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09:33: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数学教学评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改革。新课程提出,要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说,在评价指导思想上更应该实现从“评教”到“评学”的根本转变。但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状态――消极被动。
随堂听课中发现我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不佳,有的学生上课答非所问,经常走神,表情木然,有的上课睡觉,昏昏然,有个别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拒师情绪。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上课普遍存在以下明显的消极学习状态。
1.被动参与。我们随机抽取我校与邻近一所村小共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上课主动发言、合作学习时发表观点的状态不理想,只有26%的学生上课经常发言,34%的学生上课不主动发言,40%的学生上课不爱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时,只有31%的学生能主动参与并发表观点,39%的学生被动参与,不主动发表观点,30%的学生基本不发表自己的任何想法。
2.懒于思考。当老师提出一个需要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时,问卷显示只有28%的学生选择努力思考,主动解决,45%的学生等待优秀生的答案,21%的学生等待老师宣布答案,7%的学生不想知道答案。
3.不专注学习。专注即为集中注意力,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条件。一项关于学生上课专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上图表明,58.6%的学生对学习很专注和比较专注,34.4%的学生对学习不够专注,7%的学生对学习很不专注。这些消极的学习状态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评价方式――单一机械。
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与教师的课堂评价直接相关,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及评课行为,笔者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周边三所学校的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课堂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方式单一。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掌声与口头语言,很少用肢体语言、神情目光。问卷结果显示对于学生精彩的表现,47.6%的教师采用激励性评价语,61.9%的教师“叫全班同学用用掌声表扬他”,28.6%的教师用肢体语言评价,只有19%的教师用学生喜欢的目光评价,而学生问卷显示77%的学生希望老师“微笑着点点头,用眼神表扬他”精彩的表现。
2.评价主体单一。基本是老师评价学生,尽管学生对同伴与老师的评价意愿很强,但老师没有把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没有创造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教师朗读的机会,只有19%的教师上课鼓励学生互相评价,14.2%的教师鼓励学生评价自己。
3.评价内容单维性。课堂上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引领,但忽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问卷结果显示“当学生答非所问的时候”,66.7%的教师“请另一位学生帮助他答题”,38.1%的教师“把问题重复一次,请他再答”,没有一位教师选择“什么也不说请他坐下”,这与学生问卷显示的意愿并不相符,55%的学生希望教师给他一次修正答案的机会,24%的学生希望老师“什么也不说请他坐下”。
(三)课堂评价标准――重教轻学。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指向教学行为,忽视学生学习状态,偏离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目的。如一项“您觉得一堂好课应具备哪些重要条件”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心中的“一堂好课”标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效果,比较容易忽视学生的“学”的真实表现与课堂提升(见下表)。评价标准导向不明直接导致课堂教学评价重教轻学。
另一份教师课堂评价问卷显示教师在听同行上数学课时,最关注的是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其次是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只有13.6%的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可见我校现阶段的数学课堂评价“以教论教”的评价理念根深蒂固,“以学评教”的课堂评价机制急需构建。
(四)课堂评课视角――偏离学生。
听评课几乎成了学校教研组活动的核心,但大部分学校的教研组教师听课时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优秀生的个体表现,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评课时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成效,游离课堂中学生的真实学习历程,评课活动有量无质。如以下是我校一次高段数学组教研活动评课简录:
以上评课视角主要指向教师的“教”,偏离学生的“学”。这样的评课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与教师专业的发展。一项教师问卷结果显示,教师主动参与评课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评课的教师占33.3%,很少参与评课的教师占28.6%,38.1%的教师出于“教研组长布置才会评课”。评课时66.7%的教师关注教学设计巧妙与教学过程流畅,只有14.3%的教师关注学生精彩发言,19%的教师关注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提升。
二、“以学评教”课堂评价策略
(一)借用量表评价,全方位观察。
量表评价指就某项学习状态采取量表的评价标准定点观课,深入剖析。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名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相关研究,我们在学习借鉴他人优秀课堂评价量表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以下课堂评价量表。
用评价量表检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是课堂评价的关键。此量表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使用时将听课的教师分成四组,分不同状态进行学生活动微格记录表,整合各项指标给予等级评定,听课的教师需要熟悉评价指标,熟悉学生与教材,打印学生座位表、课堂记录表及教学设计,准备录音笔。对具有反思研究意识的教师,此量表能逐渐引领他走向有效的生本课堂,改进教学行为。
(二)设计课堂观察表,团队分点评课。
听课教师的课前准备充分影响评价的质量。分解评价标准设计观课表,是课堂有效评价的关键。笔者在课堂研讨课是如何有效评价课堂中学生思维状态设计了以下的观课表(表二),并根据听课教师的特长采用分点观课、评课,收到较好的评课效果。
(三)转变评课视角。
1.淡化“教学目标”,强化“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案设计时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的目标除了教材外,还立足学情。教师采用课前预习提示单的收集,再确定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设计有针对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如一位教师上《元的认识》一文时设计了以下的预习提示单:
在统计分析学生预习提示单的时候发现学生预习很投入,所有的发现都是自发的,有些再创造的味道,但是语言表达往往词不达意。例如:“从这点到那点一样长”、“椭圆半径一样长”、“从圆心到圆边的线”……诸如此类,于是她就处处设疑激疑,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相互辩论明晰什么是圆的半径、直径及其特性,鼓励学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半径”和“直径”这两个抽象概念。这样的学习目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针对性。
2.淡化教学方法,强化学法引领。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组织学习时关注的不是教学方法,而是强化学法引领。自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试验以来,教师的评课视角发生变化,不再只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巧妙,更关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关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习得,理解能力的养成方面是否引导到位,评价是否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实现,评课视角从“以教论教”走向“以学论教”。
3.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状态。
“以学评教”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研究要求中教师分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观课。例如一堂《小数的基本性质》数学研讨时听课老师分别关注优等生的思维发展、中等生的参与状态、后进生的注意状态、师生的交往状态。
案例点击:关注不同学生的参与状态。
本次活动围绕“课堂中如何关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参与状态”进行课堂观课,课前打印班级座位表,用不同的符号标出优等生、中间生、后进生三类学生,设计听课表,听课的老师记录分析参与发言、朗读的学生人次。课后统计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研讨时发现教师如果注重中间生、后进生参与的状态,会极大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参与的状态,但发现教师容易忽视优等生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以学评教”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引领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教学”走向“导学”,“教案”走向“学案”。教师听评课关注的对象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走向“主动”,课堂教学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参考文献:
适时适度的评价关键在于时机和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评价的艺术。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对学生适时适度的评价呢?
一、评价要因人而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个标准,评价也不能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评价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平时的课堂提问,尽管“学困生”回答得不是很好,我也给予积极的肯定,使这些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业时,我也是根据学生进步的幅度给予积极的评定,鼓励孩子不断上进,让孩子感到老师在关注着我,老师看到了我的进步。
二、评价用语要合适
经常可以看到老师习惯在作业本上写“太棒了!”“好极了!”我觉得这个用词过分而起不到激励作用。因为这种评价缺少具体的指向,并且是浅层次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同时对孩子做人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同学学习有进步,我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有的同学我写上:“你的成绩一向很好,如果能帮助一下同桌的小华就更好了。”对个别同学我写上:“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我把作业本作为媒介,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评价的手段要多样
对孩子学习的评价,除了运用语言和文字外,更多的可以运用眼神、动作和情感的流露来表示。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些评价手段的运用会产生极好效果。上课时,有的孩子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我会冲他微笑,点一下头;有的同学搞小动作,我会适时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微微e摇头;有的同学板演又快又对,我常冲他竖一下大拇指;或是当他回座位从我身边走过时,摸一下他的头;有的孩子回答得好,我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句“好极了”;有时孩子回答问}非常有趣,引起笑声,我会和大家一起笑,这也是评价,是情感上的评价。
四、评价内容要有所突破
对学生的评价不要仅仅停留在对、错上,更要评价学生是怎么思考的,要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除了知识和能力之外,评价的内容还应该包括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好作风等。
一次上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并解释。一个同学站起来一下子就列出了两个算式:
3×2十4×2=14
(3十4)×2=14
我表扬他思维灵活,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他解释其算式时,他说:“左边第一排有3个,有两排,右边第一排有4个,有两排……”他解释之后,立刻有一个同学举手,对他刚才的发言提了点意见,认为“第一排有3个,有两排……”说法不够准确,应该将“第一排”换成“每排”。对这个同学的发言,我好好地表扬了一番。我不仅表扬他概念清楚,用词准确,我还表扬他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是一种极好的学习品质。我的表扬带来了同学们一阵情不自禁的掌声。我想这样的评价高层次地肯定了他的表现,也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五、要进行多层面的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要只限于“老师评学生”,我要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集中评定多元结合,这样做既发挥了学生、家长的自主性,又能进一步融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使教育教学受到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学生自评,一是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常规性的自我检测,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进行开放式的评价。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较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如,在考查“认识钟表”这一单元时,我提供多种测试形式供学生选择,还有的选择“找朋友”,有的选择“大家都来拨一拨”,有的选择“看谁反应快”,还有的选择“谁的生活更合理”等。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新型的课堂评价就像一根奇妙的杠杆,能使教与学互动起来。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多种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在评价过程中“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你有没有经历过学生因功利而争着表现自我的无奈?你有没有体会到课堂中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诱导,而学生懒得举手或索性不举手的尴尬?你有没有遇到过低年级课堂小手如林,中高年级举手却是凤毛麟角的痛楚?……是啊,一贯的呵斥会令许多创造的火苗熄灭,一声不太诚恳的评价会令许多智慧之星夭折。常言道:好话一句三冬暖。面对课堂这特殊的环境,面对活生生、有个性的学生,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识,教师将怎样去用准、用好评价这把尺子呢?我认为适宜的环境、良好的评价方式、恰当的评价方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把握评价时机,巧妙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教师缺乏激励方法和策略的引导,是造成批评现象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语不但应把握分寸,还应把握时机,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正确把握评价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度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同时得到启发,增强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奇特的想法等进行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可以使学生得到愉悦的体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持续不断努力学习。比如,在课前准备中,哪怕只点名表扬一位同学动手自理能力强,就会有很多同学马上准备好,混乱的局面马上改变;如果把眼光盯在某个表现差的学生身上,实行批评式评价,其他同学就无动于衷,认为反正又不是批评我,那就等着教师一个一个点名吧,学生会产生敌对情绪,以致影响整节课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评价不拖延。
二、诙谐幽默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乐趣。
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可见,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幽默感。幽默的教学语言,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幽默诙谐,这样才能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在平时课堂教学的语言使用中,老师不仅要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还需尽量使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有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在一节应用题的练习课上,其中有一道题的问题是:“这筐苹果有多重?”有个学生回答:“这筐苹果有50重。”教师没有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笑着问:”“你有多高?”“我身高大约120厘米。”“不,你身高大约120高。”“不能那么说!”这个学生有些着急了。通过教师机智巧妙的引导,在幽默的对话中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该怎样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和主体性问题的关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成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在传统学生评价实践中,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评价的任务,对评价结果只能也只能是全盘接受,毫无自可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学生兼评价主体和客体而存在,且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自身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唤起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通过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自我发展动力机制,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学生发展提高的根本动力。在学生评价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刻不容缓,我们要让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主动地学习,重视自己行为的转变和学习活动、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慢慢让学生在这种主体意识的支配下使自我评价变成自身的一种行为习惯。
二、激发进取意识,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由于受思维水平或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个体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最初进行自评的时候难以看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盲点”。这时,学生可以从伙伴对自己的评价中,通过多渠道获得的信息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防止因为经常被否定而产生消极情绪,或因为经常被表扬而导致盲目自大。在实施评价时,教师一定要适时调控,不但要使个体欣赏到自己的优点,更要让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促其认清努力的方向。如在教学“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我让学生尝试计算38x300,学生A是这样进行计算的:先用38乘以3得到积114,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最终得到38×300=11400。然后我们让其他伙伴讨论评价,同学B这样评价道:“他的计算方法简便,肯动脑子。”同学C也称赞他书写工整,我更肯定了他的算法,称他是班里的“数学王子”。从此,这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提高。但有些同学可能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还有点不服气,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以坦诚的心态虚心听取同伴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地开展一次学生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教学活动的总结,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生长点、导向和动力站。
三、通过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随着教学中平等互助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建立,课堂变得异彩纷呈。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维的撞击,产生了新的火花,有了新的收获,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说出优点和不足,互相取长补短,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会更全面深刻。如我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通过找20以内各个自然数的因数,让学生思考: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学生A:“个位上是3的数就是3的倍数。”学生B:“个位上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学生C:“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然后,组织他们相互评价。学生A:“24的个位上是4,但它是3的倍数,所以我不同意B的说法。”学生C:“我认为A说的也是错的,因为1 5是3的倍数,个位上不是3。”学生B:“我想了想,我和A说的都不正确,C说的对。”这样的交流互动、相互评价使得每个个体的思维在相互的评价中得以撞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必须承认,假如没有这种相互的“催化剂”,教师如果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将很难引导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