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09:28: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妇科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相较于医院其他各个科室,妇产科的主要特点包括多急诊、高危险、多夜诊、高病床周转率等,因此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1]。怎样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保证护理管理的安全性,保证护理质量,是妇产科必须重视的问题。该研究主要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护理安全的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源于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36.2±4.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6.5±4.1)岁。另外两组分别选取2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2±3.1)岁,对照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5±3.4)岁。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仍然按照以往模式进行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安全管理中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具体方法如下。1.2.1建立护理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并不断完善在妇产科选调经验丰富、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每名护理人员具体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范围进行确定,保证落实到人,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开展讨论商定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以及其他各项制度及规章。保证护理服务能够有序进行,减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护理管理的安全性。另外如果出现护理纠纷情况,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明确是否为护理人员工作失误,及时改善错误,避免二次出现。1.2.2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当前患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对医院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患者不断提升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护理技能,保证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科室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相关培训,并且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专业讲座,从各个方面促进护理人员护理知识水平以及护理技能的提升。1.2.3做好产房管理工作制订详细的产房管理相关制度,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制度中的不足,给予相应改善。另外要加强急救宣传,使护理人员了解到急救的重要性以及正确配合方法,了解急救中包含的护理流程以及内容。建立产房交接流程,做好实时监督,做好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工作。1.2.4做好妇产科急救用品、药品及护理设备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妇产科各类用品、药品以及设备的管理,确保所有药品、物品以及设备一直处于最佳预备状态。选派专业人员对护理设备进行管理,确保设备运转的正常,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对于用完的急救药品以及物品要及时补充,确保充足,方便随时取用。另外对于使用的各类药品、物品以及设备要做好记录,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据可循。1.2.5做好护理记录管理工作护理记录对于护理服务非常重要,通过将护理过程、护理内容详细记录下来,能够方便定期检查,了解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医疗纠纷解决的参考依据[2]。做好护理记录管理,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必须依据正确格式做好护理记录,不允许随意涂改或者漏记,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选派专人做好护理记录的管理,包括归纳以及存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科室内新生儿中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新生儿临时或长时间的手圈、胸牌脱落情况。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利用该院患者出院反馈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方法、护理内容几方面,每项得分25分,总分100分,以60分、80分为界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根据该院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标准共有16项护理人员应该做到的检查内容,每项内容得分为5~10分不等,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方法
该文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观察组100名新生儿中发生手圈丢失的1名,胸牌丢失有1名,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对照组100名新生儿中手圈丢失的4名,胸牌丢失有7名,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1%。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39,P=0.0098<0.05)。
2.2护理质量比较
管理后两组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情况比较[(x±s),分]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88,P<0.00)。见表2。
3讨论
妇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①客观方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护理技术水平较低,统计发现,大多数护理纠纷及失误都是因为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被认为出现护理失误[3-4]。另外急救药品、物品缺乏,设备落后都可能影响产妇抢救效果,危害母婴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护理安全事故出现。②主观因素:护理人员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对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进行准确评估,所以护理中出现缺陷的可能性会增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较高责任性以及护理主动性,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产后护理,监测胎心,因此可能影响产妇分娩。该研究观察组通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率仅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11%;同时实施质量控制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升高为(97.61±10.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10.27)分;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7%,明显高于对照组71%(P<0.05)。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有助于保证护理管理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白雅娜 单位:郑州市中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孟庆云.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0):158-159.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90-02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紧急性、危险性的特点,加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加,进而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而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1]。因此如何加强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而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名负责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教育,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改善情况,以此评价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价值。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7岁,其中护士9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统计其学历水平,大专16名,本科4名。 开展本研究前,所有护理人员均未进行过正规的护理安全管理教育,对本研究结果无影响。同时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妇科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在未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前提下进行临床护理,将护理结果作为对照组,另外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妇科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在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后进行护理,将其护理结果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主要进行的手术包括无痛人流手术、上环取环手术、诊断性刮宫术、宫颈活检术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安全管理方法:首先,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门诊手术室的消毒制度、卫生制度等,并监督护理人员严格执行[2];其次,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时,更要镇定自若,减少事故发生率;再者,要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从思想上提高对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从护理实践操作中进行严格防范,主要加强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循证护理等常规护理模式的使用效率;最后,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一般要经常对妇科门诊手术室进行消毒和检查,特别是做好一些常用器械和药品的保管工作,严格贯彻无菌操作,减少术中感染概率[3]。
观察评价方法:在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教育前后,分别调查统计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之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最后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并且比较前后两段时间,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掌握情况,判断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价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本组20名护理人员中,仅有13名具有风险防控意识,占65.0%,而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19名护理人员具有了风险防控意识,占95.0%;此外,在没有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前,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8.3%,而且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较差,仅为73.3%,但是实施管理后,观察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为1.7%,护理满意度也提升至96.7%,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中的重点与难点,由于多种因素同时作用,使得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难度加大,如果稍有差池,就会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甚至造成医疗纠纷[4]。因此如何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就成为护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有关资料显示,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5]。因此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名妇科门诊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发现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确实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后,不论其护理风险防控意识,还是临床护理质量,都较之前发生显著改变。笔者通过分析探究资料,认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点功能:其一,可以规范妇科手术室护理规程,通过制定合理的护理制度、消毒制度、器械管理制度以及手术制度,可以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其二,进行风险防控意识教育,这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防控的认识,并且在护理实践中进行有效规避;其三,通过细化常规护理的模式,多注意细节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护理安全因素,进而降低护理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此外,通过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得到显著提升,并且获得了更好的护理满意度,这对于提升笔者所在医院的社会影响力也有显著价值。
参考文献
[1]何丽贞,孔碧华,梁焕棠,等.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11,11(7):117-118.
[2]付礼芳.妇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2,2(10):357.
[3]吴文平.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对策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24):119.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3-0062-02
妇科患者坠床与跌倒的比例较老年患者的比例相对要低,但因为妇科患者在进行妇科检查及部分治疗时需在妇科检查床上进行,所以,发生坠床及跌倒的比例也相应的要多。患者坠床或跌倒是非故意事件,指人体从高处坠地或起床及行走时突然倒地。本文就妇科发生坠床及跌倒事件13例进行原因分析,以寻求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1 风险因素分析
2005年至今,在我院妇科住院的患者中发生坠床或跌倒的13例,其中坠床的6例,占46.15%,跌倒7例,占53.84%5受伤的5例,占38.46%,未受伤的8例,占61.53%,引起的原因有环境、设施的因素,有自身的因素,有医护的告知因素。
1.1 环境、设施因素 由于环境设施安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安全,妇科的部分检查及治疗均需上检查床才能进行,大多数女性上妇科检查床都不存在心理上的问题,但部分检查者存在恐惧心理;另外,妇科检查床、踩脚凳的稳固性;住院病人上卫生间的距离、体力、病区通道是否通畅和足够的照明、地面湿滑或下蹲时间较长突然站立等因素也可造成坠床或跌倒。
1.2 患者身体健康的问题 自身存在与妇科疾病无关的疾病,如梅尼尔氏综合征,单纯性晕厥,手术后体质弱,疼痛,性低血压,癫痫发作等;或妇科疾病的原因如疼痛、阴道流血较多的患者,在上检查床时没有人在旁边搀扶或将之抱上检查床,均为发生坠床、跌倒的高危患者。
1.3 医护人员对坠床和跌到的防备意识不强 由于病人在就诊或入院时,医护没有对病人做坠床或跌倒的风险评估,因此防备意识较薄弱。对于需做妇科常规检查的,或需进行手术操作的病人,医护要告知在上检查床时要站稳、坐稳,检查后可能会因为疼痛或高度紧张,下床时易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等;我们有4例患者跌倒就是因上下检查床时医护没有告知所造成的。有2例患者手术操作后在检查床上休息的时间不够而下床,医护又没有意识到会坠床,患者猛然起床后即坠床。还有7例因手术后身体虚弱下床行走中及上厕所久蹲后站立跌倒。
1.4 药物的作用 现计划生育手术需要做无痛人流、无痛清宫的人越来越多,由于药物的原因,手术后乏力、头晕、嗜睡等也增加坠床及跌倒的风险。
2 制订坠床、跌倒的防范措施
2.1 根据就诊病人的病情及环境设施情况,及早识别有坠床或跌倒风险的患者,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有助降低坠床及跌倒的发生[1]。患者在入院后及时作出评估,评估有危险因素时,进行危险程度分级;住院期间动态评估发生坠床及跌倒的风险,随时提醒患者要注意的事项。因健全的基础设施是环境安全的重要保证,醒目的安全标示、温馨提示是预防坠床、跌倒的重要环节。妇科检查床一定要平稳,挂钩一定要卡牢,上床踏脚凳要平稳。结实,对于需要用平车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车轮锁是否起作用,卫生间要防止地面积水,妇科检查室、治疗室、计划生育室要将电线归顺到较隐蔽的地方,不要有电线在检查床周围拉过。
2.2 做好入院后坠床、跌倒的宣教工作 预防患者坠床、跌倒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医生、护士、保洁员共同参与,每位新入院的患者在入院时及检查前医生及护士均要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妇科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可以说每一位病人都需要
做一次或几次妇科检查及治疗,首先要消除对妇科检查及治疗的恐惧心理,另外提示患者要预防在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坠床或跌倒的安全教育,检查床及治疗床头或踩脚凳上要贴上醒目的:“请站稳,防止跌倒”的标示牌;妇科小手术室,计划生育手术室,也在醒目的位置或在手术室外墙贴上温馨提示:妇科小手术,计划生育手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或下腹疼痛,手术中要配合医生的操作,手术后要卧床休息10~15分钟,在医生或护士允许的情况下才能由护士搀扶下床,住院病人要由护士搀扶或平车推至病房,绝不可擅自下床,以免发生坠床或跌倒。每天查房时对于手术后的病人特别是卧床时间较长,第一次下地的患者,要提示先坐起10-15分钟,在旁人的协助下再下地走动,或及时提出要医护人员帮助。
2.3 加强病人安全管理,减少坠床及跌倒事件发生 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重要主成部分,是评价医疗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同样病人安全管理在新形式下也是医院管理优劣的重要指标。妇科病人不同于其他科的病人,由于妇科检
查及治疗的特殊性,加上妇检床较一般床高许多,一旦发生坠床后果很严重,因此,要建立健全病人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建立规范化的医疗管理程序,提高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防范坠床及跌倒的意识,建立预防坠床及跌倒预案及应急预案,对于可发生坠床及跌倒的环节要制订相应的规定及要求,从更本上杜绝坠件的发生。
无论是妇科门诊还是住院的病人,发生坠床或跌倒这一意外事件,都很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如果只损伤皮肤及皮下,经医院赔礼道歉及解释还有可能化解矛盾,如损伤关节、骨骼、五官等就很难用解释、道歉来化解纠纷,有时甚至要走法律程序来解决。因此,妇科门诊及病房的医务人员对前来就诊的患者一定要做好坠床及跌倒的风险评估,在重要环节及位置张贴醒目的标志,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减少医疗纠纷、保障患者安全。当下无论是我国卫生组织还是世界卫生组织,对病人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持续质量改进,改善患者安全是不良事件管理的目标[3],这也符合我国卫生部提出的10个患者安全目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9个患者安全策略之一。创建病人安全文化,建立病人安全新理念,是我们每个医疗机构和每位医务工作者须高度重视和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07-02
在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及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成为了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方法。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是经上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导管的尖端位于上腔静脉,采用留置PICC不仅减少了病人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肿瘤病人化疗方案安全、按时、准确无误地进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保护了血管,减少了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然而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1]。因此,作为新技术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留置PICC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我科在2008年~2010年对318例妇科肿瘤化疗病人采用PICC技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留置PICC的病人318例,其中宫颈癌97例,卵巢癌86例,绒癌及恶葡135 例,年龄12~73(43.58±5.34)岁。贵要静脉置管218例,正中静脉置管61例,头静脉置管39例。PICC留置时间12~32(20.54±2.54)周。1.2PICC导管材料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
2 结果
置管的318例患者中,导管堵塞 21例占6.6 %;机械性静脉炎18例占 5.6%,未发生导管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脱管、断管等现象。
安全管理
在妇科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安全管理中,我们创建病人安全系统,建立安全组织管理机构 ,制定病人安全的目标,三级管道安全管理监控网络、设立导管识别卡、设计安全护理工作制度、流程、规范 ,监督病人安全护理执行,评价安全管理效果,制订导管管理手册、建立导管并发症报告系统,预防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及组织培训与考核等系列管理方法。
一、PICC留置导管在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期的安全管理
1.履行签字制度 护士在操作前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留置PICC导管的优点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在病人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允许病人及家属做出选择,并执行签字制度,在“深静脉穿刺置管协议书”上签字,并留做医疗档案。
2.严把准入关
2.1 PICC专职护士的认定 接受过省级以上PICC操作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且具有护师以上资格的护士才能进行,这类护士还要不定时接受PICC相关知识、实际操作与病人沟通及应急处理等综合能力的培训及考核,成为PICC专职护士。
2.2 病房护士的培训 由专职护士采取专题讲座、操作示范等方式培训病房护士。培训内容包括相关解剖知识、PICC标准化操作流程、并发症(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移位与脱出等)的观察及处理、导管敷料的更换时间及方法、封管的方法。通过培训,使病房护士都能够进行PICC的维护及管理,更方便快捷地为病人服务。对发现的问题可在每周例会上予以讨论规范。
3.规范操作流程,建立质量标准 根据本科情况,参考相关文献,建立了PICC置管操作流程、导管维护流程,完善相关护理记录和归档资料,包括: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置管记录、导管维护记录、出院病人跟踪和随访记录。
4.PICC导管并发症的安全管理
4.1 静脉炎 当穿刺点上方顺血管走向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伴有条索样硬结,可确诊为静脉炎。根据静脉炎的不同种类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其中机械性静脉炎较常见,发生在置管1周内,可使用热敷,抬高上臂,湿敷如意金黄散[2]。
4.2 导管阻塞 首先检查是否因导管被折曲、脱出、移位,及时予以调整,是否因冲洗或封管时不够正确充分。临床采用脉冲冲管,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所在。另外通过回抽法、肝素再通法、尿激酶溶栓法疏通部分因静脉血栓形成的阻塞。
4.3 感染 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伴体温升高,可确诊为PICC导管引起的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加强局部护理,若治疗与护理无效则应采取拔管处理。318例患者无一例感染。
二、PICC留置导管在妇科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安全管理
通过对留置PICC患者问卷调查,了解肿瘤患者在留置PICC后最担心的问题为置管后的维护,特别是患者化疗间歇期出院回家后,家距大医院较远的农村患者比例更高,因此,建立PICC后期维护安全管理在化疗间歇期非常重要。
首先,患者在院期间就要做好安全教育。术前根据病情及治疗情况,让病人了解PICC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如何降低并发症。重点强调置管的必要性,使病人了解PICC不仅能够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或组织坏死。
同时,介绍病人与病区内已接受PICC的病人相互交流沟通,增进对PICC的了解,消除各种顾虑。术后告知病人不同的穿刺部位,应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及不同的活动度;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活动应禁止,哪些活动采取一定的保护防范措施可继续进行。其次,出院前由PICC护士为病人讲解留置PICC导管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联系方式,发放PICC家庭护理手册和注意事项。最后,出院后加强对病人的跟踪、随访,必要时上门随诊。
3 结论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保证了化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实施导管护理的安全管理对策是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