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09:25: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财务分析的比较分析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8-0057-06
一、引言
非寿险业存在两种不同的发展策略:一种是现金流承保,以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亏损;另一种是以承保利润为主。近十年来,主要非寿险业市场均以现金流承保策略为主。在1994-2003年,世界主要非寿险市场中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法国承保利润皆为负值,德国和日本只能勉强实现承保业绩平衡。美国自1978年到2003年非寿险业承保利润都处于亏损状态,只能靠投资业绩维持经营稳定。本文试图以中美对比分析找出中国非寿险业发展的合理策略。
国内外均有文献研究非寿险公司发展策略,但缺乏对比研究,同时也忽视了对于不同的经济体制、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分析。Matthew L.Higgins,Paul D.Thistle(2000)发现承保能力限制将会极大的影响承保利润。[1]Shi-jie Jiang(2007)发现美国非寿险业存在明显的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的替代效应。[2]Smith,Barry D.(1999,2001)使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研究美国非寿险业的发展,通过研究若干关键指标评价非寿险经营的效率。[3]桑强(2004)使用杜邦财务体系研究发现相同的净资产回报率可能源于不同的经营指标,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经营效率。张辉,章俐(2005)分析了中国保险业的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认为中国保险业应该以承保利润为主。[4]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系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它通过分解分析企业绩效评价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揭示分析各种财务比率之间的层次关系,达到综合评价企业绩效和为改进企业绩效指明方向的目的。使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可以有助于更清晰的认识非寿险业的发展策略。
二、中美非寿险业实证对比分析
(一)采用的研究构想
本文选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和美国领先的非寿险企业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Company(以下简称State Farm)进行对比分析,以公司对比视角来研究中美非寿险业的发展策略选择,并着重考虑中美不同的经济体制、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对于发展策略的影响。两者皆为上市公司,数据可得性、真实性较高。人保是中国非寿险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公司,由于中国非寿险市场的高度同质性以及低创新性,人保发展策略能够反映整个行业发展的状况。State Farm是美国领先的非寿险企业,主要业务集中于车险,业务结构和人保较为匹配,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
(二)使用的研究工具
本文依照非寿险业特点对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了改进,并利用其分析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考察各种分解的关联指标,明确利润来源以及构成,主要从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研究发展策略。在此将公司运营的财务费用以及税收等用“其他利润”表征,以求有效地将承保利润、投资收益与其他利润进行区分,更清晰地认识利润来源以及构成。
投资收益系数代表净保费收入创造总资产的能力。肯尼比率也称为承保能力比率,比率过高可能导致偿付能力不足,比率过低则显示承保能力过剩,企业不能成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张,理想的肯尼系数应该小于2。
人保数据来源于人保2003-2006年年报,共7年。State Farm数据来源于瑞士BVD(商业电子数据出版社)保险资料库,从1992年到2006年,共计15年。
(三)杜邦财务分析结果
(二)人保与State Farm发展策略有别,人保不应过快转变发展策略
对比分析发现,人保采用的是承保利润为主的策略,State Farm采用的是投资收益为主的策略,采用现金流承保。长期来看,两家公司的发展策略实际上是互有侧重的。人保侧重于承保利润原因在于承保结果受外界影响性小,而资本市场波动性大导致收益率无法保证。State Farm侧重于投资收益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以及较高的投资收益系数,使其能够维持稳定的投资收益。发展策略选择和分解指标互相影响,不同的发展策略影响分解指标,反过来,不同的分解指标和经营环境也限制了发展策略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人保的发展策略正在逐步向现金流承保方式转变,但其中蕴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上市对于人保的各个指标提高并不很明显,只有肯尼系数向着合理的指标下降。承保利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竞争状况,而投资收益则主要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人保不应过快转变发展策略,而应积极提高自身运营效率。
(三)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呈现一年滞后期的反向关系
将两家公司的投资收益滞后一年,同下一年的承保利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呈明显的反向关系,即本年投资收益的结果将会显著地影响下一年度的承保政策。在投资收益较高时,则放松承保政策以求提高市场份额;若投资收益较低,则收紧承保政策以求经营结果的稳定,即承保策略和价格竞争是主动实施的。人保2006年投资收益创出新高,则可知2007年将采取更加放松的承保政策,而2007年人保承保利润亏损14亿元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由于2007年人保投资收益仍然较高,可以预测2008年人保承保利润将不容乐观。
四、对于承保利润的解读和分析
(一)人保能够取得承保利润缘于中国市场的特殊
人保能够取得承保利润很大程度上缘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不能由此断定人保的风险控制水平或者业务质量较高,也并不必然说明其自身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对比中美市场,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因素造就了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1.中国非寿险市场仍然是寡头垄断型市场,市场开放度不够。2000-2006年,中国非寿险市场一直是寡占Ⅰ型,人保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和价格制定者。外资非寿险公司在中国目前不能够经营法定保险,市场份额较小,无法同中资公司展开全面竞争。而且中国非寿险公司参与国际业务程度较少,较为封闭,国际市场波动很难影响国内非寿险业市场。
2.承保利润依赖于较低的赔付率。对比美国非寿险业的赔付率情况,可以发现,两者的费用率平均值基本相同,但人保的赔付率平均值只有70.97%,远远低于美国78.7%的平均值,由此压低了综合成本率,导致了利润空间的产生。
3.监管部门对于保险市场的行政性干预能力仍然较强。价格管制仍然存在,导致各保险公司只能在限度之内进行竞争,机动车辆保险费率明显高于成熟市场。另外,保险业市场进入的壁垒仍然较高,监管部门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市场主体增加,2006年中国共有36家非寿险公司,而美国2003年数据为3046家。
4.企业财产保险等投保率较低,保险责任范围较窄,巨灾损失小。中国保险业赔款仅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3%-5%左右,与成熟市场30%的赔款比例差距很大,在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以及汶川地震灾害中,非寿险业赔付较为有限。在巨灾发生时能够避免出现大规模赔款的情形,保证承保利润的稳定。
(二)在中国市场坚持承保利润是最优发展策略
1.坚持承保利润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保险理念。中国正处在一个保险逐步普及的阶段,社会受保障程度较低,各类保险经营技术并没有明显的提高。2006年保险深度为53.5美元,保险密度为2.7%,在世界上的排名分别为70和47位,美国的数据则分别高达3923.7美元和8.8%。在基本保障不足的情况下盲目采用现金流承保将不利于树立保险业稳健经营、转嫁风险的理念。
2.坚持承保利润有利于提升承保技术。目前车险保费占据了非寿险保费的主导地位,而企财险、货运险、责任险的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车辆保险承保单位分散、巨灾可能性小、保额较低,占比过高导致承保技术含量下降。因此,忽视承保利润,盲目的选择现金流承保方式将导致原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均面临破坏。
3.坚持承保利润有助于化解经营风险。美国非寿险公司主要以投资高质量债券为主,市场波动风险明显较低。中国非寿险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资本市场,而中国股市波动风险极大,收益率不能保证,一旦出现承保利润亏损以及股市下跌,极有可能出现经营风险。2004年股市下跌,保险公司委托理财亏损及投资封闭式基金市值大幅缩水,严重影响了经营。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急剧下跌了近50%,过分依赖股市投资收益将给非寿险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
五、结论与建议
由于中国非寿险业市场高度同质性和人保巨大的市场份额,对人保的分析结论也适用于整个非寿险行业。利用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非寿险业本身的经营效率、风险控制与投资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应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提高各项指标的竞争力,坚持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并重的发展策略,而不是盲目追赶国际潮流采用现金流承保的发展策略。
第一,努力提高承保技术,在承保市场更加注重优质业务和核保要求,保持合理的承保利润。中国的保险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较低,社会基本保障尚未满足,盲目采用现金流承保策略不利于市场长远发展,应该保持发展策略的稳定性。
第二,大力开发新的险种和开辟新的销售渠道,避免在传统险种领域的过度聚集和恶性竞争。
第三,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改变投资收益率过分依赖资本市场的现状。投资收益率增长对于净资产回报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意义,重视投资收益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进一步充实资本,降低营业费用比例,提高经营效率,以应对逐步开放的市场格局。
中国特殊的新兴非寿险市场必须保持一定的合理承保利润,同时重视提高投资水平。目前整个行业发展效率仍然偏低,尚未经受大规模的开放竞争的考验,因此,积极地提高经营效率将是未来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Matthew L.Higgins,Paul D. Thistle,“Capacity Constraints and the Dynamic of Underwriting Profits” [J]. Economic Inquiry,Vol.38,No.3,July 2000,442-457
[2] Shi-jie Jiang,“Dynamic of Underwriting Profits. An Empirical Study of U.S. Insurance Markets” [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AMKANG University,Taiwan region,2007
[3] Smith,Barry D,“Using a Modified DuPont System of Analysis for Understanding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Financial Performance” [J].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Vol.2 No.3,pp.141-151,1999
[4]桑强.财产保险公司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以及应用[J].北大CCISSR(赛瑟)论坛,2004.
[5]张辉,章俐.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的现实选择[J].中国保险,2005,(4).
Comparison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y Based on DuPont's Analysis
GE Li-zhang
(School of Insurance,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
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中财务分析法的应用研究,能够使相应的管理工作开展更具科学性,不断增强企业内控管理效果,促使其能够处于稳定发展状态。因此,在对企业内控管理方面进行研究时,需要根据其管理要求及形势变化,充分考虑财务分析法的引入及应用,进而将内控管理工作计划实施到位,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高效开展,保持其良好的市场竞争力,避免影响企业的管理效果及经济效益等。
一、财务分析法在企业内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企业内控管理中,为了实现对财务分析法的科学应用,则需要了解其应用价值。具体表现为:注重财务分析法应用,有利于降低企业内控管理风险,满足相应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要求,且能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关注财务分析法应用,实施好企业内控管理计划,有利于优化这方面的管理方式,增强内控管理计划实施效果;重视财务分析法应用,有利于丰富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内涵,实现对这方面的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挥内控管理应用优势。
二、企业内控管理中财务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在了解财务分析法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应明确其在企业内控管理中的应用要点,确保相应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此期间,相关的应用要点包括以下方面:
(一)比较分析法的应用所谓的比较分析法,是指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企业内控管理方面提供支持。具体表现为:基于比较分析法的企业内控管理,可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之间数量关系及差异的科学分析,为企业日后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且在专业性强的分析结果支持下,有利于实现对企业内控方面的科学管理;企业内控管理中通过对比较分析法应用方面的考虑,可使自身内部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更具针对性,且能提升内控管理中的专业化水平,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二)趋势分析法的应用趋势分析法是为了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性质和变化,通过对不同数据的整合利用,采用折线图的方式为企业未来规划预测提供支持的方法。在这种财务分析法的支持下,能够通过对趋势变化方面的分析,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支出及利润状况,对其经营成果的好坏做出评价,有利于改善企业内控管理状况,为其经营水平提升提供支持。同时,借助趋势分析法的应用优势,从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状况等方面入手,落实好相应的预测分析工作,促使企业内控管理更具合理性,并为趋势分析法应用范围扩大打下基础。
(三)因素分析法的应用这种财务分析法适用于细节问题分析中,可为企业某一财务指标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提供支持。实践中开展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时,合理应用因素分析法,能够对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有利于降低其内控管理问题发生率,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避免企业处于不利的发展状态。同时,因素分析法支持下的企业内控管理,可达到其管理过程中查缺补漏的目的,有针对性地改善内控管理状况,满足现代企业的稳定发展要求。
(四)比率分析法的应用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财务比率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方法和比较分析法类似,但比较的数据有些局限性,不过得到的分析结果更具针对性。企业内控管理中通过对比率分析法与趋势分析法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对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全面了解、评估其偿债能力等。因此,在发挥财务分析法实际作用、丰富企业内控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应提高比率分析法的利用效率,促使内控管理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给予管理质量提高方面的保障。
(五)杜邦分析法的应用在了解企业财务情况的过程中,为了获取到其资金结构、风险控制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更多信息,则需要注重杜邦分析法的应用。在这种财务分析法的作用下,企业内控管理中可实现对反映自身经营效率指标数据的整合利用,并以完整体系的方式,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反映,为企业战略部署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信息。因此,在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内控管理效率的过程中,应发挥出杜邦分析法的实际作用,避免影响相应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
(六)报告分析法的应用这种财务分析法应用中可用报告的形式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相比其它方法更加全面、细致,可使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满足其内控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要求。因此,在细化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内容、实现对其财务状况科学分析的过程中,应重视报告分析法的科学应用,进而为企业支出控制提供专业支持,实现其在实践中的成本最低化及效益最大化的长远发展目标。
三、提升财务分析法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应用水平的策略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财务分析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为了说明企业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差异,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比较分析法的范畴很多,可以是本期财务信息与上期的比较,可以是实际与计划的比较,也可以是本企业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之间的比较。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数据比较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二)趋势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为了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生产经营成果的变化和性质,以此帮助企业预测未来发展,用于趋势分析法的数据可以是比率,可以是百分比数据,也可以是绝对值。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利润率、成分消耗率等数据来预测企业经营成果的变化情况和水平,也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的折旧率的发展趋势来预测企业的资产变化情况。这种趋势分析法着眼于未来,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三)因素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是为了分析企业内部某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由于每一个财务指标数据都能代表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管理水平,所以因素分析法具有很大的价值。使用因素分析法可以找到某些容易被企业忽视,但又确实存在的影响因素,帮助企业对症下药地改善管理。
(四)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财务比率来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一般要结合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来综合使用。比如通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等。
(五)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资金结构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这种分析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若干个用于评价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最终通过权益收益率来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杜邦分析法有利于企业领导层更清晰、更客观地看到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为管理层提供一张系统的考察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路线图,有利于真正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效率。
(六)报告分析法
报告分析法是以报告的形式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这种分析法比较全面、细致和系统,各种财务情况都可以通过报告体现出来,让企业管理者有根可寻。报告分析法应用面很广,比如企业的营销费用开支很大,报告分析法通过营销人员、广告的工资、业务费等数据来分析哪些方面的费用比较合理,哪些方面的费用不够合理,以此制定出合格的方案来控制多余费用的支出。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财务分析也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施工企业承担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责任,其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财务分析进行了说明,并针对施工企业的财务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财务分析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问题,可以为施工企业提高财务分析能力提供方法指导。
1 财务分析概述
1.1 财务分析目的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则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投资体制、税收制度的深入改革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公司法》、《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完善,对现代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显得越来越必要,越来越迫切。因此,重新认识传统的经济活动分析,在参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之上,建立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财务分析学科颇为必要。
1.2 财务分析方法分类
定量分析法。所谓定量分析方法是借助于数学模型,从数量上测算、比较和确定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变动的数额,以及各财务指标变动的影响原因和各因素影响大小的一种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投资分析师使用数学模块对公司可量化数据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对公司经营给予评价并做出投资判断。定量分析的对象主要为财务报表,如资金平衡表、损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在财务分析的循环过程中,需要选择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损益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分析法、存货(资金)控制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指数分析法、净现值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等。
定性分析法。所谓定性分析方法是指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变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说明。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常用的定性分析法有经验判断法,会议分析法,专家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1.3 财务分析方法建立要求
建立财务分析方法体系的要求主要有两点:
具有科学性。经营的重心在于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企业能否完成其经营目标,关键在于其经营决策是否正确。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是否提供了真实、可靠、有用的财务分析信息。如果财务分析人员采用的分析方法不科学,提供的财务分析信息就不可能准确、真实、有用,甚至是错误的。在这种错误的、不正确的信息导向下,决策者不可能制订出正确的、有效的经营决策。因而,经营者也就不可能完成其经营目标。
具有实用性。在建立财务分析方法体系时,应根据企业内外财务分析人员的知识水平、管理水平以及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要,选择那些既科学又实用的分析方法。
2 企业财务分析内容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体系。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应包含盈亏目标执行情况分析,现金流量执行情况分析,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分析,资本性支出完成情况分析,费用控制情况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在方法上一般采用比较分析法或比率分析法。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的大小,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生命力的强弱。盈利能力较强,有助于加速资金运转速度,削弱企业财务系统中的不利因素。因此,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
企业扩张经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永恒课题,分析时,既要看企业经营、利润、各种资产、资本的增长幅度和趋势,更要对企业的经营前景进行预测分析,找出企业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并就企业发展的前景进行预测和论证,充分揭示企业扩展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及预计影响程度,引导企业正确把握经营方向。
2.1 杜邦财务分析
1910年,美国杜邦公司为考核集团下属企业的业绩,制定了以权益报酬率为核心的财务比率考核体系。其特点是将若干个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的比率按内在联系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最终通过权益净利率来综合反映。杜邦分析法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更加清晰地看到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润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给管理层提供了一张明晰的考察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是否最大化股东投资回报的路线图。
2.2 施工企业费用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是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历史资料的动态分析,是在研究过去的基础上预测未来,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报表提供的信息达到决策有用性的一种手段。但财务报表提供的的信息又是概括性的、高度浓缩的,要想通过报表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还必须对报表进行进一步的细致的分析。
3 财务分析应关注的方面
为了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历史分析与行业分析。财务分析的核心不是指标的计算,而是对指标值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企业的历史状况和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在历史比较和行业比较的过程中,才能对其做出科学的分析。(2)整体分析与专项分析相结合,在单项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将各指标体系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各分析体系各有侧重,需要相互配合使用,要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簿弱环节加强专题分析。(3)注重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的结合使用,各种分析方法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应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构成完善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更好地解决财务分析问题。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