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语言艺术范文

时间:2023-06-15 09:28: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说的语言艺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说的语言艺术

篇1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以勤奋的创作和特有的艺术才华为中国文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文学创作上,他一生创作七十余部小说,三四十个话剧和戏剧剧本,还有许多散文、诗歌和杂文,他的创作多用北京话,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在语言运用上多变且富有创造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

一、清浅俗白的口语艺术

老舍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北京口语不但熟悉,而且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说过:“我说的是北京话,而且相当喜爱它。它怎么说,我便怎么写。”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充分地运用北京口语,表现北京的地方色彩和地域文化。他一直追求用清浅俗白、朴实活泼的口语再现生活。在老舍的作品中,口语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口语化词汇和句式的使用

阅读老舍先生作品,最常见的是带有北京地方特色、极富表现力的地方词汇,这些词的使用使得作品语言具有浓郁的北京风情和文化韵味。例如“妈那天对我特别好,我走不动便背我一程,到城门上还给我买了一些炒栗子”(《月牙儿》);“大寿桃点着红嘴,插着八仙人,非常的大气”,“每一个声音都像踩了猫尾巴那么叫得钻心”(《骆驼祥子》)。这几个例子中的“一程”、“大气”、“钻心”都是北京的地方口语,在普通话中有其相应的规范词,“一程”是“一阵”,“大气”是“大方”,“钻心”是“难受”。作品中类似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对这些词的巧妙运用,明显增强了口语色彩。北京话中存在大量的儿化词。这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今儿个,娘儿俩,门口儿,不大会儿,身儿,名儿,一罗纸儿……”(《月牙儿》),儿化词的运用,使得作品语言带上北京口语特有的亲切、自然的韵味。

口语化句式的运用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老舍先生多采用简洁明快的短句,结构单纯,通俗明了。最为突出的是对话式的句子。一般都不超过七八个字,既简单又明白,比如“过去拉住妈妈的手:‘妈不哭!不哭!”’(《月牙儿》)“我不喝酒!”“不喝就滚出去,……辣不死你……”(《骆驼祥子》)。口语化句式除了简洁明快的短句,还有独语句式、特殊句式等,这些结构简单的短句,使得作品语言丰富多彩,贴近生活。

2.对生活语言的艺术加工

老舍先生的作品充满生活气息。作品中丰富多彩的口语词汇大都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对生活的完全照搬。他拥有的词汇量相当丰富,能够用不同的词汇最恰当地反映生活内容。例如“他逼着她拿钱,而且骂骂咧咧……”,“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心的轻看她,冲口而出的把他骂了个花瓜”(《骆驼祥子》)。“骂骂咧咧”和“骂了个花瓜”都有骂的意思,但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词表达,在程度上明显有了差别,比单独一个“骂”字丰富生动。在老舍作品中,类似这种通俗的语言运用得恰当、生动的例子很多。比如就描写不高兴不满意的神态来说,《二马》中“马先生一脑门子官司,没理马威”,“一脑门子官司”比“不高兴”更加新颖、生动、贴切。

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先生在使用语言上十分认真。对待口语,他放胆使用,并经过巧妙的艺术加工,使通俗质朴的语言变得光彩鲜亮。他曾说过:“口语不是照抄的,而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他也真正做到了口语的艺术化加工。《月牙儿》中“我后悔,我,我要哭,我喜欢,我不知道怎样好”,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在口语提炼加工过程中。老舍先生往往能够把语言控制得恰到好处。老舍先生对口语的运用真正做到了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

二、质朴自然,准确精当,简洁凝练,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

老舍先生使用语言不借助于典故,也不依赖于行话,只是运用常见的普通字词进行加工琢磨。使其成了金玉良言,个个光彩夺目,给人印象深刻,能够做到人物、环境、感情三者融为一体,既合乎情理,又能更加真实地反映生活。

1.质朴自然的语言特色

老舍先生一向很重视朴实语言的表现力,他曾说过:“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他的作品往往都是通过朴实俗白的语言来反映下层人民生活和命运。极其平常、朴实的词语在他笔下如虎添翼。活灵活现,极富表现力。比如“祥子喝了一气凉水。……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大灌一气”,“喝了一气凉水”和“大灌一气”都是描写车夫喝水的情景,这里的遣词非常符合车夫们的身份和生活境况,自然真实地展现出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2.准确恰当的语言特色

老舍先生在遣词过程中追求准确精当。准确精当就运用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环境。《骆驼祥子》中虎妞骂样子:“祥子,你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准确精当的用词一下凸显出虎妞粗俗豪爽,骂人也带有男人的爽快性格。准确恰当的叙述描写语言也能准确揭示人物性格,例如《离婚》中张大嫂对女儿的叙述:“只要一回来,不是买丝袜子,就是闹皮鞋;一个驳回,立刻眉毛挑起一尺多高!”“闹”和“挑”的使用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张大嫂女儿的任性和淘气。

3.形象生动的遣词特色

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文学创作作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存在着大量形象生动的遣词用法。例如《牛天赐传》中“几间小屋在一株老槐树旁藏着”,一个“藏”字,一下子变静态为动态,把小屋给写活了。让人感觉新颖而独特。再如《骆驼祥子》中“这么点药,那么个偏方,揍出他十几块钱去,病并没有除根”。一个“揍”字,精彩形象,祥子平时惜钱如命,如今要花十几块钱,他无疑会感到非常心痛,就像挨了一顿揍似的。

4.简洁凝练的遣词艺术

老舍先生十分推崇精练而有表现力的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语言。他认为简洁凝练就是深入浅出。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得多,用最合适的词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骆驼样子》中写祥子由兵营里逃出,上了刘四爷家,虎妞见了他很高兴,说:“你让狼叼去了,还是……”祥子只回答了“哼”一个字,这一个字虽简略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方面说明祥子是个天生就不爱说话的人,老实木讷,另一方面表现出他百感交集,心里难受不愿多说话。车丢了又被抓丁,经过一番磨难,生了一场大病,他心中充满了不平、辛酸、委屈和怨恨。老舍先生做到了言简意丰,这正是简洁凝练艺术的魅力所在。

三、生动形象的描写和修辞艺术

1.丰富的描写艺术

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老舍先生十分重视形象生动的描写语言。他说:“小说是要绘声绘色的写出来,故必须生动。”绘声绘色就是描写语言 的艺术化。老舍先生在作品中常常运用变化多姿的描段,使描写语言达到有声有色、意韵俱佳的艺术境界。对话描写是文学创作中用于刻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老舍先生十分重视对话的作用,他笔下的人物说话都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读起来真实自然。例如《骆驼祥子》中虎妞劝祥子喝酒的一段文字:“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怎着?你个傻骆驼!……”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通过对话,把虎妞爽快、泼辣的性格凸显出来。作品中对祥子肖像的描写:“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眼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从肖像上可以看出祥子是一副老实敦厚的模样,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在人物描写上,老舍先生还常常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来刻画人物,而且可以把对话、肖像、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使人物更加真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马裤先生》里描写的马裤先生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正是在话语、肖像和动作描写方面的独特之处。马裤先生动不动就以全身的力气喊叫,好似雷鸣;肖像上,穿马裤,戴平光眼睛,清缎子洋服上身,脑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动作上,用食指挖鼻孔,在别人头上脱靴子,并击打靴底上的土。把小市民、小知识分子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老舍先生笔下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充满了灵性,如《骆驼样子》中描写暴雨来临前的柳树,“病了似的”、“无精打采”。使柳树变得有了活气,通过景物描写更加突出人物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艰难。

2.形象生动的修辞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生动形象,很大程度上与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比喻、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形成了他独特的修辞艺术特色。老舍先生对比喻的理解为:“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联想,在生活中没有仔细观察。广泛注意,这种联想便无从得来。”他笔下的自然万物都可以作为比喻的对象,且能比喻得自然巧妙。如《骆驼祥子》中“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在他赁人家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着的陀螺”,形象的比喻更能体现出人物生存的艰难。老舍的作品中还常常运用比拟、夸张、对比、借代,排比,反复、引用等修辞手法,而且都用得恰当自然,活泼生动,形成了老舍先生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

四、诙谐幽默的京味风格

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中十分突出的是他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独特的、耐人寻味的幽默风格,这种幽默风格是他本人的个性素质、生活经历和艺术修养的必然结果。老舍先生作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风格。

1.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幽默与语言技巧有着密切关系。平实的语言在老舍先生笔下也可以变得幽默起来,他的幽默深深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这既是对现实的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借助笑声使艰辛的人生变得好过些。他把幽默看成是一种心态,一种生命的剂。他的幽默格调多样,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离婚》中“张大嫂一边刷洗家伙,一边落泪,还不敢叫丈夫看见,收拾完在炉前烤干了两个湿眼睛”,“其实买个妾还不是件容易的事,只看男人的脑袋是金银铜铁那种金属做的,吴先生的脑袋,据张大哥鉴定,是铁的;虽然面积不小,可是能值多少钱一斤?”很平常的话读起来令人发笑,风趣幽默。从创作《离婚》开始,老舍先生为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发展方向,即“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戏剧意味,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可不是从文字中硬挤出来的”,追求更高的视点,更深厚的是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而又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产生了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的渗透、结合,获得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

篇2

语言的艺术是心灵的艺术,对于优秀的作家,读者往往可以从他们的语言特色上分辨出其创作的独特性。只有语言艺术出色,作品才能体现出它的文学艺术价值。沈从文崇尚一种恬淡、含蓄的语言美,这是他在自己的小说中一直的美学追求。他倾向于表现纯朴、健康、自然、优美的人性,并用最符合人性的自然方式表达美的意境和人生,创作手法独到,极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式,这在其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中表现突出。沈从文小说的语言艺术在现代文坛独树一帜,质朴而又含蓄,采用抽象抒情的方式,用富有意味的诗化、散文化叙述形态,融写实、象征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显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一、用质朴含蓄的语言唯美地表现人性的自然之美

沈从文小说质朴含蓄的语言是他对自然质朴人性的向往和尊重的体现,又成就了沈从文的健康、高雅、优美的艺术追求。可以说沈从文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无处不在地实践着他的艺术美学追求。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小说风格,用最简单的语言打造最美的东西,让最简单的技巧焕发恒久的生命力。

读沈从文的小说,无时无处不让人感觉到他炉火纯青的炼字本领,无论是小说中的背景环境还是人物形象,他都能用最简练的字词语句进行勾勒。这种炼字的能力即使是在繁华极盛的现代文坛上也是相当有代表性的。

背景环境的描述极尽精炼是他小说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同时也是他文学艺术美学追求的体现。沈从文的对小说中的背景环境的描述是十分简明的,他通常在描述事件之前用不加任何雕饰的语句先将环境构建清楚,既体现沈从文式的田园牧歌世界,也表现沈从文自然清新质朴含蓄的美学追求。他的短篇小说《柏子》这样写道:“把船停顿到岸边,岸是辰州的岸。”这样一句话简洁明了地将读者引入沈从文式的湘西水乡风情中,奠定了全文自然质朴的基调。类似的环境描写沈从文的小说中随处可见,优美的风景、质朴的心灵、凄美的命运、高贵的人性在这个环境中交融并得到升华,用简单明了的语句表现这样的意境,实现了对质朴的美的含蓄传达。

沈从文无论对人物的整体形象塑造还是对人物语言的描摹都是惜墨如金,在精炼的笔触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这种简朴刻画人物整体形象的语言,通常是用直接叙述的语气、清新质朴的简洁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龙朱》中这样描写龙朱这个人物:“族长儿子龙朱年十七岁,为美男子中之美男子。这个人,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逊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几个简短的比喻,一个完美的龙朱的整体形象就出来了。在人物语言中,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对话通常仅限一行,但往往是个性化的、人性化的、意在言外的。沈从文对人物语言精练的处理,对于读者了解人物性格,理解人物话语之外的意义有益。这样唯美含蓄的人物对话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比比皆是,连人物的名字也极尽简略之能。通常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连个名字也没有,“妇人”“男子”“兵”“女孩”“绅士太太”,要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他不给人物取名字。即使取名字也都是质朴的不能再质朴的“三三”“翠翠”之类的名字。

沈从文选择用一种含蓄无华的语言把生活和人生中美的部分表现得合人性、把人性中的自然之美唯美地表现出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小说风格,用最简单的语言打造最美的东西,用最简单的技巧焕发恒久的生命力,用最质朴的语言感召最质朴的人性所具有的美好情感,这是沈从文小说语言的高明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简明平实的小说语言风格正是形式服从内容的艺术典范,质朴含蓄的语言也恰好体现了沈从文一生对纯真人性之美的追求。

二、双重思维下的抽象的抒情

抽象的抒情是文学创作的原则之一,它是艺术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融合,在本质意义上它实现了对自我、现实和人生超越,使文学创作走向自由的广阔空间。沈从文认为生命在发展中,变化、矛盾、毁灭是常态,它需要借助文学艺术将某一种形式或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的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这种凝固转换生命形式的文学艺术就是一种抽象的抒情。

抽象的抒情是艺术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融合,抒情是属于艺术思维的范畴,抽象是属于理性思维范畴。他的作品呈现出艺术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融合,他的小说很明显地表现出一种抽象意识,在语言上带有感悟式的哲理意味,给读者以审美愉悦的回响。沈从文抽象思维表现为思想散步和情绪的宣泄,从现实的存在中运用思维的模式将客观赋予人的情感通过人的各种行为呈现出来。但抒情不能只停留在艺术思维的层面,它还必须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即上升到抽象的抒情层面,才会获得完整的美学意义,只有如此作为重要的创作原则才会显示出它对文学的普遍性价值。因此说,抽象的抒情在创作中是一种极高的美学创作思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浪漫抒情作家,他把对文学虔诚的宗教情绪与对生活热情的浪漫情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情深意切、联想奇特的抒情风格;同时他也是一位理性深沉的作家,以深沉的理性思索将深刻的思想赋予形象的描写之中,向纯生命文学的深层掘进,成就了他小说的抽象抒情风格。就像小说《边城》,二十一节一气呵成,而各节又自成一体,像一首首圆满的散文诗,在结构上不是严谨的而是疏放,风格上不是浓烈的而是清淡,意境上不是现实的而是超脱,气势上不是博大的而是精致。《边城》的语言充满诗意、质感和痛感,如“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做事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蹿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作者能够真实展示情窦初开的翠翠的美妙情怀,源自作者高超的抽象抒情技巧,使深刻的思想融入形象的描写之中,使他的作品不只停留在思维的层面,而是上升到抽象抒情的层面,呈现出艺术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完美融合,获得了完整的美学意义。

三、富有意味的诗化、散文化叙述形态

沈从文突破传统的小说创作手法,并不着力构筑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而是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中将诗歌的抒情和散文式的叙述导入其中,以清新、自然、隽永的语言创造一种诗意抒情的表达方式,用一种清淡的散文笔调,将浓郁的边地风情和秀丽的山川景物融为一体,实现情感思维的流动,奏出轻柔和谐的田园牧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探索生命、寄寓理想,刻画他所熟悉的性情人格、所默想的人生事理、所企求的理想人生形式,从而在叙述形态上呈现出独特的个性。

沈从文小说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高度重视情感在 创作中的作用,强调表现作者对人生的诗化感觉,使小说浸透了一种“乡土抒情诗”氛围。他在《边城》《长河》等小说的创作中着意描绘湘西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历史沿革,烘托故事氛围,把自然景物与人物故事联系起来,不仅为人物提供活动背景,且为作者内心情绪表达提供寄托,抒发作者对湘西自然美、人性美、生命美的赞颂之情。用自然流畅的抒情方式,通过描摹、象征、比喻、暗示等方法创造出风格各异的意境,寄寓着人物现实的人生情绪。

沈从文小说富有意味的诗化、散文化叙述形态在语言上还表现为炼字炼句。他的小说读来不失韵味却很少使用过分修饰的语言,写景写人极少用形容词而是较多地使用实词,用最平实的词语描述传达出贴切而富于诗情画意的美感,使读者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和阅读。如《边城》中的“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整个自然背景描写中仅出现了“静静的”“清澈透明”“慢慢的”三个普通的形容词,更多的是平实的客观词语,以兼具抒情诗和散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小溪边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沈从文小说中诗意、散文化的语言对水乡意境的描绘是他艺术美学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字成为沈从文小说语言艺术的特色。

四、在象征手法的创新运用中领会永恒的无限意义

在沈从文的语言艺术追求中有一点值得重视,那就是他在小说中对于象征手法的创新运用。他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象征手法的同时大胆地吸取、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将“象征”这一概念应用于小说的整体,强调读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从作品有限的、瞬间存在的形象中领会永恒的无限的意义。沈从文善于驾驭纷繁复杂的象征表现手法,各种象征手法在他的小说中表现得相当充分。

沈从文小说的象征手法主要体现在景物象征、生活场景象征和人物形象象征上。凡是沈从文小说中带有象征含义的自然景物,都凝聚着某种人格力量。他让这种人格化的自然景物观照人物命运的发展,使作品的情感蕴含更为深厚。如《八骏图》中的大海显示出一种活力,象征着符合自然、蕴涵了无尽活力的人生;《边城》中的渡口象征着翠翠和老船工的世界,充满了仁爱、幻想和纯真;而《菜园》里的关联着人物的命运,它们都是客观景物的自然存在,但其中蕴涵着深层的寓意,这种自然物一旦成为象征意象就显得特别深远悠长。

篇3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009-01

从某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的语言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汪曾祺由衷地赞赏那种不事雕饰的风格,他将现代的自由意识和古典意趣相结合,以一种优美的文字把爱、美、生命力展示在世人面前,在这美的享受之中,引领人们到达纯净的精神世界。

一、描法的平淡自然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表现出简洁、质朴、纯净的艺术特色,没有浮夸的语句,没有华美的修饰词,甚至也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他的语言去掉了一切浮华与繁杂,只剩下原滋原味的语言,如清水出芙蓉般单纯、明快。

《受戒》给人一种像是在读诗的感觉,小说开头即写道:“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他是十三岁来的。”用一种平静质朴的语气给小说定了一个基调。《受戒》描写的虽然是梦幻般的爱情,但其文字却不浮华,自然而朴素。在描绘少女的容貌时,小说是这样写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妻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在作者的笔下,小英子像是一串跳动地着的音符,单纯快乐,汪曾祺把朴素的物和灵动的人结合起来,亦是妙哉。汪曾祺不会刻意去讲究字词的拿捏或用法的奇特,他喜欢用质朴的语言去抒写人物和景物,他的小说看起来均是闲笔,实则处处精心设计。在他的用心下,人与自然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大淖记事》中一段经典的风景描写:“春初水暖,沙洲上窗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获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全都枯黄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顶上去了。冬天,下雪,这里总比别处先白。” 看似是对大淖四季景象的简单描写,实则传达出大淖里一片美丽平和的景象,给人平易亲切之感。小说中人物的处理故事情节的发展等,都是汪曾祺的用心设计,若你细细品味,定会感受到文字背后流溢出的动人情趣。

二、语言的音韵美、节奏感

文学分很多种类,但诗歌无疑是最具有音乐性的一种。而从某个层面来讲,汪曾祺的小说是一种抒情的诗化小说,其小说语言具有诗歌音韵美的特性。他曾说过语言就要做到看似参差不齐,但又“痛痒”相关,这就是在强调体现语言音乐感的重要性。汪曾祺小说中的语言,语句之间的跨度比较大,超越了一般语法的既定格式,甚至可以说没有逻辑,如小说《天鹅之死》中的一段描写:“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飞过太阳岛,飞过松花江,飞过华北平原,越冬的麦粒在松软的泥土里睡得正香。”语言简短且相互关联,这就体现了他创作语言的音韵美。这一特点在《受戒》中也有体现,《受戒》里最后那段惊人的景物描写充斥着语言的音乐感,如一首曼妙的田园牧歌。

汪曾祺的语言感情饱满,极具中国韵味,十足的音乐感,让读者在品读过程中如饮甘泉,清爽解渴,温和甜美。能让我们品读出来的和谐的精神和中国的传统趣味是其小说吸引我们的原因之一。他的小说看起来平和淡泊,但细细读来,慢慢咀嚼消化,会使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作者极其善于通过叙述一件小事来阐明人生哲理,寓真善美于不起眼的琐碎小事中。小说《鉴赏家》中,买水果的叶三评点季民紫藤画时的一段对话,叶三说“好”,画家问“好在哪?”,“紫藤里有风”,“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季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佛紫藤乱”。一段简单的对白,两句词,看似平淡,但营造出了一种诗意的氛围。

三、创设“空白”,增加诗意空间

语言的美不在于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是在于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在于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好的语言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把一件事叙述出来,而是要画,就如流动的水,如一幅景,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人仿佛真真切切的感受着这一切,才能体会到文章真正的内涵,达到与作者的共鸣。

篇4

一、前言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之后、上课之前或在上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教学思路、设计及依据在短时间内对同行或专家评委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是教师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素养的具体表现。因此,说课成为不少地方和学校进行教师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为加大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教改力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艺,经常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的说课评优活动或教学基本功比赛;教育系统招聘教师也常常进行理论考试和说课面试相结合。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工作多年的中青年教师还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往往都无法把握说课的环节和要领,把“说课”理解成了“说教案”或“表述上课过程”,要么基本内容残缺不全,要么不分主次毫无头绪,结果难尽人意。

影响说课效果的因素很多,除专业素养外,关键在于要有机地遵循说课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结合教材、教法、学生、学法的关系,有重点地讲述基本内容,优先说清、说深哪一部分,说活、说新哪一部分。因此,教师应积极寻求说课艺术的提高方法。

二、说课内容

从课的整体设计层面来讲,说课要理清的基本内容一般包含说指导思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其他等几个方面。

1.说指导思想。就是要说课中处理教材的依据,即课程标准的理念,要说清教学中如何体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2.说教材。就是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该部分要说清教材的内容及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相关知识点、教材的前后联系、场地器材的安排等。

3.说学情。就是针对班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具体分析。如学生的思维能力、模仿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以及如何使教材渗透德育因素自然有实效等等。

4.说教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如何选用合理、实用的教法手段,如何合理选用器材,如何组织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安排保护帮助措施,以及说明选用教法的理论依据。

5.说学法。主要是说出本课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明确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与习惯要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法与教法怎样相互配合,以及选用学法的理论依据。

6.说教学过程。这是说课的中心内容,主要是说出本课的教学思路,包含课的结构、练习设计、评价纠错、时间安排、预计效果等环节。该部分要说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特别要说清动作难度的安排比例与层次,重点难点的突破,组织与讲练时间的安排,学生骨干作用的发挥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率等;教学目标达成率应分析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感体验、运动负荷预计、学生掌握技能状况预计等。整个教学过程应说详细,说具体,说清每一个环节教学练什么、怎样教学练、为什么这样教与学练的理论依据。

7.说其他。教师可以简述一下如何进行安全教育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预案,说明媒体使用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说课原则

说课不是简单的浓缩上课过程,更不是复述教案,它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因此,成功的说课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精心构思,认真设计,思路要清晰。说课时教学的理念、采用的方法、实施的过程等必须有一个清晰、系统的思路,不仅要说出“教学练什么”和“怎么教学练”,而且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学练”。因此,教师要认真撰写说课稿,以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把握好教材的前后联系,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考虑。这样,在撰写说课稿时就有了明确的构想和框架,设计就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挖掘有深度。高质量的体育与健康课说课,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在说课内容和层次上着力做文章,使同行或专家评委很清晰地知道你在说些什么。特别对教学过程的挖掘一定要深,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理清说的层次,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把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段作为重点进行挖掘、展示,而有些环节可以简略处理,不必过度展开,做到详略得当。

3.教学媒体,运用得当,说法要灵活。说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和媒体来表述自己要说的内容,尤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教学重难点,以提高说课的实效性,使说课说活。

4.理论联系实际,设计有创新。说好一堂体育课,所述内容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所以,在说教学过程时,教师不能将前面提到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思想割裂开来,而应对理论的应用方面做具体阐述,使教例与教理水融,在说法上体现有说有评、说评结合的创新原则。同时,整体设计在形式上尽可能新颖,典型环节要独特,体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创新、思维创新、选择的学法创新等。

四、注意事项

说课不是备课,不能背教案,也不能像正常上课那样讲,首先要突出“说”字,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地说;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或太短,一般为15分钟左右。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用简练、准确的语气说出自己的特点风格,做到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使听课者感受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同时,说课必须要掌握好说的重点部分,不宜面面俱到,应重点说清说深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片段、精彩片段以及创新之处。

另外,我们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说课时还可以借助手势、动作示范以及身态、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表达,也使体育说课更符合学科特点。

五、结论

1.说课,不是教师与生俱来的能力,能上好课的教师不见得说课水平高。说课是教学设计的表达,重要的是“说”这种方式,不仅要让人听懂,还要带给人一种享受,做到说清、说深、说活、说新,这就需要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说课艺术。

2.理清说课的基本内容、遵循说课的基本原则、掌握说课的注意事项是有效提高教师说课艺术的途径之一。提高说课艺术,关键在于多参加学习与培训,要在学习与培训中反复钻研、修改说课的基本内容,在基本原则框架内不断修正完善,我们才能有提高。

3.有效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说课艺术有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体育教师走上相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经常开展说课评比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师说课的质量和艺术,更是丰富学校校本教研手段、优化体育课堂教研的一条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说课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