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范文

时间:2022-02-01 15:16: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化学教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化学教材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54-0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而作为高一新生的教师,这关重要的就是第一节课,这节课将关系到今后老师在学生中的地位。而偏偏高一化学按大纲要求就是连续九课时的去复习初中所学到的知识,就学生的角度来说,开学的第一节课都很好奇,希望可以尽快学习到不久前刚发下的自己已"看"过好几遍的的新课本,这时课程大纲却让他们去复习初中所学过的知识,就会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一部分老师也觉得很有压力,主要是因为高中的老师不清楚初中化学的教学流程,甚至一部分教师会产生"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花九节课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拨即可,花这么多时间"炒旧饭"不值。

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初中的化学主要强调的是定性分析,学生只要记住化学现象与结论就可以,而高中的的化学要较抽象些,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还要结合定量分析,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初中化学要求形象思维,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示范实验,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式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教育的提醒。提高初中阶段的记忆知识,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不合理的,学习只靠教师,不独立思考,不会总结知识学习,最终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到了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有一个强大的理解、记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从一个例子,又一个例子中深刻理解化学。如果我们还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高中的化学,会提高学习的效率。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除了要逐渐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学,高中教学过程能力的大、进展快、知识点的全面性、教学性强的课堂教学。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拨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利用学前复习时间来适应学生的新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适应教师的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西北地区的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成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属于启蒙学科,同时也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就其教科书以及教学实际中都明显比高中化学简单,其只要求学生去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其涉及到的方程式、计算公式也比较简单,主要的知识层次大多是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而高中所学的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也开始向系统化、理论化逐渐靠近,这就要求学生对化学知识要进一步的去认识,不仅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此外,学生还要运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最好是能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在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准确掌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与高中化学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对高中化学学科的研究。初中化学主要是对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的学习和探索;其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化学基础手段,因此,初中的化学知识系统不是很完善的系统。教材主要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而高中的化学主要以试验为主,结合基础化学知识,来构建全新的化学知识体系,继而去探究高中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与方法,这样就可以强化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内容的编排上的差异

篇2

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密切关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因此,新教材的化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包括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为此,高中化学新教材在价值定位上做了几项重要改革:

一、化学与新材料、新技术

材料是当今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教材在高一教材中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C60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高二教材中介绍了金属陶瓷、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中氯碱工业里新型的离子交换膜等。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绪言”中首先介绍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院人员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晶体表面开展原子操纵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教授与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等新科技的介绍。这既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讲明,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化学与能源

能源也是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大,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高中化学新教材首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能量观点,如,在高一化学第一章里提出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与社会相关的问题。在卤素中新增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在几种重要金属中增加了“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在原电池一节介绍了化学电源和新型电池等。化学与能量、能源观点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学生节约能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进步责任感。尤其是在第二轮新教材改革中增加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三、化学与环境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治理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中,化学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大幅度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环保责任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化学和能源一样,化学与环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化学教育中增强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部分,因为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而环境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钥匙”,环境教育与能源问题的提出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公民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正是现代化学教育的蓝图规划,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的一种重要体现。

篇3

【中图分类号】G332.4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108-01

如何将所确定的课程内容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这涉及课程模式问题,具体到教材,又涉及教材的体系问题。任何教材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体系,以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本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一、合理构建教材的体系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历史,总是在“学科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之间来回摇摆,时而以“学科”为中心,时而又以“社会”为中心,而“”中的以“典型生产引路”、“以化学工业生产为主线”的教材编写,把“社会中心论”推到极端。课程模式在“学科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间的来回摇摆,本身就说明了这两种课程模式都有其长处,但又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于是又有人提出了“融合论”,意在将这两种课程模式融合,互相取长补短,以求使课程模式更完美。这或许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因任何一种课程模式都不会固定不变,它们都需要随着课程理论的发展而融进新的内容。例如,这两种课程模式都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问题。因此,在确定教材体系时,既要认真研究这些课程模式,但又不宜拘泥于这些固定的课程模式,应该允许不同模式和不同风格的教材的试验和存在。但不管编写哪种课程模式的教材,在构建教材体系时,都应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教材体系的构建应反映高中化学课程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把高中化学中的最基储最重要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它们散而不乱,前后照应,循序渐进,即起到骨架的作用。对于高中化学来讲,最能体现学科基本结构的是课程内容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亦即化学理论。其中,物质结构理论和物质变化的理论是高中化学中的最重要理论。

高中化学中的物质结构理论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等;物质变化的理论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规律、有机物的合成等。这两部分理论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研究物质结构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物质的变化,并利用物质的变化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相应地,根据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来探究物质的结构等。因此,这些理论的应用很广,它们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并可贯穿于高中化学教材的始终。

2.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使理论的教学能在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并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也能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这是我国多年来中学化学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不应丢弃。当然,在具体穿插编排这两部分内容时,更应关注理论内容,因如果在穿插编排时遇到矛盾的话,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在理论内容。尤其要精心处理好理论的提前与靠后、集中与分散、直线上升与螺旋上升等问题,因这些往往是教材能否易教易学的关键。

二、加强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完成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应该十分重视对实验教材的编写。

改革实验教材的主要问题是要转变实验教学的价值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或者验证某些知识,而是具有多种功能。应使化学实验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设疑和研讨,小结和复习,习题和课外活动等,以尽可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

实验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目前各学校的实验条件,但也不能为目前的实验条件所限。要有一个与高中化学课程任务相适宜的实验目标,适当增加实验的数量和提高实验的质量。在目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编入一部分边讲边做实验,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些单纯注入结论式的编写方法,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也可克服目前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内容雷同的不足。

对于必选课教材中的化学实验,改革的步子可以相对大一些。在目前验证性实验和制备实验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定量实验和有机物合成实验。

如果单从实验技能训练由易到难的角度考虑,学生分组实验教材自成体系、独立成册可能更好些。但从化学教学总体效果考虑,将学生实验与有关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编写似更好一些。可以考虑今后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可分插在有关章、节之后,使教材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成为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此外,还应认真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好实验和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及时将它们吸收入教材。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注意有毒尾气的处理,等等。

三、体现教学方法改革

教材改革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不仅涉及课程模式,而且还涉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以及编写方式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教材在编写时,其内容的组织和表达等,必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编写者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意图,因此,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在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及时总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方法,并在教材中给予适当体现,为推动广大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

篇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大多数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准确地理解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而化学教材的内容、形式的编排和教学的设计,对于能否达到这些要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化学教材编排特点

(一)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高中化学教材设置了丰富的栏目内容,如“思想与交流”、“学与问”、“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卡片”、“实践活动”、“信息搜索”等,通过设计不同的内容来引导不同的教学形式,实现不同的教学功能.另外,教材应用了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使原本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图文并茂,增强了可读性,减轻了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现象记忆的信息量,加强了直观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强化化学实验

化学教材强化了实验探究,实验内容体现了生活化、简单化的特点,并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紧密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加强实践活动

教材设计了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内容,该活动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通过对现实的研究,提高学生判断及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优化高中化学教材编排设计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文化背景、教育方式不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山区或农村,教育落后,教学环境跟不上,思想素质偏低,导致学生一进入高中,学习方面特别在高中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成绩、能力起点方面来进行实际设计,开展教学工作.首先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其次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单纯的文字叙述容易使学生生厌.新的高中化学教材则通过图片、实践等形象生动的视觉效果,使学生易于接受,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优化教学策略设计

高中化学新教材文字简练应用媒体较多,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要求教师一改以往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用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确定教学内容.

例如:多媒体演示、课堂实验、模型及图片等.课堂开展实验如下:向2支盛有甲烷的试管中(其中有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快速加入0.5克的KMnO4和1毫升的浓盐酸,迅速地轻轻塞上胶塞,放在试管架上;没有包黑纸的试管在室内光线(日光灯)照射下,或用高压汞灯的紫外线照射;等待片刻,观察现象.提问学生:从实验中能得到哪些信息;从所得实验信息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和创新.

(三)完善教材作业布置

教材在作业的编排上也有很大的调整,它将课外活动,家庭实验等教学形式纳入了教学计划中,加强了活动课的管理,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动手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做对雨水pH的测定:先收集一些雨水,静置,观察雨水的外观与蒸馏水或自来水有什么不同;再用pH试纸测酸度并记录;连续测一段时间,将得到的pH列表或作图,确定你所在地区雨水的平均酸度等.利用课外活动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上,体会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综上所述,教材是连接课程理念和课程实践的重要纽带,是衡量课程标准的重要工具.教师只有深入体会化学教材的理念,灵活运用化学教材编排的特点优势,重视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例3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下列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

① 用水鉴别苯、乙醇、溴苯;

②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

③点燃鉴别甲烷和乙炔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60-01

引言

学生在高中阶段,基础打得是否牢靠,未来的学习是否顺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一阶段的积累和学习。高一是衔接初中与高中学习的纽带,不管是概念、公式还是物质性质等,这些都是组成化学知识网络的元素,缺失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导致化学知识结构溃散,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高一阶段的教学必须要重视与初中的衔接,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保障学生能够顺利的过渡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并更好的完成未来的学习。

一、化学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高一阶段,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以及学习特点,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具体来说高一化学的衔接教学应该做到教学主题的一致性、教学结构和内容的连贯性以及课堂内容难度的跳跃性。学生在初中阶段,在认知水平上,逻辑思维上都有所限制,因此初中的化学知识较为浅显,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这个时候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高,教学目标基本就是知识的获取,认识和理解,而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深入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学目标则需要转向学生自主寻找问题,总结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上来。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要从这些方面出发,注意到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开展高一化学教学,适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遵循这些教学设计原则,才能够初步奠定学生高中化学学习基础。

二、注重化学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自主探究实验学习、小组合作以及创新学习等教学方法不断被引入,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一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借助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发挥其优势,结合学生初中学习的知识,实现高初中教学的过渡,另外,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毕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教师还应该适当的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学生的主题地位,下面针对探究式实验学习法进行分析:

第一,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实验的积极性。现代的学生心理发展迅速,很多教师往往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氛围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对于高中化学的探究性实验自己能融会贯通并传授给学生。对于新课改后探究实验的发展进程,很多教师自身还没有全面理解探究性实验的目的、过程和方法,因此不能融会贯通并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互相多探讨,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和学生讨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逐步适应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方法。

第三,对学生是否掌握探究性实验的能力进行评价。对于如何判定学生已经掌握了探究性实验,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评价。然而评价的标准尚不明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如成长袋记录法,实验操作能力判定法,试卷考核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

高中学习环境与教学环境与初中差别很多,很多初中生步入高中之后就开始了住校生涯,目前全封闭式的高中学校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突然离开父母,虽然已经有了自理能力,但是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不习惯的心理,这个时候教师的关注和鼓励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平台,给予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引导。而在课下,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沟通,为学生排忧解难,主动了解学生的烦恼,开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是被鼓励的,被忽视,这样在学习上也会更加努力,没有了烦恼,生活也会更加快乐,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会更为亲密,这实际上也是加强学生学习的动机的一种方法,师生共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努力。

结束语

本文针对初中与高中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以及师生情感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材的衔接,明确教材衔接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保证高中学生学习化学能力的提高,所以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促进高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苏教版主编王祖浩教师在教材的首页有一段《写给同学们的话》,有关教材栏目是这样写的:“不同功能的教材栏目体现了作者的编写理念,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你知道吗]引导同学们回顾已有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激发探究的欲望。”这段话体现了编者的理念,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方向标。

新教材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倡导多元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基本概念的形成,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广大教师都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观念,开展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优化教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各环节设置,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的方式,问题情境与活动探究的紧密联系等细节问题都存在对教材观念理解的不透彻。于是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为设计而设计等不符合新教材理念的课堂教学。

一、教材栏目的统计与分析

苏教版的教材栏目以高中《化学1》、《化学2》为例主要有:【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资料卡)、【整理与归纳】、【回顾与总结】、【练习与实践】共10个栏目。【你知道吗】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激发探究的欲望。

1、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教材栏目[你知道吗]浅析

以苏教版《化学1》为例,教材栏目【你知道吗】的内容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聚集状态[固体、液体、气体有什么差异?与微观结构有何联系?]

物质的分离提纯【你学过哪些物质分离方法?如何应用】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化学试剂上标签的数据是如何得到的?】

认识原子核【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它由哪些更小微粒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有C-12,C-12原子是指什么原子?】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在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中哪些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有关铁铜的应用,你能说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吗?将你所知道的填入表3-4(表略)]

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水泥、玻璃、陶瓷是三大硅酸盐产品,它们是用什么原料生产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为什么盛放NaOH溶液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沙子、石英、水晶等都存在天然的SiO2,你知道SiO2的作用吗?】

【手机、电脑都与硅单质有关,你知道硅是如何制得的吗?】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为什么人们谈论酸雨时常常将其与二氧化硫联系在一起?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有哪些来源?】

从教材栏目【你知道吗】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分析教材编写的几个主要意图,从而给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笔者列出主要几点: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智慧火花

钠与氯气反应哪些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问题的设置用一种原理引导学生的学习,称为以“理”入境。 “为什么人们谈论酸雨时常常将其与二氧化硫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以“情”入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火花。

(2)加强知识联系,优化化学与STS知识的整合

教材栏目时刻注重与初中科学的相关知识的结合,与前面专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使化学与STS知识的整合。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有关铁铜的应用,你能说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吗?倡导“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

(3)注重基本概念的形成,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

教材栏目的内容直接与基本概念紧密联系。通过教材栏目对基本概念的形成创设情景,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不断发展。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它由哪些更小微粒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有C-12, C-12原子是指什么原子?回顾旧知识,抛出新问题,将学生的认知带到一个新的领域。《化学1》问题设置要求认识一个原子,也就是局部的分析问题,形成基本概念,相比之下《化学2》要求从所有的原子找到规律,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化,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

(4)紧扣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基本概念和掌握化学学习方法

【你知道吗】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一节课要解决的核心知识。为什么人们谈论酸雨时常常将其与二氧化硫联系在一起?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引起学生的思考,要知道这个为什么,学生就会冒出另外一个为什么,这样逐步的推进最终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才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能够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教材栏目与学生知识构建可用以如下表示:

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信息提示等――整理与归纳、拓展视野

提出核心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提升拓展巩固核心知识

二、教材栏目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栏目的真正含义,分析符合新教材理念的教学方式,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下面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为例,谈谈以教材栏目为线索进行情境式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

教材栏目:你知道吗――观察与思考――调查研究

下面以《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为例通过教材栏目【你知道吗】进行“化学进化”教学设的过程

【你知道吗】设置四个问题:

问1.水泥、玻璃、陶瓷是三大硅酸盐产品它们是使用什么原料生产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问2.盛放NaOH溶液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问3.沙子、石英、水晶、硅藻土等都是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你知道二氧化硅有哪些重要的应用吗?

问4.当我们在电脑前用鼠标和键盘连接瞬息万变的世界时,当我们打开手机与家人、朋友互致问候时,神奇无比的硅片制成的集成电路在为你提供服务。你知道硅是如何制得?

二氧化硫这节课通过对教材栏目的加工处理,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课堂,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目的很明确、积极性很高,能够运用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效果很好。通过情境式教学设计,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符合新教材从单一的物质中心模式到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二氧化硅这节课完全利用教材栏目【你知道吗】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化学新教材“化学进化”观念的建构,通过教材栏目为起点和支撑,充分利用图片创设情境,然后从历史演变背景的角度使学生形成化学观念,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

试卷分析课效果很好,学生很活跃,完全将试卷分析交给学生,老师成为引导者,改变以往试卷分析课枯燥的局面。

但是在实际课堂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时间的把握和课堂的驾驭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疑问和兴趣,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但是一些细节问题还需强调。如何做到既能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符合新教材设计特点展开教学,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教材栏目下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更新观念,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倡导“教改”与“课改”同步进行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新教材加强了生产生活实际与化学的结合,洋溢着一种时代气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仔细分析教材栏目,理解教材栏目的意图,按照教材栏目的梯度和方式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教学与教材更好的融合达到“教改”与“课改”的同步进行。

2、研究新教材,把握好教学中的“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觉教材的内容相对以前知识点增加了很多,到了期末复习的时候,很多知识学生都已经遗忘。只有充分利用教材栏目的理念,将重要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再将知识连成网,不轻易加深的教学内容,时刻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另外一定要让学生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起点,让学生至少能想到这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创设情境设置合理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3、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平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不自觉的将问题深化、拓展。学生对于个别问题重点的把握不够。感觉能听懂但实际停留于表面。教师应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监控者,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动脑思、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耳听,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高中化学教材栏目就是教材编写的意图,就是一节课的课堂设计,如果每位老师能够仔细体会,一定能将新课程理念深入落实到每节课堂。

参考文献:

[1] 《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魏樟庆2007.8

[2] 《化学《必修1》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体会》顾建辛 2007.8

篇7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提供高层次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必修课程的这两个任务决定了必修模块的内容需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化学知识。高中化学中有关化学观念和方法的学习内容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化学必修模块中有大量的关于化学观念和方法的内容。其中有些是直接用文字写出来,还有一些是隐含在知识内容之中。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是必修化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1、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化学观念和方法。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化学观念和方法的要求有很多,但是这些化学观念和方法不能孤立地写在教科书中,教科书总是将化学观点和方法与知识联系在一起。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必修模块教材书,不论哪一种版本,都是以化学观点和方法作为贯穿整个教材的线索。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材时要理解教材中所组含的化学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单纯地为讲解知识而讲解知识,甚至根据多年的教学习惯,武断地说“现在的教材很乱”。

2、以化学观念和方法来整合教学内容

在确定教学方案时,必须以化学观念和方法教育为核心来整合教学内容,而不是单纯地教知识。每节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会这些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方法。如《化学1》专题1中的《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一节,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与旧教材没有什么不同,但要注意在教学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住配制溶液有几个步骤,而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这些步骤。具体的教学设计可以是这样的:首先告诉学生所有的定量实验的核心问题是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物质的数量准确。然后运用这一原则来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各个步骤,引导学生思考:1)为何在准确配制溶液时要使用容量瓶,而不用我们熟悉的量筒?2)为什么必须冷却溶液?3)为什么要用玻璃棒引流?4)为什么在定容时要改用胶头滴管?这样,将操作的细节作为原理的运用,学生更容易掌握,而不是背诵实验步骤。

二、教学组织上,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并重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的下降,或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必修模块的教学,因为学生只接受过一年的化学启蒙教育,还有许多化学知识没有接触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太少而否定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因为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就会妨碍知识的获得。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比较好的教学策略是既重视学生的活动,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

1、在实验探究课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必修模块中有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尤其是苏教版的教材,不少探究实验在课本中没有给出实验现象,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并不等于探究课就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自由地实验。由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定的,同一个实验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探究课中应该给学生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集中观察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现象,这对一些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很大帮助。

2、在理论讲授课中注意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必修模块中有不少的理论课,理论课的通常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但是不能将教师的讲解变为“满堂灌”,而是要在理论课中精心策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制定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尽可能少地投入教学时间,却有比较好的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要想使教学有效性达到比较高的层次,显然用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法是无法实现。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许多教师认识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但是,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有合作、讨论的话题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真正达到这一效果与教师设置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只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生动有趣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同时,还要考虑在课堂上给出多少时间供学生讨论,讨论的时间太短也无法实现讨论的价值。例如,在《化学2》的元素周期表中,有这样一个“交流与讨论”,要求学生在找出氮、硫、钠、铝、氖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后,要求学生小结出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可以通过讨论得到,而对于像共价键、碳原子成键的多样性等内容学生就无从讨论,只能用讲授法。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19-02

在一次全市高二化学新课程研讨活动中,观摩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未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探究》一课的教学。授课教师从课标要求出发,以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应用为主线,以确定未知有机物(乳酸)的结构、性质为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合作交流,有效地将知识建构与探究过程融为一体,在凸显化学科学方法应用的同时,自然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本课的主要教学过程由以下五个环节和相应问题构成:

一、整合教材,提升选修课程功能

本节课教学设计最为突出的是教师能够站在课程资源开发的高度,创造性整合教材,选取了应用价值深远的“乳酸”作为专题学习羧酸的内容,较人教版教材重复乙酸的学习具有开创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三节《羧酸 酯》一节教材内容和必修2中《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进行比较,选修部分增加了三点:一是羧酸的分类;二是乙酸与苯酚酸性的比较研究;三是通过同位素示踪法认识酯化反应的机理。相比而言,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专题4第三单元 《醛 羧酸》在内容上突出的是酯化反应在合成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且作为教学资源给出的学习内容还涉及了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乳酸PLA。考虑后续有机物转化的学习,苏教版展现酯化反应的应用更有优势。结合学情我们发现,学生从初中就开始学习乙酸,加上必修2和选修5前两章的学习,已烂熟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若再度以乙酸为课题设计探究教学,那肯定是假探究,势必造成学生的反感厌学,不会实现选修课程的模块目标。权衡以上诸多因素,选取乳酸为未知有机物进行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确保了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经历研究未知有机物方法步骤的同时,加深对羟基、醛基、羧基、酯基的官能团性质的理解,也能在乳酸发生缩聚反应性质应用时,从容地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较好实现必修到选修在知识和方法上的螺旋上升,也为学习有机合成做好准备。

二、凸显过程、方法与知识建构的融合

本课以研究有机物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应用为主线,经历了五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推进是按照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即应用定量分析及质谱图确定分子式——应用红外光谱图、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可能结构——实验探究,确定结构式——利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学习有机物。这样以未知物为研究对象的设计,能让学生自然地遵循化学科学研究的步骤方法,以科学家的姿态,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的模块学习目标,也为后继学习有机合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了教材编者在选修5开篇《认识有机化合物》阐明的旨意,使科学方法的学习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不空洞说教。本课的板书体现了这一设计主旨:

三、自然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理科教学中较难达成的课程目标。本课的第三个亮点正是较好地达成这一目标。这得益于本课伊始的情境创设,即选取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工作人员穿的T恤可降解的视频资料,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从中提炼了高质量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合成类似这样的环保材料呢?怎么合成?”显然,能有这样强烈的愿望,达成“认识到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目标,围绕这一情感需求,全课的学习活动逐步展开,直至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借助网络学习聚乳酸的性质用途,结合第二个视频资料“我国聚乳酸材料应用”,学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容地升华为运用所学改善、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四、驱动性的问题设计是推动探究教学的灵魂

本课从实验式、分子式的确定到结构式的确定,从化学性质的验证到用途的网上查询,各环节都是按照探究教学必经的步骤展开的,探究的形式包括了讨论探究和实验探究。课上学生主动参与、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善于质疑、勇于发表个人见解、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即使从参与时间、参与人数两个指标来考量,参与度也是很高的。比如课堂伊始,教师结合视频资料提出本课的主要问题:“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工作人员的T恤有何神奇之处?它的材料是什么?如何研究未知有机物?一般方法与步骤如何?”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直指未知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应用,为学生的探究定下了方法引领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善于以学生的回答为抓手,穷追不舍,敏锐地针对核心问题补充后续问题,让学生通过回想反思自己先前的作答,去伪存真、缩小研究范围。从而接近未知物的确切结构和性质。教学片断如下:

教师:刚才大家已确定了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3H6O3,那么根据价键规则,会有多少种结构呢?

学生:(展示18种可能的结构简式)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哪一种?怎样入手进行确定?还需要什么证据?

学生: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氢谱。

教师:PPT展示红外光谱及信息1: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图上发现有C-H键、C-O键、O-H键、C=O键、C-C键。对你有什么帮助?

学生:不存在环状结构,排除环状结构。

教师:可能结构仍然很多,如何进一步筛选?还需要什么证据?

学生:核磁共振氢谱。

教师:PPT展示信息2: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且吸收峰面积比1:1:1:3

学生:只有四种氢原子,必须有-CH3和-OH

教师:请大家筛选符合提示信息的可能结构,并工整地写在学案上。

学生:展示可能结构CH3CH(OH)COOH、HCOOCH(OH)CH3、CH3OCH(OH)CHO

教师:有机物A到底是哪一种?

学生:需要实验验证。

教师:怎样设计实验?

学生:从酯基的性质入手可以验证是否是HCOOCH(OH)CH3。

教师:一定要从酯基入手设计实验吗?请大家从寻找官能团差异入手,利用性质进行验证。

学生:醛基,可以把三种可能结构分为两组,若有机物有醛基,A就是HCOOCH(OH)CH3、CH3OCH(OH)CHO中的一个;若没有醛基,就是CH3CH(OH)COOH。

教师: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篇9

二、当前的化学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社会价值原则.化学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内容十分广泛、联系非常紧密,作为课程形态的化学教学要体现“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其次,要遵循基础性原则.人生的奠基阶段在中学,而化学教育应该做到大众化教学的目的.从课程的构建模式上说,主要以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为课程框架,时刻讲解化学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再次,要遵循动态化发展性原则.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会受到时间的限制,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但是化学教学不应该有局限性,教师一定要具有现代课程意识,不断地将动态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新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来.

三、高中化学教学基本策略

1.实用型教学

学习就是为了运用,所以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实用型策略,时刻把与当堂课有关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生活处处有化学,教师要把这个理念传达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初步具有“学化学、用化学”的思想意识.

2.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要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身临其境进行学习时,他们的学习状态是活跃的,而且其思维也处于相对活跃状态,对于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对于某些与中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的新型应用成果,就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策略.例如,在讲“晶体”时,教师可以把晶体的相关性能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并且加入4D体验,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其来源、生长过程、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等.

3.实验探究式教学

高中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科,其实用性之广可见一斑.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内容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及特质的实用性.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每人都要学做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神奇.教师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直接上成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有价值的学习活动.

篇10

教育改革仍然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新教材的使用,教师们观点褒贬各异。由于新教材使用的时间较短,教师在自身素质,对新课程的理解方面的差异,以及某些教师受本身固有理念、知识、思路等等的限制教师们在教学中还存在也诸多困惑,对新教材的使用存在着很多不适应,以及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与新教材理念不协调的地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习题选择比较盲目,忽视学生的需要

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少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到位,所以对配套习题的选择比较盲目,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着新教材,用着旧教材的习题,选择的习题难易度把握不好,深广度不清楚,无形中加大了学习难度,拓宽了学习知识面。导致课时不够用,学生课堂上学的内容习题没有练习到,而有些习题还不能用课堂所学内容来解决的矛盾,导致了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也很辛苦,基础知识还没有得到巩固,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让学生“跳起来、摸得着”的思想。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而且选择的习题没有梯度,全班同学做一样的习题,统一的题箍、统一的进度,这样做的结果缺乏针对性。习题的选择没有层次性,不能适台各种思维能力的学生,没有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无形中,这种选题方式拒绝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他们饱尝失败的苦涩,在习题课上缺乏成功体验,摧毁了这部分学生自信心和求知欲,也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对习题课缺少兴趣.甚至不喜欢学习化学。

二、讲题方法单一

教师的讲题过程过于简单,正面讲解过多,得到结果就万事大吉,不善于充分利用习题,剖析题目,教师没有给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思和改进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就只学会了单纯的接受,习惯接受教师的方法和结果,于是思维创新就这样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这样做导致学生思维僵死,就题论题,不善于形成多向思维。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反感,而且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好方法;或者把习题的答案和解法公布在教室墙上,供学生核对,只是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学习的东西,不能及时消化吸收,有些知识还是模棱两可,只是知道了答案,学生所学知识很多没有真正消化掌握,转化为能力。学生越来越刻板,越学兴趣越低。其实学生通过解题,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还能通过一系列的主动思维过程,亲自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能充分展示学生审题、搜集信息、寻找解题突破口、理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连接点等思维流程。如果教师能及时点播鼓励,学生将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让学生付出就有收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才能引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三、化学习题教学不重视实验

有很多化学教师仍然以为化学教学就是大量习题的讲练堆积,忽视本学科特点,在讲一些抽象,不容易理解的习题或者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是,总是习惯从理论入手,强调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而忽视学生的感官认识,在学生头脑中很难形成具体的牢固的印象。化学学科特点,很多习题都跟实验又关系,实际上对于这类习题的讲解,完全可以借助于实验演示,做到理论分析与实验或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感官认识,而且通过实验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的品质也得到了培养,不仅学生感兴趣,而且效果要比单纯理论讲解好得多,结果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有一些习题是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酸雨等环境的知识、糖类、油脂蛋白质等衣、食、住等等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收集、去测量,去分析,去探究。让他们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他们才会觉得我学的东西有用,才会对化学学科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的热情无形中会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能重视实践性习题的人并不多。

四、师生缺乏互动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还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上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做题而做题,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道题,在教学中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如果不改变的话,会严重的阻碍我们改革的发展。今天的新课程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正颠覆着传统的很多旧的保守的观念,再用传统思路去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学生喜欢的教师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的教育观念。今天的课堂早已不是死气沉沉的一言堂。所以,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更新着自己的观念,试着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附习题课教学案例)但是在一些学校,教改之风还不是很浓厚,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与时代不协调的现象,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观念的转变,这种现状一定会改观。提倡教师们应该尽快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课程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早日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总之,习题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习题选择比较盲目,忽视学生的需要;化学习题教学不重视实验;忽视化学学科特点;习题课堂没有活力,师生缺乏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选编合适的习题充实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志庚.人教版新教材中习题设计的特点及教法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2).

[2]袁晓艳.高一化学新教材习题中的两大特点及教学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7).

篇11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4000000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化学:概念与应用》,以下简称美国教材)是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之一,由Glencoe McGraw-Hill 公司于2005年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翻译并出版了中文版[1]。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是该教材的重要目标。在每章最后,均设置标准化测试,帮助学生熟悉试题的特点。而在标准化测试之后,还设置特别的栏目――考试小贴士,为学生提供应考方法与技巧指导。各栏目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考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经历,应对考试的技巧和方法无疑是重要的。美国教材中的考试小贴士,对教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应对考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 考前指导要全面,关注学生心态,避免无关因素干扰

学生往往在考试前会有紧张、焦虑、信心不足等等不良心态。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虽然考前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却因担心努力得不到应有回报,因而缺乏信心;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则是临时抱佛脚,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又担心没有背全,同样信心不足。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可见,考试心态调整极为重要。

美国教材不仅强调要做一些考试前的侦察,了解考试信息,如考试时间、中途是否能离开考场、考试是否提供一些常数(如某些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有关的考试信息(第7章),还重视考试用具准备这些细节性问题(第10章)。这些小贴士提醒我们,教学中不仅要从学科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复习方法、应对考试方 法的提示,同时要关注到考前准备的细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紧张情绪。

美国教材小贴士还对考试过程中应有的心态做了提醒。例如,考试过程中要专心做题,不要左顾右盼。在考试过程中,长时间的做题可能会让大脑疲倦,如果有时间,可以适当运动一下,也可以想想其他事情,适当调节可以缓解疲劳状况,这样,重新做题目时或许会有新鲜感。

这些看似与化学无关的考前准备、考试心态等方面的提示告诉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态,帮助其做好调整。影响考试进行的一些无关因素考前应考虑细致,认真准备,这样考试时能增强信心,避免心理受到影响。

2 注意复习方法指导,提高复习效率

美国教材中小贴士对如何进行考前复习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由每个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考试复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过程,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考试的成败主要决定于考前复习准备的充分程度。然而,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该如何复习,没有认清薄弱之处,反而陷入题海之中,因而效率不高。这就需要教师提供方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以提高学生复习有效性,这也符合了高考化学科的命题要求: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2]。

2.1 制定计划,付诸实践

美国教材第6章中关于考前复习的小贴士是“计划你的学习并实践你的计划”,这项小贴士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计划,每天完成一部分学习内容,不要把大量的学习累积到一天来完成;只有不断温习和练习,才能学到知识;制定计划,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尔基曾经说过:“不知道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多数学生学习时,只是按照教师的计划进行,而当拥有自主学习时间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学习,考试前也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从而陷入迷茫状态。孰不知,教师的教学计划是针对班里大多数的学生的,而不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所以,学生在考试复习时,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先给自己制定一个复习的短期计划。“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对于不会制定复习计划的学生,教师就要指导其制定一份合理的计划,或是给学生提供制定复习计划的方向。化学学科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比如化学方程式、某些化学物质的颜色、化学元素符号等。如果学生每天都安排记一点点,并及时复习,这样取得的学习效果会比连续好几天才去记忆一次的效果好。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并提醒学生确保计划的全面落实。

2.2 训练弱项,保持强项

美国教材第8章关于考试的小贴士是:训练弱项,保持强项。在平时做练习时,要像考试一样来完成,设定一个时间,不查阅书本,判断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复习。对于各类化学知识,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大不一样。如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相关物质的性质较多,如果没有一定的记忆,并掌握其中规律,学会迁移应用,也会觉得这部分知识比较难。考前复习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多问问自己,哪些知识掌握较好,哪些知识比较薄弱,要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的弱项上,而自己的强项则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这样的做法能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

2.3 善于思考,勤于探索

适当的练习仍然是考试复习时必不可少的,所谓熟能生巧。但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联系,反而陷入题海战术中,收效不见得更好。美国教材第20章的考试小贴士指出:吃一堑,长一智。在指导学生如何有效进行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做错的题目抄在错题本上,思考做错的原因,定期再做几道类似的题目加以强化。做练习时,要勤于探索试题的考点、解题的方法,善于思考,多多总结,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练习目的是带来自身的进步,不要硬拿结果与其他同学做比较。做化学题,主要是查缺补漏,检查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而不是看自己比别人做得好还是比别人做得差。

2.4 寻求帮助,提高效率

篇12

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影响下,近年来高中教学普遍对化学教材进行修改,与以往教材不同,新教材更加注重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实验技能。这些变化看似简单,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理解新教材教改的内容并不容易。开发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下面笔者就适应新教材提出自己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1.转变观念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难度有所下降,也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次高中化学新教改,一方面,在基础知识方面有所加重,加深了化学这个学科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化学知识与当代社会的科技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旧教材中,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还不够紧密,联系到的大多数是很多年前的技术,但是在新教材中,近几年全国全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教材中均加以补充完善,这样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学校外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同时化学课时也有所缩减,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不仅要把化学知识高效的传授给学生,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课后可以自主的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化学新大纲中规定了教学任务: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也就是教师授业解惑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再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因此,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再一味的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学生考核的唯一指标。要帮助学生树立化学的学习思想,充分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对待化学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2.课堂形式多样化

化学既是一个宏观的学科,也是一个微观的学科。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表现的是宏观,但是其内在的分子化学反应却是微观的。化学这门学科也是不断发展的,以往很多实验都是通过手工和试管来进行,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测定项目已经实现自动化,即自动进样、自动分析、自动出结果。因此,在课堂上要丰富教材内容,除了教材中要求的必授内容,还要有相应的扩展,让学生能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主要是板书授课内容,缺少互动的环节,要因人而异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授课过程生动活泼的进行,增强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再是被动填鸭式的接受知识。这也是新教材教改的主要目的所在。教师在课堂中起了导向指引作用,教师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应该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化学思想,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一代学生。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利的,教师会感到授课没有激情,学生会感到课堂枯燥无味,进而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课堂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促使课堂形式多样化的形成以及良好发展。

3.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现代化学教学中,老师逐渐成为一个引导者,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自己。新教材教改不再鼓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思考,一个实验会有多种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引,自主寻找另外的实验方法。在以往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把所有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学生只要把这些知识点全部掌握,考试就没有问题,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到主体作用。但是根据新教材教改的内容,老师不必把全部知识点罗列出来,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如只陈述一种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他的实验方法,当学生找到了另外的实验方法,应当给予鼓励,使学生更乐于去探索、去自主学习;当学生找不到其他学习方法时也不要很快的公布答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或者思路,正确的去引导,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占到主体作用。而作为高中教学,其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灌输已有的知识。

4.化学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