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治疗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15 09:28: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血压的治疗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血压的治疗建议

篇1

原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未十分明确的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又称为高血压病。它占所有高血压的95%左右,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盐、戒烟限酒、运动、减重、放松及生活方式)对轻型高血压尤为有效,即使中、重型高血压除了服药之外,也必须坚持非药物治疗,因为坚持非药物治疗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减少对药物的常规需要量。在这篇文章中,我简单谈谈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的健康保健的六个方面。

1 限盐

盐的摄入量与血压的高低成“量-效”关系,即高盐饮食可导致高血压,低盐饮食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钠盐不宜超过6克,其中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钠盐在2.5~4.5克之间,需在做饭菜时减去这部分的量,即在做饭菜时加入的食盐总量不宜超过3克。减盐被认为是一种很适用于人群策略的预防高血压的措施(尤其在盐摄入主要来自加工食品的社区)。葡萄牙进行的一项减盐的准实验研究(设立预防组和对照组),通过健康教育一年后使干预组平均钠排出量较对照组下降42%,血压下降4mmHg,第二年血压下降5mmHg[2]。但减少钠盐摄入并非越少越好,因为如果摄入钠盐过少(血钠低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下降,则可出现细胞内高渗,细胞外低渗,导致水进入细胞内,产生细胞水肿,引发精神神经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此外,如高血压病伴慢性腹泻的患者,则不需控制钠盐的摄入。

2 戒烟限酒

烟、酒可使高血压病患者交感神经兴奋,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血压升高,并可减弱降压药物的总体疗效。故高血压病患者应尽量减少烟、酒的摄入,或戒烟限酒,以免升高血压,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负担,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或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显示,烟、酒的摄入量与血压呈“量-效”关系,即摄入越多,血压越高;其中以收缩压最为明显,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0%;而戒烟限酒后,血压可明显下降,再配合药物和其他治疗,疗效更佳。据Puddey报道,减少乙醇摄入量后6周,无论在正常或高血压患者均见降压[3]。由此可见,高血压病患者应戒烟限酒或杜绝烟酒。高血压病患者其饮酒量每日必须限制在50毫升以内,切忌一次饮完,并绝对禁止酗酒。

3 运动

经常坚持体力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早在1933年,Steinhaus注意到运动员或经常运动者静息血压水平低于不经常运动者[4]。规律体育锻炼可降低收缩压4-9mmHg,高血压病患者在运动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常见的运动有散步、慢跑或长跑、骑车、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一般以运动时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80(或可通过公式170-年龄×0.8计算)为好,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一般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对于中青年人,最好每次运动时心率应大于120次/分。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较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三种运动方式。

3.1散步

作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

3.2慢跑或长跑

慢跑和长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高血压病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6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下降,症状减轻。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患有冠心病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

3.3太极拳

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病有显著作用。据调查,长期练习太极拳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

4 减重

血压升高与体重增加有密切关系。肥胖、超重的人就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和减少总热量达到减肥目的。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增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则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低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5 放松

高血压病患者明白紧张刺激会导致血压升高,但往往难以消除紧张情绪,越是想消除便越紧张。我们指导高血压患者学会诱发松弛反应的方法,例如默想、听音乐、画画等,通过放松,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放松可将收缩压降低9-27mmHg,舒张压降低4-6mmHg。

6 生活方式

情绪激动、紧张、心身过劳、精神创伤可使颅内压增高,病变血管易于破裂,而发生脑出血。因此,患者要懂得自我控制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乐观情绪。要调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消除不利于心理及身体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轻易地打乱自己的生物钟,避免让自己的精神状态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保持心理平衡,以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机会。

当然,中、重型高血压患者须同时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具体用药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并定期门诊随诊。中国现在虽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已经跃居首位[5]。目前我国估计有高血压病患者1.6亿,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积极控制血压,预防脑卒中。相信通过积极做好高血压病六方面非药物治疗的健康保健,我们一定会实现高血压病的防治目标的!

参 考 文 献

[1]马家骥,雷寒,王庸晋,等.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7.

[2]刘力生,龚兰生,陈孟勤,等.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3.

篇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生活习惯不良、缺乏运动等因素,使得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原发性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通常是一个长期过程,为了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降低高血压引发的一些靶器器官损伤,要提高患者对医嘱的执行程度,即药物治疗的依从性[1]。本文旨在探究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监控血压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的重要影响,为临床提高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县人民医院2009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进行,在患者入院后第1d指导帮助患者完成问卷填写。问卷是在向专家学者咨询、文献参考、抽样调查征询等基础上进行设计、修订完成。问卷的内容有患者基本情况、血压自我监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情况。调查问卷发放80份,回收74份,有效问卷70份,合格率是94.59%。

1.3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评价标准包括四个问题:①你有时是否会忘记吃药?②你是否偶尔会不注意按时吃药?③你感觉症状出现改善时,是否有停止吃药?④你服药后感觉症状加重时,是否有停止吃药?选择“是”记作“0”分,选择“否”记作“1”分,最后计算总分,4分表示患者药治疗的依从性佳,0-3分表示不佳。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调查结果70例高血压患者中,22例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为佳,占31.43%。具体情况见表1。

2.2患者基本情况在70例调查对象中,男34例,占48.57%,女36例,占51.43%;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6.75±9.83)岁,

经检验,发现患者年龄、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存在统计学联系,即年龄≥61岁、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的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佳。

2.3患者血压自我监测情况70例高血压患者中,家中有血压计患者45例,占64.29%,无血压计患者25例,占35.71%,会测量自身血压患者33例,占47.14%,不会患者37例,占52.86%,每天定期监测血压患者21例,占30.00%,未每天定时监测血压患者49例,占70.00%,具体情况见表2。经检验,结果表明患者家中有无血压计、是否每日定时监测血压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存在统计学联系。即患者家中备有血压计。每日能够定时测量血压的患者,其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佳。

2.4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对上述研究的单因素进行筛选,将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的单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最终的结果表明,结束教育的程度越高、每日定时测量血压的患者,其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佳。

3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动脉血压出现持续增高,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加上生活习惯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高血压同时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致死原因,会影响患者脑、心、肾等重要功能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疾病[2]。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效果。本文研究中高血压住院患者中,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患者占31.43%,表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不佳,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需引起重视。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因素非常的多,主要是患者个人情况、药物的特性及医患关系等,本文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自我监测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患者每日定时监测血压,能够有效提高提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这和许多文献的研究结果相符[3]。因为很多高血压患者没有比较明显的症状,通常在感觉血压不高时认为可以自行减少药物用量、服药的次数或者停药,每日定时测量血压,结果比较客观真实,能够让患者清楚了解掌握自身血压是否被有效控制,从而督促患者认真执行医嘱,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若血压监测结果为高值,即便患者的自我感觉较好或者症状基本消失,也可督促患者及时服药;若患者服药之后,血压监测结果提示血压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药物治疗有效,患者能认识到药物治疗重要性,增强了患者坚持药物治疗的信心;若患者服药之后,血压监测结果仍比正常值高,提醒患者要及时就医,尽快调整治疗方案[4]。通常,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都是在院外完成,定期监测血压主要是患者及其家属完成。所以患者家中是否有血压计,会不会监测血压可能会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所以,高血压患者家中需要备有血压计;同时医护人员指导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血压监测方法,并嘱咐督促患者定期监测血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到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佳。可能是因为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及正确理解程度越好,从而服药依从性越佳。所以,在临床中,医护人员要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更加重视,做好健康宣教,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养成良好的习惯[5]。

总之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血压自我监测,可以根据血压监测获得结果,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学芳.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9,6(1):61-63.

[2]沈月秀,张惠峰,陈芸,沈林英,王芳.家庭自我血压监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8):146-147.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健康教育组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2.7±3.5)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51~65岁,平均年龄(55.8±4.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的高血压定义、血压水平分类标准[3],两组对象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专职人员对两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做记录,每月记录1次,记录患者对主动监测血压治疗、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的相关情况。健康教育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按时服用药、监测血压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法:①由专职人员为病人和家庭成员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讲授高血压防治知识:血压的正常值范围、高血压对心、脑、肾、血管造成的危害,影响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等。②为高血压患者制定健康食谱,倡导合理膳食。③药物治疗和健康随访。由专职人员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教会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及应急处理方法。④在医师指导下改变错误认知,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增强自我调节能力,释放压力,保持精神愉快,适当运动。

1.2.2 调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及与病人面对面访谈法相结合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依从性情况。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是否了解坚持服用药的重要性、药物的副作用以及不良行为和饮食习惯的影响等;治疗用药依从性情况包括能否主动监测血压、饮食控制、坚持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等因素。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对主动监测血压、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的依从性;6个月后观察患者血压下降效果情况。

1.4 疗效评定:其中血压下降效果主要从以下指标进行评价:(1)显效: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内;(2)有效:收缩压下降10~19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并已降至正常范围,若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3)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以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篇4

摘 要:观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3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治疗的依从性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依从性;生活质量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使人们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J Womens Health (Larchmt),2010,19(3):41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