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9:23: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文系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与供给研究――以石家庄为例”(项目编号:2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15日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经济的一大特征,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0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6.98%,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多人,占总人口的10.2%,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意味着我国上亿人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如今,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并且快速发展,而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所以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发将对老年人福利起到重要作用。
一、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内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荆涛认为应将护理保险界定为“被保险对象因年老、意外伤害、患病等原因,导致其生活难以自理,需要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或入院接受康复治疗及护理支持,并对在此期间所发生的一切护理服务费用进行补偿的健康保险制度”。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薛惠元认为护理保险是指“保险对象在遭受意外事故、急慢性病等导致身体机能部分丧失,行动难以自理,需要接受护理服务的保险制度”。戴卫东认为护理保险就是“由国家政府颁布护理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并以社会化筹资方式来共同分担老年人生活及住院期间护理的费用”。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上我国国情,本文将长期护理保险定义为旨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尤其是部分失能老人的生活水平,政府颁布实施的具有强制性的对那些生理或心理上存在缺陷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群体提供一种服务或经济援助的社会保险,并且将其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
二、SWOT理论视角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分析
SWOT分析是战略研究设计学派的著名战略分析模型,它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因素、内部劣势因素、外部机会因素与外部威胁因素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进行排列,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一)优势。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以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老年长期护理问题,缓解家庭养老的负担,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更加注重老年人权益的保障,让老年人生活得更体面、更幸福。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如疾病质量、康复复健等和居家护理服务如洗衣做饭、聊天、散步、生活指导、其他日常活动的辅助等来帮助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使其能够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既能够解决我国老年群体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加剧这一难题,又能减轻家庭因长期护理问题带来的各种压力,让其他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投入工作,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另外,一项制度的产生必然会带动相关服务项目和产业的发展,我国养老和护理产业的发展需要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推动。这些都是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内在优势。
(二)劣势
1、护理服务机构不足。2013年我国城市失能老年人口约3,750万人,这说明我国有约3,750万老人需要不同程度的长期护理服务。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照顾老年人起居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机构服务被众多专家看作是实现优质长期护理服务的较有发展潜力的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一些专业的护理机构已经在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部分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老龄人口来说,还远远不够。2006年全国老龄办李本公就提出,根据推算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至今已经10年,护理需求者数量不断增加,机构增加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2、护理人员数量少、素质低
首先,我国专业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我国目前并没有系统地培养专门针对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医护人员,这也为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开展形成了人力资源上的障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护理人员数量的标准,每千名人口中应至少拥有2名护士。而根据《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千名人口拥有1.82名执业医生和1.66名注册护士,医护比例为1∶0.91,与国外1∶3的比例差距悬殊。
其次,护理队伍综合素质低。目前,我国长期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大部分是下岗人员,“40、50人员”是服务提供者的主力军,他们之前不仅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护理教育和上岗培训,更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同时,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对从业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医学、护理学、保险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需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目前,我国护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机遇。首先,从宏观社会环境上来看,我国处在人口老龄化的初级阶段,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全球范围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随着医疗和饮食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这些都使得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势在必行;其次,从微观家庭环境来看,中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一个家庭可能要赡养4~8个老年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子女不能长期在身边侍奉老人,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雇用保姆的费用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比较高,不是可操作性强的长久之计。
(四)威胁
1、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在2006年通过了《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但是并没有对长期护理保险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没有出台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措施来对长期护理保险市场进行规范。例如,我国护理机构资质的认定、医护人员的考核、赔付标准、护理等级与护理服务内容的划分界定等都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针对老年失能群体丧失独立完成日常活动的能力的界定以及日常活动中使用工具能力程度的划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保险赔付时所涉及的范围及赔偿额度不清晰,容易产生理赔纠纷,经营风险较大。
2、政府对护理服务机构扶持力度不足。政府对护理服务机构的资金支持不够。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指出,2012年国家投入31亿元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试点设施建设,仅占当年公共财政支出的0.00025%,虽然说对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但相对于全国公共财政支出总额125,712亿元来说少之又少。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也是较少的。
三、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SWOT矩阵构建及其发展策略
(一)提升型的SO策略。加大政府在长期护理保险中的作用。政府应该重点扶持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给予相应的税收上的优惠。对相关的护理产业在市场准入、业务开办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便利。政府部门还应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和推动老年长期护理保险。
(二)约束型的WO策略。首先,应当加快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政府要加大对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投入,开展相应的课程,并且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丰富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次,大力发展护理机构,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在职培训。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离不开护理机构的发展。要建立完善的配套护理系统,开展多样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三)脆弱型的ST策略。利用内部优势,避免外部威胁,深入分析,在调整中定位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提升策略。例如对于商业制长期护理保险,建立再保险制度,分散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风险。由于开办长期护理保险具有高风险率和高赔付率,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再保险将自己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转向其他保险人。这样可以大量降低风险,有利于保险公司经营稳定。
(四)紧缩型的WT策略。即克服内部劣势,化解外部威胁,放弃选择,另选方向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提升策略。比如,面临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形势,我国可以选择一种不同于国外现有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开辟一条新思路。
痰液培养是诊断呼吸道感染病因的重要方法,痰液培养致病菌后进行菌种鉴定,得出病原菌,致病菌应高于污染菌,从而对痰液进行定量培养。目前老年护理医院痰培养标本采集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治疗的86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护理医院痰培养标本采集现状,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60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32例进行痰培养病原学检查,男420例,女412例,年龄在57-86岁,平均年龄为(76.4±1.8)岁。
1.2方法 收集836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培养资料,建立数据统计表,分析痰液培养结果。
1.3判断标准 痰培养合格判断标准:痰液由下呼吸道咳出,鳞状上皮细胞较少、白细胞较多,量约3-5 ml,置于一次性无菌带盖痰杯中,1 h内送检,检验科不退回、不重留取则为合格。痰培养不合格判断标准:痰液中含有唾液、鼻涕,盛痰盒未进行消毒、清洁,痰量过少或痰液被污染,留取1 h内未送检,或检验科退回则为不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n、%)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痰标本采集不成功原因 参加本次研究的860例肺部感染患者中,28例培养标本采集不成功,其中15例因患者无痰或痰液处于气管深部且黏稠,占比为1.74%,8例因患者烦躁不安而不配合采集过程导致采样失败,占比为0.93%,5例因患者病情变化临时转院,占比为0.35%。
2.2痰标本不合格原因 832份痰标本中,140份不合格,占比16.83%。其中9份因采样时机错误,占比1.08%,16例口腔未彻底清洁,占比1.92%,48例标本量不足,占比5.77%,45例样本水样或唾液样,占比5.41%,22例为非肺深部的痰液,占比2.64%。
3.讨论
痰培养属于呼吸道感染疾病常用病原菌诊断方法,痰培养标本采集管理工作不足,使痰培养标本质量不高、阳性率偏低,导致病原学诊断准确率不高,难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治疗,出现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且因临床检测结果不准确导致医生错误诊治疾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3.1痰培养标本采集现状分析
3.1.1患者自身因素 老年护理医院多为老年患者,对痰培养、疾病治疗等的了解不够正确、全面,且痰培养增加个人经济负担,存在一定抵触心理。患者无痰、痰液处于气管深部且黏稠等,使得患者无法自主咳嗽而获得痰液标本,导致痰液标本采集失败。
采取整群抽取的方法,随机选择奎屯市3个社区300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以上;②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者语言表达能力,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③经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后,被调查对象愿意配合调查者。
排除标准:①非常住人口;②存在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者。
方法:⑴调查内容:①社区居民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患何种疾病、家庭所在社区、联系电话等。②家庭护理评价表:调查表根据国内有关文献和本社区医护人员及当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其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1部分为老年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医药费用来源、慢性疾病种类、生活自理能力等条件。其中生活自理能力评定以KATZ指数作为评定标准2,才有较好的信誉度。第2部分,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度调查,总分50以上的,为高度护理需求,总分40~49分的中度护理需求,总分30~39分的为低度护理需求。第3部分为居家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其内容包括:称呼的满意,对时间的满意,倾诉的专注度,与您关心细致、耐心、周到,对您的帮助度,健康教育指导康复护理,功能锻炼,护理知识讲解,饮食的关心,个人卫生的协作护理,减轻痛苦,解决问题,尊重意见等内容。⑵调查方法:调查前培训调查员,统一调查标准,采用入户提问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就调查内容与被调查者进行交谈,排除干扰,根据社区居民回答的问题在相应的格式内认真填写。
结果
社区居民一般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300位社区居民中,年龄60~90岁,平均75岁,其中男140人(46.7%),女160人(53.3%),独居老人4.3%,所调查的300位社区居民中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95人(31.7%),糖尿病48人(16%),心脑血管系统103人(34.3%),风湿性关节炎29人(9.7%),各类腰腿痛200人(66.7%),其他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胆囊炎、慢性骨炎、慢性肠炎、痛风、前列腺炎等疾病130人(43.3%)。
社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需求程度: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他们将逐渐从群体生活中退出。在我国80%的老年人身心处在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经济情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年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一些慢性病、小病不愿意进医院,导致评估老年人的护理需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康复护理、维护良好的生活健康习惯以及健康教育和指导,确认患者与健康人的健康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系统科学的正确指导,特别是孤、寡、残老人身体与心理往往感觉不到依托感,更得不到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和怎样预防疾病及并发症发生的方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社会流动频繁,家庭照顾老年人的时间及精力急剧下降,无法给老年人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抚慰。再加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日益增多,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社会保障体系欠完整,这就使得老年人更加需要及早的接受社区卫生提供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家庭护理。
社区居民对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社区居民对家庭护理服务的不同项目满意度存在差异,如对社区服务人员访视的时间、护理操作及用药注意事项说明,对护理知识、宣教的广泛性、全面性,患者接受治疗时的关注度满意度比较高。而对护理人员留有充分时间与居民交流、实际解决问题的满意度比较低。
讨论
社区居民对家庭护理需求分析:随着老年化社会的不断深入,社区老年比例逐年上升,因而老年人患各种慢性病的概率更大,因此更需要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其预防保健与用药,提高其生活质量,这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把被动变为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护理要求。
社区家庭护理现状分析:⑴社区家庭护理存在的问题:①社区护理人员数量有限,但他们承担着繁重的社区护理任务。如:为辖区内居民入户建立健康档案,筛选老年患者并根据病种分类排序,一旦老年人生病住院就会迅速得到关于老年人病情的详细资料与治疗方案,预后及家庭状况的信息,及入户随访和平日宣教,还要进行简单的体检,和家庭访视,进入家庭为需要照顾的居民进行健康保健等服务。每个社区服务中心护理人员对社区居民尤其是居家患者做全面周到的护理照顾难度较大,因为护理人员太少。②社区护理人员对所管辖区社区居民的情况比较熟练,能适时地给予治疗和照顾,便于达到最准确、最实际的沟通,只因人员紧张,有些更实际、更具体的事情无法完善。⑵大多数居民反应社区服务机构药品不齐全,社区硬件设备不完善,对疾病诊断和治疗不确切,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①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认识不同,给社区家庭护理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②大多数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全,治疗环境差,医疗服务质量欠满意,他们认为有不舒服去大医院比较可靠。因此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是很了解。有些老年人独自居住,无人照顾,使得他们性情怪癖,不愿与人沟通,使我们居家护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关键词 老年病房;护理人力资源;专科护士;培训现状;调查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01
截至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1.7765亿,占总人口的13.26%,老龄化问题会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根据调查,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云南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万人,人口总量居全国第12位。其中,昆明市人口为6 432 212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 088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8 231人,占8.37%,说明云南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而目前我省老年护理教育发展起步晚,观念落后,院校课程设置与教材不适合,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临床教学尚未建立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在岗人员亟需加强老年专科护理专业培训。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我省发展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思路及对策;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使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完整、系统地学习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尽快培养老年护理亟需人才;研究和分析现行老年人护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根据研究成果来指导我省在老年人护理方面的规划,并有效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云南省有老年专科病房的29家三级医院和12家二级医院老年病房的745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人力资源和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情况进行现状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首先与被调查的医院护理管理者对调查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充分沟通以取得理解与配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处理,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以及是否参加培训、对培训的总体认知与需求、对接受培训对自身带来的影响问题(或希望带来的影响)、培训方式、培训压力来源等5个关于培训的内容。发放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调查的对象自我独立完成,调查者不做诱导等不利调查目的实现的处理,回收时间为1周。
1.2.2评分标准(1)对所有培训内容的重要性根据Likert 3级评分法进行赋值,其中4分为非常需要,2分为需要,0分为不需要。(2)培训对自身影响的认知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小”到“非常大”分别赋值1~4分。(3)对培训方式重要性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到5分,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5级,重要性逐渐增强。(4)对培训压力来源的评价,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设置分值和对应级别分别为: 1分=极小部分,3分=部分,5分=大部分。
1.3统计学处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效问卷的筛查,并统一编码,所有结果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多样本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45份,其中有效问卷725份,有效率97.32%(725/745)。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42±8.53)岁。平均工作年限(10.69±9.34)年。中专占43.50%,大专占31.80%,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24.70%。护士占152名,护师298名,主管护师274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龄结构小于1年82名,1~3年153名,4~6年92名,7~9年116名,10~20年174名,20年以上108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时间小于1年107名,1~3年203名,4~6年39名,7~9年146名,10~20年160名,20年以上70名。
2.2对培训的总体认知与需求调查对象中认为培训非常必要占91.40%,一般8.40%,没必要0.20%。具体见表1。
3讨论
3.1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不足我国老年护理尚处于萌芽阶段,起步晚、发展滞后。现行体制下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各临床科室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大多数医疗机构缺乏系统的专科护士培训能力,自学不能满足临床要求;院校老年专科护理教育又存在明显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而我国人口老龄问题的日趋严重,急需一批合格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目前我国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从2010年起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本科生,两年来在招生、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2]。因此,集中老年护理专科现有资源,通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建立规范的老年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组织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体系,是解决医院临床一线培训急需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关键。
3.2专科护士在临床有较高需求调查显示,91.40%的调查者认可老年专业护士的培训,并认为培训是有必要的,也是愿意接受的,此结论与李婧[3]研究结论一致。根据推测,2025年老龄化在中国的程度将近20%,到2050年可达25.50%,这种老龄化快速提高所带来社会管理问题将日益突出。要更好地解决此矛盾,需进一步增加老年人专科护理的供给,满足此需求,上述情况说明,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3较多的护士认为培训能够对自身带来有益影响表2调查显示,老年综合评估管理能力对护士的影响最大,而后是对工作疑难问题及老年人护理的专科技能的影响均比较大。常规护理往往会根据自我的经验来对老年人护理进行评价,主观性比较强,而专科护理则是一个系统的、制度式的评估体系,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预见性,首先建立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最后反馈和修正,不断提升监督和强化作用[4]。实现自我价值、组织和管理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晋升和发展也是临床上专科护士迫切需要,且可以通过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来加强。
通过培训后的专科护士对老年患者有关问题是有权利进行指导和提出护嘱,且能够让责任医师和护士一起完成护理工作,这样不仅增强了专业护士与医师等团队的沟通作用,增强专科护士的责任心,更能够实现医师对专科护士的期望和认可程度,为专科护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5-6]。
老年专科护理对福利和工资待遇的影响,护士认为影响力最低。主要是与我国现行的专科护理发展的背景有关,作为起步阶段,专科护士的概念认知程度很低,而培训准入资格、工作岗位设置、工作体系、资格认证标准均无统一的概念和认知[7]。对于专科护士的培养,需要重新改变所有人对其的认识,需要护理管理者转变观念,将专科护理的专业技能全面发挥,让专科护理人员得到相应的待遇和职业发展,包括在工资待遇和福利等方面,内外部全面展现专科护士的价值。
3.4培训方式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授课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多样护士培训作为护理人员有关管理的重要措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示范练习、实地参观和多媒体教学的培训方式比较认可,而实践中,以上3种方式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其中多媒体教学和示范练习是常见和最容易操作的培训手段之一。不同职称的护士认为培训对自身影响上也有差异。科研和创新能力培训以及护理工作难题的解决培训,是护师及主管护师以上的护士认为比较重要的培训内容,据此,实践中可以考虑和规划重点针对他们培训解决工作疑难问题、科研和创新能力。护士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针对工作难题和老年专科技能提高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管理者需要有所侧重点,针对需求进行培训。
3.5关注与缓解学员压力来源,提高培训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压力最重要来源于日常工作检查,其次是考试和论文答辩。现实工作中,护理日常工作比较复杂,压力比较大,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检查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而考试和论文答辩的压力,是当前背景下,对护理人员乃至从事医学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许多人员面临着没有做过科研工作,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展科研,因此,压力比较大。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压力排解措施,首先,针对日常检查,严格要求,更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其次针对科研等有关需求和压力,进一步落实针对性培训,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工作和参与科研工作。
综上所述,老年专科护理发展滞后,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较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机构应重视老年专科护理发展和培训,培训方式和内容要贴近临床和学科需求,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慧,沈军,何红燕.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219.
[2]胡燕,王燕.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78-79.
[3]李婧.山东省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2,33(1):33-36.
[4]陈雪萍,许虹,王先益,等. 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J].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2010,45(5):454-456.
[5]石英,杨磊,吕明慧.老年病房护士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认知与需求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4,28(4):242-245.
[6]李华,黄惠根,黄碟卿,等.专科护士组织护理查房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08-610.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51-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出现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的发生率在医院、社区和家庭都不一样,在家庭护理的长期卧床患者,发病率最高。老年人是慢性病的最主要人群,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共同特点是,疾病迁延、久治不愈、长年卧床,由于护理的不及时到位,很多老人患有压疮[2]。目前,压疮的预防及其护理是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压疮的发生率和现患率已经成为评价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社区独居老人,处于少人照料的现状,护理往往不及时,独居老人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本文就社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分析这些患有慢性病的独居老人压疮的发生和护理情况,便于社区的管理和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顺德区均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独居慢性病老年患者172例。其中男99例,女73例。年龄68~89岁,平均(72.10±3.22)岁。平均病程(20.33±6.27)年。主要原发疾病:脑血管病41例,骨折26例,老年痴呆23例,肿瘤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骨关节炎、风湿免疫病9例;心血管疾病31例,肝脏疾病4例。大部分老人是多种疾病同时伴发,同时还合并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1.2 方法
设计评估单,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情况、自理能力的评估等。家庭情况有单独的表格,包括家庭成员组成、成员关系、主要的照顾者、收入、营养情况。压疮的调查包括:压疮发生部位、数目、分期。采用Braden量表对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内容有六项评定标准,包括患者感官知觉、潮湿、摩擦力、活动度水平、营养情况、运动能力和剪切力总分6~23分。轻度危险18~22分,中度危险14~17分,高度危险10~13分,重高度危险9分及以下[2-3]。社区卫生院有专门护士到患者家里进行调查,由社区护士采用向患者或其家属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填写调查表格。
1.2.1 护士培训 使用Braden评分量表前,由专科护士对社区医院老年病管理全体护士进行培训,讲解每个项目中具体分值所代表的临床情况,并用实例说明。培训后,在临床开展试评估2周,并经过专科护士的复评,评分的一致性达到91.5%,表明本院护士使用Braden量表的可信度达标。
1.2.2 评估的频次 评分大于18分,评估一次后,如果病情未出现变化,可以不再评估;15~18分者,每周评估一次;13~14分者每周二、周五评估;10~12分者每天评估;小于9分者每班评估。评分为10~14分者,如果病情无明显变化,分值无明显变化,改为每周评估;评分小于9分,连续评估2周,病情无明显变化,分值无明显变化,改为每天评估。由于社区护理难度比较大,虽然应用Braden评分,但是不能够达到住院患者的看护标准,所以对于小于9分的患者,不能达到每班测评,采用每日评估的方式。
1.2.3 评估的质量监控 2周试测评期间由专科护士审核,达到可信度之后,14分以上患者不需要专科护士审核。对社区护士评分在14分以下的患者,仍然需要专科护士审核,并决定是否更改评分的频率。
1.3 评估后措施
对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评分以后,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进行压疮护理干预后一个月的评分和最初的评分进行比较,观察评分变化。
1.3.1 健康教育 让患者、家属及看护人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和危险性,教给直接照顾老人的看护人(家属或雇用的人员)对压疮防止的基本方法。对于评分小于14分的患者家属要求患者家属签字。
1.3.2 营养 加强补充蛋白可以明显减少压疮发生。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营养餐谱制定,指导看护人员进行配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压疮危险度的比较
经社区护理干预两周后独居老人Braden量表评分好于经社区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172例独居老人护理干预前后比较 例(%)
时间 低危险 中度危险 高度危险 重高度危险
干预前 68(39.53) 53(30.81) 31(18.02) 20(11.63)
干预后 84(48.84) 37(21.51) 27(15.70) 24(13.95)
2.2 压疮发生情况
120例老人出现压疮,所占比例为69.77%。其中发生一处压疮27例,占压疮发生人数的22.50%。两处及两处以上93例,77.50%;发生在骶尾部压疮最多,发人数为89例,74.17%;其次为臀部、足跟、髋部、肘部、踝部及其他。压疮分期:Ⅰ期106例(61.63%),Ⅱ期44 例(25.58%),Ⅲ~Ⅳ期22例(12.79%)。
3 讨论
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为院前压疮发生的主要人群,尤其是独居老人由于无人照料或少人照料,压疮的发生率和发生的程度更是居高不下。由于我国卫生资源短缺,大多数患者无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长期住院的费用而居家养病[4]。本研究一般资料显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病程在20年左右,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营养差,很容易引起压疮。
根据本研究评估表进行系统的分析原因如下:(1)经济收入有限: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加上老年患者月收入较低,甚至有人无经济来源,只有低保或者社区的救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照顾者的知识有限:由于长期住院或建立家庭病床护理需要费用,老人一般支付不起,照顾老人的亲属或者其他看护,不能经常照顾或者照顾不到位,不懂得如何防止压疮的发生,甚至压疮发生后,由于对压疮知识的缺乏,不知道压疮的危害,不懂得及时就医,导致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家中发生压疮,还有的老人压疮已经发生很久,甚至出现并发症,看护人员都没有发现,可见看护人员的不细心和知识匮乏的程度。(3)居住环境较简陋:大多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室内环境差,部分患者卧床不起,大小便不能控制,导致居住环境恶劣。(4)家庭关怀不足:许多独居老人有子女或者亲人,但是并没有起到照料的义务,在精神上独居老人有极大的空白,加之患有慢性疾病,自己去医院治疗都成为了困难的事情,压疮的发生就更没有办法处理。
压疮发生的位置统计:本研究显示发生2处以上压疮患者占压疮发生患者的77.50%,Ⅱ期以上压疮患者占38.37%,说明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严重压疮的比例大。因此,早期干预是压疮预防的关键,本研究使用Braden量表,提高了护士对发生压疮危险的早期判断能力,可以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根据量表的评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首先增强了主动防范意识,有效地避免一些潜在危险。节约劳动成本,使护理人员有精力放在一些严重的患者上,避免了人员的浪费。通过量表评分制定护理标准,降低了老人压疮发生的情况[5]。
压疮护理的要点:(1)对家属和看护人员的教育:首先让家属和看护人员明确什么是压疮、压疮如何形成的、危害有多大,引起家属和看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往往独居的老人,家属和看护能照顾老人的时间比较少,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对老人的影响意义不是很大,更多的是需要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关注独居老人的生活状态。(2)如何让卧床老人翻身:减少受压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最有效的解除压力的方法就是适时的变换。中低危患者每隔2小时翻一次身,高危患者每隔1小时翻一次身;患者的骨隆突及支撑区最容易受压,要选择合适的缓解局部压力作用工具,如软枕、棉垫等。高危患者最好睡气垫床,避免出现剪切力[6]。
没有卧床的老人,自我护理的能力也很差,主要表现为:老人记忆能力差,不能按时服药,加之经济状况差,不能有效的治疗慢性病,很容易导致疾病的进展和并发[7]。一旦疾病恶化,很容易产生老人卧床的情况。这样的老人,及时目前评分危险程度低,但是也不能忽视其突然变化的病情。对于这类老人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从疾病的治疗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高危老年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告知老人家属和看护人员不能掉以轻心。
总之,目前社区独居老人的压疮发生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本研究中,社区干预老人的护理之后,危险评分分布显示,中度危险以上程度的老人比例下降,干预护理对降低危险评分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素文.对院外压疮留院观察患者健康指导的效果观察[J].护理杂志,2009,26(7):70-71.
[2]邹德凤,章金媛,毛祚燕.专业志愿者开展社区居家老年护理服务的体会[J].江西医药,2009,44(6):639-640.
[3]舒红文,周川芬,严仁华.Braden量表评估准确性对压疮风险预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2A):355-356.
[4]周玉兰,刘雪梅.压疮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49-151.
[5]黄秀容.不同疗法在压疮愈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78-80.
[21] 吕探云,杨英华.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要[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65-568.
[22] 田申.我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要与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71-73.
[23] Dias A,Dewey ME,Souza J,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a home care program for supporting caregivers of persons with dementia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rom Goa, India [J]. Plos One,2008,3(6):2333.
[24] Franzini I,Dyer CB. Heath care costs and utilization of vulnerable elderly people reported to Adult Protective Services for self-neglect [J]. J Am Geriatr Soc,2008,56(4):667-676.
[25] 尹成远,田伶.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6,(2):14-1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3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50-02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免疫能力较弱,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我国老年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知识缺乏、护理不当所导致的并发症时有发生。面对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社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加强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对老年人卫生保健和老年病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是当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知识认知情况进行了相关思考。
1老年护理工作的必要性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比例的上升,高龄老人对护理有更为迫切的需求,老年护理工作应运而生,其具体内容如下:
1.1人口老龄化比例的上升人口老龄化推动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老年护理工作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无关系,就目前而言,不同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和比重不一。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老龄化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的转移,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老龄化程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农村老龄化变得比城市严重,迫使我国老年护理工作提上日程。
1.2高龄老人对护理的需要高龄老人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表现在经济困难与、人交往减少、身体功能逐渐下降、老年慢性疾病多。高龄老人护理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其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精神安慰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同时高龄老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要求提供各种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等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
2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老年人的身心脆弱以及老年护理教育缺口两个方面,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老年人的身心脆弱老年人的身心脆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老年人具有特殊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各种器官的储备功能明显减退,免疫力也降低,常常患有老年疾病,如脑血管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痴呆等,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感到孤僻、焦虑、多疑、恐惧、情绪不稳定等。
2.2老年护理教育缺口老年护理教育缺口较大也使得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陷入困境。目前我国老年健康和护理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将规范的老年护理课程列为一门必修课的院校还较少,目前绝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老年护理知识。最近几年,虽然部分院校开设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由于此门课程内容多,而学校安排的课时少,也导致许多临床护士不能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老年护理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势在必行。
3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的水平,在深入了解老年护理工作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上述临床护士老年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对策如下:
3.1更新老年护理观念更新老年护理观念是优化临床护士对老年护理的关键。对临床护士而言,临床护士应意识到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更新老年护理知识,进而提高临床护士的老年护理技能。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全院护士老年护理知识的培训,增强全体护士工作者在对老年患者的服务中提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培养社区护士,以便于从医院到社区以至家庭在护理方面的衔接。
3.2加强老年心理辅导加强老年心理辅导也是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重要环节。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必须加强护士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心理知识和素养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临床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辅导作用,加强临床护士对老年人心理沟通。如有计划地请心理护理专家到院举办老年人心理护理讲座,进而达到加强老年人心理辅导的目的。
3.3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在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对临床护士而言,老年护理工作临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应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护理骨干。具体说来,培养老年护理人才,要鼓励临床护士开展老年护理科研工作,并结合专科护理特色进一步完善老年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加强对老年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提高老年护理质量。
4结语
总之,人口老龄化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的需求。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时,应更新老年护理观念、加强老年心理辅导、培养老年护理人才,不断探索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水平,促进老年护理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安花,席淑华.临床专科护士胜任力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02.
[2]石瑞君,孙丽娜.日本老年护理见闻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思考[J].护理学报,2009(19.
[3]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而由于经济不发达,老年福利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老年护理体系,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老年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1老龄化社会
1.1定义
WHO 对老年人的定义为:发达国家年龄>65岁者 ,发展中国家年龄>60岁者为老年人。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7%或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10%[1]。
1.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
1.2.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4.9%上升到2003年的7.5% [2]。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 ,占总人口的10.6%,按国际标准己进入老龄化社会。200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 11%。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2.84亿,占总人口数的19.3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3.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4.48 % ,进入老龄化高峰期[3]。国际上通常用65岁以上人口从占全人口7 %增长到14 %的时间 ,来衡量一个国家老龄化的进程。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4]。
1.2.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 5 ],即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发展速度快,来势猛;②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③人口未富先老,给经济带来的压力大;④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全国31个省份中已有13个省份达到了老年型人口结构 ,接近一半。 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更为严重 ,如北京、 上海等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6]。
2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
目前我国存在3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也称共助养老,主要由家庭成员或邻里提供帮助。在我国 ,照顾老年人被看作是家庭首要和最基本的责任。家庭成员是给予老年人身体的、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和经济方面的支持的主要来源。自我养老亦自助养老,通过老年人自己的努力来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过去,自我照顾养老并没有被认为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社会养老即公助养老,在我国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医院、 托老所、疗养院和临终关怀院等[7]。
3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
现在我国许多医院都开展了某种形式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如家庭护理、护理专家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等[8]。其中老年人社区护理内容有:为老年人义诊,系统治疗各种疾病 ,重点对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调节和心理疏导等社区护理干预;对需要上门服务的老年人进行个案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另外,某些城市还开设了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及农村成立的敬老院等。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帮助老年人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9]。但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现状离老年人的要求还相距较远,目前我国的老年卫生工作的特点主要有:①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忽视了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②以大中医院为中心,忽视了基层老年卫生保健工作。表现在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方面,则是没有健全的卫生服务体系,存在大量的欠缺。另有超过20%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而目前实际能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差4-5倍。50%的老年人愿意在所居住的街道卫生服务站接受一般疾病的防治和一般医疗护理服务,但还有接近半数的老年人因为这些医疗服务设施在医疗条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而表示不愿接受这种机构提供的服务[10]。
4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
4.1老年护理的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1]。
4.2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目前这3种传统的养老方式越来越遇到很大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4-2-1”金字塔型家庭结构的出现;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照顾者主体--妇女的就业率增高;另外人口迁移和流动(如子女外出工作),这些都使得家庭不能满足养老需求。“空巢”家庭的出现更加弱化了家庭养老模式。慢性病的高发使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大大减低,中国的退休体制使老年人自我表现照顾能力更加减弱,影响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同时医疗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深了卫生保健的不平等性 ,那些失业的、下岗的、自谋职业的以及没受过很好教育的老年人不能享受很好的卫生保健,也是对社会养老的冲击[7]。
4.3老年护理需求的增加
在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呈现高龄化的趋势下,老龄化社会进展迅速,人口老龄化伴随着老年性疾病的增多,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并衍生出一系列医疗保障、 生活照料等问题,给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龄化的需求,整个社会对老年护理的需求必然会增加。吕探云等[12]的研究显示:老人慢性病发病率高、认知功能减退,社会独立生活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相当一部分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和自尊低下,社会支持减少,老人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在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等各方面的长期护理需要量增加。宋伟利等[9]的研究也显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日益增多,一半以上的老人院老人的移动和排便需要依靠他人; 在社区65~74岁的老年人中,13.5%日常生活活动需要协助;而85岁以上老年人依赖他人的比率是65~74 岁的3倍。肖功莲等[13 ]在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高龄老人10年健康及护理需求的追踪调查中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加, 高龄老人对护理人员家庭访视、上门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希望家庭访视和电话咨询分别由1996年的23%、32% ( 1996年)变为95%、26% ( 2006年),对康复指导和上门护理的需求由11%、16%( 1996年)分别上升到68%、79% ( 2006年)。王春梅等[14]对山东聊城区780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19.4% (151例 )的老年人认为身体不佳,慢性病患病率68.5% (534例 ),他们中的大部分迫切希望社区护理人员走进他们的家庭。田国栋等[15]对上海上海市老年居民护理需要量及供给量状况的调查显示: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的总体规模仍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要 ,老年护理医院的供给量只占了需要量的 20%左右。
4.4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
目前,老年人需要接受何种医疗或护理服务,没有严格明确的标准。造成不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以至综合医院、康复院、护理院、敬老院、社区护理界限不清、职责不明,造成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中资源的浪费[10]。
4.5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4.5.1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
20世纪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几乎是一个空白,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老年专业委员会》,我国老年护理尚处于萌芽阶段,起步晚、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1985年我国天津市才成立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才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上海市成立了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16]。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且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的本科教材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目前我国尚无一所护理院校专门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教育严重滞后。虽然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老年护理的内容,但只占其总课程的5%左右[17]。
4.5.2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现状
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大都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只能从事一般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缺乏专业性,因此也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由于我国护理硕士、博士教育中专门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研究的人员也不足,因此老年护理的高级专业人才更是缺乏[16]。
4.6老年护理的资金保障
老年护理的特殊性和费用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之外,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而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局限性,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18]。
5关于如何发展我国老年护理的思考
5.1树立正确的老年护理理念
树立老年护理理念是我们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的根本和当务之急。我们在护理老年人时,要树立注重老年人功能健康、预防残疾、致病的护理理念,更应重视功能的状态,重视能力的发挥,要重视保持和增进老年人自己胜任日常生活的基本管理,尽可能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期,让老年人病而不残、伤而不残、残而不废。同时,注意从老年人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们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尽可能维护个体的独立与尊严[11]。
5.2 建立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独立的考核监督指标体系。目前可以建立一个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的老年患者的出入院的相应的标准,界定老年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各项服务之间的界限[10]。
5.3 合理设置并利用卫生资源
在医院、社区、家庭之间应构筑无缝隙的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11]。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医疗护理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和服务内容,建立一支服务人员队伍,把老年人的大部分基本医疗保健需求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社区。根据不同年龄老年人群的需要,有计划地发展家庭护理、日间老年护理中心、托老所、短期住院的老年护理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护理服务网点,以及教育老年人群如何利用社区已有的护理服务是提高社区服务利用率,满足社区低收入老年群体长期护理需要。我们应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遵从老年护理伦理、法律和道德要求,建立和完善系统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护理模式,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5.4健全卫生保健设施
需要建立创造性的、 形式多样的老年护理机构以满足各层次中国老年人的需求。
5.5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建立老年护理教育的“基层普及、高层突破”战略。应在全国中等、高等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增设康复医学、家庭护理学、临终关怀等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开办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的专业护士。培养我国的老年护理专家,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护理的硕士、博士授予,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19]。在我国建立老年护理资格证书的考试,对这一资格证书的考试将有助于通过要求老年护理的教学内容而快速发展中国老年护理[7]。对于老年照料者(护工、志愿人员、家庭照料者等) 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如对护工可采取岗前教育、岗中带教、岗后考核的方法[10]。
5.6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老有所医
老年医疗保健的法律化、制度化是老年护理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必要前提。因此,应该制定我国的老年福利法和老年医疗保健法,大力发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力量,确保老有所医[20]。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明显“未富先老”的特点,老龄化速度较发达国家快得多,老年护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老年护理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应成为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 刘腊梅、吕伟波、周兰姝.美国老年家庭护理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护理杂志,2007,24(1):39.
[3] 沈若玲、郑春芳、寻晶晶.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护理现状.现代护理,2007,13(12):1117.
[4] 张英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应社会老龄化进程.江苏卫生保健,2007,9(3):39.
[5] 曾毅. 中国人口分析.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6] 季文琦、董 沛、米光明 等.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健康护理.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23(1):79.
[7] 万宏伟、于 放.人口老龄化使中国老年护理面临巨大挑战.现代护理,2007,13(7):589-590.
[8] 郝春香、贺润莲.老年人健康及其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6,20(5):1331.
[9] 宋伟利、缪景霞、罗宇玲. 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现状现代护理,2004,10(12):1161.
[10] 丁 俭、王 峥、白姣姣.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护理杂志,2004,21(5):42-43.
[11] 孙 红、郭 红、蔡 虻.老年护理进展.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39-41.
[12] 吕探云、杨英华、曹育玲.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要.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65-568.
[13] 肖功莲、师清莲、刘瑞贞.虎门农村高龄老10年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变化趋势.护理学报,2006,13(7):7-9.
[14] 王春梅、李军.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45-46.
[15] 田国栋、熊建菁、张、胡海霞、吕旭飞. 上海市老年居民护理需要量及供给量状况.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555-556.
[16] 王玲.我国老年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中国护理管理,2007,7(4):13.
[17] 张娜、蒋银芬.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2006,12(15):1404.
[18] 阮小玲、康又乐、石红妮.老年护理需求与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护理研究, 2005, 19(10): 2057-2059.
[19] 王晖、戴红霞.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构想.当代护士,2003.6:28-29.
从1999年开始,我国就在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近几年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我国的各种社会问题凸显。《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就指出我国在2014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已经达到了2.12亿人,占据全部人口比例的15.5%。同时根据WHO预测,我国在2050年将会有超过35%的>60岁的老年人,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的老龄化国家[1]。可想而知,这必然会给我们国家的医疗养护行业带来极为严峻的挑战,也是考验我国对于老年患者医疗和疗养护理的管理和执行能力。特别是我国多见于内、外、妇、儿、重症监护等科室关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操作工时测量方面的的相关性研究,对于老年患者在在病房的人力资源测定则鲜有报道,特别是在现在全新的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加上目前临床护理的分级标准是自 2009 年 7 月 1 日起实行,由原卫生部于 2009 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建立,已经不能和实际的护理工作量与患者需求相联系起来了。同时还存在着大多数的临床医护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分级护理培训,导致医护人员会根据惯性思维和主观臆断进行分级,具有非差大的随意性[2]。张彩云[3]等研究发现,医嘱护理中I 级护理医嘱护理级别准确性符合率为 85.31%,II 级护理为 77.19%,III 级护理为 90.60%,与患者的实际生活护理需求有较大差异。因此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的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自理能力裕分级护理和护理实践,以完善老年患者医养结合分级护理的标准。现报道如下:
1 相关概念解析
1.1医养结合与患者自理能力 医养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也称之为医养融合,是一种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关于医疗和养老的概念,将老年患者的健康和医疗置于首要位置,并且对老年患者的养老服务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医疗服务和养老护理的有机形结合[4]。患者自理能力是指患者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如吃饭、睡觉、清洁卫生等方面,是患者对于疾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一种体现[5]。
1.2分级护理与护理时间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它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护理人员配置和收费的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护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是自1955年开始建立的,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6]。护理时间是指护理人员根据分级护理的标准确定的对于患者的有效护理时间,通过测量工时可以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时也是确定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7]。
2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科患者自理能力与分级护理、护理时间的相关性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相比于相关的诊断程序或R床诊断建立在其认知功能因素及身体物理因素基础上的评估系统比更为合适。老年护理制度较完善的国家是美国,他们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养老院中生活自理能力很好地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远远低于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严重依赖他人的老年人。因此,通过不同的等级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科学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和医疗资源。侯岩芳[8]等 研究发现应用生活自护能力对护理工作进行分级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基础护理质量。李丽传等[9]提出满足患者日常生活中生活自理能力需求的一种客观的测量工具和指标是护理工时数,它能够很好地测量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患者的实际被照顾和护理的需求。而护理工时数数的测量则是通过一定的Barthel数据量标实现,如我国学者卢慧芳[10]等研究指出,对于我国老年人来说Barthel 指数量表可用于评定其功能的高低。而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会发现,它不仅能够用类似预测治疗结果和预后以及评定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进而提示实际需要护理的程度,还可以对因评估者主观判断而造成的护理级别偏差进行弥补,这是因为应用标准量化的评估护理方法之后,不同评估者可以得出相似性很高的评估结果。高小芬[2]等研究也发现护理级别和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呈现正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患者的病情程度的轻重;同一护理级别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直接的护理时间呈现负相关性,即直接护理时间越久,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高。
3 分级护理和护理时间存在的相关问题
我国的分级护理主要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医嘱护理级别实际评定符合率低。张彩云等研究指出,护理级别准确性符合率的调查结果为特级护理 89.84%,一级护理 85.31%,二级护理 77.19%。②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和医嘱护理级别存在差异。眼报道指出,约有90%的护理人员指出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与给定的护理级别不一致。③医护人员对于护理分级的界别认定不同。毕慧敏等[11]对274 名护士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级别的认定分歧达到了有 52.55%,特别是学历越高的护理人员则与医生的分级更严重。④分级护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严重滞后,护理内容不够明确。⑤分级护理的质量管理和评定系统减少也相对迟缓。而分级护理举动了护理时间的多少,因此必学首先明确护理分级管理规范,制定相关的条例。
4 建议
制定完善的分级护理制度,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明确分级护理的内容;加强关于分级护理和护理时间界定的相关的专业性内容只是的培训,开设针对临床医护人员的相关讲座,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协调统一他们关于护理分级的认知,进而建立一个有效地分级护理和护理时间评定系统。通过科学全面的综合多种文献和专家讨论,建立合适的护理时间测量量表,以使项目更加全面和科学合理。从而使分级护理和护理时间能够在全新的医养护理模式之下与老年科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喊着的生活能力和康复进度,改善预后影响。
参考文献:
[1]佘瑞芳,谢宇,刘泽文,等.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7):7-9,66.
[2]高小芬,于卫华.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自理能力与分级护理、 护理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3):249-253.
[3]张彩云,石贞仙.分级护理医嘱准确性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9, 23(3):629-630.
[4]陈庆琳.南京市医养融合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12):1973-1974.
[5]何洁,王筱蓊.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 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2086-2088.
[6]邹优兰.我国分级护理制度发展现状[J].医学信息,2013(7):582-583.
[7]李冰玉.r间护理对老年患者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20):167-169.
[8]侯岩芳,刁振明.应用ADL量表实施分级护理对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0-62.
[9]李丽传,明勇.护理管理[D].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25-126.
[10]卢慧芳,王惠珍,高珏琳.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1):68-69.
一、研究背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长寿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还必须面对城市化、人口流动、家庭核心化和养老观念弱化所导致的养老资源减少等问题。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及其占总人口比重的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旷日持久、数量庞大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现状加以分析,揭示出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为我国制定长期护理保险提供建议。
二、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现状分析
1、概念界定
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Long Term Care 简称LTC)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需要别人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广泛的帮助,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包括在医院临床护理,愈后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护理和训练等)。[1]
2、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的需求分析
(1)老年人身体状况随增龄而下降。就老年人自身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或心理渐渐的发生衰老变化,并开始患有慢性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受损。长期性身心失调经常会使老人丧失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使他们需要生活上的帮助。
联合国已经在2000年的世界老年人大会上,明确将85岁以上的年龄段划分为第四年龄,这一年龄段的老年人被称为“室内老年人”,他们普遍患有3种以上的慢性病,每天能到室外的时间很少或没有,其主要的需求是解决孤独与日常照料、医疗保障及护理问题。[2]因此,对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来讲,长期照料护理资源的获得关系到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
(2)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按照国际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而且老龄化、高龄化的进程在加快。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3]而未来老龄化事实更为沉重,有学者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4亿,同时通过预测可知,21世纪的中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数的增长速度,不仅大大快于总人口数的增长速度,而且比老年人口数的增长速度还要快得多。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形势下,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料护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将使老年人口总体的健康水平下降,患慢性病和卧床老人的增加,扩大了需要家庭和社会照料老人的数量,增加了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的总需求。
3、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的供给挑战
如果说20世纪是西方发达国家经历老龄化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要迎接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在中国,几千年来所秉承的一直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家庭为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既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主要的照料者也源自家庭成员。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家庭供给LTC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成本也相应的随之上升。此外,长期照料的提供者还必须面对机会成本的损失,因照料老人而丧失收入、个人时间以及发展的机会也应该被计入因长期照料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当中。
同时,对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护理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耗费的医疗支出在各国占其国民收入的比重均很大,国家财政面临着沉重的医疗支出负担的挑战。
三、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
为了应对LTC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长期护理照料保险应运而生。长期护理保险的出现从经济上为老年人及其照料者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
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 Care Insurance),是针对那些身体衰弱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生活、需要他人辅助全部或部分日常生活的被保险人提供经济保障或护理服务的一种保险。长期护理是一个风险概率事件,而且长期护理本身又是一个成本高昂的行为,这使得在较大的人口基础上可以根据大数法则[4]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成为一种可能。
长期护理保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逻辑上充分可行的方式从而保证了长期护理的支付能力,保险的原理相当于一个应对风险的蓄水池,通过将长期护理费用在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之间的平摊来转嫁风险,降低了风险事件带来的后果。通过风险转移将个人风险转移给社会,减少了个人和家庭所要承担的巨额长期照料成本。
由于人们无法预料的老年期自己是否会需要长期照料或者是长期照料所需的花费,因此它必须选择自我保险或是购买医疗保险,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将要面对较高的需要长期护理的风险,因此参加长期照料护理保险对他们而言是满足消费效用最大化的。
四、小结
在我国目前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削弱,社会保障系统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民众保险意识增强的情况下,发展商业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将会有效的降低个人面对长期照料风险是所遭受的损失,为老年人获取长期照料护理提供稳定经济保障。同时,该保险的实施将有助于弥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
【注 释】
[1] 邬沧萍.长期照料护理是老龄产业重中之重 [J] .人口研究,2001(2).
[2] 原新.老年人消费规律的理论探讨,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论文集.
[3]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国家统计局,2011.4.28
[4] 大数法则(law of large numbers)用在保险领域是指,面临同一风险事故的数量越多,观察到的实际损失偏离期望损失的程度就越小.
【参考文献】
老年病患中,慢性的支气管炎症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类的疾病,该病会严重影响到病患的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中,重点是对病患的临床病症进行缓解,并且防止急性病情的发作[2]。而有效的对病患进行干预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3]。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13年3月份~2015年3月份的120例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症的老年病患,探究临床上的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对于具有慢性的支气管炎的老年病患的应用疗效。现将其具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3月份~2015年3月份的120例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症的老年病患,其中男女病患各60例,年纪在60~75岁之间,平均年纪为(66.8±8.5)岁。所有的病患均排除了肺源性的心脏病、肺结核以及哮喘等其他类影响试验结果的疾病。上述病患随机分为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病患,两组病患之间的性别、年纪等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平行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对病患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进行一定的干预护理。试验组在一般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病患一定的健康教育方面的干预护理。观测两组病患对于该病的认识程度[4]。
1.3 观测指标
观测病患对于健康类知识的认识程度,对其进行调查。观测并记录两组病患在健康教育以后,其戒烟的情况[5]。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两组病患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使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干预护理结果对比:试验组病患知晓该病的有55例,占91.2%;对饮食健康知晓的共54例,占90%;对吸氧的危害知晓的共60例,占100%;对并发症知晓的共57例,共95%。平行对照组病患知晓该病的有45例,占75.0%;对饮食健康知晓的共32例,占53.3%;对吸氧的危害知晓的共45例,占75.0%;对并发症知晓的共35例,共58.3%。试验组病患对该病的整体认知程度要显著高于平行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3 讨论
一般来说,老年的具有慢性的支气管炎症病患常常对该疾病缺乏相关的认识,因而在对该类病患进行治疗时,对其进行健康的教育方面的干预护理会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6]。
本研究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3月份~2015年3月份的120例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症的老年病患,随机分为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平行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对病患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进行一定的干预护理。试验组在一般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病患一定的健康教育方面的干预护理。观测两组病患对于该病的认识程度。结果表明:试验组病患对于慢性的支气管炎症的认识程度、健康的饮食以及吸氧的危害和并发症相关的知识的认识方面均要显著优于平行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对具有慢性的支气管炎症的老年病患来说,对其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方面的干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增强病患对于该病的认知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侯莉, 李家容, 王颖琦, 等.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及自尊感临床现状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下旬刊, 2011, 17(10): 17-19.
[2] 索仲.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1): 185-186.
[3] 刘霞, 张新娟, 王海燕.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J][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00: 45-45.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 现状 趋势
一、河南养老服务业现状分析
河南是人口大省,老龄人口多,养老问题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截至2010年11月,河南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1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73%,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36%。老年人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具有区别于年轻人的特殊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他们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都需要一套特殊的行为法则,才促使了养老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河南养老服务业还存在种种问题。
(一)社会化养老设施和保障机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1.供需差距大。截止2009年底河南兴办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点)等220所,全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到3605家、238741张床位。河南全省养老床位还不到老年人口总数的2%,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河南养老产业还有较大的缺口。与此同时,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现象同时存在。与床位紧缺相对应的还包括养护人员的匮乏,仅河南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在二十万以上。还存在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年龄偏大且流动性强的状况,由于护理人员目前薪资待遇较低,工作强度较大,特别是老年护理员的工作招聘难度更是逐步加大。这些都为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隐患。
2.养老服务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盈利能力比较弱。现在河南的养老服务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目前,老年人需求迫切的生活照料、长期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领域发展都比较缓慢。另一方面,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也亟待建立完善。
目前河南很多社会养老机构盈利能力较差,例如郑州半数以上养老院都处于亏损状态。河南民政厅曾对郑州市舒心老年公寓、晚晴山庄老年公寓、爱馨老年公寓进行过抽样调查,投资自建房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投资5万—6万元,租用房开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投资约在8000元到1.2万元,而收益甚微,舒心老年公寓投资近400万元,每月只有1080元的利润;晚晴山庄老年公寓目前则处于亏损状态。省民政厅也证实,这两家还属经营较好的老年公寓。养老机构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养老机构“吃不饱”和亏损重要原因之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护理不到位等。要想改变现状,养老机构应该尽力提高各方面的服务水平,打造特色护理模式。
3.政策丢失。2006年以来河南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在土地、水电气暖、通信、有线收视、床位补贴等方面,养老院享受减免政策。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往往被“架空”,时至今日,除免税优惠外,其他政策大多未得到有效落实。这些都阻碍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二)河南的养老地产的发展现状
对于跟养老服务业一脉相通的养老地产业,河南的养老地产业具有以下特点:(1)市场需求量大;(2)开发建设量小;(3)赚少赔多,成功案例少;(4)医疗服务差;(5)开发商专业度不够,因为养老地产横跨房地产和服务业两大领域,不少开发商缺乏实际经验。
二、河南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随着河南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每年约以3.5%的速度递增),呈现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突出特点, “四二一”代际结构趋势背景下,对养老设施和社会照护的需求迅速增加,老年人社会照护需求日益增大。随着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人们生活观念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养老的社会化趋势将越发明显,养老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而政府财力有限,这也给民资发展养老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更让大家振奋的是国家越发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好政策。比如,十报告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此次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一是积极完善投融资政策,从积极加大政府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积极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合理安排养老用地需求,多渠道保障土地供应,着力解决“用地难”问题。三是积极完善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着力解决“运营难”问题。四是积极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福利待遇,大力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应届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养老服务业,着力解决“用人难”问题。这些都为河南的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三、河南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由于河南属于“未富先老”,居民收入水平总体来说还不是很高,所以,河南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和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应该进行立体式的服务,从物质到精神,到社会参与,从个人利益到权利,要形成一个立体式的服务。根据河南养老产业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等,本研究认为,河南的养老服务业市场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着力发展老年住宅业。可以根据老年人对居住条件的不同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房。比如老年公寓型住房、亲子套间、小区老年活动中心等。
(2)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体系。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以社区医院、社区调解中心、社区敬老院、社区托老所、社区老年学校、社区婚介所和家政服务中心等为依托,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构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3)兴办老年医院,发展老年医疗、护理产业。就医是老年人生活的大难题,许多老年人不是因医院离家太远而耽误治疗,就是在一些大医院东奔西跑,不知找哪一个科室就诊。因此,老年医疗护理产业市场巨大。对此可根据各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规模兴办一些老年医院,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疾病治疗、护理、咨询服务。
(4)可适当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休闲旅游产业。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体育保健、教育、休闲、娱乐、旅游要求的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这些需求推出相应的服务和产品,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