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09:33: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市场监管的作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档案是一项工作过程和成果的真实反映。档案中各项内容填写质量的高低也反映出一个部门工作质量的好或坏。目前,房地产市场应监管对象较多,这些企业特点不同,对政策把握度千差万别,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区县房管局监管人员业务生疏,监管手段尺度掌握不一,主客观存在的问题较多。因此,制定统一的监管政策、程序、检查明细,表(单)十分重要。在工作中,监管人员通过程序把检查内容填入一系列的检查表(单),再将这些资料经过规范化的整理形成监管工作档案资料。实践证明,规范化的档案资料对推动房地产市场监管工作深入开展十分重要。通过查阅档案,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短期即可解决,复杂的问题可以在类似的已解决的案例中寻找思路。同时,通过研究档案,可以快速提高区县房管局监管人员政策、业务和分析水平。
二、高度重视监管档案信息化建设
高标准的监管档案信息化系统将为房地产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全面的基础资料,并在监管部门制定政策、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起到助手作用。已投入使用的天津市房地产市场监管系统由档案子系统、巡查子系统、培训子系统、处置违规子系统、诚信子系统、内部管理子系统、监管分析子系统构成。其中,档案子系统居于基础和核心位置。该系统亦与房地产动态监测系统、商品房销售审批系统、中介与租赁监管系统连接,实现市区县房管局数据实时更新和互传互用。
三、运用好监管档案的信息化成果
一个企业的核心业务是市场营销,而市场营销的关键前提是做好项目管理。所谓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使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管理项目包含的各项工作,对企业市场营销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意义,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工作,或项目管理不规范,不能为实现市场营销目标提供帮助。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应该从企业发展目标出发,把项目管理应用到市场营销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项目管理模式,使市场营销工作顺利开展,增加企业利润,避免企业风险,以保证企业健康有序运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应用面临的挑战
1.1项目管理模式缺少系统性和专业性,团队总体水平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国内可借鉴的经验较少,项目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1]项目管理模式不成体系,专业性不高。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企业管理者只重视项目管理表面的应用,没有完善的体系和规章制度,项目管理人员缺少专业操作,导致项目管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对市场营销实践起不到推动的作用。
1.2忽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作用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忽视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作用,没有把项目管理模式应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解不到位。项目管理主要指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在项目的设计、制定和实施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2]项目管理这个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是现代重要的管理技术之一,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市场的繁荣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重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就不能增加企业竞争力,容易被市场淘汰。
1.3企业管理者思想传统,前期缺少风险意识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动荡,国内众多企业不堪一击,被迫合并或宣告破产,企业管理者思想传统、缺少风险意识是主要原因。对于一些国有企业或20世纪的民营企业,经历了鼎盛时期后危机意识薄弱,加上管理者思维停滞不前,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企业管理者思想传统,甚至有些管理理念仍是计划经济模式。在企业日常运营中,由于管理者思想守旧,管理模式就会落后。如国有企业中,石油化工产业的管理模式没有量化,工资固定,人员消极工作,给管理加大难度,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供不应求;另外,企业管理者缺乏危机意识,在市场营销前期没有风险意识。项目管理包括涉及风险管理,主要指项目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没有良好的项目管理体系,直接导致项目风险管理不到位,不正确的和不合时宜的市场营销方案,会导致投资风险,造成浪费资源。[3]
2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实践的现实意义
首先,项目管理应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可以保证市场营销顺利进行。项目管理运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可以降低风险,保证市场营销有序进行。在市场营销的前期,项目管理部门通过调查分析,制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方案,为营销方案的成功提供保障。其次,可以增加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目标完成。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规划最佳市场营销方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完成,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最后,可以促进企业结构统筹,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后期,可以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优化结构调整,使企业更平稳运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4]
3如何实现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
3.1完善项目管理系统,增加其专业度
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系统的规划和专业的部门。完善项目管理系统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符合的企业管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习国外先进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的概念,加上数字化技术,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模式,适应市场需求。这个范围要涉及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员工的市场知识和先进营销思维,运用数字化管理,丰富内容,提高业务操作水平。这里要求项目管理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的知识互通,便于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以团队的专业性带动提升企业管理系统的专业性,使企业管理模式更加先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市场营销实践更加容易。
3.2明确项目管理概念,重视其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作用
各企业管理者自身要提高对项目管理概念的理解,通过组织学习等方式把这个概念向每一个员工宣传,以提高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项目管理概念的同时也要注重分析其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学习领会概念和两者的联系,借鉴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案例,学习成功方法,找到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进行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需要相互配合。第一,市场营销方案不断变化,在方案制订前,两个部门应该共同商讨,分析营销计划各项数据和目标的可行性,使方案有最佳效果。第二,在营销计划执行过程中,项目管理随时做好调查,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市场营销部门也要根据盈利情况进行分析,保证市场营销方案后续进展,防止片面性。第三,市场营销活动结束后,项目管理部门要对这次营销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新营销计划的制订更合理做准备。
3.3企业管理者改变思维模式,增加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者根据时代要求,树立先进管理思维,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保障。这里要求企业管理者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思路,逐步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自己在网上学习,也可以去专门的管理培训班。在管理的各个方面,以人为本,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规范员工日常工作标准,注重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重视开展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这项工作,时刻树立风险意识。企业自身在制订市场营销方案前,要认真分析经济形势,根据项目管理修改营销方案,降低风险。在经济大环境下,更要树立危机意识,防止优胜劣汰。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有时会产生经济危机。企业要跟上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模式,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4结论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企业创新营销模式。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应该着手改革管理模式,分析面临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除了上面的措施外,企业还可以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将项目管理应用到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实现项目管理智能化,促进市场营销实践更好地开展,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有长远意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也贡献了一分力量。
作者:王立 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1]施永华.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20):251.
房地产经济已成为国内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土建施工是推动房地产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助动力。土建施工的稳健开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现场管理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土建施工项目中,不断提升现场管理水平显得非常关键,有助于确保施工项目平稳开展。
一、现场管理概述
(一)概念
根据现代管理学,现场管理的概念定义为,应用科学的标准及方法对人、机、料、法、环、信等生产现场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管控与检测等环节,确保其处于理想的状态中,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标。
(二)基本内容
根据现场管理的定义,可以拓展为以下基本内容:
1、现场执行“定置管理”,确保人流、物流及数据流处于无阻状态,现场环境符合文明生产的要求。
2、强化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及工艺布局,提升工艺水平,严格根据工艺需求安排生产,促使现场生产处于可控状态,确保产品品质符合产品要求。
3、以生产现场组织结构的科学化、高效化为目标,持续改善生产组织结构,提升生产效率。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操作标准、生产及消耗定额、现场台账统计等;
5、完善及优化现场生产管理保障体系,严格把控生产投入产出,提升现场管理的运营效率。
6、深入推行组织架构建设及民主管理,有效激发生产员工的积极性及创新性。
(三)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在实际现场管理中,标准化、目视管理及看板管理是现场管理有效的三大工具:
1、标准化
标准化,主要指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规定、标准等各种规范所形成的书面化的东西而付诸的行动。不可将标准化视为编制或改定的标准内容,而应是经过指导、训练的标准工作。
在企业改善管理水平中,创新改善与标准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前者是驱动企业持续稳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后者则是避免企业管理水平下降的重要力量。缺乏标准化,企业则难以保持良好的管理水平。
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在于应用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管理活动,实现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同样也是应用视觉效果实现管理的科学工具。
3、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可视为分析、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工具,也是现场管理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看板管理,是当前管理可视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现场生产数据清晰地展现,从而加强现场管理。
二、现场管理在土建施工中的重要性
现场管理,是当前土建施工项目管理中异常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土建工程师范能得以如期完工,同样对土建项目的质量高低、安全与否有着密切的影响关系。主要包括以下:
(一)完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有助于提升土建工程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经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加强土建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有助于有效管理项目进度,掌控土建建设质量高低,控制建设成本,并有效地提升土建公司的积极形象,确保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从而提高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得以明显提升项目质量水平。工程质量高低是土建项目现场施工目标完成情况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同样也是施工项目工作的核心内容,另外也是建筑公司竞争力的第一影响因素。由于土建施工在现场操作时多数处于露天环境中,外界的环境影响因素多,存在着较高的生产事故隐患产生概率。因此,科学地开展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有助于施工企业更好地把控生产建设质量关,把控现场生产安全隐患,优化人与物间的不同矛盾,提升科技及设备应用的合理性。另外,加强现场管理还有助于有序化地放置现场生产材料,以防不同材料间所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土建施工生产质量关,更为全面、综合地评估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实际情况,保障施工质量。
(三)完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施工项目的科技应用水平。科技是当前社会第一生产力,同样也是当前土建施工项目中亟需加强及提升的关键内容所在。因此,强化土建施工中现场管理的水平,能够真正实现施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从而提升土建施工项目的专业性水平。
三、如何在土建施工项目中开展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在土建施工项目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只有科学、准确地应用现场管理方法,才能够在实际土建施工工作中发挥其强大的功效。
(一)注重对新员工岗前培训
当新员工入职时,应根据其工作岗位开展岗前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阶段:
1、初步安全教育。企业对新入岗职员开展安全培训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方针、以及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领域的安全知识培训,以使新入职员工对当前行业的安全知识有初步的掌握,初步树立工作安全意识。
2、二级单位对所分配的员工细化安全培训。对于公司所分配的新入职员工,二级单位部门应该紧紧围绕本单位部门的工作内容细化安全培训工作,主要包括部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技术说明、现场文明施工规范,同样还需要包括基本的土建施工环境及在作业各环节中所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隐患等。
3、班组也许对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当新入职员工分配到具体的施工班组后,班组管理人员就需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岗位所需掌握的安全技能,安全使用机器设备及防护设备的方法及防护措施、本施工岗位的安全纪律要求、当前岗位高发事故说明及安全防范措施等。
(二)科学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作业过程中具体的项目计划及作业方法等,主要出于土建施工指导的目的而进行,必须紧紧围绕项目的具体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工期需求等具体编制。优秀的土建施工方案能够科学地安排并利用人、物、财等土建项目资源,以实现最小投入化最大收益的目的。
土建施工的实际成本受施工方案的巨大影响,因而方案不同,施工项目所需的费用成本也不同。所以,编制好施工方案显得极其关键,应力争在项目施工前组织人、料、财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一起协商编制,以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在编制后应进行反复的探讨,以更为准确、合理。
(三)建立并完善现场管理组织架构。现场管理为系统化的工作,涉及到人、料、财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因而完善土建项目管理机构及其关键,也就要求土建项目经理、班组长等均需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现场管理中,并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以不断完善优化现场管理结构,实现现场管理更优化的目的。
(四)加强质量管理。首先,监理人员应于施工前严格检查施工放线情况,并严格控制建筑实体可能出现的误差。其次,监理工程师应以现场实际证据评估材料及项目质量层次,并结合各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实际评估。另外,以书面的形式发出控制指令,并指出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明确责任负责单位。
[参考文献]
[1] 白俭清.试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3(09).
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
1 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1 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
1.2 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1 3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
2,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2。1是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
2,2是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所以,我们加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
2 3是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效益。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效益。任何时候市场都会只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
3,管理要重点进行四个控制
3 1进度控制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
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汉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实施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士L20及时进行修正、调整。
材料要保证供应。甲供和施工单位自行采购材料要保证供应,项目部要及时做好材料进场检验。甲供和施工单位自己采购材料,在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上都要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要求。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为了使工程按合同要求进行,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合同,按合同要求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以确保工程进度。作为施工单位也要按合同要求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搞好工期索赔。在施工过程中,因甲方的原因影响工期,应由甲方签证,顺延工期。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工效可以在不增加成本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因此,项目经理部要采取一切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效的激励政策,对提高工效的职工在经济上给予一定奖励。
3,2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项目经理与预算员对标书确定的造价和工期最有发言权。
控制人工费用。企业内部要制定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王总量,就能控制好人工费用,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控制材料用量。加强材料管理,严格用料制度,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
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实行租赁制。可以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项目部用完以后立即归还租赁公司,既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租赁费用。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为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各种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严把质量关,减少返工浪费。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工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控制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主要是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
3,3质量控制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样板引路。对每一个工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样板间,经甲方和监理单位认可后,大面积推广,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
鉴于学者们对市场环境在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的结论的不一致性,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境下,再次检验市场环境在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中是否具有调节作用。从而为进一步厘清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问的关系提供证据。
一、假设提出
1、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市场导向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采用市场导向量表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出现了一些分歧,但是大多数学者发现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由此可以说明,市场导向可以提高企业绩效。
这些学者认为,市场导向能提高企业绩效的逻辑是,市场导向型的公司将市场导向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根据获得的市场信息开发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从而使企业的绩效得以提高。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
假设1:市场导向水平越高,企业绩效也就越高。
2、市场环境
与市场环境相关的一个主要变量就是市场波动(MarketTurbulence),即颐客组成及其偏好的变化。当企业需要满足的是由具有稳定偏好的消费者所组成的固定细分市场的需求时,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就会很小,因为此时公司不需要对营销组合做出太多的调整就可以满足其细分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而当企业所面对的细分市场或消费者偏好不太稳定时,由于企业需要不断的调整营销组合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此时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问的关系会更加的紧密。由此我们得出假设2。
假设2a:市场波动越大,市场导向与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
假设2b:技术波动越大,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弱。
假设2c:竞争程度越高,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向关系就越强。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采用深度访谈进行探索性研究,访问对象为企业营销部经理或企业主管,访谈内容为他们对市场导向的认知程度,对于创新、企业表现的描述,以及市场导向与企业营销表现、财务企业表现之间的关系等。。
为了研究全国服务行业市场导向的情况,我们选择吉林大学商学院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为访问员,由访问员利用暑期回家的时间完成调研。调研采用面访的方式,访问对象为服务业企业中的总经理或营销经理及高级管理人员。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0份,访问成功率为22.8%。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理论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环境中的市场波动和竞争程度并不会对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只有技术波动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而且技术波动程度越大,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弱。这与KOhliand Jaworski(1990)在其实地访问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在技术波动比较大的行业中,市场导向的作用并不那么重要。因此在技术波动程度不同的行业中,企业在实施市场导向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也就有所不同。然而,本文所得结果还表明,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市场导向水平越高,企业绩效也越好。这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境下,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问的关系依然是成立的。
2、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管理者而言,提高市场导向水平是其提高企业绩效十分有效的一个途径。因此,在实际管理活动中,企业不仅要关注于顾客偏好和需求的变化,同时还要关注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的短期行为和长期优劣势,此外最要弓I起管理者注意的就是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市场导向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技术波动的强度会影响到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而且技术波动强度越大,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就越弱。由此,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当其所处行业为技术波动程度比较大的行业时,企业在市场导向方面的投入是需要更为慎重考虑的,因为其所处行业的技术波动性会削弱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因此,管理者需要对建立市场导向所付出的成本极其可能带来的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权衡。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尤以4-10个月婴儿多见,大多数可以采用非手术疗法,目前一般以钡剂、生理盐水或空气压力灌肠复位[1] 。在我院多采用生理盐水灌肠,利用灌肠器直接与三通管的一头橡胶管相连接,三通管的另一端用橡胶管连接压力表,剩下一端接导尿管。水压灌肠时需不断将连接灌肠器的一端分离抽水注水。此种方法增加了一人操作的难度,增加了工作量,加上患儿的不配合,很难保证肠内压力的相对恒定。我院通过改良灌肠装置,大大增加了水压灌肠复位的成功率,现汇报如下:
1 材料与制作
1.1 材料 压力表、硅胶气囊导尿管,玻璃三通管,三通阀,输液胶管,60ml一次性灌肠器。
1.2 制作方法 硅胶导尿管插入后,尾端接三通管,三通管一端接压力表,另一端接三通阀,三通阀一端接输液胶管为进水口,另一端用输液胶管连接灌肠器。见图-1。
2 使用方法
2.1 将双腔导尿管的引流接口连于听诊器上的三通管的直管上,三通管的两个侧管一端接血压计以监测压力,另一端用输液胶管连接三通阀。三通阀一端连接输液胶管为进水口,放于装生理盐水的罐内,另一端用输液胶管连接灌肠器。操作时将导尿管插入一定深度后利用三通阀控制进水口及注水口,灌肠器抽吸生理盐水时开放进水口,关闭注水口,推注生理盐水时关闭进水口。在B超监视下以均匀的速度灌入生理盐水,灌肠时的最高压力控制在90 mmHg之内,当B超显示“同心圆征”消失,小肠进水及回盲瓣“蟹爪”样活动时,显示复位成功;停止灌肠,抽出气囊内气体后,拔出肛管,排出灌肠液。
3 消毒方法
3.1 玻璃三通管、输液胶管每次使用完毕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水冲洗晾干备用。
4 优点
4.1 该装置的使用,能使灌肠时避免灌肠器与导尿管注水口的分离,改善了分离灌肠器时易漏水的弊端。
4.2 可以单人完成操作,节约了灌肠时间。
4.3 保证了灌肠时肠内压力的相对衡定。
4.4 取材方便,使用灵活,操作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5 注意事项
鉴于学者们对市场环境在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的结论的不一致性,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境下,再次检验市场环境在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中是否具有调节作用。从而为进一步厘清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问的关系提供证据。
一、假设提出
1、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市场导向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采用市场导向量表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出现了一些分歧,但是大多数学者发现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由此可以说明,市场导向可以提高企业绩效。
这些学者认为,市场导向能提高企业绩效的逻辑是,市场导向型的公司将市场导向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根据获得的市场信息开发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从而使企业的绩效得以提高。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
假设1:市场导向水平越高,企业绩效也就越高。
2、市场环境
与市场环境相关的一个主要变量就是市场波动(MarketTurbulence),即颐客组成及其偏好的变化。当企业需要满足的是由具有稳定偏好的消费者所组成的固定细分市场的需求时,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就会很小,因为此时公司不需要对营销组合做出太多的调整就可以满足其细分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而当企业所面对的细分市场或消费者偏好不太稳定时,由于企业需要不断的调整营销组合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此时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问的关系会更加的紧密。由此我们得出假设2。
假设2a:市场波动越大,市场导向与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
假设2b:技术波动越大,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弱。
假设2c:竞争程度越高,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向关系就越强。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采用深度访谈进行探索性研究,访问对象为企业营销部经理或企业主管,访谈内容为他们对市场导向的认知程度,对于创新、企业表现的描述,以及市场导向与企业营销表现、财务企业表现之间的关系等。
为了研究全国服务行业市场导向的情况,我们选择吉林大学商学院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为访问员,由访问员利用暑期回家的时间完成调研。调研采用面访的方式,访问对象为服务业企业中的总经理或营销经理及高级管理人员。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0份,访问成功率为22.8%。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理论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环境中的市场波动和竞争程度并不会对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只有技术波动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而且技术波动程度越大,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弱。这与KOhliand Jaworski(1990)在其实地访问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在技术波动比较大的行业中,市场导向的作用并不那么重要。因此在技术波动程度不同的行业中,企业在实施市场导向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也就有所不同。然而,本文所得结果还表明,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市场导向水平越高,企业绩效也越好。这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境下,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问的关系依然是成立的。
2、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管理者而言,提高市场导向水平是其提高企业绩效十分有效的一个途径。因此,在实际管理活动中,企业不仅要关注于顾客偏好和需求的变化,同时还要关注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的短期行为和长期优劣势,此外最要弓I起管理者注意的就是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市场导向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技术波动的强度会影响到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而且技术波动强度越大,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就越弱。由此,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当其所处行业为技术波动程度比较大的行业时,企业在市场导向方面的投入是需要更为慎重考虑的,因为其所处行业的技术波动性会削弱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因此,管理者需要对建立市场导向所付出的成本极其可能带来的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权衡。
3、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木材检验是森工林区木材生产和流通的重点,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热点,也是林区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木材检验是指木材检验人员按照木材标准规定,对木材进行树种鉴定、材种区分、尺寸检量、等级评定、号印标志、材积计算、填写和签发检尺码单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的总称。木材检验工作事关森工木材生产、流通、销售的各环节;事关森林采伐限额的落实和林业企业的社会形象。为此,提升木材检验员的素质,是实现森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林业产业步伐的必然要求。
1 木材检验工作的重要作用
1.1 木材检验工作是木材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木材检验工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林区木材生产的效益问题,特别是在森工企业面临采伐限额调减、经济转型的新情况下,加强木材检验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件木材产品要知道其尺寸大小,材积多少,材质好坏,什么树种,能做什么用,就需要对其进行尺寸检验,材积计算,等级评定,树种识别,这一系列工作统称木材检验。原木和杉原条的长级、径级尺寸,用尺杆和卡尺,按标准中规定进行检量,等级评定,也按标准中的规定进行检验;锯材的长度,是沿材长方向检量两端最短处的间距。宽度和厚度,则在标准规定的检尺内检量。等级评定,按标准规定执行;木材的材积,一般是以计算公式所算得的材积表为计算依据。
1.2 木材检验在木材生产和经营流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体现木材经济价值及木材生产经营者劳动报酬的依据;木材检验工作在木材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环节中有重要意义,木材生产要提高经济效益,一是要降低木材生产成本;二是要提高木材售价。做好木材产品的检验,才能明确木材产品的量化指标,对人力、机械的投入及物资的耗损也会有明确的数据,使生产经营者在成本核算、盈亏指标等方面有确切的计算,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效益如何;另外,通过产品检验,可以发现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问题,为查找哪一环节出现问题提供原始依据,以利于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对策,尽快解决问题,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例如,同一根原条,采用不同的量材方案,其造材后的价值相差很大,这就不难看出,它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只有做到量材、造材、验收科学化,才能避免错评、误评,为企业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1.3 做好木材检验工作,还可以对合理采伐、合理造材、合理保管木材起到监督的作用。如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劈裂、锯伤、锯偏等,就说明采伐过程中伐木工人或造材工人的技术不合格,还需要提高,造成木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成批的木材中,坏材比好材多了,证明造材方面不够合理,疏密不得当;还有木材的虫害及弯曲、内腐、外腐问题,是保管不善造成的等等,检验员发现这些问题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提出建议或解决措施,可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木材的生产质量,提高木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2 木材检验工作的管理措施
2.1 具有木材检验工种的单位,都要制定木材检验工作相应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木材检验工作制度和奖惩制度,在统一领导下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木材生产、销售、使用和流通等各环节中的木材检验、检查,都要严格按照木材标准化管理的规定执行。
2.2 要想加强木材检验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提高基层木材检验人员的林学基础理论水平,进而通过林学基础理论在木材检验中的应用而提高自身的木材检验水平。
1.1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ADR知识培训在药事委员会和科主任的主持下召开工作会议,明确在该项工作中各医师、护士的责任,使大家认识到及时发现和申报ADR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并在科室成立ADR监测小组,由护士长负责,总住院医师、责任护士共同参与。使医师、护士了解并掌握ADR监测的重要性、报告范围、报告程序、判断标准及书写要求,使护士正确认识与处理患者ADR问题的重要性,提高药疗监测质量。
1.2建立科室信息交流机制结合护士工作的特点,由护士长协调药师每月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针对临床用药品种、剂型更新快的特点,建立ADR信息网,将常用临床用药使用说明及不良反应、禁忌证统一整理,保存于科室信箱供全员学习,并于每月业务考核相结合,督促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利用我院《临床药学通讯》做媒体,每季度向全院反馈有关ADR信息提高全员合理用药意识,加强ADR监测的宣传,通过宣传,消除了医务人员对报告ADR的种种疑虑,以使ADR监测报告工作人人皆知并参与。
中图分类号:TU721+.2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国内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工业能源建筑有一定发展空间,同时房地产业也是有着继续发展的势头。建筑业作为其生产单位,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建筑施工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对于企业、对于工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筑施工管理环节,其对于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都有关键性作用。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对建筑施工管理进行完善和改进,才能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才能推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1、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1)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精神风气与管理方式都会通过施工现场的管理反映出来。人们通过观察施工现场的环境与秩序,便可以看出该企业的企业精神,更可以看出企业的管理是否得当。对于处于居民区或市中心等人口数量大,人口流动性强的区域的施工现场而言,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这样的区域会有更多双眼睛在观察和审视施工现场,可以说,所有的施工项目在人们的监督下进行。如果企业对于施工现场管理得当,自会在人们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提高企业的社会评价,这样便可以在无形中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收益。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企业名声败坏的速度就会加快,企业的未来令人堪忧。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可以保证工程顺畅进行。不同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企业,建筑企业所有的产品生产活动都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因此,建筑施工所要用的建筑原材料,建筑工具,以及建筑施工人员全部存放和活动在建筑施工现场。只有这些人和物能够正常的工作,施工进程才能推进。只有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使得建筑工作得以安全有序地开展,工期也就不会延误。如果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这一方面松懈,施工现场的工作会停滞不前,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与经济损失可想而知。
(3)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想建筑施工工程能够按照预想进行,就必须要处理施工现场周围各方面的关系。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不严格,会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施工现场的车辆与人口管理关系着周边交通是否通畅,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关系着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所以,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现场管理并不只是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也是在保护着工地周围许多社会人的利益。
(4)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管理有利于减少施工人员之间矛盾的发生。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小社会,这个社会里有建筑施工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加强建筑工地现场的管理,不仅要管理无生命的东西,更要管理珍子工作者。制定严格公正的规章制度来保护施工者的利益,制定一个衡量是非对错的标准。这样可以避免因不公而带来的猜忌,怨恨情绪,也就减少了施工者与施工者之间,施工者与管理者之间矛盾产生的几率。工作人员都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工作,那建筑施工项目的进展也可以更加顺利。
2、现场管理工作中影响建设成本控制的问题
2.1、缺乏有效的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体系
如果发生施工现场在人员、材料、进度等方面都管理混乱的状况,就会不利于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所以只有对建设工程的相关技术施工人员以及材料分配、进度管理等进行统一管理,才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体系,从而对这些影响因素造成约束力。但在当前的建筑现场管理施工中,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体系,以至于在施工现场,包括人员、材料、进度等各个方面的管理都非常混乱,直接造成相关材料设备的浪费和施工工期的拖延等重大问题,进而影响到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
2.2、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建筑原材料难以实行全面管理
建筑施工程序繁琐,施工所需要的建筑用料种类多,用量大,难以进行全而细致的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自动化的施工设备与流水线生产的产品质量离散性较小,各企业通过其有效的文字证明以及抽查确定产品质量,不能一一审核。还有一些用料取自地方,多为距离工地近的生产地,例如砂石,水泥等,更难以进行全面管理。一般来讲,工程用料的流动性较大,进人施工现场的时间不定,无法进行实时监控。
2.3、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难以管理到个人
建筑施工现场一般存在众多施工者与管理者,是一个人口分布较多的工作地点。正因为工作人员众多,管理的难度也就加大了。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很难将管理工作做到施工者个人。所以,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因为个别的施工者的疏忽而造成的错误实在是难以预防。这样事件一旦发生,企业要承担其严重的后果并且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2.4、相关法律法规在施工企业没有得到普及
我国制定了许多有关建筑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条文标准,但在施工现场的施工者对这些并不是很清楚。没有对这些保护自身利益的相关文件进行了解,自然就谈不上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者法律意识淡薄,文化水平有限也成为了施工现场管理的一大阻碍。
3、建设成本控制中的现场施工管理的策略
3.1、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
各部门的管理者聚集组成一个施工现场管理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场管理方法,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定时对工程建造人员与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个工种都能有熟悉管理条例的人员,通过人人管理使施工现场管理变得全面化。
3.2、提高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仅仅是指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更加重要的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使现场工作人员明确自己有参与和配合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责任。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更加谨慎,杜绝工作失误。
3.3、加强对施工用料质量的管理
施工用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建筑企业应在用料质量检查方一面增加人手,克服用料用量大,流动性强的特点,尽最大努力实施最大面积的用料质量检查。避免因为工程用料而带来的工程质量问题,使工程按计划进度顺利进行。
3.4、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施工现场,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施工。企业应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安全管理知识的普及活动,一定要全方位地为员工讲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并为期廷够安全生产制定要遵守的工作守则。
3.5、重视紧急情况处理问题
施工现场工作系统庞大,人员众多,是意外事件高发地区。所以,建筑企业有必要抓好意外事故的处理工作。在没有发生意外之前,作好各种预防措施。更有必要让每一位员工牢记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这样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自救和帮助他人,也能在第一时间挽救企业。重视紧急情况的处理,居安思危,在关键时刻能有效地减少企业损失。
3.6、加强企业重要资料的管理
除了施工人员,施工用料,施工技术以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单据作为重要资料应该得到妥善的管理。例如,工程用材合格证明,工程质检报告,工程图纸,施工纪录等。对于这些有关于施工项目的材料,管理人员应当分门别类的管理,便于存放与查找。
4.小结
总之,建筑施工现场是建筑施工企业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一扇窗口,这也就意味着,个人对于一个企业的形象与信誉的评估首先来自于建筑施工现场给予个人的印象。所以,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通过对建设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的经营与收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建筑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拥有良好的信誉,就必须要重视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这种科学的管理思想--“5S”管理模式,它的内容包含了清扫、整理、清洁、整顿、素养等五个方面。在建筑行业中,大力地推行实施“5S”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将企业管理的潜能激发出来,企业工作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风范,而且还能够使企业的现场管理得到有效地完善,把企业的所有都放在管理之中,从而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也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5S法的推行与建立
5S管理虽然能够立竿见影地改善作业环境,但是要保持其成果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因此需要有效的推行,建立长期运行机制。5S法的推行和建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1 成立推行组织,确定方针目标
成立推行组织是保证5S有效实施的基础。5S管理的组织机构应由企业管理者决定,职员参与成立管理委员会,要明确组织职权,落实责任。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方针要有号召力,要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目标设定要明确、可行,并且可量化分解,每个部门和岗位都要依据企业的目标制定自己的目标,形成由上至下的目标体系。方针和目标的设定,不仅指明了企业5S的发展的方向,同时使员工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便于工作过程中的成果检查。
1.2 拟定工作计划,编写实施指南
5S管理方法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以便大家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及其他岗位人员的工作是什么及何时要完成,相互配合造就一种团队作战精神。5S管理也必须依照文件化管理的方式,将5S活动的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以文件的形式确定。施工企业必须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5S实施指南,规范5S管理的相关要求及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内容。实施指南的制定要尽量考虑周全,从5S组织结构、方针目标到各责任区域及5S责任人的明确,从执行标准、检查流程到5S评比与奖惩都事先应有规范。5S实施指南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有了明确的书面文件,员工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
1.3 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推行氛围
要保证5S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所有人员的参与和支持,需要营造推行5S的良好氛围。领导的重视和全员的积极参与是形成良好氛围的核心,领导的身体力行,是激励基层员工不断前进的动力。通过最高主管领导在晨会、例会上发表宣言、在企业内部张贴海报、制作宣传栏、或通过内部报刊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全体员工既是5S管理的客体,又是5S管理的执行主体,只有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5S的各项活动,才能使5S管理具有长久的活力。可以通过不断地教育培训,使5S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所有员工掌握5S管理的方针目标,掌握本岗位5S管理的实施方法,自觉执行5S管理实施指南的要求,不断提升安全素养。
2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5S”管理的实施
2.1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员工的培训
建筑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要把学习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建立学习型企业。因为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一般都比较低,他们大部分是农民工,对他们进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现场的管理者也要进行“5S”管理知识的培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为员工做出表率。在进行“5S”管理的培训时,不仅要结合实际,还要有针对性,不搞形式,提高培训的效果。
2.2 加强管理者的表率作用
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对下属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应善于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无论是企业总部,还是异地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层,都要有理想,有知识。同时还要制订制定一系列的公开和保密制度。
2.3 以高标准去衡量每一项工作
用高标准来规范“5S”管理并将之标准化,使工作人员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高标准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即严格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内容、时间、标准逐日达标,日日清理;二是细,即分工细,各项工作分解量化到每一个人、每一天;三是责任实,即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大到机器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清楚地表明责任人与监督人,都有详细的工作内容及考核标准,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做到了奖有理扣有据;四是恒,即持之以恒,成年累月,百做不厌,一丝不苟。这样坚持下来,平凡的小事,变成了不平凡的事业。实施“5S”管理,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要善于把成果用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定的标准来指导日常工作。
2.4 各级检查、督促要做到持之以恒
有人认为“5S”管理就是扫扫地、擦擦桌子,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5S”强调细节,但并不代表它是小事。“5S”的操作不仅规范了物品的位置,而且还规范了我们日常的行为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管理人员是良好习惯的直接监督者,要经常检查,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将前功尽弃。
2.5 实行人性化管理,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设立公开栏,公开与有关“5S”管理的内容。一切检查结果即时公开,让员工随时了解违规事件,并当场改正;对于执行好的员工及时表扬;轮班也要及时召开总结会,纠正偏差,共同提高;对于职工反映的问题则要及时解决。
2.6 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
实施初期,企业员工经常会不理解,也可能做不好,要多与他们交流,使他们真正接受“5S”管理理念,并将其变成自觉的行动。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讨论等;了解员工所想所思,因势利导;也可以开辟“5S”宣传专栏,让职工畅所欲言,谈认识、谈体会;还可以张贴漫画、警示语等,大力宣传“5S”,营造出浓浓的“5S”管理氛围。
5s管理实施的效果如图1所示。
3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实施“5S”管理的基本原则
3.1 持之以恒原则
“5S”管理开展起来比较容易,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但要坚持下去并且不断改进非常困难。实施“5S”管理,贵在持之以恒。为了使该项管理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建筑企业可以考虑将“5S”管理纳入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部门、每一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
3.2 不断优化原则
建筑企业要强化“5S”管理的意识,促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其个人素质能够逐渐的提升。在企业实施“5S”的管理中,避免不了的会发生管理水平发生变化甚至是下降的状况。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工作职责分散到小组,通过小组对目前的状况分析来强化企业的管理。要遵循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循环,即通过实施、策划、改进、检查来不断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检查考核后必须针对问题提出修进方案,从而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
4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是高风险行业,通过建立实施5S管理法,一方面可以营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环境,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消除或减少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隐患;以系统化、规范化地实施5S管理为基础,还可以为全面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铺平道路,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实施5S管理,改变过去建筑施工工地“脏、乱、差”的面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使施工工地成为反映企业安全文化和管理水平的窗口,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竞争实力,这都将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世蓉,兰定筠,罗刚.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胡士琴.5s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
板式橡胶支座的主要功能是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可靠地传递给墩台,并同时能完成梁体结构所需要的变形(水平位移及转角)。根据这些要求,板式橡胶支座应在垂直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从而保证在最大竖向荷载作用下板式橡胶支座产生较小的变形;在水平方向则应具有一定的柔性,以适应梁体由于受制动力、环境、温度、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及荷载作用等引起的水平位移;同时板式橡胶支座还应适应梁端的转动。
一、板式橡胶支座的初始剪切变形现象(图示1)
图示 1
这种现象在板式橡胶支座安装就位,梁体落梁或现浇梁拆除模板后的近期内表现较为普遍。其原因 1 是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而导致。 2 是由于落梁过程中在板式橡胶支座受到初始压力后人为的移动梁体而导致。原因 1 的避免方法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一九八八年组织汇编的《板式橡胶支座》一书中提到:安装板式橡胶支座最好在年平均气温时进行,以减少由于环境温度变化而造成梁体膨胀或收缩给板式橡胶支座造成的不应有的初始剪切变形。当不可避免一定要在最高环境温度或最低环境温度条件下安装施工时, 可使用板式橡胶支座产生预变位的办法。但是,这一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我们在多年的现场服务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在这里介绍大家,供大家在板式橡胶支座安装施工过程中予以参考。
板式橡胶支座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有条件的前题下应对环境温度予以考虑,另外主要是保证在落梁的时候避免板式橡胶支座发生初始剪切。在落梁后不要急于拆除架梁设施,待每片梁落下后要仔细检查板式橡胶支座是否有初始剪切现象,如果有一定要进行调整,调整这种现象只需稍微的起高一侧梁端,板式橡胶支座就会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自动复位,做到了这一点就为板式橡胶支座的初始剪切变形减少了很大的不利因素。在桥面铺装前还应对板式橡胶支座的剪切变形进行一次检查调整,这次检查调整要尽量选择靠近年平均气温的天气,这时架梁设施已拆除,可使用千斤顶等相应工具将梁端稍微顶起,板式橡胶支座应自动复位,否则应予以更换。桥梁铺装前应重新检查已使用的板式橡胶支座,因为这个时候梁体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收缩徐变已趋于稳定,而且桥面尚未铺装,每一片梁的每一端均可单独升高,施工简单而方便,所以该环节应引起施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注意。
二、板式橡胶支座承压后侧面波纹状凹凸现象(图示2)
图示 2
由于板式橡胶支座是由多层橡胶与多层钢板交替平行叠置并通过硫化工艺相互粘连制成,橡胶层的厚度和钢板的厚度由板式橡胶支座的规格及形状系数确定,板式橡胶支座的单层橡胶厚度大致分为:5、8、11、15、18,板式橡胶支座的单层钢板厚度大致分为:2、3、4、5。由于其结构的特性,当板式橡胶支座受到垂直荷载的时候,在橡胶层厚度不同的支座上,其橡胶层处会出现明显或不明显的弧形突凸、钢板处会出现弧形凹槽状,因此形成了板式橡胶支座的侧面波纹状凸凹现象。这种现象从理论上讲应视为正常现象,但这种正常现象应表现为板式橡胶支座四周侧面的波纹状凸凹应基本一致,否则应视为异常现象。异常现象的产生基本上有两种因素造成, 1 是梁体偏压板式橡胶支座。也就是说在梁体的作用下,板式橡胶支座的受力点未在中心。该现象轻者表现在同块板式橡胶支座上波纹状凸凹现象不一致,重者造成板式橡胶支座单边脱空。 2 是梁底预埋钢板不平,其表面是由于焊接钢筋引起的钢板弯曲变形。
原因 1 解决的方案是:在吊梁前对梁体和墩台支承垫石进行检查,检查梁端底面与板式橡胶支座相关联处是否平整、两个板式橡胶支座相关联处是否平行。如不符合应即时修整,应杜绝落梁后使用填塞楔形块的解决方法。关于原因 2 ,应在梁底钢板焊接与制造中解决。往往有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忽略了梁底钢板的质量问题,直接用毛坯钢板作为梁底钢板或焊接锚固钢筋后不进行调整,因此引起了钢板弯曲变形。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落梁后板式橡胶支座产生压偏现象,另外因梁底钢板的弧形弯曲变形落梁后至使板式橡胶支座周边预先受力,使板式橡胶支座的波纹状凸凹现象更为明显。较大的波纹状凸凹现象将会加剧板式橡胶支座的老化,从而出现表面龟裂现象。如梁体已预制完成或因种种原因造成了不可调整的事实,建议采用环氧树脂进行修复以达到预埋钢板表面平整之目的。
三、质量确认难
上述三类情况是板式橡胶支座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异常现象,异常现象不能及时排除将会降低板式橡胶支座的使用寿命。但是有一个隐形的异常现象也不容忽视,那就是较大型的板式橡胶支座的质量确认。因为我国目前受检测能力的限制,无法对大型板式橡胶支座进行实体检验,相关技术资料也不能为此确定一个较为完善的技术数据和验证条款,严格的讲其技术数据的科学性和产品质量的符合性都无法确认和保证。也因此给市场造成了混乱,给工程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带来了困惑,给工程埋上了质量隐患。为此建议桥梁设计单位,承载力超过3000KN的支座尽量选用盆式橡胶支座,以确保工程质量。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庄军生老师编著的《桥梁支座》一书中有关章节显示:“根据国内外技术资料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在我国板式橡胶支座使用寿命50年应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然这需要设计、制造、施工各过程都要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