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时间:2023-06-15 09:28: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

篇1

答:按照制度规定,政策性住房应包括棚户区改造房。

2 若建没项目已经符合竣工条件,但尚未获得竣工验收文件,是否应该填报“房屋竣工面积”?

答:对于已经取得竣工备案表或四方验收单的建设项目,必须及时填报房屋竣工面积,不得漏抿若建设项目已经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全部完工,达到使用标准,符合竣工条件,但尚未获得竣工验收文件,也应该填报竣工面积。对于已经竣工入住的建设项目,即便尚未取得竣工备案表或四方验收单等竣工验收文件,也应按已经取得的相应临时性内部认定文件为依据填报竣工面积。

3,如果建筑业企业没有为职工缴纳的劳动保险费,如何填报《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C103表)》“劳动、失业保险费”指标?

答:如果建筑业企业没有为职工缴纳的劳动保险费,则以企业报告期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填报“劳动、失业保险费”指标。

4 《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102-1表)》中“期末从业人员”指标与《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C103表)》中“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标的口径范围是否一致?

答:两个指标的口径范围一致,均包括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人员和其使用的非独立核算的劳务工。《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c105表)》中“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标解释中“劳务合同用工人员”指的是非独立核算包工队的劳务工,不能包括成建制的劳务分包企业的劳务工。劳务分包企业劳务工的平均人数应填报在《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C103表)》补充资料的“使用劳务分包企业劳务工的平均人数”中。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1 在建项目没有“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或“施工许可证号”,如何填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情况(201―6表)》?

答:对于上述项目,填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情况(201―6表)》时,可以不填报“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或“施工许可证号”两个指标,表中其他指标正常填报。待项目取得相关批复文号时,再及时填报相关指标。

2 执行新的城乡划分标准后,如何填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情况(201―6表)》中的“城乡分组”指标々

答: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制度中“若干问题处理办法”中相应之规定执行。新的城乡划分标准是指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国统字[2009]91号)。按照新的城乡划分标准,原来属于农村的区域调整为城镇后,区域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填报“城乡分组”指标时,注意对应调整。

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情况(201―6表)》中“控股情况”是否变化々

答: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度最新规定,“控股情况”指标的目录有所变化,增加“9其他”。

4 填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情况(201―6表)》时,工业园区统一建设的厂房,并未确定用途。或没有固定用途,应如何填报“项目所属行业代码”指标?

答:按照制度规定,未确定用途的或没有固定用途的,可划归“其他房地产业”(行业代码:7290)。

5 处于筹建阶段的建设项目如何报送?

答:凡成立了专门筹建机构(如项目指挥部、建设部)的项目,或指定专人、专门机构负责的项目,且其财务能够核算,可以作为筹建项目,上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

对于其他项目(不论是否进行了土地、设备购置等前期投资),未有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一律不可按筹建项目报送,这些前期投资应在项目正式开工后再计入投资,以前年度完成的投资计入累计完戍投资中。

6 一些道路、桥梁等项目批文中的计划总投资不包括拆迁费用,这些项目的拆迁费用是否计入投资额?

答:此类项目的拆迁费用计入投资额,但必须由项目投资单位或具体实施单位(如政府委托的工程公司)报送,不得由政府部门代报。

拆迁工程发生的费用随投资项目填报,但尚未确定用途的或没有固定用途的单纯拆迁工程不填报固定资产投资报表。

7 由政府组织实施、农户参与的农业种植业、养殖基地、农村危房危窑改造、农村生态移民、设施农业建设等项目。如何填报投资统计报表?

答:分两种情况:(1)由政府出资统一组织,由专门机构承建,建设的成规模上述项目,作为农村非农户项目填报固定资产投资报表。(2)由政府补助,农户自己建设的上述项目,项目投资主体是农户,在农户抽样调查中已经统计,不再填报固定资产投资报表。

8 电信、交通、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如何填报?

篇2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每年的固定资产中超过60%用于建筑、安装工程,因此施工企业的产能扩张速度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密切相关。2001年到2012年的11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0001亿元增长到364835亿元,增长了12倍,年均增幅达到25.3%0其中“十五”期间的2003、2004、2005年连续三年增速保持在27%以上。

2008年11月,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救市计划——“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在基建设施和民生工程方面的投入,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了这十一年的峰值30.3%,但是随着“四万亿”刺激政策的结束,固定资产投资逐渐降温。2010年、2011年、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为:25.7%、24%、20.6%,连续3年下降,建筑业总产值规模和增幅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保持了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2001年开始,我国进入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经济增长保持了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推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计划“四万亿”投资刺激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与危机前接近甚至更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造成了施工企业总体产能的快速扩张。

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当年的产能发挥水平基本由前一年的新签合同额决定,因此,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处于高速增长时,施工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不明显,但随着应对计划的退出,投资需求的大幅度下降,施工企业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凸显。

宏观经济政策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和政策敏感性。建筑业是典型的高资金杠杆行业,需要垫付巨额资金,因而受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每当国家收紧银根之时,就会比较显著地影响到建筑业的资金情况。

2010年以来,建筑业产值增速的回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正当我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时,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却变得极为严峻,一轮“物价冲击”席卷而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多月突破3%“禁戒线”,“保增长、抑通胀”成为主导的宏观调控目标。央行积极货币政策转为稳健,银根紧缩,六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利率,各地企业在建设项目立项、土地报批、融资方面难度加大。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导向和要求,建筑业作为对经济刺激和投资拉动政策的依赖性高的行业,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稳增长”就是要控制投资过快增长,要求增长的质量。

2012年投资拉动式增长进一步放缓,建筑业大项目、超前项目随之减少,施工企业的产能发挥受到了较大制约。同时,由于银根紧缩,导致施工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制约了在建项目施工,2012年建筑业竣工产值连续四个季度增速为负。

相关产业政策

建筑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建筑业的重要需求因素,国家在基建领域,如公路、铁路、电力等相关领域的产业政策,对建筑业的产值规模和施工企业的产能发挥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筑业的另一大市场在于房地产需求,因此房地产市场政策变化也会对建筑业产值规模和施工企业产能发挥产生影响。2011年以来,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房地产开发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铁路、公路、水利等细分领域的规模变化各有不同,其中房屋工程新签合同增幅回落,铁路、道路、隧道、桥梁方面新签合同额大幅下滑,只有水利和港口受国家政策影响,新签合同额保持高速增长。

此外,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频频出台,国家对建筑行业的环保治理将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标准,企业将不断增加节能减排成本。建筑行业开始进入高环保要求时代,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的风险。市场调节机制缺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的供需关系是由市场调节实现平衡的。但是在我国的建筑领域,由于政府通过行政的手段干预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导致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失灵。首先,由于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资的过热行为,导致了施工企业过度进入,特别是建筑领域的中低端市场。此外,得益于2000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各地基建投资、房建市场一片红火。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建设经历了近十年的“暴利效应”时期,使社会资金加倍流入,导致行业产能过度扩张。

同时,市场调节机制的缺位,也使施工企业不能很好地实现“优胜劣汰”。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市场;竞争强,综合实力高的施工企业不能很好地发挥优势;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难以实现;市场资源配置严重的行政化,在没有市场性质的监管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的情况下,导致我国施工企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优者不胜,劣者不死,致使整个行业产能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节,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也会对施工企业产能发挥和建筑业整体产能产生影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逐步深入的阶段,政府职能没有得到良好转变,各级地方政府和行政区仍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最主要组织单元,这就导致地方利益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各省市作为独立的行政主体和利益主体,往往从自身发展和经济收益出发,竞相发展预期收益丰厚的产业或项目,建筑业就是典型的一项。首先,建筑业产业链长,对上下游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大,影响企业所在地的众多行业,可谓一荣俱荣,对地方经济贡献功莫大焉。其次,建筑业虽然整体产值利润率低,但是由于施工企业营业收入高,相对的利税总额就高,往往是所在地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之一。最后,施工企业在促进地方就业方面也有重大贡献,税收、就业这两个指标和政绩直接相关。

此外,工程建设还是政府权力寻租、形象工程、官员谋利腐败的重要载体。地方政府怎能对施工企业不格外钟情且鼎力支持?但也正因为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和市场的保护,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内竞争过度,不能实现生产资源和要素的最优配置。

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每个产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一般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识别产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主要指标包括: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潜力、竞争程度、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技术革新等。

篇3

2014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69400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较同期增幅下降2个百分点。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14亿元,同比增长13.5%,比一季度下滑2个百分点。

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的高低,将决定未来半年到一年内建筑业的开工面积和实际投入,是未来年建筑业产值规模的关键决定因素。2014年一季度,建筑业新签合同额33582亿元,同比增幅13%,较2013年年底23.2%的新签合同额增幅下降了10个百分点。至一季度,全国施工企业的累计合同额达到157456.64亿元,同比增长16%,较同期增幅下降0.5个百分点。观察季度新签合同额的走势发现,2013年二季度至2014年一季度,薪签合同额在持续下降。(见图1)

从新签合同额与建筑业总产值的增幅对比来看,从2013年开始,建筑业增幅均回落至20%以下,但增长速度依然强劲,到2014年,产值与新签合同额都持续回落至15%左右,尤其是新签合同额的增幅大幅下降,将对未来一段时间建筑业的产值规模产生巨大影响。分省区建筑业总产值与新签合同额

从地区来看,2014年一季度建筑业产值中,东部地区份额依然最大,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57.4%,其次中部和西部地区完成产值占比分别为23.6%和19%0东部地区产值虽然占比最大,但份额略有下降,较2013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则由去年同比增幅23%增加到23.6%0(见图2)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向中西部倾斜,在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仅达到15.9%之下,东部地区成为产值增幅最低的地区,仅达到14.9%,中部和西部地区增幅则分别达到17.1%和17.6%。不过虽然有政策的支持,在总体大势不佳的背景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也难以回到20%的高增长区间。

2014年一季度-,浙江地区完成产值3786亿元,依然领跑于其他省份;其中6省份产值超过20%曹长,而6省市中,东部仅有福建、中部仅有江西产值增幅超20%,其余四省份均来自西部。产值增幅最高的为贵州,增幅达到29.7%,其次为青海、江西,增幅分别为26%、23%。

相比于2013年同期的16省份增幅超20%,增幅最高的省份达到60%以上,2014年一季度各省份产值的增幅已经减弱很多。再次论证,建筑业总产值高增长已难再现,而未来建筑业增幅相对较好的地区则来自中西部。

分地区,2014年一季度的建筑业新签合同额,东部地区依然是份额最大的地区,达到1.93万亿,占全国的57.5%,相比2013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23.9%,占全国份额下降0.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新签合同额依然最小,占比18.6%,占全国份额下降1.2个百分点。(见图3)

从增长速度来看,东部地区再次拔得头筹,以17.4%的增幅位居第一,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与去年同期的高增长截然相反,增幅仅为个位数,分别达到9.1%和5.8%,其中中部地区较去年同期下降32.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较去年同期下降35.2%。

从省份来看,浙江、江苏依然遥遥领先,其中浙江新签合同额4484亿元,居全省市之首,但同比增幅均未超过20%;增幅最高的省份分别为广西、青海、吉林、上海,同比增幅分别达到60%、50.1%、44%、36.4%,剩下河北、湖南、江西、贵州等省份新签合同额增幅超20%;超过7省份新签合同额增幅现负值,其中西藏、内蒙、重庆降幅最高,分别达到53.4%、24.5%、11.2%。

对外承包工程建筑业完成额与新签合同额

商务部公布,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615.8亿美元,同比增6.5%;新签合同额810.4亿美元,同比增5.7%0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02个,比上年同期减少23个,合计650.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0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168个,同比减少20个。(见图4)

相较2013年上半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下降8.5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9.3个百分点。

商务部发言人张湘坦言,今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更趋复杂激烈,国内管理体制的改革可能导致“走出去”门槛降低,不排除众多企业涉足海外工程项目,行业竞争秩序短期内恶化的可能;欧美大型国际承包商调整业务布局,表现趋于活跃;韩国、日本公司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增加在非洲的活动,俄罗斯和巴西都表现出对参与非洲区域运输网络的兴趣,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增大。上市建筑企业半年度经营状况

鲁班咨询重点观察的51家上市建筑企业中,有21家公司对二季度业绩进行了预测或修正。这21家公司主要来自于房建、公路隧道、水利、化工、幕墙、装修装饰、钢构等领域。其中,14家公司表示业绩预增,另有7家预减或预亏,占全部2l家的33.3%0相比去年同期披露业绩预告的22家企业中,72%的企业表示业绩预增,而今年21家中业绩预增企业占比66.7%,预计今年上市建企的总体经营业绩略差于去年同期。

14家业绩预增的企业中,将利润预增超过30%的分为高增长企业,增幅30%以下的企业为微增长企业。其中,预计利润增幅超过30%的有3家,均为来自装饰领域的金螳螂、洪涛股份和亚厦股份。洪涛股份和亚厦股份预计利润增幅高达30%—70%,为本次披露业绩预测报告中,利润增幅最高的建企;金螳螂预计利润增幅为35%—50%。针对利润高增长,三家装饰公司表示受益于公司业务拓展良好,营业收入较去年有所增长,成本费用管控水平逐步提升。宏润建设、中国海城、中化岩土的利润增长位于10%—40%区间,宏润建设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的稳步增长,中国海城则是由于本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扩张,中化岩土的利润增长来源于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鸿路钢构、嘉寓股份、粤水电和东华科技利润增幅区间为0—30%0鸿路钢构和粤水电的利润增长受益于公司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经营业务稳步增长。嘉寓股份的业绩增长除了市场规模的稳步拓展之外,政府补助款占净利润的15.7%—18.9%0东华科技表示其利润增长一方面由于公司按计划推进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营业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公司加大清欠力度,同时,强化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预报业绩不佳的企业中,天健集团、成都路桥预计利润降幅均在50%以上;中航三鑫和光正集团相比于去年同期,今年依旧报亏。天健集团预计利润下降64.4%—67.4%,公司表示业绩下降的原因为本期房地产项目可结转销售面积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导致本期实现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成都路桥预计利润下降70%—90%,原因在于公司在手工程订单较少,导致上半年确认收入减少,净利润下降。中航三鑫的亏损额度相比于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主要在于:随着太阳能玻璃市场的复苏,蚌埠太阳能玻璃价格回升、生产规模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恢复,产能释放,单位成本降低,太阳能玻璃业务本期实现盈利:海南公司去年底债转股方案实施完成。光正集团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亏损额度相比去年同期继续扩大,公司表示这是由于公司钢构板块子公司正处于业务拓展期,生产产能未能全部释放:公司处于产业转型和业务快速扩张期,造成相关期间费用大幅增加。

2014年建筑业产值预测

2014年政府出台 系列稳增长政策,宏观经济数据有所好转,经济开始出现企稳迹象。但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仍在。预计下半年,政府各类稳增长政策将形成合力,带动经济增速略有反弹。

根据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下半年不会再出现强刺激性的四万亿2.0版本,而依然是采取微调政策来减缓经济下行风险。下半年,预计出口增长有所恢复但难以明显改善,一直寄希望的消费却因收入因素始终增长乏力,国民经济的增长依然依靠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全年的GDP增速比上半年略高,预计在7.5%。

下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企稳,但2.0时代已一去不返。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和房地产投资力度是限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关键原因。2014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培速一路下滑,房屋新开工面积已进入负增长通道,各地已经或明或暗地放宽限购政策,房地产行业压力巨大,不少中小型房产企业资金链匮乏,跑路、破产新闻也频频传出。各地政府有投资的动力,但资金的来源始终是掣肘之处。中央组织部地方干部考核新规,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中,这将使地方政府对支出更为谨慎,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加大,更多的融资任务也落在开发商和承包商头上。预计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8%,略高于年初预计的17.5%,但相比于2013年的19.6%有进步的回落。

参考2004—2013年的数据,十年间,上半年的建筑业产值与全年建筑业产值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全年的建筑业产值与上半年建筑业产值的关系如图5所示,由此推测,2014年全年建筑产值为1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低于2013年的增速水平。

从细分行业来看

房建工程:房地产下行压力巨大,各地限购政策松动,但传导至房地产投资方面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房地产商资金链紧张,观望氛围浓重,预计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进一步增速至10%—12%左右:

铁路建设:2014年上半年铁路总公司频频上调投资计划,从年初的6300亿调至8000亿元以上,增长近30%,远高于2013年6388亿元的投资额。但上半年全国铁路建设投资额基本与去年持平,预计下半年会有较大的投资增长,全年全国铁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左右:

篇4

关键词:山东建筑业;钻石理论;竞争优势

Key words: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Diamond Theory;competitive advantage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024-02

0引言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钻石理论”是竞争力分析的有力工具。该体系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同业竞争、相关产业等四类要素组成的钻石形象地描绘竞争环境,揭示了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各因素,诸如信息、激励、竞争压力、基础设施和人力与技能库等[1]。图1中的菱形钻石体系以这四大关键要素为支撑点,彼此环环相扣,组成动态的竞争模式。钻石体系是一个双向强化的系统,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的状态。文章根据“钻石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和建筑企业的竞争状况等四方面分析山东省建筑业的竞争优势。

1生产要素优势分析

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一切投入品,如劳动力、土地、天然资源、资本与基础设施等,是任何一个产业处于最上游的竞争条件。下面从人力资源、资本及基础设施三方面分析山东建筑业在生产要素条件的竞争优势。

1.1 人力资源建筑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山东是我国人口大省,2009年末人口数量是9470万人,为全国第二,占全国总人口的7.09%,同时,山东人有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品质。2009年山东建筑业从业人数286.46万人,占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近8%。预计到2020年,山东省每年将有100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可为山东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充裕的人力来源。为了提高建筑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山东省各级建筑业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教学单位自1987年以来,已累计培训项目管理人员25余万人,特殊工种及一线工人90多万人,为山东省建筑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资本资源从企业资产结构角度来看,近几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建筑业企业个数及其在建筑业企业总数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城乡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数量及其所占比重则呈上升趋势。山东建筑业的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已达62%。集体建筑企业比例位居全国第一;外资企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山东建筑业的产业资本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

1.3 基础设施资源山东省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截止2009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2.7万公里,基本形成了“五纵四横一环”公路网的基本格局,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4.3公里。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达4283公里,位居全国第二。省内的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胶济铁路、新石铁路横贯东西,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铁路运输网。目前全省拥有沿海港口26处,万吨级泊位68个,基本形成了以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为主枢纽港,龙口、威海等为区域性重要港口的多层次共同发展的港口格局。全省已有青岛等5个国内二级机场,经营国际、地区、国内航线245条,可直达国内外50多个城市。

2需求条件分析

2.1 国际市场需求据有关资料预测,2010年世界贸易额将增长9.5%左右,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3%左右,全球跨国投资增幅将会达到15%左右,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对近几年国际225家大承包商的国际营业额分析表明,石油化工项目增长迅速,占建筑业总额的26%,与长期占据榜首的房屋建筑市场并列第一;交通运输(主要是铁路和地铁)项目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达到243亿美元。根据国际最大200家设计公司的营业额分析,石化项目、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电力和环保市场比较看好。我省建筑业在电力和交通工程项目具备较强的实力,在这些领域应该大有作为。

2.2 国内及区域市场需求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在今后10年,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将高达2700亿美元以上。因此,未来10-20年,应是我国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有资料显示,作为越来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环境工程市场将成为最有潜力和发展远景的一个市场,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对于环境工程的投入均有显著增长。我国重要省市在未来5-10年中投资规模将达40000亿。按照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规划,预计今后10年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总投资将超过15000亿元。我国城镇化进程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城镇化进程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并将会持续15年左右。据统计,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相应地增加城市消费和公用设施需求可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2]。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到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可达到60%。21世纪初期山东省城镇化进程将进入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将由目前的36.7%提高到2015年的55%,15年大约转移农村人口2000万人,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给建筑业带来工程建设的空间,还为建筑业产业升级,从单纯的工程施工向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一体化提供了机遇。从基本建设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1年山东建筑业基本建设投资是18.29亿元,2002年是29.65亿元,在2003年达到了65.99亿元,增加速度和数额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山东省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00亿元,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0亿元,20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134.6亿元,20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537.0亿元,20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435.4亿元、20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031.0亿元[3]。基本建设投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扩充将为山东建筑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加大,每年达到1万亿以上,将重点建设六条铁路、七条高速公路通道、三大港口、两个空港和烟大跨海轮渡,重点开发建设四大煤炭矿区和一批大型火电项目,开工建设两到三个抽水蓄能电站和液化天然气工程等。我省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投资的继续加大以及未来五年将实施的“一群一圈一带”战略(“一群”即东部半岛城市群,“一圈”即中部济南都市圈和“一带”即鲁南城市带),都将给我省建筑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3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分析

3.1 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据国外测算,房地产业每增加1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可带动关联产品增加1.5-2个单位。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和产业自身的内涵扩张,可以推动建材、钢铁、机械、电器、家具、化工等基础产业的发展,对建筑业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和第一位的。为了实现在2020年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的小康居住目标,我国房地产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每人每年新增住房面积1平方米左右,人人有适当的住房,逐步实现每户有一套功能合理、舒适实用的住宅;城镇商品房开发投资年均增速20%左右;全国城乡每年新建改建住宅总量(含必要的配套设施)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超过30%。根据我国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规划,未来10-20年,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还将增加2亿多。房地产业虽然容易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但对房地产业的有效需求、投机需求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房地产业的巨大投资和稳定发展会有力地拉动山东建筑业的发展。

3.2 建材工业发展的影响建材业的发展与基本建设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受建筑业及房地产业的发展直接拉动。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建材业的直接向后关联系数为0.7,直接向前关联系数0.88,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别为1.0994和0.5965[,这说明建材业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较大,与其他部门相互关联的程度高。建筑业与建材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业是建材产品的主要市场,同时,建材业又是建筑业的重要支撑产业,建筑业的发展对建材业有着强劲的拉动作用。据有关部门测算,建筑业每实现1万元产值所直接消耗的建材制品价值为0.276万元;建筑业每增加1万元产值将直接和间接拉动建材产值增长0.348万元。根据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提供的报告,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建材工业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到4个百分点。预计到2010年,建材工业产值将会达到1万多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山东是建材业的资源大省、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建材业是山东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二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目前已形成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等多产业、多门类、多层次的建材工业体系。山东建材业的实力规模完全可以保证建筑业的充分发展。2009年,我省建材工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品产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4建筑企业的竞争状况分析

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建筑业企业89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这两项指标在全国处于前列,说明山东建筑企业总体规模大。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占企业个数比例为2.5%、二级企业、三级企业比例分别为20%、77.2%,企业的资质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分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总承包企业占建筑企业总数比例为53.3%,专业分包企业比例为46.7%。此外,山东建筑企业的总承包、专业分包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经济效益方面,山东省建筑企业2009年完成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如: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产值利税率、工程结算利润及收入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说明山东省建筑业经济效益较高、较好,相关联的经济指标之间关系也是和谐的。此外,在2009年,山东建筑企业完成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均在全国排名第二位,建筑企业的施工能力较强,并且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东省建筑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生产要素方面,山东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作业层劳动力保证;此外,山东建筑业的产业资本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同时,山东省建筑企业的实收资本较高,资产负债比例适中,资产利税率较高,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具备了快速发展条件;山东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基础。第二,在需求条件方面,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为建筑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区域市场需求对山东建筑业发展更为明显,山东经济进入良性、快速的发展阶段,将给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商机。第三,在关联产业方面,房地产业未来50年将是稳定发展的时期,对建筑业的影响也是非同一般的;建材大省可以满足山东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并且建材质优价廉可为山东建筑业的竞争优势提供强力支持。第四,企业方面,山东建筑企业总体规模大,从业人数多,具备了规模优势、效益优势及比较强的竞争优势。总之,山东建筑业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产业及企业竞争力等要素都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为下一步实现科学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篇5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很多实证研究都会用到资本存量K这个指标, 尤其是在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投入产出分析和经济增长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我国的统计年鉴及统计资料中并没有给出K的实际数值,因此对资本存量K的测算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也正是因为对资本存量采取估算的方法,就使得学者们会根据他们的研究目的采取不尽相同的测算方法,因此他们所得出的数据间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对K的测算的不准确也必定会影响后续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以,如何准确测算资本存量就成为经济研究能否得到与经济现象一致的关键。

二、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

由戈德史密斯于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是测算资本存量的基本方法[1]。

Kit=Iit+(1-ait)Ki(t-1)(i=1,2,……,20)(1)

其中,Kit表示第t年末第i个行业的资本存量,Iit表示第t年内第i个企业的投资量,αit 表示第t年第i个行业的折旧率,现有研究基本上都采用永续盘存法, 不同点在于处理细节上存差异性。代表性方法如下:

邹至庄采用的计算方法为[2]:

Kit=Ki(t-1)+Iit(2)

而贺菊煌的计算公式为:

Kit=Ki(t-1)+Zit(3)

其中,Zit表示第t年的积累;

王小鲁和樊纲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Kit=Ki(t-1)+(本年固定资本形成-折旧)/Pk(4)

其中,Pk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而宋海岩等的公式为:

Kit=Iit+(1-ait-gt)Ki(t-1)(5)

其中,gt表示经济增长率,由于样本是各省数据, 所以gt就代表各省的GDP增长率。

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测算方法不难看出,对于资本存量K的测算主要集中于确定以下几个重要的指标;基期资本存量K的确定、当年实际投资额的确定、折旧的确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Pt的确定以及行业合并与分解的标准的确定。

(一)基期资本存量K的确定

由于数据的缺失,在估计物质资本存量时大多数研究的基期都为1952年。邹至庄利用1952-1980年的年度数据,把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农村集体企业这三种企业构成的两类资产的积累资料分成5个部门估算出5个部门的资本存量,推算出1952年的资本存量为1030亿。而贺菊煌通过资本在1964-1971年间的平均增长率等于其在1971-1978年间的平均增长率的假设,计算的资本存量为679亿元。王小鲁、樊纲在其近期的研究中根据推算得出1952年的资本存量为1600亿元(1952年不变价)。而宋海岩对1952年资本存量的推算为235.2 亿元,且推算的基期不确定。我们认为, 1952 年中国的K 可能在800亿元左右。可以看出,由于测算的方法不同,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到底哪种测算方法最接近现实经济现象,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3]。

(二)当年实际投资数据的选取

对当年投资额的选取主要有三种:一是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这是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如王小鲁和樊纲;二是采用所谓“积累”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口径,如邹至庄、贺菊煌以及张军和章元。即将总积累按照相应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从而得到各个部门的资本存量;三是采用资本形成总额或着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如何枫、陈荣和何林[4]。

由于数据统计口径差异,估算分行业资本存量具有特殊性。本文在研究中发现对不同的行业采取固定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结果不可信,而实际上各行业的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之和所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存在很大差异。

(三)折旧的确定

折旧率选取的不同必然会导致资本存量估算的差异。现有研究对折旧的处理一般采用直线折旧法,如宋海岩等认为实际折旧率是3.16%的名义折旧率加上经济增长率[5];王小鲁等在固定定资本形成的基础上采用了5%的折旧率。黄永峰、任若恩和刘晓生估算出的设备的折旧率为17%,建筑为8%;邹至庄利用“折旧额= GDP- 国民收入+ 补贴- 间接税”计算出折旧额。

以上折旧率的确定,基本上都是较主观的选取。为了给出比较客观的数据我们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所获得的统计资料,对中国社会平均折旧率进行了合理的估算,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折旧率基本上呈上升的趋势,因此,选定折旧率为6%是比较合理的。

(四)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确定

统计年鉴1992年才开始公布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此前的数据是无法得到的。因此,现有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确定缺失的价格指数:采用其他指数来代替或者自己测算。黄永峰等直接利用零售物价指数替代;1993年,中国统计体系还没有建立前,邹至庄估计了1952-1997年的积累隐含平减指数,后来的研究大多借用这一结果,宋海岩等直接借用了邹至庄的积累隐含平减指数处理1978年前的数据, 其后年份的数据则采用全国建筑材料价格指数代替;李治国和唐国兴用上海市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其指数计算出上海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然后用它计算出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五)行业标准的确定

为了适应研究主题,符合数据合理性的要求,在对分行业的资本存量K进行测算时都会根据要求来合并和分解一些行业。当然,对于行业合并与分解的标准的确定也要依据研究的内容来确定,范建双在对我国建筑业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中,将建筑业分解成8个行业,并尽量与2003年以前保持一致。薛俊波、王铮以投入产出表所列的17个部门为标准,对16个行业数据进行合并和分解。2002年之后则分为20个行业,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分类也更加详细。可以看出,行业的分解和合并的难度也会随着研究年份区间的增大而增大[6]。(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3)

[2]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

[3]徐建荣,陈析.我国制造也资本存量测算[J].商业经济研究,2007,(17)

篇6

分行业指数6升2降

工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为91.9、85.5和92.6,由降转升,分别上升0.3、0.3和0.2点;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分别为96.5、99.4和92.4,继续上升,分别上升0.5、0.5和0.4点;住宿餐饮业指数为75.9,由升转降,下降0.3点;社会服务业指数为95.0,继续下降,下降0.1点。8个分行业指数均位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工业指数由降转升。反映对宏观经济形势看法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产品订货量指数上升1.4点,生产总量指数上升1.6点,销售量指数上升1.2点;反映资金状况的流动资金指数上升1.4点,融资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科技投入指数上升0.7点;盈亏指数上升0.7点。但是,生产成本上升,指数下降0.5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5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1.5点。

建筑业指数继续上升。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6点;反映市场状况的来自国(境)外的工程合同指数上升0.8点,新开工工程量指数上升0.8点,工程结算收入指数上升0.7点;工程结算成本下降,指数上升0.4点;应收账款下降,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4点;盈亏指数上升0.7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新签订的工程合同指数下降0.8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3点。

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指数由降转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业务收费价格上升0.4点;业务成本下降,指数上升0.6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7点,融资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盈亏指数上升0.6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业务预订指数下降0.6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6点。

房地产业指数连续3个季度上升,仍然保持8个分行业指数的最高位。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8点;反映市场状况的新开工面积指数上升0.9点,完成土地开发面积指数上升0.7点,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指数上升0.7点;流动资金指数、融资指数均上升0.2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4点;盈亏指数上升0.9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房屋竣工面积指数下降0.5点;反映成本状况的竞拍土地价格上升,指数下降0.3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7点。

批发零售业指数连续4个季度上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3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6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企业出口指数上升0.6点,商品销售指数上升0.8点,商品库存下降,指数上升0.6点;融资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盈亏指数上升0.7点。但是,反映成本状况的经营费用上升,指数下降0.5点,商品购进价格上升,指数下降0.5点;流动资金指数下降0.9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6点。

社会服务业指数继续下降。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下降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企业业务量指数下降0.7点;企业营业成本上升,指数下降0.6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9点;盈亏指数下降0.9点。较好的是,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9点;服务预订量指数上升0.6点,业务收费价格指数上升1.0点;流动资金上升0.9点,融资指数上升0.6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7点。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在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后,小幅回升。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7点;反映市场状况的营业收入指数上升0.7点,销售价格指数上升0.6点;业务成本下降,指数上升0.2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6点,融资指数上升0.4点,应收账款下降,指数上升0.5点;盈亏指数上升0.6点。但是,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下降0.6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2点。

住宿餐饮业指数由升转降,处于8个分行业指数的最低位。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下降0.6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下降0.3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企业业务预订指数下降0.6点,企业收费(服务)价格指数下降0.7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6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6点;盈亏指数下降0.7点。较好的是,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9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6点,融资指数上升1.0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3点。

总的看,大部分行业对宏观经济、行业总体运行和企业经营状况的感受较前趋好,融资和效益状况有所改善,特别是8个行业的投资意愿都较前增强。大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应收账款有所上升,突出的是8个行业的人力成本都有所上升。

分项指数7升1降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资金指数、劳动力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为105.7、103.2、89.7、99.1、107.9、91.3和70.5,分别上升0.4、0.2、0.3、0.2、0.2、0.6和0.5点;成本指数为101.4,下降0.4点。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成本指数和劳动力指数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继续上升,其中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与上季度持平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和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4、0.5、0.4、0.5、0.3、0.3和0.2点。

综合经营指数连续3个季度上升后下降,本月再次回升,其中除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5、0.1和0.3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分别上升0.2、0.6、0.5、0.8、和0.6点。

市场指数由降转升,其中除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3、0.1和0.5点外,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指数分别上升0.3、0.5、0.5、0.6和0.4点。调查显示,47%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产量同比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46%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订货量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47%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销量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2个百分点;57%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6个百分点;71%的企业反映产成品库存理想或一般,比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

成本指数由升转降,其中除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上升0.4、0.6和0.2点外,工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5、0.5、0.5、0.6和0.4点。调查显示,85%的企业反映本季度生产成本同比增加或不变,较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89%的企业反映本季度员工平均薪酬增加或不变,较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79%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上升或不变,较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

资金指数连续3个季度上升,其中除批发零售业指数下降0.2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2、0.5、0.2、0.1、0.2、0.5和0.3点。调查显示,62%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比去年充足或一般,较上季度上升8个百分点;46%的企业反映融资情况容易或一般,较上季度上升6个百分点。

篇7

分行业指数的情况如表1所示。8个分行业指数均位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工业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反映对宏观经济形势看法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3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4点;反映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的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产品订货量指数上升0.5点,销售量指数上升0.5点,库存下降,指数上升0.6点;反映资金状况的流动资金指数、融资指数均上升0.5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3点,科技投入指数上升0.6点;盈亏指数上升0.3点。但是,反映成本状况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员工平均薪酬均上升,指数分别下降0.7和0.4点。

建筑业指数由平转升。反映对宏观经济形势看法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7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4点;反映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的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4点;反映市场状况的新签订的工程合同指数上升0.8点,建筑产品实物工程量指数上升0.6点,工程结算收入指数上升0.7点;流动资金指数和融资指数均上升0.6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2点;盈亏指数上升0.5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来自国(境)外的工程合同指数下降1.0点;反映成本状况的建筑材料购进价格和员工的平均薪酬均上升,指数分别下降0.4和0.9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1.0点。

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7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6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业务预订指数上升0.5点,业务收费价格指数上升0.3点;流动资金和融资指数分别上升0.5和0.6点,应收账款下降,指数上升0.5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3点;盈亏指数上升0.4点。但是,业务成本和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分别下降0.5和0.7点。

房地产业指数由降转升,保持8个分行业指数的最高位。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看法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2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商品房预售面积指数上升0.4点,完成土地开发面积指数上升0.3点,新开工面积指数上升0.6点,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数上升0.5点;反映成本的竞拍土地价格和员工平均薪酬下降,指数分别上升0.2点和1.0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房屋竣工面积指数下降0.8点;融资指数下降0.6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7点;盈亏指数下降0.1点。

批发零售业指数连续六个季度上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6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5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3点;反映市场状况的国内、国外订单指数分别上升0.5和0.3点,商品销售量指数上升0.4点,平均销售价格指数上升0.3点;反映资金状况的流动资金指数和融资指数分别上升0.9点和0.6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3点;盈亏指数上升0.5点。但是,反映成本状况的经营费用、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员工平均薪酬均上升,指数分别下降0.6、1.1和0.7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8点。

社会服务业指数由升转降。反映市场状况的业务预定量指数下降0.4点,业务量指数下降0.9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下降0.6点;盈亏指数下降0.6点。较好的是,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6点;企业综合运营指数上升0.5点;营业成本和员工平均薪酬下降,指数均上升0.5点;流动资金指数和融资指数均上升0.5点,应收账款下降,指数上升0.6点。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由降转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6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3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6点;反映市场状况的营业收入指数上升0.5点,销售价格指数上升0.9点;融资指数上升0.8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盈指数上升0.4点。但是,业务成本上升,指数下降0.2点;流动资金指数下降1.0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4点。

住宿餐饮业指数连续两个季度上升,但仍处于8个分行业指数的最低位。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企业业务预订指数上升0.2点,营业收入指数上升1.2点,营业成本和员工平均薪酬下降,指数分别上升0.5和0.3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7点;盈亏指数上升0.5点。但是,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下降0.2点;融资指数下降0.3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1.1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下降0.6点。

总的看,本季度行业的宏观经济感受、总体经营和市场状况相对好一些。成本和资金景气度相对差一些,特别是5个行业的应收账款、4个行业的人力成本、3个行业的生产成本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景气度略差。劳动力供求有所改善,但供应不旺。

二、分项指数全部上升

分项指数的情况如表2所示。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成本指数和劳动力指数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由降转升。8大行业全部回升,其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3、0.6、0.5、0.3、0.5、0.5、0.5和0.4点。

综合经营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其中除住宿餐饮业指数下降0.2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上升0.5、0.4、0.6、0.5、0.3、0.5、0.6点。

市场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其中除社会服务业下降0.4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4、0.4、0.3、0.3、0.4、0.6和0.4点。

成本指数由降转升,其中除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下降0.5、0.6和0.2点外,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2、0.2、0.6、0.5和0.3点。

资金指数由降转升,其中除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均下降0.2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指数分别上升0.5、0.1、0.5、0.2和0.6点。

篇8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问题,经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目前有170余家建筑业企业,其中: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8家,大多都是三级或劳务分包企业。而全省有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70家,二级企业2100余家,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水平明显落后于省内的其它城市。

2、我市建筑企业占有本市建筑市场的份额低,对外承包工程规模较小。建筑业产值是按照企业注册地(含外地企业设立的经工商、税务登记的分支机构)进行统计,外地施工企业的产值是不计入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按相关规定,外地施工企业在我市承接工程只实行中标后的备案制度,入市门槛低,导致今年外地施工企业大量涌入自贡建筑市场,且这些外地企业大多资质等级高,承揽的多为规模大的项目,如s305改造工程、檀木林国宾府、龙城国际、南湖体育中心场馆等。根据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站的统计,2007年、2008年、2009年外地企业在本市承揽工程的中标金额分别占全市招标项目总金额的13.48%、18.97%、32.78%,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今年外地企业中标项目的金额比去年猛增约14个百分点,导致我市建筑业产值大量流出。而我市只有市建一司、市建二司等少数总包企业在外地承接工程,且总承揽任务偏少。

3、2008年“5·12”地震造成重灾区当年的建筑业产值较少,而今年的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项目的实施,使得2009年全省建筑业产值大幅增加,主要贡献地区为成都、德阳、绵阳、阿坝等重灾区,因而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篇9

Pick to: this article with the Inner Mongolia d bond construction group innovation of carrying ou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generated management mode" for background, through application relatively mature PEST analysis,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model, the SWOT analysis, and other strategic and analysis tools,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is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implementing proces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tegration" advantage. Through the example type analysis process to explore how to establish enterprise culture system, and how to further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he enterprise way generation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system.

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Cultural orientation; Strategic analysis;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model; The SWOT analysis; Integr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内蒙古维邦建筑集团前身是内蒙古维邦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24日,是由内蒙古新维投资控股集团全资注册成立的产业集团之一。(新维投资控股集团是一个专业化的投资型企业,凭借卓越的资本运营能力,分别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领域持续渗透,并已在各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新维集团下设产业集团,分别是新大地路桥集团、维邦房地产集团、维邦建筑集团、安泰采矿集团、华信投资集团、康宁爆破集团、新力置业集团和商服产业集团,截止2011年底,集团总资产已达75亿元,净资产25亿元)。

维邦建筑集团是以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为主,兼以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管道工程专业承包、预拌商品混凝土等为辅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下设有维邦建筑公司、维邦装饰公司、维邦商砼公司、维邦商贸公司和康惠管道公司五个产业公司,分别立足不同行业,专业化发展。

经过三年的发展,维邦建筑集团2011年完成产值13.44亿元,实现利税1.64亿元,以承揽到的工程项目达30多亿元,维邦建筑集团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迅速跻身于内蒙古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行列。

维邦建筑集团在新维投资控股集团企业文化的大框架下,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以“为股东谋求利益、为员工实现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宗旨,倡导“诚信合作、科学高效、务实创新、民主和谐”的经营理念,推行“超越自我、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集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战略,创新采用文化导向型管理模式,稳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力求在专业领域内做精、做强、做大。

一、实施“企业文化导向型管理模式”的背景

(一)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创建新型建筑业企业的客观需求

篇10

针对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问题,经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目前有170余家建筑业企业,其中: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8家,大多都是三级或劳务分包企业。而全省有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70家,二级企业2100余家,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水平明显落后于省内的其它城市。

2、我市建筑企业占有本市建筑市场的份额低,对外承包工程规模较小。建筑业产值是按照企业注册地(含外地企业设立的经工商、税务登记的分支机构)进行统计,外地施工企业的产值是不计入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按相关规定,外地施工企业在我市承接工程只实行中标后的备案制度,入市门槛低,导致今年外地施工企业大量涌入自贡建筑市场,且这些外地企业大多资质等级高,承揽的多为规模大的项目,如s305改造工程、檀木林国宾府、龙城国际、南湖体育中心场馆等。根据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站的统计,20__年、20__年、20__年外地企业在本市承揽本文来源:文秘站 工程的中标金额分别占全市招标项目总金额的13.48%、18.97%、32.78%,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今年外地企业中标项目的金额比去年猛增约14个百分点,导致我市建筑业产值大量流出。而我市只有市建一司、市建二司等少数总包企业在外地承接工程,且总承揽任务偏少。

3、20__年“5·12”地震造成重灾区当年的建筑业产值较少,而今年的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项目的实施,使得20__年全省建筑业产值大幅增加,主要贡献地区为成都、德阳、绵阳、阿坝等重灾区,因而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着力将建筑业放到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把做大做强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抓紧培育和完善建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加强对建筑企业改革的指导,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建筑队伍的教育培训、鼓励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和对外承包工程,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

篇11

一、建筑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然稳固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经过2009年的经济低谷以后,开始稳健回升,由此带动了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2010年我国建筑业的增加值为26451亿元,对我国2010年度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64%。在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分行业统计中,建筑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332亿元,增长速度为48.6%,为各行业增长速度之最。在就业方面,截止2010年12月建筑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累计已经达到4624.27万人,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对我国早日走出经济危机的重创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以上数据和事实可以看出,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旧稳固。

二、建筑行业的产值利润率增速稳定

自2001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产值利润率增速较为稳定,201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已经达到3.6%,相对于以往年份同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说明我国建筑业经营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随着建筑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的改善,建筑业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三、行业风险因素仍然存在

篇12

一、引言

长期以来,投资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无论经济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还是不景气时期,几乎所有政府都会将固定资产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使社会有效需求和生产能力得到增加,促进了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转化成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成为当期GDP。安徽省作为我国中部的一个内陆省份,没有雄厚的资本积累,没有东部沿海的优惠政策,没有发达的经济基础,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促进安徽省经济增长,同时在投资生产过程中,也起到了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人民生活作用,为社会和科技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安徽省经济不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互动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固定资产投资过多和不合理利用,都将大大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测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安徽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实证分析

1.选取变量

本文选取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因变量,固定资产投资(INVEST)为自变量,为了消除时间序列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变量取对数,即:LNGDP、LNINV。

2.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采用1982-2011年份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安徽各年统计年鉴,为了消除价格影响,本文对数据做了平减处理,换算成以1981年为基期。

3.建立模型

LNGDP=a+bLNINV+e,其中:a为常数项,b为回归系数,e为残差系列。本文分析软件是Eviews6.0。

4.变量ADF检验

在进行变量回归之前必须要进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只有各个变量同介单整,那么才满足协整条件,否则会出现“伪回归现象”。由表1可以看出,在5%水平下,变量LNGDP和LNINV都是非平稳的,但经过一介差分后,DLNGDP和DLNINV在5%显著水平下序列式平稳的。

表1 ADF检验

变量 检验类型 5%临界值 ADF统计量 结论

LNGDP (C,0,0) -2.971853 -0.270557 不平稳

DLNGDP (C,0,1) -2.971853 -3.146089 平稳

LNINV (C,0,0) -2.971853 0.081112 不平稳

DLNINV (C,0,1) -2.986225 -4.010767 平稳

注:检验类型(C,T,K)中,C表示常数项,T表示时间趋势,K表示滞后项,0表示不含有该项,D表示一阶差分。滞后介数采用AIC或SC最小规则。

5.变量回归

由上文可见,LNGDP与LNINV都服从1阶单整,满足协整条件,OLS回归后如表2。

表2 OLS回归

得到回归方程:LNGDP=2.734428+0.738087LNGDP

其中R2=0.979682,调整后的R2也达到0.97,说明总体拟合度比较好,F统计量1350.088,相应概率为0,说明模型总体是显著的。由此可以说明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很关系,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将增长0.738087%。

6.残差检验

回归后模型是否是稳定的,还要进行残差检验,这里也用ADF检验法。

表3 残差检验

由表3可见,在5%水平下,统计量-4.373892小于临界值-2.991878,表明残差是稳定的。

7.Granger因果检验

判断一个变量变化是否是另外一个变量变化原因,这就需要用到Granger因果检验。

表4 Granger因果检验

通过检验,由表4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LNINV是LNGDP的Granger原因,即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是有作用的。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和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即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大约增长0.74%。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作用效果,先通过作用于社会总需求,拉动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带动社会总产出的快速增长。

安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虽然近些年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未彻底改变,安徽经济增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拉动依然占主导地位,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效率不是很高,因此合理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作为“中部崛起”成员之一,安徽省应该抓住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方面的优势,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既要保持满足安徽省经济增长发展要求的投资规模,又要保持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不要片面追求投资规模的扩大,要注重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合理引导资金的投向,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合理运用产业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科技教育的投资力度,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化。

参考文献:

[1]浦小松,陈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研究[J].市场论坛,2009(02).

[2]黄晟,黄飞.宁波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02).

[3]白利强,刘山.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02).

[4]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