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优质护理范文

时间:2023-06-14 09:33: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精神科优质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精神科优质护理

篇1

【关键词】

优质护理;精神科;效果;满意程度

精神疾病患者通常有情绪精神紧张、缺乏自知力及伴随智能障碍、行为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病状表现,因此极易出现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等过激行为[1]。基于此,医护工作者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适当的治疗方案的同时,务必要做好护理工作。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对在此期间收治的58例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于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科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与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在观察组的58例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21~60岁,平均(38.76±3.45)岁;疾病分类:29例精神分裂症,15例心境障碍抑郁症,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4例其他。在对照组的58例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21~63岁,平均(39.02±3.26)岁;疾病分类:29例精神分裂症,16例心境障碍抑郁症,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5例其他。对两组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58例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58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详细措施:①做好对患者的护理规划。结合精神疾病特点,制定与患者病状相适应的护理服务计划,改善精神科治疗环境与护理服务流程。②密切监测患者,加强心理辅导。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自伤等不安全因素,精神科内的护理人员必须充分利用专业的护理技能,做好护理工作。尤其是新进的护理人员,更应该加强业务学习,多与患者沟通,多观察患者,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以防因个人操作疏漏而导致患者发生安全事件。对潜存危险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予以密切监测,并加强心理辅导,以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③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动态,并给予常规护理、生活护理与健康宣教等,同时还要加强夜班巡查,如发现隐患,当及时排除。另外,还要做好工作交接,严密监测高风险患者,以规避安全隐患的发生。④加强对高风险患者一般情况的记录与护理。在记录护理资料时,要重点对老年体弱患者、伴有肢体疾患、存在暴力或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记录。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来确定其是否为高风险患者,一旦确定,应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以防出现不安全因素。⑤改变护理观念,优化护患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态度要积极,同时还要学会利用沟通技巧,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尽量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与亲切温暖、平易近人的职业形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患者及家属,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与不必要的忧虑。⑥加强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了使患者尽早治愈,应反复给予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直至患者掌握为止。在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的同时,还应选派资质较深、护理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护士担任专业的康复训练负责人,以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地康复指导。

1.3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无需治疗为显效;症状有轻微好转,仍需治疗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即为无效。满意度评价标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的评价情况,结果评价标准有满意、不满意两种。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为SPSS16.0,计数数据行χ2检验,以%表示。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观察组护理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护理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4.14%,明显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程度:

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评价满意的例数分别为56、54、53、57、55例,观察组平均护理满意程度(94.82±2.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评价满意的例数分别为49、48、45、50、50例,对照组平均护理满意程度(83.45±2.43)%,显然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科疾患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临床直接表现为患者心理及行为紊乱,此类疾病的发生与神经生化、生理遗传及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2]。此类患者通常思想行为失常、接触交谈配合性差,随时有出现过激危险行为的风险,部分患者甚至自伤自杀,所以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更应注重护理的精细性、优质性[3]。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优质护理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注重基础护理与护理内涵,全面执行护理责任制,以提升护理服务整体水平、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促进患者康复为目标[4-5]。该项护理模式包含了基础护理、夜间巡查(夜间护理)及心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及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等内容,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患者及家属、医护工作者的高度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6.5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94.82%±2.65%)明显高于对照组(83.45%±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程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俊 张瑜 田长亮 韩佳乐 李彦 单位:261医院

参考文献

[1]梁谢群.探讨优质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2(1):155-156.

[2]刘咏梅.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作用的几点思考[J].健康之路,2013,12(11):92-94.

篇2

近年来,卫生部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全国各个医疗机构积极响应,主要目的是是为了使护理工作“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我院为此也非常重视,在精神科也积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根据卫生部提出的临床护理工作通知和相关活动方案等文件,结合我院精神科实际情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突破护理工作难点,改善护患关系,取得优质护理工作突破性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精神科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八个病区共收治精神病人1920例次,开设精神病床350张,共有护理人员138人,其中男性护理人员6人,女性护理人员132人,80%以上护理人员属大专在读或大专以上学历。

1.2 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1.2.1 掌握护理技能,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卫生部所颁布的50项基本技能操作要求来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并重点加强11项基础护理操作的强化,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流程,将个人练习与重点演示有效结合起来[1]。在进行操作练习时,安排护理人员充当患者,从患者的角度来充分感受他们的心理情况,此外,在强化技能的同时,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规范的基础护理。同时根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所长和优点来拟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量化表,在量化表中,明确每一位护士负责的基础护理工作,使责任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1.2.2 创建病区护理文化,引领护理发展的方向 始终坚持“爱心呵护健康,真情赢得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优先考虑,切实落实患者的安全度,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在病区张贴自己的护理服务格言,通过这种方法加强个人行为,指引自己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将五心服务(精心、热心、细心、耐心、诚心)落实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1.2.3 美化病区环境,创造温馨如家的感觉 精神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患者不能够根据个人意愿来出入病区,为此,创建温馨的病区环境对保证患者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通过对病区进行调整,使其布局更加合理,同时对较为老旧的墙面或设施设备进行装饰或更换,还可将墙面的空间发挥出来,将其作为专业知识或者服务展示和宣传的平台:对精神科的病区进行介绍,将医护人员的相关信息展示出来,精神科日常时间的安排,入住精神科患者及其家属必须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同时还可以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服务项目、服务承诺和服务内涵等进行展示;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病人公休组织、护士服务以及评选出来的优秀护理人员等各方面信息进行展示,重点患者及其家属非常关注的一些信息。开拓一面墙“心灵之墙”,将其作为患者心声和愿望等方面地表达之处。此外,还可在较为僻静之处为患者开设读书廊,并为患者订阅一些时事周刊和杂质等各方面地书籍,帮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能够掌握外面所发生的实时情况,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人性化优质服务,使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更加紧密,强化了护患关系。

1.2.4 转变护理工作模式,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白天精神科患者大多在起坐室开展活动,也就是说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不固定,不能够象其他患者一样能够固定自己的休息,为此,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若包干病人是非常难以实现地。因此,可以改变护理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将护理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联合起来的工作模式,即每一位护理人员负责若干床位,主要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保证护理人员白天8小时在岗,而晚间则安排护理人员全权负责所有床位。确保白天和夜间每一张床位均有护理人员负责,相辅相成,保证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发挥管床护士和责任护士联合操作的模式,每一位护理人员均需要对若干患者进行负责,也就是说责任护理人员在休息时,护士长就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能力来对其所负责的患者进行分配,使患者能够每时每刻均能够有护士进行护理。护士当天的包干的患者中,一部分为自己固定负责的患者,而另一部分则为护士长安排的护理患者,这样就能够保证每一位患者均有自己固定的护理人员,同时还有一个分管护士。

1.2.5 优化护理文书书写,把护士还给患者 精神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表格式文书书写,不能够将精神科患者的病情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而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危重判断标准相较于其他科也有较大差异,解决精神科护理文书书写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首先应当坚持护理记录原则:在对病历中已经出现的内容,护理记录则不再进行重复记录,也就是说,若患者的体温单、医疗记录、检验检查单以及医嘱单上出现的内容,在进行护理记录时,则不再对其进行记录,同时保证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对患者实施交班工作时,其护理记录必须随着患者共同交班。其次,护理记录对象:要充分展现患者入住医院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就必须坚持为每一位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以此来展现患者从入住医院到出院这个过程中病情和其护理工作的过程[3]。第三,减少护理记录的频次:将传统的护理记录方式废除,不再进行二级护理每周记录1次、一级护理每周记录2次,而是一级护理病人每天进行三交班,大多数患者第三天就会改为二级护理。二级护理的病人原则上每月记录一次,当然平时有病情变化应随时记录。第四,优化护理记录格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描述性记录格式,这样更加便于对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情发展进行描述。但是书写内容尽可能地精简,例如:对新入住患者主要对入院方式,由XX人伴入院,目前病人主要病情,病人主诉及家属反映的情况,阳性症状和体征,对其实施的护理方法进行记录。同时患者进行24小时的动态观察,并对观察的到情况以及病情变化进行记录。例如:患者在入住医院后其病情出现了冲动、自杀、自伤、拒食、出走、幻听等精神症状,以及身躯出现的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躯体症状,在对患者进行及时处理的同时,对患者的这些变化进行记录。对护理文书书写记录进行改进,不仅大大节省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同时将护士交还给了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1.2.6 添置护理设备,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在病房内配置日常所需的基础设施给患者使用。同时运用红外线电子耳蜗式体温计来对患者体温进行测量,更加便于体温的测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缩短测量的时间,也避免了水银体温计被患者破坏后所引发的不安全情况。

1.2.7 丰富健康教育的方式,促进患者健康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将书面和口头教育模式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和集体两种教育模式。同时,将健康教育版画贴上墙,并在患者出院后为其发放疾病的宣传手册,确保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精神疾病更加了解,进而有效加强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发放调查问卷,对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并对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进行评分。

2 结 果

2.1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地提高,见表1。

2.2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考核对比 实施优质护理后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见表2。

3 讨 论

3.1 更新护理理念,创新护理模式是关键 如今全国各个医疗机构均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但是由于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为此,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应当大力开展护理理念的更新,并大胆创新挑战新护理模式,探讨出更加适合精神科的优质护理模式。

3.2 人性化护理和安全护理有机结构是精神科优质护理模式的重要内涵 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能够有效激发护理人员主动转变护理模式,从被动到主动,从主动到感动,打造现代化的人和护理品牌[4]。一是,精神科较为特殊,患者也非常的特殊,因此患者的日常行为常常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可能会出现不安全事件,为此,在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患者的安全护理;二是,精神科多采取传统的全封闭管理模式,对人性化的护理关注偏少,为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将人性化和安全两者结合起来,能够使护理服务更加优质。

3.3 有效的护患沟通是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 通过沟通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意愿,对其要求、愿望以及情感等各个方面均能够全面护理,同时还能够掌握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更加便于治疗。同时,护患纠纷往往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有89.2%护患纠纷或小摩擦是由于无效沟通所致。为此,护理人员必须重视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邹海云,裴金玉,旷燕珍,罗丽,史娟.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新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12).

篇3

Practic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Psychiatric Ward

HE Xi-fang

(Nursing Department,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Yibin 644002,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in psychiatric ward closed effect.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from the psychiatric ward for patients with closed 200 cases randomly,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10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psychiatric nursing ward close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high quality care.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satisfaction, adverse ev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care worker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satisfa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staff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Quality nursing; Psychiatric department;Closed wards; Application effect

精神科涉及的疾病主要是各N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在行为上或者心理活动上的紊乱[1]。因为病患的特殊性,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康复的进度,因此这些患者更需要优质的、安全的、高效的护理[2]。为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我科将优质化护理的新概念引入到对封闭病房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效果较为理想,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20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43.1±2.1)岁;观察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在21~66岁,平均年龄(413.5±2.7)岁;此组选择的研究样本病种包括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狂躁症、焦虑症、抑郁症等,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以及可能对此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相关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如下:①护理人员系统化培训,挑选各方面综合素质较强的护理人员,定期组织优质化护理服务理念的探讨和学习,以端正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强化其基础护理以及紧急情况处理的能力[3]。②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制专门的护理方案,细分工作内容,责任到人。在节假日,周末、吃饭、洗澡等重点时段增加护理人员数量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4]。③每个月进行一次护理工作质量评比,让优秀的护理人员分享护理经验,以促使大家提高护理质量。④尊重患者,对患者不轻视、不随意评论、用正常的眼光看待患者,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安慰,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5]。⑤利用网络、电话等平台,与患者家属沟通,每周至少一次,及时了解患者的状况,以便适时调整护理方案。⑥为患者营造安心舒适的环境。如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或有趣的故事等,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帮助其放松。⑦积极引导患者参与集体活动,充实患者的生活。在患者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的制定一些运动或休闲娱乐活动,如打牌、做健身操、讲故事等促进患者与他人交流,减少患者的孤独感[6]。⑧定期对患者以及家属开展满意度调查,收集整理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改进护理方案和方法[7]。

1.3效果评价标准 对护理前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项调查,调查问卷设置20个问题,每个问题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总分100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非常满意是指:评分在85分以上;满意:评分50~85分;不满意:评分在50分以下。对治疗后与医护人员的关系进行评分,总分10分,评分越高代表关系越亲近;以患者出现的自伤、出走、伤人毁物为不良事件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检验后P

2 结果

2.1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 通过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3与医护人员关系 观察组的与医护人员关系评分为(8.12±0.3),观察组与医护人员关系评分为(5.01±0.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优质化护理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将护理的具体内容细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增强护理专业的内涵,从而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8]。因为精神科患者自身存在着自理能力的缺陷,因此提供护理的质量就显的尤为重要。

据相关报道,对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7]。此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后,在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医护人管关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与报道一致。究其原因:开展优质护理后,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数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通过奖惩措施以及相关补助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8]。通过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和优化记录书写内容,可以增加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时间,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9]。通过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可以对患者有更多的了解,利于实施护理工作;还可以让家属清楚的了解换的治疗过程以及状态,增强会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减少医患纠纷[10]。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以及为患者营造舒适温暖的范围,丰富患者的生活,可以有效的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提高依从性,配合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封闭病房采用质化护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晓娟.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与成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0(04):182-184.

[2]谷凌云,李彩君,徐彬.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5(01):731-733.

[3]冉红霞.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20(04):60-62.

[4]董春.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10(09):159-160.

[5]魏斌.优质护理服务供需平衡的扎根理论研究[J].山东大学,2012,18(11):1-42.

[6]罗月岚.精神科封闭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及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护,2013,20(05):185-186.

[7]周晓芬.优质护理服务在半开放式精神科病房的实践与效果[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8(09):920-921.

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85-02

精神科疾病严重地摧残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精神科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为患者配合上最佳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地康复[1]。在本研究当中,我院为了研究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当中实施的临床效果,特将我院在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配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予以干预,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96例精神科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73岁,最低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39.5±1.8)岁。在所有患者当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27例,狂躁抑郁症患者19例,反应轻精神障碍患者15例。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分别是小学文化13例,初中文化27例,高中文化36例,其余患者均为大学或者大学以上文化。所有患者的身体都很健康,没有其他方面的疾病,患者的最大病程为60个月,最小病程为8个月,平均病程(35.8±2.4)个月。分组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方法予以干预,主要围绕治疗进行一些常规的护理工作和健康教育,护理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治疗前护理,治疗中护理,治疗后护理和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①治疗前护理需要对精神科患者的实际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估,采集患者各个方面的信息情况。做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调查患者的用药过敏情况;②治疗中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要注意患者给药的浓度、种类以及治疗的基本步骤。如果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应该及时作出记录,并且需要立即采取干预措施;③治疗后护理。在对患者的精神状况作出观察的同时也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防止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出现,如果发现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出现异常,应该立即向主治医师报告并申请及时的处理;④心理护理。本研究当中的所有患者均为精神疾病类型的患者,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患者往往都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时候患者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而且就病情本身的性质来说,心理护理也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

为观察组患者配合优质护理进行干预,优质护理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适当地对护理人员的排版模式按照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减少护理人员的交班和接班,使相关的护理人员更加紧密地陪护在精神科患者的身边,以便于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等。在优质护理进行当中,护理人员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体现出素质护理,要仪容大方,衣着干净整洁,时刻面带微笑,这会在心理上使患者产生舒适的感觉。在优质护理当中,护理人员除了按照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外,还需要主动地帮助患者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患者克服精神障碍,早日康复。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在治疗过后,观察组患者治愈患者46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5.83%,对照组治愈患者37例,总有效率为77.08%。P

3 讨论

对精神科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精神科的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的全力配合[2-3]。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不同,因为精神问题,患者的意识未必是时常清醒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对精神科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同步进行,同时还要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活和预后做出指导。在本研究中,我院为了研究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当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特做出了相关的研究。

本研究显示,优质护理干预手段在精神科护理当中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笔者认为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因为精神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相对于身体上的治疗,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更能够为患者提供一种理想的环境,使患者的情绪得以放松,从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其次,优质护理的护理工作非常细致,能够对患者的生活细节进行观察,责任护士能够从中找出患者精神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配合治疗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对患者做出干预;最后,优质护理主要体现出了人文情怀,很多精神疾病的患者都是因为精神压力或者情感乏力所造成的,优质护理的最佳服务能够为患者提供身体上的关切和精神上的支持,使患者更容易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在精神科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配合优质护理治疗所起到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更容易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是一种可行的护理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