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09:28: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血压的治疗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原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未十分明确的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又称为高血压病。它占所有高血压的95%左右,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盐、戒烟限酒、运动、减重、放松及生活方式)对轻型高血压尤为有效,即使中、重型高血压除了服药之外,也必须坚持非药物治疗,因为坚持非药物治疗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减少对药物的常规需要量。在这篇文章中,我简单谈谈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的健康保健的六个方面。
1 限盐
盐的摄入量与血压的高低成“量-效”关系,即高盐饮食可导致高血压,低盐饮食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钠盐不宜超过6克,其中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钠盐在2.5~4.5克之间,需在做饭菜时减去这部分的量,即在做饭菜时加入的食盐总量不宜超过3克。减盐被认为是一种很适用于人群策略的预防高血压的措施(尤其在盐摄入主要来自加工食品的社区)。葡萄牙进行的一项减盐的准实验研究(设立预防组和对照组),通过健康教育一年后使干预组平均钠排出量较对照组下降42%,血压下降4mmHg,第二年血压下降5mmHg[2]。但减少钠盐摄入并非越少越好,因为如果摄入钠盐过少(血钠低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下降,则可出现细胞内高渗,细胞外低渗,导致水进入细胞内,产生细胞水肿,引发精神神经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此外,如高血压病伴慢性腹泻的患者,则不需控制钠盐的摄入。
2 戒烟限酒
烟、酒可使高血压病患者交感神经兴奋,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血压升高,并可减弱降压药物的总体疗效。故高血压病患者应尽量减少烟、酒的摄入,或戒烟限酒,以免升高血压,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负担,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或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显示,烟、酒的摄入量与血压呈“量-效”关系,即摄入越多,血压越高;其中以收缩压最为明显,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0%;而戒烟限酒后,血压可明显下降,再配合药物和其他治疗,疗效更佳。据Puddey报道,减少乙醇摄入量后6周,无论在正常或高血压患者均见降压[3]。由此可见,高血压病患者应戒烟限酒或杜绝烟酒。高血压病患者其饮酒量每日必须限制在50毫升以内,切忌一次饮完,并绝对禁止酗酒。
3 运动
经常坚持体力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早在1933年,Steinhaus注意到运动员或经常运动者静息血压水平低于不经常运动者[4]。规律体育锻炼可降低收缩压4-9mmHg,高血压病患者在运动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常见的运动有散步、慢跑或长跑、骑车、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一般以运动时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80(或可通过公式170-年龄×0.8计算)为好,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一般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对于中青年人,最好每次运动时心率应大于120次/分。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较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三种运动方式。
3.1散步
作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
3.2慢跑或长跑
慢跑和长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高血压病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6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下降,症状减轻。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患有冠心病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
3.3太极拳
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病有显著作用。据调查,长期练习太极拳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
4 减重
血压升高与体重增加有密切关系。肥胖、超重的人就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和减少总热量达到减肥目的。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增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则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低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5 放松
高血压病患者明白紧张刺激会导致血压升高,但往往难以消除紧张情绪,越是想消除便越紧张。我们指导高血压患者学会诱发松弛反应的方法,例如默想、听音乐、画画等,通过放松,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放松可将收缩压降低9-27mmHg,舒张压降低4-6mmHg。
6 生活方式
情绪激动、紧张、心身过劳、精神创伤可使颅内压增高,病变血管易于破裂,而发生脑出血。因此,患者要懂得自我控制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乐观情绪。要调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消除不利于心理及身体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轻易地打乱自己的生物钟,避免让自己的精神状态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保持心理平衡,以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机会。
当然,中、重型高血压患者须同时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具体用药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并定期门诊随诊。中国现在虽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已经跃居首位[5]。目前我国估计有高血压病患者1.6亿,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积极控制血压,预防脑卒中。相信通过积极做好高血压病六方面非药物治疗的健康保健,我们一定会实现高血压病的防治目标的!
参 考 文 献
[1]马家骥,雷寒,王庸晋,等.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7.
[2]刘力生,龚兰生,陈孟勤,等.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生活习惯不良、缺乏运动等因素,使得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原发性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通常是一个长期过程,为了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降低高血压引发的一些靶器器官损伤,要提高患者对医嘱的执行程度,即药物治疗的依从性[1]。本文旨在探究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监控血压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的重要影响,为临床提高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县人民医院2009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进行,在患者入院后第1d指导帮助患者完成问卷填写。问卷是在向专家学者咨询、文献参考、抽样调查征询等基础上进行设计、修订完成。问卷的内容有患者基本情况、血压自我监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情况。调查问卷发放80份,回收74份,有效问卷70份,合格率是94.59%。
1.3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评价标准包括四个问题:①你有时是否会忘记吃药?②你是否偶尔会不注意按时吃药?③你感觉症状出现改善时,是否有停止吃药?④你服药后感觉症状加重时,是否有停止吃药?选择“是”记作“0”分,选择“否”记作“1”分,最后计算总分,4分表示患者药治疗的依从性佳,0-3分表示不佳。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调查结果70例高血压患者中,22例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为佳,占31.43%。具体情况见表1。
2.2患者基本情况在70例调查对象中,男34例,占48.57%,女36例,占51.43%;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6.75±9.83)岁,
经检验,发现患者年龄、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存在统计学联系,即年龄≥61岁、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的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佳。
2.3患者血压自我监测情况70例高血压患者中,家中有血压计患者45例,占64.29%,无血压计患者25例,占35.71%,会测量自身血压患者33例,占47.14%,不会患者37例,占52.86%,每天定期监测血压患者21例,占30.00%,未每天定时监测血压患者49例,占70.00%,具体情况见表2。经检验,结果表明患者家中有无血压计、是否每日定时监测血压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存在统计学联系。即患者家中备有血压计。每日能够定时测量血压的患者,其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佳。
2.4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对上述研究的单因素进行筛选,将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的单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最终的结果表明,结束教育的程度越高、每日定时测量血压的患者,其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佳。
3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动脉血压出现持续增高,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加上生活习惯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高血压同时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致死原因,会影响患者脑、心、肾等重要功能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疾病[2]。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效果。本文研究中高血压住院患者中,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患者占31.43%,表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不佳,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需引起重视。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因素非常的多,主要是患者个人情况、药物的特性及医患关系等,本文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自我监测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患者每日定时监测血压,能够有效提高提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这和许多文献的研究结果相符[3]。因为很多高血压患者没有比较明显的症状,通常在感觉血压不高时认为可以自行减少药物用量、服药的次数或者停药,每日定时测量血压,结果比较客观真实,能够让患者清楚了解掌握自身血压是否被有效控制,从而督促患者认真执行医嘱,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若血压监测结果为高值,即便患者的自我感觉较好或者症状基本消失,也可督促患者及时服药;若患者服药之后,血压监测结果提示血压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药物治疗有效,患者能认识到药物治疗重要性,增强了患者坚持药物治疗的信心;若患者服药之后,血压监测结果仍比正常值高,提醒患者要及时就医,尽快调整治疗方案[4]。通常,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都是在院外完成,定期监测血压主要是患者及其家属完成。所以患者家中是否有血压计,会不会监测血压可能会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所以,高血压患者家中需要备有血压计;同时医护人员指导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血压监测方法,并嘱咐督促患者定期监测血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到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佳。可能是因为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及正确理解程度越好,从而服药依从性越佳。所以,在临床中,医护人员要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更加重视,做好健康宣教,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养成良好的习惯[5]。
总之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血压自我监测,可以根据血压监测获得结果,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学芳.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9,6(1):61-63.
[2]沈月秀,张惠峰,陈芸,沈林英,王芳.家庭自我血压监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8):146-14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健康教育组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2.7±3.5)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51~65岁,平均年龄(55.8±4.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的高血压定义、血压水平分类标准[3],两组对象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专职人员对两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做记录,每月记录1次,记录患者对主动监测血压治疗、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的相关情况。健康教育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按时服用药、监测血压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法:①由专职人员为病人和家庭成员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讲授高血压防治知识:血压的正常值范围、高血压对心、脑、肾、血管造成的危害,影响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等。②为高血压患者制定健康食谱,倡导合理膳食。③药物治疗和健康随访。由专职人员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教会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及应急处理方法。④在医师指导下改变错误认知,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增强自我调节能力,释放压力,保持精神愉快,适当运动。
1.2.2 调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及与病人面对面访谈法相结合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依从性情况。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是否了解坚持服用药的重要性、药物的副作用以及不良行为和饮食习惯的影响等;治疗用药依从性情况包括能否主动监测血压、饮食控制、坚持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等因素。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对主动监测血压、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的依从性;6个月后观察患者血压下降效果情况。
1.4 疗效评定:其中血压下降效果主要从以下指标进行评价:(1)显效: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内;(2)有效:收缩压下降10~19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并已降至正常范围,若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3)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以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摘 要:观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3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治疗的依从性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依从性;生活质量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使人们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J Womens Health (Larchmt),2010,19(3):417.
【关键词】高血压病;时间治疗学;依贝沙坦
正常人血压呈现24h动态变化,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取决于24h平均血压水平,血压的晨峰现象,夜间血压是否为勺形曲线以及血压变异性等诸多因素。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观察上述指标的必要条件。时间治疗学(chro-notherapy)是针对人体生理变化的昼夜节律和药物作用的时辰变化规律,研究给药时间和方法,以期获得最佳疗效和最低副反应的科学[1]。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用伊贝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单盲选择3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或具有完整资料的原发性高血压门诊病人,诊断符合WHO/ISH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治疗前3次不同时间,测右上臂位血压均大于140/90mmHg(1mmHg=0.133kPa),实验室检查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3)岁。基础血压:收缩压(SBP)152.0±13.6mmHg,舒张压(DBP)96.0±11.0mmHg。全部患者均无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肝肾功能异常。
1.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选后停用原治疗药物2周,每天测血压1次,以第2周7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基础血压,行24h血压监测。第3周开始口服伊贝沙坦(安博维)150mg,1次/d,疗程12周,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140/90mmgHg以上,则加大剂量至300mg,1次/d,3个月后复查24h动态血压,治疗结束时最后一周的7次血压均值为治疗后血压。所有入选病例均完成本研究要求的疗程。
1.3 24h动态血压监测:
用无创的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24h血压监测,每隔30分钟自动测量1次血压和心率,设定早晨6点到夜间22点为白昼血压,夜间22点至早晨6点为夜间血压,以白昼血压>140/90mmgHg的次数占白昼全部测定次数的百分比为夜间血压负荷。T/P计算方法:以服药后2-6h内,每小时平均降压效应的最大值为峰效应(P),以服药后第24h的血压平均下降值为谷效应(T),每个病人的T和P值均数后的比值,即为T/P比值[2、3]。
1.4 疗效制定标准。显效:诊所偶测舒张压或24h平均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或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大于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虽未达到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大于30mm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以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偶测血压变化:所有入选病列均完成本研究要求的疗程。SBP由治疗前的152.0±13.6mmHg降至117.8±8.7mmHg,DBP由96.0±11.0mmHg降至77.0±6.2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2 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变化:
治疗前后24hSBP、DBP动态变化及白昼与夜间SBP、DBP及白昼血压与夜间血压负荷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2。
2.3 降压谷峰比率:
将24h均等划分为几个时间段,计算所有实验病例动态血压每2h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服药后取最后2小时的平均血压下降值(治疗前后的差值)为谷效应值,12个时段中最大的血压下降值为峰效应值。治疗后T/P比率:SBP T/P(88.3±9.0)%;DBpT/P(90.5±8.4)%,降压T/P比率均>50%。
2.4 降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治疗显效14例(显效率63.3%),有效7例(有效率22.3%),无效3例,总有效率85.6%。本组病例中发生头痛4例,疲乏2例,无咳嗽病例。
3 讨论
业已证实24h动态血压是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独立预测因子,它与心脏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肾微血管病变如微量的白蛋白尿等明显相关[4]。平稳控制24h血压,理想控制夜间血压,避免清晨血压急剧快速上升,降低血压变异性,对保护靶器管功能至关重要。ABPM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24h连续监测血压手段,它可以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无测量者偏差及白大衣现象,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的血压动态变化。有助于合理进行降压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可用于评价药物在特定时间段的降压效果,特别是给药期间的最后时段[5、6]。使高血压的研究以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本研究以伊贝沙坦作为降压药物,对3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用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其它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伊贝沙坦治疗12周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有效率达85.6%,而不影响心率及正常血压的生理节律特征,本研究还发现,伊贝沙坦治疗后白昼血压负荷与夜间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这对于减轻心脑血管的异常负担十分重要。伊贝沙坦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高度特异性地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最后通路也是最关键环节,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I受体的结合,从而发挥降压作用。药理学研究显示,伊贝沙坦半衰期达24h,是其他沙坦类药物无法比拟的,本研究结果提示,伊贝沙坦的收缩压T/P为(88.3±19.0)%,舒张压T/P为(90.5±18.7)%,与国外文献报道接近[7],甚高的谷峰比值,更加符合时间治疗学的要求,是其24h全程平稳控制血压的基础。
从时间治疗学角度来看,单用伊贝沙坦能理想的控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和清晨血压急剧快速升高,降低血压变异性,从而达到平衡控制24h血压,全面保护靶器管功能的目的。是符合时间治疗学原理的理想降压药物。
参考文献
[1] 郭艺芳,宋光耀,张志曾.心血管疾病的时间生物学与时间治疗学.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3):150-152
[2] 朱平先,孙大勇,曹金安.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莫托洛尔与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中国心血管杂志,2000,5(3):175-177
[3] 张维忠.降压效应谷/峰比率的方法学探讨.中华心血管杂志,1996,24(2):147-149
[4] Mallion JM, Baguet JP,Siche JP,et al.Clinical value fo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J Hypertens,1997,17:585-595
[5] Mancia G,Parati G.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organ damage.Hypertension,2000,36:894-900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24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disease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the effect of pregnancy outcome
Yang Maochun
Abstract:Objective:Visits for health education for pregnant women at risk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its impact on pregnancy outcome.Methods:The inter-April 2012 to August visit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risk pregnant women,88 cases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identified as the object.Its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jects include high-risk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and maternal health beliefs compliance behavior,including basic patient compliance behavior,health beliefs,and the resulting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The inter-April 2012 to August visit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risk pregnant women,88 cases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identified as the object.Its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jects include high-risk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and maternal health beliefs compliance behavior,including basic patient compliance behavior,health beliefs,and the resulting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pregnancy outcomes,good patient compliance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oor compliance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words:Gestationalhypertension Healthbelie Treatmentcompliance Pregnancy outcomes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24-02
妊娠期高血压是造成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妇女特有而常见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等病症,严重时会发生母子死亡[1]。这种疾病一般在孕妇妊娠二十周后发生,如果孕妇能够在孕期保证系统的产前检查,做好饮食、心理的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妊娠高血压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是由于妊娠历时较长,孕妇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够按时按要求就医和检查,这就会导致病情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会对孕妇及围生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如何保证孕妇可以遵医嘱、按时做产检以及避免做出对病情不利的行为,成为避免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造成不良后果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医院做好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2]。
本文探讨了对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供进一步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首先确定选择病例的标准:患有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因素之一:初产妇、多胎妊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肥胖症,或有妊娠期高血压家族史;年龄在20岁至35岁之间,平均年龄(24.3±3.45)岁;孕期18至20周。将2012年4月至8月间就诊并符合要求的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88例确定为考察对象。
1.2 方法。对考察对象进行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主要方式有发放宣传资料,偶尔开展教育讲座和咨询,患者就诊时一对一的咨询等。宣传教育两周后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不同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上的差异;对88例患者资料跟踪搜集,进而对最终妊娠结局进行总结。
1.2.1 问卷调查。①两周后患者健康信念问卷调查。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制作问卷,问卷由健康理由、易感性、严重性、遵医嘱益处、不能遵医嘱的原因五项、二十二个条目组成[3]。计分方式:5分制,强烈反对1分,反对2分,无意见3分,赞同4分,强烈赞同5分,将各条目分别相加,得出问卷总分。②两周后患者遵医行为问卷调查。这项问卷包括对患者在饮食、运动、补钙、定期产前检查四项的依从性的调查[4],分别对十二种状况进行测量。计分方式:十二种状况,能做到的得1分,否则0分,总分12分,分值越高代表治疗依从性越好。依从性评价标准:良好(9~12),一般(5~8),差(1~4)。③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妊娠结局结果比较。
1.2.2 调查前准备。在对患者进行正式调查前,要由我院几名妇产科专家和几名护理专家对所制定的问卷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包括问卷题目的适用性、明确性、涵盖面[5],得出患者健康信念问卷效度指数(CVI)值为0.86,患者遵医行为问卷CVI值为0.82。形成正式问卷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调查,问卷当场作答当场收回,进行调查的问卷88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88份。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健康信念得分。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患者的健康信念平均得分(68.07±6.08)。得分指标较低的有易感性43.4%,健康理由得分为83.4%,行为益处得分为73.3%,属于得分较高的指标,详见表1。
表1 患者健康信念问卷得分(n=88)
2.2 患者的遵医行为问卷得分调查。接受考察的患者在遵医行为调查问卷中的平均得分为8.13。对结果进行探究发现,其中的饮食治疗依从性得分最高,然后是运动、服药依从性,而最差的是定期监测的依从性,详见表2。
表2 患者的遵医行为问卷得分(n=88)
2.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健康的健康信念和遵医行为的联系。将考察对象的健康信念和遵医行为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的遵医行为和其健康信念是成正比关系,而遵医行为的各方面也和健康信念模式是显著的正相关(P
表3 患者健康信念与其遵医行为的关系(n=88)
2.4 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妊娠结局比较。在1.2.1②的调查问卷中,将患者依从性评价按照:良好(9~12),一般(5~8),差(1~4)分成了四组,将每组对应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四组之间“良好”组与“差”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妊娠结局比较(n=88)
3 讨论
如今妊娠期高血压已经成为造成产妇和婴儿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如果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得不到及时诊疗控制,患者可能发展为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这将极大的威胁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和健康。这种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如:高龄初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炎、糖尿病等[1]。还有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有时还与患者个体有很大关系,如患者具有不良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等,个性心理以及不定期产检等都可能造成加重病情或延误治疗。为降低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患者在孕期应严格遵医嘱进行产检,并对饮食和心理进行调节。因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低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妊娠结局。
所谓“遵医行为”,是指在用药、饮食、生活习惯、心理情绪等各方面与临床医嘱的相符程度,疾病的疗效一般都与患者的遵医行为成正比。在本次调查中,考察对象的遵医行为处于一般水平(不同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遵医行为有显著性不同);调查还显示,考察对象的遵医行为和其健康信念是正相关关系,遵医行为的各个方面也和健康信念是正相关关系。本次调查结果和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患者主观感觉患某种疾病的危害越大,就越容易采取遵从医嘱的行为[6]。根据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妊娠结局比较可以看出,两者之间也是正关系,患者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对妊娠结局有正面作用。
综上所述,提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的遵医行为,可以通过改变患者的健康信念来达成。帮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明确健康信念,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宣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如疾病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相关预防知识,提高孕妇对疾病的认知力和防病意识。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的健康信念得到增强,就可以提高其遵医行为,使护理干预措施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廖丽芳,徐妃,黄民珍.强化健康教育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结局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5):143-145
[2] 何伯红,杜丹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的健康信念与其遵医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7(9):121-123
[3] 俞群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3,7(12)100-101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上升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大多学者认为后天因素导致血压调节失代偿所致,且受遗传因素影响[1]。西药以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但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中医辨证治疗着眼于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已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本次研究采取羚羊角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对中西联合疗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满足《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2]高血压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肝阳上亢证辨证分型标准[3]。②2周内未应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者;③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排除标准 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对药物成分过敏者;③半年内有重大手术、那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者;④继发性高血压;⑤合并有其他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者及精神病患者。
1.3 患者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4男5月1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26例,女54例,年龄38-81岁,平均(54.26±4.88)岁;病程10月-16年,平均(5.36±1.25)年;体重指数24-32,平均(27.56±3.21)。将上述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90例,且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国药准字H20083405,生产单位:上海寿如松药业泌阳制药有限公司)治疗,5mg/片,1片/次,2次/d,治疗2周为1疗程。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羚羊角汤加减治疗,处方:羚羊角6g、龟版24g、生地18g、白芍3g、丹皮4.5g、柴胡3g、薄荷3g、6g、夏枯草4.5g、蝉衣3g、红枣3枚、生石决24g。失眠多梦加柏子仁、酸枣仁;视力下降加决明子、茺蔚子;头痛加僵蚕、地龙;胸闷加半夏、柴胡。两组均治疗2周为1疗程,持续治疗1月后对疗效进行评价。
1.5 观察指标 ①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显效:DBP降低>10mmHg至正常值范围或治疗后未达正常值但DBP降低>20mmHg;有效:DBP下降≤10mmHg至正常值或降低10-19mmHg未至正常值或SBP降低>30mmHg;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改变。
1.6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和t值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与对照组85.56%比较显著较高(P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SBP、DBP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周、4周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2.3 安全性分析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疾病,目前临床发病率显著上升,是导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西医治疗可短期改善血压水平,但高血压易反复发作,治疗周期较长,西医持续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无法耐受。高血压属中医“头痛”、“眩晕”范畴,肾虚为此病主要病因[4]。临床多见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中阻等证型,肝阳上亢病机主要为经血衰耗,水木涵木,阳明脉虚,土衰木横,因此中医治疗应以平肝熄风,清热潜阳为主[5]。
羚羊角汤中羚羊角可平肝熄风,清热镇惊,凉血散血;龟版滋阴潜阳,补肾健骨;生地滋阴补肾;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柴胡和解表里,疏肝解郁;蝉衣疏散风热,利咽开音;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生石决平肝潜阳,可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羚羊角汤可清除血热,平息肝风,因此可消除眩晕、头痛等症状,使血压恢复正常。
药理学研究显示,静脉注射羚羊角醇提取液1g/kg 可降低麻醉犬或猫的血压水平,而清醒大鼠应用羚羊角制剂1g/kg同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6];丹皮经动物学验证同有降压效果,对原发和肾型高血压犬采取牡丹皮煎剂5g/kg灌胃,1周后血压明显降低[7];石决明则有降压、抑菌等药理作用[8]。本次研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表示中西联合治疗优于单一西药治疗,且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出现,表示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此结论仍需大样本量分析以进一步证实。
综上,羚羊角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倩倩,洪寅,廖广辉,等.6种介类中药对高血压肝阳上亢大鼠“平肝潜阳”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016-1018.
[2] 梁峰,胡大一,沈珠军,等.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4(2):252-260.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 王春华,高怡,陈建芝,等.辨证论治联合泽泻汤加味方对高血压患者各证型单项症状影响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3,8(3):285-287.
[5] 孙元杰.从精虚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J].河南中医,2013,33(9):1393-1395.
目的 了解湖城中老年人居民高血压患病与社区生活方式的干预情况。方法 根据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3 157名城市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①男性居民1 175名(37.15%),女性居民1 982名(62.66%)(P=0.000);②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男性(66.33±8.83)岁,女性(64.06±9.25)岁(P=0.238);③医务人员告知患有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1 270人(40.8%),不同的街道比较差异显著(P=0.007);④“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的膳食处方”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无显著差异(P=0.771);⑤“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不同街道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28)。结论 湖州城市中老年居民的高血压患病在社会需求方面值得关注,应当提供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
【关键词】 城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生活方式干预;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同时可伴有心、脑、血管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为此,本文就湖州城区中老年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湖州城区年龄在55~75岁女性和年龄在60~75岁男性以方便抽样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对象3 157人。主要涉及3个街道(其他街道的部分居民也参加了调查,这部分对象被给予另外的代码编号),分别为爱山街道、飞英街道和龙泉街道。其中,男性1 175人,平均(66.33±8.83)岁;女性1 982人,平均(64.06±9.25)岁,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t=6
.70,P=0.238)。
1.2 调查问卷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阶梯监测》〔3〕调查自制而成的《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1.3 调查方式
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班和社区班在校大学学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3000,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剔除42名无效问卷,共有3 115名调查对象提供了有关信息,占99.1%(3 115/3 157)。其中血压不高或未患高血压为1 841人,占59.1%(1 841/3 115),医务人员告知患有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1 270人,占40.8%。不同街道比较差异显著(χ2=17.56,P=0.007)。见表1。表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略)
2.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的膳食处方” 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不同的街道之间无显著差异(χ2=1.125,P=0.771)。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259中,有505人告知医务人员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754人告知医务人员没有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相关建议。见表2。表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膳食处方”的比较分析(略)
2.3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差异(χ2=9.118,P=0.028)。在纳入分析的1 249名调查对象中,医务人员给过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有238人,仅占19.1%,绝大多数未给过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见
表3。表3 不同街道“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略)
3 讨论
本文讨论的是调查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资源利用情况。根据调查,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0%,基本反映湖州城市社区本调查年龄段(女性:55~75岁,男性:60~75岁)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这一数据提示应加强中老年人群血压状况的检测。除了城市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应引起很多相关部门的重视之外,本部分在着重调查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情况,如给高血压患者有关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方面的指导等工作显得不足。医务人员为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的占40.1%、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仅占19.1%。说明社区工作者可能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治疗的认识不够。
因此,社区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在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等方面给予社区高血压患者充分的指导,加强健康教育,使全民认识到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达到预防高血压,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缓高血压的进展,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是否平素有急躁易怒,并伴有头痛、口苦、便秘的情况?
如果高血压病患者一直脾气不好,急躁易怒,并且伴有头痛面红,口苦胁痛,或者小便黄和大便干的情况,则属于肝火上炎证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般而言,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高血压患者容易表现为上述证型。建议选用以清肝泻火为主的中成药,例如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清肝降压胶囊、牛黄降压丸等。平时,要注意避免过食辛辣,保持心情平和。
是否手脚麻木、口唇青紫,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史?
如果高血压患者以手脚麻木和头痛为主,合并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并且能看到明显的口唇青紫的情况,则属于血瘀证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般来说,老年高血压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合并有血瘀的情况。对于此类患者,建议选用活血化瘀为主的中成药,例如心脉通片、银杏叶片等。需要注意的是,单纯表现为血瘀的高血压患者少见,一般都会合并有其他证型,所以不宜单纯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来降压,而要兼顾患者的肝肾亏虚或肝阳上亢的情况。
是否以腰酸腿沉、健忘失眠为主,并伴有手足心热等更年期综合征表现?
属于肝肾亏虚的可能性比较大,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此类患者也较为常见。对于此类患者,建议服用补益肝肾类的中成药,例如六味地黄丸、健脑补肾丸、补肾益脑丸等。由于此类患者属于肝肾亏虚,如果长期服用清肝泻火类中成药,则会因药不对证而引发不良反应,选药时要注意。
初发高血压,建议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先诊断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目前来说原发性的高血压不能根治,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控制。
长期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西药的副作用是很少的,国外通过长期的试验证明这些西药是可以进行长期服用的。另外这些西药的副作用的影响要比其不吃药的危害性小得多。
有些患者就是不想吃药,因为怕吃药后就停不下来了。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正确的,现在世界上治疗高血压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药物控制,延缓高血压对人体器官的不可逆的毁坏。不吃降血压的药物可能会花更多的钱和精力去处理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一些血压高得不是很离谱或者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降低药物服用量,如果血压很平稳甚至可以适当停药。
另外早期的高血压患者如果进行适当的运动对高血压是有一定好处的。比如说游泳、慢跑、太极等不是很激烈的运动对高血压病人是有一定帮助的。当然去运动的话最好是在自己的血压比较稳定的时候才去运动。
继发性高血压可以根治
继发性的高血压患者,对其引发高血压的病因进行治疗是有希望根治的。
比如一个患者,血压很高,检查发现是因为肾血管的狭窄而引起的血压升高,后来将肾血管扩张,血压就降下来了。还有一些是肾上腺的问题,有位高血压患者就是因为肾上腺上有一个良性肿瘤,肿瘤摘除后血压就不高了。
所以对一些早期的或者是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去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如果是幸运的继发性高血压的话是很有希望进行根治的。
高血压自行买药有危险
不少高血压患者拿医生之前开的处方自己去药店抓药服用,这样会有危险!目前来说,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类,就大的分类来说,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就有5~6种。我们选药要注重下面几个因素――
长效:我们使用高血压药物的时候都是主张长效。长效的意思就是说吃很少分量就能维持血压稳定了。
副作用少:因为高血压药物是长期服用的,所以必须要副作用比较小的药物。
对身体器官有保护作用: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脑的栓塞,心脏的损坏或者肾功能不全等症状,如果服用的降压药能降低这些损害是比较好的。
不过如果血压比较高的话就要进行药物搭配治疗,还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同时有糖尿病,胆固醇高等其他症状的话要进行综合治疗搭配。
另外要告诫患者的是,医生给患者开了降压药,患者吃完后就自己到药店买了。其实医生给患者开药的时候是根据病人当时的情况开的,当患者吃完药后,病情可能发生了变化。有些情况下患者出现其他表现要换药,比如之前使用的那个药物控制不好,或者要限制其副作用。自己去药店买药不是不可以,但是建议患者最好定期回医院检查。
非洛地平缓释片介绍
商品名:康宝得维
药理作用:本品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肥胖 肥胖是儿童发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儿童期肥胖是成年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的强预测因子,直接导致学龄阶段和成年早期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所以关注心血管健康应从预防儿童超重和肥胖开始。在我国,儿童肥胖问题变得日益严重。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与1985年相比,男女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增加了4~6倍,尤以大城市突出。在肥胖儿童人群增加的同时,儿童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人数显著增加。
儿童肥胖是多因素作用导致的疾病,尽管遗传因素导致个体对肥胖普遍易感,但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喜好零食、低纤维膳食、西方快餐文化的蔓延,是造成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肥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运动过少,由于电视、电脑、游戏机的普及,儿童坐在屏幕前的时间大大延长,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静坐时间也大大增加,导致体力活动相对减少。研究显示,每天热卡摄入量比消耗量多出1%~2%即可导致肥胖。所以,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重要方法是均衡膳食,加强体育活动。
建议
改变生活方式
均衡膳食:脂肪摄入占总热量的25%~35%(其中饱和脂肪摄入<总热量的7%,反式脂肪<总热量1%),胆固醇摄入<300 mg/日(相当于1个鸡蛋黄)。避免过量摄入含糖食物和软饮料。多食用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每日摄入盐量<6 g。
教育青少年从不沾染第一口烟草开始,拒绝吸烟。
坚持体育锻炼:鼓励每天体育活动至少1小时,尽量减少看电视时间。
控制体重
超重儿童控制体重增加的速度,肥胖儿童每月减轻体重1~2 kg。
监测、控制血压
建议>3岁儿童,尤其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肥胖儿童,至少每年测量血压1次。
《2009欧洲青少年和儿童高血压治疗建议》定义儿童高血压:正常血压低于其所在年龄性别的第90百分位值,正常高值血压在第90~95百分位值之间或血压>120/80 mm Hg但未达上述标准,1级高血压≥第95百分位值+5 mm Hg,2级高血压≥第99百分位值+5 mm Hg。由于血压在不同地域、种族、年龄、性别和身高的儿童有差异,该标准仅供我国借鉴。我国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正在制定中。
高血压患儿以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为主,减轻体重。观察半年,血压未达标时,建议专科门诊应用药物治疗。
监测、控制血糖
儿童血糖正常值:空腹<5.6 mmol/L,餐后血糖<7.8 mmol/L。
有高危因素(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女孩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儿童或青少年,应每0.5~1年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1次。
糖尿病患儿以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为主,观察2~3个月,血糖仍未达标时,建议专科门诊应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糖尿病患儿控制HbA1c<7%。
监测、控制血脂
儿童血脂正常值:TC<5.2 mmol/L,TG<1.7 mmol/L。
改善饮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TG>1.7 mmol/L且伴肥胖或TG>7.93 mmol/L时,给予饮食控制和加强体育活动;如仍未达标,给予贝特类药物口服。TG>11.33 mmol/L时,在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同时,给予贝特类药物口服。
糖尿病患者
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AHA)《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指南》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ATPⅢ)中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荟萃分析显示,HbA1c水平>5%的个体,HbA1c水平每升高1%,心血管危险增加21%。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研究)、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以及DCCT-EDIC研究证实,随着HbA1c的降低,微血管并发症显著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有降低趋势。但VADT、ACCORD研究显示,与标准治疗组(HbA1c<7.5%)比较,强化降糖(HbA1c<6%)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目前认为降糖治疗有个底线,即HbA1c≥6%。严格控制血糖是否使心血管获益,有待长期随访研究证实。
糖尿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获益大于单纯控制血糖。Steno-2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强化治疗(调脂、降压、降糖及抗血小板),与单纯控制血糖相比,全因死亡绝对风险下降20%,心血管死亡的绝对风险下降13%。ADVANCE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同时严格控制血压,把血压降到<130/80 mm Hg,与单独控制血糖相比,使心血管死亡降低18%。CARDS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强化降脂治疗,将LDL-C降到≤2.60 mmol/L,可以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37%,脑卒中风险降低48%。
有两项经典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RB)在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方面有独特作用。HOPE研究糖尿病亚组应用ACEI进一步降低高危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卒中和心肌梗死25%,降低脑卒中33%。LIFE研究糖尿病亚组应用ARB使主要血管事件和脑卒中进一步降低21%。
建议
所有糖尿病患者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4.4~6.1 mmol/L,非空腹4.4~8.0 mmol/L,HbA1c≤6.5%。
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130/80 mm Hg,首选ACEI或ARB。
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使TC<4.14 mmol/L,LDL-C<2.6 mmol/L(100 mg/日l);如TG>5.65 mmol/L,首选贝特类药物,使TG<1.7 mmol/L。
治疗初每3个月检测1次HbA1c,达到治疗目标后每6个月检测1次HbA1c。
鼓励血糖自我监测:2~4次/周。
女性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女性健康的最大杀手。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一般较男性晚10年,较男性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病死率相对高于男性。
目前研究提示,女性冠心病患者预后差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女性胸痛症状不典型,发生心肌梗死后常被误诊,女性对冠心病认识不足,患病后就诊时间晚,导致治疗不及时;对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缺乏重视,很少给予干预所致。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BRI G)调查显示,我国女性接受再灌注及血运重建治疗率明显低于男性,女性服用阿司匹林、降脂药的比例均低于男性。可见,对女性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的重视和干预力度亟待加强。
此外,中青年女性常出现类似“心脏病”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和轻度心电图ST-T改变等。临床证实,这部分女性没有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很低,花很大成本做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冠状动脉CT检查,不但浪费卫生资源,还可明显增加年轻女性发生癌症的风险。对这部分女性应注意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2007年《女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指出,女性有1个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即视为有危险,包括吸烟、食欲不振、无体力活动、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亲属<55岁,女性亲属<65岁)、高血压、血脂异常、冠状动脉钙化、代谢综合征、踏车试验运动耐量下降,这部分人群按Framin gham评分标准是冠心病低危,但实际是未来心血管病事件的中危或高危患者,应制定积极预防性治疗决策。
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低危女性,有不典型症状或心电图轻度ST-T改变,要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注意识别有“心脏病”症状女性的抑郁或焦虑症状,若有指征,转诊或进行治疗。
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①>55岁女性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如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获益大于出血风险,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日;②不建议<55岁的健康女性常规服用阿司匹林。
不推荐使用激素替代治疗或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不推荐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E、C和β胡萝卜素)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不推荐叶酸或与维生素B6和B12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无症状下肢动脉狭窄患者
无症状下肢动脉狭窄是指下肢没有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但静息踝臂指数(ABI)<0.90,或运动后ABI下降20%。无症状下肢动脉狭窄与心血管病死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70%的患者最终死于冠心病和脑卒中。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以及肥胖是其高危因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无症状下肢动脉狭窄有利于降低总心血管风险。
目前有两项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益处。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ACAS)随访5年,医学研究委员会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研究(ACST)随访7年,两个研究得到的一致结论,即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的获益与手术风险密切相关,当围手术期并发症在2.7%~3.1%以上时获益程度降低,提示该治疗对手术技巧要求很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临床已应用多年,目前的临床研究有限,不能证明该方法优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建议
应用ABI筛查下肢动脉病变,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筛查颈动脉斑块。
改变生活方式:平衡膳食、戒烟、控制体重、坚持运动。
如无禁忌证,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如无禁忌证,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目标值:TC<4.14 mmol/L,LDL-C<2.60 mmol/L。
控制血压<140/90 mm Hg。
控制血糖,使HbA1c≤6.5%。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75%且病变不断进展,如手术风险<3%,可预防性颈动脉内膜剥脱。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无症状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能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治疗前仔细评估获益和手术风险。
肾功能损害和肾脏疾病患者
2006WHO《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将肾衰竭或肾功能受损定义为心血管高危状态,无需进行危险分层来制定治疗决策。对我国5个省市、自治区1239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CKD)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即使轻度CKD,心血管疾病患病危险已明显增加。
微量白蛋白尿(MA)定义为尿白蛋白滤过率(UAER)在30~300 mg/日(20~200μ g/分),或尿白蛋白肌酐比(Alb/Cr,UACR)男性2.5~30 mg/ mmol,女性3.5~30 mg/ mmol。研究发现,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或是普通人群,MA都是心肾靶器官损害的标记物,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2008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治疗指南》建议:对于1型糖尿病病史>5年、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时即应检测MA,之后仍需每年复查,以期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2007ESC/ESH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MA应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
建议
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即应检测MA,如非同日2次检查结果阳性可确定诊断,每年复查1次MA和血肌酐。
有MA的糖尿病患者应:①强化生活方式干预;②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HbA1c<6.5%,血压<130/80 mm Hg,血总胆固醇<4.14 mmol/L。
除禁忌证,有MA或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首选ACEI或ARB治疗。
高龄(>80岁)老年人
建议
改变生活方式。
在高血压发病治疗的不同阶段,家庭自测血压的频率和方法还是有差别的。
如果在一天内三个不同的时间段测量血压,高压超过135mmHg,低压超过85mmHg,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患了高血压。如果患者血压时高时低,建议连续测量一个星期,每天6时~9时之间测量一次,18时~21时之间测量一次。要提醒的是,每次测量前要静坐15分钟,然后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为本次测量血压值。
在治疗阶段,保持每天测量两次的频率,最好绘出血压波动曲线图。每次就诊的时候,带上自己测量的数值,给医生作为开药的参考。如中途改变治疗方案,则需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来评估疗效。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血压水平降到正常水平,这时进入随访阶段。在随访阶段,如高血压控制得比较好,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或病人依从性差,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李公信说,血压平稳后,不提倡太频繁的测量血压。
家庭自测选用何种血压计?专家提醒说,最好用上臂式的血压计,不要用腕式血压计,因为前者更准确。
坚持自测血压有助正确治疗
在服药治疗的同时,适当监测血压状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长期不监测自身血压变化,这是一种误区。李公信表示,目前的降压原则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不是简单一句话,而是要做许多实际工作的,其中一项便是患者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自己的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把结果提供给医生,便于医生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以便医生更为准确地指导患者用药。
李公信说,每个人的血压波动规律都是不一样的,有了血压波动曲线图,医生的治疗可以更有针对性,比如有人凌晨血压高,这就需要临睡前服用降压药。这些年来,自测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这是个好现象。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掌握测量方法,也给自己和医生带来麻烦。有的患者不知道什么时间测血压,只要想起来就测,一天甚至测上几十次,其实没有必要。
现状
最好的不如最合适的
高血压是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威胁。专家指出,90%的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出明确的致病原因,此外还有10%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比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大动脉疾病、妊娠中毒症、颅脑疾病等,都可引发高血压。对于后者不能一味降血压,而要先治疗原发病。而对于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要做好终身与之“战斗”的准备。
一般确诊高血压之后,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判断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及判断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程度。体检一般包括肾功能检查如尿常规等,糖代谢检查如测血糖,脂肪代谢检查如测甘油三酯等,电解质检查如血钾、钠、氯、钙等,此外还有心电图、胸片等等。
李公信说,通过上述体检,医生对患者各个脏器的功能状况比较了解,才能够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选用最合适的药物。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多数采用多种药物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办法。降低血压的药物共有两三百种,而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没有最好的药物,只有最合适的药物,比如患者肝肾功能不好,医生避开对肝肾副作用大的降压药,对于患者就是合适的选择。
治疗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2亿人,高血压患病率接近20%。令人担忧的是,在高血压患者中约七成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的情况,往往等到发生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他们才“恍然大悟”。此外,约75%的高血压患者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珠江医院心内科教授李公信指出,高血压患者学会监控自己的血压,对于平稳控制血压以及预防心脑肾方面的并发症非常有用,建议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学学量血压的技巧。
药物提醒
警惕高血压治疗三误区
李公信说,许多高血压患者对于治疗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导致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
第一个常见误区是“降压越快越好”。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可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减轻症状,延缓或防止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除了“高血压现象”、“高血压脑病”、“急进型高血压”需紧急降压外,大多数“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不宣降得过快,一般服药后两到四周内降至正常就可以了。
第二个误区则是“降得越低越好”。高血压合并不同疾病,降压目标是不一样的,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否则会引发较重的不适感,甚至会诱发脑血栓形成、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意外。普通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血压
第三个误区是“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很多高血压病发展缓慢,病程常可达20~30年以上。如果自己觉得没症状或一两次血压正常就停止服药,容易引起血压波动。降压药都是有作用时限的,过了有效期患者没继续服药,血压会立刻反弹。而反复吃药停药,会造成血压波动加剧,反而更容易引起心脑肾的损害。
乱服降压药也会脑中风
老张半年前发现自己血压偏高,便按照身边病友的热心介绍,买了某种降压药在家服用。不料,前几天他突然出现右侧躯体麻木、活动不便的征兆,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梗塞,而且判断是由血压控制失常所引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聂如琼副教授提醒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并非万事大吉,同样需要预防脑中风发生的可能,而且如果大剂量骤然使用降压药或多种降压药同时用,还可能增大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几率。专家表示,只有遵医嘱用药并严密监测血压才能做到降压、预防中风两不误。
血压突然降低易致脑缺血
“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因人种不同而有差异。”聂如琼副教授表示,“在白种人群中,高血压的并发症以冠心病为主,而黄种人则以脑中风为最多。”据介绍,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病例近150万,其中76%由高血压引起。聂如琼表示,如此之高的发病相关性,主要是因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比较低:我国高血压病患
者高达1亿之多,但其中只有50%的人知道自己血压高;接近90%的高血压患者并没有对自身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聂如琼表示,因高血压引起的脑中风,以缺血性居多(如脑梗塞、脑血栓等),出血性相对较少。
“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血管硬化,血管的弹性或者说变形性变差,在长期高压灌注下,血液供应相对充分,如果血压突然降低,血流下降,就容易导致脑缺血;而血流变慢,更可诱发血小板凝集,从而导致脑血栓。”由此,专家解释,降压过猛或者服用降压药不规律从而导致血压忽高忽低的患者,很容易“中招”。“很多患者降压心切,大剂量使用降压药或者多管齐下,同时用几种降压药,会引起血压骤然下降,使供应大脑的血流速度放缓,从而形成缺血性脑中风。”聂如琼指出,患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使用降压药、利尿剂、镇静剂等控制高血压和脑血栓的药物,以防意外发生。
反之,如果不对血压进行控制,一味任其飙升,甚至因为情绪激动等造成血压短时间内快速上升的高血压患者,也非常容易引发突然性脑出血。
平时应尽力消除中风诱因
聂如琼指出,有效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患者预防脑血管意外的不二法门。首先要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用药,治疗高血压切忌盲目用药。而且高血压患者应努力消除中风的有关诱因,如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情绪波动、便秘、过度劳累、用力过猛等。
其次,患者要控制血压到目标值。专家还建议,患者应实现平缓降压,即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阿司匹林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最重要的一点是高血压患者要树立长期服药,终身治疗的概念,切不可血压一正常,马上就断药。”聂如琼强调,目前对于高血压治疗,依然只能控制,无法治愈,所以患者应配合医生,不断努力,在良好控制血压基础上制止脑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