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5 09:28: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报表基本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报表基本知识

篇1

以家庭为例,来搞个家庭财产调查。我们把家里所有财产像房子、汽车、家电、家具、锅碗瓢盆等事无巨细列在左边;把家里欠的钱,像按揭贷款、未交的电话费、水电费列在右边,两大数据的差额也列在右边,这就是你家里的资产负债表。

第一位同学填制的“资产负债表”资料如下:

资产 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额

负债合计 10万

所有者权益合计 50万

合计 60万 合计 60万

右边“负债合计”10万元,加上“所有者权益合计”50万元,正好等于左边资产合计,会计中叫平衡。从上面数据得知,这位同学家里有60万元财产(即资产),欠别人10万元(即负债),真正属于自己的有50万元(即所有者权益),说明财务状况还是很不错的。

第二位同学填制的“资产负债表”资料如下:

资产 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额

负债合计 73万

所有者权益合计 -13万

合计 60万 合计 60万

这位同学家里也有60万元财产(即资产60万元)。但是欠别人73万元,(即负债是73万)。如果债主讨债,即使家里所有的钱60万元用来还债以后,还欠别人13万元,这个家已是资不抵债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企业,这个企业事实上已破产了,财务状况恶劣,这就是资产负债表的意义。每个家庭都能列出这么一张财产调查表,但一般普通家庭并不列报表,可作为企业公司如不能及时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少财产物资,有多少债务,真正拥有多少钱,则根本谈不上合理、科学地管理,这就是资产负债表的本质含义。

如果把企业赚到的钱(即收入),用掉的钱(即费用)列出来,可得到一张利润表。

第一位同学填制的“利润表”资料如下:

①收入 30万

减:费用 24万

②利润 6万

第一位同学生产经营一段时间赚了30万元,花掉成本费用24万元,净赚了6万元,说明经营成果还可以。

第二位同学填制的“利润表”资料如下:

①收入 30万

减:费用 43万

篇2

《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但由于《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加之其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增强教学效果,就成为《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介绍并简要评价常见的4种教学内容设计模式,提出了基于财务报表浅层解构――简化重构――分散仿真重构――集中现实重构的教学新模式,并指出这种模式更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一、常见的4种《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设计模式及其评价

(一)以会计核算的7种专门方法为主线设计

学科体系下和传统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都是以会计核算的7种专门方法为主线设计的,这7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主要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种内容安排有其逻辑合理性, 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会计专业人员来讲,它是恰当的、自然的, 但对于刚开始学习会计的学生,前2部分内容有些抽象,难以理解,并且这种安排割裂了会计基础知识和核算方法的有机联系,无法培养学生全盘账务处理观念。

(二)基础知识模块+实训模块

这种设计根据财务各岗位的技能要求,将基础会计学科划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和实训模块两个大模块,实训模块主要分设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三个小模块,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这种教学内容安排体现了模块课程的设计理念,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并把实践提高到与理论并行甚至高于理论的地位,在许多学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被采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然而,设计者希望用基础知识模块实现学生知识储备以有效应对实训,结果却造成知识传授与实践实训的脱节。

(三)基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将课程内容分为5部分,即会计凭证的识别、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及错账的更正;会计报表的编制;综合强化训练;期末总结、答疑及复习。显然,这属于典型的项目课程设计模式。

这种课程设计模式非常适合岗位能力训练,而且预计效果应该比前面三种要好,但这种教学设计属于以职业性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培训,过分强调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及受教育者指向社会组织需要的适应性“有业”,功利性倾向很明显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及受教育者指向个性发展需要的主体性“乐业”,尤其是设计性“创业”。

(四)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将《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分为会计概述、借贷记账法及运用、建账、日常处理(包括凭证填制和账簿登记)、期末处理(包括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种安排将会计核算方法融于会计实践工作过程中,强调会计核算方法的实际运用,突出了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并且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纽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地有机结合,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想,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但这种模式强调了学生满足社会需求的操作层面能力培养,忽视了高职学生策略层面职业能力发展、个性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且忽略了会计核算的目标和会计循环的应有逻辑。

二、教学内容设计

笔者认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需要兼顾职业性与教育性、灵活性与一体化、工作过程性与结果性,操作性技能与策略性技能培养,遵循学生学习由易到难、由简渐繁、由浅及深的认知规律,以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循环为主线,逆序与顺序相结合,使学生既从宏观总体视角整体把握,树立全盘账务处理,又能在不同环节通过操作演练,培养会计基本职业技能。为此,应采用基于财务报表的浅层解构―简化重构―分散仿真重构―集中现实重构的教学新模式。

(一)基于对财务报表解构的会计入门教育

首次讲授《基础会计》时,现场提供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实物样品,帮助学生形成对会计工作过程及成果的感性认识,明确会计报表编制、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最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目标,而掌握与这些技能相关的、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学习该课程的另一目标。

通过解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引出六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由会计要素结合编制好的会计报表导出会计恒等式,由六个要素自然推演出六类会计科目,从会计科目再过渡到会计账户。

(二)基于财务报表简化重构的会计核算流程

当学生对财务报表解构却无法理解报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变化背后企业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时,尝试按照会计核算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简化重构,达到对财务报表的深入理解。对财务报表的简化重构时,采用“经济业务会计分录会计账户(‘T’型账户)试算平衡表会计报表”的会计核算程序。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经济业务用文字描述;结合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引入会计分录,强调会计分录的作用是先将交易或事项明确在哪些账户、账户的什么方向、反映多少金额;根据会计分录过账、结账及更正错账;根据账簿记录进行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这种对财务报表的简化重构有利于学生理解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的来龙去脉,同时,“T”型账户的记账过程也简单明了,但不利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从而为引出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作铺垫。

(三)基于财务报表分散仿真重构的会计核算程序

即,按照“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流程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散仿真重构。这一环节,主要是用原始凭证代替语言描述的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代替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代替“T”型账户,构建符合会计实际工作的会计循环体系,让学生切身体验现实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制与审核,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进一步强化会计报表的编制。所谓分散性,主要是指在课堂或实训室进行分项实训。

(四)基于财务报表集中仿真重构的手工会计模拟实训

此阶段,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了使学生了解各实训项目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能将各项目融会贯通,可以采用模拟一个企业某时期内若干笔经济业务综合实训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从原始单据的填制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及凭证装订的全部会计处理过程。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尽可能真实的经济业务、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以及简单的报表),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通过此阶段实训,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依存关系,强化学生对前三个模块的理论知识、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设计的优点

对会计专业学生采用财务报表解构-简化重构-分散仿真重构-集中仿真重构的教学内容设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符合学生认知事物规律

通过财务报表解构-重构-再解构的教学设计,把基本会计理论、基本会计方法的教学合理地嵌入财务报表解构与重构的循环过程,符合学生认知新事物的规律,有利于阐明各种财务报表项目金额及其变化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与正向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正原因。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解构,学生在感知真实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中,消除了对这一会计入门课的畏难心理,激发了其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对会计报表解构,迎合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调动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的愉悦感逐渐积累。在对财务报表三次重构中,先通过简单重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在通过两次仿真重构,让学生从实操入手(制单、登账、编表),掌握操作技能,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其内在的潜能,进而带着问题来学,先做后究。学生由知道干什么到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干再到探究根源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教,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带着学生向纵深发展,从而变双方被动为主动,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自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前述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学生以会计核算技能训练为基础,形成了对会计核算程序全面系统的认识,在仿真或模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基本会计核算技能,通过财务报表的三次重构,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方法,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四)实现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通过会计报表解构与三次由易到难的重构,将会计理论合理地嵌入不同任务完成中,使学生为完成任务主动探究相关会计理论与方法。另外,三种不同情境下会计报表由易到难的重构,真正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仁俊,曹志华. 会计循环-会计信息的“生产”流程[J] . 财会月刊,2003,(9).

[2] 王觉. 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篇3

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定价:28.50元

本书从企业经营和财务经营的角度研究财务管理与企业长期获利能力的相关性。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大量财务管理错误的分析与解剖,使管理者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财务经营管理知识,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战略的财务管理思想,并能游刃有余地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明确提出各级管理者在财务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各种便于管理者操作的财务管理工具,以便利用财务管理思想改变和提升经营管理策略的有效性,最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部门应用》

作者:杨周南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定价:29.00元

该书是着重介绍了面向财务部门独立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重点讲授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和管理。内容包括:会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业务过程与会计循环、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及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

《如何从数字中拧出关键信息:全面掌握财务报告的真谛(全新第6版)》

作者:(美)特雷西(John A. Tracy)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定价:25.00元

该书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畅销的财会专业书,它面向大众、通俗易懂,现已发行6版。在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论述了财务报告的方方面面,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三大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审计与审计师报告;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衡量财务报表的各种比率分析方法等。本版更新了所有图表,使三大报表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增加了无形资产摊销、财务欺诈与审计失职、SarbanesOxley法案与会计监管改革等内容,更具现实性。本书既有较高的专业性、知识性,又有较强的通俗性、实用性,对于全面理解、把握财务报告,并为依据财务报告的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财务经理日智(财务经理的案头“圣经”)》

作者:付刚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定价:39.80元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合格的财务经理,应该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理财工作,财务经理必须头脑敏锐、思路清晰。这就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改变思维观念,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该书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的理论成果中,精选出365个“智慧点”。每天一个“日智”,可以帮助财务经理尽快提高理财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

企业财务与会计制度规划设计》

作者:颉茂华

篇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要读懂财务报表,并能做简单的财务分析,必须了解财务报表的基本知识。

一、财务报表的构成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5)附注。

一般来说,投资者最关注的是企业的利润表,也就是他的钱能生出多少钱来,只要利润高就好。而对于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来说,他们重视的是企业的绩效,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很关注。只有利润丰厚,才能让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和管理者均受益。对于债权人,他们重视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因为只有足够多的现金,才能归还他们的欠款。除此之外,比如企业员工,可能重视的是企业的经营现状,期望在企业经营好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薪水,所以他们也关注利润表。而对供应商,更多关注的是资产负债表,只有资金运转良好,才能长期合作。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能够体现企业在特定时点(比如2012年12月31日当天就是一个时点),拥有的资产及其分布状况。也就是说,它表明的是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拥有的资产总量有多少,资产是什么。同时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到流动资产有多少,固定资产有多少,长期投资有多少,无形资产有多少等等。

2、能够表明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承担的债务、偿还时间及偿还对象。如果是流动资产,就必须在1年内偿还;如果是长期负债,偿还期限就超过1年。因此,从负债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特定时点上企业欠了谁多少钱,该什么时候偿还。

3、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在特定时点投资人所拥有的净资产及其形成的原因。依据复式记账法的平衡公式,资产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资产,除了用来偿还债务外,剩下的不管多少,都归投资人所有。

(二)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收入的实现情况,如实现的营业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

2、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各种耗费情况,如耗费的营业成本有多少、营业税金及附加有多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有多少以及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

3、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或发生亏损的数额,从而衡量企业收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的影响的会计报表。通俗地说,就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出和流入的信息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它可以体现出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信息,从而能够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2、它能够说明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或者说体现出现金来源和去向,从而全面地生活名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3、由于它区分了不同经济活动现金净流量,能分析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是否有效,对其效率作出评价。

(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者权益构成及增减变化情况的报表。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0号—财务报表列表》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身就是联系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纽带,作为企业投资者,理应非常关注自己股东身份以及份额的变化,该表的作用主要有:

1、通过该表,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2、通过该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增减变动结构性变化情况。

3、通过该表,还能揭示出企业使用留存收益和公积金的情况。

(五)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按照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表》应用指南的规定。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企业的基本情况;

(2)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3)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4)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6)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7)或有事项;

(8)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9)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从应用指南规定的内容看出,财务报表附注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作用主要有:

1、它提供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的披露,提高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2、它提供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等内容,增强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理解性

3、它提供的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等,突出了财务报表信息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报表使用人关注报表的重要事项。

总之,会计报表附注改变了过去单一数字式会计报表的概念,使会计报表对企业整个经营状态和财务状态的披露更加充分、详细。

二、财务报表的意义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其根本目的是盈利,赚取利润,其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里。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与其他核算资料相比,具有更集中、更概括、更系统和更有条理性的特点。事实上,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财务报告,才能深刻地理解报告所反映的经济实质,才能对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经营业绩作出评价。

三、对财务报表的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艺术”,背后隐藏着企业的玄机。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能帮助我们剔除财务报表的“粉饰”,公允地评估企业的决策绩效。

要读懂财务报表,除了要有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方面以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

(一)浏览报表,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有、甚至长期占有,这种占有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估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二)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盈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盈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三)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曝光前一年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四)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四、财务报表中的“粉饰”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

(一)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

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二)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

这事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比如将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企业将房地产项目开发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长时间地“挂账”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样这些企业的利润便被严重地高估。

(三)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

采用这一手法的经典例子是目前已经不存在的“琼民源”公司。为了掩盖亏损的局面不惜采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而下一年再从该子公司买回土地的伎俩,后来“东窗事发”,遭到财政部和证监会的严厉惩处。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情况,研究其占企业总的销售、采购、借款以及利润的比例,并应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有失公允。

(四)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

某些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已经丧失盈利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兼并其他盈利企业的手段来“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高手利用国内尚未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目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被兼并企业全年的利润不合适地并入合并报表中。在分析中应特别注意企业的收购日期,收购前被兼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并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间有无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益以外的异常科目出现。

(五)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

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的流入列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手法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看起来更好。

五、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评估决策绩效,但是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企业的资产以及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是按资产或存货获得时所支付的金额记录的,因此资产和销售成本不是按资产或存货现行价值反映的。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资产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的高估。另外,历史成本的原则还导致新老企业比较的困难。比如,假设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完全同样的产品,生产能力一样,本年销售收入也完全一样,都是一亿元,甲企业是10年前成立的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构建比较早,因此当初的成本比较便宜,再由于使用中折旧的缘故,故其固定资产的账面值较低,仅为2000万元;而乙企业是刚成立3年的企业,固定资产的构建成本较高,累计提取的折旧较少,所以其账面值较高,为7000万元。我们计算甲、乙两家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可得:甲企业为10000/2000=5(次),而乙企业为10000/7000=1.43(次)。若我们将两家企业的周转率相比,则会得到乙企业的周转率仅仅为甲企业的1/3不到,乙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似乎远远不如甲企业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解决这一局限性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考核中采用资产的现行价值来计量资产的价值,比如甲乙企业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按固定资产重新购置的成本——重置成本来替换其账面值。

(二)会计方法选择和会计估计的普遍存在。

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常常允许对相同的业务采取多个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即使对同类固定资产都采用直线法折旧,不同企业对资产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未能够在市场上可变卖的价值(残值)的估计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其一,在企业集团内部的绩效考核之前,应该按行业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尽可能地减少甚至禁止对同一类经济业务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其二,作为分析人员,应采用一些剔除由于会计政策不一致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另外,财务指标也具有局限性。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有效以及企业作为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怎样等是财务指标所不能反映或不能完全反映的,必须借助于其他的非财务指标,甚至是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

(作者单位:湖北铁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篇5

按照信息系统论的观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别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其中,财务会计亦称“对外报告会计”,它以主体已发生或已完成的交易与事项中的财务数据作为输人,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运用若干普遍接受的会计惯例,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最终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将有助于决策和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输出给主体外部的使用者。由于财务会计以财务报表作为对外报告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笔者认为,财务会计系列课程设计应立足于财务报表,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的不同环节,“基础会计”课程主要解决从凭证到报表的记录这一环节的问题,而“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则应解决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三个环节的问题。

具体而言,“基础会计”实质为初级财务会计,是“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基础,其重点在会计记录这一环节,以掌握簿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兼顾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级财务会计”以法人企业(非金融企业)的常规业务为依托,其重点是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掌握通用性的确认标准、计量规则及报表编制方法为核心;“高级财务会计”实质为特殊财务会计,以非法人企业或者法人企业的非常规业务为背景,主要由特殊主体会计(如集团合并报表会计、总分支机构会计等)、特殊业务会计(如衍生工具会计、重整和清算会计等)和特殊呈报会计(如分部报告、中期报告等)等三项内容组成,其核心是特殊情形下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

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财务会计教学的目标导向

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决定,具体地说是由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决定。在我国,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规定,会计教育的目标是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的双主导型。财务会计教学目标是会计教育目标中的一个子目标,是会计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笔者认为,给学生讲授最新的会计知识是“与时俱进”思维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反映,“理论导向型”或“实务导向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本科阶段的财务会计教学并不恰当,其目标定位应是“准则导向”。

事实上,“理论导向型”和“实务导向型”教学模式本质上都是将会计准则视为纯粹的技术规范:前者就会计论会计,试图从理论上演绎出最优会计准则;后者侧重于如何具体应用会计准则;而“准则导向”的目标定位不仅将会计准则视为技术规范,更重要的是考虑准则的经济后果及准则制定权的争夺,只有正确把握会计准则的这一内涵特征,才能真正实现会计教育的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的双主导型目标。

(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财务学和审计学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科人门指导”课程的学习,能够使本科生知道大学四年应该学习哪些课程、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应该如何拓展知识结构等问题,帮助他们及早树立专业意识,形成专业思维(刘海生,2006)。因此,“基础会计”课程应作为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人门课程而非专业人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尤其是要让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程序的记录环节,即从原始凭证开始到财务报表结束这一过程,为进一步学习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后续课程的奠定基础。

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财务学和审计学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学生应在学习“基础会计”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标准及计量规则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和编制;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处理法人企业的通用类财务会计问题的能力(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能力),以便较好地适应日后从事企业日常财务舍计工作的需要,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继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后开设的又一门会计类专业课程,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和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其中的“髙级”二字表明了这门课程的层次和难度,也说明了这门课程所涵盖的教学内容,课程主要涉及会计领域的一些“难”(会计难题)、“特”(特殊业务)、“新”(前沿领域专题)内容,是对中级财务会计一般性会计业务和财务报告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特殊主体、特殊业务及特殊呈报情形下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及报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应对复杂财务会计问题的适应能力。'

三、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本质上是以财务报表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对外报告会计,其知识体系的核心是财务报表各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中基础会计”课程主要针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记录;“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则分别针对通用性和非通用性的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按照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的不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工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四、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师资队伍建设

财务会计是一门融理论性、方法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独立学科,以准则为导向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自身对会计准则性质的认识,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丰厚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在教学实践中,该课程的教学师资大多数是走出校门后直接进入课堂,缺乏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与沟通。这样的师资来源有两点不足:一是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缺乏实践应用而略显生涩,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照本宣科;二是没有会计实践经验,对准则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技术层面,缺乏对其经济后果的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当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强与职业界的合作。高校应与会计职业界建立联系和交流机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鼓励会计教师每年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一段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会计实务,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务能力;邀请会计职业界的资深人士来学校讲学;组织有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参加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二是会计教师应积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中,会计教师可以接触到实际的会计案例并将其加以总结,只有经过自己实际体会与总结的会计案例,在课堂上讲授起来才会是丰富多彩的。三是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不同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和实践水平各不相同,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无疑将有助于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二)教材建设

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需要有配套的教材予以支持,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仍沿袭着“理论阐述+规范(准则、制度)解释+会计处理举例”的套路来编写,形式刻板,体裁单一;另一方面,缺乏对教材提及的会计学关联知识的阐述和解释,内容过于集中、单薄。会计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门类,必然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认为,“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认同这一教育理念,就会统一财务会计教材的指导思想,使教材内容朝着稳定性方向发展,更多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精髓,教学内容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三)以提高职业判断力为核心,推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革新

篇6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项目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探索,从总体来看,绝大多数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将原有章节改变成项目任务教学,违背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未整合、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也没真正解决高职教育课程的主要问题。

从理论上讲,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是以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探索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实践上讲,《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课程,以教学项目设计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教学,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提炼,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核心实践项目,创新教学思路,按照项目化教学方式将财务报表分析所需的能力、知识融入其中。

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

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符合毕业生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多年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要求设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通过走访企业和定期召开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召集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和企业一线专家进行岗位工作分析,从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层次出发,重新明确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

课程定位突出了两个方面:

一是明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包括:能编制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能分析和解读公司财务报表各组成项目;能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能分析和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发展的能力;能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基本财务信息。培养目标可以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目标。知识目标包括财务会计报表编制规范;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能力目标包括财务报表编制能力;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能力;具备通过财务报表评价过去、预测未来的能力,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的能力。素质目标包括具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与人沟通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是明确该课程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学生能实践会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的能力;能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围绕学生应掌握的教学内容和能力,该课程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审定设计了七个项目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分若干个小任务对学生进行训练,具体内容框架见表1。

(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会计报表分析》。该教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专业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为合作方,咨询校外专家的指导意见共同完成编写,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操作性好、方便教学和校企合作开发等特点,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同时提供学生考证资料、网络资源和图书文献等相关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知识面。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该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实施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等方法,注重处理好难点、重点知识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法见表2。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措施如下:建立健全常规教学资源,如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习题、案例库、操作软件等;开发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网络课程,建立仿真实训平台和互动交流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积极利用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电子书籍,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实训中心,实现教学与实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财务报表分析》考核主要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评定学生成绩。过程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外调研、项目设计、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等方面,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测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一般为闭卷笔试。

(四)学情及学习方法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课堂情况不同,分别采取不同措施。首先强化课堂考勤,保证出勤率;其次对于不同会计专业水平的学生要求不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强调各项目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和教学参考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

(五)教学程序设计

该课程以财务报表分析的思维过程为设计基础,按照“任务描述―知识准备―工作过程―职业训练”模式组织各任务项目讲授和训练,整合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六)课程实施保障

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校内造就一支既熟悉专业理论,又精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同时在校外有一支会管理、能动手、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和专家团队。二是为保障课程实施提供好的实训条件。目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与实践主要借助于校内多媒体教学系统、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软件实训室、企业沙盘实训室和新中大ERP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校外依靠紧密型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主要包括苏州明诚会计师事务所、苏州中惠会计师事务所、苏州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嘉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

三、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创新途径

一是贯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思路,工商融合,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实际岗位需要实现“无缝”对接。

二是紧盯就业岗位群要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课程根据专业市场调研,吸取行业、企业专家意建议,围绕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整合确定教学内容。基于财务会计报表岗位工作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以案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在每个实训任务中,明确实训内容,采用先操作,再从操作中总结理论的思路设计每个模块的学习,强调会计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强化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技能的掌握提高。

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等方法,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知识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

四是教学与行业企业融合。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要与行业企业融合。可以请企业兼职教师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带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参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多作交流,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是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该课程在培养职业能力和传授财务报表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渗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习惯,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创业精神,帮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等职业素养。

六是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学生的交互性自测、平时测验、仿真实训、项目设计等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特别要注意保证项目设计评价在综合评价成绩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篇7

所谓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知识与会计基本知识结合的产物,其宗旨是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的决策和管理机构;目的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收集、整理有利于企业决策和经营的重要信息。此外,它还要负责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业绩进行考核。管理会计的工作侧重点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工作过程加强管理和控制,其服务范围是向内的。

1.2财务会计

所谓财务会计,一般指代的是传统会计,它与管理会计共同为企业的会计的两大分支。它是现代企业会计中的一项既基础又重要的工作,通过一系列的会计计算程序、以货币为度量单位、采用财务报表的形式定期向公司决策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换句话说,财务会计要全面监督并核算企业已经完成的各项资金流动,完成相关的财务报表(内容主要有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赢利状况等),然后提交给企业外部的且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的债权人、投资商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种会计活动。财务会计的工作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部的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财务报告,服务范围是向外的,所以也被称为“对外报告会计”。

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研究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同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两大重要部门,都从属于现在会计行业,二者相互依赖、制约,并相互补充、完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1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企业会计的分支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具有监督和考评职能

在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是控制和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预算指标、经营成本,并对全体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评,从而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佳状态。与管理会计的监督职能大体一致,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本质上是对企业经营成本加强计算和检查,即考查企业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和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成本预算是不是相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必须找出原因,并用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2.3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资料来源基本一致

财务会计一般采用较为固定的核算程序和计算方法,把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成果进行登记、核算和整理并编制成财务报表的形式。这些财务信息资源既为企业外部使用同时也为企业内部服务。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部门服务的,必须为它们提高准确的会计核算信息,也就是,采用会计记账、核算、报账等手段获得企业的经营成本资料。而这些资料正是财务会计的日常工作汇总。因此,我们可以判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资料来源和加工处理的信息是基本一致的。总之,可以这样认为,财务会计负责填制会计凭证、设置会计账簿、制作财务报表;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使之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者制定企业经营目标、预算企业经营成本、设计企业经营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手段的重要依据。

2.4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信息使用者基本一致

财务会计所计算和整理出的财务报表,对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是进行决策、控制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如果,企业管理者没有掌握企业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利润状况等,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将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外部的经营和管理参与者,也要对管理会计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资源加以了解,以避免决策、控制、投资等失误的发生。这样看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信息使用者也是基本一致的。

3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

3.1二者的工作重点不一样

如上文所阐述的一致,管理会计属于“内部会计”,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提供服务。它的工作侧重点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为企业内部的各级各部管理和决策者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资料。而财务会计属于“外部会计”,主要为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外部部门和个人服务。它的工作侧重点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所有经济活动准确记录、核算并编制成财务报表,然后向企业外界的相关部门和个人汇报。

3.2二者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不一样

财务会计必须要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及会计制度进行工作,必须确保财务报表的时间性和会计信息的精确性,所以带有强烈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管理会计的工作没有行业制度的约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者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而且报表的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所以相比较而言,管理会计更加灵活。

3.3二者的工作主体不一样

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层次较为多样,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若干或某一部门,甚至可以是某一个管理环节。它对这些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管理控制和监督考核,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管理。与此相反,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比较单一,主要以整个企业为主体,完整地反映、监督和评价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

3.4二者的核算程序、报表格式不一样

管理会计是个新兴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核算程序和报表的格式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设计不同的表格样式。而财务会计相对传统而且形成时间长,必须遵守相关的行业规定和固定的核算程序,它所填制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资料有严格的格式限制,不能随意更改。

3.5二者的信息精确度不一样

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所以大部分信息只能是预测性的,计算结果多是近似值、估计值等,无法十分精确。而财务会计所提供的都是历史信息,对账簿和财务报表的数据准确性规定得很严格,对经营成本的核算也比较精确,目的是为了丝毫不差地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数据。

篇8

1.理论性强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加工与处理,解读相关信息时仅仅掌握会计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学会利用宏观经济信息、微观金融信息、统计信息等信息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这门课程在学生攻读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统计学以及经济学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旨在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其应用能力。

2.实践性强

财务分析既是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又是一门基本技能课程。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财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不同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情况做出评价,对企业的管理质量、战略实施成效进行判断,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有效预测。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财务分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定量分析时可采用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方法,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或指标体系对公司经营成效给予评价并做出判断。于此同时,还需结合定性分析。依靠主观判断及相关分析,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以外有关企业所处环境、企业自身内在素质等方面情况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总体把握。

(二)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

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则不完全相同。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财务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他们需熟悉财务报表的组成内容、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系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和操作能力。学生应能运用分析的基本方法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各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与决策。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和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编选教材案例素材不足

目前教材大抵分为两种,一种以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为主,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业能力和成长能力,加之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等综合分析方法。一种通过项目质量分析法分析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及现金流量质量,最终分析财务状况的整体质量。但教材所选案例基本是有针对性的对每一章节的理论、概念的举例说明,选取的案例较为单一,不能同当前的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紧密结合进行分析,缺乏时效性、针对性、系统性。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财务分析是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训练其分析技巧。需要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参与,且学生的参与尤为重要。但财务分析这门课程任务重,课时少,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介绍财务分析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乏实践应用的训练,既让学生对口头说教失去耐心,又没有给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1.考核方式单一,一考定成败

财务分析这门课强调其应用性、实践性、技术性。但诸多财经类院校、学院在对其进行考核时考核方式单一,通常最终成绩=平时成绩×30%(40%)+笔试成绩×70%(60%)。平时成绩以教学考勤及分小组案例分析为主,笔试成绩则是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期末一考定成败。但由于期末考试在考试题型、考核时间等方面较为固定,不能客观的测验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部分学生投机取巧,零时抱佛脚进行突击式学习,为了不挂科而学习。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技能。

2.考核时间固定

目前财务分析这门课程课时较少,虽然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但基本上期末考试一考定成败,平时成绩的考核固定在期中考试和小组案例分析两次。平时鲜有课堂讨论、阶段性测验等考核方式,无法随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三、改革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和考核方法的建议

(一)改革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方法

1.重视案例库的建设,改进教学效果

以大案例为主,小案例为辅。收集一个系统的案例,选择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年报,从项目质量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到财务报告分析,均以这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相关披露资料为依据,由始至终的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此外还需收集小案例有针对性的阐述某些问题。例如,在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期的分析上,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采用零库存管理理念的日本丰田、美国戴尔两家公司作为小案例选取对象。

2.一人一企,边学边分析

老师在教授的时候选择一个上市公司进行系统的教学。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下载该公司三到五年的财务报告,分析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报表附注及其他相关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情况做出评价,对企业的管理质量、战略实施成效进行评判。每个学生选择的上市公司必须不同,不得重复,既可以杜绝案例分组某些同学搭便车的现象,又杜绝了相互抄袭。

(二)改革财务分析课程考核模式

1.丰富考核形式

我们既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考核学生在应用性、实践性、技术性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人一企,边学边分析的教学模式。学生每人每次对其独立选择的上市公司的分析情况则是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老师上到哪里,他们则分析到哪里。比如对一个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业能力、成长能力四方面的分析则构成四次平时作业。在学生提交作业后,老师及时反馈,将其分析中的优缺点及时传达给学生。期末考试可采用半开卷的形式。先闭卷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再开卷考察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选取某上市公司的年报,给出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等基础资料,由学生完成该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不硬性规定报告必须由哪几部分构成,由学生自由发挥。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193-02

《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现代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以及各种技能分析方法,能够熟练的运用办公软件简便、清晰、直观地反映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和结论,能够让学习者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和授课质量。教学方法的应用和选择及其重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实施。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笔者根据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梳理教材的基本知识点、难点和重点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把握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对于概念性的理论知识采取课堂讲授法,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好理论知识,以便能够在知识应用的时候能够有更加深厚的功底。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一些公司的案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学习中,对于财务报表的造假与甄别、对于利用会计科目粉饰财务报表等内容,均可以选择极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培养职业敏感度。

三、作业驱动法

作业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根上课进度给学生布置相关内容的作业,以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巩固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深入应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理解和应用,均要通过学生选择一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同步课程讲授完成财务分析作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资产负债表分析为例。

四、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具有争议或者个性的教学内容抛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激烈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构建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生自己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会计科目的年报信息后,采取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自己探讨科目分析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在集体思维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五、启发引导法

启发引导法是指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同步变化,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和总结。在对报表分析过程中的部分会计科目的分析,涉及的财务报表附注中的信息众多。以应收账款科目为例,在分析过程中涉及了应收账款账龄、成分构成、坏账准备的计提、转销和转回等信息,在对此科目的分析过程中,除了结合科目本身,还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科目。作为初学者,不可能有如此全面的思维空间,需要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此科目。

六、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个中心问题,通过共同讨论、交流分享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注定参与学习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需要完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等财务分析报告,在学生完成其中任何一样综合性作业后,财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财务分析报告写作过程中的思路,深入分析写作过程中的优缺点,让小组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完善和补充。在此过程中,既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小组作业,又可以通过小组竞争产生激励,通过不同组别的讨论完善思路和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组合,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无缝链接,需要教师做到对教材的熟练掌握和透彻分析,并结合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应用的一体化教学流程。

Analyses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Method Appli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YAO Yan

篇10

一、前言

营销和财务是企业的两大不同的职能部门,不论从部门还是从职业来看,两者的区别不言而喻,但它们的之间的联系确是相当紧密的,首先,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表现为:

1、营销计划和预算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础,而营销计划和预算又必须以货币的形式表达出来以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

2、市场营销中的销售广告费用、营业费用以及存货成本的支出都必须受到财务管理的控制,而财务管理必须对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收入和费用进行控制才能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3、营销活动中会产生一些应收账款,而这些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信用条件以及收账政策对财务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只有通过财务管理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才能使营销活动的成果变为企业的利润。

总之,成功的营销必须有财务的支持,而财务管理又必须以营销为基础,二者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其次,两者又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如果没有有效的财务管理,那么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市场营销计划也就成了空谈;相反,如果没有好的营销计划,企业商品的销量就上不去,那么就没有资金的流入,财务管理活动就会出现问题,可见二者彼此制约。又因为营销中有财务,财务中有营销,那么有些活动既是营销问题又是财务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互相转化以便得到更好的解决。

从营销和财务的辩证关系可以看出,财务在营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人员对财务类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如何组织财务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财务类课程均未考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目标岗位群和对财务类知识需求的特殊性,而是随意地将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复制”并“粘贴”到市场营销专业的财务类课程当中,“重命名”为《基础会计》、《企业会计学》、《企业会计知识》或《营销会计》等等,不一而足。主要讲述的内容都是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人员工作的基础知识,是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来组织内容的,不能满足营销人员工作的需要。而且,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财务知识的探讨还非常的少,也没有进行过系统化的研究。因此,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财务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市场营销工作财务知识需求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可以大体分为三种:企划型人才、销售型人才和推销型人才。企划型人才处于调研、规划、设计、决策等环节,侧重于进行销售策划及管理,强调科统筹规划能力;推销型人才处于销售、服务等实际操作一线环节,侧重于对产品和服务的推销,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销售型人才主要处于操作一线环节中的技术岗位,需要拥有比推销型人才更为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侧重于职业岗位的具体操作,强调动作技能和经验技能。这三类人才都具有彼此难以替代其职责。但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后两种,他们在营销工作中所需要的财务知识可归结为以下几种:

1、财经基本技能知识

首先,营销人员在办理销售业务时必然会用到支票、汇票、本票等票据进行结算,对于支票的填写、支票有效性的鉴别、汇票、本票的办理等,应是营销人员必备的财务技能;其次,营销人员会经常出差,出差前要去财务填写借款单借钱,出差回来要进行费用的报销,即差旅费的报销,则有关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的填写、各种发票的粘贴应是营销人员具备的财务技能;再次,营销人员从事营销工作经常会与发票打交道,那么如何开具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及其使用保管方面的法律规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审核要点等也应是营销人员具备的财务技能。

2、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

现金是营销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在企业里对现金的管理非常严格,对不熟悉财务知识的营销人员来讲,很容易出错,产生的后果也很严重,因此有关现金收款和付款中常见的差错、查找现金差错的方法、收款和付款中造成差错的原因、现金收付业务容易发生差错的时间、现金的管理及库存现金的限额等知识,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赊销业务也是营销人员经常会做的,这样的结果就会产生企业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到期时,顾客很可能会拖欠货款,原因可概括为无力偿还和故意拖欠两种,对这两种应收款项应采用不同的收账方法,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具备收账的技巧。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此,企业应制订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收账政策。营销人员是销售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企业应在营销人员的参与下制订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具备应收款的管理能力,能对应收账款的成本进行分析。

营销人员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都会与存货发生关系,那么如何合理确定库存成本和最佳订货量、保险储备量及产生滞销存货如何管理、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这也是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财务知识。

3、税法及纳税筹划的知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税金问题,与营销人员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和印花税。我国税法规定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要交增值税,如果营销人员销售的货物属于消费税的税目,在交增值税的同时还要交消费税;企业有了盈利就要交企业所得税,营销人员的个人工资、劳务报酬的所得要交个人所得税;销售过程签订的合同要交印花税;所以,税金的计算、缴纳对营销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同时,企业的营销人员还应懂得一定的纳税筹划知识,即可以有效的配合财务人员工作,又可以为企业增资节流。如:营销人员采用委托银行收款的方式将货物销售给客户,按税法的规定,采用委托收款方式销售的货物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货物发出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即销售的当天就发生纳税义务,销售货款确没有收到,这样公司在没有取得货款前就垫付了增值税。而如果营销人员在签订合同时约定以分期收款方式进行交易,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合同约定的收款日,这样公司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取得货款基本是同步的,不存在垫付税款的问题,从而为公司节约了资金。由此可见,营销人员懂得税收筹划对企业的重要性。

4、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知识

营销人员在办理业务前需要先对合作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比如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的周转率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债务的偿还能力、资金的周转情况,可以有效的避免销售商品发生的坏账,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同时还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这就需要营销人员必须具备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知识,熟悉各种财务报表的结构和项目内涵的基础上,知道阅读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并能根据财务报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5、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

营销管理的理念是一切以顾客需要为中心,通过市场调研了解顾客需要,开发研制适销对路的产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信息沟通和促销手段,提供给适当的消费者,通过发现市场机会,创造目标顾客,为企业赢得销售额增长,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这种目标的实现需要用到管理会计的相关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分析,不仅可以评估一种营销方式为整体效益做出的贡献大小,还可以分析出相应的原因,从而为市场营销的调整提供依据。因此,管理会计的相关分析方法如本-量-利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销售资金需求量预测法、敏感性分析等也是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财务知识。

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财务知识体系

我们在上述对市场营销人员在工作中对财务知识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又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意见的整合,再结合我们多年的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提炼出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财务知识体系,如下所示:

1、财务基础知识

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与账户

复式记账法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体系

2、财经基本技能

数字的书写

票据的办理和鉴别

借款单、报销单的填写

发票的审核与保管

报销发票的粘贴

3、财务管理知识

现金的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

存货的管理

4、财务报表阅读知识

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

财务报表的阅读

财务报表的简单分析

5、税收知识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法律规定

纳税筹划

6、管理会计知识

变动成本法

本-量-利分析

敏感性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

四、结论

总之,财务知识对市场营销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对自己所掌握的财务知识体系有个明确的认识和掌握,在将来的营销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更应该尊重市场规律,重视财务思维的运用,不仅能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还能运用自己独具的财务眼光去捕捉商机。

注:本文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项目编号:20095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纪忠.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方经济,2005,(10):21.

[2]李宇红,赵伯庄,王磊.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2):112.

[3]张彩江.复杂性:对经济和管理领域中理论认知误区的一个解读[J].系统科学学报,2007,(1):59.

[4]修淑媛.营销与财务的关系及其协调[J].观察与思考,2009,(03).

篇11

 

财经系生源主要来自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后主要是在该地区从事财务会计的相关工作。作为高职学生,很多毕业生受英语能力的限制,毕业后会选择中资企业就业,对于外资企业望而却步。而双语课程的改革以及推进,将为我校学生叩响外资企业的大门奠定良好的基础。《西方会计》作为财经系双语课程之一,必将为我系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作出一定的贡献。 

一、课程定位 

作为双语课程,《西方会计》的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都随之发生变化。本课程是我院会计类专业培养财务核算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大学英语》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提高涉外财务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定位如下: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涉外财务处理能力。 

(二)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的英语词汇、英语表达以及中西方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并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专业英语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为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能力目标: 

(一)具备财务岗位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能对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进行必要的口头沟通,专业英语表述得体。 

(二)具备会计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对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进行必要的书面沟通,能准确地理解和翻译专业术语。 

(三)具备涉外会计的实务操作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账务处理,能运用英语编制财务报表并进行报表分析。 

(四)具备判断中西方会计准则差异的能力,能正确地对中西方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进行账务处理。 

三、教学内容 

《西方会计》以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相关规定为导向,选取了西方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要素、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分析四大模块作为主要内容。选取的内容由易到难,遵循了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过程。 

选取内容与学习资源建设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出能力培养原则 

本课程在“任务引领教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遵循模块式教学的设计思路,突出会计实践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使用英语处理西方会计相关工作的能力。 

(二)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原则 

本课程同时按照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设计相关理论知识部分,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辅助。英语作为一种背景能力,是学生进行涉外商务活动的工作语言,在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从事涉外商务工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注重案例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充分考虑工学结合的需求,采用了中西方典型的案例,便于学生对比学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创新性和技能型的人才,改革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来,废除“满堂灌”的方法,《西方会计》教学组织总体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教学部分,注重案例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充分考虑工学结合的需求。课堂讲授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讨论辩论、中西方会计处理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重在应用。 

实训教学倡导以项目任务的教学途径,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定的知识学习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有关西方会计业务的处理。该活动要求每组学生将完成的项目以模拟公司的形式汇报总结,需要以小组演讲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同班同学及老师汇报,接受老师及同学就其报告内容的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改变了以往有些同学只是“抄作业”的敷衍态度。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充分积累课程资源,有效拓展课堂信息量,适当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努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2、网络教学。网络课堂将为同学们提供简单、有效并且实用的理论知识,其中包括各大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科目的英语表述;相关的英文会计分录;西方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例如财务比率分析法等,让学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处理涉外会计业务。 

通过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沟通。目前《西方会计》的网络课程正在建设中,将于下学期投入使用。 

五、教材的选择 

《西方会计》教学团队的老师,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自编了双语教材《西方会计》。由孔韬,陈汉平担任主编,杨立艳,王祺担任副主编,该教材于2010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已经投入使用,受到学生的好评。 

该教材是“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为特点的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之一,主要特点如下: 

(一)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 

(二)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知识体系。 

(四)通俗易懂,突出应用性。 

六、考核方法 

篇12

财经系生源主要来自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后主要是在该地区从事财务会计的相关工作。作为高职学生,很多毕业生受英语能力的限制,毕业后会选择中资企业就业,对于外资企业望而却步。而双语课程的改革以及推进,将为我校学生叩响外资企业的大门奠定良好的基础。《西方会计》作为财经系双语课程之一,必将为我系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作出一定的贡献。

一、课程定位

作为双语课程,《西方会计》的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都随之发生变化。本课程是我院会计类专业培养财务核算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大学英语》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提高涉外财务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定位如下: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涉外财务处理能力。wWW.133229.CoM

(二)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的英语词汇、英语表达以及中西方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并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专业英语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为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能力目标:

(一)具备财务岗位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能对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进行必要的口头沟通,专业英语表述得体。

(二)具备会计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对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进行必要的书面沟通,能准确地理解和翻译专业术语。

(三)具备涉外会计的实务操作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账务处理,能运用英语编制财务报表并进行报表分析。

(四)具备判断中西方会计准则差异的能力,能正确地对中西方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进行账务处理。

三、教学内容

《西方会计》以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相关规定为导向,选取了西方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要素、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分析四大模块作为主要内容。选取的内容由易到难,遵循了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过程。

选取内容与学习资源建设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出能力培养原则

本课程在“任务引领教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遵循模块式教学的设计思路,突出会计实践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使用英语处理西方会计相关工作的能力。

(二)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原则

本课程同时按照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设计相关理论知识部分,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辅助。英语作为一种背景能力,是学生进行涉外商务活动的工作语言,在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从事涉外商务工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注重案例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充分考虑工学结合的需求,采用了中西方典型的案例,便于学生对比学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创新性和技能型的人才,改革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来,废除“满堂灌”的方法,《西方会计》教学组织总体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教学部分,注重案例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充分考虑工学结合的需求。课堂讲授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讨论辩论、中西方会计处理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重在应用。

实训教学倡导以项目任务的教学途径,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定的知识学习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有关西方会计业务的处理。该活动要求每组学生将完成的项目以模拟公司的形式汇报总结,需要以小组演讲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同班同学及老师汇报,接受老师及同学就其报告内容的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改变了以往有些同学只是“抄作业”的敷衍态度。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充分积累课程资源,有效拓展课堂信息量,适当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努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2、网络教学。网络课堂将为同学们提供简单、有效并且实用的理论知识,其中包括各大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科目的英语表述;相关的英文会计分录;西方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例如财务比率分析法等,让学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处理涉外会计业务。

通过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沟通。目前《西方会计》的网络课程正在建设中,将于下学期投入使用。

五、教材的选择

《西方会计》教学团队的老师,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自编了双语教材《西方会计》。由孔韬,陈汉平担任主编,杨立艳,王祺担任副主编,该教材于2010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已经投入使用,受到学生的好评。

该教材是“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为特点的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之一,主要特点如下:

(一)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

(二)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知识体系。

(四)通俗易懂,突出应用性。

六、考核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