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9:23: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高等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历史文化典籍中蕴涵的爱国思想通过学生的阅读或教师的讲解影响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乃是一个人应有的崇高品德,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等,是我国士人爱国情感真切流露。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卫国戍轮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等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充溢着圣贤名士们浓厚而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利用古代典籍,特别加强古代诗词的阅读与理解,潜移默化中使得大学生在阅读古代爱国诗篇,得到这种爱国思想感情的熏陶。
二、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古老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忍辱负重,著有《史记》,流芳百世。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不断沿袭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屈不饶,演绎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自强不息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长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背后的驱动力正是这个国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面对外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始终未放弃民族独立国家强盛道路的探索。振兴中华的重任责无旁贷的落到当代大学生身上,需要我们大学生继承我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但在面对当今社会环境,有些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独立意识薄弱,因此为了能够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有必要的,而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大学生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非常好的榜样。
三、传统文化中的人格风范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中的精英,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后备力量,他们需要德才兼备,有知识,有能力,也要有高尚的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人格和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如果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也很强,但是,假如他没有高尚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他就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和获得的能力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甚至可能还会走向人民的反面,危害国家和社会。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志士都十分注重做人的操守,强调人格的培养与锻炼。先秦儒家特别看重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人格操守的锻炼。“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说过,一个有高尚操守的人必须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和孟子的这些言论,突出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士注重人格修养的高尚情怀。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面临着道德滑坡、腐败蔓延的境况,所以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
四、传统文化中的人道思想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建设者有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与社会要求相适应。要使大学生适应这种要求,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并且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的人道思想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宽广的胸襟和仁爱观念。乐于助人,关心他人本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西方优秀文化的渗入,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也开始在我国蔓延起来,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人道思想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人的一些美好的品质在金钱面前开始消退,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被许多人奉为自己的处世原则,一些人开始变得自私,没有社会责任感,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不知鲜耻的不择手段的侵占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典籍中,就反映出了朴素的人道思想和人道精神。孔子曰“仁者爱人”,反对猛于虎的苛政,提倡仁君施行仁政;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文关怀;墨子的“兼爱”“非攻”的主张等等,都闪烁着人道思想的光辉。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不表现了志士文人们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人道精神。他们把关注的目光多投向社会的底层,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
五、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尤其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始终倡导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和”这种思想得到历代思想家的继承与发展,进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鲜明品格。这种思想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型人际关系的的构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讲“仁者爱人”,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将心比心,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增进大学生之间的友爱之情有重要意义。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认为人不仅要自身得到完善与发展,更提倡个人实现其社会价值。推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面,提倡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人类的活动要服从自然规律。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不涸泽而鱼,不毁林而猎”,都是古人朴素的生态伦理的表达,这些对提高大学生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秩序的意识有很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罗文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011年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始之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将其作为民生工程,把2011年定为创业就业服务年。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我国教育体制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势头没有改变,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在这种背景下,掌握大学毕业生就业思想,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困惑,促进大学生充分认识就业形势、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对于高校就业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就业结构和职位需求标准迅速变化,紧随市场的就业指导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已从传统的职业选择转变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架。面对这种转变,大学生就业指导既是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的航标,又是开展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从总体上把握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趋势,对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推进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深远。
1.社会逐渐关注大学生就业指导。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加大,国家就业政策和服务机构也在不断完善,政府、学校和社会已搭建了就业服务指导平台,逐渐形成了人人重视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大学生就业提出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就业咨询及服务指导。高等学校既承担了培育职能,又承担了推销功能,视大学生就业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建立健全了就业指导机构。充实了人员队伍,加大了经费保障力度,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融入就业思想教育。
2.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实践性和适用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多学科知识背景,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咨询技巧,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分析研究能力。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促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科学规范地发展。除专职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外,还应该加强学生导师的就业指导培训,通过专门的就业辅导材料和有针对性的导师专场就业辅导讲座,灌输就业市场化观念,借助各种载体将就业理念贯穿到学生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3.就业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收集就业信息,对就业信息进行加工、传播和利用的过程,摄取广泛的就业信息是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一是多渠道建立就业信息资源。主要通过用人单位的来访、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网络和新闻媒体的招聘信息、校友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教职员工利用学术影响拓展的就业信息、借助社会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等方式,扩大就业信息资源。二是畅通就业信息传播途径。通过报刊杂志、光盘以及各种网站等编辑就业刊物和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有关就业的最新信息、知识讲座、招聘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就业新动向,实现无缝隙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三是建立交互型信息共享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纷纷建立了就业指导服务网站,网站内容涉及信息、职业测试、政策法规等就业指导内容,形成了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就业信息网络,为学生提供网上信息查询、网上指导、网上招聘服务。
4.创业教育氛围逐步形成。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日渐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方式之一。创业教育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就学期间培养创业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具备创业能力,才能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毕业后寻找工作转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毕业生加盟发展,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激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创新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大学生“三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意识教育,又包括择业观念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三观”教育。大学生“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根本观点,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问题。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大学生就业观和成才观的形成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大学生的时代要求,正确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才能实现自身人生价值;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科学看待就业、有效分析就业、科学实施就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2.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就是从业人员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它是衡量从业者的职业态度、行为表现的基本标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观念、态度、技能和作风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是否具备有社会需求的职业素质,可以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上直接得到体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又包括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和勤劳节俭等良好的职业素质,确保大学生就业后身体力行,迅速适应本行业的职业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3.就业意识教育。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已成为影响不少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大学生面对就业无动于衷、挑三拣四,“等、靠、要”思想严重,就业意识淡漠,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总是把就业寄
希望于学校,或是等待父母、亲友的帮助,或坐等学校举办双选会,缺乏大胆融入社会、主动投入市场的就业意识。也有一些大学生一谈到“就业”就是“烦心事”,回避就业,存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喝凉水”的心理。同时,缺乏就业规划,毫无艰苦朴素准备,对就业抱有幻想。因此,利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社会和自身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就业意愿、目标,树立服务基层的就业意识,利用实习实践活动推进就业的就业意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促进就业的就业意识,从多方面、多角度围绕就业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
4.择业观念教育。择业观念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个人特长和志趣,选择最能展现自身潜能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岗位。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当前,一些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考虑的仍是地域选择、薪酬高低、环境优劣和单位性质,特别担心自己“一锤定音”在基层一干就是几十年,终身不能流动,所以很多毕业生瞄准的是大城市、高薪酬、公务员。这种不切实际、一味攀高的观念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因此,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就是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事业与金钱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风险观、就业竞争观、就业“大众化”的观念。
5.诚实守信教育。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又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通行证”。针对当前大学生“注水简历”“伪造证书”“随意违约”“虚假宣传”等就业行为,要教育大学生缺失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社会的支持,也就失去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机遇。大学生择业就业必须信守承诺,认真履行就业过程中规范的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自觉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践行诚信、倡导诚信,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言必信、行必果,树立良好诚信意识,充分认识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要在诚信的基础上追求理想的职业。坚定不移地走诚信就业之路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
6.心理健康教育。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就业中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压力。近年来,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就业心理困惑,畏惧就业,有的孤芳自赏,偏执自傲;有的缺乏信心,犹豫不决;有的缺乏主见,无所适从。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和压力,必须运用心理继康教育来加以疏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依赖和自卑心理,提高认知水平,引导他们审时度势,正确对待挫折,有效评价自己。保持健康向上情绪,在求职择业时消除市场经济对就业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增强自信,扬长避短,大胆接受社会挑战,积极参与竞争,提高自我涮适和心理干预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加强就业指导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的重要载体。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关系到学校和谐稳定,也关系到学校发展建设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最终成效。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鲜明体现了教育具有的共性特征。
1.专业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面对不断激变的就业市场,既对教育者教育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又对教育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专业性强、内容广泛,而且涉及宽泛的学科知识和多学科背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专业知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它代表着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专业性指导包括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和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容的专业化。队伍素质是就业指导专业化的关键所在,既需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或相应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的理论基础。又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政策敏锐性。具体工作中,要把塑造人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理念,把大学生作为能动的、具有发展性的主体来教育引导,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抓住学生内心想法,营造开放、互动的师生氛围,促进大学生认识自我,评估把握自我。不断健全人格,从而使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得以满足。
2.导向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成才观具有明确的思想导向作用。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清教育对象,针对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宣讲就业政策,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理解党和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按照国家就业政策导向选择岗位。维护就业秩序。每一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加强思想引导,帮助他们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形势以及宏观就业形势,以校友先进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示范、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其开展思想导航,引导他们树立面向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志向,在服务基层、推动基层一线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导向性和政策导向性。现行以市场导向为价值取向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能否及时了解、掌握就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准确分析就业形势,是决定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政策引导和咨询。能使每位大学生明确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奠定良好的基础。
3.时效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指大学生在有限的学业阶段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解决大学生学习阶段、就业期间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必须紧紧围绕他们的就业实际问题和困难开展,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情绪、心理和思想问题。再则,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用人单位改变了原有的选人方式,出现了选材时间前移现象。大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定就业单位,容易造成思想情绪不稳定和生理心理问题堆积。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及时开展针对性强、实际效果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大学生就业事关大学生自身利益。又关乎国家稳定大局,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过程中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管理服务、情绪安抚、心理疏导、行为引导等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维护好、实现好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大学生正常的就业秩序,维护大学生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蔡楚元.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内因探析及责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2]彭拴莲.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论坛,2008(3).
[3]郝宁.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4]邵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
[5]王宏.调适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策略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大学生作为社会接班人,其思想政治水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有着绝对的厉害关系,所以必须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基础保障,更是思政教育本质的表现。所以创新教育内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点。下面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1 方向性原则
教育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成效,所以说方向性原则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这是其本质要求。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是立足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其教育内容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必须服务于实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基本方针。现阶段,我国社会与经济体制正处深刻变革时期,社会结构与利益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再加上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多元化的文化激烈碰撞,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以及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就对大学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时必须坚持贯彻正确的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2 系统性原则
此原则强调的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是系统化的,实施教育内容必须精心组织、系统实施、长期持续。坚持该项原则就是要求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思政教育自身系统的构成与运作。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有着不同的作用,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长期、连续的系统过程,针对学生入学、在校、毕业等不同阶段应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同时,大学生思政教育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教育的配合与联系。所以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来来构建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注重把握思政教育各要素间的联系,提高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1.3 时代性原则
时代条件和社会背景的不同,所赋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会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紧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开展具有时代特色、时代风格的教育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活力。所以,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时应遵循时代性原则,开展具有时代气息、针对性、现实性的教育内容,培养出符合时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结构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作用来构建教育体系应反映其基本任务,符合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还要有具体的抓手和载体。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宏观体系,其架构如图1所示。
2.1 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与核心,也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关键,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的“三观”教育。理想信念主导着个体的行为,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群体,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将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紧密结合,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强盛,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也是主要内容,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凝聚大学生的力量,激励其为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努力奋斗。
③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涵盖了社会对个人在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文明要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大学生养成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的基本道德规范,进而在完成学业后顺利走向社会及岗位。
2.2 时代内容
时代内容延伸了新时期的核心内容,是不同时代背景要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代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是判断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其整体状况全面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时代意义深远。在开展荣辱观教育时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发大学生的共鸣,使大学生认同和内化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
②网络道德行为教育。现如今的社会可以说是网络社会,网络以实现了全覆盖,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有的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世界中,对冗杂的网络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甚至在网络中迷失自我;还有的学生肆意信息和个人观点,忽视了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造成了广泛而恶劣的影响。所以,将网络道德行为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开展网络道德行为教育要将重点放在信息的分辨、选择、处理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上,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网络道德与行为,实现最佳的思政教育目标。
2.3 实践内容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人文表达;内容
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成才需要的基础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产生教育互动,关注大学生的人文表达,有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一、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
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首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导向,切实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就是要运用启发、动员、激励、引导、教育等多种方式,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启发大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还包括:帮助大学生科学理智地评价和判断社会现实;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乐观、健康崇高的人生态度,鼓励大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本领、勤俭节约、敢于拼搏;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标准,用科学的价值观念指导自身成长发展。
二、关怀大学生的政治进步
关怀学生政治进步就是要关心、鼓舞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帮助大学生确立对国家、对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正确立场和态度,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增进大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全面理解和拥护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法制观念,珍惜和正确使用民力;增强大学生作为公民的国家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充分行使公民权力、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运用宣传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大力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三、关怀大学生的道德提升
道德是人格素质的核心元素,道德素质提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至关重要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立足大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通过切实有效的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认知,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激发丰富的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培养坚定的道德信念,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要内容有: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敢于见义勇为,敢于批判和拒绝不道德的社会现象与行为;进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同时,形成友爱、平等、团结、互助的正确人际关系。
四、关怀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关怀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至关重要的内容,在帮助大学生确立对自我、他人乃至社会正确认知的前提下,要使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结合心理健康课程设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使大学生养成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教会大学生自我调节的基本技巧,使其达成自我心理和谐与人际心理和谐;有效帮助大学生提升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使其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谐;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特点,加强对心理危困学生的心理干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效用性。
五、关怀大学生的价值实现
大学生要顺利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离不开大学生努力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个人职业规划和人才素质的成功展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价值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并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学习氛围;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帮助大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客观分析和认识职业环境,指导大学生做出理性的职业决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六、关怀大学生的权益维护
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的权益维护,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科学定位角色身份,强化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努力维护大学生应享有的权益,尊重和维护大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发展状况、所学专业发展前景、师资队伍水平等基本情况的知情权,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尊重与维护大学生选择专业、课程的权益,保障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实现成才和全面发展的权益;尊重和维护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经费投入等情况的监督权;尊重和维护大学生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款和助学金的权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生存状况的变化和大学生权益意识增强的现实背景,尊重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创设必要条件促进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实现,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丁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侯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性[J].学理论,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