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09:33: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与外资经济的含义、特点及作用如下表:
国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它由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等形式组成,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与外资经济与国有经济不同,个体经济: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经营灵活等特点。基本上无剥削。个体经济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个人所有;二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个体经济中,生产者既是直接的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是一种不带有剥削关系的私有经济。
私营经济 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谋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存在剥削性质。我国对私营经济的方针是鼓励发展、积极引导,加强监督和管理。
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学习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三资企业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它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控制和调节的资本主义经济。
例1. 在我国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①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②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③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④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私营企业
分析:本题考查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品等环境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故①②④正确;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只是起主导作用,故③错误。
答案:B
例2.2012年1月11日全国工商联在京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9月,我国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同比增长38.6%,我国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这说明( )
A. 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私营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上世纪末,我国开始支持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建筑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涌现出了大批建筑私营企业,并且其在建筑企业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大。资料统计,我国的建筑企业在2011年时已经超过了十万家,而私营企业占到了其中的90%左右。然而,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在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存在,并且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这些问题会让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在市场竞争的挑战下,我国私营建筑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改进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一、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1.我国私营建筑经济不断进步的需要
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的进步、城镇就业压力的缓解以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起到了推动我国公有制改革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私营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并不重视建筑业,而价格革命、市场规范、法律政策以及资源配置等各方面的限制也让我国的建筑企业面临非常大的发展困境。但由于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我国逐渐获得了发展与进步空间,其与公有制经济比起来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与生命力。在此情况下,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我国私营建筑企业不断向前进步的客观发展需要。
二、提高我国私营建筑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转变企业的传统观念并提高认知水平
私营建筑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中央下达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各项相关政策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私营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并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让私营建筑经济得到进一步深化。只有抓住这次发展机遇不断提高私营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才能让私营建筑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实现各私营建筑企业的进步,使其运营更加规范。
2.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相关政策
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国家的扶持将会是最大的发展动力。因此在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扶持政策下,私营建筑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带来的助力。此外,为了让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获得切实发展,国家需要贯彻落实相关的经济发展政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提高私营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加强该行业的法制建设,根据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政策,实现私营建筑经济的最大化发展。第二,为私营建筑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于私营建筑企业来说,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一直都比较复杂,处于弱势。因此,国家可以通过公平的资质审核、工商注册以及招投标环境为我国的私营建筑企业创造公平的发展与竞争环境。第三,为私营建筑企业提供全面的咨询平台。虽然我国的私营建筑企业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却可以取得现在的成绩,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其发展潜力。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私营建筑企业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对企业自身问题制约企业发展这一现象。基于这一想法,国家可以为私营建筑企业提供全面的咨询平台,帮助私营建筑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展。
3.大范围开展私营建筑企业队伍综合素质的建设工作
我国目前的私营建筑企业之所以可以在市场中具有强大竞争力,靠的就是密集的劳动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建筑水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对于私营建筑企业来说,这一优势将会在社会的发展趋势下逐渐弱化,而实现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才是最终选择。为此,在如今的发展前景下,私营建筑企业需要大范围开展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社会环境下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始终保持优势地位。
4.为私营建筑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在我国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初期,由于企业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融资一直都是私营建筑企业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虽然在私营经济发展态势的作用下,很多银行为了提高利益纷纷开始向私营建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受到国内金融系统改革的影响,其所能提供的融资服务还是比较有限。对此,企业需要建立全新的融资机制为私营建筑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迅猛,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大流中,其依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保持优势地位,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不管是出于国家私营建筑经济不断进步的需要还是私营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一定措施来提升私营建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我们可以从转变企业的传统观念并提高认知水平、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相关政策、大范围开展私营建筑企业队伍综合素质的建设工作以及为私营建筑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等方面着手。只有为私营建筑经济提供足够大的空间,国民经济才会获得更大的前进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黄英强.刍议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外资, 2013(10)
(一)环境会计核算的原则和假设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的核算,对外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加强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了解和监督,进而提高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环境会计核算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经济与环境效益互相兼顾。环境会计的重要目的是披露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不仅包括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数据,还应该包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非数据信息,综合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考量,环境会计信息才更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
(2)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规范性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建立的基础,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展开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基本依据,只有具有统一的标准,环境会计信息才具可比性,企业才能据此不断改进和完善。但环境会计的初创阶段,在不逃避责任的前提下,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经营管理或信息披露等方面掌握一定的灵活性。
(3)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对于环境污染的重点企业,如化工、冶炼、纺织等,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做出强制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对如何核算和披露做出明确规定。对于环境友好型企业,可支持并鼓励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免强制规定增加企业支出。
与此同时,环境会计核算需要以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为理论基础。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延伸,其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多重计量假设。其中,前两条假设与传统会计理论基本一致,而多重计量假设是基于环境会计的特殊性提出的。由于环境会计信息并不能全部以货币方式衡量,因而环境会计的核算应采取以货币计量为主,以实物计量为辅的多重计量方法,保证环境会计信息的清晰性和准确性。
(二)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和方法 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企业单纯的环境活动,主要是指不与经济挂钩的环境活动。包括企业制定的环境政策,对员工的环境教育,对企业外部的环境信息或与环境有关的活动的态度和参与情况等。严格来讲,它们并不直接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计入核算范围,但应将其列入对外信息披露的范围之内。第二,企业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这些活动由环境问题引发或对环境造成影响,且能够以货币表现在环境会计要素中,并最终影响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本文基于“六要素论”提出环境会计的核算方法,这六要素有: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成本、环境收益和环境损失。其中,由于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三要素涉及计量问题,是环境会计核算的核心,因而以下将对这三要素的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重点阐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160-02
1 引言
经营权是指经营者对企业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从权利的行使状态来看主要表现为决策、控制、盈亏分享。企业经营的过程是经营者作用于企业财产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经营权逐步实现的过程。因此,经营结果的优劣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经营者所拥有的经营权,另外一方面是经营权能够实现的物质条件。按照现行公司法,任何一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均有在依法核定的经营范围内,独立安排自身经营活动的权利;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独立企业经营权的权利边界受其所处的集团公司的影响。在集团公司化的组织形式下,处于底层的成员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受母公司的控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将个体的部份经营权上缴到母公司。如果从集团公司整体层面上来分析,集团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拥有全部的经营权,并相应地承担所有的市场风险。从个体意义上来讲;成员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仍然拥有部份经营权,从理论上来讲应相应地分担市场风险。
2 案例介绍
某集团公司存在A、B两类成员企业,其中A类企业只有一家,集中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属于贸易型企业,除日常办公资产外,无独立的经营资产。B类企业数量众多,无论是产规模、员工数量,还是利润贡献均在集团公司中具有绝对影响力,主要负责产品的加工,其中材料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70%左右,B类企业无材料采购权。假定产品的市场价格恒定,且不存在产品营销的问题。A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向B类企业销售材料。A、B两类企业均为独立的法人,均独立接受集团公司的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营者的薪酬、职工的工资水平挂钩。
对A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如下;指标原则上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类,在指标权重的分配上以非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包括采购材料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基础管理评价,财务指标同B类企业。
对B类企业现存的考核体系如下:指标原则上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类,其中财务指标具体包括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资本保值增值率、期间费用的预算控制状况。非财务指标包括产量、设备安全状况、单位产品的材料耗用率、企业基础管理评价。
在20××年,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从而造成B类企业,集团公司整体利润大幅度下滑。B企业的年度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得分较低,进而薪酬降幅较大。基于同样的原因,A企业对材料的实际采购价格高于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值,因此A企业的年度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得分也较低,进而薪酬降幅较大。对集团公司母公司而言,由于集团公司利润的大幅度下滑,导致集团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得分也较低,薪酬水平也同步下降。
在该案例中,A、B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符合集团公司的管理意图。由于集团公司对材料的采购、企业的经营具有完全的经营权,因此集团公司须承担完全的市场风险。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属于经营风险的一种,由此导致不利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而导致集团公司工资整体水平下降属于应有之义。由于A、B两类企业的考核得分较低,这种工资水平整体的下降自然分解到各成员企业。因此对母公司而言,这种考核的结果是比较科学可行的。
对成员A企业而言,也基本上认同这种考核结果。其申诉的唯一理由在于,材料价格的波动属于市场的风险,对采购企业而言缺少必要的经营手段,因此无法避免。由其承担这种不利的考评结果,似乎不是非常公平。
B类企业对考核结果的异议比较强烈。B类企业认为其自身并无材料采购权,只是被动地接受A企业提供的材料,对价格波动完全无控制能力。同时,材料在B类企业分配上价格高低不均,成员企业之间无法获得同等经营条件。之所以无法实现集团公司下达的净利润目标,原因完全在于材料价格的上涨,并非其管理责任。而对其给予较低的考核得分,并降低其薪酬,是严重的责任与权利的不对等,因此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考核制度。
3 案例分析
在该案例中,B类企业存在两种经营风险,一是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另外一种制造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机器设备的运行状况、材料的耗用、生产工序的正常与否等。在20××年,B类企业机器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制造流程顺畅,无重大影响安全、生产的责任事故,因此导致其经营亏损、或者无法实现预定考核目标的主要原因在于材料价格的上涨。如B类企业所言,由于B类企业并无原材料采购权,因此在抵御材料的价格风险方面并无多少的作为能力。要解决B类企业的考核困境,根据现有的理论,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赋予A类企业材料采购的权利,弥补其经营权缺口,使A具有完整的经营权,进而对其经营结果承担完全责任。但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违背了集团公司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A类企业众多,规模不一,如由其独立分散采购一方面各企业均需要增加大量的人工成本、管理资产支出,另外一方面容易在采购市场造成恶性竞争。而且相对较小的采购规模也减少了在供应商面前的议价能力,无法获得价格优势。因此,这种模式是集团公司绝对不愿意选择的。
第二种方式:明确内部交易价格,调整B类企业考核利润的计算方式。考核净利润以固定的内部交易价格作基础核定,对于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由A企业承担。这种操作模式在执行中存在以下困难:
首先,A企业是一家贸易性企业,缺少实质性的经营资产,其材料的采购主要依据A企业的生产计划。货仓、堆场分散部署于A企业内部,A企业缺少物流性质的专用资产,进而无法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行对冲管理。而如果另行投资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物流项目,则投资成本巨大,且效益前景不是十分明朗。
其次,A企业也缺少承担价格波动风险的基础。在集团公司成员单位中,B类企业无论是资产规模、员工数量还是利润贡献,均占有绝对大的比例,相应的集团公司整体工资总额绝大部分用于B类企业员工的支付。在执行固定内部交易价格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B类企业考核结果较为理想、从而要求薪酬增长;而集团公司整体考核结果较差,工资来源下降。即使A企业、集团母公司大幅度调减工资水平,也难以弥补B类企业工资增长的缺口。
从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价格上涨是集团公司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即使组建专业化的采购公司也难以完全规避,只能是局部的消除。如果将材料采购的权利归还于B类成员企业,其整体的经营结果在很大可能上低于当
前的经营业绩。综合以上各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3点结论:
(1)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是一种无法消除的风险,集团公司整体必须承担。
(2)作为集团公司的主体,B类成员企业必须分担这种价格的波动风险,并承担相当部份的比重。
(3)A企业作为一线采购主体,对价格的波动风险应当承担绝对责任。
4 解决方法探讨
从上述三点前提出发,再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希望达到以下考核目的:
(1)对集团公司整体绩效评价结果与各成员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保持一致。
(2)继续发挥集团公司规模化、专业化管理的效应,不对目前的管理体制做出太大冲击。
(3)在成员企业的管理权利、义务、责任的分配上保持一个均衡,减少内部冲突和管理协调的成本,使成员企业能够对集团公司的战略给予充分的支持。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给予B类企业一定的材料采购权,这种权利必须限制在不对现有的采购体制造成重大冲击,并且能够有效地节约采购成本上。材料在B类企业内部之间的分配上,应遵循公开透明的交易法则,尽力消除成员企业内部之间的价格歧视。对B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与A类企业在整体上保持一致。
4.1 成员企业经营权的重新调整
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基础上,赋予成员B类企业材料采购的自:
(1)B类企业自主采购时,不另行聘用正式职工,不增加大额、专用的固定资产。此原则设置的目的是不违背集团公司组建专业采购公司、最大程度地节约固定成本的目的。
(2)B类企业自主采购材料行为,必须保证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履行,不得在自主采购与委托采购之间随意做出调整。此原则设置的目的是减少短期化、投机,以保证整体的采购行为符合集团公司统一战略。
(3)B类企业在自主采购材料期间,必须对自主采购量向集团公司做出明确的承诺,不得出现因材料供应不足而影响生产计划。B类成员企业在自主采购材料的平均价格,应低于A企业在同期间向其他成员企业提供的平均材料采购价格。此原则设置的目的是对自主采购权利所进行的责任匹配,将委托采购所承担的责任分解给自主采购者。
B类企业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向集团公司申请自主采购,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相对优势,从而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
4.2 采购材料的内部分配规则
对A企业所采购的材料在B类企业内部分配时所做的原则明确如下:
(1)原则上对所有的B类成员企业所提供材料单价应保持在一个平均的水平,在成员B类企业内部不产生明显的价格偏差。
(2)鉴于材料采购后在集团内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分配,当存在明显超出平均采购单价“价格高地”时,必然存在一批明显低于平均采购单价“价格洼地”与之对应。在对B类企业进行利润评价时,对“价格洼地”所形成的利润按照50%的比例分配到“价格高地”成员企业,由此而影响的其他财务指标一并调整。
4.3 对A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进行修订
将A、B两类企业视作一个利润共同体,以此为目标来修正A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
(1)整体指标体系继续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维持非财务指标体系权重和指标内容不变。对A、B两类企业的绩效评价档次、分值应维持在一个相近的水平。
(2)增大非财务指标中的价格考核指标的权重,该考核指标的权重应足以决定A企业的考核结果。
(3)如2中的指标调整方案未能实现,则修订财务指标的考核方法。不再独自考核A企业的会计利润,而是以B类企业目标净利润的总和作为A企业的净利润考核目标。对于实际材料采购价格超出利润核定时的目标价格,所导致的利润减少视作减量因素;对于实际材料采购价格低于利润核定时的目标价格,所导致的利润增加视作增量因素。增量因素、减量因素合并考虑后计算得出A企业实际完成的净利润,以此作为绩效评价结果的依据。
5 结论
集团公司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其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充分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效益。而在集团公司的管理中,经常出现成员企业与母公司之间经营权与经营责任划分的问题。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业绩评价的首要点在于维护成员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同时又服从于规模化管理的战略,使集团公司能够以一个主体的身份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在集团公司的考核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现代私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角度看来现代私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直到现在,我国的私营建筑行业依然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各私营建筑企业之间规模相似,并没有明显差距;第二,各私营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范围与业务能力都惊人的相似,因此使得市场竞争秩序非常混乱,而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也进一步地阻碍了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并导致了恶性竞争的加剧。
(2)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在我国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过程中,融资能力差已知都是致命伤。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很多私营建筑企业错过了利润空间很大的项目。这也导致了私营建筑企业规模的扩张受到了阻碍。
2.企业角度看来现代私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技型人才。与其它类型的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存在的严重的人才匮乏问题。而由于其因循守旧的经营理念,私营建筑企业对于新的经济制度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此外,私营建筑企业中的综合型人才比较少,技术型人才普遍缺乏管理才能,而管理人才又很少懂技术,因此导致了科技型人才的缺乏。
(2)管理水平不够高。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有些私营建筑企业由于传统管理理念的根深蒂固,因此依然还在沿用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机制与模式,导致了制度重叠以及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3)资源整合能力不够高。私营建筑企业的主要外部资源包括政府机构、承包商、银行等,努力与这些资源之间建立信任、友好的合作平台对于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无疑会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
二、解决我国现代私营建筑经济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建筑行业市场信用担保体系。完善市场担保体系的建立是整顿建筑行业混乱市场秩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让私营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一方面,政府需要在信用体系的制度研究上下功夫,实现信用担保标准的科学化与统一化,让我国的现代私营建筑企业可以在市场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下获得更强大的融资能力。这样,不仅私营建筑体系的规模有机会得以扩大,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会更加公平。
2.制定相关条例,改善建筑行业中的拖欠工程款以及偷工减料等问题。不可否认,私营建筑企业在融资方面所遇到的阻力,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其行业信誉不够好,拖欠工程款以及偷工减料问题屡禁不止。在这样的情况下,改变外界对私营建筑企业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据此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来改善私营建筑企业中存在的拖欠工程款以及偷工减料问题。只有让整体信誉得到提高,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具体说来,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对私营建筑企业上报的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尤其是在投资能力上更要审查清楚。如果发现企业无法落实资金问题,一律不予审批。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招投标方面的管理,为私营企业减轻资金压力。
3.提升私营建筑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因而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其发展也会产生很大影响。针对落后的管理理念,现代私营建筑企业需要通过改进管理制度的方式来提升管理水平。首先,企业需要逐步建立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以学习型组织构成的管理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知识结构,而且其管理结构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要简单很多;其次,私营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为员工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在一起活动,活动内容既可以是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以及内涵,也可以是单纯的娱乐放松活动。这样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种非常和谐、轻松的氛围,大家可以在一起共同学习与进步,这样的企业才能给员工带来归属感。
4.着力培养关键型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然到来。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私营建筑企业必须通过培养人才以及实现技术创新才能获得进步。因此,通过关键人才的培养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私营建筑企业的首要任务。在资金能力范围内,现代私营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并针对目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进行改进的方式来获得技术上的进步,在先进技术的指导下,企业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提升与创新。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校、技术专家以及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技术的创新工作。
总而言之,在新的经济形势与社会环境下,私营建筑企业已经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实现企业自身的突破与进步是每隔私营建筑企业都应该深思的问题。从产业角度看来,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目前主要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以及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这两大问题,而从企业角度看来,我国现代私营建筑经济存在着缺乏科技型人才、企业管理水平不够高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不够高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想让我国的私营建筑企业获得更好地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建筑行业市场信用担保体系、制定相关条例来改善建筑行业中的拖欠工程款以及偷工减料等问题、提升私营建筑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以及着力培养关键型人才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等措施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陈绍峰.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6).
[2]刘哲.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及未来展望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05).
上世纪80代末期,企业管理界主要流行净资产收益、股票收益和税后净利润等会计指标来计算企业价值和评价管理层经营绩效,这种评价方法忽视了权益资本成本的存在,导致评价结果与企业股东价值严重背离。随着市场经济理论不断发展,EVA模式脱颖而出,它将企业资本规模、资金成本和收益率指标覆盖在内,促进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目标保持一致性,更加全面客观的反映企业具体经营情况。2014年1月,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加强中央企业价值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深化EVA考核。鉴于此,EVA指标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和应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大量成功经验。在公布的2015年度央企EVA排行榜上,中国石油以862亿的EVA价值创造绝对值名列榜首,中国远洋以-116亿元的EVA价值毁损排最后一名,火电行业有7家企业EVA为负值。EVA主要思想就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要求企业管理层重视各种经营成本控制,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采用EVA 业绩评价方法后,中央企业从股票、房产、期货方面取得的投资收益会在会计利润中“缩水”,企业即使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收益也不会提高管理层的考核分数,从而可以有效抑制国有企业盲目投资的现象发生。因此采用EVA 管理方法,会促使央企加强自律,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最大化国有资本价值。
一、业绩考核和EVA理论介绍
(一)业绩考核理论简介
企业经营业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水平,比较常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企业盈利水平、资产综合利用效率、资产偿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经营者业绩衡量可以从以下方面来体现: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企业规模扩大、价值成长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大小等。企业业绩评价,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运用数理分析技术和方法,通过制定多指标评价体系,对比既定的考核指标,按照考核流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的资产盈利、利润增长率、市场竞争力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EVA的计算及其特点
计算公式:EVA = 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NOPAT-TC×WACC
其中:
NOPAT是税后净营业利润
TC是资本总额
WACC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从公式我们可以看出,EVA 等于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本资本成本,是扣除所有成本后的剩余收入,从这个角度可以说,EVA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是表示净营业利润与投资者或股东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也就是说投资者或股东要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
二、EVA在央企经营业绩考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失真影响EVA绩效评价的质量和作用发挥
EVA考核体系是建立在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基础上的,因此必须要保证企业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信息真实性。但是,在实际中一些企业为了美化财务数据,抬升股票价值,一般会采用调整会计报表编制方法、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争取政府优惠政策、利税返还等方法来修补会计报表,认为抬高企业市场价值。虽然从技术层面可以将这类虚假数据有效提出掉,但是无法全部根除,因此,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质量偏低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脱节。如果企业财务数据存在各种“水分”,则采用EVA评价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是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二)EVA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成长倾向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某个新项目投资之初,其账面价值相对较高,但是EVA评价值却会偏低。当前,国内企业大多采用直线折旧法,随着投资周期不断延长,企业折旧会大幅增长,可用资本占比会不断降低,EVA值也会逐渐提高。这就会造成这样一个现象,新项目较多的企业EVA要比老项目较多的企业还低。这种问题的存在,无形中会遏制企业的投资欲望,影响经济正常增长。在大力提倡“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理念的今天,央企采用EVA显然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相同的,如果企业处于新产品研发阶段,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严重挤占企业资金流,最终导致EVA评价降低。而央企为了保证EVA评价分数处于较高排名,会人为控制新项目数量,最终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三)EVA 业绩评价缺乏协同
EVA考核与企业发展战略、薪酬制度缺乏协调统一性。EVA指标体现了股东意志,但是其更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了企业经营决策和生产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我们不能看到其少数有点忽视其他更重要的指标。如果EVA考核与企业激励机制和薪酬制度缺乏合理的搭配和联动,则这会严重制约企业长期发展,最终导致股东利益受损。以EVA考核作为导向,必须要将其全面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当中去,在企业战略、长期固化、生产管理、项目决策、投资分析、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体现EVA考核思想。但是从当前央企实施EVA考核方法具体情况看,不少央企内部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严重缺乏EVA考核合作和协同。要真正发挥出EVA考核的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需要全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同,而这也是当前央企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EVA 指标对现代央企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央企的战略发展、项目投资、生产管理、风险控制、财务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问题。一些央企制定的EVA严重脱离实际情况,片面的从财务会计角度开展考核,将EVA视为财务管理优化和调整的一个考核导向而已,这种生搬硬套的工作思路显然忽视了EVA对促进股东价值提升的重要意义所在。在这种错误经营理念驱使下,EVA考核沦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分内”工作,难以发动全体部门积极参与到其中,导致EVA考核结果与实际情况背离严重。
(四)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
首先,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央企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主要局限在其实际控制的子公司并购和转让业务、转让固定资产取得收入以及与非主营资产交换收益,而没有将非经常性收益剔除在EVA考核体系之外,而是采用统一扣除50%额度的方法处理,这就会导致央企主业与副业利润混淆模糊。根据国资委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央企在非经常性收益中增加了企业盈利,这从一定程度刺激了企业经营者追求短期利益目标的动机。其次,对非经常性损益调整项扣除50%的管理办法无法有效避免企业追求短期化利益目标的行为发生。我们知道,企业业绩考核主要内容是确定企业管理层通过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企业价值多少,但是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机制却会促使他们追求短期经营利益,因此非经常性损益往往被企业管理者作为美化经营业绩的工具。在企业经营利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如果经常性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占比发生变化,则会影响最终业绩考核结果,从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央企实施 EVA 业绩考核的对策
(一)化行业 EVA 对标考核
要根据行业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考核方案,提高考核目的性。当前,国内尚未建立EVA 考核统一标准,央企在市场竞争力、行业背景、经营效率、生产规模、发展速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央企在实施EVA业绩评价方法时,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灵活运用EVA考核方法,在全面搜集企业员工意见基础上,根据调研掌握的一手资料,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EVA考核办法。央企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来灵活调整和应变,在实施EVA 考核过程中,要在坚持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基础上,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综合竞争力较强、管理先进、行业地位较高的企业,可以制定个性化考核方案,灵活设置考核标准和目标。考核指标制定要体现普遍化和个性化特点。在确定个性化考核指标体系时,央企要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企业行业背景;其次,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最后,企业综合竞争力。而且要先进行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取得工作经验,完善工作方案,逐渐扩大。再次,要视行业情况灵活设置行业 EVA 均值,建立考核标准。如果将行业领军企业与其他跟随性企业进行对比,可能会出现差距过大失去比较价值。因此,为保证考核指标具有导向意义,可以将实力相当的企业选为同一个参考系中,这样更具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制定行业平均参考值,或者吸收其他地区同行业考核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这样更有利于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经营存在的问题。
(二)根据企业具体经营情况确定高WACC
为了不断提高央企财务管理水平、规避经营风险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必须要大力提高 WACC。一方面,要充分发挥EVA评价体系的作用,首先就要满足 WACC 高于债务成本率的条件;另一方面,一般来说,由于股权资本的成本率要比债务成本率高,如果没有在WACC中计入真实的股权资本成本率,这就会损害股东利益,也无法真实体现企业价值。针对WACC的提高程度,本文以为,可以按照简单、可操作的原则来实施,首先,采用过去三年商业银行信贷利率平均值作为债务资本成本率,选取股市数据来计算股权资本成本率(如果央企没有上市,则可以选择行业内其他上市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率作为参考),其次,根据上述确定的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值计算出 WACC;第二步,考虑到国内资本市场尚未健全和完善,可以选取行业内一些比较优秀的外资上市企业的 WACC作为参考值,将其作为国内央企的WACC,通过采用国际资本标准和财经制度来要求央企加强经营改革,不断提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实施有针对性的 EVA 培训
首先,要将EVA考核体系与薪酬激励机制紧密挂钩。将EVA值纳入到薪酬激励体系当中,能够将管理层与员工的薪酬收入与股东价值最大目标有机捆绑在一起,实现目标趋同,有效提高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从股东价值最大化角度考虑企业经营决策,同时实现个人业绩增长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其次,EVA激励机制建设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薪酬制度制定;二是要有一个可调整的空间范围,与企业业绩波动同步。在业绩相对较好的时候,管理人员会将多余的奖金存起来,在遇到业绩下滑的时候再取出来弥补奖金扣减。正是设置了“小金库”之类的制度,使得企业管理人员逐渐成为所有者,化解了管理人员与制度博奔的问题。如果管理人员薪酬没有一个上限限制,这就会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如果奖金没有下限,管理人员要为企业经营绩效下滑付出代价,与企业股东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和损失。二是采用EVA考核方法不适合将EVA指标与预算捆绑起来,EVA计划目标可以用标准公式计算出来。这样可以确保EVA绩效考核具有可持续性,有利于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二是可以有效规避企业经营者每年协商制定EVA计划值,提高考核效率。
四、结束语
EVA作为一种全新的绩效考核方法,虽然在国内尚未成熟和完善,但是已被广大学者从理论上证明更具有应用价值,是一种更加科学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这是以因为EVA将股权资本纳入到了考核体系当中。在这种绩效考核体系下,企业经营者必须重视权益资本成本的利用效率,促使其更加重视股东利益,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圻.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管理创新流程模式研究―基于国资委第22号令中EVA考核指标的应用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1(08).
[中图分类号] G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02-01
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减少农村土地纠纷、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农村基础性工作。此项工作的重点是:查清农户承包地块数、地块面积和地块空间位置;通过确权颁证,把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搞好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管理,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监管系统平台,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2013年,根据甘肃省农牧厅安排,临夏县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以下简称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县,2014年临夏县被列为甘肃省唯一一个农业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整县推进试点县,在全县25个乡镇全面开展工作。经过我县2013年试点和2014年的整县推进工作,我认为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是工作的关键,为了搞好工作,县上要成立由分管县长为组长,县农牧局、国土局、财政局、档案局、法制办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的日常工作。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在村上成立了议事会和监事会,在社上成立了群众工作小组。在工作开展中,各机构和组织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为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全面开展起到积极的组织领导作用。
2 制定实施方案、搞好宣传动员
为了搞好全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县上制定要《临夏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动员安排部署会议。各乡镇要结合本乡镇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召开由乡、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动员安排及培训会议,各村也相开动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步骤、方法、原则等具体内容。同时县、乡镇、村利用电视广播、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办黑板报、发放“致农民朋友们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相关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动员培训和深入宣传,使得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吃透精神,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流程,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为全面顺利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确定技术路线、严把工作流程
为了提高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的目的,要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政策,以现有土地承包合同、权属证书和有关土地流转协议为依据,认真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在技术方面,首先要全面总结试点经验,采用1:1000无人机航拍测量影像图辅以部分野外实测技术路线,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流程图”,进一步明确技术路线和作业方法,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工作规程,对工作开展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内容制定统一的工作标准和技术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工作,确保各项数据资料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调配合
为了确保工作顺利进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县上要通过公开招标,由由实力有资质的测绘勘查院承担农村土地确权技术服务工作。在工作开展中,县上提供全县完整的二轮土地承包农户档案资料,乡镇提供农户数、户主信息、家庭成员、联系电话等信息资料,省勘测院提供各类调查表格。县、乡、村干部在农民群众的配合下负责填写《户主声明书》、《发包方调查表》、《承包方调查表》、《地块信息分户调查表》四种表格,勘测院技术人员在村社干部配合下完成农户地块指认、地块信息标注、电脑数据信息录入、地块信息核对和数据处理工作。通过县、乡、村干部及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5 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
在考虑到全县工作量大,工作经验和技术力量有限以及各乡镇土地航拍工作进度不一的实际,全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采取乡镇分批开展,压茬推进的办法进行。在工作开展中,每个乡镇要以村为单位,由乡镇包村领导负责,包村干部、村干部包社,在村议事会、监事会的配合下,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性调查工作。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户地块的指认和地块四至在地图上的标注。为此,在技术人员进村后,首先要召集部分熟悉本村地块信息的老农、老村社干部,在他们的配合下,由技术人员在航拍影视地图上按照地形地貌和地块分布特点,逐一把本村各农户地块指认标示清楚,然后通知各农户,参照《地块信息分户调查表》,对自家土地一一进行核对,如有不符及时予以更正。在对土地登记信息进行公示时,由村社干部带上土地信息标注图和登记表,责任到人,进村入户,逐一和农户进行核实。经农户核对准确无误的,由农户签字并按手印,如有不符,先将存在问题进行备注,之后通知农户与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核实更正。通过这种工作的分散细化,既维持工作秩序,避免因群众聚集而引起工作场面的混乱,又方便群众,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经营规模的企业加强分类指导,切实保证集体合同制度效果。按照市总工会已经制定的《行业性集体合同示范文本》、《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和《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对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提供指导和服务。
一、抓住培训座谈环节,夯实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基础
在广大企业行政方和职工中认真开展了调查摸底,在调查时发现企业在协商问题上主要担心行业内工资标准不一,引起企业无序竞争和职工频繁流动;职工心里没有底,怕谈不好,丢了饭碗。为此针对这些担心和顾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多层面人员培训。组织企业行政方和职工学习区总工会下发的《协商要约》,明确要约意义、要约主体、要约内容、要约程序、要约方法。
二、抓住选好协商代表环节,培育协商主体
一是对企业方和职工方协商代表进行培训教育,使协商代表能够代表本方利益,成为承载责任的代表,尤其是在专业性方面,协商代表要具备协商工作有关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本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有关情况,协商代表知识结构,能够互补,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经验,使集体协商能形成合力,为职企双方协商代表储备充足的协商知识。
二是让参加过市总工会培训、有能力的工作人员指导工作开展,同时实行集体协商代表公示,使大多数从业人员知道代表身份和单位,了解职工想法和建议,使协商主体更贴近广大职工,更符合职工意愿。
三、抓住协商内容环节,确定行业协商重点
首先是依法产生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双方各7名代表。根据行业的大致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行业内各企业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工资年增长幅度定不低于3%。
四、抓住协商流程环节,认真履行协商程序
考虑到在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中,存在代表素质不均衡、时间、场地等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制约,容易使流程缺失或流于形式,使协商成为一种“例行公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规范操作。为确保成功率,工会已经要求双方代表坚持“守法守规”、“平等协商”、“公平守信”、“权益兼顾”、“行为不激”等原则,以保证即将进行的要约质量,最终实现利益共维,合作双赢,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及企业繁荣发展。
我国加入WO后,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和金融领域的全面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压力,年轻的城商行更是危机四伏。大量外资银行纷至沓来,与中资银行一起瓜分人民币业务市场,而外汇业务将以其高效益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必争业务,也必然成为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争夺市场业务的焦点,可以说外汇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未来银行业的兴衰。因此,城商行本外币一体化势在必行,而本外币一体化整合再造的关键在于银行会计核算的本外币一体化,外汇会计与人民币会计核算的一体化是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基础。
一、外汇会计核算在城商行存在的现状
.从经营管理模式来看。城商行的外汇会计运作模式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集中式即外汇会计业务留在国际业务部门,所有与外汇业务相关的会计核算、报表制作等凡与“外字有关的业务均在国际业务部门办理,于是形成一个“行中行式的经营与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各家城商行深化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其局限性日益突显,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于是成为各家城商行的必然选择,而“分散式成为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首选模式。
“分散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则是按业务种类和性质把相关业务归并至相应业务部门经营与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下,外汇会计被归并到会计部门,与人民币会计核算一同运作管理,本外币融为一体,能够有效地实现本外币同步核算与管理,保证国家的各项会计制度、财经制度和税收规定等规章制度得到及时、准确的执行,能够有效提高外汇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制度化。但是,城商行在采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弊端,比如各个相关业务部门之间文件传递不及时,影响工作效率,加之外汇业务政策性较强,贯彻落实不及时,还有一些部门之间工作互相推倭、扯皮现象发生,导致有些问题形成无人管的局面。
2.从经营观念来看
主要表现:一是部分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业务缺乏了解、也无经验,很大一部分外汇指定银行都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经营观念陈旧等问题,以致对国际业务的发展和管理难以进行有效的配合与支持;二是过去传统业务为本币业务,国际业务比重较小,大部分城商行只是集中精力抓好本币业务,还不能把发展外汇业务放在同人民币业务同等的地位来考虑,对外汇会计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人民币会计,外汇会计人员只是简单地进行操作性的账务处理,根本谈不上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经营管理。
3.从外汇会计操作规范角度来看
大部分城商行外币业务发展都滞后于人民币业务,即使是已经采用了“分散式管理模式的银行,人民币会计和外汇会计各自有一套独立的业务人员和核算流程,并未真正融合到一起。而且不论从操作流程、核算办法还是从规范化程度来看,外汇会计的成熟和完善程度要远远低于人民币会计,有的城商行外汇会计甚至还没有同人民币会计一起纳入事后监督进行管理,其凭证要素、账务记载的完整性、会计资料装订保管规范性可想而知。
4.从各级监管部门检查、监督力度来看
主要从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来分析。即使是在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大多数城商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每次审计过程中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民币会计上,而且大多数审计人员外汇会计知识严重匮乏,即使检查,也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或者只能看到表面上一些无足轻重的问题,难以发现实质性问题。外部监管部门主要是外汇管理局开展的检查工作,检查的重点是国际结算部分或是与国际结算相关的某个专项内容,比如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外汇账户数据报送等,外汇会计往往被忽略或者只是检查一些与外管政策执行情况有关的内容,核算方面基本不被列入检查范围之内。这样就导致外汇会计核算长期疏于管理、监督和整改,成为众多城商行检查过程中的一个死角。
5.从外汇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来看
这是制约城商行外汇会计核算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城商行外汇业务起步较晚,各项功能都有待完善,外汇从业人员明显不足,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基层外汇会计专业人员严重短缺,要么是从人民币业务调剂过来,要么是从国际结算转岗或兼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外汇会计工作仅限于机械性的账务处理,会计的管理、核算、监督、分析、决策等职能均没有充分发挥,并没有参与银行宏观环境的经营与管理。这就意味着如果城商行要想真正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应该对银行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向全行普及外汇知识,加强现有外汇人员人民币会计培训及现有人民币会计人员的外汇业务培训是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当务之急。
6.从激励机制来看
对外汇会计人员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都比较少,以前外汇会计工作放在国际业务部,则涉及到外汇方面的奖励以国际结算人员为主;本外币一体化以后,外汇会计工作放在会计部门管理,则涉及会计方面的奖励以人民币会计人员为主,至于说外出学习、晋级、调资就更谈不上,由于各种激励因素未充分加以运用,动摇了外汇会计人员长期献身该项工作的信心。
二、城商行会计核算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对于城商行来说,本外币会计核算的一体化是当前落实“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只有真正实现了本外币会计核算的一体化,才可以实现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具体表现为:
.有利于提升城商行的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金融机构推出的“一站式、“首问制等服务理念,要求服务人员不仅精通人民币业务,还要精通外币业务,真正实现“综合柜员制,主要有本外币的存取、汇兑、信用卡、代收代付,对客户的服务真正实现“一站式,满足客户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要求。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节约经营成本。将本外币业务系统彻底融合,进行统一研发、维护,统一制定本外币会计规章制度,本外币会计业务一套人马办理,显然能够节约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3.便于经营数据统计及监督检查,本外币会计的一体化实现了数据和信息的全面集中处理,及时、高效、准确地反映到治理部门,便于决策层根据市场情况迅速做出反映,同时,便于监管机构和检查部门进行整体检查。
三、城商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
针对上述城商行外汇会计核算过程中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以为,要想真正实现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必须首先解决如下三个关键问题:
.要更新经营理念
笔者认为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余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首先是部分领导的经营观念应彻底改变,重新审视本外币会计一体化对城商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重要性,对城商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外汇业务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国际业务惯例的熟悉程度和驾驭能力,提高对发展国际业务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形成本币业务、外币业务齐抓共管的责任感。
其次是会计从业人员要更新观念,摒弃“谈外色变的心理障碍,拓宽知识面,逐步加强对外管政策的学习,提高学习外币业务的主动性,努力使自己成为本外币业务都精通的“两栖人才。
2.构建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
笔者认为,城商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绝对不是简单的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的组合,应从根本上实现真正的融合,比如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考核机制、监督检查等方面应完全将人民币和外币业务揉到一起,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以期在成本、质量和反映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将原本分散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有利于客户、适应市场需求重新整合。
3.加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金融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新兴的城商行来说,加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
一是努力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好现有会计人员的培养、使用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利用业余时间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会计人员进行轮训,在全行会计人员中普及外汇会计知识和外汇管理政策,然后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轮岗,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逐步打造一支本外会计理论水平较高和操作能力较强的高素质、高水平、综合型的会计队伍。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素质,在观念上从传统业务的操作人员向现代银行的经营参与者转变,因此培育经营人才是当前真正落实“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另外, 大胆地任用现有会计人员中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兼有实际业务操作及管理能力的员工,同时积极奖励对本外币会计均精通的员工,对城商行外汇会计甚至其他工作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大力引进高素质本外币会计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这是长久之策、是城商行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城商行应花大力气挖掘、引进具有本外币会计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在会计分析、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方面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才,将本行的本外币会计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笔者认为在城商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外汇会计核算应与人民币会计融合到一起,真正落实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为城商行能在未来银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对子公司的分类和全面分析是制定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基础。不同的企业类型经营业绩考核评价的重点不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竞争策略的子公司的引导方向也不一致。多元化集团由于各子公司业务类型各不相关,因此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之前首先要根据业务类型对子公司进行分类,同时要分析其所处的行业地位、目前的竞争状况、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战略。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对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短板,以便于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引导的重点方向,促进子公司提升短板,协调发展。
笔者所在的公司目前有控股子公司10家,参股公司11家,产业横跨市政公用、房地产、医药、优质股权投资等多个领域。集团公司将业务分为市政、房地产、优质股权投资三个板块,其中,市政板块有控股子公司5家,房地产板块有控股子公司2家,优质股权投资板块有控股子公司3家。2013年上半年,集团公司要求各子公司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并结合各自内外部经营环境,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通过此举以明确各子公司的定位和目标。
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分、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制定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关键
首先,企业集团必须科学地制定集团的发展战略,然后通过经营目标考核体系使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目标都能和集团的目标一致,在集团各成员企业之间创造协同效应,把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转化为成员企业的日常行动。笔者所在的公司确立了市政立业、房地产强业、优质股权投资兴业的产业发展战略,集团公司确立了年增长率20%的经营目标。其次,在明确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之后,要确定支撑企业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然后把关键的成功因素转化为各子公司经营的具体KPI指标。KPI指标确定以后,就可以引导企业制定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具体行动方案,并根据行动方案按重要性的次序作为企业资源分配的依据,这样就可以将企业战略转化成日常的经营措施或活动,从而有效地落实企业战略和实施战略控制。第三,把全面预算作为企业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依据和标准。笔者所在的公司每年11月初,会启动整个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分析当年前三季度预算与实际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对第二年进行全面预算。各子公司根据集团战略目标制定各自的全面经营预算,进而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同时制定全面的企业经营计划,指导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和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集团公司要求各个子公司设立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值作为主要的经营指标,全面预算所确立的主要经营指标是制定企业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基本依据。
三、建立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目标评价导向是制定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前提
(一)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子公司经营目标考核的首要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目标,一是全面考虑了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追求的目标,二是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利益需要,考虑了企业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强化企业偿债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在企业长远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引导企业注重可持续经营,克服在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上的短期行为。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就是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根据各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分别采用了净利润、人均创利、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合同销售金额、应收账款回收率等指标。
(二)把进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经营水平作为企业经营目标考核的永恒主题。企业在经营中只有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率、不断提升经营资质、提高经营质量才能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企业集团在对于子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中,要注重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提升的引导。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考核时,通过设置内部规范管理指标、设置资质提升奖励、获得荣誉奖励、发生事故扣罚等指标,年底由总部对口管理部门逐项进行核实并打分,根据得分确定各子公司考核分数,分数与收入直接挂钩,激励各子公司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四、分级考核、目标适当、保持沟通是制定各子公司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关键环节
(一)分级考核,目标考核结果与子公司高管及一般员工个人绩效直接挂钩。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每年年初,各子公司董事会对各子公司下达当年的经营目标考核责任书,责任书中包括:年度经营目标、考核评价办法(百分核算、单项奖罚)、薪酬标准及发放办法、说明等部分。其中高管年薪的40%、一般员工年薪总额的20%作为年度绩效根据考核得分按照比例进行发放。对于子公司部门的考核,由子公司经营层按规定自行组织,并将考核结果报总部人力资源部、投资管理部备案;子公司各部门内部的员工考核,由部门按规定组织进行,并将考核结果报集团总部备案。各子公司高管的效益年薪和年终奖由集团总部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子公司一般员工效益年薪和年终奖励由总部根据考核得分核定总额后,再由各子公司结合本公司内部考核结果,进行分配。
(二)合理选取经营目标的目标值,订立合理的经营目标责任书。 经营目标责任书的关键的部分是指标的选取和对应于指标的目标值的确定。总部根据集团的战略目标和各子公司的全面预算情况,选取子公司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并设定KPI的目标值,然后与各子公司经营层进行沟通,直到达到一致。
(三)适时沟通,子公司高管定期参加集团召开的总经理例会,确保年度目标实现。 仅有经营目标责任书和奖惩制度,集团总部并不能保证子公司的到期业绩会满足期望。因此,子公司高层定期到总部参加总经理例会及时汇报经营情况,是解决方法之一。子公司高管对集团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经理阐述自己的当前业绩情况和下一步的计划,并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大家对情况变化达成的共识并据此进行计划的调整,这种调整的幅度通常不超过10-15%,以维护集团计划系统的严肃性。
综上,建立子公司经营目标考核体系可以科学的评判子公司经营成果,正确引导子公司经营行为,帮助子公司寻找经营差距及产生的原因,促进子公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保障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87-02
引言:
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本质价值发生了转变,它俨然成为了现代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趋之若鹜,甚至为了通过考试不惜铤而走险,采取作弊等错误手段,严重影响了该项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同时,某些监考人员由于对自身工作职责认知不足,主观意识不重视,出现了为违规操作、态度漠视等不良现象,给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一、当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现状
目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优化之后,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要客观地承认该管理体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考务工作繁重。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普及化发展,高校扩招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其接收的生源数量不断增长,四、六级报考人数也大幅上升。这一客观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难度,工作量较为繁重,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做好充足的考前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整理报名数据、分装考场材料装袋、检查放音设备、抽调并培训大量考务工作人员等等。但是,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特殊时期,不少高校专职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行政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其相关准备工作往往只由一人负责。某些管理人员除了要承担考务工作之外,还需要兼任其他行政类工作,甚至还有部分人员同时肩负着教学职责。从直观效果而论,这减少了高校教育成本支出,使得高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其他教学体系建设上,提高了本校一定的教育实效。然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以及能力毕竟有限,过多地承担工作任务,势必会出现疲于应付的不良现象,极容易发生操作失误或管理疏漏等问题,最终影响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有序进行。
2.个别教师监考不严。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国家级考试,对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某些高校及教师对国家级考试的认知不足,主观意识上把这项考试的严肃性等同于校内的考试,忽视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及规范性。同时,英语四、六级考试通常都在周末进行,部分监考老师认为这占用了他们的私人时间,因而不愿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常常会做出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举动,例如接听电话、丢失封条等。四、六级英语考试监考是一项十分神圣和严谨的工作,在身份核实、试卷启封、听力放音以回收答题卡等各考试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和操作标准,需要相关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但是,正是由于个别监考老师对这项工作的不重视、不屑一顾的监考态度,致使监考工作中容易出现纰漏,如缺考生记录错误、违纪生试卷丢失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对考生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失去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意义。个别监考教师监考不严是当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
3.作弊屡禁不止。在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下,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果的权重无限放大,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升学、就业等切身利益。某些本科院校及更高学府把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否获得学位证书的重要标准,并由此决定优等生评选、奖学金申请、专选课学分替代等。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企业或单位及国家公务员招聘,都将四、六英语测试成绩视为人才录用的必备条件,甚至还与其绩效、工资、福利等关联在一起。从某种积极意义上讲,这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视度,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知识,促使其主动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为通过考试而动歪脑筋,企图作弊蒙混过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不良商家针对我国四、六级英语考试存在的漏洞,研发了很多高科技作弊产品,为大学生作弊提供了便利。这些作弊产品小巧精致,并被包装成橡皮擦、工具盒、眼镜等,给监考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除此之外,很多高校校园内充斥着各类替考、作弊等广告信息,增长了部分存在作弊心理学生的气焰。
二、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路径
作者结合上文对当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1.降低社会关注。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制度改革发展至今,社会极高的关注度无限放大了其权重,致使考试规模急速扩张,学生作弊现象泛滥,与该项考试原本服务于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为了缓解甚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源抓起,适当降低社会对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关注度,转变社会各界及高校、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功能化的思想,回归其设置初衷,实现其服务于高校英语教学优化的价值。具体而言,高校应该明确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教育目标和任务,深刻意识到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本质价值,健全学生评价机制,在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其评选受奖、毕业结业情况,激励他们努力学好各学科知识。用人企业或单位则应该按照自身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招聘人才,可将大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作为参考标准而非硬性标准或唯一标准,全面衡量应聘人才能够为本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和效益,并以此为依据给予各类人才相应的福利待遇和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招聘人才的潜在能力。
2.提供网络服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量先进技术手段和设备在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中的引入,将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大大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传统人工操作服务模式,不仅对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增加了工作任务量及其烦琐程度。在人力资源数量收缩、结构优化的情况下,应该进一步推进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广大报考学生提供网络式服务,以保证报名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高校需要开设校园信息服务平台,请考务管理工作人员及时把报名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公布出来。如此,既减轻了繁重的管理工作,又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是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3.健全管理机制。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工作是高校教师及其他教育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作保障基础。各级考试考务管理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这其中包括责任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成立考务工作领导小组,全程对监考老师的现场行为进行检查监督,一经发现、违规操作等行为,根据相关规定予以严厉惩处,利用强硬的手段强化监考老师的职业意识和素质。各相关人员则需要认真研读四、六级英语考试考务管理规定及制度,准确定位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有效付诸实践。另外,高校也应该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将之纳入到教师日常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当中,定时定期开展教职工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们的职业素养,端正他们的监考参与态度,强化其专业技能,尽量保证教师在英语四、六级考试监管过程中不会出现工作纰漏。同时,还需要根据教师的实际行为表现,给予表现优异的教师适度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其主动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此项工作上。
4.净化考试风气。针对上文提及的考试作弊行为泛滥问题,国家教育部、工商局及其他协作部门应该强强联合,净化英语四、六级考试风气,坚决打击帮助学生考试作弊的商业行为,断绝学生考试作弊通道。在此建议政府从立法层面上,对辅助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进行规定,严禁高科技作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一旦发现即刻予以惩处,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经济处罚和法律责任。另外,各级教育部门则应该加强对四、六级英语考试试题的管理,强化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防止题源泄漏,从根源上消除考试答案贩卖等不良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考试作弊更多的是一种主观行为,受学生思想的主导。要想从根源上消除英语考试作弊现象,还需要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其恶劣性和错误性,从主观意识上剔除学生蒙混过关的思维,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考试观,促使他们对考试负责、对自己负责,引导他们自主拒绝作弊思想和行为。
总而言之,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十分重要,未来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其他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我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的动态发展,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更多的有效意见或建议,以尽量保证考试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的发挥,使其应有的价值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宝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党的十五大之后,我国私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私营经济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观念、产业和产品特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等因素影响,其发展速度、经济规模和市场环境与私营工商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严重阻碍了业生产力的发展。
一、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是我国私营经济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来源。改革开放20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并不宽松的市场环境下,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明显高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集体经济8%,国有经济4%)。1993年~1996年间,私营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5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劳动就业的重心已向非公有经济转移。
2.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1)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已经具有较为深厚的现实基础。就量的概念而言,在经济总量中,非国有经济已经占有较大份额。据统计,在1997年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63.7%。私营经济的现实基础更主要地还表现在质的方面:
①近几年新成立的一批企业,成为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最具活力的重要力量。
②在国有经济中孕育着私营经济的成分。
③大量存在的名为国有或集体,实为私营的企业已经成为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有利于加强市场管理,有利于消除私靠乱挂、出卖资质、垫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等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3.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符合发达工业化国家行业发展的规律:
从发达工业化国家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私营经济应大力发展,国有资本可以从产业中退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几十年前就基本上没有了国有企业。我们也应当结合建国以来行业的发展史,认真研究国外的做法,改造我们的企业所有制结构。
二、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主要障碍、政策措施及发展趋势
1.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主要障碍1、从外部来看,主要存在着观念和市场环境两大障碍。观念障碍―――概括起来有“三论”,它是制约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具体表现为:
(1)“对立论”,即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把私营经济看作“异己”,加以排斥;
(2)“担心论”,即担心私营经济发展过快,会影响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担心工程质量干不好、债务债权还不了,等等;
(3)“唯心论”,即看不到私营经济发展已经具有雄厚的现实基础,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看不到私营经济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1)抓认识。就是要用党的十五大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全新观点,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把发展私营经济提高到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深化的高度上来;要把发展私营经济提高到能否抓住历史机遇的高度上来;要打破束缚私营经济发展的框框,只要不违背法律政策,就不要做任何限制。
(2)抓改革。就是要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改革产权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国有小企业可以采取出售、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从而为私有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3)抓政策。就是要全面落实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规划,为长期以来名不正、言不顺的“戴红帽”私营企业“摘帽”正名,还原其本来面目,确立其法律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和发展私营生产力。二是破除所有制歧视,强化服务意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为私营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抓规范。就是要以克服私营经济自身存在的缺陷为重点,抓规范。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引导私营企业明确市场定位,确定经营策略,壮大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二是要改变私营企业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
3.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趋势
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整个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二是我国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只有整个私营经济和行业都发展了,才能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从2020年~2050年,我国将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私营经济持续发展。私营经济将作为国内市场的主力军而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国有经济由于国有资本的逐步转移等原因,而呈下降趋势。
诚然,上述对我国私营经济历史发展趋势的描述,是建立在十五大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我国私营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我国私营经济已经孕育成熟、将要大发展基础之上的。而发展趋势中各阶段发展周期的长短,取决于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并随着改革进程的调整而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