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14 09:33: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

篇1

关键词:

新医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研究

一、引言

新医改将工作重点安排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深化编制人事绩效制度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等各项配套改革。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要变革优化经济管理,加强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合理控制成本和支出,完善预算机制,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管理提出的挑战

(一)新医改下,相关补偿机制对医院经济管理的影响

随着以药养医机制的废除,公立医院改革的探索关键因素演变成经济补偿机制是否科学建立。从现今发展来看,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单一是限制公立医院长远发展的主要碍脚石。多数公立医院的资金运营来源是以医院服务收费为主导,对于社会资本引入和政府拨款只是辅助,这造成了公立医院既要创收又要保持公益性的矛盾。随着以往以药养医的传统机制废除,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有所变化,由财政补助收费形式、药品加成收费形式、医疗服务收费形式演变为现今的财政补助方面、医疗服务方面收费形式。基于补偿机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公立医院需要在保持自有的公益性质的基础上,适应经济市场的需求,也因此,公立医院的相关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尤为的重要。

(二)经济市场竞争中药品和相关医用材料的招标

在经济市场中,药品的药价和相关医用材料价格方面,采用的是采购两套体系,分别是零售最高限价、集中采购体系。这两套体系的运用会呈现药价加大、医用材料价虚低的现象,长远来说不利于医药产业、医用材料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集中采购体系中,我国政府在药品及医用材料公开招标过程中进行价格直接干预,不利于经济市场竞争力发展。除此之外,公立医院机构自行采购药品能体现法人对财产的独立使用权,但是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的集中采购招标形式,不利于落实医院法人独立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来说集中采购使得交易成本大大增加,后付费的结算模式很难实现经济市场的量价挂钩,使得市场准入程序变得流程繁琐,违背经济市场的竞争规律。

(三)成本管理不全面,监管制度不统一

全面的成本管理,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指成本计划、核算、分析评价、控制等内容。作为社会公益机构,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公立医院在经济市场中提升竞争力、达成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路径,可以为医院的节约化、可持续化长远发展打好地基建设。截止目前,公立医院多少存在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一是医院对成本管理认识度不足。对成本管理的不够重视或认识片面是常见的问题。只重视收入,忽视成本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医院对成本控制的教育度不足。大多公立医院没有建立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控制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甚至缺乏对医院全体员工的宣传教育;三是成本核算仅局限于以科室为单位的成本核算,发生的科室管理费用很少计入成本属于不完全成本核算;四是未及时开展医疗成本分析预算,导致盲目投资,造成经济风险;五是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使用传统核算方法管理固定资产,已经无法适应新医改的要求。也由于大多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方面管理不够严谨,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比如新采购的医疗专业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没有及时入账;比如已报废的医用设备仍在账面显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处理等等情况,使得医院的真正资产无法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浪费医院资源、资源分配不合理必然导致医疗设备无法达到最大化利用率,造成公立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缺乏完善绩效管理机制

由于对绩效管理方面的认识不足或片面,部分医院管理层在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变得流于形式。很多医务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结果认同度不高,一旦管理环节沟通交流力度不够,必会影响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管理制度的机械化、非人性化必会长期影响着医院运作经营情况。因此推行有效的激励绩效制度是必要的措施。一方面完善管理体系可以使得本管理制度符合新医改趋势,完成与实际接轨,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薪酬收入与绩效考核挂钩,对收入提高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职业发展方面和自尊情感方面都有促进及提升作用。

三、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拓展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寻找公立医院公益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在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需要先满足社会的公益性质,才能考虑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对于社会的公益性质,可以满足广大社会受众的医疗公共服务需求,对于经济效益,需要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多元化、投入回报机制建立的合理性来决定的。引入社会资本的良性引入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不发生冲突,因此,公立医院改革可以适当考虑社会资本的吸纳。医院的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只是服务对象的不同,都是以治病救人为最高宗旨。资金的引入关系到医院的正常运作。资金的充足情况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仅靠政府的补偿并不能满足公立医院的长远运营及发展需要。在引入社会资本前,公立医院需要做好降低成本的准备,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医院营利性组织及非营利性组织的监管力度,使得医院实现规范化制度管理。

(二)药价管理机制的明确建立和体系完善

首先来说,由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明确药价集体招投标机制。一般情况下由卫生、医保、物价、药监等政府部门,协同生产经营药品及医用材料的企业、病患者以及医院医生等相关方的利益代表组成,通过对药品和相关医用材料的定价规则讨论、协商,来保证患者和企业的最终申诉权、质询权。其次再说,药价的提升、医用材料价格的管理方面决策需要秉持透明、可预见管理原则,在制定相关价格时,需要对社会公开化研讨,比如对差率管制方面、零售最高限价方面、医保支付价方面研讨等等。为加强社会公众对药价解读,必要时行业标准医药成本应当承受社会公众的质询。最后,医院应优化收入结构,控制药占比,实行药品零库存,鼓励使用低价药,降低药品资金周转成本;降低耗材比,提高高值耗材准入门槛;切实提升自身医疗水平和职业操守,完善考评制度,严禁出现“大处方”。

(三)加强经费管理,完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

传统医院资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医改形势下长远发展需求。因此,应当将成本管理、核算管理两手抓,作为医院经营的重要管理手段。对于医院经费的使用,应当严格贯彻经费制度,确保医院经费费用达到规定范围,避免超出不可控现象。加强医院资金使用的最大化。加强医院设备等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制,使固定资产责任由科室落实到人,减少医院资产的不必要流失。加强对医院各科室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情况的审查并做好记录,做到资源合理分布,提升资源利用率。

(四)完善自身薪酬激励制度

目前,多数医院的绩效考核方案,基本以收支结余为主,受到改革的冲击会较大。所以绩效考核要尽快减少收支结余考核所占比例,若想调动医务工作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绩效考核应当将综合考量和岗位绩效结合考虑,使得工作量、服务质量可以全面体现。因此加强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绩效薪酬体系管理,推行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可以实现绩效机制的公平、公正原则。

四、结束语

针对新医改形势所带来的挑战,公立医院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面对。在保有自身公益服务性质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使得公立医院的建立具有现实性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光强.“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激励机制讨论[J].《大家健康》,2014年8月第8卷第16期323页

篇2

一、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形式下,对医院实行经济管理是医疗改革的一种体现,也正在尝试着改变我国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为当前公立医院在财政当中的拨款比较少,因此相关民营资本就逐渐渗入到医疗市场的竞争当中。另外,国家和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以及药品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下,给医院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在成本节约方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用有效的成本经济管理来降低医院的开销,增加医院的收入,以让医院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下,减少因为经济对医院产生的影响。另外,医院经济管理有利于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有效降低,在很多医院当中,存在成本核算管理的部门化倾向,这样成本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会有过少的体现。在完善的经济管理条件下,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已经在各个部门中有所体现,并且使医院全体人员参与的一种活动,坚持每人都从基本岗位做起,控制成本,完善环境的资本运营,以此实现医院经济的有效运转。

 

二、当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公立医院投入不足

 

目前,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方面:政府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入,而当前制约公立医院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政总体投入仍然不足。除此之外,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公立医院财政投入的“倒金字塔”问题严重,越到基层财政投入越显不足。而这对于本就因为资源禀赋较差而处于市场竞争弱势地位的基层医院而言,无疑会更进一步削弱和压缩它们的竞争能力和生存空间。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不科学,管控薄弱

 

由于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的性质,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于人力成本控制不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胡乱加塞临时工,造成有的科室人手不足、资源紧张;有的科室则人浮于事,不少员工无所事事。材料和设备成本控制不严,耗材、办公用品等管理不严,随意支取、浪费,办公电脑、空调等没有做到人走电断。有些员工将一些低值耗材如口罩、消毒液、手套等拿回家中,有的员工则利用职权之便带亲属免费做检查;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对药品以及医疗器材进行集中采购,竞争力不足;采购缺乏调研和计划,库存成本高企。

 

(三)公立医院管理机制混乱

 

当前,公立医院存在过度行政化的问题,行政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规模过于庞大,临床医务人员反而不足。内部管理僵化,缺乏创新进取意识,各部门之间推诿卸责,互相扯皮,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医务人员官僚思想浓厚,办事拖拉、死板,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较差,存在收受红包、辱骂病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影响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外部形象。另外,一些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控制中其制度不是很完善,对于财务活动也缺少相应的规范。风险管控薄弱,忽视对公立医院未来风险预测和分析,缺乏有效的风险辨识、分析、决策、监控、预警及管控应对机制,对公立医院的风险成本增加,对于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有些公立医院因为缺乏科学的风险决策机制,盲目借贷投资,导致医院债务高企,损害医院的长期发展和职工利益。

 

(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才匮乏

 

在公立医院具体的经济管理中其主要核心就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但是在很多医院,对于管理队伍的建设不是很充分,导致人才水平低,有的医院干脆就没有设置经济管理工作部门,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大多数医院认为经济管理就等同于财务管理,这就使得医院忽略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无形资产管理、服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经济管理工作的内容,这样就导致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同时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五)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在当前一些专门针对医院所开发的信息系统逐渐被有效应用,这些为患者的门诊、体检、住院等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如许多医院建立自己的网站并推出APP,人们可以在晚上挂号、预约专家,或者在网上预约体检,还可以根据自身选择体检的项目,这些都大大的方便了患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但是,许多医院缺乏对引进的信息平台的管理,并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平台之间的信息无法进行共享,造成信息化管理名存实亡,没有起到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作用,降低了医院的管理效率。

 

三、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医院经营管理理念

 

在医院实际的运行当中,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医院的经营理念也需要有效改变,医院不再是公众严重的为自己福利性代言的机构,并且一些“等待”“依靠”等经济管理理念也被多数医疗管理者所摒弃。因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强化,经济观念也不断地被强化,医疗设备等硬件条件的改善,让医院处于一个腾飞发展的状态之中。医院的经营管理向着经济效益与经济成本方向发展,这种意识在多数医疗工作者的心中和眼中已经深化,扎根。

 

(二)加强经费保障,加大公立医院财政预算投入

 

针对上述财政投资不足的问题,政府一定要加强对于公共卫生事业支出比例的提升,加强对于公立医院预算的投入,不断确保经费的保证,实现为公立医院的发展以及相关建设提供相关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当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卫生设施现状、疾病谱、社会医疗需求等,科学制订区域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并合理控制对卫生事业和公立医院的投入规模,按照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等确定相应的预算增长水平,保证公立医院预算投入不断提升。并且政府还需要解决在公立医院中产生的“倒金字塔”问题。按照新医改的目标和计划,未来基层医院将承担70%左右的医疗任务,因此财政投入必须向基层医院和一线医务人员倾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保障,不断充实基层医疗力量,解决基层医疗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改善基层医疗环境。

 

(三)控制医疗成本,增强核算意识

 

当前,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公立医院都相应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这样就在一定意义上使得医院的资金收入降低,对于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作为非营利性的国家单位,公立医院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社会和大众,其自身能力是有限的,为了能够实现公立医院发展的可持续性,只能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同时还需要医院能够有相应的资金收入。医疗改革往往会使得医疗收入降低,这就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我们自身加强思考和对观念的转变,之前是朝向收入进行效益的获得,现在是朝向成本以及运行管理获得效益。医院需要加强对于经济管理制度的不断建设,并对医疗的核算管理方式进行完善,全面实现医疗成本的控制。并且对医院的不必要支出进行削减,并且降低其他方面的支出,以此来减少医院资金的支出,确保医院的现金流能够充足和其效益保持稳定。并且还需要加强对于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利用相关措施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并且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以此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医院在进行医疗成本控制当中,需要列出对应相关科室以及医疗项目的相关费用支出的明细,以此实现成本的全面控制。公立医院在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以及有效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确保医疗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以此促进医院的有效发展。

 

(四)完善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

 

当前,在公立医院的发展中,加强对于医院的改革不但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市场的竞争,公立医院为了能够在当前医疗行业当中继续引领医疗行业的进步,就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改革。医院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相关管理机制进行完善。首先,医院需要加强经济管理的创新和改革,以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公立医院需要加强对于人员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在不断提升人员医疗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建设。再次,在现阶段医疗市场运行当中,医院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了解当前医疗需求以及患者的诉求,采用相关措施强化医院的特色以及优势。最后,强化医疗水平以及设备的应用和改进,全面有效地提升医院总体水平。

 

(五)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时展的要求,是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医院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应该以财务管理和医疗服务为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实现医院成本的管理,并有效提升医院的运行效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医院提供了一套快捷、高效的管理体系,医务人员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快速查询患者的诊断情况,住院情况,患者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挂号、预约专家门诊,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快速查询财务数据,对当前医院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解,实现医院管理的人性化以及合理化。同样,这也需要医院能够加强对于医院信息平台的有效维护以及更新,使得信息化平台能够持续长久地为医院服务。

 

四、结语

 

篇3

(一)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缺乏主动性、严谨性、科学性,执行预算存在随意性,影响到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

虽然部门预算实行多年,医院新的财务制度也有明确要求公立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医院出于本身原有的传统观念和体制,对预算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把预算管理仅仅当做是部分科室的事,没有将之提升到医院全局性管理的高度。把做预算当成是工作上“例行公事”,应付上级的差事。这样制订出来的所谓“预算”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在预算控制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预算管理者权力不明确、预算审批不严格、预算执行不认真、预算监督不力、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现象。如果不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哪怕一个看起来很微小的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造成经营管理上的严重失误,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不利于经济管理的顺利实施。

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核算,利用信息系统来采集、整理、分析数据是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医院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没有意识到全成本核算和网络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多数医院还缺少既懂经济和财务管理,又具有医疗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目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及网络设备跟不上要求,相关人员编配不够,工作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管理。另外,医院对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的关系处理不当,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管理的制度层面,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统一标准的量化考评,无法调动全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强化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目前,公立医院应利用新医改和新财务制度的实施的有利时机,改进管理手段,探索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利用数字化医院管理手段,借助企业管理思想,实行组织重建、流程再造,以建立科学化的经济管理体系,提高医院经济运行管理水平。[1]公立医院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与全院各科室的信息融合,实现医院的预算控制,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三者的有机统一,使经济管理手段与医院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和更加科学有效。

(一)加强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是做好医院经济管理的前提条件

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手段,医院要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事先必须编制详细的预算。这就需要在制定预算时要以前瞻性、严谨性为原则,执行过程要以科学性为基础,实现目标要以合理性为根本。做好预算编制和控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观念,争取全院职工参与,成立预算编制工作小组,建立严格的预算编制审核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医院要对各类资金高度统筹、合理安排。公立医院应根据医院自身定位、特点、目标、中长期发展计划、人力财力物力状况,在认真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可能发生的收支变化、国家政策影响、医疗市场的动态变化、各种医疗资源的调整更新、各科室各学科的发展趋势等等因素后,编制计划期内收支预算。预算的执行与调整要坚持预算严肃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要兼顾适当的灵活性。加强预算的分析与考核,是确保年度预算和中长期发展计划能否按时完成的重要因素,是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等各个控制环节工作的检验。

(二)实行全成本核算和经济运营数据分析,是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

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动力,[2]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为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公立医院要想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全成本核算体系,推动医院加强预算管理不断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在保障为公益的前提下,努力增强参与医疗市场竞争的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就是对医院整个经济运行中各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反映、监督、计划、控制的一种经济管理行为和方法。要根据医院实际,合理细化核算单元,全面界定成本项目,合理归集间接成本,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医疗机构的全成本核算管理是本着“谁受益谁承担成本”的原理,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都是“以病人为中心”,力求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成本核算管理,建立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如医院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单机成本核算,通过对消耗成本和工作量的测算,为大型设备的引进进行投资论证,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统一管理和调配仪器设备,避免因仪器的闲置和重复购置而导致资源浪费。建立经常性经济分析制度应成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准确把握医院经济发展规律,合理评价医疗服务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院收支情况、项目免费医疗消耗情况、职工医保和新农合收入、大型设备效益等进行经济分析。了解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提高资金运用的使用效率,为医院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卫生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经济管理培养大批懂管理、懂财铡⒍卫生和懂计算机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水平服务。

(三)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保障信息通畅,是加强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

篇4

经济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医院效益的重要方面,是医院领导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新医改和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医院发展迅速,管理也比较科学。公立医院只有加强经济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及信息化管理机制,才能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现状及意义

我国公立医院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医院的各项收费价格由国家物价部门根据政策制定,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实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产品”价值。目前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形式粗放,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高配置低效率的现象,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更不利于公立医院履行其公共职能。公立医院通过加强经济管理,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指导与监督,开展经济分析和经济核算,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医疗保健服务技术和经济效果,更好地完成以医疗为中心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各项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

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4月我国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和稳步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财政拨款改为项目拨款,把原来“拨款才做事”的方式变成“做事才拨款,做多少事拨多少款”的方式。使各大医院收入不稳定,部分医院还不同程度的出现利润减少和资金困难等问题。形势的发展迫使医院必须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否则,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然而在实际营运过程中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还存在诸多方面问题。

(一)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缺乏主动性、严谨性、科学性,执行预算存在随意性,影响到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

虽然部门预算实行多年,医院新的财务制度也有明确要求公立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医院出于本身原有的传统观念和体制,对预算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把预算管理仅仅当做是部分科室的事,没有将之提升到医院全局性管理的高度。把做预算当成是工作上“例行公事”,应付上级的差事。这样制订出来的所谓“预算”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在预算控制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预算管理者权力不明确、预算审批不严格、预算执行不认真、预算监督不力、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现象。如果不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哪怕一个看起来很微小的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造成经营管理上的严重失误,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不利于经济管理的顺利实施

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核算,利用信息系统来采集、整理、分析数据是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医院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没有意识到全成本核算和网络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多数医院还缺少既懂经济和财务管理,又具有医疗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目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及网络设备跟不上要求,相关人员编配不够,工作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管理。另外,医院对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的关系处理不当,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管理的制度层面,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统一标准的量化考评,无法调动全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强化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目前,公立医院应利用新医改和新财务制度的实施的有利时机,改进管理手段,探索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利用数字化医院管理手段,借助企业管理思想,实行组织重建、流程再造,以建立科学化的经济管理体系,提高医院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公立医院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与全院各科室的信息融合,实现医院的预算控制,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三者的有机统一,使经济管理手段与医院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和更加科学有效。

(一)加强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是做好医院经济管理的前提条件

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手段,医院要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事先必须编制详细的预算。这就需要在制定预算时要以前瞻性、严谨性为原则,执行过程要以科学性为基础,实现目标要以合理性为根本。做好预算编制和控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观念,争取全院职工参与,成立预算编制工作小组,建立严格的预算编制审核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医院要对各类资金高度统筹、合理安排。公立医院应根据医院自身定位、特点、目标、中长期发展计划、人力财力物力状况,在认真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可能发生的收支变化、国家政策影响、医疗市场的动态变化、各种医疗资源的调整更新、各科室各学科的发展趋势等等因素后,编制计划期内收支预算。预算的执行与调整要坚持预算严肃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要兼顾适当的灵活性。加强预算的分析与考核,是确保年度预算和中长期发展计划能否按时完成的重要因素,是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等各个控制环节工作的检验。

(二)实行全成本核算和经济运营数据分析,是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

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动力,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为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公立医院要想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全成本核算体系,推动医院加强预算管理不断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在保障为公益的前提下,努力增强参与医疗市场竞争的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就是对医院整个经济运行中各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反映、监督、计划、控制的一种经济管理行为和方法。要根据医院实际,合理细化核算单元,全面界定成本项目,合理归集间接成本,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医疗机构的全成本核算管理是本着“谁受益谁承担成本”的原理,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都是“以病人为中心”,力求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成本核算管理,建立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如医院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单机成本核算,通过对消耗成本和工作量的测算,为大型设备的引进进行投资论证,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统一管理和调配仪器设备,避免因仪器的闲置和重复购置而导致资源浪费。建立经常性经济分析制度应成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准确把握医院经济发展规律,合理评价医疗服务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院收支情况、项目免费医疗消耗情况、职工医保和新农合收入、大型设备效益等进行经济分析。了解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提高资金运用的使用效率,为医院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卫生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经济管理培养大批懂管理、懂财务、懂卫生和懂计算机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水平服务。

(三)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保障信息通畅,是加强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要的保障和手段。网络数据信息是经济管理的基础,全成本核算管理涉及的点多、线长、面广,收入成本数据采集点遍布医院各个角落,要做到“算准收入、算全成本、算实收益”。应完善医院信息网络平台,引进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各类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从源头上保证网络数据的全面、真实与准确。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经济流程的干扰,也减少了人工劳动可能出现的差错和漏洞,而且无论是从经济数据的采集还是统计分析的评价,其准确性都有明显的上升,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

篇5

(二)成本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成本管理是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强大的信息化生产力,实现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等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医院对医疗重视,但是对于经济管理重视程度却不足。医院的人才大多是医学院校毕业的专业型人才,懂经营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相关技术人才的缺乏仅仅是一方面的,医院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网络设备也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缺乏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一个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无法恰当处理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之间的关系,当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调动,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发展。

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现阶段,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断改革的医疗体制下,公立医院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正常运行,就必须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制,对医院实行科学化、数字化管理,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公立医院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与全院各科室的信息融合,实现医院的预算控制、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三者的有机统一,使经济管理手段与医院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和更加科学有效。

篇6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医院加强成本核算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医院科学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因此如何依靠医院成本核算系统,顺应医改的发展趋势,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实际,就笔者所在医院成本核算的运行情况来简要谈下几点看法:

一、当前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的内容有待完善

医院成本管理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物化成本、劳动成本和技术成本。然而,当前医院仅仅只是反映和考核了门诊量、出院人数和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等指标,而真正核心的指标,诸如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医护人员不同的技术含金量等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无疑会影响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发挥成本核算应有的作用。

(二)成本核算的范围不全面

医院的管理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对医院整体“节支”有着重大作用,但是,当前很多医院却对管理成本缺乏有效控制。目前医院的全成本核算没有对科室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等进行系统全面的核算,仅仅只是核算到科室这一层面,其目的也仅仅是用于分配科室绩效工资。

(三)成本核算的分摊方法不科学

面对日益增加的医疗间接成本,医院对于间接成本分摊方法的不科学性也日益凸显出来:目前,部分医院对科室间接成本,有的按科室人员比重进行分摊,有的按照科室房屋使用面积分摊,有的按照门诊量、出院人数和床位使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摊。这些分摊方法过于简单,仅仅只是凭借医院管理者的主观经验去判断选择分摊方法,也不够客观精确。

(四)成本核算的结果应用受限

我国大部分医院为公立医院,受体制、历史原因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并最终影响成本费用信息使用价值受限。另一方面,当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并未在事前和事中阶段起到控制作用,成本核算工作也仅仅停留在对医院各项经营数据的统计阶段,并不能为领导做出科学可行的经营决策而提供数据支持。

二、我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的效果

我院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启动医院成本核算项目,在历经各地调研、流程梳理、数据提取、系统上线、后期调试等五个阶段后全面启动《医院成本核算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软件(CBCS)》。这一全成本核算系统,客观地反映了医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本情况,为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高科技平台,为医院的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医院服务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后,医院相关经营管理者均有权限进入系统,根据需要实时动态了解医院各个环节的效率,科主任也积极主动地通过系统及时了解科室经营情况,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病人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二)医院运营效率得到提高

医院各科室之间提供服务的,我们采取了内部有偿服务方式,实行内部结算价格;部分科室共同完成同一医疗服务的,实行科室之间收入分成,从而提高了全院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例如,:临床科室按内部服务价格来承担被服部和维修部等提供服务的成本;体检中心和一些医技科室按比例进行收入分成;医院合并收费室和挂号室,人员共用,使其一体化,既节约人力成本,又有效利用了房屋使用面积。同时,医院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根据各个科室的资源使用情况,全面整合医院的各项资源,如床位、大型设备、人力等各项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资源的利用率。

(三)医院运营成本得到控制

医院在实行全成本核算工作前,部分科室科主任、护士长都只注重科室创收,往往不关注科室成本,增收而不节支,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而在实施科室全成本核算,并依据核算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后,科室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主动查漏补缺,各项科室开支都精打细算。如:有的科室主动了解设备、耗材的价格,将信息反馈给医学装备部,择优选择厂家,降低采购成本;医院脑科综合大楼搬迁时,很多科室都主动提出不购买新固定资产,在不影响治疗效果和检查效果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原固定资产,以节约科室成本。

三、医院按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构建的探讨

虽然我院科室成本核算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我国新医改的逐步推行,仅对院级、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其精细程度还不足以满足政府部门定价、医保总额预付和医院决策所需的信息,按病种付费是大势所趋。对于临床科室,其病种成本主要是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对于医技科室,则主要是医技服务项目成本的核算[1]。

由于医疗服务项目不同于其他事项,若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会造成医疗服务行为的实际耗费与其医疗服务项目的分配之前不配比。而工业企业中的作业成本法则会避免问题,它能够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通过选择各种个性化的作业动因,找到合适的间接成本分摊原则,从而能较好地完成医院成本核算中间接成本分摊工作。

就大多数医院目前的现状而言,其成本体系尚未完善,医疗项目种类复杂,数量繁多,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推行可以先选择部分科室试点的方式,依其推行情况,再逐步推广到更多的医疗科室。试点的科室应该为在医院业务地位重要、成本控制的潜力较大、医疗服务内容较为清楚明晰、并且发生的各项成本支出能够准确量化的科室。

参考文献:

[1]刘力宏.公立医院综合效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视角.财会通讯,2015-04-20.

篇7

1.2对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非常缺乏。在我国当前的医院中有一部分医院意识到了经济管理对医院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也了解经济管理影响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竞争,同时也有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想法。但是在医院的很多医务人员和领导都是医学专家出身,对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当欠缺。这就使得经济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都不可能在医院得到良好的运用,经济管理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所以现阶段在医院存在着很多的呆帐、坏帐,所有这些现象的产生基本上都是由于医院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非常缺乏,采取内部宽松的经济管理纪律、不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等引起的。

1.3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相当滞后。很多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采用仍然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方式,医院的有限的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很难使医院在投入较少资源的情况下得到较多的经济收益。

1.4对经济管理的理解方面存在着误区。当前很多医院的领导片面的认为经济管理就是要赚钱,因此,他们就只重视一时的经济收入、业务总量等问题,但是却忽视了随之而来提高的医疗成本。甚至有些时候会导致医疗机构的收入提高但是结余却下降的局面,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1.5由于大部分的医院属于公立医院,所以存在计划福利性比例较高,国家经济计划与政府拨款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导致医院普遍存在投入支出不计成本的现象。医院的财务始终处于低水平管理的局面,财务管理手段与方法较为落后。财务管理人员甚至普遍的轻视经济管理,风险意识淡薄。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医院的经济审核制度以及防风险预案等制度都相对薄弱,缺乏建立完整的经济风险的评估、预防、响应、问责等机制,造成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特别是部分医院还蔓延一种“超前消费”的错误思想,这样经过长时间混乱的经济管理模式的循环,使得医院的财政收支严重失衡,面临多方面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医院的经济管理人员要学习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对医院的发展要求,开拓医院的融资渠道、合理降低医院的成本、最大限度的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提升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措施:

2.1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经济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医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违法乱纪等现象的发生。所以在医院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加强与调动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以此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医院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参与经济管理人员业绩进行合理有效的考查与评价,并且按照其工作的业绩进行分明的赏罚制度。对在经济管理工作处表现较突出的人员通过奖金、人员调动等手段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不能够承担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要进行通报批评或者调离岗位等处理。这样才能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不断学习的动力。

2.2加强医院财务的统一管理,完善经济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

医院的财务特点是统一管理与核算,所以医院要清晰财务的收入与支出项目。将医疗、药品、国家补助、其他资助等各项收入以及药品、人员管理等支出进行整体核算。并且要加强医院的经济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实现对医疗、药品等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在此方面医院可以充分借鉴企业成功的经济活动审计方法,对医院的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的决策、管理等方面进行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观察与评估。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风险与经济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能够达到将发现医院的财务风险意识贯穿到成本核算以及各项支出等经济活动当中。主要的经济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有以下几点:

(1)先对医院内部所有部门提供的医疗、药品开支、补助等经济资料进行核对审查。进行资料的阅读、检查、分析、评估等工作以确定经济审计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其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固有风险的评估。

(2)对医院从事的诸如医疗仪器、药品购买等经济活动的重要或者有问题的资料来源做出详尽的调查,与此同时对资料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责任人或责任部门。

(3)对医院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做出初步的风险评估。完善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方式,并且评估的内容要包含决策是否合理、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帐目是否清楚、职责分工是否明确等内容。

(4)对评估后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拟定经济内部审计下一步方案,并收集违法违规等支持审计结果的一切可靠证据。

(5)在以上工作完成后,草拟审计结论报告。

2.3实行药品价格公布制度

医院需要严格的遵守国家药品价格制度对药品进行合理的定价,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媒体等公开方式向社会公布药品的统一定价以及市场销售的规定价格,规范各个医疗机构对药品批发或零售的价格。避免出现乱收费等不合理现象,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环境健康化、合理化。

篇8

“总会计师”的提法源自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是一个既对国家负责,又对厂长(经理)负责的职位。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国企业一般都是在“对总经理负责”这一含义上定位总会计师的职责。财政部于1996年6月17日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第九条明确规定:“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总会计师。”1998年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医院财务制度》中也要求“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

2003年,陕西省财政厅、卫生厅进行财务大检查时要求300张床位、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医疗单位必须设立总会计师。在此前提下,我院当年便建立了总会计师制度。

1. 设立总会计师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民生、保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形成,医院的经济管理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从对外树立形象上讲,医院能否为患者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服务,关系到医院生存与发展。从对内运营管理上讲,医院经济日趋广泛、频繁,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在经济核算,组织、调配资金等方面要求逐步提高,这些因素均使得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而许多医院“重投资、轻治理、轻核算”所导致的医院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在经济资源的筹措、投资、融资和经济管理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加快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尤其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作为自主管理和运行的独立法人,自主调配资金越来越多,更是迫切需要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完善。杭州市的医疗卫生单位为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实行的“总会计师委派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 现行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早有规定,但距今为止,依然有很多医院并未设置总会计师职位,这种情况在大城市的很多三级医院以及地、市和县级医院普遍存在,尽管这些医院中很多医院的国有资产已达到上亿元。其中,主要原因是一些政府部门以及医院院长对总会计师的职责认知还不到位,认为总会计师所做的工作与会计主管工作类似,因此医院不必设立总会计师。其实,这是对现代医院管理中总会计师工作的误解。我国目前所实行的总会计师体制是参照了发达国家的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首席财务官)模式,是根据我国具体经济环境和体制,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所推行的一种企业管理制度。

国际财务总裁联合会主席康奇塔女士曾介绍说:外国对CFO的知识结构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财务与会计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而且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与经验,还要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对于目前各医院的总会计师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经济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是医院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今,医院的各项业务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最早便是围绕收费环节展开,可见,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密不可分。信息化贯穿于医院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从最早的会计电算化,到现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HRP实施,从后勤保障到行政管理,从门诊到住院,无一不证明,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与时俱进,使得当前医院的管理工作高效、快捷、安全。据统计,医院管理所需的信息有70%是由财务部门提供的,由此看来,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便显得尤为重要。

1. 融入HRP理念

医院的经济管理目标是不断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进行具体分析,向领导反映以供决策之需。而当今时代,一所医院的财务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医院的经营决策,也决定了医院是否能够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HRP(医院资源计划系统)是医院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引入ERP的成功管理思想和技术,整合医院已有信息资源,融合财务流、业务流等信息,创建出的一套支持医院整体运行管理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由于涉及一系列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国内外的大公司都看准了这块市场,包括微软、IBM和用友、方正等软硬件服务商已经纷纷大手笔地开始在这一领域的布局。

2.医院财务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1)如同现代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一样,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财务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在确保医院获得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做到及时反馈信息,尽可能早地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问题,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和人、财、物的浪费。

(2)实现医院财务帐务、报表、分析的信息化。医院作为专业机构,业务数据复杂,不同的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需探索适应各自医院工作特点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机制。全面高效地建立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点,把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并渗透到卫生服务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中的各个环节,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3)财务信息化是实现医院财务、业务集成的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化立足财务管理,是从医院业务出发的考虑问题的新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人员要逐步改变过去拖沓冗长的多数以纸质记录为主的工作流程,尽可能的通过信息化实现业务目标。也只有上行下效,管理人员以身作则,才能使信息化在财务部门尽快地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应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院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建设,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4)财务信息化管理贯通财务与业务之间的流程,要面向业务服务。医院财务管理理论上将向开放化、技术化、专门化的方向发展。医院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服务数量与质量变动分析、医疗业务运行分析、医药费用控制分析,收支结余分析等。医院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偿债能力分析方面和营运能力分析等。这些都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必须围绕医院业务进行。

总之,医院要把握时代节奏,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反映医院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资流,从而改变以前的资金流信息滞后于业务流信息的状况,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医院决策能力和竞争能力。以上作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总结中的一点浅见,希望各位读者朋友指正。

(王晓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总会计师,财务科长兼信息科长。)

新闻链接

篇9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我们应该加大力度调整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其中经济管理的问题一直都很重要,它对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公立医院应该将加强经济管理落实到具体的方面,本文对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问题梳理及组织架构选择做了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对医院的经济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一、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涉及范围广泛

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涉及到了医院在日常运营中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包括预算经济控制、药品经济管理和医院财务管理这三个方面,这些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进行管理。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的政策发生了多次改变,从近年来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公立医院的收入、支出、预算控制及其对非流动的负债的限制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二)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当前我国的医疗经济管理模式较之中大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仍有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医院没有专门设立经济管理的部门,几乎都是财务部门尽着经济管理的义务,且管理的方法也局限于在传统数据核算的基础上,缺少专业的经济管理的人手,导致给医院带来财政危机,造成服务越多样,亏损越厉害的局面。

(三)资金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条件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也迅速崛起,这样也导致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有的医院就不得不选择采购大量的医疗器械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但是盲目地采购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且不一定能够使医院在市场上占据有利的地位,缺乏资金风险意识容易降低经济管理所带来的成效,导致医院经济效益的亏损。

(四)预算控制缺乏管理

实施好预算控制是实施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对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医院正常运营的每个项目都需要仔细地调查和分析,做好每一道程序上的把关,确保做出合理的预算。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将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实现经济的最大效益化。

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组织架构选择

(一)优化经济管理模式

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优化经济管理模式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上层领导要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监督,避免违背法律,违背道德的现象出现。要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此来提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真度,和减少犯错误的几率。并且要完善有效的激励和晋升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经济管理工作效率。而对于违法的行为,要做出合理的惩罚。

(二)完善经济管理队伍

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普遍缺乏相关的经济管理方面的技术性人才,这严重阻碍了其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所以在选择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组织架构的时候需要考虑招聘实用型人才。大型的公立医院需要组织架构总会计师这一制度,在总会计师的带领下,提高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对于医院的收入和支出、工作人员的薪酬、设备的更新、药品的费用都做详细的统计和分析,拒绝疏漏任何一处细节,从而保证医院的顺利运营。

(三)开展培训增强素质

人生的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对于新注入公立医院的管理部门的新鲜血液,要有建立专业的培训部门来加强对其专业知识的培训,架构培训制度,完善考核标准,提高风险意识,增强专业素质。工作成员之间也要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学习对方的优点,改正自身的不足。

(四)吸引多部门参与管理

公立医院作为一个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其经济管理涉及到医院运行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吸引其他部门的参与,形成多部门参与经济管理的机制。 并且提供思想上、行为上、物质上有利的支持,帮助经济管理部门做出合理的决策。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我们已经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在新医改的促进作用下,经济管理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要正确地认识到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解决,组织架构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其有利于公立医院的生存及发展,更好地适应群众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日益增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宁,张宗久,范晶等.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问题梳理及组织架构选择[J].中国医院,2013,(8):17-20

篇10

近几年医院在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相关数据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公里医院中存在资源浪费、经济性与公益性失调的问题,这不仅会给公里医院的健康发展带来影响,甚至会影响公里医院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了确保公立医院能够持续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对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很有必要。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简介

成本效益分析法通过对项目进行科学的比较,能够得到可获得整体效益与投入成本的数据,能够对项目价值评估,将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在经济管理中,能够实现小成本投入,最大化收入效益的效果。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一是明确项目成本;二是确定项目能够节约的成本以及能够获得的额外费用;三是制作可获得效益与预期成本相应的报表;四是对该项目的收益、成本进行量化、评估。

二、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能够对各专科运行情况掌握

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对各专科的效益、成本进行核算,进而管理层人员能够通过核算所得到的数据对专科指标进行及时、全面的掌握,了解医院实际的运行状况。并可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状况的管理规划,进而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公立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能够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公立医院中的经济管理半酣了经济活动的分析与评价、医疗服务、医院利用信息以及财务管理等等,为了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注意经济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很有必要。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对经济活动的成本进行科学的计算,合理的控制,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因此在公立医院中实施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社会效益、经济成本综合考虑

公立医院中存在部分难以用金钱进行衡量的隐性效益,进行成本分析时可以对该部分隐性效益赋予权重,应用间接的形式表达。社会效益是医院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并且医院必须保持对项目分析的客观性、全面性。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对医院的经济成本、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增加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医院保障制度。

(二)成本控制,医疗资源利用充分

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的目的之一,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促进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国在扩大公立医院与发展私营医院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根据我国国情,由于人口较多,为了确保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必须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成本控制是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应加强对成本的核算、分析,促进公立医院的长远、健康发展。根据相关医院效益评价研究,选择公立医院16项效益评价指标,为了对这16项指标进行论证是否合理,本次研究共发放了100份医院数据问卷调查,调查的人员包含医生、药剂师、管理人眼以及护师等,共收回有效问卷697份,应用SPSS软件因子分析法确定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应用少数几个因子对多指标或者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描述。首先应对数据进行表述性统计,本组所有指标中均值最高的三项分别为平均每位医生的出院人次数、病床使用率以及社会评议良好率。其次对原有变量因子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应用巴特利特球度与KMO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为1909.596,相应概率接近与0,结果认为单位阵与相关系数矩阵存在显著差异。最后进行因子的命名解释,本研究应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并按第一因子载荷进行输出,

(三)经营数据监控与反馈

管理部分应对各项收支数据进行核算、分析,对异动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反映医院的实际运行状况与经济运行能力,及时的向医院管理人员进行反馈,促进开源节流工作的同时,让支出得到有效的补偿。

(四)注重社会效益

公立医院担负社会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应始终坚持、维护公益性质。公立医院不能将医疗经营性收入与”以药养医”作为大比重收入,如果公立医院将医疗经营性收入作为生存发展的空间,就不能体现自身公益性。由于公立医院公益性与政府投入以及使用效益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在投入水平方面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公立程度有影响巨大。

作者:张健 单位: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篇11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医院建设的主要内容。《经济法》要求规范经济行为,保证经济资料准确、真实,提高经济信息工作质量。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但从目前现状来看,经济管理信息失真、经济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具体到医院行业来说,公立医院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管理职业道德水准下降。加强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全面提升经济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刻不容缓。

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多数人员能坚持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但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经济管理人员道德意识淡薄,缺乏钻研精神

由于自身道德水平差异,不熟悉法律、法规,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一方面不注意加强经济管理法规的学习,就谈不上遵纪守法,更谈不上依法办事;另一方面,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对经济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准则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导致经济管理核算主观随意性较大,经济管理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不能为医院决策者提供所需的、真实的、客观的经济信息。

2、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经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由于接受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文化层次不同,来自家庭、社会的教育不同,导致自身修养的不同,造成经济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也不同,从而影响经济管理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经济管理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或专业培训,就会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满足于现状,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最终导致业务知识贫乏,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

3、 医院领导对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不够重视

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医疗经济管理工作的主体,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医疗经济制度,树立医院安全、诚实、可信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经济管理人员不重视职业道德建设,丧失了最基本的法制和道德观念,伪造、变更、隐匿、毁损经济管理资料,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些经济管理人员违背准则,弄虚作假,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经济管理人员凭证;还有的经济管理人员屈从于单位领导的压力,违背现有的法律法规、提供虚假经济信息资料,致使经济管理人员弄虚作假、丧失应有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及对策

1、提高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各项新制度、新准则以及各种先进的经营理念不断推出和创新,医院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但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行业的现状分析,虽然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但职业道德现状并没有根本好转,如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技术职称和业务水平普遍较低。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对财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经济管理工作一项长期性重要任务。

2、建立单位内部财务审计制度,对经济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聘任制和轮换制

根据《经济法》、相关财经制度和纪律的要求,在上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小组,定期对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和财经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特别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变更时,要对其在任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对于有违法乱纪的财务人员和医院领导,纪检部门应给与严肃的处罚。同时,对医院的财务人员实行岗位轮换制度,防止同一个岗位经济管理人员由于长期担任一个职位而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同时,可以激励不同岗位的经济管理人员不断的进取,也可以加强经济管理人员对医院经济管理业务的全面的了解,提高经济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对于经济管理人员的使用可采用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从而加强经济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3、进行《经济法》知识再教育,使经济管理从业人员深入掌握经济管理岗位的要求和职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经济法》新的知识和内涵,加强对《经济法》知识的学习,是加强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根本途径。通过学习,使经济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诚信观念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修养是提高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由于我们国家目前逐渐加大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的发展的越加迅猛。与此同时,许多公立医院的运行管理却出现了经济性和公益性失调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公立医院的运行能够有序进行,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让现在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的强度。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梗概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决策性方式,这种方法利用可获得的整体效益及科学比较项目的投入成本,进一步对工作项目的实现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估。一般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的经济管理工作都运用了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用最少的投入成本换取最多的收入效益。效益分析法在公共事业单位评估社会效益的时候也多有使用,项目的效益及成本在评估时也能够清晰的被量化和体现出来。在财务管理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详细方法为:第一,确定项目的成本;第二,明确该项目能够获取的额外收益和项目实行时能够节省的成本费用;第三,将可获得的收入效益和预期的投入成本的比较制定成表格[1];第四,量化及评估处理项目的收益和成本。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运用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公立医院全面把握各个科室的实际运行状况

公立医院可在科学核算各个科室的效益及成本时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同时医院的管理层也能够凭借此方法完整掌握各个科室的运行指标和数据,进一步掌握医院各个科室的详细的实际运行状况。利用这些运行数据指标开展更加深层次的探究,为医院的管理和发展做出科学决策,从而使得医院的管理水准得到大大的提升,将可持续、健康的发展立足于完善医院管理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

2.合理控制医院的医疗成本

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主要体现在评价及分析经济活动、医疗服务、财务管理和提供资源利用的信息上。其主要积极意义表现为提升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增强经济运行管理的水准。在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融入成本效益分析法,不仅仅能够促进资源的充分及合理的使用,还能够减少医院各种经济活动的投入成本,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浪费的情况。所以在公立医院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合理控制医疗成本,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

三、如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1.综合考虑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成本

虽然在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项目当中包括了部分很难使用金额来考量的隐形效益,但是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可以用间接的方法表现,例如在对这类效益进行评估时给其附加某些权重。指标设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工作质量、效率和病人满意度。医院的工作方向以这为标准时,最需要重视的考虑因素就是社会效益,医院的经营项目在进行结果分析时也会更加客观、更加完整[2]。所以,公立医院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时候,应该综合考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成本,与此同时政府的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强度,构建一整套完整的医疗保障体制。

2.加大控制医疗成本的关注力度,以保证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我们国家的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关注的重点工作应该是控制医疗成本,这也就需要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在成本效益的分析和核算工作方面得到加强,随时监督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对投入成本的严密管控,在有限的收入能够填补成本的范围内,使得公立医院的发展长远且健康。

3.对医院经营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反映给医院的管理层

运用经济成本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些指标全程检测、跟踪并且反映医院整体和员工个人的绩效,进一步督促员工们逐步的反思并改正自身的不足行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医院运行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准,从而推动实现医院的战略发展的目标。

4.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强对社会效益的重视

如果公立医院谋求生存发展的空间的方式只是单单的依赖于经营性的收入,这样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很难得到充分的重视[3]。在这种情形下,医院的管理就会自然而然的按照经营性资产的套路,继而医院的公益性的实现就会变得尤为艰难。因为政府的投入和使用效益直接决定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所以对于公立医院来讲,政府的投入水平对医院的公益性的实现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之中融入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对控制医院的医疗成本起到积极作用,充分体现公共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活动不仅能够加强医院每个部门对医疗成本的控制力度,充分提升医院医疗业务的效率,而且在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活动的同时将社会效益一并考虑,能够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得到保证,也让人民群众的卫生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