,兼顾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求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复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综合上下册各个单元知识、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思考,拓宽思维)
【组织讨论】碳酸饮料中除了含有碳酸,还有柠檬酸等其他酸的成分,如何知道有其他酸的存在?
【组织讨论】哪一种碳酸饮料最适合用来鉴定有柠檬酸的存在?
【教师小结】在物质鉴别题中,溶液中原有的物质及溶液的颜色可能干扰物质鉴定的结果,因此在鉴定某物质之前需要排除这些干扰因素。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关注的碳酸饮料复习酸的性质,引导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排除同类物质的干扰以及其他颜色的干扰,同时复习碳酸的分解反应)
【教师提问】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锌、铜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使用生活中易得的酸常用来鉴别黄金的真假,可乐中的磷酸、雪碧里的柠檬酸,都可以和金属反应,他们适宜用于鉴别真假黄金吗?
(设计意图:碳酸会分解产生气体干扰实验结果,再一次强调排除干扰因素的重要性)
【教师讲述】请各位同学小结鉴别真假黄金的各种方法。不仅黄金有假,就连我们吃的火锅也会有假。相信大家对自助火锅店一定不陌生,但是是否想过为什么有些火锅店很便宜呢?有什么猫腻么?
【情境提问】近日,有消费者举报,表示这些低价火锅店提供的自助食品中虾仁有问题,煮了十分钟以后什么变化都没有,依然非常光滑,呈半透明状,仔细一看虾仁上面根本没有黑色的虾线,吃起来面面的,也没有虾仁应有的味道,压根就不是人们平时吃的新鲜虾仁。据调查这些假虾仁是由淀粉制得的,而真正的虾仁中应该含有蛋白质。其实对这些虾仁提出质疑并且通过一定方法进行鉴别的不是什么专家,而是中学生。如果是你,会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将物质鉴别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去,鉴别生活中物质的真假,区分它们的优劣。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学生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进行鉴别,复习淀粉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三)工厂篇
【情境提问】据悉,某市对全市污水工程进行了安全大检查。但是在检查某污水顶管工程时,却发生了1死2伤的伤亡事故。事发时,两名施工工人正在进行污水管的人工顶管作业,怀疑被管内不明有毒气体熏倒,班头下去救援未果,造成一死两伤。排污管道中的毒气到底是什么成分?这些毒气又是从何而来呢?
【资料卡片】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且能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教师投影】为了证明气体的成分,采用了如下装置(图1)
■
图1 实验装置图
【组织讨论】A装置的作用是什么?C装置的作用是什么?你能写出在C装置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如何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H4,能否直接采用以上装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先排除干扰再检验)
【教师小结】我们不仅要掌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在气体检验中仍然需要先排除干扰再检验。
【教师投影】某电镀厂在对金属镀件表面除锈、除污过程中,使用了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试剂。该厂经处理后排放的废水,仍含有H+、OH-、Na+、Fe3+、Cu2+、NO-3、Cl-、SO2-4中的几种离子。对该废水中部分成分进行检测,取废水样品观察,呈无色,说明废水中不含哪些离子呢?
【组织讨论】很多化学溶液都具有特征颜色,你能总结出来吗?
【教师提问】该小组又测试了所取废水样品的pH,pH=13,则该废水的酸碱性如何?
(设计意图:化学物质的系统归纳,有利于学生快速找到鉴别的突破口)
【教师提问】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和SO2-4呢?
【教师小结】当物质的鉴别题中有多种离子需要鉴别时,需要注意鉴别的次序,同时还要注意所加试剂不能干扰检测物质。
(设计意图:复习特征离子的鉴别,提醒可能的干扰,关注化学反应体系的复杂性)
(四)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见图2。总结板书
(设计意图:本堂课涉及广泛,利用思维导图设计的板书,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背后知识,反思解决问题中的得失,逐步建构物质鉴别的科学思维体系)
【教师讲述】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其实,只要懂一些化学知识就可以避免这些威胁;而且有的事件言过其实,属于伪科学。下面罗列了一些新闻事件,请用你的“慧眼”辨别真假,并请课后查阅资料或尝试回忆你所做过的习题,想想提及的那些化学方法是否可行?
【课后练习1】开放性问题
①2012年初,某地生产农药的废料,竟变成制造盐的原料。14000吨含农药成分的工业盐流入12个省。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辨别真假食盐?
②请通过网络检索,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有无在生活中简便易行的鉴别方法?你认为这些方法是否可信?
③2011年初,网络上流传着面条里添加剂超标,可以用点燃的方法加以鉴别的新闻和视频。你觉得是否可行?
(设计意图:提供开放性问题,融合社会热点,提供学生科学阅读素材,训练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反思
中考复习课一向以试题讲练为主流模式,我们突破常规,试图在应试教育中融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在知识的教学中升华到观念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