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课堂范文

时间:2023-06-15 09:28: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音乐小课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音乐小课堂

篇1

这一环节通过初一这一年的实践,效果越来越好,从最初孩子不愿展示到现在的自我表现,真是非常大的跨越。初一一上课我就发现,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接触到的音乐环境有限,所以有很多孩子真的就没什么展示的,并且也非常不自信,演唱水平也很差,所以安排了这个环节,规定每节课都有学生到前面表演,每个学生一学期轮到两次,然后与学生素质评价结合,成绩记在评价手册上,学生表演后再给予鼓励性的指导,使学生充满信心,大胆演唱,展示自己。有时我也赠送给学生一首歌,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演唱热情,到现在学生已经不用再点名谁来表演了,两轮过后,有很多学生都能够自己主动地到前面展示自己,效果非常好。

二、感知音乐

这个环节是达到音乐教学目标,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包括情境创设、知识探究两个小环节。

1.情境创设是关于本节课内容的自然导入,这个环节可通过 影像资料、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自然导入,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这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知识探究是师生互动的整个过程,也是音乐课堂的主体部分,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就看这个环节进行得怎么样,在这个环节中分歌唱表演和音乐欣赏,歌唱表演我采取的是自学的方式。首先是“找疑”,找到歌曲中不明白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再让学生答。其次是学生随琴哼唱,第三是学生自填歌词,这几个小环节如果学生自己解决得不好或者解决不了,教师再给予指导把握,这样长时间的自学,学生的识谱能力、试唱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音乐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主要从音乐要素方面、音乐情感方面去欣赏音乐,从而达到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创造音乐

篇2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在愉悦人们心情的同时,放松心情,调节情绪,激发人们的创造欲望,提升人的思想品质。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强调礼乐治国,在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改明确指出,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音乐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需要持久的动力。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无尽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产生强烈的认知动能,从而取得较好的音乐学习效果。音乐学习需要学生投入足够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只有对音乐充满兴趣,学习音乐热情很高,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跟着老师进行互动,更好地感知音乐,培养学生的初步乐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初级能力,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促进学生表演、演奏、演唱、欣赏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立足学生基础,实施分层教学

新课改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实施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有不少学生家庭比较重视学生的音乐培养,经常给学生一定的辅导,有的从小就已经在家买了钢琴,并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有的对音乐从小就有天赋,在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不少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一直没有接触过音乐,没有一点基础。这有要求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训练掌握基本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实现整体有效教学,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学习舒伯特的《摇篮曲》,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听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的和谐,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早就练习过这首音乐,就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首音乐的主题,让学生感知母爱的伟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根据音乐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好地感知。

三、突出学生主体,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只有学生真正学习了,音乐教学才有效果。为此,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一定要明白,教师的教永远都不能替代学生的学,老师教得很精彩,教得很用心用力,这只是学生学习好的外在条件,学生只有真正用心学习了,有兴趣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了,真正把知识掌握了,真正学会演奏了,真正唱得合乎韵律了,真正学会欣赏音乐了,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唱《小乌鸦爱妈妈》时,我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边听音乐边根据与歌曲情境相配合的活动图片来给歌曲编故事和题目,同学们马上展开丰富的联想,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在这个环节中准确地叙述了小乌鸦的可贵品行,并表达了同学们自己对父母的爱,形成了积极热烈的交流环境,同时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做好学生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对学生表现出的进步和创新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收获自己的成就与快乐,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持久动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如学习音乐歌表演《哦,苏珊娜》,鼓励更多的学生演唱表演,个体与群体同演,学生情绪放松,课堂之中充满着生气。这种互动方式能增进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要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表扬。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课堂有效性,立足学生基础,突出学生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爱上音乐,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3

作为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出发,设置契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且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如此,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目的,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获得大面积提高。下面,笔者就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的几点方法和途径进行个人观点的阐述。

一、遵循“以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艺术审美

音乐是一门诉诸人类听觉器官的艺术。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虽然我们的教学任务包括向学生传授一些概念性与理论性的音乐知识,但是也要明白音乐是要靠“听”才能感受到它所具有的魅力与吸引力,而且更多时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所以,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该遵循“以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艺术审美,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浓的热爱之情,并由此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中《我的祖国》这一单元时,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这首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听”音乐时艺术审美得到提高,我没有直接教唱这首歌曲,而是简明扼要地进行了背景介绍:(出示课件)《我的祖国》这首歌是故事片《上甘岭》中的插曲,影片内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雄战胜敌人的故事,而这首歌,是战士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唱的歌。然后,给学生播放歌曲范唱,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所听的歌曲分为几部分?所分成的这几个部分所表达的情绪一样吗?为什么?如果不一样,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不同?然后,在听了几遍范唱之后让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体会。如此,学生便会聚精会神地去听,在听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思考,深刻体验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二、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进行死板枯燥的音乐教学,而是积极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如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定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以此来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星空畅想》这一单元中的歌曲时,如《我爱银河》,我们就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出想象中银河的画面:深蓝的天空,繁星点点,有大有小,有亮有暗,整个夜空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这样,学生在感受着直观画面的同时,再聆听这首优美、抒情的《我爱银河》,就能迅速融入歌曲所描述的画面中。这样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三、注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鉴于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如此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歌曲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爱满人间》中《爱的奉献》这首歌时,在带领学生学唱这首歌曲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自主划分段落,同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出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以让学生可以感受并表现出两个乐段不同音乐情绪,这种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自学精神,学生通过自主、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也能激发学生探索音乐规律和奥秘的情感,从而实现音乐课堂高质量教学。

总之,身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出发,设置契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且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如此,才能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获得大面积提高。

篇4

2.动中学乐———设立课堂教学活动创造美

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烈、对事物的专注程度不高,课堂学习时容易分神,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设立更多符合学生需要和教学内容的小活动来“活化”课堂,设立课堂教学活动,让小学生们可以在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感受音乐美。在活动中师生可以有更多的互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求知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进一步优化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这个叙事性的民歌识,先用一种太真活泼的语调给学生讲述里面的故事。这是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要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但是黄鹂鸟却没有鼓励它,反而在旁边讥笑蜗牛。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这是一首充满着天真淳朴生活气息的歌曲,再教学生慢慢地掌握带有八分休止符的节奏符,体会蜗牛不畏艰难,执著追求目标的拼搏精神。当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后,就可以进行扮演演唱小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蜗牛和黄鹂鸟,感受二者不同的演唱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