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结构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14 09:33: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报表结构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报表结构分析

篇1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模式(Model)最初从物质形态领域形成,后移植到认识形态领域,目前已逐渐转变为一种方法体系、范式体系和结构体系(翟亚军,2011)。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 Joyce)和威尔(M. Weil)等人于1972年提出,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教学模式应是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要素与教学结构的教学活动总和(高坤华等,2014)。国内学者关于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的观点如表1所示。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活动的范式和计划,其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置比较

如表2所示,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性质为专业课,其学分数为2或3。

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比较

笔者对几所高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比较,具体见表3。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与最终境地。如表3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等;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企业价值评估等。

四、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比较

教学内容除传统的课本教材之外,应有经典专著和参考教材、文献资料作为补充,还应包括学科前沿、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科研成果等。这些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必须进行系统重构(高坤华等,2014)。

目前,以下几所高校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上海财经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基本原理及基本报表;财务分析的基本内涵;财务分析的方法;流动性及风险评价;经营效率评价;盈利性评价;成长性评价;现金流量状况评价;综合分析。(2)东北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分析与预测分析;企业价值评估。(3)南京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构成;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扩展和综合运用。(4)首都经贸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基于价值评估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损益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非财务信息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风险分析;盈余特征、盈余质量与盈余预测;盈余操纵分析;盈余预测;基于盈余预测的价值评估与投资决策。(5)江西财经大学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概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6)南京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7)南京审计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融资活动分析;投资活动分析;经营活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分析;信用分析;前景分析与估值;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综合案例。(8)上海金融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上市公司特定指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会计操纵与财务预警分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通过以上汇总可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如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涵义和目的、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与方法等;二是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如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三是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如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四是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五、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比较

如表4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六、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比较

如表5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为主。

七、研究结论

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其教学目标在于: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和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参考文献:

[1]高坤华,余江明,段安平,雷磊,李新潮.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

[2]乔伊斯,威尔.丁证霖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3]宋夏云.本科会计学《会计前沿》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

[4]万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1).

篇2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194-02

现行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是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环境下的,分析的主要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是关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四类。

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资本、土地和劳动等自然稀缺资源是企业生产的首要要素,企业发展追求规模经济、低成本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将累计资本不断投入到新厂房、新设备和土地等固定资产上。

现在的是知识经济时代,跟工业经济时代相比,企业价值创造所依赖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基础上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主要因素的经济。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规模经济和要素质量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两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贡献率远远大于物质资本。如美国1900年到1975年间,物质资产收入份额已由约45%下降到20%,而劳动力收入份额已由约55%上升到80%左右,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经济环境发生了改变,非财务指标评估、人力资源评估等已经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必然趋势,企业价值评估的框架也发生了改变。

显然,基于传统经济条件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

1 传统的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始终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财务报表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各种资产的价值数据、企业整体资产的收益能力资料、企业权益资本的未来现金流量能力等重要资料。可以说,财务会计数据越准确,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越准确。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财务报表体系日臻完善,形成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主体,会计报表附注为补充,反映企业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的企业财务三大报表体系。

传统的财务报表是在传统工业经济环境中形成的,以财物为中心,是建立在财务保值增值的基础上的,适应了传统经济环境中对企业价值评价的需要。现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资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传统财务报表在满足评估企业价值的需要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了。

在知识经济下,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以货币为载体所反映的企业财务信息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决策者的要求,作为决策者不仅要求看到企业现实的盈利、营运方面的资料,更希望能得到反映企业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竞争力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相关性的偏好各不相同,因此,披露企业的经营环境、发展潜力及对未来预测的非货币性信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现行财务报表所采用的货币计量却忽略了非财务信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 财务报表的改进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在人力资源的披露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从计量属性、财务报表结构、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

2.1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

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入力资源会计信息,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准确地分析“人、财、物”三大资源的投资比例和投资效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总资产中人力资源与财务资产的比例,更准确的把握企业的价值。

会计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的内涵是指具有高层次的管理才能和特殊技能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以这些人为主,在合理的组织结构中的人的集合所具有的组合的知识和能力(图1)。

(1)人力资源的确认。

会计的确认,实际上是指会计要素的确认,是将有关经济事项归为何种生产要素的问题。人力资源的确认是其会计计量的基础。

目前理论界在有关人力资源应确认为什么样的资产的问题存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将人力资源确认为“长期投资”,另一种观点是将人力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

(2)人力资源的计量。

1)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

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方法有多种:

①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用职工未来工资报酬的现值作为人力资源的补偿价值。这种方法计算简便,数据可靠性性强,可用于群体价值的计量。

②商誉评价法。

商誉评价法是将企业商誉评价的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属于产出法中根据劳动者以前所创造的部分价值来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

③经济增加值法。

经济价值法是“将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群体在未来特定时期内所实现的收益的预测值中按人力资源投资率计算出的属于人力资源投资部分的现值作为该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群体的人力资源的剩余价值”。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源投资包括在未来特定时期内企业为了获得人力资源以及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所发生的投资(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也包括企业在运用人力资源使用权时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使用成本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人力资源价值货币计量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计量方法,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企业员工在未来特定时期的人力资源补偿价值和人力资源剩余价值的计量来相对完整、准确地反映人力资源价值的信息,计量方法的选择应该为这个目的服务。

2)人力资源的非货币计量。

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一般是利用人力资源技能信息库存资料信息进行人力资源价值技术指标的统计分析和评价,再对人力资源价值的主观自我评价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人力资源价值的客观评价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利用这些综合信息得出人力资源的某一个体的价值或某一群体的价值的非货币性数据的综合结论。根据上述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非货币性计量的程序,可以将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分为人力资源价值技能信息库法、人力资源价值技术指标统计分析法、人力资源价值主观期望效用评议法和人力资源价值客观实际效用评议法等。

(3)人力资源会计对传统财务报表的影响。

1)对传统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使传统报表的资产类科目中增加了“人力资产”、“人力投资”和“人力资源成本”三个科目,这三个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可合并反映于“人力资产”项目中。由于“人力资产”是不同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新型资产,故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单独列示于这两种资产中间,则会计主体的资产总额=流动资产+人力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人力资本”科目应归属于传统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单独反映为“人力资本”,则所有者权益总额=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人力资本+未分配利润。

2)对资产减值明细表的影响。

为了反映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我们在对人力资源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对人力资源也计提了减值准备,所以应在本报表中列示。

3)对传统利润表的影响。

利润表是反映会计主体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会计主体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人力资源会计的费用类科目“人力费用”,在传统的损益表中人力费用包含在管理费用中,不单独列示。为了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使会计主体的管理者更加明确的了解,本会计年度中主体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应在包含有人力资源会计的利润表中,在管理费用下增加人力费用作为对业务利润的减项。

2.2 其他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1)非财务信息的种类。

非财务信息涉及面广,内容繁杂,除了对财务报表的基本解释性内容外,大体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背景信息。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企业经营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以及主要竞争对手、有关股东、主要管理者的信息;二是企业经营活动和资产的范围与内容;三是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通过对其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经营战略做出说明,以便于信息用户对这些战略是否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相适应做出恰当判断和评价。

2)经营业绩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①经营活动指标,如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退货与积压情况;②成本指标,如员工数量、平均工资、原材料消耗数量与价格;③关键经营业务指标,如开发新产品或服务;④关键资源数量与质量指标,如关键资产的平均使用期、人力资源的素质与结构;⑤其它指标,如投入产出率、生产工艺改进与技术革新指标、与供货商的关系指标。

(2)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难点。

非财务信息虽然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披露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非财务信息涉及面广,收集数据有一定的困难,如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指标很难准确及时取得,有些信息即使取得,也违背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也不愿意提供这些信息。另外,非财务信息披露也可能泄露企业秘密。披露的越少,越有利于企业保密,但对投资者而言却起不到应有的投资参考作用;披露的越多,对投资者而言,越有利于其进行投资决策,而对企业而言,则可能会泄露其经营信息、投资项目等有关企业秘密。

(3)规范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所以需要积极鼓励并规范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证券监管部门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当鼓励企业自愿披露非财务信息,并制定有关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明确非财务信息的质量标准,对某些信息应运用什么样的方式,通过哪些指标来评价说明提供相应的指南,使企业在提供非财务信息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同时非财务信息也应进行审查验证,而且,审查验证任务的承担者也要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以便使提供的非财务信息具有鉴证作用,确保其客观性和公允性,降低用户的信息风险。此外,应加强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规定相应的反欺诈条款及必要的法律责任,对恶意利用非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的企业应当加以处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篇3

一、财务预警机制概述

若将企业比作一架飞机,那么,具有捕捉信息、预测、判断、发出征兆、跟踪、预防、控制及辅助决策、提供借鉴等功能的财务预警,就是此飞机上的雷达,它的作用就是对企业生产和运营中所遇到的各类风险(内部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企业赊销;外部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企业经营)做出早期预测和预警,以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那么何谓财务预警机制? 具有预测性、预防性、参照性等特点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既是盘活企业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二、警兆识别

(一)外部风险

行业之间的竞争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其竞争程度越高,财务风险越大。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是另一个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产品价格的变动和原料价格的上涨。

(二)经营风险

1、销售的非预期下跌。销售量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

2、交易记录恶化。

3、管理层人员、董事或财会人员突然或连续变更。如美国安然公司在危机爆发之前的4~5 个月就相继出现总裁、财务总监辞职的现象。

(三)投资风险

1、过度大规模扩张。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同时涉足许多不同领域,可能使企业因负担过重,支付能力下降而破产。一旦扩张业务发展过程中企业未进行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很可能会发生周转资金不足的现象。

2、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且长期未作处理。这表明资产呆滞,营运能力下降,账面资产和利润被虚夸,这是财务出现破产风险的征兆。

3、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并且未作处理。这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虚列,投资收益被虚夸。

(四)筹资风险

1、资不抵债。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企业面临着被清算偿债或进行重组的威胁,很可能要折价变卖资产或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会计报表上的计价标准可能不再使用。

2、过度依赖短期借款。这时企业极易出现筹资受阻,周转不灵,进而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或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

3、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企业偿债能力低下,要么是债台高筑,负债压力大。

三、财务预警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时,企业可以从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结构两方面进行预警:

(一)财务指标预警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一般来说财务危机征兆的表现有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小于1、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流动比率降到150%以下、存货周转率大幅度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

1、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负债的额度和期限必须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否则可能加大企业还债负担,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很多上市公司因财务负担过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危机。对于债权人(投资者)来讲,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至关重要。从现金流角度去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可靠。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流动负债。该指标说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小,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长期偏低,而偿还债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或投资收回的现金流入,企业必将面临财务危机。

(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负债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越大,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弱,国外经验表明,该比率在0.20 以上的公司财务状况较好。

2.财务弹性分析指标。所谓财务弹性就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间的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承诺支付等。当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就强。财务弹性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即: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 每股现金股利。该指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强,财务状况良好。

(2)资本购置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

3.获现能力分析指标。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本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

(1)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 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 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说明需要借款分红,此公司面临财力危机。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 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可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现金流量结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部分。其中,经营活动流入量/ 经营活动流出量这一比率最为重要。该比率反映了企业靠自身经营活动所获现金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程度。

(二)财务报表预警

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经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归类汇总,最终形成了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对过去财务管理活动结果的综合反映。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辅助报表。企业财务报表虽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通过分析,可以系统评价企业过去财务管理整体效果和变动趋势,通过预警可以帮助企业把握财务管理发展方向。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

四、财务排警对策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并对其警情进行测度后,当发现警情或警度已经测定时,为防止警情扩大或爆发,企业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排警对策。这些对策可归纳为:

(一)经营风险的排警

1.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丧失市场是财务出现风险的开始,因此,扭转财务的不利局面应从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开始。

2. 寻找涨价原材料的替代品。寻找供应紧张的主要原材料的替代品,可以降低成本,为企业生存带来一线生机。

3.经营多元化。企业有多种产品,有不同的消费群,即使某种产品亏损,也可以用其他产品的盈利来补偿,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排警

1.实施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减少投资风险。

2.处置资产。为了偿还债务或将呆滞资产变现来解决资金紧张的局面,企业会处置资产。

(三)筹资风险的排警

1.寻找新的抵押和担保贷款。通过资产的抵押和质押,或寻找相应的担保,争取更多的经营资金。

2.售后回租资产。如将办公用房、交通车辆等出售,然后再向买方租用房产和车辆,因为租金远远小于其出售款,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同时还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债务重组。对于无法展期的债务,若到期无力偿还,企业可以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实施债务重组。

总而言之,企业应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和恶化。

参考文献:

[1]林秀端.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构想[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

篇4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64-02

财务预警机制就是利用财务指标度量企业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财务警戒信号的过程。企业经营者由于掌握的信息很多,使得其具有进行财务预警的先决条件,而且承担着受托责任,也使其有进行财务预警的动力和压力。同时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选择重点监测和发现财务危机,及时警示有关负责人员,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企业财务运行潜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兼有监测、诊断和治疗功能,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一、警兆识别

(一)外部风险

行业之间的竞争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其竞争程度越高,财务风险越大。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是另一个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产品价格的变动和原料价格的上涨。

(二)经营风险

1.销售的非预期下跌。销售量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

2.交易记录恶化。

3.管理层人员、董事或财会人员突然或连续变更。如美国安然公司在危机爆发之前的4~5个月就相继出现总裁、财务总监辞职的现象。

(三)投资风险

1.过度大规模扩张。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同时涉足许多不同领域,可能使企业因负担过重,支付能力下降而破产。一旦扩张业务发展过程中企业未进行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很可能会发生周转资金不足的现象。

2.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且长期未作处理。这表明资产呆滞,营运能力下降,账面资产和利润被虚夸,这是财务出现破产风险的征兆。

3.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并且未作处理。这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虚列,投资收益被虚夸。

(四)筹资风险

1.资不抵债。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企业面临着被清算偿债或进行重组的威胁,很可能要折价变卖资产或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会计报表上的计价标准可能不再使用。

2.过度依赖短期借款。这时企业极易出现筹资受阻,周转不灵,进而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或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

3.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企业偿债能力低下,要么是债台高筑,负债压力大。

二、财务预警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时,企业可以从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结构两方面进行预警:

(一)财务指标预警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一般来说财务危机征兆的表现有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小于1、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流动比率降到150%以下、存货周转率大幅度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

1.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负债的额度和期限必须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否则可能加大企业还债负担,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很多上市公司因财务负担过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危机。对于债权人(投资者)来讲,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至关重要。从现金流角度去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可靠。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说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小,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长期偏低,而偿还债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或投资收回的现金流入,企业必将面临财务危机。

(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越大,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弱,国外经验表明,该比率在0.20以上的公司财务状况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若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在满足了维持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后,不足以偿清债务,而必须向外筹措资金来偿债,就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恶化。即使企业向外筹措到新的资金,但债务本金的偿还还是取决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财务弹性分析指标。所谓财务弹性就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间的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承诺支付等。当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就强。财务弹性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即: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该指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强,财务状况良好。

(2)资本购置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资金自给率越高,当比率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靠自身经营来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所需的资金。

3.获现能力分析指标。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本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

(1)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说明需要借款分红,此公司面临财力危机。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可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现金流量结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部分。其中,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这一比率最为重要。该比率反映了企业靠自身经营活动所获现金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和获利能力的强弱。长期来看,若其比值大于1,说明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能基本得到维持;该指标比值若长期小于1,表明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维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靠出售资产或向外融资才能维持,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

(二)财务报表预警

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经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归类汇总,最终形成了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对过去财务管理活动结果的综合反映。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辅助报表。企业财务报表虽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通过分析,可以系统评价企业过去财务管理整体效果和变动趋势,通过预警可以帮助企业把握财务管理发展方向。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

三、财务排警对策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并对其警情进行测度后,当发现警情或警度已经测定时,为防止警情扩大或爆发,企业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排警对策。这些对策可归纳为:

(一)经营风险的排警

1.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丧失市场是财务出现风险的开始,因此,扭转财务的不利局面应从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开始。

2.寻找涨价原材料的替代品。寻找供应紧张的主要原材料的替代品,可以降低成本,为企业生存带来一线生机。

3.经营多元化。企业有多种产品,有不同的消费群,即使某种产品亏损,也可以用其他产品的盈利来补偿,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排警

1.实施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减少投资风险。

2.处置资产。为了偿还债务或将呆滞资产变现来解决资金紧张的局面,企业会处置资产。

(三)筹资风险的排警

1.寻找新的抵押和担保贷款。通过资产的抵押和质押,或寻找相应的担保,争取更多的经营资金。

2.售后回租资产。如将办公用房、交通车辆等出售,然后再向买方租用房产和车辆,因为租金远远小于其出售款,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同时还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债务重组。对于无法展期的债务,若到期无力偿还,企业可以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实施债务重组。

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够帮助经营者预防危机,也是企业各利益关系关注的焦点。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预防失败;投资者在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的萌芽后,要及时处理现有投资,减少更大损失;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种预测,帮助作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相关企业可以在这种信号的帮助下作出信用决策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这种预警信息确定其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

总而言之,企业应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和恶化。

参考文献:

1.艾健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企业经济,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