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3 09:23: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科学相关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学相关知识

篇1

    1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是做好儿科影像临床工作的基础

    成像是工具和手段,归根到底是用来“看病”,因此必须了解“病”。在医学上,小儿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年龄越小,差别就越大,绝不仅仅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科学的研究对象从胎儿到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青春期青少年,这段时期的特点是全身组织和器官逐步成长,体格、心理和精神行为均在不断发育的过程,遗传性先天性疾患最为多见,感染性和其它后天性病症容易发生,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也非常明显,这个阶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远远超过成人时期。正是由于小儿解剖、生理及病理等方面有特点,疾病谱与成人不同,而且病死率高,所以加强及巩固儿科学相关知识非常重要。只有熟知了相关的知识、理论,才可能得出正确的影像诊断,才可能及时帮助解决临床问题。

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能帮助影像医生形成正确的儿科影像诊断思路。系统地学习儿科学相关知识,可以让我们对儿科生理病理特点、儿科疾病的种类及特点有一个总的了解,结合具体临床工作,逐步形成儿科影像思维方式。这对于非儿科系毕业的医学生、综合医院的进修医生可能更为重要。比如:在成人,上纵隔增宽首先要想到肿瘤;而在儿童,要想到可能是胸腺。儿童在5岁以前,胸腺都可能比较大,在胸片上显得很突出,20岁以后则不应再表现突出了,再如:儿童恶性肿瘤潜伏期短,生长迅速,侵袭性强,罕见与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有关;以白血病最多见,其次是脑肿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软组织肉瘤及胚胎性癌等。而成人恶性肿瘤多与环境致癌因素有关,多见上皮性肿瘤,如胃肠道癌、肺癌、膀胱癌等。

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临床工作中不易漏诊误诊。儿科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许多先天发育异常、发育畸形,小儿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均可发生,而且在一个患儿、甚至一个系统器官常常会合并存在多种和或多处畸形,其中许多是必须进行手术矫正或切除的;熟悉相关儿科学及胚胎学理论知识,则不易漏诊误诊。比如,小儿食管闭锁与气管食管瘘可同时存在,也可分别发生,形态变化也多样;而食管闭锁与气管食管瘘本身又常伴有多种器官、不同程度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大约接近一半的比例。常见的多发异常为VACTERL〔V代表骨性脊柱异常,A为胃肠道闭锁,C为先天性心脏病;TE为其他的气管食管异常,R为肾脏及远端泌尿道异常,L为肢体异常〕联合体。此外,还可伴有唇裂、腭裂、后鼻孔闭锁和狭窄等等。治疗和预后与伴发的异常、以及异常的部位及程度密切相关。再如,胚肾最初位于盆腔内,随着腹部的生长,肾脏逐渐上升,并旋转了90度。到妊娠的第9周,其触到肾上腺,到达了最终的位置肾窝。在胚肾自盆腔上升和旋转过程中的发育障碍就可形成异位肾和肾轴旋转不良。知道这些,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会有盆腔异位肾;在影像检查时,若一侧肾窝空虚,则应继续向下寻找看看是否有异位肾。不过,胚肾上升过了进入胸腔这种少见的情况也会有。不同疾病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功能及代谢改变时可以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影像学改变,即异病同影:而同种疾病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状态下可以出现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即同病异影;这时除了考虑综合应用多种影像检查技术外,密切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尤为重要,因此必须有一定的相关临床认识。

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有助于做好治疗前后的影像评估工作。比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囊肿作胆总管近端(或肝管)空肠Roux-Y式术或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是普遍采用的术式,可以达到去除病灶和使胰胆液分流的目的,了解了这些术式,就会明白术前后影像评估的要点,才能看明白术后的影像改变。

2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是开展儿科影像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

    医院的核心工作是治病救人,医疗服务行业的主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这是医学科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临床工作中遇到或发现的问题,往往是人类医学科学发现和进步的起点。纵观现代医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互相推动的发展史。无论是临床型研究,还是基础研究,皆非凭空而来,都是来自于临床实践、临床需要,而前者与临床实际关系更为紧密。临床科学研究应该紧紧围绕临床工作,以解决临床疾病的诊疗为目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认识,因此好的科研工作会促进临床工作的进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作为儿科影像医生,开展科研工作仅仅懂得影像技术、影像学表现显然是不够的,要懂得儿科临床疾病,要有丰富的儿科学相关知识,这是我们科研工作的基础与源泉。

另一方面,在开展科研工作时,要努力学习儿科学相关知识、积极与临床科室沟通、协作,多学科共同研究同一儿科课题,往往事半功倍,而结果可能会更深入 、更科学,更能为临床提供依据。

    3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是做好儿科影像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

    儿科影像教学工作离不开影像学,自然也离不开儿科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儿科学知识水平。没有扎实的儿科学相关知识,不懂儿科疾病谱,没有儿科影像诊断思维的教师,必然做不好儿科影像教学工作。儿科影像教学工作的主要对象包括医学影像系学生、儿科系学生、放射科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教师决不可“就影论影”,忽视了疾病本身的规律,并将这种片面的学习思维方式传给学生,尤其是缺乏儿科学培训的学生。

篇2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特点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这门课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这门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决定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向和质量,其他教学原则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因此,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从整体来看,应该分为以下两大步骤:

第一步:是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来表达的,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没有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就谈不上用科学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然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又大多比较抽象、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启发,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接受,适当的举例是我们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也是比较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第五课中讲以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要理解这个原理就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学中不妨采用脚与鞋的关系加以例证,在生活中他们清楚地知道,有多大的脚就要穿多大的鞋,鞋的大小应随着脚的生长而加以更换,否则,鞋太大或太小,不仅穿着不舒服,而且是既站不稳也跑不快。这个例子通俗易懂,使得学生很快地就能准确全面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原理。

第二步,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认识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的目的。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重要的阶段和最后的归宿。如:高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第二课中讲到:物质世界不仅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而且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了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98年入夏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长江流域洪水泛滥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相互联系的,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的综合冶理,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按客观规律办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我们在洪水退却后的深刻反思的结论,也是我国在今后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必须落到实处的问题。

举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举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举例还是一项教学艺术,为了更好地发挥举例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实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探求真理的学科,来不得半点虚假。

所谓真实,就是说事例材料本身不论是国事、家事、大事、小事都必须是确有其人,确有此事。只有真实的材料,才具有说服力。所以,举例一定要真实无误,决不可胡编乱造、道听途说或者是经不起推敲,否则就有背于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二、接近性

所谓接近性有二层含义:一是指空间上的接近,要求尽量做到就地取材,离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近一些,离他们的心理近一些,最好是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经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举例,这样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二是指时间上的接近性,就是说所举例一定要新鲜,过于陈旧的材料学生是不感兴趣的,最好是近期发生的,且含有一定的新知识、新信息的,贴近时代的材料,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三、精典性

在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知识内容可以用多个材料、事例加以例证、说明,但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怎么办|我们只能精心选材,力求少而精,使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以起以画龙点睛之功效,因为典型的事例能集中地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它既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属性,又便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质。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到举例少而精,决不能抓住一些相关事例一古脑儿搬到课堂,将政治课变成了故事会,这样做势必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至。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59-03

一、引言

工程管理是一门基于土木工程技术,涉及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知识的交叉学科。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目前该专业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1]《施工组织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连接专业与实践应用的主要课程之一,融合了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知识。现有的相关教学方法多是针对单一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的,因此探讨财经类专业如何发挥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而建好《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十分有意义。

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特色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个面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其中“一条主线”是指在教学中,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为两翼的教学模式;“两个方向”是指在贯彻教育部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两个培养方向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群组,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中采取“3+1”式培养方式,即在前三年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在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向,在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培养方向中任选一个,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通过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完成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最后完成全部学业;“三个面对”即在教学中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研究“面对市场、面对企业、面对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2]。本论文主要针对“三个面对”中面对项目的实践教学方法,即大项目法在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及相应的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交流。

三、《施工组织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课时外没有独立的课程设计。该课程教学课时共3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0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因此上课时理论教学课时非常紧张,任务量大,而实践环节因课时少,做不透彻,只能是走马观花,草率了事。这样导致的结果即是实践性环节不足,学生应用能力普遍缺乏。

2.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程管理专业的整合调整,编写新的培养计划,因周课时的限额要求,在培养方案中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都是按选修课进行设置,且以合班课开设。这样一来,导致:(1)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同学认为选修课就可以随意些;(2)有的同学选修施工组织管理,可之前并没有选修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而施工组织管理的学习,是要以施工技术为基础的,尤其是在施工过程的分解、施工方案讨论的部分,这样学起来就好比无根之木。

3.教学方法单一。之前由于课时紧,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完成集中授课,在第15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理论讲完后,进行3周共6课时的实践环节,18周结束。这也是一般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该课程知识点多,纯课堂的教学,易让学生感觉该课程知识点密集、知识点散乱等,从而产生难学、厌学的感觉;(2)课堂上对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设计、现场平面布置设计部分,虽有现场照片演示,但学生在实践应用时仍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彼此的联接。

四、大项目法教学模式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借鉴和探索出大项目法式的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所谓大项目教学法,是指选取有代表性的已建建设项目的全套技术资料作为教学大案例,打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界限,所有开设课程均在此大案例中选取相关知识点和技术能开展教学的全程式专业教学模式,它将传统学科教育模式转向了就业导向模式。[3]目前大项目法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还仅限于工程概预算和施工组织管理这两门课程。在施工组织课程中的应用具体从两个层面入手,第一层面,即是将这门课程的教学本身看作是在做一个项目,将最初教学设计、到理论课程的教学、再到该课程的项目实训协同起来考虑,这样教与学的思路更清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合理、充足;第二层面,即是在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多采用具体的项目进行实例讲授,在实训中则与工程概预算课程整合,采用一套具体的、完整建筑施工图纸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让学生针对该项目编制工程量清单、工程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这样实践操作性更强、更透彻。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大道至简,理清学生的思路

1.绪论的重要性。施工组织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组织计划问题的基本能力。该课程综合性强,学生学习过程中常感内容庞杂、思路不清,因而产生畏惧心理。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起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感绪论课的重要性。

在第一堂课绪论中就讲明施工组织设计的实质其实就是施工计划,而计划对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始和进展都非常重要;管理则是针对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协调、调整和优化等工作。计划和调整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如制订学习计划、制订月生活费的使用计划等。而针对一项建筑工程,耗资巨大、投入资源多,涉及部门单位多,持续周期长,影响范围大,需要专门来学习现场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方法。大道至简,这样让学生心里明白学习的主线,避免知识点繁多给学生带来畏惧心理。同时强调计划对于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何一件事都至关重要,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2.明确教与学的目标。建筑行业目前实际岗位上急需一大批既能在第一线从事现场操作、实施新技术的中等技术人才,又要能懂得现场各项资源的组织、优化与管理的应用创新型人才[4]。为此,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掌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的基本方法,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还能熟练应用广联达的招投标软件、梦龙网络计划软件、梦龙平面图设计软件等相关的管理软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各部分内容,制定出各章的重点教学内容、一般教学内容、知识性介绍内容,然后删繁就简,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对象特点,又满足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以做到教学中胸中有数,深浅有度。

3.重点、难点要突出。重、难点突出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次分明,思路清晰。该课程中流水施工、单代号网络计划、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双代号网络计划图是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时横道图与单、双代号网络图是制订计划的方法和表现形式,是个技术问题,其核心的思想即是要尽可能地保证各施工队伍连续地流水作业,在满足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施工工艺展开的顺序和要求的必要的间歇条件下,现场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不窝工。针对不同要求、不同规模、不同复杂程度的工程宜采用与之特点相适应的形式。该课程的难点在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和网络计划优化部分。搭接网络计划中主要是有四种基本搭接类型,按各自不同的搭接关系计算工作的时间参数有些烦琐;网络计划优化即按照既定的约束条件,按一定的目标对初始计划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在多目标,如工期―成本优化中,要两者协调考虑。这样在重、难点章节理论讲授中多用具体的项目进行案例教学,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相结合。

(二)基于大项目法的培养方案

1.调整课程培养计划。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是一直困扰教师的问题。理论的理解掌握固然重要,实践应用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毕业生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合理安排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新的培养方案中,理论在第6学期进行36课时,实训在紧接的第7学期(第7~12周)进行18课时,安排在工程概预算课的实训(第1~6周)之后,进行集中指导,第13~18周进行分散指导。这样安排,理论课时间充足,实践环节虽只有18课时,但学生是在完整的1个学期的课程内和课余时间进行综合的大项目实训,包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广联达招投标、梦龙网络计划、梦龙平面图设计等相关软件的实际操作应用,使得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更合理,更透彻。

2.大项目教学法在理论教学部分的实施。在该课程的重、难点章节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具体某工程或是该工程的分部工程进行案例教学。如在流水施工的章节,用2号教学楼的基础工程进行举例;在网络计划的优化中,采用历年的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中案例分析部分与网络计划和网络优化相关的真题进行举例并分析讲解。这样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综合性和难度相当,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参加相关的注册执业资格的考试。

3.大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部分的具体实施。通过探索,在培养计划中,将施工组织管理课程与工程概预算两门课程的实训都放在第7学期进行,这样更有利于用大项目教学法的落实。目前的实际操作是6位任课老师一起讨论协商,最后两两成组分别指导工程管理同年级的3个班,各班选定一套具体的工程图纸(蓝图),在第1~6周的时间指导学生对此工程进行工程量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学习广联达预算软件;在此基础上,第7~12周的时间指导学生对该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学习广联达的招投标软件、梦龙网络计划软件、梦龙平面图设计软件;13~17周完善成果;18周交最终成果。

在教学中探索出,在学生初学用梦龙软件绘制网络计划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如图1所示。即先用EXCEL编制进度分析表,其目的在于先让学生掌握施工过程的划分。划分施工过程是初学者的一个瓶颈。在EXCEL进度分析表中,可以输入施工段数、各分部分项工程量、施工队人数、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等参数,流水节拍值即可用向上取正的ROUNDUP函数编成公式计算,非常方便。待工作分解即施工过程划分合理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明确了,计算出流水节拍,直接绘制横道图,可先检查核对工期,如不满足要求,可先进行简单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再用梦龙软件进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的绘制,这样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简单明了,绘制起来不易出错。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初学者。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大项目法在课程应用中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大项目法是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实训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提高。如:①通过蓝图的阅读,能对大一所学的制图理论进行实战应用,并学习查阅现行的设计规范,读图能力大大提高;②前期工程概预算的实训中,工程量的计算等为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③学生针对真实的工程蓝图,能够独立完成从识图、工程量清单编制、组价,再到施工方案讨论、进度计划的分析和绘制、对广联达及梦龙软件的学习应用,绘制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和施工现场平面图。(2)大项目法用于该课程教学是透彻地针对一个具体的工程实训模拟,这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可见大项目法延伸到其他的专业课如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等的实训,可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大文,李立新,陈兴海.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篇4

[分类号]G250

在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2005年12月,在李超平老师的博客上贴出了于良芝老师的文章《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往何处去?》,谈到图书馆学本科生在找工作时丝毫没有竞争力,图书馆更喜欢未经职业培训的其他学科人才或者接受了两年职业培训的研究生人才。关于此类问题,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图书馆学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针对职业竞争力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实习活动。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特别注重课堂教学与实习的有机结合,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据统计,中大2003届图书馆学本科就业率超过90%,2006届就业率已高达100%。其中,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学生均超过就业总人数的1/2,就业地域大郝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本文拟结合笔者的学习经历,介绍中大图书馆学本科实习机制,并针对图书馆学专业实习的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1 图书馆学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内涵

职业竞争力表现为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力,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中,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职业竞争力的核心。根据澳大利亚图书情报协会(ALIA)的相关规定,图书馆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信息环境的背景知识、信息搜寻能力、信息基础构建、信息组织能力、信息存取能力、信息服务及信息资源和信息产品、信息能力教育、知识的生产。肖希明教授对近5年来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目前仍在从事图书馆工作的80名图书馆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其中对“什么样的图书馆员最有职业竞争力”的回答为:有90%的受访者选择“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81%选择“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74%选择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这说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当今图书馆学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图书馆学有别于其它专业的根本标志,也是本专业学生参与职业竞争的核心优势。图书馆学教育应当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操作的传统观念,建立完备的实习机制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 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本科实习机制

中大图书馆学本科生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当掌握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方向,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具有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搜集、整理、研究、开发与利用文献信息的实际工作能力,成为能在图书情报机构和各类信息机构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图书馆学专门人才。可见,中大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是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提高职业竞争力为主导的,它始终坚持“面向世界、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在本科教学中采取了课程实习、课外活动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全方位实习机制。

2.1 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是指在某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与该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密切相关的实习活动。不同课程因性质、内容和技能要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实习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参观、工作环境模拟实习、小组讲授、实习作业、热点讨论、专家讲座等。为了详述各实习方式的机制和作用,以下列举部分有代表性的专业课实习活动。

《图书馆学基础》:该课程属专业入门课程,其教学对象是本科新生。由于中学阶段基本未涉及图书馆学相关知识,新生对本专业感到陌生。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就决定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进行专业启蒙教育,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图书馆学学科和图书馆事业。

该课程采取参观实习、专题讨论和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中大图书馆,详细介绍图书馆的馆训、服务理念、管理机制、馆藏布局以及各部门工作流程等。随后,就本次参观开展课堂讨论,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另外,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图书馆事业的某一方面并撰写相关论文。实习促进丁学生对图书馆事业的深层次认识,激发了专业兴趣,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联系,并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文献编目》: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开创性地采取了以实习为土、课堂讲授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邀请中大图书馆采编部的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其日常工作内容和技巧方法,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该课程采取小组讲授和工作环境模拟实习(上机操作)相结合的实习方式。一方面,全班学生分8个小组对ISBD(《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规定的基本描述项目进行系统讲授,各组需要通过多渠道搜索信息(参考文献信息、参观图书馆编目部、采访编目人员)。每组在讲授完毕后都要回答师生的提问,然后由教师或编目人员作出补充和总结。中大图书馆为该课程的上机操作提供空间、设备和软件(CALIS联合编目系统客户端),并模拟编目人员的实际工作环境。学生在小组讲授的准备过程中积极参与信息搜索、信息组织、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不仅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还提高了信息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编目专家的参与更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识。上机实习,让学生“亲临”实际工作环境,切实锻炼了相关的职业技能。

《信息资源共享》:强调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从理念上深化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认识,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并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意识和能力。

该课程采取课程参观、热点讨论、专家讲座、小组讲授和检索实习相结合的方式。2007年6月3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师生约180人参观访问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这一活动作为2004级信息资源共享课程的参观实习,参观完成后由主讲教师之一程焕文教授主持开展专题讨论。另外,教材中“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这一定理曾引起国内图书馆界的激烈讨论,课程就此话题开展了进一步讨论,程焕文教授(该定理的提出者)主持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观点。该课程还多次邀请台湾图书馆界著名学者杨美华教授开展专业讲座,介绍IFLA年会、国外图书馆事业以及数字时代的阅读等方面的知识。小组讲授的内容是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源建设协作计划和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检索实习要求学生自选课题,灵活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检索技能完成

检索并撰写报告。所有实习活动的录像和详细介绍可参见中山大学信息资源共享精品课程网站。参观实习使学生接触到国内最先进的图书馆事业进展;热点讨论使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专家讲学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全球图书馆事业;小组讲授和检索实习锻炼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图书与图书馆史》;该课程采取观看录像、专题讨论、实物观摩与动手制作相结合的实习方式。中大图书馆古籍部对该课程给予很大人力、物力支持。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图书与图书馆史录像和观摩各种古籍、制作材料和工具等,并针对相关历史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另一方面,该课程要求每人制作至少一本古籍(任选一种装订形式)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制作过程中可参观图书馆古籍部并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但制作工序必须独立完成。录像和实物将课程内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通过动手制作古籍,学生切实把握了各类古籍的制作材料、工序、版式等知识,而且较早地接触到古籍修复工作的相关内容和技能。

2.2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参与的各类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专业讲座、假期实习、校园活动。

2.2.1 专业讲座 专业讲座是指由本系或本专业组织的图书情报专家讲座。这些专家大都毕业于图书情报专业,并且在本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在“3M图书馆学奖学金”颁奖典礼上,邀请3M公司的专业人员介绍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在其公司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不断创新,积极拓宽就业领域。同时,就职于3M公司的本专业往届毕业生也亲临现场与师弟师妹交流心得。另外,本系定期开展“系友论坛会”,邀请系友开展讲座或交流会。学生在参与专业讲座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加深了对本专业实践领域的认识,并更加明确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职业优势。讲授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向学生展现了本专业实践领域最真实、最前沿的一面。

2.2.2 假期实习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图书馆工作实践,并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联系相关单位。主要实践活动有:到图书馆实习或做义工;参与图书馆的“送书下乡”活动,深入社会基层,宣传图书馆及图书馆理念;参观某市或某省的各类图书馆,并作相关调研;宣传图书馆专业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并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

2.2.3 校园活动校园活动是指由学生全程策划和参与的、与图书馆事业相关的宣传教育类活动,并积极争取本校、本省市各类图书馆的支持。本科阶段,此类活动共有2~3次。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一年一度的“图书馆文化周”活动:每学年由本专业大二学生主办、其他年级学生和相关图书馆协办的、为期一周的图书馆宣传活动。2004级主办的“图书馆文化周”活动内容主要有:中大图书馆宣传(派送精美书签、宣传单,制作展版介绍图书馆理念、馆藏和特色服务等)、组织参观各类图书馆(本专业各年级学生分小组参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广州外语学院图书馆及广州黄浦区图书馆,参观后召开总结大会,各组作出总结并互相交流)、图书馆知识竞赛。另外,在“校庆”、“系庆”期间,本专业学生也积极参与图书馆开展的各类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相互沟通,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了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并在活动中培养了十分难得的职业精神。

2.3 毕业实习

2.3.1 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的主要形式有:就业指导课和就业交流会。

就业指导课是本系面向大三学生开展的必修课程,由专业教师介绍就业形势、就业领域及就业心态等。在课堂上,师生积极互动,同时,教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就业观,以作为开展课程的基础参考。

就业交流会是指邀请系友和往届毕业生回校开展座谈会,介绍就业经验并提供相关建议。这是中大资讯管理系一项“代代相传”的特色活动,每一届毕业生都有机会通过座谈会向师兄师姐请教问题或日后为师弟师妹答疑解惑。

2.3.2 实习机制 中大资讯管理系召开毕业实习部署会,为每个专业安排特定实习指导老师,并联系了多家实习单位供学生选择,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2004级图书馆学专业的实习单位有: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茂名市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这些图书馆涵盖了国内主要的图书馆类型,包括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省级和市级)、综合性图书馆以及科技图书馆。

毕业实习要求学生了解图书馆所有业务流程,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图书馆参考学生个人意愿,将本馆各部门安排到学生的实习规划中,各部门提供专门业务人员进行全程指导,并在实习结束时提供“实习部门意见”。由于指导老师与各图书馆事先进行了充分交流,各图书馆对学生实习十分重视,把培养专业技能作为主要目标。特别是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不仅指派业务骨干进行实习指导,还在其图书馆网站上进行了专门报道。学生需要在实习结束后撰写报告,叙述实习目的与任务、步骤与内容、心得与体会等。

许多同学表示,实习使我们能够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在工作中切实体会到“智慧与服务的科学理念。可见,毕业实习不仅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还培养了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了职业竞争力。

3 图书馆学本科实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与图书情报机构的合作

中大图书馆学本科实习活动的一大特色是积极发展与图书馆的友好合作,形成图书馆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图书馆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为本馆未来的人力资源建设奠定基础,同时还借助学生规划的活动,达到宣传本馆的目的。学生参与图书馆宣传、参观和实习等活动,能更早、更全面地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并将所学专业知识付诸实践,从而达到锻炼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以及提高职业竞争力的综合性目标。

当然,合作对象不应局限于图书馆,而应包括各类信息情报机构,在这方面,中大图书馆学教育需要进一步改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信息市场上出现许多新型的信息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同样需要图书情报专业的人才。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考虑社会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以满足不同组织、不同职业的需要。因此,图书馆学本科实习只有加强与各类信息机构的合作,才能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职业竞争力培养。

3.2 合理选用和组合实习方式

选用实习方式应当综合考虑实习任务、实习对象、现有资源等因素,坚持以实习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例如,课程实习的安排应当依据本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特点,并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图书馆人力物力支持等条件。中大图书馆学本科课程实习,正是本着上述原则,开展了多种有效的实习活动。另外,对实习方式的组合应当把握课堂与课外、教师辅导与学生主导的动态平衡,积极探寻最优化组合,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