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09:33: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通讯的发展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光纤通讯、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N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光纤通讯的发展历程:
现代光纤通信技术光导纤维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光导纤维通信简称光纤通信。可以把光纤通信看成是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有线”光通信。实际上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不是单根的光纤,而是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光缆
从1966年形成光纤通讯的概念,到1977年第一个商用光纤通讯系统投人运营,科技界、企业界花费了n年的时间完成光纤通讯第一轮的科研与开发过程。第一代光纤通讯系统,采用的光纤是多模光纤,光源是发光二极管,光波长是0.85拌m,传输速率为34Mb/s,价格要比电缆传输系统昂贵。紧接着的十多年,光纤通讯取得了持续的发展和逐年进步。这些进步的趋势和内容可用图1来概括:(1)光纤由多模转为单模。50拜m芯径的多模光纤,允许成百上干个不同横模的信号传输,这些不同模式传输的速度不同,形成模式色散,从而限制了传输速率的提高。单模光纤芯径为几个微米,只允许最基本的一个模式传输,因此消除了模式色散,能传输更高速率的信号。(2)光源由发光二极管转为激光器。这两种光源相比,无(3)传输速率从低到高。从70年代几十兆比特到80年代中期几百兆比特,再到90年代几千兆比特。(4)使用光波长从0.85拌m转为1.3拜m,再转向1.5拜m。这三个波长也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代光纤通讯的特征.光纤通讯使用波长的这种移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光纤损耗和光纤色散两个问题而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5)费用的不断降低。由于光纤系统从传输媒介到发送、接收端机均不能与旧有电话设备兼容,因此在光纤通讯初期,每一电话线路的造价要高于铜线,随着生产批量增加、制造技术的成熟、传输速率,即单根光纤传输话路的增加,光纤通讯的成本有了大幅度的减低。就全球范围讲,1994年,是光纤通讯与铜线电缆通讯价格趋于相同的一年。更重要的是,今后光纤通讯的成本将继续下降,而铜线电缆通讯的造价将继续上升。(6)实际应用逐年指数增长。据1994年1月不完全统计,全球敷设的光纤总长度已经达到550。万公里,其中北美2400万公里,欧洲1400万公里,亚太地区1500万公里.应用的形式也从开始单一的话路业务转向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光纤数据网、光缆电视传输系统都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商业应用。电信技术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电信主干线通讯容量不断增长的历史。1842年莫尔斯电报到本世纪60年代的微波技术,人类电信发展遵循指数规律,大约每20年提高10倍。光纤通讯技术的出现,突破了这一规律,给电信主干线通讯容量带来了更高速的发展。光纤通讯子1980年至今的15年时间里,传输比特提高了400呗。光纤,最终要代替铜线成为通讯的主干传输介质,光纤通讯,最终成为信息时代的一项支撑技术,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超大传输容量。
二、光纤通讯中的应用技术:
1、光纤放大器在光纤通讯中的应用:
通讯技术的实质是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使人类能够相互交流信息。因此,光纤通讯技术所追求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容量距离乘积,亦即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的乘积。
所谓标准的光通讯,是指对光像直接进行强度调制、接收端直接检测的光通讯系统。这种系统的无中继传输距离将主要由光纤的衰减所限制,传输速率则受到光纤色散特性、光饵性能、光源调制电路等因素制约.采用相干光通讯的方法,可以因系统检测灵敏度的提高将容童距离积略为提高。然而真正为光纤通讯开辟了新天地的是光纤放大器。
光纤放大器被人们所重视是因为它具备下列众多优点:(1)增加了谱线宽度(2)增加了增益高度(3)功率输出可高达上百毫安(4)噪声很低(5)增益波长与第三代光纤通讯波长相吻合(6)泵浦激励带与可靠地半导体激光器兼容等等
一个在增益谱线内的光信号,经过几十公里的光纤传输,衰弱了的信号经光纤放大器放大后得以继续在系统中传输。这就是光纤放大器的最基本的功能。除了这种在系统中作线路放大的用途外,光纤放大器还可用作系统发送端的功率放大和接收端的前置放大。
在以前的光通讯系统中‘标准’系统,衰减了的信号是通过电中继器将信号放大的。这种中继器将按收到的光的弱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将这一弱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然后再用处理后的电信号调制一个新的光源,“接力”将光信号继续在系统中传送。必须强调指出,光纤放大器替代这种光一电一光转换的电中继器,不仅仅是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光纤放大器提供了在宽达35nm的范围内对所有传输光波长的全透明放大、对任何传输速率的全透明放大和对传输码型的全透明放大。这些功能是电中继器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光纤放大器被称为电信技术的一场革命。
2、光纤通讯技术在宽带中的应用:
1991年,英国莱恩克基金会在伦敦颁发光电子学奖,颁奖的是撒切尔夫人,获奖的一组是为特种光纤做出贡献的英国科学家,另一组是提出光孤子传输概念的美国科学家。会上展示了获奖人制作的光纤放大器样品。基金会的科学顾问们选择这两项研究颁发奖金并非巧合。光纤放大器与光孤子的结合,使光纤传输具备极大的容量.甚至如科学家们所说:无限带宽自光纤通讯问世以来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损耗与色散。长波长方向即1.sl,rn移动、光纤放大器的涎生、光纤制作技术的进步使损耗问题得到了解决,色散,引起脉冲展宽;色散,与传输距离成正比;因此它限制着容量距离乘积。光孤子的概念就是超短脉冲在光纤中无色散传输;就是一个光脉冲信号,在长距离光纤中传输以后仍保持它原有的脉冲形状。光弧子和光纤放大器的结合已经使光纤通讯的容量距离集成成十倍、百倍的提高。
人类需要信息高速公路,需要一个全球联网的电信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的目的和功能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之间可以用任何方式的组合来相互交流话音、数据和图象信息。光纤通讯为建设这样一种电信基础设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人类今天或多或少陷人道路拥挤、车祸不断、污染严重的困境。交通给人类亮出红灯。然而,人类找到了新的答案:信息高速公路全线绿灯。
3、光纤通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随着大电厂、大电网的形成和发展,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建成,生产调度、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向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调度、管理综合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及将来实现综合业务通信网(ISDN).从而对电力系统通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传输调度电话,又要传输远动、保护信号(PLC复用通道);既要传输模似信号,又要传输数据乃至图象信号。
总之,随着电力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对通讯提出了大容量、长距离、高质量、高速率和能传输多种信息的要求。显然电力载波通讯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必须光纤通讯在电力来统的应用寻求一种新的,可解决上述矛盾的通讯方式。数字微波和光纤通讯都是优选对象,在80年代,当时光纤通讯还未达到较好的商用水平,电力系统就建成了以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到各大区网调中心,到各省、自治区中调的,以数字微波为骨干的,边远省区、新疆和大型工地如碧口、二滩、天生桥、安康以卫星地球站为通讯联络的全国电力系统的自动直拨通讯调度网;但是,微波站遭受过电压的机率很高,主要来源有雷击微波站天线、雷击与微波站相连的架空配电线路及通讯线路等,多年来,全国有许多微波站都遭受过雷击的破坏,既损坏了通讯设备,又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为了防止雷击事故损坏通讯设备,电力通讯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采取诸如接地、均压、屏蔽、分流、保护等防护过电压的多种措施,要建立一个可靠的接地网,部颁规程规定,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小于5欧姆,即使如此,每到雷雨季节还要提心吊胆,光纤通讯完全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因此,光纤通讯当是电力通讯的最佳选择;
4工业电视图像的传输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系统容量的增加,水、火电厂的规模越来越大,输电电压逐步提高,50oKv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越来越多。为了实现电力系统和变电站的自动化管理,除了掌握现有的远动、保护、自动和通讯信息外,为强化集中控制管理手段,尚需使调度人员能及时的直观的掌握一些关键环节的设备运行工作状态及操作后的反应。为此对遥视系统的需要是迫切的,尤其是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它的作用就更大。光纤通讯由于有频带宽、衰耗小、不怕干扰等优点,为传送图象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在几一几十km之内清晰的传送图象已不成问题。传输图象可采用最简单的模拟光纤通讯系统,也可以用一套光纤系统,同时接几个摄象头。目前,电力系统新投运的工业电视系统,基本上都采用了光纤通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48-01
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加强,即时通信技术也日益成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学习工作中,即使通信技术(以QQ、微信、飞信为代表)成为了必不可缺的沟通手段,以其便捷、廉价、广泛的特征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中国的即时通信以腾讯微企业代表,由此谋取了巨大的理论和市场范畴,几乎普及到了每个人的手中。即时通信的日益盛行,导致传统通信受到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冲击。
1 中国即时通信环境特点
1.1 使用人群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使用国和网络用户使用国,并且基本基数还在呈飞速增长状态。即使通信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如今,已经成为日常人们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由此可以知道,中国的消费人群极其庞大,有着良好的消费基础和发展前景。
1.2 客户要求逐渐增加
如今的即时通信消费从文本方式的简单需求增长到了语音、图片、视频等综合要求,新型移动通信通过语音通话等完成了这些要求,而传统通信也推出过彩信作为革新来满足客户要求。即时通信各大服务商都在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承载力度,在即使通信上增加新的含义。相应的,客户也开始逐渐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进行通信,相比之下,传统通信在这方面略显薄弱。
1.3 移动通信偏向3G发展
目前移动互联网终端进入智能机普及时代,3G网络也渐渐开始成为新的通信环境。移动网络IP化,语音IP化和智能终端化,都带来了新的通信环境革新,对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可能性。对于传统的通信方式来说,以往的普通信号和非智能终端也能够很好的使用,但新型通信方式就必须建立在高科技的发展和使用上,两者由此发生了一定的差别和差距,对于不同用户人群和客户环境的定义开始出现分水岭。
1.4 市场发生变化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新型通信方式的不安全性和不稳定性两大特点也暴露出来。由于传统通信所以来的移动网络终端较为低端,信号强度较为微弱,由此就形成了更为稳定和安全的信息传递环境,这一点是新型通信无法达到的。并且,新型即时通信刚刚成熟,许多法律法规都不够晚上,在安全性的保障上又有了一些漏洞。
2 新型即时通信的优势
2.1 廉价性
传统的通信方式收费一直保持着原有的收费状态,基于传统网络信号的短信保持着每条0.1元的收费价格,而同等价格中,依赖于网络的微信则可以发送上百条信息,在这一点上,传统的通信方式是无法比拟的。虽然手机短信也开通了图片等业务,但价格相比微信相当之高,在微信或者QQ上可以便宜许多,这样的信息传递同样具有廉价的特点。
2.2 多样性
从应用的多样性来说,微信和QQ等新型即时通信能够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样式的信息,但短信和彩信则一直只有文字和图片两种选择。并且,新型通信技术在不断改善的情况中,又有了“朋友圈、空间”等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给日常生活以多种选择,从单纯的语音消息平台发展拓宽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增加了形势的同时也拉拢了更大的客户群,给与人即时通信的新享受。
2.3 便捷性
比起固定一对一式的手机短信发送方式,QQ群和微信群的诞生带来了人群共同交流的新方式,而且允许语音发送之后,增加了更大的便捷性和广泛性,实现了人流的新形态,逼近了日常生活的面对面交流。并且在微信上面出现了公共号这一概念,商家与客户的交流变成了一对一的便捷服务,开创了一个全新且方便的交流模式。
3 新型即时通信的发展趋势
3.1 发掘新的收入方式
虽然新的即时通信收到了广大的欢迎,但现在的处境相当微妙。依赖3G网络的新型通信方式一直延续着不收费的免费平台的准则,因此,一直没有靠信息传递来产生任何收入,以微信为例,长此以往必定会产生资金链的大量消耗,投入过大导致运转不足。但就现在的形势来看,即时通信方式又很难采取收费来造成收入,为了保持客户群的存在又要达到目标收益,新的收入方式就有待发掘。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腾讯公司的QQ,QQ聊天本身不产生费用,但许多附加项目会产生消费,例如QQ秀、QQ空间装扮等,都是消费项目,这是即时通讯未来可以参考的方案之一。
3.2 探求更为稳定的平台
现在的新型即时通讯过于依赖互联网,但中国互联网并没有达到完全的覆盖,在许多地方如室内、地下室、人群密集处就很难连接上互联网,手机信号只能支持传统通信方式的使用,这样就给新型即时通讯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对于通讯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信息传输的安全稳定,因此,探求平台的稳定性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趋势。
转变为新型的社交平台。如上所述,新型即时通讯的一个最为多样的一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社交兴致。它具有多人聊天、分享图片、添加陌生好友等诸多新的方式,具调查表明,微信朋友圈发送图片的每日数量已经超过了微博,有希望取代微博、人人、开心网成为全新的、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在如今的社会环境当中,网络社交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虚拟的社交让社会出现一种交流方式,而这种方式也会被新型的即时通讯给扩展、完善、进步。
4 结论
新型的即时通讯是更高科技的产物,基于全新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与互联网革新之上,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多样性的通讯方式。它具有廉价、多样、广泛等诸多优点,给传统通讯造成的冲击是必然的,也会在未来取代掉传统的通讯方式。但是,现行的新型即时通讯发展尚有不足,对于平台的稳定性过于依赖,在商业化方面也没有完善的方案,很容易走入一个死穴当中。但是,其发展前景依旧广阔,除了基本的通讯要求之外,它甚至会成为一个崭新的社交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阳.微信兴起的原因和发展趋势[J].新闻世界,2013(7):149-150.
前言
自从电力通讯行业采用管理信息系统以后,电力通讯行业的很多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提升,系统可以准确的记录下并分析整个通讯网络的运行状况,将获取并分析处理之后的信息进行有效的传输,可以对整个电力通讯网络的实时运行状况进行准确记录。3G网络现在已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移动通信技术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不断推陈出新,技术也在不断扩展,不断完善。逐渐由以前的语音、视频、数据分而发展的模式向综合型网络发展。电力系统,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具有另外行业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也就具有特殊性。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来进行建设。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电力系统中那种一号信令、模拟中继,已经不能满足现有业务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根据通信行业的新技术,不断挖掘,不断摸索,寻求一种适合电力行业特征的通信网络技术,建立独特的新电力通信网络。
1.电力通讯网络现状分析
1.1正如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预言的“新的通信技术与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出现一次重要的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为电力信息通信网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电网管理精细化与信息化的迫切需求,电网发、输、变、配、用各环节各类型信息的细粒度采集与处理、各环节之间以及电网与发电企业、电网与终端用户间不断加深的双向互动的需求,都给电网发展带来了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新特征,进一步对电力通信信息网业务灵活部署、数据高效传输、终端网络提升及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1.2南方电网从2011年下半年起,开始无线智能电网的小规模建设试点。而供电局作为目前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城市电网之一,被南方电网看作是验证无线配电网络在超高密度城市能否可靠运行的重要示范区域。以某些老城区区域作为试点,并决定在建筑物、配电网络终端都最为密集的区域内建设基站。如何使得布置在供电局机房的电力控制系统,能和这些密布的电力终端点进行可通信,成为制约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难题。
1.3在实现大用户的电量抄收,配电变压器的监测与线损分析系统建设方案中,采集对象有着地理位置分散,采集点多,数据量少,实时性要求不高等特点。因此利用目前移动通信公司最新推出GPRS通信技术的通信专网,对工业及商业大用户和配电台区变压器电量的抄收和监测,最终实现整个配网的线损动态监视,较以往采用GSM短信息及无线电台专网和其他有线的方式又上了一个新的技术台阶。其可靠性和信号覆盖率等技术指标是其他无线方式无可比拟的。GPRS专网接入服务,进行电能计量、电站监测,实现电网终端数据的自动实时采集和监控,大大提高了电网监测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
2.电力通讯信息传输的实现方式
2.1电力通讯需要借助于高效,可靠的通信通道,将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准确地传送到为数众多的远方终端,并且将反映远方设备运行情况的数据信息收集到控制中心,从而实现对配电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监视与控制。90年代末,随着国内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通信通道作为电力信息传输的主动脉,出现了多种多样实现方式。和一般商业通讯不同,电力通讯要和点多面广的远方终端信息交换,因此如何降低通信系统的造价,而且还能满足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要求,成为规划设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2.2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不同的地理信息方面的管理系统为基础,采用计算机实现对涉及到的通讯信息的管理,参与一些辅助决策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较为大型的综合型软件“该系统的设计规划要首先确定好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载体,将采用的开发技术设定为地理信息及可视化技术,从而实现为电力通讯进行资源提供和资产管理的功能”在系统设计的初步阶段,要结合通讯企业自身及客户的需要状况,进行系统运行所需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多个方面的等级要求及权限的设定。
3.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变革与发展
3.1GPRS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为行业用户提供永远在线、透明数据传输的虚拟专用数据通信网络。可以提供点对点、设备间、设备与中心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适用于信息互传、远程数据采集等行业应用。可实现点对点、中心对多点以及多点之间实时、对等的数据传输。其中中心对多点的传输方式是电力等行业较为常用的应用模式。
3.2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为电力信息通信网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电网管理精细化与信息化的迫切需求,电网发、输、变、配、用各环节各类型信息的细粒度采集与处理、各环节之间以及电网与发电企业、电网与终端用户间不断加深的双向互动的需求,都给电网发展带来了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新特征,进一步对电力通信信息网业务灵活部署、数据高效传输、终端网络提升及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结语
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承载着多重功能,其本质是为党和国家服务,为电力客户服务,为发电企业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优质运行、进而保障社会电力供应与消费的重要支撑,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前沿技术发展创新,是对国家电网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也是历史赋予产业的使命,是对自身价值做出的郑重承诺。建设下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坤,郭庆胜,柳晶辉.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测绘科学,2009
在对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之前,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测查,对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和智力发育情况进行诊断,接着制定相应的训练课程,借助一些特殊的运动器材,让孩子参与其中,一般需要训练1至3个月左右,就可以获得比较可观的效果,孩子在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以及饮食、睡眠方面都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改善。
本文主要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阐述了感觉统合的涵义,并且就感觉统合训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旨在促进幼儿身心素质和体质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供广大同仁借鉴学习。
一、感觉统合的概述
感觉统合就是指组合人体器官各个部分的视、听、嗅、味、触、本体、平衡、运动等感觉信息输入,经过大脑的组合,来完成身体的内在知觉,并且对此作出反应。要想使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协调起来,完成个体与周围环境的顺利接触,就必须依靠感觉统合训练。譬如,当我们鞋子里有沙子时,我们的脚就会感觉到疼痛,紧接着传输到大脑里,大脑得到信息后,立即发出信号,让脚从鞋子里拿出来,倒出鞋子里的沙子。若感觉统合出现问题,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够协调作用。也就是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我们在幼儿园,有时会发现一部分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学习成绩差或者是不稳定,还容易紧张,内向胆小,吃饭时爱挑食等毛病。究其原因,都是感觉统合失调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出现。
当前,很多幼儿只有很少的活动空间,大人对幼儿的保护过度,要求比较多,再加上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僵化,不和谐,进而造成感觉统合失调,以至于带来孩子学习、生活和活动方面的障碍。感觉统合失调不是病,只是由于孩子身体某项功能发育较慢,产生了不协调的现象,感觉统合失调的最终结果是造成孩子学习困难,智力下降等。这些孩子可以借助感觉统合训练来改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能力,智力发育情况,记忆力等。
二、感觉统合训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促进幼儿感觉动作发展。借助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培养幼儿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对幼儿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声音和质感很有帮助。帮助幼儿认识自身内部信息,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信息,进而发展身体的动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例如,我们训练幼儿走平衡台,要求幼儿双脚或者单脚在平衡台上站立,双手做排球等运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要加强前庭刺激,保持身体的平衡。再者,站立在平衡台上左右摇摆,做一些动作等,对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统合很有帮助,有助于建立前庭――固有平衡。
2.促进幼儿身体成长发展。让幼儿参加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发展神经系统的组织整合功能,而且这种功能对今后进行高级运动以及学习阅读很有帮助,决定了高级运动和学习阅读的训练好坏。通过游戏对幼儿的骨骼和肌肉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例如,让幼儿趴在地上练习推球,球摆放在离墙壁30-50厘米的地方,让幼儿去推球,这样可以加强幼儿颈部肌肉的锻炼,促进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3.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在让幼儿进行独立游戏活动的同时,当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某项游戏时,我们要适当地鼓励和表扬他们,一方面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他们能够放心大胆地玩,尽兴尽情地去玩,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有助于孩子发泄情绪和能量,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在幼儿进行游戏时,轻松愉快的氛围会使他们之间的交流更为亲密,他们与老师的交流也会显得更为亲近,轻松的人际关系就很容易建立。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活泼开朗的性格,而且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立足孩子,不断探索,努力寻求更适合孩子的感觉统合训练方式,使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提高,提高孩子的体能、记忆能力、学习能力等,全面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的学前教育稳步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凌诒洁.感觉统合训练对提升幼儿身体及心理素质作用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04(12):21-23.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0-0122-04
一、引言
近期笔者有幸参与了《“国培计划”——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项目课程标准》的起草研制工作,研制培训课程的标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了解受训教师的知识现状和发展需求,依据上述条件设定培训需求,并据此设定相应标准。通用技术课程伴随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近九个年头,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因此课题组对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现状作了深入调查,发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与相关专家的研究和探讨,均认为由于缺少通用技术教师的对口师范专业,对现有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是最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故研究如何组织、设计和实施有效培训,对加快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二、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1.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鉴于技术类课程具有“内容的现代性和基础性、方法的通用性和迁移性、能力的多样性和拓展性、载体的广泛性和适应性”,所以通用技术教师应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方面有自己其独特的标准和追求。
专业信念方面。通用技术教师对技术课程的价值追求是推动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该专业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直接影响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继而影响到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专业知识方面。通用技术教师应具有完备的技术专业知识,一是有关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原理、教学材料、活动实施等课程知识;二是有关课程的技术文化、技术设计、技术实验、技术产品制作等方面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技能;三是通识人才应具备的文理交融的普适性的文化知识和课程与教学知识。
专业能力方面。通用技术教师需要“较强的技术敏感力、丰富的技术想象力、广泛的技术迁移能力,以及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式的技术素养,也是合格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起码应做到的。而这种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多地依赖教师实践积累、自我反思和同侪相教。
专业素养方面。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用技术教师对教学、对学生、乃至教师本身的发展应做到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即“灵与肉”的高度统一;教师在且行且思中应努力实现“认知结构、价值取向、专业视野、创新意识、思维品质、审美能力、气质品质、人格修养的有机结合”,这是对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养标准的提升。
2.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国家对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视。自2003年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作为“技术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中的课程之一,充分肯定了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给予了技术类课程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肯定。教师是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重视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建设,符合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精神和时代要求。
其次,任课教师专业背景复杂。由于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新生课程,且在高师院校没有开设对口的师范专业,故通用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比较复杂,任课教师基本来源于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他们或是专任或是兼任,同时也有些任课教师聘于相关工厂的技师,这些人多数属于兼职。鉴于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背景复杂的现实情况,有必要对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建设和提升,以助于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
第三,课程实施效果不够理想。纵观实施通用技术课程近九年来,关于课程的社会认可度、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对课程认可度、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优秀课程教材和教学研究成果等方面都不够理想,存在着很大发展空间。综合考虑,提升任课教师能力和水平是解决上述问题最佳途径,教师专业化的建设和发展正是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法及措施。
三、通用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专业本体性知识
基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的强调,在通用技术教育中,每位通用技术教师须掌握技术文化、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等知识,即通用技术专业本体性知识。此外,通用技术教师还应熟练掌握2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中的几个模块的课程知识,如“家政与生活技术”和“汽车驾驶与保养”等。
2.技术素养及科技、人文知识
通用技术教师应注重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案例选择和技术思维的培养,了解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及影响,掌握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及趋势。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揭示并把握好技术知识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未来生活的关系。同时,通用技术教师要掌握运用技术来探索和感知世界的独特视角及方法,这样才能从方法论上指导学生探究技术领域的相关问题。
3.选择与应用技术案例的知识
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分类中,把专业案例知识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教师同医生、工程师、法官、会计一样需要掌握大量的实践案例,这对通用技术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通用技术教师应掌握大量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典型的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案例的情境性、典型性和示范性等特征来开展教学,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贴近生活,并让学生从案例中获得丰富、特定的技术体验。
4.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
上述所列举的专业知识,仅仅满足了教学内容的需要,通用技术教师仍需掌握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就是说,通用技术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知识,如掌握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特点、技术学习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等,都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必要且前提条件。
5.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学习、模拟仿真试验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方案呈现、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技术在交互式技术学习中的应用,都需要通用技术教师了解、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与技能,以满足教学中创设情境、课程整合等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需求。
四、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业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动力是发展的前提和内驱力,个体对较为熟悉、兴趣浓厚、可以胜任、价值神往的工作,总是显得动力十足。就通用技术课程而言,多数任课教师是在校长的行政安排下担任技术教师一职,加之课程的边缘学科问题,教学实施中教师经常出现职业倦怠和技术熟练程度不高等问题。结合相关研究数据和结论表明,动力不足是阻碍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2.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型问题
通用技术教师学科背景复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通用技术教师近7万名(多数为兼任教师),约四成转型于物理、劳动技术教师,约三成转型于信息技术、机械类教师,其余部分转型与于语文、政治等不相关的学科。通用技术教师由于缺少通用技术学科的专业系统训练(仅个别参与短期培训),其学科价值观和认知结构不能满足新课改需求,新手教师短期内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有限,转任教师的教学方法受限于原学科成熟教法,技术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上过于技术化,上述问题直接影响了技术教师的转型效率。
3.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特征问题
“技术课程的调试与创生的程度同教师的课程知识、专业能力、职业信念、个人经验和技术素养紧密相关。”新手教师、转任教师与个性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影响到技术课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造成了技术教师在课堂上的巨大心理压力和技术课程决策中的困惑与苦恼。
4.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问题
健全而完善的保障机制是促进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时至今日,关于通用技术教师的资格认定与审核标准、学习与培训的权利保障、职称评定的制度保障、奖励与激励办法、学科与教师地位的认可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尚未出台,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待增强,技术课程发展的组织系统有待完善,公众的文化认同感有待形成。
五、针对通用技术教师进行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1.培训的定位
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工作精神,结合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发展现状,本着“学以求知、学以致用、学以共处、学以做人”的教育培训理念,从“师德、师观、师能、师魂”建设出发,提升学科教师的技术素养、教学实践、研究与创新能力。
一是基于对象层次定位。主要培训对象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骨干教师,使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够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基于专业标准的定位。通用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要求任课教师热爱学科教学,深谙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理念,精通课程标准的必修模块,在选修模块中凝练特色,通过设计、开发教学资源,开创性地实施教学。
三是基于实践问题的定位。通用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实践性,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娴熟的学科技能,掌握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具有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基于学科特征的定位。通用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整合了学生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是中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启蒙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拥有广博的科技知识,掌握新技术的前沿,能够培训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思维。
五是基于学段特点的定位。任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准确判断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掌握学生的认知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
2.培训的内容及目标
培训工作总目标是:坚持以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以面向高中通用课教师实际需求为方向,以提升受训教师的技术素养为重点,培训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研究型的“通用技术课程骨干教师”,开发一系列优质的通用技术课程资源。
关于师德及教育观。从师德培养入手,以“知识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为着力点,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人人参与、全面发展的课程特色。通过培训,使教师深刻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意义和价值,明确自身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将师德建设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
关于专业知识能力与学生认知。通过培训主要提升学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选择、使用和决策,把精美的创意转化为精巧的作品的能力;二是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考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三是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能力实际,在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能力。
关于教学实践问题与改进。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交流、互动和点评,以受训教师亲历亲为为基础,通过观察、参与和研究等环节,在对作品的设计过程和制作方法等方面取得创新与改进,并获得丰富的体验。
关于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培训主要培养受训教师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基于项目、任务和活动设计,提升学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指导学生选择成长途径的能力;三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3.培训评价
培训评价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的始终,主要包括对培训管理者、培训专家和受训教师进行的评价。
培训管理者是组织和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达到培训目标的前提与保证。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管理水平的科学与否、管理中是否体现人性化等方面对培训的成败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培训管理者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评价有助于改善培训管理者的工作不足,提高培训的质量。
培训专家在培训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培训专家是培训方案的具体实施者,肩负提高受训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的重任,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对培训专家进行评价也十分必要,通过评价使培训专家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在后续的培训工作中继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
受训教师是整个培训活动的重要主体,对受训教师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是衡量和反映培训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指标。对受训教师的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可以通过对其平时的考勤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培训最后的试卷考试进行评价等。
4.培训方式
一是面授培训模式。关于通用技术课程的面授培训模式,培训专家具有培训的策划权、决定权、考核权等,从培训开始的设计、方案的制定,到培训的实施,再到培训结束的总结,培训专家全面负责培训工作。该教师培训模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一线教师能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同时还能参与培训专家面授和现场交流,当场解决疑难问题与困惑,拉近受训教师与培训专家的距离。
二是远程研修模式。远程研修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培训的结合,使受训教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方便受训教师“随时随地”地接受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尽可能的满足绝大多数教师对培训的渴求,同时,可以减少培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
5.培训保障
一是政策保障。通过制定详细的法律条文来加强学校领导对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视,促进和保障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建议通用技术教师通过培训获得的证书应得到当地省、市、学校的认可,应该与日后的职称评定挂钩。
二是资金保障。由于组织培训需要支付专家授课、教学材料、受训教师的差旅和食宿费用,故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从资金上保证培训的顺利组织与实施;同时应尽可能地给予受训教师以经济补贴,以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六、总结
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针对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现状,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科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政策上充分重视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工作、资金上切实保障培训活动正常开展与实施;学科专家应及时了解一线教师的工作现状与培训需求,做到培训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受训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苦心钻研、虚心求教,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教育教学能力。最后为了保证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长足发展和通用技术学科的专业建设,建议师范院校逐步开设通用技术对口专业,保证通用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受到“职前培养一职后培训”式系统化的专业教师教育。
(一)校内建立多形式、多层面的教研活动机制
我校的校内教研活动机制,以教研大组、年级小组层面的学科交流教研活动;以学校建设层面的校班子学校管理教研活动;以少先队建设层面的学生管理教研活动。一切的切入,都以共同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为基点。努力做到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集聚、共享、融合各校的优质资源,建立多形式、多层面的教研活动机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本质。
(二)与县内学校缔结联谊,创建“研训共同体”
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自07年开始,学校就与柳城小学签定了“赛课协议书”,协议赛课每学期举行一次,春学期壶小走进柳小,秋学期柳小走进壶小。赛课的科目包括语数学科和音、体、美等小科,先由双方都上一节课,再是两校教师共同研讨,气氛热烈,效果显著。之后,我校又与桃溪小学、王宅小学等校建立了赛课活动的常效机制。在去年学区名师工作室建立和今年第二批学区名师工作室建立基础上,我校骨干教师又与本学区的其它学校教师结成师徒,开展研训活动。县际研训机制的建立,不但让壶小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周边辐射,同时也吸取了农村学校踏实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质,作到互补共享。
(三)与国内名校缔结联谊,创建“研训共同体”
在县内研训的基础上,我校又率先迈出县级区域,与全国两所百强名校――杭州天长教育集团天长小学、浙江金师附小教育集团金师附小结为研训共同体。充分利用两所学校的教育优势,通过“进”与“出”的方式把思考、研究带进来;把学校教师送出去学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与杭州天长小学、浙江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先后签订了研训共同体缔结协议书,并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研训共同体教学联谊活动。
二、我们的理论成果
基于“研训共同体”的缔结与活动的开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构建了“草”字形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体系。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作为主线,设计开展研训共同体活动。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问题研究能力为重点,在研训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将“课堂”和“问题”作为两大切入点,来开展研训共同体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活动。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研训共同体活动开展的三种模式:1、研训共进模式;2、学习培训模式;3、引领导师模式。课题研究过程中,以研训共同体活动的开展为基础,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六种策略:
1 差异互辩的论坛式策略;研训共同体成立以来,根据各学科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点和重点,着重性的理出一些专题,邀请研训体学校的教师共同参与探讨,摆观点,论事实,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2 课列研究的探讨式策略:课列研究是研训中采用较多的形式。紧紧围绕课前磨课、课内展示、课后评课流程,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课列研究有时采用“多人多校同课异构”,有时采用“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等形式。
3 赛课沙龙的评比式策略:赛课沙龙的评比式策略为研训体内的老师提供一个高端、良性、竞争的展示平台,研训体内各校综合的赛课活动是一项重要形式。
4 培训讲座的学习式策略:我校作为研训共同体的主要召集者,定期向专家就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问题、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行咨询,邀请专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热点、难点进行剖析;对教师教育科研的瓶颈问题进行梳理;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问题做阐释指导。
5 结对帮扶的师徒式策略:研训共同体内的优质资源各具不同,特别是优质的教师资源参差不齐。为达到“整合资源,共同提高”为目的,充分发挥各校骨干教师的领鹰效应,除研训时间段的学习外,在共同体学校内还成立了结对帮扶的师徒形式,并让结对师徒立体式的对方的课堂、科研、班级管理做学习和指导。
从50年代学习障碍研究领域开始形成至今,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学习障碍问题的干预训练模式进行了探讨。目前,主要有四种理论模式:医学模式,其基本假设是把学习障碍归因于个体内部遗传、脑及神经功能失调。重点强调对神经症状的诊断和药物治疗;心理加工过程模式,研究的重点是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加工过程,强调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学业技能模式,研究的重心从脑功能研究转移到学业成就的研究上,治疗的重点是学业和社会技能的指导;信息加工模式,强调学生作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通过元认知、动机和学习策略的运用提高学习能力,也被称作认知―行为干预模式。
对于学习障碍学生,有两种基本的理论提供干预和矫正帮助:补偿(compensation)与补救(remediation)。补偿是利用学习障碍学生的长处来弥补他们的缺陷领域,这种方法确实能够使学习障碍学生在额外技术的帮助下取得一定的成功。例如,学生存在书写困难,则可以教学生使用打字机;如果学生存在数学计算方面的障碍,则可以允许他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完成作业或者考试。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学生就无法发展书写能力或者计算能力,因此补偿法在帮助学生克服障碍领域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解决问题者方面存在局限。补救也被称作激发缺陷法(deficit stimulation),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缺陷,起到不再受有这方面学习的障碍为止。补救法可以使学习障碍学生最终胜任为独立的学习者。例如,对于存在书写困难的学生,则制定针对他个性化的书写教学策略对其进行训练,直到他掌握书写技术为止。但补救法对学生存在病理性缺陷的学习或者技术领域存在着局限性。
总的来说,这两种方法在对学习障碍进行干预时都是很有效的。关于对学习障碍学生的干预,有些矛盾的方面是到底应该将注意力重点集中在补救还是补偿上,即是纠正学生弱势的地方还是帮助学生发现一些方法来弥补有障碍的领域。实践证明,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能比较有效。
二、学习障碍儿童干预训练方法
根据干预训练模式的理论,随着对儿童学习障碍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针对儿童学习障碍产生的病因和病理特点,出现了许多干预训练的方法:
1.视、听认知训练。近半个世纪以来,认知心理学为研究学习障碍中内隐的、难于量化的“心理过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对学习障碍的研究成果颇多,学习障碍儿童在挑选引起他们注意的重要信息方面存在困难,注意力极易分散,很少能坚持把一件事做得有始有终。在记忆中存在缺陷,存在着解决问题和推理能力失调,包括抽象能力受损、解决问题行为冲动、按次序排列信息有困难。中山大学附三院编制了学习障碍儿童视、听认知训练软件进行视听认知训练和测试,包括言语能力训练、视结构认知训练、注意力集中及手眼协调训练、记忆能力训练4个大部分,其中有视结构临摹训练、图形推理训练、结构辨认训练、拉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手眼协调训练、注意与编码训练、表情认知、短时记忆训练、听理解训练、言语理解训练、叠加字图训练和左右脑激活训练等14个训练项目,以此来提高视觉记忆、视动协调、视觉推理和理解、听觉分辨力、听广度、听觉理解力、听觉注意和视觉注意能力、加强行为的控制能力,效果显著。
2.心理治疗。向儿童讲授心理学知识,提供自我心理调节和克服学习障碍的方法,针对心理问题,进行认知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家长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宣传和辅导、学习良好的家教方法,用奖励和处罚措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要求家长多鼓励、关心和帮助孩子的学习。
3.药物治疗。对部分有明显多动、抑郁、焦虑等症状的学习障碍儿童适当地应用利他林、百忧解、阿普唑仑等药物进行治疗。
4.感觉动作能力训练。精心设计系列运动能力训练活动,以建立方向感、锻炼肌力、提高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发展节奏感,同时在运动能力训练中,始终给予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要求。
5.家庭治疗。引起学习障碍的因素很多,许多研究发现,父母家教不当和家庭环境是学习障碍的重要因素。我国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因素与欧美等国家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父母把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并为使其取得好成绩而施以较大的压力。同时,不良的环境能引起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继发学习障碍。所以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和辅导、教给良好的学习和家教方法来帮助孩子,多鼓励孩子、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学习。
6.行为矫正技术。随着学习理论和行为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行为矫正进入了迅速发展期。形成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裴德的处方教学法,史帝凡的引导教学法等。随着行为矫正发展的日益科学、完善,它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成为教育训练的主角。
三、对学习障碍儿童干预训练措施发展趋势的思考
1.从单一的某种技术到综合干预。早期的干预技术一般是单一的某种技术,如我国曾经有一段时期进行的感觉统合训练。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有心理学家对感觉统合理论的训练进行了总结性研究,发现总体上感觉统合训练与学习成绩的提高无关。由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没有一种策略、技术或干预措施可以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随着关于学习障碍的术语、涵义、研究对象及特征等的日趋一致,干预方式逐渐地由单一的某种技术到采用综合利用多种干预技术。王淑玉,赵丽等将认知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治疗多种方式综合利用起来,增加了儿童视听注意能力,解决精细运动协调能力,感觉运动能力方面得到较大改善,但理解能力提高不显著。有研究者将医疗和教育(学校、家庭)有机结合后,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心理功能,增强自信心和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学习成绩。钟世彪等采用系统的视、听认知训练、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对26例学习障碍儿童进行综合干预,大多数儿童注意力趋向集中,学习情绪较为活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了学习自信心,综合干预的效果显著。
2.在全纳中重视个别化的教育指导。个别化教育指导方案的设计针对教育对象的概况,确立有可能达到的目标,根据LD儿童的障碍类型、障碍程度、接受能力、性格等,选择适合每一个LD儿童的教育指导内容,明确教育指导要点,考虑教育指导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要根据单元学习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达到最佳教育指导效果。随着全纳教育的理念的影响,在普通学校开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指导成为重要课题,建议在普通学校里,提供能够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指导的条件,如心理辅导室的老师进修特殊教育的课程,添设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指导的的设施等,学习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这对于改善其症状是有益的。
3.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不仅需要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学习能力综合训练和培养,而且需要解决影响学习障碍儿童学习能力提高的外在因素。对学习障碍儿童家庭应给予提供具体的支持与援助,帮助父母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并进行家庭指导与训练,开展学习障碍儿童父母心理咨询,提供与专业人员进行对话与讨论的机会。帮助其树立正确对待学习障碍儿童的教养态度,接纳他们;改善家庭学习氛围,消除其不安和恐惧心理,使之有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良好的生活空间。
通讯社依然具有生命力
通讯社无论作为一个种类存在,还是作为若干个体存在,都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但并非所有的通讯社都是这样:拥有130年历史的新西兰报联社(NZPA)在2011年4月通知其员工,该机构将于当年晚些时候关闭。新西兰的报业将其通讯社业务交给澳大利亚大型国有集团费尔法克斯(Fairfax)和APN手中。在此前的2010年,加拿大新闻社(Canadian Press),一个各媒体合作拥有的经历了93年历史的非盈利性通讯社,转变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改名为加通社公司(Canadian PressEnterprises Inc)。
传媒业这些年发展不稳定,同时也伴随互联网的成熟和其对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破坏。此外,金融危机使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发展速度缓慢。对那些收入主要依赖国家支持的通讯社来说,则很少有变化。国家支持的通讯社可能代表总数的85%,也许,更“有趣”的通讯社是那些占总数15%的采用市场“规范”的通讯社。这些通讯社已越来越认为有必要或需要减少他们对媒介成员或客户收入的依赖,并以更多创业性活动的收入来维持和交叉补贴基本的新闻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自2000年以来大多数这类通讯社幸存了下来。
这些通讯社得以生存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自己的能力,他们将其商业模式从传统的企业――企业模式(这种模式就像是“批发商”一样提供新闻和信息给印刷媒体、广播和网络媒体之间的“零售商”),过渡到要么是企业――非媒体业务模式或企业――消费者(“零售”)模式,更直接地提供服务给其终端用户。通讯社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打破传统媒体市场的内在局限。
另一个维持通讯社发展的因素是客户对通讯社服务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同时,通讯社的新闻覆盖水平也在降低。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华盛顿邮报》于2009年11月宣布关闭其在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的业务。此前,该报已经关闭了在迈阿密、丹佛和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部门。通讯社收入下降的过程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几年,自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加剧了收入的下降。少数可以继续拥有海外分社和驻外记者的传统媒体数量也大大减少。
相反,网络上新闻网站数量增加至11,000个,包括新闻综合网站、博客和传统媒体网站,以及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这些网站几乎没有一个成为新闻尤其是国际新闻生产者。在互联网时代,通讯社已经大大增加了客户和用户数量,它们作为信息来源的角色显得更加突出。2010年,帕特森(Paterson)的文章论述了在提供原创的网络国际新闻方面美联社和路透社日趋主导的地位,同时兴起的还有他们各自所有的电视机构,美联社电视新闻和路透电视台。这两个电视台在提供国际电视新闻节目给世界范围内的广播公司方面占据了领导地位。
“金砖四国”经济体里的巴西、中国和印度(不包括俄罗斯),他们的企业数量和盈利能力依然在迅速增长。客户费维持着其国家通讯社的发展,并且也透露出市场机遇,这些通讯社已经确立了更为企业化的思维模式,正准备投资于原有市场以外区域的产品生产、产品创新和分销渠道的研究与开发。这些通讯社大多都在国内市场享有垄断或近乎垄断的地位优势,这个因素与他们在其他市场的相对应的规模和财富一样,对于他们的成功都很重要。已确立根基的通讯社,相对于国内新兴通讯社和海外通讯社来说,具有更大优势。然而,在向广播公司提供国际电视新闻节目或为非媒体客户提供专业的经济商贸服务上,即使是这些资历老的通讯社也几乎不能成功抵抗全球通讯社的竞争。通讯社在业务上不断创新
通讯社仍然普遍坚持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给其“零售”媒体和终端用户。这些服务收费要比媒体自己提供的成本低得多,尤其是在政府直接资助通讯社或者资助媒体帮助其购买通讯社服务时,这一点更加明显。任何一个竞争者都可能以一个比客户自己生产相同信息的成本还要便宜的价格来提供新闻,而且可能甚至比自己的国家通讯社费用还要少。与已扎根立足的通讯社相竞争的新来者比较而言,一般会提供较少多元化、较低本土化和较低定制化的服务,因此,这就意味着能以较低成本来提供更便宜的服务。德国便有这样的例子,德意志新闻社长期面临来自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和德意志电讯社(自2010年起,德意志电讯社吸纳了美联社在德国的德语服务)的竞争。然而,德意志新闻社除了提供国内、国际新闻外,还提供针对德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新闻包服务。所以,即使德意志新闻社向一些客户索取近乎两倍于它的竞争者的费用,但依然占据着这一市场的最大份额。
日益增加的视频内容,尤其是网络上和移动设备上的视频内容,为通讯社增添了额外价值。许多曾长期不提供视频新闻的通讯社现在开始了解到这样做的优势,既可针对零售媒体客户又可直接面向终端用户。在21世纪前十年,葡萄牙的卢萨社、德意志新闻社、英国国家通讯社等等都进入了这个领域。
融合对通讯社创新性产品和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法新社媒体实验室针对手机和网络这样的平台进行产品开发和内容转换,在2007至2008年间,其利润增加了25‰法新社的手机报提供了法新社新闻的全部内容目录,并针对手机屏幕将标题和内容缩短,并对照片进行了剪裁。有数据表明,单单这项服务就为其在2009年赢得近200万欧元的收入。法新社的富媒体新闻通讯社项目计划试图发挥其多媒体的优势,更好迎合市场需求,增加客户所需新闻的产出。
非国有或仅是部分国有的通讯社,除了向印刷和广播类的零售媒体提供传统新闻服务而收取的订阅费用以外,他们有着最强烈的动力去创造更多的额外利润。在一些情况下,他们很明显地向着更加企业化的商业模式演进,包括创新、多样化和市场划分或者是专业化。他们不仅仅只是希望增加利润,也是希望在一定规模上减少对其他同行以及客户媒体的依赖性。
通讯社的其他辅支持来源于针对政府和其他客户提供专门化的信息服务、公共关系新闻专线、广告以及通讯专线设备的转租。例如,在阿根廷,其国家通讯社美洲通讯社(Telam)一直通过广告来增加收益。今天,辅收益源的范围已经大大拓展,许多国家的通讯社依然在寻求通过财经新闻来创收。例如,加拿大通讯社(CP)已经拥有3,500个此类服务的客户。近期,更为革新性的辅助的例子包括对客户的广告投递(如美联社)、媒体监测服务(许多通讯社的主打产品)、针对零售客户的新闻纸印刷前生产(如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AAP于2002年收购了Pagemasters,并在2009年已为来自四个国家的客户生产新闻纸)和视频新闻(如英国报联社收购TNR);还包括提供“广告友好型”新闻服务,可以有助于客户吸引更多的广告收入(如2009年法新社与休闲新闻社Relaxnews合作共同制作AFP Relaxnews,并宣称它作为全球第一个专注于休闲和生活的新闻专线)。在21世纪前10年中,英国报联社将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外包给其在约克郡新总部的记者,以及驻印度的记者,外包记者承担起了为全国报纸《每日快报》提供商业报道的任务,英国报联社同时还向地区性报纸出售议会报道,来换取他们雇佣自己单独的议会报道员工的成本费用。
新华通讯社已经在近些年来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媒体之一。新华社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订阅费,虽然这些收费并不足以弥补其运营成本。与大多数其他通讯社有着显著区别的是,新华社获取作为其补充收入的方法是通过其拥有的媒体终端,尤其是报纸和杂志,包括极具广告吸引力的经济和金融类报纸。此外,新华社也运营非媒体业务的相关企业,包括公共关系机构。
2007年,新华社开启了新华08专业财经新闻信息平台,这标志着中国媒体在经济和金融新闻服务方面开始了平等公平竞争。
另一个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来源是新华社的“CNN计划”,这个项计划于2010年7月推出,即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这个项目旨在提升新华社作为电视和视频新闻供应商方面的经验。
国家通讯社变革图存
在一些国家,大客户群一直在尝试不依靠那些主要的国家通讯社,转而自主建立更廉价的替代选择。这些大客户包括CNN和美国的其他一些传媒集团,这一危机很可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演进。但是,后来的竞争者可能在还未遭受到现有国家通讯社的竞争压力时,就已经奄奄一息了。到目前为止,通讯社在与其他对手以及客户的竞争中,在筹集新的资本或提供服务方面仍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通讯社的创业趋势加速了人们对通讯社制度框架的重新思考。加拿大的通讯社已经从传统内容提供商的合作所有权机制,转变为被三家新闻集团共同拥有的讲究融资、重在盈利的模式。在此之前,葡萄牙卢萨社和印尼安塔拉新闻社开始重新定义政府在原本合作模式中的角色,并且,他们认为,可以尝试募集新的资本。对通讯社来说,曾经非常有前景的商业模式――合作模式(包括多个合伙人的联合),在21世纪前10年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继续显得有些脆弱。这一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瑞典通讯社重组之时就有预兆。当时,瑞典通讯社从由瑞典报纸的合作联合体转变为由三家最大的新闻集团Bonniers,8chibsted和8tampen控股的公司。之后,瑞典通讯社发展了自己的业务,并把业务拓展到新的区域。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通讯社对国家或所有者的投资依赖度在逐步降低。但从积极层面上来说,这些趋势标志着一个对于成本和收益更加商业化的态度。
通讯社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依然是一种威胁,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可控的,并不能撼动当地已确立根基的垄断通讯社的地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安莎通讯社的最大竞争者AGI在2008年的收入不足安莎的三分之一,但其与能源业巨头埃尼集团(ENl)关系密切,且与新华社在提供意大利语的中国新闻业务上有合作关系。安莎社收益的40%依赖于它的专门化的企业服务,另外30%来自报纸媒体成员,还有30%则来自政府客户。这表明,安莎社就像法新社一样,是在接收以订阅服务为名义的政府资助,这大大超出了其市场价值。如果没有资助的因素,那么,像这样的政府订阅可能只占总收益的5%甚至更少,这与德意志新闻社的情况是一样的。法新社的政府订阅占其总收益的40%。印度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印度报业托拉斯(PTI)已占据其国内90%的市场份额,而其国内的印度联合新闻社(UNI)却经历了市场的衰退并可能失去其占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2009年,印度联合新闻社关闭了其所有的国外运营机构,给技术上敏捷的印亚新闻社(Indo-Asian News Service,专注于为离散的犹太人服务)留下了发展空间。在英国,英国报联社(PA)上世纪最后十年里已经从北岩(Northcliffe)和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的地方报纸链中摆脱了竞争压力,在削减客户订阅、重新配置股权和承诺革新收益来源方面赢得了新闻集团(NewsCorporation)的支持。在德语市场中,德意志新闻社尽管依然面对着来自法新社、美联社、德意志电讯社和路透社的德语服务的竞争,但却能够提供这些竞争者们所不能提供的区域,有着包括它自己的国际新闻在内的最广泛的新闻服务,即使它维持着最昂贵的费用。在法国,2009年Le Provence从法新社的脱离使许多人联想到了一个早期的竞争者,由媒体巨头罗伯特・麦克斯韦(Robert Maxwell)和一个区域财团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创建的ACP,它在1993年关闭服务。
1引言
掌上电脑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以其轻便、廉价、功能强大、便于野外作业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测绘界人士的青睐。在某些领域有逐渐替代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趋势。基于PDA的嵌入式应用软件研究与开发是目前测绘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已经开发成功的掌上型测绘系统中,大多数是基于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之所以能在嵌入式系统市场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与其自身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和相似性是分不开的。未来,将PDA用于常规的测量中,实现内、外业一体化、自动化是提高测量效率的必然趋势。
2嵌入式系统研究
2.1 嵌入式系统
根据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即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设备、机器和车间运行的装置。一般而言,整个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分成四部分: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外围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如图1所示。
图1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应于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及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1]。嵌入式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架构上以嵌入式处理器为中心,配置存储器、I/O设备、通信模块等必要的外设;软件部分以软件开发平台为核心,向上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向下屏蔽具体硬件特性的板级支持包(BSP)。嵌入式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紧密配合,协调工作,共同完成系统预定的功能。从软件方面讲,嵌入式系统使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实时操作系统(RTOS)。目前广泛使用的RTOS有EPOC、Palm、Windows CE、嵌入式linux等。
与其竞争对手相比,Windows CE功能更为强大,尤其是在多媒体应用方面。Windows CE是微软开发的以组件为基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专门用于手持设备和信息家电。它的模块化设计方式使得软件开发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开发产品来自己设计系统。此系统与Windows OS极为相似,尤其是在GUI(即图形用户接口)方面,熟悉Windows OS的用户掌握Windows CE很容易。目前,使用Windows CE的掌上电脑除微软的Handheld PC外,还有CASIO、惠普、NEC和三星等厂家生产的手持设备。
2.2嵌入式开发研究
2.2.1 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
嵌入式应用软件一般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例如:旅游、餐饮、娱乐及本文提到的测绘等),基于某一固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用来达到用户预期目标的计算机软件。本文提到的硬件平台指的是掌上电脑HP iPAQ hx2100,软件平台即HP内置的WinCE操作系统,全站仪可以认为是嵌入式外围设备。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2.2.2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分析
嵌入式系统通常是一个资源受限的系统,因此直接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编写软件比较困难,有时候甚至是不可能的。免费论文参考网。目前一般采用的解决办法是首先在PC机或笔记本电脑上编写程序,然后通过交叉编译环境(即常见的模拟器)部署成目标平台上可以运行的可执行文件,最后再下载到目标平台上的特定位置上安装运行。免费论文参考网。
需要交叉开发环境(CrossDevelopment Environment)的支持是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时的一个显著特点,交叉开发环境是指编译、链接和调试嵌入式应用软件的环境,它与运行嵌入式应用软件的环境有所不同,通常采用宿主机/目标机模式,如图3所示。
RS232/USB链路
图3 交叉开发环境
宿主机(Host)是一台通用计算机(如PC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它通过串口或者USB接口与目标机通信。宿主机的软硬件资源比较丰富,不但包括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Linux),而且还有各种各样优秀的开发工具(Microsoft的Embedded Visual C++或本文提到的VS.NET2005等),能够大大提高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开发速度和效率。目标机(即本文提到的HP PDA)可以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实际运行环境,也可以是能够替代实际运行环境的仿真系统,但软硬件资源通常都比较有限。
3 开发环境与通讯方式选择
3.1 开发环境
目前,基于PDA的嵌入式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EVC4.0开发WinCE应用程序,另一种方式是基于VS.NET的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开发。前者安装过程和环境配置比较复杂,主要是补丁和汉化包较多,在开发WinCE应用程序之初,用户往往因为软件安装不够齐全或环境配置不当等原因,造成开发环境无法正常使用。而后者可以避免前者的缺点,应用于开发比较方便。
Visual Studio.NET是.NET平台下最为强大的开发工具(目前最高版本为Visual Studio.NET2005),无论是软件服务商,还是企业应用程序的部署与,Visual Studio.NET都可以提供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4]。Visual Studio.NET提供了包括设计、编码、编译调试、数据库联接操作等基本功能和基于开放架构的服务器组件开发平台、企业开发工具和应用程序重新工具以及性能评测报告等高级功能。随着微软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的推出,在其上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有着EVT(包括EVB和EVC)无法比拟的优点。本文主要用到的是.NET平台下的智能设备应用开发。免费论文参考网。
3.2通讯方式选择
目前最常见的硬件之间的数据通讯有串口通讯和USB通讯两种方式,而USB通讯常常涉及到驱动问题,实现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这样串口通信常常成为首选的通讯方式,可以设计相应的串口通信程序,完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任务。
大多数计算机应用系统与外围数据设备之间通讯只需使用3到5根信号线即可工作。这时,除了TXD、RXD以外,还需使用RTS、CTS、DCD、DTR、DSR等信号线[2]。(当然,在程序中也需要对相应的信号线进行设置。)
图4 发送数据TXD(2号引脚)与接收数据RXD(3号引脚)跳线
采用以上接法,在设计程序时,直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就可以了,不需要对信号线的状态进行判断或设置。
4 HP PDA与尼康全站仪双向通讯程序实现
4.1 PDA与全站仪通讯协议分析
为了实现PDA控制全站仪、实时的全站仪测量数据上传/下载,必须在PDA与全站仪间实现双工数据通讯。本文以Nikon DTM-352全站仪为例介绍双向通讯问题。凡涉及到通讯问题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通讯协议,表1为Nikon全站仪通讯协议格式[3]。
武术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随着竞技武术的发展,武术朝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良好的柔韧素质是正确掌握武术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1]。新规则实施后,难度动作在竞技套路比赛中的作用更加突出[2],而柔韧素质对特别是髋关节的柔韧性对武术套路中高难动作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有必要对髋关节柔韧素质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武术科学化训练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将动力性训练法、静力性训练法和PNF技术两两组合,以不同组合训练法对武术套路专选学生髋关节柔韧素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二)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及分组
选取邵阳学院体育系2008级武术专业男生为实验对象,随机抽取60名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20人。实验前对三组武术专业学生左、右纵叉、横叉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学生实验前髋关节三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甲组:(1)1000米慢跑;(2)30min髋关节动力性、静力性组合练习;(3)放松练习。
乙组:(1)1000米慢跑;(2)30min髋关节静力性、PNF法组合练习;(3)放松练习。
丙组:(1)1000米慢跑;(2)30min髋关节动力性、PNF法组合练习;(3)放松练习。
动力性拉伸练习:正踢腿、里和腿、外摆腿分别为八个一组,左右替进行,每组练习3-4组;静力性拉伸练习:根据国内外学者对静力性拉伸控制时间的研究,本文选用比较有效且经济性较强的30-60秒,可独立完成也可在同伴帮助下完成,练习者在同伴帮助下将练习腿推搬至最大幅度,以练习者拉伸肌肉感觉胀、稍有痛觉即停止,控住30-60秒,左右替进行,练习3-4组;PNF技术练习内容采用“CR”模式。
本实验实施时间为12个月,实验后,再重新对三组学生左、右纵叉、横叉进行测量分析,组内对三个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对三个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横叉作为评价髋关节内侧肌肉韧带也就是旋内动作能力,左、右纵劈叉作为评价髋关节屈髋肌群和伸髋肌群柔韧性。
2.指标测试及方法
横叉:此指标对髋关节内侧韧带伸展能力进行评价。
使用器材:直尺、三角板、胶布。
测量方法:将胶布(大小1.5*1.5cm)贴至受试者肚脐眼处,取中点,受试者由左右分腿站立开始,两腿向左右滑落成横叉姿势,两臂侧平举,上体保持正直。当受试者臀部下落至最低点时,测量中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一位。
使用器材:直尺、三角板、胶布。
测量方法:将胶布(大小1.5*1.5cm)贴至骨盆于腰际的最高点,取中点,受试者由分腿势站立开始,两腿滑落至纵叉姿势,保持两腿膝关节、踝关节伸直,两臂平举,当受试者臀部下降至最低点时,测量中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三)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6.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常规处理,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
二、实验前后组内各柔韧素质指标结果分析
对武术专业学生髋关节进行不同组合牵拉练习12个月后,横叉、左纵叉、右纵叉三个测定指标数值都有下降,三组受试者髋关节横叉、左纵叉、右纵叉的柔韧性都有明显提高,进而表现在武术动作中应用到髋关节的技术动作质量得到提高,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掌握武术技术动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能训练是武术训练的重要内容,而柔韧素质对武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影响柔韧素质的各种因素,总结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和生理学依据,是现代武术运动发展关键一环。
2.髋关节是武术技术动作形成和发展最重要关节,在完成武术基本动作和高难动作中,髋关节柔韧素质起着关键作用。针对武术专业学生习武较晚,已经错过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因此,在对武术专业学生素质练习中,应该充分重视对髋关节柔韧性的发展。
3.三种不同柔韧素质组合训练结果的发现,动力性牵拉与PNF技术结合对发展武术专业学生髋关节横叉、左纵叉、右纵叉作用是最显著的,能较大程度的提高武术专业学生髋关节的柔韧素质,这与吴应广研究的结果基本吻合。
(二)建议
1.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根据现代武术发展需要汲取现代竞技体育中优秀的训练方法和理念,将其与传统武术训练中优秀的成分及思想结合,促进武术运动训练的科学化。
2.柔韧素质是武术训练中重要的环节,它是武术专选学生和运动员提高武术技术动作,进行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保障和前提,要重视发展武术专业学生和运动员的柔韧素质。
3.髋关节是完成武术技术基本动作和难度动作的重要关节,它对提高武术运动员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根据武术技术动作需要发展武术专业学生和运动员髋关节柔韧素质,在方法选择上建议运用动力性牵拉与PNF技术组合训练法。
各县(区)、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应急管理(安全监管)局,局机关各科室,监察支队: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水平。经研究,决定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专题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1、市局机关和监察支队全体监管执法人员;
2、各县、区应急管理(安全监管)局分管行政执法领导和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具体分配名额见附件一);各县、区局报名参加2021年度行政执法考试人员(由县区局负责通知)。
二、培训时间和地点
1、时间:2021年4月27日(上午8点50分前报到)
2、地点:天水湾七楼会议室
三、培训主要内容
1、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和调查处理
2、安全监管执法实务、《刑法修正案》(十一)
四、其他事项及要求
1、各县、区按照“参加培训人数名额分配表”(详见附件 1),组织辖区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参加培训,并于4月22日前将参训人员名单(见附件2)报市局政策法规科(报名参加2021年度行政执法考试人员名单可不再报送)。
2、会期1天,就餐统一安排。
联系人:鲍芸芸,联系方式:2816663,17756688897,邮箱:czyjzfk@163.com。
附件:1.参加培训人员名额分配表
2.报名回执
池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1年4月20日
附件一
参加培训人数名额分配表
序号
地区
名额
1
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
2
2
贵池区
4
3
东至县
4
4
石台县
4
5
青阳县
4
6
九华山风景区
2
7
开发区
2
附件二
报名回执
填表人: 电话:
序号
姓名
单位名称
职务
手机
备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目前,我国多数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还没有明确目标,没有制定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基于此,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必须创新实训教学,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将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联系到一起,致力于培养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问题
目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市场竞争力不足。主要因为高校过于重视学校的招生事宜,只注重学生量的增多,并没有关注学生质量的提高,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型人才,这就导致民办高校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背景下没有立足之地。其次,实训教学经费不足。黑龙江民办高校没有足够的实训教学经费,不能创办校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基地,缺乏经验较强的企业指导人才,使实训教学作用难以发挥。最后,实训教学流于形式。虽然黑龙江省民办高校设置了实训教学环节,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方案与实训方案,在实训过程中,只能流于形式[1]。
二、改善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措施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短视教学思想
民办高校与一般本科院校不同,其为了持续稳定运行,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对经济利益的获取,但是民办院校毕竟属于教育机构,因此其办学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应该将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在保证教育质量,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探索相应的经济效益获取措施。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民办高校应该积极转变自身办学理念,在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内容,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增强教育特色、增加本校学生的毕业竞争优势,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2]。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基于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民办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对经济效益的实现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研究,逐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教学活动的良性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唯有如此,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双方面支持下,民办高校的办学优势也必然会得到相应的凸显,对民办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3]。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持,因此民办院校要想切实改善当前教育现状,保证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就应该注意在办学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实践教育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校外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指导。民办院校基于自身师资力量匮乏的现状,可以尝试聘请重点本科院校的教授到本校担任教育顾问,以讲座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培养。同时,基于校企联合办学理念的引入,民办院校也可以适当的要求企业员工到本校开展实践教育,促使本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显著的增强,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4]。
(三)加强实践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实践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进一步强化实践教育质量的措施,只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校内基于经济类专业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建立专门的实验室、设置相应的实训教育中心,才能够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全面的支持,促使实践教育活动得以顺利推进。因此民办院校经济类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促使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科学的培养。
(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首先,要强化实训课程前的理论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实训原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重视实训课程的指导工作,避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影响其发展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实训课程。
三、结语
在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活动期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积极引进先进实训技术,大力开发新型实训课程,拓展实训基地,确保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满足相关需求,避免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学校还要重视实训教师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实训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实训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执行实训工作,另外,学校要与校外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使学生在校外企业实训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掌握水平,加大力度完成实践课程,在增强自身就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经管类专业实训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佳丽,刘秋艳,徐晶等.协同视角下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 学与实施[J].科学与财富,2016,8(1):293.
[2]张学敏.TPACK框架下经管类专业跨学科综合实训创新――以《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114-117.
[3]胡昕,梁恒.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与考研调查分析--以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