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工作管理策略范文

时间:2023-06-15 09:28: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园班级工作管理策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园班级工作管理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42-01

幼儿是家庭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幸福,还影响着国家的日后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就需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便能够更好的引导幼儿的健康发展与全面发展。

一、丰富管理途径,积极开展自我管理与相互管理

在传统的幼儿班级管理中,往往是教师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位小朋友不遵守幼儿园规则、哪位小朋友经常欺负其他孩子……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跑来跑去、引导协调、全面负责,一天下来累的喉咙冒烟,第二天还要重复前一天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很难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其实在我看来,幼儿时期的孩子大多都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也都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是情绪状态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能够有效的运用当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善于创新教学模式,丰富管理途径,鼓励幼儿积极开展自我管理与相互管理,将“权力下放”,做到“无为而治”,在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例如教师就要让幼儿自身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有效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比如大家都在午睡的时候就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到其他小朋友;在大家玩游戏的时候要积极参与,以便能够玩的更开心;要尊重其他小朋友,不能进行人身攻击、语言攻击等等。然而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当自我约束不起作用的时候,就可以让幼儿之间开展“相互管理”,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轮流做小组长来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生活,这样以来大家就可以有效的进行“角色换位”,轮流作为“管理者”来体会管理工作的不容易,作为“管理者”尝到“苦头”的他们自然会慢慢的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逐渐的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在大家相互管理、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幼儿对于幼儿园的规定、对于行为准则也会有一个更为科学、全面的认识,也就会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综合认知能力。这对于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灵活运用方法,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认知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管理中,教师“全凭一张口”,基本上事事都要亲力亲为,在增大自身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让幼儿感觉老师就像一个“老妈子”,什么都要管,自然产生逆反心理,这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贫乏、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在幼儿的常规培养过程,需要教师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便能够丰富幼儿的学习途径,加深幼儿的感知,循序渐进的进行管理内容的渗透与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认知。

例如教师要能够善于借助儿歌的妙用来引导幼儿进行规则的教育。在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孩子,孩子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记住了相应的规则要求。如在幼儿叠衣服时候,要运用儿歌:“衣服平平摆,关好两扇门,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鞠躬弯下腰。”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叠衣服的步骤。又例如在教学红绿灯认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眨眼等一等”来加深幼儿对于交通规则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学习认知。总之,对于幼儿园小班的管理,要运用这种琅琅上口的儿歌,不用刻板地说教,这些规则能够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运用标记的暗示来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创设形象化的情境来引导幼儿进行直观学习,例如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提示孩子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例如,为了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在楼梯口贴上箭头标识,幼儿只要看到标识就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到了靠右行的习惯。

此外教师也要善于借助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身边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直观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他们养成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就算是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就要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例如对于比较活跃的幼儿教师就可以表扬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以便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提升他们对于自身的要求,实现他们的良性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34-02

幼儿园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调组织、策划、实施等环节,充分利用班级和幼儿园内的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目标,提高教学服务质量。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教师、家长与幼儿。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凝聚三者的力量,促进三者的和谐发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经验,以加强幼儿园班级管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温馨的学园氛围

幼儿园的氛围创建是影响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和保育人员的共同努力与配合。班级教师管理者要能够与家长、保育员进行良好的沟通,提出一些注意要点,三方做好协调工作。在幼儿园营造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能够给幼儿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这一点对于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幼儿园是幼儿养成各种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幼儿由于年龄太过幼小,对家长的依赖性比较严重,这就需要幼儿园在管理过程中给幼儿营造出像家庭一样的温馨的环境,这有利于幼儿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例如幼儿园可以在开学之际及时召开班级会议,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如何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等问题,并在会后统一意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关爱幼儿,与幼儿做朋友,获得幼儿的好感。

二、加强教师管理工作

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目标是幼儿,他们天真无邪,爱玩爱动,如果教师没有较强的责任心、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则很难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很难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加强教师管理工作,培养教师的吃苦精神,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因此需要以身作则,在工作过程中要能够树立表率作用,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凝聚全班集体的师生力量,共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此外,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进行明确分工、明确各教师的管理工作职责,从而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应该在开学之际将学期任务具体分配,各教师要在任务分配后针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制定教学计划,班主任要在管理工作中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管理工作的按时完成。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其他教师的辅助工作。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不是靠班主任一个人的职责,班级教师成员应该在管理工作中加强配合,提供协助,齐心协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保育人员要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秩序,在幼儿吃饭时,要做好餐具、食物的发放工作,从而促进班级管理秩序。

三、提高家长的班级管理参与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具体条例表明,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尊重家长,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要能够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从而协助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主要分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很多家长逐步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方法,并开始将目光转向校园与家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因此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向家长寻求意见,让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孩子的管理。幼儿园班主任要能够制定班级家庭管理合作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纠正家长的教育方法,向家长宣传教育幼儿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与质量。

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开拓思路,组织各种形式的家庭幼儿园管理合作活动。许多家长都认为教育幼儿是幼儿园的责任,自己只要把孩子放到幼儿园就好,自己就没有教育责任了。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另外,基于目前多数家庭是独身子女的现状,为了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必须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经验,帮助家长改变一味迁就子女的现状。幼儿园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在校的表现情况,幼儿园近期开展的工作以及家园合作的模式等。家长会的目的就是要明确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只有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去,才能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四、不断对班级管理行为进行思考和矫正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特长,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幼儿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尊重幼儿的个性特征,认真分辨每个幼儿的长处,才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启蒙阶段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设立一本“日记”,记录他们生活学习中的点滴变化,这样在幼儿出现问题是就能够很快地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同时,日记也是幼师职业生涯中积累经验的有效手段,通过研读日记,不断对自己的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哪些地方需要巩固加强,哪些地方需要转变方式方法。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只有不断矫正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级。

幼儿班级管理是一项烦琐但却意义重大的工作,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调整,探索幼儿班级管理的新思路,帮助幼儿更好的发展,促进幼儿园管理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3

班级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是促使学校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班级与年级、院系以及学校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学校的组织管理模式。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幼儿园学校应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从而完善幼儿园学校管理的运行机制。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孩子得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孩子的成长环境与班级管理体制息息相关,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更有益于教师自身的管理与孩子的自我管理。此外,这对于幼儿园良好的班级学风建设也大有裨益。加强幼儿园班级管理,对于提升幼儿园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水平以及幼儿园未来的整体发展进程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1.2幼儿园班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区。如:一些幼儿园的老师缺乏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有些老师将幼儿园孩子当做成年人来管理,采取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方式来严格要求孩子,因而没有对孩子形成正确引导,无法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应有的效力。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园老师,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差异,不论是哪个孩子对采用一样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幼儿园发展的需求,孩子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导致整个班级向心力不强,对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1.3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应正确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孩子自我管理适合孩子发展的需要,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孩子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发现与改善自身问题,从而有效增强孩子的管理经验。孩子作为班级管理中的被管理者,同时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管理者。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孩子的自我参与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强化孩子的自我决策意识。此外,幼儿园创建优良的班级氛围,可以使孩子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如:部分幼儿园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候,孩子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此时,教师应该对班委会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幼儿园班级管理应充分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管理班级时,老师对于孩子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从而使孩子能够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时,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充分细化,从而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并进行有效地引导。此外,班级教师还应该充分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挖掘孩子的创新潜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意识,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幼儿园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2.1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简单来说是由学生群体和家长、教师等共同组成的团体。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是文化、知识与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各成员大都是为了一个相同的目的,或为了解决同一种问题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他们之间相辅相成,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型式。

2.2构建幼儿园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意义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积极推进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创建。新型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孩子所懂得的东西都深刻影响着学习共同体,反过来学习共同体也积极促进着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创建。新型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将自己的长处与其他孩子交流、互补与完善,这对于创建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校园文化有着积极作用。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促成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新型学习共同体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孩子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地位,有着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孩子和教师可以适时的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更有益于促成幼儿园班级和校园的和谐文化。

篇4

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来说,它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幼儿园班级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在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策略下,幼儿园小朋友能享受到愉悦、欢快的学习生活环境,班级日常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而关于如何优化班级管理、如何制定班级管理策略是幼儿园教师一直以来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如下几点意见:

一、增强责任心,吃苦耐劳

幼儿园工作的对象就是一群孩子,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如果教师缺少责任心和耐心,又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那么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健康难以保障。所以打造一支既有敬业精神,又有责任心和耐心的班级团队势在必行。对于班级这个集体来说,班主任是班组内其他成员的一面旗帜,他是直接带头人、领路人。所以,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来感染班组其他成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班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吃苦,有责任心和爱心,带领班组成员共同做好班级工作。

二、以三心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班级管理

1.爱心。在进行一项主题为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最好的调查中,在漂亮活泼、严肃呆板、富有爱心这三项中,很多儿童认为最好的老师是富有爱心的老师。由此可见,拥有爱心和温情的教师更受孩子们的喜爱。

2.耐心。可谓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幼儿坏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养成的,所以这些坏习惯的纠正也不可能立马见效,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纠正的。所以,教师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3.巧心。在教育幼儿时,除了要有耐心、恒心和爱心外,拥有巧心更为重要,下面几点能表现出教师的巧心:巧心一是树立儿童的自信心,自信是动力之源,教师应采用激励方法,鼓励儿童树立自信心。巧心二是挖掘儿童的“闪光点”。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不能带着有色眼光对待儿童。巧心三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礼貌和学习常规。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常规

孩子日常的言行举止能够直接反映其所在班级的班风情况。基于此,在班级工作中,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首先可以将一些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等教给孩子们,并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礼貌用语习惯。其次鼓励孩子们在平时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的给予帮助。对孩子这种乐于助人的行为,老师应及时提出表扬,并鼓励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长此以往,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班风。

四、隐形控制,寓教于乐

所有知识的获取都是通过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实现的,同样幼儿的学习也不例外。基于此,在班级的墙体设计和空间布置中所蕴含的隐形教育价值对孩子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期间,就班级环境设置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进行重点关注。不断对班级环境布置进行改进,经常布置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使其刺激儿童感官及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同孩子共同设计一些班级常规标识图,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教师应充分发挥班级墙体设计和环境布置的有效作用,通过有效方法帮助孩子掌握班级常规标识的意义,最终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习惯。

五、民主协商,共同制定班级规则

通常情况下,园长和带班教师是制定幼儿园班级常规的主体。可以说,幼儿园教师及管理人员是班级常规的制定者、执行者及管理者。具有相当高的权威。而儿童则是班级常规的被管理者、接受者和被执行者。儿童根本没有参与制定班级常规的权利。长期处于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儿童会因为总是被动的接受和管理而产生一定的逆反情绪,会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形成“班级常规就是用来约束我们的,我们没有一点发言权”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放下那种妄自尊大的权威,在制定班级常规时,应允许并鼓励儿童积极参与,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完成该项工作。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让儿童对班级常规有着更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儿童在日常活动中养成自觉遵守的好习惯,还能够培养儿童的主人翁观念,使他们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总而言之,幼儿园班级管理科学与否,既关系着幼儿园的未来开展,也关系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只要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尽心尽力,不断摸索探究、积累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班级管理水平才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任智茹.提升教师领导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维[J].幼儿教育.2010.

篇5

班级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载体,对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国内对幼儿园常规班级管理的相关研究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因此作为幼教工作的从业者,我们必须立足保教需求与行业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对常规班级管理的有关方面进行探究,采取现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促使幼儿教育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1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囊括了教学内外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幼儿园内的“小型社会”。幼儿的主要活动都是在班级中进行的。幼儿园常规班级管理指在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园内小环境中,幼师通过专业方法帮助与指导幼儿习得基本生活技能与建立社会规则的过程,旨在确保幼儿在园内的生活、游戏、学习等多项活动的顺利开展[1]。常规的班级管理作为幼教中的重要基础环节,可让幼儿在园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满足其基本的情感需要、挖掘其人生的兴趣点、培养其责任感以及获得生活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同时可以为小学教育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班级管理必须在观念上引起我们幼教从业者的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加大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各项投入,在科研上加强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

2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原则

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充满了创造性,教师在实际管理中拥有很大的自,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顾原则的随意发挥[2]。为了更好地保证工作的开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班级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我们必须遵循以下三点原则。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公正合理的教育环境的基础。幼师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舵手”,班级活动的设计、安排与展开都由幼师来执行。从管理型幼师到服务型幼师的理念转变,体现了幼师在从业中追求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理念。这一追求有利于为幼儿创造一个公平合理、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引导幼儿形成对未来生活有帮助的社会常规[3]。在保教工作中坚持师生平等原则,采取配套方法与措施,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人权的基本需求,同时在无形中破除权威观念,达到自我管理、自主探索、追求真理的增值效果。有效的班级管理必须脚踏实地、结合实际、落到实处。每个班集体都有各自独特点,要做好常规班级的管理工作,首要前提就是对单个班级内部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4]。教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与生活习惯,结合其自身优点,综合制定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独一无二的、现实可行的班级常规管理的目标,并具体细化到教学安排中去,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促使常规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从教育效果上来说,常规教育中的言传身教远远胜过于单一的口头教育。针对幼儿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发现,幼师是幼儿在儿童前期的权威人物,在幼儿心中有着与家长和朋友无法比拟的崇高地位。幼师保教工作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很容易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也很容易成为幼儿评价一切事物的标准。因而在教育工作中,幼师应该更加严于律己,在不断加强自身保教能力的同时,严格规范自身言行,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孩子们提供一个鲜明的学习榜样,使幼儿在班级中有直接的学习对象。

3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为7岁以下的儿童,对这一阶段孩子的管理和中小学阶段孩子的管理有明显方式上的区别。如何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提高工作实效,就需要幼师在管理理念、策略、手段和模式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更好地发挥管理的艺术。幼师班级管理理念的先进程度是幼儿园常规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和首要前提。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因此不同班级出现截然不同的管理策略,自然也就呈现了各有特色的不同班级类型。追根溯源,为了促进幼儿良性发展,幼师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理念:立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现实性需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实现班集体在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上的统一,发挥班级整合优势让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谐班级环境的创造,首先离不开平等的师幼关系,其次离不开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心理上接受并且亲近老师,幼儿才会对幼师产生信任感,不仅要在活动中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经验,也能听从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的措施。要为幼儿创造宽松舒适充满安全感、又具有学习意义的班级环境,满足幼儿探索活动的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意志与权力,需要幼师付出很大的精力。首先要有正确的从业观念,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幼儿生活中的朋友、知识上的导师、家校联系的桥梁,而不是冷冰冰的教学管理者。其次要有科学的儿童观念,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全身心维护幼儿刚刚萌芽的自尊,把幼儿看作是平等地位中独立的人,而不仅仅是需要生活上照顾、学习上教育的人。班级内部所形成的,由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所构成的总和就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集中体现在班集体的外在形象上,是一个班级的内在灵魂。班级文化是一个多元构建的过程,离不开班级环境、教师、家长与幼儿各方面的合作。作为从业者,首先发挥我们表率作用,在精神与行动上和谐友爱同事、真心关爱幼儿、同时密切联系家长。其次发挥我们班级主导者的作用,在制定班规、设计班徽、拟定班级口号等可以实实在在体现班级内在及外在,形成本班特有文化的标记,创造出自己班级的文化风格[5]。师幼互动是幼儿班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保教工作进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土壤,是幼儿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支柱。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首先,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日常生活中强化互动意识。幼师在实际保教工作中,主动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支持、参与以及合作对象。更多的关注与满足幼儿的实际情感需要,有意识的促进其主体性发展。在实际中作中引导并不断强化这种有效师幼互动意识的建立,在实际班级一日常规中做好自己的角色。其次,在照顾幼儿生活的过程中建立互动模式。幼儿在幼儿园内的生活除了受教育之外,更多的是满足其基本的保育需要。幼师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幼儿生活的照顾,是师幼之间特有的互动模式的体现。在生活照顾的互动中,幼儿在幼师的指导下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萌发保护性的自我意识。寓教于育,将教育融合到保育中去,可以发挥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在互动中合理照顾幼儿的情绪。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这种分离所带来的分离性焦虑以及与陌生环境、人物的不熟悉等等都可能成为幼儿情绪不稳定的诱发因素。这告诫我们在实际班级互动中不能忽视幼儿的心理感受,不能对其消极情绪置之不理,要设身处地的从幼儿的心理出发,实现与幼儿良好的共情,及时安抚与转移其消极情绪,给予更多的关注感与积极情绪体验[6]。结合科学高效的时间管理模式可让班级管理工作顺畅进行。幼儿在园内一天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活动,以及常规的园内管理活动,若没有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极易造成时间的浪费与活动的受限。实际保教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幼儿自身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出发,合理安排各项活动流程,劳逸结合,科学规划。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不符合我们管理工作中的结合实际原则。在满足幼儿生理需求的基础上,幼师一定要具备灵活安排其生活的专业素养。最后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高管理效率。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用规章制度管人,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与规则意识。

4总结

总之,幼儿园的常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作为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实际保教工作中探索发现进而解决问题,将自身的经验成文共享,这是我们每个从业者都能做到的,对于促进幼教工作的发展也是极具影响与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姜锐.教师应对幼儿违纪行为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2]马兰.偶然事件下的幼儿园班级规则生成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3]韩姣.生活活动中新手与经验教师师幼互动观念及行为比较的个案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4]张立新.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篇6

二、活动目标

1.相互了解,彼此交流,学习别的班级管理班级的科学方法和有效策略。

2.角色互换,彼此体验,尝试在不同的班级之中不同管理方法的运用。

3.认识、了解幼儿园各班每位幼儿,加强师幼之间互动与情感交流。

三、操作方法

1.互换班级实践活动

每位教师利用自己的配班时间与其他班配班教师互换班级,在所换班级内进行保育和配班活动,观摩所在班级主班教师的组织教学及一日活动各环节落实。安全责任随所在班级而改变。

2.互换班级研讨活动

两个教研组分别利用各自教研活动时间研讨这样做的好处,发现自己所换班级在管理班级方面的优势,反思自己在日常管理中的不足。相互交流,探讨优化一日常规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3.互换班级反思活动

根据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写出个人对于本次互换活动的反思和小结。意在发现别人优势,体验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班级工作的辛苦,找准下一步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换班实践活动让教师充分学习

经历了两周互换班级实践活动,每位教师与其他班配班教师互换了班级,在所换班级内进行保育和配班活动,观摩了所在班级主班教师的组织教学及一日活动各环节落实。每位教师都与幼儿园内其他7位老师进行了一次配班,每位老师都有两次机会去另外3个班级进行组织教学,充分为教师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换班期间教师的责任心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认真负责,同时,让全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认识了解了幼儿园的每位教师。

二、换班研讨活动让教师畅所欲言

换班活动结束后,两个教研组分别利用教研活动研讨了相互的心得体会,发现了自己所换班级在管理班级方面的优势,大家就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畅所欲言,纷纷肯定其他班级工作的亮点,对比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起到了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如大家一致感受到小班两位教师工作的细心、耐心与责任心比其他班级更为突出;感受到中一班两位教师对幼儿倾听、进餐、户外活动等一日常规的良好培养;看到到中二班幼儿自我管理的效果与提高幼儿自律性的优势;了解到了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和起床后对幼儿喝水环节的有效组织。

篇7

对于新时代的班级管理,幼儿园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管理好幼儿园班级,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运用有效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教师的情感态度与沟通方法十分重要。

一、“80后”幼儿家长教养观念 (1)在教育责任上的特点是:一方面承认幼儿的教育在上幼儿园后并不能完全依附于幼儿园,自己应该付出大量精力,另一方面自己却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多半由祖辈教养。

(2)在对待幼儿园教师态度上的特点是:对待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能够经常提出意见和建议”;肯定“幼儿园教育质量有很大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有很大提高”;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

(3)与其他家长相比,“80后”幼儿父母学历层次、职业层次和经济状况的层次较高,他们更注重孩子的智力启蒙、更重视掌握早教知识、更注重教育模式育儿,理论多而实践操作少。

二、班级管理中家长工作的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地了解教师在管理班级中的困惑,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进行了访谈,普遍认为班级管理中,难以把握规范管理与情感投入之间的尺度。

在家长沟通的问题上,不仅是新教师,即使是教龄在10年以上的老教师也时常产生许多困惑。造成的现状是:

1管理制度过于严格,家长不理解、不支持

(1)有个别家长经常违反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教师为了确保幼儿园及班级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时会劝说家长。这种劝说可能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使家长对班级教师产生排斥,从而阻碍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2)幼儿教育观念的不一致。有的家长只重视幼儿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情况缺少关注和了解,从而对班级工作和教师不理解、不支持。

(3)幼儿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各项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方法与家长有差别,引发家长的不满。例如孩子在违反常规时,教师认为应批评指正,而家长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不需要责备。

2过分关注家长动态,引来更多无理要求

面对个别不理解幼儿园班级工作的家长,部分教师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加以正面引导,而寄希望于通过自己更细致的工作,迎合家长的要求,得到家长的理解,这样的结果是有时会招致更多的要求,甚至是一些无理要求和不符合教育精神的要求。

由于家长们的年龄层次、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的不一致,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会遇到很多阻力,教师对于如何应对这一类的家长,如何进行情感投入,进行更好的沟通,十分为难。

3教师对情感艺术的理解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100%的教师认为教师在与家长和幼儿沟通时,情感艺术起到了心灵桥梁的作用。80%的教师认为情感艺术可以体现在对幼儿、家长的教育上,认为教师本身就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扮演,既是母亲,也是师长,还是朋友玩伴,只有在严格要求中表现出来的爱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这里可以得知,教师对于班级的管理都是以幼儿自身的发展为出发点,他们认同情感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深知在遇到实际班级管理问题时,并不能以简单的制度一并解决,但是在情感实施的方法上经验比较缺乏。

4教师产生困惑的原因

(1)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制度规范与情感投入之间的关系,无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2)主教教师与配班教师之间对于班级工作交流不够,没有形成教育一致,情感表达方式上差异太大。

(3)教师心理学知识欠缺,即使有理论也缺乏方法。

(4)教师重视班级教学效果,而轻视班级日常管理。

(5)教师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缺乏方法。

三、情感艺术在家长工作中的实践策略 1经验引领

经验引领是指教师运用专业幼儿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激发家长的积极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一方面,经验引领不等于说教。教师要讲的主题是“亲情教育”,要以情动人,就必须从多角度阐述亲情的重要性,提出情感交流缺失后果的严重性。站在幼儿角度,又从个人的感受讲述使家长在心理上产生振动,然后教师引用心理学专业理论分析了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亲情沟通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深切地感受亲情教育。另一方面,明确经验引领的中心思想。教师在以情动人的同时不要偏离自己的中心思想,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主题目标,使情感煽动和专业知识相互配合,使得家长真正受益。

2移情能力

移情又叫感情移入,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通俗地讲,移情就是一种换位思考,自己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处境。

一方面,分析家长担心的问题,要站在家长的角度体会家长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够换位思考,主动考虑到家长对于教育问题的困惑和急于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家长自然会心存感激,支持班级的工作。另一方面,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要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用变通的方法解决家长的实际困难,必然取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

3细节关注

首先,关注教师自身的细节。例如,家长对家访的教师有个初步印象,这个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到今后家长工作的开展。因而,教师着装、言行都要十分注意。其次,关注幼儿细节问题,分析幼儿的不同家庭背景。教师要想做到有针对性的家访,那么对于幼儿的家庭背景及父母亲的情况要做详尽的了解和分析,细节非常重要,采用不同的关注点进入,容易和家长引起共鸣,从而获得家长的信任。最后,关注家长的行为及言语细节,适时给予细节反馈。

4实践反思

家长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班级管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及时变换自身角色,在不违背教育理念和精神的前提下,巧妙灵活地运用情感艺术。在每一次的沟通交流后,教师还应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班级管理中家长工作难不难做,关键看教师是否方法得当,班级管理中,家长工作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一种方法。通过良好的家长沟通和有效的情感投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 1] 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 [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 2]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 [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篇8

(一)幼儿园成立保教组,负责组织和管理幼儿园保健、保育,教育、教学等业务工作。

保教组由幼儿园保教主任和各年级教师、保健医生组成。保教组由幼儿园保教主任向幼儿园园长负责。

(二)幼儿园保教组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实际,认真讨论确定幼儿园学期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有计划地、高效地组织幼儿园保健、保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并及时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

(三)幼儿园保教组应根据幼儿园要求和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向园长汇报,按时向幼儿园园长提交工作计划和总结。

接受园长工作指导、督促。园长对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提交计划和总结的时间:

1、学期工作计划应在新学期开学半月内;

2、月、周工作计划应在月、周开始前一周内;

3、其它工作或活动计划应在工作或活动开始之前;

4、学期工作总结应在学期结束前半月内;

5、月、周工作总结应在本月、周工作结束,下一个工作周期开始之前;

6、其它工作或活动总结应在工作或活动结束(阶段结束)后一周内。

(四)保教组应与各年级组、班组讨论交流,在研究基础上指导各年级、各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确定学期、月目标,在幼儿广泛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成课程和开展具体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有效组织和安排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

并评估年级组、班组工作绩效。切实做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五)保教组应督促保教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行为规范。

(六)保教组应督促保教人员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把家长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教育、教学活动,主动向家长交换幼儿在园情况。

向家长宣传新《纲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积极落实,件件回复。

(七)保教组应督促各班教师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幼儿身心发展创设和提供良好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积极制作教玩具并引导幼儿共同参与。

根据活动和幼儿发展需要及时投放材料,为幼儿的操作、发现、探索活动提供充分的条件。

(八)保教组应督促保教人员认真做好班级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环境和内务整洁。

做好幼儿保育工作。无工作疏忽造成的护理不当和安全事故。

1、月幼儿平均出勤率达标:中大班为90%以上,小班为85%以上。幼儿年体重、身长和血色素增长达标。

2、确保消防安全、场地安全和幼儿活动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凡住院和缝针事故都属严重事故范畴。

(九)保教组应督促各班教师协调配合,做好本班工作。

定期召开班务会,及时讨论、总结班级工作,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部署。班级工作有记录,资料保管好。

(十)保教组应督促各班做好交接班、幼儿观察和家长工作等各项工作,并有记录,资料收集、整理好,按时入档。

保教常规工作制度

(一)认真制定各种计划和做好工作总结

1、预定计划:各班组能结合《纲要》精神,分析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制定班级工作目标和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并在观察、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做好活动、工作总结。计划、总结按时完成。

2、生成计划:各班组成员能根据教育教学和幼儿的需要生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延伸和拓展主题,使幼儿在自主活动中不断获得体验。业务领导须深入实际和教师一起讨论、研究、完善课程方案。教师应对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策略。

(二)认真组织幼儿半日活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和幼儿实际合理地弹性地安排儿童半日活动,认真履行保教工作职责。

活动内容丰富,过渡自然,幼儿无消极等待。教师不擅离儿童,半日活动质量高。半日活动中保证幼儿生活活动、自由活动、户外锻炼、游戏和其它有益活动。

(三)认真做好班务工作

1、每周五按时召开班务会,总结本周工作,安排协调好班级下周工作。

2、认真管理好班级内务,整洁、方便、舒适,有利于幼儿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确保消防安全,场地安全和幼儿活动等等安全,防止发生不安全事故。

4、按要求做好室内外清洁卫生、消毒工作。

5、根据需要和幼儿园工作安排及时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6、按保育工作细则做好幼儿的生活护理和保育工作,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每月中大班幼儿平均出勤率达90%以上,小班幼儿平均出勤率达85%以上。

篇9

关键词 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125-01

班级是幼儿园的细胞,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也随着时代的春风有了新的变革,时代在变,幼儿生活的环境在变,幼儿也在变,小班幼儿的管理也要相应随之变革。

一、关注家长,及时沟通,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刚刚入园,往往都有一个过渡期,此时许多幼儿因为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而感到不适,他们不愿意来幼儿园或是勉强来幼儿园,情绪低落,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霸道任性;有的孩子行为习惯较差,不能自律;还有些孩子胆小害羞,不愿意与人接触。总之,新入园的孩子因为家庭环境或性格原因,面对新事物和环境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只有3岁左右,大部分幼儿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所以,开学时与家长沟通就分外重要。

家园合作是班级管理的桥梁。刚开学,笔者就请家长到园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学习生活环境、接送孩子时间、家长与幼儿沟通方法等。更重要的是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让家长对幼师有信心,放心把孩子交给幼儿园。介绍以前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如在操场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与其他孩子发生了争执、磕磕绊绊等,及时让家长了解情况,这样家长就有了一定心理准备。家长的尊重、理解、支持对班级工作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还要建立立体沟通模式。班级工作中,与家长的沟通是一大难题。孩子的父母往往正处在事业的高峰期,他们没有太多时间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回到家里,父母往往会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吃饭怎么样,睡觉怎么样,而孩子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很多孩子不会表述或不愿意说。家长都对孩子情况不了解,可能会产生误会。及时沟通,告诉家长孩子在园情况,家长就会放心、安心,也能够配合幼师的工作,产生家园合力的效果。因此,开学初笔者就建立了班级博客,及时更新,把幼儿在园情况以书面和照片的形式上传,让家长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孩子的作品,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开展情况。定时把教学的儿歌、故事、歌曲等放在博客上,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复习。还可以运用网上家长学校的平台,让家长看到每天的菜谱,知道饮食情况,便于协调家里的菜谱,给孩子烹饪更健康、更营养的菜谱,纠正孩子挑食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关注同事,精诚合作,是管理好班级的保证

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优点,幼师和保育员精诚合作,形成合力,互相补位,才能共创和谐、快乐的环境。

1.分工合作。分工协作,责任到人,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各司其职,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努力配合。例如,擅长手工的教师,在班级环境的策划、游戏区角的创设、学习型区域的布置要多花一些心思;擅长计算机的教师,可以运用特长,丰富班级博客、制作更精美的成长档案,在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留下宝贵的剪影。保育员在健康方面就要多操心一些,保证环境的舒适整洁。这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让孩子得到最佳指导。

2.碎片交流。每天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交流,哪个孩子进步明显,哪个孩子最近特别调皮,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鼓励他们,哪个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哪个孩子喜欢欺负人,哪个孩子爱哭,哪个孩子霸道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加深沟通,三个人一起讨论本周的工作计划,不管是幼师,还是保育员,都应统筹意见,共同制订出相应的实施措施。突出问题,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三、关注孩子,以爱育爱,是管理好班级的关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

1.要让孩子感受到关爱。爱在点滴之间,在孩子的世界里,首先要让他们亲近教师,才能向教师学到东西。孩子们刚刚入园,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教师要给孩子温暖的眼神、亲切地问候、温柔地抚摸,像阳光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让孩子感受到妈妈一样的关怀,从而信任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比如,笔者班级有一个孩子刚入园时不愿意自己吃饭,吃得很慢,又有些挑食。一开始,笔者先给她稍微少盛一点饭菜,告诉她饭菜多香呀。一边喂一边鼓励她快快嚼,让她对吃饭产生兴趣。慢慢地她就主动说要自己吃饭,最后顺利地闯过过渡期,适应了幼儿园的常规生活。现在她的饭量也和其他孩子一样了,身体也强壮起来。

2.要让孩子感受到公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种现象:幼师往往只关注乐观开朗、聪明活泼的孩子,而内向怯弱的孩子往往受到冷落。其实,他们的内心往往是很敏感的。教师要从幼儿的差异出发,发挥每个孩子的潜力。

3.要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幼儿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喜欢形象的东西,喜欢快乐地玩耍,枯燥乏味的东西他们难以理解,更没有兴趣,只会让他们紧张厌恶。《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小班幼儿常规管理落实是个难点,通过反复说教也能达到目的,但这个过程对幼儿来说显然是痛苦的,因为他们总会忘了这忘了那。在落实每日常规中,笔者采取把常规变成简短而朗朗上口的儿歌、内容丰富、精彩的小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简单快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主动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消极被动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的效率,起反向的阻碍作用。也就是说,愉快的情绪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并愿意遵守规则,效果较好。《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富教育于游戏之中。玩完玩具,笔者就和小朋友玩送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兴致高昂地完成了任务,养成良好习惯,一点也没感觉到受到束缚和压力。

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同事、幼儿三方面都做好细致的工作,这就像一个木桶,决定装水多少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板子,而是最短的那块板子,如果任意一方面做不好,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的效果都不会尽如人意。

参考文献:

[1]胡雅丹.创设适宜游戏情境搞好小班管理[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5).

[2]王红儿.小班幼儿如何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J].知识窗(教师版),2011,(2).

篇10

【Abstract】How useful for class management, build a harmonious class is the outline of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With the “conditions”, “innovation”, “key”, “push” and other words is the class management of the kindergarten important four aspects, discusses how to catch the image class, parents and children themselves thrown out “ball”, and strangely thrown out, the practice problems, promote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class management.

【Key words】Kindergarten;Class management;Strategy

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这里面包含了教学以及于教学以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一直以来,儿童园班级管理的相关工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研讨还是非常缺少。但是幼儿园活动中的班级管理工作又显得格外的重要。在担任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行之有用,非常有必要有一定的办法和战略的。

1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推进班级管理工作

《儿童园教学辅导大纲》清晰的指出:“家庭是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协作伙伴,应该本着尊重、对等、协作的准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以及于自动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并且要积极的支持、协助家长进行教学的能力。”从此能够看出,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加的。所以,我们在于日常的幼儿园管理过程当中,合理运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1.1 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儿童的生长过程当中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特有重要的位置来,很多家长现在也已知道到,并且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重视看待家长协作这重要的论题。幼儿园工作的有序展开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以及于协作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当中,部分活动是可以寻求或征得家长的意见或者建议的,或者直接让家长参加到辅导工作中来。依据以上的状况而言,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辅导家长协作展开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并且不断的协助家长转变教学观念、实际行动,进步家庭教育才能;要向家长宣扬儿童教学的方针、需求,以便于家长与学校协作,构成共同的教育力量,推进儿童身心健康不断展开。

1.2 家长协作方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班级办理的展开

在实践工作当中,许多的家长都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情、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没有足够的重视,但是现如今,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都是养尊处优的地位,因而有些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的并不容易。为了确保班级管理的顺利发展,并且获得最佳的效果,在每个学期初期召开了家长会的时候,在家长会上要向家长们介绍我们即将展开的一系列的工作、幼儿园开学来的一些具体的状况、家长要与学校结合需要完成的一些工作、提出家长协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知道,只有家长切实地参加进来,才能够推进儿童身心健康,才能够使我们的班级工作办理好。并且为了使家长们能够进一步的清晰协助工作的具体内容,并且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起来,我们还特地的规划出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会、家长敞开日和家庭友爱小组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要依据班级的状况以及于所要开展的具体活动的状况,在栏目当中提出家长合作的意图、需求、以及于儿童的表现,许多家长也对此非常的重视,更加的使这个节目充分的发挥了其最优的效果。家长间也要树立起经常性的双向性沟通,家长与学校两边要随时互通信息、沟通观点,这样咱们才能够全部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状况,然后在教学上到达一致,进步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

2 营建宽松、温馨的家庭式空气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条件

宽松、愉悦、温馨的家庭式教学的创设,对于班级孩子的习惯的构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班级行动习惯的不断养成,是需要班级的老师和保育员以及于家长等几个方面的力量一起合作完成的工作,因此,班级管理者首先要处理好人际联系,尽量与家长做好协调工作。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只要是营建起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教学模式,才能够让儿童们有一个非常开心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小班的儿童,这点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十分重要。我们都了解,小班时期的儿童是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儿童情感眷恋激烈,这就非常需要我们更加要营建好与家庭类似的宽松、温馨的教学环境,以便于让儿童赶快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且养成优秀的班级习惯。

3 变换人物观念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的方法

“教学现代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是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幼儿园创办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此,没有老师的学习进步,教学工作不能够正常地进行运作,教学质量也难以确保。如果想让孩子们有一瓶水,教育的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老师们要勤于向书本不断的学习、并且勤于向孩子们学习、勤于向专家以及于家长们进行学习……另外,幼儿园创办者要不断调查,向经验丰富的幼儿园不断学习。儿童自身即是一本生动的书,每天出现给我们一幅幅生动的画。每个老师对于这本书要认真地“看”,细心地“读”,并且要深化地进行研讨剖析。在实践的工作学习中,老师应当长期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调查,并且及时的记载,遇到疑问时能积极思考、剖析应对,以堆集更多更好的教育经验。

总之,儿童园班级办理是一项艰巨而且长远的工作,需求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老师以及于幼儿园创办者在新《大纲》教学理念的辅导下,不断地探究幼儿园班级办理的新思路,推进儿童各方面工作的展开,让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11

“班长”是幼儿园里最底层的管理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它在幼儿园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小家庭,那么班长就是家庭里的家长。因此,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者要组织每个班的幼儿选出各班的班长,并引导班长及时、主动地发现班级中的大小事务,进而使班长能够调动所有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幼儿园班长全面负责班级的工作,并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职责:首先,班长负责所有班级成员的工作安排,比如幼儿的身体健康、安全,财产保管等。其次,班长在针对协调班级工作、团结班级成员和完成保教任务等方面的工作时,可以制定班务计划和召开定期的班务会,以此来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班级氛围。再次,班长对班级的财物要及时地登记、清理和保管,并做到明确分工和责任到人。再次,班长可以组织召开定期性的家长会,让家长对班级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进行及时了解,进而才能积极地响应。最后,班长要做好家园联系记录和家访工作,与领导、同事和家长建立友好的关系,逐渐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进而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和健康发展。有效执行此种班长负责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队伍形成团队精

神、凝聚力,便于他们共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而优化教学

管理。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者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为他们创设了好的环境,才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幼儿的学习环境分教室内(即室内环境)和教室外(即室外环境和运动场所)两个方面。

1.室内环境

由于幼儿最基本的日常学习和活动都是在教室内展开的,因此,幼儿园的教学管理领导者对教室环境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比如,是否让幼儿感到安全、舒服,有秩序;是否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或探究空间等等。此外,在教室里可以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不但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而且幼儿也可以随意选择活动,若想更好地参与这些活动,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平衡。首先,就需要幼儿园的教学管理领导者将每个学习区域进行调整,同时还要提供大量的应用材料。其次,要根据幼儿园现有条件,正确调整各年龄段班级详细的教室空间安排,并结合各区域的划分和安排供给相应的实际运用材料。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教室需要设置哪些基本学习区域,进而供给相应的实际运用材料。

2.室外环境和运动场所

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者要调整和安排好幼儿室外的环境场所及运动场所。只有如此,幼儿才能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肌肉和身体,进而才会更加茁壮地成长。通常情况下,室外活动的场地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不论如何进行划分,首先要考虑此活动场地适合什么样的运动项目或者摆放何种运动器材。

总之,幼儿园的管理者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针对他们遇到的困难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便于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始终坚持推行班长负责制,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园的教学水准,进而让幼儿在幼儿园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12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09-00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认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的开端,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应对之策。笔者认为在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教育投资不足的城镇,大班额问题是加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源之一,通过对幼儿园大班额问题的探究与思考,以期能够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处理正本清源。

一、大班额成因分析

1.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不足

落后地区的教育困难重重,其首要的仍是教育经费极度匮乏。反映在教育上,自然就没有保证教育发展的资金。在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下,贫困地区地方政府牺牲大量一般学校,将主要的教育资源用在了中心幼儿园、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中心幼儿园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大班额现象也随之出现,而且呈现上升势头。

2.家长、学校幼儿教育理念的不科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孩子学前三年的教育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加之我国“独生子女”的基本国策,使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被寄予过高的期望。对“优质幼儿教育”的渴望,使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压力与日俱增,同时也给幼儿园管理、教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学历史悠久,管理质量好,师资力量强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重视,这些无可厚非的优越条件,使得占据着优厚教育资源的“中心”幼儿园无疑成为大多数家长唯一理想的选择,他们会竭尽全力将孩子送进“中心”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的班级人数逐年上升,一个班60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中心”幼儿园为迎合家长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活动组织中出现一些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完全不顾及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特点等小学化现象。大班额、小学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学前教育的新常态。

二、大班额危害分析

1.影响幼儿安全及健康

“大班额”人多为患,给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幼儿都有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在家庭中一个孩子会得到几个成人的共同关注,而在幼儿园每班2个老师却要关注60多个孩子。幼儿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受关注程度形成巨大反差,这使幼儿,特别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心理上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50~60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挤在一间并不宽敞的教室里活动,跑动时可能会互相碰撞,安全隐患很大。

2.影响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大班额幼儿园,一方面,人员密度越大,活动空间越小,容易产生噪音干扰、碰撞纠纷,增加了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难度,影响活动效果。另一方面,班额越大,教师与单个幼儿的“对话”机会减少,幼儿在集体中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也会减少。这样可能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相对的时间里人太多,只能轮流等待,很难及时满足每个孩子想表现自我的愿望。班额大将会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老师迫于“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压力,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如校外参观、野外观察、郊游等活动,也不敢大胆组织。

三、应对策略

1.引导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现阶段家庭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又直接传导到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形成制约,产生影响。因此,扭转家长心中不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帮助家长逐步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是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创造科学幼儿教育良好环境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引导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第一,健全家长和学校沟通交流机制,引导家长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以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与自己的实际条件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学校,避免“中心”幼儿园招生扎堆现象,降低大班额出现几率。第二,规范幼儿教育宣传,避免不正当宣传误导家长。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幼儿教育宣传的管理和规范,严禁不恰当的超前教育宣传,大力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现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

2.优化大班额班级管理

结合大班额班级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要强化班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班级保教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职责以及班级管理的目标任务,在确保班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鼓励班级保教人员结合本班的实际,有针对性的、有创造性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第一,科学合理配置班级人员结构。班级保教人员配置做到“两教一保”,人员素质、能力做到“优势互补”。第二,统一班级管理目标,职责明确。依据园务工作计划,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务工作计划。第三,家园共育,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拓春晔.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29(2):97-99

[2]常利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14(1):46-48

[3]王廷廷.“镣铐”下的孩子-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4]刘璐.我国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