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09:28: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合同管理经验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们立即着手研究整改措施。为了规范经营合同,规避企业风险,保证创收效果,我们统一了文本,按照房屋的性质分清类别;将合同统一分类,便于检查;规范合同的格式和专业用语等等。通过整改,切实保证了经营效益,基本避免了因合同管理不规范造成的损失。比如,租用我们二层写字间的客户提前解约,到财务结账时,由于我们的合同规范,将违约条款写的非常详细,客户只好付了违约金,没有给饭店造成损失。
通过重视经营合同管理,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规范的合同也是保证经营的一种保障和手段,对规避企业风险,保证创收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可以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有许多是在合同的立项、订立和履行中发生的。合同管理首先就是要尽可能的发现签订某宗合同隐藏的风险。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中立项的审查以慎重决策,减少无利益投资;加强合同订立的管理,可以减少因个人疏漏产生的风险;加强合同履行中的控制,可以保障合同利益得以更为及时、安全的实现;加强合同的备案与存档,可以督促有关机构与人员更谨慎执行合同事务,防止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大范围内确保收益的实现。
二是可以提升企业形象。重合同、守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形象。规范的合同管理可以使接触企业的人在合同管理中感受到企业管理的规范与秩序,工作的严谨与守信,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一个企业是不是重视合同管理工作,重视的程度如何,直接反映了这个企业对自身形象的重视程度。通过在合同管理制度中规定合同变更、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已生效的合同,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及形象。
三是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的首要目的就是创造经济利益,一次重大的交易失败、频发的交易失误会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一蹶不振。防止了这样的损失,就是创造了效益。合同管理通过控制随意的决策,通过对合作方的准确分析判断,通过科学的谈判对策,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的合理设计,通过对履行过程中集体问题的妥善处理,通过合法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企业诚信的知名度、信誉度,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那么,如果加强经营合同管理呢?我们饭店逐步完善了一系列措施,以规避企业风险,保证创收效果。一是提高合同审查质量,规范合同管理。我们以合同审查作为企业防范风险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提高审查质量,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有效地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并净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
一、酒店业不同合作经营方式的特点
1、委托管理的合作经营方式
委托管理的合作经营方式主要是通过酒店业主与管理集团签署管理合同来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管理集团能以自己的管理风格、服务规范、质量标准和运营方式向被管理酒店输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管理模式,并向被管理酒店收取约占营业额2%~5%的基本管理费和约占毛利3%~6%的奖励管理费的管理方式。该合作方式能以较强的酒店管理经验和能力,对下属酒店进行紧密的控制与管理,并减少投资风险。
2、合同管理的合作经营方式
合同管理是酒店业主通过与酒店集团签订经营管理合同,将酒店委托给该集团经营管理。合同期间,该酒店可以使用集团商号及标志,加入集团营销系统,并全面接受酒店集团管理。酒店集团按该成员酒店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这种方式有利于把酒店集团的利益同其托管酒店的经营业绩相挂勾。
3、租赁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
租赁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包括土地租赁和酒店租赁两种形式,前者是指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由承租人投资兴建酒店,后者指酒店业主将酒店租赁给承租人。按照国际惯例,租赁经营的期限一般为25年,承租人作为法人直接经营管理酒店。租赁费用包括双方协议商定的固定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年销售收入,经营利润归承租人。
4、特许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
特许经营是以特许经营权的转让为核心的一种经营方式,利用管理集团自己的专有技术、品牌与酒店业主的资本相结合来扩张经营规模的一种商业发展模式。通过认购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将管理集团所拥有的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品牌名称、注册商标、定型技术、经营方式、操作程序、预订系统及采购网络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转让给受许酒店,并一次性收取特许经营权转让费或初始费,以及每月根据营业收入而浮动的特许经营服务费(包括公关广告费、网络预订费、员工培训费、顾问咨询费等)的管理方式。该合作方式的特点是有较强品牌实力及经营、管理、服务运作的能力,有效地低成本扩张和品牌输出。
5、资本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
随着产权交易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经营的方式开始在旅店业悄然兴起。与租赁经营、特许经营、合同管理等模式不同,资本经营的核心和实质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达到资本扩张和集约经营的目的。而酒店集团则以投资者身份赚取利润,通过独资、控股或参股等直接或间接投资方式来获取酒店经营管理权,并对其下属系列酒店实行相同品牌标识、相同服务程序、相同预订网络、相同采购系统、相同组织结构、相同财务制度、相同政策标准、相同企业文化以及相同经营理念的管理方式。
二、酒店业不同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及管理措施
1、委托管理与合同管理合作经营方式下的财务风险控制
委托管理与合同管理方式下的主要风险是酒店管理方的管理风险,因为酒店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酒店业的经营管理能力。酒店业投资方通常通过如下方式降低或控制风险。
(1)合作伙伴的选择。随着酒店管理行业及酒店管理公司行业的逐步规范和行业管理信息的透明化,酒店业主在进行项目委托管理决策时,应尽可能地早期接触不同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理论上业主可以接触任何有意向的酒店管理企业,进行早期了解或同品牌项目考察,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酒店管理公司都会有意与业主合作。在实际工作进程中,对酒店管理公司的筛选也受酒店项目工程进程的时间限制,业主必然会从多家候选公司中仅针对其中两家或一家进行深入洽谈,并达成最终合作。
对合作方的了解途径包括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交流,项目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了解、开放网络渠道的了解、同行的了解等多种形式。对合作方了解的目的是评估合作方的专业资源能力、管理水平、品牌影响力等综合因素。具备较多专业成功案例项目管理的酒店管理公司,对业主的资产管理的专业风险就越小。
(2)项目管理业主代表的参与。根据对国内同行业的了解,与管理公司合作期间,酒店业主一般将派遣相对专业且负责任的业主代表全面参与酒店经营。
委托管理项目中业主委派的人员多为酒店副总经理或财务副总监,他们参与酒店经营,使业主时刻了解酒店人、财、物的营运状态;且按照常规,酒店在各类支出审批程序上,酒店副总经理具有决策参与权与审批权,业主的资产权益和财务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3)有关合约条款的约定性。在酒店管理的实践中,对管理公司水平的评估及业益的保障会在具体合约中给予说明,以加强管理公司的业绩表现评定,强化酒店投资者、业主在财务及资产收益方面的保障。委托管理合同中一般应在以下方面给予约定: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酒店项目执行的是董事会授权下总经理负责制,在具体的总经理管理权限中会对如资金审批额度、合同权限、资产处理权限、定期协调委员会机制等方面给予约定,以保障业主财务权益。
2、租赁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控制
租赁经营合作方式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业主一般采取以下方式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
(1)风险保证金/押金机制。酒店租赁经营的特点是,无论酒店资产出租前状况如何,业主必须收取一定数额的资产押金或合同保证金。合同保证金的多少,根据项目规模大小、租赁方预期投资装修的金额、单月租金数额等因素约定,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首先,相当于一个全年(12个月)租金的合同保证金:相当于一个全年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的项目,一般有两种情况下可以实施,一是项目本身规模较小,一般为经济型酒店;二是业主已经对酒店进行了完全装修,租赁方不需要对酒店再进行任何的投入即可展开营业。其次,相当于半年(6个月)租金的合同保证金:相当于半年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的项目,一般中型酒店均采用此种形式,租赁方需对酒店进行一定程度的整改或装修。收取半年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一方面是保障资产权益,另一方面是不致于对租赁方造成较大的现金流资金压力。最后,相当于一个季度(3个月)租金的合同保证金:相当于一个季度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的项目,一般情况是基于除酒店建筑结构外,内部装修全部由租赁方来完成,且装修资金较大。其中对固定装修和不可移动设备投入较多的,基于互惠互利原则,可对该类型的租赁经营者给予一定的押金优惠,同时业主的资产和财务保障在投资方的固定装修和不可移动设备中得到体现。
(2)合同条款的保障部分。业主和管理公司缔结的项目租赁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法律依据。为保障业益,综合有关同类项目文件等,行业内对业主的保障条款一般分为以下几项内容。租金付款方式:先付后用,租金按季度、半年或每年支付;经营保险:酒店经营保险等均由租赁方投保,并将业主作为被保险人之一;经营期间及结束之后的法律事宜:经营期间所有应付款与应收款等经营权益归租赁方,同时所有义务亦由经营方承担。
(3)新添置经营资产归属权事项。对业主比较有保障的经营期间的新添置资产,主要体现为合同结束或终止时,业主应要求,凡可移动物品由租赁方撤走,不可移动或与建筑连接的固定装修或设备归业主所有,则对业主的总体财产可获得有效保障。
3、特许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控制
特许经营合作经营方式对业主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于持续经营合作风险和品牌危机风险,业主一般采取以下方式控制财务风险。
(1)特许经营持续合作的风险控制。因为特许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品牌方仅提供品牌标准,不参与管理,业主自行聘请和组建管理团队,对特许经营的诸多风险仍是源自于品牌选择和品牌选择前业主对特许经营业务的充分认知。
酒店业的品牌经营不同于餐饮业和咖啡业等连锁服务业的特许加盟,餐饮业及咖啡业的特许加盟有原材料供应等合作环节的存在。酒店品牌的特许加盟主要体现在服务标准、培训标准手册、销售预订支持等几个方面。业主必须在选择品牌与选择能够胜任的管理团队两个环节上进行控制,才是保障业益的根本。
(2)品牌危机的风险控制。酒店品牌危机的风险更多的基于合作方本身品牌选择决策权的风险控制,业主规避品牌危机主要是选择有知名度的酒店服务品牌。酒店业主根据项目所处的地域环境、项目定位、加盟品牌预算等情况,可以选择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品牌。
4、资本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控制
(1)杠杆风险。酒店业资本运营,特别是大规模的收购与兼并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一般来讲,酒店企业不可能通过自有资本来完成一项巨大的收购兼并工程,这样做也是不经济的。许多酒店业希望通过债务杠杆来完成兼并收购,但这样做需要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发生巨变以及经营决策可能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以高负债进行的资本运营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更大。所以对于杠杆比例的大小要控制,同时,要对于后续偿债资金来源做出妥善安排。
(2)反收购风险。酒店业在制定收购兼并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收购兼并方所采取的反收购行动,这种财务风险在实行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别突出。一般来说,一个酒店是不愿意轻意被人兼并的,总要采取相应的防卫措施。例如诉诸法律寻求法律保护、寻找其他借口获得政府保护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收购方案不周全,就有可能导致收购失败,从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酒店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行兼并时,要制定详细的收购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充分的估计。
总之,业主和酒店经营管理方选择怎样的合作方式是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必须根据各自的条件来抉择。而不同合作方式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较大差异。权衡不同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是业主或酒店经营管理方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1 工程师在合同管理中的地位
工程师受雇于业主,监督合同的执行、业主和承包商的履约、达到合同的目标等。工程师具有一种监督权的地位。在FIDIC通用条件2.6款除了规定工程师行为公正的义务外,事实上也赋予了工程师管理合同的领导权地位,即在合同范围内自行表明其决定和意见,如果能在合同实施的全过程中把握领导权,就会使合同管理有序,控制得当。反之,如果放弃领导权,则会造成合同管理被承包商或业主推动,工程师处于被动和应付的地位。
1.1 领导权体现在对权利运用的前瞻性
实践证明,在一个工程开工之初,如工程师事先将合同管理程序理顺,就会避免或减少后期的很多索赔。某工程在前期合同管理中,工程师没有同承包商一道建立起场地移交、图纸发放、计量支付、变更和索赔等重要的合同管理程序,后来正是在这些问题上发生了部分纠纷,承包商也逐项提出了索赔。
1.2 领导权体现在权利运用的主动性
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工程师和承包商常常意见不一致,这时工程师应主动以建设性对话方式解决承包商提出的分歧,而不应仅与承包商交换大量的函件或指责对方。若工程师陷入承包商的陷阱,完全处于应对的一方,则丧失了领导权地位,无疑导致大量争议,不得不通过争议审查机构(如争议复审委员会或仲裁庭)解决争议。
合同中出现条款不完善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专业索赔高度发达的今天,承包商很容易聘到索赔专家或技术专家寻找合同中的不完善条款。但是,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工程师往往坚持合同一经签字就不能改变的观点,不愿意通过协议或备忘录修改存有不完善条款的合同,导致承包商提请争议。由于国际上通行解释合同反义居先的原则,工程师或业主的理解往往得不到争议审查机构的支持。
1.3 领导权体现在对权利运用的及时性
在大型的土建工程施工中出现变更和索赔是正常的。除业主、设计或承包商提出变更要求外,不可预料的事件随时会导致合同条件的改变。工程师应及时发现工程或合同中的改变,及时签发变更令,予以确认。这样可以减少承包商后续的索赔。
对于索赔一般容易倾向于冷置和拖延处理,这也是放弃领导权的表现。不可否认,承包商的许多索赔包括不合理的成分,工程师要做的就是对承包商的各种索赔要求及时评审并作出答复。
1.4 领导权体现在对权利运用的明确性
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不可预料的事件造成施工中断,合同中一般会要求按工程师的指令行事。如无工程师的指令,承包商往往以自已的判断进行工作,不能停下来等待工程师明确的指令是承包商一个很好的索赔争辩理由。在这种情况下,业主将向承包商支付实施的额外工作。
对承包商的不正确行为或错误工作,工程师要明确表达其反对意见并提出矫正指令。
2 质量标准和付款标准的关系
在处理支付问题时,容易将质量标准和付款标准二者栓在一起或划上等号,认为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扣款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一票否决制”。例如,有人认为①混凝土构件上出现了裂缝尚未修补,就不能对其进行支付;②作为单价合同的支付,就应该严格与质量标准对照,低于标准的就不应付款;③实验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也不应付款;④工程师尚未检查,不同意支付;⑤承包商尚未退交支付支持材料,拒绝支付。
事实上,质量标准和付款标准是两个不直接相关的概念。如果二者直接相关,FIDIC合同中风险的平衡关系就会改变。因为在FIDIC合同下,支付并不意味着对完成的工程进行批准,这也是FIDIC合同规定了中期支付机制的原因。
FIDIC合同的公正性之一体现在它要求承包商为其所做的工作得到支付,以保证其现金流。同时规定了保留金扣除、履约保函以及其他保险措施,保证承包商按照质量规范进行施工,以保证业主得到一个满意的工程。
例如,在某工程中,承包商就这类问题提出了签证不足的争议,并提交争议审查机构审理,结果业主方不但支付了扣压的本金,还付出了一大笔利息。
根据该项目国际咨询专家和争议审查机构的建议,处理和质量有关的支付问题应注意下述事项:
(1)工程师在签发证书时必须公平合理,如果一个项目中的整个工程没有全部被拒绝,那么扣除100%的申请金额是不合理的。
(2)工程师不能扣减全部的申请金额,除非工程师已发出明确的指令该工程必须全部拆除和重做,否则扣减只适用于需要拆除和重做的那部分工程。
(3)对有缺陷的工程,工程师可以进行合理的扣减,但要给出明确的解释。工程师应明确需要承包商采取的对缺陷进行修复的措施。当承包商的修复工作达到了工程师满意后,应支付所扣的金额。
3 承包商的施工方法
一般合同中规定永久工程或临时工程开工之前的一段合理时间内,承包商应提交施工方法(或施工组织设计)供工程师批准。对承包商施工方法进行检查是不必要的,这仅是人们常说的“人、机、料、法、环”五环控制中的一环。
在某工程中,承包商在争议审查机构的一次现场考察中抱怨工程师不断要求承包商提交施工方法说明或报告,承包商提交了100多个施工方法说明,却从未收到工程师的批复。工程师要求提交无关的细节,不能对一些限制性因素适当地予以澄清,也不能很好地说明他们的观点,从而不必要地延误了对施工方法的批准。
事实上,在FIDIC合同下,保证其施工方法的完备性是承包商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合同中一般不会对施工方法说明的详细程度作出限制。如果在工程师的苛刻要求下通过了一种施工方法,而实践又证明这种方法不可行,就可能造成索赔。对于施工方法,工程师应关心的是人员安全、工程的长期安全和施工过程人员安全的影响。如果工程师的不正当要求导致施工计划的延误,或工程师实质上改变了承包商提出的施工方法,承包商肯定会提出索赔。
4 分包商
关于分包商,工程师往往希望知道分包商和承包商之间的合同和相关细节,要求承包商提交分包合同等资料。实际上,工程师没有任何必要知道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合同的条款和条件。工程师一般仅仅需要对分包商的资质、分包项目和分包金额情况进行审查。工程师也没有必要对承包商和分包商的关系进行干扰,任何干扰都容易导致合同问题的出现和造成承包商的索赔机会。
在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对分包商或承包商工人的直接指挥或干扰也会带来合同问题。
5 工程变更
对变更工程进行费用分析时,工程师往往要求承包商提交费用分析资料,但FIDIC合同中没有任何条款规定承包商有义务向工程师提供这些资料。工程师可以这样做,但不能期望承包商提供所有的细节。否则,承包商会抱怨工程师要求过多的资料,目的是拖延签发变更令。
承包商不愿提供所有细节的主要原因是有些细节对业主有利而不利于自己。因此,工程师的现场人员应该掌握现场记录,这对变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对某工程的一项变更止水条材料进行估价时,承包商提出要在费用中包括10%的损耗率,承包商认为这一比率符合施工行业的惯例。但是工程师调查了现场工程师记录的该材料的出入库资料,发现实际的损耗率只有1%。承包商表示不满并提请争议。争议审查机构复审后认为该材料的损耗包括在其他成品中,无需再考虑。仅此一项,业主就挽回了十几万的损失。
在对变单价的评估上,FIDIC合同规定,如果工程师认为适当,应以合同中规定的费率和价格进行估价。但是,在实际实施时往往会遇到困难。
一种倾向认为合同中某个单价太低,而选择采用另一个高的单价或订一个新单价,承包商愿意这样做。例如,某工程混凝土项目的变更中,需要对水泥进行估价。承包商投标时水泥的报价为484元/t,这个价格比当前市场价格低。承包商要求以市场价512元/t进行估价。虽然这个价格符合实际,但是,工程师坚持采用投标价格。有时,承包商还会说,投标报价失误了,应重新进行合理的变更评估。关于这一点《工程法律和ICE合同》有定论:①以工程量清单中的单价和费率是错误的和不经济作为理由,来争辩它们不应被用于变更估价是不合理的。②如果承包商报价错误或不经济,不应企图让他通过过大的变更估价来弥补其损失。
另一种倾向是认为某个合同单价太高,需重新订一个单价,工程师愿意这样做。例如,某工程工程量清单中有混凝土伸缩缝泡沫板材料的项目。承包商的投标报价为GB止水的2倍。GB止水比较贵,显然承包商的报价偏高。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师指令施工支洞增加混凝土衬砌工作,在对永久缝闭孔泡沫板评估时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原BOQ单价太高不适用,既然是变更项目,就应该重新估价。这种观点也是违背了FIDIC合同的宗旨。
6 现场记录的确认
对承包商提交的现场记录,出于保护工程师自身利益的考虑,工程师往往拒绝签字,这种现象很常见。但是这并不证明该记录无效。争议审查机构在对某项争议复审后认为,如果工程师仅仅由于程序上的原因而拒绝在承包商提交的记录上签字,如果这些记录是对工作的合理描述,则其仍然是有效的。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工程师应在提交的记录上签字。如果工程师对承包商要求签字有怀疑,他可以加上“工程师的签字仅作为记录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支付权利的批准”之类的备注。
7 结 语
通过参加某国际招标投标工程及施工的全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观察认为: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之一,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为运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经济运行的一种生产形式,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件制下运输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运输市场经济管理摸式也发生变化。本文为此具体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些变化与改革。
1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条出路。
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2是教育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交通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运输企业则是运输要素市场的一部分,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运输市场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运输市场机制,才有可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推动整个运输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步发挥,必将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公平自由竞争,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还有有利于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特别是通过税率、费率、价格等经济参数的调节来调控运输市场,从而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均衡发展。
2市场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它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者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企业真正成长为现代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企业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着力解决的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控制为核心。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
2实行合同运输
交通运输实行经济管理,依法尤为重要。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在运输业户、货主中推行合同运输,就是依法管理运输市场的有效途径。新颁布的《运输进款及运输收入管理规定》新增了各级收入管理部门有权对客运售票系统、行包制票系统、货运制票系统生成的原始信息进行稽核、检查,并对客票信息、行包信息、货票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进行检查与监督的条款。随着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采取内部审核、会计核算、实地稽查的方法,对运输进款的资金运动及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收入稽查工作重在防范和纠正运输收入核算中发生的差错,查处运输收入领域违法犯纪和贪污舞弊行为,维护运输收入的正确与完整。新形势的工作要求我们的收入稽查人员既要帮促基层收入部门提高运输进款的核收业务,防止多少收款或漏收款,减少收费上的差错,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强化稽查力度,准确分辨违纪行为的隐蔽化、多样化,严肃运输收入纪律,尽可能挽回国家运输收入经济损失。
4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因为交通运输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路。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没有路便没有交通运输劳务商品的交易,也就没有道路运输市场。因此,离开路来进行运输管理,路子会越来越窄:而路车综合管理,才能保证运输市场管理的生命力。可以设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养路费稽征机构与运输管理机构台并,设置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中央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管理特级和一级市场。负责这些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一级和二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市级(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二级三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县及县以下重要乡镇可以设立市(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担负市(地)级管理机构所赋予的职责等。
5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在现代化市场的大潮中,交通运输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改革是出路,管理是关键。一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成立经理办公室、企业科、经营科,组成经营决策中心。职能是进行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内部管理的制度,岗位工作标准和进行市场信息管理,克服人浮于事,办事托沓互相内耗、效益低、适应市场慢的弊病。二是管理人员要最佳化加强企业管理主要的因素是企业领导,管理人员要专业化,培训最优秀的专业人才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三是企业管理制度化。市场具有规范性平等性、条理性的特点,运输事业要克服“以包代管理”的弊病,制定科学的可操作性岗位工作标准,工效挂钩奖罚分明,责权分明,完善企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内容,控制运行机舸,以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作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积极应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市场将不断探入发展,运管部门当致力于探索研究,同时运输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各级收入部门都要积极面对并探索。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采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
参考文献
所谓经济合同,简单来说,就是在正常生产运营中,企业为了明确利益双方的责权关系,而进行签订的协议。其中包含企业内部责任合同,企业与外部单位签订的合同关系。合同的双方都应严格按照合同中所定的数量、价格、地点、时间、运输、包装、质量和结算等所有的条款进行全面准确地执行。
(二)经济合同的种类
按照合同的内容来进行分类有工程承包合同、购销合同、供用电合同、货物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借款合同以及财产租赁等其他经济合同。
二、工程项目的经济合同管理原则
(一)经济合同的各项原则
1.授权制度
现场工程项目企业与外部单位签订经济合同,在企业负责人的授权范围内,不能越过权限签订合同。超越权限、未经授权或者在截止后,未经追认所签订的合同,企业不给予承认,现场负责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合同审慎原则
企业现场与外部单位进行合同签订时,应对合同所包含的所有项目、合同起效的要求以及相关负责人的信誉、资历等安排系统性的调查,通过走司法路线,针对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可行性、严密性以及经济效益性,进行一系列审议及核实。
3.统一管理总则
企业建立各种相关的规章制度,将企业现场和外部单位所签订的合同作出统一管理,现场应严格根据企业所定下的管理规定来执行。
(二)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制度
1.合同档案的制度
现场与外部单位签订的合同,应在建立起有关档案后,将其交到现场经营部门进行统一化管理,现场在相关负责人的授权范围下所签订的合同都应在企业经营部门备案。
2.责任的追究制度
现场项目的企业和外部签订的合同都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若违反法律、法则与企业制定的合同管理制度,应对其进行经济、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若严重到触碰刑法,必须交由司法机关来处理。
(三)合同管理的监督
在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在企业领导者的授权范围内,负责对内部与对外部的合同签订、管理与履行的相关工作。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部门是企业经营部,其职责主要是指导、检查以及监督各个部门、各个现场经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问题。
三、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工作
在履行企业的合同管理规则的基础上,现场项目工程要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并执行更加规范化的合同谈判、竞价、会签和签订程序,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竞价选择中标单位
1.标书的制作标书的内容包含工程图纸、评标准则和合同条款,合同规定双方责任、工期、质量
要求、违约责任以及合同的中断和终止条件等。
2.邀标书的发送
一般情况下,邀标的单位数量不应少于三家,并且所邀标的单位都必须是企业筛选得出的合格供应方。
3.发出招标文件
向那些达到要求和对标书有良好反应的专业队发出招标文件。
4.标书的收集
按照规则,应该将标书密封,即采用邮递递交或者专人递交,对资金较少的项目,可以采用传真进行明传,而对一些过期的改标书,应作废标处理。
5.评标
由现场经营部门、主办部门、竞价小组组长与财务管理等相关评标人员组成评标小组,并且严格根据制度来进行评标工作。
6.中标通知书
通告合适的中标单位,对其发出中标通知书。
7.合同的签订
合同双方根据招标文件来签订合同。通过公开竞标而中标的单位,即项目部门所选中的施工专业队,必须承担标书中所规定的施工任务。
(二)竞标结果的审核
在完成竞标选择工作后,交于企业竞价小组进行审核,并且要详细描述竞价的过程,表明选中单位的理由。
(三)合同的洽谈
在企业执行部门的统领下,现场与其他相关部门相互合作,与中标单位开展合同的洽谈。在谈判时,对谈判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应包含:会谈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谈判事项、谈判结果、记录人员和记录时间等。
(四)起草合同
签订的经济合同应包含:标的、价格、数量、质量、工期、方式与地点、违约责任等,且应明确以下三点:第一,对受托方的授权范围;第二,委托方的介入深度与决策权力;第三,说明变更设计与工程签订管理应遵循的依据与原则。除此以外,既要防止委托方的介入过甚和不合理放权,又要防止受托方的管理失职和越权行为。
(五)合同的审批
把合同交到企业经营部审批,相关资料必须附上。在企业会签审核后,即可完成合同的签订。最后,经营部门还要在现场把合同的相关资料进行复印,分发至有关部门。
(六)保修及其他约定
主办方应与业主事先声明:其一,必须严格执行我国规定的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时长,但是在经过双方协商之后可适当延长局部或全部保修期;其二,协助业主确定好保修期和最终工程尾款约定。
四、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的结算
项目部执行企业定下的合同结算程序,有关合同结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收集整理
经营部和有关部门需认真收集与整理有关的合同结算资料,主要包括:合同文件、电文消息和来往信件,确保进行合同执行时有关凭证、单据的完整性。
(二)相关凭证的处理
为加强经营部的熟知合同的履行状况与进行合同管理的工作,在合同支付初期,执行单位需持相关凭证或者发票到经营部门,经过经营部门审核之后制定支付通知文件,再由项目负责人审核;执行部门要将已付账的其他凭证或发票进行备份,并把复印件交于经营部门作存档用。
(三)验收结算
在合同双方完成任务后,执行单位需及时带领经营部与其他相关部门对所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结算工作,在没有差错的状况下,双方进行签认、盖章,进而宣布合同的终止。
五、经济合同的纠纷处理
(一)合同履行以及纠纷处理
在签订好经济合同后,需全面履行,若无法完成合同中的要求,应及时进行补救,降低损失。由现场经营部对合同的履行状况进行监督,定期将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汇报给企业经营部门,尽早反映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于那些履行终止的合同,应该予以归档,然后同样要向企业经营部门进行上报。每当现场项目终止时,合同管理者应将所有合同进行整理,详细报告合同的实际履行结果,且将整理妥善的档案上交企业经营部门。一旦发生合同的纠纷事件,现场人员应尽快通知企业经营部门,积极参与事件处理,找到相关负责人,配合负责人的工作。
(二)XA项目中两个合同的纠纷处理
1.造桥机的施工合同
因为在该项目中,造桥机被频繁使用,而造桥机在当期还属于新型工艺,在施工的初期阶段,工程进行得并不顺利,造成施工进度较慢。再者,承担单位在与项目部洽谈合同时,对施工的难度、工期没有做到合理预估,造成团队已完成的工作量度无法完全支付工人工资,进而无法对合同进行履行。为了解决该纠纷,造桥机单位提出解除合同的办法。在经过项目部门的测算分析后,造桥机团队确实因为自身原因与整体施工进度无法正常履行合同,在报请企业同意后,没收造桥机团队的履约保证资金,并将项目由原先的合同单价结算向工班计时结算转变。
2.锚具的供应合同
该合同中的供应方是由业主通过招标而选中的,在箱梁预应力的施工过程中,却意外地出现了安全事故。经鉴定得出,除了施工原因之外,造成事故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锚具的质量问题,经几方协商之后,锚具供应商同意赔偿15万元,最终供应合同被解除。
关键词:
钻井项目;现场管理;合同管理应用
在现代石油天然气勘探工程中,钻井是最为重要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合同进行严密管理才能在降低钻井成本的同时更好地确保安全和质量。尤其是在石油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钻井项目的分工也变得更加细致,凡是与钻井工程相关的专业承包商之间,均需要通过合同的约定,这就使得合同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成本大都是通过合同来实现,所以为了强化钻井效益,在注重经济技术工艺应用的同时还应强化合同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在优快钻井的同时提高钻井的效益。
1钻井项目现场管理中常见的合同管理类型
在钻井项目中,根据付费方式的不同,其合同管理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日费合同管理模式,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钻井项目合同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下,钻井承包商在合同执行阶段,根据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服务时间和日费标准收取费用。这主要是因为在合同初始阶段,没有详细的工作范围界定,所以就采用这一模式。这一模式对于油田企业而言,其缺点主要是难以激励承包商积极主动的提升指标。因为在这一模式下,钻井承包商的收益只与生产时间有关,而钻井周期滞后又会给其带来更多的收益。若钻井市场较为低迷时,由于承包商难以承接到后续的钻井工程,所以此时的消极怠工最为常见。这一模式也有着一定的优势,油田企业能有效的对钻井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承包商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钻井设备维护工作中,并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如果因为承包商的原因导致设备损坏的停工,承包商的日费就会被打折扣。二是额定工作量合同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是目前较为流行的钻井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其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米费制”,即在合同中,通过确定的每米进尺价格和实际的进尺给承包商付费。但还有一种形式是属于阶段式付费,即把钻井过程划分成多个阶段,且在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价格,从而油田企业就能以最少的投资得到最大的成效,同时还能促进承包商施工技术水平和主动积极性的提高。这一模式也是按劳付费理念的体现,始终是在确保双方受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钻井成本进行控制。所以这一模式的钻井成本往往要比日费模式下的钻井成本要低。三是全包制合同。全包制合同目前已经很少采用,只有在部分钻井项目中应用。在这一管理模式下,油田企业在合同中就对钻井承包费用进行了固定,而承包商只需向油田企业交付完成井,当然完成井的质量达标是交井的前提。在这一模式下,承包商要承担钻井施工技术上的风险,除非是不可抗拒的因素。在合同中往往只会规定,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由油田企业承担。在采取这一模式之前,必须确保所交付的完成井的质量符合标准,并在授予合同之前,不得改变其标准和工作范围,否则就会对钻井成本带来影响,最终油田企业是损失最大。所以目前这一模式基本不再采用。四是附加激励模式,也就是附加的激励合同。在诸多钻井合同中,均会设置此类合同,主要是为了激发承包商的主动积极性和创新,为钻井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各种激励模式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目的均是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1]。
2现存不足分析
一是有的钻井承包商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在钻井项目中只注重效益,而忽视安全和质量。尤其是在一些全包制合同执行中,往往以缩短时间来获取利润,压缩安全方面的投入,钻井工程的质量控制难以到位等,导致钻井工程项目质量低下、安全无保障。二是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不按照合同办事。尤其是合同中约定的安全标准往往难以落实到位,尤其是合同生效之后,往往会想方设法降低安全投入,如果油田企业不同意开工,那么真正损失的还是油田企业。三是钻井承包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尤其是在采取日费制管理模式时,由于钻井承包商在合同执行阶段,根据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服务时间和日费标准进行费用的收取。所以其收益往往只与生产时间有关,而钻井周期滞后反而会给其带来更多的收益,所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不仅会导致钻井工期滞后,而且还会给油田企业带来更大损失。三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往往执行者没有参与招投标。所以在执行初期,经常会由于合同中所界定的工作范围不够明确甚至存在误解,而导致管理混乱。一旦出现问题,相互之间就会推诿责任,导致双方的合同难以正常的履行[2]。
3具体的应用策略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合同管理的类型和当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同的作用,必须在钻井项目现场管理中切实加强合同管理。以下笔者就结合上述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应用策略。一是针对当前很多承包商只注重效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的情况。钻井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在作业中存在的风险较多,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均可能导致人身安全、财产损失甚至声誉损失。承包商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是油田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合同中有关安全方面的内容,通过强化合同管理,对承包商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规范,制止违反合同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发挥合同的约束作用。同时,油田企业还应切实加强自身资源的利用,加强对承包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将安全、环保理念深入整个钻井施工团队之中,以便更好地促进其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油田企业与承包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针对日费模式的种种弊端,尤其是承包商主观能动性较差导致钻井工期滞后的问题。作为油田企业必须在附加激励合同中加大力度,并将所有的服务商作为奖励对象。只有在其提前完成油田企业所设定目标的基础上,承包商才能拿到奖励,从而将不同服务商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在整个现场管理中切实加强与各承包商的沟通,并对部分不合理的费率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开展钻井作业时,因其不可见因素较多,诸如井漏、井涌、卡钻等均会形成非生产时间,这对于服务商而言,可谓是十分巨大的负担。所以必须加强“米费制”模式的应用,结合完成的米数实施付费,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保障双方的经济效益。三是针对工作范围和责任难以明确的情况。在开工之前,油田企业就应及时告知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尤其是双方的责权利等关系交代明白。若存在争议的问题,应及时将其反馈到合同管理部门。双方的钻井现场管理人员,须要在整个合同实施过程中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的反馈给合同制定人员,从而更好地实现法律风险的防控,同时也作为合同管理持续改进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四是一旦签订钻井工程和技术服务合同之后,就必须在钻井项目执行。为了正确高效的对钻井工程项目进行控制,确保钻井项目合同目标得以顺利的实现,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明确各方的技术经济责任。现场管理者必须熟知各项合同的内容,把合同管理贯彻到钻井项目现场管理的始终。项目的作业任务不仅要求优质快速地钻井,还要通过合理的考核和验收来控制承包商的作业质量。在按照油田企业的设计和要求完成钻井任务的同时,进一步理顺油田企业与承包商的关系。良好的现场管理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和降低钻井成本的关键,钻井项目现场管理者必须熟知涉及到的合同模式及特点,以合同管理来指导和组织钻井施工,使甲乙双方都能朝着提高钻井时效的方向努力。在实现良好的管理同时也应确立相对理想的激励机制,使油公司和钻井承包商能够互利双赢。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钻井项目现场管理中,只有切实加强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最大化的确保整个钻井项目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这就需要紧密结合钻井项目现场管理工作中所采取的合同类型,结合合同在实践中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其的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确保钻井工程安全高效的完成。
作者:周小刚 单位: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3-0000-02
Telescope Remot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Qian Chen
(Jiangsu Province Taizhou No.2 School,Taizhou2253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the 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telescope to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the Observatory at home and abroad,the observer through the Internet you can control the telescope for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telescope astronomical science activities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parents no longer worry about the child's travel at night,as long as remote viewing via the website booking home for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reduce management costs,astronomical research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but also to popularize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Keywords:Telescope;Astronomy;Remote control;Management system
天文学是人类最早开展研究的学科之一,古代天文学的研究方式一般基于都是肉眼所见,研究的内容也仅仅是对天文现象的文字记载和简单推算。因此,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古代天文学研究的一直没有任何突破性的发展,研究方法依然简单,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大概在十七世纪初,望远镜的发明使天文现象的观测水平大幅提高。在那之后,许多天文科学家都投入到天文望远镜的研制之中,天文望远镜研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推动了天文学研究的发展,获得了很多的新的科研成果。
随着望远镜技术、探测器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天文观测获得的数据量正在成倍增长,另一方面,国际上各种的巡天计划的数据在不断的累积,如Hubble太空望远镜每天的数据量大约为5GBytes。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人们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量也日益的丰富。人们需要改变这种 “数据越来越丰富,但没有丰富的信息、知识”的情况。迅猛上升的大量数据保存在各种系统和介质中,不便于人们对其进行整理和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开发建设虚拟天文台这样的一个答案。
现在,天文学家们已经意识到建设虚拟天文台对天文现象研究的重要性。在中国,北京天文观测台、清华大学FAST课题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对天文望远镜的控制系统有了一定的实验验证和理论成果。二零零零年一月,经过中国、美国、奥地利三个国家的许多物理学家的不断努力,建立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H-alpha全日面像联测网络。该联测网络包括下面这样几个:Big Bear Solar Observatory(USA),Kanzelhohe Solar Observatory(Austria),云南天文台,Catania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以及怀柔太阳天文台。
从控制方法上看,目前存在三种主要的方法:集中控制、主从控制和分布式控制。从自动化程度来看,望远镜控制的流程自动化运行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际上望远镜的控制主要有以下方式:
1.通过控制手柄的按钮手动控制望远镜的转动,实现寻星。此方法仅适用于从事天文观测的专业人员。
2.观测人员一步步地使用控制软件的界面,调节望远镜进行观测。这是最基本的非自动化的运行模式。
3.全自动导星方式。在计算机中输入要观测的恒星或行星的名称或坐标,计算机通过软件控制望远镜实现自动化寻星。自动化寻星的流程固定在程序中,不能更改,留出一些参数供观测人员现场配置。
下面将简单的讨论一下网络控制技术和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网络控制技术,我们将控制网络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第一是面向设备的现场网络;第二是面向控制系统的控制网络;用现场网络(如RS-232/422/485,CAN,Lonworks,工业以太网等)连接现场设备,并通过特定的接口(如标准以太网接口)联接到控制网络,控制网络再连接到对应的其他系统,另外,因为广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这些控制网络是能够平滑的接入广域网并且形成更强大的控制网络。
其次,我们再来讨论XML和Web服务技术。当前,国际天文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努力于将XML引入天文数据处理/存储/交换领域,而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为:VOTable。VOTable这个项目的提出来源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能够轻便而又高效的保存大量的数据,并能让这些数据应用于到今后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环境?为了研究这些,国际天文学家们试着通过基于XML技术的VOTable这个项目来解决这个难题。
在因特网迅猛发展的时期,一旦我们拥有了数据/信息交换的标准(即XML以及基于XML的某种标记语言),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处理这些数据/信息?怎么样为某些数据/信息开发对应的处理应用,怎样将这些到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之中呢?应用之后,我们又该怎样将其公开发行,让客户能够轻易地搜索到呢?天文学家发现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Web服务技术(web services)。Web服务技术是为了解决因特网范围内,如何将web服务集成在一起,进行相互操作的一个技术框架。Web服务技术的技术基础是XML/SOAP/WSDL/UDDI,在这些技术里面,XML是Web服务的基石,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利用XML来封装Web服务的请求,Web服务的功能又是由服务描述语言(WSDLWeb)来描述,Web服务的注册由统一描述/发现/集成协议(UDDI)实现。
第三,B/S模式。B/S结构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开发简单、用户操作便于掌握、共享性强并且成本低廉。另外,B/S模式便于集中的管理维护、用户操作简单、跨平台等特点。随着网络尤其是宽带网络的普遍使用,基于网络的B/S应用方式更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第四、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来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严格统一的管理和控制,这样就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的管理员也通过dbms对数据库维护。它可以让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者不同时间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与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与权限约束,实现对数据的追加、删除等操作。
第五、动态服务器页面ASP
ASP是Active Server Page的缩写,意为“动态服务器页面”。AS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或者是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的网页文件的格式是.asp,现在常用于各种动态网站中。
望远镜远程控制管理系统,使学生在室内的电脑上,通过web远程登录控制网站,就能操作天文望远镜,获取到相关的天空信息和图像,既能让学生达到观看天空的目的,又解决了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东.网络控制技术与虚拟天文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3
[2]P.L. Shopbell,J.G. Cohen,L. Bergman. Remote observing with the keck Telescope from California using NASA’s ACTS satellite[C].Telescope Control Systems,Hilton Lewis ed.,Proc. SPIE 3112,1997,209-220
[3]崔辰州,赵永恒,赵刚等.虚拟天文台的技术进展[J].天文学进展,2002,20:302-311
[4]张彦霞,赵永恒,崔辰州.天文学中的数据发掘和知识发现[J].天文学进展,2002,20: 312-323
[5]苏凡.天文用CCD探测器以太网端口的建立[D].本科毕业论文,清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2
[6]郑文波.控制网络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server.省略/438/3334938.shtml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流域是具有层次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复合系统,其中流域水环境不仅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的控制因素,也是诸多水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共同症结所在,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珠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珠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1 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1.1 干流水质总体良好,部分流经城市的河段和内河涌水环境污染严重
干流水质以Ⅱ~Ⅲ类为主,总体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得到保障,2010年流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6%,但部分流经城市的河段和内河涌的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水污染物排放量巨大,部分河段纳污量已超出环境容量。
1.2 污水处理设施较完善,区域供水和排水系统交错分布、缺乏统筹
污水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10年底,广东珠江流域所有市县均建有污水处理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66座,总处理能力1581.7万吨/日,但区域供水和排水系统交错分布、缺乏统筹,存在上游污水系统布局在下游供水系统之上等问题。
1.3 水环境管理体制及机制初步形成,跨界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近年来,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初步形成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环境管理体制,但跨界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据统计,2010年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76.3%,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约89.1%。
2 流域统筹的水环境综合管理概述
2.1 流域统筹的概念与内涵
流域统筹是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流域为单元,划定水环境功能区,统筹流域用地安排,因地制宜地布设各类综合治理措施,解决流域与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部门间的矛盾冲突,保障流域水环境的持续稳定和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发达国家与地区水环境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2.2.1 莱茵河流域:国际协调与管理
莱茵河作为跨国性河流,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为恢复莱茵河生态系统和持续保护莱茵河,由荷兰发起,流域各国共同成立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国际行动,通过有效的协调,各成员国部长会议通过了“莱茵河行动计划” [1]。
2.2.2 密西西比流域:依法开展流域综合治理
密西西比河流域以法律为依据,开展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利用国家、州层面等多项法律法规,在流域机构的协调与管理下,解决和处理利益分配、矛盾冲突等各种问题,实现水环境逐步改善的目标[2]。
2.2.3 墨累-达令流域:联邦政府与州政府间的多次协商
墨累-达令流域水环境问题是通过合作来解决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流域综合管理项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四个州政府所达成的《墨累-达令流域倡议书》是建立在协商机制之上的,其中方案制订阶段的充分参与是落实协议的关键[2]。
2.3 流域统筹下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发展方向
2.3.1 强调流域水环境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综合协调管理
加强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的统筹管理,促进上下游、多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绿色流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2.3.2 注重流域跨学科综合研究与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
加强流域问题的跨学科综合研究,采用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合理安排流域内用地功能,促进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由对水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对水的“功能管理”。
2.3.3 探索建立流域统筹的水环境综合管理保障体系
探索建立流域统筹的水环境综合管理保障体系,通过设置专门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政府签订协议、设立专项资金以及建立协调与预警机制等,促进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由“集群决策型”向“调整协作型”转变。
3 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技术手段
3.1 优化流域水环境功能分区
3.1.1 划定区域供排水通道
推进流域河网整治一体化,科学规划供排水布局。对于广东珠江流域,充分依据珠江河网的独特性,西江、北江片逐步建立“靠西取水、靠东退水”的供排水格局,东江片通过各类水闸及枢纽逐步实现供排水分离,避免上、下游城市间取水、排污相互交叉混合。
进一步优化调整供排水格局,合理划定区域供排水通道。对于广东珠江流域,结合区域取排水河系分离、容量利用以及发展需求,划定区域供排水通道。
3.1.2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按照主要供排水格局调整方案,适度集中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区域联合保护为原则,建议在东江、西江等地联合共建饮用水源保护区,共同涵养饮用水源。
科学保护饮用水源,开展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和环境整治。对于广东珠江流域,重点对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以及白盆珠水库等大型饮用水库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和环境整治。
3.2 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3.2.1 严格产业污染控制
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严格产业准入制度。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为导向,以制度和标准建设为切入点,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鼓励产业废水集中处理,严格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工业产业废水及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3.2.2 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优先解决城镇生活污染,加快推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水系为单元进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
鼓励相邻区域打破行政区限制,促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统筹流域与区域为原则,培育大型骨干环保产业集团,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共建共享。
3.2.3 强化整治面源污染
加大整治力度,防治城市面源与农业面源污染。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统筹城乡为原则,加强城市和农村的面源污染整治。
3.2.4 综合整治污染河道
研究并推广经济可行的河道综合整治技术,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对于广东珠江流域,重点开展珠江广州河段、深圳河、淡水河、石马河、东莞运河、石岐河、佛山水道、前山河、江门河、南江河等河道的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对受污染河道的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
3.3 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联动系统
3.3.1 构建一体化的流域水质监测网络
强化流域水环境区域联合监测,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一体化。对于广东珠江流域,着力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3],构建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网络。
3.3.2 建设区域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联动系统
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范,提升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对于广东珠江流域,联合共建污染源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协同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与覆盖全流域的分级响应机制,建成突发性事故应急监测体系。
4 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保障体系
4.1 成立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机构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可采取流域管理委员会加流域管理局双层体制[4],成立珠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并根据珠江流域的水系分布,在流域管理委员会下设珠江流域管理局或类似机构,如东江、西江、北江等流域管理局。
4.2 签订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协议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为协调上下游地区水环境管理,珠江流域管理委员会促使流域各地政府共同签订《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协议》。
4.3 设立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专项基金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设立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专项基金,按照“类别差距越大赔偿额度越大,污染越重赔偿额度越大”和“地表水有偿使用功能”原则,污染方向受污染方支付赔偿金,基金由珠江流域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管理,主要用于水环境统筹协调管理。
4.4 建立流域协调与预警监控机制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建立并完善流域协调与预警监控机制,重点建立利用水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流域衔接地带水环境管理的通报和备案机制以及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污染联防联控监督协作机制。
5 结语
当前,流域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流域管理经验,以广东珠江流域为范例,在流域尺度综合运用并推广包括工程、法律、政策、行政、经济等技术手段与保障措施,促进跨部门与跨地区的协调,统筹流域空间范围内的水量和水质,确保江河健康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哲仁.莱茵河——治理保护与国际合作[M].黄河水利出版社.
一、对行政合同的界定
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为了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行政相对人经过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行政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当事人之间法律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平等的;民事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当事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民事合同是实现私权利主体的个体利益,通过民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市场经济主体的自发行为。行政合同目的对于行政主体而言是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实现行政管理的特定目标;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一方面是配合行政主体履行职责,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实现个体利益。行政合同出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从“夜警”国家到行政国家的产物。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征求行政相对人意见体现管理的人性化和管理即服务的现代公共管理理念。行政合同在性质上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执法行政行为,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补偿的不同之处在于与行政相对人协商一致方可成立,是双方合意的结果,不具有单方意志性;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在合法合理前提下行政主体可以直接实施,不必征求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具有单方意志性。行政合同从内容上分类,主要包括经济行政合同、人事聘用合同、计划生育合同、国家科研合同等。下面将运用行政法和经济法理论分析经济行政合同内涵。
二、经济行政合同的内涵
(一)经济行政合同产生基础
经济行政合同是现代市场经济产物。现代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政府调节为必要条件的市场经济。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不可能出现经济行政合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市场经济不是现代市场经济,只有市场的自发调节,缺少政府的干预和调控。1776年斯密的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他的经济自由理念对各国影响深远:市场自发调节,政府不干预经济只充当“守夜人”角色。这种理念和思潮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主流价值观,不可动摇。在纯粹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也不可能出现经济行政合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市场调节之手被大大削弱甚至被砍掉,政府干预之手无休止地延伸,无论是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宏观经济领域只有指令性计划和服从,没有双方的合意,是纯粹的行政管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私有制和自由资本主义引起社会矛盾激化,发达国家走向了垄断和社会化发展阶段。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被政府有限干预的市场经济取代。政府干预、国家管理等理念占据主流。经济行政合同只有在现代市场经济即混合经济中才可能出现,“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协同并用时才能出现。
(二)经济行政合同内涵
经济行政合同属于行政合同,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不同点,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同点同样适用于经济行政合同。只是具有“经济”内容的行政合同。经济法是政府对经济参与、干预(规制)和调节之法,既包括政府对宏观经济的介入,又包括政府对微观经济的介入。在微观经济领域,对应的是经济法中的市场规制法。通过市场规制法,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规范企业行为,控制市场结构和状态,创造充分、公平、适度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在这个领域里是纯粹的经济行政管理,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社会控制手段对市场活动主体检查监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可能出现双方的合意。所以在市场规制法中不可能出现经济行政合同。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为必要条件的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府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平衡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参与将由直接的行政命令和行政指挥转向公开市场操作和间接干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化趋势。宏观调控法的主要调整方法是引导,即经济利益诱导和计划指导。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变化经济参数如税率、利率等,诱导微观主体,履行宏观调控职责,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这种方法是导向性的,不是强制性的,是以政府意志为主导的,但要求微观市场主体配合,要求微观市场主体的同意。经济行政合同只存在宏观调控法中。通过以上分析,对经济行政合同界定如下:政府为了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行政相对人经过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该合同体现了政府意志主导性和宏观经济效益性。
三、经济行政合同的种类
经济行政合同具体包括哪些,现在还没有定论,现将比较典型的经济行政合同加以分析,进一步证明经济行政合同的内涵。
(一)政府采购合同
依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行为。政府采购当事人包括采购人、机构和供应商。政府采购合同是采购人与供应商签订的或者采购人委托机构与供应商签订的就政府采购事项达成的协议。政府采购合同不同于一般买卖合同。采购资金是财政资金,是预算收入,是纳税人的钱,一般买卖合同资金是私部门资金,是买受人支配的资金,政府采购要符合《预算法》的规定。政府采购目的一方面是满足政府需求,另一方面目的是通过政府采购规模和结构调控宏观经济。一般买卖合同是实现私人物品所有权的转移,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政府采购合同不同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征收、行政征用,从财政学角度考察,政府采购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要求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要求双方合意。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通过变化政府采购规模和结构调控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各级采购部门与一个个供应商的采购行为完成的。各级采购部门与一个个供应商的采购行为似乎是微观活动,但实质是为了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政府采购合同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履行调控职能运用的合同,属于经济行政合同。
(二)再贴现合同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借此获得中央银行的资金融通。实质上是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业务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融通。对中央银行而言,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票据,是一种信用业务;对商业银行而言,再贴现是出让贴现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困难。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融通过程。再贴现合同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就再贴现事项达成的协议,包括再贴现对象、再贴现率、再贴现金额等内容。再贴现合同不同于一般的贴现合同。贴现合同的主体是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自然人,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再贴现合同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行政机关,和商业银行不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贴现合
同目的,对于商业银行是提供金融服务,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工商企业,是筹集资金,实际上是民间的资源配置。再贴现合同目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筹集放款资金;对于中央银行而言,是通过再贴现业务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资金流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再贴现合同不是中央银行的单方意愿,中央银行是被动的,要有商业银行的申请才可以,是双方的合意,不具备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再贴现率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政府通过再贴现率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实现通过一系列再贴现合同完成,再贴现合同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形式,属于经济行政合同。
(三)公开市场业务合同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者卖出有价证券,借以改变商业银行准备金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措施。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货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公开市场业务合同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就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票据达成的协议。公开市场业务合同不同于一般的证券买卖合同。公开市场业务合同一方必须是中央银行,一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在法律地位上是不平等的;一般的证券买卖合同是资本市场上普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公开市场业务合同目的,对于中央银行而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对于相对方是实现投资收益或者投机利益;一般的证券买卖合同是投资者实现投资收益,筹资者筹集所需资金。既然是市场业务,就要遵循市场规律,不可能向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单方意志性。公开市场业务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政府通过公开市场业务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通过一系列公开市场业务合同实现,公开市场业务合同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形式,属于经济行政合同。
【参考文献】
经济大发展,公路要先行。从20__年兵团开展交通管理年的三年时间里,农七师交通局通过采取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七师交通系统各项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年来,圆满完成兵团交通局下达的公路建设任务,七师柏油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00余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共建设各等级公路995公里,新改建农村通连公路350余公里,全师有200个连队通了柏油公路,其中有8个团场的60个连队已经将柏油公路通到了垦区职工的家门口。为七师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
现就七师在开展交通管理年活动以来公路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作一介绍。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按照兵团交通局要求,七师成立了由师领导亲自挂帅的交通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制定了交通管理年活动的目标考核细则,先后制定了《农七师交通管理年活动方案》、《农七师道路运输经济发展争先创优竞赛活动考核奖励办法》、《农七师公路建设工程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近十个管理办法和规定,下发到各团场、施工单位、运输企业及相关从业单位。同时各基层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交通管理年活动方案,为促进交通管理年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为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方案的整理、立卷和归档,为今后七师公路发展和档案的应用提供详实的借鉴、参考资料,师交通局组织人员整理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办法》,印发成册,下发到各基层单位,付诸实施。
为了更好地增加工程管理的透明度,推行阳光作业,七师成立了农七师公路建设管理处,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拆迁、林木、环保及规范勘察设计、审批、招投标等制度,建立了交通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兵团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林木砍伐、环境保护等政策审批和补偿标准。
二、创新思路,推动公路建设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兵团交通局的重视、支持下,农七师公路建设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团场职工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深入人心,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拥护公路建设,修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七师已经建成了“三纵四横”公路主骨架。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使天北新区、车排子、柳沟、五五新镇、高泉镇相互贯通,交相辉映,大大改善了农七师招商引资环境,全面提升了七师团场的竞争力。
1、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基层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部署和要求,七师交通局坚持“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和制定通连公路建设的措施。根据通连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资金补助少、等级低、建设管理难度较大等特点,在建设中,坚决做到在规模上要做到量力而行,在标准上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确定,能“通达”的则“通达”,能“通畅”的则“通畅”,以此减轻团场和职工的负担。
在资金上严加监管,保证做到专款专用。在建设中严格遵循“一事一议”、“一连一议”和群众自愿的原则,切实引导、保护、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搞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强行摊派和强行征地拆迁。
三年来,在团、连领导的支持下累计完成通营、连公路550余公里,铺装沥青路、水泥路490余公里;到目前为止,全师243个连队有200个农牧连队和基层单位通了沥青水泥路,受益人口10万人,近80%的基层连队单位实现了道路硬质化,有8个团场的60个连队已经将柏油公路或水泥公路修到了垦区职工的家门口。公路网好路率由1997年的5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使职工群众告别了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2、管理工程质量,把好七个关口,突出一个“严”字。
严格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顺利完成的关键。七师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国家的有关制度,制定了《农七师公路建设四项制度实施办法》等各项管理办法、措施,明确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责任;认真执行施工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和廉政合同“三合同”管理模式。杜绝工
程建设中的转包和非法分包现象;实行“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建设单位全面负责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七师通过聘请社会质量监督员、设置工程质量“责任公示牌”、公开质量监督电话等方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安排专人负责,对群众反映的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情况及时反馈和纠正,实行跟踪服务,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并召开各种办公会和现场会现场质量检查、评定,现场发现、解决道路施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好七关,即把好设计质量关,提高设计深度,减少变更;把好招标关,规范招投标行为,防止不正常竟标现象的发生;把好材料质量关,未经检验的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场;把好设备进场关,如对水泥路施工提出:必须符合规定的振捣设备参加水泥路施工的特殊要求;把好试验和检测关,控制检测频率,保证试验检测真实可靠;把好验收关,认真做好过程检查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把好资金控制关,监理计量、业主审核、交通局监督、师领导签字,质量达不到标准坚决不拨付进度款。
3、强化廉政建设、执行“四不准”,牢控“五环节”
三年来,七师交通局把廉政工作贯穿到公路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能力。关口前移,做到学习政策在前、事先预防在前、调查研究在前、制约监督在前。同时,强调廉政合同和工程合同同时签定、廉政效果和工程质量同步检查,并且在全师交通系统全面推进项目施工招标制、民工工资兑付合同制和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审批制度等多项改革,全面推进了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源头管理。
工作中,严格执行“四不准”,即:领导干部不准介绍施工队伍;不准介绍材料供应商;不准干预招投标;不准让亲属从事工程施工。
牢控招投标、资金拨付、设计变更、程序操作环节和责任追究“五个环节”,同时,注重发挥廉政建设的“主体”和“载体”的作用,突出对实施过程和实效性的廉政督察,全面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围绕交通建设领域的重点环节,边查边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同时,围绕解决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狠抓纠风和行风建设。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公路建设质量、施工单位拖欠机械费用等问题,得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今后的的工作目标和思路
(一)公路建设目标
---公路建设目标:继续加强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的改造,不断提高公路等级,进一步适应我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构建与我师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协调、运行高效、管理科学、安全环保的公路建设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7-1364-02
人事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蕴含了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竞争力。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g,简写为ERP)中人事管理方面系统的研发,就是要通过系统的建设,对人事管理中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完善,依据系统、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和其综合分析功能,开展企业人事优化管理,全面发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功效。
1 研究背景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已经成为完成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条件。通过创建透明、相容、协调、易用及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把与人相关的信息有机地运用起来,才可以为“公平、公正、合理”这一原则的实施,以及企业在运营、劳资纠纷等方面的风险规避等创建一套优越的保障体系。在知识经济大环境下,技术的竞争、市场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最后归结于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内部管理与运营措施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人事管理在各个单位中的功效日益突出,被置于企业管理中的首要位置。人事信息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数据量大、关系复杂,利用传统人工的措施管理文件档案,效率低、保密性差,查找、修改、维护也极为困难,人事工作者因为缺乏适用软件支持,工作上存在诸多不便。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与计算机科学的日益成熟,人事工作者非常希望把人事管理中比较繁琐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处理,降低人工管理的压力并提升工作效率,于是各种形式的人事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作为人事管理系统,其功能、安全、稳定性和可管理性十分关键,必须符合人事管理需求。但是,目前流行的人事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及利用的研发技术,远远不能应对人事管理需要。在功能方面,现有的人事管理类系统大多数是请假考勤、借助网上布置工作任务、收发文等,和通常的OA系统没有多大区别;在技术方面,这类人事管理系统所利用的研发技术,降低了系统研发效率和可维护性。J2EE具备了一个创建于开放和标准的技术之上的多层体系架构,因而满足不同的企业应用业务要求。Struts2是在 MVC模式基础上、J2EE机制内创建企业应用程序的一个开放源代码框架,Struts2 给出自身的控制器组件并与其它技术结合来建立模型及视图,在企业应用开发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克服现有的人事管理类似系统技术方面的缺陷。
所以,研发功能符合人事管理实际环节以及易于维护、扩展的应用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2 研究现状
2.1 国外现状
国外企业关于人事信息的管理,主要是利用人力资源方面管理系统来实现的,因为这类系统同IT、通信等领域技术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发展相对快的国家,基本上创建了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能够在其本国范围内被授权查阅。无论人才流动到哪里,在人们进行求职、贷款以及办理保险之时,具备查阅权限的机构都能够查阅该人的信息,以衡量为该人办理有关手续的潜在风险,或者是否可以录用。
在国外,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也创建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且与全国通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联接,用于实现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或者劳动管理。部分比较先进的国家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在那部分跨国公司,十分重视人力资源方面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应用,动用巨资研发自身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而建立多方面信息数据库。微软公司研发的人才流动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HeadTrax,微软用来管理员工的招聘、晋升、岗位调整或者部门内部变动。这个系统利用了数字授权方面的技术,便于人事经理可以将有关人事申请的批准职责授权给其他人,因而提高了系统灵活性,又不将操作过程搞得过于复杂,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司人事管理的要求。
现阶段国外的有关人事管理系统的技术开始转向网络,由于网络具备单机所无法具备的强大功能。对于研发技术,也从原有的C/S体系结构朝B/S体系方面转化,目前较新的技术是利用浏览器、中间件、服务器等三层体系结构。国外的人力资源系统有着它们具体特征,具备操作简易方便、界面人性化、业务流程较为清晰、管理比较规范等优势,从技术来看大部分利用ODBC技术,并支持C/S结构与B/S结构。然而由于面临的管理对象的迥异,管理的内容也不一样,国外系统也有它自身的缺陷,操作简单之时,系统通常不够灵活,通用性较差,部分内容不符合中国人的运用习惯,尤其是缘于使用非JAVA技术,系统移植性、可维护性较差。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230-0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保事业的深入,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需要,我们对于大量的监测数据,要具有快速查询分析的手段,有相关的技术平台,要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综合分析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及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要对辖区的环境污染“说得清楚”,说清区域(流域)或局部监测点位(断面)环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说清环境质量时间、空间变化及其原因。基于以上原因,综合性的环境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成为目前环境质量信息化的迫切要求。下面以承德市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例提出一些系统开发技术理念,仅供参考和讨论。
1 系统开发要求
本系统要求突出以环境质量管理为主线,基于环境质量人工和自动监测数据,结合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相应模型,提供环境质量数据的展示、查询、统计、分析、评价、一体化平台,一方面可以提升环境质量管理的决策支持水平,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的污染现状及时空演化趋势,为环境规划提供支持,同时通过环境质量信息及时、准确的可进一步提高公众服务能力。
本系统通过物联网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监测数据信息化、程序化、流程化管理,实现数据库中心建设、数据共享和数据挖掘与应用等作用。解决目前单机版数据传输类软件所存在的弊端。例如:系统之间数据不通,形成多个“信息孤岛”。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管理部门和公众之间信息交互手段落后;支离破碎的环境数据,分散于各业务管理部门;条块分割式的管理造成了数出多门,不能有效整合多个独立运行的系统;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水平较低,难以充分满足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的需要。
2 系统关键技术
本系统旨在建设以GIS技术为支撑,综合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GPS、RS等技术,基于环境质量分析评价方法、模型的环境质量管理和决策支持应用系统,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如下。
基于ArcGIS SerVer开发:ArcGIS Server是功能强大的基于服务器的GIS产品,用于构建集中管理的、支持多用户的、具备高级GIS功能的企业级GIS应用与服务,如:空间数据管理、二维三维地图可视化、数据编辑、空间分析等即拿即用的应用和类型丰富的服务。
GIS和环境质量分析模型的无缝集成:系统基于环境评价模型以及环境空间表达的特征,实现了GIS和环境评价模型的无缝集成。通过GIS和环境分析方法、分析模型的接口技术,可实现区域环境本底状况的多元表达和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并为区域环境管理提供多种决策分析工具,为环境决策以及环保的产业结构化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实现对城市区域环境管理新模式的有效探索。
从系统设计角度来说,本系统具有以下独特的特点,均属于领先技术,在国内环境质量管理软件中率先应用。
2.1 系统接口设计
基于业务数据库技术,把GIS数据、MIS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文档数据(Word、文件扫描件等格式的数据)有机关联与包装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对象数据集,做到对各种业务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业务联动;对于WebGIS系统实现对业务信息查询表单的调用;业务查询中,涉及到地图定位的,可以调用WebGIS系统的地图,实现业务要素的空间定位。在本次系统建设中集成了河北省绿色GDP及常规环境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将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格式的数据通过备份的形势转化为foxpro格式的数据表,可直接上报。
2.2 系统易用性设计
(1)界面总体风格一致。通过技术一体化设计,保证了系统界面风格的一致和操作的简便。(2)简化操作。对于复杂操作具有向导提示功能,提供信息的复制、粘贴和从相关内容直接提取信息的功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对数据的手工输入有容错性检查。(3)系统帮助。在系统的每个主要的操作界面上,为系统提供了帮助功能。
2.3 系统高效性设计
系统按照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路进行设计和编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提高系统效率的措施,例如采用高性能的数据库,将临时数据、现实数据和历史数据分别存储,对SQL语句和存储过程进行严格的性能测试和优化,对一些耗时操作进行算法的优化。
2.4 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
保障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对于输入的数据,为其定义完整性规则,如果不能符合完整性约束,系统给出相应提示并拒绝该数据。保障数据的共享性与相对独立性。提供灵活的配置,使各个子系统能够独立运行,而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系统数据的交换,提供数据的共享,也相应保证了系统的强壮性。严格权限管理和计算机操作培训。通过系统的工作流权限管理和严格的上机作业操作管理,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2.5 系统扩展性与可持续性设计
强大的系统扩展性。提供多种系统配置工具,方便系统管理人员按机构及业务的变化对人员、权限进行调整。同时,系统在设计上充分考虑系统数据的扩展性,以满足将来系统不断扩展的需求。良好的系统可持续性。系统和数据库支持系统年数据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同时支持多用户并发的性能要求。
3 结语
本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实时收集大量准确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突破环境管理时间和地域限制,最大程度地保障环境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通过建立环境实时监测和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管理系统,有利于对环境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并通过环保信息的公开和政务的公开使环保工作增加了透明度,加强了环保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全民的环保意识,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