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9:26: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三化学笔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要有固定的笔记本
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种科目应有尽有,最后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到复习时东翻西找,影响到了学习效率。
例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归纳了中学化学课本上所有有关工业制取的反应原理及化学方程式:工业制取漂白粉、工业制取氨气、工业制取硫酸、工业制取金属铝、工业炼铁、工业制取酒精、工业制镜、工业制肥皂、氯碱工业、粗铜精炼等等。如果学生课堂上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在高三中复习阶段,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而且效果不佳。
二、课前预习是做好课堂笔记的重要因素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让大家分清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和思想方法是不容易的,何况还要迅速地记下来。比如,进行有机合成推断复习时,通过预习,要求学生先对所要复习的有机化合物的各官能团转化关系、衍变关系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需要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将涉及到的各官能团的性质、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等,在课前预习梳理一遍,课堂上只要跟着授课教师进行知识回顾,把容易混淆的性质在笔记上做一个记号,课后再进行巩固,把记笔记的重点放在授课教师讲解推断的过程、技巧和思路。例如,当课堂上老师对芳香醇和酚区别,醇和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特点进行分析时,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三、把握时机记笔记是关键
由于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授课教师都是用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不一定每个内容都需要记笔记,毕竟听才是更重要的,即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如何把握时机记笔记呢?我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有关复习内容的课本、上新课时做过的笔记,都带到课堂上,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如在课本上做记号,用“____”或“!!!”表示重点词句,用“?”表示疑问等标明重点,提出疑问,引起注意。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红色标记重点,其它颜色表示疑问。如果课堂上抽不出时间来,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当天的重难点,当天解决。
四、要记好、记全、记准重难点
通常,在课堂上,老师强调的知识点往往以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形式出现,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学生可能因记下这些知识而取得优势。例如:“下面这几方面非常重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考试时要考的主要问题是”等等。听到这样的语句,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并准备记录老师即将讲到的关键内容。如,化学中常用到关于“酸化”的物质参与的反应:酸化的高锰酸钾(稀硫酸酸化),酸化的硝酸银(硝酸酸化),酸化的氯化钡(稀盐酸酸化)等所需要的酸不同;还有关于有CO2、SO2等参与的反应中,加入CO2、SO2过量与少量的产物不同,一类像AlCl3与NaOH的反应,相互滴加反应现象不同等对知识点归纳总结,作为高考考试中常用知识点,都要记录在笔记醒目的地方,有助于随时查阅。
化学史记录了化学从萌芽、成立、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的整个过程,阐明了化学学科的发展演变的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关于化学知识系统的、历史的描述。[1]学习化学史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准确把握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化学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批判性的思维来思考和处理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2]优秀的化学教材必须涉及化学史内容,并对其进行合理安排。[3]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内容能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对相应的化学知识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能够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整个物质世界,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观[4]。本文从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史涉及的内容、化学史的呈现形式、分布位置等角度出发,对中国、美国和英国三个国家的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史”内容进行统计。中国教材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美国教材选择《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英国教材选择纳菲尔德《Nuffield Advanced Chemistry》(以下分别简称中国教材、美国教材和英国教材)。
一、化学史相关统计量的统计指标
通过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5],本文统计研究具体指标如下:
1.化学史内容所涉及的地域:东方、欧美、其他、全球;
2.化学史内容所涉及的年代:古代、近现代、当代;
3.化学史内容的篇幅大小:详、中、略;
4.化学史呈现位置:正文、引言、资料、旁注、专栏、习题;
5.化学史呈现形式:述说、故事;
本研究以“处”作为统计化学史相关主题量的单位。
二、中、美、英三国教材中“化学史”的统计比较
1、中、美、英三国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的相关统计:
根据化学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历史事件发生的地域,按其地理位置大致分为:东方(亚洲)、欧美(欧洲、北美洲)、其他(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若化学史内容涉及的事件属于整个人类,则划归全球。同一处内容若涉及两个地域则按两处处理。详细统计情况见表1:
根据化学史中所涉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将其分为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其中古代从史前时期至蒸汽机的发明、工业革命(18世纪40年代);近现代从工业革命(18世纪40年代)至计算机的应用(20世纪40~50年代),在这之后为当代。若同一处内容涉及两个年代,则按两处处理。详细统计情况见表1:
中、美、英三国教材页面大小均为16开本,因此把化学史内容篇幅小于等于1/3页数的篇幅定为“略篇”,内容小于等于2/3页纸的定为“中篇”,内容大于2/3页纸的定为“详篇”;详细统计情况见表1:
2、中、美、英三国教材中化学史的呈现形式:
根据化学史内容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将其按:正文、引言、资料、旁注、专栏、习题六个指标进行统计,详细统计情况见表2:
根据教材中化学史内容是以什么样形式出现的,将其划分述说和故事,其中述说指化学史内容仅仅是对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进行简单介绍,故事必须有故事情节。具体统计情况见表2:
三、研究结果
1、化学史的内容在地域分部上,中国教材中有较多篇幅的化学史内容涉及的地域位于东方,主要讲述了我国近代民族化学家侯德榜先生的故事,介绍了我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壮举以及中国的璀璨的瓷器及青铜器文化,充分体现了化学史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学国辉煌的科学技术史来提高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英国和美国教材中地域涉及东方内容的并不多,主要是涉及中国古代瓷器文化及瓷器烧制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瓷器文化对世界科技史的重要影响。英、美教材化学史内容涉及了非洲,主要介绍了古埃及人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进行生产,还介绍了西非阿散蒂人的黄金文化,而中国教材没有内容涉及除欧美、中国、日本以外的地域。
2、从化学史内容的详略情况来看,化学史内容由于不是教材主要内容,在三个国家的教材中篇幅较大的内容不多,有60%的内容都未超过页面篇幅的1/3。其中国教材、英国教材中篇幅较大的内容较美国教材的多,例如:中国教材选修三中讲述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用了五个自然段,一千三百多字和一页多的篇幅。
3、从化学史的位置来看,在美国和英国教材中,化学史内容出现在正文部分的比较多,而在中国教材中出现在专栏的比例较大,中国教材安排了专栏“科学史话”。在美国教材也有化学史专栏“History Connection”但数目不多(仅9个),英国教材中仅有少数几个主题的“Background Reading”是化学史专栏。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中国教材这一突出特点,专栏的设置对于学生集中学习化学史知识,对化学发展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能够有完整的了解,形成对科学发展清晰而完整的认识。美国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含有“History Connection”专栏的每章后都附有相关的化学史方面的习题,中国教材8个模块总共只有6个习题,从化学史在习题中的作用来看,美国教材中关于化学史的习题要求学生对化学史上某一发现或科学家生平以及他们的贡献作出自己的评价,而中国教材中绝大部分习题只是作为题干引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的往往不是化学史内容本身。
4、从化学史呈现形式看,三个国家的教材中化学史大多采用述说的形式,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相关事件,带有情节的故事在美国教材中故事的比例较中国的大。
四、启示和建议
1、我国高中化学教材在化学史内容还应该全面地选材,更多地安排一些与本国相关的化学史实,例如:中国古代的化学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瓷器文化和青铜器文化,还可以涉及像“四大发明”、炼丹术、中医药等内容,中国当代化学研究的成果不仅仅是结晶牛胰岛素一项,还应该选择我国新近获得的科技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使命感。化学史内容在地域上应该面向全球,选择欧美之外,其他地区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历史事件,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以全球的眼光去看待化学史,认识到它是全人类的科学发展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所有的民族都有过辉煌的贡献。
2、我国化学史内容在教材其他内容中的渗透还不够,除了“专栏”以外还应该在教材其他部分增加与之相关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注意要深入挖掘化学史的教育价值,真正体现出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精神的作用,避免流于形式。比如中国教材应该对化学史内容设置相关的习题,要求学生在学习完化学史之后谈一些自己的感受,或者对相应的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评价。教材还应该开发更多资料链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化学史资料,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养成。
3、鉴于中国现行教材化学史内容呈现形式以述说形式为主,建议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以故事形式引入相关内容,将化学史用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故事具有情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科学家在探究物质世界,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产生并非是一帆风顺,使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曲折与艰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化学史内容,应该尽可能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蕴涵在背后的故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关婷婷. 中学化学教学与教材中化学史的研究[D]. 广州:广州大学,2006:2
[2]李咏莉. 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史的教育功能[J]. 数理化学习,2013(4):2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55-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22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1],主要通过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具体过程和路径,认识化学反应从开始到完成的各个步骤(反应历程),从而探究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工业生产中,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化工领域、化学、医学和食品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阶段化学动力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和催化反应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机理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化学工业的起点。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其蕴含的学科思维的教学价值不容忽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明确化学变化的基础上,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化学变化与时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对化学反应规律的微观认识,形成化学学科思维,了解到化学反应原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有关化学变化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
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动力学部分内容的主要媒介是高中化学教材,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选取和编排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世界发达国家高中化学教材在化学动力学的内容设计上特点各异。本文对中美德三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内容的选取、编排和呈现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学情批判性地借鉴国外高中化学教材中这部分内容设计的可取之处,希望可以为我国高中化学动力学部分的教学及教材编写提供反思和参考。
一、内容选取的比较[2]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依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化学2(必修)》[3],《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4](中国);Glencoe/ McGraw-Hill出版公司2009年出版的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5](化学:概念与应用)(美国);巴伐利亚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GALVANI Chemie 11・Ausgabe B[6](德国)。
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和催化反应动力学两部分。中美德三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的内容选取见表1。
1. 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内容选取的比较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理论两部分,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化学反应速率内容的选取上,三个国家的高中化学教材中都选取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规律。中国和德国的高中化学教材中选取的内容还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计算、单位和实验测量。此外,德国高中化学教材中选取的内容还包括:平均反应速率,瞬时反应速率,离散程度的概念模型和RGT规则。
在反应速率理论内容的选取上,三个国家各不相同,德国高中化学教材选取的内容包括: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其中碰撞理论介绍了化学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分别是粒子必须发生碰撞、粒子必须具备一定的能量和粒子的碰撞必须在一定方向上;过渡态理论介绍了过渡态、放热反应的过渡态能量曲线图和活化能。中国高中化学教材选取的内容包括: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化学反应发生的两个条件,即分子必须发生碰撞(充分条件)和有效碰撞(必要条件);过渡态理论中只选取了活化分子和活化能两个概念,并没有介绍过渡态理论的内容。美国高中化学教材选取的内容只有活化能,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即分子碰撞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能量,理论要求较低。
2. 催化反应动力学内容选取的比较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催化反应动力学主要包括催化剂、酶和抑制剂三方面的内容,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催化剂内容的选取上,三个国家的高中化学教材都选取了催化剂的概念、性质和催化作用原理。不同的是德国高中化学教材中还详细介绍了催化作用的两种方式,即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在生物催化剂――酶的内容选取上,中国和美国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相似,选取的内容主要有:酶的概念、性质和实际应用;德国高中化学教材选取的内容主要有:酶的概念、性质,酶-底物复合物,酶的作用方式(模型),作用特异性,底物特异性,酶活性的影响因素以及酶的实际应用;在抑制剂内容的选取上,只有美国和德国高中化学教材中选取了抑制剂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此外德国高中化学教材中还介绍了三种类型的抑制作用及其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德国高中化学教材比较重视催化反应动力学这一部分,选取的内容比较全面。
二、内容编排和呈现的比较[7]
如何编排和呈现教材内容是编制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中美德三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内容的章节分布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到:中美德三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大体相同,都是在介绍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应用,最后介绍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内容;但是反应速率理论的内容在三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编排各不相同。各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部分的编排和内容呈现的具体情况如下:
中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的内容编排在两本教材中,必修2中首先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然后通过实验定性地介绍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后在科学视野中简单介绍催化剂和酶及其应用;选修4在此基础上,首先在绪言部分简单地介绍碰撞理论、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然后在第二章中定量地介绍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并呈现了测量反应速率的实验,最后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规律,并从微观角度结合活化分子百分数和有效碰撞频率给予解释。因此中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部分采取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方式。
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的内容编排在第六章第3节的反应速率这一小标题中,首先在介绍活化能的基础上,从能量角度引出了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即分子碰撞必须具备一定的能量;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定性地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规律;最后介绍催化剂和抑制剂,其中重点介绍酶及其在生命体内的重要作用,简单介绍抑制剂的作用和实际应用。
德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的内容编排在第七章“反应速率和酶的催化作用”,共有十小节内容,第1节定量地介绍化学反应速率,通过测定盐酸和镁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这一实验,绘制出气体体积――时间曲线,然后读取相应时间上的气体体积,利用图解法计算平均反应速率,理解瞬时反应速率,呈现了定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科学方法和具体过程。第2节从微观角度全面地呈现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内容,并解释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之后从第3节到第5节通过设计探究实验依次介绍了固体表面积、浓度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规律,并运用模型和反应速率理论来解释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其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用RGT规则表示,即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提高一倍,此外还介绍了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在生活和生产实例中的应用。第6节在介绍活化能的基础上,解释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的原因,然后介绍催化剂、催化作用的两种方式及其过程和实例。最后从第7节到第9节详细介绍酶,依次介绍了酶的概念和性质、酶的作用方式和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并呈现了酶在食品工业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实例。第10节介绍抑制剂的概念、作用和三种类型的抑制作用及其特点,在章末以概念图的形式展示本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德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部分的内容体系完整,并以直线型编排。
三、结论
通过分析和比较中美德三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的内容选取、编排和呈现,得到以下结论:
(1)在化学动力学内容的选取上,德国高中化学教材既重视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部分,也重视催化反应动力学部分,整体内容选取的较系统;中国高中化学教材比较重视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的内容,淡化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内容;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部分的内容不仅少而且简单。
(2)在化学动力学内容的编排和呈现上,德国高中化学教材以直线型编排,通过展示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和过程,深入透彻地讲解概念和原理,而且通过一些生产生活实例和插图来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并在章末以概念图的形式展示本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体结构比较完整,有利于学生初步建立起化学动力学的知识体系;中国高中化学教材则采取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方式,但是应用方面的内容不足,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美国高中化学教材是通过生活实例或者创设情境来编排和呈现教材内容,并重视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启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也要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化学教材要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服务,在分析和了解了中美德三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内容设计的特点之后,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及课程标准中化学动力学部分的内容标准,批判性地借鉴国外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部分内容设计的可取之处,对我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内容的编写和实际教学提出如下启示:
(1)在化学动力学内容的选取上,我国应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催化剂和酶的知识以及应用实例更加丰富地编入高中化学教材;在化学动力学内容的编排和呈现上,我国高中化学教材应重视化学知识产生过程的呈现和科学方法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供真实的情境。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催化剂的应用案例应更加贴近时代和生活,让学生体验和认识到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的真实影响以及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还应注重从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创设更多真实情境或生活实例来呈现化学动力学基础理论和催化剂的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 物理化学(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07
[2] 田红,周青,杨辉祥. 英国“Advanced Chemistry”教材有机化学内容编排的评析[J].化学教育,2008,(3):10-12
[3] 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7-50
[4] 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4,16-24
(1)识记:解决道德冲突的途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2)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3)分析:当代中国青年为什么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两则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引发广泛关注的道德冲突的视频,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能更加自觉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现实的道德冲突,并在冲突当中自觉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努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难点:如何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策略与手段】
把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学生通过网站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引导点评为辅。通过观看视频,层层设问,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思考和领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登录网站,打开网页。
教师活动:开场白。当你看到别人遇到困难需要救援时,救还是不救?这原本不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乐于助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佛教里更是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说法。可是时至如今,“救还是不救?”已经成为全社会敏感的问题了。
组织学生观看《2011年佛山小悦悦事件》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1)你觉得那18个路人为什么会对倒在血泊中的小悦悦视而不见呢?(2)救还是不救?如果你当时恰好路过,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并在留言板上发言、交流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交流讨论,点评各方观点,引导学生对现实道德冲突问题的积极思考,在体验中获得真知,从而推动道德认知的发展。
教师活动:点评总结。对部分学生的观点和作出的选择作点评。小悦悦事件的出现,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反思。这件事的发生要引起全社会每个人对自身的反思,对道德的拷问和对善良的呼唤。借用广东省委书记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二、新课教学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观看视频《2009年感动中国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通过留言板发表看法,谈谈感受。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发言,引导升华情感。即使小悦悦事件让我们心痛,我们也不应该就此坐叹“世风日下”,甚至“随波逐流”。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的热心助人、甘于奉献、坚持善良的人。我们刚刚看到的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他们展现在别人遇到危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出手相助的责任和勇气。还有生活中涌现出的“最美”,他们不求名利,救人于危难,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我们传递着真善美。让我们记住这些平凡的善良与感动,向他们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同时反躬自身,心存爱心,自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正面事例的引导,使学生领悟到道德的力量,看到人性的光芒,认识到作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下面四个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1)当今社会,道德冲突存在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面对现实的道德冲突,解决的途径有哪些?(2)路人的冷漠跟自身的素质是否有关?你觉得人的素质应该包括哪些方面?(3)18名路人、拾荒阿婆陈贤妹和勇救儿童的大学生相比谁的素质更高呢?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之间有何联系?(4)作为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怎么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呢?
学生活动:按照以问题为线索思考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完成相应的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知识梳理
教师点评,归纳整理。
教师活动:点评归纳教材知识点,组织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活动:一边听点评一边通过网站里的典型事例来帮助理解消化重难点。
教学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难免知识点有所遗漏和不解,通过教师适当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帮助学生区分易混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小试牛刀,巩固成果。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网页中的习题,提交后系统会自动判断正误,给出分数。
教师活动:针对错误率较高的给予评析。
设计意图:可以较好地检验和巩固本节所学的成果。
五、课堂小结
理清思路、构建体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教材分析]
本章为人文地理的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的最后一节,安排在《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后,城市的空间结构让学生知道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区位和合理的功能区布局,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功能,决定了城市的大小,城市的服务范围,以及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最后安排城市化,城市化包括土地城市化和人口的城市化,从功能区的形成上去理解什么是城市化。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城市化的表现就是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前面两节内容都是为城市化这一节做铺垫。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1)理解城市化内涵,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城市化的动力在于什么,城市化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教材在编写时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城市化的内涵,让学生对城市化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2)要求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教材安排了五个资料用于解决这个问题,分别是:
1)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折线图和活动题;
2)城市化浪潮的阅读资料;
3)城市化进程的示意图;
4)英国美国巴西日本印度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图;
5)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案例资料。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说明全球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各国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水平,速度上差异.通过这些资料分析,让学生对城市化进程有初步认识,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有大致了解,从中概括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就南京市沿江工业园区。对城市化中出现的拆迁,征地现象比较熟悉,感性认识比较多。要通过材料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读图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经过一个学期自然地理的学习,对于地图,统计图,文字说明,表格等统计资料并不陌生,加之第一章《人口的变化》部分的学习,训练,具备初步的图文转换能力,但是本章节的图表较多,城市和城市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生看图,识图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条经线,贯穿高中地理始终,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仍然是学生弱项,也是本节以及经后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内容,不要求学生要本节全部掌握,但有培养材料分析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城市化的定义
(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城市化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4)运用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图和城市化进程图,说明城市化全球城市化过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案例论证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和概括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图片 南京市林立的市区景观图(感悟南京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变化)
展示图片 南京市市区面积的变化,由早期的石头城,到建国初期的市区范围,再到现在的南京六城区(没有包括高淳和溧水)。
教师归纳 南京市市区面积的变化用地规模的变化,等级的提升,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
[问题探究1] 1985年和200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有哪些变化?
展示图片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读图活动 学生从图中找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数量增加。
教师归纳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化就是等级的提升,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城市化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
[板书]一、什么城市化。
学生看书回答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问题探究2]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为什么会向城市地区集聚呢?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2“图2.18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学生描述城市化驱动力。
教师归纳 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是推力和拉力,拉力是城市的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交通便捷,社会福利好,文化设施齐等等。推力是农村自然灾害,收入低,人口多,对土地压力大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的表现。
[过渡]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村变成城市,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升高,所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根据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发展速度将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
[板书]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2“图2.19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1)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1950年前后,城市化快速发展有什么差异。
(3)简单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评论后,由各个小组长提供答案。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斜率的变化,回答第一、二个问题。结合P33的阅读材料回答第三个问题。
教师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的对比表格,全体学生回答。
[过渡]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3“图2.20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学生读图思考,
1)不同的阶段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有什么特征,会出现什么问题。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在什么阶段,在城市化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取每个阶段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斜率,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学生分组评论,由各个组长提供答案。
[案例分析]P34-P35案例4,以伦敦为例总结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问题。
教师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学生描述伦敦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城市数目的增长,城市人口双重的上升)。
学生完成活动内容,教师讲评总结,提供参考答案。
[过渡]
从案例中可以得出英国伦敦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阶段。而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是后期,发展中国家是中期加速甚至是初期阶段,这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但也不是绝对的。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4“图2.21 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分析几个国家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学生读图完成活动题:
1)城市化开始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什么阶段。
3)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教师总结归纳,从图中可以看出巴西的城市化水平目前比美国日本的城市化水平还高,不是因为巴西的经济学水平高于美国日本,是由于人口增加迅速,大量的人口由农村涌向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导致城市的畸形发展。
[总结]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城市化,各城市化阶段的名称的特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学生合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同时教师讲评。
[课堂反馈]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活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以南京市的城市化过程引入,提供大量的乡土教材,切合实际,容易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和认同感。重视采用案例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教学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思维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过渡自然,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手段多样,灵活,能很好的突破难点,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很好的达成已设的三维教学目标。通过这这节课,让我更加相信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要让课堂活跃起来,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要由主导变成组织者,参与者,甚至是和学生一起参与的讨论者,合作者;教师要放下身段,给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
一、有针对性地研究提高复习效率
1.针对高考的考点有备而战
高考是高三化学复习的终极目标,要想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就有必要对高考的考点进行深入仔细地研究。对于高三化学复习来说,对历年的真题进行研究和试做是认知高考试题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历年高考化学真题的试做与研究,才能通过试题了解高考化学考试的考点和出题难度以及透过试题把握出题者的意图,进而纠正自己的复习思路,避免复习知识深度过深或过浅,同时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高考试题的特征比较明显,考题不偏不倚,不超纲不片面,总体命题风格稳定,考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高考试题与教材和大纲的联系紧密,却又不照搬教材,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全盘掌握,牢牢抓住大纲中的核心知识点,并将知识的发散,同时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要体现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2.钻研教学和考试大纲,提高化学复习效率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三化学复习的根本依据,高考命题也紧紧围绕考试大纲,要想把握高考化学考试的脉搏,就要钻研考试大纲及教学大纲,体会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命题要求,明确复习要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化学复习备考的效率和考试成绩。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结合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寻找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是化学学习的根基,通过根基深挖相关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把握全面知识,把握各个知识考点。教材作为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即承担着传递基本知识的功能,又承担着知识考查的载体和联系的功能。高考作为综合性的知识考查体系,要求比较全面,对知识体系的考查也比较全面,因而在复习过程中,依托两纲与教材的结合,不沉溺于题海战术,结合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融会贯通,对教材中的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相关例题、实验和实验方法、现象等深入研究、理解,了解高考考题的出题思路,结合考题与大纲的测试方式,才能从容应对高考考题中的测试,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
1.通过情境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传统的化学复习课程中,老师总结教材内容,学生忙于做笔记、做课堂练习、做考试卷或做题,不仅复习过程枯燥无味,复习效率也不高,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低,甚至对化学复习课堂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导致课堂复习效率很低。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8分钟,8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问题中。教师通过预留独立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得了知识的巩固和记忆的加深,教师在情境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因此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讲授,同时学生在情境课堂中减轻了化学复习的压力,化枯燥为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经验,在复习课程中通常会结合考点、教材、大纲及日常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课程中向学生抛出如果你作为化工厂的负责人,面对合成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你如何解决,如何提高工厂的综合经济效益?学生通过思考、辩论加深了对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解与复习。
2.引导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高三化学课程中,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等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果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记忆不牢固,而且在实际应用和高考考试中,因为时间、压力等因素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点。因此,教师在高三学生的化学复习中,应当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化学课程中的规律,归纳知识分类,总结解题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思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连贯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而不是一盘散沙似的知识点。当学生能够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时,在考试和实际应用中就能予取予求,才能充分发挥化学知识点,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得心应手。总结和归纳的学习方法需要在长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才能形成系统、形成体系。如:在复习金属铝、铁化合物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铁三角、铝三角引导学生对化合物方程式的书写总结相互之间的规律、联系,比较相互之间的不同,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而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他如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记忆上,学生可以自行总结,总结常见化学性质,比较不同物质间化学性质的区别,在日常学习和做题、考试中不断完善和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总之,在高三的化学复习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复习方法,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地加以思维训练和解题训练,必然能在高考和知识的掌握上取得主动。当然,本文介绍的一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对策只是抛砖引玉,更好、更多的方法需要教师、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引言
初中是化学启蒙阶段,主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则是对化学知识系统的学习与掌握,继而是化学实际运用于日常生活。要想学好高中化学,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比较高的课堂效率,作为教师应该用最简单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复杂的学科知识,完成高三阶段的化学复习。
一、课前做好重点难点的划分,抓重点,抓难点
由于化学涉及方面多,尤其是一些比较年轻的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预想到所有的知识点,以满堂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希望学生掌握全面。但学生有着自然的遗忘规律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是有限的,如何面对繁多的化学知识实现教学的高效,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这就需要把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高三复习时间有限,选择易考点和考试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效果会更好。通过多年的化学经验我发现,可以通过两大途径实现重难点的把握与一一突破。
(一)通过大量的真题练习把握化学高三复习的难点
想在高三的化学复习中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对高考的化学考点了然于心,建议对历年的高考化学真题进行专门的分析与研究,保证真题中的每一个化学题型学生都能都掌握起来。因为真题是最具有权威性的通过大量的真题练习,分析命题人的命题意向,找出学生容易失分的薄弱点,对这些薄弱点,重点研究其题目特点,针对这些题型,给学生准备一些比较接近的相似题型,检验其掌握程度。
(二)根据教学大纲与课本把握化学高三复习的考点
除了给学生提供历年真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重点的把握,找出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对这些重点强调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学会变通与运用,在掌握课本原有基础性知识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了解掌握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问题。
二、课中营造充满趣味性与好奇型的课堂气氛,善于提问
我们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往往停留是在老师不断地讲解圈画重点,学生不停地面对课本与黑板做着笔记,而学生并没有时间去思索这些重点与难题。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更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变严肃严谨的课堂为寓教于乐的课堂。比如可以通过开设情境教学与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情境教学
教师在课堂开始就导入比较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师生处于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在学生充满疑问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其掌握具体的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关于“假设你是合成氨化工场的负责人,如何解决合成氨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提问,学生就会有思考的机会,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策略,教师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具体的点评,纠正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关于化学平衡问题的掌握就自然比较深刻。这就是情境教学对教学效率提高的表现所在。
(二)加强合作学习与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上面提到的情境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学改革的成功尝试,通过学生的合作,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这样大家的参与意识与表现意识就会较之先前有大幅提高。学生可以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的协商讨论,综合其他人的观点,得出比较全面的答案与猜想。
合作学习不仅锻炼学生思考、探究与讨论的能力,而且能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增强其团队观念。例如在学习醇的有关性能时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将一系列的思索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合作解答这些疑难,给出最佳的答案。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可能单个人给出的答案是生活中的甲醇、乙醇,知道醇的挥发,易燃烧等性质,对于醇的分子构成与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都无法解答,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进行大胆的探讨,分析碳氧键与氢氧键的断裂,进而得出醇的相关反应类型,进而思索醇与有机物的化学反应。大家在一个比较热烈的谈论氛围中掌握复习醇的有关知识。
三、课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做好有效的评价
一堂课程的讲授需要课后有效的信息评价,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就一目了然,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布置对应的习题练习,帮助复习知识点,也检测学生知识点的运用情况。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把握三点:评价要及时有效,针对当堂课的内容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学生漏洞有针对性的巩固讲解。评价的真实和客观就是要求在进行掌握情况的检验时要贴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不出偏题难题,而且在一个比较真实的测试环境下掌握每位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评价要全面高效,不要搞题海战术,让学生筋疲力尽,而是选题精细,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在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后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和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不遗留疑难问题。
结束语:
高三复习阶段是提分的关键阶段也是高三教学的基础阶段,扎实的基础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前提。在高三化学复习课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最重要的是教师加强与学生的学习教学交流,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盲区,构建科学的化学复习体系,让学生乐学,教师自身乐教,实现教学课堂效率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纪松林.加强教学设计,提高复习效率――浅谈高三化学总复习之策略[J].文教资料,2005年03期.
教师在编写学案之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课程理念要非常清楚。明确目标,掌握重点、难点以及高考的考点,并将其体现在学案中。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开始编写学案,将所授知识设置成填空题、表格题、思考题等。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让学生填写,哪些可以在学案上直接写好,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学可行性,将课本内容进行重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将许多知识对比归纳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若课堂上在黑板上或通过多媒体画出表格,学生记录,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可充分利用学案,将这些表格设计在学案中,既方便讲解,又容易归纳总结。有些知识需重组并细化。因此在编制学案时,要多使用数字标题,在大标题下多用一些小标题。这样能帮助学生理清一节课的知识脉络,条理清晰。同时,为了突出重点,可在字体、字号上有所改变,在重要字词下加点或下划线,也可在填写时,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笔写,以示重点。学案要设置适当的巩固练习。习题要精选,量不宜过多,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目(包括历届高考题),在其他练习册中重复较多的习题如非必要则不宜再出现。另外,可以增加一些较难题、提高题以及原创题,以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案教学法实施的策略
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点,做好课前的一切知识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学习,对基础知识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在完成基础知识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优等生不准看教材、笔记,中等生提倡不看教材、笔记,学困生则在自己努力后可借助其他方法。在课堂复习中,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达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对某些例题进行拓展,指导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为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要求学生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在课后完成,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批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在下一节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三、实施学案教学法的体会
通过学案教学法的复习,较好地实现了高三化学总复习中零碎知识系统化、普遍知识规律化这一目的,达到了智与能的统一。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学案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了独到的教学优势。①学案教学法摒弃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这种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装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方法和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②学案教学法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对知识点的问题化、层次化;教法的讨论化、示范化;技能训练的方法化、自主化。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③学案教学法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学、易学、活学、会学。同时,通过师生的课堂双边活动,加深了师生情谊,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有效地抑制了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极易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
总之,学案教学法是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克服了学生学习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促进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标。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考。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86-01
1 问题提出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培养,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充分体现以化学主干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全面考察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传统的高三化学课堂就存在了一定的缺陷: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课堂缺少个性,缺少探索,老师灌的多、学生想的少;复习课枯燥乏味,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课外疲惫不堪,倦意不消,承受心理和生理双重压力;填鸭式的复习把知识往学生头脑里塞,学生成了记忆知识的机器,何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呢?这不仅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而且造成了复习效率难以提高的恶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呢?我认为,最大的可为空间就是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2 优化设计
2.1 读好课本、用好课本
课本是学生复习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化学教材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物质多,实验多,现象多。有不少学生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高三复习完了,有些课本上的知识点根本没印象,原因是不重视教材,内容不熟。要让学生课后自己看课本那几乎不可能,因为他们习惯做题,不习惯看书。我的做法是每堂复习课提出几个问题,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去解决这几个问题。带着问题去读教材,以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
2.2 整合知识、创新复习
比如在进行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复习时,传统的复习方法是老师先对各池举一个典型的装置图,一个一个分析透彻后,辅以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这种方法可能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生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和提高能力。我在复习时这样设计:自选材料和用品,请大家设计出一个原电池、一个电解池和一个电镀池,并写出各池的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并标出各池的电流方向、电子流动方向和离子运动方向。任务一布置下去,学生就开始忙开了,基础好一点的学生直接就开始设计了,不少学生选择翻课本、翻以前的笔记,边看边设计或者依葫芦画瓢。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他们都真正动起来了。待多数同学任务完成后,再给出了第二个任务:同组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自己的设计,帮同学指出设计中的错误,并讨论错误的原因。任务一布置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都想知道别人做得怎么样。几分钟的激烈讨论后再选出代表以自己的设计为例对这几种池的原理进行讲解,学生互评,老师作适当的点评,并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池的异同点。又如中学教材中几个重要的定量实验是非复习不可的。(1)溶液配制(2)中和滴定(3)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平铺直叙,机械罗列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主要仪器、注意事项,让学生记忆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达成教学目标,但课堂缺少生气,思维得不到展开和训练,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我进行了如下设计:提出问题:如何利用部分风化的碳酸钠晶体配制500mL1.0mol/L的碳酸钠溶液?交流讨论: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会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设想,提出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实践中学生的方案有五、六种之多。提炼观点:根据学生的方案,确定两条思路:一是将样品灼烧,制得无水盐,用无水盐配制溶液;二是测定已风化的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用样品直接配制溶液。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分别根据两条思路,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列出实验目的、仪器药品、操作步骤。沿着思路一设计方案时,自然复习巩固了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的相关实验内容。沿着思路二设计方案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滴定法确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在这一过程中复习巩固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计算方法及误差判断。
2.3 尝试回忆、强化记忆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对《考试大纲》要求的具体化。只有研究《考试大纲》,同时分析高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才能体会平时复习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考试大纲》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考试大纲》指出:“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化?上述种种都只能通过深入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从而指导我们平时的复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考试大纲》是非常必要的、非常重要的。通过几年来高考题的比较,教师就能把握高考命脉,展望高考动向,对热点、重点心领神会,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二、 从教材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引起学生知识的再记忆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考试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将是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三年(包括初三)的化学学习,许多学生对教材知识已有遗忘,已不善运用。复习中需要夯实基础,涉及考纲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学生应细细品味,细嚼慢咽,牢记心头。考纲上要求有变动的知识点特别要引起重视。复习时细到:重视物理量的单位,如摩尔质量单位g/mol不能与式量、质量等相混;记住物质的熔沸点等,如:比较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的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分析数据使用的条件:如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等。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
为了记忆的有效性,我在复习中增添了让学生默写的习惯,我不是只默写化学方程式,而是化学方程式与知识点相结合,经常使用知识点比较的表格或隐含重要知识点的典型实例等,默写灵活多样、不拘泥常规。在复习完一个知识点、一章内容时及时巩固性的默写,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在学生感到复习烦躁时,我又开始默写尚未开始复习的内容,让学生的神经为之震动,让他们感觉自己需要用心去记忆知识。让学生记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实在很多很零散,我们可以针对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创造性的研究应对策略。
三、 积累解题方法,养成整理记载知识点、试题的习惯
许多化学试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有些试题可能一题多解,有些试题可能有一题延伸出一类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去分析,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思维,如:整体法(考虑体系的初始与终了的关系)、极端法、电子守恒法、电荷守恒法、元素的物质的量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值法等,依据实际情况,灵活作答。通过教师对相关习题的讲解、对各种分析思考方法的讲解,逐渐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把批改后的试卷发下去先让学生思考一下再由老师评讲,其实许多错题学生能自己订正,让学生在错误的基础上再变换一个思考角度,马上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学生思考后得到正确答案的效果是老师直接告知不能相比的。在学生的自我反省中,不断提高学生谨慎作题、周密思维、灵活应对的能力,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让学生真正做到考后“100”分,真正思考后去理解、去巩固。
要求他们作好对易错题、巧解题的记载,并在复习中经常翻阅,这样再次碰到问题,就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帮助高三同学建立“纠错本”、“好题记载本”,可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并能让学生摸索巧题、好题的特点,以便今后如何“游刃有余”地处置。因为高三复习试卷很多,逐积月累,厚厚的试卷学生会喘不过气来。有些典型试题、好题及时记载,可以省时省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将试题由厚变薄,在反复复习巩固后,就能化解难点、错题。记载时,除了记载解答方法,还需记载错误原因,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这样才能真正领会掌握。
四、 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高三复习注入活力,提高复习实效
高三常规的复习方法,教师重复着“考试――评讲――练习……”三件法宝,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厌倦,高三漫长的复习周期会使学生产生浮躁情绪,学生复习的激情逐渐消退。许多学习上进心不够强的学生会失去听课的耐心,失去学习的激情,课堂没有新奇来激发学生、吸引学生,一定会让高三复习效率低下。其实作为高三的教师,特别是理科班的老师,面对学习上进心不够强的学生,一定要思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手段,吸引学生去学、调动学生去学、激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肯学、乐学、主动探究。
1. 让学生来为学生答疑解惑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在试卷评析时,我让学生共同来发现问题,然后把每一个问题的题号写在黑板上,像拍卖一样的把一个个的问题拍给会做的同学上讲台解答。让他给学生分析解答并简单说出所涉及的知识点,必要时让他在黑板上演示。这样同学之间很好的协作,调动了课堂气氛,讲解的同学充满了荣誉感,热情高涨,更重要的是他的分析、组织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会解答的同学也更容易接受同学的讲解。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成了主人,当然在学生茫然不知所云时,我也及时辅助。这样的课往往在学生的意犹未尽中过去,很多学生还想上台表演,我只能留到下次让他们发挥。许多学习上进心不够强的学生也激起了课堂热情,许多学生分析、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正是高考所要求的。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相互协作确实很不错。
2. 改变课堂场所,把课堂移到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里,更形象直观地复习。
化学知识有时比较抽象,用语言讲述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的课堂可以形式多样,要改变常规方式,如到实验室里去完成探究实验,巩固知识点、难点,让学生对知识重新理解,上升认识的高度。把许多用言语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楚的知识点形象、具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复习实验器材、装置时请学生走进实验室:看看量筒到底有没有“0”刻度,刻度能读到什么估计值;看看托盘天平的最小砝码到底是多少,游码读到的最小刻度;看看容量瓶上到底有几个数据;液体试剂与固体药品到底装在什么样不同的瓶里等等,有目的的把学生请进实验室去看、去闻、去摸、去组装、去思考,比单纯在课堂上老师声嘶力竭,让学生死记硬背要有用得多。
高三复习课有时课堂容量很大,老师在课前多花一点时间制成一些多媒体的课件,把一些死的知识做成活的动画,把零散的知识串联成网络,便于学生复习,也可让学生保持复习的兴趣。把学生请进多媒体教室,让他们带好笔记本、笔和草稿纸,更重要的是形象生动的展示让学生脑筋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为学生的高三复习注入活力。虽然只是一点点的小实验、小课件就可以大大激活课堂、提高实效。
3. 灵活使用身边的教具,让学生在愉悦中有效复习。
对于学习不够用心的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规范”的教学那是会效率低下。枯燥的高三复习生活,到处都需要教师用心去为学生着想,思考能给学生带来课堂愉悦的瞬间,课堂上学生愉悦,学生才会主动去听课、去思考。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培养,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充分体现以化学主干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由对知识的考查转向对能力的考查。因此,传统的高三化学课堂就存在了一定的缺陷: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课堂缺少个性,缺少探索,老师灌得多、学生想得少;复习课枯燥乏味,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缺乏激情,课内外疲惫不堪,倦意不消,承受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填鸭式”的复习把知识往学生大脑里塞,学生成了记忆知识的机器,何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呢?这不仅不能适应新《程课标准》的要求,而且造成了复习效率难以提高的后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化学内容庞杂,头绪繁多,涉及面宽,如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则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抓“纲”靠“本”,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才能领会命题思路,把握复习方向,掌握复习要点,提高复习效果。现在的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为此,在选择复习内容时,应以《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为指导,引导学生寻找课本的落脚点及内在联系,使复习内容既全面又深刻、透彻。
其次,整合课本知识、创新复习。比如在进行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复习时,传统的复习方法是老师先对各池举一个典型的装置图,一个一个分析透彻后,辅以适当地练习加以巩固。这种方法可能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生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和提高能力。我在复习时是这样设计的:自选材料和用品,请大家设计出一个原电池、一个电解池和一个电镀池,并写出各池的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并标出各池的电流方向、电子流动方向和离子运动方向。任务一布置下去,学生就开始忙了,基础好一点的学生直接就开始设计,不少学生选择翻课本和以前的笔记,边看边设计或者依葫芦画瓢,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他们都真正动起来了。待多数同学任务完成后,再给出第二个任务:同组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自己的设计,帮同学指出设计中的错误,并讨论错误的原因。任务一布置,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都想知道别人做得怎么样。几分钟的激烈讨论后,再选出代表以自己的设计为例,对这几种池的原理进行讲解,学生互评,老师作适当的点评,并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池的异同点。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学案导学,提高复习的高效性。学案导学这一复习模式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采取学案导学,正是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好的教学方法。学案是导学的载体,学案的编写是学案导学教学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案的编写就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减少教的成分。同时要以提高兴趣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并进”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更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既要有“伸手可摘桃”的基础题,又要有“跳一跳能摘到”的能力题,还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性习题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操作性习题,以适应各类学生的需要,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高三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本学年我担任高三理科1班化学教学工作,高三(1)班班主任工作,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储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我把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矗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我与其他高三化学教师仔细分析了近几年来课改区的高考试题,结合历年来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如对比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因此在我校暑期举行的教师业务考试当中我与其他同备课组的化学老师全部获得优异成绩。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
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因此在12月我省考试大纲公布之后,我与备课组老师仔细研究,并准备在今后教学中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我校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因此我与同备课组老师基本每周都精心准备了一张周练卷;每单元准备了单元过关测试卷。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积极沟通,因材施教
本期我所教班级中学生情况参次不齐,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在备课中我不但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更是认真备学生,积极在课前、课后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发展及思想情绪,尽可能的在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意创设不同的情境,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2、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
高三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本年度本人在学校担任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任教高三三个班化学教学,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年纪老师们配合下,取得了较大成绩,为了使新一年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特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_______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热爱教师职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心扑在工作上,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能够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修养,积极参加学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尊重领导,服从分配团结同志,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实事求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辱人民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称号。
二、业务能力方面:
1、本期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业务理论,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贯彻新课标运用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并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2、带头研究课程改革,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全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3、带头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是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主题。我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推进研究性学习,把教学过程从单向知识传授的过程转变为让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方向来。切实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把学生获得学习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
4、强化教学教研活动,圆满完成各种教科研任务。
积极主持和参加听评课活动、论文评比活动等活动。
三、履行职责方面:
1、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认知,注重学法指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不但要教知识,而且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2、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切实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为此应在课堂研究教赶考网纲,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写出优质教案,并能在教案中突出教法和学法指导,讲课时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不是以教案而教学,而是为教学而写教案。辅导工作认真仔细,除自习课全面辅导外,还应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个别辅导,防止出现差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作业及时批改,每次批改有分数和日期,鼓励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上交作业。学段结束及时进行考评工作,利于学生不断地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
3、坚持集体办公、做好教科研工作。
积极承担上级教研室和学校分配的教科研任务,主动帮助年轻教师,使我校化学成绩有全面的提高。
4、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组织本组老师加强业务学习。
我们组全体化学教师能团结协作,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本组面貌焕然一新。
高三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想想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 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三年级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所以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所担任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经常会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二堂课我会及时提问,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习工作,一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老师知识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坐着听,记笔记,灌输式的的教学方式。我一直都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老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论。为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1)让学生积极的发言。认真、耐心的听学生讲,然后针对学生讲的做点评,有时候点评也让其他同学进行,最后给予鼓励,肯定。
(2)课堂尽量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解决一些问题。让同学上黑板做题,讲题。
(3)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我也曾经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来做课堂演示实验,结果学生很积极,教学效果很好,我觉的这种方法应该继续运用下去。
(4)尽量的设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我一般是会设置好几组问题,问题的设置遵循有简单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而且,我也很注重提问题的方式,语气等,尽量做到每个人都积极的思考。
(5)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种很有趣的能力,他们会听老师的语气来回答问题,比如说“是不是!”他们就会回答“是!”,“对不对??”他们就会回答“错!”等,所以我也经常的在语气上误导他们,为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思考,而不是经常的滥竽充数。
(6)我也经常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一定要独立的思考,老师讲的不一定对,也许那一天我讲的就是错的,所对老师讲的知识要大胆的质疑,有问题就问,要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看法观点,不要一味的符合别人,以来别人。
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我的目标也基本上达到了,现在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觉的这是对学生来说的收获。
3、注重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
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知识是否掌握的很重要的方法,从课后作业上可以反映出很多的问题,所以,每次的作业我都会精心的及时的批改,而且会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在第二堂课上及时的给学生做说明,让学生重新做一遍,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我也经常给学生讲课后一定要及时的复习,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当天的知识,每门课只要花5-10分钟每天就可以了,只要天天坚持下来,复习的效果绝对是很好的。
通过种种的措施,完成了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对化学的教学工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会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争取以后的工作干的更好。
高三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4转瞬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下面我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简要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能够积极的参加政治学习,虚心向前辈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
二 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三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大学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
2、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3、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4、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三、不足与反思
由于时间紧,使得后期教学出现赶进度的情况。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不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学习站在他们的水平思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高三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首先,备课组努力研究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备课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开学初备课组在上届备课组长的引领下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
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试题、网络信息等。同时,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
其次,注重抓纲务本,摆正关系。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备课组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再次,备课组一直多思善想,努力从提高能力着手。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长郡班与提高班所做题目有所不同。
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素质。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针对这些,备课组在学生身上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做工作:
1.正确对待考试。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