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09:28: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学自主探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051―01
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满足了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且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对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1. 自主性。在自主探究的背景下,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分析,并且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求、思考、分析,让学生经历发展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当然,基于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需要积极规避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2. 情感性。情感教育现已经发展成为了教学体系的关键,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成为了学习能动性的关键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 创新、实践性。从教学角度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性主要是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全过程的分析与整合,能够自己动手实践,能够自主探究,且可以采取自主交流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观察与了解。另外,创新性则是指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学知识的引导,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勇敢创新,如此才能将自主探究式教学深入学生内心,才能发挥出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1. 创设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当前最为主要的内容,其中首要任务便是要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便是与生活相关、自己喜闻乐见的事物,虽然从属性上分析数学是比较复杂、抽象的科目,但是确实来源于生活。因此,笔者认为在制定情景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融入生活化,并且要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在探究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选择一名学生当售货员,一名学生当顾客,顾客进入超市买了一个书包,一盒铅笔,一个笔记本,价格分别是25元、5元、2.5元,顾客给了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并且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知识。
二、实践研究的意义
有一句话对当前教育改革做了很生动的解释:“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也就说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忘记学过的内容,如果是学生自己阅读学习,记忆的效果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如果让学生在一个探究性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是学习的效果大大提升。因此,现今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理的增加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着,并适应着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是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学科。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主动进入到知识的海洋中猎取知识,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思考,自由发挥见解,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
所谓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其实就是由一个专题引出,在一个有效的领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取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和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实践的有力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作为一个核心的领导者应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课题和条件。在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共同合作,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新课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依据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实践的应用以及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小学数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策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的知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提高学生自学、自己理解、自己提高,这样可以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的能力。
四、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自主即自己、主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站在学生的思维中去考虑他们对学习的认知,积极创造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爱学、主动学,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
2.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学生是一个求知者,老师应该女里创造一个学生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和谐、有趣、平等充满愉悦的平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去自主求知,自主创造,而不是单纯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结论,让快乐的气氛带动同学们展露个性,大胆提问,实现师生之间的全面交流。
论依据
探究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前认知能力,注重体验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构建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理论依据是:确定教学目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创造民主合作的课堂,开展积极互助的讨论;师生及时开展反思评价,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检查回顾探究过程,归纳形成探究成果.在探究教学中,研究问题的选择不拘泥于教材,来源广泛,只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学生力所能及,都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从探究教学结果看,大多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或再发现,但对学生个体来说,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是通过探索、研究后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因此具有自我实现的创新性.
二、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操作
特点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操作特点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这样学生习得的知识才会牢固掌握、深刻领会.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对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能及时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这就需要有知识建构意识.知识建构是以个体建构为基础,师生之间以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可以换一个角度重新提出学生易于解决的问题,帮他们克服障碍;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结论时,教师要给学生热情的赞赏;学生在求索中出现新奇结论和解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三、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原则
高中数学的研究可以是某些数学结果的推广和深入,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类比,也可以是发现和探索新的数学结果.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
数学探究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研究.数学解题后的反思是数学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对矫治学生的错误至关重要.
四、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目
标
自主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教师要有效组织小组成员利用所学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要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离不开教师的课前准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86-01
自主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生生活中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性学习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下面我就结合我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自主探究的愿望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5、50、500”三个数字,然后问:“这三个数大小相等吗?谁能在这三个数的后面添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再用等号将三个数连接起来?”这个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先产生疑惑,面后感到很有兴趣,会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有的说,分别在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5米=50分米=500厘米,还有的说,可以在后面加上元、角、分,可得5元=50角=500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充分肯定后又问:“谁能加上同一单位名称,使上面三个数相等?”学生听后思维更加活跃,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会兴致勃勃地加入议论,争先恐后地回答:5元=5.0元=5.00元,最后接着提问“ 那么,像5、5.0、5.00这样的数,如果去掉后面名称,大小是否还会相等呢?为什么?”在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情境中,会强烈地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小数性质这一新知的动机。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引者。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自我调控,让学生不断的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教师决不能放任自流,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靠教师的多次引导才能逐步提高。例如:我在教学“合并同类项”时,我设计一定的情景问题让学生解答,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从实物转化到教学中的字母、数字的数学思维中。这体现了从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和期望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也验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会学”。
三、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求思路和方法。如在“解决问题”的单元,要求学生计算做操的总人数,可以先算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3个方阵的总人数;可以先算一横排的人数,再算3个方阵的人数;也可以先算一竖排的人数,再算3个方阵的总人数。不同的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向可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在讨论活动中就可以让学生先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再集体归纳。学生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思路得到拓展,表达得到肯定或者获得反思,这是自主学习的最好磨炼。
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我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五、及时评估学习效果,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对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作及时的反馈和评估,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评估的目的是能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基础好的学生不断找差距,进一步努力。因此,评估的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对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以激励为主。例如,在数学课上我常常“好”、“太好了”、“好样的”不离口,让基础差的学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由怕开口到积极举手,争取发言;让成绩好的学生能更上一层楼。评估和鼓励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缩小两极分化的现象。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重要性,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依赖于老师的教学与家长的监督,不仅会增加老师与家长的负担,还会加重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感. 而且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只有在这个时期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让其受益一生. 所以,在小学时期,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其自主探究的精神与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学习,真正地将知识收入囊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并吸收所学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自主探究是学生完成学习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若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与精神是很难掌握好数学这门学科的. 但我们要怎样来实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呢?本人将在此对实施的步骤进行简单地探讨.
(1)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依靠学习兴趣来激励的,尤其是面对较为枯燥的数学课. 所以,老师在教学前要使用一些有趣和创新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2)采用分组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但不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方法. 例如,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通过让学生一起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及时进行练习题的布置,并让学生自己找题目练习:老师对知识的教授是十分抽象的,所以为了要让学生对知识加深印象就要及时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这样可以将学习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学内容.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还要让学生去自行搜集有关教学内容的练习题,并完成这些题目.通过进行自主练习和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4)及时进行教学总结:每堂课程在结束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简单的总结,必要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己站起来进行总结. 老师通过学生的表达,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这堂课所达到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相信,如果老师能够做到以上步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以人为本的观点,并且学生又能够积极配合,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可谓是一箭双雕.
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普通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新,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并与新的理念结合后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由于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拥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1)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因此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2)该模式需要老师的辅助与促进: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以及师生间的共同研究,才能够帮助学生习惯于自主学习,而不是依赖于他人的督促与教学.
(3)学生能够通过该种模式,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而不是单纯地依靠老师的讲解和监督.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拥有自己思考的空间,甚至学会质疑,而不是死板地将老师所讲毫不怀疑地接受.
(4)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让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与老师相处得平等和谐.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了解,老师可以加深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识,使用起来就更加的得心应手了.
四、要注重课外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指导
除了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指导外,还要注意课后的指引. 因为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只通过课堂上引导是完全不够的,一旦离开课堂,学生可能立马忘记学习这件事. 所以,课外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指导学生自行制定有关的学习计划,自行搜集题目并完成,当然还要定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 一旦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我相信,学生在将来的学习生涯中,一定能够感到轻松许多,学起来也能够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建立对于老师与学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负担,也能够减轻老师与家长的压力. 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上,自主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若不能够做到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很难做到真正地吸收所学的知识与内容. 当然,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虽然轻了,但仍不能放松对学生的管制,尤其是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只有在小学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享受到最大的利益,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王清明. 深化课堂教学,引导自主探究[J]. 小学教学参考,2010(20).
[2]郑静. 自主探究与适时引导[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1).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我们要以教材为范本,不依赖于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必须很好的使用教材,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致力于挖掘教材的内在本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而要勤读书刊,参与数学和教学研究,积累研究的经历,使我们的“半亩方塘”不断汲纳“源头活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凭借教材去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有的放矢。
1.2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消化与巩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得有一个过程,认真地阅读与钻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些法则、定义、定理及某些结论的叙述和概括,学生总不是一听课就掌握了的,但通过课后的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教材,结合回忆教师的课堂讲解,一般能够加深理解,逐步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去叙述它们,也能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同时,教材上所列例题,一般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指导学生课后认真钻研例题,反复推敲,也能收到广开思路之效;特别是在学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后,解题要点、书写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题为样板,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更为重要了。
2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对师生互动的活动,能通过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平等民主的态度,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使之感受到这些知识是由他们自己头脑探索、研究和产生出来的,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在学习多边形时,可以播放一些照片,就是我们熟悉的建筑物,墙壁、地板、推拉门等等让学生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教师进而问:“你知道一些推拉门设计成四边形而为什么不设计成三角形的吗?有的图形能做成地板砖而有的为什么就不行呢?”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了,积极思考,争先发言。在气氛愉悦中完成本节课。
3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3.1展好奇心,激发发展学生的探索欲望。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过:“科学始于好奇”。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探究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充满好奇时,才迫不及待地对它产生刨根问底的探索欲望,求知欲望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紧张又活泼的境界才是我们上课最需要的。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如设计这样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你心里想一个数,不用告诉我。现在把这个数乘以2,减去2,然后再把所得的差乘以2,减去4,最后把所得的数除以8,你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说:“3。”老师问:“你原来想的数是8,对吗?”学生道:“是”又试了几次,每次都是那么准。老师问:“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时学生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立即点拨:“请你们用方程试一下好吗?”引入课题,学生会很兴奋的完成这节课的内容。
3.2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中,设计教学问题必须具有探索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巧妙的问题情景,例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情景设计可以这样: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把三根小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可是怎么也搭不成,他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帮他想一想吗?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塑料吸管(长度分别为13cm,9cm,6cm),启发学生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然而把最短的边剪去2cm观察又会出现什么呢?教师再继续提出三个问题:①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各是多少?②最短边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顺次连接”?若能连接是否组成了三角形?③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顺次连接”?学生通过实验后正确回答,教师再次设问: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连接”构成三角形?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新课的探索上。让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后,再让学生回答小朋友为什么搭不成的原因,再次把学习气氛推向。经过这样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学生生动活泼并积极去探索,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能归纳出结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先预习再上课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当然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所有年级的学生. 正所谓“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让学生带着教师预先提出的问题,边读书边思考,准备好在课堂上回答;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实验,对课本进行预习,找到指导实验(或制作)的依据和方法;还可以布置科学合理的探究式题目,引导学生预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预习设计片断:
1.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呢,你发现了吗?
2.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分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先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再把自己的发现和同学说一说,记下你们的发现.
3. 猜一猜:你是怎样想的?(1)美羊羊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2)灰太狼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7厘米,一条边长是9厘米,另外两条呢?(3)懒羊羊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四个角是直角,一条边是5厘米,聪明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另外三条边可能是多少厘米呢?
4. 画一画或折一折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尽可能使用以前的知识以及经验来更好地掌握以及思考新知识,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新知学习作铺垫. 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定会得到提升.
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新课程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与讨论,共同分享数学学习成果.
以解应用题为例,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行程问题一直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解题的方法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因此,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
例如: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
在求解的过程中,大家积极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解决问题. 有的同学既考虑了传统的求解方法,先求出慢车时速,再与快车进行对比,列式:[357 - (79 × 3)] ÷ 3;有的同学直接用快车车速减去慢车车速得到答案,列式:357 ÷ 3 - 79;还有的同学用方程求解: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列方程:79 × 3 + 3x = 357;……
这样的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而且也让他们深刻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愉悦.
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改正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这样,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三、强调评价的素质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 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48-01
重视“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有资料表明,所谓“自主探究”,至少应有两方面的涵义:第一,是指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的全过程;第二,学生的认识活动(思维的、操作的、感知等活动)应当是一种探索性的,具有发现或发明性质的活动。探究的知识或经验,可以是间接经验,也可以是直接经验。探究的方法是注重过程性,而不单单是指向结论。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
应试教育阶段的课堂,体现教师满堂课的问、讲、分析,教师期望通过多讲、多问、多分析,让学生迅速形成解题的经验。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强调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因此教师更新教学思想和转变教学观念是当前教师面临一个重要任务。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树立帮助学生学习的观念,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应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与其它学科教学资源和课外相结合,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从而培养其主动创新、积极探索、相互协作共事的良好个性。
二、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师生关系的交往不再体现教师居高临下的命令者,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应体现平等主体间的对话与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自主探究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而不仅仅是好的讲解者。当然,学生也有惰性,心理、生理还不成熟,在学生完全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努力进行指导。
三、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单纯的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现在北师大出版的7——9年级的教材,每节出现的引例大都来自于生活,使我们体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老师感觉到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地方,总会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课堂气氛很好,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生也就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创设的情境,提出一些供学生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激发他们参与实践,培养能力。
情境引入: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建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任务。
问题思考:1、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2、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地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
结合问题情境提供的背景,出示题目:
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
(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2)当木板面积为0.2M2,压强是多少?(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像。(5)利用图像对(2)、(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创设情境,既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提供背景材料,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带者对数学的求知欲,进入设计的知识问题串,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四、建立合理的自主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保障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实施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备受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从转变教学模式开始。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反映出课堂教学中的所有信息,比如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思想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起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影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构建起这一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主要特征有二:第一,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师生进行共同研究学习。具体说来,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该模式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该模式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师生共同进行研究。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互相尊重,平等和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能是为学生服务。
第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而不是单纯的由教师讲解。
二、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措施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如下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生模式的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1.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情景,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教师在讲到某些应用题题目的时候,经常在教室中现场模拟教学情景。比如,应用题中涉及到两车相遇问题,我就会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从而加深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印象和理解,并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
2.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堂课中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听或者记,丝毫没有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时间,时间久了,学生就比较被动,课堂参与度明显降低。这种模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在学习新知识点之前,教师应该先把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如果在教师讲解之前就能思考出问题的方法,教师就应该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如果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仍然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思考,最后学生能够思考出答案也会有一种掌握新知识的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学生继续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合理利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某一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实现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成绩学生之间的搭配,从而使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气氛,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使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主探讨。学生进行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给其他小组的人讲解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从而实现全班级之间的交流。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应该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不断改进,还应该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自主探究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从讨论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构建起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等方式,构建起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修玉.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初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一、打造美妙课堂,调动学生探究热情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课前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杂乱无章的,也必然是低效的。因此,要想在短短的45分钟内使课堂效果最大化,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备课不是单纯地编写教案,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问题串”,努力寻找能够激发学生习兴趣的切入点,精编巧用探究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备课,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时,笔者从华罗庚《大哉数学之为用》中的一段话“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然后立即给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出示探究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问题1:给你一张边长24cm的正方形纸板,请你设计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并要你设计的模型体积最大,求出这个最大值。
这里利用学案导学帮助学生从导数在最优问题中的应用这一知识点角度更准确、清晰地体现出数学建模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又趁热打铁,继续出示导学学案对知识进行拓展。
问题2:一个人走过一座桥的速度是4(km/h),同时一船在桥下以80km/h的速度直线开过,此桥比船高40m,且桥与河道垂直,问3分钟时人与船彼此分离的速度。
思考:若上题中人变成警察,船变成走私船,问警察何时握枪射击船上逃犯效果最佳?
这个问题的参与性很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思考的设计原则,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尽量使自己的方案合理化、最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导数这一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也进一步巩固了利用导数解决最优问题的方法。学案中的问题有梯度的设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励自主探索
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它与论证所用的逻辑相辅相成,数学中许多命题、公式的发现,思路的形成和方法的创新,都可以通过数学猜想而得到。通过猜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注重合作探究,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合作探究是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听”“讲”――别人发言时,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时,要在肯定别人的基础上讲自己不同的想法;别人提意见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表达意见,而且学会了怎样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了合作探究。
引言
倡导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髓之所在。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一旦诞生,然后就会立刻成为了老师们的“宠儿”,受到各位老师重视以及宠爱。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迅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地学习,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了深入地探讨与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学习提供一种创新性的方法。
1 现阶段,我国数学教学现状
由于受到了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在中学阶段将学习成绩放在了首要位置,而且部分小学中也将学生学习成绩放在了首要位置上。为了提高升学率与学生成绩,教育者经常会通过诸多的方法与资源,希望用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以及做题方法给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公式教授给学生,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自己并没有主动地参与进来进行了解,以此感知数学,寻找数学具有的含义,而教育者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会做题,而且对他们的逻辑性思维加以培养。
2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与当前学生持续健康发展不相适应,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地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是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画面中产生问题;从相关研究中看出,当学生学习材料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时,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虽然数学内容属于抽象的,但是,通常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符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这样一种“现代化”导入,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节非常有帮助。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积极主动的探索,让孩子们都切身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及魅力所在,即数学是我们生活过程中的一部分,数学有着浓厚的趣味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提问题、找规律以及对结论的总结。其次,适当的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产生问题;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实质上就是及时地找出存在的矛盾地方以及对矛盾的解决。应通过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提供相关探究性材料给学生,或者要求学生们自己构造题目,从而在观察和比较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提出问题,这对于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也有很大的帮助。
2.2全面发挥教育者主导性作用
由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形成时间较晚,小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意识都还没有真正的养成,不具备探究能力,因此,就要求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抓住良好的时机以引导学生,假如时机太早就会对学生自主探究造成直接的影响,而太晚会花费掉大量的时间,且削弱了小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兴趣。因此,教育者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并加强引导,虽然有的知识点不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学生自己就会探究出问题的重点部分,但是,假如教育者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难有所提高。因此,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就起到了一个当孩子们碰到探究难题时的转折点的作用,这样,孩子们就会从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与学到了知识,同时,对于探究的方法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3评价反思,自我体验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评价通常是由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番评价,主要评价的核心是学生做题是否正确,表现是否让人满意等方面,长此以往,评价的目的就固定在了那里,导致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总是一味的等待老师的评价,而自己没有一种反思意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将评价目的放到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不断的激励孩子们的学习,并将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这样一种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加以关注;不仅要对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予以关注,还要对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及态度加以关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所以,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评价的指标除了要对知识技能重视之外,还要对学习过程、方法、态度等各方面加以关注;评价的方式不仅要有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以及自我评价加以重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积极的为学生们提供探究发现的机会,让他们对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进行反思及体验,比如,在哪些数学活动基础上发现这一规律的?自己所获得的收获与感受是什么?……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自主探究性学习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它要求教育者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将学生的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自主性的完成知识的构建,同时寻找出探求知识的方法,以提高他们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进行了一番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借鉴。一言以蔽之,为了能够很好地响应我们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注重加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在实际的小学课堂教学之中加以提倡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凡.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 l(7).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实践学习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开始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由于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明显提升,因此还需要根据以下几个步骤来提高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质量。
一、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自主探究性学习既然是学生展现教学主体地位的过程,那么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这个过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一)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一节课大半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只会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所学知识,自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明显的提高。小学数学中其实有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的,且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知识会比教师讲授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如小学教学中有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若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但是如果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只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那么学生就能够自主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总结,这样也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了。
(二)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部分教师在应用自主探究性学习时,就完全放手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挥教学主体地位的积极性,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教师完全不去参与。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足,虽然小学数学知识较为简单,但是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还是需要教师适当讲解才能够完全掌握。由此可见,在自主探究性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但是也要适当给予学生指导,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结构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师更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
二、创建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开展除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建生活中的情境:动物园有5只猴子,教师手里有25个花生,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问题,“如果把这25个花生分给5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呢?”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肯定,并让其他学生尝试提出其他问题,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解题过程,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整体较为简单,但还是有一些结构复杂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中的数学问题,学生无法自主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情境,并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解决,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质数、合数之前,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准备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来组成长方形,并让学生在组合的过程中想想究竟几个正方形才能够组成一个长方形?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引出质数教学,更加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习惯采用封闭式教学方式,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方式会使学生无法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自然也就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在采用自主探究性学习开展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将其分为几个合作小组,然后让小组围绕着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一来就能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教师也能详细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尝试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了若要将自主探究性学习很好地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结合,那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凌秋虹.基于“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6):95-98.
[2]聂艳军.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1):45-46.
[3]赵改玲.基于探究性教学的学生自主建构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