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价值范文

时间:2023-06-16 09:25: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账面价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账面价值

篇1

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为什么不影响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价值,因为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分录如下: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价值=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坏账准备账面余额,因为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科目,相当于内部变动,所以不影响账面价值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原价与计提的减值准备和计提的累计折旧(即:固定资产净额)的差额。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公式: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企业的会计交易或事项中,存在着大量的不涉及或很少涉及把货币性资产作为交换媒介的交易、或在特殊条件下的进行债务重组。这种交换的最明显特征是交易的一方或双方将放弃非货币性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或投资性非货币性资产等),如以实物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或用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债务重组等即属于这类交换。为了规范这类性质的交易我国制定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和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在这些会计准则中均涉及到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问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在满足确认为商业易的条件下,“企业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不能满足商业易的条件下,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在债务重组准则中也明确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将其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转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从上述准则的规定中不难看出,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债务重组的两种损益(债务重组损益和资产处置损益)的确认与计量均于换出资产或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有关(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资产的账面价值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确切含义,如何对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计量,将成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以及其他以非货币资产转出为交易形式的各种交易中涉及到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就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以期澄清会计理论和实际动作中有关概念的混淆。

二、几种主要资产价值形式的含义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显然,从本质上讲,资产的价值的大小是由预期能给企业(会计主体)带来经济利益能力的大小决定的。但资产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外在形式。可以从横向的角度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认识,即根据资产功能的替代原理,可以把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相同或类似的资产交易价值作为企业资产的入账价值;可以从未来的角度认识资产的入账价值,即资产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也可以从取得资产支付的代价上认识资产的入账价值,即为取得资产所花费的合理的、必要的支出。这三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资产的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但如果对资产交易主体进行理性的假设,这三个角度确认和计量的资产价值应该是惊人的相同。因为,如果存在相同的或类似的资产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且交易价格低于自行建造成本,任何理性的主体不会对资产进行自行建造,反之亦然;同时,任何理易主体以任何方式取得资产都不是为了取得或占有资产自身,而是为了未来带来的经济利益,或者说资产交易主体对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评价决定了理性主体愿意支付的资产价格或为取得资产愿意支付的代价。这实际也同时说明,在理性、公允的假设条件下,这三种确认和计量资产的视角所得出的资产价值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背离或差异,但从总体上、长期的角度看其所确认的资产价值是一致的。

但是,由于资产的使用和使用环境以及利用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所面临的市场的变化,已入账的资产价值呈现出动态的特征,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这种资产价值的动态性决定了已入账资产的价值在不同的动态阶段形成了原始价值、账面余额和账面价值等不同的账面价值形式。原始价值是资产取得时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支出,是资产价值动态过程中资产取得时点的历史成本,也可以称为资产的初始价值。从资产管理的意义上讲,历史成本只说明取得资产时支付的代价,它虽对资产现实价值产生影响,但不能最终决定资产的现时价值。资产的账面余额是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因资产使用等因素影响所造成的折耗后的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的新旧程度。但账面余额由于资产折耗的高度政策化而很难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如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等都不能称为或不能准确地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认识的资产价值在账面上的反映;从资产相关账户的关系角度看,是资产的原始价值账户与其备抵、附加账户轧抵后的余额。如果扬弃其价值估算时的主观因素可能产生的非科学性影响,资产的账面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了资产未来赚取现金的能力,也是相同或类似资产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在会计账户上的反映,同时还是重新购建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必要的和合理的支出。在一般会计理论或实践中均认为资产在账面上的价值形式的转换到此就结束了。实际并非如此。资产价值的动态形式并未到此结束。如果会计主体基于各种目的,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易或债务重组需要处置资产时,在会计核算程序上,被处置资产必然会从该资产的原账户中转出,在会计账户中注销需要处置的资产。但会计账户中所注销的资产价值是该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实际实施资产处置行为确是一个行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因处置而带来的处置相关税费,有可能发生伴随处置资产相关的其他权利或义务的转让。而这些税费和权利或义务的转让实际上并不包含在原资产的账面价值中。这样便产生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转让的价值之间的不一致。因此,真正转给受让人的资产价值不是原资产账面价值,而很可能会高于或低于原资产的账面价值。作者认为这应该是企业资产价值的运动中的一种新的形式――待交易资产价值。

三、待交易资产价值的构成分析

如果会计主体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易、债务重组或其他非货币形式的会计交易或事项,并且在这类交易中使用资产转出价值作为判断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损益,或者以资产转出价值作为其它相关资产入账价值的决定因素时,就需要分析资产转出后的价值及其构成,这里,资产转出后价值也称为待交易资产价值。待交易资产价值是指将要进行的资产交易的价值,是由原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资产在其转出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以及因资产转让产生的可能需要放弃的相关资产权利或承担的相关义务构成。这里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传统的资产账面价值相同,即资产的原始价值与该资产的各备抵、附加账户的余额轧抵后的金额。资产为实现交易发生的相关税费以及因资产转让产生的可能需要放弃的相关资产权利或承担的相关义务也称资产的附带价值。因此,待交易资产价值是有由原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转出或换出过程时的附带价值决定的。由于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在会计理论和实践中已有定论,因此本文对待交易资产价值的论述将主要涉及到资产转出过程中的附带价值。作者认为资产转出的附带价值以及对会计核算影响的分析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资产转出价值一般是指在资产转出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这实际上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在资产转出过程中除了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外还包括可能的相关权利或义务的转让。资产的权利或义务从与待转出资产的直接关系上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内在于资产本身的权利或义务,这些权利或义务与未来资产的使用有关。如资产未来使用可以为资产权利主体带来的经济利益即是直接内在与资产本身的权利。二是资产附带的权利或义务。这些权利或义务是资产过去的使用或功能的发挥在现时形成的权利或义务,即在资产交易时这种权利或义务已经存在。如企业投资可能形成的业已存在的收取股利或利息的权利,这些权力是过去资产功能发挥作用形成的现时权利。如果将待转出资产区分为主体资产和附带资产或负债,那么待转让资产的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就取决于资产主体转让资产时原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主体资产所包含的附带权利或义务是否一并转让。如果在主体资产转让中不包括附带权利或义务的转让,那么资产转出过程中的价值构成不包括与资产转让相关的附带权利或义务的价值,待转出资产的价值即表现为原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在资产转出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如果主体资产的转出协议包括业已存在的相关权利或义务的转出,那么,相关权利或义务将由受让主体享有或承担,待转出资产价值将有原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转出中的相关权利或义务的让与价值和资产转让过程中由转让方承担的相关税费用组成。这实际上已经表现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待交易资产价值的区别

第二,从涉及非货币性资产转出(换出)过程分析,无论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抑或是其他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形式,其资产的实际产权转移过程均会涉及到两个阶段:一是为实现资产产权交易的发生而必需的资产交易准备阶段;二是实现资产产权转移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均会发生相关税费,但这两个阶段所发生的费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在为实现资产产权转移的准备阶段所发生的相关费用与资产自身的性质直接相关,这种费用是否发生于未来的具体交易形式无直接联系,仅仅归属于将要交易的资产。如以固定资产进行交易可能涉及到的与未来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有关的固定资产清理相关税费等技术于这一性质。另一种费用是直接与交易的具体形式相关的费用,即被交易的资产为实现产权转移而必须发生的相关税费。这种费用直接与资产的产权发生变动有关,如以存货进行交易发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从这两种相关费用的性质进行分析,第一种相关税费应直接归属于转出资产的附加价值中,因为这种税费是在未直接涉及到具体交易形式的情况下发生的,是资产在会计核算中区别于资产账面价值的另一种价值形式的组成部分,构成待转出资产价值。而第二种相关税费应归属于与资产交易直接相关的税费中去,因为它直接与资产的交易,即资产的产权发生转移相联系。从这种意义上讲,会计准则中所提出的“与资产交易相关的费用”即是指这种性质的费用。但这两种相关费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却是不同的。第一种费用构成转出资产的价值,影响到转出资产确认的损益并构成换入资产的价值;第二种相关费用仅影响换入资产的价值但并不影响会计主体的损益。

篇4

1、会引起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发生变化的有:计提坏账准备、收回应收账款、收回已转销的坏账。

2、答案解析: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坏账准备,所以,计提坏账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有影响;收回应收账款,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收回已经转销的坏账,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也受影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从3月份开始,各种尺寸的LCD显示器都在涨价,目前已经涨了120元左右”。北京一家三星、优派、飞利浦等显示器的经销商对记者表示。

显示器价格上涨,是3月份以来上游液晶面板价格上调的连锁反映。根据Display Search最新的价格信息,从3月到6月中旬,PC用LCD面板涨价比较明显,其中19英寸宽屏从114美元涨到136美元,17英寸从103美元升到125美元,15英寸面板也小涨了18美元。

对于盈利状况不佳的面板厂来说,涨价无疑是个利好因素。但是涨价能否让LG-飞利浦这样的巨亏企业扭亏为盈,上游面板厂希望引导消费者转向大尺寸屏幕的愿望能否实现,尚未可知。

意料之中的涨价

据调研机构iSuppli的预测,在价格迅速下滑的刺激下,今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将达到7520万台,比去年的实际销量增加42.7%,2008年的出货量有望突破一亿台。

“价格上涨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对整机厂商的影响不会太大,主要还是反映了上游面板厂商的竞争,以及上游企业的消费导向”。康佳集团平板营运中心市场部一位人士表示,上游企业的策略就是需求在增大,但是产能不增加,并把有限的产能用于切割盈利状况好的大尺寸面板,而对中小尺寸面板的产能进行控制。

Display 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40英寸以上的TV面板在总体TV面板中的比例已经达到25%左右,而去年6月的时候,这个比例还只有15%左右,可见其成长迅速。而最主流的TV面板仍然是32英寸,在总体TV面板中所占比例为37%左右。

“对于终端市场需求来说,消费者肯定是买跌不买涨,上游企业就是通过这个达到引导消费的目的”。该人士认为,这也是42英寸面板价格不升反降,从595美元降到590美元,而同期32英寸面板却从305美元涨到325美元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大陆液晶电视企业中,虽然厦华与中华映管合作,但是厦华董事会中的四席都来自中华映管,基本上还是受上游控制的。也就是说,整体上看,液晶电视厂商的议价能力都并不强。不过康佳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并不着急”,因为可以与上游协商解决,比如采购一批42英寸面板,就能以较优惠的价格拿到一定量的32英寸面板,以此解决紧俏的32英寸面板供应问题。

“企业总是为了利润而生存的,上游向大尺寸走,整机厂商也会跟着走”。上述人士表示。

面板厂减产 止血自救

造成提价的第一大原因,就是2006年面板价格大跳水,一批面板厂陆续出现亏损,为了避免亏损持续扩大,面板厂被迫减产、保证获利,也就是一种“止血自救”法。“去年面板厂基本处于生产多少、亏损多少的境地。各家为了竞争,互相杀价,别人降了你不降,别人就能多卖,也就能保住一定的利润。”水清木华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周彦武表示。

2007年第一季度,友达遭遇了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不仅营收较2006年同期减少了14.7%,毛利率也降到了0.4%,远低于2006年同期的16.7%以及上季的8.1%,整体税后净亏损达到51.05亿元新台币。

今年第一季度,LG-飞利浦的净亏损为1690亿韩元,虽然比上一财季有所降低,但是离扭亏为盈还是遥遥无期。

业内人士分析,面板厂主要是设备折旧和运营成本特别高,如果毛利率低于一定的水平线,就将导致亏损。

另一方面,从市场供需的角度看,上游面板企业互相杀价造成了面板价格的快速下跌,有力地刺激了市场需求,然而面板厂却看好获利前景较好的大尺寸面板市场,在产能分配上向大尺寸倾斜,造成了供需的不平衡。

目前,面板企业普遍看好大尺寸电视面板的市场需求。业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四代以下生产线以中小尺寸PC及笔记本电脑面板生产为主; 五代生产线将以17英寸及19英寸液晶显示器为主; 六代线以上以20英寸以上大屏液晶显示器及40英寸以下液晶电视面板为主; 至于七代以上则主攻大尺寸液晶电视。

因此,面板厂也加速了向大尺寸市场的渗透。2006年8月,夏普位于日本龟山二厂的第一条八代线提前量产,主攻45、57、65英寸等尺寸面板,转而将32、37英寸的面板订单释放给中国台湾省的面板企业,以提高获利率。奇美的7.5代线于5月正式量产,友达也加快了7.5代线的扩产速度。

景气能持续多久?

LCD面板业一直有“液晶循环”的说法,也就是面板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呈现出供不应求与供给过剩交替出现的周期现象。造成这种价格循环波动的主要原因,就是液晶面板的市场需求难以事先预期,新生产线从投资建厂到量产又需要一段时间。

据了解,新建面板厂从用地及生产线规划、生产设备下单、厂房基础建设、机器搬入以及良率调整,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但是通常厂商是在看到面板需求大增后才积极扩产的,等到各家纷纷投入资金扩产、各工厂进入量产阶段时,市场又因为供给过多而进入了供过于求的阶段。

篇6

    前些日子一位外地母亲来天津找我,样子非常痛苦。她和先生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事业,希望能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一致给孩子“赏识”:“你是最棒的!”“你这么优秀,肯定没有问题。”……他们还让孩子参加一些自信特训之类的课程。

    但进入小学六年级时,孩子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学校非常孤独、痛苦。在他眼里,老师的教育观念是那么落后,根本不知道赏识学生,有时甚至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同学是那么的无知,根本不懂得扞卫自己的权利,乐于被老师控制而失去自我……他对所处的环境充满了批判,结果也回收了被环境排斥的感觉。人际交往危机先是影响了他的情绪,进而还影响到学业。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赏识,尤其是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他们一再地追问:“我是谁?在别人的眼里我是怎样的人?”此时外界的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经常得到成年人赏识的孩子会自信,相反则会表现出退却和自卑。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往往追求极致。就像我们大家都能理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规范教育是必须的,于是出现了一批“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执行者。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于是我们纷纷行动起来,为了保护“玻璃”的完整人为地制造“赏识”这种特例的环境。

    独生子女拥有比较特殊的生活样态,在成长中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倾向,因为无法获得与其他孩子的比较,所以他们缺乏成长的参照元素,会走向“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极端。而无论哪种极端都会增加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赏识教育没有错,关键是把握赏识的尺度。

    第一,赏识的标准要符合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给孩子一个准确的价值判断体系。如果“十道题做对一道”都被“夸奖”的话,孩子就无法建立正确的荣辱观。成年人的赏识要让孩子感觉到真诚而不是牵强。

篇7

“我从业近十年,还从没经历过大葱的总体价格如此地‘过山车’。”提到最近的大葱价格,哈达果蔬批发市场蔬菜批发部的刘国明经理感慨地说道。刘经理告诉笔者,近期哈达外埠葱的批发价格为每斤3元—3.2元,而去年的这个时候,批发的价格为每斤1.5元左右。

“价格高的主要是外地的大葱,本地的批发市场涨价,都是因为产葱地涨价我们才跟着涨的。”刘经理告诉笔者,3月是哈市蔬菜青黄不接的时节,对于占哈市大葱市场六成左右的外地大葱,产葱地只要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立刻会反映到哈市人的饭桌上。

刘经理认为,大葱的价格上涨主要原因还是大葱产地种植面积的减少。刘经理告诉笔者,现在哈市的外埠葱主要以福建和山东产的板葱为主,“今年福建、山东等地这些大葱主产区的种植面积都减少。”究其原因,刘经理说,前年同期南方大葱的批发价在1.2—1.5元之间,而据他了解,种板葱每斤的成本价就在1.5元左右,“这个价格让前年种葱的葱农赔了不少,所以去年葱农都选择转项了。”

笔者还了解到,山东大葱种植的主产区章丘市的年产量大约10亿吨,每年的立冬之后是南方大葱产量最高的时候,每亩在8000斤左右。可是去年山东九、十月份阴雨连绵,而今年初时气温又比往年低,葱地减产,每亩的产量只有6000斤左右,造成供应紧张,也是葱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从地头到餐桌至少7个环节加价

刘国明告诉笔者,在大葱的产地,一般都实行承包的制度。到了收获的季节,葱农不是自己卖葱,而是由商去葱地里收葱,哈市及全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商会来到产葱地,与这些商洽谈价格和发货等事宜。商替葱农寻找买主,并负责雇人刨葱、捆葱、装车等。

刘经理还告诉笔者,除了这些商,每个产葱地都会有一些大的收购商,大收购商手里掌握着大批的葱农和大批发商。如果遇上行情好,大收购商就会瞄准时机大批量地收购大葱,“比如说今年,从过完年后葱价开始大幅度上涨,价格超过了任何一年,大收购商手里有葱农资源,也有充分的资金,他们就将葱以较低的价格收上来,囤到葱价涨到一定的高度,这时市场缺葱,有大批发商来买葱,这葱就卖上价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大收购商就能从中每斤获利三四角钱。

大批发商将大葱从产地运到批发市场,再分别卖给批发市场里的小批发商,小批发商再批发给当地的菜商,笔者粗略计算一下,这样大葱从葱地到老百姓的餐桌至少要经历“葱农—商—批发商—大收购商—大批发商—运输—当地批发市场—当地菜市场”等众多环节,这至少有7个环节都要层层加价,葱价层层上涨不可避免。

篇8

2、加阳公司:投资加阳的基本理由与美盛相同。但加阳经营成本保持下降,还是经营零售连锁店的企业,在全球6个国家有1200销售农产品的店铺。

3、陶氏化学:廉价的天然气,对使用天然气的重要副产品来制造乙烯的陶氏化学也是巨大的实惠。陶式还生产用于发光二极管照明、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板等所用的各种化学材料,这减少了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4、Transocean公司:随着全球需求回升至2007年的水平,3位数油价似乎很可能出现。此外,石油生产一直未跟上需求增长,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需要开采更多深水区油田。

5、皇家荷兰壳牌:公司负债低,每年还有280亿美元的经营现金流减去资本开支后的自由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壳牌一直在大手笔投资研发,投入比重高于其他对手。

6、Lennar:Lennar是全美最大住宅建筑商,推介Lennar的理由是,市场似乎在一步步缓解,房屋库存量自2008年起已连续4个月在下降。Lennar是一只需要投资者能耐心持有的股票。

7、华美银行:华美在早期就着手解决有问题贷款,如此做法让华美融资更为顺利。华美的另一大优势是客户人口结构很有吸引力。华美现在是全美最大的,侧重美籍华人业务的银行。而美籍亚裔人有着高达19%的存款率,远高于全美平均数。

篇9

进口棉花质量情况

棉花检验证书是进口棉花贸易的结算证书,证书有重量证书和品质证书,品质证书的主要指标有品级、长度、细度、强力等四项。2009年全年张家港进口棉花共检出不合格进口棉花300批,占已检验批次的59 5%。主要不合格项目有重量、品级、长度,细度、强力等。同时在对全年的进口棉花检疫中发现一般有害生物31种389种次,因发现疫情熏蒸处理了16批52标箱,进境棉花整体疫情情况好于去年。

在已检验的504批进口棉花中,有300批棉花在品质和重量上不合格。其中品质不合格有196批,各项指标不合格情况是,品级降级率为6.44%,细度不合格率为3.43%,长度不合格率为0.77%,强力不合格率为8.34%。棉花重量短少的有244批,批次短重率为48,4%,短少重量共计996吨,短重率为0.61%。针对上述质量问题,都出具了索赔证书,全年进口棉花对外索赔金额为220.5万美元,有力地维护了国内棉花进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进口棉花质量分析

2009年张家港地区进口棉花质量各项指标与2008年同期相比,棉花的品级和细度指标略差于2008年,而长度和强力指标要好于2008年。进口棉花短重率为0.61%,重量短少情况明显好于2008年c2008年短重率为1.34%),短重率提高了73个百分点,仅为2008年的一半。2009年棉花整体质量情况要好于2008年。

2009年进口棉花质量好于2008年主要原因: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纺织行业不景气,用棉量减少,进口棉花延续了2008年下半年下滑的态势,进口棉花量较2008年减少近两成,外商货源相对充足,在履行合同上都能提供与合同相符且质量较好的棉花;二是2009年3月15日进口棉花境外供货企业质量信用评估制度正式实施后,境外棉商也注重自己的信用,合同履约情况有所改观,进口棉花质量合格情况整体提高。

进口棉花贸易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篇10

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扩散蔓延,棉纺织品行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是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棉纺织品行业,在2010年遭遇了比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考验――棉花价格的飞速上涨。从2009年9月开始,棉花价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9年10月份棉花的平均价格为13500元/吨左右,到12月份为15400元/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33.9%。2010年1~3月份棉花价格相对平稳,5月份以来价格急剧上涨1000元,5月底棉花平均价格为18000元/吨,同期相比涨幅在35%以上。2010年12月份进口棉中国主港报价普遍下调,美棉、西非棉和印度棉下跌2美分,巴西棉、澳棉和埃及长绒棉下跌5美分,中亚棉保持稳定,皮马棉继续上涨4美分。

一、棉花价格的现状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恢复期,纺织行业也有复苏迹象,用棉需求增加,棉花资源偏紧。2010年以来国际棉花价格一直处于上涨的态势,棉花主要产区的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都出现了价格的大幅上涨,到2010年10月末,印度棉价上涨明显。如Bengal Deshi棉花价格在1,560卢比和1,600卢比/candy,V-797棉花价格在12,500卢比和13,000卢比/candy,Shankar-6棉花价格在17,800卢比和18,500卢比。截止到11月6日巴基斯坦棉花价格日前上涨300卢比至每孟德(约合37.4公斤)9500卢比(1美元约合85卢比),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从孟加拉国的情况来看,每公斤纱线由2.5美元涨至3.75美元,棉花价格由每磅60美分涨至1.2美元。

2010年我国针织产品出口量的增加、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以及印度等主要棉花出口国的控制出口政策,美国、西非和中亚等国棉花现货减少,导致了全球棉花价格的持续上涨。另外,受气候影响,棉花产量的下降在棉价上涨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10年9月27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突破21000万元大关,达到21255元/吨,较前一日大幅上涨600元,再度刷新棉价10年来的最高纪录。2010年11月11日成为2010年棉价的一个重要“拐点”,当天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行情急转直下,主力1105合约连续大跌。2010年11月18日的结算价只有26955元/吨,而此前最高报价为11月10日的33720元/吨,每吨跌了近7000元。新疆棉花现货市场价格也跟着快速下降,价格从最高32000元/吨左右跌至27000元/吨。随后,价格一路下滑。近期我国棉价整体相对平稳,当前山东等地329级地产棉毛重自提报价在26500元/吨,品质相对较好的较高报价在26800元/吨左右。尽管市场实际成交起色不大,但纺企询盘积极性在上周后期以来有了小幅回升迹象。籽棉报价整体上持稳,棉企收购也略显分歧,多数棉企仍暂停收购,但因棉农低价惜售,极少数棉企籽棉收购价格小幅上调,3级籽棉收购价在5.5元/斤左右,加工成本在23500-24500元/吨左右。虽然短期内棉花购销仍显一般,但少数资金相对充裕的棉纺企业对年后的行情仍抱有期待。内地棉商仍有27000-27500元/吨的疆棉329级较低提货报价,但不少棉商出现低价惜售,棉花市场有报价回升的现象。

二、棉价上涨对我国纺织企业的影响

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环境,棉花价格都在上涨,虽然近期有所回落,但是受天气影响,仍有上升的可能。这对我国主要以棉花为原材料的纺织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企业接单压力大

目前,棉纺织品加工企业订单充足,但是棉纺织品加工企业面临原材料、劳动力、运输成本不断增加等多种压力,而很多客户不接受企业产品的涨价,导致成本的增加无法传导给消费者,使得企业在接单时较为谨慎,只接小单、短单,因此严重影响了生产周期。

(二)货源紧张

美国是全球大宗商品中棉花的最大出口国,中国当前已是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和消费国,国内棉花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棉花出口,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进而导致大宗商品备受市场资金的青睐,因此7月中旬美棉期货开始发力并不断冲高则带动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价格走高。2010年世界主要棉花产区除印度以外都不同程度的遭受了自然灾害,印度颁布出口禁令、我国棉花供需失衡及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均造成了棉花价格的飙升,从而导致棉花货源供给紧张,棉纺织企业无法采购原材料以完成订单,也因此加大了客户索赔等贸易风险。

(三)生产经营严重受损

由于棉花价格的上涨、货源的短缺使得棉纺织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些企业陷入了“到底要不要接单”的境地。目前企业很为难,订单来了不敢不接,毕竟要维持企业的运转和工人的开支,所以只能接小单短单,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使得企业只能把生产规模缩小,维持基本生产经营。

三、我国纺织企业应对棉价上涨的策略

(一)转变生产模式

目前我国棉纺织企业的产能相对过剩,对棉花需求较大,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转变棉纺业生产方式。棉纺织企业应结合企业本身的特点,淘汰落后产能,在生产升级的同时减少消耗原料。另外,我国棉纺织企业应加大研发的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手段及工艺水平,并不断提高棉纺织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档次;努力开发自主品牌,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另外要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研发工作,充分依托企业现有的大批高新技术设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成品。棉价上涨会加速纺织行业的重组和整合,促使产业的集中度上升,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这是产业调整的大趋势。产业调整之际,各个棉纺织企业也在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如产品结构、灵活多样的销售方式、出口市场及出口产品结构等,借此提高我国棉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建立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传统的纺织品流通模式效率低下,中间环节多,在纺织行业中推进电子商务,建立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创建一条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以弥补旧有流通模式效率低下的不足。物流配送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可以构筑起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化通道,全方位统筹配送任务,帮助高效率的实现物流管理过程,有效集成并处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资源和数据,提高物流的实时性和可跟踪性。

(三)其他相关对策

在全球原棉供应短缺,部分企业惜售的情况下,仅靠市场的调节很难在短期内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政府应该多部委联合,通过棉花配额的发放、国储棉的收购和抛售、制止投资炒棉等手段,将短期的市场调整目标与长期的政策调控目标相结合来稳定棉花市场的价格,达到保障棉农和棉纺织企业的利益的最终目标。为了保护棉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用进口棉花补充国棉的不足,调节价格,提高我国纺织企业的竞争力,二滑准税政策却增加了纺织行业的原料成本,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应考虑取消进口棉花滑准税。

另外,棉纺织企业应当通过棉花协会的信息、棉花期货走势和客户却的反应,密切关注棉花的价格走势,及时作出相应对策。采取多渠道购买棉纱原料,除以向大厂进纱为主外,还可以由小厂进纱来弥补差价和资金压力。使用高档的棉纱,来提高棉制品服装的附加值,避开或减少棉价上涨造成的明显影响。整合服装纺织材料,建议下单客户不要采用棉成分,或减少棉成分的含量,或采用粘胶等其他较为稳定的纺织材料,来达到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从而维持我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庆国,仝义贵,马明霞.关于棉花价格上涨对棉纺织及加工企业影响的调查[J].调查研究.

[2]徐峰.高棉价何日到头[J].纺织服装周刊,2010(38).

[3]黄深钢,屈凌燕,张良.棉价上涨时如何生存 长三角部分纺织企业谈应对[N].2010-11-19.

[4]江左,陈颖琦.剖析棉花价格之变化[J].江苏纺织,2010(07).

[5]李成仁.今年棉花价格创近十年来新高[J].农村百事通,2010(15).

[6]本文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网统计数据,中国棉花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作者简介:

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2例,96处骨折。男性62例、女性34例。年龄16~68岁,平均29.5岁。掌骨骨折42处、近节指骨骨折43处、中节指骨骨折11处。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7例;跌伤18例;机器致伤26例;刀砍21伤例。骨折类型:横断35处;斜形53处;螺旋8处。陈旧性骨折20例;新鲜骨折6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5例,伴有肌腱断裂25例。

1.2 内固定材料:本组病人均采用直径0.4mm~0.6mm钢丝和直径0.8mm~1mm克氏针。

1.3 手术方法:采用臂丛或指神经阻滞麻醉,止血带下手术。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选用不同手术切口,掌骨于背侧做直切口,指骨采用侧中线切口。牵开伸指肌腱或将伸、屈指肌腱分别牵开,显露骨折端,清除骨折端血块、软组织或硬化骨,直视下复位,分别自骨折线远、近0.5cm与掌指骨侧中线偏掌侧1mm平行线交点处以0.6mm钻花垂直骨干钻孔后穿入0.4mm~0.6 mm钢丝,边提拉边拧紧钢丝,使骨折端紧密对合,钢丝结置于侧方。再于掌指骨侧中线偏背侧1mm平面斜穿一根直径0.8mm~1mm克氏针固定。固定方法见附图。

1.4 结果:本组病例中57例不伴有肌腱断裂者术后不用外固定早期主动活动,合并肌腱断裂者术后采用保护位固定。全部病例伤口有4处延期愈合外,其余均一期愈合。96处骨折均达解剖复位。82例病例中7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3年,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采用常万绅等报告的方法[1],即手术部位无压痛、手指无纵向挤压痛、局部无反常活动、X线检查骨折线消失70%。按此标准,骨折愈合时间最短6周,最长10周,平均愈合时间7.5周。去处内固定物后手指屈伸功能按TAM标准评价[2],优:伸指0~30,屈指指尖可触及掌横纹,握持物有力。良:伸指0~30,屈指指尖距掌横纹1~2,握持物较有力。差:伸指0~30,屈指指尖距掌横纹3~4,握持物力差。25例伴有肌腱断裂的病例中,优12例,良10例,差3例。其余病例均达优良。

2 讨论

2.1 设计钢丝加克氏针冠状双平面固定的原理: 手部肌腱均分布于掌、指骨的掌、背侧,作用力线分别位于掌、指骨的掌、背中心线,设计冠状双平面钢丝加克氏针内固定,即构成以骨折线为中心的立体作用体系,分散手指屈伸活动时产生的张应力和剪应力,能有效固定而不妨碍肌腱滑动,符合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要求。

2.2 掌、指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要求应该达到准确的复位、牢固稳定的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不经关节的固定,允许手指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最终达到完全或最大限度恢复手的功能。不经关节的内固定是近年来,手部骨关节损伤治疗上的一大技术改进[3]。传统单枚克氏针固定不能控制旋转,贯穿关节可导致手指关节僵直,影响手指屈伸活动,现已很少使用。交叉克氏针固定虽然不经关节、固定可靠,但是掌指骨横截面很小,两针相互干扰,操作困难,依赖电动工具,术中难以维持骨折端的准确复位,有时因固定骨折耗费大量手术时间,而且断端间常存在小的间隙[4],影响骨折愈合。微型钢板内固定能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固定稳定性好;但手术操作繁琐,需专用器械,二次手术拆除内固定剥离软组织范围广,损伤大。应用于指骨骨折时,因指骨周围均为肌腱,指骨与肌腱之间相隔很薄的软组织膜,术后肌腱直接在钢板、螺钉表面滑动,容易造成肌腱粘连,导致手指屈伸活动障碍。单纯钢丝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操作简单、骨折端复位满意;但固定欠稳定,需辅以外固定,不利于手指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钢丝加克氏针冠状双平面固定在掌指骨侧中线平面上、下1 mm形成两个固定平面。钢丝固定平面在对抗骨折端分离及侧方移位趋势时占主导作用;而克氏针固定平面在对抗骨折端掌、背侧成角移位趋势时占主导作用;二者形成的双平面有效对抗了骨折端的旋转移位趋势。二者相互补充和支持,形成以骨折端为中心的立体固定体系。具有操作简单、骨折端复位满意、固定可靠、不经关节等优点,将手指关节屈伸活动时产生的应力分布至两个不同平面,防止内固定物的疲劳、松动和断裂,维持骨折端的准确复位,有利于手指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和骨折的早期愈合。

2.3手术注意点:(1)宜选用直径0.4mm~0.6 mm钢丝及直径0.8mm~1mm克氏针。直径0.4mm~0.6 mm钢丝柔韧性好,提拉拧结固定时可保证持续均匀用力,钢丝太粗柔韧性差,太细强度不够。直径0.8mm~1mm克氏针适用于掌指骨骨折固定,克氏针太粗容易使掌指骨骨皮质劈裂,太细在手指屈伸活动时对抗剪应力能力差,容易折弯。(2)手术固定骨折端时应先行钢丝固定,拧紧钢丝使骨折端准确复位、紧密接触后再行克氏针固定,就能有效避免克氏针固定时可能造成的骨折端分离、侧方及旋转移位。

我们认为钢丝加克氏针冠状双平面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方法简单、骨折端复位准确、不干预手指屈、伸肌腱活动平面、不经关节、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手指功能恢复好,尤其适用于掌指骨斜行骨折的固定,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常万绅,杨克非张力带法骨关节固定术在手部的应用手外科杂志,1998,4(3):16

[2]李贵存,手功能评定标准专题讨论会纪要手外科杂志,1990.

[3]陈波微型钢板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临床骨科杂志,2011;14(1):103-104

篇12

(1)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若按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则难以操作。而总部资产基于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独立产生现金流入,且其账面价值又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的显著特性,同样难于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上述情形需要结合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此外,如果资产组现金流入受内部转移价格影响,应当按照企业管理层在公平交易中对未来价格的最佳估计数来确定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

资产组(包括资产组组合)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按照下列顺序分摊相应减值损失: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账面价值。然后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其他各项资产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相应抵减其账面价值。抵减后各资产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该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零。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按照相关资产组中其他各项资产账面价值所占比重进行二次分摊。

对于相关总部资产能够按照合理、一致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部分,将该部分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至该资产组,再据以比较该资产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总部资产账面价值部分)与可收回金额。对于相关总部资产难以按照合理、一致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认定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资产组组合。该资产组组合应包括所测试资产组与可按照合理、一致基础将该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其上部分以及未能分摊总部资产部分。再比较所认定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和未能分摊总部资产账面价值部分)与可收回金额。

上述资产账面价值抵减,作为各单项资产(包括商誉)减值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科目。

(2)计算公式如下:

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比例=各资产组加权账面价值÷各资产组加权账面价值之和×100%

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至各资产组金额=总部资产账面价值×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比例

已分摊总部资产账面价值的各资产组账面价值=各资产组账面价值+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至各资产组金额

各资产组减值损失=已分摊总部资产账面价值的各资产组账面价值一各资产组可收回金额

某资产组或总部资产减值损失分摊比例=某资产组账面价值或分摊至该资产组总部资产账面价值÷某资产组账面价值与分摊至该资产组总部账面价值之和×100%

某资产组或总部资产分摊减值损失=某资产组减值损失×某资产组或总部资产减值损失分摊比例

单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单项资产某年未来现金流量×某年复利现值系数

单项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单项资产公允价值一处置费用一处置税金

二、资产组减值实例分析

[例]博科公司3条生产线L、M、N,均能产生独立于其他生产线现金流入,故被确认为3个资产组。2008年末公司经营所处地技术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出现减值迹象,需进行减值测试(以下条件数据均为2008年末时点数)。L、M、N账面价值分别为4200、6300和4200万元(含商誉2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别为4年、8年和4年。L、M、N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别为3812、6090、3570万元,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分别为3700、5980和3600万元。

博科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由总部负责,总部资产包括1栋办公大楼和1个研发中心,账面价值分别为2000、900万元。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可在合理、一致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根据各资产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年限加权平均计算比例分摊),而研发中心则难以按上述基础分摊。包括办公大楼、研发中心在内最小资产组组合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4800万元。

生产线N包括O、P、Q三台设备。设备0账面价值10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928万元,未来4年现金流量分别为180、225、278和300万元,年折现率8%。设备P初始成本2200万元,已使用1年,尚可使用4年.预计净残值10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设备P、Q均无法合理估计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要求:计算确定各资产组和总部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计算确定生产线N所包括单项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并进行账务处理。

解析过程如下:

(1)分摊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见表1。

(2)确定资产组可收回金额。资产组可收回金额等于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净额之中较高者,则资产组L可收回金额=3812万元(3812>3700);资产组M可收回金额=6090万元(6090>5980);资产组N可收回金额=3600万元(3600>3570)。

(3)计提资产组减值损失,见表2。

(4)确定计提减值损失后账面价值。

资产组L账面价值=4200-719=3481(万元)

资产组M账面价值=6300-1184=5116(万元)

资产组N账面价值=4200-913=3287(万元)

总部资产办公大楼账面价值=2000-69-226-87=1618(万元)

含研发中心在内最小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3481+5116+3287+1618+900=14402(万元)

因含研发中心在内最小资产组组合可收回金额14800万元高于账面价值总额14402万元,判断该资产组组合未发生减值,则不必进一步确认减值损失。

综上,生产线L、M、N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719、1184、913万元,总部资产中办公大楼资产减值损失382万元,研发中心未发生减值。

设备P账面价值=初始成本一(初始成本一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2200-(2200-100)×5/1+2+3+4+5=1500(万元)

设备Q账面价值=资产组N账面价值一设备0账面价值一设备P账面价值一商誉账面价值=4200-1000-1500-200=1500(万元)

(5)计算单项资产的减值损失,见表3、表4。(6)生产线N所包括单项资产账务处理(单位: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00

贷:商誉减值准备

200

友情链接